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篇1

摘 要 自以来,大量的中小企业成立并快速成长,现已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经济群体之一。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发展时间较短,资本积累有限信誉较低,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此,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经过近几年发展,融资性担保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卓有疗效的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征就决定了其自身相比其他企业拥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同时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很可能使得融资担保财务风险转化为全国性金融风险。所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融资担保公司 财务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的大部分企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上述背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级低。2010年由中国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规章,《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只是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到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

2.监管责任不明确。国务院于2009年《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由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地方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风险处置和监管。国务院2009年《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要求,负责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审批、关闭和日常监管”。根据以上两部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对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是一种两级双层监管模式,对其监管缺乏统一标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规模较小,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例如岗位分工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没有建立,超越审批权限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尚未对承担担保业务时的重大决策失误以及不执行审批流程的部门或个人的责任进行追究;保后监管制度尚未建立,未及时对担保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等。

2.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和专业人才。近几年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公司规模也不断壮大,公司内非常优秀的金融专家和法律顾问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的财务风险意识却相当缺乏,懂得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能够真正的意识到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防控财务风险的公司不多,只利用风险控制部去协助防范诸多财务风险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不在少数,其实并未看到在源头上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二、降低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立法层级,明确监管责任

由于《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承保行动约束力并不强,一些担保公司仍在进行违规担保,同时由于监管责任的不明确,对违规担保的惩罚措施不统一,并未形成应有的法威。为此必须提高融资性担保的立法等级,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文件,以此来规范担保公司的承保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参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依据《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结合公司的业务范围,确定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一般工作人员除要参照上述规定外,还要依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具体的任职资格。

(三)做好对受保公司的保前调查及保后风险控制

企业在担保前要充分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保前客户信用评级,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避开为其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既然承担了对受保公司的担保业务,那么也就有可能承担被担保公司无法偿款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对受保公司的保后风险控制就非常重要。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控制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的普遍重视和关注,首先是因为财务风险控制的对象―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理财环境殊而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业务活动以财务运作为核心,而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上市公司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但可以通过必要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因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成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必然内容。其次,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促使上市公司针对潜在的风险类别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保证了财务稳定,而财务稳定则是上市公司一切理财活动的基础。再次,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是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体,其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财务体系的科学化。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共识,各公司也建立了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但从众多上市公司财务案件发生来看,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隐含着多个环节的漏洞。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制度的完善和组织结构的科学为先导,制度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组织结构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层层的有序开展。而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这两个方面都未能实现健全。从制度建设来讲,上市公司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但制度内容多是空泛的理论说明,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指引,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流程规定的不严格,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无序状况。从组织结构来讲,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责任权利界定还不够清晰,一些下设分支公司的上市集团公司往往对分支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力较弱,风险控制未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使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切实按照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对风险因素警惕性差,处理措施不及时不得当,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财务风险分析与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能够全面的识别理财活动中的凤险因素,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决策。而很多上市公司一是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全面,相关人员往往只注重了显露在外的一些风险因素,而未能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影响,相关信息的搜集、辨别不充分,对风险的汇总与分类不谨慎,未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发展趋势预测,使得一些财务风险未被识别出来,或者错误的识别了某些风险,导致意料之外的损失。二是财务风险计量不够准确,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大小的判断或基于经验数据,或采用简单的概率统计,没有根据各种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最有效的计量方式,因此精确度不高,给后续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带来难度。

(三)财务风险事中监控和预警不到位

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要做的是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这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及时处理的关键,而这个环节往往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点。首先,要实施财务风险监测就要有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上市公司在有关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定量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实际上影响重大的定性指标,这些非财务的指标虽然有时难以把握,但一旦出现则产生的影响甚至会比财务指标的恶化影响大些;二是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的可控范围把握不到位,缺乏灵活的监测指标合理的值域范围,给监控带来困难。其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增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不重视财务风险自动预警机制的建设,缺乏灵活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将风险监测的责任过多的集中在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受到极大的人为因素制约。另一方面,财务风险有效预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缺乏重点,未能够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轻重确立控制的关键点开展重点监控,而是全面撒网,往往会因小失大。

(四)缺乏灵活的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理实力

财务风险处理的及时和有效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效率。首先,在财务风险预防措施的准备上做得不充分。主要是有些上市公司前瞻性不足,对于各种财务风险虽然上市公司可能都加以了有效识别,但却未针对风险发生明确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或方案,因而在实际风险发生时,现讨论处理措施会受到时间的制约,风险损失面会有所扩大,而且相关人员可能对措施缺乏充分的理解,执行中出现一些偏差。其次,在财务风险应对举措上做得不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快速的风险应对构架,比如未预先设置风险应急处理小组,人员配置未事先明确,决策程序也不清晰等等,这些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迟钝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意见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基础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将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指引,稳固财务风险控制的开展基础,因而上市公司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架构放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首位。要与时俱进,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时梳理风险控制制度,更新有关规范,填补不足的漏洞,要借鉴财务风险控制实务的经验,不断修正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在制度中予以体现。加强组织管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机构,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要健全分层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上下各级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责。

(二)重视财务风险分析,全方位识别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全面风险识别机制,首先要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着手,充分分析公司财务内外部环境表层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归类,形成条理清晰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保持前瞻性的态度,开展财务风险趋势分析,把握各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走势,以便确定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三是做好财务风险计量,在风险控制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对财务风险趋势预测,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注意非财务风险的计量要采用相应的估计方式,尽量保证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财务风险的实时控制需要严密的监控和敏感的预警机制保障。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日常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适当调整,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合理的阈值范围,分类建立风险档案。另一方面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风险自动检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报告财务风险指标变动状态。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和计量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委派专门人员密切监控重点风险的波动,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

(四)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良好准备

为避免突发财务风险时紧张的局面,防止出现手足无措,上市公司必须对如何应付风险状况作出事先的安排。一是要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结合财务风险自身特点制定多个风险预防措施和可选方案,并传达给各风险的监控人员,使其充分掌握风险发生时该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扩大。二是要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事先配备一支财务风险紧急应对临时小组,由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人员组成,保证风险意外发生时可以随时组织应急处理人员,并有明确的风险应急决策程序,以此提高公司风险应对的灵活性和抵御能力。三是在选择风险处理措施时要有综合考评的机制,公司内部要有专人对应急小组的处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衡量,从中选择出最大化减少风险损失的方案,必要时可借助外部风险处理专家,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控制结果。

参考文献:

[1]祁爱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

[2]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篇3

关键词:集团财务 风险 管理与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对于大型集团公司的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与国外先进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对集团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措施进行详尽的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内容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实质和原因。对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我们可以从外部原因及内部原因两方面展开探究。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集团的运营基础就是财务,财务是一个公司运作的血液。风险之所以为风险,在于其不可控性。集团公司在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筹集相应发展资金,极有可能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存在侥幸的心理,在扩张的推动下,忽略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了自身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而言,越是结构稳定的集团公司越不容易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反而是哪些规模或者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转变的集团公司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是整个集团的财务来源,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动摇根基,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就会容易受到冲击,从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从外部因素来看,集团公司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受经济体制以及经济政策,集团公司自身融资投资效率的影响;二、就金融市场来说,在市场利率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下,筹资难易程度变化不定;三、综合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作为集团公司而言,如果不想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积极的去适应其发展规律是最好的途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避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必然选择。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防管理基本工作原则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针对这一系列影响因素,要想提高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均衡原则

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均衡原则的把握至关重要,均衡原则条件下的集团公司不可能一味的去追求受益最大化而放任风险的存在,也不可能一味规避风险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这两者的选择过程中,只有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集团公司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2、适度承担的原则

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要想完全规避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预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承担的原则,即风险如果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对它做过滤处理,但是这个范围一定是可控的,并且损失也在集团公司财务的预算范围内。

3、阶段预警原则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得太多,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过程中,切忌风险已经到了眼前才想到要预防,只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将化险为夷,将风险转化为机会。

4、分层消化原则

集团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由于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导致的,而是整个集团运营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做好阶段预警工作之外,还应采用分层消化的原则,实现分级管理的模式,争取在体系的庇佑和作用下,规避掉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

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集团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并且也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那么在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规避,从而将公司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呢?

(一)财务风险识别预警体系的建立健全

我们都知道,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等级的项目,当集团公司的实力愈加雄厚的时候,接手项目的比重也会随之增加,继而相应的风险系数也会相应增大。如果集团公司在对项目进行勘察或者是调研的过程中不够细致的话,极有可能将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变成财务风险,从而给自身的运营带去冲击。最后,集团公司自身的管理缺陷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集团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风险的概念过于偏狭,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导致公司在风险逼近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造成严重的财务经济损失。要想对风险进行规避,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它是什么等级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不仅是提供风险分析数据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集团公司风险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风险识别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对财务风险的类别以及风险存在的大小,对公司的整体影响程度等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从而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从字面上来看,风险识别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的识别,二是风险的有效预警。财务风险的预防不可能刚好出现在发现的瞬间,发现的结果有可能已经只有被动接受,因此,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第一步。除了风险识别的功能之外,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风险的预警,即提醒相应人员做好风险的应对工作,以防风险作用下事态的不断扩大。

(二)财务预算机制的有效建立

从前文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表现来说,就是公司财务状况不可控情况的出现,预算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恰是对这一弊病的解决。就集团公司预算机制的建立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各预算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职能,不管在那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应及时查找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完善的改进建议。集团公司在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筹集相应发展资金,极有可能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存在侥幸的心理,在扩张的推动下,忽略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了自身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而言,越是结构稳定的集团公司越不容易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反而是哪些规模或者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转变的集团公司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是整个集团的财务来源,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动摇根基,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就会容易受到冲击,从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集团公司应对自身财务预算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把握,每一笔收入或者支出,都应具备相关凭据,并且进行层层把关,从而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的透明度和安全程度。

(三)财务控制机制的完善

作为集团公司而言,如果不想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积极的去适应其发展规律是最好的途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避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必然选择。所谓财务控制机制的完善,即指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财务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处理好与子公司之间的集权分权的关系。适度集权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权责利三者相结合的机制,从公司的总体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分配不同的经济责任,从而更好的预防风险的产生。

(四)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

有风险的地方离不开监督,除了对财务风险本身的监督之外,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也属于监督机制运作的范围。集团公司在不断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要想保证各部门各环节的运作效率和质量,监督机制的落实和完善必不可少。一般情况来说,集团公司总部可以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等人员,监督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相应的财务行为;或者直接通过监事会对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整个监督机制的运作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指标反映出来,其中包括了流动比率、不良资产率等指标来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而言,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充分发挥财务预算机制、监控机制的重要作用,综合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功能,将风险进行分级处理,并且进行明确的权责利划分;除此之外,在面临重大决策时,集团应对自身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的考量,对项目的各项条件进行切实的考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系数;在财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对相应指标进行落实和考察,争取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蔡英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余霞.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杜玉鹏.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杨秀兰.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

[5]鞠法学.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7;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87-01

引言

一直以来,电力行业都在我国国名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网公司通过向发电公司定向购电,然后卖给用电客户,这一过程受内部和外部市场各种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电网公司在经营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而给电网公司的经营带来损害。财务风险目前是电网公司日常管理经营中的主要风险,对电网公司的意义和影响非常大,要想尽力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供电公司采取相关正确措施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正视并重视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本文主要对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一、现阶段供电公司发展中财务管理的状况

(1)没有完善统一的财务内部管理体系

目前,很多供电公司在内部管理中,都不够重视对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财务风险意识低下,管理能力不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作为参照和引导,就算有少数已经存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也不高,致使整体管理效果得不到提升。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引导,就导致了不能明确精准的计算社保和医保费用、不能规范准确的核算专账项款等问题的出现,从而给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造成了阻碍,并加大了财务风险。

(2)投资收益不容易回收

电网公司实质上是属于一种半盈利半公益性质的企业,其主要特点就是社会性和公益性,因此供电公司在相关投资上是由国家给出统一的明确性指令,最明显的就是电网在城乡的统一改造、家家户户统一持电卡、同网同电价等,这些项目的投资都是由国家制定,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了德政工程的特点,跟供电公司自身发展中所投资效益的风险控制准则不符合,最主要的还是对电价的制定必须受国家统一制定控制,从而致使供电企业自身就不能根据实际投资情况来实现对经济效益的合理回收,容易造成很大的投资损失。

(3)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还不够成熟

对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其管理人员多数都没有经受过专门的知识技术培训,而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慢慢积累,从而逐渐走上管理层,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管理人员其实对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理论非常欠缺,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在电力公司发展中,一些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对财务内部环境的控制管理,一味只追求生产经营,对财务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理解,将其归之为财务管理统筹内容,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供电公司真正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很不成熟,影响了财务内控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一些规章条例不能良好落实,执行力度也不高。

二、加强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

(1)建立统一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对供电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财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有效性的控制管理;对相关财务活动是否合法方面的控制管理;对财产物资提供安全有效保障的控制管理。以这三点为基准,在建立统一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上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科学合理性,并在财务管理中增设财会审计制度,用以监督核查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及时排查掉供电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财务安全隐患,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加强供电公司抗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

(2)对供电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完善

对供电公司而言,其资本结构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供电公司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能够凭借资本结构而完整真实的表现出来。在资本结构中,如果供电公司有比较大的负债比例,则表示为供电公司的还债能力较好,但这时如果产生资金链问题,供电公司就会步入财务困难;同样的,若是供电公司负债比例小,就会使供电公司成本增高,从而阻碍供电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供电公司必须要考虑到资本结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供电公司的融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增收。

(3)努力提高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

供电公司要想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其工作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期能够符合现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熟练的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然而在实际中,很多供电公司却很缺乏财务风险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供电公司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必须严谨,定期培训,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理论和财务风险管理经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结束语

供电公司是整个供电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紧密相连,财务风险水平很高。目前,我国很多供电公司,实际上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供电公司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财务管理技能,从而实现供电公司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低碳世界,2016,(26):238-239.

[2] 杨小平,孙威.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与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07):72.

[3] 肖吉东.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提升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239-240.

篇5

当前,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上市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上市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其逐渐意识到了相应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财务危机的爆发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其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电力上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并落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二、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本文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进而为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第二,财务风险预警。基于电力上市公司下,针对相应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以完善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基础。第三,二者间所存在的关系。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完善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落实能够为企业落实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而财务风险预警则是财务风险评价的进一步深化。

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在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通用可比性;其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在构建相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具体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

四、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在落实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的评价,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以确保能够通过对评价对象影响因素的有效收集来掌握评价对象的特征,即实现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过程中,反应各项指标的信息内容会随之指标对象的不断增多而增加,进而会出现信息重叠现象,这就为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因此,为了能够通过有效且简单的信息内容来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基于这一分析方法下综合评价函数意义不明确,因此要利用其它方法作为弥补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主成分TOPSIS法来解决以上单一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

(二)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利用主成分TOPSIS分析法来评价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可将SPSS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落实:第一,实现原始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预处理;第二,采用KMO等检验方法对所采取的评价样本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如无法满足就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替换;第三,实现对系数矩阵的计算以实现主成分的提取;第四,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获得主成分矩阵;第五,实现基于主成分下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指来完成评价分析。

五、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

首先,适用性分析。采用SVM这一识别工具,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算法下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其运用于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则能够通过自身全局最优解等优势特点来实现对高维数据的有效分类,并实现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具体落实程序。在利用这会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对SVM各项参数以及函数值的精准计算,本文采用GA算法来实现,具体的步骤为:第一,将所有样本进行输入与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以相应取值范围进行优化处理;第二,在获取种群初始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参数的编码;第三,实现对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然后需要将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处理;第四,实现遗传操作以构建新的种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好的遗传次数来重复落实优化参数这一步骤;第五,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于SVM模型中,并落实相应的计算以获取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扎实基础。

六、总结

篇6

【关键词】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一、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表现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以环境保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我国环保产业的分类主要依靠“三废”来划分,包括四类即污水处理产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脱硫脱销产业、治污设备产业。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许多财务风险。鉴于很多上市公司还未披露年报,所以数据采用2011年三季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原证券行情软件和金融界网站,同时剔除了ST股和一些主营业务不是环保行业的个股。

(一)负债比重较大

由于环保行业投资量大,资金回收期较长,所以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负债较大。可以通过短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表现,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速动比率分析示意图

图2 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析示意图

由图1和图2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平均速动比率为3.2,较高的为铁汉生态这一批新上市的公司,而老字辈上市公司如钱江水利、城投控股、中山公用的速动比率远低于1。新上市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很强,原因只是刚上市资金充足。大部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超50%,而且龙净环保、洪城水业、钱江水利等负债较高,达到60%左右。不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都面临严峻的负债风险。

(二)坏账风险较高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坏账风险较高,存在显著的财务风险,可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看出来,如图3所示:

图3 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示意图

由上图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3.3,处于合理水平,然而相当大部分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3,只有6个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如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资信情况发生变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将会相应加大。

(三)对外担保比率较高

对外担保比率过高会产生较高的财务风险,然而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率就过高,如图4所示:

图4 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率分析示意图

对外担保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由上图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对外担保比率为17.58%,但是剔除异常的中电环保后,平均对外担保比率是8.34%。细数这21家上市公司有12家对外担保比率为0,但是其余的8家公司对外担保比率较高,存在着比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营运资金不足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情况,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分析看出,如图5所示:

图5 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示意图

在日益崇尚“现金为王”的现财环境中,现金流量能力更加能揭示公司资产流动性和财务状况。由上图可知2011年三季度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0.18,说明每股收益支付缺乏保障,全部21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每股收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小于0,其中铁汉生态、维尔利等最近刚上市的公司尤其的低。虽然大多数公司的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还是大于0的,但是数值也不高。

二、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已普遍采取措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部分公司还构建了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大的方面,我国该类公司已普遍有了风险控制意识,但是意识不强,控制不到位;在小的方面,我国该类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连贯性和针对性不够细致,往往都是就问题论问题,发现问题了才去解决,而并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问题。近来国家要求上市公司都要进行内部控制,以风险为导向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逐渐受到推广。2008年6月28日,我国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中国企业首次构建了一个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有效解决了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目前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框架以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察六个要素构成,但是由于是刚刚建立和实施,在技术上操作上,思想改变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针对财务风险都采取了控制措施,可是体系上还不够完善,控制效果不是太好。

三、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都进行了控制,但是由于体系构建上的滞后,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和措施实施困难,致使我国该类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上存在许多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完善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四个基本机构,并在成员构成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是也仅此而已。在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独立董事提名,审计委员会、财务部的成员构成方面还有待完善。独立董事对公司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显得不太积极。存在这样的原因是在我国独立董事基本上都是消极作为,其并没有在公司任职,没有工资和权利,当然任公司任之。大部分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的,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靠裙带关系的。

(二)目标设定过高,资金紧张

我国环保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然而高利润带来了更多的竞争者,一些公司盲目乐观,对未来利润率预期过高,动辄40%以上,盲目建厂,造成资金一度紧张,整体目标不合理。例如处于环保产业的首选投资品种――水务,就有9家上市公司涉猎其中,而2011年末就有30家水务企业欲上市。大刀阔斧建设水厂的兴蓉投资,也不得不降低投资收益率。正如前文所说,市场前景的高度看好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扎堆其中,这必然会降低盈利预期。

(三)风险意识不够,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风险评估目前还不到位。我国该行业许多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的认识态度较差,总是朝着乐观的角度出发,没有意识到潜伏的风险。比如龙净环保和开能环保产品销售到海外,货款以外币结算,并没有进行套期保值和银行签订远期合约等,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受到了损失。另外我国该行业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较低。因为在我国环保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处理危机的经验不足。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很多企业都濒临停业甚至破产,我国环保行业虽然并未处在风口浪尖,但是金融危机也使政府没有太多余力关注环保,而保持经济的增长又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环保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四)控制活动复杂,执行困难

评估风险只是整个财务风险控制程序的一部分,管理层必须确定处理风险所需的行动,并付诸执行,但是控制活动包括多种政策和程序,执行起来相当有困难,对于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当然也是薄弱环节。授权和批准方面,该行业上市公司也存在问题,存在出纳与会计未分开等现象。例如中原环保公司财务部对其主要业务活动并没有制定必要和恰当的政策和程序,比如说为白鸽集团借款提供担保,但是白鸽集团逾期未归还,导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状告白鸽集团,公司负连带责任,其原因就在于公司控制活动做的并不到位,对于担保事项的检查程序过于简单了。

(五)信息传输与上下沟通不畅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存在信息传输与上下沟通不畅的问题。虽然该行业上市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信息的获取仍然是不足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较为严格、繁杂、工作量大,加上一些财务人员工作散漫,能力不足导致财务信息传递缓慢以及少数企业的信息资源还停留在某个部门。另外会计软件的更新升级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也产生了影响。

(六)监察手段单一,反应缓慢

监察可以确保财务风险控制得以有效的持续运作,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对此并没有做到位。财务控制体系所设定的目标评估方法单一,不能从多角度评估;起初设定的程序并没有按期执行,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也没能够改善。有的控制程序是需要记录在案的,而一些公司只是口头或者一个通告而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程序制定的不合理,达不到目标,相关操作人员积极意识较差,另一方面是新的财务控制体系刚刚实行几年,还不熟悉和熟练。

四、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上述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在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察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严重制约了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完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行为影响,因此完善控制环境必须使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起到足够作用。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首先在董事会独立性方面,不仅需要公司管理人员,同样需要不少外部董事,使董事会有效性提高。再者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提名方面必须公开公正公平,以确保组成成员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不能请一些只对公司冷眼相看的独立董事而且财务方面的专家要居多。在人力资源方面,财务部门应当确保有专人员工,确保公司财务安全高效运转。同时根据公司实际状况采用分散与集中的财务职能,可以集中权利也可下方权利。

(二)设定适当目标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应该设定合理的目标,公司利润应当设定为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资产规模,不能急速扩张,如果扩张过快会至资金链跟不上,到最后负债高企,将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该行业公司应该看到没有一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现在虽然利润率很高,但是进入门槛低,竞争力度大,高调冒进,必然会在竞争大军中逐渐消退下去。当然目标设定合理了,还要制定与整体目标相适应的计划和预算。计算得知整个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5%左右,最好目标设定在15%左右。

(三)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公司时时刻刻都有风险的存在,对于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必须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要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风险。风险识别上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定期召开大会,分析存在那些风险,并把那些经常发生的,对公司影响较大的风险列出来。财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定性与定量结合。比如说制作风险评估系图、敏感性分析、决策树。风险应对方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比如说运用沃尔比重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按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划分可以划分为五种,即财务风险规避策略、财务风险预防策略、财务风险分散策略、财务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自留策略。该行业上市公司对于这五种策略在实际中可以综合运用。比如说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转移风险,投资在环保领域的其他方面分散风险,建立行业风险基金预防风险的发生等。

(四)制定完备程序,坚决执行

财务政策制定的相当完好,但是执行不力,财务风险控制等于零,因此控制活动相当重要。当需要财务决策的时候需要经理决策,同时审计委员会应及时跟进,审查其是否违规,如果是特别重大的还要提交股东大会审核。授权和批准方面,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比如说记账会计应与出纳分开不能为同一个人,实行批准制度,比如用到公司财务专用章时,需要大量提现时,必须提交申请。例如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率较高,就要加强控制。该行业公司应依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审查被担保单位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担保的或有负债风险。

(五)不断的对财务控制系统的表现进行评估

监察是不断对财务控制系统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过程,完善的监察可以保持财务控制系统不断更新,从而提高发现、应对风险的水平。对于财务控制系统设定的目标的评估,应该采用多种绩效计量衡量方式,比如可以用财务的与非财务的方式衡量,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就可以运用。建立审计职能部门监督程序,并且为财务风险控制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需要正式的记录下来。通过培训,告知等方式使雇员有意识的把发现的问题上报,并且建立公开的上报方式。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保行业方兴未艾,在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急需财务风险控制为其提供保障。本文先写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表现,再提出该行业目前的财务风险控制现状,接下来分析起其存在的控制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突破了类似文章就问题论问题的模式,不仅对财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而且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给出一些漏洞的解决方法,实现了对于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性考虑。另外本文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分析时也少量考虑到了非财务方面的影响,因为非财务原因最终也会体现在财务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洪乐平.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反思[D].当代财经,2004.

[3] 汪平.财务理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 阎达五,张瑞君.会计实时控制研究[D].会计研究,2003.

篇7

关键词: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特别是投资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其管理活动的实质性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公司能够提前预测到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一定的干预控制;投资公司能够有合理的组织架构从而产生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对筹资、投资、资本退出等财务活动风险有全面的过程控制;那么,其一定能够在目前较严酷的市场条件下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投资公司基本能够就投融资等财务活动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而对企业制度设计产生的风险重视不够。下面就制度设计层面和具体财务活动层面分别阐述主要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筹资风险管理分析

作为投资公司财务活动的起始阶段,资本的来源、渠道和资本结构决定着筹资阶段的风险。比如某国有投资集团,主营业务是收购、经营、处置对部分国企的非主要业务资产、不良资产及其业绩差的下属企业。诚通集团在消化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其在筹资环节的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诚通集团的财务风险较高。根据诚通集团披露的财务报告来看,2013年至2015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527.5亿元、410.5亿元和383.56亿元,诚通集团7月份将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这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偿债压力。而在盈利能力方面,诚通集团2015年的毛利率为6.32%,由于其主要业务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且目前经济持续低迷,估计短时期内诚通集团的盈利能力不会有大改观。该集团的现状反映了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投资公司主要采用借款、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渠道较为单一,虽然负债资本成本比股权资本成本低,但是偿付压力较大,体现了投资公司没有达到合适的资本结构。诚通集团在高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仍然发行大笔债券,这将通过财务杠杆效应放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投资风险管理的分析

项目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程度是投资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投资阶段周期较长,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更多,这就需要企业加倍重视投资阶段风险的预测和管理。在项目投资风险评估阶段,部分投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按标准进行详尽、实地的尽职调查。这使得后续对项目价值、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项目的风险陡然增加。随着项目投资的正式开始,项目在实行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新的情况,这需要投资公司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修改或者制定新的风险管理方案来适应新的情况。部分投资公司不能做到灵活应对,从而导致了项目投资的失败。

(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分析

在资本投入后的运营阶段,投资公司面临着被投资企业或者被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的风险,这需要投资公司密切关注项目在运营阶段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派驻团队直接参与运营管理。现实中部分企业对投资阶段很重视,反而对投资后的运营阶段不够重视,最后导致投资项目的风险和管理失控。

二、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投资公司的风险组织架构,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石。完整而有效运行的风险管理组织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和管理好风险。因此,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管理层等不同层级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避免出现董事会或者管理层一方独大的状况。在这基本前提下,设置好不同层级的权利范围,才能避免越权管理的风险。合理的风险组织架构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流程,遵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才能实现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健康发展。通过各大企业的实践经验可以明确发现,完整、严谨、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投资公司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保障。内部控制是否执行到位,直接关系着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效果,对于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使得其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在投资公司在董事会、高管层面制定了既定投资方案、预计潜在风险的大背景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能够较好的保障项目的风险控制。因此,公司应该坚定的执行既定的内部控制权责范围、岗位不相容原则,保证投资在执行阶段不出现新的风险,同时,出现风险管理事故之后,要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督促每个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提高风险预警机制的灵敏度

公司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动态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并综合运用指标评价体系,在事前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对于投资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核心,及时、全面的评估监测可能存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部分风险。灵敏的公司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投资公司首先应该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素养,建立起一只高素质的风险预警团队。其次,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财务指标构建属于自己的风险评价预警体系,将企业不同情况下的风险进行评级,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警。最后,公司管理层要重视风险预警体系的监测结果,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三)强化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投资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投资公司应该根据不同投资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和过去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因时治宜。在筹资阶段,投资公司要根据既定投资方案的预期回报率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融资结构,避免因为筹资困难而孤注一掷。在具体的筹集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书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青睐。在投资阶段,投资公司要改变过去一劳永逸的方式。在项目尚未正式启动前,应该派驻团队对项目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结果,最后根据调查报告决定下一阶段的实行。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与问题,投资公司应该不断的修改甚至重新制定新的方案来应对不同时期投资项目产生的新风险。改变投资公司重项目投资管理、轻项目投后管理的做法,针对项目投资后的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盈利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做出一定应对,甚至派驻团队入驻被投资公司或项目直接参与运营管理。

三、结语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放大了投资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最近几年一大批投资公司销声匿迹。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丰富投融资渠道和完善资本市场是大趋势,投资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机遇多于挑战,做好制度层面和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投资公司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败的必要条件。

作者:钱建刚 单位:苏州荻溪网络信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曦.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企业经济,2012(06).

篇8

关键词: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行。企业要想运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或者是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实现提早预防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自身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收益结构以及资金的营运框架等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20世纪初期,国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实证研究两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我国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锁定在财务风险界定、控制以及预警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划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成果,但整体缺乏系统化的综合分析。

二、理论综述与方法

1.相关理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就是在1964年,《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经营结构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构,并对风险管理研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理论。2.研究方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结合A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财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研究人员能对所有财务结构和基本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财务风险项目。第三,系统分析法。这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的常见方式,在保证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同时,利用客观性数据处理原则,提高识别和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财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A公司简介。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在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现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辐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建材、石材、汽车和机电产品四大板块,在香港设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业务拓展和融资增信平台,是集团公司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2.A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建工集团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减,经营项目和实际企业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2年,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能得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结论,甚至一部分指标都无法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A公司迅速陷入财务危机问题。3.A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在对其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筹资风险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筹资成本超出实际预算,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加之筹资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导致筹资能力和实际结构缺乏实效性。企业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导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从而陷入经济危机。第二,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项目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的经营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远远不满足预期收益,就导致企业产生投资风险问题,其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客观环境的判断以及主管预测能力。总之,结合A公司的财务结构,管理人员要想扭亏为盈,就要针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化的数据控制和信息收集,确保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企业财务运营发展框架。

四、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健全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并保证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于操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综合考量风险评价体系和惬意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只有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第二,利用营运能力判断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效果。对于营运能力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资金现金的回收效率、企业应收货款周转效率以及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管理人员只有保证以上三个指标正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发展能力判断企业的成长趋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要集中关注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2.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多目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后设定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在区间内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并且利用权重中的加权平均算法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计算公式。对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以及单项指标得分等参数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得出结论为。3.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权重进行确定,要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权重为22.78%、成本费用利润率6.96%、总资产报酬率13.29%;运营能力中存货周转率权重为5.41%、资产回收率1.91%、应收账款的周转率8.42%;偿债能力中权重为现金流动负债比5.21%、资产负债率17.10%、速动比率9.97%;发展能力中总资产增长率权重为1.44%、资本保值增值率2.76%、营业增长率4.75%。4.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A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员也要秉持客观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进行综合评定,以实现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化。其中,预警参数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于相应的关注。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度,从而对风险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

五、A公司财务风险的改进措施

1.筹资风险方面。对于企业运营来说,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管理人员要在确定有效的资本结构后,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确保企业能把握住良好的筹资机会,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2.投资风险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管理框架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机制的同时,建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控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也要保证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中的财务能力相匹配,真正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集中关注行业动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3.运营风险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及发展状况,企业要在运营风险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要在强化存货管理能力的同时,集中强化回收款的处理机制。例如,A公司要对化纤原材料建立动态化的市场管理,也要同时提升自身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结构的同步升级。4.其他风险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分配风险也非常关键,企业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针对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利润分配结构,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项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管理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同风险管理项目的能力,利用专业化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对缺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2.研究展望。企业运营中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要综合考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提升信息稳定性的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用[C].新世纪第二届交通运输业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13:316-334

[2]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14(z1):326-330

[3]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以湖南H高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71-77

[4]周俊颖.关于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2,29(03):62-63

篇9

关键词:融资性 担保公司 财务管理 改进策略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着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信用证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及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地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潜在金融风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地方政府对其监管也变得较为严格。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旦财务监管出现缺失,就会导致一系列融资担保风险,逐渐演变为金融风险,甚至地方财政风险。为此,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财务等资料审查不严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很多企业存在资金问题,为了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就会向银行申请融资并要求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较快的得到资金,就去弄一些虚假担保材料,编造会计数据。将这些材料递交给担保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审查时,由于对各个行业的财务数据、担保物价值不够熟悉,难以对担保材料进行较好的核查,从而造成潜在的担保风险,进而影响担保公司的整体财务质量。

(二)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对财务管理进行足够重视,或者是对财务风险视而不见,热衷于担保业务之外的高风险、高收益活动。如挪用客户保证金或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息放贷和高风险投资,导致融资担保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财务问题。

(三)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财务、法律、审计及金融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表示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而实际上,我国的融资担保公司大多成立时间不长,专业的担保人员较为匮乏,更别说熟悉担保业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目前,对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只要能够对担保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能够进行准确判断就可以,对于存在的潜在风险大多没有预见性,导致担保公司往往承受较大的风险。

二、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除了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做起,还应对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改进:

(一)完善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运用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努力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聘请具有相应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开展外部审计。构建以资本风险、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委托业务风险、关联交易风险、操作风险等为主要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和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权限、责任、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通过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等手段,适时调整和降低财务风险,使风险控制的内容和措施不断适应管理需要。

(三)加强担保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正处于金融危机中,企业要想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降低资金风险,就必须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这就需要:对成本费用的开支及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没有经过授权批准的成本费用全部废除;对报销审批程序及标准进行明确及规范;对业务费与办公费进行分类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成本执行及考核等;定期对控制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对业务宣传费、对差旅费及维修费进行监控等。

(四)充分发挥地方监管部门、银行的外部监督作用

地方监管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对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及其营运情况进行监测,并实施财务评价,进行风险警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从源头上对担保公司的资金运用进行监管,杜绝担保公司发生与担保业务无关的资金往来,同时,防止担保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违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结束语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融资问题、三农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并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对其加强财务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成本费用管理及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只有通过以上对策才能够确保融资担保公司得到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占有率,最终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对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是指因不当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的财务机构等造成企业丧失了偿债的能力以及预期收益下降等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由于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离不开其的参与,其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诸如工程款拖欠等造成经营资金缺乏等。因此探究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极为必要。

一、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

1.总体环境不容乐观

从总体环境来看,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和法律建设的滞后性,从而致使管理上存在诸多空白地带。例如建筑工程款拖欠现象频频出现,且形势愈演愈烈,业主、分包商、施工单位、劳务队伍间的债务链越积越大。正是由于工程款无法及时得到结算,致使很多建筑公司资金极度紧张,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可能诱发倒闭的风险。

2.内部环境有待优化

从内部环境角度来看,下述因素也会引起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短期偿债风险。若能将资产利润率提高,则能够显著避免长期偿债风险的发生;第二,投资风险也十分显著。只有在现金流十分充足的前提条件下,建筑公司才会考虑进行再次投资;第三,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无论是总资产利润率,还是净资产利润率,抑或是现金周转率都较低,这直接加大了短期的运营风险。

二、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财务风险的回避

众所周知,建筑公司往往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流动资金也较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回避措施主要为合理的融资途径。当然了,针对不同的建筑公司而言,其所能够采取的融资措施也应该有所区别。若建筑公司属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由于长期偿债风险的影响,其在进行融资时,应有意回避那些会导致债务增加的融资项目。例如降低和避免发行债券、贷款等,而募集资本金、发行股票则是其最佳的融资办法。对于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的建筑公司,若其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也不高,由于其也会存在一定的长期偿债风险。此时就应该尽可能优先选择那些利润相对较高的投资项目,从而有效增加总资产利润率。而相对普通一点的建筑公司,则可以通过和银行合作、和企业合作等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上市等途径从社会募集资金。若条件具备,BT、BTO等途径也是可以进行选择的,以便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来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

2.财务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总体环境的控制第一,对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具体动向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便于能够始终对整个政治环境的大致走向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应对政治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二,对社会经济的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把握,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第三,深入建筑市场中,落实好市场调查工作,以便于结合企业实际特点,采取适宜的市场策略。(2)基于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开始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前,采取多种途径来了解招标项目信息和招标方资信状况,以便于总体把控项目的风险状况。投标时,积极组织企业相关部门成员成立投标小组,综合分析探讨拟投标项目成本、收益、管理方面的难度,以便于确定科学合理的投标策略。第二,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阶段风险控制措施中标后,及时和招标方取得联系,就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沟通,待双方意见一致后拟定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安排企业技术部门和法律顾问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仔细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正式签订。第三,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基于工程项目质量达标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管控力度。具体来说,质检员和安全员应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重点对各种隐患进行排除。采购部门全权负责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成本目标,且在采购物资前,需要按照相关审批流程报批后执行采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引进工作,不断优化人员配置,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项目部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力度,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好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对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差距,以便于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指派财务人员定期复核相关财务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第四,工程项目结算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工程项目完工之后,应落实好剩余物资的处理、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债权债务的结算等各项工作。①采购部应和供应商进行协商沟通剩余物资的退货问题。可以再次使用的大型设备落实好维护保养工作,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则交由项目部申报处理办法;②人力资源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工作。项目部解散后,相关人员回到原有部门,引进人员依据合同要求及时结清费用并予以遣散。③财务部门需牵头做好债权债务的结算工作,指派专人进行款项的催收,并及时结清相关债务。

3.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的转移实质上企业回避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因企业自身能力所限,而采取的保险和分散风险等措施。保险措施是转移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针对各种不可预知因素造成的损失的重要处置办法,例如火灾和工伤风险等。这样一来,风险损失则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的承担。分散风险则是指建筑公司利用多方投资、多方筹资、联合经营、收益和风险共享等途径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担。总之,建筑公司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意义深远。文章针对建筑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风险回避、控制和转移的措施,以便于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7):80,84.

[2]刘永麟.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5,(11):109,111.

[3]潘伟强.探讨建筑施工的财务风险及对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