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如何变现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如何变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运营如何变现

篇1

无利不起早,如此高的积极性背后,除了表达自我外,自然也少不了对利益的诉求。可是,做微信公众号真的能赚到钱么?有什么操作方式?近日,新媒体排行榜召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自媒体大号,就“自媒体如何赚钱”的问题展开讨论。且听混迹于听众席的湖诌慢慢把干货道来。

“王凯讲故事”:小孩子的钱最好赚

这些人里,光头王凯可能是你最熟悉的。天生一副浑厚嗓子的他之前在CCTV2做《财经故事会》栏目,去年从央视离职后,王凯开始专门为小孩子讲故事。目前他运营的公众号“凯叔讲故事”已经有30万粉丝,营收状况良好,所以王凯在谈话中表现出的状态也很良好,经常左顾右盼,插嘴连连。

对于微信赚钱的问题,王凯认为:一、不要卖广告,公众号越来越多,自媒体的市场越来越细分,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所以靠广告发不了财,而且还影响用户体验;二、内容不要收费,因为这与信息传播的初衷是相悖的,收费会给你的内容传播场竖起围墙。

王凯自己赚钱招数是这样:

一、他讲的故事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小孩子听了免费的,被挂上了钩子,自然就吵闹着要听付费的,钱就是这么来了。今年王凯讲了全本的《西游记》卖出去七千多套,赚了一百多万,就是这个道理。

二、做社群。爱听故事的家庭有很多,把他们吸引到自己运营的微信群里。一旦有商业需求,拉人搞活动或者众筹资金都不是问题。这一点其实和《罗辑思维》是一个原理。

“餐饮老板内参”:一个策划卖一万五

秦朝是“餐饮老板内参”的运营者,目前大概有十万左右粉丝。秦朝在创业之初本想做美食领域的自媒体,但这个群体比较庞杂,群体的变现能力差,所以最终选择了餐饮老板这个利基市场——关注他公众号的人有30%是餐饮老板,有30%是餐饮食材供应商和设备提供商,剩下的也都是有志于或正在从事餐饮行业的人。

“餐饮老板内参”的团队目前有11个人,主要盈利方式是策划与咨询,偶尔也接一些广告。秦朝说,现在他帮自己的老板粉丝们做一次营销策划或新媒体咨询的单价是一万五,一个月大概有十来万的收入,日子过得还行。他认为,做微信公众号,“被谁看”比“有多少人看”更有价值。

“Ayawawa”:导流导出个淘宝名店

Ayawawa真名杨冰阳,是台上唯一的女性嘉宾。作为一个2001年发迹于猫扑和天涯论坛的网络红人,Ayawawa的活跃周期不可思议地长。这当然得益于她姣好的外貌,但更离不开这些年她对自己不断的重新定位。从网络社区美女,到情感专家,再到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负责人,Ayawawa通过出书、上电视、运营微博与微信等各种途径释放着自己的聪慧与魅力。那这样一个人精女人,是如何变现拥有4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的呢?

广告当然是一部分。Ayawawa坦言,她的公众号的广告刊例价是3到5万不等,但平时接的活儿并不多,大概只有10%的合作率。变现主要还是要靠她自己的淘宝店。

据Ayawawa透露,她的店铺是今年双十二淘宝美妆类目的第五十名,在纯靠外部导流的自媒体人开设的淘宝店中排名第一。美妆的电商利润想必各位都清楚,想必今年Ayawawa的团队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年终奖,当然确实也比较辛苦。

作为一个情感专家,Ayawawa平时会在公众号里会帮别人解答情感问题。主要流程是:助手口述,自己挑选,每天回答十个问题。她正在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把愿意消费的受众从几十万看热闹的粉丝中筛出来。

“神笔记”:手握30多个草根号不愁接不到广告

说实话,之前湖诌并没关注过“神笔记”这个号。据它的创始人冯豪说,这个公众号偏向于草根群体,内容以养生、旅游、搞笑为主,粉丝有几十万量级。它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1、发软文广告;2、与各种广告联盟合作。这些都是常规套路,此处不再赘述。

比较有意思的是冯豪这个人。这家伙之前是一个华为的工程师,去年因为“炮轰总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从华为离职后,他和他老婆开始了自媒体之旅,据说俩人一共运营了三十几个微信公众号……好在都是草根娱乐类的,以内容整合为主,不用牵扯太多精力。

“大象公会”:求土豪包养

黄章晋是湖诌特别想见的一位前媒体人。从凤凰周刊离职后,他创办了牛逼哄哄的“大象公会”——整体文章质量之高,当居国内自媒体前三甲,部分文章甚至与一流杂志的封面文章水准齐平。有这么牛的内容,想必不愁赚钱吧?其实黄章晋最愁的就是这个。

目前大象公会的微信号有30万粉丝,不算很多,但也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黄章晋自认不是自媒体,“我就是想自己做做内容,没想弄什么太多花哨的营销,我要是能有个刊号啥的,还真说不准就办个杂志”。他还说:“我也没有心思去接单,最好能有稳定的品牌广告主找上来。”——你们说,这跟传统媒体有啥区别?

大象公会目前不盈利,一个月的成本差不多十万,幸好之前拿到了投资,“还能烧一年的钱”。听说在大象公会写文章是很累的,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要比在传统媒体高很多。湖诌衷心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大象能拿到新融资,让大象团队的熬夜都用来写文章,别为生存问题犯愁。

“信海光”:自给自足自由自在

因为同在科技媒体圈,所以信海光是湖诌比较熟悉的一位自媒体人。他出身官媒,99年就开始网上写文章,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目前信海光运营着两个微信号:“信海光微天下”,主要是针对科技与产经领域的原创评论,10万粉丝;“政商内参”,主要是财经与时政领域的转载文章,50万粉丝。(科技领域好小众啊,湖诌快哭了)

在盈利模式上,信海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型。目前这两个号都是他自己在运营,所以没什么成本,靠广点通与软文的收入就足够老信不用上班还衣食无忧。

与之前那些有着十几人团队的自媒体相比,信海光的“自”属性更纯粹:有料就写,看到就转,有活就接,不对粉丝有更高要求,不对自己有太多期许,自由自在,拒绝压力。当然,能这么自由,也是因为老信十几年的媒体生涯造就了他的眼界、文笔、人脉与尺度。这可是门槛,你一般人跨得进来?

从以上六位大V的事迹,湖诌总结出几条心得:

1、广告肯定是要有的,小钱也是钱呀;

2、导流做电商这种不靠内容赚钱的方式,是最高效的变现模式,但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团队的精细化运作;

3、社群玩法看似完美,但需要一个核心的明星式人物,很少有人有那么强的人格魅力;

篇2

自上届奥运以来的四年中,传媒环境、大众习惯变迁,以及互联网技术、品牌营销方式的革新,特别对互联网媒体和营销行业来说,更是一场“大考”。

就广告主而言,在这场吸引着全世界目光的盛会中,如何创新玩法、选择核心资源,成为大考中能否斩获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往奥运会上,中国企业往往更多通过赞助代表团的“吃穿住行”或电视转播等各方面所需。而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也出现了一些创新之举。伴随着奥运赛事的火热进行中,这些营销举措的成效,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社交+技术 塑造奥运营销场景

阿里体育和腾讯体育两家都获得了本届里约奥运会赛事中国区网络播映权。《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夕,腾讯奥运招商已锁单40家冠名广告主,包括三星、NIKE、可口可乐、宝洁、一汽-大众奥迪、奔驰、伊利等众多广告主都选择了与腾讯奥运栏目合作。其中,移动端收入占到了腾讯奥运招商总收入的80%以上。

从北京奥运会开始,腾讯就以高端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以及独一无二的全平台支持,最大化覆盖公众,并在互联网媒体营销收入方面独占鳌头。可以说,腾讯已成为“体育营销的第一平台”。

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购买版权并不是单纯以回报为核心,而主要考量的是用户需求价值,我们会更多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做出更多专业的内容,这才是吸引用户的最好手段。而头部内容本身就具备商业价值。对于腾讯奥运来说,版权变现只是一部分,同时还有很多变现方式。

在腾讯奥运项目的总体收益中,视频、直播等自制节目,收益占比远大于赛事直播。变现渠道主要以赞助和广告为主,目前腾讯奥运的广告主已经达到42家,商业收益在赛前就超过投入,实现盈利。

赵国臣透露,商业合作的达成,30%在去年就已实现,60%在今年上半年,还有少部分还在陆续进行。

当然,就像大考中有落榜、有提名一样,并非所有的品牌都能在奥运营销里获利,特别是依靠赞助这样的单点效应,即使品牌能够进入奥运赛场,也无法占领受众心智。如何进入大众的生活场景,在互动中与消费者实现沟通,是这场营销战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正是看到体育营销当中这样的趋势,腾讯早在今年4月推出的“跑向里约”就顺利将奥运精神和体育场景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赵国臣透露,在奥运开幕之前,参加活动的用户数量,其步数总数达到千亿。在商业合作上,这个策划得到了一汽-大众奥迪、伊利的支持,投放广告收入加起来超过1亿元。

私人订制解说员出现

所谓众口难调,放到观看赛事直播上多少也有类似的体验,比如是否喜欢某个解说员的风格。如果是机器人解说呢,体验会不会不一样?就好像用地图APP,我们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音包。

篇3

从王思聪创立的熊猫TV、360周鸿祎力捧的花椒、异军突起的映客,到把直播上升到战略层面的陌陌,再到投资过龙珠和斗鱼并将这些规划到自己企鹅直播中去的巨头腾讯,以及最近刚刚上线了淘宝直播的阿里……还有不断地巨头在入局。

在每个视频网站背后,其实都藏着一条“生产线”,它们由平台、举荐人、孵化公司、投资人组成。一个个普通人,期望通过这条生产线,成为第二个Papi酱。最终,平台、资本人将一同受益。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每个环节上的代表,为大家揭秘一名网红的诞生过程。

平台:

零门槛当主播

收入靠人气

5月,手机淘宝正式推出“淘宝直播”平台,入驻主播超过1000名。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答如何成为主播。

问:对平台来说,主播入驻需要条件吗?

答:有实名认证的淘宝账号,提供基本信息及上传一个真实体现个人形象和技能的视频,审核通过即可。相当于零门槛。

问:主播如何在平台上获得收益?

答:淘宝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类,广告佣金与店铺销售。广告佣金是指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依据自身经验分享商品,如能对用户购物形成指引或达成商家推广任务,主播可获得推广佣金;另外,淘宝直播独家建立了一套“边看边买”体系,主播们在直播中,就可以直接推荐消费者购买自家店铺相关商品,完成销售变现。

由于还在扶持阶段,淘宝直播平台还未参与分成。接下去,还会推进主播激励机制,根据主播内容质量和用户互动效果,按月获得平台奖励。

而在其他平台,收益大多是基本工资+网络礼物变现+广告提成。

网红举荐:

举荐一个网红

可赚5000元

网红举荐人分为两类:一是从社会上寻找资源,推荐其成为主播;另一类是从直播平台上选取认为有潜力进行下一步孵化的主播,给网红经纪公司,或者叫孵化公司。小周就是扎根成都的一名网红举荐人。

问:怎么挖掘和前期培养主播?

答:在众高校和社会上寻找合适人选,推荐其进入视频直播公司做直播,先通过电台主持人做线下培训,教其直播过程中如何与粉丝互动以及留住粉丝。试播期一周后,就可正式签约平台。新平台一般工资100元/天,好些的200元/天。

问:怎么推荐主播?网红举荐人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刚开始只能称其为直播人员,等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平台会将其作为主播输出给孵化公司。他们对主播的要求是:有一定知名度,愿意独家签约;每月直播互动频次分10/15/20次,每次是一天一小时;每月收入可按保底工资结算,也可以按直播收益分成。公司给举荐人的奖励是,一次5000~10000元,每月5%~10%分成奖励。

网红孵化公司:

孵化一个网红

至少10人团队

抢先娱乐是一家网红孵化公司。创始人李长灿介绍,目前网红类型分为5种,即电商网红=网红+自制+供应链;行业网红=专业能力+个人魅力;主播网红=美色+即时互动;大众网红=网络文化+原创内容;创业网红=IP+运营能力。他们孵化的网红主要集中在行业网红、主播网红、大众网红和创业网红上。

问:孵化公司比较喜欢怎样的网红?

答:这个网红得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大概是10万以上粉丝。签约前,会有一个观察期,因为一些“伪网红”利用僵尸粉伪装。因为,孵化是帮已有网红资质的人,完成从量变到量变兼质变的过程。

问:孵化一个网红的成本大概需要多少?怎样才算孵化成功?

答:孵化网红投入巨大,且风险未知。目前资本盯上了网红,是好事也增加了风险,越来越多的人想进来捞钱。

一个网红的标配团队至少10人,包括1个服装主管、3个设计师、2个助理、1个化妆、2个摄像、1个新媒体运营,一年下来至少需要投入成本200万元。一般培养一个网红三个月不盈利就会放弃。

问:孵化过程中,涉及到合作项目的,公司与网红是怎样的分成方式?

答:项目合作大部分是“网红+电商”的模式。目前网红与孵化器公司的合作模式一般是三种:孵化器出资,网红出力,网红拿10%~20%销售额;网红出资,孵化器提业链和店铺运营服务,孵化器拿10%~30%的销售提成;网红、孵化器共同出资,共同建设产业链,网红一般会按底薪+利润分成。

抢先娱乐的合作分签约和收费两种,我们会为签约网红进行免费包装推广以及社交媒体账号的维护,后期与其进行利润分成。非签约网红则需要自己付费给公司,进行形象和知名度的打造,后期网红孵化器不参与利润分成。

投资人:

吸引投资人

条件有四

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是Papi酱首场拍卖的现场主持。作为投资人的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为什么一个视频网红可以拍出如此高的广告价?

答:这其实是占一个历史时点,影响力会持续扩散,这个势能才是值钱的原因所在。

问:Papi酱模式是否可复制?

答:至少这样的拍卖会我想是很难复制的,可能未来会出现一个聚集了很多网红流量的平台,来获得网红的经纪公司,来拍卖他旗下的所有网红广告的流量或者广告招标会。

篇4

但不管将来如何变化,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必须依循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进行适应性调整。广播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声音的积蓄、处理和营销,这是广播媒体进入与“视频产业”相对应的“音频产业”的本钱,这个市场空间广播媒体完全可以有所作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新媒体浪潮,只要广播媒体牢牢握住核心的声音内容,积极驾驭高科技之躯壳,与更多的媒体资源进行竞合,获取全新的渠道、受众、数据、内容及延伸、营销资源,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阵地,就不仅能够在媒体竞争中应付自如,甚至可以所向披靡。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媒体本身都是自身发展的主导者。归根结底,广播的受众是广播永远的生命线;出众的节目内容,是在竞争中胜出的一张永远的王牌。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精准营销等方面要牢牢把握自身的独特优势,不迷失、不盲从,坚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主体视角,以紧扣和突出媒体战略定位为指导,在战术上从渠道建设、用户挖掘和维系、内容生产和延伸、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方面主动出击。

广播的出路在于数字化,这已经是广播经营者的一个共识。无论是广播内容本身的数字化,还是在数字化之后开展的包括声音产品变现在内的多种增值服眨广播电台均在积极推进。广播电台正在成为声音数据库、内容提供商、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在传统广播基础上打造内容和渠道交融的、可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全新广播运营模式。这种全新的广播运营模式既包括从节目创意、内容生产、广告创收到受众接收,可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内容价值增收模式;也包括通过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兴传播渠道,为客户定制个性化创意服务、与用户互动的渠道价值增收模式。电台为用户搭建制作、上传和分享平台,成为海量音频节目生产基地,用户可选择、收藏、点播节目;广播电台有直播、回放节目数据库,用户可以自由定制,近乎搭建了一个“私人电台”。有的电台甚至研制可穿戴的体验式广播,将广播收听点播、健康监测、听众互动、数据分析、产品营销、购买支付等集成到一起。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广播电台则开始与旅游景区合作,在景区为游客配备广播终端,当旅游者踏进景区,广播终端便自动根据地理位置推送广播内容和服务。

采用虚拟现实、导航定位、数字地图和推送等新技术构建声音场景,一定是未来广播的发展趋势。围绕用户需求来考虑和设计内容或服务,让用户置身于声音场景中,通过虚拟角色体验,引起注意力,加强对服务的认知,唤起情感投入,实现声音互动营销,产生市场价值。基于这种创意设计体验产品和服务,音频体验经济有待被广播电台进一步开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创新广播媒体运营模式,走上广播媒体二次崛起、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篇5

其次,出版社构建社群使得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出版社之间通过知识分享、情感交流保持着极强的黏性与大规模的互动,从而让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沉淀,知识产品进行了捆绑融合,扩大了知识产品的影响力,促进内容传播,降低用户对出版社的信任成本,提高了服务品质。

任何优质的内容都应多元化运营,出版社站在作者的角度,不能局限于出版社本身,以经纪人的身份,利用作者资源进行人格化品牌开发,将内容价值延伸到影视、游戏、动漫、文化体验等领域,创造更多变现机会,如2017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仅被拍成电视剧、电影搬上荧幕,阿里影业还通过大数据分析,选择出对应的精准受众人群,将IP内容渗透到衍生品,在天猫进行销售,其衍生品覆盖家居,智能科技,数码3C,潮品,美妆,服饰,家纺等全品类,赚取3亿人民币。出版社不妨根据内容特点,突破行业限制,全产业链运营IP。

方军认为,出版机构开展互联网知识服务业务,应善用市场上已有的成熟工具,深入地研究现有工具的优点,去适应互联网知识付费浪潮,而不是闭门造车。

有声书版权合作。出版社利用海量版权资源优势,对于渴望在数字时代转型的出版社来说,如何将手中版权资源运用互联网平台分销从而带来收益成为要首要问题。喜马拉雅FM 拥有2.8亿的用户,成为出版社版权内容分销的出口,在喜马拉雅FM借由《好好说话》进入付费时代之后,出版社与音频平台签订版权合作协议,以精品付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2016年,喜马拉雅FM携手中信出版社、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果麦文化签约有声书出版合作协议 。

图书发行合作。传统出版社可与日益壮大的知乎、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进行合作,探索图书出版与发行模式。例如前不久中信出版社与知乎合作的《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一书,在知乎书店独家首发,用户不仅能在知乎书店购买、评论本书,还可在知乎问答、知乎Live与专业领域用户就书中内容进行全方位探讨。

知识内容出版合作。知识付费平台拥有权威、专业的头部作者,除了在平台开设课程外,凭借大V的人格魅力与粉丝经济,还有将精选知识内容扩展成书的需求。出版社可与平台进行合作,与平台一起策划、打磨内容,将专栏作者的知识精华打造成优秀的书籍,拓展纸质书版权。如得到APP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吴军的《见识:那些被命运垂青的人的思维方式》,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的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即将开售。

篇6

与早几年通过网络红起来的“芙蓉姐姐”“凤姐”等红人靠出丑和搏出位走红相比,近几年出现的“网红”成为了他们的进阶版,被称为“网红2.0时代”。与第一代网红不同,由时尚达人、段子手、主播等构成的“网红2.0”,不仅要拼颜值,还要拼才华,他们有独特的风格定位,通过美拍、直播、短视频获取粉丝,将商业形式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粉丝买单、商家投放广告获得收益,形成“网红经济”概念。

近日,在所谓的“新媒体营销史上的第一大事件”的Papi酱招商会上,Papi酱的单条视频广告卖出了2200万元的价格,引起巨大关注。因而针对“网红经济”这一热门话题,电商门户、国内“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正式推出了“网络红人进入2.0时代催生‘网红经济’”频道(100ec.cn/zt/wh/),其中包含干货篇、人物篇及动态篇。

据悉,该频道涵盖了互联网+网红平台、人物、动态、行业干货等内容,对互联网+网红行业进行了全面地新闻报道、观点汇总、研究分析,把握眼下互联网+网红这一热点,是专业的互联网+网红资讯、研究平台。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到,以雪梨、张大奕、赵大喜、潘雨润、林小宅为代表的淘宝网红,以papi酱、咪蒙、罗振宇、王尼玛、马睿、穆雅斓、二更食堂为代表的内容网红,以奶茶妹妹、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事件网红,以王思聪、艾克里里、同道大叔、叫兽易小星、留几手、使徒子为代表的微博网红,以黄灿灿、陈都灵、南笙、王柳雯、清为代表的颜值网红,以Miss韩懿莹、皇族White、小仓carry、若风为代表的电竞网红,不仅拼颜值还要靠才华,在“网红经济的”催生之下,逐步迎来自媒体的黄金时期。

“网红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网红”的真正价值,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内涵和本领,让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高出别人的技能。网红”需要创新,需要寻找到别人所不具有的东西,寻找到资本能够嗅到的投资价值。

网红指数疯狂飙涨,未来的一种趋势是网红+影视娱乐,明星将网红化,网红将娱乐影视化。互联网+娱乐时代,明星的跨界,网红的融资,引爆了超级IP的流行。据了解,此前还推出了“中国互联网+明星汇”频道(100ec.cn/zt/mxh/) ,分享明星操刀跨界互联网的最新动态,全面剖析明星“触电”互联网的背后,探讨明星究竟该如何“+”互联网的原创干货。

主任、国内首部《互联网+产业风口》作者曹磊认为,“网红模式”要想成为投资的风口,一般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粉丝要具备一定的量;其次,这些粉丝要有规模化变现的能力;再次,要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最后,网红变现的模式要具备可持续性。

网红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主任曹磊表示,两者并不分裂。以papi酱为例,说明网红经济投资的风已经来了。而且“红人经济”一直伴随着人类存在,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网红经济”无非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散了红的范围、速度。

篇7

关键词:传统;电子商务;新媒体;嵌入

我国电商发展从萌芽初期到目前为止已历时20余年,传统电子商务体系和盈利模式已经接近成熟,现如今访问电商平台的新用户以及用户平均消费额增加缓慢,电商企业单靠以人口红利堆积起的成交量难以继续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近几年,新媒体社交平台快速发展并迅速吸引用户,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使传统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受到明显冲击,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快速发展并迅速吸引用户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注意力转至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改变其商业运营模式。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增加了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媒体社交平台与传统电子商务的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大数据与传统电商的整合,这种结合既是日前比较新颖的商业模式,也是促进传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突破瓶颈期的重要模式。传统电子商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拉近了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传统电子商务相关商家和企业对市场更深层次的分析,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从小的方面来看,新媒体社交平台与传统电子商务的结合,可以改进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使得电子商务发展多元化,使得厂家销售、顾客集合为一个整体,实现精准营销。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融合成为必然,两者的结合是一个互利的过程。但是从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结合到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的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应用,使电子商务的市场开辟得到推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模式

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去了机会,传统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嵌入进行引流实现精准营销,新媒体社交平台也可借助传统电子商务的嵌入实现变现。目前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模式总体可以分为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和自建小店两种模式。(一)自建小店。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是个互利的过程,早先的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实现了社交平台的流量变现以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比如:抖音、快手等,更是给两者的结合带去了机会。受众广泛、社会化特征明显以及精准推送等特点,使得传统电子商务商家纷纷转战新媒体社交平台,而新媒体社交平台也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嵌入提供了可能和渠道,像设置平台开店渠道,设定开店规则和条件,推出相应的开店教学和专业扶持,比如抖音上的新人培训、抖音电商大学等,里面有详细的开店流程、扶持政策、引流技巧等,这些给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提供了支持,给商家提供了方向。可以看出,最初的嵌入模式,大部分商家都选择在新媒体社交平台自建小店,满足开通小店的资格后,商家即可开通小店,在平台上进行商品的营销。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以及平台内容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平台从最初的分享式、交流式的社交性平台到传统电子商务嵌入后的变化。目前,新媒体社交平台对于平台本身的店铺缺乏比较规范的监督机制,还是处于边发展边完善的阶段。对于已经开通小店的一些商家还是缺少相应的经验,而且不难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网上店铺,比如淘宝、京东,一部分小店营销的商品种类太多,从食品到衣服,从鞋子到饰品,这也归咎于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中的网红效应,积累一定量的人气的博主普遍选择大量带货,所以小店里的商品更新太快,从上架到下架可能就经过一天,所以消费者没有可以参考的买家评论,加上小店商家的售前、售后服务保障也是个问号,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选择小店购买的原因。(二)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相比于自建小店,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相对来说可靠性以及大众的接受性更强,对于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来说也能快速适应,因为相比于自建小店,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已经拥有了相应的经验和资质,直接通过链接直接将消费者引流进行变现,成本更低。而传统电商的店铺信息以及以往商品评价也可以给消费者作为参考,提高变现效率,而线上购物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不管是从商品、平台监管还是物流配送等方面,都趋于成熟,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带去冲击的同时也带去了机会。新媒体社交平台受众广以及精准营销等特点,促使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来。传统电子商务的成熟加上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崛起,使得两者结合成为必然,如果两者撇开任何一者可能都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新媒体社交平台从最初的社交性分享平台到给传统线上店铺提供嵌入渠道也证明了两者融合的必然性。新媒体社交平台给第三方购平台的嵌入提供了具体的途径,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可以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的商品直接添加到平台的商品橱窗中进行营销。营销过程中的商品链接可以直接将消费者引入店铺,比如淘宝、京东店铺,商家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直接链接到店铺,由此消费者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店铺的信誉和相关商品的买家评论,帮助消费者作出判断,实现流量的变现。比如抖音、快手短视频中的“视频同款”“商品链接”,点击链接即可跳转到相应的第三方店铺。

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建议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实现精准营销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不能简单地相加即可,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实现有效的嵌入是传统电子商务相关商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清楚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运作机制之后,传统电子商务商家要合理利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受众广泛性以及社会性的特点,深挖多元化的用户需求,而不是还把注意力放在用户增长、人口红利上,要实现将注意力从提升用户增量到存量的转变。目前,互联网市场的马太效应明显,大部分的市场都被互联网巨头划分,用户下沉或将成为新一轮发展趋势,传统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要转变营销理念,由流量为王向经营用户转换。有效利用新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按消费者需求进行营销信息的精准投放。精准营销不仅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时间,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忠诚度,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节省资源,节约营销成本,实现双赢。(二)做好产品口碑,完善服务。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但是嵌入的过程不是仅将新媒体社交平台作为流量的引入口。嵌入的初期,新媒体社交平台相应的规范以及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很多商家没有立足根本,比如主播带货,不严格筛选产品,不把控产品质量,只要厂家给相应的费用,就进行直播带货。结果可想而知,只能获取短期的利润,失去的却是消费者的信任。嵌入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作为商家更应该做好产品口碑,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利用平台社会性的特点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完善相应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给消费者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合理地解决。相较于传统的电商发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增强了交互性,还原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同步交流,信息沟通及时、深入、有效。利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交互性和裂变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才能实现顾客满意,提高顾客忠诚度。做好产品口碑,树立商家鲜明形象,实现裂变式传播,根据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三)建立平台监督机制,实施监管。新媒体社交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尤其是传统电子商务嵌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平台也在寻找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机制。平台本身对于传统电子商务商家的嵌入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虽然低门槛造就了不错的成绩,给一些商家提供了机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假货”“不合格品”等问题。长时间如此会导致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那么嵌入也没办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平台应建立相应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对于一些违规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严厉打击。比如对商家进行资格审核、对于一些小的商家设置考察期等。同时设置有效的投诉渠道,对于消费者的投诉积极核实并处理。

从早期微信和电商结合的这种社交平台加电商的模式,到现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子商务的快速嵌入,社交加电商的模式屡试不爽。低门槛、易操作、社交性等特点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添加了动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而对于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对于传统电子商务来说是实现从人口红利到经用户转变的好机会。对于新媒体社交平台来说,是实现流量变现的好渠道。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但是从结合到相融两者需要做的改变还有很多。立足于根本,深挖消费者需求,完善服务体系,平台建立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才能使得两者长久发展。通讯作者:张帅兵。

参考文献

[1]宋丽芳.新媒体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战略[J].财富时代,2020(10):29-30.

[2]卫伟.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20,12(11):138-139.

[3]徐敏,王映.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20(15):41-42.

篇8

一、移动营销的“平台”有什么变化?

这里的“平台”指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应用平台,也包括对于营销决策者来讲,某个维度上可以整合使用的资源集合。2015年移动营销的主战场,主要是围绕着这5个主要的平台展开的:

1、微信平台

2015年微信平台整体上在培养内容生态和企业号上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是直接促成了内容创业的一个风潮,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对B2B市场的想象力和企图心。但是我觉得,微信在支撑营销的体系构建上显得投入不足。

朋友圈广告从年初的数百万起投,到此时的5万自助起投,的确提升了客户数量。但是在广告频率、广告展现形式的控制上,很难满足广告主持续性的营销需求。从数据定向能力和数据开放能力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更加让人失望了。所有的数据挖掘加工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黑箱,只能看到结果,没有任何能够给企业主使用他们对消费者行为理解的洞察、甚至是自有数据结合的空间。

广点通在微信生态里的广告形式基本一年没有任何变化。整体作为广告平台来说,创新的价值挖掘略显不足,当然这可能符合微信团队自身对于营销价值的态度,但是从微信平台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来看,这方面的滞后的确令人遗憾。并且对标Facebook 的发展来看,我个人不觉得广告和营销价值是微信可以长期忽略的商业模式。

当然整体上微信服务号生态中还是产生了大量的创新空间,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微信现在是中国到达率和打开率最高的数字渠道,和传统CRM的结合在2015年呈现了压倒性的趋势。时趣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把CRM的自动化营销和管理与微信进行了深度的整合,整合之后带来的价值也是惊人的,深度整合会带来大量的IT工作,需要专业化的软件平台作为基础。时趣2015年在微信渠道上投入资源最大的客户,实际支出过千万元人民币,但是实现了有效的对百万规模消费者的自动化、个性化和数据化的管理,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实现和转型。

2、新浪微博

作为常年来的新浪微博坚定的看好者(参看过去三年的文章,即便在新浪微博被看衰压力最大的14年底15年初),我继续坚持看好。2015年新浪微博也终于日活超越1 亿用户,用持续三年的活跃度和营收增长,终于换来了主流商业媒体和部分一线客户的一些重新认可。

我持续看好微博的原因非常简单:1)在创造内容的门槛、内容的流动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上,目前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接近新浪微博;2)新浪微博平台事实上是数据开放度、标签数据丰富度和深度使用能力中国最好的平台,在这方面远远领先微信,充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当其他大大小小的平台还在因为对开放的无知和恐惧,而在数据开放和商业化探索上踯躅前行的时候,新浪微博商业化的层次和深度已经遥遥领先,这使得新浪微博事实上在扮演孵化新的垂直的社交平台的角色:秒拍、小咖秀、粉丝通、WAX等一系列创新使得新浪微博的战略价值和竞争力会继续持续下去相当一段时间。

另一个新浪微博的价值表现,是新浪微博的信息流与数据定向能力的广告转化能力,从客户类型和平均转化效果上来看,都可以毋庸置疑的排在几个平台之首。我这几年遇到“新浪微博黑”的人都会这么解释:你可以不相信活跃度数据,你可以以你身边的人的使用习惯为判断依据,但是你要理解,广告主的增长和持续投放的数据是客观的。没人不尊重自己的预算,你可以怀疑平台,但是不要怀疑同行的智商。

3、Hero APP广告资源

除了微博和微信之外,今日头条、陌陌等垂直平台,也在2015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广告投放体系,然而广告主目前更看重的这些Hero APP的所谓Hero资源,包括各种开机画面、主要广告banner。这些资源基本按天售卖,品牌广告主因为其资源的确定性和覆盖量,投入了大量预算。

4、移动DSP

移动DSP是2015年资本追逐的热点,程序化购买的确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广告投放平台。目前的挑战是移动DSP接入的流量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数据定向能力实现难度也颇大。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依然看好。

5、从Banner到原生的移动广告联盟

其实在2015年移动广告联盟还在持续的进化,过去以“Banner +长尾流量”的打法,已经逐步被市场认知为移动广告的初级形态,更高级的形态是“信息流原生广告+ 头部/腰部媒体”的新兴移动广告联盟。当优质资源不愿意进入RTB交易所时,各种网络联盟和延展变形的私有交易会在2016年更加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今天当我们在说“移动营销”的时候,以上是我认为必须要考虑的5个特别的“移动平台”。当然,像视频、搜索、电商,也都是移动端上流量巨大的平台,但是,因为这几个平台的营销逻辑其实和PC上的逻辑一脉相承,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不把它们算成“移动平台”。另外,一批以社交账户的流量分发为商业模式的公司,也其实是不可忽视的营销资源渠道,但是因为资源雷同、交易难以实现标准化和程序化,暂时我觉得还很难说哪家已经能够成为平台的代表或者必须选择的渠道。最后,应用商店作为APP营销的重要渠道,毋庸置疑。但是因为服务客户类型单一,因此也不列为平台性的移动营销资源。

二、移动流量模式的变化?

除了购买硬广之外,移动营销的魅力在于获取低成本流量的模式一直在不停的进行创新,这部分的探索往往会带来现象级的成功和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移动上的流量在哪?或者说,花钱少、产出大的流量在哪?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营销者感兴趣的,也是各种创新型的媒体、创业公司所日夜思考的。在我看来,2015移动环境中的创新流量来源,有以下三种:

1、情绪/热点流量

所谓情绪或热点流量,指的是当社交网络上,一件事情或者其所代表的情绪,在传播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会进一步放大成为一个流量黑洞,形成刷屏效应,席卷所有人的注意力,最终自动形成巨大的阅读量、转发量和讨论量。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浪微博的热点话题排行榜。这个榜已经半商业化了,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参与基础不差的话题,一旦上榜,会持续产生更大的自传播效应。因此,对于一些热点性极强的商品,比如说电影、电视、游戏等,抓住这个效应获取更大规模的流量,事半功倍。

另一个例子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各种社会性热点就会形成巨大的流量,比方说开普勒星的发现、AlphaGo的胜利、某一个节日的到来,然后各大品牌就开始出相关“追热点”的内容,然后就有各种营销人或互联网人士出来鄙视这种抓热点的行为,因为的确有些热点抓的比较生硬,大家集中看的多了,也有审美疲劳。

然而,我专门用我们服务客户的数据,去做了一些定量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线的营销人员并不完全是因为愚蠢老板的,才去做抓热点这么无聊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的确在工作中发现,热点所产生的流量效应,使得大部分抓热点的内容,能够获得相应的情绪/热点流量效应,阅读数和互动数的确好于平时普通的内容。

然而,如何不断的成功产出能够“劫持”热点或情绪流量的内容,其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便市场上创意最强的内容团队,实际“薅热点的羊毛”的成功率,也低于50%,宛如在黑夜中射箭,运气是更重要的成分。

2、优质内容与IP流量

营销管理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成功的确定性,否则天天让CMO提心吊胆,烧香拜佛总不是事。因此,2015年营销实践的智慧,使得IP结合的营销,成为了更加有钱的营销主更加青睐的一种获取移动流量的方式。

什么是IP结合的营销?简单说,就是利用一些已经有证据证明、自带流量的内容,来进行整合性的营销。这样的营销方式,只要选择内容的方向性不出大的问题,营销主就有较大的确定性享受到IP内容本身所带来的流量,行业内昵称“自来水”。

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上的自媒体创业突然出现了一个火爆现象背后的原因:IP创造的成本门槛因为社交媒体信息流动效率的提升大大下降,变现周期又因为移动流量需求的旺盛大大变短。以时趣2015年的部分业务数据来看,优质的微信订阅号植入广告,价格持续走高,因为内容本身供不应求,一条内容植入上10万、20万价格的订阅号越来越多。当然,这些公众号中的生命周期也未必会持续很长,我们一年在公众号广告的投放规模超过3000万,如果看上下半年的公众号投放列表,会发现名单的变化相当之大。

IP本身的营销,由于IP价值的提升,也变成了一个2015年有趣的现象。IP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大明星-大投入-大宣传就一定能够保证的了。时趣作为《太子妃升职记》背后的营销大脑,深深的体会到新环境下的IP要成功,风险和复杂度的确也比之前的IP营销更大,需要有细致的分析规划和实时的策略优化,再加上一定的运气,才能够取得成功,然后才能享受到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

3、最重要的媒体是人!

终于要写到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了,2015年,移动营销的核心本质,更加清晰的显露在了商业世界的面前:创意、内容当然是流量附着的重要载体,然而,真正规模巨大、确定性高、潜力最大的媒体,是与品牌相关的每个人身上的流量。

运营人的流量,现在市场上有三个方法,分别是:

1)微商

毋庸置疑,最先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创新,实现了巨大商业价值变现的人,是微商。当然,其中很多微商游走在许多灰色的商业地带:二级分销和传销、劣质产品和夸大宣传、商铺货与洗脑……随着消费者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一批粗暴的收智商税的打法已经慢慢失效了。但是在2015年年底,中粮、蒙牛等大品牌的一些销售公司开始入场,又给这个模式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微商模式的创新性在于,的确找到了一种变现个人流量的方式和方法。第一批微商的成功,很大原因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朋友圈流量获取变现。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在此:把人当货架,和正常人在社交中的人格需求,有巨大的冲突。急功近利的微商难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社群

社群在2015年成了一个buzz word,从品牌、到自媒体、到网红,人人都在谈社群,人人都看到了社群一旦形成的价值。

简单说,社群的价值是在于,给一个商业模式安上一个自带流量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解决:1)商业模式的流量需求,2)还可以不断的增加流量规模,匹配商业模式的升级。

难点当然是在于社群如何能够建设起来,特别是社群的建设还需要和商业模式本身完美匹配,变成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的正向循环。目前成功的社群,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强内容,把高质量内容当成一种服务,来吸引和维持社群的规模,同时带动内容相关的周边产品的销售;另一种是依靠个人化的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的影响力,聚集同好人群,形成销售驱动。最牛的当然是两者兼备的社群,所以说“网红会写作,谁也挡不住”。

3)Social CRM

微商和社群,也许代表着一部分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对于巨大的传统商业存量来说,这两种营销模式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还是太大,但是核心思路是对的:如何找到一种新的组织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自媒体流量贡献出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营销目标。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思路是分享经济在营销领域的一个重大机遇:当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流量的拥有者,这个社会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够把每个人的流量和企业的需求完美的匹配起来,这种匹配不仅仅只是流量规模和价格的匹配,还包括精准性、流量质量、品牌价值和社交价值的匹配,以及能形成符合各方利益的复杂的价值交换机制。

应该说,在SCRM的领域,时趣几乎是概念的提出者和定义者,在经过几年的业务实践和产品成熟之后,我在这里简单讲讲时趣的SCRM-波纹管理方法论。

首先,时趣的波纹SCRM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和人群的关系不再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划分,而应该按照企业和人群之间的社交关系动力和人群的社交影响力来划分。

其次,不同社交关系动力维度上的人,运营的方法是非常不同的。员工或者企业利益相关方,需要内容运营方向更偏重于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够把企业的价值与他们的社交货币价值紧密结合。企业的KOL影响力大,有更强的利益分享的需求。普通消费者的运营,粘性的保持和权益不断的更新是运营的重点。

最后,SCRM的运营高度依赖软件,才能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不断优化,以及应对各种强大的作弊行为。

时趣自己作为一家B2B的企业,使用了员工版SCRM并开始运营后,取得了显著的ROI。在移动端上获取的高质量点击单价仅为搜索引擎单价的20%,销售线索成本下降为之前的10%,微信文章阅读数和粉丝增长都有显著的提升。

在过去,CRM仅仅是部分行业在营销上的一种防御性的营销方法,而在移动社交时代,SCRM将会成为80%的企业必须具备的一个攻击性为主,兼具防御性的营销方式。某种程度上,没有SCRM体系的移动营销,其实还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状态。

三、营销管理者的变化

这是营销管理者最好的时代,也是营销管理者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营销管理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CEO所重视,CEO们也越来越没法用一种“其实我比你还懂”的口吻和心态与CMO进行对话。

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变化实在太快,营销管理这个岗位前所未有的变成了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岗位。去年非常成功的方法,今年未必可行,别人成功的秘密,你未必可以照搬。

在我看来,营销管理工作所需要营销组织的能力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广告采购——创意内容——技术驱动的运营。

在最早,广告采购的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买到性价比高的媒介资源,营销的胜算就有了80%,只要能成为标王,营销成绩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而后创意时代来临,big idea成为了CMO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idea不够big。我们要bigger and bigger。

再然后CMO们突然发现,其实一个idea很big,又如何呢?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一个热点能火过一个月,能有几天的热度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关键是要有一整套内容创造的能力和体系,才能去喂饱社交媒体上的注意力的黑洞。

到2015年,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在慢慢变得明显:内容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更多CMO意识到其实最缺的能力还是整套的营销运营能力。这种运营能力是需要打破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赚取媒体的边界,也需要打破品牌创意、公关、自媒体运营、CRM管理和电商管理的界限,核心是构建以“用户获取——用户画像——用户转化——用户分享——用户增值”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营销系统”。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把自身积累的数十万、数百万的消费者关系,进行充分的变现和持续的经营,同时把每一分钱的媒体预算都紧密的和用户价值结合起来。

时趣的变化

2015年对时趣来说,终于完成了基本的移动营销生态所需要的能力体系布局。

篇9

网游虚拟帝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版图,在它急促的步伐中,更透出一种急切:人气如何将兑换成黄灿灿的金子?需要怎样的手段将其掌控的虚拟帝国的价值释放?而面临着媒体大变局的广告主们,也正对虚拟帝国中的原著居民4000万至5000万网游玩家垂涎:他们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如何能俘获他们的注意力?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就可以安插广告。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曾提出互联网的终极盈利法则就是广告:条条盈利大道必经广告,这次网游也不例外。这不,IGA(in-game-AD,即游戏内置入广告)来了,互联两者需求,让天堑变通途:网游进化为一种媒介,网游的盈利模式演变为玩家“免费”玩游戏,游戏运营商出售IGA,从广告主手中获取盈利。当然不要相信天下有“真正免费”的午餐,游戏运营商只不过是用游戏作为免费诱饵,交换购买了玩家的“眼睛”和“耳朵”,然后将它们打包卖给广告主。媒介的“二次售卖理论”在网游界再次显灵,广告又被赋予了“变现”的重任。

“哥伦布们”正在为这块流淌着奶和蜂蜜的虚拟新大陆欢呼雀跃,他们个个摩拳擦掌野心勃勃,虚拟世界中洋溢着掘金狂潮的躁动。资本也一向嗅觉灵敏,瞧,资本豪门盛宴也正上演。分众传媒击败Omnicom,并购创世奇迹和其旗下专事游戏内置广告的酷动传媒。国内第一家通过网络游戏平台进行市场行销的公司NGI成功融资2000万美元,继而兴巨资鲸吞法国游戏内置广告系统Game Blaster。一连串的天文数字激发了更多的怀揣金色梦想的涌入者。

现阶段IGA掘金者们的方式有哪些呢?比较常见一种是产品或品牌信息的游戏场景嵌入,如NGI为LG锐族在《舞街区》设置的广告。还有一种是把产品或与品牌作为游戏的道具,如盛大在《疯狂赛车》向用户赠送游戏用的POLO赛车。再者是游戏与现实的销售互动,如可口可乐与魔兽的合作中,可口可乐可兑换游戏中的虚拟道具。虽然这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纵观这些掘金的方式,还大致集中在粗犷式的跑马圈地,仅仅是简单的购买和广告植入方式会不会让竞争变得很雷同很“红海”?有朝一日玩家们已对IGA司空见惯,随着新鲜感消逝,IGA广告效力会因边际效应递减,乃至蜕变为一种干扰。正如分众听到的怨言“无所不在的广告屏幕,伤害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是否也会在游戏中响起?

有人提出经营虚拟世界广告有着三个重要的条件——资源、广告主和技术,分析很到位,但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需要补充一点,创意:或许我们应该尝试用“创意”的魔棒,整合网游媒体和广告形式、内容,进行深度掘金。巧妙创意,为“广告信息的药丸”披上“可口的糖衣”;让IGA不仅仅生硬的“绑”在媒体上,而是更生动活泼的“长”在网游之中。网游媒介中注入创意因子,之于用户,将更符合web2.0的大背景下受众核心理念,之于运营商,也可以成为助力跑马圈地的利器,跳出“红海式”的竞争。

2007年,《灵游记》可口可乐联手打造的“icoke积分兑换能量大征集同周笔畅'畅爽'灵游记”任务上线。任务中,灵游记中的怪物们和周笔畅笔迷们抢可乐喝,周笔畅想打败怪物们,失败后周笔畅决定闭关修炼,获得力量后再次挑战灵游记中的怪物。于是,众多玩家可以参与到帮助周笔畅修炼的活动中。玩家只需通过icoke网站上的灵游记专区兑换能量探测器,就可到游戏中打怪物得到可口可乐能量。玩家把收集到的可口可乐能量交给“清阴关北”的“周小乖”,这样就能帮助周笔畅修炼了。任务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可口可乐能量收集进度条看到现在的力量聚集情况。当力量聚集满,周笔畅的修炼成功。参加和完成力量贡献的服务器及个人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将品牌产品信息高度融入到游戏设计当中,没有硬性广告的痕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用户乐此不疲之时,大脑回沟中已经深深地刻上品牌印记。

篇10

《国际公关》:为什么要改变现有传统快消品品牌传播模式?

夏耀红:这要从我们自己的需求开始讲。去年,我自己的饮料品牌打算做品牌推广,当时找了很多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营销策划公司,他们给出的方案,几乎一致的都在说:“您需要做一个大型活动、要投入电视广告、在平面媒体上做各种推广……”而这些事情的投入往往是很大的。甚至一些公司给这次推广的活动报价大概在500多万,并且需要很多人力。大型活动当即可能会有爆发式的效果,但其影响的持续性,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在思考,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消费者今天是否还会像从前没有智能终端时那样,坐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些广告、参加这些大型活动呢?于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快消品推广存在和互联网时代不吻合的情况。

“现在的时代,最好是看得见广告、拿得到东西。”――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我在想,要怎样改变现有传统模式下快消品品牌传播渠道,从视觉、互动体验、线上线下结合到数据收集上,都有结合和提升。于是我把当时我们的市场部独立出来,成立了这个公司,设计了这个“微点”新媒体售卖机,将视觉广告、线上推广和售卖结合起来。

《国际公关》:微点传媒的定位是怎样的?

夏耀红:微点传媒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运营多媒体自动售卖机的公司,以独特的视觉设计、用户体验、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为核心,是中国第一家将广告视觉和自动售卖合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文化传媒公司不同的是,我们的技术开发人员占到公司成员的一半。技术创意和视觉创意是公司的核心。

《国际公关》:这个新媒体自动售卖机有什么特点?

夏耀红:想了解我们的售卖机,我先借助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做一个比较。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的基础上,把物理键盘变成触控屏幕,并加上了高清像素摄像头,从此,手机就不只是一个通话工具,它变成了人们用来交流、学习、工作、娱乐的综合载体。拿功能售卖机和“微点”售卖机比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功能售卖机的基础上,增加了270°裸眼3D效果的屏幕、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声音识别功能的麦克风、Wi-Fi和GPS,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它定制了一个安卓的芯。最终我们让这个机器变成一个能让企业和消费者互动、把握消费者行为心理的综合载体。

《国际公关》:这款售卖机如何带动品牌传播?

夏耀红:这个售卖机的屏幕就像是一个手机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每一个不同的饮料,就像手机里的各种APP一样,每一款饮料的售卖过程就像每一个不同的APP下载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企业来个性定制。

拿“行天源”饮料品牌推广案例来讲。其中一个游戏是这样的:当你在屏幕上点这瓶饮料后,你进入的是一个游戏界面,你需要在一群饮料包装中找到“行天源”,并且是在固定时间内不断地找、不断地点击它,游戏结束后,你的成绩会折算成现金券,然后以优惠价格买到一瓶“行天源”。

另一个游戏是对这台机器说“行天源”这三个字。点击相应的“APP”,屏幕上会弹出一个界面叫“喊了就送”。“行天源”三个字其实是“航天员”的谐音,但因为“行”是个多音字,很多人在认识这个品牌时容易混淆读音。因此,在这个游戏里,只要消费者对着麦克风正确读出“行天源”,就能得到一瓶“行天源”饮料。成功之后,界面上会出现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将这款饮料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得到一张优惠券。

《国际公关》:这么看来,只是用了一些新的形式在售卖饮品,那这款售卖机对于品牌的好处是什么呢?

夏耀红:实际上,消费者在做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品牌的印象。当然,除了饮料之外,这台机器上也可以安装许多其他类的“APP”,也能为它定制相应的广告。在玩这些互动游戏的过程中,消费者加深了对这款产品的识别,品牌形象就会深入消费者的内心。我们的技术开发者所开发的游戏就是为了找到消费者和这些品牌间的“黏性”。

企业能从这台售卖机中得到什么呢?第一,传统的广告营销可以通过裸眼3D屏幕实现;第二,通过识别人脸的摄像头,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精准地帮助企业收集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形成视频数据库;第三,通过消费者扫二维码等,可以将品牌的线下互动带到线上推广,利用消费者自身的影响力进行品牌营销。

《国际公关》: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这款售卖机?

夏耀红:在售卖机的投放方面,我们会选择游乐场所和购物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如欢乐谷、万达商场、华联商场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和游乐场所、商场与企业达成三方合作,一次性实现各自的品牌推广。比如在欢乐谷中摆放多媒体自动售卖机,并在欢乐谷官方微信平台上进行推广,用奖励措施鼓励游玩的人来购买饮料,就可以吸引更多粉丝关注。

此外,我们将尝试“跨界”营销推广。比如在售卖机上增加可穿戴运动设备的感应器,用促销的方式吸引爱好运动的人群――刷一下自己的设备,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瓶“行天源”运动饮料。这样两个企业的“跨界”合作就实现了双赢。

当然,当我们把思路放宽,这台售卖机也不是一台只卖饮料的售卖机。当我们推广的品牌不一样时,我们所售卖的东西也不一样,只要能找到契合点,就能达成充满情怀的无缝营销。

《国际公关》:相比其他自动售卖机,您的优势是什么?

夏耀红:现在售卖机的发展是井喷式的,像“五个橙子”榨汁机等等,数量在不断增多。但这些售卖机都是以售卖为目的,而我们的售卖机是以品牌推广为最终目的,从而带动后续的销售,增强品牌的深度记忆、精确营销。我们吸引消费者的第一点就是靠“视觉”,即裸眼3D的效果,给消费者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我们摆放的地点和售卖的地点也不同,我们投放的是休闲娱乐的场所。

《国际公关》:在刚刚结束的科博会上微点新媒体售卖机进行了参展,这个过程中社会大众对此有什么反应?

夏耀红:在科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我们的微点新媒体售卖机就吸引了大量媒体的采访,其中包括北京电视台、搜狐网、人民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并在“聚焦科博会”节目中进行了电视报道。在5天的参展过程中微点新媒体售卖机还是十分受欢迎的,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很多时候都排起了长队。大家认为很新颖,操作很人性化,在支付上也十分方便快捷,各界人士都询问合作契机。

《国际公关》: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