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由此,大大小小的“会计核算中心”应运而生。会计核算中心这个新载体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从源治理腐败,规范财务行为、完善内外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运转,作用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运行中的一点思考:
一、成效显著。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践表明: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源头治理腐败诸方面都具有促进和保障监督作用,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前提和先导,具有巨大的综合效应。
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源头冶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原单位银行开户,核算单位失去了财务和资金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推行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会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彻底分离,与核算单位之间在人事、福利、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工作受制于单位负责人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维护正常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强化部门预算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为建立公共财政奠定基础。
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随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建立,由核算中心统一单位会计核算,把住了单位财务源头,融核算、管理、监督于一体,财务数据透明度高、可信度高,为财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准确依据。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对财经违纪、风险投资等方面都起到预防作用。
二、问题突出。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必然存在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及理论指导、忽视管理职能、出现问题责任难以划分等。
1.会计服务职能的削弱。就核算单位来说,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集中核算单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只能在支出合理性、发票真实性、报帐手续健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可以说,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各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很多“自由”,完全尚失了财务自主权,始终处于被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状态,甚至是审批状态;一些大的业务活动事先都要与核算中心沟通,否则将难以实施,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是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融合到一起。因此,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在抱怨,说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相当于单位又多了一个“婆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渐渐脱离服务职能而向监督控制方向发展,势必将影响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核算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
2.职能定位不清,权利与责任不统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原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会计核算中心,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核算单位的相关业务手续。因报帐员与会计核算中心双方的职责未能完全划分,给日后工作中的纠纷留下隐患。表现在:
⑴当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本应双方共同承担,而核算单位报帐员迫于核算中心的压力,被要求对审计检查相关事项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即不能代表核算单位承担责任,更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责任。在这种权利、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就为二者在日后工作中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⑵由于职能划分不清,个别会计核算中心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帐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帐员,诸如:编制会计报表、做年度财务决算、各类对外报表填制等等。报帐员从隶属关系方面讲应属于基层单位,从业务指导方面讲则应属于会计核算中心,这种关系时常令报帐员同志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即:两边都惹不起干受夹板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报帐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⑶注重资金管理,弱化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进入中心管理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固定资产帐不管实物,而核算单位只管实物不管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帐面数字不实,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篇2
岗位设置——重点是坚持放权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单位拟定、主管部门把关、人事部门审核的方法,加强三类岗位不同级别岗位设置的监督。
竞聘招聘人员——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后,原有在编在岗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的办法聘用人员,出现空编空岗的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聘用人员。对事业单位内部竞聘人员要重点监督事业单位竞聘组织是否健全,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回避的要求;监督事业单位是否按照人事部门审核批复的岗位设置方案组织竞聘;监督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等。对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要重点监督事业单位是否有空编空岗,没有空编岗的事业单位严格控制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监督事业单位是否有未聘人员,本着优先安置未聘人员的原则,在优先聘用未聘人员的前提下,再组织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监督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全过程,包括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环节,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要求,防止用人上的作弊行为,确保公开、公正、择优选拔聘用所需人才。
订立聘用**——订立聘用**的监督包括签订、续签、变更、终止、解除聘用**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对所签聘用**的法律主体资格和签订**法律程序的监督。对聘用双方的法律主体资格的监督,必须保证双方主体资格明确。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登记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与所聘人员签订聘用**才具备法律效力。否则,未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登记或未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与所聘人员签订聘用**就不具备法律效力。这样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主管部门授权的方式解决聘用**签订问题。另外,更要加强对聘用**续签、变更、终止和解除等方面的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变更、终止和解除人员聘用**,确保聘用**的时效性。
履行聘用**——监督重点在于对兑现工资福利待遇和违约责任处理等内容的监督。从实际履行聘用**情况看,这两项内容是**纠纷多发区,只有加大监督力度,适时监督指导事业单位认真履行所签订聘用**,才能确保履行聘用**条款到位,减少**纠纷,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指标欠针对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往往是针对“人”的“德、能、勤、绩、廉”模式,针对工作实效的指标仅有“绩”一项,针对性较差。其次,和企业管理有较为明确的考核指标模式相比较,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量化程度较低,多为综合比较或横向比较评价。(2)考核过程流欠规范。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者和职工都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走程序、做形式的想法仍然比较普遍。由于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更容易出现的是“老好人”和“凭印象”等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出单位职工的工作实绩,容易造成领导在激励职工时出现决策失误。其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私密性相对较差,传统的书面填写评价表、手工汇总统计的考核程序使绩效考核时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群体利益等影响,产生不客观评价,甚至代为评价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公信度。(3)考核结果应用不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与收入报酬等激励形式结合不紧密,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在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确定考核优秀等次时,往往是科室、部门名额平均分配,科室内职工“轮流坐庄”。
二、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实效的途径
(1)转变绩效考核管理理念。积极借鉴吸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探索尝试如KPI、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考核方法,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考评,强化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在管理理念上,将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这一事务性的管理转变为“人才管理”战略性的管理目标,切实将人力资源作为单位发展,实现组织目标的保障。(2)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案。一是考核主体客观评价工作实效。首先,由分管领导对部门负责人考核,部门负责人对部门一般工作人员考核能够较为客观反映工作的实效。其次,从扩大民主、减少个人感情因素的角度,可安排同一部门的职工进行评价,但评价权重不宜设置过高。二是考核模式以年度与日常相结合。建立年考核、季考评、日考勤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重视年度考核,兼顾日常考核。三是评价指标体现可合理性。首先,设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评体系。量化指标的设定降低综合比较评分出现的概率,要讲清楚“好在哪里”和“不好在哪里”,减少会因私交等工作外的因素影响考核结果的可能性。其次,制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考评指标。共性的考核指标以德、能、勤、廉为主,个性指标以绩为主。个性指标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结合阶段工作的重点灵活设置,按照工作客观难易程度,可以针对性的设定不同的难度系数附加分值,如“单位重点工作”、“部门重点工作”等。四是不同岗位类型针对性的考核。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明确规定了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个类别的岗位。对于管理岗位,侧重对于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管理实效的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决策、沟通协调、对于下属的管理能力等指标。对于专业技术岗位,侧重于学术、专业研究等方面的考核;可以设置专业研究、论文撰写、教育培训等指标。对于工勤岗位,侧重于岗位操作技能;可以设置工艺技术革新、带徒带教等考核指标。(3)优化绩效考核操作程序。对事业单位传统的书面评价和人工汇总统计的操作的方式进行优化。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规则开发考核软件,让职工通过网络独立评分,减少外界影响,给予职工充分的民主空间,同时也提高统计、汇总效率,避免了人工统计可能产生的差错。(4)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落到实处。一是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不仅是领导客观、准确掌握职工工作实绩和全面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职工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通过领导或组织部门谈话等形式向职工反馈考核结果,知晓组织、领导、其他职工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使之与客观需要和组织要求相一致,以顺利完成工作目标。二是强化考核激励效果。提高考核结果与收入、培训、提任等激励措施之间的关联度。日常考核结果侧重应用于培训、阶段奖励等阶段性的激励,年度考核结果侧重应用于年度考核奖励、提任等长期的激励。
参 考 文 献
[1]彭珊娜.绩效考核在中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09(8)
[2]张俊.浅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下):178~179
篇4
莱城区编办联合莱城区教育局下发文件,对全区中小学校名称的确定、更改、使用、撤销等程序进行了规范。文件明确要求,校名应保持基本稳定,一般不予更改,因特殊情况确需新批、变更、撤销的,举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程序通过教育主管部门论证、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后,新建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到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手续,更名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手续,撤销学校应到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办理注销手续后方可实施撤并工作。文件同时对中小学校命名的一般原则、名称的规范格式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莱城区编办 E:DL
费县组织开展县直公立医院改革半年考核
近期,费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抽调人员分成4组对县直公立医院进行了医改工作半年考核。县编办作为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牵头负责了人事制度改革组的检查,重点对县直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管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等工作进行了考核。此次考核重点掌握了县直公立医院的医改和绩效考核工作进展情况,摸清了底子,并形成汇报材料提报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县主要领导,为下一步改革推进和工作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详实数据。费县编办 宋建强 E:ZY
高唐县编办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构编制规范工作。二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县编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涉及历史因素的事业单位,采取深入单位、实地调查的方式,主动上门进行对接,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三是以法制化、规范化、效能化为原则,扎实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工作。县编办严格对照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以职责界定为核心,做到依据充分,职责明确。高唐县编办 张富勇 许桂英 韩颂 E:LDQ
巨野县编办全程参与2013年教师招聘工作
近日,巨野县根据省、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的有关文件规定和2013年度编制使用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共239名教师人员,县编办作为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纪检监察、教育、人社等部门全程参与了整个招聘工作。
在招聘过程中,巨野县编办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县编办副主任亲自带领编制监督科工作人员,从编制使用审核到拟定招聘简章、报名资格审查、笔试、说课(面试)、聘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强化了对教育部门招聘工作考风考纪的监管。对招聘工作各个环节,通过县机构编制网和县教育信息网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了事业单位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巨野县编办供稿人:戴秋琳 E:WJJ
嘉祥县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调研
调研采取单位自查和实地座谈的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现状、人岗配置、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建立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对专业不对口,“人岗错配”的情况,本着学有所用、人尽其才、三方自愿的原则进行调整;二是在制定人才招考、调配计划时,突出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强化专业对口。嘉祥县编办 梁春立 E:LQF
青岛市李沧区、无棣县、博兴县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青岛市李沧区启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分为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包括登记管理、社会评价、业务开展、社会效益、管理运行等内容。考核程序分为自查自评、考核预告、实地考核、民主测评(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七个环节。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次,对不同考核等次单位实行分类和动态管理,作为领导干部奖惩、选拔任用、机构编制和职工收入水平调整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李沧区编办 E:DL
无棣县编办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主任的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分工,办公室设在县编办,具体工作由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承担。二是创新开展工作。2011年,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三是分行业设计指标体系。县编办积极协调教育、卫生、水利、农业等行业的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四是学习借鉴经验。无棣县编办工作人员赴利津县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无棣县编办 E:CSQ
博兴县编办按照分行业推进的原则,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在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会同人社、财政、卫生等部门,顺利完成2012年度博兴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2013年,县编办把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10月底前争取出台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全覆盖。博兴县编办 E:CSQ
汶上县完成首批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日前,汶上县编办选择社会认知度高、服务覆盖面广的60个事业单位作为试点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共评出五星级信用单位27家,四星级信用单位29家,三星级信用单位4家。评定工作每年年初集中组织一次,一般与法人年检工作同步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管理、实名制信息公开情况,公章及标牌使用管理情况,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情况,社会保险缴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情况,收费管理情况,依法纳税情况,合同履行情况,组织机构代码证使用、管理情况,银行账户及债务情况等事项;评定工作首先由县编办函告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范围,对相关内容分别进行审核和分值评定。之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整理汇总参评事业单位得分,在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并进一步征询成员单位意见,最后确定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和无等级四个等级并进行公示,期满后授予相应信用等级牌匾,并将结果通过网站、报刊等媒体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级信用单位的,授予“诚实守信明星单位”称号并给予通报表彰;未被评定等级的,下发通知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未评定等级的,列入监督检点对象,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其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必要时取消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资格。汶上县编办 吴为现 E:LQF
莒县编办强化事业单位监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二是强化新申请设立事业单位立项论证。经论证不符合设置条件的,县编办不予上会研究。三是强化整改落实。对需要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经清理仍不能登记的,由举办单位根据规定对其限期整改,事业单位印章暂由举办单位代管,经整改仍不能登记的,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工作。四是强化协调服务。对因登记事项需要组织人社部门备案批复的,积极协调予以优先研究;对帐户由财政统管事业单位,协调财政部门出具证明;对事业单位验资收费问题,协调社会中介验资机构降低费用。五是强化联动监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加强各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周海峰 E:FQJ
青岛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一是成立考核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组织部部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二是印发考核办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青岛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建立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指导形成工作合力。选择基础较好的市交通委、市卫生局所属事业单位作为绩效考核试点单位,在与试点单位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时间节点及保障措施等,考核指标分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两类,其中综合指标主要设置为登记管理和社会评价两部分,专项指标主要设置为业务开展、社会效益、管理运营三部分。目前综合指标和试点单位专项指标均已制定完毕。青岛市编办 E:DL
烟台市福山区编办严控事业单位规模
一是在总量管理上把握一个“控”字,确保管住事业机构编制。二是在管好存量上把握一个“活”字,确保用活事业编制资源。对现有事业单位的空编,由本级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确需增加使用编制的,按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增加;补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三是在执行纪律上把握一个“严”字,确保增强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按照管理权限,加强纪检监察、机构编制、财政、人事、审计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健全和完善有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对各类在编人员使用情况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超编进人、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福山区编办衣春旭 E:YWJ
利津县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印章管理专项检查
篇5
一、打基础,日常工作规范完善
一是积极推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工作。为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重点督促财务相对独立特别是乡镇(街道)中小学校的法人登记工作。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县事业单位法人总数达到231个,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达到85%。二是所有事业单位法人均建立了工作台账。台账主要内容分为法人基本情况、登记管理机关日常管理指标和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管理指标三部分,台账能全面、祥实地记录事业法人接受联合监督管理情况,为日常管理、确定信用等级、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进一步完善办事工作流程。对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现场核查和信用等级评定等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制定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年检工作流程图》,制成图板并悬挂上墙,印制了业务工作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明白纸,使业务工作办理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又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四是认真开展现场核查工作。投资近3万元购置了照像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用于现场核查工作。转发并严格执行《东营市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及变更登记现场核查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配套文书。2012年,对所有申请设立和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现场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进行整改,确保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五是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印发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加强了与公安、技术监督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了事业法人信息沟通、监督管理协调配合机制,形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齐抓共管、环环相扣的良好局面,有效规范了“非法人”事业单位的民事行为,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市场管理秩序。六是按时完成年检工作。每年都专门印发文件安排年检工作,对年检的时间、程序、内容和要求以及所需材料做出明确说明。年检中实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履职报告制度,并要求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字,使年检工作更加真实、规范。材料审核实现了受理人、审核人、负责人依次审核、签字负责、相互监督,保证了材料齐全有效、程序规范简洁、内容完整无缺。近年来,法人年检率、年检合格率均为100%。积极做好公示工作,及时将核准登记、变更登记及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法人名单在《广饶大众》上进行公示。七是及时完成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及备案工作。督促、指导事业单位法人对其设立、变更登记等事项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在信息公开及备案审核工作中,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表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事项按相关要求进行重点审查,确保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内容与其证书所登记的内容相一致;同时督促各事业单位法人及时将审核后的信息公开表通过网络、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事业法人证书上所登记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相一致。八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保管制度》、《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查阅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了专用档案橱柜和统一的档案盒,法人档案按标准整理后依事证号顺序统一排列,明确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入档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完善归档,编制了档案目录索引,使档案材料既齐全、美观整洁,又查询方便、易于检索。九是法人培训效果明显。每年都组织全体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参加监督管理知识培训。2012年重点学习了省政府27号文件及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有关政策,并组织了法定代表人知识答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创新,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联合县人民法院等16个部门出台了《广饶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制定了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事业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先后2次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73个事业法人的信用等次,其中61个法人被评为AAA级,12个确定为AA级。组织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授牌暨培训会议,通过授牌、讲课、考试等形式,使事业法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法人职责,诚实守信,为全县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不断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信用环境。二是绩效考核工作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广饶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成立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编办,具体工作由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2012年,做好了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从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分别与教育、卫生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考核组,对51个学校(中心幼儿园)、13个基层卫生院进行了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社会评价和业务工作三部分。按照15%的优秀比例,确定了10个A级单位,每个单位由县财政奖励3万元,并在全县综合表彰奖励大会上进行表彰。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对于各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该项工作将于今年在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展开。三是印章管理更加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印章的规范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印章管理的规定》,与县公安局联合就事业单位印章名称、刻制程序及缴销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印章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结合“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工作,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中撤销、更名事业单位的印章进行了收缴,2012年,共收缴印章184枚,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社会管理秩序。四是机构编制评估验证工作全面启动。机构编制验证评估是指对已经研究批准、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机构编制事项的规定执行、宗旨实现、职能(业务)运行等情况进行评估验证。按照《广饶县机构编制事项评估验证试行办法》,2011年以来,对22个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调整事项组织实施了评估验证,通过验证,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机构设置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有力的督促了各单位机构设置规定的履行和落实,提升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五是网上登记监管工作准备就绪。认真学习了省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监管信息系统运行知识,完成了省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监管历史登记数据整理和USB-KEY订购,举办了全县事业单位网上监管信息系统培训班,为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监管信息系统运行试点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完善;路径
一、引言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性质以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绩效考核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的情况下,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性较差、满意度不高,激励作用发挥不大,这极大地影响了绩效考核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原则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较多,且不同事业单位规模大小不一,这意味着绩效考核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过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公平原则
公平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的灵魂,没有公平的绩效考核所带来的危害往往要远远甚于没有绩效考核。因此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方面需要坚持公平原则,将公平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绩效考核各方面内容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平问题,确保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客观公正的对事业单位职工绩效完成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
2.面向未来原则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需要做到面向未来,而不是着眼于过去,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职工未来的绩效完成能力,绩效考核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对于事业单位职工过去的业绩进行考核,目的是让其能够了解自身绩效任务完成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在未来实现自身绩效任务完成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3.目的多维原则
目的多维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的基本原则之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于职工过往一段时间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和评价,同时还涉及到职工工作态度如何、行为是否规范、创新意识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因此,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要做到目的多维,全面兼顾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考核内容,确保绩效考核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前局限于职工业绩完成方面,忽视行为、态度、业绩完成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内容,考核内容的不全面,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职工不注重业绩完成质量的提升,创新意识不强,也很容易诱导事业单位职工为了实现业绩目标,而出现短期逐利行为,损害到实绩完成质量和效率。
2.考核方法简单粗糙
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来看, 主要就是根据职工业绩的完成情况,进行强制分布,绩效任务完成好的职工考核等级为优秀,绩效任务完成不好的职工考核等级为合格、不合格。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深入的分析和掌握职工绩效任务完成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绩效考核的效能。
3.考核沟通不够理想
考核沟通是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能不能做好考核沟通,将会直接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还体现在考核沟通不理想方面,单位并不注重绩效沟通工作的开展,在考核工作开展之前、之中以及之后,都没有做好考核沟通工作,从而导致了考核工作的受阻。
4.考核作用发挥不够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作用发挥不够,绩效考核往往止步于考核结果的出台,没有做到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培训等工作挂钩,结果使得考核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提升。
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路径
1.加强考核沟通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考核沟通,考核沟通可以让被考核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绩效考核内容,掌握考核指标以及考核目的,减少绩效考核实施阻力。另外,考核结果出台之后,则通过考核沟通,力求绩效考核结果被职工接受,减少因为对于绩效考核结果有意见而淤积的负面情绪。
2.完善考核内容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内容方面,关键是要在绩效考核指标方面做到更加全面,一般来说,绩效考核指标要囊括完成的实绩、取得的成效、认可程度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只有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才能够确保考核结果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职工的真实绩效。
3.优化考核方法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层面,需要解决目前绩效考核方法简单粗糙的问题,引入信度、效度更好的考核方法,举例而言,可以利用平衡计分卡法来替代现有强制分布法,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发现职工工作能力方面的问题,从而给未来的改进提供方向。
4.提升考核作用
事业单位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考核作用,对于考核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将考核结果与职工培训、奖惩等进行挂钩,针对职工绩效任务完成方面的不足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这样就可以提升职工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对于单位职工绩效水平提升,对于单位自身的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以考核方法优化、考核内容完善为切入点,同时做好考核沟通工作,全面提升绩效考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难点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绩效考核已不是企业的专利,也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早在2006年国家就在行政事业单位推广绩效考核管理,并在2010年起,具体地推出了绩效考核制度。几年过去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含义及作用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综合考评的工具。是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循序渐进。具体流程包括:指标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具体的实施、过程的跟踪、结果的反馈等阶段。
2.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具有双重作用,一是从员工的角度说,给公平竞争提供了场所,给员工业绩的提升提供了机会,也给员工提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二是从单位来说,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公共服务的宗旨。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考核的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以公共服务为目的,从事政府机关、事业、科技、医疗、卫生等工作,所以绩效考核中的量化管理比较困难。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薪酬一般都是财政部门核定,浮动的空间不高,所以关注的人群不多。再有评价过程中缺乏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让考核没有可比性,让人难以信服。考核体现不出层次感,平均主义比较严重,影响员工的考核情绪。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考核用“德、能、勤、绩、廉”这些内容概括考核的标准,这样的标准过于笼统,考核也过于原则性,缺乏针对性。我们也知道,绩效考核是指挥棒,它既能带给员工正能量,也能将员工带进歧途,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笼统的指标体系下,指标的设置也不全面,同时与具体业务也不是很相关,这样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考核的可信度不高
考核不够准确,以及考核流于形式让大家对考核不感兴趣,这样的考核由于没有啥效果,所以考核的可信度也不高。具体表现在考核的目标制定缺乏沟通,让员工没有准备;考核的手段与方法陈旧,让员工失去兴趣;随意打分,没有拉开档次,让员工不够重视;考核完成后秘密装入档案,让员工对考核失去信任感。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庸者没有危机感,让能者失去动力感。
3.考核的结果不能得到很好应用
我们前面说过,考核不是目的,将考核的结果加以正确的应用,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目标的实现才是真正的用意。但是看看事业单位由于考核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具体工作面貌,所以考核的结果也无法应用到具体实际中去指导工作。将考核的结果做为一项工作,为完成工作而完成,装入档案,以备联查而已,这样的考核结果刺激不到员工的兴奋神经中来,使得考核成为空中楼阁。
四、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转变观念,提升意识,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真正地与工资、岗位、业绩、晋升挂钩,让绩效考核得到全员的认可,让绩效考核有声有色。具体如下:
1.要有完善的指标考核体系
既然说是考核,就要可以量化处理,并可以具体衡量。行政事业挝痪哂蟹怯利组织的一面,所以考核要体现出服务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有公益性的一面同时,还要有节约财政资金,努力创收的义务,所以还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的一面。二者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完整、最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德、能、勤、绩、廉详细地展开,并且配上科学的权重,同时还要与人员自身的岗位紧密相连,即不同的岗位,所配的权重各不相同。最后引进最新的平衡记分卡、360度绩效考评法,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考核,改变过去的、静态的、片面的考核手段。
2.强化考核过程中的透明度,提高可信度
绩效考核要想让人信服,就必须提高透明度,这个透明度是站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要想做好三公开活动,首先就要号召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通过宣传教育,让全员参与监督活动。另外要成立内审机构,让内审渗透到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来,并对监督的过程及时加以公布,以提高透明度,提高可信度。
3.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首先考核结果是对本次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从设计到安排以及再到运行过程全面监督的反映,并将这次结果应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加以对比,总结本次结果,对不足之处要查找根源,对成功处要发扬光大。另外将本次考核结果要不断地加以提炼,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像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增加值,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绩效考核,也起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以及不足,但是我们仍然有勇气、有决心、有信心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让绩效考核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刘振夏,柳大伟.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3.
篇8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绩效管理来说,可以打好基础。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内涵的进一步认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和绩效反馈工作、绩效改进工作、绩效结果合理的应用等工作。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一步步开展,将绩效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岗位,使各部门的职工工作的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事业单位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职工应用不同的绩效管理标准,使绩效管理的考核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成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完成单一绩效考核转向有效绩效管理的跨越。
二、将绩效管理与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挂钩
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在提高管理绩效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评价要以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基础,综合职工天赋、能力、资质和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职工做出综合的评价,使职工更加明确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对单位加强认同感与责任感。事业单位将职工需求纳入单位的经营活动中,使职工职业生涯的管理和绩效管理完美的融合,将绩效管理工作和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挂钩。对职工过去的成绩可以作为奖金发放和激励措施应用的根据,职工的成绩是职工和单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凭个人的努力,要受到单位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根据职工能力,对职工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绩效进行改进,提高职工能力。
三、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绩效管理工作可以考虑从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制度,对全体职业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可以说,岗位安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而绩效工资则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一定要根据工资总额作为基础,对绩效工资的基数进行合理设计,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从工作岗位的难易、业绩、贡献、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绩效工资的系数。尤其是一线岗位,一定要加重绩效工资的比例,对于关键的技术型岗位和管理型岗位绩效工资更是要重点提高。
四、健全绩效评估的体系
健全绩效评估的体系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绩效指标的设定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前提,绩效指标的设定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需要,也要兼顾德、智、能、勤、绩等全面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以战略发展规划对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以事业单位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细化。在考虑事业单位经济效益需要的同时,要根据德、智、能、勤、绩等多种要素对岗位产生的影响进行区别化设计,使绩效考核内容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从上至下的将考核指标与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开展层层的考核。形成规范化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一定要确定考核的目标、考核的重点、考核的方法等。以短期考核结合年末考核、任期的考核等多种考核周期,互相补充,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绩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事业单位绩效的沟通和反馈是领导和职工进行有效交流的方式,评估方只有通过沟通与交流,才可以做出客观评价,而被评估方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事业单位总的发展目标、分解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甚至清楚的分析出本人和单位对岗位期望的差距。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职工素质,真正改善业绩。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28-01
交通水运单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力资源主要是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国家对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有详细规定,每年度都要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在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十分重要,需要事业单位对其进行详细探讨,更好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一、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有详细规定,但现实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交通水运单位的绩效考核无标准、形式化
交通水运单位现行的绩效考核简单而笼统,有些单位的绩效考核还是按印象打分,缺乏科学性。交通水运单位考核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知识应付上级检查,搞“形式主义”,单位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只是流于形式,与工资分配和职位变动等实际问题无关,没有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第二,单位的职位分析不到位,对各类岗位名称的规范不到位,岗位职责分工混乱。第三,单位对绩效考核的含义没有完全了解,只重视业务忽视了其他能力的考核工作。
2.交通水运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分配自相对较大,但因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很多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还是由领导确定人员配置问题,职能匹配工作没有做好。第二,很多单位还是在薪酬分配上采用“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严重降低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第三,交通水运单位大都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也不利于职工职业目标的制定,使职工逐渐丧失创造性。
3.交通水运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但在实践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在单位的绩效考核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会造成管理过程僵化,也打击了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具体实践,提出以下提高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措施。
1.深入贯彻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发展,改革和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做好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的贯彻是十分重要的。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不仅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还是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重点。
2.交通水运单位要建立战略薪酬体系
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薪酬设计在单位的长远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要做好事业单位的薪酬设计不仅要考虑公平因素(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间公平)。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问题。管理者在进行事业单位薪酬体系设计时应考虑“公平薪酬、拉开差距、公证考评”的原则,不仅公正合理,更能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建立事业单位的战略薪酬体系可以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和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较好水平的薪酬策略能促进单位的更好发展。
3.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关注
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关注,这样可以降低单位的人才流失。交通水运事业单位对职工的关注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的关注,更要关注职工的精神生活。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成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更专业的帮助职工做好职业规划,帮助职工更好的发展。
4.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我们的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建设本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完善企业管理体制,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肯・布兰查德(管理学大师)曾讲过:“绩效管理制度应该有三个部分,并且同时持续地在全年度中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监控(协助员工成功);绩效评估。”这对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完善交通水运事业单位的考核成果备案制度
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建立月考核、季评定、年度总评的考核备案制度,更好的做好本单位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决策责任的落实工作和业绩贡献的评估工作,增强决策依据的可靠性,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6.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有效的运用单位绩效考核的成果
交通水运事业单位要有效的运用单位绩效考核的成果。在单位中形成奖优罚劣制度,更好的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成绩好的职工应该受到奖励,对绩效考核成绩不好的职工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单位的发展。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都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行了改革,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也不例外。交通水运事业单位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好的促进了本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要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要从多方面进行。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水运交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彭娟.基于构型理论的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3,05(01).
[2]刘波.员工胜任力成熟度模型(SC-MM)及其相关模型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20013,04(01).
篇10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青岛市编办:一是抓好全年工作目标的落实。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和区(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12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国家、省设定的非许可事项,清理后上报有关部门;我市自行设立的年内一律予以取消。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坚持边清理边规范,做好制度创新。制定印发《青岛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规定》和《青岛市行政审批批后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网上办理、门户网站与部门网站统一管理程序,做好对审批事项的全流程规范管理。公布我市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化服务指南,提高审批服务质量。
三是抓好工作创新。建立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企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制度、政府服务清单制度等“五项清单”制度。精简和规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月底前编制我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淄博市编办:一是优化流程,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的要求,加强政府督查,督促各区县全面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公开、高效、规范、可问责的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做到审批行为、办件质量、档案管理、收费监管的标准化。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便捷水平。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清理行政审批申报材料,无法定依据或者非必要的一律剔除。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力争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压缩30%以上。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通过梳理裁量依据、明确裁量标准、强化裁量监督,进一步缩减自由裁量空间。
二是创新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在市、区县实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纵向联动审批机制,重点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和“项目主审全程代办”的“柔性管理”模式,开发应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和远程视频联动系统,大幅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申报材料电子数据化,尽快实现市、区县、镇办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联网,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三是放开市场,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允许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市场,尽快建立起充满活力且有序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平台,定期市场招标,将服务优、效率高、收费低的中介服务机构纳入信息平台,统一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评价机制。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评价标准,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时限和服务收费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是健全体系,强化行政审批监督检查。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研究制定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服务的意见,从注重事前审批为主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为主转变,加强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重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对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建立行政审批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健全行政审批网上投诉受理、处理和结果反馈制度。强化对审批权力的制约监督。健全部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庸懒散、吃拿卡要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
日照市编办:一是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下步将各部门上报的审批事项列出审核清单,清单将部门审批事项分为行政许可、非许可、非审批事项和初审类事项四类,其中对属审批事项的按照保留、取消、整合、下放、暂停、调整管理方式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将审核清单书面通知部门,征求部门的意见后,对保留和整合的审批事项,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按程序公示并报请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向省编办备案。市级目录公布后,对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增加、取消和调整。同时,指导区县完成编制县级审批事项目录工作。
二是承接落实好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根据咨询委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将承接和落实目录提交市政府研究后,及时向社会公布。下一步,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的项目及时承接落实到位。
三是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市级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在与部门沟通一致的基础上,年内按程序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级审批事项。加大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力度,从清理上报情况看,我市没有自行设立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编办将适时会同监察局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四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市级目录保留的审批事项,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监督指导部门负责对组织实施的审批事项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督促指导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后续监管;对下放到区县的审批事项,督促区县编办制定监管措施。市编办会同监察局等部门加强对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是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流程。按照市级审批事项目录,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和办理时限;探索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巩固企业注册“多证联办”成果,探索建立各类证照联办机制;对各审批环节进行监督,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鼓励政务服务创新,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创新奖评选活动。
菏泽市编办:一是建立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上级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调整目录。
二是发挥牵头作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督促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建设,按照“部门全覆盖、事项全覆盖、流程全覆盖”要求,开发联合审批办理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逐步实行审批事项全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后续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监管“缺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实施审批。加强对审批服务的监督管理。建立跟踪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建议渠道。加强投诉数据整理分析,及时对审批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动态调整。强化电子监察,市级审批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入网率、系统使用率达到100%,筑牢审批权力“阳光”运行的技术防线。强化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以及社会力量监督等传统监督方式,也要开辟新的监督途径,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对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建立网络电子档案,行政审批相对人可匿名对其进行评价、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审批服务履行情况考核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细则。
三是加强指导考核,促工作平衡开展。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强化日常调度和平时考核,既交任务又教方法。市编办从自身工作抓起,高标准,严要求,靠示范引领推动县区审改工作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全面开展。将市级改革形成的文件资料汇编成册,供各县区参考使用。建立网络统一公示平台,确保公示效果。
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潍坊市编办:一是严格抓好清单事项的清理审核工作。依据省政府文件要求,调整权力事项分类,扩充工作内容,规范事项格式,坚持做到“三个对照”,即将清理成果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对照,确保权力合法;将清理成果与工作实际对照,力求简单明了、客观真实、信息全面、方便监督;将清理结果与上级主管部门对照,保证职权名称统一。
二是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方案。做好部门交叉、管理分散行政权力事项、以及事业单位承担行政权力事项的梳理摸底工作,优化职能配置。成立行政审批制度咨询委员会,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建立倒逼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对需上级政府调整的行政权力事项提出调整建议。对保留的各类权力和服务事项,进一步明确实施部门、实施依据和收费标准,编制工作流程图,落实权力事项全公开制度,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和模拟审批办法,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按照省里部署要求,积极协调推进“一库四平台”建设,加快形成规范、高效、有序的权力运行动态管理体系。建立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法律、法规修订要求,对权力事项进行及时调整,今后,未纳入清单的权力事项,一律不得实施。探索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落实部门主体责任,促进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泰安市编办:一是抓好改革工作部署。待省委、省政府批复泰安改革方案后,立即起草制定《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拟于9月10日前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安排各项改革任务。
二是严格时限节点推进。市编办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同时,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节点推进。改革动员部署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能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职能变动小的部门,以编委文件予以明确。
三是推进县市区改革。强化对县市区改革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9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改革方案,经审核后报省编办备案。待市委、市政府审批后,督促各县市区抓紧铺开,确保全市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莱芜市编办:一是积极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立即制定莱芜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适时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改革方案批复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各区机构改革。督促各区尽快制定改革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培训,9月底前报市编委审核并报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是同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梯次推进的要求,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9月份启动召开全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会议,11月底前完成审核确认,2015年一季度市、区政府公布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
聊城市编办:一是一体化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及时制定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机构改革工作。各县(市、区)上报改革实施方案后,报市编委审核并经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批复。
二是完善部门“三定”规定。凡明确职责调整的,必须按上级要求不折不扣调整理顺;凡明确人员编制调整的,必须按“人随职责走、编制随人走”的原则及时划转;凡涉及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核定的,必须严格按照核定标准规范操作。对新组建的部门及需要完善职责的部门,认真制定“三定”规定,理顺职责。为彻底杜绝明合暗分现象,将挂牌机构的内设机构整合设置、彻底融合,避免出现新的限额外独立运行的机构。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三定”规定,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三是统筹推进权力清单工作。根据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市县同步推进的原则,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明确领导责任、安排专职人员集中办公,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2月底前,公布本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并在政府门户网站、机构编制部门网站、各有关部门网站上公开。
四是完善工商登记制度,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宽进严管”、“先照后证”,完善企业注册“四证一章联办”制度,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整合申报材料,继续推进服务业许可联审联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广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管理方式,出台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事中事后监管部门,完善制度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德州市编办:一是加快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力争方案批复1个月内,完成发改、国土、卫计、农业、文广新、工商、质监等机构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定,11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抓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督导。加强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培训,跟进政策指导,9月底前完成县级方案审核报批。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导,督促各县市区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特别是规范政府机构设置、整合职责机构、划转人员编制等事项,坚决杜绝改革、运行“两张皮”的问题。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由市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落实政府对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活动的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职责,9月底前完成调研,提出改革方案,11月底前将方案落实到位。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试点
枣庄市编办:一是持续扩权放权。对试点镇的赋权实质上就是赋予其部分具体行政行为实施权,这点要从立法上予以明确。县级政府应按照权责一致、按需下放的原则,持续向试点镇放权,并多下放有实际业务、含金量高的权限,尤其是项目审批、执法监察、社会管理等试点镇迫切需要的权限。同时,可探索规划权限下移,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赋予试点镇一定权限,确保长效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适应试点镇发展需要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相关税费返还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增强试点镇的财力。省、市、县有关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适度向试点镇倾斜,并对试点镇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各级重点项目,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三是注重社会管理。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对百姓的“一线”政府,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便民服务的示范效应,拓宽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提供形式,形成养事不养人的公益服务提供机制。
四是优化组织结构。围绕提升试点镇党委、政府“抓人促事”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管理方面给予更大政策空间,为试点镇配强班子、招才引智等创造条件。目前,我市正在研究推进滨湖镇“大部制”改革,并将抢抓滕州市被确定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酝酿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滨湖镇政府架构,完善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监管
济南市编办:一是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的收尾工作。对个别暂未分类的单位,进一步调研沟通,研究确定类别,做到应分尽分。对个别与省里相对应的机构,待省里有明确分类意见后,参照省里作相应调整。将分类意见按程序提请有关会议研究并审议通过后,发文明确事业单位类别。
二是研究制定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认真学习研究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结合济南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改革配套文件,作为推进改革的政策依据。
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已报经省编办备案列入行政类的事业单位,按照“能转职能不转机构”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通盘考虑解决,逐步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对列入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转企条件成熟的先行推进转企,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对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单位,通过整合或锁定管理、人员只出不进等方式,逐步消化。对公益类单位,区分不同类别,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大清理规范力度,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东营市编办:一是待省备案批复行政类事业单位后,及时按程序研究批复市和县区各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方案,确保按时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根据上级改革配套政策,与东营实际和原有改革政策相衔接,制定完善我市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为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全力推进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行业协会学会与主办机关分离工作,使事业单位回归社会公益属性。
三是加大事业单位整合力度。在去年整合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和民生热线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整合市直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部门单位民生热线资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和措施,进一步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完善事业单位设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通过绩效考核、信用评级、加强法人监管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机构编制部门事业单位监管职责,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济宁市编办:一是全面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组织召开全市绩效考核动员大会,部署绩效考核工作。强化考核工作机制,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全市年度考核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共性指标考核、个性指标考核与年度考核统筹实施。强化市事考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合力。确定范围分类实施。市直公益类事业单位共有160多个,今年纳入120个,并按类别划分为综合、教育等6大类进行分类考核,另外40多个单位将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行调整规范。完善细化指标体系。调整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分值比例,更加突出工作绩效份量。充实调整指标内容,细化、完善标准,组建评审专家库。加大对县(市、区)的督导。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督导县(市、区)工作。同时,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提升人员素质,确保县(市、区)绩效考核快速推进。
二是探索多种监管方式有机结合。绩效考核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在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探索专项监督检查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措施,达到考核与监督检查相互促进的目的。绩效考核与年度报告有机结合。将绩效考核共性指标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年度报告书反映出来,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统筹年度报告与绩效考核时间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健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监管机制。拟订我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权利、义务、工作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内容列入管理办法,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加强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监管。
威海市编办:一是改进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拓宽新闻媒体宣传渠道、编印发放宣传材料、强化法人业务培训等措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服务对象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更好发挥服务窗口作用,优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登记监管效率和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强化工作督导检查和年度考核,跟踪抓好各项目标落实。
二是查漏补缺,稳步提升登记水平。坚持依法登记,加大市、县两级登记机关工作力度,自今年四季度起,以基层事业单位为重点,制定有效措施,稳步提高登记率,逐步扫除登记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是强化措施,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加强对个性指标的研究,提高考核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公益类单位为重点,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台账,按照自评申报、考核预告、现场检查、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等程序开展考核工作,兑现奖优惩劣办法,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结合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学、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适时在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医院、中小学等公益单位和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有条件的单位探索推进试点。
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烟台市编办:一是健全机构编制总量调控机制。严控行政机构编制增量。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期间,除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暂停受理和审批党政群部门新设行政机构、机构升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事项。机构改革结束后,对确需调整的,在现有总量内统筹研究,确保有增有减,增减平衡。从严审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以后,一律不再审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经费自理事业编制转为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事业编制。确需设立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坚持机构撤一建一、人员编制内部调剂。对按照机构编制标准核编后出现增编的,将一律在本地总量内调剂。对于公立医院等确因事业发展需要增编但暂无编制资源调剂的单位,将实行一次性核编,分步到位。
二是健全存量编制优化配置机制。着眼于用好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实行“三个一批”:结合改革收回一批编制。对已被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从严控制,空余编制逐步收回;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重点管理,原则上只减不增,空余编制予以收回;对撤销和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编制全部收回;对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相关部门因接受干部增加的行政编制,要在该干部退休或调出接收单位时,将所用编制予以收回。清理规范一批编制。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离岗、“吃空饷”等问题的研究,积极稳妥地改变现行提前离岗做法,彻底清查“吃空饷”人员,对相关人员所占编制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清理。调剂用好一批编制。对精简压缩收回的编制,将统筹掌握、动态管理,重点用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局性重点工作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行业。精简压缩编制后的超编单位,人员只出不进,超编人员随自然减员逐步消化。
三是健全重点工作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机制。深入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突出优势产业,体现区域特色,超前提出重点区域的体制调整、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配备的意见办法。及时跟踪了解重点领域机构设置、职能履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加强建议。
四是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坚持每年在全市开展一次专题性的机构编制例行检查,对各部门(单位)是否按规定设置机构、按职数配备干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协作监督。与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无论是考录、调整人员,还是核拨经费、办理保险,都要以编制部门批准的相关手续为依据。继续开展纠错监督。完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发现问题,严肃查纠。探索评估监督。定期对部门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引入社会监督。
临沂市编办:一是加强实名制建设,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加大对信息平台建设的探索力度,总结目前与组织、财政部门信息共享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办法,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完善数据库信息更新与机构编制使用核准等业务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夯实机构编制管理基础。
二是强化刚性约束,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对精简压缩后收回的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压缩后超编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不再下达用编进人计划,人员只出不进。扎实开展政府部门和重点行业系统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积极探索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结合各类改革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提升刚性约束的合力。
三是坚持动态调整,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将改革思维贯穿到每个工作领域,统筹考虑各重点行业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职能普遍弱化的行业领域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减”的文章。探索完善机构编制资源分配办法,综合考虑人口、面积、公共财政收入、现有编制数等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作为分配依据。
滨州市编办: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探索建立机构编制工作责任审计制度。探索会同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监察局联合实施机构编制工作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把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市直及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纳入机构编制责任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将机构编制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干部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的依据。
三是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管理制度,规范领导职数审核程序和办法,有效防止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等问题的发生,准确掌握市直各部门领导职数的使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