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篇1

【关键词】畜禽养殖;养殖污染;污染防治技术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生态防治研究,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世界各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全国各省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地市的大背景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生态防治研究,加强养殖企业规模化整治,促进生态型畜牧业大发展,对于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畜禽养殖及污染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标准的管理体制得到逐步完善,管理机构已基本健全,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中国畜禽养殖稳定增长,年末生猪、牛、羊、家禽养殖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9%、2.5%、3.1%、8.8%,并在国际养殖业中占较大比重。畜禽污染是畜禽养殖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各种畜禽饲养周期选取不同的基础数据,采用以下计算方法:存栏量(牛、羊)或出栏量(猪、家禽)×日排泄系数(kg・a-1)×365(d)。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各畜禽粪尿日排泄系数数据,主要计算2011年猪、牛、羊和家禽四类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泄量如表1所示。

表12011年猪、牛、羊和家禽四类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泄量(亿t)

大量粪便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CODcr、BOD5、NH3-N、TP、TN等大量污染物,这些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潜在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对其加以监管并且进行合理处置,将对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及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畜禽生态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1)畜禽粪污有机肥生产技术。近些年,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大部分畜禽养殖散户均合并集中到经规划许可的养殖小区内养殖,养殖地点远离村庄,布局更加合理,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养殖小区采取企业统一管理模式和污防体制,对畜禽粪便实行干清粪方式,直接将畜禽粪发酵成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配备此类有机肥生产工艺车间的集约化养殖场,平均占地约35亩,技术投资成本约26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装载机、发酵翻倒机、立时搅拌机、滚筒烘干机、粉碎机、滚筒筛、输送机、造粒机等,其使用寿命15~20年。推广实际应用的地区有山东、浙江、宁夏、甘肃等。(2)畜禽粪污沼气化技术。畜禽养殖粪污沼气化技术以往在我国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应用比较成熟,在北方受冬季低温期影响,稳定运行相对困难。为使养殖企业的畜禽污染防治达到对地形地貌、处理规模无特殊要求,总体降低运行成本,2008年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新型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专利,并实践出一套新畜禽粪污沼气化技术。经实践,对于养殖规模4000头肉牛的大型养殖场,需配套建设主体发酵罐容积2000m2的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沼气工程,每天可处理粪便约45t、尿及冲洗水40t,工程总投资约650万元,其主体设备使用寿命为20年。本技术在辽宁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已得到全面推广,为北方地区畜禽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生物技术法畜禽养殖技术。在改善外环境方面,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把猪、鸡、鸭、牛等粪便和有机垃圾转化成大量的动物蛋白饲料如无菌蝇蛆、蚯蚓,再用这些廉价的高蛋白饲料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的商品饲料投喂给经济动物,该项技术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生产绿色食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在改善内环境方面,将含有枯草菌和酵母菌按比例拌入饲养生猪,可以大幅度改善生猪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对饲料的吸收率,减少生猪粪尿的臭味,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三、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生态防治措施与展望

畜禽养殖企业主要采用集中化养殖模式,实行统一管理体制。对于养殖污染,主要体现在养殖环境卫生和粪便排泄物处理等方面。因此,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养殖小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作,按照“谁所有谁管理、谁养殖谁管理”原则,建设畜禽养殖废水、固废处置设施,包括堆肥发酵场、沼气发生池、发酵床、沉淀池等设备。与此同时,财政部门应安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的规模及支持项目数量,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运行经费补贴,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污染防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扶持政策。

篇2

1规模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环境污染养殖场每年产生的动物粪便约有20亿吨,是工业垃圾的两倍。在我国,私人畜禽养殖产业众多,养殖户垃圾处理意识薄弱,往往并未为养殖场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备,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威胁人们的饮水安全。同时,养殖场还会不断产生有毒气体,排放于外界,造成严重的气体污染,并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1.2动物疫病的爆发流行

1.2.1规模化养殖场中,畜禽数量众多,往往聚集于一处,通风差,畜禽免疫机能差,一旦进入疫病流行季节,疫病发生且在短期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出现疫病的大规模爆发现象,接触性疾病更会出现频繁爆发现象。

1.2.2在养殖过程中,为提升经济效益,养殖者多会购买幼龄动物进行饲养,但部分幼龄牲畜本身就有一些传染性疾病,而养殖场无有效的检测方法,无法有效分辨,牲畜的引入必然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染。

1.2.3兽医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规模养殖疫病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养殖场兽医人数有限,在日常养殖和疾病防治中,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观察和控制疫情。

2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和疫病防治对策分析

2.1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2.1.1科学合理的建设规模养殖小区。选址时避开人口密集区,注意养殖区的合理规划,做好日常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同时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避免垃圾的直接排放。

2.1.2积极学习推广科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2.1.3为有效利用牲畜产生粪便,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可合理规划,注重养殖场周围农业区的有效建设,以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为其提供动物粪便制成的废料,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粪便的排放。

2.1.4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管理体系,对养殖小区建设选址,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问题作明确规定,以有效预防各种乱建、乱排放问题的产生。

2.2疫病防治措施

2.2.1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养殖场兽医队伍,并注重兽医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充分认识到养殖场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做好养殖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并加强疫病的免疫预防。

篇3

论文摘要 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环境控制,进行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对促进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显得特别重要。认为规模化养殖应做到养殖场要合理选址与建造、加强饲养管理、规范用药、综合防病等,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控制。

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规模化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疾病的流行难以控制;二是产品质量较差;三是养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学养殖的认识不够;二是养殖技术含量差;三是养殖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针对规模化养殖的现状,就加强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促进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与建设

1.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m,离交通道要有一定距离,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1.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兽医室、病畜隔离间、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具体设计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便于生产和管理;②畜舍间保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采光、通风、防疫。舍内设计应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畜禽类别分别设计;③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通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④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⑤生产区进出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进出人员、车辆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养殖场周围应建围墙,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2 科学饲养管理

2.1科学的饲粮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粮,能够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粮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减少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应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对蛋白质、钙、磷、铜、锌等矿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体内创造有利于畜禽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动物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抑制腐败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2.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控制畜牧场环境,既能保证良好的舍内环境条件,又能有效防止畜牧场内外的相互污染。为此,一要加强饲料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原料;二要加强水源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最好采用自动饮水器;三要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维持良好的生存和生产小环境;四是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包括进出人员消毒、环境消毒、畜舍消毒、用具消毒、带畜消毒、贮粪场消毒、病尸消毒等;五要严格执行病畜隔离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措施;六要采取合理的粪尿、污物处理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消除循环污染。目前粪尿、污物的主要处理措施有:堆肥利用、用作饲料、制作沼气、污水净化等,尽量避免将粪尿、污物直接用作饲料和肥料。

3 强调规范用药

为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用药措施。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文件,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药物添加剂(如抗生素、镇静剂类药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等;二要合理使用消毒药,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醛类等药物),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三要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严格按照不同药物在不同畜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用药规定用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

4 实施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畜牧场疫病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率,既可提高生产效益,又可减少畜禽患病用药,进而降低因药物残留造成的产品和环境污染。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①建设好牧场防疫设施,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传播途径,如消毒池、消毒室、防疫沟、绿化带的建设等;②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场的检疫制度,强调场内畜禽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③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畜舍、畜体进行消毒,降低感染机会。为保证消毒效果,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品种,交叉使用;④全进全出制能够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尽量减少畜禽的进出频率,可减少降低畜禽疾病的传播机会;⑤提供标准的营养需要,搞好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各种环境条件,增强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⑥建设粪尿、污物处理设施,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⑦苍蝇是某些疾病的传播者,在夏天应采取有效方法消灭苍蝇;⑧鼠既消耗饲料,又损耗设备,同时又传播疾病。因此,应随时注意防止鼠害。

5 参考资料

[1] 张雪萍.浅谈西部可持续畜牧业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6(1):44-46.

[2] 冯春霞.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4

2020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有关畜禽养殖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疏堵结合”为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环保并举”,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实行总量控制,有效整治畜禽污染,有序发展畜牧业,促进我x畜禽养殖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按照《xx畜禽禁养划分方案》,全x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分为凤翔镇居民区、凤翔镇和肇兴镇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名山镇风景名胜区、太平沟自然保护区、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肇兴鲟鳇鱼自然保护区。

禁养区严禁新建、改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企业。

(二)严格执行《xx畜禽禁养、限养、适养区域划分方案》。

x.在非禁养区内合理布设畜禽养殖企业,严格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x.在非禁养区内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履行相关环保审批手续。

三、污染治理措施

(一)关停或搬迁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小区)、畜禽养殖专业户。

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畜禽养殖的区域。

(二)综合治理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的区域。

x.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应采取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措施,有效削减排污总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畜禽养殖场在xxxx年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xxxxx-xxxx),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要按照“规模养殖、综合治理”要求,逐步缩小散养比例,同时应加大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x.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企业,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对治理无望的畜禽养殖企业,要实现关停或搬迁。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畜禽养殖企业要达标排放。

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可以养殖畜禽的区域。

在畜禽养殖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x.调整畜禽养殖业结构,并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实现清洁生产,生态、立体养殖、种养结合,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新格局,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达到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xx%以上。

x.适养区畜禽养殖企业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总量控制的要求,合理布局,不得在城镇上风向x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场界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控制在x公里以上。

x.适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企业在xxxx年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xxxxx-xxxx),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减少环境污染。

x.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企业,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对治理无望的畜禽养殖企业,要实现关停或搬迁。

x.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x.在适养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养殖模式、达标排放环保型养殖模式、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养殖模式。大力推广专用有机肥,引导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

篇5

随着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规划、管理和技术落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科学防治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阳市畜禽养殖业的现状

(一)我市畜禽养殖规模和污染现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安阳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527个,其中:猪234个,牛59个,羊20个,家禽212个。其中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目前,安阳市养殖污染的现状是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二)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由于多种原因,我市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们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因此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二、养殖场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先后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防治原则。而国家环保总局同年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则提出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厂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储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安阳市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工作非常的重视,经过近些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不足,投资不尽合理。第二、治理工艺及技术系统化考虑不足。第三、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第四、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治污减排主要技术方法以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加强监管促进养殖业规范发展

依据国家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颁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制定禁养区、限养区,建立产、排污监测机制,强化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监督管理,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审批的必备条件加以审核,环保不过关不允许投入运行;对原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要进行改造,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业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三)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安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第二、粪便处理工艺。需要有指定的专用粪便堆放场所堆放场所应符合蒸发强烈、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改变用水冲粪的方法实行干清粪工艺。

第三、养殖场污水处理。要求养殖场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在畜舍外建造分级污水井,用于接纳畜舍内排出来的污水。

第四、粪便的发酵与还田技术。要求畜禽排泄的粪便集中堆积到贮粪场堆肥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五、粪便生产沼气。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沼液可以直接肥田,形成养殖、能源与种植紧密结合的粪便处理、利用模式。

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现状;发展趋势;江津区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63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畜禽生产的快速增长,畜禽粪便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畜禽粪便已成为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相并列的三大污染源之一。畜禽粪便主要处理途径是作有机肥施用,农田长久过量的施用畜禽粪便会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累积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2]。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已居农业环境污染源之首。虽然我国对畜禽污染防治管理逐渐加强,但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管理力量依然薄弱且不完善。为此,全面深入研究江津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通过对主要畜禽种类粪便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两年政府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预测江津区2020年畜禽养殖发展趋势,为江津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区域

江津区是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和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东经105°49′~06°38′,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 km,南北长100 km。幅员面积3219 km2,辖28个镇街,总人口150万人。境内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江津辖区内长江干流127 km,约占全市1/5,跨区域次级河流众多且均处于下游。

2.2 信息采集方法

以江津区境内存栏生猪当量100头的畜禽养殖场为对象,统计猪、肉牛、羊、鸡等主要养殖种类污染源的存栏量、现有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原始数据从略)。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预测2020年江津区畜禽养殖发展趋势及排污情况。

2.3 信息采集参数

重庆地区畜禽养殖参数见表1[3~5]。

3 结果与讨论

3.1 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种类现有养殖量及发展趋势

2015年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40.2万头猪当量。江津辖区内水域面积大,水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压力较大。因此,政府逐步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引导畜牧业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2015年完成了29家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开展了3.4万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江津城市发展新区定位,可以预测出2020年的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15.2万头猪当量,比2015年明显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除羊的养殖量略有上涨,其它畜禽养殖种类比2015年显著下降。

3.2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如猪的养殖量大,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也大。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减小,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明显下降。随着猪和牛的养殖量显著下降,2020年粪便排放量将减少一半,尿污产生量将减少2/3。不同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不同,畜禽养殖结构的调整对排污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2]。

3.3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4和图5可以看出, 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减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比2015年显著下降。统计发现,其它种类畜禽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一致,蛋鸡的养殖量小于羊的养殖量,其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反而高于羊。畜禽养殖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各类畜禽养殖数量的差异会引起区域禽粪便产生总量以及粪便养分总量的不同[6]。

4 存在的问题

4.1 投入不足

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污问题越来越突出。畜禽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投入不足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不配套。

4.2 布局规划不合理

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布局规划不合理,种养殖业脱节,造成生态链断裂,人为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使局部地区养殖污染加重。

5 对策及建议

5.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治污投入

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降低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加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畜禽粪污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对有条件的养殖区域要配套建立有机肥生产线,消除畜禽养殖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

5.2 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

优化畜禽养殖“三区”划分,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禁养区内禽养殖场严格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搬迁,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根据各个养殖场周围的土地消纳能力,引导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内部结构,大幅提高生态土鸡、兔、羊等粪便产生量较小畜禽养殖的比重。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结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调整、优化江津区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布局,开展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综合防治,推行生态化养殖,促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3 加强宣传和引导,实现科学布局

要广泛开展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畜禽养殖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畜禽规模养殖不能在政府依法划定的畜禽禁止养殖区域发展,畜禽粪便主要由相应的土地消纳,新发展的畜禽规模养殖应尽可能与养殖业结合。

5.4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环境质量,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及时依法查处各种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参考文献:

[1]仇焕广,廖绍攀,井月,等.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13,34(7):2766~2773.

[2]张绪美,董元华,王 辉,等.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7(6):1311~1318.

[3]肖艳平,雷 毅,陈清莉,等.江津区畜禽养殖区域分布与粪污产生量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33(3):23~27

[4]彭 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

篇7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发展清洁养殖,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实现源头减排;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粪污利用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适合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形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措施应优先考虑资源化综合利用。

4.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还田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5.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例行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完善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防止以“农田利用”为名变相排放污染物。

二、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一)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污应实行固液分离,粪便应与废水分开处理和处置;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

(三)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

(四)不适合敷设垫料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漏缝地板和粪、尿分离排放的圈舍结构,以利于畜禽粪污的固液分离与干式清除。尚无法实现干清粪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旋转筛网对粪污进行预处理。

(五)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外运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贮存、运输器具应采取可靠的密闭、防泄漏等卫生、环保措施;临时储存畜禽养殖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具有可靠的防渗、防漏、防冲刷、防流失等功能。

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

(二)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四)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应进行收集,并根据利用途径进行脱水、脱硫、脱碳等净化处理。沼气宜作为燃料直接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发展瓶装燃气,有条件的应采取发电方式间接利用,并优先满足养殖场内及场区周边区域的用电需要,沼气产生量达到足够规模的,应优先采取热电联供方式进行沼气发电并并入电网。

(五)厌氧发酵产生的底物宜采取压榨、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和沼液应进一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进行利用。或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和果园,就地消纳沼液、沼渣。

(六)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宜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或“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并做到产用平衡。

(七)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水处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二)布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宜采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布局分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单独进行就地处理。鼓励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三)应根据畜禽养殖场的清粪方式、废水水质、排放去向、外排水应达到的环境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厌氧+兼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五、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六、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一)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

(三)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七、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一)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二)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

(三)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清洁养殖技术与装备:1.适合干式清粪操作的废弃物清理机械和新型圈舍。2.符合生物安全的畜禽养殖技术及微生物菌剂。

八、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设置规范化排污口,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应符合相关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篇8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可持续防治;政策与措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287-03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农业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发生区域的随机性及污染负荷分布的差异性,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藏性、难治理的特性。虽然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十分重视,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恶化。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对农产品安全、人体健康、农村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现状

1.1化肥污染

长期以来,农村滥施化肥、过量用肥现象相当普遍,肥料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耕地地力下降,而且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化肥污染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入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度升高;二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水冲刷后汇入江河,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草、藻类大量繁殖,许多水域由此成为死水;三是引起土壤对某种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破坏土壤的内在平衡。化肥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强、时间长。由于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小,人们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使农业生态质量下降。

1.2植物残体污染

植物残体污染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收获季节秸秆大面积焚烧,造成田间浓烟滚滚,粉尘四处飞散,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植物残体本身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如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土壤会传播病害,危害农作物。长期弃置的农作物秸秆经过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如果进入水体,污染水体。

1.3塑料农膜污染

随着各种塑料农膜在农业生产应用的日趋广泛,农用薄膜残留量大幅增加,使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农产品生产和质量产生潜在的威胁,而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却忽略了地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4农村畜禽粪便污染

随着农村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大量产生,且随耕作方式的变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减少,农村畜禽粪便经常乱堆放散发恶臭气味,影响周围环境;易孳生多种病原菌,畜禽粪便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堰塘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源,对农民健康造成威胁。在农业源污染中,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养殖废水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子,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1.5农药污染

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土壤、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同时,使用后的农药瓶、袋弃置在沟渠边、池塘边或施药后受雨水冲刷而污染周围水体。

1.6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也随之增大。由于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相对落后,目前80%以上的村庄尚未建设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绝大多数农户都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周围的水体之中,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趋势

农业面源污染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工业品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等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染物在农业上的主动利用和被动吸收;不科学的耕种措施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大气立体交叉的污染。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面临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局部废气污染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任务也更加紧迫。

2.1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点源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工业点源上,而没有认识到面源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对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没有重视。但是在点源污染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水体环境并未得到显著的好转,这是因为还有大部分水体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1]。目前,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的关注[2-3]。其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危害最大、程度最重的首推农业面源污染源。来自

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

4.1加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研究和制订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较为严重,成为我国环境公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加速时期,一方面经济保持很高的增长率,另一方面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变迁,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势必会进一步增长,必须有效管控农业面源污染。李海鹏等[11]研究认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畜禽养殖粪尿排泄3类污染源与人均gdp均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到达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拐点还需较长时间。因此,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政策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政府应强化农业环境政策的干预力度和治理力度。二是农业面源控制的政策定位应当是:无论从实际需求还是宏观政策导向而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两大目标都不能改变。围绕农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应当同时服从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三是应该逐步实现农业发展政策和模式的转变,积极坚持走改善耕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手段应当主要基于激励和奖励,使农民能够在减少污染的行为中获得明显的经济利益。农业面源控制的政策绝对不能成为压垮农民的新的负担,相反,应该为减轻农民负担作贡献。

4.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金书秦等[12]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无论从管理战略还是制度建设上都长期被忽视,在我国主流的环境政策、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中,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农业发展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两大主体,2个部门的政策共同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环境。因此,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物标准;二是建设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安全追溯制度,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控;三建设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系统;四是建设重大农业面源污染事故监测体系,实行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报告制度;五是建立完善安全农产品的强制性质量标准,有效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六是建立绿色gdp长效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制订其发展规划。

4.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据有关研究表明:一般当农田氮素平衡盈余超过20%,钾素超过50%,即会引起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因而在防治化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应在化肥减量提效方面。在科研上,要不断开发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减少氮素的损失,据有关研究:推广缓释肥及膜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6.5%~11.6%。研究科学施肥技术,确定合理的施肥原则。从推广方面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严格按照氮肥使用量,平衡氮、磷、钾比例,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土壤状况、农作物各个生长期的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大力提倡使用优质农家肥、有机肥及化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技术;推广沼液、沼渣施肥还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我国的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4分类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进行分类处理,大力发展能源生态型和沼气能源环保型沼气工程,实现养殖场污水达标排放,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发展规模养殖给农业生产环境带来污染的潜在危胁。对具备建池条件的中小型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全面推进沼气入户建设,以解决和扭转目前不合理的排放状况,从源头就做好治理工作。没有条件建设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可以集中建设商品有机肥加工厂,生产优质有机肥料,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优质有机肥料的转化。积极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沼液综合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一个10 m3的沼气池每年可产生沼液15 t、沼渣2.5 t,相当于480 kg碳铵的肥效;同时严防沼液、沼渣不合理使用和排放引起的二次污染的发生。通过畜禽粪便分类后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发展规模养殖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4.5实行生态农业模式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进行发展规划,着力发展推广生态农业模式。近年来我国着重发展了以庭院生态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以沼气建设为中心环节的家庭生态农业模式;二是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三是种、养、加、农、牧、渔综合经营型家庭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四位一体”、“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改善了土壤综合性能,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发展规模养殖对周围水域的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6进行乡村清洁工程样板建设

农村水环境问题情况复杂,既有点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既有农村内部问题,也有来自工业和城市转移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因此,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要做到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合理确定和选用适宜技术工艺,实现污水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进而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搞好乡村清洁工程样板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激发当地政府和群众自觉进行清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洛阳市栾川县合峪镇采用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程的成功应用,当地农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在河南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许多乡镇纷纷前去参观[13],有利于农村推广清洁工作。

4.7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应该采取以防为主、各种技术并用的综合防治措施,坚持农业治理和工业治理措施并用的防治方针。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的防治,一是工业治理方面要采取坚决关闭工业污染环境源,同时坚决废弃以钱代罚、以罚代排的错误治理做法,防止工业点污染向农业面源污染的转移;二是农业方面应用措施除采用上述的防治方法外,还应积极大力推广新型喷雾器械、应用废弃农膜回收技术、农作物秸秆饲料青贮、秸秆沼气、秸秆还田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三是在适当区域探索新的耕作制度,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耕作制度,开展建立生态草产业产业带核心区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即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以收获籽实为目的,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耕作模式,最终达到改善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以消除从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8加大科研力度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的研究、示范、推广;二是污染农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研究,如最大日负荷量(tdml)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研究应用;三是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四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五是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与指标体系研究;六是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最小化投入技术研究;七是新型肥料、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八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推广、示范和应用,充分发挥转基因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具有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整理

5参考文献

[1] 何萍,王家骥.非点源(nps)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的现状、困境与挑战[j].农业环境保护,1999,18(5):234-237.

[2] 毛战坡,尹澄清,单保庆,等.研究湿地有效面积对暴雨径流调控作用的多因子模型[j].水利学报,2002(7):57-62.

篇9

一、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市农村畜禽养殖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发展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探索了新路。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

全市20个镇(街道)有1500余家养殖场,其中规模养殖(牛50头、猪500头、鸡、鸭、鹅5000羽)养殖专业户300家左右,养殖场、养殖专业户业履行环保审批手续的只有47家,占养殖业的16%,有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场52个,占规模场总场数的17.3%,全市规模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88.5%以上。

1.规模化养殖场能在建场时就确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规模化养殖场基本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尽力达到生态平衡,杜绝污染环境状况的发生。如**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围绕解决养殖污染这一重点,寻求变废为宝的途径,并经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生物链工程,生猪——产生粪便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其沼气用于养殖照明、取暖等,废液用于牧草种植——进入养殖新一轮循环。

2.小型养殖场点大部分环境管理不到位

小型养殖场大都存在废水废渣乱排乱堆问题,加速了当地水环境、气环境、卫生环境恶化,蚊蝇满天飞,恶臭顺风飘,门窗无法开启,用水全靠自来水,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2008年,全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量万吨,折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其中进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流失量吨,相当于全年工业企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产生的固体废物量为万吨,相当于全市工业固废的倍,对全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养殖场基本无污水废渣处理设施,只是人工清理后随意堆放,没有起到堆肥的完全效果,常因雨水造成二次污染。(3)养殖场粪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体多,流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4)距离民房较近,养殖场的异味难闻。(5)养殖场粪便因大部分直接还田,造成局部土地污染严重。(6)养殖场的设计和布局不尽合理。为了便于加工、销售和运输,大多数建在人口较密集区域,农田占有量相对较少,使养殖业与农田利用脱离。全市300多个大、中、小型养猪场中%以上的养猪场位于人口集中区附近或城郊结合部、镇村结合部。以生猪养殖为例,养殖场点镇个,镇有个,镇个。

二、养殖污染的主要成因

1.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性法规一时难以出台,基本上是民不报官不究,即使环保局到现场查处因无法可依,只能协调卫生防疫部门共同查处,对养殖业主进行教育和建议其改善环境卫生,从而放任了微小型养殖场污染状况的存在和扩展。**镇**村某养鸡场,建办于***年,主要从事蛋鸡养殖,目前存栏数约***羽,该养鸡场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未作任何处理,露天堆放于鸡舍西侧,下雨时部分鸡粪被雨水冲入北侧沟河,致使河水发黑发臭,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业主养鸡场未达到规模,环保局只能教育建议养鸡场业主建设集粪池化粪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经有效处理后或外运以及加强卫生管理,做好灭蝇杀菌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养殖业主环境意识薄弱。

2.1.无履行环保审批意识

全市除了规模化养殖场履行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以上的微小型养殖场未申报、未环评,无审批手续。其中一部分养殖场建场时虽未达到规模养殖,但在以后扩建中达到了规模养殖却仍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手续。全市家畜养殖场中****养殖场进行了环评,履行了“三同时”手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养殖场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彻底解决畜牧业的环境问题,其它**个肉鸡养殖场、**个蛋鸡养殖场、**个肉鸭养殖场、**个蛋鸭养殖场均未办理环评和审批手续。

2.2养殖场点选址不当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设置有管理法明确规定,但对于微小型(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养殖场未作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众多的微小型养殖场地点设置均无书面的审批手续,养殖户建址随意,大都距居民集中区较近,有点养殖场点原远离城镇和居民小区,但随着城镇开发建设,现今又相邻城镇或居民小区,有的养殖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规模,其产生的污染对周边的影响也相应扩大,虽然**市自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关闭(搬迁)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46个,治理限养区内养殖场15个,非禁养区内新建成畜牧小区5个,从一定程定上减少了散、小、脏养殖场,但也还存在一些选址不当的问题,应加大力度关闭(搬迁)选址不当的养殖场。

2.3.污染防治投入不足。

养殖业主注重规模扩大、增加产出,而污染防治考虑不多,污染防治的投入明显不足,从全市生猪养殖场情况看,**%以上的小型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污染防治设施,实行了干湿分离的养殖场大部分仍未建规范的废渣储存场所,还有**%的养殖场相应的集粪池和化粪池也未建成,生猪粪便任意排入外环境。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议

1.基层镇村把好第一关,属地管理,防治提前介入

镇村基层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第一关,协调国土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部门应加强“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行政村,群众积级参与,防治提前介入,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养殖场地的建设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凡是在农村建设养殖场的,属规模养殖的,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相关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和污治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数量的养殖场,要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凡是不能做到的,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建议镇村积极引导为主建设集粪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

2.按照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引导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

根据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地方性补充规定,如进一步明确卫生防护距离、设置集粪池、废渣的储存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粪尿干湿分离等,明确各养殖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促使养殖户规范行事,使管理者有法可循,对违规者有法可查,保证各项整治措施和要求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环保生态型饲养模式。对违规者提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3.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以废弃物“减量化”原则为指异,积极改造现有的畜禽场棚,建成三大收集系统,粪便干物质收集系统、尿液污水收集系统、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沼气池等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督促养殖业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积极实施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对已集约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按照规定从严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及污染问题的产生。对微小型养殖户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要求业主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4.养殖场要有规模且选址必须合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也可以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市目前已按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建立了畜牧集中养殖区,市级六部门联合踏勘同意结合,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中型养殖。目前,该养殖区占地约**亩,位于牛3家村,进场的养殖户有6家。该村的养殖户方江年,养鸡养猪养羊,前些年在房前屋后小规模饲养,但由于群众嫌养殖臭味难闻,邻里关系日趋紧张,当村里建议其搬迁畜牧集中区养殖,他第一个积极响应,积极利用猪粪喂鸡,鸡粪羊粪肥鱼塘,形成了小型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减少了养殖成本的投入,增加了经济收入,邻里关系日趋和睦。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养殖。

畜禽污染整治既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改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重点建设循环性畜牧业工程,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

篇10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摸清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污染底数和环境守法状况,提高环境监管水平,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使畜禽养殖场(小区)废水得到有效治理,严格禁止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检查对象

(一)各地农业(畜牧兽医)、工商、环保部门登记和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

(二)达到农业(畜牧兽医)、工商、环保部门登记或备案规模标准、但尚未登记备案的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

(三)群众投诉强烈的畜禽养殖户、畜禽散养密集区;

(四)《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户、畜禽散养密集区。

三、检查内容

(一)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各地达到农业、工商、环保部门登记或备案规模标准,登记或尚未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以及群众投诉强烈的畜禽养殖户、畜禽散养密集区进行全面排查。

(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执行“三同时”制度,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在投入运营时是否落实。

(三)污染治理设施或无害化处理设施情况。是否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是否建有污染治理设施或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设置畜禽废弃物的储存设施和场所,储存场所是否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防恶臭等“四防”措施;是否对畜禽废弃物采取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是否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

四、整改内容

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发现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并督促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户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

(一)对地处禁养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二)对未进行环评审批的新、改或扩建的,责令限期补办环保审批手续。

(三)对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的,要限期治理,逾期没有完成治理的予以关停。

(四)对废水治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污水超标排放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五)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贮存的畜禽废弃物渗漏、流失、遗撒或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六)对向水体或其他环境倾倒、排放畜禽废弃物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七)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私设排污口或者排污暗管的,责令限期拆除,并依法处罚。

(八)对未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行为,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依法处罚;对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依法处罚。

(九)进一步健全畜禽养殖场(小区)的环保监管档案,完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将其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

五、工作安排

本地专项整治行动时间从2013年4月开始,2013年11月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进度,细化措施手段,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

要积极与农业(畜牧兽医)部门沟通衔接,按要求组织开展辖区专项整治行动,对本方案确定的主要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数。

(三)自查自纠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

要依法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及时报送有关工作动态,要对辖区内乡(镇)进行检查,并督促各乡(镇)于2013年底清理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小区),并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纳入日常环境监管。

(四)督查总结阶段

对辖区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着力推进污染整治工作

县环保局成立2013年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科学组织,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根据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并将方案上报至市环保局。

(三)规范制度,及时反馈污染整治情况

由彭姝负责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信息高度报送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信息数量、质量及信息调度的通畅、及时,2013年10月20日前将工作总结和汇总表报送市环保局。

(四)严格执法,依法处理环境违法案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特别是对畜禽养殖场没有废水治理设施,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等违法行为,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依法严肃处理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