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入学前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有效过渡衔接;实践与思考
近年,笔者曾参与幼儿离园入校后的学习生活情况追踪调研。在对八所学校的300名一年级小学生访谈中显示,有85%以上的孩子心理上还是倾向于幼儿园生活,能够较好适应小学教育的占32%,一般适应的占43%,不很适应的占17%,很不适应的占8%左右。由是观之,如今园校教育存在着亟待改进的过渡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园校教育的过渡衔接呢?
一、注重教育方式上的培养过渡,有效实现园校衔接
由于没有硬性教育任务和刚性考核指标,因而与小学阶段相比,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宽容性和开放性。比如,在教育方法上随机性有余而固定性不足,在教育评价上柔软度有余而刚强度不足,在教育内容上情趣性有余而严肃性不足,等等。
因此,本人认为,幼儿到了大班,尤其在毕业离园之前的一段时期里,幼教人员要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想法,对幼儿教育方式要适当规范一些,使之在历经初步的“强化教育”之后,能够更加接近不久之后即将开始的小学校园生活,还可以对幼儿进行相关内容的口头教育,通过一系列的言传身教,促使幼儿更加适应和熟悉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至于在刚刚入学之际有一种突然、陌生和不适应的感觉。
二、注重常规习惯上的培养过渡,有效实现园校衔接
俗话说,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逐步养成。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关规定,幼儿大班上学期的集体性活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下学期则延长至35分钟左右,且以动静交替的游戏活动为主,而到了小学期间,课堂上以学习为主,且纪律的约束性比较强。这就是说,孩子们在离园入校之后,一下子要求完全适应和改变过来,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因此,在幼儿大班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安排上适当做一些延长,让这些孩子在时间概念上和思想上有一个好的准备过程。
还有,使幼儿初步养成正确而又科学的坐姿、写姿和握姿等习惯,这也是一件看似普通实质同等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起点,等到了小学阶段再注重改进,则自然不会轻而之举了。理论和实践同时证明,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小朋友的小学起点教育必将大有裨益。
三、注重多种能力上的培养过渡,有效实现园校衔接
能力是一个人在发展征程中的核心因素,也是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事业中的重要保障性因素。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要在教育中养成,而且要从小开始培养。学前教育中的能力培养毕竟是有限的,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培养要从小学开始做起。为了不致让低年级小学生感觉到“压力陡生”,在大班时期我们的幼教人员就应当适度注重对幼儿进行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以有效实现园校的教育对接。
1.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整理和保管自己的书包、文具等东西,准时来到幼儿园而不能无故迟到,有效听从老师的指令和指挥,在初步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基础上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承担集体活动中的简单义务与责任等等。这对培养他们必须拥有的独立心理、性格和能力都大有帮助。
2.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最常用工具。幼儿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设有效情境,不断锻炼大班幼儿的各种语言能力,如普通话的正确、流畅,语言描述得形象度、准确度和唯美度等。
3.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离不开合作,大合作有大成就,小合作有小成就,不合作就很难产生成就。因此,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和能力,为他们在今后各个方面的合作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阅读兴趣上的培养过渡,有效实现园校衔接
小朋友们自离园入校之后,就开始了人生之旅的正式脱蒙启蒙阶段。既然是求取“真知”,就必须纳入相对严肃的教育教学规程之中。如果介于幼儿教育的宽容开放和小学教育的规范严格之间缺少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适应,那么不仅对小学教育造成一定的困难,就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必将形成一个转折时期的“阵痛”,这种“阵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品质较差和性格心理相对脆弱的孩子来说,甚至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性考验。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期间,我们要注重对他们开展一些学习情趣和能力方面的“学前教化”。比如,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培养,着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的原始阅读素养和良好习惯。有了这一切,就能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阅读自古就有“学习之母”的称誉,它是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
篇2
关键词: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 教学效果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对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来说既是一个新的理念,又是近二十年小学自然教学改革所一直推崇的教学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任何人而言,科学素养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的时间,小学生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需要呵护他们心中的好奇心,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体现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样不断能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能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之后学习其他课程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不断探究科学教育过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它不但是一门学科教育,还紧密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是数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知识的综合。由于课程关键,因此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吸收的过程中也收到了阻碍。
(1)教师教学核心不准。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展开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握核心不准,一味注重教材教学,忽视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科学教育课程不单单是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大纲,带领学生展开想象,把问题联系到生活实际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展开教育。
(2)教师授课方式不科学。“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目标又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让学生注重对知识死记硬背,然而却忽视了对其内涵的理解。
(3)学生吸收知识难度大。由于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知识,因而在理解和接受上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在谈到“水”这一概念时,单从这一个字就能引导出很多科学知识,涉及到“密度、压强、浮力、溶解度、溶质的质量”等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就会让学生一时无法理透彻。
二、科学探究源于对科学的好奇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很小的时候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天冷了,为什么窗户上会有冰霜?母鸡为什么能够孵出小鸡?……这些问题日夜在他的脑际盘旋,以致于到了后来他亲自蹲在鸡蛋上,尝试孵小鸡。朋友们见了哈哈大笑,爱因斯坦却不假思索地说:“我就是好奇,所以我……”朋友们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可是他却笑不出来。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驱动下,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母鸡自身的温度很适合于孵小鸡,这种温度是其他所代替不了的。由这一事例说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更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作者法朗士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得到自我感悟,这样的教育才会给学生最深的体验,并在切身探究的认知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三、自主学习源于对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是知识的源泉。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堂好的科学课,开课时的情景创设应放在重中之重。“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情景创设好了,同学们顿时兴趣高涨,激情横溢,注意力一下子被你的情景吸引过来了,同学们都会围着你的科学情景进行探究。比如在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时,教师准备了两个烧杯,烧杯里装着半杯水,把鸡蛋放进一个烧杯,鸡蛋下沉,而把鸡蛋放进第二个烧杯,鸡蛋却浮起来了。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怎么会这样呢?”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可见,教师创设的这个情景,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科学探究的领域来了。为了揭开这个科学之谜,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时也可以引用猜测,如橡皮泥掉进水里是沉是浮;苹果掉进水里,是沉是浮,有的同学说沉,有的同学说浮。这种开课既有趣味性,又有吸引力。
2.课堂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科学教材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研究动物的,有研究植物的,有研究天上的,有研究地上的。内容涵盖整个自然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一样,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有室内课,有室外课,有实验课,有实践课。课堂气氛融洽,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们学起科学来也不觉得枯燥乏味,相反觉得科学充实而有趣。
3.亲身体验,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必须事先准备好研究的材料。如蜗牛,蜜蜂,金鱼,水,牛奶,蚕……。课前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采集,会购买,会制作,从中体味到乐趣。又如,种油菜,同学们自己种,自己浇水,自己收获,有汗水的付出,有收获的喜悦,而且这项活动需要时间长,幼小的生命又很难伺候,不知不觉当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科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因素培养的内容。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善于挖掘,不断探索与尝试,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永远拥有一颗好奇心,科学探究才能永无止境,才能做教育改革的勇于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
参考文献:
篇3
教育游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很强的新兴事物。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有利于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交流、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进,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达到贴近实际生活、增强师生互动等教学要求。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是其必然要求与时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教育游戏的核心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且教育游戏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与营造的快乐学习氛围,为小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外,从小学生好动而英语又较为枯燥角度分析,教育游戏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融入教育游戏是可行的。
二、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将教育游戏融入词汇教学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内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人民教育版教材。根据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喜欢玩耍和游戏的特点,结合人民教育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将教育游戏融入词汇教学当中,让小学生在游戏当中对单词进行学习和反复记忆,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小学生记忆更多、更牢的英语词汇,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2.将教育游戏融入语法教学
根据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应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结构、句式,使其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变换语言时态。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仅仅使用惯常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教学优势明显的教育游戏融入其中,构建教育游戏模式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将语法知识与教育游戏有机融合的同时,以有声视频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对语法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潜能生 转化途径
随着时代和世界的快速发展,外语是获取世界各种信息,提高全国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工具。21世纪使我国和现代社会更加渴望综合型人才,进而使外语成为我国学校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意识到: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儿童习得良好语音和语感的最佳时期。小学开设英语课,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打好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学习英语,更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综合能力,开阔儿童的视野以及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并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就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显得必不可缺。
所谓的“潜能生”,是指在思想品德、行为素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较差的并还大有潜力可挖的学生,即平时教学中称呼的“学困生”。然而根据课改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潜能生”的出现,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如愿。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脑力发展速度是参次不齐的,我们并不能死板地要求他们掌握相同量,相同难度的知识点。那么在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潜能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本人认为对于“潜能生”来说,重新端正其学习态度,重新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重新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教师需要具备个人的人格魅力
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那么,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够吸引学生呢?和蔼可亲、责任感强、宽广的心胸、丰富的幽默感、学识广博等。这些素养在教学中无疑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对于潜能生来说,情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缺乏家人或教师的关爱。为此我们教师并不能冷漠、鄙视或遗弃他们。而应该给以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教师须做到:情感上时刻都尊重他们,真心相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由此可见,情感是会以一种弥散的方式传递着教育过程中的导向和动力功能的。而相信教师的师爱会渐渐融入他们的内心,转化为他们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沃德的一句话说得好:“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知识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其次,在思想上,我们教师必须始终以一颗炽热的心与孩子们积极交流,真切地沟通,不断地鼓励他们,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大胆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尽其所能,扬其所长。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产品是标准化操作、模式化生产,只讲标准和效率;而农业面对的是庄稼,庄稼是有生命的,但凡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的确,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培育和成长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周期,每一粒种子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精耕细作、精心呵护,依照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育,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正如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都各有优势,各有弱项,平时教学中就应根据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与其能力相当的教学任务。
第三,农业上不能搞揠苗助长,教育工作也同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结果,忽视了过程,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个体成长的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内心,细心,要有智慧地教学。教育过程中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关爱及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的活力之源,可以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爱好,我们不应把其看成是有待加工的产品,更不应该把其看成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主动求知的情况才能更加有效。
因此,提高潜能生的主观能动学习性是转化他们的必要途径,这就要靠老师的个人魅力起作用。
二、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
虽说英语学习主要靠主观能动性,但外部的学习环境对潜能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设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也是转化他们的必经之路。比如搞好教室布置、设英语角、定期出好板报和手抄报、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背诵比赛、开设课外兴趣小组、介绍补充读物如《英语世界》、《英语故事》等,提高听说能力,开阔视界,培养兴趣;收集和展览英语卡片、标记、广告和物品的说明书,说明英语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让他们感觉到学好英语是升学所需、工作所需,它更是一个人的素质所需,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动机。
但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潜能生,学习动机一般也是不太强的。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活动来激励学生的“任务动机”,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然后根据阶段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关的活动,因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小学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多施与分组活动,角色扮演和任务型教学,另外在合作形式上也要有变化,有时我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示自我,让他们自由组合;有时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我们教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与学是双向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课前的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热身环节。这时,教材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担任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学习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课堂上尽量贯穿更多的游戏或更多的英语童话故事、动画片,使游戏、故事、动画片融于高效教学的许多技巧和活动中,同时使课堂充满了欢乐。
三、学习成功的体验,开展积极多样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给潜能生以成就感,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的重要手段。课堂上的一些鼓励用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如:“Excellent”、“Well done!”、“Supper!”、“Great!”、“Wonderful!”、“Good boy!”、“Good girl!”等。由于他们常常受到鼓舞,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会发生变化的。如有学生常问我道:“老师,怎样才能把英语学得更好?”这足以证明了学生开始真正主动地、用心地在学,在想。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水平或接受能力都相当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比如可以奖些小红花之类的。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如果有一点进步我们也要给予表扬。那如何架起桥梁?可以从循环反复滚动单词、词组或基础语法知识入手,设计“起点低、密度高、梯度小、容量适宜”的训练。让学生在逐步上进中体会到喜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与学生的积极情感交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而发自内心地去学,进而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也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须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外语,需要反复摸索规律,最后达到记忆并运用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在平常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是坚持以下几点做法的: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兴趣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特别是潜能生,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养成一个敢说的习惯。鼓励他们多提问及观察,重模仿,每天都要记忆5单词,背诵一句子。养成一个敢做的习惯。另外根据他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期都举行“我是小小书法家的英语书法比赛”和“我是背诵能手的课文背诵比赛”,请学生当评委,把比赛结果及获奖作品张贴于教室显目之地,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爱学英语的热情。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景,努力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后进行教学,并随机结合现场环境模拟对话训练,进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联想,提高语言表达力和理解力。
三、观察、启发、总结三结合,让潜能生在学习中发现兴趣。
用心地让潜能生善于观察:教单词学谚语或猜IQ题。实验证明,通过句子来识记单词更为容易。因此,为达到识记的目的,教单词时,我都力争用上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谚语、IQ题或词组有助于理解、识记单词,效果显著,很受学生青睐。如:热(hot)和冷(cold),哪个跑得快?答案当然是hot,因为有个短语“catch a cold”(感冒),catch本意为抓住,这样一引出来并作解释,学生们都能明白并很快吸收,兴趣也浓厚,对以上的单词记忆当然是牢固多了。。
启发潜能生寻找身边英语:在现实生活中,大文化的渗透功能越来越强,大街小巷、广告、商品、娱乐场所、旅游胜地、电视广播媒体等等,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积极鼓励潜能生搜索这方面的材料,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吸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平常,我鼓励他们把小笔记本带在身上,把身边看到的英语记下来,结果就有学生把银行“bank”、超市“supermarket”、下九路“Xiajiu Road”、北京路“Beijing Road”、人民路“Renmin Road”、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记了下来,还把听到的尽可能复述下来,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让学生都意识到英语无处不在,有着需学好的勇气与必要。
鼓励并诱导潜能生去总结:在讲授动词时态时,通过中英文对比,诱导潜能生去找出异同,让学生懂得时态的含义,知道动词有人称、数、时间上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是中文所没有的,以后每学一个动词都应抓住它的这几种变化作为学习重点并通过身边的同学马上造句子,当为一般现在时时,体现出动词的形式因随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当为一般过去时时,要注意用上谓语动词的过去式;当为现在进行时时,要注意be动词和用上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也就是动词的ing形式。
因此我主要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挖掘潜能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他们得以转化的,那也是我个人浅显的看法。
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时刻都坚持提高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自觉、自愿、高兴的事,并坚持让他们做学习的主导者,潜能生也会成为那些腰杆挺拔的硬汉子的。
参考文献:
[1] 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c],北京教育,2001年5月
[2] 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d],《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01年8月刊
篇5
关键词:小学教学 德育工作 现状措施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民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德育理念了解不完善
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念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很完善,对教学内容中德育的内容与重点无法深入地研究,因而,无法完成德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就成了空谈,从而无法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分辨能力弱,自觉能力差,抗挫折心理差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普遍表现为责任感差,对外界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也差,抗挫折能力差。对父母、教师不懂得感恩;对朋友、同学不知道宽容,自私心理重。另外,由于外界诱惑太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成长负责。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教育观念和内容都要转变,要与时俱进,自觉强化德育工作。对于新课改中的相关文件内容要认真领悟、体会,提高自己的认识,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实践。例如,某学校在学年的工作计划中把“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德育工作,加强德育活动与实践,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实践;努力开创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有特色的德育教育途径”。我们要将德育工作当做首要的工作来抓,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工作中扎实推进。
(二)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榜样作用。学校可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一系列教育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同时,学校大力建章立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优化了教师组合,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有了显著转变,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三)精心设置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紧密联系教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教学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当前我们的教材都是围绕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进行的话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例如,小学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低段的学生我们从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如鼓励他们见到同学或教师用Hello!Hi!等礼貌用语进行问候,而高年级段的学生我则从一些能够动手动脑的方面来入手,如遵守社会公德、规章制度,爱护动物,注意环境保护等方面。
3.结合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例如,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育网络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共育网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长委员会”“警校共育办公室”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阅读教学思想指导阅读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阅读教学风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阅读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阅读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阅读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阅读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阅读教学进展和阅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阅读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阅读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阅读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阅读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阅读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阅读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阅读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阅读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阅读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篇7
一、重视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对文本有了自我感悟的综合体现。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对教师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出声朗读,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课文是不是理解。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依靠粉笔、讲解、板书,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充分展示教材内容,学生无法获得真切感受,对学习的理解较低。如若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便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集合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让文字用立体动态展现出来,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三、进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综合性”,这其中包含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及途径的综合。再有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人人参与,重体验,重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和广阔的时空。注意从实际出发,注意语言学习上的收获,一定要把握住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通过综合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多渠道、多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四、及时反思
篇8
一、精心备课是语文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研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高效地掌握所探究的知识。
(一)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在以此为教学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探究,使教学环节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来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内容。
(二)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进行预演
教师在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之后,需要根据教案进行教学的预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通过预演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在预演过程中,教师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可以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找到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的方法。通过预演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发现教案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并进行思考和修改。
二、在宽松活跃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的活跃性更高,对问题的分析更深入,理解更迅速。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摆脱学习的压力,积极地进行思考,使他们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关爱,在教师爱的激励下,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愉悦感,促使他们迫切地想要学好语文知识,从而对每节课都能集中精力,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
(一)面带微笑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表现地严厉,才能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听课,提高教学效率。殊不知在教师压力的表情下学生感到更多的压力,使他们对教师充满畏惧感,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不能进行积极地思维。在创设宽松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严肃的面孔,用微笑来面对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面带微笑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学生回答错误问题时,教师面带微笑地进行鼓励,让学生深入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微笑是无言的鼓励,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主动思考,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投入的关心和爱护,能从内心激励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信赖感,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在有效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了充分地了解,学生也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中的榜样和生活中的朋友。对教师的信赖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也产生了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进步,让教师对自己投入更多的关注。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主人翁的行为和意识,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实现。
三、利用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而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在自身内驱力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和他们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保障。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使他们了解课文的内涵,并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大胆地说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始终在完成问题的明确目的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使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掌握课文内容,并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二)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创新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发展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探究性问题时,要使问题具有思考和讨论的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吸收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看法,拓宽自己的思维,最终思考达到豁然开朗,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使语文思维进一步发展。在合作探究方式中,教师要关注小组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始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同时,教师要引导小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研究
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和语调,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英语日常交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包括了建立研究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程序。课堂结构研究应该反映的是全面性和发展性,在研究过程中全面推行小学英语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标。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他们会磨练意志,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根据课堂的三要素,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优化教材结构,优化40 分钟课堂结构和优化评价结构三个方面。
1.1 优化教材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知识传播的媒介。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以培养一定的方向而写。但教材也必须顺应时展的需要,根据教学经验,结合拼音字母教学相的优势,增加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1)把一些形与字母相似,发音和拼音相似巧妙的与教学相结合,注重音标学习阶段,为了降低难度。(2)把句子结构相同的课合二为一。例如What is his name?His name is Bill.与What is her name?His name is Amy.Ishe…?与Is she…?等。(3)我们以单元知识为基础,写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对话、短文,供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听力、口语和阅读水平。
1.2优化40分钟课堂教学结构,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40分钟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建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老师比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问,多动现象。具体做法:
树立教学以学为主的思想,对教师熟悉的五步教学各环节所用时间严格规定,以控制教师的教学时间。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克服由此产生的英语“聋哑症”。五步教学的时间表是:准备(5~10 分钟),呈现新知识(10~15 分钟),实践(10 分钟),巩固和发展(10 分钟)。
1.2.1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模式和媒体,以满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1)多元化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我们主张必须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作为思维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实物展现现场,用图片演示场景,播放音乐来渲染场景,联系生活扩展情景的五个技巧,使英语课变成一个学习的天堂,语言活动的实践基地。(2)树立学习自信心。据英语教育心理分析,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会感到尴尬,焦虑的人在学习英语上会有一定的障碍。为了排除这种消极心理,互动式的教学,任课老师娓娓道来,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发展差异,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教师应利用这个差异隐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3)创设学习新环境。
1.2.2建立创新环境,促进思维的发展,结合创新教育与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英语教材(包括活动)的创意元素,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有很强的操作性作为知识创新文化的原始来源,如文字游戏、组句、组词、编写对话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探索语言实践更广阔的世界。利用视听媒体,提高教学密度。
1.3 评价结构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测试外语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测试反馈的信息学生和老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向。优化评价结构会给师生一个正确的导向,所以为了克服评价的单一性,教师应采用分离式测试方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应是一个以激励为基础,基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优势、特长、发展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评价方法以促使生注意日常的教学活动,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使英语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
2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方面
小学英语教学结构研究中,教师要教学看成与自己的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使学生处在最好的精神状态,能轻松走进教室,勇于探索和敢于思考。
随着课堂结构的优化,一些学生必须掌握更多新知识的同时,避免一刀切的方式,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单词和句子,作业应安排分层,做好导优辅差工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根据教科书的变化,教学条件发生的变化,评价一节课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效果,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学评价。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相应要求,教师需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重要保证。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作文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作文教学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作文学习,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会对自己进行错误的定位,把自己当作是课堂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灌输,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接受能力能否跟得上教学节奏,这实质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中发现写作学习的乐趣,导致对写作学习产生了厌恶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提升学生对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有很多,但是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究,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我的梦想》这样的作文教学时,我会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物,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适当的联想,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使得他们投入到自己想象的情境中,课堂的教学氛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我会减少对学生的干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写作思路的构思,保证写作过程的顺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充分体会到了写作学习的魅力,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教师想要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写作情境的创建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进行情境的创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语文知识点进行理解和理解,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情境本身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得到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作文学习。
写作情境的创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探究如何进行情境的创建,不能给本末倒置,需要满足学生作文学习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情境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情境创建时需要把讲述写作技巧作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和生活贴近的作文教学时,我会给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产生对写作学习的亲切感,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情境中,通过我对学生的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情境中进行作文的学习,并且通过情境对生活进行观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为下阶段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教学的最后学生能够达到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写作学习。
三、课外写作任务的布置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写作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外得到锻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为学生下阶段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任务的布置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的进行布置,不能胡乱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作文题目,这样反而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得学生的写作学习效率下降。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朋友》这篇作文的教学时,我会在课前对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对自己最好的朋友进行观察,并且把朋友一些外貌和性格上的特征记录下来,运用到下堂课的写作中,学生在任务的要求下会认真的对朋友进行观察,保证了写作时的真实,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由此可见,课外任务的布置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得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作文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结 语】
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调整作文教学策略,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学生下阶段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