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和会计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和会计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篇1

[关键词] 财务报表要素 会计环境 会计目标

一、财务报表要素的含义

I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则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中称之为财务报表的要素,并指出“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他们分成大类,这些要素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的列示,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 ASB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中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并指出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构成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FASB在1978年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中指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构成的基石,是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在财务报表项目中用数字和语言代表确定的企业资源以及对资源的要求和交易、事项和其他境况的影响导致的那些资源及对资源要求的变化。

我国会计学者提出了财务报告要素的概念,认为会计要素就是财务报告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是会计用以反映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我国会计理论界还有一种提法叫做财务会计对象要素,认为“财务会计对象要素是作为财务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的必要构成内容,它是依据资金运动规律和财务会计目标要求,社对资金运动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结果” 。“实际上,财务会计的要素不过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理论所提出的会计要素,也就是财务报表要素,给出了财务报表要素的所有可能的范围,无论是“过程论”、“资金运动论”、还是“经济活动论”,其实财务报表要素并没有这么广的范围,所有时期的财务报表要素都是有约束性条件的,这些约束性条件就是货币计量和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中西方在财务报表要素理论方面的差异与各自理论的来源和基础不同有很大关系,西方的会计理论特别是近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看起来多了实际而少了抽象。我国的会计理论由于一直是国家主导,所以理论研究缺乏深厚的实践土壤,抽象的东西多,所以会有会计对象这样的概念。

总而言之,西方会计理论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还是“统计”式的,是通过财务报表来认识财务报表要素的,虽然语言表述各有差异,但总体上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是财务报表为了提供交易和事项对企业的影响而形成的按经济特性进行的分类。我国的会计理论中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是通过财务会计对象来进行的。而财务会计对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使这个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我国会计理论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无论大家对会计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比如“过程论”、“资金运动论”、“经济活动论”等,但在财务报表要素的界定上基本上认识是统一的,那就是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其实无论大家对会计对象在概念上有多少不同的看法,但因为它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是一个连接抽象与具体的中介,所以并不会对整个财务报表要素理论产生太大的本质的影响)。笔者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依据会计目标的要求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交易和事项所做的分类。

二、财务报表要素与会计环境的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要素是分级别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这里面就有两层意思,一是事物的构成有可能是多元化或者多层级的,使得理论上存在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会不同;二是不同事物的要素应该不同。

财务报表要素中越是高级的部分,越是容易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而越是低级的部分,越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级别的财务报表要素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越是高级的要素越不容易受具体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 报告要素的确定也是分级别的,高级的部分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借贷记账法理论决定的,而低级的部分是由各地区的具体环境决定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法律以及该地区会计理论的历史等)。

财务报表要素理论是复式簿籍理论的一部分,所以只要采用复式记账法那么在最高层次的财务报表要素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财务报表要素的最高级层次的分类按照人类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发展过程,第一层是资产,第二层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第三层是第二层的具体化。其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初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这一过程与人类对财富(或者说是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紧密相连:人类最初对财富的认识就是财产,用会计语言讲就是资产,财产(资产)的多少代表了财富的多少,并且在经济最初的发展阶段,也没有负债的概念,即财富=权益=资产。这种认识下人们关注财产的规模,财务报表要素的主要内容就是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形式要求有大规模的资金的时候,人类对财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及财富=权益=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这种认识使得人们除了关注资产要素,也开始关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并且空前地开始关注收入和费用要素。那么随着近代股份公司这种经济形式的出现,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出现,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及财富=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的市场价格又与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识有关,如果说投资者的这一认识形成有一部分来自财务报告,很显然财务报表要素就显得很重要了。什么样的财务报表要素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更好的揭示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财务报表要素已经显得有些不适应了,特别是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增多,交易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呈正向发展趋势,人们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也趋于其未来的价值走向。而我们以往的财务报表要素是一组面向过去的分类。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我们的收益表要素,传统的收益表要素是以收入费用观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及把一定时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确认为本期的收益,并严格遵循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实现、配比、稳健等原则,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不符合上述原则的事项和交易,虽然这些事项和交易对企业未来价值是有影响的,却无法在当期的收益表中反映出来,比如企业的持产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其1994年报告的资产净值还为4.5亿至5亿美元之间,但到了1995年2月末就倒闭了,这也说明我们现在的财务报告存在很大的缺陷。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价值走向时,他们更需要财务报表要素可以反映这一信息。于是出现了全面收益这个财务报表要素,它包含了报告期扣除所有者向企业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股利以外的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全部变化,弥补了传统收益表要素的不足。这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及收益是一定时期企业净资产的变动额,同时也是实物资本保全观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要素与环境的关系,以历史的观点看,最直接的仍然是某个时期对企业财富的影响因素在财务报表中的分类列示。而与影响财富的因素最直接相关的是经济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组织形式。

三、财务报表要素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

如果说会计目标对财务报表要素有影响,那是因为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不同的倾向,从而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才对财务报表要素产生间接的影响。在股份公司筹集资金不是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以前,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面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真实可靠是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所以要求的会计确认理论是交易观,计量理论是历史成本观。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成了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要求其对决策有用,而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这时传统财务报告明显无法满足这一新的需求。随着会计目标的变化,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理论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会计的确认从交易观向事项观转化,计量理论从历史成本观向公允价值计量观转化。这种变化首先影响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含义,如果我们选择了会计确认的交易观和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观,那么只能对真正发生的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资产就会会界定为在“在过去的交易中取得的经济资源”,收益会定位在“已经实现的收入”。如果我们选择了会计确认的事项观和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观,会计将会对尚未发生的交易带来的收益进行确认,因而,资产可能会定位在“未来取得的经济利益”,收益可能会定位在“已经实现和尚未实现的全面收益”。其次这种变化要求有新的财务报表要素来反映由于会计确认的事项观和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观所产生的新的“收益”,于是出现了像“全面收益”这样的财务报表要素。同时这种变化对会计确认和计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如果要反映未来的价值,财务报表要素的范围就有可能扩展至不一定是可确认或者可计量的,而只要它能对预测未来的价值有用。当然这对会计理论本身也是一个挑战,比如对我们会计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像会计假设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财务报表要素发展的过程来看,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财务报表要素的概念,他们只是把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财富重要的事项记录下来。虽然财务报表要素发展到今天有了自己全新的体系和内容,但仍然是在反映所有者(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已经是利益相关人了)认为对他们财富或者其他利益(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不仅仅重视物质财富的多少,还有了其他的需求)重要的事项。但是利益相关人对财务会计(要以财务报告为形式,财务报表要素为基础)提出的主观性目标,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影响是倾向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比如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的提出,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问题。也不能决定财务报表要素的基本分类和内容,只是在反映信息的倾向性上有变化。从而影响对财务报表要素含义的界定和产生新的财务报表要素以适应新的信息质量要求,比如“全面收益”这个要素的出现。

总之人们对财务报表要素的需求主要随人们对财富的认识而相应变化,环境给予了财务报表要素在高级框架范围内的最广泛和最丰富的可能内容,会计目标则修正这一可能,使财务报表要素成为一个可以实现和有用的、与其他方方面面都相互协调的那种分类组合结果。但要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则除了受会计目标的制约外,还要受到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本身的制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年

[3]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文硕:西方会计史(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6]葛家澎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篇2

关键词:公路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83-02

公路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公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作为公路事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公路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还影响着我国公路企业甚至是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虽然在较为稳步的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正常发展着,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亟待发展改进的地方,因此,必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进行不断地发展完善、改革创新,以适应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概述

公路财务管理是指在建设、养护、管理公路的任务下,对公路的投资、筹资和资金的流动进行有效计划、控制和监督的动态工作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从公路建设到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预算与资金的筹划,流动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盈亏平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公路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合理编制预算并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率,加强资产的管理,进行财务分析并形成对管理决策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价值的财务报告,同时还应该对整体的组织管理提供帮助。

公路会计核算也称公路会计反映,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公路资金的使用、成本耗费以及收益情况等资金流动信息的科学反映和计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公路成本的核算、资产的核算以及资金流动的核算等。通过会计核算可以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公路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事业及其管理也不断加强,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之处和有待改善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财务管理问题的首要表现在于财务管理理念的薄弱。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必须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目前我国公路项目建设以及管理单位或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都缺乏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来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理念,加之传统理财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以及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资金使用质量不高,财务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公路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公路经营主体既有事业单位,也有股份制企业,还有外资企业,管理起来本身就具有难以协调统一的客观因素,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亟待发展和完善。在预算管理方面,编制主体与执行主体缺乏有效的协调,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预算与实际的结合缺乏科学的机制导致计划和具体实施脱离,从而进一步引发财务在公路管理过程中的失控。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也是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公路财务监督必须贯穿公路管理的始终,尤其是施工阶段。财务监督关系到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影响到公路的质量,确保财务为公路的建设服务,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此外,公路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偏低导致管理不够科学是公路财务管理的另一重要问题。公路行业因为在户外施工等特点,其财务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随着公路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公路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尚有欠缺,导致公路财务管理缺乏条理性和科学性。

2.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会计核算是对公路财务管理成效的反映,对公路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公路会计核算问题也是公路管理的重要评价指标。当前我国公路会计核算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会计核算作为评价性工作,应当是与财务管理工作分开的。而当前我国公路会计核算往往与财务管理结合在一起,导致核算难以起到明显作用。同时,对于核算的忽视和混乱管理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核算在实际中能提供的有效会计信息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对整个公路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受到限制,甚至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鉴于公路管理的特殊性,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费用支出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与实际工作的冲突。公路的收付多以现金的实际支付为依据,也使得会计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会计信息。

此外,现行的传统预算管理和公路财务管理体系,也使得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难以一致,导致财务的监督和控制难以有效实施,使得会计核算工作难以在实际中推行;目前,我国公路会计核算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和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3 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策分析

针对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一,必须树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理念,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当前我国对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已经逐步重视,在日常管理和规范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明确其作为有效监督和评价、保障公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地位,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降低公路财务风险。而财会人员作为树立并推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理念的主体,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业务水平,促进公路财会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确保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体制,加强会计核算。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是公路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完善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必须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相应的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高效运行。加强预算机制和监督体制建设,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对公路事业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提高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严格制定科学的预算并控制其有效实施,加强成本控制和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为公路建设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通过机制和体制的不断建设完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会计核算的作用,为公路事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作为两项分开的工作,共同为公路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公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推动对会计核算的充分认识,以规范的会计核算促进公路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财务管理在公路事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公路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受到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充分重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伟.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几点特殊要求及建议[J].交通财会,2007,(1).

[2]周国光.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2,(11).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1 规范财务管理的思路

当前,受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到位、财务风险增大、财务监管缺失等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企业必须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理清财务管理思路,具体措施如下:

1.1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自身发展目标,结合市场价格趋势,规划企业总预算成本,制定总预算目标,并将总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有效约束各个部门的财务活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建立起“购、存、领、耗”的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的预算控制意识,及时纠正预算偏差,按照“限额支报、超支不补”的原则加强费用支出控制,保证预算执行刚性。同时,企业还要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薪酬挂钩,调动起各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1.2 强化资金管理

为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实现资金增值,企业应强化资金管理,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有效预防或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加强现金管理,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控制能力,选择适宜的资金管理模式,并对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降低资金沉淀成本,提高资金增值收益。其次,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企业要将物资采购、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作为资金运营管理重点。如,采取采购资金付款进度控制、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确定最佳库存量等措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再次,加强融资管理,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模式,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1.3 重视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营带来的威胁。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要综合考虑经营目标、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因素,采用滚动预算法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避免因资金使用混乱造成财务风险。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有关财务指标,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及时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对财务风险作出准确预测,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再次,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做好投资项目收益与风险的评估工作,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避免因盲目投资而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1.4 落实财务管理监督

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杜绝财务舞弊、造假财务报表等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监督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财务活动是否在合法的范围内开展,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领导层报告。此外,企业也可聘请专业的外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找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上的不足,提出财务内部控制的整改意见,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杜绝财务管理漏洞。

2 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的策略

2.1 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要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统一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不得擅自变更科目。会计部门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借助财务软件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记账,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并妥善保管好会计资料。会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应收账款核对等活动,根据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及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2 完善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要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会计核算体系有序运行。具体制度如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会计部门必须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处理会计业务;落实会计稽核制度,履行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及时纠正不合法、不合规的会计行为;建立会计分析制度,利用科学的会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提高企业财务预测能力;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审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2.3 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在会计核算体系中,要规范会计成本核算,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特点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使其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当核算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时,应将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选用品种核算法核算每种产品的成本,而后再运用系数法对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当企业生产主要产品及少量副产品时,应将主要产品作为核算对象,并将少量副产品归集到一类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若副产品生产数量较大,则可将每一种类作为单一的成本核算对象。

2.4 建设高素质会计队伍

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企业应当设立会计部门,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减少兼职会计人员的聘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会计人员要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和全面的会计知识,积极参与讲座、进修、继续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此外,会计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思想层面杜绝会计舞弊行为。

结 论

总而言之,企业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加快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涂潇潇.浅谈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02-103.

篇4

[关键词] 政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一、引言

政府职能转换和行政管理改革,要求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建立包括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的新型政府会计体系。一是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束缚市场经济发展的枷锁,政府官员缺乏责任感,导致政府行政管理无效率。这就需要减少政府过多的行政规则,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二是新公共管理运动要求政府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工商管理技术方法,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新型政府会计,为公共管理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三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知情权意识的增强,我国正积极倡导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这也需要能客观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基于绩效的应计制政府会计体系。在公共受托责任背景下,政府的功能正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变,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需要完善政府会计体系,以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活动,评价其业绩;对政府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以解脱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因此,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建立新型政府会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1]

二、各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一)英国的资源会计

资源会计包括用于报告英国中央政府支出的一整套应计制会计技术,以及一整套针对各个部的目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与各个部的产出相挂钩的支出分析框架。资源会计旨在允许各个部的管理者在相同的基础上评估使用资本与各种资源的成本,促使各部加强现金管理,并为各部提供更好的方法,即依据所使用的资源情况确定部门目标与产出指标。[2]衡量政府的资源管理绩效,必须考查5e的遵循情况(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净值是衡量政府资源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性指标。它是政府受托管理的社会资源存量的结余。净值的重要性通过预算平衡体现出来。计量与报告政府的资源管理绩效,应以追踪净值的变化为侧重点,这要求资源会计以经济资源流动作为计量焦点。在经济资源观下,资产负债表应反映所有的经济资源及其来源。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负债包括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营运表反映会计期间业务运营活动赚得的和法律许可的各项收入,不包括发行债券和举债的现金流入,它反映各期间提供物品与服务的完全成本。

(二)美国的基金会计

政府对公众所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通过政府开展具体的运营活动来实现。不同的运营活动具有不同的使命和运营特点。政府运营活动分为政务类、商务类和信托类。为了确保特定金额的公共资金用于特定的政府活动以实现特定目标,并符合特定制度、限制或约束,对公共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必须采用基金制。基金是一组具有特定用途,要求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和报告的财务资源。在基金会计系统中,基金可以被解释为会计主体,即政府为了达成特定目的或从事特定活动而按照法律法规及其他限定分开设立、自求平衡的一组财务资源及其相关的负债和剩余权益。基金不是一个法律实体,也不等同于银行账户余额,它包含了各种资产、负债以及基金余额。由某个基金记录的资产,在实物上并不一定与其他基金所记录的资产分开。设置基金有利于保证公共财政资源或其他资源用于限定的用途。政府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法令、合同协议的规定设立基金。[3]使用基金会计模式的客观依据是:政府运营的多样性使单一的会计主体不可能记录和概括所有政府财务交易及其绩效结果。某一基金类型总是与一定类型的政府活动相对应,不同类型政府活动具有不同的绩效目标,这就要求用基金会计来计量与报告不同类型政府活动的绩效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将基金分为政府基金、权益基金和信托基金。其中,政府基金关注法定拨款或法定授权的支出与可用于筹措支出的收入相配合,其核算目的是确定收取多少在当期可支用的税收,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权益基金关注确定使用收费对成本的补偿。信托基金中的可支用信托基金类似于政府基金;信托基金中的不可支用信托基金则类似于权益基金。

(三)法国的三轨制政府会计

法国推行三轨制政府会计系统。《财政法解释条例(2001)》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央政府的透明度和绩效水平,引进应计制会计是其整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央政府整体层面上,而且在各部委和各司局都将充分实施应计制,而且中央政府要建立3套会计系统。其中,预算会计用以对预算活动的现金收支流动情况进行核算,收入在收到现金时核算,费用在付出现金时核算,并且都可以在下一年度的追加期内记录。它类似于正在使用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应当对除中央政府特有的业务活动外的其他活动进行核算,以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为基础,采用修正的应计制。成本会计应当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其会计基础为应计制,是与绩效预算相对应、为评价公共支出效率而专门设置的一套会计系统。目前,前两种会计已经开始在政府会计领域使用,公共会计总局使用这两种方法对国家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进行跟踪。而成本会计由于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相对复杂以及牵涉面广,目前只在一些部门进行了试点,全面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1999年成立的“中央政府支出核算、定购与支付协调”专门委员会,建立了一套新的电算化财政系统,该系统包括所有的预算和会计活动,需要一个庞大的软件,来处理法律要求的3套会计系统导致的多分录记账问题。改变整个系统是个浩大工程,但还是能实现。对于预算会计系统,一旦项目的两难处境得到解决,余下的问题就是编写相应软件;对于财务会计系统,如果财务会计采用完全应计制,就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长期承诺源自何处,折旧如何记录等;对于成本会计系统,成本会计的目的是计算项目的成本。但2003年项目数量还不超过120个,不能计算所有有用的成本。总之,3套系统同时运行,可能出现很多差错和协调困难。

(四)德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1998年,德国政府着手对预算原则法案进行修订,政府允许采用应计制会计,但必须作为现金制会计的补充,在编制和执行预算时增加对弹性和有效性的考虑,同时增加成本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预算灵活性增加了,而政府部门尽量引入成本会计。联邦政府对界定产出导向型预算作了一些尝试。这种尝试主要涉及成本和绩效衡量会计系统。成本会计和产出导向型预算并不完全融合,成本信息只是作为现金信息的补充。根据这些信息,每个单元的预算基础都是绩效计划。每个单元和部门都要单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决定这些投资和建设计划。核心管理机构的决策主要基于传统财政。1996年财政部开发了“标准化的成本和绩效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提高成本和绩效的透明度;提高计划的有效性,驾驭和控制成本及绩效;支持预算和执行预算;计算成本加成价格;检查经济私有化;完善现有的预算和会计工具与程序。该系统的功能和程序包括:它是一个内部管理系统;关于外部绩效(产品)的决策;该系统的内容并不依赖于特定公共实体(权力机关)的内部条件;该系统必须保证将成本计划作为预算基础;它是传统的现金制预算和会计的补充。联邦预算法第二章要求该系统应在“合适的部门”执行,而不是应用于整个政府层面。每个部长必须考虑哪种实体才算合适。该系统提供了额外的产出信息和应计制投入信息。成本会计系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交易和事项,同时考虑了资产的贬值和升值,还特别计算了员工的养老金。成本会计系的投入涉及现金制预算,但没有提到不同实体间成本和绩效的合并。信息从预算到成本和绩效会计系统的传递过程是由“转换会计系统”来组织和协调。资产信息的转换也遵循同样方式。为资产单独建立一个会计系统是必要的(见图1)[4]。

(五)葡萄牙的政府会计体系

葡萄牙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的会计体系(见表1)包含更多的信息,这有利于它被广泛接受并执行。葡萄牙原来的制度不足以体现公共管理领域的现代化,因此政府会计框架的改变是反映和支持公共机构管理和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从总体上看,改革是基于受托责任的驱使,重点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主要目的是改进政府对外的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以提供更加详细可信和容易理解的预算及财务信息。它也关注成本会计(内部会计)的发展,这方面的明显信号是引入成本会计,并将其和预算会计及财务会计整合为一个会计体系。[5]

上述这些系统在计量和报告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上,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首先,没有健全的预算会计系统和成本会计系统,政府内部就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资源耗费情况进行跟踪控制,也就无法掌握客观真实的预算执行信息与成本信息。而政府自身对这些信息的掌握是满足政府会计外部信息需要的前提,否则不仅政府内部绩效评价无法进行,也会制约政府会计满足外部绩效评价信息的需求。其次,政府财务会计的改革如基金会计模式的选择、应计制的引入,以公共资金运动而非预算资金运动为会计对象等,可以将政府财务会计扩展为基金会计与资源会计两个相互支持的核算子系统,不仅有利于满足外部公众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还可为政府财务管理提供便利的信息。再次,基金会计与预算会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预算控制的需要是决定具体基金设置与设置基金数目的重要决定因素。权益基金和不可支用信托基金所核算管理的政府活动类似于企业活动,为各种可能的作业水平而编制的弹性预算更适合于这些基金的计划、控制和考核。政府基金与可支用信托基金所核算管理的政府活动,受制于严格的固定金额预算,年度预算是考核这些基金运营活动情况所遵循的一个法律标准,预算会计与基金会计的对照,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最后,基金会计、成本会计与资源会计之间的密切关系。基金会计采用修正的应计制,资源会计采用完全应计制,这两个会计基础导致两个核算系统之间的差异包括未纳入基金会计系统的普通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与普通长期负债等。折旧费用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所以将基金会计的普通固定资产账户和普通长期负债账户与成本会计相联接,可以与资源会计的数据形成对照。

各国应计制政府会计改革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新的政府会计系统对传统政府会计系统的替代,而是在改善传统政府会计系统功能的同时,引入应计制,补充政府绩效管理所需要的其他政府会计系统,以实现政府会计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广义会计系统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类,划分的依据是信息加工规范要求的差异。财务会计要符合对外公开披露的质量要求,要遵循一般公认的或官方指定的会计准则和惯例。而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政府内部管理的需要,不要求遵循这些准则和惯例。按照这一分类,资源会计、基金会计都要服务于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应归类于财务会计,而成本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归类则出现困难。预算会计既要服务于公众及其代表机构评价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需要,又要服务于政府内部管理需要,所以预算会计既要提供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又要为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提供信息。两种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同,决定了预算会计需要运用两种加工机制来加工会计信息。这样,预算会计既有对应于财务会计的部分,又有对应于管理会计的部分,成本会计的归类也出现类似的困难。成本会计既要服务于社会公众与立法部门关于政府活动成本的信息需求,又要服务于政府管理者实行成本管理的信息需求。所以成本会计既有对应于财务会计的部分,又有对应于管理会计的部分。笔者认为,新的政府会计系统应对现有会计系统进行重构,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分别履行对外和对内报告职能。

三、政府会计体系的重构

(一)新的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

1. 政府财务会计。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行政权力,按立法机关批准的预算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负责分配、使用和管理公共资金和资源,代表国家管理和运营国企,拥有和管理国家的债权债务,负有保护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不断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范财务风险,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维护公共利益等责任,这些都是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财务受托责任因财务收支活动的开展、因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而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必须通过政府会计进行全面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应当将政府承担的广泛财务受托责任,将政府的所有财务收支活动都纳入政府会计视野,形成完整的政府会计对象和核算内容。为此,建立核算内容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是全面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需要,也是公众借以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解脱政府受托责任的依据。政府财务会计应能够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的成本费用,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的受托业绩。

2. 政府管理会计。政府管理会计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所耗费的公共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核算,不仅有利于反映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真实成本,有利于转变政府官员的公共财务管理意识,也为客观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和政府绩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长期以来,管理会计在商业领域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一些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为企业绩效的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公共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在政府的价值已逐渐被认识,并得到诸如美国、英国、法国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广泛关注。与企业管理会计相比,政府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内外环境,运行机制也有差异。管理会计是一个丰富的工具库,政府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演不断地丰富与拓展。从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需要看,除加强预算控制外,更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预算表明了公共政策和施政重点,也是一种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收入和支出的财政政策的手段,还可以作为绩效计量的基准。成本表明了政府活动所耗费的公共资金,在实现既定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衡量政府使用公共资金的效率。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致力于预算控制,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原因不仅在于预算会计本身的问题,还在于整个预算控制系统的内在缺陷。故解决我国预算控制问题,不应孤立地探讨预算会计系统的存与废,应在综合考虑如何完善我国现行预算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绩效评价。[6]

(二)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管理会计的关系

通常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有效地使用同一数据库,在财务会计准则制定时,应考虑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企业的很多财务会计准则与管理会计目标不一致,政府会计准则在这方面也存在差异。当两者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协调。即使经过协调,重大不一致还是会引起困惑和呈报信息可信度的损失。如果两者处理方式不同,将很难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有效的信息系统。所以,财务会计准则与管理会计概念需要同时确定,差异需要尽量缩小。政府的特殊环境使其会计准则难以充分反映管理会计的需要。政府有各种不同于企业的资产和责任,资本保持和绩效衡量的概念不同于企业。政府希望强调运营成本的决定而不是资产负债表的价值。国际公共部门和各国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时应考虑其对管理会计的适用性,这些考虑对报告运行结果有重大影响。新西兰向政府外部利益相关者报告政府管理会计信息时,政府管理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的报告基础基本一致,此时政府管理会计信息包含在政府财务会计报表中。但两者的会计基础通常不一致,如加拿大。当然,在一个完全应计制的环境中两者也有不一致之处。在两者目标不同时,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当财务会计标准设立和管理会计概念难以协调或难以充分考虑两者的备选方案时,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由于两者的不一致,政府需要采取协调措施,减少采用管理会计的成本。从受托责任角度看,管理会计是一种与财务会计对应的会计。以程序性受托责任为对象的政府财务会计不要求追求稀缺资源利用的绝对结果和相对结果。但正如程序性受托责任与结果性受托责任不能绝对分开一样,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也不可能处于绝对对立状态,存在一定的联系是正常的。正如专家所说:政府管理会计是政府财务会计在逻辑上的延伸,同时管理会计又是传统财务会计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和发展的结合。管理会计是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咨询二者的混合物。[7]两者可以通过会计基础的协同、会计信息的协同,最终实现功能的协同。没有健全的政府管理会计,政府内部就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资源耗费情况进行跟踪,也无法提供客观真实的预算执行信息与成本绩效信息。没有建立在应计制基础上的能够客观反映经济资源流动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就失去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的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财务报告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3][美]弗里曼,肖尔德斯.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m].第7版.赵建勇,译.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财政部会计司.欧洲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susana margarida jorge.葡萄牙的政府会计改革:lüder政府会计变革因果分析模型的应用[m]//财政部国库司.政府会计的国际趋势与经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传统观念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19-02

根据传统的会计观念,财务会计主要是用于主外的,而管理会计主要是用于主内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全面信息化,显然这种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展需求,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让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强管理,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报告,对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本、运作资金等进行监督与统计,简单而言,就是对已经产生的经费进行监督、管理。财务会计的运用,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占据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整个管理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会计报告等,是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进行经营活动安排的重要手段。这一管理工作包括企业的管理系统模式以及成本会计核算等,其工作性质更加强调管理人员对企业长远发展做出的考虑和决策。不但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实力,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发展预测,包括企业在发展中的经济控制、财务预算等,这样有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首先,在内容上,财务会计主要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及其利润等六大要素为主的,并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确认记录、计量来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管理会计则是以经营决策的评价和控制为主,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分析、决策等,反映企业的管理经济活动。

其次,相对会计灵活性而言,管理会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管理会计能够运用实物计量、比率等多种计量单位,在其分析方法上,也可运用概率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管理决策者的需要提供各式各样的会计资料;而反观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职能按照传统的复式记账的方法,其计量单位也以货币作为单一计量单位,必须对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原始凭证的收集审核,编制记账凭证,账簿登记,最终进行会计报表及其报告的编制。

最后,管理会计较之财务会计而言,在其实用性和指导性上相对较强。通常来讲,管理会计主要研究的项目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经营风险,如成本预算的编制、对经营策略指定是否科学等问题探究,防止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措施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而财务会计则是对过去所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对于未来的所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没有实际的解决措施,只是单纯地反映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状况。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入手点不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指导性和实用性更强,而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决策者来说,更加青睐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经济环境中,都是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服务。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首先,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为企业提供客观的经营管理决策。其次,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其监督的实质就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考查,最终审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成本费用、经济活动成本预算进行控制及其人员的评价审核。因此,两者在控制与监督的职能上大体一致。最后,两者获取数据信息的来源是一致的。管理会计能够从多方面来获取企业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其中就包含了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必须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账簿的记录和报表编制。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分属两大分支,但在其数据信息的获取上也脱离不了最原始的直接反映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料。所以说,两者在信息的获取来源上是相一致的。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和措施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1.对企业的竞争能力予以提升。当前,全世界的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着,每个行业的公司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详细了解企业的内部发展模式,这样企业在办理业务的的时候,才能更好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业务的办理。同时,企业只有有效地对财务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打好基础,保障企业其他方向业务的拓展,积极融合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对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予以提升。把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浪费现象出现,节省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操作步骤,从而有效提升资金整体利用率。之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开进行管理的,虽然这样能够让二者变得更加独立,但是却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也造成了人才浪费现象出现。所以,只有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充分将员工的作用发挥出来,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满足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措施

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这样企业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要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结合,并根据结合后的内容拟定出完善的发展目标,采用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让财务工作更加合理和规范,运用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为企业做出贡献。同时,要按照企业今后的市场发展战略,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适用性人才,将这些人才合理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保证企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有序对接,可以顺利开展,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其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觉得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吃香”的一个岗位,所以企业往往都存在这样的观念,招聘的会计从业年龄越大,工作经验也就越丰富,这样就造成了企I会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而这些会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通常都把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一味地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工作,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企业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予以提升,比如,可以定期进行讲座活动的开展、组织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等,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招聘新型会计人才,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提升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质量,更好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此外,会计可以说是掌握了企业的经济命脉,会涉及到很多大额金钱的往来,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的话,就会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是造成企业破产。

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把这些现象彻底扼杀在萌芽中,以保证会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树立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杜绝做假账、私自挪用公款的现象出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最后,企业一定要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有效管理体制。老话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企业的会计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实现二者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就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发展。

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就必须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效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运用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优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海宁.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3,(4):144-145.

[2] 赵云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88-189.

[3] 禹冬青.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121-122.

篇6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往往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根据相关的处理方法,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报告,确保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有效的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并协助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决策的一个部门。而财务会计,则是指通过核算和监管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使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的投资者或政府部门,能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相关财务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的经济管理活动时,一定要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度,以便监管机构进行核实和验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联系。

1.1两者都属于公司的管理活动。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它们都是处理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管理会计中,是借助于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来处理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公司的所有者对管理会计往往比较重视,因为它涉及到公司所作出的各项规划、决策是否合理,从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公司为了使管理会计能良好运转,往往注重财务会计的管理活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会计的经济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1.2两者都具有审核、控制的功能。管理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体现在,对公司的各种预算的控制管理上,包括公司各项支出的成本费,公司的经济效益等等。而财务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料的核算和监督上,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的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数据真实可靠。

2.两者的区别。

2.1两者的重点不相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和研究公司的现实状况,从而更好的规划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管理会计着眼于公司的未来。但是,财务会计则注重其所统计的各种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使公司的决策人员不致因数据失真而做出错误的规划、安排。从这里看以看出,财务会计着眼于公司的现在。

2.2两者对数据信息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这也是国家对财务会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但是,管理会计要求信息真实、准确的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它也要求信息及时和全面。因为只有真实、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现状分析

1.两者的规范不相同。

在当前的各大商业贸易公司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规范仍有很大不同,这对公司的发展极为不利。从客观需要来看,公司应该严格规范管理会计,因为它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科学、高效的决策可以壮大公司的经济实力,反之,错误、低效的决策则可能使公司破产、倒闭。但从很多商业贸易公司的管理会计状况来看,公司并没有严格要求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这种规范、制度上的漏洞,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往往会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引起公司员工的恐慌。不过,公司对财务会计则规范的比较严格,在部分公司中,甚至规定了财务会计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很少出现重大问题。不过,财务会计的规范在严格的基础上,应该朝着科学性的方向发展,以确保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能有效的与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规划、决策平稳的衔接、融合。

2.会计从业者能力、职业素养不达标。

自从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员的质量还无法保证。这主要表现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低下。虽然这部分人的会计理论水平很高,对会计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处理实际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会计工作人员连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都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处理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不会或不能根据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财务中的各种问题,更谈不上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

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策略

1.健全相关的会计制度。

为了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规范能够基本一致,应健全公司的会计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先应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来规范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能使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应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财务会计部门应使信息及时、全面的传递的给管理会计部门。不过,为了使两者能较好的融合,还应精简两大部门中冗余的一些规则条例,使每个条例都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那么,在健全了相关的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公司的两大部门就有实现融合的现实基础了。

2.培训会计从业者。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公司可对会计从业者进行短期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工作人员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为这是提高他们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接的体现。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对所学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不符合会计从业标准的。公司对于此类人员,应坚决不予录用。在培训工作中,还需注意对工作人员职业态度的培养。因为工作态度的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好坏。所以,公司在提升会计人员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态度。这样就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打下了人才基础。

3.在融合的基础上再巩固。

在以上两个融合策略的指导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基本能实现融合。但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巩固。只有巩固了所融合的新部门,才能真正的实现两者的融合;否则,这种融合就不能经受现实的考验。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明确部门内各大岗位的工作职责。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只需完成自己所应完成的任务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工作流程的系统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精简工作人员。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够的会计人员,进行转岗处理。少而精的会计人员反而能保证新机构的高效运转,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者完美的融合。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052-02

1引言

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经济业务发生时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入和费用都实行会计核算,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经济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随着新会计制度提出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了明确,但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建立在同一个主体之上,预算会计分录和财务会计分录反映的是同一笔经济业务、同一个经济活动。因此,二者之间会存在部分重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具体核算程度,以及实务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因此,本文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2预算会计和財务会计的特点

2.1预算会计的基本特点

预算会计是指对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会计管理活动。主要的特点是对法定预算资金实行的核算。法定预算过程控制的基本特点,对预算会计的特点有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支出性

支出性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执行。预算在得到人大批准以后,所以具有法定性。因此,预算会计首先的目标是对各类资金实行核算,以及监督各类资金是否依照预算所制定的金额、用途、类型进行支出。

2.1.2专用性

专用性主要反映的是预算资金的专门用途。拨入的资金在实行预算过程中,具有专门性的用途,如果没有按照法定预算批准,不可以挪作其他项目使用或者统筹应用,以及进行转换处置等。新会计制度下预算收入科目,主要是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对明细科目进行相应的设置,对预算资金结余会按照明细科目、项目分别结转,以上都是反映出预算会计的专用性特点。

2.1.3树状结构

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预算管理,注意的问题是预算资金的流动过程。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而言,从预算收入到预算支出是单向流动过程,各类预算资金的收入流入到各项资金支出,都需要做好明细科目的分类。

2.1.4外部性

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单位的预算管理活动,核算的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外部管理意志和要求方面。预算会计的具体核算范围、内容等都会受财政政策影响。预算会计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动力是财政经济上的体制改革。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与财政政策对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分类都必须始终保持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从收入角度而言,预算拨款是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资金来源,所有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预算。从支出角度而言,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绝对不可以私自调整和变动。

预算会计不仅是核算财政拨款的资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有明确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将各项预收入全部归纳到各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将各项支出全部归纳到单位的预算中。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全面预算制度,进而使事业单位各类收入来源都可以在预算管理范围内。

预算管理必须做到反映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因此,部分学者将预算划分为两种:法定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法定预算具体指的是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对应财政拨款的收支计划,它是政府以及机构取得财政收入和发生财政支出的重要依据。单位内部预算具体指的是一系列专门反映单位一定期限内运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以及现金流动的整体计划,主要的目的是使单位决策目标实现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它是单位财政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将主体性充分体现,预算单位在收入、支出方面必须将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从事业单位角度而言,全面预算不仅是法定预算还是内部预算。因此,预算会计必须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反映预算执行。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不同要求,应用不同核算方式。

2.2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

财务会计具体指的是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主要是提供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财务业绩、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财务情况和业绩,立足于核算会计主体的效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经济核算,实行有效的绩效评价,以及提升资金应用效率。

2.2.1收益性

财务会计是对投入资产经济过程的准确核算和监督,主要的目标是反映收益,关注的是经济所能产生的效益,对支出的过程不会关注,而对费用的产生和费用的补偿却是非常关注。

2.2.2风险性

财务会计在核算和监督中能够将风险因素进行很好的体现。对部分资产、收益、负债、费用实行合理化的估算,在严谨性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不会出现高估和低估的现象。财务会计通常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坏账准备、预计负债、投资的权益法核算等。

3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3.1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一个整体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范围是一致的,包括对所有资金的核算。但是二者之间的侧重点存在不同以及角度不同,预算会计是树状结构,财务会计是饼状结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应用一片叶子将其形象化、具体化。预算会计像叶子的脉络,叶柄代表的是全面预算资金的所有来源——预算收入,叶脉表示的是各项预算支出部分,脉络能够覆盖整片叶子,从而清晰地反映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财务会计像整片叶子,脉络带来各项资源而形成整个叶面,分别是正反面以及叶肉,主要反映的是资产整体的负债情况。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整体层面上而言,二者之间既有衔接部分,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区分部分,进而构成完善的体系。

3.2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外部控制,具有主导性,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

预算会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因此,预算会计主要实行的是核算和监督,通过对外部法定资金的合理化管理,具体涵盖的有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经济活动的支出控制、资金专门应用的控制等各方面要求。财务会计主要对内部资金实行全面化的管理,主要是单位整体的负债情况、运营成本等。在预算会计的主导之下,然后通过财务会计,对成本效益进行核算,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和资产管理水平。

篇8

国家财政部于2016年6月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标志着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财务会计指的是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报告,通常是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核算及监督审计的管理活动。而管理会计指的是企业内部的报告会计,通常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所掌握的业务数据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是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进行管控的决策依据。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直接同企业的运行效益挂钩,这就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

1.管理规范不统一

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通常以满足管理人员的要求为目的,实现数据信息的归纳和统计。例如,它能够根据企业成本资金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其考虑的工作重心是企业经济效益及实现效益目标所需要制定的?划,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在会计准则规范方面对管理会计要求较低,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较严,这就造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困难。

2.缺乏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目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从业人员大多可借助电子计算机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然而在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的灵活度方面还存有缺陷。与此同时,伴随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二者之间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因此,必须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3.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一方面来讲,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的融合意识方面有待加强。这是因为财务人员在之前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这就需要进行观念意识的转变;另一方面,在专业素养方面有待提升。尽管会计从业人员大多具备专业的资格证书,然而证书并无法对人员的专业素养加以全面反映和确定,这就致使在会计工作中发生专业性问题。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问题的建议

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形成对会计工作内容、范围、人员等方面的制度化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首先,以法为律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其次,对会计细则进行规范化处理,明确岗位职责及具体的运作流程,确保财务人员依照制度规定和相关准则进行会计工作,各司其职,从而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用;最后,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财务人员加以升职或是加薪的奖励,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确保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高效融合的重要基础,对二者的融合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功能,以此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这是因为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加以计算,而两者得出的数据会存有差异。其中,管理会计的信息数据计算通常需要建立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考虑到两者用于统计计算的数据源均相互一致,因此,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使二者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共享,并推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信息技术角度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例如,通过创建信息共享目录,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其它技术手段,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数据信息加以系统化的分类整理,提高两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采用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技术,构建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使两者既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又能够相互独立运行,在确保两者正常工作的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融合。

3.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管理要素,对制度的落实和工作的展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才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培训。首先,增强财务人员关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的融合意识。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聘请以及企业经济活动定位的描述,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整体培训,从而增强财务人员的融合意识;其次,专业能力的培养。根据相关的会计管理准则和工作标准对人员的工作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增进财务人员对工作内容及相关程序的熟练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对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技能的培训。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中,需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管理软件加以熟悉掌握和应用,以此确保数据信息录入及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篇9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涵和联系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涵

目前在我国企业下的财务会计主要目的是为提供财务报告,其本质和内涵可以认为是生成财务报告的过程,其主要是按照公司规定、会计内部公认或者法律规定的会计准则要求,对会计主体一方所发生过的事项或者金钱交易等行为进行确认和记录,最终形成相关的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的专业教科书中,便会发现财务会计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讲解的,包括会计金融的确定、财务报告的内容、财务报告的形式等。管理会计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下,其主要为一种管理的活动和管理的过程,管理会计的重心工作是通过合理的方案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可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而实现此工作目标的形式是提供给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经营管理改善和决策的有效信息,进而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最终实现改善经营管理和经营活动的过程,相当于一种控制系统和管理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二者均是为企业所服务的,其发挥作用的环境是一致的,在功能上均可以客观的记录、计算、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的经济行为处于正确良好状态,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其他的经济价值。二者均是由传统会计衍生而来,经过各自的发展相辅相成,构建了企业中所有财务活动的整体,管理会计会用到财务会计中所统计的数据资料,因此二者运用的原始资料类似,均是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和收集到的信息。两者在核算对象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核算企业的财务资金运动的过程中,会重叠和交叉一些核算的内容,例如在核算成本中,财务会计会为其他的损失和获益进行统计,而管理会计会利用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具体职能和作用不同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相当于一个对内,一个对外,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的,其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分析和统计,为其企业内部的领导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监控和评价其他生产经营环境,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投资决策而提供信息;而财务会计则是对外的,依照外界和法律的规范、要求,对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和实际经营成果进行有效统计,依法提供给会计主体外部的投资者、税务机关或者证券机构等,便于其根据真实有效的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和财务情况。从实际作用来看,管理会计是对企业中的某个单位,例如生产线、产品线、部门或者其他重点个体,或者对个人的实际工作效率和创造经济效益的考核,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工作绩效;财务会计则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情况,是对公司股东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经营绩效审查,也是国家权力财务部门对其合法的监督。

(二)工作中的方式和成果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在工作时的方式有所区别,财务会计必须按照固定的会计模式开展工作,其顺序是不可随意颠倒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可遗漏,包括从填写凭证再到登记、再到最后的财务报告,均需要在标准的作业程序之下完成;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形式也无明确规定和固定顺序,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而采用灵活的财务工作方式,或者对工作流程进行改变,不同的问题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工作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在工作中会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既会采用货币计量也会采用非货币计量。同时两者的工作成果也不同,进行衡量财务会计时的工作成果是其形成的会计资料,例如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等;而管理会计的成果表示没有统一的报告和格式,而是依据工作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工作成果,例如文字、图表或者两者结合的形式。

(三)要求会计人员的能力重点不同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和成果的不同,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技能也有所区别,财务会计工作由于其特定的规程和工作形式,因此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财务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内容,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可以对业务进行熟练处理,要求具备凭证制作以及财务报告编写的技能,并且由于其职能所在,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不可虚报财务情况,要求按照法律标准和要求诚实公正的从事财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更加灵活和多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在扎实的基础能力之上,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盈利模式以及经营状况,并且由于管理会计需要提供专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信息,所以其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例如必须掌握统计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只有在具备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挖掘和处理,从而形成专业的评估报告。

三、新时期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对策

(一)制定协调性良好的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实现有效融合的前提是具备协调性良好的会计准则,企业制定的会计准则既可满足财务会计需要,又可实现财务管理控制需求。在不损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前提下,协调一致两者之间的顺序和目标,要求对外报告依据的财务会计准则协调控制好管理目标。在良好的会计准则下构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体系,可有效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财务需求,并且还可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避免重复和浪费工作。首先管理者通过重视管理会计的决策作用,在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有效运行管理会计的信息分析职能,实现控制和管理目标;其次要增强原始资料信息的采集,保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使用的融合性;最后应当进一步细化会计基础工作内容,对财务相关资料持续优化,从而增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二)采取逐渐融合策略实现组织机构的融合

只有逐步财务融合策略,在企业财务中的各环节科学部署才能稳妥的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两者的融合工作是系统而又重要的整体,因此应当加以统筹安排,包括从会计体制、会计制度、组织机构的建设,再到后续的人才引进、业务安排和信息处理方面都应当以周密的计划进行实施,务必使每个环节发挥良好的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切实改变企业财务中的组织机构部署。首先应当将混合的组织机构转变为融合性,将现有的财务组织机构中的财务管理以及相关的预算决策职能进行分离,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然后将会计企业的经营生产行为进行有效联系,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体系,逐步实施到业务生产过程中,例如在车间纺织财务统计时,除了财务信息的记录应当同时实施成本和绩效管理。

(三)增强高素质综合能力会计人才的培养

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在没有专业人才的保障下,无法对两者的融合工作进行领导和促进。由于传统的会计理念,会计人员的定位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有技能要求,但是没有严格的规范,应当增强优秀人才的培训,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在培训财务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有所了解,从而可以为企业的资金行为提供必要的建议。

篇10

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财务会计是以企业资金作为管理对象,财务会计重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管理会计工作也是面对企业资金,主要是对企业各项资金进行管控,并根据企业经营信息作出有效的预测。所以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控制,建立企业资金信息库,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确保企业利润。第二,两者核算的数据信息来源是一致的,只是出来的方法不同。企业会计主要工作是根据企业资金流向,建立企业资金动态数据,并建立企业资金报表;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管理,它更注重资金的细节方面,所以相对来说,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更高级形式。

二、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

(一)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企业会计的分支。财务会计工作主要反映出了企业财务状况和变动财务信息,是对已经开始或者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我国财务会计一般指的是会计核算过程中,除去成本核算以外的部分,包括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基金和借款收入、利润确定等;管理会计不仅反映了企业内部责任主体的活动,而且反应企业整体经营活动,所以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所以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主要职责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很多大企业会计工作制度比较全面,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但是中小企业内部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所以不重视管理会计工作,而比较重视财务会计。

(二)核算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又被称为对外报告财务,财务会计是企业用来对外投融资以及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这就要求财务会计必须及时、准确,同时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然后详细记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工作,并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达到收支平衡,并向外提供财务报表,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有效。而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工作主体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工作内容比较繁杂,达到企业经营管理,小到企业组别管理。管理会计是在会计成本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所以在核算的方法和财务会计也不同。

(三)计量单位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除了工作目的和核算方法不同以外,两者计量单位也不同。企业财务会计的计量单位以货币信息为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监督,工作方式采用传统的会计模式;管理会计以企业历史成本为计算基础,这种计算模式和传统的会计模式不同。

(四)信息特征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国家会计原则和会计要求制作财务表格,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反应出企业经营情况,并将财务信息制作成报表,按照财务报表的格式填写,编好序号,以报告的形式提交。但是管理会计是对内的报表,所以相对来说随意性比较大,不需要遵守国家财务规范,会计信息整理过程中,只需要内部财务人员能看懂就行。

三、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企业会计的分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一个是对外报告会计,一个是对内报告会计。在全球经济环境大背景,以及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企业只有充分掌握会计信息,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会计信息的来源不仅指单纯的财务会计或者管理会计,而是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取长补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纳入到企业会计工作中来,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国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经营方案和有效的决策,只有充分获得会计信息,才能利用财务信息做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发挥出管理会计预测的功能。然而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财务会计工作,虽然能掌握企业日常经营情况,但是却无法对企业未来发展和决策做出有效的判断。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现代化制度逐渐建立,但是中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方案制定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我们国家企业管理会计水平低的表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起来,让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企业经营和决策左右有效的参考并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计划。

(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分支,但是属于不同的会计学科,两者的主体不同、计量单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而管理会计则是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所以很多企业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单独成立两个部门,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两个部门经营管理支出结算,增加了企业支出成本。此外,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单独设置,很容易导致两个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会计信息的交流,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起来,优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部门,为企业决策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管理会计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企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