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问题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人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民生档案的建设就是对现阶段的民情、民生等方面进行记录,然后相关部门依据民生档案来开展相对有效的民生服务工作,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统一。然而由于民生档案工作开展时间尚短,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下面就对其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民生档案工作的完善。
一、民生档案概述
所谓民生档案不是单单的指某一类档案的具体名称,而是指个人、组织以及相应机关所共同构成,决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档案。并且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含了人们的社会管理、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还保证了食品安全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1]。同时民生档案还具备种类繁多、涵盖范围广、业务水平强等特点,能够在民生服务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民生档案的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然后运用创新、服务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的审视,强化其建设和管理水平,进而保证民生档案可以对社会民生建设进行服务,进而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的满意度水平。
1.管理权限的不集中
由于民生问题设计广泛,因此社会领域中的很多问题都被包含在其中,因此民生档案在实际保存过程中就出现了相关档案由不同的部分与单位进行分别保管,进而导致民生档案管理权限出现不集中等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一个部分需要将自身所负责的档案下发给相应管理部门,并且还要按照科室、类型的不同来进行区分。例如,理应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的档案,其中包含了职称、毕业生以及人事仲裁等方面的档案,但是却被划分到人才市场、仲裁办以及职称科进行管理。对于类型不同的档案则交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婚姻方面的档案交由民政部门管理、住房档案则被划分到房管部门。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民生档案水平得不到提升,不能发挥其自身的真实效用。
2.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现阶段在民生档案管理期间,相应的规范、体系以及制度都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加之不同行业、部门在对其管理时所应用的方法、管理措施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长时间以往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区最近几年都加强了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并且有形成了一定初具规模的管理体系,然而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少单位在管理档案方面的水平不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相应的单位和部门未能对民生档案的重要作用给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导致档案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保存模式过于零散,规范化管理严重不足等,都影响了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加之不少部门内还积压了很久前的档案未整理,纸质档案存在破损或者是丢失等现象严重存在,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民生档案出现管理水平低下等情况[2]。
3.不具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民生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部门,因此为了提升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例如,《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然而还有很多民生档案没有自身的领域标准及规范,即使有了相应的规范,它们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标准化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而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民生档案管理出现混乱等情况,致使相关部门指导与监督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实。
三、提升民生档案在建设与管理期间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1.保证民生档案管理权的集中化
想要从根本上将管理权力集中化,就需要先理清民生档案管理体制的脉络,进一步确定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职责、义务及权利,根据档案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进行立法,进而保证各单位、行业、领域中的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应主管部门进行领导。并且主管部门也要对自身责任进行明确,不但要加强对民生档案实体的建设,还要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经费以及人力的支持。而行政部门的的根本责任就是对民生档案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进而有效对民生档案建设进行统一。而通过立法还能使民生档案得到更好的梳理,进而将管理权进行有效集中[3]。
2.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要将较为分散的民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能够构建出一个十分健全的资源体系,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更好的为社会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其次,对于数量巨大的民生档案来说,想要实现对其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民生档案馆,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功能。最后,要确保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水平,强化相关部门的支撑,进而为民生档案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3.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标准和规范,才能让民生档案管理、建设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进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有效的进行。然而由于人们自身法律意识的不强,使其档案法制建设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因此,一定要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采纳他们的意见,进而使其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能更好的进行服务[4]。
结论
总而言之,由于民生档案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社会的发展与和谐也离不开它的支撑,因此想要保证民生档案作用真正发挥,需要对其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明确,然后使用适合的策略来推动其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自身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玉萍.谈民生档案特点及管理体系建设[J].北京档案,2012(11):39-40.
[2]欧阳琳,彭海艳.两型社会建设中民生档案工作的问题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22-26.
[3]张莉萍.论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2):52-54.
篇2
问题一:结构不合理成制约地方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依旧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我们对20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不完全监测,除北京、上海外,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其余18省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而缺乏自主创新成为制约省市的经济发展的第二大问题。
问题二:14省市将完善城乡统筹作为民生改善重点工作
目前在民生方面各地政府都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据不完全监测,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口、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压力持续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社会管理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其中,城乡统筹问题在14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被提及,已成为民生工作改善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问题出现9次排在第二位。
问题三:资源环境问题导致各地经济发展减速
我们通过对20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监测发现,各省市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偏大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其中,17省市因资源环境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减速。
问题四:16省市将提高政府效能作为行政体改主攻方向
由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汇集而成的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转变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二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作风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三是形式主义、和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据不完全监测,政府效能建设不足成为16省市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转变的最大“拦路虎”。而干部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突出也给一些省市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概念
监督评估是一种管理手段,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其职能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监测、督促,诊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作出评价预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及时地把信息传递到管理者手中,以便管理者进行决策,使项目达到最佳效果。
根据《移民条例》的规定,国家对移民安置实行全过程监督评估,由监督评估单位对移民搬迁进度、移民安置质量、移民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以及移民生活水平的恢复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移民安置监督评估,是监督评估单位通过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集)迁建、工业企业处理、专业项目处理、库底清理等移民安置权过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协调,从而对移民搬迁进度、移民安置质量、移民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移民生活水平的恢复进行评价和预测。
一、农村移民安置实施情况监督评估
农村移民安置工作主要有:编制农村移民安置方案,工程占地和淹没土地移交,实施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实施移民搬迁,以及农村移民安置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因此,农村移民安置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内容包括:农村移民安置方案编制情况,工程占地和淹没土地移交情况,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实施情况,农村移民搬迁情况,以及农村移民安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情况。
1.农村移民安置方案监督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农村移民户籍核对和人口复核工作;监督检查农村外迁集中安置移民对接及其安置方案;监督检查后靠农村移民安置方案;监督检查投亲靠友农村移民相关手续;监督检查农村外迁安置移民的户口及党团关系的迁移以及军烈属、五保户、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有关手续的转出情况;监督检查迁安两地以及移民村的职责分工;评估农村移民安置方案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2.工程占地和淹没土地移交情况监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监督工程占地、淹没影响人口搬迁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和搬迁时间等情况;监督房屋及其他附属物拆迁及处理情况,包括房屋及其他附属物的类别、数量及拆迁时间等;监督工程占地、淹没土地的移交情况,包括土地类别、数量、权属、性质及移交时间等;评估农村移民搬迁、工程占地和淹没土地移交情况与移民安置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的适宜性。
3.农村移民生活安置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建设用地的征收与划拨情况;监督检查安置点建设情况,包括选址、占地标准、占地规模、地质稳定场地平整、布局等;监督检查宅基地的划分、房屋的户型选择、建设与分配情况,包括宅基地面积、标准、数量、交付时间和划分情况,房屋户型的确定与选择、建设时间、数量、质量、方式和分配等;监督检查生活设施配套情况,包括供排水、供电、交通设施建设及其功能发挥状况,安置点对外连接路等级、街巷道路标准,商业网点的布设及适宜情况等;监督检查社会事业配套,包括校园面积、校舍结构、生均教室面积,文化娱乐设施种类、数量、面积,医疗卫生站点设置情况,通信设施及广播电视建设情况等;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农村移民生活安置实施情况。
4.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检查规划生产用地的数量、质量、距离等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与安置区居民生产用地协议的签订情况;监督检查生产用地的调整、开发、整理情况;监督检查生产安置方案的编制情况;监督检查生产用地的交付与分配以及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包括时间和土地类别、面积、等级、耕作半径等;监督检查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包括建设时间、规模和效益发挥情况;监督检查其他生产安置措施落实情况,包括非农安置措施、生产开发措施、劳动力培训以及就业等生产安置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临时用地的复垦、复种进度,包括时间和数量;监督安置区失地农民的土地调整情况、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补偿、兑付、使用与管理情况;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农村移民和安置区失地农民生产安置实施情况。
5.农村移民搬迁情况监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农村移民搬迁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搬迁目标、原则、任务、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搬迁准备与搬迁组织情况;监督检查搬迁保障措施、维护稳定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二、城(集)镇迁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
根据城(集)镇迁建工作,城(集)镇迁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内容包括:城(集)镇拆迁和清理情况,城(集)镇迁建实施情况,城(集)镇迁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城(集)镇拆迁和清理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移民搬迁情况,包括常住人口以及因城(集)镇迁建和功能调整需要随迁的人口的数量、时间;监督检查房屋及其他附属物拆迁和清理情况,包括类别、数量、时间等;监督检查城(集)镇行政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基础设施等拆迁及处理情况,包括名称、数量、时间;监督检查淹没涉及城(集)镇和镇外企事业单位占用土地移交情况,包括土地类别、数量、权属、性质及移交时间等;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城(集)镇拆迁和清理情况。
2. 城(集)镇迁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监督检查城(集)镇新址建设情况,包括新址确认、征地面积、场地平整、占地标准、占地规模、地质稳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和功能恢复情况;监督检查城(集)镇搬迁方案编制与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移民安置情况,包括房屋建设的数量、时间和方式,移民迁入的数量和时间等;监督检查城(集)镇行政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的建设和迁入情况,包括名称、数量、时间;了解城(集)镇移民就业情况;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城(集)镇迁建实施情况。
3. 城(集)镇迁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检查城(集)镇迁建协议的签订情况;检查城(集)镇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的兑付情况;检查城(集)镇行政企事业单位补偿费的兑付情况;检查市政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商业网点等项目施工合同签订情况及其补偿投资拨付情况;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城(集)镇迁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三、工矿企业迁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
工矿企业迁建监督评估内容包括:工矿企拆迁情况、工矿企业迁建和处理情况、工矿企业迁建补偿费的兑付情况。
1.工矿企业拆迁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监督工矿企业拆迁进度;对照移民安置实施计划,评估工矿企业拆迁情况。
2.工矿企业迁建和处理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包括:监督检查工矿企业处理方案实施情况;了解工矿企业迁建和处理涉及的职工安置情况;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工矿企业迁建和处理情况。
3工矿企业迁建补偿费兑付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检查工矿企业迁建协议签订情况;检查工矿企业迁建补偿费兑付情况;评估工矿企业迁建补偿费兑付情况。
四、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
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设施拆迁情况、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实施情况、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补偿费的兑付情况。
1.专业设施拆迁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监督专业项目拆迁进度;对照移民安置实施计划,评估专业设施拆迁情况。
2.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监督专业项目处理方案实施情况;了解实施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了解迁建、复建专业项目工程建设数量和功能恢复情况;参与专业项目验收,提出监督评估意见;对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评估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情况。
3.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补偿费兑付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检查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协议签订情况;检查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补偿费兑付情况;了解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资金管理情况;评估专业设施迁建或复建补偿费兑付情况。
五、库底清理及工程建设区场地清理监督评估
库底清理及工程建设区场地清理监督评估内容包括清理的实施情况以及清理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
1.库底清理及工程建设区场地清理实施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检查建(构)筑物清理、林木清理、卫生清理、固体废弃物清理情况;评估库底清理及工程建设区场地清理实施情况。
2.库底清理及工程建设区场地清理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检查清理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评估清理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六、移民生活水平恢复情况监督评估
移民生活水平恢复情况监督评估内容包括:农村移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城(集)镇移民生活条件、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
1.农村移民生活条件恢复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居民点位置、布局、用地规模,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防洪、环保、广播电视、通信及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配置情况;移民宅基地面积、住房面积和结构;移民家庭生活耐用品拥有量;评估农村移民生活条件恢复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2.农村移民生产条件恢复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人均土地面积、质量、耕作半径、种植结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劳动力培训及就业情况;二、三产业发展情况;可开发利用资源;评估农村移民生产条件恢复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3.农村移民收入水平恢复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家庭收入水平及构成;家庭支出水平及构成;评估农村移民收入水平恢复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4. 城(集)镇移民生活水平恢复情况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及便利程度;移民家庭的居住条件;移民劳动力就业情况;城(集)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评估城(集)镇移民生活水平恢复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篇4
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结构建设;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促使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吐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这对促进我国的工业发展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设相关的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及民生工程的推进都有着较好较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且针对当前的国情和民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对水利工程建设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1 水利工程结构建设的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与建设工程类似,建设周期内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注意可能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水利建设工程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选材、建设和后期管理的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是民用工程,因此是由国家引导并集资,在政策引导下进行建设的,包括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调整整个过程,但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无法预估的问题,而且对于工程的验收和审核、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责任明确和任务分配还不明确,这就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保证出现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洪水也会时常发生,水利建设结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因此针对目前的几个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1.1项目法人的责任模糊
随着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强度的加大,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地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单位经常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而缺少责任感,为了完成既定的工期目标,及时地向上级交差,而对施工单位的进度和工法进行人为地非专业干预。但是这样的参与对于工程建设是有害无利的,不仅难以提高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由于交工时间点的限制而降低工程的质量,但是作为民生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如果质量不达标,势必会对我国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不利地影响,阻碍国家的全方位发展,最根本原因也是建设过程中,负责该项目的人不能及时了解并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法律责任。
1.1.2忽视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的勘察工作
在开始正式建设地前期,都需要进行充足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从而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勘测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调研手段,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起到的重要作用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勘测并没有发挥真正地作用,主要是由于一些单位忽视对勘测作用的认识,因此往往勘测工作做得不够充足,严重时甚至没有进行相关的勘测工作,全凭建设经验,这样有可能造成安全的隐患,还有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1.2 混凝土结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对于结构的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对于结构的安全和受力性能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降低结构的受力性能,如导管的埋置深度过小,加之混凝土现场进行浇筑时往往会出现向四外扩散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合适的控制将会存在短柱的风险。因此导管长度还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除了长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也十分的关键,温度过高会由于热胀冷缩现象导致混凝土浇筑速度增加,孔壁承受更大的压力,降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但是温度过低又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利于浇筑顺利地进行。
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建议解决措施
2.1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政府必须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无论从项目的前期筹划,还是中期的建设或是后期的审核验收,都要保证工程建设的透明和实事求是,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组织相关专家研讨会,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管理。其次对于工程材料的验收要加大力度,保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提高工程的质量。
2.2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建设控制
混凝土由于是多种骨料进行充分地搅拌和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物,因此在服役期间容易产生一定的裂缝,因此为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在混凝土的选材上,现场的搅拌和浇筑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保重混凝土的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外部条件的控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里,避免对建筑材料产生认为的不利影响,尽最大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涉及到S多关键的工序,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都深刻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要求,还将会出现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关键细节,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迪. 试论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的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J]. 四川水泥,2016,(10):47.
[2]张居平. 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和处理办法解析[J]. 科技风,2015,(11):162-163.
篇5
关键词:民生;社区建设;社会建设
近年来,在大力开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一定程度上说,改善民生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伴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下,改善民生的重点向基层倾斜有其一定的现实性与必然性。当下,基层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人们在社区里不仅有基本的温饱、安居等生活需求,而且也有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养老等现实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纵深发展,人民群众在社区里的社会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改善基层民生,不仅要在社区层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且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与时俱进”,即通过综合创新的平台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而以增进社区居民幸福感为宗旨的“美丽社区”建设无疑是当下通过综合创新来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有益尝试。
一、“美丽社区”建设体现了改善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区在解决我国民生问题中的优势与潜力越来越凸显,可以说,伴随社区建设的大力开展,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已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为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有序践行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而且也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人力保障等行动,使在社区里开展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得以明显改善。如在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上,“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1]总体来说,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推动下,通过实行诸如增加社区服务机构等一系列的具体举措和行动,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整体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在向社区转移,一定程度上说,改善基层民生面临着新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全面考量。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背景下,随着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推进,改善基层民生必然要有新的要求与期待,而这种新的要求与期待恰又与“美丽社区”建设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美丽社区”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结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推进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它着力于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导向与宗旨,从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高度,全面、有序地改善基层民生的整体格局,努力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上有所作为。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是当下提升社区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有效契合,更是当前着力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鲜活实践。
民生涉及人的生活方方面面,既有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有保障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既有物质方面需求,也有精神方面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而言,必须要结合当前社区居民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地回应居民在社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特别在新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居民对于低碳生活、幸福生活的期待已成为当前改善基层民生的重要需求。
在社区生活中,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在基层民生建设中要时刻注重生态元素,这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切期盼,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优美、宜居生态的生活小区的良好期许,更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美好诉求。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随着社会重心的下移,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尤为迫切,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难点都在基层,这不仅体现在基层民生需求要通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来保障和实现,而且也体现在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此来有效改善基层民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基层民生建设的内容和实际来看,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呈现一定的复杂性,而且还存在着具有阶段特点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说,推进基层民生建设需要进行综合创新。面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寻求在基层解决好民生问题,以此实现社会结构的有序调整是实践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可以说,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来看,还是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来看,乃至从化解民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来看,“美丽社区”建设不仅体现了当下改善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而且也体现了探求通过综合创新平台来改善基层民生的实践努力。也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既有对社区建设的生态追求意涵,也有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指向,更有通过综合创新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
“美丽社区”建设的“美丽”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有外在的“物质”之美,更有内在的“精神”之美,既有生态之美,又有心态之美。“美丽社区”建设就是要适应当下社区生活的实际,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综合创新平台和手段解决各种基层民生问题。进一步来说,“美丽社区”建设是新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它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内容与新的价值,它的实践集中体现了在社区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与生态文明效益的高度整合、体现了社区“生态”与社区人的“心态”的协调与统一,它通过各种改善基层民生的具体实践,让“美丽”常驻人心,让“美丽”充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改善基层民生是“美丽社区”建设的主线
“美丽社区”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次和不同面向。仅就回应当前社区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而言,它的实践着实地体现了在社区层面通过综合创新来集中推进基层民生建设的思路与举措。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的主线就在于努力改善基层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P.34)为此说,“美丽社区”建设的全部实践必然要围绕基层社区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积极行动,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及社区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在保障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民生建设。
从实践上来看,如天津市按照“居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办事服务便捷化、人文环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众参与广泛化”的标准启动了“美丽社区”创建活动,并根据“美丽社区”的创建安排将实施六项工程,即居民民主自治工程、社区管理深化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居住环境优化工程、社区文化繁荣工程、社会组织培育工程。[3]可以说,天津市提出的“美丽社区”建设以及所要实施的六项工程,既是对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及时回应,也是对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民生问题的积极尝试。如社区物业管理问题,当前城市社区里物业纠纷问题相当突出,物业纠纷及其后果不仅影响了社区整体的稳定,而且也影响了社区环境的改善。有的小区由于物业纠纷而造成了小区绿化无人养护、生活垃圾无人处理等等一些不良后果。物业纠纷的频发既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有序经营,可以说,面对当前社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物业管理新机制就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对此,“美丽社区”的创建给予了积极回应。又如社区环境问题,治理城市社区中的乱搭乱盖、乱贴小广告等问题已成为困扰社区管理工作的难点,而“美丽社区”建设的天津实践――“居住环境优化工程”对此也给予了积极探索。诸如此类的涉及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如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等。可以说,民生问题是“美丽社区”建设的重点,“美丽社区”建设的“美丽”之处恰在于它时刻以民生建设为根基,及时回应社区民众的现实需求。
当然,“美丽社区”建设不仅对民生问题的基本面给予了必要关照,而且还面对民生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思路、更新理念,时刻用“以人为本”的手段解决社区层面的民生问题。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把高效便民的智慧服务带进社区生活已成为民众的重要需求。“美丽社区”建设通过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网格化社区管理的运行效率,让社区居民在网格化治理空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民生实惠。又如社区养老问题,面对新时期养老的新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探求在社区层面回应养老问题已成为时代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对在社区里进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情感关怀、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要改变过去应对养老问题的思维方式,让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社区”建设对此也进行了回应。
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的依据、思路均在于基层民生的保障和改善,而且它还随着民生需求变化的实际而不断调整。以“美丽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民生的有序改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出发,确保“美丽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等内容时刻体现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必须坚持构建“幸福生活”的原则,以社区居民满意与否作为美丽社区评价的根本标准,让幸福指数成为改善基层民生的导向;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努力在社区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有所突破,争取在保障基层民生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财政保障等方面有所创新。诚然,通过“美丽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生的全面改善,不仅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更要有实实在在的美丽指标,如天津市提出的“美丽社区”建设已细化到了具体的美丽指标上,这些指标包括6个大项目,81个子项目,每一个为社区“量身定做”的评分项目都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4]
总之,以“美丽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民生的有序改善,既体现了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要求,也体现了改善基层民生向“美丽”求索的实际需求。美丽社区是环境优美、卫生干净的宜居生态社区,同时也是和谐友善、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美丽社区”建设所提供的综合创新平台不仅拓展了改善基层民生的思路,而且也丰富了改善基层民生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篇6
东城局队针对劳动统计报表单位数量多,单位用工形式复杂、特点各异的情况,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采取三项措施加强2008年劳动统计年报数据审核验收工作。
一、加大数据查询力度。为确保报表单位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充分发挥采集平台“一级平台,三级监管”的优势,要求各统计所做到调查单位随报随审,随审随验,随时掌握数据上报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同时局队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查询、及时向各统计所反馈查询单位名单、及时与查询单位联系。
二、加强数据人工审核。认真疏理劳动统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在采集平台原有审核程序的基础上由局队编制库外审核程序,增加与2007年年报数据的对比审核,针对2008年年报新增加的“非全日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容易出错的指标进行程序控制,同时根据单位所在行业、经济类型来判断其填报数据是否合理,确保每一家单位上报数据真实准确。
三、深入了解单位用工情况。密切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对企业就业情况的影响程度,重点审核企业人员增减以及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深度挖掘数据内涵,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就业中存在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为准确掌握全区就业形势奠定数据基础。
海淀局队推出服务产品
――《2009年海淀民生手册》
新年伊始,海淀统计局队推出新的服务产品―《2009年海淀民生手册》。
《2009年海淀民生手册》是海淀区统计局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局队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的具体措施,是统计信息、咨询职能的充分体现。
本手册以工作日志为载体,以民生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统计图表、分析解读的形式展现了近年来海淀区民生改善的进程,便于携带使用和查找相关数据。手册分民生图解、民生看点、常识解读三大版块,涉及人口、人民生活、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金融、物价等百姓关注的经济话题。
密云局队明确今年十二项重点工作
篇7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社会问题分析
一、主要存在的社会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社会问题:
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3.9亿。人口数量大、结构不合理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众多社会问题的起点,最突出的是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连带性。
2、民生问题。目前反映最为突出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 “十二五”时期民生问题仍将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城乡结构来看,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城乡结构转换点,因此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遗留问题将日益突显;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特殊区域发展困难问题、区域无序开发问题突出,将成为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进入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也将日益紧迫,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
二、对“十二五”社会问题演化的趋势判断
(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人口数量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十二五”时期人口数量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其次,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未来十几年,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因此形成一个政策内生育高峰其次,群众生育意愿有所强化。最后,性别比失调和老龄化问题突出。
2、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正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第二产业的增长,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持续增长的污染物产生量对环境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未来一段时间,人口继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将以年均8~9%左右的速度增长,将使生态环境承受更大压力。
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我国的经济-人口相互协调程度较低,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不协调的情况突出。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国已大范围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按全国平均资源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已超载1.54亿人。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冲突将在局部地区和领域进一步加剧。我国城乡差异根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十二五”阶段,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必然要求对城乡二元结构及其附带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障碍进行战略性突破。
同时,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差异将呈现一种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某种层面上就是以农民为代表的中低收入者增收、扩大就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民生问题。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和疏导,由利益矛盾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将在局部进一步加剧,导致各类、案件以及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近年来案件突出集中于劳资矛盾、征地、移民、失地安置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避免由于对社会冲突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的更为剧烈的冲突事件,在“十二五”时期应当尤为注意。
三、对“十二五”时期应对社会问题的几点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缓解社会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减少由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社会问题。应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削减不合理体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其中,改革户籍制度是改善我国发展不均衡现状的重要举措。户籍制度曾经发挥了人口管理的重要作用,但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特别在“十二五”时期城乡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政府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已经显示出阻碍人口自由流动、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诸多不良影响。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实现以居住证为基础的常住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就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篇8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监理措施
1、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我国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的推广,为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住房工程建筑存在问题:我国推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但是我国当前的一些保障性住房普遍坐落在交通不便利的郊区。另外,这些住房在施工质量上也存在着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维修率要远远高于商品房的维修率,维修率的高低是房屋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除了质量上的问题,这些住房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再加上住房的一些配套设施都不是很合理。
(2)住房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我国在推行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对保障性住房制定了明确的限价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使得保障性住房的获取利润非常有限,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种种原因使得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愿意对其进行投资。这样一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基本由政府投入,这很大的妨碍了保障性住房的推广。特别是2008年经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此期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推广一度陷入停滞。
(3)住房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除了上面讲到的几方面,我国在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时候,保障房的推出及准入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一些漏洞,对于这两个方面,希望我国加强管理,尽早使其得到完善。
(4)地方政府给以的支持不足:要使我国保障性住房得到很好的推广,除了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作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及管理者,地方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项民生工程做好。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就是在进行政府的政绩考核的过程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不纳入考核范围的,这可能严重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2、健全和落实各项监理制度
为了切实健全和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各项监理制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于住房建设单位组织的各项施工工作,监理单位应该积极的配合,对于施工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尽早的对其进行消除,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图纸的问题而对最终的住房建设带来质量和工期的不利影响。核实完施工图纸的问题后,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及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这些重点及难点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在进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采取科学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方式,认真深入分析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特点,以便对其施工的进度、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3)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检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这样不仅能够是施工部门的施工效率得到较高的提升,而且能够使得施工各部门的工作保持协调统一的节奏,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好是根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工程规范化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4)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要认证执行好四方面的控制措施,即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高标准施工管理控制措施、施工进度控制措施以及施工作风控制措施。此外,监理单位还需要与工程的建设方进行密切的联系以及配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将这一民生工程建设好。
3、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3.1 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在保障性住房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监督单位一定要督促施工单位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应该由项目的主要领导负责管理,而且需要专门的部门来承办。始终将安全文明生产作为施工工作的核心环节。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完善及改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职责,公司最好是与项目部门签订相关的工程施工安全责任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责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2 合同约束,强化管理
在保障性住房的施工过程中,应该签订相关的施工合同,这样能够使施工承包商与工程建设单位保持经济合同的关系,对工程的承包商来说,可以通过经济合同的形式,使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安全文明的条件下进行。对于施工合同的内容,最好明确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文明施工要求。对于工程的招标,最好是采用工程投标的形式,不能通过减少施工相关的费用来降低工程投标的报价,因为这样做是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的。
3.3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在保障性住房的施工过程中,务必完善施工制度,规范施工管理。因为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才可能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分工,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使得施工人员时刻保持警惕,端正他们的施工心态,提高他们的施工效率。同时应该建立合理的奖罚考核制度,对做的好的一些员工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员工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及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单位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3.4 检查督促、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监理单位切实落实监理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实行合理的检查监督工作,从而及时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有一下几点:
①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好是几天(一周一次)开展一次现场监理会议,将这段时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
②除了要对施工进行日常的检查外,最好能对工程进行定期的、大型的的施工检查,这样能够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每个季度还需要开展施工安全、文明评比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③上面已经讲到一个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于评比的结果以红黑榜的形式公布出来,并对排名靠前的部门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④实行奖罚制度,如果哪个部门的工作因为质量、安全的原因而部门达到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那么对该部门需要进行一定的奖罚措施。
4、结语
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关系广大民众的民生工程,我们需要做好其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三方面的工作,切实改善我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本文就保障性住房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监理措施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我国这一民生工程的推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绍海.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建议[J].学术探讨,2011,(8):346.
篇9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盘锦市把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为今年的目标任务。近日,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对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1.率先参与打造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版。
一是盘锦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经济区)、镇街、村(社区)四级600个政务中心的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域政务服务窗口扁平化、一体化业务联动;二是统筹调度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和44家市(中省)直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2批次共计4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录入工作;三是通过对录入事项要素细分“最小颗粒度”,穷举每一种办事情景编制窗口受理标准、后台审批办理规程及服务对象办事指南,全市网上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实施建设,实现进驻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为38%,申办要件缩减率为30%,提高了服务效能;二是通过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指导窗口人员按标办事,杜绝了以往的“心情标准”和“经验标准”,实现了全链条业务办理规范化运行;三是通过开展1500余人次的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及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窗口按标服务;四是通过按服务动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域,按服务需求合理增设服务设备,按服务导向合理配置服务标识,按服务感受合理规范服务行为,综合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品质。
3.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
一是以让群众办事“不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借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近“通办”民生实事之力,制定《盘锦市推进“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群众办事”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打破层级、地域限制,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变“层级审批”为“扁平化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是全市首批211个异地申请就近“通办”事项已正式公布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项“全城通办”。
4.依托综合窗口集成化,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是积极推动设置民生、社会、商事登记、工程建设、跨域受理和统一出件等六类“综合窗口”,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普遍开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集成化服务模式试运行以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多个窗口来回跑动的次数;二是《盘锦市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待对市县区各100个高频“最多跑一次”事项及3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论证后,拟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5.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及案件办理力度。盘锦市营商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重点针对基层办事“小鬼难缠”问题开展了明察暗访,将一批县区社会民生类政务大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建强“8890”综合平台做好便民利企服务。截止目前,“平台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7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一是升级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坚定企业投资信心。由各级营商部门对项目管家实施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对接启动“项目专班”服务,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的精神,有效帮助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营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目前盘锦市及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均组建了独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均具备政务服务管理、营商环境监督、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及民心网平台建设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各级营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职能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在营商观念认识层面尚不到位等原因,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营商投诉案件办理满意率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府拖欠企业款项问题办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勒紧裤腰带也要处理好的认识和决心,导致盘锦市营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不高,甚至有“假办结”、“被办结”现象。
2.各级营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
各级职能部门存在本位思想,知道有问题、有短板不敢自曝“家丑”刀刃向内解决问题,加之各级营商部门担当精神不足,特别是面对一些矛盾问题还未“长出牙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
3.机构改革后续有关“先立后破”工作受制约。
个别县区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跟不上,其中“8890”平台存在人手不足业务不熟和案件推诿扯皮等问题,工程消防审查验收移交等工作存在专业力量支持不到位问题。
4.办事“推脱缠绕”仍“小鬼不散”。
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个别县区政务大厅社会民生类服务窗口存在设置不合理和限号“服务”现象,个别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变相“吃拿卡要”和被要求开具“奇葩证明”“不合理证明”问题依旧存在,对基层干部“能办缓办、能办不办”等“小鬼难缠”问题整治不彻底,曝光问责力度不够。
三、调查建议
1.全力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有量化指标支撑的“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借鉴全国文明城创建成功经验做法,狠抓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加强培训、出台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编织好营商环境建设“有人干”这张网,严格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全面提高评价量化成绩,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2.建立政务服务扁平化办理机制,全面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重点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等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进行督查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争取在公安、税务、医保、社保等条线管理领域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跨层级跨区域“全城通办”事项,并积极推进热门和高频事项在县区内跨层级综合受理、县区层面跨区域综合受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实效。
篇10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电网改造;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116-02
现在社会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不管是生活设施还是生活服务,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设置。因此,在新时代下建设新农村,就不仅只是从经济方面、生产方面带动其发展。使居民用电越来越便捷,合理收取居民用电费用,科学地使用电力资源这些措施,都是从观念上、技术上、服务上努力响应国家惠民政策。通过电网设置与改造,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让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 新农村电网设置的必要性
新时代下的新农村与传统农村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新的居住环境,新的技术环境,新的分工环境与新的体制环境。而电网建设对于以上4点都有推动作用。
首先,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古时候,人们没有电,往往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到了民国时期,电器也是一件奢侈品,并不为贫苦大众所有;现在,虽然电器得到了普及,但很多家庭在用电过程中,仍存在电路不稳导致电器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而设置电网,合理分配用电,使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用电区间,避免了以往一家使用电压较大的电器,而使邻近房屋都停电的状况[1]。
而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居民少,农村房屋都离得比较远,特别是遇到丘陵山区地带,供电资源往往不平衡。而电网设置,对这种地区的用电条件也起到改善作用。
其次,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农村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智能电网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和检测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还有包含电力自愈的优点,允许不同形式的发电系统一起运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从新的分工环境和新的体制环境来看。电网设置,不仅仅便利了居民家庭用电,对于农村商业用电、智能灌溉、智能养殖以及其他生产用电都带来了便利。解决了一些大型企业的后顾之忧。而且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服务,提高电网运营水平,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分配原则,也都随着电网运营应用而生了。
2 电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2.1 配电线路及总体布局不合理
电网,即电力网络,也是网络的一种。而线路就是构成网络的重要部分。配电线路不合理,不仅会使一些地方供电不足,还很容易受到地形因素和天气状况的限制,导致电路故障,用电不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形复杂的地区,线路设计员不能因地制宜,使电站在一定距离时可以保持联络。这将对后期电路维护工作造成困难,并使一些地区在电站停用检修时,不能及时供电。
2.2 设备过于陈旧
电网配电设备主要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2]。其中一些设备由于使用时间长,长年累月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大风、雷电的破坏。据了解,一些地区在迎风度夏期间,由于负荷超载所引起的供电设备故障高达800多起,占总故障数的三分之一。而且设备老化问题,也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率也随着供电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设施陈旧,一些上报数据也不够准确,不能客观的反应当地用电情况,及各设备间的配合度。使检修小组,不能准确判断故障出处,分析故障原因,或是提前预测一些设备的使用程度,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3]。
2.3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随着电网的升级,会配合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但是检修工作不全面,数据上报不准,对于恶劣天气没有有效防御措施,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管理制度还不够全面。这些都阻碍了通过电网改造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帮助。
3 电网改造问题的应对方法
3.1 配电网规划建设
第一,站点规划。站点规划主要是依据导线截面确定,线路合理分配,配电变压器的有效安排,开关站规模化定,统计供电范围、强弱合理配电。在进行站点规划的过程中,应先调查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用电情况、天气状况、农村发展状况、工业用电量等,建设方案要与当地地理条件条件相适应。注意各分区之间的联系情况,特别是农村变相邻两个电站之间,应设置联络线,保证在变电站检修时,不影响附近居民日常用电[4]。
第二,结构规划。根据当地负荷发展程度,供电点分布情况,安排结构,满足当地供电需求。平衡电网结构,电量供应及负荷增长的关系。如针对过重载区和低压台区,改造时应多设电台平衡载荷,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使电力可以稳定安全的传输。在一些设备的选择上,应长远考虑,使该设施使用潜能大。在电网升级后,稍作改造,仍可继续使用。同时应根据规划情况,预测事故发生点,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在电网改造之前,应对之前电网做一次全面检查,统计设备损坏率,线路老化程度,线路负载率,及自然影响,淘汰落后设备。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故障原因,并建立电力模型。观察模型运转情况,模拟一些事故发生状况,并找出解决办法。再次实验,检验是否有成效,并加以改进。等模型运转所存在风险降至最低时,再正式改造[5]。
3.2 更新设备与技术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有效解决设备老化问题,应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先进技术又分为先进操作技术和先进检测技术。有些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在操作设备时往往凭工作经验直接进行操作,这种做法不但会降低设备工作效率,还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损害设备,应对上岗工人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而检测技术则能帮助检查设备老化程度及设备工作效率,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还应在改造前全面统计数据并建立电力模型,来预测事故发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环境外。在电网改造完成后应组成专业检修小组,定期对野外设备做出检查,并根据统计数据规定更换条件,如线路负载率高于60%时,更换导线截面。
4 结论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用电都是一个需要合理安排、合理规划的问题。从路边的一列列电线,到郊区的一个个电站,怎样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安排电站布置,选择有效线路及相关设施的检修措施都是电网改造中的重点内容。可通过合理改造电站,更新设备,改善管理制度,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民生活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邹海峰.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5,47:212-213.
[3]高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应用[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民生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