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金融机构 财务费用管理 问题 对策

财务费用是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成本支出,如何加以有效管理,彰显其财务杠杆效用是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但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今天,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金融机构发展的财务费用管理模式,促进其在经济大潮中更好的立足。

一、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意义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后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市场看似复苏且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但其波动幅度依旧较大,其风险也不可避免。而财务费用管理作为控制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降低其费用成本,使其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而且还利于其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更好的抵御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实现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当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对其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强化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势在必行,亟不可待。

二、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费用管理意识薄弱

缺乏管理意识是引发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其不仅影响着财管制度的完善性,也制约着财管水平的提高,由此造成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财务费用问题,致使金融机构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管理意识的缺失又是由相关人员对财务费用管理认知不足导致的,因此督促财管相关人员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意识十分迫切。

(二)财务费用超支现象严重

超支现象是生产经营单位财务费用管理的通病,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因其财务费用管理涉及筹资、经营管理、税费、准备金、营业外等多项费用支出,因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宣传金融业务费用、代办储蓄费用等超范围支出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再如因缺乏统一标准、多渠道的工资来源,像不同名目的奖金、实物、补贴等,致使薪资科目的列支难以控制等,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财务费用支出失控。

(三)财务费用信息核算失真

金融机构财务费用信息失真常见于明不符实的代办手续费,当下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费用支出五花八门,而且部分金融机构选择聘用合同工,因制度欠缺和能力有限,致使随意处理储蓄余额,甚至将超支或违规的费用归到代办费用名下,加之人为操作因素,导致费用信息严重失真,如有的金融机构为完成规定指标将本应进行分期摊销的债券发行、固定资产租赁等费用全部纳入递延资产科目中,由此造成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核算不实。

(四)财务费用管理能力较低

造成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涉及下述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内控制度,因规定笼统不全面,不周密,脱离实际等,致使财务费用管理活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如缺乏职业素养,财务知识了解较少,核算水准较差等,是影响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经营成本核算方式不当等,这些都制约着金融机构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控制对策

(一)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中,金融机构的领导阶层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成功案例中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督促内部全员提高对财务费用管理的认知,强化管理意识,并将财务费用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自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以将其融入于各项经营活动中。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原则和标准,划分专项费用和额外费用范围及其要求;明确财务费用管理流程和规范以及成本的处理方法,细化每项费用的审批、权限、报账、划拨、核算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等,以此为财务费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规范管理行为,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二)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

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是保证财务费用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市场发展要求和自身需要,科学设置岗位,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实行综合管理,即将计划、财务、资产负债等管理活动集为一体,以此全面审视经营运作,更好的协调工作,但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分离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基本原则,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以及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别是财务费用管理关键岗位,并根据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置相应的财务费用审批中心、监督部门等,以此在内部形成部门间科学制衡的局面,从而巩固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严格控制支出,重视成本核算

为有效避免金融机构财务费用超支问题,财务费用管理应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循费用报账流程,即费用审批人员应以编制的财务预算为依据,明确其是属于日常开支和额外开支,以及其额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认符合要求后予以如实划拨款项,此时不仅需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将其准确、详细的列支到规定科目中,还需要监督人员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费用支出用得其所,并对其实际效用进行评估,以此为建立费用标准提供参考。同时针对财务费用信息失真情况,则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准则和内部要求,在登记会计信息前,应认真审查相关凭证,核实其数额、用途、时间等,确认无误后予以及时、如实的记录,事后还应仔细核实所记录的信息的科目归属、金额、计算结果等是否正确,并保存好凭证等资料。此外,监督人员还应定期对各项利息、手续费用、佣金、各种贷款和筹资等支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四)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水平

财务费用管理人员与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并保证其地位相对独立。因此可以通过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会计准则、财务费用管理的重要性等内容,督促管理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强化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并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其市场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提高其计算机技术水平,并扩大人才引入渠道,打造集会计、法律、银行、证券、房地产、外汇、保险、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于一体的多元化团队,从而使每项费用支出更合理,更有效,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提高管理水平,除了打造高层次的管理队伍外,还应充分利用标准、弹性、边际、指标等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全面预算、综合管理等模式辅助财务费用管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统一的财务费用报账、核算、分析等系统,以实现网上审批、报账、记账等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财务风险,也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和纠正。

四、结束语

总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事关其自身健康发展与国计民生,因此金融机构应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成本核算监督,从而有效解决其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促进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私营企业 期间费用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促进我国就业率的升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提升、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私营企业在期间费用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我国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中的问题

期间费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私营企业往往忽视了期间费用管理,其在期间费用管理上观念、技术落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低效。同时,企业会计准则在期间费用方面规定的不尽完善也导致私营企业利用期间费用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信息披露失真。具体而言,私营企业在期间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管理费用核算和控制不合理

由于对产品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划分不够清晰、科目设计不够规范等原因,私企在管理费用方面核算不精确,往往不能反应企业真实水平。企业为减少产品生产成本,而将本应划归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部分私营企业库存、半成品、在建工程管理不善,导致发生大量资产损失。随着生产的发展,管理费用的会计科目设置也不尽合理。例如,排污费用、技术开发费、诉讼费、检验费用等其受益对象已日益明显,将其划归管理费用来核算已不再合适。由于会计准则中没有对私营企业管理层次进行具体规定和限制,为私企通过调整企业管理层次来调控管理费用和营业利润提供了空间。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对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具体操作规定不够明确,导致私企管理费用控制不当。

2、销售费用核算不合理

私营企业为避免超出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预算,将部分销售费用或其他管理费用任意转出或转入,从而导致销售费用与其他费用项目信息失真。如当企业管理费用超支时,大多私企习惯采用变通的手段将超支部分转为销售费用,从而造成利润不实。销售费用报销和审批也不规范。部分私企销售费用报销程序繁琐,每一笔销售费用不论金额大小均需经过多个部门主管审批。这不仅增加了报销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无法变通的繁琐的报销程序也降低了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各部门主管对销售费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从而难以对企业每笔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

3、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费用反应的是与企业筹资活动的利息支出,而冲减财务费用的收入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收益,如存款利息、委托贷款利息。这两者对应的是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活动,而将两者放到“财务费用”同一科目下加以核算是不合理的。由于私营企业对资金使用缺乏科学分析,导致筹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盲目。大多私企要么资金闲置,要么资金使用不当,这都使得私营企业往往存在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率偏低等问题。

二、加强私企期间费用控制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谈加强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监管

1、政府要完善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

政府对私营企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逐渐完善私营企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的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进行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让私营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展。

2、政府要加强其社会监督作用

政府中的财政、工商、审计等部门应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监督各企业单位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贯彻情况,严格追究企业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责任,使其重视国家会计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会计核算能够规范化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条件。工商部门也应加强审核条件和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坚决的打击和治理。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将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以加强期间费用控制

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管理中存在某些问题部分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因而进一步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期间费用的内涵,完善部分准则规定,有利于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准则应当进一步明确财务费用的相关内容。鉴于财务费用核算的是与企业筹资相关的活动,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准则应当进一步明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避免私营企业利用准则规定中的不明晰之处随意对这三大费用进行调整,导致企业信息失真。

(三)从企业内部加强期间费用的控制

1、加强内部监督以降低管理费用

在管理机关,最大的浪费发生在于人多事少、工作效率低下,费用较高。因此,我国私营企业管理部门在处理业务时,应当在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控制管理人员数量,以此来降低管理费用。作为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为的控制基本上依靠个人自己,一般没有明确的约束体制,可能会导致费用支出上的失控。私营企业领导层应制定明确的管理人员支出的规章制度,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管理人员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2、优化销售方式以降低销售费用

按照私营企业集中核心能力的管理思路,对私营企业价值增值较少的业务外包,节约管理者精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私营企业必须提供给客户更便利的订货条件,同时加强对市场监测,由此节省销售库存,进而控制生产的数量。私企在销售的业务中销售费用发生数额较多的,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受益情况的不同确定当期应负担的销售费用。对于当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应该确保其支出的可靠性、真实性。

3、对财务费用加强监督管理

调整私企会计科目的设置将有效加强财务费用的监督与管理。在财务报表设置中增加损益类科目“财务收入”,把利息收入与汇兑收益在此科目中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新设相对应项目予以反映,从而把“收支”信息独立出来,克服现行“财务费用”科目设置与报表反映存在的弊端。巩固私营企业货币资金集中调度成果,搞好私营企业现金集中存储与调度,随时控制货币资金存量,减少的货币资金闲置。根据企业资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投资领域进行投资,尽量避免因乱投资导致企业资金和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经济也在快速回暖,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私营企业存活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发展的潜力也越来越大。加之私营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成熟。再加之政府的不断关注、努力和支持,相信私营企业在期间费用的控制上会逐渐好转。

参考文献

① 胡安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J].大众商务,2009,(14).

② 陈小斐.浅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J].现代经济,2008,(12).

③黄卫桃.我国中小企业期间费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03).

④ 苏立华.浅析企业期间费用控制[J].经济管理者,2009,(06).

⑤ 李春洪.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0,(6).

⑥朱振光.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述评[J].市场论坛,2008,(3).

篇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近几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改革、探索和强化,其管理模式从原来二级分散转变为一级法人下统一集中管理,核算手法从原来手工处理演变为计算机系统处理,核算流程从原来分散出账调整为集中报账统一出账的核算模式。笔者认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从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规范简捷、预算监督全面严谨等全面预算体系框架目标入手,重点要抓好预算编制、监控分析、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为今后构建高效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打好基础。

一、抓好财务预算的科学编制机制

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确定“科学分类、落实责任、定额标准”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

一是科学地划分财务预算项目类别。针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项目多,特别财务费用预算项目所涉及范围广、种类多,相互间牵制性强等现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财务费用预算对象归类为几大类,比如:装饰工程、计算机设施、办公家具用具等,并将每一大类都分别设计一套预算编制计算表,由辖内各级预算执行单位或责任部门编制上报总行计划财务部门。

二是要归口落实财务预算责任部门。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集中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入,有些财产配置、设施的更改、社会公众形象的标识等逐步由总行统一规划、指导和组织实施,因此应将全辖财务预算项目按照预算项目主管属性归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比如科技管理部门为“计算机设施”项目的责任部门,等等。责任部门重点负责做好所属预算的编制初审上报,对下属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以及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三是合理确定财务预算定额标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特别是财务费用预算应以零基数编制,可根据财务项目特点采取预算比例和预算公式控制编制。即:一是对业务招待和业务宣传类费用的预算可按照总行统一的指标控制比例标准来编制。二是对公杂费、水电费、差旅费、绿化费等日常经营性费用,则可按照总行统一确定的单位权重计算公式标准编制。

二、抓好财务预算的动态监控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在对财务预算的动态监控上应突出制度、系统、授权、柜面、后督等五方面的控制。

(一)制度控制。在操作管理制度上,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损益账使用说明手册》、《财务费用预算操作规程》和《财务控制业务流程图及工作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使各级财务管理层有章可循,规范财务核算行为,明确工作职责。

(二)系统控制。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开发应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来有效控制各预算执行单位财务费用预算及立项的执行。每年初可将批准的各预算执行单位财务预算和立项数据导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每发生一笔财务预算事项都由系统自动扣减,同时系统还提供年度核定预算额、本年度已使用额和还可用财务预算额等情况。

(三)授权控制。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董事长、行长、财务部门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授权审批的权限,明确各财务项目的审批额度,并形成矩阵式财务预算授权表。各预算执行单位或有权审批人在年度预算指标和权限内进行审批,经批准的预算不能随意调整、修改,对因业务发展管理确需发生超预算或超权限的财务项目,则应详细阐述原因,并事先书面报有权审批人核准后实施。

(四)柜面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项目的核算应实施集中报账模式,各预算执行单位发生每一笔财务费用都必须报经总行相关核算部门审核后出账下划。这样统一财务预算列支的审核标准,规范账务列支范围条件,防范财务预算支付风险,加强财务预算执行的柜面监控力度,促进财务列支准确规范。

(五)后督控制。发生财务事项列支除了总行核算部门集中审核出账外,建议农村商业银行还应完善事后监督机制,总行专职监督员对上一日各预算执行单位发生的每笔财务事项特别是大额财务费用都应进行事后审核。

三、抓好财务预算的综合分析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月度、季度、年度预测分析和年度总结等阶段性财务预算的综合分析机制。月度分析重点突出每月财务预算规范执行情况。季度分析重点评价本季度预算使用进度,突出财务预算实际使用与业务的匹配,本季使用与上季和上年同期使用的对比,形成详细分析评价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揭示财务预算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年度预测分析一般在每年10月份进行,通过全面总结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并测算年度预算,如年度预算确需调整的则报经有权审批人核准后调整。年度总结是对本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分析。

四、抓好财务预算的定期审计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每年通过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和特殊财务费用的专项审计等方式开展,必须突出重点审计内容,力求取得审计实效。一是在年度财务收支方面,重点审计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属实、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浪费的情况,以及经营是否规范等。二是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重点从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入手,评价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是在财务预算方面,审计预算的编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方法是否科学,范围、内容是否全面,预算的执行是否认真、严格,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四是在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基建、会议费等专项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是否按规定入账、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等。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账制 监督 管理

人民银行的财务报账制是中心支行统一对所属县支行按年拨付业务周转金,再由县支行将全部财务支出分期向中心支行进行报账核销的核算方式。财务报账制本着“总额控制、合理使用、严格审核、按期核销”的原则,把所辖各县支行的财务开支直接纳入中心支行的统一监控之下,打破了人民银行财务核算的传统模式,加强了中心支行对全辖财务费用收支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给县支行的财务工作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强化各县支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

实行财务报账制后,各项财务费用列支均需经中心支行审核,相当于中支会计财务部门对县行会计财务工作的监督关口前移,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县支行会计财务工作的问题。县支行费用开支的随意性以及虚列等不合理行为受到严格限制,现行财务报账制增强了对县支行的财务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超指标开支、乱列账、乱调账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并且,由于是上一级会计财务部门对下级机构的监督,在监督力度上,明显高于县行会计财务部门对本行财务支出的监督力度。

(二)有利于增强各县支行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实行财务报账制以来,对规范县支行财务支出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指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强化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有些县支行勤俭办行意识不强,不注意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支出随意性较大,前松后紧。实行财务报账制,有利于增强县支行执行财经法纪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规范经费开支行为。

(三)有利于集中财力解决县支行突出问题

由于中心支行的财力有限,不可能对辖区每个县支行存在的财务困难都一一解决,但实行财务报账制度,在控制县支行不合理费用开支的前提下,可以为中心支行节约一定资金,市中支可据此集中财力解决县支行一些急需项目的燃眉之急。

二、消极影响

(一)县支行自身财务控制与监督弱化

因费用支出全部需上级行审核,在工作中县支行往往更多地依赖上级行对费用支出的监督,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淡化责任感,削弱内部审核,易形成机械、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对费用支出,只要上级行确认,就不再主动分析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影响县支行自身财务管理和控制作用的发挥。

(二)报账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的确认受到一定的制约

中心支行作为监督主体,其监督职能是审核报账资料的合规性,各中心支行安排了专人审核报账资料,但票据审核员既不参与被审核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在事后县支行报账时以票据审核的方式进行监督,票据所反映的只是货币信息,不能完整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和一致性,非货币会计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可以说,财务报账核算工作状况依然是“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相分离。

(三)人工送审方式存在一定弊端

实行报账制后,县支行需要每月将财务凭证等资料向上级行报送,由于路途较远和报账资料安全的需要,需派专人专车负责传递,相应增加了县支行车辆运行费和差旅费支出,县支行原有的工作没有减少,又增加了报账资料的送审环节,工作量增大。而当所报票据出现错误时,又需更换凭证和报账表,影响报账的正常进行。某县支行因车辆紧张,报账员坐公交车前去中心支行报账,这无形中增加了费用凭证丢失的风险。

(四)增加了县支行财务审计问题责任认定的难度

在财务报账制下,县支行列支的每笔费用凭证都必须经过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的审核签章。虽然各支行负责人须对本支行的财务工作及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但县支行往往认为经过审核的凭证和项目就是经上级行批准,因此在对县支行的财务审计过程中,一旦出现与费用支出相关的问题,县支行与中支会计财务部门之间会就审计问题在责任认定上相互推诿,无形中增大了审计对其责任的认定难度。

三、相关建议

(一)建立一套统一的财务影像报账管理系统

依托现有的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一套便于操作、安全稳定、保密性强、维护简单的财务影像报账管理系统,将有效解决财务报账制下会计工作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运营成本过大的问题,从根本上消灭人工报账制的弊端。

(二)大力推行公务卡制度

公务卡的支付行为透明度高,所有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可以为财务报账提供准确的动态信息。人民银行采用备用金模式对公务卡进行管理,报销审核时对发票和银联小票进行核对,每一件商品的数量和单价与商户的销售信息形成真实的验证关系,可以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下存在的用途不清、去向不明等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益。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的通知(银办发[2012]115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所有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中央预算单位,都应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但现实中仍存在公务卡使用范围偏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下一步应继续加大公务卡制度推行力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

(三)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篇5

关键词:货币资金 集中管理 存货 应收账款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A企业的主营业务为煤炭洗选及销售,因出现现金流严重短缺的情况,该企业聘请财务专家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经分析,A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财务专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集中管理货币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一些文献中包含现金等价物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货币资金受其用途及流动性不相同、存在形式多样等因素制约,容易出现分布不集中的问题,进而导致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费用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因为历史原因,A企业在各银行共有十几个活期存款账户,每个账户中有多则一百多万少则十几万的活期存款,累计有几百万元的闲置货币资金,而其现在使用的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只有两个。这样,这十几个银行账户的存在不仅因发生管理费、函证费等增加了财务费用,而且导致这几百万元银行存款未能集中到一起,既不能为生产经营服务又不能以协定存款等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应该将富余的货币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中,同时注销多余的银行账户,将此部分货币资金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或选用有效的理财方式理财,从而减少财务费用的支出,或者增加企业的收入,增加部分现金流。

2.处理富余存货,释放占压货币资金

存货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或正常销售而必须提前存储的一些原料、燃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的数量、质量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合理的存货会以较少的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富余的存货不仅增加了存储成本,而且占压了流动货币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在社会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

截止2012年7月份,A企业存有大量的煤炭洗选设备配件及洗选辅料,同时,在煤仓中存有大量的待售商品煤。从其半年报的财务信息中得知,存货占用率高出周边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10%,存货周转天数多于周边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8天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应该通过转售、暂时退回等方式清理多余的配件及辅料,同时加大销售力度,更新销售观念和销售方式,尽快将库存的商品煤销售出去。从而降低多余存货,回笼货币资金,缓解现金流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3.回收应收款项,增加货币资金总量

从A企业财务信息资料及销售信息中得知,A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主要原因为2011年年末,A企业销售部为增加营业业绩向部分大客户赊销了大量的产成品。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可以在销售库存商品的同时收回应收账款,从而增加货币资金。考虑到既有库存情况及下半年较重的销售任务,A企业采取以下两种收回应收账款的方式:1、主动联系赊销单位,在其保证正常履行现有合同并按时付款的前提下,制定赊销款收回政策,主动让出部分利润,以现金折扣的方式收回应收账款;2、对于部分现金流不充裕的赊销单位,允许其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欠款,并且不加收承兑手续费。通过这2个方式,A企业预计近期内可以收回大量的应收账款,从而增加货币资金总量,缓解货币资金紧张的局面。

4.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缓解现金流紧张状态

商业信用指企业在商品或者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者预收货款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缴税金等应计未付款、预收货款。

A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两个方向增加流动资金,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状态。在其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应付账款是付给原煤生产企业的购煤款,因其与煤矿距离较近,双方形成的购销关系比较稳固,所以A企业可以与此煤矿协商,将应付原煤款由原来的即时支付机制变更为延时两个月支付或者即时支付银行承兑汇票。A企业的预收账款中,主要部分是销售商的购煤款,为保证销售商付款的安全性,A企业已将销售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较大、信用程度高、使用量大的大客户,另一部分是散户,包括小型企业或者个人。A企业通过更新销售政策的方式,把大客户从过去可以无条件赊销的规定变更为需提前一个月支付80%的购煤款方可为其安排发煤的规定,当然,为体现互利性,A企业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做了优化处理。

通过对商业信用的灵活运用,A企业基本上可以用销售商的预付款支付大部分当期所需的原煤款,极大地缓解了现金流紧张的状态。

5.小结

通过以上四则方法,A企业不仅可以成功缓解了货币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防范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煤炭企业财务分析创新体系研究及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利润表 变化

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会计准则的亮点是利润表的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利润表项目进一步增加,将部分未实现资产增值收益纳入利润表,这在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可靠性,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改进意见,建议用全面收益代替净利润作为利润表的基础。

一、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其中主要体现在“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1、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2、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3、利润报告方面的变化

(1)不再区分主营与非主营业利润。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的格式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之一就是规定单独陈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新准则中不再要求区分,只是将营业利润分解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原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对直接计入利润利得和损失单独列示。新第30号会计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

(3)净利润的含义与内容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而“其他全面收益”在国际上是列入“全面收益”的。

二、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不足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利润表方面有重大突破,明确将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如部分证券升值等直接计入利润表,利润的含义及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我们认为,我国新准则中对利润表的改进存在缺陷,下面给以详细的分析:

1、从整体上看,由于用历史成本计价,所耗用的资产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转销,而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进行配比的收入与费用未建立在同一时间基础上,因而使收益的计量缺乏内在的逻辑上的统一性,使成本无法得到真正的回收,使资本的完整不能从实物形态或使用效能上得到保证。

2、由于不同性质的收入不加区分,如收现的收入与赊销的收入均反映在利润表中,没有考虑赊销收入的风险,因而利润表中的收入是被高估的,未能体现谨慎性原则;同时在财务分析时,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误差,不利于评价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3、利润表中不单独列示“存货销售成本”,使得对“存货周转次数”或“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造成较大误差,不容易评价企业的存货流动性。

4、财务费用内容不合理。我国企业将“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记入财务费用,这种做法不妥。首先,有时使得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有时变为负数,另国外看了百思不得其解;其次,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很大不方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指标要用企业的资金成本,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真实信息,使得资金成本的确定很不准确;

5、新会计准则的在利润方面变化的最大亮点是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稳健原则”等传统利润确认原则的束缚,使营业利润、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我认为这种做法欠妥:首先,不符合稳健原则的要求,降低了利润信息的可靠性。第二,与国际惯例不符(例如美国将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列入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或“业益变动表”)。第三,容易使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进行“盈余管理”,平滑经营业绩,操纵利润。

三、利润表的改进

综观西方各国利润表的改革过程,其总体思路是制定《全面收益报告准则》,规范全面收益的列示和报告,全面收益各组成项目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则由各个具体会计准则子以规定。其财务业绩报告改进重点均是放在收益表的改革上,而对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均不涉及或涉及较少。这主要是考虑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和实用性,以及受当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的限制。他们是由于没有解决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标准问题,使得全面收益报告仍不够完整。

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全面收益报告准则》,尚未对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规范。如果缺少相关准则规定,全面收益报告就会有名无实。要解决全面收益信息披露问题,就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全面收益理论及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现有的利润表加以扩展或改进。

根据上面的分析,当前改进我国利润表的具体改进建议如下:

1、“营业收入”单独列示“赊销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单独列示“存货销售成本”,以利于财务分析及经营评价。

2、对“投资收益”和“财务费用”核算内容要调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归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费用”变为红数;同时在“财务费用”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成本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全面收益的内容。可将全面收益内容分为已确认并已实现的利润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两部分。利润反映传统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部分,其他全面收益反映当期已确认、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

4、全面收益表的具体列报

①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改进利润表宜采用一表法的模式,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原内容的前提下,在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增加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在扩展后的利润表中反映“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的关系。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收入―费用+已实现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本期全面收益―所有者分红(加减等其他所有者交易及事项)。这样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与扩展后的利润表(全面收益表)重新建立起钩稽关系。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 增加资金 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30-02

引言

对现代企业来说,资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现代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现代企业在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如何使用资金是笔者所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资金管理过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目前,笔者所在企业的集团公司已经实行了全面预算下的资金即时控制、集中管控等相应措施,但资金管理过于严格,使得分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制约。(2)管理模式较为粗放,财务风险大。笔者所在的企业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尤其是仅仅注重账面报表利润的完成情况,忽视对现金流的管理。长此以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3)资金使用不当,缺乏有效的监控。笔者所在的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主要强调的是事后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此外,煤炭行业的企业安全风险系数高,但有时笔者所在的企业因为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用于安全生产、建设和保护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目前,笔者所在的企业还在不断的实行扩张,投入了大量的金额,但对一些控股、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的资金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

二、提高现代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

现代企业的竞争必须以资金作为保障,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代企业必须为实现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现代企业内部,要保证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资金,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必须将资金集中投放于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企业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方向上。同时现代企业保证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下,不仅能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又不会对分公司或下属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2.全面分析,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成本分析和核算模型,理顺资金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同时,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结算中心,平衡协调企业的资金,解决企业资金的供需矛盾,合理分配和调度企业的资金,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

3.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可能很多现代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投入产出的理念。为此,在制订项目计划时,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投入产出理念,为加强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笔者所在的企业目前销售收入中现汇结算比例少,而承兑汇票的比例高达60%~70%,现实情况是职工工资、税金缴纳、电费、铁路运费等必须使用现金交易,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企业可以在应付账款的支付中,在不影响商业信用的前提下,加大承兑汇票的转付比例,并根据承兑汇票的到期日,合理安排承兑汇票的转付。同时加强对承兑汇票的管理和筹划,减少承兑汇票的贴现金额,从而降低财务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调整资金使用战略,降低财务费用。企业应当充分灵活的利用国家金融政策,根据国家利率的调整,及时调整企业的资金使用战略,不断降低财务费用的支出或者利息支出。此外,企业在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开立保函时,根据国家金融政策的规定,需要存入一定的保证金。由于该保证金的期限较长,企业可以向银行申请将该保证金视为同档次的定期存款。在放长假期间,企业可以将结算资金改存为七天通知存款,平时则可利用暂时闲置的、多余的资金,投资于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提高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获得最大收益。

5.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代企业都是大的集团公司,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成员单位及管理层级多,因此企业必须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才能在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此,现代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和组织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工作小组应由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具体工作包括:首先,加强现金管理。企业应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和良性运转。其次,企业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企业的预算控制范围,建立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行为的调整,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是预算外的资金,除确实有客观原因外,一律不准支出。最后,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对于应收账款,除了为正常的长期战略用户进行滚动结算外,严厉禁止赊销给用户,客观评价客户的信用品质,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实时调整,此外,做好存货的购、销、存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存货构成,分清楚存货的正常储备以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为主导的原则,根据销量确定产量,减少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的占用额。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 借款费用 资本化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的定义是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而借款发生的汇兑金额。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有严格的规定,即仅限于专门借款,企业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即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才允许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不允许资本化,而应记入当期损益。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于房地产这一特殊行业借款费用的处理也参照其他行业企业的做法,作期间费用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原则:

一、我国目前对房地产开发借款费用处理的原则一记入财务费用

1.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长期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生产期间的,记入财务费用”。

2.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为构建固定资产专门借款发生的费用外,其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记人当期财务费用”。由于对房地产公司而言,所开发的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而是存货,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的借款费用应采取记人财务费用的做法。

3.我国财政部2001年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借款费用》,首次就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条件、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因借款费用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本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予以资本化”。但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该准则并未将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列入准则的涉及范畴,即该准则的第二条称:“本准则不涉及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

综合以上规定和不同规范的适用范围,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借款利息采取费用化的处理办法。

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房地产开发中费用的处理原则一予以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明确指出了房地产开发是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34号“借款费用资本化”也明确地房地将产开发列入合格资产即适合利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日本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企业所借入的款项是专门为了用于房地产开发,则企业应将相应的的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记入资产的成本。可见,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日本的的会计准则都是将房地产开发的借款费用明确列入适合于资本化的范围的。

三、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费用处理的会计规定存在问题

1.《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所规定的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化的对象仅限于“构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人的款项”。这一范围过于狭窄,将其非构建固定资产而形成的资本性资产,排除在外,如造船、房地产开发等等。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将房地产开发排除在该准则之外,因为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对象――房地产虽然是商品,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但其借款比重大,时间长,利息负担重,事实上已经具有了资本性资产性质,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实际上一直采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办法。

2.目前的制度安排将导致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和非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在借款费用处理上的又一个“双轨制”。由于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导致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大差异。

3.由于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不予资本化而列入期间费用。其一,有悖于历史成本的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这源于房地产借款费用是针对特定对象的,与项目成本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其二,它易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期间费用虚增,负担过大,不利于企业正确地评价其经营业绩和财务成果。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税收征收和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和成长。

四、笔者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将房地产商品列为资本性资产,并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这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品使用是针对特定对象的,与项目成本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它应划归开发间接费用的范畴,并将构成房地产项目成本的一部分。

2.将有特定用途的未开发土地的借款费用纳入资本化范围。笔者认为,对尚未开发的土地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处理应具体分析:如果该土地是用于特定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则为获得该土地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因为获得该土地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购入土地和后续的建筑施工活动一样,也属于为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购建活动或准备活动。但如果土地的使用方向尚不明确,则暂时不宜将其纳入资本化范围。因为谈不上为实现资产的预定用途所必需的购建活动或准备活动正在进行,因此不符合资本化资产的条件,只能暂时作为费用处理,待土地使用方向明确后,再将其纳入资本化资产的范同。

3.房地产开发项目借款费用资本化停止时间,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一借款费用》规定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为依据”。

综上所述,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上,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充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在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经营业绩不真实,财务状况可比性差的缺陷,严重地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为此,笔者建议将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借款费用也纳入予以资本化的范畴,按资本化处理。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从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其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已严重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需要,制约着财务管理。必须加以改革改进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取消那些为对应而设置的科目,对新增经济事项、核算业务等可借鉴企业的核算方法,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文章从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出发,提出了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医院 财务会计制度 改进建议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核算进行科目调整

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备抵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逐月按时计提折旧费。

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 “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 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二、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但却应将除病人欠费以外形成的应收款项都计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中。即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帐款”作为坏账准备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三、存货跌价准备

针对存货减值风险,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它材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四、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的解决方法

无论从会计报表中资产的真实性还是资产管理的角度,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下方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增加医院涉及到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组的财务列报实用数据,如在累计折旧下方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以便真实反映医院当前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和市价情况,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其次,增加“管理费用明细表”并在收入支出总表内增设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月末将其直接转入“收支结余”,不再分摊。增加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对借款费用、减值准备、账务调整、特殊事宜等进行完全披露,更好地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管理者尽早寻找对策,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

五、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

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确定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根据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行选择,但应遵守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任意变动;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允许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其最初实施时,是有其先进性,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迁,就逐步显示出不足,影响甚至制约了医院发展。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对怎样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拓展管理思路,积极应对医院财务出现的各项问题,提高防范应变能力,更好地为医院决策者做好参谋,为实现医院健康良性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韩羽中.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意见.现代医院管理.2008.2(1).

篇10

关键词:水务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供水定价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66-03

据统计,在我国水务事业单位中,以提供供水、灌溉、旅游、发电等准公共物品为主的占74%,但提供国家财政经费定项或定额补偿的仅占其中的20.5%,没有财政拨款的达79.5%[1]。因水费和电费的价格低廉且收取率低,致使这些单位应该从市场取得的主要收入也不到位。据最新普查资料,水务事业单位收取的供水水价仅占其实际成本的4%,而水费和电费的实际收取率还不足40%[2]。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极少涉及盈亏核算,这是由于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更侧重于资金的收支结余;另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有关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费用的计量和分配也较为困难,其成本核算工作就比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复杂。因此,到目前为止,水务事业单位的水利项目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3]。

一、建立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一)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原则[4]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为了改变现行水务事业单位中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中的收入、支出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管理层全面掌握水利项目的盈亏情况。

2.项目责任制原则。水利项目经理对水利项目全面负责,包括水利项目部与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部衔接费用的确认、分摊等基础资料。这里涉及单个水利项目成本核算与现行成本核算办法的关系确定问题。

C=Ci,其中,Ci为单个水利项目成本,C为现行成本核算办法成本费用综合。

3.受益者承担原则。只要采用水利项目成本集中归集会计制度,受益者就成为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依据,对于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及设计人员,只要是矩阵制的水利项目负责制单位,其费用全都归入水利项目成本。以受益者为依据归集,为水利项目发生的如租赁、购置等特定费用也应归入水利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归入水利项目成本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所发生的有些费用,应该归入水利项目综合。与水利项目的管理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归集到水利项目成本综合项中,以此表明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成本,通过多年的积累后,计算出其平均水平,作为业务开拓时测算水利项目贡献水平的依据。

(二)确定水利项目成本内容

1.直接成本。按照受益原则归集现行费用项目,能够不经过分配一次性就能列入水利项目成本的,包括人工费、差旅费、福利费、招待费、办公费、交通费、修理费、折旧费、业务资料费、文印整理费、外事费、设备部件购置费、材料及物耗、营业税金及附加、劳务费、组装及调试费、加工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开支项等。

2.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的费用,如果需要在水利项目间进行分配,就构成水利项目间接成本,归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时,比照水利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分为可直接归集的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和需要在水利项目间分配后归集的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

(三)水利项目费用的分配办法

1.间接人工费分配办法适用于水利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人工费分,例如,某专业i某人E对某水利项目j的共识占用率为:

KEij=,其中,XE=Xij,其中,n为项目个数。个人人工费XE分配入j项目。

项目总的人工费,F=FEij,其中,m为专业个数,q为某专业的员工人数。

2.均摊费用的计算办法。假设某项费用本期发生额为FK,将它在本期的N个水利项目中进行均摊,则每一水利项目应分摊的费用Fik。

Fik=

(四)水利项目成本核算程序

1.对发生的所有支出项目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将符合开支范围的支出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记入相应的账户中。

2.按照水利项目归集直接费用,并将其直接记入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属于多个水利项目共同耗费的支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先进行分配,再将其分别记入各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最终,直接费用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

3.间接费用按照科研室进行归集。

4.期间费用按费用项目进行归集,期末期间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支出处理。

(五)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应用

在资产负责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后的结果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对三表进行汇总,主要依据水利项目进行归集,在签订合同时,将归集的结果用来衡量水利项目的成本,作为报价的依据。

1.一般情形,若要确保一定的利润,R=CD+CI+CM+CP+P[5]。其中,R为水利项目投标报价,CD为直接成本,CI为间接成本,CM为水利项目管理费用,CP为期间费用,P为水利项目利润。

2.若需保本经营,R=CD+CI+CM+CP。

二、案例分析――刘川工程管理局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甘肃省刘川工程管理局是典型的以提供准公共物品为主的水务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水利工程供水,就是将自然水通过蓄、引、提等多个水利工程措施,向该地区各类用水户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用水。现是以前部分的理论为依据,对该水利工程项目2009―2012年的供水成本和单位水价进行核算。将供水总成本核算分为“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四个核算项目。可知,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6]。

(一)供水生产成本核算

供水生产成本直接归集以下支出项目,即供水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费用+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工资,是指该水务事业单位直接从事供水项目生产的人员工资、奖金、补贴和津贴。

直接材料费用,包括水管单位原购水费、燃料动力费等。燃料动力费,指供水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燃料动力费用等。

其他直接支出,指直接从事供水生产的职工福利费、供水生产过程中的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等支出。

制造费用,指供水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维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资源费、运输费、设计制图费、办公费、差旅费、监测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修理费、期间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7]。

表1 供水生产成本简易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1 供水生产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二)供水期间费用核算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供水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在对用户供水中过程中发生的水费计收手续费、宣传费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而分配给管理机构的经费、行业管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审计费、诉讼费、咨询费、绿化费等。

财务费用,指为供水生产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在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净损失以及为筹资而发生的其他费用。

表2 供水期间费用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2 供水期间费用比较(单位: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川工程管理费用在供水期间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二者占比很少。因此,该水务事业单位要控制期间费用,降低供水总成本。中心工作是要控制管理费用。

(三)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由于刘川工程的业务范围只有农业供水问题,没有工业、发电、城镇等其他供水项目,农业供水保证率是100%,工业、发电、城镇等供水保证率都为零,因此,单位供水成本仅是单环节单位供水成本,而不涉及多环节单位供水成本[8]。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单位供水成本=供水总成本÷供水量,其中,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供水期间费用。

表3 供水定价成本

图3 供水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图4 供水单位成本

可见,刘川工程的供水生产成本在供水总成本中占比很大,供水期间费用占比很少,因此,若要控制供水生产总成本,就必须大力加强供水生产成本的管理,同时,节约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莲.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2008,(1).

[2] 周昌红.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J].江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 赵瑞平,赵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营管理,2007,(7).

[4] 许王显.城市水务市场管理与改革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5] 李兰英.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6] 谢婷婷.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 王雅茹,张洁.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财务管理,2008,(4).

[8] 董小平.建立水利财务评价体系[J].中国水利,2007,(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of the water projects in

the water public institutions

WU Yong-xia 1,FENG Xin 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Lanzhou 730070,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3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