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决策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3 16:4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施决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民意、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实施科学决策。
二、工作内容
(一)问计议题:乡场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提升。
(二)问计对象:乡文兴社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老干部代表,场镇各单位,乡“两委员一代表”,乡其他群众。
(三)问计形式:1、广泛问计,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2、专家问计,组织水利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决策评估和对策研究;
3、集中问计,组织召开专题决策会议,直接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
(四)时间:2013年3月。
(五)会议地点:乡
三、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领导、提升效能,保证乡问计群众法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党委副书记黎健为组长的“乡问计群众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前期宣传调研。为达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目的,成立宣传调研工作组,采取入户宣传、带题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向全乡群众宣传本次试点工作并作全面调研,开展座谈讨论。
(三)多渠道征求意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台、社区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地意见征集,形成《乡场镇生活用水提升工程初步实施方案》。
(四)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乡场镇用水现状实地考察并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专题研究、决策评估,形成《乡场镇生活用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五)参考区委“三重一大”集体票决机制,召开乡镇党委(扩大)会。按一定比例邀请普通乡镇干部代表,村、社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及与该项决策相关的其他代表人士出席,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重大决策进行集体票决,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50%、实际投票人数的60%为通过,并当场宣布票决结果,形成会议纪要。
(六)对重大决策进行社会公示。票决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对成功票决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广播、传单、社区宣传栏、村级黑板报等方式面向全镇(乡)进行公开,公示5个工作日,并在公示过程中继续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
(七)对重大决策进行执行跟踪。重大决策公开实施后,试点乡镇牵头责任人要安排专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随时对社会进行公开。对执行情况未达到形象进度的,限期进行整改。
四、实施要求
篇2
提供商: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类别:测试
推荐指数:
近几年来,LTE已经成为通信业界的最为主要的话题。而测试仪表和测试系统作为LTE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对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推动LTE产业的发展,罗德与施瓦茨(下文简称R&S)公司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一系列测试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客户的各种测试需求。
LTE基站测试解决方案
对于任何一个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标准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基站设备是整个产业最先发展的部分。针对基站的测试方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室测试方案,另一种是外场测试方案,下面针对两种方案分别作简要介绍。
基站实验室测试方案
针对TS 36.141中的测试项目而言,其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测试属于传统测试项目,利用矢量信号源和信号分析仪即可实现测试。比较复杂的测试项目集中在性能测试上面,LTE基站性能测试需要验证基站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功能,此时需要矢量源产生的上行LTE信号可以在和基站的闭环测试状态中,根据基站发送的ACK和NACK信息对上行信号进行实时地调整。R&S信号源SMW200A可以接收HARQ信息并且内置Fading和AWGN模块,并且可以在一台仪表内可配置最多8个基带,因此无需其它的测试设备就可以完成规范定义的性能测试。
为了方便地进行MIMO及Beamforming 测试,R&S公司提供了基于R&S示波器RTO的测试方案。LTE分析软件可以控制示波器RTO的4个通道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得到LTE多天线发射系统的解调结果。此外,对于多达8天线的TD-LTE的Beamforming测试,R&S公司示波器RTO配合R&S切换开关OSP,可以完成8天线的Beamforming测试。
基站外场测试方案
为了保证LTE网络运行的质量,R&S公司提出了路测和网优的测试解决方案。R&S公司的路测解决方案由扫频仪与ROMES路测软件组成。扫频仪系列中的双通道扫频仪TSMW不仅可以实现针对2G、3G和LTE等移动通信信号的常规测量,还可以一台仪表支持MIMO测试。扫频仪系列中的TSME,是一款超紧凑型扫频仪,单台仪表即可实现多频段多标准的覆盖测试,多台仪表级联还可以实现MIMO测试。
针对外场的基站维护,R&S也提供了专业的测试方案。手持式频谱分析仪FSH可以对各种蜂窝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具备干扰查找和地图定位功能;天馈线测试仪ZVH可用于天馈线故障定位、器件测试等需求。
LTE芯片及终端测试解决方案
从整个LTE产业链来看,终端的发展与系统设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满足LTE芯片及终端的测试需求,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R&S公司新一代综测仪平台CMW提供了全套测试的解决方案,下面针对终端的各种测试方案作简要介绍。
LTE芯片及终端研发和生产射频测试方案
针对研发阶段的射频测试,R&S无线综测仪CMW500支持信令和非信令两种测试方法,涵盖了LTE所有的3GPP测试项目,并能测试LTE到2G和3G的切换。针对生产测试,CMW500独创性地提出了Multi-evaluation的概念,即可以通过一次采样,同时对于所有的LTE的发射机项目进行测试,大大地提高测试速度。CMW500除了支持2G、3G和LTE以外,还可以支持WLAN、WiMAX,Bluetooth等非蜂窝技术,从而可以用一台仪器测试具备多种无线技术的终端。
LTE 终端协议认证及IOT测试方案
除了最基本的射频测试,CMW500还可以用于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测试,而且能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后续阶段,从而可以给芯片和无线设备制造商在LTE协议一致性研发的各个阶段中带来多重好处。通过在CMW500上配置LLAPI和MLAPI选件,R&S公司提供了协议栈测试所需的底层和高层两种不同编程接口,移动终端制造商可自定义的IOT测试场景软件包,从而快速、有效进行LTE信令测试,加快完善LTE终端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早日推向市场。
LTE终端RF/RRM认证测试方案
为了支持LTE终端的射频研发和认证测试,R&S推出了认证测试平台TS8980射频测试系统。可以对终端进行GCF或者PTCRB要求的全认证射频测试。无线资源管理RRM测试可以集成到TS8980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中,与其共用部分硬件,使用相同的控制软件R&S CONTEST来进行测试用例的执行和分析。
LTE终端数据应用测试方案
CMW500在完成射频、协议全方位测试的基础上,配备数据应用硬件单元B450A及相关测试软件后,更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应用测试。由于提供了图形化接口,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得到直观的显示结果,从而让用户在实验室就可以方便地验证终端的数据性能。CMW-PQA(Performance Quality Analysis)系统是基于CMW500协议测试仪硬件平台和CONTEST主控软件,为运营商开发的一套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无线环境,对终端进行各种数据应用测试的平台。
LTE终端耗电测试方案
如何准确评估现代终端的电池性能成为了一个难题。对此,R&S基于其无线综测仪CMW500、电源NGMO和专用软件,根据GSMA、CCF等相关规范,并针对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开放专门的测试用例,从而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移动终端电池性能测试解决方案。
LTE终端定位测试方案
定位业务作为移动通信的一项基本功能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R&S公司在移动定位测试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已经涵盖了3GPP 所定义的所有的从2G到LTE的定位测试,如A-GNSS ,OTDOA,E-Cell ID,同时也支持并且开发了世界主流运营商的定位定制测试需求。R&S公司的定位解决方案有两种:TS-LBS A-GNSS 和TS-LBS Advanced OTDOA/eCID。
篇3
风能领域概述
和其他类型的新能源相比,风能的独特优势使其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备受青睐。
其一,储量大、分布广。我国探明风能理论储量为32.26×109kW,而可开发利用的为2.53×109kW,近海可利用风能7.5×109kW。我国东南沿海和内蒙、新疆、甘肃等东北、西北地区是最大风能资源区。
其二,可利用性强,成本相对低。目前风电场造价成本约为8500~9000元/千瓦・时,机组(设备)占70%左右,基础设施占25%,其他占5%。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费用很低(约占风电机组成本的3%~5%),建设周期短(半年左右)。一旦建成,风电场就是一源源不断的出钱机器。
风力发电的技术核心
风力发电系统作为风能发电领域的核心环节,技术进步也是日新月异。目前主要有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系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系统两大类。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一般使用同步电机或者鼠笼式异步电机,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轮机使发电机的转速保持在恒定的数值,从而保证发电机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恒定,其运行范围比较窄,只能在一定风速下捕获风能,发电效率较低。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一般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或者双馈电机作为发电机,通过变桨距控制风轮,使整个系统在很大的速度范围内按照最高的效率运行,这是目前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风机来说,其调速范围一般在同步速的50%~150%之间,如果采用普通鼠笼异步电机系统或者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变频器的容量要求与所拖动的发电机容量相当,非常不经济。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定子和电网直接相连接,转子和功率变换器相连接,通过变换器的功率仅仅是转差功率,这是各种传动系统中效率比较高的,该结构适合于调速范围不宽的风力发电系统,尤其是大中容量的风力发电系统。
采用绕线异步电机作为发电机并对其转子电流进行控制,是变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主要的拓扑结构包括交流励磁控制、转子斩波调阻以及由上述两种拓扑结构结合发展而来的混合结构。
1 交流励磁结构
交流励磁控制通过变频装置向转子提供三相滑差频率的电流进行励磁,这种方式的变频装置通常使用交交变频器,矩阵变换器或交直交变频器。
2 斩波调阻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一个可控电力电子开关,以固定载波频率的PWM方法控制绕线电机转子回路中附加电阻接入时间的长短,从而调节转子电流的幅值,控制滑差约在10%的范围之内。该结构依靠外部控制器给出的电流基准值和电流的测量值计算出转子回路的电阻值,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来调整转子回路的电阻值。这种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其定子侧功率因数比较低,且只能在发电机的同步转速以上运行,是一种受限制的变速恒频系统。
3 混合结构
为了降低变流器的成本并且能够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宽转速范围运行,有人提出一种基于双馈电机斩波调阻与交流励磁控制策略多功能变流器拓扑结构,将整流器、斩波器和逆变器结合在一起,该结构的巧妙之处在于斩波器和逆变器共用了一组可控的电力电子开关,但是由于引入了四个接触器型的受控开关,导致该结构的主回路结构复杂,很难实现同步速切换过程的过渡,而且在高于同步速运行情况下难以改善发电机的功率因数。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在研发过程,对变频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测试都至关重要;同样风电场的整体监控也需要精确的测试。
风力发电的测试要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风力发电从电机研发到风电场监控需要成套的高性能测试仪器来实现精确调制和严密监控。
1 利用功率计对变频系统的性能作精确的评价
风力发电系统变频系统的调制频率带宽高,调制方式复杂,调制的对象也非正弦波形,波形畸变严重,且包含大量的变频成分,要求测量仪表具有宽频带功率测量和谐波分析功能。为此需要选用性能稳定且精度高的功率计作好辅助工作。下文以横河电机的WT3000功率计为例,简要谈谈风电行业的测试。wT3000可以进行IEC61000―4―7最新版谐波分析、IE C61000-4-7最新版的谐波测量及电压波动/闪变测量,带宽0.1Hz~1MHz,采样率200kSa/s,ADC为16位,功率精度为0.02%,配有4个输入模块,8.4英寸LCD显示,以及USB和Ethernet接口。
变频后波形的失真
波形失真与谐波的关系,如图1所
失真波形的测量需要足够带宽,失真波形包含高频率成分,测量仪器的带宽如果没有延伸到高频段就容易产生误差。如图2所示。
使用WT3000功率计可同时进行变频系统功率测量和谐波分析,方案如图3所示。
变频系统的谐波测量方法(如图4所示)
使用FFT运算功能将波形由时域转换成频域,测量各频率成分提取叠加信号频率的方法如下。
傅里叶级数:所有周期函数均可用三角函数的和来表述。
傅里叶积分:将周期设为无穷大,使其能适用于所有函数。
傅里叶变换:对波形的时间函数x(t)进行傅里叶积分运算后,即可得出频率函数x(f)。
2 利用示波器对变频电路里波形信号作详细分析
PWM调制后,通过功率计可以获得其电特性指标,为研发和检测部门提供准确的参考。如果想要进一步对调制后的波形信号作详细的分析,则需要运用具备cycle Statistics~Jj能的示波器(下文以横河D LM2000系列示波器)来实现。DLM2000的Cycle Statistics功能,在频率固定/Duty比变化时,或在Duty比固定/频率变化时,均可有效地对周期性变化的参数进行分析,方案如图5所示。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准确处置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削减体裁事业发展中各类矛盾纠纷和严重不稳定要素,坚持以人本、和谐发展,预防在先、重在化解,脚踏实地、客观公平,属地治理、分级负责的准则,提高科学决定计划、民主决定计划、依法决定计划的程度,为我县直在山区县市前列和领先小康营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情况。
二、评价内容
(一)各单位改革中触及的人员安顿、资产处置和社保关系、职工人事准则改革和待遇调整等;
(二)举行演唱竞赛、汇报上演、送戏下乡等各类群众文明活动;
(三)举行农民活动会、职工活动会、元旦长距离跑、各类赛事等群众体育活动;
(四)其他触及群众好处和安全的严重决定计划事项。在进行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中,要对评价内容的正当性、科学性、清廉性、可行性、可控性和其他能够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要素进行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的主体为政策的制订部分,改革的启动单位、活动的主办单位。即:谁主管、谁负责、谁决定计划、谁评价。
三、评价顺序
(一)各单位进行评价。各单位凡触及严重决定计划事项都要制订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方案,需要时经过民意检验、重点走访、座谈评论、媒体公示等方法,普遍听取所涉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决定计划事项,组织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听证,具体精确地评价潜在的不稳定要素,在此基本上响应作出社会稳定风险很大、有必然风险或无风险的评价结论。
(二)体裁局进行审查。体裁局对评价申报触及的不稳定状况和问题认真分析研判,科学论证,按照有关顺序和民主集中制准则,对决定计划事项作出不施行、暂缓施行或施行的决定。需要时,报县维稳办同意。
(三)反应审查后果。体裁局实时将审查决定意见反应给各相关单位,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详细意见。
(四)落实维稳办法。各相关单位和体裁局对已同意施行的决定计划事项进行全程跟踪,亲密监控活动状况,实时发现能够发生的不稳定要素,并采取有用办法化解。对能够呈现的严重不稳定问题要制订应急预案,谨防群体性事情的发生。
(五)坚持“第三方”社会调停机制。坚持严重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第三方”调停机制,充分发扬工会、女工小组等组织参加化解矛盾的积极效果。
四、评价责任追查
(一)切实增强组织指导。体裁局成立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小组,同志为指导小组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指导小构成员。各二级单位要认真实行本单位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立案准则。要依照坚持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申报及审查决定意见要求实时上报上级维稳办立案。
篇5
1 制造车身时造成尺寸偏差的问题
车身的装配,是一种比较复杂且多层次的体系结构。它是采用一系列的铆接以及焊接等方法把数百件的薄板冲压件进行装配而成的,主要通过一些焊接手段来完成[2],比如:电阻点焊、气体保护电弧焊等。车身尺寸制造的最佳状态就是:实际的所有参数尺寸与进行设计时所得出的标准尺寸是完全相同的。但在现实的生产中,总会出现一些影响因素,这就出现了实际车身的制造尺寸和标准的设计尺寸产生偏差的现象。所以,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偏差对车身制造的准确性进行衡量。
在进行车身装配时,造成尺寸出现偏差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工夹具的定位不稳定、在零部件的初始制造就出现偏差以及焊装发生变形。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这些偏差会通过相互的掺杂、相互的积累以及相互的作用形成综合性偏差。这就造成了零部件和车身之间匹配较难的问题,有的甚至根本就无法匹配,出现了对车身覆盖件的匹配缝隙以及不稳定的型面差等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车身的外观形象和它的密封性造成了影响,也使该车型的汽车在市场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1 对零件的初始制造就存在偏差
把零件放在夹具体之前就与零件装配位置上存在偏差,就是所谓的零件偏差,它的制造偏差包括对零件设计的偏差、在运输中零件发生变形的偏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冲压工艺偏差造成的,这与薄板零件的材料特性和几何特性有关[3]。例如:尺寸的大小程度、压机的设备、板料成形的性能以及对回弹的控制程度等。
1.2 焊接过程中,夹具的稳定性以及它的定位精度
对车身的焊装精度来说,焊接夹具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就是保证焊接件的尺寸精度以及焊装零件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焊装的过程中出现焊接件变形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焊装的生产效率。但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夹块磨损以及夹具定位偏差,比如:对夹具的设计存在缺陷、定位元件出现失效和磨损的现象、夹紧力发生变化以及不可避免的人为调整等因素,这些种种的问题都对制造车身时的尺寸精度造成了影响。
1.3 连接零件的方式
车身是通过铆接以及焊接等方法,把数百件的薄板冲压件装配在一起而制成,不同零件之间会有不同的连接类型,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零件的最终连接情况。
1.4 焊接的工艺因素
在焊接工艺方面,主要包括:焊枪出现的偏差、焊接的不同次序、电极头磨损的程度以及焊点布置的方案等[4]。
1.5 存在的人为操作因素
这个因素主要针对工人,要看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设备的维护情况以及技术的熟练程度等。
2 车身尺寸不精确的解决对策
对车身尺寸不精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分总成自动化的测量、检验夹具的手工测量、对柔性的检测进行系统的分析、非接触测头以及在线检测技术中的在线Laser Gauge激光对白车身的检测技术和普赛在线的检测系统。通过这些方法的检测,我们会得出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根据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数据的处理软件进行自主编写,让系统可以自动对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然后输出汇总结果以及报表,这些报表就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通过在车身工艺中对过程的稳定性控制以及装配控制过程中的偏差诊断来分类检测点。在车身制造的全过程中,车身的功能尺寸对车身装配的质量起到了保证、控制与检测的作用,它对车身尺寸的规定是通过测点之间相对的计算形式所计算出来的。产品的功能尺寸、控制功能的尺寸以及基准的功能尺寸为车身功能尺寸的三大尺寸。依照车身功能的尺寸评价把数据进行简化,然后过滤掉定位等无关因素,让测点公差的设计得到简化。
对Cp以及Cpk进行测定,一方面可以确定产品工序的稳定性以及它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可以判断该工序生产出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然后通过计算尺寸的合格率来对车身尺寸制造的精确度进行评价。
运用“2mm”的工程评价方法,通过不断改进的指数CH来反应车身尺寸质量的长时间变化的趋势,然后通过不断的改进,让车身尺寸的精确度由离散过渡到稳定,最后达到精准地步。
篇6
关键词:JAVA EE DASL协议 数学建模 XML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10-02
高校的专业设置、每年的人才供给及需求是对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设立的辽宁省省级科研项目“辽宁省专业胜任力与人才供给需求决策与预测平台”则是对这三个因素的预测提供一个科学的决策平台。该决策平台基于业务进行数学建模,并将数学模型实现成决策系统,那么如何在实现过程中能够控制数学模型的精确性和可控性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介绍了一种依据DASL(Decision 决策,Arithmetic 算法,Schema 模式,Language 语言)协议,并利用XML数据传输技术,基于JAVA EE平台的实现方案。
1 采用DASL协议对决策系统的重要性
1.1 DASL协议简介
DASL协议是根据决策平台的数学建模所制定的一套算法协议,将decision(决策)、arithmetic(算法)、schema(模式)、language(语言)映射在整个数学建模过程中,并将实现数学建模的流程分为三个层次即模型层,规则层及过程层,通过XML配置文件以清晰严格的方式规范这三个层次内容,并在实现代码中分阶段解析调用相应XML配置文件,以达到对模型的精确性可控性的保证。
1.2 DASL协议的优点
DASL协议以最佳实践为原理,通过三层XML配置文件的迭代式控制,在实现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处理反馈信息,确保计算模型可以严格合理的执行。
2 运用XML数据传输技术的DASL实现方案
2.1 XML技术简介
XML具有可扩展性,允许用户按照XML规则自定义标记,能够更好地体现数据的结构和含义,也使得文件的内容更加的显而易懂,使得网上数据交流更方便。
XML主要特点如下: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XML允许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开发与自己特定领域相关的标记,并且该XML标记库可以迅速的投入使用。XML的开放性促使它成为异构系统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只要各系统装有XML解析工具,便可处理由其他系统传递过来的XML信息,而不必使用特殊的软件。
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在XML中,显示样式从数据文档中分离出来,放在样式表单文件中,如果需要改动数据的表现方式,只需要改样式表单,而不必改动数据文档本身。
平立性。XML文档是纯文本,独立于各种开发平台。
2.2 三个层次的XML配置文件
根据建模的规则及流程设置规则层和过程层的XML配置文件,其中规则层配置文件是对预测模型的数学计算过程中的精度等要求进行配置,而过程层配置文件则是对整个计算流程的配置描述。
2.3 依据DASL协议的决策平台的工作流程设计
决策平台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依据最佳实践,遵守DASL协议以实现整个工作流程可控制的阶段化。
(1)一次读取/加载:1)首先由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界面设计人员确定界面业务的表现,并确定数据库中需要在界面展示的数据字段,而对于决策所需的一些非原始数据即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则不在数据库中存储,而是在XML配置文件设置出哪些需要显示。2)对于数据库表中的数据,每一个数据表对应一个XML文件,并将表中各字段属性,如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及对这张数据表用到的SQL语句写到XML文件里,且将每个XML文件格式规范;对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每个步骤反馈条件,根据不同模型配置到相应的XML文件里。3)从XML中读取信息后,封装到相应的结构类,当页面进行加载时,创建相应的结构类对象,调用结构类提供的接口,即可取得数据。
注:结构类中封装字段值、类型、长度、字段名。
(2)二次封装/验证:1)在预测功能页面上,需要用户填写数据或选择已给数据,则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及正确性,需要对数据先进行验证(一般是JS验证)。2)在数据正确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将数据封装成一个结构类,交给服务类进行处理。
(3)三次计算/组装:1)当服务器接受到客户端的请求后,根据相应的规则层文件对数据进行重新组装,如对结构类中封装的历史数据需要以矩阵的形式进行计算。2)当将所需数据组装成符合配置文件的格式后,调用计算类中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数据进行逻辑验证,如有错误,则重新加载数据)。
(4)四次操作/入库:1)对于计算结果,再次封装,返回给客户端。也包括对结构类对象进行更新。2)调用操作类中的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3 结语
以DASL协议为准则,基于JAVA EE平台实现的决策系统,为解决实现此类系统中存在的数学建模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途径,运用XML文件数据传输及XML严格的格式规范使的此类问题有更加严谨的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少波.J2EE web核心技术:Web组件与框架开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7
[2]Khawar Zaman Ahmed.用J2EE和UML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程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3]Mark Birbeck.XML高级编程.第一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论文摘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既具有非营利性,又具有营利性。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科学评价非常重要。结合嫡修正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群决策模式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价。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公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一直比较重视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在“九五”、“十五”期间总计投人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亿多元,建成了一批客货运输场站,对黑龙江省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投资项目求大求全,建形象工程的趋势。其中,部分项目舍本逐末,过大的商服类建设工程拖累了客货运输场站的建设及运营,同时,也使政府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功能的实现,乃至于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系列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对项目建设投资方案评价的科学性。因此,本文以科学、全面评价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为出发点,力求利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解决在建设项目评价中存在的经验决策与决策过程随意性强等问题,为政府部门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决策法,它是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首先,构造对道路运输基础投资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以哈尔滨市某客运枢纽站项目投资方案决策为例,设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R:Rl为项目目标与功能设计的匹配性,R2为项目对区域客运能力提升的贡献度,R3为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R4为项目的环保水平,R5为项目投资规模的合理性,R6为项目投资回报率水平,R7为项目运营方案的可行性,R8为项目投资风险水平;措施层C为准则层进一步细化指标。
根据客运枢纽站项目投资方案决策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的个数为8个:A一R判断矩阵;R1一C; R2一C; R3一C; R4一C;R5-C;R6-C;R7一C;R8一C。其中,Rl一C不是所有指标层的指标与Rl构造的判断矩阵,而是与R1相关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其它与R1无关的指标对R1的影响程度,即权重可以用0代替。其余7个相容特性,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也同样如此。r。为第个因素二:对第J个因素r,的相对重要性数值,则判断矩阵式中:r一般取1,3 5,7,9共5个等级标度,其重要性的意义由低到高排序;2 4,6,8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组织专家对客运枢纽站项目投资方案分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如表1所示。然后,对A-B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先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C1 f CI-max一n/(n-1)。该指标用于估计矩阵偏离一致性程度;随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 = CI/RI。若CRGO. l0,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需要重新调整矩阵。
结果表明判断矩阵可以接受,即矩阵A-R的赋值在允许范围内,构造有效,W=巨0. 301 0. 1010. 151 0. 06 0. 06 0. 101 0. 151 0. 075。
2应用嫡技术修正指标权系数
采用嫡技术修正指标权系数,首先对已构造的判断矩阵做归一化处理得标准矩阵则指标f;输出的嫡E;-一(Ln n)一寥可推知OC凡毛;计算指标无的偏差度d,一1一凡;然后,确定指标f:的信息权重:了= d;几凰d;最后,利用信息权重。修正由AHP法得出的指标权系数W,得到修正后指标权系数.1; =u;W; l 。从而得到各指标较合理的权系数向量、一(.l, ,.1z , ... ‑1‑ ) o
根据以上计算求得
3专家群决策评价
由于采用嫡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确定指标权系数,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不符合递推性公理;另一方面会因繁琐的判断和复杂的计算使得非该领域的专家不易掌握。为解决以上间题,本文采用专家易于介人、处理较方便且相对客观的专家群决策评价,以此有效实现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从而为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方案民主决策明确模型,并寻求相对合理的评价结果。
所谓专家群决策,就是由多个专家在各自决策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决策的过程,它是个人决策行为与群体能力的系统整合。它要求每个决策者首先要对决策目标和相关指标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在适应特定领域、特定环境的准则下,清晰地表达他们各自的偏好,整合以后做出近于一致的评判,进而发现最伏解的一种决策方法。
篇8
关键词:家庭式旅馆 ;消防安全;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家庭式旅馆的基本情况
家庭式旅馆通常是对一套住宅进行分隔改建而形成的有多个客房的纯住宿性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发达,人民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家庭式旅馆作为商住旅馆或规模宾馆的一种补充形式,以价格便宜、住宿方便、个体经营者收入丰厚的经营优点而被经营者和住宿人员关注。然而,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随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2000年11月6日,甘洛县某家庭式旅馆因用火不慎发生火灾,死亡1人,伤1人,直接损失17.2万元。2002年1月13日,甘洛县某家庭式旅馆发生火灾,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损失6.2万元。2007年3月26日,甘洛县一幢住满农民工的家庭式旅馆式的三层楼发生了一起火灾,无人员伤亡,直接损失15.3万元。笔者所在的凉山州甘洛县共有76个家庭式旅馆,其中客房数在20间以上的有8家,在8-10间的有64家。笔者通过对这些家庭式旅馆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诸多消防安全问题,在这里谈点自己的看法。
二、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不足。甘洛县的家庭式旅馆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住宅改造的,只设有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这样的经营性住宅场所很难满足消防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
(2) 从业人员消防素质偏低。家庭式旅馆经营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不高,更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机率。在家庭式旅馆中,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基本都为家庭成员,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防火意识淡薄,逃生自救知识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3)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家庭式旅馆未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 加之家庭式旅馆住宿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卧床吸烟, 随意乱丢烟头等现象,更加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 未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许多家庭式旅馆经营者心存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火灾,顾未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一旦发生火灾,初期难以控制,小火酿大灾,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后果难以想象。
(5) 家庭式旅馆所在建筑未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大多数家庭式旅馆都是经营者随意将自家修建的通廊式、单元式住宅或者其他形式的建筑随意改变建筑结构而成为家庭式旅馆的,致使建筑使用性质改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安全疏散上留下了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6) 未办理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手续。许多家庭式旅馆由于其规模小、经营面积不大,认为未达到公安消防机构审批界定标准,加之家庭式旅馆所在建筑在修建时未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因此存在许多先天性的安全隐患。
(7) 对家庭式旅馆的消防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家庭式旅馆在装修时,大部分都不到消防部门办理消防审批手续,一些家庭式旅馆业主在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可燃装修材料,进而埋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同时,家庭式旅馆大部分设置在住宅楼内,甚至旅馆的招牌都不挂,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防监督部门一般很难发现和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解决家庭式旅馆存在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
家庭式旅馆作为建筑防火的一部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笔者认为加强此类旅馆的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对此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的认识。要制定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确保其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按预定的火灾自救程序,利用现场灭火器材组织有效的扑救并迅速组织好人员的疏散。同时,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充分发挥好属地派出所的监管作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2)加强审核和监督管理,杜绝先天性和管理不严导致火灾隐患。要加强建审、验收和开业前检查,从源头上把关,不留隐患,确保其安全疏散、电气线路、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器材等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重点要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这也是导致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其开业前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利用家庭式旅馆的自身特点,定期开展好自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对管辖区域内的家庭式旅馆从业人员每年都要组织一至二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让所有的从业人员必须懂得一些常用的防火、灭火及逃生知识,懂得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懂得怎么报火警,怎么使用身边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怎么扑救初期火灾,怎么引导客人疏散,逐步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立足于自防自救的基础上,确保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
(4)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禁止在家庭式旅馆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点蜡烛,禁止旅客躺在床上吸烟,提高家庭式旅馆经营者必须严格火源管理,做到人走火灭。用电安全方面必须严格按着国家有关规程进行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严禁私拉乱接,对陈旧老化的线路必须立即进行改造,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应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家庭式旅馆都在城镇附近,因此,家庭式旅馆要立足实际,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同时消防部门应该引导家庭式旅馆经营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提高家庭式旅馆火灾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6)要强化政府消防管理行为。对于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问题,仅仅靠公安消防机构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各个方面来规范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家庭旅馆的建设和标准,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家庭旅馆的共同监督,各司其责,加强基层政府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监管力度。只有依靠群防群治,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把家庭式私人旅馆的消防安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落实“自我管理、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家庭式旅馆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冷冻机房 施工难点 运输和吊装 焊接 减震降噪 保温绝热
中图分类号:TS25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近年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大型商业、公共建筑,而建设单位对建筑功能的发挥也日趋严格,作为保证建筑功能正常发挥的中央空调系统,则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以确保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施工,尤其是其“心脏部位”的冷冻机房的安装质量,对整个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目前冷冻机房安装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逐一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利于以后的施工中借鉴、改进和提高。
一、大型设备、管道的运输和吊装
由于目前建筑项目的体量日趋庞大,建筑总负荷逐步增加,冷冻机房的设备、管道系统承担着整个建筑冷热负荷,设备和管道尺寸、规格变大,因此安装难度也越来越大,其运输、吊装等就存在诸多控制难点。
建筑工程的冷冻机房大多位于地下室,当冷冻机房具备施工条件时,大多数车道都还不具备通车条件,因此大型设备、管道的运输和吊装就必须经过现场踏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该方案应结合建筑结构承载力设计数据、设备参数、现场进度及各参建单位协调要求、安全措施等综合各因素进行编制。
其次,应重视运输吊装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如因时间和项目情况的变化,已获批准的方案与实际有不一致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吊装方案。对于通过车道、预留吊装孔进入施工场地的大型设备和管道,应合理考虑就位空间、安装工序,以保证后续安装不会因为通道堵塞、安全防护不到位而造成工期、经济损失。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根据实践经验,必须在设备进场前完成基础浇筑施工并验收合格,同时应选择有经验的施工人员统一布局,提前规划好现场堆放场地,避免过多的“二次搬运”损失。
二、大尺寸管道焊接施工
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在冷冻机房投入运行五年后,出现问题较多的就是主管焊缝的锈蚀、渗漏现象,导致机房内冷却水管焊缝滴水、冷冻水管保温层内积水,严重影响机房的整洁度,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针对冷冻机房大尺寸管道焊接质量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控制:
焊接施工前,严格选择施工班组和焊接人员,在保证焊接材料满足管道材质的基础上,按规范进行焊接工艺考核、焊接技术交底,并采取焊接工艺样板制度。对于管道的切割,尽量采取机械切割,保证切口的圆滑,防止出现气焊切割造成的毛边、凸凹不平、对接后管件空隙不均匀等现象。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焊缝处的坡口、管道除锈等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条的选择应与管材相符合,且应将焊条置放于保温桶中备用,否则将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对于关键部位,应采取双层焊接或双面焊接,保证管件焊透、焊缝饱满。
对于焊接质量的检查,可将焊缝探伤检测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尤其是超声波检测效率高且直观便捷,可以迅速发现焊接质量缺陷,对存在瑕疵的焊缝进行补焊或返工,则可避免系统运行后无法修复或维修困难的问题。
三、设备和管道的减震降噪施工
冷冻机房内的制冷主机、水泵均为中央空调系统最主要的噪声源和震动源,管道为主要传输路径。因此,为保证建筑物良好、舒适的使用效果,主机、水泵、管道系统的减震降噪施工则尤为重要。
首先,设备的选型应选取较知名品牌的低噪声产品。建议水泵选取低转速卧式离心泵,主机宜选用自带减震装置的整体式机组。
对于设备的减震施工,宜采用浮筑平台(也称惰性减震基础)配以减震弹簧,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之上,效果比较明显。根据经验,浮筑平台的重量宜为设备运行重量的2-3倍。同时,在设备进出口管道处装设减震软接,如采用橡胶软接头则效果更佳,而采取刚性较大的不锈钢网套式软接,则效果稍差。需要注意的是,浮筑平台的尺寸和重量、减震弹簧的选型应严格按照设备的运行重量,经有资质的设计人员经计算确定,更为准确。
同时,对于管道系统安装,应采用减震支吊架,该支吊架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传统的安装于楼板、梁底或梁侧的吊架,应更改为落地式龙门支架;二是在管道支架处,应同时装设减震弹簧。对于减震弹簧的设置,应延伸途经噪声敏感区域,一般为出机房外15米为宜。
在冷冻机房的设备和管道减震降噪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布局,规划好龙门支架的位置,保证减震降噪效果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不能占用设备的维修空间,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通行需要。
此外,由于设备、管道均采用减震弹簧,设计采用的弹簧静挠度可能会不尽相同,在设备就位、管道焊接、设备连接等过程中,均应考虑设备、管道充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接缝、软接等易损部位的位移状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绝热施工
在目前暖通空调领域中,保温绝热施工由于材料和工艺的改进,已变得越来越简单,冷热损失也逐步减少。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以下几点突出问题容易被忽视:
一是作为保温绝热材料与管道粘合剂的保温胶水。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质量低劣、与保温材料不匹配、涂刷不均匀且用量不足等。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对于该问题都应给于足够的重视。根据实践总结,保温胶水首先应选用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有政府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保证各种有害挥发性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要求,并适用于现场使用的保温材料。否则,会容易出现保温接缝开裂、保温脱落、管道表面冷凝滴水等问题。
其次,对于重要部位如阀门、软接、变径管等异形结构的保温处理有空洞、漏保等现象。经常会出现阀门滴水、螺栓锈蚀等问题,并不一定是阀门本体的阀杆、密封损坏,而是保温施工中常见的材料下料切割不正确、粘贴工艺不到位,造成保温不紧密、空洞较多,进而空气遇冷结露。
篇10
关键词:决策过程;逻辑应用;决策实施
中图分类号:B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4-0018-04
管理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社会实践提出的要求,其重要性在现代管理活动中越来越显现出来。而任何科学决策的作出都与管理者的逻辑思维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决策者必须理解决策过程的逻辑和决策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了解有关的逻辑知识,对于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达到管理决策的预期目标,做好管理决策工作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决策与逻辑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1]管理决策过程经历着如下的逻辑发展阶段:一是认识问题。明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认识实际状况及其与所想要的状况的偏差。二是确定目标。根据管理决策的要求,明确决策活动的目标。三是制定方案。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设计可能行动的计划。四是评估备选方案。分析可采用的方案,从中选择最优。五是实施决策。组织实施选取的方案,评价方案实施的结果。在管理决策发展过程中,决策目标是整个决策活动过程的核心,它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的始终,把各个阶段有机联结在一起。
决策管理学派的创始人、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贯穿于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管理活动都要作出决策。而决策正确与否则决定着目标能否实现,决定着组织的兴衰和生存。正确的管理决策能够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用,提高工作和劳动效率,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工作、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而错误的管理决策,则会使物质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损害管理的活力,使组织蒙受损失。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逻辑规律、逻辑方法等是对各种具体思维领域共性规律、关系、法则等的抽象与概括。决策思维是逻辑学的对象域之一,因此,决策思维与逻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2]179逻辑思维是决策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第一,思维形式的应用。概念、命题、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综合运用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决策思维也是如此。如:“确立目标”就需要运用概念的思维形式;拟定多个方案并对方案加以抉择的过程要运用选言命题,进行选言推理;评估备选方案,则要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有经过逻辑论证而且成立的方案才能投入实施。第二,逻辑规律的应用。决策过程运用思维形式,需要遵循思维规律。如:决策目标概念要具有确定性,就要求遵守“同一律”;要保持组织总目标与各部门分目标的协调性,就需要遵守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第三,逻辑方法的运用。在决策思维过程中,要运用到一系列的逻辑方法。如:形式逻辑的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辩证逻辑的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归纳与演绎相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二、决策过程中的逻辑应用
在系统组织中,事物并非总是处于和谐状态,而是以矛盾的形式在运动。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管理者感到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法时,该矛盾就构成了决策问题。认识问题要求一定的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去实现目的的手段。
“分析就是在思维的活动中,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而加以认识。综合就是在思维的活动中,将已有的关于客观对象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3]在人类的辩证思维活动过程中,随时都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逻辑方法。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在运用时的大致程序是:从综合开始,经过分析,再回到综合。作为起点的综合,是笼统的未分解的综合;而作为终点的综合,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对象来说,我们往往要经过综合―分析―综合的多次反复,才能取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谓决策目标就是指决策者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为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事物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根据需要和可能,而确定的事物应达到的期望状态。”[4]决策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其本身是一个过程,是决策者围绕决策目标而展开的思维活动过程。决策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这是决策者作出有效决策的首要条件。明确决策目标,对决策者提出了一个思想确定性的要求,它要求决策者严格遵循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必然与其自身等同。其公式是:A是A或AA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5]179在整个明确目标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思维对象的同一、概念的同一和命题的同一。思想的确定性要求决策者在同一个决策过程中,即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确定自己所探求的目标是什么,不能把对这个目标的探求偷换为对那个目标的探求,也不能把几个目标纠缠起来,不分主次,混作一团。如果我们的思维在确定决策目标时缺乏确定性,也就是说,如果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那么,很可能背离初衷,导致决策走向错误的方向。此外,组织的总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之间、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之间也要具有协调性,不能互相排斥、互相矛盾。这时,我们要遵守矛盾律的逻辑要求,“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其公式是:A不是非A或(A∧A)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非A’表示与‘A’相否定的另一个概念或命题”[5]185。组织的总目标、战略目标是各部门的分目标、战术目标的方向,分目标、战术目标又是总目标、战略目标的基础。如果制定目标违反了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很可能导致目标迷失原来的方向,也很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制定方案是决策程序的关键环节,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和手段提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具体决策方案。这儿讲的决策方案指为了实现决策目标而确定的各种备选决策方案。有了决策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而决策目标的实现还依赖于一些特定的条件,决策目标是在这些特定条件下促成的,条件是制约决策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决策者必须注重对各种条件的考察、分析和整理,运用不同方式对之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条件组合不同的备选方案。例如,要考察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现实条件和可能条件、可控条件和偶然条件,等等。如果人们对各种条件考察不足,那么就很可能制定不出较理想的方案或制定出来的方案不能得到较彻底的实施和检验。我们必须重点考察和分析的条件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为了决策目标的实现,人们必须首先考察、分析和研究能够使决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人们通常讲的充分条件往往是一种多条件联系,即如果对某种结果D来说,除A能导致D外,B、C等也能独立地导致D,那么,A、B、C就与D具有多条件联系。因此,一个决策目标的实现,客观上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途径、方式和可能,存在着人们制定多方案的可能性,只要找到决策目标的若干充分条件,也就找到多种可能的备施方案。所以充分条件的性质既为多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又为多方案的制定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可能。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对某种结果的实现来说,有些条件是充分的,但有些条件却不是充分的,逻辑上就把这一类条件称作必要条件。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它,就必然不会产生某种结果。在决策思维过程中,决策者很重要的一项考虑就是:要实现决策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最基本、最起码的条件,即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实现决策目标的诸条件中,缺了任何一项必要条件,决策目标都将无法实现。因此,决策者在搜寻条件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可控条件加以全盘筹划,如对人力、物力、材料、资金、市场销售、信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不可控的必要条件,或者寻找机会积极创造,或者进行科学的预测。“对必要条件关系的考虑,是对充分条件关系考虑的具体化。”[2]218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并列,有交叉,也有从属关系,在决策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对它们的关系必须作出具体分析。条件分析是拟定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方案拟定则是条件、措施、手段的规划和设计。拟定方案就是根据现有条件的分析,去设计、规划出决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几种可能途径来。
理想化的方案是能考虑到所有因素和条件,设计最合理、价值最好、能最好地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方案往往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人们不可能兼顾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条件,而且一些较大的决策往往涉及许多部门,包括多个目标。各个部门对目标的要求不尽相同,一个方案对这个部门是最优方案,而对另一个部门则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另一方面,从执行时间的效果看,在短期效果上是最优方案,而在长期效果上不一定是最优方案,或者相反。因此,“最优方案”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什么绝对的“最优方案”,只能在条件许可下,相对地作出和选定接近最优的方案。“论证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真实性判断(即命题,引者)来断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6]决策方案选优的过程,也就是进行逻辑论证的过程。无论是选择最优方案,还是淘汰较次的方案都要从逻辑上加以论证。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和系统的论证,才能明确方案的优劣、利弊,选出最优方案。逻辑论证在方案选优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关键作用。要正确进行方案选优的逻辑论证,就要明确论证的基本内容,掌握论证的逻辑方法,遵守论证的逻辑规则。证明是方案优选者为自己认为最优方案的辩护过程,反驳是对相反的意见进行反驳的过程,二者是论证方案相互联系的两种逻辑方法。逻辑证明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论证真理的逻辑方法,它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论题是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命题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命题,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方式是把论据与论题联系起来的形式、方法,回答“如何证明”的问题。在实际思维过程中,这些方法经常是同时结合运用的,在一个论证过程中,往往既有归纳证明,也有演绎证明;既有直接证明也有间接证明,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决策实施是决策活动全部过程的重要阶段,它的重要性相当于认识全过程的“由认识到实践”阶段。“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7]因此,从认识到实践是更重要的阶段。西蒙指出:决策活动不仅包括“决策制定过程”,而且包括“决策执行过程”,即决策实施过程。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决策全过程中两个相互连接的基本阶段,探讨二者发展的逻辑,就是西蒙称谓的“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因而,在探讨了决策制定的逻辑后,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决策实施的逻辑。决策实施是决策过程的逻辑继续,它包括根据决策研制实施计划,再根据决策和计划进行实践,通过决策实践而实现决策目标。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决策应紧密地跟随实践的进展,及时地把握决策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指导,以保证决策的最终实现。这类思维活动是上升性原则所要求的。当决策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深入发展,必然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作为决策者对客观事物发展及其规律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上升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决策,并不断提高决策的水平,上升性原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直接取得经验材料。然而即使这些材料十分丰富和全面,但仍是片断的、零散的、表面的,根据这样的经验材料不可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上升性原则,对经验进行逐一考察,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并将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把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进而推论出新的知识。古往今来,一些有识之士之所以能够提出真知灼见,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进行上升思维,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三、研究决策逻辑的意义
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决策符合逻辑。逻辑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表述论证思想,防止思维错误或谬误的工具;是人们提高思维有效率,减少思维失误率的工具。“既然逻辑学是指导人们进行合理思维的有效工具,制定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就不能不依赖于逻辑”[8],因此,要正确地决策,就要遵守逻辑规律,进行正确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可靠程度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在决策的实践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懂逻辑或不遵守逻辑规律要求,就会导致决策失误,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在决策过程中,逻辑的指导和运用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逻辑科学的理论和原则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逻辑工具和手段。在决策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原理、原则来进行决策思维。概念要明确、命题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论证要有说服力。如果决策过程或决策的某个阶段的思维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要求,那就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正确掌握和运用逻辑方法,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21.
[2]傅殿英.管理决策的逻辑方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张巨青.辩证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47.
[4]张智光.管理决策逻辑[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100.
[5]楚明锟.逻辑学――正确思维与言语交际的基本工具[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6]朱志凯.形式逻辑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