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涉农资金管理办法

篇1

(1)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和池塘的除险加固。

(2)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抽水站,流量小于每秒一立方的渠道和涵闸等。

(3)引水流量小于0.5每秒一立方的小型堰坝。

(4)喷灌、微灌、滴灌。

(5)低压管道。

(6)其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水务局负责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业务指导;市财政局负责财政补助资金的筹集、转移支付;镇(街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督,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标、施工和变更管理、验收和资金决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权限交给各镇、街道,由镇、街道具体做出资金安排和使用、项目立项和管理、资金的管理,市财政局、水务局对各镇(街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采取不定期检查。

指导意见下发后,各镇(街道)根据指导意见,分别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

城西、后宅等街道制订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实施方案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审批程序、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及招投标、项目管理与完工验收、补助政策、资金拨付及监督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审批程序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补助计划一年一次,在每年12月底前安排下年度的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申报程序是:(1)村两委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完成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政策处理等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后向工作片提出申请,联村干部负责收集,由工作片水利员汇总,向工作片分管副主任、主任汇报;(2)各工作片在11月底前根据汇总情况,按项目内容进行现场勘察、审核,根据工程可操作性和实施条件筛选后上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3)街道办事处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核实、评估,结合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下文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年度计划(立项),并上报市财政局、水务局备案。

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及招投标规定,列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监理、质检、预算编制由街道统一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完成后,街道组织村干部、市水务局技术人员和街道相关人员进行论证,结果上报市水务局进行备案审查。

篇2

究竟造成这些弊端的真实缘由是什么,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调整,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乔娟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O晓哲。

厘清重点

《新理财》:近年来各省的财政涉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渐提高,您觉得涉农资金在财政预算当中达到什么样的比例算是比较正常的?

乔娟: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涉农资金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逐渐增长是非常必要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比例算正常,很难说。我国不同省区市的财政预算中的涉农资金所占的比例可能差异较大,因为不同省区市的财政状况、产业结构、农业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以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安排等都存在差异,内蒙、新疆等偏远落后、资源环境恶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黑龙江等农业占GDP比例比较大的地区等涉农资金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可能就多一些。

《新理财》:4月14日,全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到,要加快推动政府涉农职能转变,逐步下放审批权限,强化绩效评价,推进信息公开,构建政府监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涉农资金综合监管格局,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在以上的几点要求中,您更关注哪一点?

乔娟:我更关注是如何依法保障保护公共利益的涉农资金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目前很多财政涉农资金采取支持项目的方式投入,也包括很多盈利性经营项目,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没能很好区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有些财政涉农资金被用于盈利目的的经营方面,而服务于公共利益目的的资金却不能全额保障。例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财政涉农资金的缺口还很大。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农业法》、《食品安全法》、《畜牧法》等法律中将财政涉农资金的范围和内容具体细化、固定下来,并严格依法实施。

显露弊端

《新理财》:人们常感到,涉农资金出现问题比较频繁,您认为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O晓哲:我认为首先是重分配,轻管理。管理是以需求为基础,针对性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目前涉农专项主要是以行政区域、部门、机构、村庄数、人口数等这些统计单位为基础进行资金分配。

其次是重程序检查,轻实体管理。现有涉农专项资金的立项、审批、拨付、支出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都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支出程序进行了规定,但鲜有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有对资金投入标的实体的前后变化如何要求和引导进行规定。

第三是重财务审核,轻绩效管理。现有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资金管理部门或单位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专项资金支出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控制,几乎没有履职涉农专项资金投入的绩效目标、产出数量质量、投入效果情况的管理。

第四是重企业,轻农户。涉农专项资金的整体绩效目标都围绕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由于体制决定的生产组织方式主要以农户为主,但是农户生产规模小,数量多且位置分散,且农户自身没有管理条件(没有银行法人账户、大量现金交易等),因此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机构就不愿意直接面对农户,而是选择与合作社或涉农企业合作,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因此涉农资金的使用就违背了政策性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

调整方向

《新理财》:我们国家的涉农资金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是有很大差距?

乔娟:最大差距应该是发达国家的财政涉农资金已经全部实现法制化和制度化管理,而中国还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部分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进行管理。中国财政涉农资金的投资方向、投资领域、受益对象等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并受人为因素影响等。

《新理财》:那么我国的涉农资金的管理未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调整?

O晓哲:首先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涉农专项资金要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情况按规定向社会公开。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进程和支出执行进度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制度。

其次要实体管理与程序检查并重。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验收、督查及绩效管理工作。要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验收办法,细化验收标准,设置验收节点,按节点验收。要严格验收环节,通过台账查看、账本核查、实地勘测、察看等方式,切忌验收走过场,必要时可通过第三方社会独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

篇3

立足水利系统的相关情况,概述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的内涵、要求和意义,分析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提升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水准的建议。

关键词:

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精准扶贫

一、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的内涵、要求及意义

水利系统涉农资金主要是列层级水利机关部门所使用财政资金中和农业、农民关联度较高的系列资金,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费、防汛费、水资源费、渠道岁修工程费,等等。和一般意义上的涉农资金不同,虽然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终极目标是为改善农民生活、落实惠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但资金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于水利领域,本身没有直接运用到农民身上,基本上不存在直接拨付给农民的款项。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是对如上所提及的系列资金在具体支付及使用方面的管控举措及机制的集合。和从系列层级政府角度出发的涉农或惠农资金管理不同,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尤其是基层水利机关的涉农资金管理,主要关注既定额度的对应财政资金的支付和使用,基本上没有涉及到筹资方面的事项。所以,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是确保支付程序的合规及时,规避程序性风险;其二是确保资金使用方向符合既定目标,避免资金流失风险;其三是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或绩效水准,避免明显低效风险;其四是形成系统而真实的会计信息或轨迹,基于分析为资金统筹安排优化提供价值的参考信息。强化推进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其一是能有效提升对应资金的适用绩效,确保相关资金用到实处,产生较高效益,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其二是能倒逼提高水利系统尤其是基层机关财会管控水准,在基于如上所提及的第四方面要求强化考虑基础上,还能推动基层水利机关践行探索管理会计。其三是能确保水利资金在惠农政策方面发挥应有的效力,进而能切实推动精准扶贫的落实和实现,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二、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顶层设计角度看,目前缺乏专门的指导规范文件。虽然,扶贫精准化呼声的不断高涨,涉农资金管理逐渐成为热点,各级政府业已形成了系列规范文件。不过,具体到水利领域,或者说针对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目前却没有自身专属的文件,水利部及地方水利局至今没有因此厘定相关规范,各级政府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规程中基本上没有关于水利系统的对应专门规定。所以,从整体上看,目前缺乏专门的指导规范文件,或者说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目前并没有坚实的制度依据。2.从管控程序角度看,往往被异化浅层次的财务控制。从逻辑上说,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应该覆盖到资金拨付、运用乃至决算及整改等后续环节,应该是全流程的。不过,在具体实务层面,往往单纯偏重于支付程序及相关方面,把涉农资金管理异化为浅层次的财务控制,而对诸如岁修工程等缺乏过程管控落实,导致在微观层面出现成本偏高的风险问题,比如在B处自查自纠发现人工工资与市场价格偏差较大等现象非常严重,类似现象背后隐含有权力寻租、职务犯罪、采购及招标违规等系列严重问题。3.从管理制度及机制方面看,存在规范疏阔落实乏力及整体残缺问题。基于涉农资金管理的推进,水利系统系列基层组织在部分规程中曾经给予规范说明,不过和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情况类似,没有形成专门的文件,相对于实务层面的需要来说偏于疏阔,在落实层面的情况更不乐观。另外,实际上也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机制及内在要求在部分方面存在残缺及可行性问题。比如农民用水协会返还水费问题,在票据方面没有充分考虑村落的具体情况,偏重于追求过于僵化地教条倾向。另外,单纯重视费用退还程序的控制,对于退回费用的流向及具体作用发挥情况,则基本上没有顾及,即便是宁夏等地的规模性自查自纠活动,也没有意识到对类似环节的管控。4.从管理思维方面看,对较深层次管控缺乏意识和行为落实。无论是制度规定,还是实务层面,抑或自查自纠等活动的目标任务设置上,都偏重于针对违法、渎职、违规等风险情况的规避及防止,对应绩效问题部分单位重视,不过另外部分单位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对于在形成真实系统财会信息及适当分析的基础上为决策提供参考等方面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单位涉及,甚至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所以部分单位的部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度不高,自查自纠发现严重问题的背后也正是因为这种意识的缺乏。另外,从涉农资金管理实务层面看,部分基层单位稍显粗枝大叶,精细度不足,为系列渎职、权力寻租、违法及不作为行为提供了不良机会,是修养护工程偏低、零星工程档案管理不到位等系列微观风险问题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水准的建议

1.推动集中研讨,提升理念层面的明确度。首先应该从理念层面给予明确化,具体而言就是围绕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相对于整个涉农资金管理的独特之处进行规模性的研讨,将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的特殊性、管控流程覆盖面、管理范围涉及面、管理要求深度、和财政部门等相关方之间的分工合作及沟通等方面事项系统地给予明确,以为制度和实务层面提供理论依据,规避可能滋生的各种错误倾向。2.多层级上下联动,打造专门而系统的支撑机制。立足于中央及高层级政府的相关制度的零星规范,水利部及高层级水利机关应该围绕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事宜,制定专门的制度规范,以为各层级水利机关的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各基层水利机关应该立足于所负责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实务指南、厘定工作流程,在组织规章制度中明确尽量细致的要求。对此,需要注意三点,其一具体机制构建尤其是流程设置,尽量细致,避免粗枝大叶;其二是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或要求需要充分兼顾可行性,避免因没有充分顾及基层情况而出现难以落实的情况;其三是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工作机制本身的严谨度,避免因散沙倾向而为资金流失或低效提供不良机遇。3.多维度推进重点突出,强化落实基于全流程的管理实务。应该依托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的多方面要求,在具体管理实务层面,不仅确保系列违规违法风险问题的成功规避,而且需要为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同步生成系统化的真实财会信息,以为下一年度或阶段的资金整合优化决策提供参考。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应该强化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执行落实使用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尤其是确保后期监管和监督的到位,避免虎头蛇尾;其二是强化渠道岁修工程等系列环节中的资金使用及效果分析,避免存在把较深层次的分析排除在涉农资金管理之外的思维,以提升涉农资金管理的深度,进而为水利涉农资金在战略层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其三是强化对整改工作的强化,即如宁夏水利厅在部署水利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时候所言要做到“逐项整改,不留死角”。4.践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控效果水准。一应该思考强化对道德、党性及财经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以规避水利系统职工渎职甚至刻意寻租等风险动机及事件出现;二应该强化约束及问责,在系列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说明中给予明确规定,而且在风险问题出现的时候厉行问责,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三应该强化相关激励举措的出具,尤其是在较高深度及层次的要求落实的过程中,更需要同步配备激励举措,确保涉及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大化发挥,进而有效规避不作为导致的系列风险问题。另外,提升水利系统涉农资金管理水准,还应该强化创新思维,尤其是思考借力信息化乃至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境遇的系列技术优势。比如前几年出现的相关监控系统,可考虑与时俱进的升级优化,以便为监控水利涉农资金使用过程情况提供更到位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肖智勇.贵州水利涉农资金监管实现全省联网[N].人民长江报,2010-06-19(A02).

[2]王亚军.当前涉农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5,(07):28-30.

篇4

一是涉农补贴资金实现“一卡通”发放。

2007年,江西省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将所有面向农村发放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整合,由财政所委托农村信用社统一打人农户存折,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为做好补助对象基础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湖村乡财政所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建立台账。将补助对象基础信息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对管理难度大的民政补助对象,要求在清册中粘贴每个受补对象的近期照片。二是坚持定期核查。每年会同有关站(所)对所有补助对象进行上门调查、走访,了解发放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核对补助资金的领取情况等,每季度尽享抽查核对。三是坚持张榜公示。每次补贴发放都在财政所和各行政村进行张贴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是涉农专项资金实现“一个漏斗向下”管理。

为切实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江西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机制改革,即,以“乡财县代管”为平台,借助网络,将面向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统一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资金管理方式。

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面向基层的监管优势,湖村乡财政所制订《项目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做到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实行项目管理、额度控制。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勘察,从项目启动、进度实施到检查验收,全过程监督资金落实。这样既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又便于财政部门全程跟踪,掌握每笔涉农专项资金的流向,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有效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5

一、坚持学法。推进财政管理法制化。建设法制财政是县财政工作的重要目标。财政法制工作。执法是关键,强化理念。立法是基础。普法是保障,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是重点。县财政局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坚持把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管理与改革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完善了局班子成员学法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讲一堂法制课”活动,迅速提升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推动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用法,财政管理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坚持每周二干部法律学习日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举办法制讲座,提高财政系统干部依法理财水平。并将每年4月确定为“财税宣传月”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财政涉农政策汇编》等形式使财政涉农政策进村入户。

二、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制定了县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城市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切实加强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制度建设。针对专项资金“只生不死”项目分散、管理乏力、绩效不优等问题,重点规定了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撤销程序、绩效评价等制度,创造性设置了专项资金目录管理制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了财政管理。同时,严把“三关”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即把好法律政策关,确保合法性;把好实用关,确保可行性;把好文字关,确保准确性,促进了财政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县财政部门建立了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推进依法理财制度化。近年来。进一步完善财政执法责任体系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坚持具体行政行为事前法律审核制度,将财政行政行为基本规范、财政工作制度、业务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同执法责任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通过对行为流和资金流进行规范,促进了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聘请10名县乡人大代表作为财政行风监督员,确定1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为乡镇财政所依法理财联络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提高理财的透明度。

四、加强监管。服务发展。规范专项资金报批程序,推进财政管理公开化。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报帐制、信息反馈制和跟踪问效制度。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强农惠农资金检查力度,扎实开展小金库治理活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管理水平。深化预算改革,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力;对81个县本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行“一卡通”兑付家电下乡、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惠农资金,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实行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篇6

在国省扶贫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十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整合、筹集、财政配套等方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7805亿元,其中20__年投入1.86175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市扶贫攻坚项目实施以及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面对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市委农村部和市扶贫办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协调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参与,突出强化管理这个关键,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对扶贫资金的来源、流向、审批、报账等各个环节实施了严格监管。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同时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一是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全市各扶贫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用项目资金,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对扶贫项目的报批执行市、县两级评审制。各区县(市)扶贫办在上报扶贫项目前,会同农业、发改、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一同深入项目点现场考察,共同论证,提出考察论证报告,进行县级自评。市办与财政部门再次进行评审论证,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合理。

三是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资金公开、建设单位公开、竣工决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对于重点项目,还制作项目建设平面示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建设规模、责任单位、资金投入额度、资金来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护措施等。

四是严格执行报账制。严格执行群众参与式管理,由项目村提出资金申请,项目村验收工程并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凭证的,扶贫部门不予审批,财政部门不予报账。

五是严格执行验收考核制。对实施完毕的项目,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考评。所有项目验收合格后,持项目验收单、项目验收报告方可报账。

六是严格执行年度审计制。由扶贫部门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采取现场察看实施项目是否按方案实施完毕、到财政部门察看项目资金是否按要求拨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尽管我们对扶贫资金实行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是因为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牵涉的部门和扶贫对象多,资金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执行的主体也各有不同,所以,难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部门广,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难以实行有效地统一管理。分配使用权力多集中于职能部门,在资金的安排、审批等环节,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不太规范的地方。

二是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专项检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难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对扶贫资金账目的审查耗费时间长、效率较低,监管范围有限,监管深度不够。同时,由于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使扶贫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是责任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是扶贫资金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四是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个别涉农职能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因为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拨付、人情拨付、吃请回扣等不正之风。个别乡(镇)、村对各类补助补贴类资金的发放,未能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对发放对象、补贴人数、补贴金额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1、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要按照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和封闭运行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__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有据可查。另外,在继续坚持扶贫项目招标制和公示制的基础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明确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二是加强整合。针对原来扶贫资金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扶贫资金“效益递减”的实际,要以县为单位,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在区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资金整合。今后对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

扶贫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由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统筹管理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与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为平台,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三是积极创新。为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前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2、规范操作,建立科学严密的项目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已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篇7

洛宁县人民检察院主动把检察工作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全面履职、充分履职中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实现检察工作新发展,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县委、县人大的充分肯定。

一、发挥打击犯罪职能,以打击促管理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一是根据检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治理对策建议,拿出具体工作方案,促进完善社会管理。二是及时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人民检察建议,促进其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不断加强内部制约和监督。如,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在连续查办13名村干部职务犯罪后,结合办案撰写了《当前基层农村组织财务管理存在五大问题》和《洛宁县院反映涉农资金管理领域存在四个环节问题应重视》两篇情况反映,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管理存在的漏洞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被洛宁县委和洛阳市人民检察院迅速采纳和转发,洛阳市委在《内部提示》刊物上全文登出,直接纳入领导视野,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并迅速建立了涉农预防与惠农政策有机衔接制度、涉农预防联席会议制度、涉农重点工程预防专员制度和涉农预防走访交流制度,逐步形成了涉农资金职务犯罪预防联动机制。同时,我们还向银行、民政、扶贫等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8份,督促其完善制度21项,其中建议银行不得重复开户、农民使用“一卡通”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发放环节和程序,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保障了民生。

二、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以监督促管理

办案是手段,监督是主体。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办案为载体,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努力从发案的原因、作案的手段及诱发犯罪的因素中发现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促进系统行业管理规范化。一是通过开展侦查活动监督,促进管理水平提升。2011年以来,洛宁县检察院积极参与和配合“打黑除恶扫痞”、“清网行动”、“扫黄打非”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对118件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犯罪、流窜作案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财犯罪案件,坚持做到提前介入、重拳出击,依法快捕快诉。监督法院刑事判决活动,成功提起刑事抗诉案件3件,并全部改判。在监督过程中,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密切关注社会现象、社会新问题以及重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注重总结某一类案件特点,分析发案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如分析撰写了矿区刑事案件高发的特点、另案处理案件存在“三多”现象等情况反映,并发出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9条,进一步加强监管,有效防范此类案件的发生。二是通过开展刑罚执行监督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监督方式,成立监外执行巡回检察室,对全县157名缓刑、假释等五种监外执行罪犯逐人逐案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先后建立了考察考核电子档案、开通信息查询服务功能、制作监外执行“明白卡”以及对外出务工罪犯实行托管等,不断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实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由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由事后监督向全程同步监督的转变,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帮教管理,实现交付执行和执行接管的有效对接,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减少重新犯罪。三是通过开展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延伸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在办理自来水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时,通过办案发现管理漏洞,发出检察建议16份,并跟踪落实到位,有效稳定了职工情绪,促进了改制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以预防促管理

注重加强与易发案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从工作制度中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入手,推进警示教育,通过提出检察建议与预防对策等方式,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洛宁县人民检察院不断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县涉农资金运行、土地出让、征用地审批、项目招投标、涉农资金、矿山资源执法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预防调查,有效化解涉农上访苗头2件,针对涉农资金管理、天然林保护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检察建议29份。在烟叶收购时深入18个乡镇烟站为干部职工300余人开展警示教育预防活动;积极开展行贿档案查询700余次,规范招投标程序,有效预防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此外,洛宁县检察院还专题拍摄了纪录片,用真实的案例警醒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先后在县国土、税务、卫生、林业等28个单位进行了专题播放,受教育人数有3000余人,引起强烈反响和震动,警示预防效果十分明显。我们的“惩防一体化工作经验”被省院预防处以文件形式向全省推广转发。

四、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联动机制,以机制促管理

篇8

一、统一组织领导,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统一认识。要改变当前支农资金种类繁多、使用分散、效益不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支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规模开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形成“1+1>2”的规模效应。基于这一认识,武冈市在启动这一工作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反复征求意见,广泛宣传发动,坚决破除遍地开发、“友情”开发等认识误区,把思想统一到资金整合上来,把精力落实到规模开发上来,从而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路。二是成立班子。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项目区建设指挥部,明确为全市规模开发的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调研,解决项目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确定了信息联络员。三是制订政策。出台了《武冈市整合支农资金和重点项目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整合支农资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合范围、管理使用、监管办法、重点项目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分解、考核奖罚等制度,为推进规模开发指明了方向。四是广泛宣传。在项目区组织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共商建设大计,让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制订、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定期编发项目区建设工作简报,制作宣传窗,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公布项目进度。同时,制作年度项目画册影像,及时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了系列通讯报道,扩大规模开发的知晓度。五是加强督查。采取专门督查组定期督查、工程技术组巡回督查等方式,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六是加强配合。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整合资金,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指挥、调度、协调项目区建设工作。建立完善了责任机制,把责任分解到部门,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通过责任落实和奖惩激励,激发了部门动力,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统一规划布局,明确开发重点

武冈市坚持以规划选项目、定资金,按规划建工程、办实事,让涉农部门都有施展的平台,让支农资金都有为农服务的载体。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坚持把群众积极性和自然资源条件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尊重群众意愿和规模开发大局结合起来,同时,将规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并做出决议,确保了规划的合法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不因为人事的变动和个人行为而随意更改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三性”。一是注重规划的统一性。围绕规模开发项目区建设,明确了支农资金投放方向和惠农项目建设地点,做到惠农项目向规模开发项目区倾斜、支农资金向规模开发项目集中、技术力量向规模开发项目区聚集。2010年在转湾大垅整合涉农资金8800万元,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模开发两个项目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由于统一规划,从而避免了开发的随意性,增强了开发的全局意识,加大了整体推进力度。二是注重布局的科学性。按照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筛选出有“全市粮仓”之称的“湾头大垅”、“转湾大垅”、“托坪大垅”作为规模开发项目区,优先立项开发。三是注重项目的完整性。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项目,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使每个参与单位都有施展为农服务的载体。同时,针对各类部门项目存在的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情况,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

三、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不同部门由于投入机制不同,建设标准各异,影响了群众筹资的积极性和工程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为此,武冈市在规模开发中努力做到:一是规范工程造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市场行情,在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全市同类项目工程实行同一价格,防止偷工减料;二是规范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制订下发了《项目区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统一规范了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选材用料和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各类工程建设顺利,质量优良,没有发生一起劣质工程,没有发生一起工程违纪行为,塑造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形象;三是规范管理程序。制定了《项目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公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凡不执行上述规定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四是规范资金投入与监管。积极创新受益农户筹资投劳制度,调动农户参与热情,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工之前,要求受益村交纳一定筹资投劳保证金,工程才能开工,完成计划规定的筹资投劳任务后,退还保证金。同时,创新项目单位资金集约投入机制,调动市直单位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对同类工程,实行投资由部门包干分摊,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模式;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制订下发了《项目资金管理操作办法》,规定了项目资金结算、审批、付款的具体程序,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在市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整合支农资金”专账,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凡未经指挥部最后会审签字盖章的一律不予付款,杜绝了项目资金的挤占、挪用。

四、统一检查验收,确保开发成效

一是严把材料关。指挥部工程技术组对建设项目所需材料全程参与把关,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二是严把技术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立即限期整改,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严把验收关。下发了《关于做好项目工程复核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了复验程序,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复核工作小组,在各责任单位对责任项目进行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再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严把管护关。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安排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五年不小修、十年不大修。

五、统一奖罚措施,落实开发责任

篇9

(一)协助市政府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省要求乡镇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在2010年底完成,2008年一季度执行。2010年11月,省综改办批准了我市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的改革方案。考虑到地方换届选举和春节期间的特殊原因,我市没有正式实施,4月15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徐州新沂学习,我们协助人事部门出台了指导意见,向主要领导汇报同意后开始了实施。市编办、市综改办对各县乡镇机构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推进,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改革工作。

(二)做好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在认真总结分析2010年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协助农业部门认真核实水稻和农资增支补贴面积工作,进一步完善粮补资金发放办法,并把种粮大户和村干部等户补贴面积单独公示,进一步提高面积公示的透明度和效用,减少因补贴面积不实引起的农民上访。全面采用“一折通”发放补贴资金的办法,确保粮补资金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全市共种植水稻312.04万亩,按每亩20元的标准应得到6241万元的种粮直补资金;核实农资增支补贴面积458.97万亩,按每亩62元的标准应得到28456万元的农资增支补贴款。合计全市种粮农户可得补贴款达34697万元,户均补贴340元,补贴金额比2010年度增加75%。截至5月底把粮食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项政策共使我市102万农户受益,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三)抓好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足额到位。2010年开始村级“三项资金”保障标准由村均6万元提高到8万元,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008年我市从三方面抓好村级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每村8万元足额到位。一是统一资金管理,村级保障经费统一纳入县区级财政管理,在银行设立“村级经费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二是统一会计核算,在县区范围内统一规范帐务处理。乡镇财政所年初要编制年度村级经费预算,全市预算安排村级资金1.1亿元,县区财政局严格依据预算按照序时进度拨付,到目前已安排使用4000万元。三是统一支出标准,村干部报酬要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五保户供养费要不低于每人每月100元,村级办公费要控制在每年5000元内,报刊征订费每村每年不得超过1000元。

二、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监督

(一)切实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根据省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一围绕”、“二完善”、“三转变”、“四强化”的要求,我们和县区财政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督促县区财政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构建新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了乡镇财政所岗位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完成了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同时要求县区组织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资金将比较多,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基层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财政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着力点之一。我们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今年采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等措施,把项目建设好,资金管理好,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月份我们联合了市纪委、市农工办、市审计局对全市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和整改。

(三)开展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活动。我市三县四区共108个乡镇及街道办,近几年乡镇财政收入总量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但由于乡镇工业企业少,税收增长乏力;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大幅度下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并全市乡镇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让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目前已达到千万元的乡镇要向亿元乡镇迈进。结合我市乡镇财政现状,我们在全市开展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上台阶活动。以2010年各乡镇财政收入为基础,设置300、500、1000、5000、和10000万元五个台阶。从2010年起,每年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必须上一个台阶,并把所有乡镇进行对号入座,制定各乡镇收入上台阶计划,对增幅大的乡镇给予一定奖励,确保在2010年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准备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促进乡镇财政增收实施意见》文件,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定稿。

(四)进一步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查处、反馈、查询和通报制度。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防止案件滞留或不了了之。加大重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对一些上访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镇财政职能转换、乡镇债务化解、乡镇财政走出困境、涉农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做好了有关信息上报工作,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信息12条,在日报宣传报道10次,为各级领导了解掌握改革新动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一)完成全市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与农业资源开发局一起组成验收组,于5月5日至5月9日,对全市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世行三期农灌项目和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

(二)完成2008年度农业开发项目计划编报工作。全市申报200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治理面积14.15万亩,项目总投资8252.0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240万元;全市报批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6个,其中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30.7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140万元(财政资金中有偿资金1605万元,无偿资金535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三期项目,计划开发面积5万亩,项目总投资345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850万元。全市申报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3万亩,项目总投资128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全市申报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2万亩,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促进收入上台阶。规范乡镇财政基础工作,强化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2008年50%乡镇财政收超千万元,下半年要出台乡镇财政增收具体考核办法。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一折通”发放。配合市委、市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参与乡镇机构改革,测算改革成本。规范“一折通”发放范围,争取把所有涉农资金纳入“一折通”发放,并联合纪委、农业部门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篇10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市局《关于认真做好小农水重点县等农业专项资金省级审计检查迎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县高度重视,与农口部门和有关乡镇密切配合,对县直涉农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在2008年以来涉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三项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及使用方面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2008年以来,我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3个,即陡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8年度工程、陡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1年度工程和2011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批复总投5900万元,其县以上财政资金3515万元,县级配套及自筹资金2385万元。

1、陡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8年度工程。2008年,省水利厅以鲁水农字[2008]47号文批复工程实施方案,工程总投资91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00万元,市县配套613万元。

2009年6月,县财政拨付中央预算内资金300万元,2009年11月,建设单位完成了招标工作。目前,因资金缺口较大,占迁费用高,工程正在逐步实施中。

2、陡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1年度工程。2011年11月,省发改委、水利厅以鲁水农字[2011]56号文批复陡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2011年度实施方案,核定工程总投资299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市县投资1500万元,其余投资按照省发改委、水利厅有关投资计划的文件执行。2011年4月,省发改委、水利厅以鲁发改投资[2011]381号文下达工程投资计划25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市县投资1500万元。省投资计划500万元尚未下达。2012年2月,已完成工程和监理的招标工作,资金已到位1000万元,目前,按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程序要求,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批复总投资1991万元,其中中央省1600万元,市115万元,县251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2012年2月,我县已完成工程和监理的招标工作,财政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争取4月20日前完成任务。

对上述资金,我们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或县级报账制。目前3项工程已经全部招标完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1年度建设工程项目已经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到位财政资金3266万元,我县已拨付财政资金1300万元。

二、自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业务科室与有关单位自查,以上资金没有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违规支出等现象,会计帐务处理较为规范,报账资料齐全,符合各类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存在的问题:

1、个别项目工程进展较慢,致使未能报账提款,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2、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大,但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比例较低。

三、整改措施

一是对存在的问题已通知各有关项目单位及责任人,限期整改完善,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使项目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积极深化财源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彻底解决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的问题,同时对需要配套资金较多的项目,量力而行争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