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基本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的基本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的基本运营

篇1

WAP业务处于市场启动期,上网用户主要为高科技玩家、商务人士和尝试型用户;价格敏感度高,大部分用户非常注意消费单价和每月消费金额;用户消费习惯以“尝试”为主,93%的用户每日移动上网时间低于30分钟。

从关键的使用习惯看,移动互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WAP服务正在从高端人群向普通大众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正在形成中。手机用户已经习惯于短信、彩铃等基本的移动增殖服务,在享受手机的乐趣后,开始憧憬下一步的娱乐体验。同时,一些SP的不良市场营销手段和高额的手机上网费用,让用户产生了警惕,对价格分外敏感。

移动运营商和3G从业者希望通过业务创新,发现“Killer”(杀手)级的高价值业务。从媒体的角度研究手机互联网,仔细审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价值链后,可以发现,手机媒体实现高盈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然而充满挑战。

媒体价值链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基础设施运营商(网络、印刷厂等)、内容生产商、内容运营商(专门做内容销售和内容版权业务)和媒体运营商。在传统媒体方面,平面、电视广播、唱片和电影,四个环节都很健全,因为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技术创新,一次次地推动媒体产业的进步;内容生产商趋向于高集中度的市场,基本的player最终剩下两种:一种是资本型的,一种是创新型的,无论电影、电视,还是唱片都是这个趋势;内容运营商是媒体产业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环,从全球看,没有内容运营商的区域媒体产业一定是欠发达的。当然,这个角色也可能整合进其他厂商内部,比如四大唱片公司的出版公司,就是专门做版权业务。

互联网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然而媒体产业价值链并没有改变。随着web2.0热潮的兴起和新的技术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发现,原来缺失的内容运营商角色正由Search、RSS、网摘等技术创新者所扮演。然而,互联网自由开放的产业环境决定了互联网在内容生产上的严重缺失,只能依赖于复制来自于传统媒体的内容。这种低附加值、低成本的商业模式不仅惠及了网络大众,主流网站也获得了客观的广告收入,然而在创造高价值的付费业务方面乏善可陈。

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在于手机用户和PC用户迥异的使用习惯以及运营商特殊角色。深入研究产业环境和价值链的特殊性,可以发现,存在三大制胜策略,是实现高价值业务的可行之道。

首先,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长期业务规划。互联网的实践说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互联网模式只能带来缺乏长期粘性的流量和少量的广告价值,用户最终会被一切免费的内容产品和其他服务所惯坏,而不再愿意多付一分钱,网络环境日渐演化,最终传统的内容巨头必然放弃付费模式的互联网业务。通过调研用户的核心需求和提供世界级的内容产品,而不是注重短期盈利,重新开始构筑移动互联网的产业价值链,是高价值业务的第一个制胜策略。

篇2

法国将对运营商4 G服务质量进行监管

法国政府负责数字化问题的部长芙乐·佩瑞琳日前表示,法国政府将采取行动,确保电信运营商在为新的高速4G宽带服务推出下调资费计划时,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去年12月,法国运营商Iliad在没有提价的情况下,将4G服务添加进其子公司Free Mobile公司提供的业务中,这给Orange、维旺迪集团旗下的SFR公司和布依格电信公司带来压力,使得它们不得不跟进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种竞争导致部分运营商的高管在媒体上互相攻击。佩瑞琳鼓励移动用户在签署协议前,先查看一下4G的覆盖区域地图。她表示,如果运营商未能达到其承诺的要求,政府将对他们进行经济处罚。

美国运营商:资费战将升级

美国电信企业近两年一直致力于资费改革,比如正风靡全球的流量共享套餐,以及正在为后来者效仿的无合约套餐等。但在2014年,美国市场可能会因为过于激进的资费改革引发规模较大的价格战。这一乱象已初现端倪。就在数日前,AT&T放下身段,投入重金拉拢T-Mobile用户。AT&T宣布向转网的T-Mobile用户最高提供450美元的服务及设备优惠,通过手机升级赠送消费礼品卡和购买手机实行优惠方式兑现,这使得两家移动运营商竞争大战提升至新的水平。

最新社交网络世界地图 世界蓝中国红

每隔6个月,社交媒体专家Vincenzo Cosenza都会在其博客上公布世界各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并绘制成地图。最近,Vincenzo Cosenza了最新版的“全球社交网络地图”,Facebook仍然牢牢占据统治地位,在Alexa追踪的137个国家中,127个国家都是Facebook排第一,这一统计结果跟2012年公布的基本一致。除了Facebook外,在中国QQ空间以庞大的用户数占据统治地位,在俄语国家里,V Kontakte和Odnoklassniki是主要社交网络,不过V Kontakte正在逐渐击退Odnoklassniki。

阿尔卡特朗讯VDSL 2矢量化解决方案助力以色列Bezeq实现现网超宽带接入

阿尔卡特朗讯日前宣布,将助力以色列电信运营商Bezeq增强并提升其全国宽带网络服务能力,为其全国范围内120万宽带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广泛利用Bezeq现有铜线及光纤基础设施,阿尔卡特朗讯能够快速部署VDSL2矢量化解决方案,支持Bezeq提供超高速宽带连接,以满足视频流和在线游戏等带宽高消耗业务的需求。

篇3

关键词:三网融合 IPTV 播控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012-02

三网融合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在三网融合、网台分离、网络整合的大背景下,山西广播电视台积极建设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拓展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渠道;并与中国联通山西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缔结为IPTV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IPTV业务。

1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设计原则

1.1 开放性和标准型

提供开放的协议接口,保证平台各子系统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

1.2 灵活性和扩展性

平台可通过增加相应设备及模块进行扩容,支撑更多的用户;可以平滑升级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适应业务种类的发展需要。

1.3 可靠性和安全性

从系统层面为内容安全播出提供各种保障手段,提升内容安全性;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及维护等方面考虑,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4 实用性和先进性

集成播控分平台设计注重实用性,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保证IPTV产品简单易用。集成播控分平台采用先进而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先进的技术架构,确保满足IPTV业务长期运营需求。

1.5 可运营和可管理性

平台系统具有先进完善的运行管理和监控功能,对关键设备提供性能检测、记录,并可以自动诊断、告警和切换到备份系统;具备完整的运营支撑系统,实现业务运营所需的功能。

2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设计方案

2.1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系统架构

IPTV业务的实现主要分为五步:内容获取、内容加密存储、内容管理、内容分发、内容展现,各系统相辅相成,统一协作。(见图1)

信源系统将节目源进行编转码处理,然后提供给其他各系统使用。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各种类型媒体资料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安全存储,是IPTV业务运营的基础和保障。

业务运营系统主要负责版权管理、广告管理、运营计划安排、审核、播前数据准备以及多家运营商的数据汇总分析功能。

内容分发系统主要负责将编码后的IPTV节目内容按需分发至用户终端。

网络系统主要负责上述各系统间数据的承载和交换,以及流量的疏导。

2.2 信源系统设计

信源系统主要完成整个IPTV平台中直播节目的实时编转码工作,将卫星直播节目编码或转码成IPTV平台所需要的H.264格式的节目。

以山西为例,直播节目共130套,其中包括卫星标清节目,SDI自办标清节目,山西当地SDI标清节目和合作商提供的H.264标清节目。

2.2.1 卫星直播节目

卫星解码器具有IP输出端口,通过IP接口以组播流的形式传输到交换机,转码器与其相连,对IP通道内信号进行转码,将节目流转换成H.264流,实现直播流输出。中央台等主要节目进行一加一备份。

2.2.2 自办节目

自办节目通过硬盘播出系统输出SDI信号,通过编码器将SDI信号编码成H.264的IP直播流输出。

2.2.3 山西当地节目

山西当地节目通过SDI光端机接收至播控中心,再通过编码器将SDI信号编码成H.264的IP直播流输出。

2.2.4 合作商提供的节目

合作商提供的节目是H.264的IP直播流,直接接入播控平台的核心交换机即可。

3.3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

基本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3.1 内容收录:接收各CP提供的内容并入库

(1)来源:电视台、影像公司。

(2)形式:SDI、TS流、物理文件、光盘、磁带。

(3)收录方式:通过编码机直接接受SDI和TS流数据,然后通过收录软件进行收录并入库;物理文件通过转码入库;光盘、磁带通过收录入库。

(1)目的:新闻拆条、去广告、加片头片尾、叠加Logo等;个别节目的深度编排。

(2)特点:目前95%的素材都是简编,但是量很大,要求生成速度快;个别需要深加工的素材用非编完成。

3.3.3 编目

目的:创建用于的标题、关键字、简介、生成海报

3.3.4 审核:编目审核、文件内容审核

(1)内容技审:检测音视频文件当中的静帧、静音、黑场、彩条等。

(2)编目信息审核:进行政治把关。

(3)工作方式:内容技审自动审核,编目信息人工审核。

3.3.5

(1)转码:根据目的决定是否进行转码。

(2)点播:将成品节目文件和描述信息上传到播控平台指定地址。

3.4 业务运营系统设计

业务运营系统主要负责整个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业务运营,具体如下:

3.4.1 内容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接,调用其对视频内容的制作,导入制作完成后的资产,对所有运营内容进行统一的管理;系统支持向第三方内容分发系统注入内容;支持节目的片花、批量导入导出等功能,还支持对整个运营内容的统计、查询、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

3.4.2 内容展现系统EPG

包括编排管理系统和门户展现系统两部分,编排系统负责对内容进行编排、对内容进行服务绑定,完成内容的运营管理;展现系统负责对IPTV平台运营内容的统一展现、导航。系统支持模板管理、广告位管理、内容等基本功能。

3.4.3 广告管理系统

负责对IPTV平台所有广告资源及运营的管理、能够实现广告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功能;与内容分发系统中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器对接能够实现广告内容的插播。

3.4.4 机顶盒管理系统

负责对机顶盒的认证鉴权,系统支持机顶盒软件的升级,支持对机顶盒日志、认证请求进行统计等功能。

3.4.5 运营支撑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和统计分析)

负责对用户的认证、鉴权、计费;能够实现对用户的管理、对产品的管理、对账务的管理等功能,支持对整个运营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具有开放性,能够与第三方计费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互联互通。

业务运营系统与周边系统的接口如图3所示。

3.5 内容分发系统设计

内容分发系统(简称CDN)包含以下几个部分:CDN节点网络、CDN负载均衡系统、CDN媒体资源库、CDN管理支撑系统。

媒体资源库包括媒体制作、内容存储和内容;节点网络包含CDN的骨干节点和CDN POP节点;负载均衡系统包括全局负载均衡和本地负载均衡;管理支撑系统包括内容管理、DRM、AAA、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接口适配等功能。整个CDN系统需要和CP/SP、现有综合运营支撑系统接口,如图4所示。

4 结语

现代网络及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IPTV到互联网电视,从虚拟社区到云服务,媒体的发展只会不断加速。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接入只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契机,融合媒体才是电视媒体改革的方向,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体系架构也会随着电视媒体的业务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融合新闻产品匮乏

梳理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一种新型媒体在产品融合上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移植阶段,即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照搬到新媒体中;其次是初级互动阶段,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始探索通过简单的互动,以求双方优势的共同发挥,但此时仍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的优势仍未充分发挥;第三个阶段才是较为成熟的阶段,即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基于这些新特性开发出了迥异于传统的产品并广受欢迎。

对照这一规律,国内的媒体融合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在业界,用传统媒体思维指导新媒体生产仍然相当普遍。用办报纸的思维办网站,称为“报网互动”;用办电台、电视台的方法办网站,称为“台网互动”。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幌子下,形成了“一鸡四吃”的模式:一条文字新闻+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些图片, “全媒体新闻”、“全能记者”的说法也应运而生。但整个新闻生产的流程走完,形式虽然丰富,新闻的核心信息量却并没有增加,即出现了“1+1+1+1=1”的现象。因此,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目前做到的只是叠加新闻,而非融合新闻”。①

这种问题反映出当下的媒体从业者仍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空间仍有待挖掘。将手机、电脑、Pad等新媒体进行叠加,表面看上去确实是全媒体,但忽略了这些新闻产品仍然缺乏互联网基因。

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

国内多数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都出现了典型的“两张皮”现象,即:由于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分立导致的观念、架构、利益格局的对立,这是国内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很多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流于对新媒体技术的简单“嫁接”,在传统业务体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贴一块”所谓新媒体业务,办网站、办官博、办客户端等。这种状态,实质上不是“媒体融合”,而是“媒体结合”,两条线运作,“并行”而未“并轨”,导致两种媒体运作“两张皮”,传统的稳不住,新兴的起不来。②

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两张皮”现象,深刻反映了背后体制机制上的深层困境。一些媒体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媒体,专门成立了“滚动新闻部”、“新媒体部”、“融合新闻部”等来负责相关工作,但由于新兴部门和传统新闻业务部门被不同的领导分管,由此形成了业务和组织架构的分立,并最终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

首先,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给体制机制改革造成重重阻碍的原因在于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惯性和既得利益,变革成本高、阻力大。由于历史形成的行业业态壁垒和行政部门分割原因,传统媒体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既得利益起点不同,报纸、广电、网络各自为战,受到条块分割、多头多部门管理等体制的严重束缚,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新媒体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在全媒体的实践过程中,媒体融合必然会兼容多种媒体内容、横跨多种媒体渠道,相应会受到来自电信、广电、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行业之间的利益纷争、媒体规制的分立与交错就会成为全媒体发展的绊脚石。不仅如此,现行媒体非政非企又亦政亦企“两头通吃”的模糊性质,也容易导致既得利益刚性化。

其次,变革方向不明确,变革动力机制缺失,导致变革措施实施不到位。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应以产品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组织变革为先导。当前的媒体变革,尤其是媒体组织的变革,主要是依赖领导者的推动。上层意志决定了是否变革、如何变革、在多大范围上变革,但这也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下层如何执行,是否拥护变革都是需要充分考量的。对于采取何种策略,管理层往往容易形成不同意见,但缺乏明确的负责人出面解决。

组织变革必然影响到当下的每一个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面临来自行业内、组织内的个体与群体的阻力。每一次变革都是未知的挑战,但相比明确的变革方向,不明确的、不具体的变革措施,会让变革的效果大打折扣。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鼓励、推动内部成员主动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是最重要的。

资本运营急需拓展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而言,资本运营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资本运营中的并购、重组等是媒体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媒体融合发展意味着新技术的采用、新平台的打造、新业务的推广等,这都离不开巨量资本的支持。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看,目前国内媒体业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小而全、重复投资等问题明显。在全媒体布局中,媒体集团下属各子媒体习惯于跑马圈地,结果出现小而全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在大小网站实际超过30个,从拥有员工一两百人的网站到一两个人的网站都有,这就容易造成内部的资源分散、人力分散,甚至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洋网在集团内部与广州日报是并行的,都属于上市公司粤传媒的一部分,但因在内容上与广州日报呼应不够,广州日报准备筹建属于自己的广州日报网。眼下在全国有类似想法的媒体还有很多,都在努力地开办网站。这样不仅仅造成资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实则已经被当下媒体融合的大趋势远远甩到后面去了。融合就是力图打通不同载体之间的渠道,将资源集中最大化,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

其次,资本运营不够活跃。良性的资本运营有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结构的优化,带动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实现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的优化。从目前趋势来看,外资控股的新媒体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本、技术、品牌和人才优势,资本运营动作频频,并试图垄断上下游产业链。但传统媒体集团受限于相关政策,资本运作相对来说较为保守。从纸媒情况来看,浙报集团、粤传媒等少数集团有较为开放的资本运作,但多数纸媒长期以来缺乏资本运营。

由于资本运作方面的巨大差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司间体量的差距迅速扩大。对传统媒体来说,如果不加快步伐向市场转型,不与社会资本接轨,而总是在体制内打转转,妄想依靠政府不断“输血”,则资源得不到科学配置和高效运用,活力也很难激发出来。因此,如何灵活运用资本手段,在履行导向职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放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课题。

盈利模式有待创新

由于互联网广告异军突起,传统媒体一直以来靠广告形成的盈利模式大受冲击,这是目前媒体融合过程中最为严峻的问题。目前传统媒体广泛采取的措施是采取突围战略,试水多种经营。例如,粤传媒2013年度公告显示,公司按照“以媒为本,多元多赢”的战略定位,加紧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制定和实施“产业化、平台化、移动化、大数据”的发展战略,采取内生和外延并驱的方式逐步强化、延伸文化传媒的上下游产业链,在对传统报刊业务挖潜增效的同时,布局开拓户外广告、数据挖掘、互动娱乐等新媒体业务。但由于新闻产品难以获得直接收益,在上市公司盈利的强大压力下,很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广电媒体虽然广告份额仍然在增长,但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架构设置,让节目内容的生产和审核较为严苛,原本单一的分发渠道和固态的盈利模式,使得依靠节目内容赢取广告收入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湖南广电施行的是“融合发展,以我为主,打造芒果生态圈”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市场主体――芒果传媒,组建传媒产业集团,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之路,不再只是依靠广告谋生,更不仅仅在体制内生存,而是要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即芒果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湖南卫视是全台的内容创新引擎和发动机,而且是创收的主流,芒果传媒是全新体制机制下的合格市场主体,是市场平台。对于湖南广电这种内容生产实力强大的集团来说,打造自己的生态圈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对于其它众多内容生产实力一般的广电集团来说,却难以实现。

市场主体地位有待完善

资本化、市场化、公司化是国内媒体发展新兴媒体业务通常的制度安排。股权结构则是新媒体公司化顶层设计时的首要考量因素,因为它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国内传统媒体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基本一致,即母体绝对控股以保持对内容的掌控权。这种股权结构设计初衷在于保持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但这种较为单一的结构也存在活力不够、激励不足的风险。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所有权”和“管理权”之间开展博弈。实施股权激励,保障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成为国内外新媒体公司的大趋势,也是其保持不竭创新活力的基本经验。让员工持股,一来可以增加员工对母体单位的忠诚度,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二来可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使员工与工作单位结成利益和荣誉共同体。但在传统媒体中,对放开员工持股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党报党刊党(电)台的媒体组织中。实际上,员工持股在媒体业中并不是没有,在涉足媒体业的互联网企业中,大量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员工持股。

结 语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并不仅仅是发展全媒体,拓展传播手段。媒体融合发展必须立足资本运营,实现内容资源和传播渠道的整合,打通行业与地域壁垒,充分发掘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空间,赋予融合产品以真正的互联网基因,从而跨越媒体融合发展的藩篱。

注释:

①李良荣 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新闻记者》,2014年第8期

篇5

一、 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1.高标准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努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覆盖多终端和具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014年至今,包头日报社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六大新媒体平台,基本完成了全媒体平台布局。包头新闻网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和全面改版,并推出了触屏版和英文网站;包头手机报进行全新改版,在原有移动版的基础上开通了联通版;创办的《食药工商周刊》订阅量由2015年初的1万份迅速增加到10万多份;集中打造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三大微信公众号,使粉丝总数从2015年初的不足10万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并陆续创办了“包头名医馆”“包头楼市”等十多个生活服务类微信公众号,形成微信矩阵;强化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新浪微博和包头微博的运营,总粉丝数超过60万;推出了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着手打造移动互联网主流新闻门户;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视频演播室,配置了先进的虚拟背景技术,并开通了视频频道,自制播出脱口秀节目《新闻马后炮》和高端访谈节目《鹿城访谈》;此外,还开设了音频栏目“包头微电台”。至此,包头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实现了集群化,且具备了中英文、图片、音视频全媒体信息制作、能力,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2.提出“发展移动端,抢占手机屏”新媒体发展战略,以移动新媒体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优势媒体平台。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PC网站正在逐渐被移动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发展的重点必然在移动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决定新媒体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移动端、占领手机屏,重点发展包头新闻网手机网站、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和微信矩阵。采取不同于国内大多数报纸目前通行的以PC网站为中心运营新媒体的方式,建构以微信公众号、手机网站和APP为中心的新媒体采编运营模式,发挥后发优势,在移动新媒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围绕这一战略,包头新闻网重新进行了业务布局,将采编、技术、运营的主要力量调整到微信公众号、手机网站和APP方面,以移动端为中心进行内容生产和平台运营,同时对手机网站和APP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优化,努力打造以新闻宣传为基础的移动综合服务门户。

包头新闻网、包头晚报、包头日报三大微信公众号通过举办各种有奖竞猜、投票评选、美食品鉴等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吸粉,为用户提供有用、好看的内容粘粉,目前已集聚了50多万粉丝,成为包头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微信矩阵。

包头手机报在不断提高编排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拓展订阅市场,使订阅用户量和经营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2016年一季度,用户量超过10万,收入30万元。目前,包头手机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包头新闻网最重要的经营收入来源之一。

3.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应新兴媒体运作规律的高效采编和运营模式,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新媒体布局方面,包头日报社采取了多点布子、优胜劣汰的方式,除了包头新闻网,日报、晚报也各自发展新媒体,鼓励大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网在用人方面,主要采取聘用制,以保证人员的合理流动,保持内部活力;在采编流程方面,实行了平台责任编辑中心制,由责任编辑全权负责平台编务工作,其他采编人员跨平台提供成品稿件,形成集中编辑、分散供稿的采编模式;在业绩考核方面,尝试以稿件点击量为主进行考核,尽量让采编人员收入与传播效果直接挂钩;在经营方面,对外招商承包经营行业广告,对内推行项目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拓展经营空间。

4.推进全媒体融合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在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努力实现同步传播、同频共振,打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

包头日报社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媒体融合报道机制:一是在报社层面的全媒体行动统一策划协调机制。近两年来,针对重点选题和重要活动,报社不断推进全媒体融合报道。包头市“两会”召开之际,报社全媒体互动,开展了“两会连着你我他,城市因你而美丽”意见征集报道活动,在市民和政府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就十个全覆盖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媒体协同报道,并开设“全媒体行动”专栏,进行全方位聚焦。二是日报、晚报与各自的微信、微博平台间的互动报道机制。报纸和微信、微博进行互动、接力报道,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新媒体平台间的融合报道机制。新闻网各平台、频道既各自进行内容生产,又跨平台供稿和取稿,基本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

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使包头日报社的媒体格局和生产运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报社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采编、经营工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媒体融合发展五大工程

为了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媒体建设,包头日报社计划将报纸采编系统向全媒体采编系统升级,高标准建设融媒体平台和全媒体采编中央控制室,同时继续打造一些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看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新媒体平台,促进传统报业在生产流程、传播渠道、运营方式、赢利模式的全面转型,早日将包头日报社转型为全媒体集团,向新型主流媒体迈进。重点将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全媒体采编系统建设工程。以建设融媒体中心为突破口,重塑采编组织架构和内容生产流程,整合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将报纸采编系统改造升级为全媒体采编系统和资源平台,实现报纸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建立“报纸+互联网+移动端+音视频”的全媒体生产和传播模式,做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全面提升在舆论引导中的话语权和传播力。

二是“无线包头”移动媒体政务云建设工程。实施“媒体+云服务”发展战略,构建以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为核心的城市智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依托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搭建“新闻+政务+服务”平台,全方位接入城市智慧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客户端,打造覆盖本地区各类功能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积极参与包头市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包头城市联播网建设工程。以党报电子阅报屏为核心,建设覆盖户外大型公益广告屏、室内电子阅报屏和社区功能服务LED显示屏的包头城市联播网,扩大党报宣传的覆盖面。

篇6

[关键字]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IP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应用的发展,电信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语音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运营商面临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激烈竞争,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正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

一、通信行业IMS现状:

综上所述,从通信行业整体运行环境分析全业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球IMS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个IMS商用和试商用网络,规模商用已逐渐形成。国外主流运营商初期部署IMS主要用于固网改造、VOIP和融合业务提供,建设IMS的最终目标均为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统一核心网。

三、国内IMS市场形势分析

中国电信:在全国13个省市IMS试点已经完成;2011年4月南方10省市IMS集采开标,重点是固网网改;2011年9月份计划剩余省份的IMS集采。广东电信(彩色e家)和福建电信(固网网改)IMS已经商用。

中国联通:IMS总体策略不明确,北京开试验局,8个省份通过业软以语音网关名义销售布点。但集团暂无IMS集采计划,采取跟随策略。

中国移动:2008年下半年开始IMS试点,2009年16省开通试验局;2010年4月,移动IMS集采开标,31省同时开工建设,份额占比63.4%。16省CORE,19省SBC,一级ENUM全部;当前已有8省份实现规模商用,友商未实现真正商用。

中国广电:7省份部署IMS总部不牵头,每个地市就是一个运营商;三网融合试点,仅需要基本语音和视频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据了绝大多数企业和家庭固话市场,虽然固定用户装机量持续下滑,但是固定宽带业务是移动宽带业务无法取代的(大带宽、速率稳定等优势);广电系统已经获得三网融合的试点许可,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相比,广电系统具备家庭覆盖方面的绝对优势(城市有线电视的业务普及率超过90%)。同时,广电系统在内容提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广电系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有线电视提供商向电信业务提供商的转型,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也是中国移动面临转型的关键阶段。总而言之,国内IMS业务部署呈现群雄并起,形势紧迫的态势。

四、什么是IMS业务

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是在3GPP R5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的域,它基于IP承载,叠加在PS(分组域)之上,为用户提供文本、语音、视频、图片等不同的IP多媒体信息。其中,IP =基于IP传输+基于IP会话控制+基于IP业务实现,Multimedia =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在多种接入基础之上具有不同能力的终端组合,Subsystem =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发展的系统+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无线网络把PS/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简言之:IMS在IP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分层、开放、融合的核心网控制架构,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系统。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端到端的全IP网络架构

终端与设备标识IP化:终端采用SIP URI进行标识,同时每一个终端在网络中注册时均对应一个IP地址;设备采用URI格式(CSCF.省略)进行标识,URI在网络中对应一个设备的IP地址;寻址机制IP化:采用基于DNS的IP寻址路由机制:设备之间的路由基于终端和设备的URI,通过DNS将URI翻译为IP地址,实现消息的路由;接口协议IP化:所有接口采用基于IP的信令和媒体控制协议,SIP:会话的路由和接续,Diameter:认证与鉴权、Qos交互和计费,H.248:媒体网关资源控制,RTP:媒体面协议,传输各类媒体流;网络承载IP化:IMS所有核心网元与设备均承载在IP网络上 ,用户通过IP的方式接入IMS网络,并使用业务。

2、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与固定移动融合

IP化+SIP+协议转换,实现IMS支持固定和移动多种接入方式:IMS端到端IP网络架构,能够支持任何基于IP的接入方式;SIP已成为IP终端(IAD/AG/IP PBX/SIP GW/SIP电话)普遍支持的协议;不支持SIP协议的终端(POTS/TDM PBX)可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接入IMS网络 。

3、业务与控制分离,支持灵活的业务提供和快速部署

IMS打破竖井式业务部署模式,实现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IMS在业务与控制分离的基础上,实现业务逻辑的解耦和灵活组合。

4、归属地服务

区别于软交换拜访地控制,IMS呼叫控制和业务处理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时代不同于GSM窄带通信,业务特性和个性化需求丰富,很难保证拜访地和归属地业务实现完全一致;易于实现特色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特色服务。

五、IMS架构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1、基本发展趋势:

2、IMS业务发展优势:

a、将路由和业务分离:

IMS继承了软交换分离控制和承载的优势,可以分布式组网,并可独立演进;

IMS进一步将业务和路由(控制层)进行了分离;满足了运营商不断增加和不断更新的业务需要。

b、接入无关性:

IMS基于全网IP实现了接入的无关性;

IMS核心网采用完全基于IP的SIP信令;

IMS接入网采用IP技术,实现了底层接入的无关性。

c、融合性、开放性

向下黏合各种异构网络、向上业务平全对外开放。

5.无漫游限制,所有业务都在归属网,漫游到哪里不会损失业务

首次实现了用户体验的移动性

1)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和接入网络享受一致的业务体验;

2)用户在任何地方甚至出差到国外也享受在签约地一致的业务体验。

为什么原来移动网无法实现

1)2G网络都是在漫游地触发业务;

2)用户体验受限于漫游地网络能力;

3)IMS采用了IP承载和SIP信令,漫游地只需提供接入,无需业务触发。

总之,IMS给运营商带来了在互联网时代的“控制”平台,通过移动固定融合和Internet接入方式的引入,给IMS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六、总结

未来,IMS开放式的架构将成为运营商开展业务的根基。运营商可以将IMS业务能力与IP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将IMS的语音和即时消息等通信能力与SNS网站及网络游戏结合,将IMS与IPTV相结合,利用IMS的开放性提供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更加丰富灵活的业务。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将IMS的业务能力给多个业务系统调用,如将IMS网络的通信录的业务能力给移动手机终端、PC软终端共用,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光磊《IMS业务国内迈入新阶段 创新意识待强化》通信世界周刊 2011.6.

[2]高娟《IMS架构创造美好未来》通信世界周刊,2011.7.

[3]尼凌飞《IMS网络技术介绍》中国通信网,2011.10.

[4]移动集团公司《全业务基础知识介绍》移动内刊杂志,2011.10.

篇7

关键词: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定位

一、对人民日报微博的内容分析

本文截取了人民日报微博7月22日到8月15日期间的694条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1.微博的文本形式

人民日报微博主要由新闻和评论构成,分别占总量的68%和21%;同时,该微博还穿插了一定比例的互动信息及历史知识。其中,“评论”的形式又分为“微评论”“问候体评论”以及报纸评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你好,明天”的问候体系列评论。

2.微博的主题构成和转发量

主要有“时政类话题”、“突发事件”、“网络事件”等三类主题,分别占16%、16%和12%.这些话题,尤其是后两类话题,比较符合微博的传播规律。

3.微博的文本形式与转发量的交叉分析

人民日报微博转发量较高的微博主要是评论,评论在转发量过万次的微博中占65%;在转发量在5000到10000次的微博中占54%。这说明,人民日报成功地将自己的评论优势延伸至微博。

4.微博时段

人民日报微博的主要时间点是7点、14点以及23点。这几个时段与微博用户的活跃时段基本吻合。

综上,人民日报微博的文本形式比较丰富,其中评论这种体裁非常成功地吸引了大部分的评论转发量。在内容选择上,人民日报微博的时政话题较少,大量注意力放在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以及文化体育话题上面,这些主题也吸引较多评价量。这种做法符合微博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也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说明他们是按照社交媒体的思路来办微博的。

二、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特点分析

1.相对独立的专门团队。

人民日报微博的运营团队是该报新闻协调部下属的微博运营室。该室为处级单位,8人编制,这些人都很年轻,但都是工作5年以上的资深编辑,总的来说,该微博运营团队相对独立于目报,在采编方针上拥有一定的自。这有助于提高微博的专业化程度,保持微博风格的连贯性。

人民日报微博下设了多个子栏目,不同的子栏目都有专人负责。微博内容的来源,既有从母报或稿库中摘编的,也有自主选题、撰稿的。微博编辑同母报编辑一样,可就策划的选题跟分社记者联系,直接在微博上发稿。

2.价值定位清晰、稳定。

人民日报微博的价值观体现在它给自己贴的三个标签上“参与”“沟通”“记录历史”。这些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微博当中,尤其是争议性事件的微博评论上。

这些评论的姿态放得很低,传达的是一种愿意与网民交流及共鸣的声音。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言论姿态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一经立刻形成强烈的舆论冲击力,其转发量都在万次以上。而正是拥有清晰、确定的价值观,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出这样的声音。

3.事件营销。

抓住网络舆论热点,顺应舆论传播规律进行事件营销,也是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的一大特点。人民日报微博选择7月22日凌晨开通,就利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这一突发事件。该微博对北京大雨的报道和评论,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网民的评论转发,打响了知名度。

4.清新的语言风格。

人民日报微博的语言风格也是业界称道的一个方面。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其更便于传达情绪,而不是进行逻辑推理。如8月8日的一条评论:“110米折戟,8年跌宕,惋惜也好,质疑也罢,面对那个远去的背影,我们是否想过,凡事上升到国家荣誉固然不够大国,仅从利益关系揣测是否也有失公道?利益真的成了时代价值的“粉碎机”,从此只有诛心之论,没有感动信任?今日立秋,想刘翔伤痛切肤,心痛彻骨,定是不眠夜。愿人心安。”该评论从“我们”立意,情感充沛,也与该报传统的评论风格不大一致。这种糅杂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表达却符合网民日常的表达习惯。类似的做法在该微博上多次出现,是使其整体上呈现“小清新”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媒体的微博怎么做?

笔者认为,人民日报微博的运营思路值得其他媒体借鉴。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位准确、风格鲜明

在开设官方微博账号之前,媒体应认真思考,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微博平台?是与固有形象一脉相承,还是稳中有变,加入新鲜的时代因子,修复以往刻板、沉重甚至略显封闭的形象缺陷?

媒体微博应该打造出鲜明风格。《经济观察报》微博运营的负责人汪雷认为,微博具有强互动性和社交性的特点,媒体微博只有打造成一个“人”,有它的角色魅力和人性温度,才能达到与受众的最佳沟通效果。媒体微博的个性可以从内容、语言、互动方式等细微之处表现出来,但最重要的是其价值观内核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舆论的引导能力,这直接表现在重大事件面前媒体体现出的立场和判断力,这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

2.专人、独立经营

媒体微博的运营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并且必须由专人负责,这样才能逐渐打磨出媒体的个性和风格。微博运营人才必须具有专业的新闻素养,既有记者的发现力和判断力,又要有网络时代的朝气与活力,还有新闻评论员的深刻与睿智。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人员都毕业于北大、清华的新闻等专业,都比较年轻。

3.提高可读性、培养阅读黏性

首先是精心选择内容。媒体不能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稿件上传到微博,必须将自身的稿件有所舍弃,精细选出对读者产生更大影响的内容。

其次是及时反应。微博内容应注重时效性,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反应,抢占信息的制高点。

第三要形成固定栏目。比如人民日报微博经过精心策划和特定风格包装的固定栏目,往往是媒体微博中转发率和评论率较高的。

第四要多开发原创内容。信息的同质化不可避免,要想脱颖而出,有必要专门为微博设计原创内容。

第五要掌握编写技巧。善于提炼要点;精心制作标题;亮明观点和态度,观点类微博更容易吸引读者;提升形式易读性,图文并茂、附链接给读者提供信息扩展的选择,提高读者参与度,但慎用长微博,短平快的微博平台并不适合深度阅读,网页链接的效果要好于长微博;打造清新语言风格,但要把握好安全和戏谑之间的度,不要失了分寸。(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弋飞,媒体微博.微力量开启大变局[J].记者摇篮2011年第四期

篇8

关键词:软交换;IMS;AGCF;FTTH;CSCF;演进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一、 IMS以及系统简述

目前ITU-T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认可的3GPPR6版本对IMS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充,早期的IP网络系统原先的移动公司的R5版本引入的,3G今天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为移动电话与网络技术交融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他为IP的网络搭接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多媒体会话信令、实现移动性管理和载体业务传输,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实现了由传统的点点到点到面的直接对话。

IMS核心功能实体有:

1.MGW(MediaGateway)提供IP承载和TDM承载转换,负责与现网承载面互通;2.HSS(HomeSubscriptionServer)用户签约数据库,保存用户的签约属性,地位相当于移动网里的HLR;3.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最核心的网元,地位相当于软交换和MSC;4.MRS(MediaResourceServer)提供放音收号等媒体功能;PDF(PolicyDecisionFunction)QoS策略管理;5.MGCF(MediaGatewayControlFunction)提供SIP信令和ISUP信令转换,负责与现网信令面互通;

二、软交换和IMS比较

IMS与NGN在服务的终极目标上没有不同,在服务的模式上几乎一样,共同具有业务层、控制层、接入层和承载层4层,从各自的业务层面看,二者都是将呼叫控制与业务应用一定程度的分离,以降低对第三方的业务借口的限制。

SS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

1.在拥有传统的智能网业务的同时,SS通过自身的智能网协议(INAP)与原有的业务加以融合,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基本的智能业务。

2.应用编程接口(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增值业务;基本呼叫和PSTN类的补充业务逻辑集成在SS自身实现;

3.在支持基本智能网业务上,SS还将移动应用接口连接到智能用户位置的用户端的归属寄存器,实现用户数据的集中处理。

从控制层看,传统的业务逻辑系统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用户数据管理、互联互通功能,呼叫处理控制将交由IMS把上述功能进一步细化为更多的独立功能单体。常见的如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接入网关控制功能(AGCF)、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CF)。

从服务的链接接入层面看,P-CSCF作为在IP多媒体系统内的第一个接触点,SS与IMS都可具有接入与控制的无线,并且在功能上,技术形式上都基本一样,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互用。

SS体系中采用用户接入网关(AG)和H.248接口的中继/信令网关(TG/SG)可以完全对应到IMS体系中的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MGW/SGW)和接入网关(AGW)。而媒体资源管理器的功能也大致相同。

从承载面看,IMS更注重在战略上的先进性,提出的网络附着子系统(NASS)和策略定义功能(PDF),这些先进理念的提出以及技术上的进步,将为更进一步的QoS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固定网络NGN到IMS的发展思路探索

(一)整体思路概析

网络演进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经历很多的曲折,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保护现有的网络资源,以保证在新旧网络观念以及硬件的平稳过渡。虽然IMS具有很多优点,然而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各厂商设备差异较大,以至于具体厂家的硬件生产使用标准参差不一,导致很难短时间内实现标准化;另外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传统固网NGN网元众多,用户量较大,不适合采用强制的手段实现IMS的标准化,而是以IMS自身的优势吸引用户的换代。

综上所述,任何先进的理论技术在实践中都要与其适应的社会条件,固网NGN的发展也一样,在适应市场竞争的前提下,不断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记性梳理整合,以确保固网NGN向IMS移动传媒的平稳过渡。

(二)网络演进关键技术

1.控制层的演进。ETSITISPAN对IMS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传统的固定用户接入IMS网络,以IMS为终极服务端,主要有AGCF、NASS、RACF等功能实体。并针对固网NGN提出了通过AGCF(AccessGatewayControlFunction,)接入IMS系统,传统固网终端仍然通过固线、通过网关(AG)接入。

由于受到运营商现有网络条件限制,对于以移动业务为主的运营商,固网NGN向IMS演进一般采用将固网软交换升级到IMS的子集的方式,从移动侧首先构建全新的IMS网络,然后逐步将固网用户纳入IMS系统中,实现固网NGN向IMS逐步演进。

通过对固网NGN的软交换进行软件升级,系统硬件不变,实现软交换与AGCF逻辑功能共存于一个物理实体,硬件投资完全保护,有利于网络的平滑演进。

2.接入层的演进。固网NGN接入层支持范围广泛,例如SIP、H248、MGCP等多种方式,包括IAD、AG、TDMPBX等多种接入设备,接入技术的推进主要是运用现有的NGN网络升级为AGCF以实现各种接入设备纳入IMS网络。

3.业务层的演进。目前的固网NGN网络中,主要经营业务还是传统的业务类型主要还是话音的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增值业务,由交换机提供话音业务及补充业务,SCP提供增值业务,S-CSCF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器(AS)构成IMS开放的业务层,以此来为允许各种业务提供商通过标准的接口来向网络提供服务。

4.业务支撑系统改造。固网NGN向IMS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以及在过程中,固网用户逐渐减少,IMS用户逐渐增多,量变导致质变,具体先进的技术有支撑系统的改造,包括业务开通、用户数据迁移、计费及网管等等,同时就目前网运营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应遵守以下几项规则:

(1)运营商要有灵活的转变意识,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同时及时的做出一些措施,以应对业务功能的动态配置。

(2)尽量减少现有固网用户的使用,要针对固网向IMS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服务断层,保证NGN的用户数据向IMSHSS德平滑迁移。

(3)系统设计定位起点高,在支持IMS业务的基础上,后续考虑支持其他固网业务,避免新种类固网业务开展后,相关系统重复建设。 在固NGN向IMS演进的过程中,控制层的演进是关键,网络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将依赖于不断的实践逐步验证。

(三)网络演进阶段

固网NGN向IMS演进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完善IMS系统,利用IMS网络提供的强大的服务平台满足客户的需要。

其次在IMS网络商用成熟的基础上,固网NGN软交换软件升级为AGCF,基于用户的业务需求,另外在NGN升级为IMS还有很长时间,今天的多数客户都是固话用户,所以NGN与IMS将在一段时间内。

随着技术的成熟,IMS的覆盖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将NGN用户纳入他的系统中,同时移动网CS和PS成为IMS的接入网时,最终将构建以IMS为基础统一融合的核心网目标网络架构。

四、结束语

NGN在向IMS阶段的发展,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实现,有待于科技人员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为IMS的整体配置完善。软交换即将贯穿于NGN向IMS发展的全部过程,所以软交换向IMS演进的过程对于运营商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三网融合作为概念已经提出十余年时间,早在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建设,推进三网融合。2008年初,(2008)1号文又明确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在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经过多年酝酿,三网融合政策正式破冰。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语音、数据和视频三大承载网络在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的基本涵义,即表现为三网(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统一。三网融合不仅是话音、数据和视频这三大基本业务的界限逐渐消失,也使网络层和业务层得界面变得模糊,各种业务层和网络层正走向功能乃至物理上的融合,整个网络正在向下一代的融合演进。

二、广电运营商的机遇与挑战

三网融合给广电网络运营商带来了进入增值电信领域的机会,使广电摆脱了只能靠固定的、单一的收取有线电视维护费来维持的局面,为广电网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出路和业务选择。同时,三网融合将催生出更多的业务形态和创新模式,扩展出了更广阔的融合业务产业发展空间,也必将为广电网络的发展壮大带来更多的机会。但是,对广电有线网络来讲,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而且可能挑战会更大一些。面对三网融合的到来,广电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做好了面对竞争的挑战呢,然而事实上广电面对体制、网络、业务模式等内部和外部压力很不小。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采取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政策”,将有有线电视网大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传输四级,这种情况导致了全国广电网络彼此割据,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网络环境以提高业务应用和功能扩展能力,使其面对强大的电信竞争对手,肯定束手无策。其次,广电现有业务模式非常单一,并没有给用户可提供的杀手级应用,就开展的主营视频业务和个别地方开展的宽带数据业务,也面临电信运营商的群追猛击,在一些地方电信运营商推出宽带、语音和视频包年套餐包,只要安装电信宽带,就送固化月租和IPTV视频业务,就连广电的视频主营业务也成了电信装宽带送IPTV业务的附带品,这给广电主营业务带进了很不利的竞争环境,也让广电运营商更显被动和弱势。再次、目前众多年轻观众正从电视机转向电脑,就算电视屏幕重新吸引他们回来,屏幕后面的运营商不知谁是主导?网络视频领域,随着百度、腾讯和传统门户的加入,竞争不断升级。用户正从单纯的观看视频的需求,转向更精确、更交互的基于视频的人与人的关系的需求,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的冲击力可见一斑。

三、创新三网融合市场需求

好的业务模式,及功能的呈现,除了成熟的技术做支撑外,应掌握市场的变化需求,依托技术力量,在业务创新、运营及内容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扩展和媒体价值导向上,已经在悄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电视最初诞生时的单一渠道传播视频节目,到多渠道交互视音频分享,都已改变了传统的收视习惯,取而代之的将是以用户为主导的个性化应用。

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给传统广电运营商指明了方向,广电如何将这一发展机遇转化为业务应用呢?个人认为三屏融合、分享互动业务将会是广电突破重围,构建广电业务应用新模式的有力武器。

四、广电的发展策略―构建广电三屏融合业务

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广电运营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呢?为避免与电信在宽带接入、语音业务等方面的同治化竞争,减少一味的拼带宽、拼价格的传统运营模式,广电更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资源,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才是硬道理。

篇10

根据索福瑞调查数据,传统电视受众规模在逐年缩减。从到达率看,2009年平均每天有74.5%的观众收看电视,2013年每天只有66.5%的观众收看电视;从收视深度来看,2009年到2013年人均每日收视时长是176、171、166、169、165分钟,电视收视向中老年人倾斜,年轻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4.39亿,用户使用率为69.4%,广告市场规模128亿元,其中,手机视频的用户为2.94亿,增长率为19%,这些视听新媒体极大地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有线电视运营商

有线电视网络依靠“用户增长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并不长久。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在IPTV、互联网电视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需要从专网向公网转变,从行业媒介向多行业服务媒介转变。同时,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营需要有线电视从重点经营网络到重点经营平台和用户的转移。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29亿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2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9500万户,开通双向用户超过2850万户,2013年有线电视网络收入755亿元,增长14%。另外,全国337个城市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其中310多个发射站完成了验收[2]。美国目前一共有宽带用户8590多万,其中有线运营商约占5070万,固定电话运营商有3520多万户。据市场研究公司LeichtmanRe-searchGroup的调查,2014年第二季度末,美国Com-cast、时代华纳有线、Cablevision等在内的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服务订阅用户达到4991.5万用户,刚好超过付费有线电视用户的总和4991万。有线电视网络带宽相对富裕,入户率高,运营成本较低,跨域发展方面应有更大作为。目前,有线电视主要依靠收视费、广告费、数据费、安装费等单一的收入来源,在激烈的三网融合市场竞争中,在纵向上,有线网络需拉长产业链,加入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与制作产业;在横向上,利用多屏、多网互动,抓紧大数据、云计算的机遇,大力发展融合业务与增值业务,发挥高清化、立体化、双向化、社交化的优势,将有线电视网打造成为全业务运营的综合性网络。

(2)固网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在视听新媒体业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都是基于电信网的互联网资源。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家基础网络运营商占据了90%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有线电视网络仅仅只有4%的宽带接入用户,手机电视基本依靠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3大基础网络。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宽带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例如,中国电信获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2014年1月底,中国IPTV用户近3000万。根据中国电信的最新运营数据,中国电信固网业务方面,2014年10月,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新增46万户,累计达1.06亿户;本地固话用户减少77万,累计为1.45亿户。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固网宽带业务累计用户6848万户,固网业务主营收入681亿元[3]。2013年12月,工信部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经营的限制,允许其进入固定宽带网络市场,中国移动也成为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这必将加剧固网宽带接入的竞争。

(3)移动电信运营商

3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视听新媒体的网络运营方面处于寡头垄断局面,而且积极介入视频内容生产领域。中国移动在上海建立手机视频创新产品基地,专注于移动视频产品的运营支撑,力图通过多样化、丰富的内容,向用户提供随时、随身、随心的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还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用CMMB作为TD手机内置应用,通过广播方式的手机视频与流媒体手机视频的互补来增强手机用户体验,以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赛迪网消息称,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8.01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2.43亿户,较上月下降157.1万户,4G用户累计达5445万户,较上月增长1350万户,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状态。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移动用户2.9亿户,主营收入1213亿元,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45亿户,移动宽带主营业务收入819亿元。中国联通通过WCDMA网络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点播、下载、上传视频,可以实时收看多个电视直播频道。2008年中国电信接管中国联通1000多万CDMA用户,2009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负责全国视讯业务的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电视业务已经与中央电视台等手机集成运营商合作,为受众提供直播、回看频道和点播节目服务。2014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数累计达1.83亿户,3G用户数新增210万,累计达1.15亿。3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手机电视的发展,不断优化手机电视网络技术环境,不断完善内容分发、门户推进及搜索、代收费管理等体系。

(4)电视直播卫星运营商

中国的直播卫星通信主要是基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依靠卫星通信加强对边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2013年底,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开通用户1309万户,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宁夏、内蒙古、甘肃等8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直播卫星播出平台集成49套广播、61套电视节目。美国的直播通信卫星处于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与有线电视构成了互补与竞争关系。美国DirecTV直播卫星运营商提供美国93%的本地频道节目服务,本地频道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卫星广播中心,发射上行信号。美国DirecTV公司在美国已拥有2030万用户,在拉丁美洲也有200多万用户。美国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DishNetwork在美国有1400万用户,没有开展国际业务。2014年5月,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将斥资4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是否最终通过还需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和司法部审批。

2视听新媒体时代电视终端竞争格局分析

随着视听终端逐渐向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受众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个人电脑收看影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这些视听新媒体的终端具有直播、回看、点播、搜索等新功能,改变了影视节目的收视方式,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IPTV

IPTV是可控、可管理的有线IP网络,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服务。IPTV运营在城域网上,而互联网电视运行在广域网(互联网)上。IPTV具有视频点播、视频时移、双向互动、分众传播的特点,具有广告模式、包月收费、按次收费、游戏、线下活动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盈利模式。IPTV一般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其管理类似于传统电视,我国的IPTV由广电与电信合作开发,广电负责内容的集成与开发,电信负责网络运营。内容集成商承担内容选择、播控、把关的权利和义务,引入海量的内容版权与各种特色增值服务,形成规模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电信运营商共同维护终端用户,实现利益共享。目前,我国IPTV的发展主要是“上海模式”与“杭州模式”,上海模式是“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运营模式,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开展IPTV业务,前者负责传输、用户计费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后者负责内容集成、管理、播控以及用户终端等环节,收益按照双方的投入和职责共享。杭州模式是杭州广电与杭州电信建立杭州华数传媒合资公司,同时运营数字电视和IPTV。IPTV总平台拥有各类标清直播频道、影视内容资源以及旅游、卡拉OK、在线购物等增值服务,能提供跨越娱乐、消费与服务的全方位业务。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采取IP协议、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以电脑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与IPTV相比,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公网的传播,更具有互联网业务的特色,而IPTV是基于专网的传播,更具有传统电视的传播特色。网络电视有广告模式、活动营销、直接付费、版权分销以及业务托管等盈利模式。按照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电视可分为网络视频、博客、视频分享网站、P2P视频服务等不同类型,一般由主流媒体、民营机构运营,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按照运营主体的不同,网络电视分为商业门户网站类、商业垂直网站类、媒体网站类以及网络广播电视台,商业门户网站类包括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网站视频,商业垂直网站类是指专门经营网络音视频业务的网站,例如优酷网、乐视网、酷6网、六间房等,媒体网站类包括人民网、北青网、东方宽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网络广播电视台包括CNTV、湖南芒果台、浙江新蓝网等。在广告市场中,垂直视频网站占广告市场的首位,其次是门户视频网站,然后是媒体视频网站。近年来,网络视频领域并购重组加剧,例如,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苏宁、弘毅4.2亿美元收购PPTV,谷歌收购YouTube等。

(3)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传输、通过手机终端观看视频业务的电视服务。手机电视牌照由广电行政部门颁发,具有可管可控的特点。手机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运营;在iPad等终端平台化的经营模式中,内容提供商与终端提供商是一种合作分成关系,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手机电视的传送与接收主要是2种形式,一是公网模式,即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或者浏览视听网站上的视频内容;二是专网模式,即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流媒体技术,以集成播控平台为中心,按照生产制作、内容包装、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的流程向手机用户提供视听内容的下载和在线观看,这是手机电视的主要方式。手机电视存在免费、点播、包月等消费方式,具有便携性、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填补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拓展了电视的服务空间。广电机构负责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与播出控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内容集成播控服务,例如,央视影音(Cbox)移动客户端集纳中央电视台、全国卫视、城市电视台共140多个频道,可以直播、时移、预约、回看,同时拥有海量点播内容。

(4)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简称OTTTV,是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有上网功能的电视机顶盒为终端,以公共互联网作为传输介质,以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为观众提供具有直播、点播、回放及其他互动应用功能的视音频以及增值服务的IP电视媒介[4]。互联网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用户终端管理,家电企业提供互联网电视终端,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电视与IPTV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公网的虚拟专网上,后者运行在城域网性质的专网上,互联网电视由国家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集成播控平台提供[5]。互联网电视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有线电视和IPTV采用的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用户捆绑的运营方式,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将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技术主导商加入互联网电视阵营。互联网电视的终端包括互联网电视一体机、连接OTTTV机顶盒的普通电视机、PC、i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过去一年,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均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大举推广互联网电视,国内的联想推出互联网概念电视,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接近2000万。

(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指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广播电视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广电自主研发的CMMB技术,向移动终端提供电视服务。与手机电视相比,拥有图像清晰度高、流畅度与用户数量无关、整体运营成本更低等传播优势,终端广泛,业务多样,但是互动性没有手机电视强。2009年,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负责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同时,中广传播集团与中国移动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CMMB功能的手机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它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部分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目前,移动多媒体(CMMB)发展迅速,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人。中广传播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等联手搭建渠道、内容、运营为一体的CMMB全产业链,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6)公共视听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