商业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13 16: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道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道德的重要性

篇1

公元11世纪,活跃在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商业利益共同体。他们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解决纠纷的裁判机构,按照商人制定的行为准则处理彼此的纠纷。各国统治者制定法律规则的时候,把商人们制定的带有浓厚商业道德意味的行为准则,认可为国家的法律,从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行为准则的商法体系。当今世界各国的商法千差万别,但大多脱胎于地中海沿岸的商业习惯法,带有浓厚的商业道德色彩。由于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业从一开始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商业,因此,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行业很容易在商法体系中找到公认的商业道德。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新闻传播行业并不被认为是商业,因此,新闻传播行业并没有自己的“商业道德”。国家制定新闻传播行业规范时,往往把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作为侧重点,在强调社会公德的同时,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强调职业道德的同时,强调新闻媒体保护公民利益的义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特殊的商业主体,新闻传播机构不仅要遵从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同时也要遵守商业道德。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新闻传播行业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类似于中世纪地中海沿岸那样的商业自律组织,更没有商业自律组织建立的行业道德准则,因此,建构中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商业道德体系,颇有在沙滩上修建城堡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正本清源就极为必要。

商业道德是建立在商业利益共同体基础之上的行为准则。商业道德不同于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更多的是强调整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它体现一个国家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而职业道德则是职业阶层为了维护共同体的利益,自发形成的自律准则。商业道德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它不仅要体现商业利益共同体内部的价值判断,同时也要体现商业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利益均衡关系。因此,商业道德不仅仅是商业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不同阶层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

如果说职业道德是约束共同体内部成员的行为规范,那么,社会公德则是约束整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行为规范。而商业道德则非常复杂,一方面商业道德体现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某些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商业道德又包含了职业道德的某些内在需求。商业道德是商业领域的行为准则,但由于商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而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合作的关系,因此,在讨论商业道德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商业道德大而化之为社会公德,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商业行业的职业道德。

商业道德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商业道德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内涵。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商业道德抽象化为普遍性的行为准则,譬如诚实信用等,但当商业道德被抽象化或者被概念化之后,商业道德往往会与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发生混同,以至于我们无法找到商业道德特殊的价值判断标准。

在一个多元化的商业社会,不同行业的商业道德是不同的。在一些行业认为是商业不道德的行为,在某些行业可能被认为是符合商业道德的行为。正是由于商业道德千差万别,因此,各国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规则的时候,尽可能地把一些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写入法律规范,以缩小不同行业商业道德之间的分歧。

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商业道德法律化之后,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该如何区分呢?换句话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部分学者认为,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国家,它强调的是一个法治的概念。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所谓依法治国指的是统治者依照法律规则治理国家,因此,依法治国不一定是现代民主法制国家的概念,因为在这样的国家道德往往被刻意地虚化,而法律成为统治整个国家最基本的工具,统治者通过制定法律规则,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统治,一旦法律规则中引入了商业道德的概念,那么,就意味着商业道德的解释权归统治阶级所有。因此,统治者既是法律规则的解释者,同时也是商业道德的解释者。

篇2

用“道德雷达”衡量选择

商业道德课程课时长约2小时,主要通过理论与生动案例相结合的教学,使员工掌握道德与商业道德的含义,了解引发人们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原因,以及了解做出决定前须考虑的因素。培训中还引入了一个十分实用的理念:道德决定的雷达。员工可以通过准则导向、结果导向、品德导向、公正导向来衡量自己的选择,从而做出合乎商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该课程与雅芳其他培训课程一样,强调互动式学习,保证员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汲取养分,增长知识。同时培训在课题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不同的业务需求,以不同的案例情景,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辅之以全程跟踪指点:专业化引导、职业化关注。

道德认同带动凝聚力

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公司,雅芳建立了一套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作为运营的指南,概括为诚实、信任、尊重、谦逊和信念。责任感是它的核心精神,包括对员工、顾客和社会三个层次。

雅芳拥有一套100%顾客满意保证制度,印证了雅芳与顾客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关系,而以顾客满意作为执行标准,且这使雅芳赢得了更大的顾客忠诚度。它是以顾客满意作为执行标准,换句话说在雅芳,即使雅芳的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只要顾客在使用过程中觉得不满意,她仍然可以获得100%的退款保证。这相对于以产品质量作为标准的退款保证制度而言,是一个飞跃,并且完全超越了常规的商业标准。

在富有成效和引起共鸣的商业道德规范培训中,员工们发现其实信守规范的商业行为与公司的绩效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心灵被涤荡,精神世界被感染,于是从心里认同了雅芳的企业文化,完全融入到雅芳大家庭中。如此的亲和力必然会引导高绩效的团队,激发和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和斗志。

雅芳具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人力资源部下面设有专门的培训发展组,其培训制度被称为公司的“培训阶梯”。别小看这个“阶梯”,每位员工的晋升都要经过它。针对各个部门的不同职级,培训发展组根据每年公司的不同侧重点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块、年度计划。

培训发展组拥有公司自己的专业培训师。据有关部门人员介绍,培训通常在互动练习和游戏中展开。

“商业道德”对每个身处职场的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话题,但雅芳在“商业道德”这一课程的特色在于使员工最大程度上理解其真谛,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读,使这个看起来枯燥的词藻深入人心。这种人性的解读让每位受训者在接受培训后深深体会到,雅芳确实是一家一贯秉承高标准商业道德准则行为的公司,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身体力行地维护着诚实可信的道德操守。

培训注重弹性互动

以今年正在进行中的“商业道德”培训为主题的培训为例:培训者首先会通过图案引出概念,具体做法是拿“老人”“妇女”“老头”三个人像,分别给不同组的人员看,每个人可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道德观因不同的经历、背景而不尽相同,进而引出道德这一个抽象的概念。然后通过不同的练习引导学员弹性地理解概念:讲师给大家讲述一些与道德主题相关的故事,然后让大家指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通过比较,从侧面引出并互相分享不同的观点思想。接下来,就是小组互动讨论。每个小组指出一个目前商业社会中因不遵守商业道德而落败的企业案例,由案例引出问题,列举其中有多少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最后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讲求商业道德?在讨论过程中,讲师只是扮演指引的角色,当问及出现违反商业道德行为的原因时,并不直接告知答案,只解说可能性,讲师更要重视的是引导大家自己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该怎么去做。整个讨论更注重过程,讲师主要起导向作用,引导学员把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篇3

《清明上河图》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和民间商业活动的一时盛景。虽然这幅画也只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从郊区到街市的片段,但是这座拥有上百万居民的世界大都会的商业繁荣景象仍留给后人以很大震撼。可惜的是,当下中国已经完全拜倒在西方的工业化规模经济面前,商界流行着学习西方从科学主义的娘胎里产出的营销策略、商业法则,对中国传统的商业智慧则不屑一顾,不免厚此薄彼。我们并不提倡狭隘的民族主义,必须将中国的传统奉为圭臬,而是因为中国传统商业智慧的价值尚未被理解、认可、传承与运用。

今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晓教授所著《商贾智慧》荣登“北参书榜”的经济类图书第一名。该书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座“商贾传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讲述了《史记》中记载的部分商人故事。在当今到处弥漫着毒素和陷阱的商业领域,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混沌。从最早的商业起源发掘中国商业传统的内在精神根底,以史为镜,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理解商业法则,也未可知?

智慧与道德

中国经济信息:您书中谈到的商人智慧,似乎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您如何看智慧与道德的关系?

李晓:智慧侧重于做事的技巧与观察问题的角度、方法论。道德是基于对真善美的认可与追求,基于人类的良知。大的智慧是基于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自觉地按照规律来办事。规律就是事物内部本质必然的联系。人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与他人的利益协调起来。这是道德也是规律。具有大智慧的人一定是对这种规律有深刻认识的人。大德方有大智。

现在人们对道德的认知走入了误区,对道德好像有一种排斥或者惧怕,对智慧有着天然的认可。历史告诉我们两者存在高度重合的区域。

中国经济信息:现在确实有人把商业与道德对立起来,甚至认为道德只是失败者、弱者的护身符。

李晓:这种说法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失败者失败的真正原因,也没有看到成功者的成功路径。这种观点似乎有一个预设前提,即成功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础之上。古往今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成功必须符合道德,否则他的成功终究会被人类文明的潮流抛弃。

那种认为道德只是失败者、弱者的护身符的谬论如果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很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那时的人也许不成其为人了。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人有人性,人性与兽性的区别就在于良知和理性。它告诉我们即使我追求最大的利益也不能完全从我的利益出发。人利己,但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性让我们能够推己及人地思考问题。

将道德抛弃的社会将充满兽性。真正按丛林法则办事的社会,是相互摧残、自我毁灭的社会,西方有一种政治学理论认为,正是为了避免人类在自相残杀中自我毁灭,才出现了政府来加以约束和监管。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古代的商人智慧在当今的主流商业社会里还保留了下来了吗?

李晓:书中讲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商人白圭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商业法则,这与“股神”巴菲特“别人贪婪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时候我贪婪”高度相似。两人时空相距甚远,但他们的做法一致,就是因为他们的做法符合人类的商业规律。这也证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古代的商业智慧、商业伦理依然还有魅力,时间不同,但事物的本质没变。

中国经济信息:据您所知,中国的企业家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商业智慧的重要性吗?

李晓:有一部分大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传统商业道德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利己先利人”“思利及人”这样传统的商业道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部分企业家在实践中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些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传统商业智慧的现代价值。

法制与法则

中国经济信息:中国商人现在的很多行为与上世纪初的美国市场相似?这是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李晓:经济生活中的假冒伪劣问题一直以来就存在,并非中国独有。20世纪初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很严重,但为什么现在很少呢?原因就在于理性和良知。理性的力量使得政府加强监管,健全有关的法律和机构,例如建立FDA,采取措施逐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造假成本提高,道德水准也提高了。目前,我们处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处于新旧交替的真空时期。

中国经济信息:道德的自我约束是不是随着法制健全而产生的被动过程?

李晓:法制是一方面,社会舆论也是一方面。对于造假者形成全社会的舆论压力,这是法制所无法取代的。当然,这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

中国经济信息:中国当今的经济进程是否也在步美国后尘,进入资本时代?

李晓:资本只是一个要素。资本的价值不体现在资本本身,而是要看它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其价值评判必须与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场资本游戏,缺乏实体的支撑,这种游戏终究会变成一场闹剧,惨淡收场。

经济虚拟化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资本天然是逐利的,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人,看到了资本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面临着人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的影响,利润持续下滑。

资本是理性的。经济要素如果不创造物质财富,整个经济就会变得泡沫化。事实上,次贷危机之后的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正是为国内制造业的复兴创造条件。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终究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依托。

中国经济信息:您的研究成果中,谈及最多的是宋朝。您如何看待宋朝的商业活动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

李晓: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的商业行为、价值判断与观念,有不少都从宋端而来。宋代民间的商业活动甚至比汉唐发达得多,唐代城市的结构为坊市分离(即住宅区与商业区分离)。唐代的坊类似于今天的居民小区,但是宋代打破了“坊”与“市”分离的格局,打开围墙,直接面临街道来开设店铺。这种格局便是今天商业街道的雏形。

宋代商业往来中产生了繁荣的信用交易,出现了纸币。由于海上贸易的发达,指南针也出现于宋代。这些发端于宋代的商品与交易行为,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变得很常见。

中国经济信息:宋朝民间商业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李晓:除了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生产发展之外,政府管制放松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因。管制较为严格的唐代规定只能在东市与西市做买卖,并且定时开市与闭市。宋代民间的商业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都不受限制。同时,宋朝对商业行为,如赊买赊卖等,作详细规定,用法律加以规范和保护。《东京梦华录》当中对宋代的东京市井的繁华有生动描述,书中介绍皇城东南的金银采帛交易时说,“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政府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转。

中国经济信息: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动机使您走向百家讲坛?

李晓:古代的商业史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近来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政府呼吁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道德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和结合点,即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源远流长的商业文化。道德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人类良知的觉醒与传承。道德有法制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可以唤起人们的自律,而且它的执行成本相比法制要低得多。

篇4

孔子的《论语》告诉我们企业道德经营的必须注意的几个原则。一是诚信原则,二是义利原则,三是仁爱原则。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国古有“无信不立”之说,《论语》中孔子说 :“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企业道德经营的必备要义。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在商业发达的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也大都“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中国古代以诚信经商势力最大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亦“贾而好儒”,能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们的成功之道。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 “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都很重视诚信伦理。比如,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松下公司把“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实质。

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必须纳入的内容。当前中国企业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诚信缺失。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很大,企业诚信缺失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作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三鹿和如今的双汇就是最好的明证。加强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确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避免三鹿和双汇悲剧重演的重要法宝。

《论语》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由此延伸出来的义利原则也是企业在道德经营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

孔子又在《论语里仁》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以坚持道义为快乐,小人以追逐财利为快乐;在经济关系上,义是处物质利益关系的最高准则,所有道德的人都要遵守,做到在物质利益前不做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义利观的论述,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等,都是主张先义后利,强调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价值。这里就包含了把义和利统一起来的思想。并且认为“义”重于“利”。认为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不可兼得时,强调义重于利,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重视道德境界的追求,重视人格尊严和气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谨尊仁义之德,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利顾客,后自己获利。“不义之财不可得”,更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企业职业道德具有主观上的“利他”性和客观上的“利己”性,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利他”是“利已”的前提基础,“利己”是“利他”必然结果。只有依据仁义道德和正确的道理而去致富,其富才能持续下去。“义”是“利”的手段和途径。企业在实践中视顾客为上帝,对用户负责,必须会赢得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关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观点,可以参见爱维龙媒段俊平先生《孔子的人生三宝与企业家修炼》、《老子的人生三宝与企业管理》、《孔子的“四毋”与企业家修炼》)

孔子提出“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原则就是中国企业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在孔子的伦理道德论述中,以“义”作为评判企业和人的行为的道德原则。这里的“义”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考虑它所承担的“义”。没有履行它的社会责任。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抛弃。例如:“三鹿奶粉”和“双汇事件”就是把利放在了第一位,而把义丢到了脑后。中国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义利观”伦理道德是企业构建价值观也必须遵循的哲学理念。

儒家伦理道德的另一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孔子又在《论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爱”思想,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曾提出“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企业道德建设中,如果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很重要的部分。今天的中国企业如果秉承 “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价值观。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危害社会及人民利益的事件了。

篇5

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将道德调控与法律要求融为一体,兼备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的双重作用。“诚信原则思想渊源于自然法的善意与公平的理念,也就是说诚信原则是道德的法律化,或者法律的道德化。”诚信原则作为法律对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护双方利益平衡以及对民事主体维护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基本要求,目的就在于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一、关于“诚信”的内涵分析 对于“诚信”这一语词的内涵,可以从传统内涵、现代含义、法律语境中的意义这三方面去分析探究。 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者即“信”,“信”求于人“,诚”本于天。诚信合一,实为本我一统,天人合一。《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不欺骗他人,就必须要做到不欺骗自己,使自己保持老老实实而不弄虚作假的心理状态是做到不欺骗他人的前提,因只有真诚的心,方可形之于外。 2.法律层面上“诚信”的内涵分析。在法律层面上“,诚信”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为人之道的一种“内在道德”,而是一种外在的法律制度,一种因其意思表示所引发的应然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善良公平的道德观念的法律化,一方面将个人道德修养中的诚实、信用上升为法律规范,以实现道德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在法律规范中添加道德情素,以增加法律规范的应变性。诚实信用原则实现了道德观念的法律化,其在民事活动中最本质的要求是“任何一方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是法律指导、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具体规则,而是作为法律解释的重要原则之一,以克服在实际运用法律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确定、不公平等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法律解释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诚信原则法律化的理由 1.诚信原则法律化是道德法律化的内在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法律化。道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即为社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如不偷盗、不杀人等社会得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那些道德;第二个层次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自身修养为指向的道德,这种道德不一定必须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但是,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文明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个层次的道德是社会赖以存续、得以运行的必要前提,因而,这部分道德必须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得以推行。也就是说,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必须上升为法律约束的层次,以发挥其真正效力。在小农经济时代,甚至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里,由于社会分工不明确,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诚信原则在那里的必要性是不突出的。然而在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市场交易活动日趋频繁的社会中,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与冲击,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仿制假冒,背信毁约,弄虚作假等违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近年以来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种种另人震惊、另人义愤填膺的事件,无不说明了在经济活动中那种以金钱追求为唯一目的所造成的道德伦理的丧失。这种商业道德感的缺失,如果不加以扭转、控制,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商业领域中欺骗、欺诈、黑心等现象的发生,还会延及整个社会心态的扭曲,冲跨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结构,最终甚至会造成民族精神的沦丧。有人认为,在当代中国,全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广泛的成信危机,这话一点也不假。所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但市场经济监管体制又相对落后的今天,中国急需诚信资源和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将社会基本道德的践履提升到法律约束的高度,借助国家意志的力量来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在法律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必须的,其目的在于使法律成为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适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从而使法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其理由是,任何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都不可能将社会中所有的问题都予以涉及,故对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之外的问题的调整必将依靠法官的主观理解上,如果某些应当得到法律调整的问题,在实际上却因为缺乏具体性的规定而游离于法律之外,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法律的悲哀。

三、民法中诚信原则的实现路径探讨 1.加强“诚信”原则制度化建设加快“诚信”原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工作,使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有法可依,有意可循。不能也不应仍然只以“诚信原则”这一道德上的模糊语词囫囵吞枣地“移植”到法条中来,我们必须为之寻求一个可供操作的法律语词,建立可以实施和操作的规范程式,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实现“诚信”法律化,以求尽量避免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因词义笼统模糊而造成可能的混乱与随意性。这个法律语词就是“约因制度”,它才是诚信原则在法律层面上的实现程式和制度保证。 2.强化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决定因素在于法官的自由裁量。为有效地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施,可援引诚实信用原则在审判机制上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予以合理的配置,有效地遏制法官司法审判权的滥用与膨胀。首先,法官审判权的行使必须立足于案件事实,这是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基础。在司法过程中。 3.提高法官的自身修养。诚实信用原则得以适用的关键,在于法官对权力的理性运用,而保证法官理性使用权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法官的法律素养和品德素质。法官做出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是法官的法律素养和品德素质在思想上斗争的结果。#p#分页标题#e# 4.提高全民诚信意识。民法上的诚信原则与全社会层面上的诚信道德观是互为加强的,没有全民道德上的诚信观,民法上的诚信原则就会失去其约束力量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民法上的诚信原则,道德诚信观在利益诱惑面前就会失去支撑力。“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法活动中自觉做到不欺、不诈、不骗。

篇6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33-02

会计诚信问题,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秩序问题了出来,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会计诚信意识开始逐步被企业和投资者所接受,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和会计中介为主体的会计征信联合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真正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诚信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需要形成全社会讲信用的大环境,因此,在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环境条件下,要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应当着重建立五个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一个缺乏诚信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因此,我们在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中,应重点抓好三个问题。

(1)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会计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起着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品质和行为的重要作用。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现在各类会计教育尽管很多,但注重会计诚信教育的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中形成的,诚信是金。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没有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能够代替一个职业操守的管理者、高级职员或者雇员的深思熟虑的行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书,2002年6月)。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

(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会计诚信教育内容是实现会计诚信教育目的的直接载体,是培养会计诚信理念和公正、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会计诚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活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重点开展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将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通过会计诚信教育,确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立诚信立人的意识,使会计人员把会计诚信作为的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二、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同时,也要注意依法保护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既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又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信用好的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人员。

三、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现在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的会计失信行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切实对那些信誉高且公正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给予确定较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让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对那些信誉低、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严重失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至逐出市场,净化会计环境。如果我们的政府和市场真正建立起了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等失信行为就会大大降低。

四、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

会计诚信体系的主体之一是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它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以独立、公正、客观、平等的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会计信用服务的,它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征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五、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军 《从“不做假帐”谈会计监督》,财会研究,2001.10.

[2] 霍卫红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 2001.5.

[3] 葛家澍 黄世忠 “安然事件的反思” 《会计研究》 2002.2.

[4] 杨雄胜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002.3.

[5] 张维迎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经济研究》 2002.1.

[6] 李迎丰 《从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谈重建信用》.

[7] 毛玉萍“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财会》2002.10.

篇7

在我国最近几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中,活动宣传的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和“税收•发展•民生”,这一方面说明了当今我国的纳税人的伦理和诚信纳税状况有待改观;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和税务机关在重点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的同时,也在打造社会主义制度下依法治税的良好环境,并取得了非常显著成效。税收,是指社会管理人员对利用社会公共资源获取财富的时候征收一定公共资源占有费用的活动。这样,由于社会管理人员所凭借的公共权力的获取途径不同,资源类型不同,税收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形态。由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结构和类型不同,社会管理人员获取财富所借用的社会公共资源类型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税种。税收伦理的内涵,合观“税收”与“伦理”的内涵可知,所谓税收伦理,是指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以及应该如何规范,是指社会管理者——征税人与被管理者——纳税人之间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与应该如何规范。具体说,税收伦理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政府借用社会公共资源创获财富者——纳税人之间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与应该如何的规范。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政府与借用社会公共资源创获财富者——纳税人之间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政府应该如何治理税收活动的规范以及借用社会公共资源创获财富。税收伦理研究是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一科尚未深入进行探讨的学问,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政府和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进行综合治税方面,面对各种现实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伦理学和税收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纳税人在税收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和个人纳税人在纳税信息上弄虚作假,诚信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根据中国相关经济调查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几座大城市的1000户居民中,在达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居民中,只有55.3%的人承认只缴纳了部分个人所得税,13.1%的人则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中国公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可谓是对我国高收入者诚信纳税的一次真正的考验。与此同时,企业和公民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的几种情形:虚报经营范围、虚报实际营业收入、虚报成本费用、虚开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非正规发票入账、销售商品或货物不入账或少入账,进行账外经营。这就再次证明中国的企业和公民诚信纳税意识依然淡薄。

(二)企业和个人纳税人偷税漏税行为严重,诚信意识沦丧

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偷税漏税都是对公共社会诚信道德的一种践踏,做为倡导诚信治国的当今中国,在企业和个人的纳税人之间更应该培养一种诚信纳税的环境,提升纳税人诚信意识。只有人人做到有诚信,有道德,才能真正消灭偷税漏税的这种极其恶劣的行为。

(三)企业出口骗税犯罪猖獗,纳税人税收伦理道德缺失严重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权威部门估计,每年纳税人利用非法手段,骗取出口退税占中央财政退税款至少10%,金额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出口骗税行为依然非常严重,出口骗税犯罪非常猖獗。因此,在当今中国,我们应当把既为己又利他作为税收伦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这样的税收治理原则体系下,才有可能实现税收伦理对税收治理的价值导向作用。一切符合保障税收活动的秩序,增进每个纳税人利益的伦理道德行为都应该大力倡导,以此来增进整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诚信和道德,真正达到利国利民。

二、我国纳税人税收伦理道德建设上出现严重缺陷的原因

(一)纳税人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观点体系;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着他对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的态度,并对其全部心理活动起支配、调节作用。出现偷税行为的纳税人一般都会有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于他们对国家利益从不关心或者是极少关心,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并没有以国家利益为重,而是牺牲了国家利益去做偷税的这样的违法行为,造成了税收伦理道德的丧失。

(二)纳税人非正常的需要和动机

一个人的欲望和追求超过自身的条件可能或极大超过社会现有的一般水平,就形成一种非正常的需要。非正常的需要是促使人违法的内在动力。如果有些纳税人明知照章正常纳税得不到利润,就会采取偷税漏税的手法以达到其预想的目的。偷税漏税行为的动机常常是想坐享其成的,这类纳税人之所以违法不是由于自身企业或个人的生活困难,而是为了追求高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利润空间。

(三)纳税人的消极情感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当个人的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对违法心理如偷税漏税行为的形成起到加速和催化作用。例如,有些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额或税率过高产生了极度不满的情绪,就会采取瞒报收入、虚增成本等方法进行偷税这样的违法行为;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与企业的法人代表有矛盾,心里怀有仇恨和嫉妒,故意不如实进行申报纳税,并让企业的法人代表承担偷税漏税的责任。

(四)纳税人存在侥幸心理

众多纳税人进行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与其心理结构存在侥幸的心理有关。产生和存在侥幸心理的基础有三种情况:一是根据近几年来国家查处偷税漏税的例证,由此可以看出,查处偷税漏税的覆盖面越大,纳税人偷税漏税所承担的风险性就越大,偷税漏税的成功率就越低,社会上偷税漏税的案件数量就会随之下降,重大的恶性偷税案件也会随之下降。二是税务稽查的频率过低使纳税人产生了侥幸心理。目前,在我国每一位税收管理员管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过多,使其往往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从而不能够做到应收即收,这就为企业和个人偷税漏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我国的税收稽查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使其进行税收稽查的频率、覆盖面和查帐深度都大受影响,也从客观上助长了纳税人偷税漏税的侥幸心理。三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纳税人偷税漏税方面,处罚的形式过少和严厉程度过低也使纳税人产生了侥幸心理。一般地说,处罚的形式越是多样化、处罚的程度越严厉,纳税人的侥幸心理就越难滋生。所以国家应继续完善关于处理偷税漏税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惩处偷税行为,使偷税漏税的纳税人在经济上和名誉上都得不偿失,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税人产生偷税漏税的侥幸心理。

三、加强我国纳税人税收伦理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我国应宣传提倡以诚信光荣的纳税美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国家社会生活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赋予了诚信更加丰富的时代意义,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纳税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经济建设的层面。从税收伦理道德看,诚信纳税是税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是在税收领域里有效遵守社会规则的基础,破坏诚信纳税这一税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也就等于破坏了税收领域在社会规则中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更应该加强诚信纳税的认识,发现和培养税收伦理道德的积极内在因素,将税企关系和伦理道德规范化,形成常规化的税收伦理道德规范和制度体系。同时完善法制化伦理道德的建设,使伦理道德转变为法治约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纳税文化。

(二)我国应逐步培育以纳税人为核心的税收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关系基础之上的法治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和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纳税人道德规范,要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诚信纳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只有经过逐步的培育,使以诚信为核心的纳税人税收伦理道德规范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纳税人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时机,继承优秀的传统商业道德,努力培育诚信的税收伦理道德,使企业和个人都能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公平、合法经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之上,其中诚信纳税是市场竞争的伦理道德要求中最核心的伦理道德准则。

(三)我国应逐步形成以法制化纳税的文化体系

篇8

从《威尼斯商人》到《金瓶梅》我们看到的好商人很少,本人只看到过一部赞扬商人的片子《辛德勒的名单》。这很奇怪,自从有了商人这个职业开始,人们就不停地贬低他们,但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每每谈到社会道德败坏的时候,代表人物总是商人。而涌现出来好人好事的时候从没有商人的影子。我国古时更有“七科谪”,可见商人地位不高,等同于罪犯,流民。我不明白的是,上门女婿怎么那么招人恨,但现今新社会,上门女婿越来越吃香,成为无数“屌丝”的理想,变成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而商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妖魔化却依旧存在。

想想商人们的所作所为也着实可恶:抬高房价让我们住不起,自己却忙着娶小三;让农民恨不得撂荒,城里的菜和水果价位却居高不下;更有甚者,害得农民天天逼着猪练跳水,肉价却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最恶劣的是天天拿着糖衣炮弹,金钱美女拉拢腐蚀我革命干部,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多少;低档次的广东人称为“走鬼”的小贩,天天影响市容,让我英勇的城管人员背尽黑锅,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无论高低档次的商人都影响到领导的情绪和决策甚至家庭幸福,并导致腐败丛生到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地步,以至我们奔小康的路途遥远了很多。商人真是血管里没流一点儿道德的血,人神共愤,民族的罪人啊!

不过罪有应得,从历史上看,商人一点也没得过好脸,名字的由来就不用说了。最牛的商人吕不韦也曾位极人臣,在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中功不可没,但参与制造皇帝计划就属超范围经营了(野史),难免没有善终。在我们社会主义改造中曾经消灭过商人,“投机倒把罪”把商人钉死在社会生活的绞刑架上。

商人的地位一直有点儿像二奶,严肃的时候叫“破鞋”,总有些始乱终弃的意味。说什么晋商诚信起家,徽商勤奋起家,都是扯蛋,不过是些爷的恩赏而已,否则怎么王朝完了,他们也完了呢?有成绩是爷教育得好,破落了是自己不争气。爷不给你挣钱的机会你发个屁财呀!发昏吧!可怜很多不明事理妄图成为正室的“破鞋”们最终落得丫环不如的弃妇下场,轻则沦落缭,重则三尺白绫,小的美艳和诉求同样让人心慌呀!

矛盾老先生的《子夜》里对吴老太爷看见女人旗袍下的大腿那段描写很是经典。其实看见女人的大腿而乱想是男人本性也,非之过。商人获罪钱也,见钱乱想人之性也,亦非钱之过也。如同很多美女被承担了灭国之名,商人也被承担了人性中的丑陋!

文明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专业,而勾连这些分工的是商人们的职业分工,其重要性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无法想象的,试想一下在没有商贩的世界里你如何生活?那些幻想打掉中间环节,让农民自己进城卖菜的想法是愚蠢的,是妄想“一骑红尘妃子笑”那样社会的潮流思想!别再“梦回大唐”了,大唐姓李!

篇9

关键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服务营销的对策服务营销的前景

I

目录

摘要………………………………………………………………………………I

1服务营销概述…………………………………………………………………(1)

1.1服务营销含义………………………………………………………………(1)

1.2服务营销的分类……………………………………………………………(1)

1.3服务营销的特征……………………………………………………………(1)

1.4服务营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1)

2开展服务营销的客观必要性…………………………………………………(2)

2.1服务营销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2)

2.2服务营销是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要求……………………………………(2)

2.3服务营销是创立商业服务品牌的基础……………………………………(3)

3我国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3)

3.1服务观念落后,营销理念不明确…………………………………………(3)

3.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3)

3.3服务品牌意识不强…………………………………………………………(3)

3.4服务人员素质较低…………………………………………………………(3)

4我国企业加强服务营销的对策………………………………………………(4)

4.1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4)

4.2重视企业的服务质量与人员培训…………………………………………(4)

4.3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4)

4.4形成核心能力………………………………………………………………(4)

5服务营销的前景………………………………………………………………(6)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

II本文作者:晓曦版权所有

许多事实表明,新的竞争优势的确立,不仅仅是要生产出有形产品,还在于它的附加服务。在重视产品研发,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服务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杠杆,因此服务营销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服务营销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竞争优势的新要素。

1服务营销概述

1.1服务营销含义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是下一次销售前最好的促销,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方式,是树立企业口碑和传播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1.2服务营销的分类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有形的成份,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

1.3服务营销的特征

与实物产品比较,服务产品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储存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企业服务营销具有以下不同于实物营销的特点。

1.3.1服务营销的不可感知性或无形性

服务营销以提供无形服务为目标。因为服务是一种活动或者利益,而不是事物,所以我们不能像感觉有形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服务。消费者对服务营销的效果,往往是通过服务质量的实物线索,如地点、人员、设备、价格等来判断,无形性显示了对服务营销的挑战:不仅服务营销的难度增加,而且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服务营销的差异性

由于服务基本上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一系类行为,那么就没有两种服务会完全一致。没有两个顾客会完全一样,每位顾客都会有独特的需求,或者以一个独特的方式来体验服务,因而会产生差异性。

1.3.3服务营销的不可分离性

大多数商品首先是生产,然后再进行消费。但服务确实先销售,然后同时进行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消费者要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与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真实瞬间”发生的情况,这就使得服务营销具有复杂化不可分离性。

1.3.4服务营销的不可运输性

由于服务不具有实体特征,因而不能运输,从而使得服务的分销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有形产品可以在一地或多地生产,然后运送到中间商或最终用户所在地进行销售。大多数服务却不能这样做。对这些服务来说,要么顾客必须到生产设施所在地,要么生产设施必须运到顾客所在地。

1.4服务营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服务营销的兴起,对增强企业的营销优势,丰富企业的营销活动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丰富市场营销的核心——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市场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或消费者能够获取的实际利益,服务营销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提供有形产品给消费者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无形服务,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内涵得以全面实现。其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注重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及时地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它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服务是企业提供给消费者一组利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通过服务营销努力提供其产品高于竞争对手的附加价值,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赢得信赖,巩固市场地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最后,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服务营销人员是企业对外交流的主体,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因此,企业通过服务营销工作,可以促进营销人员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2开展服务营销的客观必要性

我国市场已经从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走向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已进入人均GDP1000-2500美元的高速发展期,消费也由温饱消费转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顾客越来越重视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带来心里上的满足,“满意和不满意”成为顾客购买的标准,企业正由生产密集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服务已成为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手段,顾客满意作为服务营销的主要之本,是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的直接目标和最终归宿,世界经济已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营销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2.1服务营销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并相对过剩的宽松局面,市场竞争也由争夺资源转变为以争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众多企业纷纷采取“降价销售”、“让利销售”、“折价优惠”等办法吸引顾客。虽然打折降价刺激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事实证明,仅靠它来促进销售增长,已不切合实际。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同类商品的质量差距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对消费者来说,在商品品质趋同,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周到、实在、方便的服务。因此,服务竞争就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美国哈佛商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再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的人可能为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再来的因素,首先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其次是产品质量,最后才是价格”。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竞争必将取代商品竞争和价格竞争,而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一张王牌。

2.2服务营销是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要使市场竞争有序,就必须重视商业道德建设。商业道德作为商业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和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其特定内容是以“诚”和“真”表现出来的。诚和真在商业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商人优秀的品德,良好的服务,货真价实的商品,买卖双方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利欲熏心,道德观念发生扭曲,许多商家口头上喊“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实际上把消费者当作欺骗的对象,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在计量上短斤少两,搞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8.4%的消费者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损害。从市场上所提供的服务状态来看,服务质量虽然比前几年有些好转,但低质量服务,不合格服务,甚至欺诈服务,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开展服务营销,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不但体现了商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建设。

2.3服务营销是创立商业服务品牌的基础

服务品牌是商业服务发展的产物,也是商业竞争的延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成熟,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形象信任度,以及销售服务的满意度,就成为购买商品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重视服务品牌的创建。服务品牌是企业在商品流通,服务领域提供销售,服务中形成的独特的服务模式,是被社会或消费者所认可和信赖的业务技能、接待艺术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其特征主要体现于智能型的销售技能,市场型的接待方式,情感型的服务艺术。由于服务品牌是在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具体服务中提炼而成的,要经过从规范服务—承诺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服务,这样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一个服务品牌的创立,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商业企业要创立服务品牌,必须坚持不懈开展服务营销,脚踏实地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营销营造优质服务、特色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国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1服务营销理念不明确

当前我国企业有了一定的服务营销理念,但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比率却不高。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买方市场上,企业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形势所需。现代营销观认为,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本身,重点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3.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

服务的趋同性是指没有对服务市场进行细分,对各类消费者群体只提供一种服务。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消费者希望能获得高档的、全面的整体,有的则希望获得低价的优惠服务。那么,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细分市场提供服务。

3.3服务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一个涵义很广泛的概念,品牌策略是整个产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服务品牌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它确立的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商标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还不够强。经营者忽视商标的作用,对服务上使用的商标不及时注册,到需要保护时才想到注册。商标意识不强的另一表现是,某些经营者只满足于做其他品牌的加盟店,不创自己的品牌。而这样做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创造品牌是开拓市场的必经途径,企业应该重视树立和发展服务品牌。

3.4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中国市场服务工作人员素质很多没有达到要求,对服务工作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服务人员不需要什么技术”的层面,认为服务人员只要热情就能干好,正是这种偏见,大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有些服务人员,不了解顾客的心理,过分的热情反而引起了顾客的反感。有的企业认为培训服务人员,纯粹是浪费精力、财力、得不偿失。所以,多数服务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培训。由于服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没有真正确立,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与企业服务营销的发展。

4我国企业加强服务营销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服务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刚刚引进服务营销,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此,企业要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服务营销策略以保证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势在必行的。

4.1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

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要看产品本身的性能和质量的好与坏,而且更加注重企业的服务态度好不好。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加注重考虑企业能否给他们带来满足,这就对企业的服务意识能否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是一项严峻的考验。首先,企业要认识到在真正的服务营销中,服务才是实质的商品,而产品只是服务的附属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上下都对服务营销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尽而不断努力的提高企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服务不仅局限于企业的服务人员,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企业的“营销代表”,都能为消费者解决各种问题,尽而在消费者面前展示本企业的文化和实力。

4.2重视企业的服务质量与人员培训

在服务营销中,人是决定胜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人的能力的发挥。由于服务在顾客购买之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消费者只能从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中获得对本企业的印象,所以,服务人员的素质就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4.3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

要走出企业对服务营销理念认识不足的误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服务营销是以顾客服务为目的而开展的营销活动,它更关注的是消费者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它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的服务,可以说,服务营销不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一种经营理念。所以,企业要把经营思想放在其产品的服务上,通过“以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以优质的服务真正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而达到其经营的目的。如海尔所提倡的,“用户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理念。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某方面服务的全面解决的方案,海尔正是在这种朴实的服务营销观念的指导之下,以其优质的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4.4形成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的创立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设计的,核心能力显示了企业鲜明的创新个性和不可复制性,为企业持久地提供利润。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服务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特殊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替代性等特征。具有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依据核心能力,确立服务业的使命和目标,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明确的方向。

打造特色,形成核心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定位市场,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服务业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服务营销文化要显示服务业的独特个性;服务营销文化只有保持适应性,才能真正地形成核心能力。服务业要能够不断地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而对自身做出适应性调整。如果这种文化不能提高应变能力,不能同变化的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服务业也就无法稳定持久地生存和发展。有特色的服务营销文化会产生具有异质性的营销、产品和服务,使服务业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机整合,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并把这种竞争优势体现在服务业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之中,最终形成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形成服务业的核心能力。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服务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以海尔为例,介绍其服务营销所采取的举措。

海尔是中国家电企业中最早重视向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企业。多年来,海尔的服务已经历了十几次升级,每次升级和创新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海尔凭借出色的服务能力,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跻身世界家电企业十强。

一是,研发设计环节的服务营销。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海尔建立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从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中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据此研制开发得到的新产品、新技术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产品经过市场的检验可能又会产生消费者新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再一轮的产品开发。为了鼓励消费者踊跃提出生活中的难题和建议,海尔设立了“用户难题奖”。这不仅密切了海尔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意识,而且创造了用户,创造了市场。“小小神童”洗衣机及洗土豆机等新机型的开发生产就是典型的以顾客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产品的成功例子。

二是,销售环节的服务营销。如果说高质量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前提,那么优质的服务则是开拓市场的保证。随着商品日趋丰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已经把服务视为与产品质量、价格同等重要的因素。

为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海尔在销售过程中推出了国际星级服务模式。星级服务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售前服务,即实实在在地介绍产品的特性和功能,通过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演示,为顾客答疑解惑,如海尔的产品究竟好在何处,如何安全操作,用户享有哪些权利等,尽量使顾客心中有数,以便在购买中与别的产品比较选择;二是售中服务,即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无搬动服务”,向购买海尔产品的用户提供送货上门、安装到位、现场调试、月内回访等服务;三是售后服务,即通过网络等先进手段与用户保持联系,出现问题30秒内便可在网络中提供出所要找的用户使用产品情况,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弥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万分之一的失误。

三是,维修环节的服务营销。用户是衣食父母,海尔人在服务中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当你走进海尔的售后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如果你满意,请告诉你的亲朋好友;如果你不满意,请你告诉总经理”,而海尔总经理的回答又是“用户永远是对的。”

众所周知,再好的产品也会有出问题的时候。关键是在出现问题后,企业对它的态度。海尔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究团队,不仅搞新产品的开发,还要解决在顾客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海尔制定了一系列维修服务标准。而且对上门维修人员提出了统一的细节上的服务要求。例如,上门服务要自备鞋套,自带水喝;维修要专业、及时;不接受客户额外物质答谢等,这更加树立了海尔在顾客心中的企业形象。

四是,信息环节的服务营销。很多企业都知道信息的重要性,但关键是看谁能创造并利用好手中的信息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为顾客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海尔客服系统实现了与全国五千多家专业服务商的联网,电话中心接到信息后,利用自动派工系统在五分钟之内便可将信息同步传递到离顾客最近的专业服务商,他们根据顾客需求提供及时服务。

对每一位海尔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提出服务请求后,海尔客服中心均会代表海尔集团对顾客反馈的信息通过客服系统传递到相关部门进行一票到底的处理,对处理结果客户是否满意,也将由客服中心通过回访方式对信息进行反馈以确保顾客满意。

从上述分析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状态中,海尔并没有卷入价格竞争的旋涡,而是另辟蹊径。张瑞敏在当时可谓高瞻远瞩,他并没有跟随市场的大趋势,把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海尔在强化质量的同时,开始推出星级服务,把服务提到了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上来,这可以称为中国营销史上,最具有意义的“服务营销”的经典案例,引发了中国企业开始由质量、价格的不断追求的同时,开始关注服务。而且,海尔还在强化营销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及产品的创新与研发,这就是海尔能走得更远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处理所遇到的营销状况的困境中,由于企业原有传统的产品营销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只有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营销体系,并且根据企业的产品及其经营的特征,制定适应于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海尔的服务营销在国内起步较早,体系相对完善。国内的企业应该从海尔的服务营销中吸取经验,结合企业的特性,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营销模式。相信在成功经验的指导下,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其服务营销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服务营销的前景

服务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是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对服务产品所带来的服务效用的需求,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整合的营销策略而达成服务变易活动的商务活动过程。根据其特点采用新的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有形展示、过程)来满足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服务营销是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理论依据,服务营销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现在商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价格战能够称霸的了,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竞争者,怎么才能处于不败,无疑只有优秀的服务营销战略才能助企业成长。顾客的满意度越来越受重视,西方成熟的企业又在服务方面走在我们前面,我们的企业怎能不加快自己服务的脚步。新顾客我们要争取,老顾客又是金,不能放,怎么招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服务无疑不能少,服务是投资,更是回报。因此,企业只有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营销体系,并且根据企业的产品及其经营的特征,制定适应于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使企业在服务市场营销大战中屹立不败。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一路走来,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感谢校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严禁的学风、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不断上进,使我大学三年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不断成长,在这里所学到的,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本论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谢我的指导教师,由于我个人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但因为有了老师的督促指导使得我的论文得以顺利的接近尾声。老师深厚的学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对我影响深远,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祝愿老师身体健康,科研精进,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张一平.服务营销的差异化操作.2007年第11期

[2]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3]狄振鹏.服务营销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4]营销资料传播网.服务营销——海尔家电开辟营销的新领域.2008年3月

[5]钱瑞群.服务营销刍议.2007年第一版

[6]杨芳玲.我国服务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商业专科学报.2007年8月第一期

[7]陈祝平.服务营销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篇10

关键词: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约束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有会计工作就会有财会人员,有财会人员也就有了会计这种职业,有了会计这种职业就一定会有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约束机制。因此,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约束渗透到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会计行业中,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备受大众争议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财会人员与国家、企业,财会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财会人员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衡量财会人员工作好坏的标准。

当今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但对财会人员的行为约束更为重要。在中国几千年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讲究自身的道德自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也”等财会人员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例激励着千万业内同行爱岗敬业、与时俱进、以严明的作风感召世人。是这种独特的文化倡导的道德力量,对财会人员的行为约束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一些人欲望的扩张,传统的讲究自身道德自律的行为也渐渐失去了作用。相反,一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操纵、包装、造假、欺诈等行为泛滥成灾,权大于法、腐败、贪污、人情交易等现象频繁出现,使得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欠缺,贪赃枉法、谋取私利。有的财会人员经不起金钱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趁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有的财会人员违法财经法律、法规,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违反财经纪律编制假账。由于提供虚假报告引发的“北京长城”、“深圳原野”等事件,不仅给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了很坏影响,也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声誉。

笔者长期在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耳闻目睹了很多业内同行公而忘私、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模范事迹,同时也见证了一些财会人员道德意志不强,违背职业准则,弄虚作假、“利益驱动”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负面效应。笔者认为:作为称职的、优秀的财会人员,必须熟悉法律、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密守信、搞好服务。笔者认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应从如何做人的根本上抓起。

一、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近年来,许多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信用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的突出问题。而会计职业道德好坏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为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所以,要求我们在重视企业财会人员信用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是依靠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企业领导集体的教育,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对财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整规范的内控体系能起到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合法的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能使企业财会人员业务处理与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井井有条、清清楚楚,还能形成财会人员之间科学分工、职责明确、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更能促使财会人员掌握各种业务技能,形成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财会人员贪污腐化的行为出现。

2.加强法制监督,加大惩罚力度

笔者认为:作为企业财会人员应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要敢于同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也要对财会人员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教育财会人员不能只埋头于复杂的日常事务之中,要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管职能,维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改革、创新的大潮之中。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坚决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让那些胆敢违法乱纪、造假的财会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

3.强化职业职责培训,提高财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笔者认为: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应努力改善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改革财会人员的管理体制,消除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权的后顾之忧,使财会人员敢说话、说真话、说硬话、能办事。同时,还要强化他们的职业职责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及时、真实、准确的财会信息,才能使《会计法》真正得以贯彻、落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财会人员考核、竞争、激励、奖惩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财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任用财会人员时,应当严格审查财会人员的职业记录和诚信档案,选择业务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的财会人员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对企业财会人员的行为约束

目前,许多企业办理财务开支大部分走这样的流程:即先由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再由会计审核入账。笔者认为:企业开支的原始凭证不合法、不规范,白条入账、贪污、挪用等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票据审核程序造成的。如果将这个程序的顺序调整一下,先由财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再由企业负责人审核该笔开支是否与经营业务有关,是否同意开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这样才有利于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才能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怎样强化对财会人员的行为约束呢?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现金突击盘点

据笔者了解:目前许多企业只在年末(12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的定期盘点。先由出纳盘出现金的实存数额,再由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二者数目相同了,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笔者认为这样的工作流程比较落后,对会计的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所以也就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笔者建议:企业负责人要重视对现金的内部控制,采取经常性的突击盘点,这样做可以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感,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现金的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2.加强对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笔者由于长期在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非常熟悉财会人员的工作流程。在银行存款业务方面,主要是由财会人员每月末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且在与银行对过账以后,再编制会计报表。有的财会人员为了赶进度,不认真核对日记账和银行的对账单,以为两者金额数目相符就没错了,殊不知有些出纳正利用这点疏忽,故意少记几笔金额相同的收支业务,以达到贪污资金的目的。所以,企业财会人员应该对银行存款每一笔收支都要认真仔细的审核,弄清楚每一笔账的收支情况,防止循环入账和“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出现。

3.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经纪律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资金预算编制,分析了解资金运作和执行情况。严格财经纪律,限制预算外的资金支出,及时清理和处理企业债权债务。同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防止财会人员乱借、乱投、乱用工程资金等问题的发生,保证生产所需资金不受影响。对于发票的管理,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于白条、不合格的发票应严格要求,坚决不予报销,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企业资金的源头管理。

结语

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约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业内同行讲求会计诚信,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按照《会计法》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造就出高尚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刘富乾.浅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