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称政府投资工程,是指使用镇本级及上级政府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所有投资工程,具体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含装饰装修)、市政设施、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及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等。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工程管理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工程管理领导小组。
三、管理要求
(一)凡本意见适用范围内的所有投资项目须经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并进行项目立项审批后方可实施。如遇特殊情况需立即施工的各类应急性项目,在不违背上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由条线主管领导报镇主要领导认可后可先行实施。
(二)镇工程管理办公室根据工程造价,采用不同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1、限额以上投资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在市招投标中心组织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的规模[参考市《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政发〔〕82号)]:
(1)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建设项目;
(2)农路、农田水利、单座桥梁改造估算经费在20万元以上的;
(3)装修工程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
(4)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的;
(5)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的。
2、估算价5万元以上限额以下的单项投资项目,原则上由镇工程管理办公室按相关程序组织镇本级公开招标;
3、估算价5万元以下的单项投资项目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采取竞争性谈判(即议标)、直接发包或根据同时期、同类型项目择优选择信誉好、价格低的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定标。
各类项目凡涉及到估算价的必须由项目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质认价。
(三)通过相应程序确定的中标单位,原则上根据工程类别,重大项目由镇长签订合同,一般项目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由条线主管领导代表镇长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四)所有工程合同文本在签订前,须报镇主要领导同意,由镇工程管理办公室审核、编注合同号并登记后(编注号码后,合同内容不得更改),方可正式签订。各类合同文本原则上使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合同一般一式六份,其中正本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副本送一份到党政办公室备案,其余由工程管理办公室保存,甲方的合同正本由镇工程管理办公室代存,并于年底移交镇财政所。凡不按规定编注合同号和办理报送备案手续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不得申报和支付工程款。除应急类工程,所有工程在签订正式合同后方可施工。应急类工程必须在开工后三日内将合同签订到位。
(五)镇工程管理办公室为合同管理、投资控制及协调的主体部门,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进行设计图纸技术交底,并会同相关条线定期考核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加强过程控制。
(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预算实施,原则不得随意变更、追加工程量,确实需增加工程量的必须由条线主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讨论,拿出相关实施意见后报主要领导批准,经党政人联席会议通过后,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的签订及备案程序与原签订合同的程序一致。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维度;航电枢纽工程;内部控制
近年来,长江航运加快发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但仍然存在局部航道瓶颈制约、应急保障不足、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在长江、嘉陵江的重要干流开发建设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的航电枢纽,是加快航道全渠化和全流域复航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其中,优化航电枢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保证工程建设工期和质量、控制工程投入成本、规避各类风险和减少损失,对保障设施建设的有效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管理维度航电枢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操作
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成立项目部或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统筹,并以此为基础,下设综合服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以及财务核算等部门,清晰界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各岗位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权限范围。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重大事项,执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自行裁断或未经商议私自篡改集体决定。
二、有效控制概预算
项目的概预算是经专业团队编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后执行的,建设过程中实行严格、有效的概预算管理,是保证项目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效益的必要前提。(一)严格控制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航电枢纽建设工程的征迁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水库淹没区,涉及的征迁费用占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预算额度的比例高达75%,因此,协同项目所在地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相关工作必不可少,需在仔细深入研究征地补偿政策、人员安置政策、库区淹没特殊事项特别研究决策等方式,充分考虑移民安置人员的诉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库区淹没影响范围、减少征地量,控制预算费用。(二)规范招投标管理。对达到公开招投标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和商业贿赂,规避中标价格失实、中标人实质上无法承担工程项目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风险,同时建立相关的追责问责机制。公开招标的项目应按照相关程序,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招标限价文件,严格控制合同预算。(三)对工程量的结算严格把关。工程建设过程由监理单位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确保工程结算量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此外,聘请有资质的中介审计机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与监理单位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体制机制,同时,在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以中介审计机构的审定金额,作为最后一次工程结算及支付金额的依据,规避超计量支付,导致资金追回困难或无法追回的风险。
三、规范财务管理
(一)规范会计核算。航电枢纽建设工程大多涉及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部分工程的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整个项目投资的2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项目业主单位自主筹集建设资金的压力。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专账,单独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同时建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支付各项工程费用,是规范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规定的各类开支项目和范围,分门别类的归集核算项目建设支出,是完善会计核算的主要手段。(二)资金计划管理。资金是工程项目建设的血液,及时、充裕的资金是工程项目建设能否顺利完工的必要条件,若没有一个全面、及时、相对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不足或到位不及时,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工期延长;大多航电枢纽工程的资金来源为财政专项资金和银行借款,资金冗余可能面临占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风险,若是银行借款到位的资金未能用于工程支付,借款费用不能资本化计入工程建设成本,只能计入业主单位的当期费用,会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因此,需要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进度和工程款支付的时间节点,统筹制定资金需求计划。根据需要适时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合理安排银行借款金额和借款时间。良好的资金计划管理,不但可以规避占用财政专项资金风险,还能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三)对承包方账户的管理。为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应加强对项目承包方资金账户的监督管理。一是在合同中约定承包方应建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工程款,严禁擅自变更开户行,业主单位有权定期或不定期对承包方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执行严格的资金计划管理,要求承包方根据工程进度及业主单位的要求编制资金预算,及时、合理申请建设资金,规范使用建设资金;三是要求承包方执行用工实名制、银行工资制、工资专户制等制度,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安全、及时发放,履行好社会责任,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 合同管理施工民扰法律风险
中图分类号:X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轨道交通工程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正在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其建设规模与建设速度前所未有。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工程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繁杂并与周边环境影响密切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地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规划选址、线路走向、建设施工、设备运行等对周边建构筑物及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因此,因地铁工程建设引发的扰民与民扰现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焦点与难点。作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者的建设单位不但要承担因民扰制约工程进展的不利后果,还有可能面临建设工程合同相关主体进行的因合同执行不力引发的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换言之,民扰给建设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法律风险。本文将从合同管理角度分析如何化解因施工民扰给建设单位带来的法律风险。
鉴于施工民扰往往都发生在施工单位进场以后组织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和盾构施工阶段,各类设备噪音,扬尘污染,短路断交乃至周边建筑物倾斜、开裂等易激化矛盾。同时,这类民扰往往与周边环境和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水平有关,因此不能在招投标和合同阶段得到有效重视。笔者接触天津地铁在5、6号线建设过程中,就是与施工单位通过签订《维稳责任状》(以下简称《责任状》)这种补充协议的方式明确施工扰民法律责任。尽管《责任状》已经囊括了从施工前准备到施工过程直至竣工验收进入尾保的各个阶段双方的权利义务,但是以补充协议本身党的效力就有待商榷。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对施工扰民及民扰关于责任范围、责任主体、承担方式、费用计算及违约方式等无明确约定。因此在已经生效的施工合同后签订无对价补偿的《责任状》稍欠公允。一旦发生争议,合同对方完全可以无相应对价支付和责任一边倒的显示公平为由对合同效力产生异议。因此,为有效化解建设单位在工程建合同中因引发的法律风险,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合同管理。
1.土建施工合同
1.1 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
根据《招投标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目前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设备安装及第三方监测等均需要通过公开招标进行。施工招标文件作为建设单位向潜在投标人发出的要约邀请,本身应当包括与完成施工合同相关的一切内容,特别是《责任状》中约定的因施工产生扰民或民扰制约工程建设有关的责任应当分布在招标文件的不同章节中要求投标单位有实质性响应。具体表现在:(1)在资格预审或后审中将工程维稳工作人员纳入投标单位项目组织机构人员 “实名制”的范围,高标准进行管理;(2)在商务标部分要求投标单位考虑维稳的相应措施(包括不限于风险源评估与鉴定,专项应对方案,证据保全等)并以措施费或者暂定金等形式列支费用,且在评分中给予一定权重分值;(3)在履约保函之外要求提交维稳保证金或保函,并明确约定保函类型、提交时间、使用方式及补足等条款;(4)将《责任状》中相关条款纳入招标文件的合同协议书或专用条款中,确保进行合同备案的正式文本中囊括《责任状》主要内容,提升相应条款法律效力;(5)在技术标部分可要求投标单位按照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颁布的相关管理规定,组织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进行详细勘察,并制定风险源评估报告和专项应对方案,对有必要的点位做出保全鉴定方案,并对报告与方案的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进行评分;(6)要求投标单位结合施工周边环境制定建设绿色环保工地的专项方案,要求突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达标措施,包括不限于有效控制噪音、震动、扬尘、渣土撒漏、水污染、夜间灯光污染、短路断交等,该专项方案将在技术标中占一定权重分值。
1.2合同履行阶段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起规范的合同履约评价体系,并将防止施工民扰纳入工程管理的一部分进行常态化管理,而非一事一议的应急管理。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专人负责。在防施工民扰工作体系中,可能涉及到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现场接待等不同专业管理人员,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应当按照实名制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责任体系,如人员确需变更,应当有严格的审批手续,禁止随意更换,临时变更,否则建设单位应当注意留存证据,作为施工方违约的证明文件。另一方面则是严格履行交底和方案申报与审批手续。施工中涉及到勘查技术资料交底、施工图交底、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方案交底必须依法合规进行,手续完备。各类需要施工单位申报的专项方案、应急预案、保全性鉴定、完工监测和安全鉴定报告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报相关主体进行审查审批。否则建设单位有权追究施工单位违约责任,相关人员应当注意收集留存相应证据。最后则是建立动态的合同履约评价机制。施工合同项下各责任主体都应当按照业务分工各司其职,对其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对应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评价,并注意完善手续,搜集整理相关证据,对因违反合同规定引发或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情况做好追究违约责任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维稳保证金、启动履约保函、扣除相应工程费用或质保金,追诉一定数额违约金或赔偿金等等,以维护建设单位合法权益。
2.第三方监测合同
第三方监测是通过第三方对施工监测点位的监管、复核和独立进行第三方布点监测预警并有效发现和预防风险的重要方式。在第三方监测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现场勘察资料对布点范围进行认真研究,从化解建设单位法律风险角度而言,布点应当涉及到因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影响的所有点位且持续至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行,并在监测项目累计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自行加密。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对施工单位自行布点监测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和监管复核,因施工单位监测不到位引发任何风险时,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当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并留存相应资料,作为建设单位追究施工单位合同履约不利的有效证明材料。
3.保险合同
目前,天津地铁5、6号线工程通过建安险和三责险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在施工程因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第三方原因导致的财产损失。就建设单位而言,需要将施工民扰因素逐步纳入工程保险的范畴。例如目前执行较好的对房屋安全鉴定发生的费用专项列支保险费。而对经风险评估报告、保全性鉴定及安全监测发现可能引发周边建构筑物发生危险,甚至不具备安全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要注意材料的搜集和证据整理,并通过全损推定保障在人员无伤亡的情况下减少或弥补财产损失。同时,地铁5、6号线已经将房屋开裂纳入保险承保范畴,尽管有很多限制性条件,但较之前仅对建构筑物倒塌、毁坏等全损或推定全损下的理赔有一定进步。下一步,可针对类似规划选址、线路走向、标准调整等先天性缺陷而后期无法弥补的情况进行集中研究,通过工程保险的方式逐步转嫁建设单位风险。
【参考文献】
篇4
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环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所辖行政区域内主要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和省道的县际间、连接国道和省道的重要公路。
乡道,是指不属于县道以上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通往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的公路,乡(镇)际间、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以及具有重要联网功能的乡(镇)通往行政村的公路。
村道,是指不属于乡道以上的乡(镇)通往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以及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县道、乡道、村道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命名和编号。
第二章养护与管理体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拨付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和正常使用。
第五条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实行以县级为主、乡(镇)村配合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有关规定,并督促所属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贯彻执行;
(二)负责筹措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三)规定所属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实行年度工作考核;
(四)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农村公路畅通。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具体由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劳动保障、人事、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县道养护管理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直接负责;乡道、村道养护管理职责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八条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养护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需要,设立省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省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由一定比例的汽车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和其他省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构成,其中从汽车养路费中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汽车养路费总额的15%。
省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为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并应当侧重用于农村公路比重较大的经济欠发达的海岛、山区县(市、区)。
省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的提取和使用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交通、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实行预决算管理。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应当全部纳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当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并优先保证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十一条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充用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但不得摊派和强行收取。
第十二条村道养护如需村出资、投劳的,应当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依法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决定。
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监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
第四章养护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应当保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各类设施完好。对桥梁、隧道、急弯、陡坡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逐步设置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致使农村公路交通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分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应当按照国家、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鼓励有相应资质的公路养护企业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投标。
山区、海岛等确因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无法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养护作业单位的,可以采用委托养护企业、个人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
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和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乡道、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应当与养护作业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乡道、村道养护管理机构与养护作业单位、个人签订的养护合同,应当报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应当建立标准明确、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
第十八条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作业单位和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在作业区间或者施工路段两端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安全标志服;
(三)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四)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下作业的,现场应当设置醒目警示信号;
(五)养护作业完毕后,应当及时清除遗留物;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期间,应当保障车辆通行的基本条件和安全,不得因养护作业而随意封道,中断交通。确因养护作业需要封道,中断交通12小时以上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取砂、取石、取土、取水等事项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植被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收集、清理养护废弃物。
第二十三条县道和乡道的绿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村道绿化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主实施。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绿化树木;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料档案库;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有关资料档案的统计上报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发生在农村公路上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职责的;
(二)因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农村公路较大损坏或者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
(三)养护作业单位的选择未依法进行招投标的;
(四)截留、挤占、平调、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
(五)强令村出资、投劳,增加农民负担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农村公路、公路用地以及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坏或者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农村公路的大修和中修工程。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是指农村公路的小修、保洁、绿化管护、附属设施维护等。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中的收费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行政村所辖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可以逐步纳入村道进行养护与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建在农村的不属于农村公路的单位专用道(含公共工程专用道)的养护与管理,由其管理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的确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1 在高路堤、桥头引道、陡坡、急弯、临水库、沿江、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护柱、石砌护墩、石垛等安全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钢质护栏;桥头引道、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漫水桥、过水路面上应设置标杆。
2 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标志、警告、减速等标志;在平面交叉路口,应设置道口标志等必需标志。
3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减速装置。
4 受限路段应在起终点处设置减速、限载、限高等警告标志。
在急弯、陡坡、大型构造物、学校等特殊路段应设置警告、禁令标志及必要的指示标志。
有条件的 农村公路可设置里程碑、漆划标线。
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部或部分利用**市财政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传输、业务处理及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采集、存储及处理的信息资源开发系统,以及信息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等)项目的新建、续建和升级,不包括零星的软件或硬件添置。
第四条**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化办)负责本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初审、监督管理、验收评审和后评价。
第五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坚持统一操作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防止盲目投资。
第六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采购,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第七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申请单位依据**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申报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见附件)、技术方案设计及经费概算,报市信息化办初审。市信息化办组织**市信息化专家组和相关部门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初审通过的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八条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必须按规定取得安全保密部门批准或履行备案手续。对未经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财政部门不予拨款;擅自建设的,由有关部门进行制止并通报。建设单位必须重新按程序申报并修改完善建设方案,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应用。
第九条市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内容实施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送市信息化办。建立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总体负责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和运行维护。
第十一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采购,应依法实行招投标。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必须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应依法实施工程监理。
第十三条从事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并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标准,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承揽信息化项目的设计、施工或者监理业务。
第十四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采购应依法订立合同,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
第十五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和投资损失等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有权暂停或终止项目建设。
第十七条市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对项目建设情况和管理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情况。对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规定的,项目审批部门有权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遵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有权进行通报批评、暂缓拨付建设资金或终止项目。
第十八条审计部门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市信息化办。
第十九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进行,如在建设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必须报市信息化办,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更改。
第二十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项目单位应在系统测试和试运行合格后,向市信息化办提出验收申请。市信息化办应按规定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应当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技术资料为依据。验收内容应包括系统建成后三个月(或试运行)的运行情况及相关的数据资料。
第二十二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后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经过1至2年运行后,对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行过程进行系统调查,客观地对比、分析和总结。项目后评价由市信息化办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实施。
第二十三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市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确立项目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或者公开招标的,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不符合保密管理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六条全市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由市信息化办向市政府报告。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程序和要求的,由市信息化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42-0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其安全管理问题非常重要。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楼层更高、外形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它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因此,只有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体制、新生产者的发展要求,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才能满足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
(一)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负责人对施工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或资金力量不够等原因,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设施以及技术力量上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无力做好安全预防和控制工作,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施工人员没有掌握安全施工的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应该掌握施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同时,还应该掌握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采用正确的安全施工方法才能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只重视技术的完成程度,重视施工质量的程度,却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的采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限
目前,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逐渐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已经非常有限,从事一线施工生产的人员通常都是仅有施工经验,没有专业技术和文化素质的人员。这些人员在管理上不配合,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对安全意识也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意操作,完成了施工任务,却无法保证施工操作的安全性,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如何在实施中不变样、不流于形式。首先建设主管部门要保证安全防护费用的投入,并从源头抓建设单位。在项目报建时,按照规模、类型、投资额等计算出安全防护费并上缴到政府主管部门,等到项目施工承包企业确定后,再返到施工承包企业,并监督施工企业的投入。
(二)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施工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企业必须定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
(三)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危险源,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为此,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四)严禁施工企业挂靠施工,增强安全防护措施
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政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一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如:模板施工、吊装施工、深基坑开挖、脚手架施工及现场临时用电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工程师审核批准,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并加大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应通过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的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学明.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
[2]郭海全,梁玉华.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1)
[3]何强.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 科技资讯. 2007(12)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 政府采购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63-03
高校政府采购,是为完成学校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任务,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自筹资金)购买政府采购目录以内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采购对象主要包括基建(修缮)工程、购买办公教学生活设备和图书教材等。采购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各单位分散采购。加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对于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维护公平正义,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反腐倡廉,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1.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基础,重在资金的安排;政府采购是工具,重在资金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是保证,重在资金支付;高校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监管各单位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的采购行为,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水平,有利于实行“多中选好、好中择优”机制,推进“阳光采购”,引导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强化经费预算管理。高校年度财务经费预算中,物资采购经费占有较大比重。高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坚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原则,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实际,从急需实用、经济合理出发,集中申报年度物资采购计划,财务部门按预算管理规定,依据相应程序,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取舍,分类汇总,合理安排专门的采购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活动,尽量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从而克服重复采购、盲目采购,强化经费预算约束力。
3.节约高校经费开支。高校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纳入统一政府采购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合理安排采购项目,规范采购程序操作,严格资金审核支付,减少高校经费支出。实行物资集中采购,有别于各单位自主随机的零星采购方式,能够形成采购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货比三家”或竞争性谈判,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大幅度节约经费支出。
4.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传统的分散采购方式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利用财政资金采购,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高校在这方面教训是深刻的。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经济行为。政府采购主导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配套制度完善,实行公开公正竞争,采购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透明,建立监督机制,便于切断腐败纽带,便于群众监督,提高威慑力,形成I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三不腐”有效机制,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采购制度尚不健全。有的高校没有认识到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政府采购工作。高校内部专门规范性采购制度明显缺失,执行效果不理想。采购计划审批、项目标准、采购流程、统一规范工作进展不顺利,执行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管理采购机构和配备业务人员。不申报采购项目,不进行采购预算,不实行集中采购,不履行采购程序。个别单位想方设法规避政府采购,物资采购全凭个别领导说的算,采购无计划,影响到采购活动过程,采购效果极差,导致滋生腐败,影响到高校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2.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不合理。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采购预算与计划欠合理,采购资金使用混乱。采购过程中不执行采购计划与采购预算,采购范围和规模不合理,导致采购预算与采购活动相脱节,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采购效率和质量不高,造成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3.政府采购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高校政府采购人员的配备欠合理、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够,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相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熟悉。采购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评标专家又不足,对某些专业性较强仪器设备指标参数缺乏认知,设备验收与管理专业知识欠缺,采购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正常发挥其效用。
4.政府采购活动管理不规范。采购信息不规范,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不利于竞争,有失公平。采购信息没有做到严格保密,存在信息泄露现象。供应商资质能力难以保障。招标单位标书制作不规范,存在恶意串标,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评标过程透明度不高,确定中标人的程序不规范,甚至内定中标人。采购方式选择不灵活,通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采购,采购审核不严格,审核过程简单化,采购合同签订与管理、项目验收与资金支付不符合规定,出现采购物品或服务质次价高等问题。
5.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采购方式的选择上,不具备多样性,缺乏灵活性。采购价格方面,通过招标采购没能达成采购成本最低目标,不能通过采购活动让学校获得价廉物美的实惠。学校日常用品采购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实际采购花费金额与报销金额差距较大。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或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不足三家,供应商不足而不得不重新组织招标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时有发生招标失败的现象(人为废标、流标)。履行采购程序,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延长了采购期限,增加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达不到政府采购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政府采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对政府采购认识不到位。实施《政府采购法》,是完善市场经济规则,规范采购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是加强民主决策的有效机制。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对实行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领导和一些部门负责人,对政府采购政策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持无所谓态度,甚至存在抵触情绪。由于对政府采购政策宣传不到位,校内各部门仍按传统惯性思维运行,错误地认为政府采购一系列程序,给工作带来不方便,执行制度大打折扣,缺少积极主动精神,没有积极的应对措施,消极被动应付政府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
2.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缺陷。不重视采购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简单粗糙、不完整。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不以市场价为参考依据,而是进行估算,或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采购项目不精细,采购目录不具体,采购内容不全面。没有安排预算,预算不准确,或资金落实不到位。预算执行不严格,未经审批而自行采购,随意增减采购项目,影响采购工作质量与资金使用效果。
3.政府采购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就是采购活动应公开采购内容、标准和途径,引入竞争机制,让参与者机会均等、待遇平等,主导方应当立场公正、公允,主体要真实、履行承诺。然而有的高校领导违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是带头为评标小组独立、客观地开展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是认真听取招标情况汇报,指导协调招标工作,而是参与、干预客观评标过程,对中标对象的确定,施加人为影响,甚至改评标结果,造成极坏的影响。
4.政府采购竞争程度和采购质量不高。采购活动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存在监管漏洞。采购信息受到方式、范围限制,供应商资质审查仅凭收集招标文件资料佐证,资质文件权威性较低,有的评标过程受到过重的人为因素影响,评标过程只是走过场,或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等。采购范围和规模仍不合理,高校部分项目与服务未列入集中采购范围,采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专业性强的物资设备,缺少采购前必要性论证,尊重专家意见不够,质量难以保证。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期望值最低价格,有失公平。
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弱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从近年高校的采购审计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使用单位对物资设备采购不满意,认为部分物资设备质次价高,有的设备根本水土不服,闲置浪费,而且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跟不上,直接影响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采购活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公平竞争,容易滋生腐败,发生违法乱纪行为,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初衷,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质量和信誉。
四、高校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建议措施
1.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牢固树立政府采购重要性观念,高度重视采购工作,是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关键。高校政府采购活动应实施归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包括采购业务决策机构、采购业务实施机构及采购业务监督机构,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各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立物资采购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采购工作领导,解决采购工作中问题,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设立办公室,负责采购小组日常工作,履行审批物资采购计划,组织招投标,管理采购过程职责。指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克服“重购轻管”思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管好用好资金,实现科学采购,规范管理目标,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2.健全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和采购制度建设是采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政府采购法》、《省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高校采购管理办法》、《招投标制度》一系列规章制度,是高校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采购管理,提高采购效益的法律依据。高校应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如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合同履行及验收管理等制度,明确规定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职责权限、采购业务工作流程、采购审核审批、相关检查责任等。加大对政府采购制度宣传力度,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引入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采购绩效管理。以制度规范权力配置,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根据招投标涉及的不同权力主体,结合权力运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主体、运行过程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用制度来规范采购活动过程。
3.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高校应合理配备、定期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员,重视采购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操作性强的采购评标办法是公开招标,关键是评委评标,评委专业水平、评标能力、职业道德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结果。采购人员应当具备掌握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悉采购规程,增强法律意识、信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采购难点问题,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缩短采购时间,及时落实采购任务,努力为高校采购工作多作贡献。
4.加强采购资金预算管理。采购预算是学校年度财务预算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应严格遵循“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原则。采购预算编制、审批及调整程序和手续要符合相关规定,采购物资设备经济实用,尽量满足教学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申报采购计划书和方案要具体准确,明确责任单位。采购预算范围和标准确定要科学,保证资金足额筹措到位,方便实施采购。采购预算要细化到具体采购项目、采购数量、采购品目、规格型号、采购金额、资金来源等,便于合理安排使用采购资金,按项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采购,保证采购工作进度,提高预算刚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随意采购行为。
5.加强政府采购活动过程的管理。高校采购范围包括车辆保险、车辆加油、定点接待、大宗印刷、设备维护保养、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服务类项目,教材代购、公寓用具、军训服装等大宗用品等。高校非应急采购活动,应遵循项目部门提交采购计划或采购申请,提交立项论证报告,招投标程序,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采购验收,支付资金和绩效考核与评估等工作程序。高校应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和采购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不同的采购程序进行,并灵活选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采购方式,规范采购运作过程。高校应当明确强调招投标工作纪律,规范招投标程序,编制招标文件,审核招标文件,招标信息,接受报名与发售招标文件,提议评标评委,召开开标评标会,推荐中标候选人,提请批准中标人,中标公告与中标通知,完善合同签订。落实采购督办制度,督促供应商按约定履行合同文件,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办理资金支付,完成采购计划。
6.防范采购腐败现象发生。根据国家有关采购法律法规,梳理业务流程,抓好采购活动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关键方面,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明确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科学设置采购机构和合理配备相关人员。申请采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申请采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明确规定采购与验收管理流程,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物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的验收应当有明确规定。应当进行政府采购而不实施政府采购的,进行集中采购而不实施集中采购的,进行招标而不进行招标的,规避招标的,以不规范形式招标的,内部指定供应商的采购行为,都是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控告和举报高校招标采购中的消极腐败行为,高校财务、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结语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改进和创新监管手段,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采购操作行为,围绕重点岗位、关注热点问题,健全落实责任制,实现采购前期论证常态化,采购手段信息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效益最大化,提高采购公信力,提高采购效率,不断开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何远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4)
[2] 胡石磊.工程招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审计,2014(10)
[3] 李晓岚.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的国外借鉴[J].经济师,2014(5)
[4] 马志娟.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及方法.财会通讯,2004(4)
[5] 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篇8
(一)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拨付建设资金
我们在确保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执行专人、专帐、专户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把资金拨付关口,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拨付建设资金。对未启动项目及时协调相关单位创造项目运行条件,督促其尽快付诸实施;对已启动工程项目预拨20—30%的工程启动资金,并按工程进展情况适时追拨资金;对实行财政审核报帐制的工程项目,在资金拨付至50%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完整的阶段性报帐资料,实施财政审核报帐后再行拨付;对竣工验收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前,预留一部分工程尾款,待财政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结论确定后再予以拨付,即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逐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财政审核制,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上报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取得相关资料,对工程预算和投资额严格审核把关,防止和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二是积极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土建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参与工程招投标。三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制、承包责任制等“六制”管理办法,保证了资金安全运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经建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施思想站位有偏差,如自己随意变更项目地点、增加投资规模等现象。
(2)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不充分
出现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的“三边工程”,导致拖延工期,不能按时交付使用。如我县的抗旱应急工程项目在实施中,绝大多数乡镇都如期建设完成,但个别乡镇却拖延实施2年,究其原因就是工程地址随意确定,地质资料不掌握。
(3)普遍存在着预算约束弱化、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
项目单位高估冒算,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其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财政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评审,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决算审核时缺乏技术依据。
三、加强经建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建设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
(1)要做好正确的投资估算
本着合理控制投资项目的成本费用,节约资金的原则编报好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各申报项目单位在发改部门及财政各职能业务股室审核批复后,要填制专项资金项目登记卡。对于项目可行性和可信度差的项目,财政一概不予受理。只有工程前期准备充分,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好项目。
(2)各项目工程
单位要及时搜集整理资料,包括批复文件、立项文件、年度计划,随时整理,随时归档,准备一个完备的项目工程档案。
(二)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1)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
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切实强化财政监督与管理工作职能,严格执行《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把加强资金管理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资金源头管理
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阶段就将资金来源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留缺口。要防止项目概算不足,资金来源不落实,拖长项目建设工期,对财政投资项目,必须加大监督力度,督促落实配套资金,否则,对自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单位,缓拨或停拨财政资金,并限期筹措。
(3)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法规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财政部对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提高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又制定了一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和法规,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债转贷地方政府管理办法》等。防止随意扩大工程规模、变相搞概算外工程。
(三)建立长效监督、检查、审核制度
(1)加强监督,跟踪检查
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全程监控,一是财政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招标、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掌握工程建设实底;二是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部门每拨付一笔资金都要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用途,并监督项目单位按规定用途支用;三是定期组织监察、财政、计划、审计等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规范资金支出行为。
(2)全面推行财政审核报帐制管理办法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1 工程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位于浙江省南部平阳、苍南两县境内,东临东海、南接福鼎、西靠群山、北依瑞平平原,分布于鳌江河口南北两岸一期工程起点位于平阳县境内的赵山渡引水工程南干渠北山取水口,终点位于平阳县5#出口鳌江供水管接线段、苍南县龙港供水管接入龙港水厂接口处。本工程从北山取水口取水,通过北山箱涵将水引至北山提水泵站,在北山提水泵站将水提升至1#隧洞进口;开挖1#、2#及3#隧洞至塘川,在塘川埋设涵管将水引至钱仓山的南山下;在钱仓山开挖4#、5#隧洞分别向平阳、苍南县供水;4#隧洞出洞后,接鳌江顶管通往苍南县龙港镇境内;进入龙港镇境内后,沿龙金大道及世纪大道布置龙港供水管将水引至龙港水厂;5#隧洞出口敷设鳌江供水管接线段与现状五十丈供水管连接。
2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2.1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是实现投资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开工之前按年度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根据目标任务,业主、项管部、监理部、项目部一起研究任务的落实计划,并按季、月进行分解。尤其是处于关键线路上的施工,更是我们特别关注和主抓工程项目。为使计划任务得到真正的落实,到现场蹲点督查,抢抓进度。除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监理例会外,还在每个星期二上午专门召开施工进度汇报会,解决问题,研究措施,每一次会议都形成会议纪要,便于对照检查评估。平时还针对发现的问题随时召开会议及时加以解决。
2.2投资情况
在控制工程投资时:①把好招投标关,既要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又要保证工程质量。②加强变更管理,本着“政策上允许、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变更管理原则,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管理。③委托浙江水利水电工程审价中心对本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价。
2.3质量情况
我们始终重视质量工作,在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测的基础上,业主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已完工程进行第三方检测,确保质量合格,力创优良工程,争创“钱江杯”。2,4安全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与项目部,项目部与各施工班组施工人员,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施工单位项目部都成立了应急抢险队,增强了安全可靠性和抗事故的能力。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安全监管,形成了可靠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加强检查,规定每月15日组织参建各方安全大检查,查出隐患及时整改。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要求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度汛方案,明确了紧急处置措施,规定了撤离路线,对工程的所有参建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岗前培训,以增强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总之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零事故,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3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3.1认真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3.1.1ISO管理的理念
始终坚持IS09001质量标准的管理理念,逐步提高我们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事前策划过程中,格外注重标准的移植转化,使之与管理工作相适应;在实际操作中,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以职能定位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载体,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均有落实,凡事有据可查、凡事都有改进,以此不断提高项目管理部的服务效能和监管水平。
3.1.2“求真”、“务实”、“创新”的建设方针
项目管理部遵循“求真、务实、创新”的管理方针求真:这里的“真”是指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合同,这些文件不怕做不到,就怕我们不知道;因此,项目管理部全体成员要认真学习这些文件,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满足这些文件的要求。务实:这里的“实”是指在建设领域形成的惯例、习惯做法,这些做法容易被参建各方所接受,可以作为“求真”的补充,以便协调解决双方的争议。创新:考虑到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因此创新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3.1.3积极的工作态度
项目管理部至始至终提倡“正视现状、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快乐工作”的项目管理态度。现状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尤其是政策处理中一些负面的因素给工程建设确实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项目管理部全体成员,始终能以现状为出发点,号召大家在思想上积极跟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因势利导,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项目管理业绩,也给参建各方带去了快乐工作的理念,及时舒缓了参建各方较为紧张的工作关系。
3.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做到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依据
3.2.1项目管理工作手册
为实现珊溪水利枢纽平阳、苍南县引水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内容、标准、程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特编写了近万字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vided it into three main parts, the first was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public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he second was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third was rol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management.
关键词: 高校;信息公开;管理机制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information;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22-02
0 引言
高校信息公开是在法律法规和教代会条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学校发展信息适时、规范、如实地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公布的一种制度。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对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学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机制
1.1 设置机构、建章立制,制定《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规章制度 制定《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开展高校信息公开的具体工作。建立健全校长领导、党政办公室组织实施、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信息公开内部工作机制。下设的具体工作机构有: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和领导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负责指导、推进、协调学校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信息公开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办公室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公开办公室,具体由校长办公室负责。
1.2 对高校信息公开的公开范围进行界定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对以下信息进行重点公开:(一)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规模、机构设置、学校领导等基本情况;(二)学校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三)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四)学校各层次、类型学历教育学生招生、考试与录取,学籍管理、学位评定等相关规定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等;(五)学科与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与图书藏量,教学与科研成果评选,国家组织的教学评估结果等;(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与勤工助学申请与管理规定等;(七)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等;(八)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九)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招投标;(十)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十一)对外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及外籍教师与留学生的管理制度;(十二)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信息。
1.3 严格制定信息公开的程序和信息公开的方式 高校公开信息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学校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学校通过校园网、简报、报刊、广播或者电视等媒体以及文件、年鉴、会议纪要等方式公开学校信息。学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还可以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采取现场申请、书面申请(信函、传真等)、网上申请等方式进行申请。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根据具体情况在15个工作日内分别做出答复。
1.4 制定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评议。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组织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高校每年要按规定编制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原则与特点
2.1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原则
第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都有获取学校信息的平等权利。师生员工与社会公众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均可以获得需要公开的信息,对于不予公开的信息,学校也拥有保留权。
第二,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准确及时的原则。由于信息的时效性,高校公开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及时的。要让师生员工和公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与自己工作、管理、科研密切相关的信息。
第三,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全面的原则。根据信息公开目录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对学校职能、学校政策、干部人事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招生、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对外交流、资产招投标、基建招投标、继续教育、工会等工作都按规定进行全面公开。
2.2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特点
第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有规范、便民的特点。在信息公开制度的设计,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等方面都坚持以规范、便民为原则。开设校园网“信息公开”专栏,设置:即时信息公开、重点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等子栏目,方便师生员工与公众查询信息。如果公示已经下线,师生员工可以通过电话、Email进行依申请公开,程序方便、快捷。
第二,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以普及到二级学院为特点。二级学院将院务公开规章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记录、财务收支情况、教师劳务酬金的发放、学院重大改革的措施、岗位聘用、设备招标采购、科研立项、教学实施情况、访问进修、学生入党评优、奖助贷补等需要面向教师或者学生公开的材料存档,以备供教师、学生查阅。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将院务公开的工作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中,不仅促进了日常的工作,也注重了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良好风气。二级学院积极开拓院务公开的渠道,如开展网上论坛、利用QQ群、短信群发等办法,让更多的教师准确、及时地获得信息,促进了学院的团结、融合的风气。
第三,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以把握人事、教学、科研、招投标等重点工作为特点。教代会期间可以向代表印发《校务公开报告(教代会书面报告)》,向代表们公布了一年度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立项情况、招生录取情况、基建招投标、资产购置、后勤服务情况等等重点信息。
第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注重信息存档工作和校务公开评议工作。由校长办公室进行校务公开信息备份、存档,做到对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并做好校务公开各项会议的会议记录。工会制定校务公开评议工作制度,建立校务公开长效评议机制。
第五,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将信息公开与校务公开紧密结合。高校信息公开的范畴包括了校务公开,一般来说,校务公开更注重学校的内部发展,信息公开还包括新闻信息等方面的公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将校务公开工作作为重点,兼顾信息、信息报送,及时向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报送重要信息,做到将信息公开与信息报送工作相结合。
3 信息公开工作对高校内部管理的作用
3.1 信息公开促进高校实现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代大学制度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等等,都必须通过民主来达成,而民主的前提就是知情。信息公开是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公开能够使学校的管理公开化、透明化,防止暗箱操作,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转变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是民主化管理的目的所在。信息公开是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层面的信息公开,学校的决策、学院的决策才能做到正确、有效。
3.2 信息公开有助于高校转变机关作风,去行政化
过度行政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克服的顽症,信息公开有助于高校转变机关作风,去行政化。信息公开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师生员工、公众提供信息,必要的时候提供查询服务。在此,服务师生员工,服务公众是第一位的。这对于各机关部处、各二级学院转变作风,服务教师、学生是一种态度上的转变。对于学校内部管理来说,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将不利于民主、科学治校。所以信息公开带来的服务意识以及态度改变将有助于高校发展“去行政化”。
3.3 信息公开有助于高校反腐倡廉 预防腐败是新时期高校治理的重要目标。在一些重要环节,如教材设备采购、基建招标、招生等方面,都需要“阳光”的照射,需要在师生员工、公众的监督下进行。要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就要进行信息公开、校务公开。师生员工、公众通过监督这些重要环节,可以督促高校办学行为依法依规,是高校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
3.4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展望 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工作层次,通过深化工作方法,把督办与调研工作融入到信息公开工作当中,使信息公开工作赋予新的内涵。通过把督办信息公开,督促各部处落实、完善好各项重点任务,在群众的监督下完善各项工作;通过公开调查研究信息,为高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协助校领导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阎凤桥.高校信息公开办法解读:建立问责制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