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运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3 16:4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运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区运营报告

篇1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案例选择;教学方法;案例展示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对旅游者形成的直接吸引力使旅游活动得以成行;旅游景区是游客完成旅游体验活动的重要场所,景区旅游的体验效果决定着游客整体旅游体验的质量。所以旅游景区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由过去的外事接待转变为包括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在内的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旅游景区的建设也由最初的以开发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经营管理为主的道路上来。《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与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课程,其教学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希望为《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深入提高借鉴。

一.《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将客观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形的掌握与讨论,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引入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景区实践案例,对《旅游景区管理》的课堂教学意义明显。

第一,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一般来说,单独观察每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但如果放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同课程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点重叠,这是引起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所在。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被安排在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等课程之后,其后续有导游学、旅行社管理、旅游环境管理等课程。《旅游景区管理》的教学内容构建应该综合考虑其在专业培养方案前后续课程的情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分析《旅游景区管理》的景区运营管理与景区战略管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时,如果能够引入景区运营管理或战略管理相关案例,则可形成该课程自成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避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业已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第二,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但这一概念还是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很难激发出学生的想象空间。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引入,将使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直观具体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示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合理的思维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第三、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性教学是应用性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将实践课与理论课完全分开并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既有课程实践也有专业实践课时的安排,《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环节无疑是该专业重要的教学过程。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在《旅游景区管理》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旅游景区管理案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的理论应用就有了初步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就有了保障。

二.《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2011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再加上国外大量存在的旅游景区案例,则《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选择面临海量的选择范围。如果没有取舍,《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对教师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笔者认为,案例选择应有一定的原则:

首先,《旅游景区管理》案例应与教学内容有关。《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内容涉及旅游景区产品设计、游客体验管理、服务运营管理、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经营行为管理、营销管理等景区运营管理与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成体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某个方面有特色的的景区管理案例,可以迅速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产生共鸣。其次,《旅游景区管理》的案例应与教师涉入有关。旅游景区管理的案例引入,不是简单的故事展示。教师对所选旅游景区案例地涉入,是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分析案例的前提条件。教师涉入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定要对案例地亲自进行实地考察,而是要求教师对旅游景区案例地有深入的了解,或者通过搜集相关二手资料,或者通过现场实地考察,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试想,如果任课教师引入一个自己并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旅游景区案例,那他如何能引导学生去积极分析探讨这一景区案例呢?

再次,《旅游景区管理》的案例应与教学目标有关。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景区管理》的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区运营的基本规律和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景区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从旅游景区赋存的旅游资源类型来看,旅游景区可以分为自然类旅游景区、人文类旅游景区、复合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等四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其运营管理过程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景区案例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景区的多样性特点,这样才能适应《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

根据上述旅游景区管理案例选择的原则,我们就有了合理的选择范围。在选择国外旅游景区案例时,尽量选择知名度高、资料容易查找的案例,如主题公园类、海滨度假型景区以及世界遗产类景区等。国内景区除了考虑世界遗产类景区以及大型主题公园类景区外,所在院校周边景区应是任课教师选择案例的重点。因为在选择周边景区作为教学案例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容易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材料,也容易引发学生进一步实地探究的热情,以笔者所在岳阳市为例,岳阳市域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景区,特别是最近几年不同景区的经营管理方式均形成了一定特色,如张谷英古村落旅游景区、6501-银沙滩景区、岳阳楼-君山景区、五尖山森林公园景区以及上山下乡生态休闲农庄等,选择他们作为笔者在《旅游景区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案例,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与“学”的方式

在《旅游景区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式的引入,将形成围绕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教学模式,但如果不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案例教学方法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个问题也就是《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与“学”方式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旅游景区管理》的任教者思考:

第一,要注意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展示方式。旅游景区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作为案例的景区展示即是要展示与该三维空间相关的信息,展示的方式有很多,如旅游景区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等,甚至于还可以将几种方式进行动态与静态组合、图片与文字组合、视频与音频组合,也可以选择将案例景区的核心区域进行详细展示,这样可以将该景区的资源环境信息、产品设计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游客行为管理信息等展示出来,以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为引入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提供足够的信息材料。

第二,要注意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引入时机。在《旅游景区管理》课堂教学中,景区案例的引入时机也是要考虑的。例如,可以选择开始讲授新课时引入景区管理案例以带来一种悬念,也可以选择理论讲授完成后引入景区管理案例以形成新的教学兴趣点,还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讲授进度即时穿插展示景区管理案例的不同信息以增强讨论效果。选择某一种时机引入景区管理案例要根据理论讲授内容与景区案例的特点进行全盘考虑。

第三,要注意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提供方式。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的提供方式是指景区案例材料的引入由谁来完成。一般来说,任课教师是最主要的责任者,因为任课教师把握了《旅游景区管理》理论教学内容的进度、教学内容选择的大方向。也就是说,在《旅游景区管理》案例“教”与“学”的方式中,教师为主导。但是在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中,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也应当成为景区案例材料的引入者。例如可以指导学生课余搜集某个区域的景区案例信息,或者搜集某个类型的景区案例信息,或者直接安排学生搜集某个具体景区的案例材料,并适当引入学生的景区案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使案例教学的案例资源更加丰富。

第四,要注意旅游景区管理案例的展示程度。景区管理案例信息的展示要适可而止,只要能够达到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效果就够了。但要注意的是,过于简单的案例信息展示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的结果明显就偏离了旅游景区案例教学的目标了。究竟一次景区管理案例或者一个景区管理案例的信息展示达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取舍。

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相对来说,《旅游景区管理》是一门教学内容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的课程,本文的分析只是作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要发挥《旅游景区管理》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有待于《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也有待于教学过程中对景区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庾小玲,生延超.案例教学在《旅游经济学》中的应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13(1).

[2]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2011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2012.

篇2

关键词:内蒙古 4A级景区 网站运营

一、景区建设网站的背景

(一)互联网的普及与功能的不断完善是景区建设网站的推动力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景区产品的消费特点――产销同地、不可移动。旅游者在实地游览之前感受不到产品实体,必须在旅游景区所在地进行消费并实现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因此,旅游者需要借助景区网站实现“网络漫游”完成对景区产品的初体验,这就为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提供客观、真实而又经济的体验方式。景区网站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创造出形象化、虚拟化、立体化的感官形式,使旅游者直观感受到景区旅游产品。

(二)网民数量的增加与自助游的兴起增加了景区网站建设的紧迫性

据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13,4%,上网普及率达到25,5%。庞大的网民群体成为景区最重要的潜在客源,任何一家理性的景区都不会放弃网络对景区进行营销。与网络发展相对应的是旅游者的散客化、年轻化潮流,而这些年轻的旅游者更喜欢背包游、自驾游等时尚旅游方式。旅游者出游前利用网络获得景区资讯成为普遍现象,而网上交易平台则成为自助游的助推剂,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预订、支付、投诉以及回访等功能。景区也必须迎合市场需要加大网络建设与投入,一些著名景区如四川九寨沟、浙江桐乡市乌镇旅游景区、湖北宜昌三峡大坝等都推出“在线预订”业务。内蒙古草原、沙漠以及森林等生态旅游产品在自助游市场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使景区网站建设显得更重要。

(三)景区创建提升的客观需要使网站建设提到日程

自国家旅游局启动景区A级评定工作以来,内蒙古共有28家景区成为4A级旅游区。而2005年国家旅游局将景区的最高等级由4A调整到5A后。2007年评选的首批66家5A景区名单却榜上无名。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其中的硬条件,包括网站建设、网络宣传、信息查询和预定服务等方面。可见4A级景区要申报5A景区的一个重要的得分指标就是网络建设以及网上交易平台。因此,内蒙古4A级景区必须通过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来实现提升。

二、内蒙古4A级景区网站运营基本状况

截至2009年,内蒙古全区共有旅游景区150家,其中A级景区80家,作为现阶段内蒙古最高级别的4A级景区共有28家。为了反映内蒙古4A级景区网站运营的基本情况,笔者于2009年9-10月,通过互联网搜索和电话咨询等方法对全区4A级景区进行调研以期掌握全部4A级景区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景区网站的内容来看,7家景区网站都比较注意景区信息传播的范围性、内容的丰富性、更新的时效性及内容的准确性。景区在中文版本的基础上,采用了多语种版本面向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如成吉思汗陵有中、英、蒙3种版本;响沙湾有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5个版本。设置的栏目比较多,基本涵盖了景区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多的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共有19个栏目,除涵盖本景区的基本情况和服务外,还涉及东联集团其他产业。栏目最少的为响沙湾也有6个栏目,分别为景区介绍、精彩活动、缤纷景区、自助旅游、网上预订和在线咨询。

从网站的功能来看,7家景区网站基本具有导航功能,能实现一般的网站漫游。而交互和安全功能则相对较弱,特别是网站设置的留言板和咨询台等,普遍缺少在线服务人员,对咨询的回复只有成吉思汗陵景区在留言3天后回复。

在页面的色调选择方面,景区多倾向于选择带有景区特色的颜色,如北方兵器城选择迷彩绿作为自己网站的主色调,响沙湾选择黄沙颜色作为主色,而成吉思汗陵选择蒙古族常用的蓝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这些色彩的选用与游客的期望相吻合,能很好的起到吸引注意的作用。目前景区网站的展示方式有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形式相对比较多样。

响应速度和速度稳定性方面,各网站差距较大,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月亮湖、阿尔山海神圣泉度假区响应速度基本能稳定在2秒,而北方兵器城、南海湿地响应速度较慢,都超过30秒,并且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访问不了的情况。

在景区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方面,有3家景区网站开设电子商务平台。响沙湾景区的客房、餐饮都可以网上预订、网上支付;而成陵景区门票、餐饮、客房、商品都可以网上预订、利用网银在线支付。从全世界看,旅游电子商务是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最快、最突出的部分。美国在线旅行市场预计,2009年旅游服务约50%的业务都将在网络上进行。因此,电子商务是内蒙古景区建设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内蒙古4A级景区门户网站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对网站信息化建设整体重视不够

4A级景区是现阶段内蒙古最高级别的旅游景区,是内蒙古旅游业核心吸引力所在,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可以更好的宣传促销,树立品牌形象。但很多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大部分景区还没有建立门户网站。即使是建立门户网站的景区也只关注传统业务,网站利用率不高。此外设施和人才的缺乏也限制景区门户网站的发展。现阶段,内蒙古景区主要进行业务拓展,难以投入足够资金购买所需的设施设备。而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旅游景区业务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使得景区从建立网站到后期的网络维护都需要借助网络公司,这就造成信息更新慢、互动性差等缺陷。

(二)景区网站内容不够丰富,功能不完善

景区门户网站最大的优势在于全方位满足游客的需求,可以提供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但目前我区多数景区网站提供的信息还只限于旅游线路、交通住宿、自然人文景观的一般性描述资料以及文字介绍,以及天气、地图、旅游须知等信息。但这些信息还比较泛化,不够深入。景区介绍纵深度还不够,大多简单、浅显、泛泛,景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科学知识介绍不足。

(三)网站内容展示逻辑性不强

景区网页布局模块布置方面应该按照游客需求布局,应有逻辑性、层次感。现有景区网站在首页项目的布局上往往体现出大而全的特点,即把景区相关信息都分类体现出来。有些模块和游客需求信息关联度不强。正因为模块布局不合理,使页面结构和设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文字颜色和页面背景相近,不清晰可读;正文内容划分不清晰等。

(四)网站传递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互动性差

景区提供信息必须准确,有效,有助于激发不同群体实地游览的热情。现有网站没有根据不同群体的浏览习惯设计内容,如响沙湾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日文、韩文5个版本,但是5个版本的内容大体一致,并没有根据客源的特点进行信息的重新选择和编排。从已建门户网站的景区看,景区已经注意到了与游客互动性的问题,如成吉思汗陵景区、响沙湾景区等都用QQ、MSN、论坛等形式与游客互动。但是现存的问题是通过这些手段与之互动,往往提示工作人员不在线,需要游客留下联系方式。这样也使得大量潜在游客流失,互动效果差。

(五)景区网页显示速度较慢

现有的景区网站为了更生动、直观的展示景区,在网页上放置了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这些内容严重影响了网页的响应速度。如包头市北方兵器城景区的打开速度就在30秒左右,而互联网存在着“8秒”定律,即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如果等待网页打开的时间超过8秒,会有超过30%的用户放弃等待。

四、内蒙古4A级景区网站发展策略

(一)景区要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网站建设突出景区特色

景区企业必须充分认识网站的积极作用。景区企业要积极触网,打造自己的在线宣传、促销平台。景区门户网站即担负着景区展示的基本任务,也担负着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的任务。所以景区必须做好门户网站建设的长期规划,循序渐进的推动门户网站建设,使得网站即能符合游客的浏览习惯,又能充分展示景区特色。

(二)丰富景区门户网站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

网站内容建设克服“以景区为中心”,应该做到真正的“以游客为中心”,提供游客游览景区所需的细致而全面的信息,如票价、营业时间等。提供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设有互动平台的景区一定要保证有专门工作人员在线,对游客个性化咨询回复要及时、准确。目前中国旅游消费体现出个性化特点,自行组合产品已经成为趋势,景区网站应完善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不同游客群体需求提供人性化信息。

(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景区网站建设需要具备全新信息知识和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懂景区专业知识,还有懂互联网、金融知识。这就要求景区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引进、培养一批专业对口、层次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

(四)制定全方位的推广策略

网站的推广工作决定了游客点击率高低。景区门户网站可以从4个方面加强推广。第一是在著名的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中登记,保证游客搜索景区相关信息时首先搜索到景区自建门户网站。二是与知名旅游网站,如携程、同程等建立链接,提高自己门户网站的访问量。三是与地方政府网站合作,通过官方网站树立自身形象。四是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等进行宣传。

篇3

【关键词】 PPP模式;贵州;旅游业;机制设计

一、引言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闻名的历史遗迹、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国酒文化、适宜的气候条件。但由于贵州省在旅游业的财政投入不足,造成贵州旅游资源与旅游地位的不匹配,它是旅游资源大省,却不是旅游业大省。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订合同,通过成立特殊项目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进行合作,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具体来看,PPP模式是各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总称,包括BOT、BOO、PFI等等。

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可以应用于旅游业。本文以贵州省旅游业为例,分析PPP模式运用于旅游业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PPP模式下的贵州旅游业机制设计和关键问题。

二、PPP模式运用于旅游业的优点

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一系列的行业协同完成的,需要广告的推广、道路交通的建设、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餐饮住宿的配套、旅游业人才的培养、客运线路的设计、旅游行业的监管等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市容改善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将PPP模式引入旅游业,对于政府、社会资本、社区居民都是有好处的,可以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

1、有助于筹集旅游业的发展资金

根据《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显示,到 2020年,贵州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力争达到4.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占全省GDP比重12%左右。根据上述经济目标制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到2020年,年均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约1500亿元,2016-2020 年累计投资约7500亿元。

而从贵州省的财政投入来看,省人民政府将贵州发展专项资金在2010年1亿元的基础上,每年新增2000万元,到2015年达到了2亿元,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基础接待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常性支出。对于如此庞大的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不借助外力,仅靠各级政府财政来支付,毫无疑问是力不从心的,也就不能达到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PPP模式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来筹集建设所需资金,弥补旅游业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在较短期限内完成单凭政府无法完成的项目建设。

2、有助于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程序

社会资本在旅游业中的参与度要高于其他行业的,因为部分旅游业可以由私人主导,比如城市的各类商业游乐场等,政府主导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说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的运营有其历史传统,同时在政府主导的领域,社会资本通过其他方式参与的也很多。《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占全部投资的57.4%。贵州省实施的“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截止2015年年末,累计签约建设项目477个,签约金额2063.09亿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社会资本。

在旅游业引入PPP模式,可以将以前的合作方式进行规范化设计,使政府和社会资本能以“平等的民事主体”进行平等的合作,确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社会资本和社区居民的各自利益。同时政府在PPP模式下,加强对景区运营的监管,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社会资本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

3、有助于调动农民的自有资源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山地省份,交通不便,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生态脆弱,发展工业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7%,88个县级行政单位就包括50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国的9%。

农民迫切希望能改变落后的现状,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本地的自有资源实现增收。农民拥有的土地,森林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PPP模式则可以将这些农民的资源拿来作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入股,加上政府的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超过1600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主要是政府的扶持,缺少第三方社会资本的介入,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方面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采用PPP模式,可以提高农民自有资源的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PPP模式应用于旅游业的机制设计

图1 PPP模式应用于旅游业的机制设计

PPP模式在机制设计上,可以让政府先确定旅游主题,再确定优质的景点项目,整体对外进行招标,政府和中标的社会资本成立旅游业投资公司(SPV),确定双方的参股比例和参股的资本形式,并分担相关的责任。比如2015年,明石投资管理公司与铜仁梵净山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的“武陵山片区旅游业投资基金”拟总募集规模达到300亿元。投资公司将项目进行二次拆分,根据融资的方式不同,分为各个不同的子项目,比如说农民参股的项目,外包给他人的项目,外包给他人建成后收回自营的项目等等。

对于收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用BT(建设-转让)模式,由投资公司对外进行招标,由中标公司进行建设,建设完工验收合格后,由旅游业投资基金自营。

对于像乡村旅游的项目,当地村民先行成立村民经济合作社,投资公司和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将村民的土地,房屋进行入股,分期给土地所有者一定的股利,同时农民采用自主经营等形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开种植园、农家乐、生产当地特色农产品、经营商铺等创业致富路。

对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可以采用BOT模式。由投资公司和第三方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第三方负责建设和运营,待合同期满,移交给政府部门。

四、PPP模式应用于旅游产业的关键问题

1、做好配套设施建设

政府要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景点周边的道路建设,路标的设置,在客运站开通相关的旅游线路,加强和其他的旅游景点联系。比如安顺的龙宫景区和黄果树景区,双方之间不通客车,游客一般只游玩其中一个景区,而难以再游玩另一个景区,由于黄果树景区知名度很高,可以通过黄果树景区带动龙宫景区发展。

2、建立PPP旅游业项目库

建立PPP旅游业项目库,起到示范效果。这包括前期的规划,合同范本,风险分担等等。目前由于国家在大力推广PPP模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将PPP模式运用旅游业,要挑选一批示范性的项目,对于PPP模式在以后运行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要做好记录,为以后的PPP模式运用提供良好的借鉴。

3、健全项目监管制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业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在P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一是旅游业对环境还是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生活污水的排放,植被的破坏等;二是景区的过度商业化,各种乱收费丧失了景区原有的特色,使旅游体验度下降。对于这些现象政府要加强监管,对项目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游客投诉制度确定社会资本的准入和准出。

4、给予政策优惠

由于旅游业,尤其是以前由政府主导的旅游业,不仅具有盈利性,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社会资本的投资时间长,前期投入大,风险大,但是利润率却有一定的限制,对引入的社会资本给予政策优惠。优惠政策包括贷款、土地利用、价格政策的优惠以及生态建设的资金补贴等多方面,从而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要惠及地方居民,可以在发展旅游业中,增加地方居民的就业,对于安排当地农民或下岗工人就业的可以给予税收优惠。

5、注意将旅游业和扶贫结合起来

旅游业的种类各种各样,比如城市旅游、乡村旅游,PPP模式在旅游业的应用中,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杠杆,引导社会资本向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倾斜,投资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厕所革命和特色产业,将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为当地创收,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3)11-15.

[2] 刘莹.拓展旅游融资方式[J].特区经济,2006(6)221-222.

[3] 熊波.PPP模式:民营经济参与公用经济的新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05(1)44-47.

[4] 孙洁.管理视角下的PPP:特点、构成要素与基本原则[J].地方财政研究,2015(8)4-8+14.

[5] 钱洁,苏强,周中行,等.旅游配套项目的PPP模式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9)114-117.

[6] 邓学芬,迟宁.论PPP模式在旅游项目开发中的应用[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1)46-49.

[7] 朱艳.关于PPP模式在旅游项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35+140.

[8] 崔建勋,何东,刘传辉.城乡统筹背景下应用PPP模式开发旅游资源[J].消费导刊,2008(10)11.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曲江模式 武汉 文化产业

一、曲江园区现状及分析

1、曲江园区运营模式

(1)园区发展现状。曲江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2003年正式更名为“曲江新区”,该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进行大手笔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同时涉及房地产、餐饮、酒店、商贸、网络、科教、文化艺术品等产业门类,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2002年以来,曲江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已基本完成“七通一平”,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6.9平方米,优良的人居和投资环境为曲江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曲江新区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会展中心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这些项目提升了城市价值和城市品位,对吸引外资、加快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再次,曲江园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文化产业门类,聚集文化产业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此外,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建设成绩显著,并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同时,由政府主导,曲江园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诸如六大遗址公园,六大文化场馆等项目,这些都加快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2009年,西安市政府批准了《曲江新区新扩区域规划》,曲江新区规划建设主题旅游与文化商贸区,会展商务与传媒出版区,影视演艺与科教创意区,遗址博览与生态创意区,娱乐运动与休闲度假区等五个功能分区,并将五大功能分区规划为出版传媒产业区、国际会展产业园、国际文化创意区、动漫游戏产业区、文化娱乐产业区、国际文化体育休闲区、影视娱乐产业园区、艺术家村落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加上原有的曲江景区,形成了9大文化产业园区,从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门类,培育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打造出较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使其成为以文化、旅游、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示范新区。

(2)园区定位及特点。曲江园区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转移,以及曲江发展的实践和现实需求制定的。根据《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达到“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的目标,体现了曲江追求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推动了文化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产业发展角度,曲江打破地区和行业分割的旧思路、旧体系,将文化产业综合起来,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导,影视、会展、演艺、传媒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了文化旅游业、影视演艺业、会展创意业及出版传媒业四大文化产业体系,并逐渐加强产业链的延伸、产业之间的联动以及地区间的合作。第三,从品牌建设和推广的角度,曲江以打造“西部第一文化品牌”为目标,一方面构筑自身的文化品牌体系,加强品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品牌为媒介,不断进行产业扩张和辐射,加强品牌的推广力度。曲江园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影响着其运营模式的建立和运营策略的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战略定位随时起着引导和指向作用,从而形成阶段性的具体的运营目标和线路。

(3)园区发展阶段分析。曲江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旅游+房地产开发”为运营模式,对象针对的是单个“点”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发展的还有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这是园区发展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在这个阶段中,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第二阶段以“文化旅游+城市经营”为运营模式,即以打造具有盛唐风格的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为基础,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从而产生文化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形成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实力的增强。第三阶段为文化产业园区的综合运营模式,也就是打造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以及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合作,这一运营模式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性、复杂性,需不断地进行理念上、策略上、方法上的创新,才能促进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2、曲江园区支持体系

(1)文化遗产资源体系。曲江文化遗产资源体系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是指区内拥有以物质形式存在的遗迹遗址,比如大雁塔、唐长安城遗址、秦上林苑宜春宫遗址、曲江池遗址、唐城墙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是基于陕西非常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比如说以信天游和紫阳民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安塞腰鼓和羊角鼓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以陕北秧歌剧和秦腔为代表的民间戏曲;以陕南花鼓坐唱为代表的民间曲艺;以华县皮影和户县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等等。曲江在大唐芙蓉园内成立“陕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业中保护和利用起来。

(2)资金支持体系。曲江园区资金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运营商投资、金融服务机构贷款、自筹和基金捐助。第一,城市运营商投资:利用运营商对园区发展前景看好,一些著名的企业家与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在某个项目上注入资金,以促使园区发展。第二,金融服务机构贷款:曲江管委会以固定资产或政府信誉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后经金融机构对项目规划评估后,给予金融支持。第三,自筹:园区建设初期及建设过程中,曲江管委会授权将园区及周边的土地卖给开发商,以获得初期的建设资金。之后,管委会根据园区的整个规划,逐步按照土地在建设开发期间增值的不同的价格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如大唐芙蓉园,在规划初期周边的地价较低,但随着工程的实施,地价不断升值。地产商看重的就是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周边环境的极大改善而引起的土地增值带给他们巨大的利润,而进行投资。第四,基金捐助:随着园区一些重大公共项目的建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重大体现的时候,组织会联系国内外一些著名基金关注项目,并同它们进行合作。

(3)政策支持体系。曲江在鼓励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及引进投资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和补贴,对政府鼓励类的新办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并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等政策。对在曲江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专项资金扶持及财政补贴,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和项目,特别是对列入国家级的文化发展、文物保护开发类项目享受财政补贴、基金扶持等优惠政策。三是免费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对圆区内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办理相关的手续、证件,免收服务费用。同时建立企业培训人才库,免收专项服务和培训费用。

(4)市场支持体系。曲江园区之所以快速发展,与目前市场提供的文化产业氛围密切关系。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逐渐转向精神和文化层面。近年来,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分不开的。其次,曲江产业集团化的市场扩充作用。园区发展产业集团化,入驻园区的各企业共享“曲江”这个品牌,借助曲江品牌的信誉、声望产生影响力。目前,市场已经评价了曲江品牌,曲江地价增值、房价升值、城市资产升值,曲江明珠、曲江6号、曲江春晓苑等13个楼盘无一例外的冠以“曲江”品牌,其价值高于同类楼盘,这就是曲江的品牌效应。

3、“曲江模式”的特色

“曲江模式”被称为是一种文化经济模式,是以“文化+旅游+城市”为内核的模式运营发展。它的运营线路是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产业集聚为核心,达到文化事业、区域产业、城市经营的共赢目标。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曲江模式中文化项目的选择。

(1)曲江彰显的文化相辅相承。曲江文化表现的内涵是大气开放、卓尔不凡、青春浪漫。曲江以唐文化为主线进行资源整合,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质,先后建设的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等项目宣扬的就是宏伟壮丽的盛唐文化,并以此为核心开创曲江品牌。

(2)具备旅游价值作为选择项目的标准。曲江认为文化项目如果不具备旅游性,则不具备市场性、产业性。不论是以唐盛世文化为代表的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等项目,或受其影响的以宣扬佛文化的法门寺文化旅游区文化项目都紧紧抓住了旅游这个大的主题,这些文化项目都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

(3)曲江选择的文化项目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曲江的六大遗址公园不仅在地理区域上存在着关联性,它们也都彰显了同一种文化内涵,即皇家园林的城市文化风格;这种项目的区位排列,以及在运营建设过程中的联动性一方面可以打造短程系列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文化消费者,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另外也可以共同开创曲江这个品牌,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实力。

4、“曲江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需考虑的方面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虽然独具特色的“曲江模式”令人瞩目。但是,曲江园区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备受争议地方,如对文物和遗址保护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部分地区利用文物提升景区周边的商业地价,即“曲江模式”存在着挂着文物的“羊头”,卖房地产的“狗肉”嫌疑。同时,“120亿元的投资让这个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变成了迪斯尼式的游乐园”,并且有些做法既违反了文物保护原则,也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遗址内有十几项工程,其中只有三项经过有关文物单位批准等。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时,能否抑制追求短期利益的冲动,将是中国文化遗产能否走上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武汉园区的发展现状

1、园区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动画开发区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远城区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23个,涵盖出版印务、创意设计、艺术交易、文化旅游、动漫网游、现代传媒的等多个行业。中心城区以创意设计、艺术交易、出版印务等现代服务业园区为主;远城区、风景区以文化旅游园区为主;开发区突出发展动漫网游、现代传媒等高科技创意园区。突出代表性的有:以出版文化产业园区、长江日报印务园等为代表的国有骨干企业园区;以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东创创意园等为代表的池塘性园区;以花园道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园区;以北港创意园、汉阳造创意园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园区。目前,武汉各园区经营已步入正轨: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实现经营收入约26亿元,实现利税约2亿元,出口创汇230万美元。在企业集聚方面,截至2011年,全市园区吸引入驻企业298家,其中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45家。在人才集聚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园区分别是:汉阳造文化产业园区(吸纳就业1.52万人)、洪山开发区北港创意园区(吸纳就业4360人)、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吸纳就业2900人)。

2、存在的问题

(1)产业园区定位不清,战略雷同。目前武汉不少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文化含量低,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在招商过程中对企业缺乏限制筛选,存在“拉郎配”的现象,进入园区的企业匹配度不高,产业链的上游、下游没有实现优势互补,失去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意义。

(2)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处境尴尬。伴随地产热的升温和文化产业园区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武汉主要产业园区的租金价格上升,诸多中小型在园区一轮轮洗牌中惨遭淘汰,还未孵化的中小企业面临尴尬的局面。

(3)商业比例过高,喧宾夺主。从武汉运营的园区来看,已出现了商业配套比例过高、运营惨淡的现象,这一情况在一些定位为文化、时尚的园区中表现尤为突出。看不到创意的痕迹,也不知道所谓的文化产业究竟在哪里。有些园区为商业化的动机所蛊惑,大张旗鼓地复制国外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徒见商业,不见文化。

(4)融资瓶颈亟需突破。目前,武汉园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尽管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投资主体对新兴文化产业的观望态度浓厚,导致许多园区始终处在后续资金不足的情况。如何拓展融资渠道、有效争取风险投资将成为园区着重关注的问题。

三、武汉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策略

1、实施差异化战略,注重市场培育,加强园区特色和品牌塑造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文化内容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呈正比关系。这就要求武汉各园区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将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差异化、以避免同质化化的竞争。同时,针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引入相关的评估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避免“拉郎配”的现象产生。并应学习“曲江模式”好的做法,制定出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市场培育。一方面培养本地文化产业人才,规范区域人才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培育文化消费观念,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拓展文化产业地区及国际间合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可创设武汉文化产业精品奖,引领并做强、做大武汉文化产业。

2、增强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完善产业链经营,文化资源支持,转变盲目商业化的运营方式

园区要以产业链方式来经营,而不是单纯追求商业化的运营。应学习和借鉴“曲江模式”,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独立、完整产业链,并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以及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综合运营模式的形成。“哈利波特的故事”可以形成几百亿的产值,可以做成所有产业的产品。“迪斯尼乐园”是一种文化产业园,集文化街区、休闲、消费于一体,是产业链的典型例证。武汉园区建设也可供学习和借鉴。

3、投资主题多元化,资金支持,破解融资难题

武汉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做了很多努力,要真正突破融资瓶颈除了政府给与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还需调动各种非营利机构的投资积极性,学习“曲江模式”好的做法,在园区文化产业建设中促使文化事业、区域产业、城市经营、企业经营取得共赢目标,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4、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政策支持,建设层次分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助力中小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园区内的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为了能使这些企业真正在园区内被孵化,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和园区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政府可对园区建设者给与税收减免优惠,对相关装备、设备进口免除关税,使得园区场所租金保持稳定;政府可建立“文化产业支援中心”之类的机构,为具有一定技术,但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文化产业企业提供长期、系统的扶持。

5、保护“文化遗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是以直接满足人民精神和文化生活作为生产、经营、服务内容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保护文化遗产并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就要做到高屋建瓴。在国际上,早期由国家组织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最先考虑的基本上都是社会效益。政府设立机构,制定法律规章,投入保护资金。开始时阻力很大,但数十年后,人们发现当初对文化遗产保护花力气大的地方,正是今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地方,是生产力发展最有效、最持久的地方,如“九寨沟”等。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党的十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同时,一定要充分学习和领会其精神,做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饯行者,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力弘扬、创新、来诠释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文化曲江的四个解读――对话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王建军[N].陕西日报,2010-08-27.

[2] 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篇5

一、工作情况

作为公司业务经营的主要负责部门,需要对公司全年的经营任务目标负责。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在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公司年初下达的经营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产租赁工作

1.委托集团公司选聘的四川衡立泰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对2020年租约期满的资产、陕西街130号蓉城饭店资产租赁价值进行了评估,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完成了相关备案工作。

2.对武侯祠大街46号到期资产、陕西街130号蓉城饭店临街铺面进行了续租、公开招租,确保租金无缝衔接。

3.按公司要求,积极推进陕西街130号茶坊、陕西会馆、临街铺面房屋收回工作,在房屋收回后对陕西会馆项目持续开展租赁、联营招商工作,先后与百余家各类业态公司、个人进行联系,接待60余次商家现场踏勘,与其中天府兴蓉、成都市博物馆、文脉多奇等就联营进行了深度商谈,再此基础上已制定公开招租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审批。下一步,待最终经营方式确定后实施。

4.疫情期间,持续每日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跟进了解承租人情况,提醒承租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承租人复工后,第一时间到现场对承租人的复工复产现状及诉求进行了解、收集。在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房租减免的政策后,及时向各承租人进行了宣贯,按要求组织实施了租金减免工作,并分别与各承租人签定了《房屋租赁合同》补充协议,将租金减免措辞落实到各实际承租人,确保不出现退租情况发生,尽力稳定公司经营收入。

5.每月按时收取子公司经营性资产经营报表,整理、统计、更新公司本部经营性资产经营收入数据。对蓉城公司各类经营性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按照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对接沟通后填报。

6.在疫情发生的情况下,积极对接各承租单位,调整了收款策略,并根据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对经营性资产租金进行及时催缴,截至目前无租金拖欠,确保公司经营性资产收入全部到账。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2020年全年租赁收入任务2875万元。

7.积极与各经营性资产承租人进行了日常沟通,了解其经营情况,收集了承租人部分经营数据,避免承租人因经营问题出现欠租、退租问题时的应对不足。

8.通过反复沟通协调,分别完成与解放路二段237号附1号公房管理单位成都康荣物业有限公司宏吉分公司就《公有非住宅合同》的签订工作,租期1年,租金维持原执行标准不变;与武侯祠大街46号公房管理单位浆洗街房管所就《公有非住宅合同》的签订工作,租期1年,租金维持原执行标准不变;与西南皮革城25栋29号公房管理单位成都康荣物业有限公司望嘉分公司未能就新合同进行签订,在提交旅馆公司变更为文旅蓉城公司相关资料后,对方表示不能满足合同签订要求,必须以旅馆公司红岩旅馆名义开户并且移交拆迁安置协议原件才能签订,目前暂搁置,公房租金未支付。

9.按公司要求,协助灯会办公室对琴台路房屋进行招商,先后在多家网络房屋平台进行招租信息,并介绍多家客户对房屋进行了现场踏勘,与意向较大商户四川商投据商务条件进行了反复沟通,最终为能达成一致。目前,灯办正推进房屋租赁价值评估报告备案工作。

10.完成2020年资产租赁相关资料的整理、装订、存档工作。

(二)资产权证办理工作

金牛区解放路二段237号附1号房屋资产按照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遗留办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流程,先后全力推进了土地地籍调查、房屋实测面积测绘、消防验收、人防、报建费用缴纳审批等前置审批工作。目前,正按照市住建局要求,协调康荣物业宏吉分公司查找报建费缴纳凭证,其他审批手续等待实测面积测绘最后审批完成后受理。

(三)资产维修、处置工作

1.皮革城房屋屋面防水维修

根据西南皮革城承租人房屋屋面漏水情况反映,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对西南皮革城28栋22号至26号房屋屋面进行了防水维修。

2.武侯祠、高升桥房屋协调报修

协调武侯祠大街46号附2、附3号特产店、高升桥东路19号附26号房屋承租人就房屋漏水问题与浆洗街房管所进行了报修,武侯祠房屋将后续进行统一维修,高升桥房屋已进行了现场踏勘。

(四)非经营性住宅工作

1.逐一与公司46户非经营性住宅职工进行电话联系,催缴职工住宅租金,目前已收到31户职工租金,剩余15户近期缴纳。

2.旅馆公司原职工刘方健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任家湾街32号1栋2单元5楼4号(建筑面积49.35平方米)职工住房和水产公司职工高德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街11号2栋1单元2楼4号(建筑面积40.22平方米)职工住房向公司申请按相关政策购买余下的58.75%房屋产权。部门多次与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处进行政策咨询,核实完成首次房改的职工住房,在职工提出申请后,房改单位应无条件进行剩余产权的转让,目前已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和内部决策,下一步将报集团公司审批。

(五)33处市级资产划转工作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关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房产盘活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集团公司要求,积极推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33处房屋资产划转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32处房屋资产实物移交,已办理16处房屋资产不动产权证,剩余房屋资产正在推进过户核税及转移登记工作。目前,正按照集团公司分管领导要求对已编制的利用方案进行调整、完善。

(六)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工作

1.文兴公司龙池项目

2020年,在资管公司正式代管文兴公司后,多次与都江堰市政府、兴市公司就龙池项目盘活事宜进行了对接。目前,兴市公司正着力推进与普罗公司就龙池景区运营及超七星酒店打造项目持续进行商谈,双方基本就合作方案达成一致,资管公司将择机引入龙池项目参与其中,寻找项目转让或整体股权转让给普罗公司的可能途径。同时,积极寻找龙池项目房屋租赁的可能性,先后招揽经营民宿、康养、医疗等公司到房屋现场进行了踏勘,并与都江堰规自局就权证办理进行了沟通,已确认龙池项目土地于2019年完成报征,但土地用途为安置房。目前,正与兴市公司沟通项目回购以外方式解决土地及权证的办理问题。

2.金马湖公司股权转让项目

2020年,在接手集团公司投资部前期工作基础上与温江九联投资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对金马湖马术公园项目及周边进行了实地踏勘,掌握了基本情况。通过内部研讨,编制了关于金马湖公司股权转让工作的专题报告。目前,已与温江九联投资公司就股权转让价格进行了沟通,提出了转让价格,对方暂未回复。

(七)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全面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公司领导要求,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内容,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通过整理归纳各部门的制度流程与实施细则,完成了财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经营管理部、安办、物业管理、纪检7个板块共63项制度的建立,完成了财务、人力、采购、资产管理、合同协议、纪检与“三公”经费11个重点业务33条内部控制流程,在编制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各项管理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内容,提升了综合管理能力。后续将坚持不断加强业务控制、制度梳理和缺陷查找、制度指导与执行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落实。

(八)公司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经公司内部讨论、研究后,以“大资管+金融”为战略方向编制了资管公司2020年至2024年的战略规划,并报集团公司。

(九)安全工作

按照公司安办要求,开展公司经营性资产安全管理工作,传达、宣贯上级相关安全文件,在重大节假日、汛期、11.9消防安全日等重要节点进行了安全检查,并要求各承租单位做好安全工作。2020年经营性资产未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十)投资业务拓展工作

积极探索公司投资业务拓展路径,主动与融通地产四川公司、成都公交集团、厦门文脉多奇、锦融投控、华融资产等公司对接,就房屋、土地、股权、债权等合作进行了沟通,对融通地产四川公司彭州葛仙山地块、成都公家集团五桂桥、万家湾房屋、华融资产蜀华街车位等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编制了调研报告。后续资管公司将继续加大市场资源挖掘力度,拓展投资业务。

(十一)蓉城饭店资产划转工作

按照公司组织架构调整要求,会同财务部推进蓉城饭店资产无偿划转至蓉城公司相关工作,通过与税务及不动产中心的反复协调,合理规避了大部分税费并完成资产的转移登记。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交通局《关于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参加全市交通系统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在本次活动中取得好成绩,进一步提高全县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创建水平。交通局党组于5月21日召开了全县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暨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局长朱继武在大会上作动员报告,要求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团结实干、改革创新、立志图强、争先进位”的冠县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创新发展,为全县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创建向纵深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交通局成立了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朱继武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科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做好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调度等工作。

二是提高认识、落实目标。深入组织开展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将交通各项业务工作全部纳入到文明行业创建的范畴,真正树牢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总抓手”的统领地位。组织开展好争先创优夺杯活动。各科室和基层单位按照“巩固、深化、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对竞赛活动进行认真分析,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对各项创建任务,按照职责分工进行逐项分解,确保各项工作有措施、有落实、年终考核有结果。对照千分制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层层召开动员会,讲意义,讲任务,讲目标、讲要求,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入到竞赛活动中去,使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指标。

三是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交通规费征收秩序的有关规定》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层层落实责任,人人制定目标,实行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通过开展争先创优夺杯竞赛活动,使交通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树立起交通发展的新形象,树立起交通队伍的新形象,树立起交通机关和服务窗口的新形象,真正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工作宗旨落到实处。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创一流班子、建一流队伍”作为“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班子建设与时俱进。局党组按照“政治领先、思想解放、团结奋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扎实工作”的要求,通过加强政治学习、民主建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坚持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组领导下的局长分工负责制,保证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

二是队伍培训长抓不懈。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是开创争先创优活动新局面的前提。我局先后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的法律法规培训班两期,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大会一次,深入开展了勤政、廉政和依法行政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市开展的“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干部职工整体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了道路运输市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行业管理为主线,积极利用市场杠杆,合理调整运力结构,创新行业管理,增强服务职能,促进了道路运输市场的优化和规范。

一是合理调整运力结构。根据全国治理超限超载形式和运输市场规律,鼓励引导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调整优化客运线路,增加客运车辆,更新客车,提高安全性能,全县道路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不断创新行业管理。学习借鉴泰安、滨州等地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推行交通管理、农村客运管理、农村公路养护、交通稽查“四位一体基层交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管理与服务对接,有利促进了工作开展。

三是源泉管理日臻完善。交通管理实现由路检路查向营运车辆源泉管理转变,交管所人员走村入户调查辖区运力底数,建立健全了运输管理台账,稳定了交通规费征收费源。

四是行业管理服务规范。在严格执行运输车辆开业、歇业、停业规定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减免年审费用、登门入户服务、设立征收网点等措施,达到了以管理促征收,以服务促和谐的良好效果。

五是双超治理成效显著。借助全省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和联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的形势,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对联合执法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执法场所建立了治安室。通过共同努力,车辆超限超载率由治理前的80%下降到6%,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维护了路产路权。

六是路政管理力度加强。通过改革完善了路政管理体制,增强了路政管理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厉查处超限车辆绕行农村公路等各类案件,结案率达到了100%,有效维护了全县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

七是建立完善交通稽查诚信服务机制。交通稽查大队从规范执法依据、程序、文书入手,政务公开、风纪严谨、动作规范、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做到执法有依据、处罚按标准、程序适用合法、文书适用得当,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深化“双通”工程,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上半年,我局把继续深化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两项民心工程当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心。重点做好103.5公里的农村公路改建(其中,县道60.6公里,乡道12.9公里,村级公路30公里),7座农村公路危桥改建和一座新桥建设、6处乡镇客运站的建设。

一是加快农村公路改建。1.7公里的梨园观光路已竣工通车,该路的通车,标志着从天沐温泉度假村—武训纪念馆—梨园风景区—萧城遗址—鲁西北地委旧址精品旅游观光线路的形成;35.9公里的堠码路和23公里的岳杨路已完成路槽整理、灰土补强工序,进入二灰碎石施工程序,其中,堠码路完成二灰碎石施工5公里;村级公路已完成灰土基层15公里,摊铺油层5公里。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桥梁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新建工业园区桥和7座农村公路危桥图纸设计已经完成;桥梁改造工程招标工作正在积极运做,即将开标建设。

不断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新机制。今年,对7座农村公路危桥配套建设资金,实行了先由所在乡镇筹集,无力筹集的由县财政直接从乡镇转移支付资金中划拨的筹资新机制。

三是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全面开工。纳入今年建设计划的斜店站、东古城站、甘屯站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可竣工使用。同时,不断创新发展,计划在有条件的乡镇再开工建设2-3处乡镇客运站。

五、强化公路养管,农村公路养管成效显著

按照县道县养县管、乡道乡养乡管、村道村养村管的分级养护管理原则,今年重点做好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了养护管理机构,明确了责任主体。对发生人员调整的乡镇,结合乡镇政府进行了人员完善,使机构更加健全。明确了县级道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县政府,交通局具体负责实施;乡级道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乡镇政府;村级道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村委会。各责任主体按照分工作好日常养护管理。

二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县级道路由交通局按60元/月公里筹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发放;乡级道路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辖区乡道里程按50元/月公里筹集,村级道路由村委会根据辖区村道里程按40元/月公里筹集。乡级道路、村级道路养护资金由乡镇养护办专户储存、管理使用。乡镇不能及时拨付资金的,由县财政局从转移支付中扣除。

三是开展了日常养护工作。完善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养护员队伍并开展养护工作,全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是开展农村公路路毁状况调查。对全县农村公路破损情况、破损面积等进行调查统计,为开展维修养护做准备。

六、拓宽经营领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我局把发展交通运输业当作工作重点之一,支持、鼓励、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经营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取得可喜成果。

(一)汽运一公司规模膨胀。上半年,新增斯太尔货车18部,完成货运量135万吨,实现营运收入1900万元,上缴税金109万元,上缴税金占去年全年的65%。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增长。

(二)汽运二公司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展。一是投资680万元新增斯太尔货车20部。二是一期年产2万吨乙醇项目已经投入运营。三是上半年完成货运量180万吨,货运周转量8.6亿吨公里,实现营运收入5亿元,利税收入4500万元,上缴税金1540万元,上缴税金占去年全年的67%。

七、加强安全监管,促进了平安冠县建设

我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落实“四项责任”,深化“六个专项整治”,把好“四个关口”,抓好“五项基础工作”,努力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半年交通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维护了交通系统稳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平安冠县建设。

八、拓宽创建内容,提高了文明创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