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问题与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行政执法问题与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的30多个木材经营户、木材加工场所及部分林农。
从总体来看,多数经营加工户对林业执法的服务态度基本认可,满意占40%以上,基本满意45%,不满意占15%;对林业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有初步的了解,但有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了解很清楚占20%,了解不很清楚占55%,不了解占20%,其它占5%。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业行政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林业立法已经基本涵盖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是,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现实有有空白,对一些具体的程序规定也不十分完善,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规定较多,而对其义务规定较少;对当事人违法自理规定得比较笼统。林业立法的步伐较为缓慢,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急需的法律、法规、规章尚未制定出来,如《刑法》第410条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对于情节严重如何认定,占用多少面积才构成此罪,至今没有司法解释,以至于无法具体操作。新的法律公布以后,对现行的一些规范性文件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从而使林业行政执法处于被动地位,有些规范性文件相互抵触,矛盾从而造成林业行政执法不统一的状况,如对于青蛙的保护管理、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各根据自己的部门法规,都有权利予的保护处罚,一旦发生管辖纠纷,凭什么来解决问题。
二是林业行政执法趋利化。由于林业行政管理正在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包揽一切”,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体制问题并没有完全清除,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过多,经费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的工资,幅利等自身利益相挂钩,还有的个别地方甚至向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下达罚款、收费指标,如林政稽查大队作为林业行政的执法的一个单位,其执法人员的工资等并未纳入财政预算,其各项待遇就直接与其罚没挂钩,这就难免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要求相背离,从而成为林业行政执法不公、不合法及至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林业行政执法权配置不合理,执法权过于分散。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林木种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由于林业主管部门大都设立林政资源、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森林植物检疫,森林公安等内设职能机构,而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大部分散在相关的职能机构中,这样就造成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构过多、过散、过滥、这些是有执法职能的机构存在着执法职能相互交叉、相互扯皮,从而导致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所以建议成立林业行政执法联合队,统管所有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会相对好一些,也避免了相互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三、建议
篇2
根据林政【2018】72号《关于印发歙县林业局“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升林业执法能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立即开展工作部署,对2015年以来发生的林业检疫案件深入开展自查,撰写自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 摸底排查(4月上旬)
县林检局、各植物检疫检查站对2015年以来本部门检疫执法行为以及检疫处罚案卷进行了自我评议,主要问题如下:
1、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存在有些涉木企业和群众对林业部门的职责、森林植物检疫执法的程序不理解。
2、部分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执法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掌握不够,不能够独立开展好各项执法工作。
3、案卷文书制作不够规范。极少部分案卷存在文书制作不够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
二、提出对策(4月中旬—5月上旬)
林检局、各检查站对各自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提出整改的具体意见建议。具体措施体现如下: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向涉木企业、群众宣传解读林业相关法律,督促他们按照法律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2、加强学习,提升执法能力。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学习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技巧、法律文书制作等专业技能。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林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责任机制,更好地促进依法治林。
3、加强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内部管理,严厉打击内部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解决林业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对那些徇私枉法、失职渎职、以罚代法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4、定期评议,规范案卷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抽样选择已办结案件,对案件认定的违法事实、调查的证据、适用的依据、办案的程序、做出的决定、执行的结果、卷宗的整理等,进行评议分析,认真查找出问题与不足之处,相关责任人进行分析总结,其他执法人员认真听取意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共同提高案卷的整体质量。规范文书制作,加大案卷归档管理工作力度,设立专人管理案卷档案。
5、落实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
篇3
【关键词】生态检察;旅游发展;司法保障
近年来,桂林市检察机关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打、防、治”相结合,按照加强生态检察.服务桂林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服务和保障桂林旅游绿色发展上展现检察新作为。
一、认真谋划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该院印发了《的工作职能分配》落实各分管领导和科室的任务和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即严厉打击破坏绿色产业发展、滥伐盗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水资源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严格查处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负有监管职责和侦查职责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的立案监督和审判监督加强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收集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如灵川县检察院针对漓江上游灵川县河段非法采挖河沙行为猖獗,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这份检察建议引起灵川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底,该县组成联合执法组对河段采砂进行整治,炸毁了非法采砂船只,并下拨400万元修复河道,有效地保护了漓江流域生态。
二、加大惩治和预防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力度
一是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多发性犯罪。认真履行批捕、职能,坚决依法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破坏环境、危害生态的刑事犯罪,严格把握好证据审查关、事实认定关、法律适用关、定罪量刑关,提升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保持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高压态势。2014年以来,共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14件37人,其中涉嫌滥伐林木罪12件31人、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2件6人;追加逮捕3人、追加4人。二是依法查处生态环境领域中的职务犯罪。依法查办发生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审批、环境保护监管执法过程中的贪污贿赂、不作为、乱作为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处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件,及时介入重大环境责任事故调查,依法查办事故背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犯罪依法立案调查涉及环境生态领域的贪污贿赂职务犯罪9件10人,其中副处级干部3件3人,贪污案件3件4人,贿赂案件6件6人,为桂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对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资金拨付、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进行介入预防、跟踪监督。全市结合执法办案,向发案单位或主管单位提出检察建议5件,均获得有关部门采纳回函。依托“送法进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五进”活动,组织预防干警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林业局、环保局、国土局等部门为500多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增强其规范履职、廉洁正派、拒腐防变的理念,筑牢思想和行为防线。借助“举报宣传周”等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资料等方式,向群众宣讲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群众认识和举报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违法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三、完善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两法”衔接常态机制。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与环保、林业等8个部门分别召开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座谈会,就如何完善“两法”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共同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主题,对案件移送、证据收集、检验鉴定、涉案物品处置等方面的认识分歧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立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信息共享、适时介入、咨询会商等制度,理顺衔接和监督关系,努力形成推动两法衔接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立案监督机制。将检察监督关口前移,对行政执法机关开展的整治群众反应强烈、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活动,适时派干警介入参与、及时跟进,深入到执法一线,依法监督纠正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等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问题。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对梳理出来的案件线索中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确保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有力查处。如龙胜县作为全国7个森林旅游示范县之一,境内楠木、红豆杉等国家保护的珍贵树木较多,为有效保护县内的古树名木,龙胜县检察院向县林业局发出加大宣传力度,设立珍贵植物保护警示牌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检察建议。该建议得到林业部门的采纳,对县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测量、定位、挂牌和建档跟踪保护,共对3570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此外还与当地林农签订管护协议,发放宣传手册3.2万份。
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
一是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坚持区别对待、分化处理、教育感化的思路,既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刑事犯罪,又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坚持从轻从宽处理。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为群众讲解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宣传林政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鼓励群众举报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依法保护生态意识。在宣传形式方面,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综治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开展法制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单位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晓蓉;从“兰州自来水苯污染案”谈公益诉讼中的公民主体[J].法制博览.2016年16期
[2] 王冰;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J].法制博览.2016年15期
[3] 李汇一;金文哲;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缺位问题研究――以广场噪音引发的矛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篇4
成立专门机构
开辟“绿色通道”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4月24日正式授牌后,省检察院迅速行动,于4月30日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座谈会,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必须以积极和坚决的态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内设机构的组建和工作开展。截至5月26日,全省检察机关已经完成省院、7个地州院和10个县级院的专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组建工作,并配备一批政治业务素质强的检察人员。
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成立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普通刑事案件批捕、工作,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预防工作,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监督工作,均集中由生态环境保护检察部门承办,开启了生态司法“绿色通道”。
查办案件依法履职
“抓好破坏环境资源立案监督工作、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摸排查办工作和督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工作,力争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召开前,查办一批在生态领域有影响的案件”。4月30日召开的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当前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对影响重大的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采取一般案件重点审查、较大案件专人审查、重大案件专案组审查等方式,整合办案力量,形成生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今年1至5月,全省检察机关快捕快诉了一批涉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犯罪案件,其中批准逮捕225人,提起公诉545人。
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村民孟某某为在征地建设中获得巨额补偿,毁坏贵阳市环城林带18.8亩防护林,改种桃树苗,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贵阳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孟某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从快批捕了孟某某。
为落实省委打击处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惩治破坏资源环境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要求,省检察院还于5月13日下发了《开展重点查办和预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检察院积极对生态职务犯罪线索进行摸排,加大查办和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力度。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已摸排掌握了一批案件线索,有的已进入司法程序。
加强调研强化监督
为落实省委关于监督支持环境保护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还注意深入分析案发原因,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铜仁市检察院针对群众反映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及时进行走访调查,介入环保监管领域,与该市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住建局和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就治理污染问题召开座谈会,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清镇市检察院组织开展林业领域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形成《林业生态调查报告》,得到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的高度重视。
今年3月,贵州省检察院部署为期8个月的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4月28日又下发《关于强化立案监督严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通知》,再次对生态环境保护立案监督工作进行部署,要求认真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线索,依法及时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监督有关部门立案侦查。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已监督有关部门立案涉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4件26人。
探索新路实在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全省检察机关不断探索生态检察工作新机制,着力推进生态检察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省检察院到环保厅、林业厅等生态环保执法部门进行走访,了解行政执法案件受理和处罚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作机制,共同研究环保、林业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衔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清镇市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制定《清镇市生态保护公众、行政、司法三联动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机制》等制度,与法院共同制定《生态补偿量刑建设的相关规定》,对有效恢复受损植被的被告人实行宽缓政策,实现了刑罚打击、教育和补偿等功能。
清镇市流长乡中街村村委会支书金某等8人为鼓励、扶持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集体研究决定将该村集体林场内的1498棵杉木砍伐。清镇市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及时与林业部门联系,督促金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补种被毁掉的林木。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结合犯罪嫌疑人补种被毁林木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的情况,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
篇5
一、我市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2*年,我市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当年*人*来到*镇*村,承包该村的路沟渠等宜林地栽下意杨1.2万株。2*年,*镇引进台商徐雄星投资1*万元开发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全镇路、沟、渠等村级集体公用地,包括镇内干河、*、生产沟等两侧的闲置土地,全部租赁给台资企业,租赁期限15年,栽植意杨2*多万株。全市各地先后出现了股份合作造林、独资造林、承包造林等多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有机关及镇村干部、社会能人等,涌现出了“镇前模式”、“肖榨模式”、“常桥模式”等改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市林业经济中的比重达9*%,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也从5年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19%。全市现有有林地面积35.7万亩,定植银杏65*万株,意杨8*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5*多万立方米。基本上消除了栽植姓公的树的现象。
二、面上调研问题
(一)、集体林地资源现状
全市集体林地面积35.7万亩,自从2*年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除市水务局所有的*上的13*亩集体林地上的树木没有改制以外,其余的全部采取多种形式承包到个人,由个人承包经营,目前由各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林地所有权属各乡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市水务局,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乡镇水利站。目前还没有发放林权证,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二)集体土地林木资源现状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的目标,我市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两侧、农田路渠等大搞植树造林2*多万亩,在栽植之前就进行改制,所有栽植林木基本改制到位,其中有48*亩划入省级公益林。未进行登记发证。
(三)林业场圃、森林公园现状
我市现有两个市级场圃,一是市果园场,原来连续多年亏损,土地面积1*15亩,职工173人,退休63人。近年来,经多方筹集资金,已进行了改置,置换了职工身份,腾出土地对外招商引资。园区先后吸引(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丹阳、无锡及本地能人投入12*多万元,投资发展花卉苗木、高效设施栽培、奶牛养殖三个项目,已成为苏中地区规模较大优质葡萄栽培基地。改制后,原场的部分职工继续在场圃内打工,部分职工自己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场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市第二捕捞公司,
(四)林业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
我市林业主管部门为*市林业局,事业单位,其中事业编制个,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个,在职职工人。
全市共有22个乡镇,有镇设立了林业工作站。各乡镇共有在编专职林果员人。
2、财政收入
财政预算内林业行政事业经费万元,纳入财政支出的人数人(含乡镇人员),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工资市财政补助一点,不足部分有自筹和镇财政补助两种形式。各类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由镇财政投入,市政府实行以奖代补。
3、育林基金征收
2*年共征收育林基金元,征收范围为集体和个人生产、加工、销售木材、林木采伐等,征收标准为12%,上缴比例为,留存部分作为发展林业事业的专项资金。
(五)流转的情况
近年来的我市林权改革主要集中在路、沟、渠等宜林地块,通过转让这些宜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激发广大群众投资绿化造林的热情。5年来,全市路、沟、渠等宜林地两侧共拍卖林木42.83万株,回收资金85*多万元,签订改制合同14*多份。针对这些集体权属的宜林地块被改制后用于发展意杨可能会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产生胁地的现象,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吸引农民主动参与林权改制,特别是部分地区采取的4:4:2分成方式,即林木栽植及管护费用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其收益得4成,农民得4成,村集体得2成,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参与林权改制工作的积极性。
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本地的林木、林地的流转过程中,大多是承包方和镇、村进行自行协商,还没有进行林权登记发证,不存在林权变更登记。最好是有省里面进行专门培训,在各个市县建立一个进行森林资源评估的专门机构,这样就具备了森林资源的评估和对损坏林木的评估的资格。
(六)、投融资体系情况
目前,我市仅开展的以农民家前屋后银杏树定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尚未办理一起林权抵押贷款。而全市大面积的成片造林的发证尚未进行,即这些成片林发了林权证,可能也贷不了款。建议省市部门出台有关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规范林权抵押贷款的评估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林权抵押信贷体系。
我市地处苏中平原,自然林木资源较少,大多为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效规模林业发展迅速,我市冬枣、葡萄等特色经济林果和花木种植发展迅速,森林保险的推行将有利于化解由于天气等不可抗逆因素对林业的影响,降低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提高其积极性,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省市部门统一出台森林保险制度,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促进该制度在林业生产领域的推广。
(七)林业社会化服务
我市于2*年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市银杏协会,建立中介服务组织,对本地的生产、销售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进一步拓宽了林农信息渠道和增收途径。
(八)关于推进改革的其他问题
林权改制后,我市仍然执行采伐审批制度,通过健全和落实“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对各采伐单位提交的采伐申请,我们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严格把好采伐审批关,做到责任明确,监督检查到位。通过加大对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林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在森林防火方面,由于我市成片林多为新造林,且连片面积不大,每到冬春季节,我们都强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至今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主要表现在四夏期间烧秸杆时有林木被烧现象。但随着造林速度的加快,我市的森林防火工作也不容乐观,一是缺少专业的森林防火人员;二是没有森林防火专用设备。建议上级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必要设备及防火经费等方面加大对县级森林防火投入。
对于我省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是一个单独的执法体系,现在有的地方林业行政执法与农业行政执法联在一起,人员不足,执法水平不高,有着单纯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象。没有真正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二、点上调研问题
(一)已进行林改的点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个村及各个村民小组,都召开了相应的会议,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将林改方案进行公示,如我们的*镇,镇政府在与外商签定合同之前,就与各个村签定管护合同,各个村又与各农户签定管护合同,明确了各个农户的责任和管理的棵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理林权证。
目前已经进行林改的地方,有的收入是作为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支出,比如修路等,有的村就是直接分到老百姓了。没有强迫流转的现象。
(二)未进行林改的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儿没有进行林改的只有属于水务局所有的*上的树木,水务局正在和各个乡镇的水利站进行规划。
三、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组织基层林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引能人、外资参与林权改制,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本地能人、村干部、群众投资林业产业,对栽植的树木进行收购等,真正形成“户户参与,个个竞买”的林权改革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林权改制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班子,制订工作计划,确保林权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开展。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透明度,制定完善好改制手续。
三要加大改革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力度。抓好改制资金的收、管、用等问题,并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使资金权属不变,投向合理,滚动发展,良性循环,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篇6
一、基本情况
根据工作安排,区司法局于6月初转发了《省司法厅关于做好2020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整个评查工作分为安排部署、部门自查、互查互评和整改规范四个阶段。经统计,全区2019年形成执法案卷239302卷(含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包括公安交警和垂管部门),其中行政许可33915卷,行政处罚205387卷。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区司法局于8月中旬组织召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会,重点对公安、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等12个部门单位2019年已办结的行政执法案卷随机进行抽查,共评查行政执法案卷50余卷。在评查过程中,评审人员严格对照《省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并结合本系统、本行业要求,从主体、事实认定、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程序适法、文书格式等方面进行评查。总体来看,大多数案卷执法程序符合要求,在执法过程中能够做到收集和保存证据,体现了行政执法的基本内涵。经评查,共推选优秀行政执法案卷6卷,其中行政许可3卷,行政处罚3卷,涉及公安、烟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区司法局及时转发了《省司法厅关于做好2020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并对评查对象、评查范围、评查方式、评查时间、评查标准、工作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次案卷评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莫定了基础。
(二)对照标准,严格自查。为确保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顺利开展,区司法局督促指导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明确自查机构和评查人员,对本机关的行政执法案卷装订归档、列明目录,准备好完备的案卷资料,依据《省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对本部门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自查。
(三)随机抽查,现场反馈。区司法局组织召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会,重点对公安、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等12个部门单位2019年已办结的行政执法案进行互查互评。其中,行政许可案卷侧重从申请、受理、审查、作出决定的依据和期限等方面进行评查;行政处罚案卷侧重从主体资格、执法程序、案件证据、法律适用、权利告知、处罚决定、案件执行、案卷装订等方面进行评查。共评查行政执法案卷50余卷,并对评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以督促被评查对象进行规范管理。
(四)举一反三,督促指导。结合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工作,对照近几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发现的问题,区司法局从执法主体、事实认定、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程序适法、文书格式等方面,对卫生健康、林业草原、农业农村等相关单位形成的案卷进行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三、主要特点
(一)证据收集比较齐全。大多数执法机关重视对证据及申办材料的收集工作,收集的证据及材料较为齐全,收集证据的方式较为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基本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行政许可案件做到收集材料齐全、完整。
(二)执法能力有所提升。大多数执法机关能够严格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开展行政执法活动,按照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权利告知、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法定步骤实施行政执法,做到主体合法、事实清楚、依据正确、程序正当,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
(三)案卷整理总体规范。从外观、文书目录、装订顺序、文书填写、页码标识等方面来看,大多数执法机关使用执法文书较为规范,案卷制作和装订总体符合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审批阶段。立案审批(呈批)表填写不规范,有的案卷案件来源不明,意见栏缺少具体审批意见;个别案卷立案审批(呈批)表只有1名办案人员签名,不符合最少2人执法的基本要求。
(二)调查取证阶段。有的案卷对检查内容记录不全,未载明被检查单位或个人意见,未经当事人签字确认;有的案卷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或相关材料未注明拍摄人员、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基本情况或情况属实等信息,且未经当事人签字确认;有的案卷调查笔录或询问笔录内容不完整,未注明当事人对调查笔录或询问笔录有无异议;个别案卷对要求签收或记载的情况未予体现。
(三)审查决定阶段。有的案卷没有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及集体讨论的相关记录;有的案卷虽履行集体讨论程序,但流于形式,未反映案件办理及相关情况;有的案卷引用法律不规范,未具体到条、款、项、目;个别案卷对要求实地勘查或检查验收的文书制作不规范,无亮证执法的记载;个别案卷处罚决定书中未体现出罚缴分离。
(四)送达执行阶段。个别案卷送达文书无送达人签字或未注明送达时间;个别案卷中签收人并非受送达人,且未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个别案件存在邮寄送达的,送达不规范,未通过邮政(EMS)进行送达。
(五)案卷归档阶段。有的案卷复印材料未签写“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有的案卷既没有装订,也没有目录和页码,不符合立卷归档标准,案卷质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以业务学习、集中评查为切入点,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同时,认真开展“回头看”,梳理总结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二)完善制度,落实执法责任。抓好制度建设,尤其要抓好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的要求,防止因程序上的不足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同时,进一步增强证据意识,在执法活动中做到主动收集和保存证据。
篇7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部署,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县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发展”服务年活动的要求,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主线,坚持纠建并举、重在建设、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结合起来抓实抓好,着力在巩固、深化、提高上下功夫,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防治不正之风上取得新成效,在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提供保证。
二、评议对象
根据部门性质、工作职能以及与群众接触程度、方式等综合因素,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被评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参加全市民主评议县级被评单位
1、行政执法类:公安、交通、林业、国土资源、人口和计生、审计、工商、国税、地税、质监、药监、司法、安全生产监督、烟草专卖、环保、城建、物价17个系统。
2、行政管理类: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委、财政、民政、文广旅游、经贸、教体、卫生、科技、人事劳动保障、水利、建管、农业、外贸、民族宗教、粮食、个私办、外事侨务、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20个系统。
3、服务行业类: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10个系统。
4、全县各级公办中小学校和公立医院
以上1、2、3类单位评议工作按《20*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主管部门会同我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织实施;4类单位评议工作由县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
(二)参加全县民主评议乡镇级被评单位
今年参加民主评议的乡镇为全县19个乡镇及长凌工业园区管委会。
1、行政执法类:公安、交通、林业、国土资源、人口和计生、工商、国税、地税、司法、建保、城市管理执法11个系统。
2、行政管理类:财政、民政、文广、人事劳动保障、水利、农业、个私、粮食8个系统。
3、参加全县民主评议服务行业类:供电、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5个服务行业。
(三)参加全县民主评议“百名科股长”被评对象
从县政府各委、办、局挑选50名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科股长,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
三、评议内容
(一)参加全市民主评议县级被评单位评议内容
评议内容按《20*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二)参加全县民主评议乡镇级被评单位评议内容
1、行政执法类:公安、交通、林业、国土资源、人口和计生、工商、国税、地税、司法、建保、城市管理执法11个系统,要通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认真组织对本单位存在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重点抓好在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执法不公、与民争利等问题,切实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2、行政管理类:财政、民政、文广、人事劳动保障、水利、农业、个私、粮食8个系统,要通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认真组织对本系统存在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重点抓好在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执行力、公信力、操作力不强等问题,切实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部门建设。
3、服务行业类: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邮政、联通公司5个服务行业,要通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认真组织对本行业存在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重点抓好在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和20*年县“文明行风热线”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
(三)参加全县“百名科股长”评议内容
从县政府各委、办、局挑选50名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科股长,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重点解决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具体评议内容由县委、县政府在今年民主评议“百名科股长”实施方案中确定。
四、组织实施
今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继续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成果共享的办法组织实施。
(一)按照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原则,第一类共47个市直系统对应县级被评单位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主管部门会同县政风行风评议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第二类共24个县级系统对应乡镇级被评单位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县政风行风评议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双评”办)、县主管部门会同各乡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各级公办中小学的民主评议,按省、市教育部门要求统一部署,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对各级公立医院的民主评议工作,按省、市卫生部门要求统一部署,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三)全县“百名科股长”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县“双评”办负责组织实施。
五、评议方法
今年省、市统一部署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县里部署开展的“百名科股长”民主评议工作,从9月中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
(一)全面部署,广泛动员。召开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县直参加全市民主评议的被评单位、各级公办中小学和公立医院以及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动员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召开动员会及通过媒体以及各种有效载体,广泛宣传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对象、评议内容、组织实施、评议方法及工作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本乡镇、本系统、本行业开展民主评议的实施方案。
(二)自查自纠,督促整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主管部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针对本部门、本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各被评单位,认真督促整改落实。同时,认真督促各被评单位抓好2007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意见、建议和“文明行风热线”中收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县直主管部门自查自纠工作方案于7月底前报县“双评”办和县政府纠风办。按照逐级汇总的方法,县主管部门组织自查自纠情况和督促整改落实情况汇总后,于9月底前报县“双评”办和县政府纠风办。
(三)收集样本,抽样调查。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群众满意度调查。重点是围绕服务重大项目评议政风行风;围绕服务民生工程评议政风行风;围绕服务对象评议政风行风。
1、被评单位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县直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做好群众满意度调查样本库建立工作。为确保群众满意度调查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群众满意度调查样本库的建立,由县统计局和政府纠风办参照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制定的样本框组织县直各被评单位采集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和审核,抽查审核后于7月20日前报县统计局。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如发现某个被评单位提供虚假服务对象名单,发现一例扣除该被评单位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O.5分,以此类推,扣完5分为止。
2、对公办中小学和公立医院的群众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测评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家长和医院患者中开展问卷测评,其中,对学生家长的问卷测评工作,由县教体局按市教育部门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对医院患者的问卷测评工作,由县卫生局按市卫生局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3、县直部门对乡镇级被评单位的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由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县主管部门会同县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
4、全县民主“百名科股长”的满意度调查工作,由县“双评”办负责组织实施。
(四)督导检查,考核评分。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在县直主管部门组织自查自纠、督促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被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督导检查考评。检查考评主要围绕2007年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文明行风热线”收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和20*年本系统自查自纠中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方案另定)。
(五)集中统分,上报结果。县“双评”办会同县统计局对乡镇级被评单位的群众满意度调查、督导检查考评数据进行封闭统分,按系统进行排名。统分排名结果呈报县“双评”领导小组审定。其中,分数统计按以下方法进行:
1、对乡镇级被评单位的分数统计。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督导考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采取百分制计分,计分方法如下:(1)群众满意度调查占民主评议总分的70%。采用“多指标综合计分”,分“总体满意度评价”和“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评价”两大部分,其中,“总体满意度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70%,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五个等次,对应分值为0.9、0.8、0.7、0.6、0.5;“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的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30%,设定“不存在”、“有但不严重”、“严重”、“非常严重”四个等次,对应分值为1.0、0.8、O.7、0.5。(2)督导考评占民主评议总分的30%。
2、根据被评单位的评议结果,对各乡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综合排名。计分方法如下:每个乡镇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被评单位的民主评议最后结果的平均分,即为该乡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最终得分。计算公式为:某乡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最终得分=该乡镇级实际被评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最终得分之和÷该乡镇实际被评单位数。
(六)公布结果,总结表彰。县政府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结果。县政府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表彰会。县政府对方案中确定的乡镇行政执法类、行政管理类被评单位,在民主评议中分别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表彰,授予“20*年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奖牌,具体表彰范围为:县直对应级被评单位有19个的,表彰前3名的单位;多于5个但不足19个的,表彰前2名的单位;不足5个的,表彰第1名。县政府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综合得分排名前四位的乡镇政府予以表彰。
对各级公办中小学、公立医院的表彰奖励办法,分别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确定。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排名最后1名的被评单位责成主要负责人书面说明情况,限期整改,由县“双评”领导小组予以通报批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总体部署的领导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政风行风建设新局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与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机结合起来,在寻求政风行风建设新突破上下功夫。财政部门要给予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必要财力支持,确保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整改促提高。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政府纠风办要加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组织协调,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有关部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要加大对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明查暗访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整改情况的检查考评工作。对于在评议工作中敷衍了事,推诿不办,群众满意度低,本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评议综合排名靠后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整改,切实推进本部门行业作风建设的单位,群众满意度高,评议综合排名靠前的单位要予以通报表扬。
(三)规范数据统计。县统计局要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做到工作人员有保证,工作设备有保证;要严肃认真地做好群众满意度调查样本框建设工作;严格规范数据采样、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解密程序,确保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客观真实。
篇8
一、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必要性
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是一种权力寻租活动,会严重危害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直接或间接地给国家经济造成破坏,削弱社会生产力水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非公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可以减少或消除职务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随着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在安置就业、交纳税收、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必然要求检察机关为其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是从源头上防范职务犯罪的需要。在贿赂犯罪中,行贿和受贿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作为贿赂犯罪的源头方即行贿人的打击和预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事实表明,贿赂犯罪的源头在非公企业。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贿赂犯罪,除了加强对受贿方职务犯罪的预防外,还需要从源头上找原因、想办法。而在非公企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够有效地防止非公企业经营者及其员工的行贿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贿赂犯罪的发生。
二、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可行性
1.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非公企业管理人员实施的行贿、受贿、侵占、挪用资金等行为,确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形象。企业主进而认识到防范贿赂犯罪的必要性,需要检察院开展预防工作。二是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吃拿卡要,或故意阻挠、发难,与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可以阻断一些不法之徒的非分之心,起到震慑作用。三是因为现在非公领域竞争激烈,与检察机关搞好关系,可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这些期望与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2.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公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具有同质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的职权实施的犯罪,是国家公共权力腐败的结果。非公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的职权实施的犯罪,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的公共权力腐败的结果。两者都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犯罪,都是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是公共权力腐败。从犯罪预防学的角度看,两类犯罪在犯罪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基本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预防方法和预防措施。
3.检察机关在预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检察机关在长期开展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以预防调查、检察建议、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六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业务体系。同时,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人员职务犯罪的逮捕、到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对非公领域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以及引发犯罪的体制机制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就为检察机关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立防范机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途径和方法
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非公企业内部, 必须站在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全局高度, 进一步拓宽预防工作的思路,才能确保取得实效。
1.出台服务举措,转变执法观念,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制定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细化检察机关为非公企业服务措施,为开展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如省院预防处根据省人大代表的提案,先后派员深入非公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采取座谈研讨、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认真总结近年来检察机关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出台了《福建省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非公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见》。
2.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配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非公企业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主要是在行政执法系统中推行行政执法告知制度。行政执法告知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行政机关应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能、办事(案)程序、收费标准、投诉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群众的监督推动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程序,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人员因人情关系、利益关系将刑事案件以行政处罚方式处理的现象。另一方面指检察机关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应注意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履行的告知义务等内容向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告知。通过推行行政执法告知制度,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廉政环境。如福州市两级院先后与各自辖区内的国税、地税、城建、林业等行政执法机关建立了以行政执法告知活动为重点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良性机制,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送法入企,开展法制宣传,提高非公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条件下,非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依法经营合法竞争。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可以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学法、守法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管理、照章纳税,减少和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晋江市检察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走进非公企业”系列活动,采取分发宣传材料、举办法制讲座、开展预防咨询等形式,提高非公企业主管和员工守法意识,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非公企业的一致好评。南靖县检察院与县工商联成立“防案顾问小组”,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点、举办法律讲座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4.结合办案,提出对策建议,协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的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不善, 内部制度疏漏,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和经营困难等不良后果。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中, 要注意帮助非公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掌握非公企业发案特点、规律以及犯罪案件的新动向,积极运用检察建议,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如三明市三元区院在办案中发现一公司数名职工验煤采样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深入该公司调查研究并提出检察建议,促成该公司投入60余万元采购设备进行自动采样,避免人工采样监督盲区。
5.深入调查,加强沟通交流,找准服务非公企业的方向和重点。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要深入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全面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企业在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同时,要听取非公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找准服务非公企业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如莆田市院组织召开全市检察机关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谈会,邀请在莆的17家农业企业以及市直机关十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征求农业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非公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把握12字原则:“有求要应、择机而动、量力而行、把握尺度。”
1.在思想上,要突破传统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对非公企业和非公个体的诉求和期望,要及时作出回应,要把预防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来抓。不能因为预防对象是非公性而放弃检察机关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在工作态度上,要择机而动、量力而行。目前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人员较少,基层预防人员更是缺乏,再加上预防措施有限、刚性不足,在公有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尚且难以周全,无法穷尽,力不能及,今后若将预防延伸到非公领域,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择机而动、量力而行,不能包打天下,胡子眉毛一起抓。
3.在方式方法上,要把握尺度,重在宣传引导,重在督促指导,保证有关法律在非公领域的正确实施。在公有领域开展的预防工作措施,在非公领域开展应当有所区别、有所变化、把握尺度。比如预防调查可以以联合调研的方式进行,检察建议应当慎用,警示宣传教育和预防咨询可以大胆开展等等。另外,可以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发挥检察机关民行、公诉、侦监等部门的力量,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帮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制度、销售等规章制度,堵塞非公企业在产、供、销等管理中的漏洞,切实为企业当好参谋。
篇9
关键词: 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护
广义森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来祖先们搬出森林,但仍仰赖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与人类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已成为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破坏,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1森林的重要性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 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 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
1.5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
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 2007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森林保护对策
3.1通过有关职能部门,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以便及时、有效地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3.2结合检察机关,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总结以往查办林业主管领导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效经验和手段,加强执法监督
根据林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对林业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通过再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促进林业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以便有效、及时地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3.5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目标管理,乡镇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指派专门执法人员对采伐地点、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点等处加强监管,整顿流通秩序。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植物检疫。加强对珍贵野生动物、珍稀野生植物、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对在监管中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执法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6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
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照章办事,不越权,不违规,在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后再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切实加强管理,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10
1贵州省扎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现状
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扎佐林场)始建于1958年,直属于贵州省林业厅,所辖林区分布于贵阳市修文、息烽、开阳三县和白云、乌当两区以及黔南州惠水县。现有在册职工431人(其中在职职工148人,离退休职工283人),临聘护林承包人员48人。林场经营林地总面积为10217.55公顷。其中,有林地758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4.28%;疏林地16.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6%;灌木林地1290.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63%;未成林地86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48%;苗圃地17.7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7%;无立木林地108.9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7%;宜林地234.3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29%;林业辅助生产用地9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91%。森林覆盖率88.6%,林木蓄积32.4万立方米。
2扎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建场五十多年来,通过几代林场人的艰辛劳作,林场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木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很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场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2.1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土地实行承包制。1980年,开展了集体山林的“林业三定”工作。因时间紧、程序要求不严、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个“务实惠民”的政策,成为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的导火索。但其真正的成因,应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村集体或个人持有《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的森林资产,大部分被划归集体,并形成国有林场森林资产,由林场经营管理。但因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放,导致相当一部分已套印县人民政府公章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社员自留山证》,留存于当时的公社、大队、甚至生产小队或个人家中。当时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集体或个人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诉求权利意识不强等因素,未引起林业主管部门和林场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边的集体和个人开始与林场发生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1990年,全国开展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时,虽然也对“林业三定”时期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和明确,但具体工作开展时,对出现的错误纠正力度不够,对错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没有进行注销或申明作废,也未对留存在民间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进行清理和收缴,形成了一山多证、证地不符、界线不清等现象,进一步埋下了纠纷的隐患。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林权纠纷更加凸显,虽然国有林地划定了生态红线和保护等级,但村集体、组集体、个人都以“林业三定”时期所填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林地的范围提出争议,并进一步发展为强行占有国有林场土地,矛盾日益尖锐。具体体现为:一山多证现象并强行占地,即林场与村、组集体或个人双方都持有同一山林的林权证,村民据证占地;二是林场持有林权证,村、组集体或个人没有林权证,而村民认为有争议,并聚众强行占地;三是双方都没有林权证,虽然一直由林场经营管理,村民也聚众强行占地。四是村委找借口刁难林场,聚众制造混乱直接破坏林地改变林地现状的;五是个人隐蔽性的逐步蚕食。如2016年2月,龙场镇某村组织村民,在林场冷水沟分场凉风台林区,强行改变林地现状,种植经猕猴桃,面积有约7公顷;又如2012年12月,扎佐镇某村组织全村各户,一家出一人,强行用挖掘机在林场煤箐沟、煤水田林区破坏林地栽植弥猴桃,面积有约14公顷。
2.2林场与周边社会关系复杂
由于国有林场的特性,往往与集体村寨、农地、农田相互交错、纵横交替,如扎佐林场所辖林区,就涉及自然村54个,自然组200多个,林区周边社会关系复杂。林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与众多集体土地、农田经营者发生纠纷和矛盾。加之扎佐林场跨越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白云区、乌当区、惠水县四县两区,管理成本较高,如森林资源确权发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变更等工作必需与六个县(区)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对接资料和数据。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盗伐、毁坏林地开荒、开矿等方面,需要与12个乡镇配合,形成联动互动机制,进一步增添了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难度。如果各级政府分管林业具体工作的领导,对待生态发展、生态需求、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看法不相同,认识不统一,就难免会造成在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协调方面跌宕起伏、忽冷忽热的局面,无法达成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社会担责的共识。
2.3林场职工待遇低
长期以来,林场的社会地位较低,职工收入少,待遇差。扎佐林场从1958年建场以来,职工群众一直居住在低矮的木屋建筑里,直到2013年国家实施危改房工程后,职工才居住条件才得到改善。在工资待遇方面也一直处于低收入水平,在绩效工资改革以后,职工工资才有了保障,但林场职工的其它福利,如目标考核奖,公积金、增量、存量补贴等方面,仍然与同地区的其他人员相差较大。
2.4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近年来,在“工业强省”、“大数据、大健康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工业性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地26处贵阳市北面30公里的扎佐林场首当其冲。区域经济追求强县(区)战略,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上马,导致了土地紧张,一些地方政府就想在林地上下功夫、打主意,先是不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或森林生产经营单位同意,对片区(包括林地在内)作超大范围的总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美其名为林业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作服务;更有甚者,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占用林地。
3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3.1.1保障国有林场性质地位国有林场的建立源于建国初期,六十年代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目前,林场的性质“五花八门”,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企业、半企业、联营等等,由于投入不同,林场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明显不同,管理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建议除省直属的国有林场外,有一定规模的林场应建成统一性质的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划归为市(州)管理,取消县级以下国有林场,实行垂直管理,统一资金划拔和投入,进一步改善现有国有林场待遇,稳定职工队伍,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3.1.2明晰森林资源资产权属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否则管理起来困难重重。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森林资源产权有两种,即国有和集体,权属确认依据是1980年进行的林业三定工作核发的《集体山林权证》和《社员自留山证》、1990年开展的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核发的《国有山林权证》、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统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当前因林权纠纷、林缘交叉、边界不清等诸多因素,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者所持有的证件形式五花八门,并未统一。为做到责权统一,保障资源安全。必须做到:一是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换发所有涉及森林资源资产的证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实行统一管理,规范为统一法定依据,确保所有者的绝对权利;二是对争议林地按照《林地林木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调解处理;三是对一山多证,证地不符,林相不对的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核查,及时裁定;四是积极引导林地争议双(多)方向人民法院提讼确定权属。
3.2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
我国自1984年《森林法》实施以来,林业执法人员在保护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执法队伍的主力军作用。但是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灵活性。扎佐林场自1984年森林公安队伍建立以来,队伍里的人员很少变动,新鲜血液很少,一是人员严重不足,没满编运行;二是年龄偏大,新进人员很少;三是缺少交流、轮换机制,队伍严重出现厌倦现象,进取心不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很多案件查而无果,造成积累太多,打击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队伍应建立相应的轮流、轮换、交换机制,加大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在使用法律条款方面,要易于操作,方便执行。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条款时,破坏面积数量上的大小和打击尺度应区别对待。对于破坏林地立案的标准,省、州(市)、县(区、市)所在地城市的3335m2的公益林与边远乡村的3335m2的公益林,应依据谁的功能较大、谁的效益较高来做恰当处理,以示区别。城市和城镇规划区以及地方性属于水源涵养、公路、铁路建设需要的林地与偏远的林地要有所区别,立案标准应进一步划分,这样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可以提升执法的质量。
3.3建立合理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资产的体制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有静心养神养性的休憩作用,宁静和多姿多彩的森林风景,是运动和放松身心的最佳环境。以国有林森林资源为基础建立旅游场所,除供人们休闲、娱乐外,还能起到森林生态公益教育的作用,引导大众到森林中参与多种活动,必要时建立森林博物馆、陈列馆、生态教育基地、休闲养生之地,让公众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可以合理规划利用森林中空地、残次林地、插花地建设一些利于地方经济、既环保又高效的企业,让森林的生态效果与工业发展相辉映衬,达到解决地方政府在工业发展用地方面的瓶颈问题,最终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使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4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监督培养体制3.4.1在法律上给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予以明确依据对监督工作者的执法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赋予监督的权力,便其对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甚至是集体、个人经营户的资源都可以监督。森林具有独特生态和社会效能,其直接价值在表面上难于体现,但隐型价值非常庞大。为此必须坚持依法治林、依法治场、依法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并且接受森林资源资产方面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森林资源资产的安全。3.4.2建立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并形成规范建制从国家层面到基层一线形成一条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在国有林场经营过程的植树造林、抚育、采伐等活动中制定监督约束机制,并且指导实施。规范其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监督,协调好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以及林业行业与其它行业部门在行政、经济、业务往来方面之间的关系。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属各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在现有机制中,应特别注重森林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的监督。3.4.3赋予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人员的行政处罚权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除切实履行经营管理监督外,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影响面广的行为和人员应有行政处罚权,从立法上可以进行约定、赋予权力,使具体实施管理者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起到直接的监督警示作用,使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监督,避免出现个人主观意志主宰一切的局面出现。3.4.4建立健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监督机制利用卫星、GPS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开展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对林地流失、林地流转等行为开展监督监控,利用GPS和移动通信技术,对直接管理一线人员的到岗到位、出勤情况进行后台跟踪管理,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建立监控平台、巡护系统管理平台,解决好传统的国有林场人员管理中懒、慢、缺(旷)等行为。3.4.5切实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素质大部分国有林场存在职工过多、职工年龄偏大等问题,很难承担现代林业经营管理任务,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要想提高国有林场职工整体素质,在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当科学核定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编制,将国有林场作为行政机构纳入行政序列,这样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国有林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研讨交流、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引进专业对口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解决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的问题。还要密切与林业院校配合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使国有林场和学校有效对接,逐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改变目前这种毕业生就业难、国有林场缺人才的局面。
作者:余元林 晏华 单位:贵州省扎佐林场
参考文献
[1]罗立平,刘敏,刘小青.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探讨〔J〕.林业与生态,2011,(07):19.
[2]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06:26~30.
[3]华乔贵.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3,0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