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情况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源建设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XX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篇2
1 引 言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1%,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事业蒸蒸日上,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并没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当前,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中高职为主,本科专业较少,同时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实训配备不足、专业教材缺乏、资金支持力度不大、招生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对职业院校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望剖析出制约该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提高职业院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实现国家在养老服务事业上的宏伟目标。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开设中职或五年制高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5所职业院校,其中本科学校1所,高职学校10所,中职学校4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公办学校12所。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职业院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1个题,包括院校基本信息、招生、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情况、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校企合作、专业科研、就业等内容。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邀请了行业和学校专家给予指导,保证了科学性。测试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回收率为95.6%,有效率为91.2%。
采用Word 2003、Excel 2003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学生来源及招生情况
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生,也有部分高中生和高校回流学生;各职业院校该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招生不到30人,甚至个别学校招不到学生。
3.2 培养方向情况
在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上,学校主要以养老护理员、养老事务员为主,兼有社会工作者方向。
3.3 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各学校本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老年人的活动组织与策划》《人际沟通》等课程。而由于学校的不同专业优势,在开设课程上也会体现一些特色,比如有些学校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管家服务》《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
首先,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为护理技能、沟通与交流能力和爱心、耐心、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其次,文体活动组织与策划、现代办公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康复技能、老年心理辅导等。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技能主要为生活照料、护理技术、养老事务管理,其次为康复护理与心理护理。
3.4 专业教材情况
在教材选取上,各学校以普通教材为主,兼有校本教材和非本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以及其他讲义、视频等方式。教师对教材存在较大意见,例如教材数量少、教材内容与专业贴合性差、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不适合中职学生、教材内容与岗位脱节、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因此,目前急需开发本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教材的开发并不多,只有少数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极少数学校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
3.5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教师多为相近专业(护理、康复、社会工作、管理等)教师,并聘任行业企业专家为兼任教师,年龄多在30~50岁,学历符合要求。大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在60%以上,只有少数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首先,专业教师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上;其次,参与专业建设程度以及与行业企业沟通交流能力。
各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参与专业建设和行业企业锻炼的方式,同时还重视课程开发交流和教育教学改革培训。
3.6 实验实训及校企合作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实践课时比例的要求,各学校在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均超过50%,大部分集中于50%~60%这个区间。
各学校都设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从调研数据来看,老年生活护理模拟实训室、老年模拟护理病房实训室、老年康复模拟实训室是各学校普遍开设的实训室。根据市场要求和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一些学校特地开设了养老机构管理实训室、老年社会工作实训室、老龄产业经营实训室、老年健康教育实验实训室等。
在专业建设中,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毋庸置疑,各学校都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调研数据显示,各学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最少2家,多数为3~5家,主要提供岗位为养老护理员、养老事务员、营养师、康复师等,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生活照料、老年人技术护理、老年人康复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等,实习形式中采用岗位轮换制,让实习生充分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多数学校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时间不低于8个月。
3.7 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发现,近3年各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当前老年服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要学生愿意从事老年服务工作都能够顺利就业。少部分未就业的学生对就业持观望的态度,这有可能受到家庭方面的影响,他们期望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待业。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多为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养老事务员等,还有少部分学生从事老年产品销售工作。
4 结 论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受到了国家及地方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学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但是,本专业面临着招生规模小、教材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验实训配备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的发展与成长。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加大支持力度,解决本专业发展瓶颈,为我国养老事业培养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实现国家养老事业的宏伟目标。
篇3
缺乏的表现
间接财源缺乏,是当前县域经济生活中面临着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人才等资源型间接财源严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大量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已构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景观”,这使区域间接财源分布差距拉大。
2技术型和管理型的间接财源水平较低。当前县域经济中普遍缺乏“含金量”高的技术,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3部分间接财源存量难以盘活、质量难以提高。如县域内银行信贷资金质量差、信贷资产难以盘活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典型例子。
4各种类型的间接财源不配套。有的缺资金,有的缺人才。各类型的间接财源在区域内分布、构成极不合理。
多个因素导致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县域经济先天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对间接财源的吸纳缺乏凝聚力。在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基础差、底子簿、起点低,缺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项目。由于县域经济缺乏吸纳资金、人才等间接财源的有效载体,致使县域经济吸收域外间接财源的难度大,这也是这些年来县域招商引资成绩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间接财源外流,是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和政策对间接财源流动起决定作用,这必然引起县域间接财源外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是在间接财源得不到合理有效使用和地方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县域的人才、资金、技术,必然在市场的引导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向能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地区流动。另―方面,国家为解决“瓶颈”产业制约的问题,兼顾全局,有意识地通过经济杠杆部门分流了县域间接财源。如国家实行分税制后,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返回比例;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后,为保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削减了基层银行放贷权限,相对减少,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以后,财源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但由于大多数地区县级经济欠发展,直接财源不足,财政收不保支,难以维持地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加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政府长官政绩的考核“以财政论英雄”,任务下得过重。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地方政府在财源建设工作中往往重“直接”、轻“间接”,重短期、轻长远,难以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家宏观政策的事情,产生许多“损财”、“失财”行为,使财源建设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时,应看到其正负面效应。既要从宏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的流动给市场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有利一面;又要从微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缺乏对地方财源建设制约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区域经济恶性循环,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各安定因素增加等危害的严重性。遵循三原则
在研究加强县域间接财源建设问题时,我们应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宏观政策为前提,以搞活微观经济为目的。
县域间接财源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县域间接财源建设要立足当前,有限长远,着眼于培育可持续发展间接财源,增强财源建设发展的后劲。
二是相互配套的原则。间接财源的各要素要相互配套,才能形成整体促进力,推动直接财源的形成。因此,在间接财源建设中,要坚持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并重的原则,整体推进。
三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前几年,许多县“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忘记了自身偏辟、交通不便的实际,一窝蜂而上。卖地皮、大兴土木、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引来资,反而使开发区变成了“居民新村”,压死了域内民间投资资金,削弱了域内民间投资的后劲。
从实际出发,首先是要摸清本地间接财源的底了,明确现状。其次要发挥本地间接财源优势。如对传统民间加工技术要深入挖掘,不断开发,发扬光大,增加它们的“含金量”。第三是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展本地经济时,不要生搬硬套,甚至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效益,要注意避免它对域内间接财源的负效应。
重在改制建制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使间接财源得到充分的培育、有效合理的使用和及时地转化为直接财源,是当前间接财源建设工作的重点。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层层把关的考核机制,把间接财源建设纳入对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和各经济杠杆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的范围。
考核的主要内容:(1)是否有造成域内投资者向域外投资或域外投资者不敢来域内投资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2)是否有在用人上因“暗厢操作”、教条主义,对专业技术人才提拔、使用不合理,造成人才外流的行为。(3)是否有因泄密、告密,泄露域内产品技术,使域内技术外流的行为。(4)是否有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条件的技术项目在银行有能力支持的范围内,而银行不支持的行为。同时,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在资金、人才、技术的引进上适当分配些任务。
考核的主要办法:一是对间接财源建设有贡献的人,要从经济上进行奖励,在人事提拔上优先考虑,在其子女就业、家属工作安排上优先解决;二是对过份注重个人和小集团利益,,造成“损财”、“失财”的,要及时地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培育机制。县域间接财源的培育应从县域的实际出发,突出县域特色。要大力发展实用型教育、建立输出型的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和提高全民的投资意识、关心和支持域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成长和发展。
篇4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源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建设以*区的高新电子工业区、制造加工工业区、制药、白酒和化工造纸工业区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泰和等县(市区)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如“堆花”酒系列、“如意”电缆和葡萄糖酸钙等等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五大工业”是左右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电子工业应以友利电、中兴维先通(含摩比)、联创光电和电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尽快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医药工业我区应主要以新赣江药业和众源药业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化学工业主要以东庆化工公司和金嘉造纸等为骨干,这两个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达到环保指标,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堆花酒业应以生产外延型为主,花大力气提高高档酒的生产。
2、建设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支持、配合市政府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40%以上。其中,商贸流通业的创税能力年平均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50%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3、应花大力气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作为我区来说,就是应该抓住撤地设市后扩充*市城市规模的有利时机,把城市建设市场搞活、搞大,在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我区房地产和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创税、创收能力。
4、要采取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结合,依托区位、人文等优势招商结合,网络招商与外出招商结合等一切有效形式和方法,大搞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招商、招大商,真正走出一条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缓解我区自身财力不足的捷径之路。
二、要注意后备财源的建设。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开发潜在的新兴财源上,结果市场一波动,财源就出现断层。培植后续财源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更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搞拔苗助长。
1、要围绕区位优势,瞄准市场,大力开发新项目,变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财政优势。搞好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树立以大思路、大眼界、大气魄、大动作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某远虑,居安思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争上那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保证上马一个,见效一个。
2、在抓大项目的同时,也要抓小,把小的作为作为培植后继财源的模式之一,作为我区财源建设的预备队。要打造政策“洼地”,构筑发展“高地”。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明令禁止的外,无论什么产业,什么行业,不厌其小,不厌其杂,什么能发展就发展什么。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加工型、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鼓励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私营,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意识强的个体私营业户,扶持壮大提升一批。以此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小商品大市场,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或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规模,形成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配套的大流通、大生产格局,牵动区域经济特别是财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要切实把预算外的各项收入纳入财源建设范围,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使预算外收入成为财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要深化服务层次。在财源建设上,作为政府等部门既要重视资金扶持,还要讲求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引资政策、贴息政策和信息服务等手段,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或项目大力发展。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增强财政政策指导,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源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增收与管理并重。光增收不节支“漏斗”大了不行,光节支不增收“卡死”了不行。必须既开源又节流,妥善处理好理财与生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真正达到调控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一是深化财政的支出管理。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抓财源建设就是抓收入,真正意义上的财源建设,不仅仅是只管抓收入,同时也是一个如何抓管理支出的问题。严格管好各项支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就等于相应增加收入。所以,必须坚持从紧度日的原则,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必须花的钱也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少花。比如,我区财政花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区工业园,个别企业出于某种目的,圈进大量的土地,却空闲在那里,我们开发好了的土地却得不到合理使用,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也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二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区、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他们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建立起基础管理扎实,征管分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税收征管制度,该收的要全部收上来,不能跑冒滴漏,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四、我区目前在财源建设需要反思的情况。
1、要以项目建设带动财源建设,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有序地进行。当前,我区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不重效益的现象,只要引得进来,什么优惠条件都给,且期限过长,以致于一些引进来的企业对我区财政根本产生不了多少税收和贡献,有的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
2、选址要得当,要有长远意识,尤其是表现在工业项目上。我区的新赣江药业公司,前几年在建设时,在用地和规划还没批下来时,就贸然开工建厂房,生产没几年,企业刚要表现出为财政作出较大的贡献时,马上又面临着要迁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给*区的财政带来了额外的负担,类似的企业在我区不仅仅是单一的,这不能不说教训深刻。
3、要把环保问题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政府要对企业的排污始终做到监控到位,尤其在环保设施的建设上,不能抱着侥幸过关的心理。我区的金嘉造纸和环球皮具就因为环保问题,企业投入营运后,始终开工不足,既影响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也大大地减少了财政收入。
篇5
一、围绕“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核心,科学调度,稳步推进
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旬碰头、月调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预测,及时通报收入计划安排,合理掌控收入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承担市考核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由财政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的财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握“稳固存量、发展增量”两条主线,强化现有税源、突破引进新税源,实现持续发展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
对辖区纳税大户、内注外营企业、潜力税源企业建立区领导联系点制度。相关区领导每人负责联系1至4户重点税源企业,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街道办事处按企业注册地址,分别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包点对接服务。区有关领导、责任部门、街道办事处要加强与包点企业的日常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发展规划以及有无外迁意向等特殊情况,帮助企业渡难关、解难题,协助具备条件企业拢聚税源、增资扩股或上市,鼓励、扶持骨干税源企业在我区不断做大做强。
包点责任部门负责汇总区领导、本部门与企业对接情况,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报区财源办;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本街道对接企业情况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纳入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制度
对纳入市搬迁计划的企业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开发局要加强与市老企业搬迁办的对接联系,及时更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和实施进度。所属街道要对纳入市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包点安排见附件1),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现状以及工商、税务注销迁移情况,协助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企业积极探讨在我区成立法人性质销售公司、结算中心等保存税源的有效途径;协助财政局收集相关资料向市老企业搬迁办和市财政局申请税收划转。财政局要按照我市搬迁企业税收划转有关规定,及时提交申请材料,办理相关划转手续,维护辖区税收利益。
开发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最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及实施进度报区财源办;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企业经营情况及相关信息报区财源办。
(三)建立房地产及建安税源月跟踪季调度制度
由开发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城管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落实辖区内施工项目税收缴纳情况,各街道于每季度末向区财源办提报本辖区施工项目合同、完税凭证等有效证明复印件,辖区施工项目税收计入街道财政收入指标。
(四)完善重大涉税事项报告制度
进一步完善企业外迁、国库退库等重大涉税事项预先报告制度。对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50万元企业以及列入全市搬迁计划企业申请外迁等事项,工商、税务、商务局(外资)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填写《区重大涉税事项情况表》(见附件3)报区财源办,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出具办理意见。
税务部门办理税收总额100万元(含100万)以上的退库事项,提前填写《区国库退库情况表》(见附件4),报区财源办备案,根据相关规定合理安排退库事宜。
(五)建立联合执法定期排查制度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内营外注企业清查纠正,督促、协助其中优质税源企业尽早完成变更,对部分不适宜在我区继续经营的企业,通过联合执法力促其尽早迁离我区。
二是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全面摸清辖区房产税、汽车销售行业、各类专业市场、辖区无证照业户等税额税负基本状况,比对其实际税收贡献组织调研分析,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低税负、零税负企业进行治理,进一步规范辖区纳税秩序。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发展总部经济
充分利用辖区招商资源,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区外总部类项目到我区落户。加大对优势财源的扶持力度,积极协助企业筹划税源拢聚方案,对现有基础税源进一步充实壮大。
由招商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参加的总部企业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总部企业引进工作进展内资项目报招商局、外资项目报商务局;招商局、商务局于每季度结束15日内将总部企业备案情况报区财源办。
(七)做好重点项目跟进服务,加快税源落地
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局配合,根据区2012年度重点项目安排,定期组织项目责任单位以及税务部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对重点项目税收评估、税源落地情况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财税建设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度。
发改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汇总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季度结束12日内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国税局、地税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30日内向区财源办反馈重点项目纳税及税收评估情况。
三、依靠“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三项保障,确保各项责任全面落实
(一)完善财税工作调度和动态通报机制
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月组织财政收入调度,按照计划节点,进行督促落实。
财政局在现有月度财政情况手册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分析资料,优化分析版块,突出分析重点,将协税护税动态信息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入库情况及时纳入通报内容,准确反映辖区财税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国税、地税部门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收入完成预计及下月收入计划报区财源办;半年、年度结束后20日内将更新的税务登记库电子版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财税工作进展督查机制
由财政局负责,政务督查室配合,对本方案确定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每季度以督查专报形式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篇6
乡财政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乡的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县委_届_次全会以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努力。上半年,我乡财政运行良好,确保了工资的正常发放、机关的运转、社会保障需要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前期运转经费。1-6月共组织地方财税收入_万元,为年初预算数_万元的_%;完成支出_万元,为年初预算_万元的_%。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我乡财税收支情况
(二)、上半年安排支出672.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1308万元的48.74%,为预算调整数1406.13万元的47.83%。
(三)、上半年借款情况:累计借款711.09万元。
其中:
1、工资支出:166万元。
2、工资性费用72万元。
3、公务费34.96万元。
(四)、上半年我乡财政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齐心协力、迎头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干部职工思想堕落,工作中不善于学结,忧患意识和凝聚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由于我所人员有限,导致岗位的不合理设置,加之两名同志由于特殊的情况长期不在岗,使所内业务慢慢的拉开了距离。
3、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来款项清查进度有所缓慢。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乡的支出压力非常大,除保工资、保运转和保稳定外,还需确保我乡几个基建项目的正常施工,主要是两条通村油路的建设、茂兰水库的改造、中学的科技综合楼和学生宿舍的启动、财税综合楼的启动等一系列的基建支出。下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在此,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如继往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们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二)、支出预测。下半年我乡还需完成以下几项支出:
1、人员工资及公务费支出264万元
2、十三个月工资13.3万元
3、保部门运转经费150万元。
4、与乡直各部门、各村委会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兑现奖及对农户的以奖代补资金共需55万元。
5、各部门人员的培训费、水电费、差旅费、办公用电话费等需支出46万元左右。
6、基建项目支出350万元。
7、xx年暂付款转列支出70万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为了确保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继续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理论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
2、狠抓业务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新旧科目的转换和会计电算化工作)。
3、固本开源,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积极做好财源建设项目考察、论证、推介工作,抓住第三届泛珠区域合作论坛及昆交会机遇,发挥——煤炭资源和有利的自然环境,以优势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和上级投资,优先培育三大产业,搞好种植业、养殖业、煤矿企业等方面的发展,努力建成一批骨干财源;坚持“打基础、调结构、促发展”的思想不动摇,继续围绕“七个一万、两个百万”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调整力度和结构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作用,把财源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群体财源快速发展。激活现有财源,建立一个具有基础财源、主体财源、后续财源等多种财源并存的财源结构,提高存量财源对财政的贡献份额。
4、继续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积极做好预算外资金的归集工作,确保资金集中统筹使用,以缓解财政压力。
5、增强财政支持“三农”力度,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固本强基,重心下移,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做到“财为民所谋、财为民所理、财为民所用”。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牢记“两个务必”,转变观念,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发扬“团结务实齐奋进,艰苦拼搏创一流”的精神,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乡财政所
篇7
以湘西州为例。目前我州普遍实行"超收分成、短收分担、分级包干"体制,从执行的情况来看:
一是体制不稳定。各县在确定乡镇体制时原规定一定3年(或5年),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实际几乎每年都在调整乡镇基数,尤其是永顺、花垣、保靖几个贫困县,一年调整一次基数,大大超过乡镇的承受能力。
二是超收分成比例过高,乡镇可得财力小。目前我州乡镇超收分成大部分按ZH或3:7分成,而对烟叶特产税等大宗收入又实行单项分成。保靖县对迁陵镇1997年起基数2:8分成,1998年起基数4:6分成,1999年起基数又实行单项分成,致使乡镇可得财力小。
三是分成款难到位,挫伤了乡镇的积极性。尚未建立国库的乡镇,实行收入上解、支出下拨、年终结算。但从实施的结果看,到2000年4月底止,龙山县拖欠乡镇分成款380万元;永顺县1997年乡镇超收分成款仍未到位,1998年的尚欠44万元,1999年的尚欠12万元。花垣县1999年乡镇分成收入114·5万元,年底结算时,县政府决定只拿出的万元兑现乡镇超收分成,其余的54·5万元一笔勾销。
四是体制不规范。部分县没有按分税制要求分税分级,收入范围划分不清,财权、事权不明确,责任不到位。
五是收入基数偏高。全州各县市在确定乡镇基数时,普遍采取以前3年实际完成教为基数,再确定一个递增比例。现行增长比例最低为5%,最高达20%,过高的比例,抑制了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总之,从体制上说,各县都抠得太紧,挖得太苦,乡镇没有奔头,好差一个样,致使部分乡镇领导对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抓得不紧,挫伤了乡镇理财积极性。
问题二:乡钝甘域走设举步单衣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财源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尤其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乡镇无所适从。如永顺龙家寨镇,"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比较红火,财政收入上得较快,总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大关,近年由于乡镇企业不景气,到1999年时,乡镇总收入只有89万元。
二是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各乡镇的工作是上头布置检查什么就搞什么,很难做到按规划办事。即使少数有财源建设规划的,因投入等问题,也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没有得力的措施。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财政部门的力量难以搞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目前,我州乡镇企业不大景气,支柱产业很难形成,部分乡镇财源税源萎缩。
四是没有明确的筹资渠道。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工程,资金需求量"大,而乡镇筹措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在财政对乡镇的支出中,98%用于个人和保运转,其中:68%用于个人部分,30%用于公用经费,只有2%用于其他。可想而知,财政用于农村生产的资金微乎其微。乡镇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商业银行实行资产比例贷款后,其手续十分繁杂,乡镇一级很难拿到贷款,因此,乡镇财源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三:农村税收征自求·付费轻键十分产宦
1、转引、买卖税收行为屡禁不止。垂直管理的征收机关表按经济区域(行政)设立征管机构,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形成了转引、买卖税收的"空间"。而乡镇政府为了确保基数,确保任务,亦采取"协税"、"引税"的形式招揽税收。这样,将税收作为了一种"商品"不仅使预算内资金转化为预算外,形成"小金库",而且扰乱了征管秩序,严重破坏了政府问的分配关系。
2、征管环境差,征管手段弱。农业税制远远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可操作性不强,农业税"有税无地、有地无税"现象普遍,造成上清下不清,特产税据实征收不到位。征管办法滞后,仍以行政推动为主,没有上路稽查的权力。州、县市出台减免税政策多,涉及征管的所有税种,造成相邻县(市)、乡镇之间征收政策不一。纳税意识淡薄,依法治税难,集中表现在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管上,此二税涉及千家万户,税额小,纳税人明拖暗拉,提高了征收成本。如砍戎镇一户茶农欠特产税"80元,几道程序下来,花去了1亿多元,最后卜强制执行也难到位,征收机关承受不起。如此造成欠税越积越大、越积越多、越积越广。
3、垫交税敌现象较为普遍。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日先垫后补。乡镇为完成均街入库目标,在收入没有实现的持况下暂肘垫交]年底再补。二日长期垫交。农业税空挂"越来越多,乡镇为保基教年年垫交。资金来源一是挪用预算外资金等各项暂存款垫交,二是借贷敌垫交。垫交税款问题不容忽视,首先是税收政策法规不允许;其次是虚增财政收入,掩盖矛盾,为领导决策提供不真实情况;再次是新增了乡镇债务。
4·费大于税,费重税轻。费大于税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村提留乡统尊大于农业税。团结镇农业税只有24万元,而教育费附加达纳万元;龙潭镇教育费附加20万元,加上村提留乡统筹8万元,比农业税多6万元。这种情况,各县都很严重。在征收过程中,部门的费易收咱家的税难征。社嬉坡乡199年200m3的木材采伐指标,"一金两奸能全额收足,而木材特产税收到不足2Om。
5、税收征管权、责脱节。实行分税制后乡镇政府应该是财权与事权统一,但国、地税收征管权力在主管部门,权、责脱节,这种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即税收的大士流失。同村乡镇政府和财政不清楚自己的家底,收与不收、收多收少,全凭国、地税县局一张报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没有国、地税收入账。体制基教与收入任务也不相符,财政体制基教仅仅是对乡镇政府的一个空头指标,征收机关只认上级部门的分配任务。例如:技箕乡
地税基数为6.7万元,而地税任务只有3.2万元,齐抓共管实为一句空话。
6财源匮乏,税源枯竭。多数乡镇没有支柱财源,税源不稳固,收入波动大。
问题四:乡镇赤字负债量,债务风险已转化为财政风险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州乡镇财政赤字负债5143万元,其中:赤字1255万元,负债3888万元。就全州而言,三年
消赤五年偿还债务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困难重重。
问题五:乡镇财政管理函待加强
篇8
一、预算收入情况: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万元,2011年上半年。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国税收入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地税收入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加上各类专款收入万元,财政收入是万元。
二、预算支出情况: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2011年上半年。占全年预算的%具体情况是
主要包括:办事处机关人员的工资,1一般公务服务支出268万元。办事处机关日常办公经费,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和地税所经费。
主要是派出所经费及联防队员工资。2公共平安支出支出20万元。
主要是盈园中学的建设投入,3教育支出172万元。寒龙山小学的建设投入。
主要包括民政优抚,4社会保证支出95万元。农村低保,社会救济,福利院经费、后期工程建设和前期工程欠款,寄思园投入。
主要是卫生院经费和新农合支出。5医疗卫生支出31万元。
主要是大环境绿化支出。6农林水事物支出35万元。
主要用于有线电视补助、村级道路建设补助、村水利建设补助、吃水补助。7转移支付支出52万元。
主要是综合治税费用。8其他支出192万元。
三、存在问题
但在财政税收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不稳。今年以来,财政税收工作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由于煤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税源基础十分单薄,给财政税收带来困难;二是税种结构不合理。财政税收不均衡,企业所得税基数较低,增值税额度较小;地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国税欠进度;三是税收质量不高,多数税收靠综合治税,利息较高;四是刚性支出较大。各类项目投入大,工资及遗留问题增支多。这些都给今年的财政收支增加了难度。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将紧紧围绕任务目标,下半年。进一步增强信心,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开拓创新,确保超额完成全年万元的任务目标。
加大培植财源力度。依照向四个方面挖潜力、要发展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高现有企业。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环境优化等措施,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新兴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上半年引进限公司等9家新兴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启动民力,力争全年引进新兴产业企业15家以上。积极围绕工业园区和工业园搞好服务,大力发展新城经济、总部经济,为城服务、靠城致富。大力发展沿河、沿路经济,鼓励、吸引、扶持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借外力促发展。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加快、等民营园项目建设步伐,对占而不建、占多建少的必需尽快收回,对投资强度不够的督促其增资扩股,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效益。
篇9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做实财政“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四突出”:突出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突出财税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四园”和骨干企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突出财政体制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四注重”:注重完善征管机制。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注重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注重税源调查。围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注重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措施。
1 2 3 4 5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1 2 3 4 5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1 2 3 4 5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1 2 3 4 5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一方面初步建立动态监督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财政监督重点,抓住财政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对《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府工程项目、财政供养人员、项目补助、规范津补贴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
篇10
【关键词】咸宁 财源培植 产业结构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的后花园。咸宁市辖四县一市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嘉鱼县、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咸安区和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咸宁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培植壮大财源,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要使咸宁市更好更快发展,应结合咸宁市经济与财政状况,对财源培植问题予以探讨。
一、咸宁市财源的现状分析
(一)从财源的税收结构上来看
目前咸宁市地方税源主要集中在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上。在非税收绝对量增加的同时,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表明咸宁市的税收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然而非税收规模却仍在不断扩大,因此应加强对非税收收入的管理和监督。
(二)从财源的产业结构上来看
咸宁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9.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8亿元。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1∶43.5∶34.4。尽管地方财源的结构已经形成“二三一”格局,但产业结构层次仍然不高。
(三)从财源的县域结构上来看
咸宁市辖四县一市一区中,咸安区与赤壁市两地财政收入规模占咸宁市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在60%左右浮动,因此咸宁市的财源主要集中在咸安区赤壁市两地上,而通山县的财政收入占全市总财政收入的比重仅在7%左右。
二、咸宁市财源培植的环境形势
要确保咸宁市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收,首先应认清咸宁市当前的环境形势,对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从正反两个方面系统性的剖析咸宁市财源培植中存在的潜在优势以及薄弱环节。
(一)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显著
咸宁市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辐射湘、鄂、赣、粤乃至中南部地区,其市场辐射范围约百万平方公里,覆盖人群近2亿人,素有九州通衢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交通枢纽地位明显
咸宁境内有140公里的长江水道,两条铁路(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两条国道(106、107国道),还有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快速通道、杭瑞高速、大广高速、咸通高速、咸黄高速和武汉新港咸宁沿江港口。另外,市区离武汉天河机场只有70分钟的车程。已初步形成空、水、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3.旅游生态环境优势
咸宁利用“山青、水秀、洞奇、泉温、桂香、竹翠”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以古文化遗址、革命历史纪念地而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了特色旅游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温泉为中心,以赤壁、通山为重点,以温泉商务疗养旅游区、陆水湖度假休闲旅游区、赤壁文物古迹旅游区、九宫山避暑旅游区、嘉鱼现代农业旅游区和青山水库体育健身旅游区为框架的“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六大旅游区”的旅游格局。
4.生态农业优势
咸宁是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现有桂花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茶园产量居全省第一,还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楠竹面积占全省的70%以上。苎麻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1.4%。猕猴桃是国家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嘉鱼县几十万亩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正以其品牌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商,进入了武汉的各大超市。
5.工业发展势头高涨
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以及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开发区已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IT电子、机电制造等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工业项目增量较多,如湖北咸宁核电站、赤壁火电厂二期、晨鸣林纸桨一体化等诸多大项目的建成,使工业快速发展成为现实。
(二)相对劣势
1.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基数小
咸宁市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低,2009年仅为4.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地方财政自给率低,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不足,而且企业亏损补贴项目一直存在,冲减了预算内收入。三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低,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2.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主体财源消失
咸宁市的农业财源曾经为财政提供了很大份额的税收,随着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进行,这对农业占据经济发展主要地位的通山、崇阳等地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带来了重大调整,减少了相当部分的财政收入。
3.新兴工业基础较薄弱,工业财源发展困难
企业资源贫乏、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乏力、自身信用等级低,银行贷款限额减少,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机构和可抵押物,使大部分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进一步阻碍了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4.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短期内无法成为后继财源
咸宁市在完成产业结构第二次优化后,其总量偏小,占比偏低,产业档次不高,基本上仍然以低税负的传统服务业为主,缺乏新型服务业支撑。
5.税收区域分布不均衡,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协调发展
由于区域位置和资源配置不同等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财力水平差异较大,各区域财政收入之间差距也较大。经济学“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高的木板,而是最低的木板,部分区域的财政收入增加缓慢,成为市财政增长的“短板”,不仅造成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对全市财政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咸宁市地方政府财源培植的对策与建议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植壮大财源是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通过经济发展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一)创新农业发展新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
虽然农税收入随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农业税的免征有所缺失,但随着商品农业、创税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会越来越高。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并根据咸宁乡镇的地理、资源等区位条件,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养农产品品牌,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二)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巩固财源基础
工业是咸宁市财政的支柱,也是财源建设的关键。首先,要牢固树立“项目强市”的思想,把引进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项目放到发展企业的首位。其次,把工业化城市和生态资源型城市紧密相联,实现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联姻架构。最后,要加快本地企业整合,围绕“电力能源、棉麻纺织、食品医药、森工造纸、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六大产业集群等优势产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和产业集约化水平,完善产品体系。
(三)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积极培植后续财源
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因此旅游开发是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要以美化环境、提升品位为基点,以突出主题、咸宁综合带动为亮点。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服务档次。一方面,旅游基本要素的档次结构失调,缺少高档次的酒店、有品位的餐饮;另一方面品种缺失,无法满足高档商务、大型会议客人的需求。因此,要提升旅游服务设施的档次。然后,要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国内外旅游品牌。自2009年咸宁成功举办了中国湖北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使咸宁扬名全世界,知名度大幅提升。因此可大力发展新兴旅游市场,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大型活动,提高咸宁市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四)发展县域财政,培植县域财源
把财源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区域财源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全市财源发展不平衡的途径。一是要解决现存县域发展问题,协调好通山、崇阳与咸安、赤壁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发展项目经济。一方面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选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咸宁市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扩大开放领域,以项目建设促进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镇村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农民向城镇的转移,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
(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培植多元财源
从咸宁市当前实际来看,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潜力的财源增长点。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一要大力实施民营经济的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引导民营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二是加快创新步伐,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六)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温泉开发区和长江产业园基础上组建的咸宁经济开发区,以及食品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等特色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
(七)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源结构
财源培植的成果不仅表现在财政收入上,同时也表现在财政收支的管理上。一要健全预算体系,整合预算内外资金,搭建政府财力综合运筹平台,推动政府资源优化配置。二要创新用财手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理财手段。三要加强财政监督,构建内外并举、收支并重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丽.我国地方政府收入结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 洪梅华.我国财政收入适度规模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
[3] 王玮.地方财政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 高培勇.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研究: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 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咸宁市基本情况[Z].武汉市地方志——武汉城市圈年鉴,2009.
[6] 梅志刚.咸宁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公报[OL].咸宁市统计局,2010.
[7] 徐祖跃.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2(3):16-18,45.
- 上一篇:数据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 下一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