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

篇1

电视剧的版权运营是指运用产权经营的方法和手段,以电视剧的创作、制作、发行、播出及其衍生品生产等环节所涉及的版权为核心,对电视剧的各项权利及其资产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易以获取最大利润和企业价值的过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赋予了电视剧版权运营新的内容,凸显了选择和组合的重要性。

1.产品形式及流通渠道的扩展使得电视剧的版权类型更加复杂和细化

电视剧属于我国《著作权法》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电视剧版权则是与电视剧作品相关的著作权,包括电视剧的剧本、配乐、美工、道具、演员肖像等各类版权。根据《著作权法》的分类,主要内容有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传播者权等,这些权利分属电视剧版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既包括狭义的著作权,也包括邻接权。全媒体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电视剧的播出渠道,催生了电视剧的多种形态和呈现方式,这不仅使得电视剧版权在信息网络层面的各种权利得以增加和扩展,还使得不同媒体层面的多种权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例如,在电视剧的播出环节上,电视剧版权可以卖给不同媒介和同一媒介不同层面的播出平台,也可以卖出不同的播出轮次,交易的方式可以通过买断、转让和授权等。因此,版权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进而对电视剧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参与版权交易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电视剧版权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历经几年的互联网版权争夺后,视频网站在电视剧版权购买方面变得较为理性,不再一味地抢购大制作、大手笔的电视剧,而是从互联网版权价格战中脱离出来,转而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这些视频网站一方面着手购买国内热播剧和独播剧,另一方面也积极引进来自英、美、日、韩的海外剧,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近两年,为了降低购剧成本,视频网站也加入了自制网络电视剧的行列,搜狐视频《屌丝男士》和乐视网《唐朝好男人》的成功让视频网站看到了自制剧的潜力,开始投入大笔资金制作网络电视剧。到目前为止,新媒体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PPS、搜狐视频、腾讯视频和乐视网在内的寡头竞争格局,进而整个国内电视剧市场由传统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上星电视机构的全媒体公司、视频网站和传统城市电视台之间的争夺。传统电视台在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同时,其相对稳定的内部竞争市场状态也被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剧两星”政策打破,该政策正倒逼一线卫视和二三线卫视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性市场行为,进而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此外,卫视之间的争夺、新媒体的快速成长、受众的分流以及其他产业资本的介入,也促使电视剧制作商的生产方式、发行对象、合作途径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将影响整个电视剧版权市场的交易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电视台抑或视频网站都将不得不直面自身所处的全媒体生态环境,审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版权运作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对内容创作进行保护,而是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内容,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方向。不得不承认的是,全媒体环境给企业经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3.版权运营变得更有价值、更富有吸引力和必要性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形式、流通渠道、交易主体的变化使得电视剧供给主体运营版权的收益和必要性增加。首先,全媒体时代将有更多的电视剧进入公众的消费视野;其次,同一部电视剧因适应不同的终端和消费者将经历更加复杂的供给环节,交易的频次增加,价值补偿的渠道也在拓展;最后,竞争的加强使得电视剧市场变得更加富有效率,优质电视剧的版权价格得以提升,版权产业价值链随之延长。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与单纯地购买版权来播放获取广告收入相比,拥有版权和运作版权的相对价值更高,也正因为如此,版权运营比以往都要迫切。

二、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版权的运营策略

广告收入、电视收视费用、版权开发是国际各大电视媒体收入的三大来源。尽管我国许多电视媒体已认识到版权收入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更好地运营版权还是一个在探索中的问题。

1.树立科学的运营思维

从版权经济的角度来说,版权运营目的是实现版权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国际各大媒体都在利用自己的版权资源构建完整的版权开发产业链条,为的就是把版权运用到极致。随着国内电视产业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几家具有实力的电视机构也正在积极探索版权运营之路。电视台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版权不够重视或认识不清;二是过度重视版权,一味追求完整版权。提高版权运营效率和质量的根本路径是采取科学的运营决策,即在运营版权时必须基于全媒体渠道和产业链各环节情况,充分和完整考虑版权运营的收益与成本,既不能因为重视开发和持有版权而忽视运营成本,也不能因为巨大的成本而忽视可能的补偿渠道带来的收益。尤其是,电视台应当重视衡量机会成本,重视比较不同的版权运营决策,科学分析电视台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而选择竞争和合作的对象及相应的版权运营决策组合。

2.合理制定版权占有和利用策略

在版权运营变得愈发重要的当下,许多有实力的电视台已经开始努力地拥有电视剧的完整版权。不过,虽然拥有完整版权应当得到重视,但版权运营并不仅限于此,它包括更加丰富的内容,例如,是买版权还是开发版权?如果是买版权,应当购买哪些权利抑或是否需要购买完整版权?如果是开发版权,是自己开发还是合作开发?哪些权利可以许可或授权?哪些播出平台可以获得许可或授权?合理有效的版权占有策略才是版权运营成功的起点。首先,要根据电视剧的生命周期决定购买或开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越是生命周期长的电视剧越有价值占有完整版权,而生命周期短的电视剧则可以考虑购买或占有部分版权。其次,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市场需求,针对其他机构和全媒体的需要,开发不同市场定位和类型的电视剧版权,以实现国内市场甚至海外的扩张和辐射。另外,根据版权交易对象与电视台的竞争性确定版权许可或转让的权利内容和交易范围。版权交易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版权销售、海外授权、新媒体开发资源等。尽管版权交易可以实现电视台占有版权的价值补偿,但却有助于交易对方获取更多的注意力、广告收入乃至更大的影响力,这些都是版权交易的机会成本,必须纳入考量。因此,电视台需充分考虑交易方受众的区隔性和市场实力进行运营。

3.构建适合自己的有效运营模式

版权运营包括版权资源获得、版权利用和版权管理等内容,电视台对这些内容及其运作方式的不同选择构成了版权运营模式。例如,中央电视台不仅实施了全方位的版权资源开发和储备策略,并倾向于拥有电视剧的全部版权,明确制定了电视首播、重播、新媒体直播、新媒体点播、新媒体付费点播等传播方式之间的窗口期制度,还将通过授权进行全产业链经营,使版权效益最大化,形成“一鱼多吃”模式。而湖南电视台在将《花儿与少年》作为只在芒果TV独播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之始,就成为率先公开向视频网站宣战的省级卫视,试水综艺节目“只独播、不分销”的模式,舍弃高额的分销版权收入,而对其传统电视台的电视剧依然采取部分分销和交换的方式,新媒体芒果TV则将重点采取开发独播网络电视剧的方式。正如前述分析,不同的版权运营模式意味着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在各类各层次全媒体平台不同的权利交易方式及其组合,进而也意味着不同水平和类别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互的转换。电视台在选择版权运营模式时,除了全面考虑可能的收益和成本之外,还必须正确分析自身实力和全媒体平台的成长性,准确衡量并控制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的版权运营是基于融合媒介的有效运作,但利用或拥有媒介渠道可以通过合作及资本运作来实现,并不必纠结于渠道的归属性以及自建与否。无论如何,版权运营模式都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化的,是随着企业发展和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

4.注重版权的品牌经营

电视剧是文化产品,具有非物质性,从整个电视剧产业链来看,其交易和流通的内容是版权,但从消费环节来看,消费者消费的却是电视剧版权背后承载的内容。因此,版权运营中的版权仅仅是形式,最关键的还是电视剧的内容,是产品、服务及其体验。可以说,版权之争终将演变为内容之争和品牌之争。品牌经营可以为企业树立优良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口碑,为企业赢得忠诚的消费者,赢得核心竞争优势。电视台的版权运营要避免短视行为,从品牌凝聚和品牌提升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及决策。

5.建立健全版权运营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1)版权确权。

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剧版权类型和交易环节更加复杂,无论是版权购买、开发还是再交易,其前提是必须保证版权明确和授权清晰。比如,确定每个交易环节的版权归属,避免版权纠纷;在购买电视剧首播权时要考虑是传统电视台层面的首播权,还是新媒体或全媒体首播权等。因此,电视台在运营版权时必须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界定,其权限规定不仅包含权利使用时间和地点,还应将媒体机构、使用终端、传播方式和范围等内容纳入进来。

(2)版权评估和版权保护。

版权属于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正确合理地评估版权是企业交易版权和做出科学的运营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版权能够顺利获得融资和实现开发的保障。与此同时,要保证企业获得预计的版权收益还必须对所持有版权进行动态监测,以避免利益遭受损失。

(3)版权资源管理。

版权资源管理是通过对版权内容资产进行采集、转储、分类、编目等,实现对版权资源的管控及对版权运营和企业战略的支撑。它有利于电视台对版权及其内容资产进行分析和优化,能促使电视台对版权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

(4)资本运作。

篇2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09-2012年国内的传统媒体也经历着质的变化,2009年8月6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出《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至此拉开了高清频道制播的序幕,再加上2010年国家对于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以及包括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能明确感到,把“加快普及数字高清、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推进三网融合”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首先对于高清发展,2008年高清图像的转播在奥运会上得以完美演绎,到了2009年9月国内高清频道的开播,共有包括中央台、北京台、江苏台、上海台、湖南台、浙江台、黑龙江台、深圳台在内的9家电视台实现了国内第一批的高清频道的播出,这9家电视台同时也完成了高清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建设,无论是质量还是效果上都等到认可。广电总局计划快速实现全国各省级卫视频道的高清频道播出,故从2010年起国内大部份省级电视台都加快了高清新闻网络的建设,为迎接高清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都是为了推进三网融合和如何在三网融合大环境下更好的发挥广电的内容优势,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也明确指出广播电视媒体将享有三网融合下“内容提供和内容权”,因此国内的广播电视台就需要拓展内容的汇聚源和海量内容的存储空间,建设一个高效率、高容量的全台媒资系统来服务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将现有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互联互通,同时也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极大的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和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架设,对于广电网络运营商不仅占有先天网络传输链路优势,同时还具备内容汇聚、内容加工、内容分发、内容的能力和优势。广电网络有着覆盖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并在宣传、内容、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地方在发展双向业务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

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广电市场的投入与监管,国内广电行业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攀升,在加快三网融合、高清播出、全媒体的同时,传统的播出机构正向全媒体内容提供商转型,考虑到电视台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内大多数结合前期对数字化全台网的整体规划,兼顾各台现阶段已完成的网络项目,正在规划构建一个面向全媒体运营的内容集成云平台,平台将为全台提供一个集全媒体内容加工、全媒体内容汇聚、全媒体内容运营、全媒体内容分发的云服务平台,平台将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重点保障现有标清节目制播的同时,全面支持高清节目的生产与加工,面向三网络融合,完成珍贵视音频资料的存储归档,同时支持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分发。

面向全媒体运营的内容集成云平台建设完成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具有强大的新闻特性,利用先进的IT技术、通讯技术和广电数字化技术,快速、准确、高效的进行新闻现场直播报道,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资讯消息。

具有强大的跨媒介协同功能,在未来的三网融合大趋势下,打造电视媒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体之间相互渗透、传播,提高电视台在国内的知名度。

具备节目运营管理功能,可真正将电视台的媒体资料变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可将有价值的教育节目资料有偿的提供给运营商进行播出,或与运营商进行合作通过点播计费的方式实现共赢。

面向全媒体运营的内容集成分发云平台,由内容汇聚互联系统、内容加工系统、内容运营管理系统、内容分发系统构成。

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

系统推荐采用松耦合的分布式结构,通过这样的集成设计理念,可以保证各子系统管理上的相对独立性,也有利于异构新系统的接入。所有功能子系统均通过全媒体业务集成平台的双总线进行集成和接入,数据和消息通过这样的机制高效而严谨地流转运作。

采用面向服务的集成架构(SOA)

在采用SOA架构的全媒体集成平台中,可以分为核心服务和扩展服务。公共服务构架是全媒体业务应用集成技术架构的基础,在内容集成分发云平台项目中,可通过面向全网的SSOS服务,用户在该系统多个业务板块系统中,可以实现单点登陆、无障碍按授权访问任何被授权系统。通过面向全网业务板块的MediaSearch服务,可以实现全媒体集成平台多个应用板块系统的节目内容的同一界面检索、调用。通过UniClock服务,为各试点城市的全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平台的全系统节目生产、、运营及后台管理带来了自动化、统一授时服务。

采用双总线的集成方式

考虑全媒体业务网络媒体数据传输需求特点,在SOA架构和ESB基础上,增加一个企业媒体总线(Enterprise Media Bus,EMB),这样ESB和EMB构成了台内网的双总线支撑模型。业务板块间的交互流程中,EMB平台的服务可以支持被ESB调用,用于流程中的,以此完成系统交互中媒体文件传输处理工作,所以在系统中,EMB平台的服务是一个在文件传输处理的服务的抽象,供主干平台支持各业务板块间交互的复用。在这种模式中EMB是作为一个后台服务供交互流程使用,本身并不暴露给业务系统。

平台全面支持全媒体格式和流程

系统中收录采集和编辑编目的各个模块,均全面支持全媒体格式,如:H.264、mpeg2 TS流、wmv等,并根据全媒体特点配置工作流程和编目规范。

提供媒体资产管理的主动服务方式

系统相应服务型子系统需要提供主动服务的能力,如收录系统的的收录排行榜、收录调查、热点主题服务等,媒资系统提供主题化服务、热点、收藏夹等功能。变被动服务的系统能够提供主动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内容加工系统

节目编辑和一次编审提供转码剪辑、转码打包、粗编、精编等一系列功能。系统提供对全媒体格式(H.264、mpeg2 TS流、wmv等)的强大支持,能够提供文件导入、低码率快速剪辑、快速打包转码等真对全媒体内容资源的功能;并会根据全媒体特点突出多媒体混合编辑功能,在集成化的界面中对文字、图片、视音频混合进行编辑,在有限的人工内,完成大量的节目的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系统还根据全媒体内容资源的特点,定制了相应的节目编审流程和管理机制。

内容运营管理系统

内容经营管理系统可分解为:节目生产管理、价值核算、版权管理三大系统;

节目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包括节目代码管理、节目生产计划、节目生命周期管理、节目编排管理四大模块。 节目生产计划模块是节目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节目的代码管理模块是对采集、收录、交换的节目进行周期管理的开始。节目的生命周期模块由对应计划推动上下线管理,维护信息的生命周期。节目单编排模块对数字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个机构进行统一的节目单管理,该系统支持编辑各频道节目单,但需要开发与各能力系统和平台互联接口,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价值管理核算系统:包含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经营管理、价值分析、运营支撑等业务子模块,提供运营交易和内部有形无形资产管理和分析的支持功能。

版权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设计并实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完善的版权管理控制体系,使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相关版权信息采集记录、版权可用性验证,以及为未来设计实现的版权保护预留必备的接口。使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全系统版权管理控制手段。

内容管理系统

全媒体内容管理子系统提供对系统所管理的内容资源的内容整合管理和编辑开发功能,包括编目审核模块、检索模块、转码模块、存储管理模块。

该子系统是全媒体内容集成平台内部管理、检索、编目和再开发内容资源的系统模块,提供适应于全媒体内容管理特点的编目规范,并会定制相应的检索机制,提供全文检索、智能检索、二次检索、收藏夹等,还特别提供了热点排行推介等主动服务功能。同时结合全媒体和增值需求,包含了版权管理和节目盘点等模块,提供全媒体商业运营的内容管理基础支持。

篇3

中国记者:面对传媒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怎样适应媒体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进一步发展?

黄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和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报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报业依靠单一的文图采编生产方式、单一的纸质传播方式、单一的报纸发行广告经营方式所组成的发展模式,难以再取得很大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

一、生产方式:由单一的文图采编转变为全媒体数字化采编。

1 采集方式已开始实行全媒体数字化采访。

集团目前新闻信息采集方式已由原来的文图采集升级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信息采集,为全媒体多介质传播和全媒体多终端经营提供多形态的内容。我们根据不同的新闻事件安排不同的采集方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全国两会和省两会等,则安排全媒体采访。

2 编辑方式已开始实行全媒体个性化编辑。

集团既有晚报、日报,又有微博、视频、网站,我们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编辑不同的内容产品,以体现不同媒体的优势和差异。

(1)充分发挥报纸的深度和理性优势,进一步提升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全媒体格局中,报纸的优势在于内涵,在于它的深度和理性优势。为此,《羊城晚报》确立了以提升现实影响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省委党报的优势,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加大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正视社会问题,触动社会现实,积极介入公共事务,敢于披露重大事件,树立正义敢言的晚报形象。让读者从消遣性、欣赏性阅读转向需求性、关注性阅读,使影响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如《羊城晚报》于2011年10月,独家连续报道的“凌华坤见义勇为事件”,该事件引起中央、广东省和湛江市领导的关注,吴川市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凌华坤见义勇为的相关问题。又如《羊城晚报》于2012年3月20日发表的《癫狂的“灵修”》专题报道,引起巨大反响。百度统计资料显示,超万家网站报纸转载,网络转载量超45万次。

(2)实施聚合战略,通过内容聚合、读者聚合和市场聚合,使《羊城晚报》更深刻、更高端、更年轻。

在新传媒格局中,报纸应该是精英媒体,高端化是报纸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内容上向深度报道和专业周刊聚合,在区域上向广州珠三角聚合,在读者上向高端人士、年轻群体聚合,通过内容和读者的聚合,形成市场聚合,从而提高有效发行,促进广告形成洼地效应。实施聚合战略以来,《羊城晚报》《新陕报》的发行和广告不断增长。

(3)充分发挥不同数字媒体的个性化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内容产品。

微博在于快,互动性强;视频在于全景再现,直观;网络在于内容全面,信息量丰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将采集回来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流再加工,形成了金羊微博、金羊网络专题报道、羊城播报、羊城电视等多种数字化内容产品。如每周一期视频直播节目《名师说家教》收视率不断创下新高,这是在教育动态新闻和深度新闻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出来的教育类视频节目,很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二、传播方式:由单一的纸质传播转变为全媒体多介质传播。

尽管《羊城晚报》纸质版的发行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全媒体多介质传播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提升传统互联网传播功能的同时,正在加大力度提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视、户外LED等全媒体多介质传播技术和软硬件的升级。

目前我们在子报《新快报》已试行,它的iPad版已比较成熟。去年全国两会报道就推出了新快报团队,他们用iPad、iPhone随时采集回传文、图、音视频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快报》记者用iPad制作漫画来表现两会,开创了用iPad漫画报道两会的先河。

三、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纸质经营转变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

目前和全国、全球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一样,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媒体经营收入上仍以纸质的发行和广告收入为主。虽然内容采集和信息传播已全媒体化、全数字化,但经营上没有探索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2012年,我们已加快向全媒体多终端收费阅读和广告运营的方向转型,由单一的纸质经营转变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收费阅读目前全球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广告的多通道、多终端运营收益将有良好的预期,毕竟不管技术怎么发达,广告客户还是需要做广告的,只是广告的载体比以前更丰富而已。

大家都在讲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是趋势,但不是取代的关系,是传统媒体怎样适应技术发展、更新换代的问题。如何借助现代传播工具的转型,实现现代信息传播功能的转型,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传统媒体的出路。

两条路径,共享新传媒格局

中国记者:如何嫁接优势资源,探寻与新技术共享新传媒格局的路径?

黄斌:近年来,传统报业依靠单一市场、单一媒体、单一盈利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的发展模式所拥有的增长动力正在减退。随着新媒体技术及技术平台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和各类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商业模式目渐清晰和完善,对传统报业读者资源与广告资源的分流作用更加明显。业界竞争已经从单一传统内容生产、广告和发行竞争,向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为核心,以新媒体技术和技术平台为依托,全媒体形式的信息和服务,传统媒体运营模式和新媒体运营模式有机结合的全面竞争发展。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未来的发展,必须建设集团全媒体平台,全力提升本集团的媒体竞争力,为面向未来的市场竞争和发展提供核心支持能力。

集团目前正在构建全媒体信息管理运营技术平台,是以新媒体发展方向为主导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在这个技术平台上,我们与新技术共享新传媒格局的路径主要有二:

路径一:充分发挥传统报业新闻报道权威性强的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这一路径,关键在于报纸功能的转型,既要发扬报纸的现有优势,又要找到实现功能转型的新渠道。要改变办报思路,不仅要在纸上办《羊城晚报》,而且要探索在新媒体上办《羊城晚报》。要把新媒体的理念、新媒体的技术和新媒体的手段与办报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报业的载体转型和功能转型。

我们正在打造的《羊城晚报》全媒体信息平台,是涵盖整个报业集团各种媒体形态的信息采集、编辑、和运营的综合数字化业务基础设施。平台以全媒体内容采集与汇聚系统为核心,以媒体综合出版,一次生成,多媒介、跨媒体同步发行出版和云服务为目标,最终将实现内容产品的统一管理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平面、移动、互联网、户外屏媒体、视频和多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为载体的信息产品。

全媒体信息应用层由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移动媒体出版系统、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三大业务系统组成。平台的基础由虚拟化云管理的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支撑平台构成。

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涵盖了现有采编流程的所有功能,新增了移动采编、线索管理、热点追踪、报题/选题管理等功能;功能更强的稿件审核和编辑工具;全新的引擎、模板和监控,实现对报刊(含数字报刊)、网站、微博和移动出版内容的统一管理和。

全媒体信息平台建成并与现有综合业务处理平台整合后,在保持和提升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多媒体资源管理、新媒体应用、移动采编和相关业务、提升采访装备和手段等新能力,实现集团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以新媒体发展方向为主导的集团建设提供平台支持。

我们现在不断加快发展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新闻采编团队和流程建设,形成以原创新闻资讯为基础,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发挥传统报业新闻报道权威性强的优势和公信力强的品牌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路径二:构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体系,发挥报业集团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新的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

如果说路径一是“内容为王”的话,路径二就是“终端为王”。我们一方面加快网络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的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与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占领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有线电视网、户外LED等数字终端。

强大的内容可以给我们带来影响力,但将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收益,必须拥有自己的终端。光做全媒体内容供应商,没有自己的全媒体多终端经营体系,在目前新传媒格局中是没有议价能力的,新媒体的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也就建立不起来。移动媒体出版系统包括移动媒体制作平台、管理平台和云服务平台。通过移动媒体制作平台软件,可以实现交互式数字出版物需要的富媒体元素,如音视频、全景图、三维立体效果、超链接、图标注释、幻灯片、交互式信息图表等动态组件,用户不仅可单向获得大量资讯,还可以与数字出版物进行互动,如发表评论,发送微博或者参与投票等。目前iPad、iPhone和Android(安卓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移动媒体制作平台软件基本上都能实现。

三大重点,多产业发展现代传媒集团

中国记者: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形成产业升级,实现新时期的战略转型?

黄斌:2012年集团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将抓住中央和省委推进文化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顺应传媒产业的潮流,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投资力度,深化实施品牌战略、聚合战略、产业扩张战略、数字化战略,集中资源发展《羊城晚报》、数字媒体、生活传媒、创意产业四大板块产业,打造现代传媒产业集群,使集团从以报纸为主的报业集团向多产业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转型。

加快集团经济发展,关键是把集团经济总量做大。要拓展和盘活经营资源,把一切允许经营、能够经营、应当经营的内容、活动和资源都转向经营,提高内容经营的比重,丰富经营性活动,加强投资经营,推动传统经营业务转型,实现由办报刊向办产业转变,由依靠版面经营向多资源经营转变,由二次销售的赢利模式(即广告)向直营销售、多次销售的赢利模式转变,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一、整合集团资源,扶持品牌项目做强做大,实行品牌运营。

2011年,集团有若干品牌创新项目,如发行公司推出金羊管家品牌、可乐生活推出斑马品牌。2012年,数媒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也推出不少品牌项目。集团各单位都在积极整合资源,进行大胆创新。集团将不断加大品牌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二、重点打造生活传媒和创意产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

我们成立了生活传媒公司,通过丰富期刊出版品类,加快全媒体运营和品牌产品创新开发,打造生活类期刊媒体方阵和品牌产品延伸的产业链。将进一步细分媒体市场,寻找市场空间,明确各自清晰的读者群,把握有效的客户资源,大力发展功能性强的期刊,探索开发电子期刊,摸索电子刊物的赢利模式。

我们将加快创意产业园整体开发步伐,加快羊城创意产业园的规划,提高创意园服务性收入的比例,提升服务水平和内容。充分发挥地段优势,引入商务配套,形成成熟的商务圈,形成新的增长点。探索资本输出、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等多种形式扩张的路子,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羊城创意产业园”,形成连锁式产业园区。

篇4

一、包头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覆盖多终端的新型主流媒体。

近两年来,包头日报社投入近400万元建设六大新媒体平台。在此过程中,包头新闻网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并全面改版;包头手机报在原有移动版的基础上开通了联通版,并创办了《食药工商周刊》,订阅量由2015年初的1万份迅速增加到3万份;集中打造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三大微信公众号,使粉丝总数从2015年初的不足10万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万,并陆续创办了“包头名医馆”“包头楼市”等10多个生活服务类垂直微信公众号,形成微信矩阵;强化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和包头新浪微博的运营,使粉丝数达到30多万;推出了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着力打造移动互联网主流新闻门户;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高技术标准的视频演播室,开通视频频道,自制播出脱口秀节目《新闻马后炮》和高端访谈节目《鹿城访谈》;此外,还开设了音频栏目“包头微电台”,开通了包头新闻网英文网站。至此,包头日报社基本完成了全媒体平台布局。

(二)提出“发展移动端,抢占手机屏”新媒体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PC网站正在逐渐被移动新媒体所取代。为此,包头日报社适时将新媒体工作重心转向移动端,重点发展包头新闻网手机网站、包头首发新闻客户端和微信矩阵。围绕这一战略,包头新闻网重新调整了业务布局,将采编、技术、运营的主要力量逐渐集中到微信、手机网站和APP等平台,以移动端为中心进行内容生产和平台运营,同时开始对移动端平台的内容结构进行优化,着手增设直播、音频、网络问政等版块和本地生活服务功能以及微电商平台,打造以新闻传播功能为基础的区域性移动综合服务。

(三)把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战略重点,做大做强优势媒体平台,带动新媒体平台整体发展。

包头新闻网、《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三大微信公众号通过不断提高报道吸引力、举办各种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在较短时间内集聚了40多万粉丝,成为包头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微信矩阵。其中,包头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拥有粉丝23万,在自治区网信办和新榜联合的内蒙古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基本一直位居媒体公众号榜首,并跻身新榜中国微信500强和全国时事类公众号50强,《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微信公众号也各拥有粉丝超过10万,在内蒙古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居于同类媒体公众号前列。为了集中资源壮大优势平台,这三个微信各自建立了独立的编辑部,包头新闻网更是要将采编、运营重心全面转向微信公众号,通过加强内容原创、活动互动、营销推广,提升社会影响力。此外,报社还以支持内部创业等方式,鼓励发展生活服务类垂直微信公众号。

(四)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应新媒体运作规律的采编和运营模式。

在新媒体布局方面,包头日报社采取了多点布子、优胜劣汰的方式,除了包头新闻网,日报、晚报也在各自发展新媒体,鼓励大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包头新闻网在采编流程方面,实行了平台责任编辑中心制,由责任编辑全权负责平台编务工作,其他采编人员可以跨平台提供成品稿件,形成跨界供稿、集中编辑的采编模式;在业绩考核方面,尝试以稿件点击量为主评价成果,尽量让采编人员收入与传播效果直接挂钩;在经营方面,对外招商承包经营行业广告,对内推行项目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拓展经营空间。

(五)坚持内容本土化,强化报道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创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对于区域性媒体,提供本地新闻和生活服务信息既是比较优势,也是立身之本。因此,包头日报社新媒体集群一直把生产和本地内容作为根本,充分利用日报、晚报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包装,以适合新媒体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编排。包头新闻网要求采编人员以微信形式创作和编辑稿件,并成立快播小组,对本地新闻、活动进行现场采访,利用手机从现场传回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直接由编辑整理。

(六)大力推进全媒体融合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在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打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

包头日报社目前已建立了3个层面的媒体融合报道机制:一是在报社层面的全媒体行动统一策划协调机制,针对重点选题和重要活动进行全媒体融合报道。二是建立日报、晚报与各自的微信、微博平台间的互动报道机制,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构建新媒体平台间的融合报道机制,新闻网各平台、频道既各自进行内容生产,又跨平台供稿和取稿。

二、包头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不足

包头日报社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面临一些困惑。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地市报社来说,推进媒体融合,有不少难题待解。

首先,新媒体投入大、风险高、产品迭代快、技术要求高,而地市报社普遍经济实力不强,既无力外购优质的新媒体产品,也难以建立和维持高水准的技术团队自行开发。如无外部支持,只能选择微信、微博、通用客户端等门槛比较低的平台,很难在技术主导的新媒体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一方面争取党委、政府予以更大力度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等优势,尝试与社会资本、技术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补齐自身短板,借船出海。

其次,新媒体产品种类繁多,资金、人力等资源消耗量大,在没有明确的运营思路之前,盲目上项目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这要求我们在打造新媒体平台过程中,应该摒弃大而全的想法,重点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另外,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由于路径依赖,趋向于将传统媒体的采编、运营方式简单地复制到新媒体工作中。目前来看,大多数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赢利模式确实与传统媒体差别不大,但如果一直沿袭这种模式,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地市报社的新媒体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做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比照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引入项目制管理、技术入股、股权激励、风险投资等概念,打通新媒体产业链,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尽快由单纯的新闻信息平台转型为以新闻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篇5

1 制播模式的变化

传统电视过去一直是面对单向传播渠道的一次性生产,点对面的单向传播。面对多样化的新媒体形态,尤其是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这样的生产传播模式很难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应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制播模式向“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新制播模式转变,如下图所示:

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以及用户的互动性需求。在发达国家,传统媒体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CNN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一个以当家主持人安德森命名的“安德森・库珀360度”电视节目,该节目每天做一个小时的电视版,同时做半个小时的博客版以及手机推送版,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差异化生产和传播。

此外,CNN 还关注到了新媒体时代网民对新闻报道的参与热情,开辟CNN iReport频道,提供网民上传服务,使全球网民上传的照片或影像成为CNN新闻报道的新闻源,带动全球市民报道热潮。

2 组织机构的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不仅传统电视的采集、生产、的业务流程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电视的组织架构也将随之改变。

在全媒体时代,广电不是按照媒体类型划分组织,而是要按照业务流程和要素重构组织。

3 经营模式的变化

传统电视媒体的经营主要是依靠广告在播出平台上获得一次性利润,没有形成多元收入格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将摆脱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根据不同终端用户的不同需求,付费点播、精准营销、套餐服务、内容定制、电视购物、增值服务等等新的消费方式,将成为电视经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消费方式的变化

未来,电视的消费方式将不再是“你播我看”、单向封闭传播的形式。点播、时移、订阅将使人们对视频内容的消费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互联网的链接将使电视社交功能大大增强,微博等社交网络可以嵌入电视,人们在电视上可以形成社交圈子,好友之间能够方便进行视频内容分享、推荐与交流。与此同时,受众的主动参与性将大大提高,不仅可以随时评论节目,观众的意见甚至可以决定剧情或节目的下一步发展。同时,电视也将能提供游戏、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消费方式。

海尔2011年推出的58寸超宽屏卡萨帝社交电视,除了能上网外,还支持微博、QQ、MSN等上万种应用软件,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可以一边上网看股票信息、看电子杂志、了解电视剧人物信息,还可以视频通话,与微博圈子里的朋友交谈,充分体现了交互功能。

5 运营理念的变化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运营理念也将发生根本改变,集中表现在从“受众”到“用户”转型,从“宣传”到“服务”转型,从“封闭”到“开放”转型。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受众观念将逐渐被用户观念取代。因为,在全媒体的传播格局中,电视的每一个接收终端都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具有主动选择权的“用户”。因此,传统电视的“宣传”功能必须向“服务”功能转型,高高在上的喇叭式传播将不受欢迎,只有把用户服务到位,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而用户的参与性也必然使传统电视打破“封闭”走向“开放”。

面对全媒体竞争的新格局,传统电视也面临着从台网联动、台网融合向全媒体发展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的重点在于实施五大核心转变,提升全媒体竞争合力,即:

1 由播出机构向“中央厨房”式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

传统电视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应该首先实现由播出机构向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即由播出平台向内容集成服务平台升级。

这里的播出平台不仅包括传统的电视终端播出平台,而且包括网络电视终端播出平台、户外电视终端播出平台和手机电视播出平台,即加强全媒体、多终端的渠道平台建设。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应打造视频内容集成服务的开放式“中央厨房”,在这个大平台里,不仅生产制作电视台自身需要的海量内容,而且为其他电视机构、民营制作公司以及社会内容制作机构生产的内容,提供开放式运营平台,甚至广大网民自制生产的原创内容也可以汇聚到“中央厨房”中,“中央厨房”再根据家庭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户外大屏、车载电视等各种渠道终端提供特色化内容,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终端的需求提供定制内容、互动内容服务,成为视频内容生产、交易、对内外播出的综合集成服务商。

如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视频发稿平台,就可通过重构业务流程和技术平台优化,建成开放式新闻聚合平台,整合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种新闻资源,建成可以对接各种渠道、终端用户并能快速反应、点对点即时的新闻集成服务平台。

2 由单一收入结构向整合营销转变

在全媒体时代,价值链网络化将使电视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独立成一个价值模块,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由众多的价值单元组成。

全媒体发展战略最终必须落实到运营模式的探索上,而运营模式的探索则重点在于收入模式的探索。在全媒体时代,电视为广告主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时段,而是可以提供一套整合的广告套餐服务,即整合多频道、跨媒体的传播平台,使客户的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几何倍放大。电视在注重广告资源开发的同时,未来应更加注重以版权收入为主的媒资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其它服务资源开发的全产业链价值模式探索,形成包括广告收入、版权经济、付费订阅、针对不同终端的内容推送和精准营销、电视购物等收入模式在内的整合营销新模式。

3 由台网松散联动向台网一体化发展转变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应打造台网一体化战略,改变当前台网之间松散联动的发展格局。把新媒体发展规划纳入电视台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统一布局,共同推进。

在传统电视台网融合战略实践中,应考虑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电视与新媒体内容生产平台的一体化,以利于形成充分开放共享的资源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高效率。

在产业经营方面,统筹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化运营,打造传统产业和新媒体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

4 由自我积累发展向资本运作转变

发展新媒体不能用传统的事业思维和体制机制来推进。目前传统电视媒体旗下的新媒体机构,往往集宣传事业和经营产业双重身份于一体,市场化主体地位不强,对母体还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体制问题成为传统电视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阻碍。

因此,应尽快松绑制约发展的体制束缚,确立新媒体企业、公司化运作的企业真正市场主体地位,实行市场化运营。一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用市场融资的手段解决境外站点建设、播控平台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突破自我输血式发展瓶颈。二是加快尝试以成立集团总公司为母体,以合资子公司、分公司等分属企业形式为子公司的运营模式,还原各种新媒体业务真正的市场化主体地位,用纯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通过收购、强强联合甚至上市、兼并等资本化手段带动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

5 由单一收视调查向全媒体传播效果监测转变

对于电视节目影响力的评价,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有收视率和满意度两个指标。在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发展为重要的社会舆情集散地,这对中国电视节目原有的评估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即收视率和满意度都无法全面而深入地呈现电视节目在全媒体形态下的真实影响力。因此适应全媒体化运作,就必须建立面向全媒体生产的效果监测评估体系。

电视台建立全媒体效果监测评估体系,首先是要加强电视节目网络影响力研究。即通过研究各种网站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情况、网民对于电视节目的评论、网民在网上下载或点播电视节目的频次等,利用这些信息,客观分析节目观众满意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节目,更好服务视频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IPTV、手机电视等不同终端的用户,开展用户满意度、节目欣赏指数、社会预期等方面的研究,获取用户与社会的多元反馈,研究新媒体用户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节目生产和编排质量,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电视全媒体发展五大核心转变

由播出机构向“中央厨房”式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

由单一收入结构向整合营销转变

由台网松散联动向台网一体化发展转变

篇6

【关键词】用户思维 广播 广播主持人 进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媒体形态、新媒介渠道及平台不断出现,移动网络电台正冲击着中国广播市场。笔者认为,被冲击的也许是传统广播结构,广播本身反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人,特别是广播主持人,只有不断进行自身的修炼,才能自如应对这个时代的变化。本文重点从用户运营的角度分析广播主持人该如何修炼。

一、修炼是新广播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

互联网对媒介环境的改变是巨大的,在广播领域,有些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广播传输渠道不断延伸

近几年来,广播节目的传输渠道已经向多渠道多平台延伸,也彻底改变了受众的收听方式与收听习惯。各家广播电台为了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收听市场竞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听众既可以在广播自身的网站上收听直播或点播往期节目,也可以在其他商业平台获取广播节目内容。此外,这几年间,喜马拉雅FM、考拉FM、荔枝FM、蜻蜓.fm、优听Radio等音频客户端相继亮相,也拥有了强大的市场用户群,进一步延伸了广播节目的传播平台。广播已不仅是那个仅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调频调幅(FM/AM)了。

(二)“听众”已变为“用户”

新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受”方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线上平台信息、表达观点和意见等。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在广播领域,听众从原来单纯的接收者,变身为集收听者、传播者和参与者于一身的用户。

(三)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被无限延展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主持人是节目的策划者和创作者之一,更是播音间的主导者。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边界被无限延展,除了在播音间里与听众短暂、低频的互动外,主持人还可以在各个线上平台和圈子中与粉丝进行实时、高频的互动,主持人的策划、创作也已经融于和听众的24小时线上生活中。举一个例子,“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60秒的语音,呈现出的媒体形态本质上其实就是广播,但这种广播仅仅是主持工作的开始,是运营用户的一个手段而已,还有大量的后续运营工作等待主持人去做,比如互动、社群、商品售卖等。

(四)主持人已不再是“大众情人”

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选择媒体内容,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众多有着相似特质的小群体,他们的态度更趋一致。但从传统媒体角度来看,各个小群体、小圈子之间却变得越来越众口难调,受众已很难再作为一个统一群体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全民明星”时代的终结,“大众情人”式的主持人自然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明星主持人靠自身独特魅力去吸引一个个小群体。

修炼的核心在于适应。正所谓“适者生存”,时代变了,外界环境变了,唯有加强修炼,改变自身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不被淘汰。没有了纯粹的广播,没有了纯粹的听众,也没有了纯粹的广播主持人,广播人面对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唯有不断修正思维、修炼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二、将受众思维进化为用户思维

(一)从生产端思维转向消费端思维

所谓用户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以用户的认同为目标,去组织生产,因为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对于广播来讲,“用户思维”的关键环节就是将传播方的“生产端思维”转变为接受方的“消费端思维”,要知道核心用户是谁、在哪里,这些核心用户有何感受和需求,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创作节目。

(二)用户思维下的用户群体概念

传统广播一直拥有着庞大的听众优势,但这些看似规模庞大的受众群体,与更加具像化、精准化、数据化的“用户”相比存在巨大差别。传统广播的受众广而不聚,广播人并不知道这“广大受众”究竟是何许人也,受众更像是一个个匆匆而过的“路人”。而用户思维下的受众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对广播人来讲更像是时常相见的“朋友”,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彼此相互认同;这个群体有温度、有热度,可准确感知,可实时互动,可消闲解闷,可参与、可交流,甚至可变现――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经常提到的“可运营”。

三、用户思维下的广播主持人修炼路径

全媒体环境中,广播主持人的修炼路径之一就是必须具备用户思维。在用户思维下,广播主持人及其团队不仅是某个调频下的主持者,还是大广播时代下的“身份认同(IP)拥有者”“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客服经理”“市场经理”。

(一)广播主持人要知道用户是谁

广播主持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用户或粉丝是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用户运营。在以往,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调查方法了解受众群体的年龄属性、性别属性,地域属性之外,是无法对他/她有更加清晰的用户画像的。比如没有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出用户通常是通过什么渠道收听节目的,用户有什么样的线上浏览习惯和消费习惯,用户对节目的哪个环节更感兴趣,用户对节目的哪个嘉宾关注度更高……如果对这些数据没有清晰的了解,谈用户运营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说,对用户或粉丝进行清晰的画像是全媒体时代一个广播主持人的基础。好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方便的工具,通过人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手段,能够让每一个听众通过收听、参与、交流与广播电台建立起实时紧密的联系,由此获得的宝贵数据正是广播主持人进行自用户清晰画像的重要途径。

(二)广播主持人要知道用户在哪里

用户在哪里主要指用户通过什么渠道收听。全媒体环境下,节目的传送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听众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渠道收听和点播成千上万的广播节目,也就是说,用户已经无处不在。面对这种局面,广播主持人的节目如果还仅仅局限于一两个播出和互动平台,对获取用户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既然用户已经无处不在,那么节目和主持人也应该无处不在,将自己的品牌和节目在最广泛的平台进行传播。当然,也许会有这样的担忧:寄于他人平台或渠道之下,会否丧失品牌的主导权?在笔者看来,知识产权(IP)为王,如果节目的知识产权和主持人的知识产权始终在出品机构的品牌之下,渠道愈多机构品牌的影响力反而愈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价值会从节目直播衍生到分布于不同的K端渠道上:收音机、车载电台、网页、手机客户端等。

(三)运营、留住及转化用户

如何运营、留住、转化用户,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思维。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做一档节目,而要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一整套产品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媒体方面有一些创新的探索,他们的思路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互联网产品,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广播产品”,他们认为“广播应该着重解决受众的生活需求,而不仅仅让大家听广播”。在《吃喝玩乐大搜索》节目中,他们着重解决用户旅行中的吃喝玩乐等问题,线上手机客户端可以通过满足受众的生活需求,线下客户端可以和经营商户分账,从而实现线上节目线下消费的闭环,这是广播节目的进化。在这个闭环中,广播主持人的工作必然会体现在节目播出、线上互动、线下活动、商户宣推等各个环节――主持人的工作被无限延展。

2.全媒体化思维。广播主持人固然要以广播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但在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武器”已经不仅仅是广播话筒了,新媒体平台互动、线下活动等能够拉进与用户距离、深度互动的工具都可以成为广播主持人运营用户的工具――广播主持人应该修炼为全媒体广播主持人。

3.垂直化思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渠道越来越多,导致的问题则是信息过载。所谓垂直化思维,就是需要广播主持人在内容的专注与专业性上下功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单纯靠播报信息已经无法赢得受众。内容的专业化必然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个时代对那些什么都似乎略懂一点的“杂家”已经没有太多的需求,互联网搜索功能已经替代了这些人,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专家型”节目主持人提供专业性内容和服务。只有提供对用户有用的认知,而不是碎片化肤浅信息,才能够吸引用户对节目的关注,也才能够培养用户对节目的忠诚度,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体。

4.参与感。“参与感”这个概念被广泛关注,最早来自于小米手机的用户运营理念。当用户参与到小米产品的策划、设计、制造、营销、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时候,其对小米的认同感与忠诚就建立起来了。对小米公司来讲,为用户营造参与感,是其培养忠实“米粉”的有力手段。同样的理念也可以运用于广播节目主持,以往的电话接入式互动虽然也可以算作一种参与,但其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如果能够将用户的参与深入到节目的创作、播出、互动、线上和线下活动、社区建设、社群运营等各个环节,必将会培养一批对节目和节目创作人的“死忠”用户,这对广播主持人来讲是一大幸事。

5.用户体验。所谓用户体验,就是要从用户端来进行产品或节目的设计与创作,其实参与感就是一种典型的用户体验。传统节目的创作通常是“生产端”主导的,节目创作方的自我创意和主持人的自我能力、意愿占据节目的主导地位,而注重用户体验就是需要从“消费端”来运营节目,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自嗨”的后果很可能会失去用户的关注。

6.价值观传递。用户思维最为核心的环节是“价值观传递”。在这样一个万物皆媒、全民直播环境下,看似什么人都可以屹立时代的潮头,但是大浪淘沙之后,但只有那些拥有完整价值观体系的身份认同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忠实用户,也才具有媒体价值和品牌影响力。自媒体人罗振宇曾提出“魅力人格体”的概念,其实就是从价值观传递的视角阐释用户运营的思维。只要树立起“魅力人格体”,拥有自己特有的价值观体系,广播主持人就会拥有相对固定的社群。这个社群中的听众一旦对其所主持的节目产生了黏性,就很有可能持续关注与其有关的所有衍生产品,这个时候就可以实现用户向消费者的转化了。

四、结语

用户思维本身就是逆传统的,需要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把从信息传播方的思考方式转向从信息接收方来思考。所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最为关键的。在全媒体环境下,固守传统不是应有姿态,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在原有的条件下,及时更新观念,提升认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拓展传播能力。

篇7

爱立信GPON产品系列EDA1500是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而且该公司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全业务宽带前景明朗

宽带的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电信业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视音频内容娱乐、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多媒体信息共享等信息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电信行业,传统的以单一话音为主的商业模式,或是以面向网页浏览、电子邮箱等简单互联网访问为主的带宽提供模式,正在迅速向以提供融合多媒体应用的全业务商业模式发展。

未来将是一个宽带无处不在的世界:用户需要能够在任意屏幕上(包括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享受到各种融合的宽带多媒体服务。全业务宽带不仅可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追求,更有助于运营商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吸引新用户,创造新的收入流。随着全业务融合时代的到来,应用将会前所未有的丰富。包括高清晰IPTV等在内的多种增值多媒体服务,将成为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必将对运营商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提出新的要求。

爱立信看好全业务宽带的巨大前景,通过一系列收购加强在固网宽带以及多媒体应用上的布局,为运营商定制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自2005年开始,爱立信先后收购了Entrisphere,Marconi,Redback,TandbergTelevision等在各自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构建从接入、城域、汇聚、核心到应用的端到端固定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构建全业务宽带的理想技术

作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重要部分,宽带接入网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xDSL技术逐步从ADSL\ADSL2\ADSL2+等向能够提供更高带宽的VDSL2升级,而这也要求VDSL2DSLAM更加地靠近用户侧。随着VDSL2局点呈数量级的增加,也就提出了高效汇聚大量DSLAM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双绞线技术在带宽提供、接入距离等多方面的天然缺陷,光纤正在迅速取代铜线成为理想的接入媒介。

国内主要固网运营商紧跟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均提出了“DSLAM下移”和“光进铜退”的战略,为满足全业务宽带要求的网络发展指明了方向。GPON光纤接入技术正是为运营商提供电信级全业务宽带接入网络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的。

GPON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多业务统一支持、良好的互通性和可管理性等众多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视为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理想技术。

GPON明确了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Ethernet业务,包括IP业务和MPEG视频流)、PSTN业务(POTS、ISDN业务)、专用线(T1、E1、DS3、E3和ATM业务)和视频业务(数字视频)等,并提供全面的QoS保证不同业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如GPON可以将TDM业务直接映射到GEM帧中,使用标准的8kHz(125μs),确保高质量的TDM支持。

GPON定义了完整的OMCI(ONT管理控制接口)。通过OMCI,运营商可以实现对ONT的远程管理,提高业务开通和故障排除的效率,并大大降低运维的成本。

GPON中清晰定义了AES(先进加密算法),支持128bit严格的加密机制,提供更加严格的安全和保护机制,确保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简言之,GPON是为了满足运营商在统一网络上支持多业务融合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它能够提供电信级的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互通性以及可管理性等诸多运营商级特性,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构建以及多媒体增值应用的部署提供最佳平台。

美国AT&T早已经宣布对新建小区全部采用GPON光纤到户的接入方式,并选择爱立信作为合作伙伴提供领先的GPON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GPON光纤接入,AT&T推出了品牌为“U-verse”的高清晰IPTV业务,可以在原有固定语音、移动语音、宽带上网业务的基础上,提供新型的高附加值应用,支持多种业务的捆绑销售、多种资费套餐的用户定制,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领先的收入来源。日前,AT&T更是宣布增加其在“U-verse”建设上的投资,从45亿美金到50亿美金,并计划到2008年底可以为1800万家庭提供“U-verse”服务。

成熟方案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为全业务宽带的引领者,爱立信始终致力于推动宽带技术的持续进步、业务的不断丰富完善以及产业的广泛成熟应用。同时,爱立信通过对于宽带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业内技术领先公司的有效并购整合,已经并正在继续不断完善宽带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为运营商及宽带接入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继收购业界GPON技术领导者Entrisphere之后,GPON已经成为爱立信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的重要成员。2007年6月,爱立信宣布进一步升级高性能GPON产品系列EDA1500。经过升级后,进一步增加其产品系列的功能和丰富ONT/ONU的选择。

爱立信BLM1500OLT现在拥有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交换容量达到320Gbps,每业务槽位背板总线带宽达到20Gbps,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另外,利用包含2个10G以太网接口和8个1G以太网接口的G28板卡,能够在网络中提供最高的上行带宽。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篇8

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通信业务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从目前来看,其与互联网的交集还比较有限,一方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通讯协议,基于公共互联网的IP语音技术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另一方面,基于IP的语音通信在中国处在一个比较模糊又相对敏感的灰色地带,使得传统语音业务在与互联网的结合中,要么游走在政策的边缘,要么客户体验较差,但也正是这种有限的交集,提升了通信业内对传统语音业务的想象空间。

由互联网发起的语音业务

目前,用户通过手机APP启动电话呼叫越来越多,在这种呼叫模式中,手机APP仅仅是电话呼叫的触发端,实际通信过程还是在传统电话网络中完成,从技术角度看,这与从手机拨号盘上发起一个电话呼叫没有本质区别。然而,仅仅是触发端的不同却能对通话双方产生截然不同的业务体验。

以客户服务为例,客户从手机APP触发的到企业客户服务系统的电话呼叫避免了冗长的IVR流程,而企业客户服务系统在接通这个电话前就已经通过APP服务端程序知道了客户在业务流程中的操作轨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将该电话转给相应的座席,由座席快速提供相应的服务。相比客户直接打电话到客户服务系统,这种由手机APP触发的电话呼叫显著改善了客户体验,降低了或者优化了企业的客户服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量提升。

还有一种由互联网发起电话呼叫的形式,相比手机APP触发电话呼叫,这是一种真正由互联网侧发起的电话呼叫。在这种呼叫形式中,手机APP向互联网中的服务端发送一个请求,服务端收到这个请求,即通过网关同时向主叫方(请求方)和被叫方(目的方)发起电话呼叫,呼通后在服务端将两个电话连接起来。从技术角度看,从服务端网关到两个电话端的呼叫过程仍由传统电话网络完成,而手机APP仅是通过IP域向服务端发起一个请求。目前,这种呼叫形式在中小企业统一通信、社交等互联网应用中有一定的应用量,如一些基于匿名的社交应用,这种呼叫形式能屏蔽主被叫双方的真实电话号码。

与传统语音业务相比,由互联网发起的语音业务表面上看是触发方式的不同,实际上是将传统的语音通信业务嵌入到互联网的业务流程中,使得围绕用户业务应用构建通信系统这种理念得以真正落地,并催生更加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基于公共互联网的语音业务

上述由互联网发起的语音业务本质上还是基于传统电话网络的语音通信,所以这种业务一般不会存在政策上的障碍,而且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真正存在争议的是基于公共互联网的语音通信业务。然而,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产业链环境的演进,这种10年前较明显的争议,现在看来要淡化许多。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商已经建立起来较完善的接入网络,用户的互联网固定接入带宽已经能够满足媒体通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宽带接入网络接入到正在逐渐成熟的IMS和NGN,实现全IP通信,况且,基础电信运营商未来的收费模式将由单纯的基于话音的计时收费转向话音免费而数据流量收费的业务模式,真正能将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统一起来;其次,2015年底的VoLTE试商用,也标志着移动网络全IP化时代的到来。时过境迁,IP网络的完善以及互联网和通信网的融合,使得基于公共互联网的语音业务(亦包括基于视频的多媒体通信业务)不大可能产生以前那么大的争议。

实际上,基于公共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其意义远不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及改善客户体验,基于公共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将改变通信的业务模式和产业链,如产业链中将产生独立的面向互联网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该提供商通过构建一个可进行网络部署的软交换系统或多媒体处理系统,向互联网业务开发商提供媒体交换和媒体处理的资源租用服务,也可以连接电信运营商的SIP中继为业务提供落地服务,从而使得互联网产业链环节各司其职,进而能够涌现出各种创新的互联网应用。

东进技术在IP多媒体通信业务中的探索

篇9

纸媒在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一味模仿。冷静下来想一想,有多少家媒体因模仿而成功?也许有人会发问:纸媒不是曾在互相模仿中发展起来吗?纸媒大发展阶段与其向全媒体转型时代,有很大不同。研究新媒体传播的形态和运营模式、路径,以及考量当今媒体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就会发现依然沿续过去的做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纸媒之间互相模仿并不乏成功案例,因为那个年代有这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纸媒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往市场化转型,第二次是往全媒体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围绕“内容为王”展开的,也就是谁的内容做得好,谁就能赢得读者,有了发行量就能吸纳广告,然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当然,也需要良好的营销手段做保障。走在前头的纸媒总是先实行差异化经营,办出与他人不同的特色。当年最早覆盖城市市场的晚报,有别于机关报,通过大量关注社会生活、文化娱乐的报道和新鲜活泼的写作、吸引眼球的标题,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晚报风格”,无论个人订阅、报摊零售,还是总发行量、广告效益、利润指标都大大超越了其他报纸。那时的《羊城晚报》发行逾百万份,其中外省三分之一、广州三分之一、广东除广州以外的地区三分之一。晚报独领十余年之后,后起之秀都市类纸媒不仅模仿了“晚报风格”,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超越。省会所在地的中心城市机关报或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市报,也将“晚报风格”融合进去,并兼容都市报的手法,这就有了“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的说法。过去电视未兴起时,晚报成为晚间的热门消费品,但当电视普及之后,晚报的优势逐渐被早报取代。不只是模仿晚报,早报之间也在模仿,当然首先是内容的模仿。《南方都市报》第二版开辟了评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办起了评论版。不只是内容的模仿,形态何尝不在模仿。《广州日报》办起了外包装索引版,其他报纸很快就跟着干了。甚至营销手段也在模仿,《广州日报》的自办发行,就被许多报刊所仿效。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弄清,即为什么能模仿和乐意模仿?因为这种模仿难度不是特别大,尤其是报纸形态的模仿、自办发行等营销渠道的模仿比较容易。当时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而新闻内容和广告传播主要靠传统媒体,别的竞争对手少。因此,传统媒体即便相互模仿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能模仿,又能较快出效益,何乐而不为?

纸媒延续的模仿惯性,在全媒体转型中终碰到了瓶颈。当今纸媒往全媒体转型中的模仿包括两方面:从内部来看,经营新媒体时将传统纸媒的办报思路、运营方式照搬照套过来;从外部来看,就是看别人玩什么他就玩什么。别人做网络版他也做网络版,别人做手机报他也做手机报,别的报纸有二维码,他也要有。其结果是,别人赚不到钱他也赚不到钱。这不是说这些新的传播形态不能介入,而是说介入要有自己很强的目的性,并在做的过程中要有不同于他人的创新。目的性强、手法创新就是差异。比如,纸媒全媒体运营的目的性问题,从争取经济效益的目的性来看,有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三方面。间接效益,就是让新媒体成为提升纸媒品牌的助推器,使纸媒取得良好的效益。有这一目的性,即便办的新媒体亏本,也依然能间接获取效益。直接效益,就是办起来的新媒体自身就能取得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就是通过对内部新老媒体的资源的整合实现综合效益。人民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利用《人民日报》新闻采集的权威性和资源优势,在报纸之外打造了网络舆情服务产品。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类,线下产品为《网络舆情》内参杂志,线上产品包括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互联网舆情监测报告以及网络舆情咨询服务等。2012年4月27日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舆情服务成业绩增长亮点。以上说到的三种模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种模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如果一时做不到,起码要在某一种模式方面有所突破。最尴尬的是三种模式都亏了本。如果互相一味模仿,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就难以避免这种尴尬。

新媒体一般性的技术和低层次的运营模式,模仿并不难。从现实来看,能模仿的都模仿了,但几乎没有找到市场模式和赢利模式。最早模仿的是与传统纸媒互动的网络版,也就是按办报那样办网络版,完全复制或者有点原创,但都很难收到阅读费。有的地方的报纸机构认为,当今人口流动很大,国内外的家乡人都会关注家乡的新闻,因而认为将本地报纸的内容放到网络版上让外出的家乡人看,是可行的。问题在于,谁都无法垄断当地的新闻资源,当从百度上点击就可免费看到相关信息时,谁还会花钱去购买你的新媒体产品。因此,这种模仿注定难以成功。

摒弃旧的观念,转变内容生产方式和运营思维才是出路。原有的惯性思维连传统纸媒自身都遇到了瓶颈,何况新媒体?其实,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真正做得好的是很难模仿的。如英国的《金融时报》的纸媒品牌及其往新媒体延伸的方式,再如国内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大家都走内生型的路子时独辟蹊径走外生型的路子,都是不易模仿的。

篇10

2012年4月24日,以“应势而变、因人而熠”为主题的腾讯智慧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峰会上,腾讯视频提出“优势整合,应势而变---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视频媒体变革”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腾讯视频自2011年4月整合Web端和客户端上线以来,围绕“海量正版·精品原创”内容建设模式,不断对内容进行优化,目前已经覆盖超过90%的热门影视剧,同时,腾讯视频通过优质的运营模式,创造了32部大剧点播过亿的成绩。

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表示:“腾讯视频自从进入市场以来,一直呈现高速发展模式,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进入视频行业第一阵营,未来腾讯视频的投入力度会继续增强,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同腾讯各个平台之间的联系,顺应目前社会化趋势,对腾讯视频的社会化属性进行深度挖掘。”

强强联手打造变革基础

根据腾讯视频最新财报显示,腾讯IM用户已经超过7亿,QQ空间用户也超过5亿,腾讯微博也一跃成为中国用户最多的微博平台,腾讯网也依然占据着中国流量最大门户网站的位置。此外,腾讯朋友、QQ音乐等产品都属于业内的领先应用。正是有这些优质平台作为基础,腾讯才实现了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的概念。

腾讯副总裁汤道生说过:“在以Twi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占据主流的今天,腾讯凭借腾讯微博和QQ空间成为中国惟一集二者特质于一体的公司。”而腾讯视频又是将微博和空间有利整合的最佳载体,这就为腾讯视频贴上了中国最具社会化媒体属性视频网站的标签。

在全平台资源的支持下,腾讯视频实现营销范围覆盖全网。除了对内打通全平台之外,腾讯视频与影视产品源头---电影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日益紧密。从入股华谊兄弟,到同英皇、小马奔腾、文化中国等影视上游产业巨头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显示了腾讯视频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决心,也将腾讯视频的影响力从线上扩散到线下;同时,也使影视作品的营销价值获得显著提升,实现全景营销。

iSEE运营推动变革产生

腾讯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在全面满足网民在线需求的同时,通过各平台产品触达视频内容,有效形成体内循环,根据多平台优势,腾讯打造了独有的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理念,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立体触达”、“享受型体验”、“二次传播”有效形成了视频内容的传播闭环,实现了视频内容的成倍曝光,也更进一步将商业价值最大化。

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具体体现在腾讯视频依据对腾讯海量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腾讯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人群的细分,有效提升用户对内容的偏好,同时依托腾讯独有的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将视频内容最大限度地主动推送到用户眼前,再通过丰富的内容及引领业界的高清、流畅新标准带给用户非同凡响的享受型体验,最后使用户通过QQIM、Qzone、微博等强大的SNS平台将视频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形成巨大的几何传播效应。

在此基础上,腾讯视频逐渐显现出网络视频资讯化、视频消费随机化和视频内容互动化三大特性,使腾讯视频的用户成为广告主的客户。

在“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的支撑下,视频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随意,通过技术革新彻底解放了视频运营,让用户在各个使用场景下观看视频,同样使用户在从事各种网络活动时能够接触视频,结合互动行为,最终腾讯视频提供的不单单是广告,更是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在艾瑞最新公布的覆盖用户数Top10的电视剧中,腾讯视频有7部播放量第一,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宫锁珠帘》、《北京爱情故事》均是腾讯视频独家版权电视剧,这与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战略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表明:“在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转变的趋势下,营销模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腾讯视频对腾讯其他具备社会化媒体属性的充分运用让腾讯视频的营销价值获得显著提升,通过与腾讯微博和QQ空间的联动,让腾讯视频成为业内最具互动性和社交性的视频网站,从而形成以视频为源头,微博和QQ空间为主要载体的关系链营销,极大地增强了腾讯视频的营销价值”

个性化产品应“变”而生

艾瑞推出的《iVideoTracker视频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指出,如今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服务。Netflix公司CEOReedHastings不久前也表示,Web3.0将是全网视频的时代。

凭借腾讯网七年媒体资源积累,集合专业电视人才引入3000平方米演播群,腾讯视频的媒体属性愈发强劲,在这个平台上出品的作品质量也正在向传统媒体靠拢甚至出现赶超之势。以腾讯视频出品的栏目《阿雅幸福女人》为例:每集播放量超过1000万,从覆盖人数来看影响力与电视台相当。

同时,在这次峰会上,腾讯视频还宣布全新产品个人中心即将面世。凭借腾讯13年的数据积累,对洞悉用户行为轨迹的深度洞悉以及偏好的准确分析,实现视频内容智能推送。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13年可持续好友关系链带来的全新分享模式也成为个人中心的一大亮点。

另外,这次腾讯视频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推出“腾讯视频V+平台”,即腾讯视频开放平台。据悉,“腾讯视频V+平台”从内容接入、内容展现/播放和分享收益三个方面向视频制作单位提供服务,让更多的视频作品通过腾讯视频这个平台展现出来,同时又能获得一定收益。

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表示:“视频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在内容严重同质化的背景下,打造个性化产品和差异化运营模式,成为视频网站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次推出个人中心就是腾讯视频今年推出的重要产品,腾讯视频希望通过这个全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V+平台则是希望能够通过腾讯视频建立一条商业价值链条,打通腾讯视频同视频制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腾讯视频的V+平台,与所有内容和所有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开创出崭新的中国互联网视频的未来,同时迎接腾讯全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