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帮扶计划与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帮扶计划与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帮扶计划与措施

篇1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创安挂点帮扶工作,我局成立以分管领导为主的帮扶工作组,各成员经常深入挂点村了解情况、走访群众。局班子领导也多次亲临挂点村研究部署综治工作,参与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协助排查隐患等工作,为挂点村综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制定了工作计划。针对挂点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我们积极协助该村制定工作计划、创安工作措施,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使年度综治创安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并按要求实施。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考核制度,建立村委会综治工作室及工作制度,治保队、调解队工作制度、矛盾纠纷调解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了综治工作在全村深入开展

二、明确职责,健全组织,排查隐患

一是明确挂点人员职责。根据工作需要,我局抽调1名分管领导和1名股室负责人负责挂点工作,挂点人员要按照县委组织部、村建办以及麦斜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挂点工作,其工作业绩与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一并挂钩,兑现奖罚。

二是明确综治人员职责。根据县综治工作的要求,村委会明确了主任为综治、创安工作第一责任人,配备一名副主任具体抓综治、创安工作,聘请村小组组长为本小组的综治负责人,并建立了由5人组成的村治保队、护村队。

三是明确护村人员职责。建立健全了护村工作制度,护村人员不定时对本村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一是落实了领导帮扶对象。今年,我局还资助了该村村民参加农函大学习和党员领导干部“1+1”帮扶任务分别与该村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分别给每困难学生帮扶对象送去慰问金,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提供了创安活动设施。我局还积极为中曾村的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筹集资金帮助该村规划水塘景观,提升中曾村面貌,还计划派专人对该村改水改厕,指导帮助该村做好全村的基础设施工作此外,我局领导还多次与村干部研究该村治安情况,制定计划,为挂点村开展创安活动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篇2

随着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因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产生违纪、延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情况不断发生。学籍异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动的学籍管理已然无法满足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学业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从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下面我从预警的工作原则、类别和等级、程序及帮扶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出勤、违纪、成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因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自主性差等原因导致的违纪、学业滞后、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退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补救、帮扶措施,将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改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干预制度。

(一)预警工作原则

学业预警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工作原则,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将“外部监控”与“内部机制”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联动预警,形成学生、家庭、学校间积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将“普遍性监控”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构建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学困生”家长组成的爱心帮扶体,以帮助高校中学习困难、心理困难、面临学籍异动的学生走出困境;将“静态档案”与“动态跟踪”相结合,为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经常性跟踪学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

(二)预警类别、等级

1.预警类别考勤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2.预警等级学校实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对其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从低到高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个级别,同时对于没有预警的学生标注绿色。

(三)预警程序

1.确定预警学生名单。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确定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2.下发预警通知。向预警学生下达《预警通知书》,并将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及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关注。(1)分析预警根源。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谈心、交流、沟通等方式查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2)建立预警档案。辅导员记载学生受预警的前因后果、帮扶转变情况等,建立受预警学生档案。(3)制订整改计划。依据个人特点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等方面。(4)预警等级变更通知。学生受预警等级发生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

(四)预警学生帮扶措施

1.建立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2.建立帮扶机制。对受到预警的同学确定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3.建立重点关注机制。重点关注受预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反馈。4.建立定期谈心机制。定期与预警学生的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现状。5.建立分级监护机制。实行三级预警监护,一级监护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二级监护是学院管理者;三级监护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家长监护制度。6.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做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间、与学生家长间、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反馈,辅导员与学院管理者的反馈与汇报,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与汇报。

三、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预警制度实施前后各类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发现,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效果明显改善。毕业前补考人数减少,延长修业年限人数减少。2012年延长修业年限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16%,2013年延长修业年限比例为2.90%。2.学生因学习成绩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减少。2013年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较2012年减少了72.79%。3.学生受到各类预警人数明显下降。以2009级学生为例,2012年有315名学生受到预警,2013年仅21名学生受到预警。4.学生受到预警的级别在逐渐降低。大部分受到预警的学生在经过帮扶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有89%的学生预警级别从高一级别降到低一级别,也有43.3%的学生解除预警。5.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逐渐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预警过程有效督促了学生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完成学业,加强素质修养,减少或避免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校园稳定。由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平台,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大大减少日后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时,通过预警的警示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二次违纪开除学籍的违纪现象,控制了校园稳定高危人群的扩散。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业预警制度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尊重和爱护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篇3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规范校内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XX〕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XX〕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日常管理到位: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

篇4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白润华校长为组长的

“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

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

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

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我校多次举行家长会、以及家长培训会或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以及需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

篇5

为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深层发展,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实施计生惠民工程,逐步完善奖励、扶持、救助、优惠、保障“五位一体”的政策帮扶机制,让计生家庭充分享受到惠民政策,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实施帮扶工程,帮助计生家庭脱贫致富。鼎城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区委、区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开展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下发《鼎城区计划生育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落实计生家庭政策帮扶“四个一”制度,即为计生家庭安排一名包联责任人、制定一项发展计划、确定一个生产项目、落实一套优惠政策,为计生家庭发展送关怀。活动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帮扶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二是把握重点,服务全局。把优先惠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失独家庭、失依家庭、手术并发症家庭为重点惠及对象,保证所有计划生育家庭都享受优先、优惠政策和关怀。通过整合全区各级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和人民团体、干部群众等社会资源和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重点扶持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解决他们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照顾,生产上得到扶持,学习上得到帮助。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是对贫困计生家庭建立动态帮扶档案。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摸底核实,建立贫困计生家庭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明确推出和准入条件,适时更新,确保需帮扶的计生家庭一个不漏。明确结对帮扶责任。二是对贫困计生家庭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名联系乡镇的区级领导、区直单位和乡镇(场)主要负责人、联村干部,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个贫困计生家庭。此外,还动员本地经济能人参与结对帮扶。该区人口计生局和各乡镇(场)计生办建立了结对帮扶的爱心台账。三是定期实施帮扶行动。帮扶责任人经常来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酌情施策,从就医、就学、就业、生产、生活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扶助,如积极为计生家庭争取小额创业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动员计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劳动,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四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把计划生育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人口计生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奖惩措施,实行定期检查评估。该区广电台、党建网、政府网等媒体及时跟进报道、推介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计生家庭关爱行动。据统计,该区共结对帮扶贫困计生家庭958户,送去帮扶资金120多万元,提供技术培训68次,有效加快了贫困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的脚步。

实施成才工程,确保计生家庭子女健康成长。落实计生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帮助计生女孩家庭女孩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材。强化奖励助学政策体系,对贫困计生家庭子女考取高等院校,给予资助,该活动在鼎城区已经连续开展了6年,累计发放助学金75.6 万元,资助大学生273人。该区还注重开展日常关怀活动,每逢节日,该区人口计生部门联系其他单位为计生家庭子女送上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与他们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才。

实施保障工程,免去计生家庭后顾之忧。目前,鼎城区有独生子女家庭9.9万户,为帮助他们增强发展能力,解决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来无忧、老有所养,鼎城区各级组织携手社会各界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1.认真落实两扶政策。仅2012年,鼎城区共计为12150人发放农村独生子女奖励资金1166.4万元,为885人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186万元。从2010年起,该区又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增加了每人每年600元的特别关爱生活补助。2.积极开展生育关怀活动。鼎城区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提取10%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同时向社会募捐,共筹集资金310万元,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关爱计生家庭。自2007年建立生育关怀基金以来,该区已走访慰问计生对象5428人次,发放生育关怀资金308.1万元。3.全面推行新农保制度。自2010年起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截至目前,鼎城区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77.29%,向12.4万农村老年人累计发放养老金6826.8万元。4.大力建设农村养老机构。该区建乡村敬老院29所,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留守老人制定了优先入住条件,目前已集中供养1450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篇6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爱心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群众工作全覆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副局长为副组长主抓此项工作,各结对认亲干部确定联系困难户。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爱心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

二、调查摸底,确保爱心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良好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局从理清全体干部职工思路入手,认认真真搞好摸底调查,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村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1月20日至21日,在春节和藏历新年来临前夕,我局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成四个结对认亲小分队先后深入到孔玉乡折骆、崩沙、四家寨、挖朗四个村和捧塔乡三家寨、新兴下、木洼、阳林四个村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走访慰问亲戚,送去全局干部职工的关心和新年祝福,并送去了干部职工筹集的35000余元节日慰问金,带去了县局全体干部职工的新春慰问;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我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爱心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6月13日,我局妇委会牵头倡议,局班子成员带头积极捐款,全局干部职工慷慨解囊,筹集爱心资金3900元,通过网购方式为新都桥小学的贫困孩子们订购了合身的衣裤,表达了该局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20名贫困学生的关爱,并组成工作组深入该校看望和慰问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孩子们发奋图强,立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感恩社会,回报家乡。二是积极宣传安全防灾减灾知识,7月2日捧塔乡木洼村木洼沟遭遇泥石流灾害,7月8日我局主要领导带着对受灾群众的关切之心,前往该村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并认真察看该村的藏猪养殖基地,给当地村民宣讲安全防灾知识,送去全局干部职工8000元的爱心捐款,鼓励受灾群众重树信心,共建家园。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文明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支持,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和现代农牧业生产技能知识。

(一)抓好村党员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重要工作。一是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利用各种宣传资料、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我局便派专人参加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

(二)突出抓好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村民进行“知法、懂法、守法”、“村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少数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面对困难办法不多。

(二)部分干部职工在爱心帮扶活动中片面的认为,爱心帮扶活动是有爱心结对任务的领导的事,忽略对结对“亲戚”中弱势群体实施帮扶。

篇7

县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被国家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国家级贫困县。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扶贫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多年来,供电公司一直把履行社会职责、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致力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恪尽企业职责,千方百计的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贫困区域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几年来主要的公益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捐资助教活动

(二)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县委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我公司大力开展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自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公司已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60个,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个,总投资共计2200余万元。完成了两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建设任务和8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今年确定了我县30个村为帮扶对象,计划投资943.4万元。现已有6个村领料开工,投资共计100余万元。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环境的同时,可靠的供电极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热情,促进了养殖业、农副业较快发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们对用电企业的满意率不断增加,公司的利益稳步增加,达到了企业和客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亲民爱民活动

近年来,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亲民爱民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亲民爱民活动领导小组,公司领导通过当地乡政府、村委会,找到所帮扶的困难对象,深入到被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如实了解其家庭生活生产学习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帐,制定帮扶措施。县亲民爱民活动中,公司31名中层干部共帮助11名困难学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问金,每位学生得到3000元的无私帮助。每逢节日公司领导都会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帮扶对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资助金,为贫困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帮扶对象谈心,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贫困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并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共商脱贫致富的门路,帮助贫困学生搭建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学业计划,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几年来,电力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各项社会救助活动,每年都筹措资金捐资助教,扶贫帮困献爱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立足公司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如继往的把帮助弱势群体、扶贫助教、服务于民、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对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动,发展为长期性的帮扶活动进行下去,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动进行小结,每一阶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建立比较健全的工作台帐。

篇8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2-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基础、规划、能力、效果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高校学业困难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困难情况日益多样化,一些学生面临降级、延期毕业甚至退学等情况。大学生学业困难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成才,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对高校育人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表现及成因

学业困难大学生即指学习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可以是智力因素,也可以是非智力因素,本文所指的学业困难大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学习态度、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良,难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业要求,需要必要的教育、矫正措施的大学生。学业困难大学生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智力正常,二是存在动机、方法、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三是障碍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克服的。

1.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表现。大学生学业困难的直观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如课程分数低下、学业排名落后、面临降级、退学等。在学习成绩的背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学业困难大学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表现,主要表现为:(1)情绪障碍,包括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焦虑、厌学等;(2)意志障碍,包括散漫、不思进取、自制力差等;(3)人际交往障碍,包括兴趣缺乏、拒绝集体活动等;(4)方法障碍,包括听课效率低、规划能力差、自学能力低等。学业困难大学生的这些表现都是学生工作者在帮扶工作中应当注意的。

2.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主要有:(1)个人因素,如目标迷失、大学适应差、缺乏规划、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等;(2)家庭因素,如缺乏关爱、家庭变故等;(3)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厌学等;(4)环境因素,如受周围不良学风、社会风气影响等。有关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有许多文献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二、社会工作方法对学业帮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多学科知识以解决各类问题为目的的社会实务。台湾学者廖荣利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已与教育学充分结合,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这一专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开展大学生学业困难帮扶方面,社会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引入价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四种专业方法都能运用到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中去。首先,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学生本人,这与社会工作强调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理念非常吻合;其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恢复自我学习能力,这与社会工作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强化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标相一致;再次,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帮扶,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而社会工作有成熟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能为帮扶工作提供专业方法支持。最后,许多学业困难的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消极和抑郁情绪与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因果关系,单一的工作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社会工作具有系统性的方法,能从多方面系统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科学、有效帮助受助者消除或减轻困扰、恢复其社会功能的工作方法。在学业帮扶中,困难大学生多以个体形式出现,需要解决的大多也是其个体问题,因此个案工作是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学业帮扶个案工作中,受助者一般为学生本人,帮扶者可以是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

1.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目标。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的个案工作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表述:第一,减少或减轻学生焦虑和心理困扰,激发其改善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提升自我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在身边的社会网络中寻找能够提供支持的资源和渠道,构建一个良好的、持续的、支持性的资源网络。概括地说,就是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剖析自我,激发其动力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工作者的联动和其自身努力改善学业困难状态。

2.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程序。与社会工作者的被动接案相比,高校学生工作者往往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工作实践中,学生主动求助的情况较少,而学生工作者主动介入的情况较多,这种差别虽然存在,但仅存在于个案初期,在个案确立和进行过程中,其他程序和方法都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个案工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评估、干预、结案,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学业困难大学生干预个案工作可以有以下一般性程序。(1)前期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业困难状况,掌握其成绩单、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表等相关资料,了解不及格课程数量、分布,与同期学生落差程度等直观和可以量化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学生个人及其所处环境,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特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需要了解其家庭、朋友、宿舍和班级学风等环境因素,以及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建立帮扶关系。咨询和帮扶关系的建立,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工作者主动提出,受助学生被动接受,但这种帮扶关系必须得到双方一致认可。帮扶关系建立后,要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受助者如实反映情况,帮助者保守秘密等,以增进双方的责任感,有利于工作的展开。(3)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关系后,受助学生与工作者一道,通过评估自我情况,一起制定学业改进计划,明确帮扶工作目标,约定帮扶工作内容。制定计划时,一要帮扶双方共同协商,使受助学生保持全过程的积极性;二要防止目标不切实际,动摇受助学生的信心;三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目标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4)记录与跟踪。帮扶双方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对帮扶工作做好记录,如基本资料、双方约定、工作计划、会谈概要等,形成帮扶个案材料。计划实施过程中,帮扶者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学生计划完成情况,特别是学生懈怠或新的困难等情况,做到帮扶全过程有记录和反馈。(5)评估与干预。帮扶过程中,双方要进行定期的帮扶效果评估,总结前期计划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帮扶双方特别是受助学生的学习的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正。对学生积极性下降、不按计划实施等情况,实施一定的干预,尽量保证帮扶关系顺利进行。(6)结案。帮扶双方都应该明确,学业帮扶关系是一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结束个案:完成双方约定目标;受助者完成大部分目标,可以自行学习;受助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重新制定帮扶计划;当然还包括受助者表示不愿意再接受帮扶、受助者被退学等特殊情况。

当然,个案工作的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帮扶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应确保个案工作程序的科学性和档案的完整性。

四、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小组工作方法是通过成员间相似的问题和经验,组建小组性团体,形成一致的团体动力,使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照顾,促进小组整体提高的一种专业方法,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将其定义为:通过小组活动方案与互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1.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目标。在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小组工作中,小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小组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恢复并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恢复其作为学生的社会功能;(2)通过矫治、教育、互助等小组工作,促使学生遵从教学管理规定,培养学习责任心,在大学生活中担当积极且有用的角色;(3)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2.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类型。根据小组工作的不同模式,学业帮扶小组成员可以包括学生工作者、帮扶志愿者、学业困难生、以及其他可支持的社会成员等。学生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成不同类型的小组。(1)成长型小组,成员为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小组目标为恢复和提升全体小组成员的学习功能,主要工作方式为团体辅导和经验分享。(2)结对型小组,成员主要为帮扶志愿者和学业困难生,其目标是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提升受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可以是一对一帮扶,也可以是多对多帮扶。(3)互助型小组。成员为非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目标是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提升对方学习能力的薄弱方面。小组指导者还可以根据学业困难生的不同情况,掌握的社会资源类型等组建多种类型的小组。

3.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程序。小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会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一般小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小组准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和结束期,每个阶段小组和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需要经历招募成员、制定小组目标、成员间相互熟悉、分配和执行任务、总结与分享、解散小组等过程。一般开展小组工作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和理念。明确小组组织者的背景、小组的目标、所采用的理论等。如成立学业困难生互助小组,目标为成员间相互督促,共同学习,经过半年的时间,提升全体成员的学习成绩,恢复社会功能。(2)招募和确定成员。确定目标小组成员的类型,制定成员招募的办法、宣传方案和遴选程序,招募成功后,确定小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基本信息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3)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小组工作的总体方案,分阶段确定每次小组活动的计划,包括日期、时间、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小组指导者和小组成员的任务,需要准备的器材、场地、工作人员等。(4)评估与应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每一个阶段小组工作的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5)预算。小组工作中的材料、指导者、场地等都需要用到资金,因此,需事先做好资金预算,并确定资金来源。

五、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在学业帮扶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除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外,社会工作还有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两大基本工作方法。社区工作面对整个社区,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而社会行政是指依据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技术,策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求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执行社会政策。大学中虽然不存在居民社区,但其宿舍、班级也具备社区功能,因而,可以在学生宿舍、班级中建立学业困难生的社区工作体系,同时,学校、院系也需要制定各类鼓励、帮扶、资助政策,以鼓励学业困难生正确面对困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形成面向学业困难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实践证明,改善学业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责任感,养成积极行动的行为习惯都有极大的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优化人际环境,让学业困难学生得到更多的尊重、关怀、鼓励和信任,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满意度,提高整体自信心,调整良好的情绪状态。这种社会支持系统包括:(1)学业预警体系,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班团干部等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在学业问题产生之初就提出预警,并进行初步干预和矫正,如在班级、宿舍中开展学习研讨、建立学习兴趣互助小组、谈话谈心等工作,阻止学业困难进一步发展,防范于未然;(2)学业危机干预体系,一部分同学由于多种原因,长期学业不佳,出现必须降级、跟班试读、延期毕业、濒临退学等严重的情况,即出现了“学业危机”,对于这部分困难同学,则需要通过学生工作者、家庭、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进行强力干预,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监管,防止问题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3)政策支持体系,在宏观层面,学校、院系等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政策支持学业困难生的帮扶工作,如制定经济资助政策、帮扶志愿者激励政策、党员结对责任制度、学习先进集体奖励政策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全体同学努力学习,减少学业困难的发生。

六、结语

应该注意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帮助他们通过考试、达到学业要求,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战胜自我,对缺乏挫折经历的大学生而言,经历一次从学业失败到成功的转变,往往能够使他们领悟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虽然为学业帮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尝试,当然,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还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创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自华,张保敬,施媛,刘丽,吴丽平.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2]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J].中国妇运,2010,(8).

[3]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技巧[J].中国妇运,2010,(9).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0-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进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构建和谐社会。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长期来抓,时刻关注就业。其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发展。

二、建立制度,细化管理

1.建立档案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责任制度。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家长”,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交心制度。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5.建立心理档案。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6.建立资助制度。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加强交流,情感管理

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多方寻找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丰富主题,科学管理

爱心育人,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德育为首,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关注“困难学生”。

五、拓展平台,延伸管理

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准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机制与体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社会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就业联络员以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为主,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由于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尽快找到工作单位,实现就业;针对存在生理缺陷的毕业生,要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和帮扶,提高自信,勇敢就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六、积极总结,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困难学生转化研讨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帮扶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困难学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同时,将好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学生工作无小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困难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采取人本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全方位关爱困难学生,让受助学生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生活困难学生度过生活难关,帮助心理困惑学生消除心理阴影,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难题,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插上理想的翅膀,立志成才,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挑选。

参考文献:

[1]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9,(5).

[2]孙世平,等.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

[3]龙银成,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4]马涛.学生工作无小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3).

篇10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 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