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篇1

关键词:宝钛集团;规章制度建设;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0-0042-03

宝钛集团拥有多个控股、全资子公司和直接经营单位,所处的钛加工行业加工复杂程度高,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对其集团管控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宝钛集团进行制度建设的动因

(一)工厂制下的规章制度无法适应集团化管理需要

2005年,宝钛集团进行了整体改制,由原来的企业法人变为公司法人,新制度施行后,集团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由原有的生产经营管理转变为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基本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来强化集团对控股、全资子公司的整体协调,进而实现集团内部各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既专业化又相互融合的组织管理控制体系。建立新的符合集团管控的规章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二)原有规章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进行系统性设计

企业大量规章制度,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没有对规章制度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使得规章制度政出多门,繁杂甚至相互抵触,加上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管理方式变化的反复修订,各个规章制度之间的交叉重叠现象时有发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矛盾,影响了制度的顺利执行。同时,所包含的规章制度也不能覆盖集团的整个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三)原有规章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规章制度框架划分方式不尽合理,划分类型过多,缺乏层级设计,在日常管理方面不够科学规范,即使专业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也无法说清集团目前究竟有多少项规章制度,哪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目前的要求?更无法确保每项规章制度的及时修订和认真贯彻执行。

二、宝钛集团进行规章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符合集团化企业基本特征和功能的规章制度体系

对原有的规章制度体系按照规范的集团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以建立起具有基本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运用集权与分权的手段对集团各控股、全资子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保障集团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集团规章制度的制修订管理

体系

通过集团规章制度制修订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废止、审核、和备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借鉴质量体系管理方式对规章制度的运行管理进行改进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管理方式建立集团规章制度新的运行管理方式,使集团规章制度的日常管理能够系统化,进而促进制度的执行,促进依法

治企。

三、宝钛集团进行制度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规章制度建设的组织体系

宝钛集团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为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作为集团规章制度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与年度计划、具体制度的审批以及重大制度的改进决策。办公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编制、汇总、报批,综合管理制度的起草,所有规章制度制修订意见的收集、会议评审和定期评价。经济研究室和监察处负责定期组织集团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整改考核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的起草修订流程

1.通过征求意见形成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并以文件形式行文。首先由集团规章制度建设办公室工作的负责部门经济研究室制作规章制度的年度项目申报表,发放给各专业部门进行申报。规章制度起草项目包括:规章制度草案的名称、制定规章制度的宗旨和必要性、制定规章制度的依据、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起草部门和起草责任人的组成、拟完成时间。经济研究室对起草部门报送的规章制度年度项目申报表以及具体草案项目进行综合协调后,填写集团规章制度年度制定计划书,报请主管领导批准,作为集团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对因情况变化已列入年度计划而无需制定必要或制定条件尚不成熟的或因工作急需制定而未列入年度计划的,由经济研究室与起草部门协商,由起草部门说明理由,呈主管领导批准后撤消或增加该项目立项。

2.规定集团规章制度的起草人、草案内容和草案送报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集团规章制度草案由其内容所涉及专业的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主要业务的,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起草小组起草,以报送计划的部门为负责部门,其他部门为协助部门。起草部门(小组)应对其起草项目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下属单位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并应对其所拟定规章制度草案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预测。同时,要求提交草案时还应提交对起草、修改、废止的依据及其必要性的说明资料和有关国家政策、法律制度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以便于经济研究室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审查。

审查由经济研究室负责组织,包括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章制度草案与集团现行规章制度是否协调,改变现行规章制度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规章制度草案的格式、结构、条款、文字等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对草案初步审查后,送集团主管领导审阅,并协助公司主管领导召集办公会就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符合企业体制、符合企业改革实际等问题进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对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作出结论。在由经济研究室根据办公会的审查意见负责出具审查修改意见和论证结论后,并将其与规章制度草案、草案说明书退回原规章制度起草部门(小组)修改完善。草案修改再审后,由经济研究室出具通过审查报告,经集团总经理批准或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转送集团总经理办公室进行文字审修,经文字审修后登记、印刷。

(三)规范规章制度的基本要素和格式

将集团规章制度的名称限定为“章程”、“规则”、“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指导意见”七个,在未经批准时不得擅自使用其他名称,并规定了每个名称的涵盖范围。同时,对规章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内容提出了规范要求,对于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内容上要求按照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实施程序、构成实施过程的环节、控制规章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管理、规章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这些项目来起草修订和审核;在管理过程上要求申报单位提供与此规章制度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内的其他规章制度和相关依据资料;在规章制度格式要求统一字体、字号、目录排列方式、纸张大小及边距、页码格式等。

(四)对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分类

根据集团实际,将规章制度分为公司治理及综合管理类、科技研发类、生产经营管理类、审计监察类、行政事务管理类、人事教育培训类、工程项目管理类、党务宣传类、干部组织管理类、安全保卫管理类、档案管理类和后勤社区管理类共十二大类别。对于规章制度的分类,大大简化了规章制度查阅上的繁琐工作,也使规章制度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规章制度汇编手册,降低制作成本。

(五)对历年来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

2010年,规章制度建设办公室对集团1980年以来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评审和修订。清理出的现行规章制度共计721项,其中481项规章制度因其内容陈旧或不能对企业的管理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而进行了废止,对131项规章制度按照集团目前的管理现状和集团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了新的《宝钛集团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一些集团管控方面的规章制度,与现行有效的109项规章制度一并按照集团规定的分类进行了汇编成册和重新。

(六)借鉴质量体系管理方式强化规章制度的运行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对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质量体系手册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与规章制度有相同之处,因而,宝钛集团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管理方式对规章制度的运行管理进行了有效改进。

首先,将正在运行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类别分类整理成册,在编制相应的受控规章制度目录后以合页形式分册装订,以便于换页和增减。

其次,分类制作规章制度受控清单,对规章制度的初始日期、文号、名称、修订日期、起草单位和受否受控做出说明。因此,既便于规章制度的保存和查阅,同时又使各种规章制度在可控管理范围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会因为丢失或因查阅困难而造成违章操作。同时,当需要修订或废止相关规章制度时,可以防止规章制度之间在制订上的冲突。

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每项制度的接收单位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于在规章制度修订时对所发放的所有手册进行换页处理,预防因工作差错形成局部执行原有规章制度而造成工作失误。

(七)加强宣贯落实推进规章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

宝钛集团以保障规章制度执行的时点精确、过程精确、结果精确为切入点,通过集团内部报纸、电视台、内部局域网和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执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并对于重要的规章制度进行专门的专栏解读和集中培训,使全体干部员工充分了解并执行制度。积极开展“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有评比”的“五有”规章制度检查和内控有效性检查,在集团重大事项检查督办组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规章制度建设办公室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对集团核心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整改,各二级单位成立了相应的督办检查机构,以“定事、定人、定时、定质”为要求,定期对其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有效性检查。

四、宝钛集团规章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启示

篇2

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开展“制度落实年”和内控安全大检查等活动,扎实地推进制度建设。然而,案件风险却时有发生,新问题、风险点也屡查不断,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有禁不止,已成为防化风险的“掣肘”。笔者认为在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构筑金融安全“防火墙”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好维系制度建设生命力的着力点,定制度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基础,抓落实才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一项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切实有效的落实执行,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定制度与抓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实践告诉我们,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制度建设相当重要。但有了制度,而不认真抓落实,那么再好、再严、再细、再多的制度亦于事无补,起不到“规范”、“提高”的作用。要使制度能够顺利贯彻、坚决执行,而且管用、管住、管好,关键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

制度不失“度”。关键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过程中,有些人总以为制度规定得越严越好,要求得越高越好,出台得越多越好。但如此做来,却常常事与愿违,许多制度由于拔之太高,缺乏科学依据,不切实际,看似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滴水不漏,实则概而不全,形同虚设。因此,制定制度务必实事求是,注重其适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不失“严”。关键在于真正兑现,狠抓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有了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更不行。制定制度立足点就在于能够有效执行,从而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言必行、行必果、违者必究,从上至下,从官至民,不能照顾“面子”,乱开“口子”,搞“刀下留人”、“下不为例”和“既往不咎”那一套。

制度不失“效”。关键要督促检查,责任到人。要使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发挥威力,真正使一项好的制度成为执行者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不仅要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强制力,而且要靠来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监督检查。如果说制度仅仅是一项工作的一半,甚至仅是一个开端,那么执行制度则是最艰苦、最艰巨和最艰难的任务。要完成好后面的工作,还必须在落实中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落实责任制,监督到人,检查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抓紧、抓细、抓实,抓出好作风、抓出高效率。

篇3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结合业务不断的修订、完善。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

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需求时,内部会计控制才能有效实施。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误解;有些企业管理层对规章制度缺乏敬畏,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刚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1.内控会计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目前,很多企业对各项业务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办法,未整合成一套系统、全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及监督和评价。有些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没有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使某些规定缺乏法律依据;或没有深刻领会相关法规精神,使有些规定偏离现行法规,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

2.内控会计制度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一些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合理,没有涵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有些制度内容空泛,没有具体操作指引,不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制度无法执行。

3.内控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梳理不及时。一是企业重视生产经营,轻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建设,形成了“业务先行、制度滞后”的情况,导致控制缺位;二是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控制体系,对不适用的规章制度或业务操作流程不及时清理、修订,发生有效无效规定并行的混乱状况。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监督不力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严。一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不能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制定制度仅为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另一方面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专业素养低,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强,不敢于坚持原则,执行制度不严;有的人无视法纪,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违法违纪,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效。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监督不力。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性、权威性,制度执行中以财务自查代替内部审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监督失效;或者重视内部审计检查,对于是查出的问题轻描淡写,不监督整改,对违规者不进行处罚,影响了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和警惕性。另一方面,企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较落后。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人数、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难以适应会计业务发展,从而使内部审计走过场,监督乏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当内部会计控制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时,内部会计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守法意识,对规章制度产生敬畏,创建自觉遵纪守法的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做好遵章守纪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应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企业或本系统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及自身业务经营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有效实施,并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业务经营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思想道德及有关案例的宣传、培训、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和遵守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严格规范操作,实行程序控制,加强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控制,完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严明奖惩,提高制度执行力。

(四)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具备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审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真实反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缺陷,并监督严格落实整改,以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引入外部评价机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3.强化政府、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政府监管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对存在的问题严格监督企业限期整改,实施有效监督。另外,通过社会监督的力量,促使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篇4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同志生前曾说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铁的纪律,什么事也干不成。这里的纪律也是指规章制度。要想管理好一个单位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管理同样需要规章制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借以拘束,激励师生,规范其日常行为,使得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一套基础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民主协商,共同参与。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制度。实际上,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教师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出台了适合我校的《教师考勤制度》《教师综合评估制度》《教学过程评价制度》《学校卫生体育检查评比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环节规范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学校安全制度》《一日常规百分赛制度》《教师工作奖惩制度》《目标量化管理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师生日常行为。为公平合理评价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班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考评提供了依据。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而且是执行落实制度的过程。建立了一套好的制度,而在管理中不去严格执行,落实或管理不到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过程也是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制度执行落实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在制度建设中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没有制度建设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更谈不上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和制度建设相辅相依,杂糅相容的。

管理是刀,制度是刃,用好刀,更要把钢用在刀刃上。那么,在工作中,如何管理,如何搞好制度建设并落到实处呢?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加强对教育法规,政策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提高,并能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研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其次,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领导班子成员不但要善于学习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能应付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事情,又能驾驭全盘的德才兼备的行家里手。其三,打铁需要自身硬,改变作风自先行;外树形象强内功,身为标杆旗自红。领导班子要廉洁自律,塑好形象,树好威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是制度的坚强执行者,又是制度的忠实遵守者,这样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核心,激发广大教师自觉遵章守制的积极性。第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任人唯亲,不搞小圈子。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明察秋毫,伸张正气,铁面无私,一视同仁。教育广大教师自我管理,做到既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又能够自我约束,举止有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第五,防止计划多,落实少;制度多,执行少;布置多,督查少;制度上墙装门面,材料入档走过场。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有评估,有记录,有总结,真正使检查成为促进制度落实的催化剂。第六,坚持制度创新。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建设要在管理中不断修改完善,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教育管理与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逐步建立一种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并真正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第七,以管理为龙头,建立激励机制,为制度落实,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对工作进行了量化,实行了目标管理,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逐步落实到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解决了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管理不善,相互推诿及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把抽象的使命化作具体的责任,把满腔的豪情化作前进的动力,形成群英云集,争相竞技的良好氛围。第八,实行领导集团化,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将个人愿望与学校目标达成一致,把学校的发展需要变成学校和自己的共同需要,变成自己的自觉追求,从而使学校与教师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管理搭台,制度唱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创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自由的环境,唱好领导,教师,

学生管理三部曲,以制度建设为契机,激发斗志,凝聚意志,严谨治学,向管理要效益。

篇5

在组织机构控制方面,目前我局下设统筹股、基金管理股、审核股、办公室四个股室,通过制度建设做为组织机构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对每项业务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对各项医保业务的操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限时办理制度,做到业务限时办结,权责关系明确;严格实施授权管理,按照规定分配权限,信息系统管理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秉公办事,同时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既熟悉了各岗位的业务,又避免了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带来的弊端。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执行,做到了有章可循,为内部控制的整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业务运行控制情况

在业务运行控制方面,注重突出医疗保险关系建立和保险待遇享受中的牵制、制约关系,按照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制定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严格缴费基数,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待遇报销支付,实行岗位控制。同时,认真学习整理上级部门关于业务规范管理方面的文件或操作步骤,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交流,严格操作规范,实行程序控制,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均按上级要求的规定执行。

三、基金财务控制情况

在医保基金管理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注意思想建设,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按照医保基金的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人员依据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财务记录,会计记录按照规定的要素完整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会计报表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会计档案按照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印章管理符合要求,基金账户开设符合规定,做到帐帐、帐表、帐单相符,会计核算没有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会计科目设置符合财务会记制度要求。

四、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医保信息系统网络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能否安全有效的运行是医保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医保信息网络安全平稳运行这一目标,我们加强网络制度化建设,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操、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了具体规范,确保专人负责具体业务,落实了包括权限管理、密码保密等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五、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经常不定期的围绕基金收支、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深入查找问题,检查医保基金监管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规操作甚至侵害基金等各方面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系不够完善。自实施内部规范管理以来,我局着重各项业务制度建设,没有将内部制度建设很好地过渡到内部控制建设上来,个别制度虽然建立了,但对系列业务业务流程缺乏牵制、制约关系,个别制度存在牵制、制约关系,却没有随着业务发展而及时更新,而且,没有形成一套整体职责权限相互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缺乏有力的整体监控。

七、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按照《通知》的要求和步骤,以这次检查为契机,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把工作抓出成效,确保我县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干部培养、考核和监督,加大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力度。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升经办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单位。

(二)进一步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医疗保险事业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既要重视业务发展,又要重视依法行政,既要重视规范管理,又要重视责任追究,认真推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控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网络管理工作制度。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上网计算机严格把关,

(四)实地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确保医疗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防止基金流失。同时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

篇6

关键词:电力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力企业能否建立健全一个主导设计、建设,运行、检修全过程的生产活动,并保障生产活动中员工、设备、环境安全组织体系,即: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入手,阐述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地位和作用,并从标准制度建设、安全性评价、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叙述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要做的具体工作。

1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1.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

顾名思义,安全生产保障体就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的体系。企业为了安全生产的目的,利用现有资源,把企业中员工、设备进行有机的组合,并使这种组合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合力,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保障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确保人、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

1.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决策指挥保障系统、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执行运作保障系统、设备管理保障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组成。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有四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安全的作业环境是劳动保护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这四个系统各有不同的功能,保障各个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转,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和组织企业的全部力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去做好安全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应建立一种有效的运转形式来满足它的需要。电力企业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两个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电力生产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电力企业要夯实安全基础,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生产过程中从本质上消除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起决定性作用。

3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由决策指挥保障系统、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执行运作保障系统、设备管理保障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各不同。

3.1决策指挥系统的主要作用

生产决策指挥系统主要是依据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保障安全经费的有效投入,审核批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决策事项,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健全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对企业安全生产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纠偏,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建立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3.2规章制度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是指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以管理标准规范人的作业行为,以技术标准管理设备、作业环境,以工作标准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纪律,有效遏制违章作业,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3.3执行运作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执行运作保障系统主要是制订生产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组织生产并监督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现场实施,有效地组织、指挥现场的工作任务执行。激励员工为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创新。

3.4设备管理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设备管理保障系统主要是加强设备管理,落实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5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安全技术保障系统主要是加强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应用、推广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改进和完善设备、人员防护措施。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开展安全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

4 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4.1 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制度建设

企业的权威体现在要有一个严明的制度,使员工在制度的约束下从事有效的生产活动。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比较完整、比较规范的保障体系,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这些标准、规范和制度目前大多数仍然是适用的。但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现行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有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电网发展和管理创新的要求,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建设与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相适应的标准、制度体系。

4.2 全面推行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

积极开展并长期坚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成立以生产技能专家为主的专家查评组织,健全查评机制。安全性评价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使其全面融入对企业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微观控制,动态循环,持续提高。要紧紧围绕“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素质是保障”这三个环节,加大电网设备管理的力度,建立设备健康状况分析评估机制,定期对发、输、变、配电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准确掌握设备健康状况。

4.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

在安全管理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分析事故规律,从事故的苗头抓起,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事故隐患进行超前控制,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研究风险管理,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风险评估有结合起来,提高对事故的预控能力。通过风险管理,掌握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各环节的薄弱点,特别是那些隐藏在较深层次的隐患,揭示出这些隐患的危险程度,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要制定重大电网事故、重大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对事故及异常发生后的报告、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事故恢复、公众关系、事故分析调查等,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处理预案和管理规定。

4.4 积极推行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

电力生产过程中各类人为责任事故,虽然原因各异,但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的违章行为。人总是能力、素质、意识的差异,必须建立一整套符合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的规范化作业程序,规范人的作业行为,避免人为失误,从而有效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同时,要制订严密的防止人为失误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完善各类安全装置,设置科学的防护程序,减少误操作事故。

4.5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确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解决安全工作深层次的问题,即安全工作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问题。坚持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安全制度、管理、物态等文化方面加强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力,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与建设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相适应的安全文化,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4.6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防护意识

人的素质是决定安全的因素,工作中从思想教育抓起。一是强化职工“我要安全”的主动意识,先后组织了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安全活动,把我公司的的人身、设备事故以月度安全简报形式刊载,由领导单纯的说教,到员工的自我教育,增强了职工安全生产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和主动意识,切实促进把“四不伤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在分析处理事故时,首先从人的因素找原因。针对人的素质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技术过硬了,事故自然会减少这一逻辑,发生事故后,技术上出了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人的问题,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分析处理时,找原因、定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学习排查都定到具体人员,真正做到了事故对所有员工都有所触动。三是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工作中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作为抓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大了员工的培训力度,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严格进行考试考核,从时间、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员工学习,结合生产实际,每年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练兵比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篇7

1.1对内控制度建设认识不足

医院内部管理阶层,尤其是私营医院,对此缺乏实际认识,甚至是拒绝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往往造成各部门人员混用、行政指令的随意调配等现象。同时,由于监督手段的低效甚至是缺乏,使得上下部门之间、上下等级人员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造成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混乱,监督权、决策权得不到保障,医院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也得不到认真贯彻和实施。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在虽然有许多医院正在逐步接受并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从整体上来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如部门、系统之间流程衔接不当,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系统化的、统一性的内控制度体系。此外,由于监督手段不到位,使得很多规章制度成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实施,成为一纸空文。

1.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缺乏

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由于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致使医院很多科室、项目缺乏准确的财务预算,同时,由于其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制约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决策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效依据,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大多数医院缺乏对其自身物资财产,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有效控制和核算监督,致使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面和实际存在很大差距,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

1.4医院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的缺乏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僵化,致使医院的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低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不规范、缺乏严格性的财务支出审批程序是最重要的原因。

2我国医院内控制度建设思路和措施

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法律、政治制度、经济财税制度等多方面的外部不可控因素。此外,还要与其所处的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及医院自身水平相适应,实事求是,并根据医院自身情况的发展变化,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符合医院业务规范和符合其公益性质的内控制度。

2.1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内控制度的建设是其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人的行为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带有一定的文化性。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可以对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员工职业道德的提高、职业操守的巩固。人性化的医院文化明显要比僵硬化的指令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医院可通过塑造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把医院独特的“白衣天使”文化与内控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性功能,解决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促使员工朝着医院整体的共同目标前进。

2.2逐步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体系

国家、地方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理论教育,使其意识到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内控制度建设加以引导、支持。而医院自身,尤其是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应加强本医院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系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医院财务预决算,加强医院货币物资的会计成本核算,做好财产物资的安全控制工作,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监督体系,保障职权责相符,给予“授权性”保障,以维护医院的整体利益。

2.3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是保障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内控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措施。如将内控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与年终绩效评价挂钩,并设置年终考核系统,对遵循制度规章的员工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加以奖励,而对违规者,则给予处罚。此外,应注意到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权利的平衡与制约,并给予员工职业发展的一定空间,有良好的员工竞争氛围及职位晋升机制。

2.4坚持内控制度建设的公开化、透明化

在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人员,尤其是医院管理人员职权责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其行为,并在医院内部网站上及时公布医院员工的奖惩情况,给予员工一定的监督权、建议权,根据员工的及时反馈,对医院内控制度建设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调节,实现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公开化、透明化,建立起合乎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篇8

一、近年来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自1999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行使中央银行再监督职能以来,内审部门在全面内审、专项检查等检查中将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查促建、以查促整。促使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内控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补充建立新制度、修订完善旧制度的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体系。

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对内控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基层中央银行职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排查内部风险点进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单位领导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渐加大,初步形成了内控制度先行、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并重的风气和氛围。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部门向来以内控制度严格而著称,但近几年部分机构在内控上却出现了“外紧内松”的现象。这一点从全国各地不少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可以得到答案,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人行洪湖支行枪弹失盗案和赣州抽张短款案给我们以警示,必须从内控制度建设中查找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控制度全面性难以界定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各种工作程序、手续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因此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为:金融监管制度、货币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结算管理制度、国库业务管理制度、货币发行与金银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尽管各种制度较多,但内控制度全面性方面只有原则性规定,在实际建制工作中缺乏具体判断标准也即定量要求,导致内控制度评价、检查时标准不一,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现实的问题是:基层行及科室需要制定多少制度才是全面的?作出全面性判断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2、内控制度的规范性不够

(1)有的基层行未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内控制度,有将上级行规章制度、全行性内控制度直接作为单位、部门内控制度的情况。

(2)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且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存在有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纪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制度。使一些基本制度如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失误,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

(3)内控制度未按照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部分制定。

3、内控制度的及时性不够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是,一些单位、部门未根据上级行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内控制度,以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有些新型业务已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致使运作上带有盲目性。

三、对内控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理解为一项临时任务、阶段性工作。甚至,个别原来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部门存在厌烦、畏难、抵触情绪。

2、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比较原则,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理解、做法不一。例如,部门内控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组成部分,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应首先制定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然后将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落实到岗位,最后将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具体体现在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中。又例如,部门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未明确,有些部门即按部门现有人员来制定岗位责任制。我们认为应“因事设岗”而不应“因人设岗”。

3、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整。从目前情况看,从上到下都只要求职能部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从内控制度的体系角度看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应由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两部分组成。全行性内控制度对全行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约束,部门性内控制度对部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约

束,两者无重要性之分,其区别仅在于约束范围的不同,即全行性内控制度是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部门性内控制度是该部门、该部门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内控制度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

(1)内审部门只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协调、监督、检查部门,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部门误认为内控制度建设是内审部门的工作,因而不是主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而是等内审部门提出问题后再去修订、完善制度。

(2)内控制度评价效果不佳。各行虽然按规定成立了相关内控制度评价小组,但一方面由于熟悉全行各部门所有业务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评价缺少针对性,另一方面评价小组即使提出了修改意见也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缺少权威性。

(3)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够。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负有监督、指导、检查的职责,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也不应例外。而且,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各项业务和工作比较熟悉,对制度规定和岗位分工的原则要求比较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四、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性、有效性的建议

首先应该解决好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对上级行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在内部制度面前,员工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一旦违反就要追究责任。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认识问题,才能克服内部制度管理中的随意性,提高内部制度的权威性,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构筑起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1、为改变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要实行分工负责制:内审部门负责本行及下级行全行性内控制度的规范、统一工作,上级行职能部门在做好自身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负责下级行职能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2、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上理解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上级行相关部门开展检查、监督时标准执行不一可能导致下级行无所适从的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下级行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的目录(目录中规定的制度必须制定,除此之外可结合各行、各部门实际补充制定)。

3、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已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规范的各项制度蓝本后印发下级行,由其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在此一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并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和为了规范操作的,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的制度即使再严格、再全面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这就起不到制度应有的制约、规范作用。所以,要避免制度悬空或华而不实现象。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亦然,目前,因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法规已不尽适应或相对滞后。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随着业务的变化、中心工作的更替、重点的转移、时间的变迁等紧跟形势,把握政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树立动态的监督管理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一定能较好地解决内控制度规范性问题。

篇9

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是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与理工科高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法律设施等。[1]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一旦形成,便说明制度已经得到普遍的实践和实现,成为理工科高校师生生活的一种习惯的并愿意遵守和推崇的行动准则和内心的一种信念。理工科高校要建设法治高校,首要前提就是要完善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发挥制度指导、约束、规范、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让制度成为师生们心里潜在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准则。

一、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建设困境分析

(一) 理工科高校校规体系不完善。

理工科高校制定校规主要的权力来源是法律法规。目前与高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权利义务、学籍管理、奖励处分等,但是对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性质,高校各部门的责任,学生权利救济的具体途径,高校侵权案件的责任分担认定等问题都没有详细规定。立法的空白和高校实际情况的不同催生了大量内容不一、标准不同的校规校纪。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高校尤为明显。以高校章程为例,《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和管理活动、开展社会合作。这说明,高校章程是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制定的依据。然而,笔者对广东省多所理工科高校的章程进行研读,发现章程里都没有关于高校规章制度制定修改的权力来源、基本原则、正当程序和监督机制的详细说明。由此,便会衍生诸多问题:一是规章制度设立的随意性,二是办事程序的混乱性,三是部门责任的模糊性,四是缺少权利可诉性。这些问题折射出理工科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缺陷。

(二) 理工科高校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随着依法治校理念的推进,理工科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有些规定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理工科高校的管理者绝大多数不是法学专业出身,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本科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带有传统理工科高校管理理念的烙印和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文科类大学,理工科高校管理者普遍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容易把法律道德化、伦理化,同时也缺乏主动去学习法律和人文知识的意愿。受这些历史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理工科高校管理者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往往会因学校发展导向、地方风俗人情或个人道德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偏颇,导致某些法律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形同虚设,这极大程度降低了高校法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当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就会不断降低。

(三) 理工科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权力制约是法治的一项重要内涵,是实现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理工科高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必然要对高校的公权力进行限制,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相对比下,理工科高校对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热情并不高,对公权力的监督主要还是通过内部监督制约机构,但内部监督制约容易陷入自己人袒护自己人或者不敢得罪人的困境。而师生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主要行使者,也极少关注或主动行使监督的权利,一是因为监督渠道不通畅不透明;二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学校规章制度,觉得难以通过学校规章制度进行权利救济;三是因为他们担心被监督者的报复或者旁人的不认同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因此,他们怠于行使这项权利,宁愿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理工科高校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规制,导致法的公信力降低,影响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 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的对策研究

(一) 建立科学的理工科高校制度。

科学的制度能够保证校园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的开展,规范和约束校园师生的行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相对比其他高校,理工科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更显薄弱。要完善已有的制度,首先就需要理工科高校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推进这项工作的最终落实。其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一致、奖励与惩罚结合的原则,充分听取校园不同主体的声音,正确处理校园个体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制,使得学校各部门职责相应,工作效率能够提升;使得师生的权利可诉性得以保证,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使得各类不良行为能得到震慑和约束,从而确保校园的良好秩序。

(二) 增强师生对学校制度的认同感。

所谓的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制度价值的认可,从而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有效地把制度内化为个人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2]“一种制度之所以得以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制度及其统治下的人们对于该制度的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

受”。[3]理工科高校的制度要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就必须要得到师生们的认同。制度只有得到认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取得师生们的认同呢?罗尔斯曾经强调过,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理工科高校制度要取得认同的首要条件是这个制度必须是公正的,能体现正义的。如果学校的制度体现不了公正的价值属性,不能保护师生个人合理范围的利益,那么师生就不会有情感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学校制度本身必须要是公正的。其次,学校制度必须是要有效用的。制度本身就是行为规则、程序和标准,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4]如果制度不能发生应有的作用,让学校的发展更加持续稳定,让师生的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让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那么身处于这样效用不大的制度之下的师生也不可能从内心去认可这个制度。只有制度确实是有效用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遵循,进而去维护。

(三)提高理工科师生的法治素养。

理工科高校制度性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动力,而这种情感基础和精神动力的来源便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律所蕴含的自由、秩序、公平、正义等精神价值从内心深处的认同、信服、尊重和崇敬,从而形成对法律的信赖感和皈依感并希望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的各项事务,有效保障人们合法的权利和社会的和谐。理工科师生一般都期待能通过法治使高校变得更民主、更公正、更和谐,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信仰法治。理工科高校要提高师生的法治素养,首先就要制约和监督公权力,防止腐败和不作为,提高制度的权威性,让师生相信制度是公平的,能够捍卫人的权利的。其次,理工科高校通过法治教育的强调和引导,让师生感受到制度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把制度所蕴含的民主、秩序、公正等理念传递给师生,使他们由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遵守,并愿意在制度的保障下实现梦想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张蕊. 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 2012(374):122.

[2]秦国民. 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112-114.

[3]孔德永.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J].齐鲁学刊,2006,(5):28-30.

篇10

一、主要工作内容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公司规章制度的建设;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人力资源工作规范性建设;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项目部规范管理的建设;2010年11月1日至今,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本人实际上是从事了12个月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6个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个月的项目部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完成了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主持制定了17套规章制度,其中亲自主笔编写11套,这些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公司目前的管理需求,从而使公司的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员工有“法”可依,为公司实现企业现代化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公文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各种内、外公共文书的管理流程,使公文的收、发、送、阅、审、存、借有了严格的管理程序,确保了公文传送的及时性、公文执行的有效性及公文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对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3.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建立了公司专业的档案室,并实行了专人管理,对公司档案进行了分级、分类、编号登记管理,对档案的归档、保管、调阅、借用实行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并实行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及延续性。

4.完成了前台接待的标准化管理。公司现有三个前台,均进行了统一的形象布置,并对前台接待员的岗位进行了全面培训,统一了公司的接待流程及工作要求,为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接待起到了模范作用。

5.会议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公司对内、对外的会议,从会前准备到会中服务及会后跟踪,都能全面完成,无论是会议接待、资料制作、会场布置都能较好地完成,保证了各项会议的成功召开。

6、印章管理工作基本规范。严格按照《印信管理办法》执行印章使用审批制度,对印章的启用、保管、使用均进行详细的登记管理,确保了印章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总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在海南企业中已达到了上等水平,我们的公司也跨入了现代化规范管理的企业行列。

(二)信息管理工作

1.加强了网站的管理工作,对网站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并不断充实网站内容、更新网页,及时上传新信息、搜集外来信息,为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宣传窗口,并对网站后台进行了分析、汇总,及时掌握网站使用动态。

2.建立了企业信息库,完成了公司信息的统一管理,规范了公司信息的使用流程。目前已建立客户信息、通讯信息、项目信息、新闻信息、资讯信息五个子库,并完成了通讯信息、客户信息及资讯信息三个子库的信息收集,共收集信息515条。

3.加强了信息收集与信息传递工作,增大了公司的信息量及信息流,按照公司领导要求进行了《资讯周报》编制,并提供给公司中、高层领导学习与运用,方便了领导的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制定并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细则》,规范了招聘、录用、转正、离职等人事工作流程,明确了人才选聘标准。

2.完善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人事档案规范内容,健全了人事档案,规范了人事档案管理流程。

3.企业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先后组织了项目开工典礼、周年庆典、抗震救灾捐款、新年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了大、小六场培训活动,并组建了篮球队,开展了多场篮球比赛,以及印发《项目简报》41期、参展冬交会、参展海洋渔业博览会等多种宣传活动,不断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有效地塑造了企业文化。

(四)后勤管理工作

1.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对公司资产在进行彻底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司《资产管理办法》分别按部门对资产进行了分类、编号登记,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使用人或保管人,规范了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回收、调拨等管理流程。

2.车辆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对公司车辆的调度审批、调配使用、维修维保、行车安全、违章处理、费用控制、车辆保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并严格执行了派车审批制度,达到了有效地使用车辆和有力地控制费用的双重效果。

3.办公用品管理工作规范化。实行了办公用品月计划制度,并结合以旧换新的节约措施,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地控制了办公成本。

(五)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工作

1.以创建先进集体为目标,加强本部门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使本部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且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本部门在公司的重大活动中均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2.本着严要求、勤指导的方式,以树立模范、培养骨干为目的,加强本部门员工的教育和培养。

三、主要工作经验

1.做人原则:做员工表率,为下属老师,当同事朋友。

2.做事原则:原则坚定,奖罚分明;身先士卒,带头实干。

3.管理原则:理论上高度,实践到深度;分工要明确,责任必到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行政管理力度欠佳,行政监督职能不强。

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制度时有宽松之短、仁慈之弊。

3.考核制度还待进一步完善。

五、新年工作愿景

1.为总经理分忧解难,与员工一道艰苦创业,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而奋力拼搏。

2.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3.务实敬业、勇担重任,希望有机会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新年工作设想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在对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并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2.新建《合同管理办法》、《保密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办公场所管理规定》、《员工行为规范》、《工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3.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有效预防或应对企业经营危机;

4.建立规范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二)后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