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安全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区安全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酒店业网络营销的模式及特点
网络营销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网络营销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酒店业网络营销是指酒店业借助网络来推销酒店服务,进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活动。酒店业网络营销的开展不仅可以减少销售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为顾客提供更低价、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酒店业主要通过利用专业的IT服务外包企业为其提供网络营销的解决方案。在这些众多的解决方案中,根据是否需要对酒店现有的管理软件提供相应接口的划分标准,酒店业网络营销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模式:
1.1不需要对酒店现有的管理软件提供相应接口
1.1.1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模式
该模式通过网站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力图为加盟平台的酒店提供自主营销的管理和各种技术支持,供酒店开展网上业务,有较先进的订房系统和票务系统。代表性网站有携程旅行网、艺龙旅行网等。
1.1.2网络虚拟连锁特许经营的模式
该模式通过免费特许加盟的方式,使所有加盟的酒店能够使用其销售网络,向终端顾客提供酒店房间,而每一家酒店的客房资源和销售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也可以从任何一家酒店销售中获取相应收益。就该模式而言,代表性企业有北京万万家酒店商务软件有限公司。
1.1.3网络短信平台模式
该模式代表性企业是中国订房联盟,运用该联盟平台的酒店可以通过网络短信与平台进行业务相关信息的传输与确认,并与顾客及时进行短信沟通。
1.2需要对酒店现有管理软件提供相应接口
1.2.1IPhotel模式
该模式通过为酒店提供基于IPhotel的全面解决方案,使酒店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营销系统实现很好的对接,提升酒店网络营销的效率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内部运营成本、缩短交易等候时间以及帮助酒店达成收益管理的目标。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利用该模式开展业务的知名企业。
1.2.2HIMS模式
HIMS(HotelInternetMarketingSolutions)是罗盘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酒店网络营销管理系统。自2006年推出以来,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酒店和数十家酒店连锁采用了该管理系统。它使得酒店的产品进一步商业化,内容进一步国际化,加强了信息时代的B2C商业模式变革,促进了消费与潜在消费的增长。
2酒店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2.1适应顾客心理特征,满足顾客个性需求的需要雷格里·卡彭特在其《改革营销活动的准则》一文中指出:目前的营销观就是营销“给顾客他们想要的东西”。而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在企业的引导下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选择,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及时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酒店网络顾客拥有比任何时候更大的选择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寻找满意的酒店服务,而不受时域和地域限制,得到价值最大化。
2.2降低营销成本,获取更大利润的需要
清华大学知名学者姜旭平教授曾指出:利用网络来开展商务活动是现阶段企业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传统酒店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必须依靠大量的工作人员和中间商,在市场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广告及其他费用,致使顾客的消费成本非常高。网络营销的种种特性,可以为酒店节省巨额的采购和促销费用,大大增加了酒店的成本优势及消费者的让渡价值,促进了营销,提高了利润。
2.3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的需要
现有研究表明,酒店在传统广告媒体上大作宣传是有限的。而通过网络,酒店可以利用网站向顾客提供更多的实时服务信息,这可以使酒店建立诚信经营机制和更广阔的沟通平台,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此外,顾客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酒店周围诸如旅游景区、购物中心、特色餐馆等消费场所,这增加了顾客对酒店的关注度,有利于酒店进一步扩大市场,提升竞争力。
3酒店业网络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网络营销意识淡薄
从目前我国酒店业的经营体制来看,绝大多数经营者考虑的是短期利益,它们依旧将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在信息传输、企业管理方面还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而忽视了网络营销的巨大作用。这与酒店业上至高层管理者、下到普通员工的意识淡薄是分不开的。
3.2网络支撑体系不完善
3.2.1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备
酒店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提是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形成规模的网络用户。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低水平的网络和高水平的收费限制了用户上网,束缚了网络市场的发展,网络的优势自然就发挥不出来。
3.2.2信息安全不保障
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的不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客户识别存在安全隐患和信息的保密性缺乏保障两个方面。通过客户基本信息和密码验证客户身份易被破解增大了交易的风险,再加上用来交易的客户信息数据若保密不善,会造成客户个人利益受损和酒店商业机密外泄。
3.2.3电子支付体系不完善
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完成货币支付与使用价值的转移。目前,我国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工具种类少、消费者申请网上支付手续复杂、银行间缺乏兼容、银行卡的通行有赖于第三方认证等方面。
3.2.4网络立法不健全
从根本上对网络犯罪进行防范与干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威严。我国网络安全立法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只有通过制定网络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普遍性、强制性,才能有效地保护网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对网络破坏者的打击惩处力度。
3.3网站建设水平落后
多数酒店在网站建成后,把酒店的介绍、经营场所照片和联系方式等资料放在网上,仅限于广告宣传,而忽视了网络营销这项基础性工作。没有实现网上实时预定、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基本功能,更没有提供个性化的全程服务模式。再加上后期缺少站点维护和信息更新,这不仅对消费者缺少吸引力和参考价值,而且还造成了网络资源浪费。
4酒店业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
4.1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其作为酒店拓展市场的一个基本战略,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来改善自己的经营,开发新的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次,酒店业全体员工要不断学习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的基本功能、作用、意义及相关操作等,并配备专职人员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把网络营销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员工,为酒店业的网络营销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酒店业应注意在线博客、BBS、客户评价网站和社会网络上的客户反馈,可以经常和网络营销顾客开展联谊或进行个别拜访,了解顾客需要和听取顾客建议,联络感情,形成良性循环,给酒店带来更多的网络客源。
4.2加强网站建设
4.2.1增强网站基本内容建设
酒店业要实行网络营销,首先必须创建一个界面友好、信息全面的网站。企业网站一般由众多的web页面组成,判断一个网站设计的好坏,一般遵循以产品为核心、访问安全快捷、信息更新及时、检索能力完善这四条基本标准。具体来说,酒店也在进行网站建设时,应特别注重突出其文化与服务特色,将艺术性与科学性合理整合,以达到传递酒店信息、宣扬酒店文化、树立酒店品牌的目的。
4.2.2提升网络技术实力
网络营销的技术前提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大发展。酒店业开展网络营销,就是要利用这些技术充分发挥各种职能,使其成为一种营销策略,使网上经营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主要的方法有:
①搜索引擎。搜索引擎(SearchEngineer)指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整理,然后提供查询系统,包括信息搜索、信息整理和用户查询三个部分。如何在搜索引擎获得好的排名是酒店网站推广的基本任务之一。
②电子邮件。电子邮件(E-mail)是网络上的一种人机异步通信手段,具有价格便宜、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同时还具有一信多发、邮件多媒体等特性。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已成为网络营销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手段。
③邮件列表。邮件列表(E-mailList)通过提供一种电子邮件参加讨论组的方式,用于各种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酒店业利用邮件列表营销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建立酒店自己的邮件列表、利用合作伙伴或第三方提供的邮件列表服务。
④交换链接。交换链接(LinkExchange)指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网站在己方网站放置伙伴方网站的名称,并设置为超链接,使用户可以从合作网站中发现自己的网站,达到相互推广的目的。对于酒店业网站,可以和旅行社、航空公司、旅游景区等建立友情交换链接关系,从而得到相当数量的客源。
4.2.3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的安全性是实施酒店业网络营销的关键。通过网络网站存储和传输的信息中常常包含着酒店和客户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只有加强网络的技术实力,才能确保酒店业网络营销安全可靠地实施,为酒店业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①数据签名。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指发送方以电子形式签名一个消息或文件,签名后的消息或文件能在网络中传送,并表示签名人对该消息或文件的内容负有责任。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②身份认证。身份认证(IDauthentication)通过验证一个对象的某些特有属性来达到确认该对象是否真实有效的目的。例如由Visa、MasterCard信用卡组织、VeriFone等联合推出的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电子商务系统就是针对在网络环境中使用信用卡支付建立的网络安全交易保障系统,其实质就是一种保护电子交易安全的认证技术。
③防火墙。防火墙(Firewall)是在外部和内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安全控制策略的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控制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信任程度区域间传送的数据流。防火墙可以强制实施非常复杂的安全策略,通过制定不同的规则,灵活地改变策略。
④入侵检测。入侵检测(IntrusionDetection)通过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它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
4.3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高素质的网络营销人才是酒店业网络营销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造就一大批既懂得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又懂得如何通过网络完成商业信息搜集、商务洽谈、税务、保险、电子支付等交易活动的专门人才。可考虑以下几点:
4.3.1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
国家在宏观上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体作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培养水平,紧紧围绕网络营销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为企业培养大批具有本科学历或研究生学历的网络营销人才。
4.3.2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
酒店业内部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成立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培训部门,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对员工开展培训,增加网络营销人才的储备,为酒店网络营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3.3深化人才的继续教育
除了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酒店业应采取各种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现有的网络营销人才进行强化培训。酒店可以委派专职人员到国内外优质的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深造学习,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推出的“酒店业网络营销高级培训项目”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国内酒店业快速提升酒店网络营销实施水平和互联网投资回报率。参与类似的培训活动对发展酒店业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4改善网络营销环境
4.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发展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大力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努力促进网络质量的提高。首先,要进一步降低信息传输资费标准,使网络消费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其次,要鼓励酒店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产品,改善目前的网络环境;最后,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解决电信行业存在的垄断问题,促进网络的普及,加快网络营销的发展。
4.4.2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很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法律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在酒店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信息开发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成为繁荣我国酒店业网络营销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法可依”,即在酒店业网络营销领域不能存在法律空白,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二是“有法必依”,即规范酒店业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必须具有足够的约束力,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人们遵守这些法律制度。
篇2
刚才,x书记作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讲话,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为我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市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连续六年超过小康社会标准。主要体现在:一是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新进展。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推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严格管理三管齐下,近两年来累计实施减排项目124个,共减排化学需氧量4485吨,氨氮540吨,二氧化硫1200吨,氮氧化物2540吨;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06%。二是绿色经济发展实现新进展。加快培育六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全面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化改造,近两年来共对91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达871个;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累计创成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7.9%。三是环境质量工程实现新进展。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在苏北率先划定无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限行区域,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经验被环保部推广;深入推进市区河流水环境整治及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工程,清淤疏浚、企业控源截污等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8个淮河流域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率达87.5%;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8.84%,位居全省第二,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四是生态示范创建实现新进展。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市、县、镇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创成全国生态示范区5个;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建成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36个;建成省级绿色学校49所、绿色社区2个、环境教育基地2个。在第五届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竞争力大会上,我市被评为“2013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任务相比,与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期待相比,我市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和薄弱环节。对照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考核指标,2012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排在全省末位。主要有5项指标差距较大:一是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不降反升,与省定目标相差7.67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上升的省辖市,其中泗洪县上升最快,超过省定标准8.5个百分点;二是GDP水耗偏高,万元GDP耗水190.67立方米;三是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较高,为7.76千克/万元,宿豫区不降反增,削减率为-0.61%;四是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较高,为0.83千克/万元;五是全市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仅为9.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12个百分点,其中沭阳县、宿城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考核指标,26项指标中还有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水环境达功能区要求、环保能力建设等3项指标不达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污染整治不到位,全市226家重点工业企业中,尚有139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治理不彻底、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排污治理不规范或一厂一档资料不完善等问题;二是设施建设不到位,城区及乡镇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较慢,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27个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导致我市18条河流(湖泊)水质达标率仅为64.7%,特别是马陵河、古山河长期处于劣Ⅴ类。对照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考核指标,在19个指标体系中,除“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不需执行外,目前我市未达标的有9项。主要原因是我市“生态细胞工程”建设缓慢,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滞后,三县两区均未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区),距“3个80%”的要求差距较大(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需要80%的行政村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国家级生态县区,需要80%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市,需要80%的县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区)。
指标是方向,差距是动力。上述问题,既有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既有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有需要长远规划、深入研究的战略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主观方面的努力问题。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大势之所趋,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之所需,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所要,从而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的危机意识、“资源环境约束只会越来越紧”的忧患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只会越来越重”的责任意识,决不走高投入、高物耗、高排放的老路,决不走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老路,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污染边治理、边恢复边破坏的老路,努力推动“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优势。
二、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江苏提出的三项新要求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重抓的八项工程之一,更是宿迁560万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迫切期盼。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责任、干部生态环境实绩公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生态环境损害过错责任终身追究“五项制度”,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人居环境、生态文化、环境监管、组织保障“五大体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美丽宿迁”升级版,早日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主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空气优良率、水质达标率、林木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四率”全省领先;2014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泗阳县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2016年,沭阳县、泗洪县和宿豫区、宿城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区);2018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的生态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充分运用并发挥好生态规划的引导、倒逼和控制作用,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促进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一是抓好国土开发规划。目前,《江苏省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已出台实施,为我市划定了37个、1776.01平方公里的红线区域,这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突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生态红线”,全力做好省红线区域管控,重点加强对中运河饮用水源地、骆马湖饮用水源地、淮沭河沭阳饮用水源地、徐洪河泗洪饮用水源地、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2个一级管控区的保护,禁止在内新建所有项目;对古黄河重要湿地、新沂河洪水调蓄区、京杭大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等25个二级管控区,禁止建设有损主导功能的项目。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对所有一二级管控区区域,凡违规审批项目的,将追究审批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凡违规建设的,将责令限期拆除到位;凡造成生态功能损害的,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是抓好城镇布局完善。围绕推进“一轴两副九市”规划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融入到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之中,落实到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专项规划,渗透到道路、建筑、景观等单元设计的各个方面,努力促进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增长边界,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构建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统筹推进的城乡发展格局,确保到2015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率下降14.35%。
三是抓好产业格局调整。改善环境的关键不仅在于“环保”本身,还在于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规划布局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对高投入高物耗高排放产业的依赖,努力构建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当前,在加快建设市区六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及各县(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各地要进一步引导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园区布局、项目布局,切实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二)以项目提质为关键,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
发展经济没有一点消耗和污染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发展工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能耗和排放问题,即便是再好再优的项目,也很难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关键是要可控、可治理,实现资源循环可利用。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尽可能不带来污染,致力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是抬高项目引进门槛。全面推行绿色招商理念,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今后,各县(区)、各部门在招商引资中要进一步强化节能、节地、节约资源的导向,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切实做到“四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为了项目发展而牺牲环境,决不允许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优惠条件,决不允许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承接污染转移,决不允许让各类开发园区和项目载体成为新的污染源,坚决把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
二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过去,为了加快发展,各地也招引了一些“三高”项目,在当前还不能完全“一刀切”的情况下,要集中力量进行治理整顿,依法关闭一批违法违规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和产品,提升企业的节能、环保、安全和综合效益水平。对于拟改造提升的企业,要督促其尽快淘汰更新落后产能,加大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力度,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已列入关闭名单的企业,不论其投入多大、税收多高,坚决按照既定时间予以关停并转,决不允许打任何折扣。
三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代表了未来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现有园区升级建设的必然趋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先行先为,加快污水管网、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切实成为产业链式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密集使用的示范区,力争2014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工业园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危险废物处置以及环境监控等基础设施,积极构筑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间耦合、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环境集中治理,确保2015年全部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三)以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生态设施
这次会上下发了《2013—2015年度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目标任务分解表》,这956项重点工程,件件关系生态环境改善,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宁可少盖几幢楼、缓建几条路,也要保障这些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加快绿化等看得见的“面子”工程推进,更要加强管网等看不见的“里子”工程建设,这一点务必要牢牢把握。
一是强化污水处理厂建设。我市污水处理厂总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污水处理能力还是设施运行效率,都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内要确保完成沭阳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宿豫区张家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宿城区耿车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建设,2014年完成宿豫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5年完成泗阳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到“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对于乡镇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每年解决30个以上乡镇污水排放问题这一目标,逐步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年内确保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1个,泗阳县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
二是推进雨污分流工程。近年来,关于市区马陵河的污染问题屡屡见于报端,社会反响很大,其病根就在于雨污同管合流。为从根本上解决市区水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计划投资20亿元,三年内实现雨污分流区域面积165.6平方公里,到2015年底确保中心城区彻底实现雨污分流。各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一方面迅速开展核心区雨污水管网物探排查,逐步推动污水管网组网运行,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及提升泵站、重点区域控源截污、中心城市尾水导流等建设,重点加快马陵河片区、古黄河片区等区域雨污分流工程,积极做好沿街店铺、企事业单位、老旧小区等雨污分流工作,确保年内完成10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0座。沭阳、泗阳、泗洪三县也要参照市里做法,对建成区污水管网现状进行调查、清查,及早启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确保实现城市污水应收尽收。
三是做好集中供热供气。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满足需求来说,集中供热供气无疑都是一件多方受益的大事好事。对于集中供热工程,要尽快完善出台集中供热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热源点、分布式能源试点、供热管网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供热管网30公里,2015年市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达100%,非工业区域集中供热覆盖20%;同时,加快淘汰市区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工业锅炉,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燃煤锅炉确保年底前拆除到位,沭阳、泗阳、泗洪三县要10月底前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对于集中供气工程,要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气需求为目标,加快燃气工程及老小区燃气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做好天然气场站、输气管网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王、新城家园一期等40个小区年底前通上天然气;到2015年,实现市区居民小区管网配套全覆盖,居民可通气率达100%,完成市区至沭阳、泗洪两条长输管线建设。沭阳县和泗洪县要加快推进供气管网建设,确保早日实现集中供气;泗阳县要加快实施天然气镇镇通工程,确保2014年底前实现乡镇全覆盖。
四是狠抓生活垃圾处理。扎实做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场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确保年内市区新建垃圾中转站4座,到2015年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城达95%。沭阳县要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前投入运行(2012年,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4.41%,与全省平均处理率88.55%相差14个百分点。主要就是因为沭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尚未建成运行,拉低了全市的无害化处理率)。加快推进乡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全面落实“组保洁、村(居)收集、乡(镇)集中、县(区)转运、县(市)处理”的收处模式,大力实施生活垃圾一体化收处工程,逐步完善乡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二级中转站及垃圾房建设,确保到2015年,乡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五是加快绿化造林步伐。绿色是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元素,造林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系统化构建绿色屏障,以沿河、沿湖、沿路绿化为重点,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小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农田防护林、岗区坡地及沿湖低洼地造林绿化等五大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精品化打造园林景观,既要着重抓好公园绿地、重点路段绿化等“面”上工程,也要细致做足小区绿化、庭院绿化等“点”上文章;当前要重点抓好秋季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古黄河雄壮河湾北岸景观、环城西路景观带、西湖路运河桥头公园等建设,确保完成今年秋季园林绿化任务。规模化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城乡绿化造林,确保到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0%。
(四)以污染防治为手段,着力维护蓝水清的人居环境
客观地讲,宿迁的生态还是一种“原生态”,没有真正经受过工业化、城市化的考验,生态的基础十分脆弱,环境污染还时有发生,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各地、各相关部门务必从与群众生活最直接、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人居环境。
一是下决心治理水环境。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必先治污,治污必先治源。坚持把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推动中心城市河湖水系沟通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区域集中供水和备用水源地建设步伐,确保让全市人民喝上干净的水、放心的水,到2015年,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内消除黑臭河流。认真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成子湖、马陵河、西沙河等污染治理问题,对于环洪泽湖、成子湖周边地区,要把生态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珍惜,统筹抓好规划编制、建设管理、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提升环湖区域环境整体水平;对于马陵河,要结合当前开展的雨污分流工程,从源头上消除污水来源,争取一年时间初见成效,三年内彻底根治污染问题,努力营造“水畅河清岸绿”的自然景观,彻底把这条社会关注度高的“龙须沟”治理好。
二是下决心防治大气污染。今年初,雾霾天气一度覆盖了包括宿迁在内的中东部地区,造成大面积污染,以致PM2.5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议题。如果我们现在再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大规模的灰霾污染仍将频繁发生,甚至成为常态。要尽快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全面开展PM2.5监测和控制,突出抓好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五大源头”治理工作,确保让群众始终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工业废气治理要加快实施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对达不到减排目标的企业一律依法关停;城市扬尘治理要切实强化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对达不到防尘规定的工地一律停工整改;汽车尾气治理要严把机动车行驶环保检测关、执法检查关、报废淘汰关,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一律不许上路;餐饮油烟治理要按照标准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对达不到净化效果的餐饮店面一律停业整顿;秸秆焚烧治理要严防“第一把火”的发生,对达不到禁烧要求的地区一律严肃处理,切实让群众尽早感受到治理成效。
三是下决心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对于当前一些区域和领域暴露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们不能轻视和回避,要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从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诚意。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化工园区污染专项整治,坚持废水、废气、废渣“三废”并治,切实做到一企一管、一企一治、一企一测,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努力在化工园区发展、群众承受能力和产业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宿豫区和沭阳县要按照既定的整治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安排,分阶段分类型进行整改,确保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二是重金属污染防治,尽快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扎实开展铅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推进涉重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规范化整治,合理规划建设全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加快推进污泥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年内确保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五)以改革创新为导向,着力探索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
改革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突破瓶颈制约的关键路径。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既涉及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调整,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断增创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当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减排总量任务是一定的,企业达到减排标准后,很难再有积极性减少排放量,这对我们总体上控制减排总量是不利的。因此,仅靠行政命令还不够,必须借助市场力量,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让通过技术革新持续降低减排量的企业,把减少排污而剩余的排污权出售给其他企业获得经济利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为此,要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快排污企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污权初始排污指标分配,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市域范围内开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交易试点准备工作,年底前正式启动。同时,依托市产权交易中心,加快设立面向苏北的排污权交易所,探索对新增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以上的企业和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超过80%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确保明年一季度排污权交易所挂牌运营,并逐步建设成为面向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有重要影响力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二是推进光热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所谓光热建筑一体化,就是现阶段大量服务于群众日常生活的太阳能热水器、采暖器等,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加以利用;所谓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安装多种光伏发电产品,所产生的电能或供自身使用或并网输送。这对于拥有充足太阳能资源的我市来说,推广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蕴含着巨大的节能环保空间。为此,我们专门下发了《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实施意见》,提出把宿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使绿色建筑产业成为宿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现在起,全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省级示范区内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四类新建项目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探索推进现有建筑光热光伏一体化改造,对新建建筑实行节能设计和施工,切实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重,逐步实现所有新建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同时,按照“突出优势、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以宿城区、市经开区现有企业为基础,积极推行以市场换投资模式,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绿色建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三是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机制。实现垃圾分类,仅靠群众环保意识还不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加快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率先在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切实将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物等进行专项分流,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补偿激励机制,制定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奖励办法,对按要求进行分类的居民、小区和单位给予必要奖励,通过政策和经济等手段,努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创新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并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扩大评级范围,将企业环保信用分为绿色满意、x色标志、黄色警告、红色违章、黑色危害等五个等级,确保到2015年将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全部纳入评级范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推动评估结果与财政资金、银行贷款挂钩联动,对绿色满意、x色标志等级企业,优先安排清洁生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补助;对黄色警告以上等级企业,将与商业银行征信系统联动,实行禁贷;对红色违章以上等级的排污企业,将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实行强制污染事故责任保险,督促排污单位履行环保责任,切实增强企业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以建章立制为基础,着力健全全域覆盖的监管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仅靠精神驱动和物质支撑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刚性制度和法治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要敢于亮红灯、下重拳、出狠招,不折不扣落实好“五项制度”,以“硬措施”破解生态“硬约束”。
一是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责任制度、干部生态环境实绩公示制度、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过错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一步扩大化工、印染、造纸、涉铅等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范围,探索建立“突出环境问题约谈”、绿色信贷等机制,切实形成“谁保护谁受益、谁损害谁补偿”的利益导向。全面推行环保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制度,对存在严重环境污染或环境安全隐患的开发区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在挂牌督办期间,除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外,其余新增污染物排污量的项目一律实行区域限批。
二是完善环境执法制度。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效衔接,强化行政机关与司法部门联动配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加大对私设暗管、偷排漏排等恶意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环保执法检查无障碍制度,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区域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建立环境执法巡视机制,对产生严重排污行为和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区域开展日常巡视巡查,严肃追究环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
三是完善环境监督制度。加快环境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政府环境信息主动公开范围,定期生态文明建设量化评价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规划、重大政策和重点建设项目环评等听证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及时沟通、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的机制和平台,畅通公众环境权益诉求的表达渠道。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责任从传统的政府职责中适度分离出来,鼓励社会组织承担环境责任,参与环境保护,探索成立公众参与的第三方咨询调查机构,努力搭建公众监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平台。
三、千方百计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坚持,重在落实。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务必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协调联动要到位。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围绕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督查指导。环保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牵头部门,要勇挑重担,敢抓敢管,切实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发改、财政、经信、科技等成员单位,要增强协作配合意识,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认真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找差距、找不足,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及早达到考核标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综合推进力度,切实形成市县乡分级负责、各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资金投入要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这方面的投入必须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保障。各县(区)要充分发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作用,按要求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要抓住当前国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等专项资金。金融部门要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继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相促进。
三是宣传发动要到位。生态理念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接地气”的形式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大力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级党校和大、中、小学校开设“生态体验”、“生态实践”课,让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切身体验到“钢筋水泥、烟尘污水”和“森林氧吧、青山绿水”间的不同感觉,从心灵深处感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生态创建活动的示范作用,以创建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等为载体,树立和谐伦理观、环境友好观、资源节约观和绿色消费观,让节能、环保等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