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行政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行政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六观”
“六观”揭示了检察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明确了新形势下做好检察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观,服务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将检察工作融入全局工作,自觉地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职能,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检察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
二是用忠诚、公正、清廉、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提升检察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这样的价值观要求我们克服特权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坚持为人民执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规范执法行为。这样的执法观要求我们在具体办案中,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要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以公心、真心、诚心、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
四是用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政绩观指导检察工作实践。这样的政绩观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全局,着眼于发展和稳定。注重实体和程序公正,确保质量和效率相统一,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一致。不仅要提高结案率、率、有罪判决率,而且要努力做到服判息诉,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用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建立刚性制约机制。这样的权力观要求我们坚持从自身做起,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针对队伍建设和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监督等多种手段,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逐步构建一套严于自律不想为、严肃查处不敢为、严格管理不能为的检察廉政建设体系。
六是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引导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转变机械、教条的思维观念,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坚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努力破解司法难题。
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六个有机统一”
“六个有机统一”阐述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检察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概括了检察机关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当今时代,各种思潮涌动,检察人员面临的考验更多,尤其是形形的思想冲击。要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深入开展群众观念教育,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与自身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根据党委中心工作,按照“四维护、两促进”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又要在检察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树立“大预防”观念,努力实现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职能的有机统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依法打击犯罪、加强法律监督的同时,确立“大预防”观念,更加注重犯罪预防,更加注重司法保护,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坚持全面正确有效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实现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有机统一。要坚持以强化法律监督为立身之本,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坚持以强化自身监督为发展之基,严以律己,切实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保证,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确保公正廉洁。
五是要狠抓执法办案,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各项检察工作都要围绕执法办案展开,服从和服务于执法办案。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履行检察职责,既要防止就案办案、就事论事,又要防止脱离职能、光谈服务,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
六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努力实现继承、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继续更新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与时俱进,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新的特色亮点。
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四个必须”
“四个必须”强调坚持权力观,从法律监督的性质、特点和职能作用出发,明确了开展检察工作、推进检察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是检察权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这是由检察权的法定性所决定的,也是确保宪法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检察权的行使,必须始终以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的规定为界限,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边界。
二是检察权必须受到监督制约。这是检察权严格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也是权力观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时更要加强自身监督,勇于接受监督。只有自觉接受人大和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才能真正赢得公信、树立权威。
篇2
「关键词国际支付,信用证,权利义务
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法律依据是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世界各国银行开出的信用证均须注明依此统一惯例开立,在发生纠纷时有关法院依此惯例裁决。我国法律也明示承认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我国其他涉外法律中也都作了关于适用国际惯例的规定。这些规定为机构从事涉外贸易、金融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审理涉外纠纷提供了依据。
一、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法律性质
依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文本第一部分“总则与定义”,笔者将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法律性质归纳为如下四点:
1、是一种银行信用
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是开证银行用自己的信用为进口商的商业信用作担保,但开证银行的这种付款信用保证是有条件的,即受益人(出口商)必须完全遵守信用证条款规定,提交符合要求的单据。信用证开出后,开证银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是主债务人,即只要受益人(出口商)通过有关银行交来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开证行不管进口商能否付款给它,都必须对受益人或指定银行付款。这不同于一般担保业务中银行只负第二性的责任,即是在被担保人不付款情况下银行才代为付款,更不同于托收业务中的委托关系,即能否收款银行不负任何责任,只是代为办理。
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有条件的银行付款保证”。这种支付既可以由开证行直接办理,也可以指定另一银行付出,或授权另一银行议付。开证银行或其人在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保证,要求以提供“在表面上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为唯一的条件”。
在信用证业务中,一家银行在不同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都被视为另一家银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确立上述准则是因为一家银行及其在不同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往往是同一法人,在处理债权、债务上相互有关。因此,同一法人条件下的经济诉讼,有时将在跨国间出现纠纷。这种纠纷如被介入信用业务,则对顺利进行结算非常有害。国际商会为排除上述纠纷的干扰而确立这一准则。
在信用证业务中是否执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条款,由有关当事人共同确定。这一信用证业务的特殊性质表明,只要各当事人一致同意,则允许在信用证中列入特别条款,亦即不受惯例约束的条款。但是,如果在信用证上已标明“本证按照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文本办理”,在这样的条件下,则“除非另有约定,本惯例条款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2、是一项独立文件
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不依附于贸易合同。一般来说,进口商向银行申请对外开立信用证,首先必须是它已调查对方资信并通过洽谈订立合同,在合同中规定使用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并在规定期内要求银行开出信用证。但是,以合同为依据而开立、也应该与合同一致的信用证,一旦开出,就是一项独立文件,不依附于合同,有关当事人(开证银行、议付银行、买方、卖方)只受该信用证条款的约束,不受合同的约束。在出口业务中,出口公司在收到对方开来的信用证后,一定要立即对信用证内容进行仔细审核,如发现信用证条款与合同不符或难以接受的,应立即联系对方开证银行和进口商进行必要的修改,否则到时无法提供符合信用证要求的某项单据,即使货物出口保质保量保时、完全符合合同要求,对方也会拒绝付款,因为在采用信用证方式下发生纠纷,唯一的依据是信用证条款,而非合同。
信用证项下的有关当事人不得利用有关的其他合约,对信用证的业务运作进行违约抗辩。信用证作为一种合约必然会与其他合约有联系,如信用证与贸易合同,信用证与银行间的业务合约等。但是,信用证项下的各当事人不能引用有联系合约的规定,作为地信用证条款违约抗辩的依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3条6款规定:“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银行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避免对信用证业务造成干扰或破坏。
3、是一种单据业务
信用证业务是纯粹的单据业务。信用证项下的单据,不论它是“金融单据”即汇票、期票、支票、付款收据等,或“商业单据”即发票、提单、保险单、检验证收、产地证明等,虽然这些单据确实具有履约证明或代表货物的作用,但是,在信用证业务运作中,有关银行只能凭单据办理结算业务,而根本不会去考虑单据背后所反映的事实状况。
信用证业务中一切以单据为准,不以货物为准。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对货物的真假好坏,货物途中损失,是否达到目的地概不负责。只要客户交来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就必须付款。办理信用证业务的有关银行既无必要亦没有可能监督实际货物的交易或实际劳务的供应等行为。银行办理信用证业务的目的在于促进国际贸易往来的,并发挥其融通资金的作用。
4、是一种书面凭证
从信用证本身内容的规定来看,它必须有助于结算的顺利进行。信用证的内容应该完整、明确。必要的项目缺一不可,描述信用证内容的词语不得摸棱两可或含糊不清。信用证上的每一条款均应反映“单据化”的要求,即必须以“提供单据的办法”来体现条款的要求。信用证的内容必须简洁,避免繁琐。在信用证的内容中不应列入过多的细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13条规定:“银行将不审核信用证没有规定的单据”,“如信用证含有某些条件而未列明需提交与之相符的单据,银行将认为未列明此条件,且对此不予理会”。
二、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法律关系
依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信用证业务项下的主要当事人有:(1)国际信用证业务的开证申请人,即国际经贸中的进口商;(2)国际信用证业务的开证银行;(3)国际信用证业务的受益人,即国际经贸中的出口商;(4)国际信用证业务的中介银行,即作为联系开证银行与受益人的第三家银行,包括通知行、保兑行、议付行或偿付行等。以上主要当事人因为国际信用证业务连结着的复杂关系,形成了他们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即信用证下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1)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之间的关系;(2)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3)开证银行与中介银行之间的关系;(4)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
1、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
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合同一经订立并规定了以银行的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那么,进口商通常的做法是向其所在地的银行申请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在开证申请书中应明确开证行被授权付款以及开证申请人保证向银行偿还垫款的一切条件。与此同时,开证申请人要在开证明银行预先存入一定数额的备付保证金。对开证申请人的这项存款,开证明银行不得挪作他用。即使此后开证明银行破产了,开证申请人预交的备付保证金,也应在银行破产时退还开证明申请人,而不应视为破产债权。因为,开证银行在收取这些资金时,只能算是代保管。当然有的企业信誉卓著,在向银行申请开证明时,往往不预交保证金,而是由银行授予一定的开证信用额度。
开证银行完全有权凭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来决定是否支付信用证之款项。开证银行一旦根据信用证明条款解付了其项下的款项,并借记开证申请人的帐户,开证申请人则不得寻找任何理由要求银行赔偿或退款。对那些在申请开证时未在银行存入备付保证金的申请人,银行则有权向其索偿所垫付的资金。倘若开证明申请人仍坚持要求开证明银行拒付的话,开证银行要做的,也只能是向其申请人解释,它是按照开证申请书的条款开立信用证,而开立了信用证,它本身则承担了须对受益人所提交的单证相符的单据付款责任。当然,开证银行在审查受益人所提交的单据时,得承担谨慎的责任,务必使单据表面上与信用证所要求的条款相符,倘若银行没有尽到此责而接受了有不符点的单据,则其无权向申请人要求补偿其对受益人的付款。开证银行对开证申请人所承担的另一义务是及时将信用证通知受益人。而开证申请人对开证银行所承担的义务则包括对开证银行根据信用证条款所作出的支付进行偿付,并支付手续费,以及如上所述根据银行的要求提供开证保证金或提供抵押等。
2、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受益人在接收到开证银行开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后即取得了对开证银行的特定权利,在其根据信用证条款提交了单证相符的单据后,即有权要求开证银行付款,而开证银行也即有义务付款。假如发生了开证银行违背信用证项下的承诺,而对受益人作出拒付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开证银行可以免责,即在可撤销信用证项下,开证银行在受益人交单之前已经撤销了该可撤销信用证,则受益人不能要求开证银行付款。不可撤销信用证一经开出,受益人按照信用证条款规定作为汇票的出票人,在提交了与信用证条款完全相符的单据后,即有权凭此要求开证银行履行付款的责任。由于开立了不可撤销信用证,受益人与开证银行之间就形成了契约关系,而受益人也就凭信用证的条款获得了开证银行对他债务的有条件承诺,两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可撤销的,即两者之间由信用证业务的单据交易独立性原则的性质而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实际上,自信用证发出之日起,受益人与开证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就已经建立了。开证银行不得以买卖双方的合同纠纷或买方是受骗开出信用证或买方已无偿付能力为由拒绝按照信用证的信用承诺付款。当然,如果开证银行在审单时发现单据不符,并在合理时间内向对方提出,也就解除了自身的付款责任,可以对外拒付。
信用证的受益人在提交了与信用证条款完全相符的单据并要求开证银行付款,如果遇到开证银行无理拒付,有权要求开证银行赔付。不过,受益人索赔的权利只限于汇票的金额及其所发生的利息,不包括因此给卖方带来的其他种种损失。这是因为信用证规定的支付手段是货币,开证银行无理拒付所造成的损失,以出利息的方式赔偿。
开证银行一旦开出信用证,就必须履行在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要求的单据时向受益人付款,并同时根据信用证条款履行其对信用证项下对受益人所承担的一切责任。同样,受益人也受信用证条款的约束而负有履约的责任,即根据信用证的条款提供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相符的单据。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既可制约受益人无端拖延供货而损失买方的利益,又可防范开证行无理拒付而侵害受益人的利益。因此以相互制约方式来充分保障契约各方利益,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关系的主要特征。
3、开证银行与中介银行之间的关系
信用证的开证银行为了顺利办理其信用证业务,往往要委托第三家银行作为中介银行来协助办理有关业务。中介银行可能被邀请担当的角色或被委托的业务有:通知行、保兑行、议付行等。
开证银行与中介银行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开证银行对中介银行的具体要求来决定的。开证银行对中介银行之间的关系,除非另有协议,一般都为委托和的关系。在英美等国,普遍认为中介银行是开证银行的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14条a款规定:“当开证行授权另一家银行依据表面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承担延期付款责任、承兑汇票或议付时,开证行和保兑行(如有)承担下列责任:对已付款、已承担延期付款责任、已承兑汇票或议付的指定银行予以偿付。”只要中介银行按照信用证条款来办理业务,如其应开证银行的指示对信用证付款后,那么它就有权要求开证银行偿付,索回因充当人而可能遭受到的损失。
中介银行经常被作为信用证业务的通知行或议付行。通知银行与开证银行之间,通常是一种关系。通知银行作为开证银行的人向受益人就信用证事项进行通知。议付银行作为中介银行,并不是开证银行的人,而是以其本人的名义进行议付的。议付银行可以是通知银行,也可以是其他银行。在信用证可以具体指定议付银行,也可以不加限制。议付银行与开证银行的关系基本上相当于受益人与开证银行的关系。但是,在可撤销信用证情况下,如果议付银行已经议付,开证银行就不得撤销或修改信用证了。中介银行只有在开证银行的邀请下才对信用证加具体保兑。中介银行一经成为保兑行,即步入与开证银行相同的地位,而承担对信用证项下保证付款的责任。但开证银行对受益人的义务不会因此而解除,受益人可以选择对开证银行或保兑行提供偿付要求。而保兑行在对信用证付款后,则可要求开证明银行对其作出偿付。但倘保兑行并非根据信用证的规定而付款,则其将丧失对开证银行的追索权。
信用证业务中可能会发生开证银行与中介银行双方均力所不及的事件。在中介银行接受了受益人提交的信用证项下单据并凭以付款之后,因突发事件如战争爆发,邮路不通等而使单据无法寄达开证行的情况下,中介银行对开证银行的责任是不能免除的,除非开证银行(必要时包括受益人)同意对信用证展期并接受单据,否则中介银行将持着单据而无权对开证银行及受益人行使追索权。
4、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取决于中介银行是否为开证银行的行,如果中介银行是开证银行的行,那它就要按开证银行的要求来办理有关业务,例如仅作为通知行或议付行。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中介银行是否以独立于开证银行的本人身份行事。若是,那么它自己则有选择权。通常中介银行会被开证银行邀请作为通知行、保兑行、付款行或议付行等。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充当保兑银行之情况下才对受益人负有与开证银行同等的责任。否则,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就没有这种密切的关系。
在通知银行和受益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契约关系,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通知银行对由于任何通知、信件或单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延误或遗失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对电报、电传通知过程中发生的延误、残缺或其他错误,概不负责。但是,通知银行对于其传递的信用证的表面真实性,须负合理谨慎检验之责。为了更好地为受益人提供便利,中介银行一般最好不要只接受作为通知行,毕竟银行经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虽然可能要承担信用证项下其他更大的责任。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国际惯例的精神有所冲突,但这实际上将有利于减少对受益人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对于仅仅作为通知银行的中介银行来说,只负有与通知信用证有关的责任。
议付银行就是愿意买入或贴现受益人提交的信用证项下汇票的银行。议付银行在议付后就成了汇票的合法持票人,享有票据的法定权利。议付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并无契约关系,议论银行并无义务向受益人付款,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票据关系。受益人是汇票的出票人,议付银行是汇票的受让人。议付银行根据票据法享有汇票上的全部权利。
中介银行一旦对某银行开出的信用证加具了保兑,它与受益人之间也就形成了保证对受益人所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款的契约关系。“保兑”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确定”,即对已生效的责任加以保证。保兑银行的概念出自于该词的本意。中介银行成为保兑银行,就构成了开证银行以外对受益人所作出的独立承诺。它除了有助于尚未在世界上知名的银行开展信用证业务之外,更主要是可为受益人提供双重的付款保证。因为保兑行通常是受益人所在地的银行,在发生拒付时,受益人可以在本地起诉追索保兑行,而不用到海外追索开证银行。
信用证项下的受益人在交单时,可能会出现将信用证项下所要求的单据连同汇票直接提交给开证银行而不交给保兑银行的情况。这样,万一开证银行由于某种原因在承兑后破产,受益人对开证银行的索偿权利就只能限于对开证银行的破产财产进行追讨,而对保兑行则无权要求索偿。这是因为此时受益人手中已不持有单据,而无法满足保兑银行保证履行债务责任的条件。此外,在受益人将单据寄达作为保兑行的中介银行,并由中介银行在议付了受益人的单据后,向开证银行寄单的情形下,倘由于开证银行在单据中发现了不符点而拒付,所发生的这种遭拒付的风险,将由中介银行本身来承担。可见,中介银行在承担保兑责任时,它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以单证相符为付款的前提条件,在保兑行确认单证相符以后,保兑银行必须向受益人履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
「注释
1.(英)H.C.格特力奇,M.梅格拉著,姚念慈等译:《银行商业信用证的》,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
2.杨良宜:《信用证》,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篇3
关键词:职业弹性 无边界职业生涯 职业变更
随着易变性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员工的工作环境愈发动荡,频繁的工作变更逐步成为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员工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可雇佣能力,克服职业变化带来的压力,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而影响员工的可雇佣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和人际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适应职业变化的职业弹性。
一、职业弹性概述
1.职业弹性提出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学者认识和理解事物提供了新角度,心理学界的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从逆境和压力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转移到逆境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效果,学者们将个体处于逆境和压力下仍旧产生积极的结果,归因于个体具备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理论应运而生。随着心理弹性概念被广泛接受,有学者将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提出职业弹性。试图通过改善员工的职业弹性,帮助员工有效应对职业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进而帮助企业拥有快速应对环境变化、承压力强的员工队伍,实现高绩效,最终实现员工和组织新的平衡。
2.职业弹性的概念
关于职业弹性的概念,学术界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观点认为职业弹性是可以被开发的,帮助个人从逆境甚至是顺境中回弹的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职业弹性是员工不断适应职业环境的最终结果。第三种观点认为职业弹性是员工与职业逆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3.职业弹性的结构
由于研究者对职业弹性的理解偏差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他们对职业弹性进行了不同的界定。London认为职业弹性属于职业动机,将其划分为自我效能、冒险和依赖性三个维度。Collard通过高职业弹性人群的特点归纳出职业弹性关键特征,也就是自我意识、价值驱动、终身学习、未来定向、关系网络和灵活性六个方面。而Pulley则将职业弹性划分为转换型、谨慎型、功利型和防备型4种类型。
二、职业弹性——新时代员工必备素质
伴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致使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追求自身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开始大规模裁员,并简化组织结构。这导致企业和员工的雇佣关系不再稳定,员工随时可能主动或被动的更换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这就要求员工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迅速适应各种职业变化,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主动权,成功实现职业转换,打造自身区别于他人的强有力竞争优势,达到更高的职业生涯高度。虽然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和人际资源是员工实现就业转换、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变化和挑战的必备素质,但真正影响这些能力能否发挥及其发挥程度的,则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这就涉及到员工的职业弹性。
职业弹性强的员工,其心理素质更强,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更为突出,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他们往往可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变更,有效的胜任新的岗位,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职业选择的范围,拓展了自身的职业领域,自身发展通道往往更宽广。而职业弹性强的员工,其强有力的适应力和工作能力,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多项成本,更可以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带来更多的效益。因而,职业弹性已经成为易变性职业生涯时代员工必备的重要素质。
三、员工职业弹性培养策略
1.员工自身提升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要想改善员工的职业弹性,离不开员工自身的努力。第一,员工必须充分了解职业弹性相关理论知识,充分正视职业弹性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自身职业弹性的改善。第二,掌握提升职业弹性的方法,增强自身的韧性资产。这要求员工着重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是个体胜任各种工作内容的必备要素,社会资本帮助个体掌握更多实现工作目的的资源与情感支撑,而心理资本则帮助员工克服挫折与困境,有效应对压力,直接影响其工作能力的发挥。因而员工要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拓展社交网络,优化心理状态。第三,在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心态和正向的思维方式,不要畏惧工作生活中的逆境,养成积极应对挫折的习惯,在挫折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飞跃。
2.企业提供支持
高职业弹性的员工之于企业是效益的重要保障,提升员工职业弹性不仅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绩效与员工忠诚度。企业必须重视并未员工职业弹性的改善提供支持。第一,开展员工职业弹性培训,根据员工自身实际状况为员工量身定做职业弹性培训测量,不仅要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技巧,还应当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教授员工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帮助员工顺利渡过职业逆境。第二,帮助员工学会制定职业履历,让员工在制定过程中思考自己之前的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优缺点,更加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兴趣,并针对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第三,要真正关怀并尊重员工,给予员工情感上的支持,在员工适应工作变化过程中给予宽容,帮助员工及家庭解决困难,这不仅会帮助员工克服逆境并从中获得成长,也会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第四,企业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降低工作冲突发生的概率,让员工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的工作。
3.社会提供保障
易变性职业生涯时代,员工持续就业能力遭到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提升员工职业弹性,将会造成其个人工作生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众多家庭的幸福以及国家劳动力队伍的素质,这将危害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因而,关注社会个体的职业弹性,是社会各主体与政府的重要责任。第一,政府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咨询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帮助个体解答其工作中遭遇的难题和心理郁结,给予社会成员强有力的后盾支持。第二,社会成员要更为关注其家庭成员和亲朋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在其遭遇职业逆境的时候给予温暖而有力的情感支撑,帮助获得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顺利度过逆境。第三,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职业弹性相关理论知识,帮助社会成员深入了解职业弹性及心理韧性的知识及培养方法,从而形成全社会积极关注重视心理状态,树立积极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并将其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第四,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抗挫折教育,从儿童开始抓起,帮助社会成员形成面对挫折的正确积极的态度,并提升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综上,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个体承担着巨大的生存和工作压力,且职业环境动荡,加剧了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挑战性,若无法有效缓解压力,迅速适应多变的工作和生存环境,不仅难以克服职业挫折,更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问题,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质量。而员工职业弹性能力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到企业绩效水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培育员工的职业弹性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员工自己的事,亟须企业和社会多方配合,共同为员工职业弹性的改善构筑坚强的堡垒。
参考文献:
[1]李焕荣,曾华.职业弹性的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J].经济管理,2010(5): 172-179.
[2]李霞.职业弹性的开发不容忽视[J].人力资源, 2010 (011):41-43.
[3]孙赟.浅谈员工的职业韧性管理[J].中国商贸, 2009, 13:030.
篇4
关键词:新形势;财政投资评审;公共财政
新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如何发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并将其作为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一环,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定位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评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财政
(一)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立足于市场经济基点。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性的,它直接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外部条件,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投资评审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是为市场经济服务,其制度、内容、方式方法也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作为公共性投资,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利益,而不是追求项目本身的市场赢利,其项目效益必须采用社会方式,而不是商业方式来评审。因此,公共投资效果的评价标准,就不能局限于项目本身的市场成本与收益,还必须包括项目所涉及的社会成本与所产生的社会收益。
(二)作为实现财政职能的财政投资评审,必须把服务于财政管理当作立足点和归宿。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的切入点,是财政投资评审当前和今后生存与发展之本。
财政投资评审首先要为政府投资管理服务。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评审要站得高,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意识,当好政府的投资参谋和助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金,提供投资信息和政策建议,减少和避免政府投资的失误;从微观的角度讲,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投资具体项目的监管服务,行使业主对政府投资项目职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评审要为财政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服务。要充分体现出评审机构的财政特色,即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技术力量,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措施算细账、算实账,为财政部门安排或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专业技术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并为财政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政策建议。
评审要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服务。财政支出项目内容十分广泛,特别是建设性项目之间差异大、建设周期长、项目效益不确定性等因素,要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财政支出的建设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为政府合理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明确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责范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微观市场
财政投资评审活动将大大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多就投资项目本身的效率来评审,考核项目本身的活动情况、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更侧重于微观经济,而不是投资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虽然项目的评价涉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但仍然是围绕着项目本身来进行的。
(一)学会运用市场手段,转变观念,严格监管。评审工作要从驾轻就熟的政府指令性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运用市场知识和手段,积极地从制度和方法上研究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前提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政府投资项目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机制,加大决策咨询力度,以适应政府投资管理的需要。
(二)严格界定适用范围,加大评审力度。要保证建设工期、质量和成本支出,防止欺诈行为;要在审查环节杜绝缺项、漏项、少报工程量,避免中标后再结算中补报工程差额的“钓鱼”现象。
(三)突出重点,加强工程前期投资控制。在项目决策设计阶段,要参与审查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和投资估算;审查初步设计概算,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从经济技术角度协助设计优化。在工程承发包阶段,要参与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审定标底;在项目实施阶段应跟踪审查设备、材料订货、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审查变更和付款签证、审核相关索赔等;在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审查工程价款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的余款额只有在评审后才能确认。
(四)坚持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工程量清单讲价是一种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本着实事求是、机会均等、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财政投资评审既掌握着社会平均消耗量,又了解建筑市场价格信息,使之有可能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社会标准。这样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从严掌握评审,另一方面又能够尊重客观实际,避免内部人操纵招投标的形式和结果。
(五)建立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立财政投资评审信息系统,有利于及时掌握建筑市场价格信息,通过充分积累和分析工程造价资料,有效利用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市场变化和投资趋势,以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精度,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政府投资。
三、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切实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规范运作,发挥其在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做到与财政职能的充分结合与紧密链接。
(一)围绕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的编制,建立“先评审、后编制”的机制。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具有工作量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评审中心的专业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配合财政部门搞好建设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使基建项目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从而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围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先评审、后拨款”的机制。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与国库支付相互协调配合,对集中支付项目资金应按基本建设计划拨款、按基本建设程序拨款、按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拨款和按基本建设工程进度拨款的“四按”原则进行监督,实行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问效,使财政部门对项目进展情况心中有效,合理控制和调整项目资金的流量、流向,提高基建项目预算执行和国库支付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三)围绕政府采购工作,建立“先评审,后采购”的机制。切实做好政府采购基建项目及大型修缮项目的预、决算评审工作。通过评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为财政部门安排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和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控制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提供依据,使政府采购招标工作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相衔接。
(四)围绕基建项目绩效评价,建立“先评审、后评价”的机制。评审直接表现为财政性投资项目支出的核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评审工作,积累和分析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从单位工程造价、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投资利润率、建设周期等指标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客观评价,为财政投资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和依据。
(五)围绕基建财务管理,建立“先评审、后审批”的机制。通过对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评审,合理确定财政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目的。对擅自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形成的资金缺口,财政一律不予认账,切实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法》的严肃性。
(六)结合固定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工作,建立“先评审、后移交”的机制。项目单位依据评审中心审定的固定资产移交表和竣工决算批复文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手续。
财政投资评审系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为财政部门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很多问题仍直接制约着财政投资评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财政职能还要关注以下几点:
1.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实现依法评审。目前投资评审在涉及微观范畴内的业务范围、管理制度、运转流程等,并没有法律依据,这就造成了评审工作的不规范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制定指导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法律法规,可以使财政投资评审系统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
2.以调整机构性质为切入点,使评审机构真正履行财政职能。把评审机构定性为行政系统或者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赋予其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财政职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回避“评审中心是中介机构”这一争论,使评审机构真正公平、公正的履行其财政职能
3.以提高评审质量为切入点,提升投资评审工作的科学性。评审质量是财政投资评审的生命线。目前,全国投资评审行业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评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格式各不相同,势必造成委托者在比较、决策时的困难。制定统一规范,明确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比较,对比,而且有利于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为最终的财政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篇5
通讯作者:李智慧
【摘要】 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面做综合阐述。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卒中;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综述
The pathogenes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after acute stroke LI Zhi-Hui,WANG Jian-Jun.Weifang Brain Hospital, Weifang 261021,China
【Abstract】 Some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could be found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which is called cefebrocardiac syndrome(CCS).Some abnormalities in Electrocardiography(ECG) and creatine kinase-MB elevation could also be observed.However,such abnormalities will be gradually recover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roke. The pathogenes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after acute stroke in recent years were reported.
【Key words】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Stroke; Pathogenesy; Clinical features
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 CCS)自Byer于1947年首先发现以来,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医生的重视。CCS是指各种急性颅内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颅内炎症等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类似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用的相对狭义的概念是将急性脑卒中(acute cereral stroke,ACS)引起的继发性心脏病变称为CCS。脑心综合征最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多发生于急性期,加重病情,病死率增高。目前公认的标准为:患者既往无任何冠心病史及心电图改变,卒中发作时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或)心律失常等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且病情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
1 心脏病变的临床特征
1.1 心电图变化 临床研究表明,ACS急性期时心电图变化最为敏感,其异常发生率为68%~90%[1],心电图异常大多在发病12 h~2 d内出现,心律失常多在2~7 d出现。心电图改变在病后1周内发生率为87.5%,这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大多出现于1周内有关。心电图异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心电图复极异常,如Q-T间期延长,ST段下移或抬高,Niagara瀑布样T波[2],T波低平、倒置,以及明显的U波,或T波、U波融合(此为脑心综合征特征性改变,在卒中发作早期即可出现)。Q-T间期延长在右侧大脑中动脉卒中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显著的Q-T间期延长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还可延长心动周期中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时段。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或类似心肌梗死的图形改变[3],如病理性Q波、ST段及T波改变等。但与单纯的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其持续时间短,无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过程及典型的心肌酶学改变,随脑卒中病情好转,心电图恢复正常,临床上将其称为“假性心肌梗死”[4]。另一种为心律失常,卒中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5%~75%[5],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等。SAH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而缺血性卒中常见心律失常为室性异位搏动/室上性异位搏动。田秀霞等[6]研究表明,上述改变中以ST-T改变最多见,其次是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及U波改变,且同一患者可有两种以上心电图异常。
此外,研究表明,心电图改变的异常率、不同表现与ACS的部位密切相关。脑干、基底节区及小脑病变心电图改变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周边部位脑叶,呈同心圆性改变。不同部位的ACS其心电图可有不同表现,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更易出现ST改变,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较左侧多见。左侧岛叶皮质受刺激则产生慢速心律失常和降压反应,右侧岛叶皮质受刺激产生快速心律失常和升压反应[7]。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还与ACS性质有关。不同类型ACS的心电图异常率存在差异:脑出血的心电图异常率较缺血高,程度也较重[8]。
尽管ACS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患者的心电图往往呈可逆性及一过性改变,而非永久性[9]。这可能一方面与病情好转后脑血肿吸收、脑水肿缓解使支配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恢复有关,另一方面与部分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抗交感、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心肌损害有关。
1.2 心肌酶变化 临床已证实急性卒中可导致心肌酶谱发生改变,一般于发病1周内出现,72 h之内最明显,10~15 d逐渐下降。心肌酶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总肌酸激酶升高(CK)为主,肌钙蛋白I (cTnI)在心肌受损时活性也升高,敏感性及特异性较CK-MB高,但多低于心肌梗死时水平,达不到诊断心肌梗死的程度,但多伴发有左室泵血功能受损,并且增加心肺并发症、迟发脑缺血及死亡的危险。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Angela观察到cTnI升高发生率是18%,其住院期间病死率远高于对照组,cTnI升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急性脑出血预后。
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变化规律不同,卒中急性期心肌酶升高幅度不太高,持续时间较长[10]。随访CK-MB升高的患者,其心电图也无单纯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与心电图的改变类似,ACS患者心肌酶学改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也呈同心圆性改变。基底核及脑干部位的卒中心肌酶变化明显,相反周边部位的变化较小。
1.3 心功能改变 Min等[11]用电凝法闭塞小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致缺血24 h后发现,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如左室收缩末压、左心室压上升最大速率和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均降低,并且左侧脑皮质受损严重程度与心功能呈负相关。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功能改变是左心室壁存在局部运动障碍。Dias等[12]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心室壁存在局部运动障碍,而冠脉血管造影显示冠脉血管无异常。在一些SAH患者中可出现左心室心尖部及心底部收缩正常,而心室中部收缩无力,1990年Sato和其同事首次报道此种现象,并命名为“tako-tsjbo综合征”。这种神经源性心功能不全又称为神经源性心肌顿抑,表现为左心室功能不全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常伴心电图异常、心肌标志物释放,通常是可逆的。常见于左侧岛叶卒中患者,与冠状动脉基础病变无关。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的心内膜下点状出血及收缩带坏死,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放电和儿茶酚胺释放有关。
2 发病机制
2.1 神经调节紊乱-植物神经损伤 研究表明,脑对心脏活动的支配存在明确的神经传导途径,大脑额叶、颞叶、岛叶、下丘脑及脑干对心脏的支配具有定位性及区域性[13]。双侧大脑半球对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存在右侧优势,一侧半球的损伤可引起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两者之间张力失平衡。一侧半球梗死后,反应自主神经总活性及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均降低,但右侧半球梗死后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更明显,交感神经相对活跃。岛叶皮层是控制心脏自主神经节律的主要结构,岛叶梗死使位于岛叶的控制心脏活动的中枢及与岛叶皮层存在自主神经联系的神经结构都发生损害,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明显增高。相对于左侧,右侧岛叶梗死后自主神经病理性活跃更加明显,预后更差[14]。
脑干副交感核,下丘脑视旁核与含儿茶酚胺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环形通路,在调节心脏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下丘脑和脑干也存在着自主神经右侧优势,电刺激右侧下丘脑心率明显增加,刺激左侧反应轻微,提示交感神经活性主要由右侧支配。刺激下丘脑外侧可使动物出现高血压及各种心电活动异常的改变。而延髓损伤会直接破坏该部位的心血管调节系统,发生心电生理异常。
2.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兴奋 急性脑卒中常影响丘脑下部自主神经中枢,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并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的合成与释放。同时急性脑卒中发作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儿茶酚胺类递质释放也增多。一方面,体内儿茶酚胺及皮质醇、5-羟色胺分泌增加[15],引起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另一方面,高浓度儿茶酚胺造成心肌损害,出现心肌复极化障碍,表现为心肌自律性和异位起搏点增加;儿茶酚胺及大量的儿茶酚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等,都对心肌有毒性作用。上述变化使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甚至灶性坏死,心肌收缩功能下降。Greehoot等[16]对SAH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死者心肌细胞灶性溶解与散在出血围绕心内神经末梢而不是血管分布,这与全身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改变极其相似,提示其发病机理中可能有儿茶酚胺的参与。
2.3 体液调节紊乱 急性脑卒中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 (AT-II)含量增高,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增加心肌灌注的阻力,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诱发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肌AT-II受体激活后,经磷酸肌醇系统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使心肌过度收缩,同样造成心肌缺血缺氧;高浓度的AT-II可导致醛固酮、精氨酸加压素等增高,使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
2.4 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的释放 卒中后一些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如神经肽Y(NHY)、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2a(PG-2a)、内源性阿片肽等含量升高,强烈收缩血管,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可直接抑制心肌乳酸转运和能量代谢,导致心肌损伤。
2.5 电解质紊乱 脑卒中后病变本身累及下丘脑致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异常,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一些激素分泌发生改变,致使机体电解质调节功能失常。另外,由于脱水剂及激素的应用,不恰当的禁食、补液,导致机体电解质收支不平衡。常见高钾、低钠、低氯、低镁,特别是钾离子紊乱对心肌影响最明显,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2.6 其他 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尤其在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慢性病。卒中发生后因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影响而加重心脑血管缺氧,机体应激反应增强,诱发心脏病变加重,或心脑卒中同时发生。
3 防治措施
在ACS病死率的研究中发现,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为39.5%,正常者为7.9%,提示ACS预后与CCS明显相关[17]。CCS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Cheung等[18]认为,急性卒中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发生率为6%,这种猝死风险持续1个月。因脑心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至今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但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根本的防治措施[19]。重点放在脱水减轻脑水肿,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还应采取溶栓争取血管再通,抗凝、抗血小板等措施抑制血栓扩展,缩小梗死范围,抢救缺血半暗带。
Reiken等[20]发现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药物可以降低心脏对儿茶酚胺毒性损害的敏感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也可以改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失平衡,减轻心脏的损害。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对部分程度较轻的心律失常无需特殊治疗,随着病情的恢复而好转。而对顽固、严重的心律失常者可适当选用药物治疗。发生ST-T改变时,尤其是类似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冠保护心脏。此外在治疗细节上还应注意输液的量及速度,注意避免长时间、大量应用甘露醇,避免加重心脏前负荷,损害心脏,减少CCS的发生。当发生CCS时多选择速尿、甘油果糖或白蛋白等药物脱水。及时、定期检查水、电解质、酸碱有无紊乱,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避免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
尽管近年来对脑心综合征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基因水平上探讨CCS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成为迫切而必要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许俊,袁成林,张桁忠,等.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江苏临床医学,2001,5(5):397.
[2] 郭继鸿.Niagara瀑布样T波.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4):25.
[3] Dhamoon MS,Tai W,Boden-Albala B,et al.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vascular death after first idchemic stroke: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Stroke,2007,38:1752-1758.
[4] 张琴,陈晓婕,贺小颖,等.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发心肌梗死与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实用临床医学,2004,5(2):18-19.
[5] Oppenheimer S.Cerebrogenic cardiac arrhythmias:cortical lateraliz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Clin Auton Res,2006,16:6-11.
[6] 田秀霞.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改变.济宁医学院报,2008,31(1):77.
[7] 魏文化,廖艳.急性脑卒中引发心电图与心肌酶改变487例临床分析.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8(2):77-78.
[8] 左建国,乔丙勋,丁书振,等.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6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349-1350.
[9] 韩景胜,梁宏.急性脑卒中83例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5-377.
[10] Jensen JK,Kristensen SR,Bak S,et al.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troponin T elev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m J Cardiol,2007,99:108-112.
[11] Min J,Farooq MU,Greenberg E,et al.Cardiac dysfunction after left permanent cerebral focal ischemic;the brain and heart connction.Strlke,2009,40(7):2560-2563.
[12] Dias V,Cabral S,Meireles A,et al.Stunned myocardium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Case report.Cardiology,2009,113(4):287-290.
[13] Ay H,Koroshetz WJ,Benner T,et al.Neuroanatomic correlates of stroke-related myocardial injury.Neurology,2006,66:1325-1329.
[14] Colivicchi F,Bassi A,Santini M.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rignt-sided insular damnge,cardiac autonomic derangement,and arrhythmia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2005,36:1710-1715.
[15] Neki NS,Singh RB,Rastogi SS.How brain influences neuro-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n.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4,52:223-230.
[16] Greenhoot JH,Reichenbach DD.Cardiac injury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clinical,pathological,and physiological.J Neurosurg,1969,30:521-531.
[17] 邓树荣,梁涛,李洪韬,等.急性脑血管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广西医学,2004,26(9):1315-1316.
[18] Cheung RT,Hachinski V.The insula and cerebrogenic sudden death.Arch Neurol,2000,57:1685-1688.
[19] Arab D,Yahia AM,Qureshi AI.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intracranial lesions:pathophysiology,manifestations,and treatment.J Intensive Care Med,2003,18:119-129.
篇6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89-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发作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95%,其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起病急,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有猝死的风险,多发生于发病后24h之内。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在美国,胺碘酮被批准用于有生命威胁的室性心律失常。笔者用胺碘酮及利多卡因治疗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胺碘酮治疗)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39~76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室颤9例,短阵室速16例,室早27例。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室颤7例,短阵室速13例,室早24例。排除对胺碘酮及利多卡因有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其余均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正规治疗。
1.2入选标准
1.2.1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2.2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的类型包括:室颤、室速(包括短阵室速)、室性早搏(包括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早、频发室早、Ron T现象)。
1.3方法
1.3.1治疗组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及各种室性早搏,初次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生理盐水10ml,10min内静脉注射,随后给予1.0mg/min微量泵静脉泵入维持,6h后减量为0.5mg/min维持,持续24h,若无室性心律失常或偶发室早后停用胺碘酮,改为美托洛尔片口服(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加量)。对于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快速性室速或室颤立即给予电复律或除颤转复心律,转复后同样给予胺碘酮治疗后改为美托洛尔片口服。
1.3.2对照组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及各种室性早搏,初次给予利多卡因负荷量50~100mg静脉注射,必要时5~10min后再次给予前次负荷量的半量静脉注射(最大负荷量3mg/kg),然后给予2~4mg/min微量泵静脉泵入维持,若无室性心律失常或偶发室早后停用胺碘酮,改为美托洛尔片口服(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加量)。对于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快速性室速或室颤立即给予电复律或除颤转复心律,转复后同样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后改为美托洛尔片口服。若用利多卡因6h无效,则改为胺碘酮治疗。
1.4疗效判断
2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行心电监护,复查心电图,用药观察6h后,室颤患者未再发作;室速患者转变为室早发作;各种室早患者转变为偶发室早。观察24 h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偶发单源性室早。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治疗组:52例患者中室颤9例,均行电除颤(360 J),转复为窦性心律伴频发室早7例,2例除颤后转复为交界性心律伴频发室早、室速。9例患者经电除颤转复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成功7例,2例反复发作室速、室颤最后死亡,胺碘酮治疗有效率77.78%(7/9)。52例患者中室速16例(其中短阵室速11例),频率在80~110次/min,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后转复为窦律,2例患者6h内自动要求出院,余患者24h后未再出现室速,胺碘酮治疗有效率100%(16/16)。52例患者中室早27例,经胺碘酮治疗均有效。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96.15%(50/52)。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室颤7例,均行电除颤(360 J),转复为窦性心律伴短阵室速4例,伴频发室早3例,转复后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用药观察6h后短阵室速消失2例,另外2例室颤转复伴短阵室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维持6h后,仍有短阵室速,但较前减少,改用胺碘酮治疗后短阵室速消失,除颤后经利多卡因治疗的3例频发室早患者未再出现室速、室颤,利多卡因治疗有效率71.42%(5/7),与治疗组比较P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同时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容易并发急性血流动力学下降。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发病早期应该给予积极治疗。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不易引发新的心律失常,而且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利多卡因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属细胞膜稳定剂,主要是抑制心室应激性,提高室颤阈值,主要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学者认为,利多卡因用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增加心肌缺氧,增加死亡率。
篇7
[关键词] 辛伐他汀;不同剂量;冠心病;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84-03
Effect and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具备多种危险因素致病的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血脂异常是非常关键的致病危险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项国内外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应用适当的调脂药物能大幅度降低血脂水平,从而降低CH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倍应用,TC与LDL-C水平分别能在之前的基础上降低8%~12%[1]。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以对比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均符合2002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和《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56例。A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43~74岁,平均(59.18±9.43)岁;心功能Ⅰ级38例,心功能Ⅱ级26例。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6~77岁,平均(57.34±8.68)岁;心功能Ⅰ级32例,心功能Ⅱ级2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5~75岁;②高脂血症均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③在入选前1个月内未接受调脂药物治疗,TC>5.2 mmol/L,LDL-C>3.64 mmol/L。排除标准:①心功能>Ⅲ级;②伴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范围明显扩大;③合并其他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④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一般情况较差,病情较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CHD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 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均晚饭后口服,疗程均为12周。在服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如肌无力、肌痛或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则立即停药。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的TC、TG、LDL-C、HDL-C水平;②两组患者的TC、LDL-C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具体评价标准:TC≤4.68 mmol/L,LDL-C≤2.60 mmol/L;③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8周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的比较
A组TC达标率为75.00%,明显高于B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安全。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300万,而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4-5],应用调血脂药物能调节血脂紊乱,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6]。血脂异常情况与CHD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7]。研究证明,将血脂降低到理想水平在CHD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8]。血脂异常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人们忽视,长期高血脂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疾病,多数人群对血脂异常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充分意识到血脂代谢异常的危害性,因此多数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较差。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TG及TC异常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安全。适当的调脂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的粥样硬化,从而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因此良好地控制血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代表,为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与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相结合,降低体内合成胆固醇物质,从而达到调血脂的作用[9]。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显著降低TC、LDL-C水平,同时也能有效降低TG水平,并轻度升高HDL-C水平。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均与CHD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减少有密切关系[10]。研究证明,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发挥稳定斑块、降低血小板凝聚等非调脂作用[11]。有较多临床研究者对大剂量应用辛伐他汀产生的副作用较为担心,而用量偏小又会削弱药物带来的益处[12]。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无论是否患CHD的人群中均可发挥减少心血管相关事件的发生,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引发的死亡率[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应用辛伐他汀组可提高TC和LDL-C的达标率,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置,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辛伐他汀40 mg/d治疗CHD合并高脂血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加速血脂达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荣华.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03-2604.
[2]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0.
[3]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3):169-175.
[4] Alsheikh-Ali AA,Karas RH.Safety of lovastatin/extended release niacin compared with lovastatin alone,atorvastatin alone,pravastatin alone,and simvastatin alone(from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J].Am J Cardiol,2006,99(3):379-381.
[5] 罗建华,黄征.辛伐他汀治疗96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83-84.
[6] 邹继红,刘影,马灵芝.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55-56.
[7] Sharma M,Sharma DR,Singh V,et al.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xed dose lovastatin and niacin(ER)combination in asian Indian dyslipidemic patients:a multicentric study[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6,2(1):87-93.
[8]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9]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8.
[1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01.
[11] 赵世旺.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8,48(1):127-128.
[12] 王春明,包斐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1):24-26.
[13] Flaker GC,Warnica JW,Sacks FM,et al.Pravastatin prevents clinical events in revascularized patients with averag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 CARE investigators[J].J Am Coll Cardiol,1999,34(1):106-112.
[14] Ge CJ,Hu SJ,Wu YS,et al.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vascular remodeling in spo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J Zhejiang Univ Sci,2003,4(5):612-615.
篇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传承,是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的科学内涵,着力构建司法行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体系,对于提升民警队伍政治素质,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厘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观,它在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表现出一定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句话24字。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和合”发展理念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借鉴了西方现代文明中追求自由平等、个人价值思想,包容了保障人权、强调法制、追求民主、注重人的价值等合理性成分。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
1.道德。道德(morality)一词,由来已久。在西方文化中指一定区域的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性格、品行等。当代意指,一定社会或国家基于人性完善和社会发展秩序的要求,而认可和倡导的思想内容。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下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在职业生活中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某种职业范围内思想层面的要求。
3.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指司法行政民警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司法行政民警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司法行政民警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内涵解析
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责任、忠诚、公正、奉献、廉洁、开拓为主体内容,从根本上反映着司法行政民警的职业特性、光荣使命和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系统的优良传统、时展要求和民警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司法行政民警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职业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
责任是第一要义,是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推进的载体,是唯独存在于上帝和邻舍的约束中的人的自由,责任文化是警营文化的亮丽风景线。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作任务的正向布置,如岗位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工作的否定评价,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任务,如追究责任。责任可从三方面解析:一是要珍惜工作,爱岗敬业,立志岗位成才;二是要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提升工作境界;三是要居安思危,抓好末端,保障场所稳定。
忠诚是立警之本,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司法行政民警作为人民警察,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作为社会公民,忠诚就是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忠诚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完善提升个人“私德”。
公正是法治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民警对抗阴暗面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矫治正义之举的内驱力。坚持公正、法治、人权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公正要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把保障安全与保护人权、提升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执法公信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
奉献是精彩成就,经营司法行政事业不是靠新奇的激情而是靠锲而不舍的坚守和累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是奉献精神代表,是指将责任外的实物、劳动、智力成果等真诚、自愿、无偿地送给尊敬的人或集体的行为。奉献精神包含着不同层次的高尚情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二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三是甘于平凡,勤耕不辍。
廉洁是免疫保障,是法律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承载了民众对法治事业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是司法行政向社会延伸、争取社会支持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行政系统对自我角色品格作风和道德形象塑造的必备版图。廉洁就是要增强自省、自律、自治能力,时刻牢记身份,抵制各种消极思潮的侵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制度,将自身成长与事业发展相统一,有的放矢地解决自身问题,在程序制度框架内面对个人利益得失。
开拓是动力源泉,是司法行政工作“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精神支柱。开拓就是倡导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深入分析掌握问题本质,积极开拓视野和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三、结语
当前,司法行政民警队伍的思想政治、知识构成、人文素养、作风状况等方面情况都有了明显进步,不过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民警职业道德体系仍存在很多不适应情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体系建设,有利于凝聚形成价值共识,有利于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推进民警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认同;台湾青年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23—03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认同问题的研究
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世界是施动者在客观环境中建构的世界”。“自我的身份和利益是在与他者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建构、产生意义并逐步发展起来的”[1]。认同问题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议程。认同问题又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认同出现了折裂,主要表现在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统一认同尤其国家认同出现了严重的衰退。这不仅成为岛内分裂势力推行“”活动的心理基础,也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修复台湾民众的两岸认同撕裂,是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工程与核心目标所在。在这方面,建构主义理论对两岸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1.认同概念界定
认同问题由来已久,它涉及的是个体对于自身意义的辨别和个体与他人、群体关系的确认。在当代,认同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各学科都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进行了界定和阐释,从认同的角度表达和表现各自关注的相关问题。
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认同”有着众多不同的界定与解释。在学习参考各种认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认同”的涵义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认同是辨识的结果。认同首先意味着以差异为基础的“同一性”,而人的同一性不仅体现为外在物理形态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更体现为对总体性自我的理解与把握。第二,认同是建构的结果。无论个人还是群体的认同都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社会行动者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中,重新安排经验材料的意义而建构起来的。第三,认同是可以多种共存的。人们通过确认自身的意义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从而进行自我界定,但是对于个人和群体而言,自身意义的来源可以并且可能不是唯一的。总之,认同是个体对所属身份或群体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判断,是个体对外界人或事的一种认可或一种情感的投入。
总之,认同是个体对所属身份或群体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判断,是个体对外界人或事物的一种认可或一种情感的投入。它是“‘成为’(becoming)以及‘存在’(being)的事情,它属于未来和过去,而不是那些已既存的事物……它并不是永久地固定在某一个本质化的过去,而是处于不断的历史、文化与权力的游戏之中。”[2]
2.政治认同概念界定
政治认同问题的提出,则是认同问题在政治领域的扩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每一个做政治研究的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政治认同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情感上的感知与认可,更是有着实体性主客体的政治实践活动,它对人们政治身份的确认、政治价值的判断和政治行为必然有着客观的作用。因此,政治认同与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稳定、政治发展等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而不断得到学者的关注。正如普遍意义上的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样,政治认同也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动态变迁过程。在社会政治生活过程中,基于差异和冲突的各种政治观点、学说、理论的争辩,对各方利益的考量,政治力量的博弈,都可能使特定时期与环境下看似静态、稳定的政治认同发生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生产、社会结构、交往方式的发展与变化都构成了政治认同变迁的深层次原因。
在有关政治认同问题的众多研究中,产生了许多对政治认同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的界定和阐释,归纳起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界定如美国政治学家罗森堡姆认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一个政治单位的归属感,表现为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则将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归属感,包括感情和意识上的,界定为政治认同。人们通过形塑自己的身份,并以组织和政治过程的规范来作为行动的指导。
二、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
在两岸关系语境中,政治认同问题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制度认同等三种认同。国家认同指的是对国家体制、国名、国号的认同;民族认同指的是所属民族文化、文明的认同;制度认同指对现行的政治体制的认同。
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张文生指出,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显示出分布的复杂性,反映在上述三类的核心要素。“中华民国”目前在台湾的身份合法性得到承认,的权力在重新上台后得到扩展,被描绘成在台湾社会的政治认同中的最大共识。“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在台湾各种政治势力作用下遭受污名化的命运。虽然台湾社会中支持统一的人坚守最后的战壕,但仍然承受来自各方的强烈抵制,受到在台湾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的阻力。“台湾国”认同是“”势力通过各种政治,文化,法律的话语,企图重新建构身份认同[3]。
在台湾的政治定位、“统、独”议题、两岸关系等问题上,台湾的主流民意关系两岸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本文所指的两岸关系中的台湾政治定位问题,在内涵上泛指台湾对“一个中国”的政治认同、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在外延上则包括对自己究竟“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亦或“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是“同属一个中国”、“一国两区”、“特殊国与国”或“台湾是独立国家”等问题的认知。所谓“统独”议题,是指台湾民众对两岸的最终走向是两岸统一还是台湾“独立”,还是维持现状等的基本想法[4]。
篇10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心血管疾病当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危急重症, 由于人体当中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了破裂使得血小板聚集, 导致出现了血栓。导致斑块出现不稳定的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的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或者是炎症反应等关系。当前对此类疾病最常用的调脂药物是他丁类药物[1]。本院自2011年使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00例, 所有患者均与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2000年)中关于ACS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48例;年龄最大的为76岁, 年龄最小的为44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2±7.9)岁;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如下:心功能Ⅰ级患者共有42例, 心功能Ⅱ级患者32例, 心功能Ⅲ级患者26例;患者合并疾病如下:29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21例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 11例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 35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所有患者在接受研究前8周时间内没有使用相关的抗炎以及调脂药物。随机分为A组与B组, 每组各有患者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以及β受体阻断剂等。患者在入院接受采血之后, A组患者在以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 每天应用剂量为20 mg;B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每天服用剂量40 mg。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2周。
1. 3 血脂以及hs-CRP测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接受治疗后的12周进行静脉采血, 血量为4 ml, 采血之前12 h禁食任何食物。本次研究使用仪器为美国DXC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患者血脂指标:TC、TG、HDL-C、LDL-C以及hs-CRP进行测量。
1. 4 超声心动图检测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接受治疗后的12周使用超声诊断仪测试, 本次研究仪器为PHILIPSHD11XE。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进行检测。仪器探头频率为2~4MHz, 每次检测均为3次并取其平均值。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观察以及检查。
1. 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相对于接受治疗前, A组患者与B组患者均有了明显改善(P
2组治疗前后LVEF以及LVEDVI有明显改善, 但A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B组患者, 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请见表2。
3 讨论
他丁类药物不但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且TC水平也会因此得以下降, 另一方面, LDL受体受到该药物的刺激得以增长, 加快LDL的消除速度, 使得LDL水平在短时间极具下降, 在当前临床是极为有效的降脂药物[2]。已经有证明证实了hs-CRP在对斑块稳定进行评测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ACS的测试来说, hs-CRP是其中的独立预测因此, 将CRP的生成有所阻断就能够有效的抑制促炎反应, 从而减少ACS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本次研究中该证明他丁类药物能够对心室重构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本次研究时间短, 样本量小, 不足为证, 需要更近一步的对其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 但相对于辛伐他汀药物来说, 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财务的财务的管理
- 下一篇: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