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制度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制度建设制度

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制度建设工作小组成立后,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制定制度建设方案和计划。为推动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明确制度建设职责,规范制度建设流程,制度建设小组起草制定了《制度管理办法》。同时,根据《制度管理办法》,经广泛收集、深入讨论,制度建设小组起草了《2019年度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和《各部门2019年度重大制度建设计划》,经集团班子会审议通过后开始实施。今年,集团计划制定的重大制度中,XXX室5项,XXX部4项,XXX部、XXX部、XXX部、XXX部和XXX部各2项,XXX部、XXX部、XXX部、XXX部、XXX组和XXX组各1项。

(二)加强制度初稿审核和把关。为加快制度建设进度,及时完成制度审核,制度建设小组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三审”模式:一是加班审。由于制度建设小组成员均为兼职,在参与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完成本职工作,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为更好地开展制度审核,6月下旬以来,制度建设小组决定周末加班。目前,已开展制度审核7个周末。在此期间,小组成员有的带病坚持,有的连续加班,有的克服不利因素,但大家态度端正、毫无怨言。二是分组审。由于每周提交审核的制度数量多,制度本身涉及内容广,审核工作量大,为加快审核进度,制度建设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将成员细分为两个小组,并根据待审制度内容和个人熟悉程度适时调整人员构成,在同步展开审核的同时,确保审核质量。三是综合审。制度审核过程中,制度建设工作小组既审核合规性、也强调操作性,既追求语言精准、也突出结构严谨,既注重内部逻辑、也搞好外部衔接,力求制度实用、规范、科学。同时,还把体系化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制定的制度要融入集团制度体系,修订的制度要优化集团制度结构,倾力打造衔接配套、科学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截止上周日,制度建设小组先后召开制度评审会16次。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检查和督促。制度建设小组在搞好制度审核的同时,对制度建设计划执行情况也进行了检查督促。对应当按时提交初审而未提交的,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督促尽快提交;对已通过审核的制度,提醒后续工作流程,及时展开后续工作;对延期和审核未通过的制度,按照《2019年度重大制度建设方案》进行扣分统计,努力推动各部门按计划开展制度建设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尽管制度建设能够按计划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个别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集团2019年度制度建设方案和计划出台后,各部门虽然能安排专人负责制度建设工作,但总的来看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对《制度管理办法》学习不够,对制度建设基本流程不掌握,如何落实各环节不清楚;有的只知道要搞制度建设,但部门领导对具体时间安排不清楚;有的部门领导把制度建设任务交给主办人后,不过问、不检查、不督促,导致本部门制度建设延后或者制度初稿质量不高。

二是制度建设专业程度不够。从历次审核情况看,各部门起草的制度初稿明显存在表述不准确、逻辑不严谨、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制度建设的专业性还有较大欠缺。语言表达上,个别制度主办人文字能力偏弱,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制度草稿口语化现象明显,不够正规严肃;逻辑性上,有的制度章节衔接不够紧密,条款安排前后错位,内部逻辑不够严谨,有的与集团其他制度对接不够,其他制度已有明文规定的,不知道引用对照;结构上,有的制度概念界定不清晰,有的缺少基本流程,有的缺少职责分工,有的缺少主管责任,导致制度方向偏移、规范缺失,无法形成管理闭环。专业程度不够的问题,增加了审核的工作量,延长了审核时间,有时一个问题讨论一小时。

三是成员业务熟悉程度不够。从目前制度审核的实际情况看,虽然能认真发挥把关作用,积极提出问题建议,但受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和个人阅历的影响,小组成员对某些领域的业务工作还存在不够熟悉的情况,特别在政策规定、工作流程、风险防范、困难问题等方面还存在盲区,制度审核难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问题,无形中增大了制度审核的难度,放慢了制度审核的进度。

三、下一步打算

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加快制度建设进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度建设小组下一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后续工作:

一是强化检查督促。对照制度建设计划,每月进行检查提醒,对已通过初审的制度,提醒尽快完成后续工作;对未通过初审的制度,提醒尽快组织修订,并做好再次报审准备;对完成终审的制度,提醒尽快上报集团班子会审议;对各环节延期两个月以上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建设方案,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制度主办人,同时,做扣分处理,并将扣分情况予以通报。

二是优化制度流程。前期,个别部门认为制度建设流程略显复杂。对此,制度建设小组下一步将征求各部门意见,并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对制度建设流程进行优化,确有必要调整的,认真加以调整,可以简化的,适当予以简化。

篇2

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力,特别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依靠健全和完善的法规进行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法律体系是国家对建筑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所以,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制定合适的法律条文,使得监督工作的进行有法可依,政府部门还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强制的手段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合同当中的内容,以合同规范相关方面的行为,以制度优势确保工程质量。

2立足建筑结构安全,明确工程质量监督重点

如果建筑的结构不够坚固,将使整个建筑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建筑安全隐患的出现,就要首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监督予以足够高的重视。此外,要想发挥质量监督的原有作用并提高质量监督效率,应该对质量监督的关键之点进行明确,这同时是出于让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循的目的。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建筑行业在我国产生并没有太长的时间,发展水平较低,完善程度不够高,通常只存在仅重视建筑物外观而忽视内部质量的误区,对此,我们要严格更改,着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全面的监督,保证完工的工程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定,这样做同时也是对建筑安全的保障与维护。

3规范建筑资格,避免人为犯错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建筑发生事故的一部分原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为因素才是罪魁祸首。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是施工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因素,因此,要想保证施工质量,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与行为进行规范,具体到施工人员的一举一动,让施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任何一个细小的举动都关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安全,所以每一个举动都要合乎情理与规定,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自作主张、主观臆断,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人员准入门槛,遵循持证上岗,严禁没有工作证或者托关系进入行业的人上岗工作,从源头处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不难发现,做好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就是增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即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在提高与过程有关人员的素质后,就可以优化整个建筑市场的环境。与此同时,把握住建筑企业的经营许可权,严格限制建筑许可证的发放,对原料市场、设计市场、施工市场等进行严格的审批,确认企业具备建筑资格才允许进入建筑实施阶段,从源头上消除人为隐患,保障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避免出现建筑事故人为化。

4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自身素质

有些人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这项工作极为简单,但是实际是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恰恰相反的,这项工作就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实际操作过程是极其复杂和繁琐的。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诸多不同的专业和学科,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等都涵盖在其中。因此,工程质量监督受到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严重影响。目前,我国过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其中的缺陷和弊端仍然是很明显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并威胁着人民的财产安全。所以,为了保障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做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就当前来说,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并不到位,甚至致使建筑市场一片混乱,即使市场本身存在滞后性、落后性和盲目性的弊端,我们也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进行专项的整治,为了激发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要进行绩效考核,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并使质量监督工作发挥实际作用。

5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质检监督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质监工作也应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监督手段和能力。改革设备、技术的落后的现状,依靠现代科技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新飞跃。建立网上业务公开板块,通过快捷有效的科技手段提升监督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监督工作更具有深度,使监督人员更具有权威性,监督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服务,是当代世界各国所秉持的方法,我国应该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自身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已有技术,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建筑监督工作零失误、零误差,从根本上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6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严格的执行法律制度

无论是表现优秀的个人还是遵守法规的建筑企业,都应该予以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促使他们再接再厉,而对于那些不顾法律法规随意施工的建筑企业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并进行公布,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期达到树立榜样和杀一儆百的效果。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成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因为通常舆论的作用是其他方面都无法比拟的,社会公众往往是积极、公平的,可以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建筑物迟早要为人民所拥有,所以他们定当高度重视建筑物的质量,要鼓励群众对各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要勇于揭穿与举报,我相信,在人民群众的的共同努力下,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跃。

7结语

篇3

【关键词】制度制度建设公司治理

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人都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同时,对于客观世界和具体事物,人们的认知能力又是有限的,制度建设对于克服机会主义倾向和帮助解决人们的认知局限都有极大的好处。现在很多企业都把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国务院国资委专门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所属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企业风控制度建设,各企业也籍此梳理优化自己的制度、流程,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然而,制度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既取决于制度是否得到执行,更取决于制度本身是否 科学 合理。就制度建设本身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1制度的内容应该明确。

制度主要是约束个性化的行为,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因此,制度的规定应该明白无误,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够被有效地执行,也才能达到制度的目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两种很有趣的现象。一种叫“差不多”,大到形势判断,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排,人们容易用“差不多”来作标准;另一种叫“看着办”,遇到问题容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人们有时智慧地把这种方法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两种现象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或者工作方法,都有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作为制度建设则不能“差不多”、“看着办”。制度一定要讲“多”就是“多”、“差”就是“差”,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制度要做到内容明确,就必须细化。制度应该对每一项行为都要作出明确的规范、程序和要求,制度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限制自由的,每一项制度至少要包括“做什么、怎么做、不做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曾经组织人员到惠州中海壳牌考察学习,其规定就很好地体现了制度的明确和规范,比如连进出公共卫生间的门怎么开都有要求,进和出的要求都不一样,再比如对外提供材料,哪怕是对股东单位派来学习的人员提供一般意义的宣传材料或者要求对公司厂区进行拍照留念,也要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再比如像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这样比较抽象的内容也都能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等等,给人印象深刻。

2 制度应该做到责任和权利相对等。

一个制度光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和约束机制,一个不能考核的制度,一个没有约束的制度,最终是不能成为制度的。而能考核和能约束的基本条件是既要有责任,也要有权利。

制度建设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是责任与权利对待的表现。所谓体系化就是指各种制度之间要有有机的联系,各种制度不是简单的堆集,不是搞汇编,而是要有内在的体系要求,要有根本的、管制度的制度,有实施细则,有行为规范,有落实要求,这主要表现的是责任,各级的责任。所谓科学化是指制度本身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权责明确、对等,既有要求,也有权利,不同的责任给不同的权利,不同的权利提不同的要求。责任与权利相对等的制度是一个合理的制度,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接受、容易得到执行的制度。制度建设如果权利和责任不对等,就容易出现在制订制度时是“高标准”——把制度的内容人为地拔高,超出了制度作为工作规范的范围,而在执行的时候又变成了“低要求”——对道德式的、教条式的制度,缺乏执行的基础,最终流于形式,难以执行,更谈不上考核。比如,过去国有企业常提倡职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要“爱司如家”,这作为一种精神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种制度要求,显然是难以落实的。

制度的执行实际上是责任与权利的相互利益补偿机制。对于严于执行制度的员工,要给予认可和表扬,对于执行制度好、有业绩的员工,应该给予晋升,对于不执行制度的人,要给予惩戒。好的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惩戒,这就是补偿,社会包括企业就是在这种不断进行补偿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补偿机制能否得到有效运用,关键是要侧重于看行为,而不是看结果,对于执行制度而言,好结果也不能成为违反制度的挡箭牌。制度执行的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层有关,有不少制度首先就是从管理层开始破坏的,特别是领导带头破坏的。当然,有时候制度执行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本身有问题,有的是制度的要求太高,成为了道德层面的内容,一般人达不到;有的是制度太模糊,操作性不强;还有的是制度太超前,超出了公司大多数员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成为空中楼阁。

3 要对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

知是行的前提,了解制度是执行制度的基础。一般来讲制度建设都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对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一个有一定超前性和针对性的新规定出来,要想执行的好,前提是让执行的人了解和知道。

我觉得国有 企业 在宣传制度方面还有差距,习惯于制订制度,不习惯于宣传制度。广大员工是执行制度的主体,制度制订出来以后,应该进行广泛的宣传,要进行培训 教育 ,让员工、让执行制度的人完整地了解制度的要求。不仅要了解制度的条文,而且要了解制度的内涵,就像古希腊哲人讲的:熟知并非真知。何况我们有时候对制度还做不到熟知,我们一定要让员工真正地知道各种制度。制度的执行是有成本的,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像思想 政治 教育这样的软工作都会有成本。广泛的宣传教育,是执行制度最低成本的选择,等到制度不执行,出现了问题,再去花时间和精力纠正,那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广泛宣传制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帮助形成公司的文化理念。我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制度和行为的积淀。制度越先进,制度越深入人心,制度执行的越好,企业的文化特点就越明显。文化一开始,由先知先觉者发起,是少数人改变多数人的游戏,等大家都改变过来了,新来者就成了少数,于是又变成了多数人改变少数人的游戏。当对公司的制度不断地进行“宣传-执行-评估-修订-再宣传-再执行”的循环,就能够使制度内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也只有当员工真正地把制度当作自己行为的标准和指南,并以执行制度为骄傲的时候,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时候。企业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成功的企业在其文化的背后都有一套制度作保障。比如bp(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在 1998年收购阿莫科之后,对其品牌进行了再定位,放弃了“英国石油”这一公司名称和盾形的品牌标识,开始启用太阳花标识,并将公司名称简化为bp,代表着“不仅贡献石油”,其中绿色环保被定位为公司的文化追求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其在工厂的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个标准远高于很多国家的国家标准,没有谁监督它,它自觉执行,靠努力赢得社会的尊敬。

4制度要为公司的战略服务。

制度应该为公司的战略服务,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制度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帮助公司实现既定的战略。

制度要适合公司的战略、业务及管理水平。制度只是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好制度是好公司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仅仅通过制度建设是不可能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的,制度关键是要符合公司的客观条件,因此制度建设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制订制度主要依靠公司自己的力量。当然,制订制度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制度,优秀的外脑也可以利用,但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要消化和吸收。制订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和改进公司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控制,制度要有价值,要让执行制度的人感到执行制度的成果。

篇4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前提,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做好建设工程的记录工作,还为建设工程质量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建设工程质量保障工作。

1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

建设工程档案记录了建设工程整体环节的所有活动、数据与结果,是建设工程施工的见证。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帮助建筑行业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施工工程、工程质量检测过程的分析,总结建设工程总体环节的优缺点,为建筑行业进行建设工程过程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1]。

1.2有助于工程监督效率提升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反映了建设工程的施工情况、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建设工程标准,以建设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档案记录内容,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节省质量监督管理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对档案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质量监督工程的顺利开展。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认知不足

部分建筑公司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档案管理人员认知不足问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工作规定,进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工程档案信息记录不及时,很容易出现档案信息丢失问题。二是管理工作不健全,部分建筑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并没有做好档案管理的交接工作,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出现衔接不当问题,降低了过程档案管理的质量[2]。

2.2规范性不足

建设工程档案对于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要求更高,它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完善、整理与归档,以保证档案记录内容可以真实反映建设工程情况。因此,建设工程档案填写的规范性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档案记录规范性的需求,进行导致工程档案记录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能会出现档案记录内容真实性不高的问题,影响建设工程后期工作的开展。

2.3应用性差

工程档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大帮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工程档案并没有发挥实际效用,对于建设工程的帮助较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工程档案内容的杂乱性,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性要求,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与整理,导致建设工程在依据工程档案进行工作完善时,无法找到重点。二是质量监督重点不突出,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借助工程档案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导致工程档案的实用性差。三是缺乏统一的地方标准,我国各地区对于工程档案内容的要求不统一,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工程档案内容的完善,导致工程档案内容杂乱,对于建设工程的帮不高。

3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方法

3.1提高认知水平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提高自我认知,认识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对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不断根据监督工作需求,加强对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3]。同时,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提升对于本职工作的重视度,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不断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自我学习与完善,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做好基础。例如,建设公司可以根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定期为质量监督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把质量监督工程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得质量监督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职责,认真贯彻和落实公司布置的任务,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建设工程建设质量,还可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建设公司建设水平的提升。

3.2档案记录及时性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施工周期长等多方面的特点,导致工程质量监督与档案管理的难度性较高。为了保证工程档案记录内容的全面性与真实性,建设公司应当根据质量监督需求,不断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可以及时进行档案信息的及时记录,不仅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与完整性,还可以通过档案管理制度帮助相关人员进行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3.3档案内容规范性

建筑行业应到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需求,进行档案内容的规范,统一档案管理标准,为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建筑行业可以根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进行档案记录内容的明确,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记录内容,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整理与完善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我国各地档案内容的统一,为建筑行业质量提升做好更多的数据支持。其次,建筑行业应当根据内容规范性需求,进行档案内容记录格式的统一,规定档案记录信息的词汇,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为档案查询与处理工作做好了前提准备,保证建筑行业后期质量完善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工作需求,做好档案内容完善工作的规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信息记录的同时,做好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检查工作,杜绝缺、漏、错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不仅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档案监督水平提升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需要监督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监督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需求,提升工程档案监督水平,提高工程档案监督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升。首先,监督人员可以根据质量监督需求,做好监督前文件资料的熟悉工作,根据建设工程图纸,进行监督工作内容与形式的确认,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由于建设工程内容不同,其质量监督侧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质量监督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工程,进行监督计划侧重点的调整,保证监督计划符合不同工程质量检测需求。最后,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加大对于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工程质量监督的要求,对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工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保证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4]。

3.5管理模式的完善

建筑行业应当根据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需求,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完善,通过管理模式完善,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保障,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果。首先,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转变管理理念,不断进行现代管理模式的学习,根据质量监测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结合实际管理情况,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有助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其次,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提升需求,不断分析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明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管理模式切实开展工作,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归档与保存工作,为建筑行业进行建筑质量提升做好数据保障。

3.6信息技术的投入

建筑行业可以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基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完善,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还为档案数据的保存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一方面建筑行业应当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加大信息技术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不断完善行业内的信息基础设施,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设备,进行建筑工程档案信息的收集,缩短档案信息收集与记录的时间,保证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内容填入的规范,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统一的模板下,进行建筑工程信息的填入,为后期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的查找与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间与精力的节省,促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转变,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途径[5]。

篇5

关键词:安置房工程;质量;进度;控制

众所周知,在旧城改造期间,广大拆迁安置户最迫切的希望是能早日住进新家园。但是在拆迁安置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安置房工程按时、保质的完成,造成拆迁户迟迟不能搬入新居,或者搬进了存在质量问题的新居,这样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将造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安置房工程的进度控制成为建设单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工程目标

安置房工程都是政府重点工程,是民心工程、政治工程。监理公司自接受委托后,选择了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强、管理水平高的监理人员组建了项目监理队伍。监理人员进驻现场后,立即统一思想,制定工作目标:必须提供高智能的服务,做好交底工作,加强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预控和过程控制,确保按期交房,尽可能地减少因质量缺陷原因导致纠纷,杜绝因质量问题和工期拖后而导致投诉,上访等事件发生。

二、建设单位在工程中落实进度控制任务

1、施工单位进度控制方案编制的必要性

编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方案是保证建设工程能如期、保质完成最有效的手段。在现场管理中无序的追求施工工期,不做科学的工期计算,就会在计划工期内以非正常施工速度赶工期,使工人劳动强度加大,质量目标难以操控,产生各类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和不能返工的问题。在施工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施工工期规划,就无法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边施工、边估算,边采取措施虽然采用的是事中控制方法,但是在没有前期工期规划的情况下就是一种盲目的工作方法,是达不到工期控制目标的。所以建设单位不能一味的要求施工和监理单位抓好紧工期,而是要在本质上抓住影响工期的原因才能真正的做好进度控制。

本人所负责的某安置房工程期间,工期问题也是相当的突出,一定要在合同工期的要求内竣工,否则到时候不但安置费要加倍的支出,而且会让广大拆迁户不能及时住入新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要通过合同管理和工期控制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施工单位虽然有上报的月进度计划,但是纯属浮于形式,所以每当到月底发现和计划显然不相符合,使得进度控制无从下手,查找其原因,发现该计划编制的不是很合理,工序之间的时间安排的不科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总进度计划重新编排科学而细致的月计划及周计划,用周计划保证月计划,用月计划保证总计划,制定计划时一定要留有余地,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还要请安装单位一起参加编制,并上报监理单位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单位重新编制,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审查意见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调整,避免了进度计划的流于形式。

2、监理单位在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进度计划也要有效的控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目前在工程建设工期控制中,业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协商,必要时要通报业主来协调。许多监理单位反映进度控制难,常常为此抱怨业主和施工单位不配合或干扰,其实监理难以进行进度控制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了解监理在进度控制中所处的地位,二是进度控制的方法不对。为此建设单位要对监理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监理工作要对照进度计划和劳动力计划等经常巡视现场要求监理做好以下几点:

(1)检查劳动力投入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对照劳动定额对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是否需增加劳动力。

(2)材料是否按计划进场,其质量和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对照材料消耗定额,监控主要材料(特别是甲方供应材料)的消耗情况,有利于工程的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3)检查施工机械是否按计划进场,机械的性能是否良好,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对照机械台班定额检查机械的使用效率是否满足要求。

(4)检查各工作面是否存在闲置现象,该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是否影响后序施工,是否需立即投入人员施工。对于非关键线路施工上的项目也要分析进度的合理性,避免非关键线路变成关键线路,给工程进度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5)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各工种是否有交叉施工,是否相互影响,施工效率是否低下,能否合理调整

3、做好工程进度控制的实践

在工期显得特别重要的工程中,各个分包与总包都要落实专门的责任人,参加每周召开监理的例会,在会议中对前一周的工期进度进行总结,如未能按时完成的,在会议上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对下周的进度计划进行讨论,监理和施工方要预计下周可能影响工地进度的各个因素,争取在事先做好协调工作,把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预防在事前。对于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解决:

(1)发现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投入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①延长每天的施工时间。②增加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数量。③通过奖励等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一般情况下,以上原因引起的进度偏差较容易发现和解决,若及时解决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也小,对此类进度偏差可对工程进度计划和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进场计划等进行局部调整,通过努力纠正偏差,以后的工作仍可按原计划执行。

(2)受原设计存在问题或我们建设方提出新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对进度目标的实现有不利影响,在实施前,需要对设计变更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设计变更若对整个工程进度造成影响,也需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3)受其它因素(如技术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信息沟通、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各参建单位的协调配合问题等等)影响时,也需要及时分析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程度,权衡利弊,考虑是否需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4)到了工程后期,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工程进度滞后较多,使得编制进度计划时所留有的余地被消耗殆尽,这时就需要统计剩余工作量,重新编制施工倒排计划来保证目标工期的实现。

三、工作交底

对施工单位进行工作交底是监理控制工作开展顺利的有力保障。两个标段平行作业,在过程中随工程进度的深入,每个标段在不同施工阶段参与的施工单位较多,最初由原来的土石方、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机,发展到施工总承包、混凝土供应、防水、人防、消防、电梯、防火门、防盗门、塑钢窗安装以及外涂等十余家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每个施工单位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坚持服从监理程序控制、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监理部对每个进场单位及时地进行开工前的交底会议工作,将交底内容整理发放,并要求对照执行,指定专人抓落实。主要对施工单位在思想意识、人员管理、材料准备、安全文明、施工作业条件、施工技术保障、机械设备投入、资料管理工作、现场协调以及成品保护、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以及分户验收工作方面重点详细交底,把好开工关。

在施工阶段,监理部对桩基、土方开挖回填、钢筋绑扎、模板及排架支设、混凝土浇筑、防水工程、构造柱植筋、墙体砌筑以及脚手架搭拆、塔吊安拆、水电预埋安装、保温节能、质量通病防治在质量、进度方面的目标要求召开专项交底工作会议。通过各类交底,使施工方明白了监理的控制内容和重点,使施工始终处于了受控状态。

四、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对策

(一)周密计划,做到事前控制

在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和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对于设备、原材料和零配件等质量的检查和控制要做到位,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审查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努力做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工作。对于一些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及时的预见,只有做好周密计划,才可以使建设工程每一个施工过程都得到有效的掌控,做到事前控制,避免建设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返工问题产生。

(二)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整个建设工程的投资和原材料的供应,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市场场地的布置和各施工单位的配合,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考虑,合理安排,做出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才可以完善建设工程的进度控制,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总进度目标和实际完成的进度进行相应的对比,一旦发现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出现偏差,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并且找出原因,进行有效的纠正。

(三)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对于施工中无法预知的问题,应该做好有效的质量控制,一定要避免施工质量不算的扩大化,造成建设工程项目出现返工,导致经济损失。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产生的,所以要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全部归纳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当中。要及时的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资料,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做好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并且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对于一些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项目,应该进行通报批评,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只有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才可以解决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使建设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

(四)严格按规程规范的要求施工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避免出现赶工期和压成本的情况,减少经济损失。对于重要的施工部分,工程师要严格进行技术复核,根据整个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在工程施工中难免出现图纸的修改和设计变更,在这个时候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修改后工程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提高。

(五)保证建设进度,使工程质量标准及投资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加快进度、缩短工期需要增加投资,但提前竣工为开发商提前获取预期收益创造了可能性。工程进度的加快有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对质量标准的严格控制极有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如有严谨、周密的质量保证措施,虽严格控制而不致返工,又会保证建设进度,也保证了工程质量标准及投资费用的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控制管理不应仅局限于考虑施工本身的因素,还应对其他相关环节和相关部门自身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施工图设计、工程变更、营销策划、开发手续、协作单位等。只有通过对整个项目计划系统的综合有效控制,才能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六)做好质量和安全预控

篇6

关键词:高校 科研 保密工作 制度

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与安全,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其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1]、高校的存亡及全体师生的利益,然而,建立健全的保密制度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保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为高校保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做好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高校科研保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高校保密制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保密制度不健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保密制度是高校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各高校应根据保密相关的法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科研保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由于最初认识不全面或随着工作的开展保密范围的扩大、保密事项的增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等原因出现了保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导致保密工作受到制约,而不能有效运行。

1.2保密制度的相关条例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在一些高校的保密工作中,虽然已制定了本校的保密制度,但没有与高校工作本身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为了保证高校的科研秘密安全不允许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保证秘密安全,但考虑到工作实际情况,不免难于操作。因此,高校在制订保密制度时需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做到“既保证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

1.3保密制度空置,缺乏配套机制保证制度的落实

保密制度不是空口号,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笔者认为,为了防止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3]的现象出现,高校可以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考虑加入相应的促进机制,例如教育培训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

1.4相关人员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够,不接受甚至抵制保密制度

近年来国防科研项目研究在高校逐步增多,高校师生尤其是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不强,认为无密可保、有密难保[2]、保密事项由保密部门负责于己无关等认识,对保密制度的贯彻执行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进而不利于高校科研保密工作的开展。

2.高校制定科研保密制度的新举措

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在制定保密制度时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得保密制度能够真正成为学校开展保密工作的有效武器:

2.1保密组织机构、保密责任制需明确

高校保密工作应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高校首先要有一个清晰保密工作的组织体系: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横向覆盖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主要责任人职责应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为保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提供人力保障。

2.2人员管理、介质和设备管理是重点

项目的顺利开展要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为前提,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对人员、存储介质和载体、设备的管理等。人员实行“先审查后上岗”,人员出国、对外交流要做好保密提醒,人员离岗实行脱密期管理;人员使用的介质需登记、编号、标识;载体从制作到销毁应闭环管理;设备的管理应遵循“谁使用、谁负责”、“严格管理、技防到位、账物相符、安全可控”的原则,从购置到报废做出明确审批规定。

2.3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需严格

高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应遵循“严格管理、积极防范、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执行年审备案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工勤人员需签订保密承诺书;外来人员进出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登记;保密技术防范到位,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确保安全。

2.4活动、外事活动、协作配套管理不放松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多,活动不断增多,学校在制订保密制度时应将这些内容考虑领进去,例如会议应做好会议审批、场所保密检查、参会人员和会议资料的管理工作等。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批程序,明确责任,不可放松。

2.5保密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合理的奖惩机制相结合

保密教育培训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保密工作要点,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层实施。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保密监督检查,同时学校应考虑将保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与职称评定、津贴奖金等紧密结合。

总之,高校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照保密认证标准,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动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领导重视、各部门相互协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需要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相结合;需要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员、配套的设备[4]和符合要求的环境等保障;这样才能有利于制订适应高校特点的保密制度,为高校保密工作过奠定坚持的基础,使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王春梅,任鹏,马栋林.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1):146-165.

[2]伍李春,崔俊橦.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05-108.

[3]李源,郑鹂穜.高校开展科技保密工作实践研[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26(1):90-91.

[4]伍李春.关于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的理性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84-85.

作者简介:

郝少盼(1986.4-),女,河海大学科技处,硕士。

篇7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城乡食品市场稳定、有序、健康发展为目标,完善推广工作机制,强化措施落实与责任追究。到2012年年底,全区食品市场全部建立“四项制度”,有效控制食品源头,实现可追溯监管,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与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内容与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

根据省、市局工作部署和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在城区全面推行食品市场监管“四项制度”是2012年全区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落实十七大重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的有效途径。各工商所一定要从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深入促进“四项制度”建设的全方位落实。要在前期农村开展四制工作的良好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城区“四项制度”推广工作的动员部署。一是加大培训宣传,提高工作标准。各工商所要按照市局关于开展“基层工商所落实食品安全‘四制’工作”大讨论工作要求,通过召开“四项制度”专题培训班、座谈会、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四制”工作大讨论,进一步加强对省局《四制工作规范》、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定的系统学习与深刻领会,转变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并积极从思想上找差距,从细节上找原因,从措施上找不足,大力培养“四项制度”建设工作业务骨干;要通过在城区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现场解答、报纸、电视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进一步推行“四项制度”的目的、意义的宣传,营造城区四制推广工作的。二是强化基础,巩固提高。在3月底四制工作在我区农村市场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要认真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继续按照“规范一批、发展一批、引导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对流动摊点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检查,对不符合“四制”要求的食品经营业户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及时引导教育督促其规范经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无证经营业户,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取缔,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四制工作成果,消除监管盲区。三是做好调查摸底,有效掌握底数。在城区全面推行四制,做好调查摸底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各工商所要在去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对城区食品经营业户认真细致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更加详实的城区食品经营业户档案,做到底数清、户数明,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推进落实阶段(2012年5-7月)

针对城区食品经营店数量大、从业人员构成复杂,食品进货来源头绪多,经营方式也与农村食品店不同的特点,推行四项制度要采取“以点带面,科学监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广实施。一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单位要结合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实,以片区为单位,5月底前,每片区要建立2-3家“四制落实示范店”,树立学习标杆,有条件的片区还要积极建立“四制落实示范一条街”、“示范片区”等四制落实典型,通过现实有效的参照模式,积极带动周围食品业户积极自觉落实四项制度;6月份使城区四制工作在我区整体全面铺开;7月底前,城区四制推广工作要完成60%以上。二是突出重点,科学监管。城区四制推广工作,要以城区中、小型食品经营店和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实行分类监管与信息化监管相结合,做到对食品从源头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1)对城区中、小型食品业户,继续深化实施“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并结合四制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工作标准,切实做到店面整洁、摆放有序、明码标价、物档一致、挂牌上岗、食品标牌公示、防蝇防尘设施齐全。(2)对城区大型食品商场、超市在全面落实四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内部食品质量监管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引导和督促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责任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长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监管情况,积极指导、引导其建立供货商主体资格证明、进货台帐等电子档案,并逐步将其与工商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连接。近期市局将在全市30家商业单位推行食品电子查询系统,提高工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力度和时效。(3)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狠抓食品源头监管。以食品批发的业户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通过专业软件进行集中分类管理,全面提高监管工作效率。(4)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要重点强化市场开办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5)对流动食品业户及食品送货车要继续实行登记备案制,实施追踪监管,同时要严格标准,规范落实“标牌公示制”等相关四制措施,做好食品卫生及防尘防蝇措施的落实。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8-10月)

8月份,分局将根据全区城区食品市场四项制度的推广实施情况,选取典型区县、树立学习标杆,通过召开现场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及其他有效形式,增进全区城区四制推广工作的经验交流,积极鼓励创新。各单位在四制推广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工商人员挂包食品经营业户、召开经营业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强化工作指导,加大对推行“四项制度”工作的监督考核,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分局将每两个月(4月底、6月底、8月底、10月底)考核一次,切实做到有考核、有结果、有通报,每次考核情况都要在分局范围内通报,并上报市局。对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通过召开四制推广工作分析调度会、领导小组实地调研等方式,追根溯源,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巩固成果,养成习惯。10月底,四制工作要在我区城区实现全面覆盖。

(四)综合考评验收阶段(2012年11-12月)

为全面强化对城区四制推广工作的综合考评,11月市局将通过工作汇报、现场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交叉检查、听取所在地党委政府和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意见等多种方式,对各区县城区四制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把社会效果作为评审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检查验收情况及时予以通报。12月省局也将组织评审工作组,对全省各地市城乡食品市场四项制度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审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四项制度”是当前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贯彻实施。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督导和检查验收工作。

(二)注重舆论宣传,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广泛宣传四项制度建设中的鲜活事迹与工作成效,使四制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形成“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积极参与”的和谐推广氛围。充分发挥社区12315联络站和食品安全保障监控点的作用,在城市社区和大型食品市场积极选聘四项制度义务监督员,设立意见箱,借助社会力量,强化对四制落实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四制工作规范落实到位。

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机电运输技术进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机电运输系统安全、科学、合理、经济运行,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机电运输管理的原则是:坚持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升机电装备水平。

第三条机电运输管理的范围是:机电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管理、供用电管理、矿井运输管理、机电配件管理、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机电应急管理等。

第四条本制度制定的依据为:工作计划、技术措施、统计报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5、负责机电运输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协助机电矿长(经理)开展技术革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6、协助机电矿长(经理)搞好业务范围内的节能工作,并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其节能管理责任。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设机电部(科),各单位机电部(科)是本单位机电运输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机电运输综合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机电运输方面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制订机电运输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督促实施。

2、负责机电技术、机电设备、供用电、矿井运输、配件、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机电应急等工作的落实。

3、参与机电运输方面的远景规划、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负责机电专项资金计划的编制、机电专项工程的设计及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4、负责机电运输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5、参与机电运输事故的抢险和调查工作,定期对机电、运输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考核。

6、负责设备、配件计划的编制与审核、到货验收、签单入库、发放审批、现场使用及回收工作。

7、负责制定电力消耗定额和配件消耗定额指标。

8、负责编制供电、设备、配件的月、季、年度报表,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9、负责机电运输图纸资料的填绘,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10、建立健全机电管理档案。

第十二条各单位机电部(科)应设部(科)长一人,副部长(主任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若干人,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业务分工管理。

第十三条各矿井必须设电气、电缆、设备、油脂、胶带、小型电器及防爆检查专业化管理小组。

1、电气管理组

①电气管理组由1—3名专职或兼职机电技术人员组成,组长由部(科)负责供用电管理的技术人员担任。

②电气管理组负责绘制井上下供电系统图及各种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负荷审批工作。

③各种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和检查,必须有整定计算资料、测试检查数据和记录。

④负荷增减、系统改变前应向电气管理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按批准的容量、接线方式和地点接用,并及时对相关图表进行修改。

2、电缆管理组

①对矿用电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负责收、发、修补、试验等工作。

②电缆管理实行图牌板管理,做到条条电缆有编号,电缆帐、卡、物、板四统一。

③及时了解全矿电缆使用情况及负荷变化情况,确保备用缆线数量充足。

④对修补后的电缆必须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⑤电缆修补用材料必须与原电缆材料性质相同。

3、设备管理组

①负责设备选型、计划编制、调配、验收、报废、租赁及大修理管理。

②设备帐、卡、物、牌板管理做到“四对口”,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

③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

④按时编制并上报设备报表。

4、小型电器管理组

①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井下小型电器设备及特殊机电器材管理,为管、修合一的专业化小组。

②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小型电器的统一领取、发放、回收、修理、安全检查和信息资料等管理。

③小型电器设备实行编号管理,必须做到账、卡、物、板四对照。出库、修理、发放手续齐全。对修好的小型电器必须确保完好和防爆性能,严格验收,并填写检修合格证和入井许可证。

④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和使用地点,作到日清月结。每季度进行一次帐、卡、物、板校对,每年组织一次设备大清查。

5、防爆检查组

①防爆检查组由3-5人组成,防爆检查员必须由责任心强,熟悉技术业务,从事煤矿电气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并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人员担任。防爆检查组由机电部(科)管理,组长由机电矿长指定。

②负责对防爆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器)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验收,签发电气设备入井合格证。

③防爆检查组应不定期对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进行抽查,每月必须进行一次防爆性能检查,健全检查记录,杜绝电气设备失爆。

④防爆检查员检查实行区域设备包机制,检查后必须如实填写记录。发现隐患时使用隐患整改通知单形式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处理。

⑤各区(队)应配备一名专职(兼职)防爆检查员,配合防爆检查组工作。

⑥每月由机电部(科)组织召开一次防爆例会,通报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各矿井根据业务划归情况,由对口单位制定配件、油脂、胶带专业化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第十五条各(区)队应设分管机电的区(队)长和机电班(组)长,负责抓好本区队、班(组)的机电运输现场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各矿井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机电运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应建立的主要规章制度、图纸和技术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规章制度

(1)设备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2)小型电器管理制度

(3)钢丝绳安全检查制度

(4)四小缆线管理制度

(5)修旧利废制度

(6)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7)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

(8)设备包机制度

(9)矿用机电产品入库验收制度

(10)要害场所管理制度

(11)领导干部上岗查岗制度

(12)机房、硐室交接班制度

(13)人车运行管理制度

(14)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制度

(15)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6)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强制推行制度

(17)设备准入制度

(18)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19)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20)机电设备管理办法

(21)供用电管理办法

(22)机电配件管理办法

(23)供排水系统管理办法

(24)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管理办法

(25)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办法

(26)通讯系统管理办法

(27)机电运输专业隐患排查与整改办法

(28)井下信号联络使用规定

(29)运输管理规定

(30)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3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2)主要机电运输设备强制检修强制报废标准

(33)矿井机电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实施细则

(34)矿井运输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实施细则

(35)矿井主要机房(硐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实施细则

(36)机电工种岗位责任制

(37)机电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图纸

(1)排水、压风、供热等管路系统图

(2)井上、下通讯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

(3)井上、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3、技术资料

⑴设备使用说明书

⑵调试安装验收单

⑶试验记录

⑷设备历次事故记录

⑸设备历次性能测试和关键部件探伤记录、分析报告处理及改进意见

⑹设备大修及技术改造记录

⑺设备履历簿和技术特征卡片

⑻大型设备安装图纸;易损配件图册

⑼各种机电设备台帐、检查、维修记录

⑽检修项目与计划、检修任务书和各种记录、资料、图纸和检修总结

⑾安全活动记录及事故分析报告

⑿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评级资料

⒀职工考核、奖惩、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资料

⒁职工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

⒂上级文件贯彻执行情况备忘录

⒃各项机电工程设计、施工资料

4、试验报告

⑴人车试验报告

⑵主通风机性能测定报告

⑶提升机性能测定报告

⑷主压风机性能测定报告

⑸主排水泵性能测定报告

⑹固定设备主要部件探伤报告

⑺电机车年审报告

⑻各种电气试验报告

⑼防雷接地测试报告

⑽钢丝绳及连接装置检验报告

篇9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制度 社会融合 制度融合 生活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实质是户口在农村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收入以外出务工所得为主,同时兼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群体的代称[1]。农民工在我国整个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实施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部分改善,可是,因户口不同而导致的城乡分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这个社会群体的权益保障仍然存在制度性的缺失。因此,应在不同地域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社会制度创新逐步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的制度障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

二、调研的内容:

我们在宜昌对农民工发放了251张问卷调查表,从中我们了解到总体上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再者,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融入城市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以下就是我们对收集的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其中对于是否签订合同问题结果统计如下:

结果显示仅50%的被访农民工目前的工作状况为合同制,有近40%的被访农民工目前工作状况为未定合同的零时工,还有10%左右的被访农民工职业是做小生意。可知近半数的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其中对于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问题结果统计如下:

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

结果显示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在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及住房条件上有所改善,所以从现状来看,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农民工保险体系:

1、农民工面临的工伤保险体系调查结果

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但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调查数据显示有24.5%的农民工对获得工伤保险有强烈的意愿。

2、农民工面临的医疗保险体系调查结果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这一保险在疾病、负伤、生育时可以由社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但在我们“您最希望政府给予的帮助是?”这一调查结果显示:21.4%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医保”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3、农民工面临的养老保险体系调查结果

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范围,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左右[5]。

(二)国家法律制度:

1、农民工在国家法律制度中面临的合同制问题

合同制度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早在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4]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50%的受访者没有签订合同制。

2、农民工在国家法律制度中面临的工资问题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取酬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外部平衡原则、合法保障原则,可是现实中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被克扣的现象屡见不鲜。全国统计局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有0.8%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3]。

3、农民工在国家法律制度中面临的户籍制度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的前提下,衍生出来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制,农民工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享有和当地市民完全相同的政策,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无法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三)地方政府相关的就业、房控政策:

1、就业信息与就业平台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的保障

更多的,更加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平台是农民工进入社会城市的首要问题,有计划的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搭建农民工失业与再就业的信息网络是农民工的基本保障。我们的“您最希望当地政府给予的帮助是?”中调查数据显示: 14.7%的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

2、房价问题是影响农民工步入城市的物质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但是由于房价的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居住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状况。在“您最希望政府给予的帮助是?”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显示:17%的农民工更希望政府能够改善住房条件,同时,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13.5%的农民工面临着房价问题。

三、农民工社会融合之制度融合问题的几点合理性的建议:

(一)加强农民工保险制度的完善,保障社会公平稳定

1、加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落实是重点

以西安市不久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工伤保险 “五统一”政策,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基数和缴费费率标准,统一财务账户管理,统一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为例。相关政府也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能适应在不同城市推广的工商保险体系。

2、大力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源

以已经在我们国家农村乡镇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为例。设立国家农民工医疗保险机构,引导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到这一医疗保险的体制中,允许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一定限度内能预支保险金额,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使农民工更加良性的融入城市。

3、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是发展

以最近在昆明五华区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程,着力构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为例。各个城市都应该构建一个类似于昆明市的这样一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坚持完善国家法律制度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本源

经济问题是农民工步入城市的最根本原因,合同制度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户籍制度是决定农民工未来定位的方向标。坚持完善工资制度、合同制度、户口制度是不变的根本。

(三)地方政府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创新有特色的地方政策以促进农民工融合

1、加大完善对农民工就业政策力度,搭建失业与再就业的信息网络

以宜昌市构建的就业信息网和工商维权网为例,这些网络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农民工比较关注的工作,就业和自身权益的问题,一个类似的更加有效更有普适性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落实实施农民工住房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最基本的融入问题

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为例,这一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基本解决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在加强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巨大,更加有效普适性更强的住房政策还有待实施。

四、结束语:

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通过法律制度、社会制度、保险制度等发方面的完善与管理,结合相应的调控手段,在今后的时间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农民工流动在相应制度下的城市中时,可以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益,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创造农民工满意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郑大远,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分析,(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

[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27日

[3]《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篇10

一、加强公务员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公务员是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者,也是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效果。只有激发出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进取的精神,用于创新的胆色,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公务员履职能力和水平,进而履行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有利于增强目标感,推动实现个人自身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追求与期望。事务的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立自强的我们,也需要外在体制的鞭策、激励。

第三,有利于体现现代性,规范公务员制度管理。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和趋势,要求我们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建设以推进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为核心,推动公务员管理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时代化发展。

二、加强公务员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建设的主要内涵

公务员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涵盖广泛,包括物质、精神、舆论、民主和监督等诸多方面,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是物质激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是作为社会整体,还是作为社会中的个体,物质都是生产、生存、生活的基础。于我们而言,物质因素虽不是唯一,却不可或缺。“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设计是调动积极性,增强履职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是精神导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物质是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才是力量之源。在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更应当重视精神的激励,营造向上的氛围,创造上升的空间。

三是制度监督。英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利导致腐败,觉得权利绝对导致腐败”。只有构建包括明责、履责、追责的责任制度,科学、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社会、媒体、网络的舆论监督等完善的权利约束监督机制,才能保持公务员队伍高效服务和廉洁自律。

三、加强公务员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强化素质教育,增强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公务员不断提高理论素质、道德修养和公仆意识,消除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等不良行为。二要强化公共知识教育,切实提高行政能力。以行政管理、公共应急、社会管理等知识为重点内容,以年轻公务员为重点对象,坚持专业性和综合性并重,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互动推进。三要强化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规范从政行为。通过《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管理若干规定》等党纪政规、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推动公务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其次,要优化绩效考核,突出目标管理的实效性。一要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按照“涵盖性与代表性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兼顾”的原则,确定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目的要,防止出现“目标体系是个筐,什么东西往里装”的现象。二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基础性、向导性激励性和监督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条件、标准、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公正的对核单位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三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以实绩论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和使用挂钩,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