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1

1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村干部拳头大的掌权,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长此以往的财务管理混乱屡见不鲜,滋生出诸多违法乱纪的不良行径,再加上农村干部多为家族大、亲兄弟哥们比较多的家庭成员组成,纵然违法乱纪的情况裸,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由于种种弊端长期无人敢管或者说是无人问津,从而为农村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大量敷衍生息的温床。再加上由于农村处于最基层,点多面广,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不能全面开展工作。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在农村还是死角,构成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1.2 综合大量调查数据,基层农村账目管理超常杂乱无章,亟待大力加强规范化治理力度。很多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不遵循制度要求来处理明细账目,细账与总账迥然不同。在农村会计中,同时兼任出纳职务的实繁有徒,大多村会计毫无责任意识可言,账目中多记、少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违规状况司空见惯、俯摭皆是。农村财务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和保存比较混乱,无法正常开展账目的核算查证工作。

1.3 农村财务干部长此以往借用或者使用村组集体资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办理交接清算手续,还有些村庄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的缘故,有的农村干部目无法则,毫无纪律可言,于各项开支上肆意妄为,随意动用上级所拨的各种款项,甚至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的恶果;从而引发村民不满情绪,酿出干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

1.4 许多村会计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程序不了解,许多村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许多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长期“依然采用单式流水账,对其他会计核算内容不核算记录,仅仅记录现金的收支,造成无法稽查考核。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可是多数农村会计根本未曾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无业务技巧可讲,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审批不严格、凭证不查实、记帐方法简单等多种账务处理随意的不良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所以难以客观地反映村组集体资产的全貌,上级有关部门无法从杂乱无章的账面上进行监督。

2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五个统一“。

严格坚持”五个统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才可还干部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农村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农民也不会因财务问题而上访。

2.2 保障工作,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培训工作,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财政部颁布的新《制度》针对当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于积累工票据管理、费用开支管理、共同生产费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及义务工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大大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制度培训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与健全,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2.3 加强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财务公开规范化、有序化建设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可行使民利。这些优秀措施得以贯彻的基础是让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管理能力。

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健全村级年度财务预决算体系、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使财务人员遵章而行。

一言以蔽之,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是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只要《会计法》得以有效实施,严肃纪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包青天,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及时纠正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正确的贯彻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篇2

1、当前村级的公款奢靡之风比比皆是。滥用集体公款吃喝奢糜消费的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多年来,一撮村级基层领导者对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做法已经习以为常,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动用本村资金,分钱分物,无视法规法纪,大吃大喝肆无忌惮,丝毫不顾老百姓利益,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导致非生产性支出嬗变为村级财务的第一弊端。集体资金没有理法来遵循。村级集体企业逐渐增多促使账目越来越繁复芜杂,因此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

2、许多村会计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程序不了解,许多村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许多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长期“依然采用单式流水账,对其他会计核算内容不核算记录,仅仅记录现金的收支,造成无法稽查考核。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可是多数村级会计根本未曾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无业务技巧可讲,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审批不严格、凭证不查实、记帐方法简单等多种账务处理随意的不良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所以难以客观地反映村组集体资产的全貌,上级有关部门无法从杂乱无章的账面上进行监督。

3、综合大量调查数据,基层村级账目管理超常杂乱无章,亟待大力加强规范化治理力度。很多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不遵循制度要求来处理明细账目,细账与总账迥然不同。在村级会计中,同时兼任出纳职务的实繁有徒,大多村会计毫无责任意识可言,账目中多记、少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违规状况司空见惯、俯摭皆是。村级财务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和保存比较混乱,无法正常开展账目的核算查证工作。

4、基层村级干部拳头大的掌权,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长此以往的财务管理混乱屡见不鲜,滋生出诸多违法乱纪的不良行径,再加上村级干部多为家族大、亲兄弟哥们比较多的家庭成员组成,纵然违法乱纪的情况裸,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由于种种弊端长期无人敢管或者说是无人问津,从而为村级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大量敷衍生息的温床。再加上由于村级处于最基层,点多面广,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不能全面开展工作。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在村级还是死角,构成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5、村级财务干部长此以往借用或者使用村组集体资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办理交接清算手续,还有些村庄财务管理不规范。

这是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的缘故,有的村级干部目无法则,毫无纪律可言,于各项开支上肆意妄为,随意动用上级所拨的各种款项,甚至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的恶果;从而引发村民不满情绪,酿出干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

二、解决村级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有效化解村级财务管理的矛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五个统一“。

严格坚持”五个统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才可还干部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村级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农民也不会因财务问题而上访。

2、保障工作,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会计法规培训工作,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财政部颁布的新《制度》针对当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于积累工票据管理、费用开支管理、共同生产费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及义务工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大大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村级会计法规制度培训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与健全,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3、推行村级财务管理网络化、电算化。

实行网络化、电算化管理是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最科学高效的措施,实行网络化、电算化管理将为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带来福音。实行会计电算化,传统的核算、手工记账、提交申请报告、手写相关资料、事后自评等落后财务程序将连根拔除。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上级领导和村干部要深化为民理财意识,全面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广泛采纳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心声,进一步强化村级财务的管理体系。实施村级财务村帐乡镇县区代管,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促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三到位:即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严肃保障开支的合理合规性得以体现。

4、 加强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48-02

一、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的主体不明确,其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主体是指“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 。根据上述词义,财务管理主体应该是依法享有财务管理权利和承担财务管理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根据上述财务管理主体的定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应该是高校或非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高校财务部门是在校长授权下进行高校日常财务管理的唯一的职能部门,应该根据授权全面行使后勤财务的日常管理权。但实际情况是,一些高校的财务部门对后勤财务的日常管理权并没有做到“全面行使”,存在日常管理权缺位或真空的现象。换言之,一些高校的财务部门对后勤的某些财务事项不能管、管不到、不想管,致使高校财务部门对后勤财务的管理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其触角无法得到全面的延伸。

客体是指“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财务是“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 。根据上述关于“客体”和“财务”的解释,财务管理的客体应该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二是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三是财务管理的行为过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只重视现金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财产和财务管理行为的管理,使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全面延伸到财产的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和财务管理行为的始终,从而导致财产经营不善、保管不好、处置不当和财务管理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财务管理工作的客体,即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

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其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可说是现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也会涉及成本、收入和利润问题。从财务的观点来看,成本和费用是现金的耗费,收入和利润是现金的来源。财务管理主要在这种意义上研究成本和收入,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和销售管理,也不同于计量收入、成本和利润的会计工作。

三、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

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 。体制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权划分,核心内容是权力的分配。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权划分的组织制度,核心内容是财权的分配。

高校后勤实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生事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产权不清、体制不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等财务问题。笔者认为,要从设立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部的业务流程、完善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建立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型的必要性 。

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将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组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后勤社会化实体,变学校办为社会化办后勤,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后,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理顺学校与后勤的财务关系,规范会计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财务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其弊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核算方面,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没有完全按照企业会计科目进行设置。目前按照分线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后勤保障线的核算仍然采用和院系一样的科目,很多诸如“事业基金”、“事业收入”等科目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管理方面,这里的管理分原始凭证的管理和人员的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了很多经济实体,

这些经济实体为了拓展社会上的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企业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实体以后,对于财务核算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但分级财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制,企业取得的所有原始凭证必须到后勤财务进行核算,只能依靠返回的附件作账,而工商或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都会对这些附件提出质疑,从而带来诸多麻烦。

(三)分级财务管理的细化导致账户多,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核算,可是增加了整体资金的调度。随着后勤业务的不断壮大,大的投资项目不断出现,资金调度成了能否把握投资时机的保证,由于资金分布在众多的账户,想要进行大额资金的调度几乎不可能,不利于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财务管理监控力度薄弱,改革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执行的是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在计划经济下,往往只进行预算,对支出的监控比较薄弱。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近几年虽然从认识上逐步有所加强,但仍存在着“重预算内资金,轻预算外管理”的思想,致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长期不能规范化,甚至产生一些腐败行为。

(五)“小金库”现象严重,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收入不上交的现象。一些正常收入被中途截留或私扣,形成“小金库”,为某些个人和小集体谋求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

四、权责利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改革,但同时也是最敏感、最困难的改革,改革就是要改掉不适应高校后勤发展的一些环节和方面,挖掘内部潜力,重新调整分配职工利益,后勤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利润分配最优化以及后勤实体本身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分配机制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分配机制。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要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

1、对管理岗位骨干实行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要在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试行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制。董事会和经理层其他成员的工资分配,执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按照其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做出的贡献确定工资收入,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办法。

2、对技术岗位骨干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报酬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要合理拉开技术人员与普通职工、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与一般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

3、对普通岗位员工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职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后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主要表现为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

2、 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后勤改革的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

3、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历差异、职务差异等等。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约束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建立健全内部分配制度,积极推行激励机制,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约束机制。

1、加强企业内部分配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岗位测评、定员定额和考试考核制度,搞好工资统计、管理台帐、职工奖惩、经济核算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并在日常管理中狠抓制度的落实。

2、实行人工成本的合理约束。企业内部要建立以人工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提倡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人工成本控制办法。

3、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要进一步完善职工民主参与收入分配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我国事业单位存在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等特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在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可观存在的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近几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有着不同程度地不规范现象。在新形势下,找出现存的财务管理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每一个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就从事业单位的由来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念

1998年国务院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从以上有关文件的规定,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是目前我国各类社会组织中最不规范的组织形式,其涵盖面之宽、范围之广、类别之多,是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比拟的。事业单位界定的含混,为其改革的推进设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计划或任务的全面完成。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虽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主要采取法人代表负责制,这使得专业财务人员甚至总会计师的地位及其作用无法充分体现,更使得公司在财务运行上处于隐性风险之中。由于某些特定历史原因,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来自非财务专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新型知识的培训,严重缺乏对新型知识的更新和掌握,仍然固守封闭保守的理财旧方法,严重脱节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除此以外,各单位存在着严重的兼岗现象,部分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只求得过且过。再加上业务培训工作缺乏,各种先进管理方法更加难以实施,难以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预算管理缺乏约束

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管、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由此可见,预算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事业单位所作预算,基本为了应对国际财政部门的规定,提供财务信息给财务部门,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职能相对较弱,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低。部分预算单位“三公”消费严重,支出控制松散,超支浪费比比皆是,严重损害了人民心中政府部门的形象。另外,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没有界定清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也没有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只重拨款、轻视管理,重审核、轻实效,缺乏有效监督和考核。

(三)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突出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承担者,负有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有义务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及流失。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首先,缺乏统一规范的资产管理机构,致使事业单位之间管理工作脱节,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单位内部部分部门未建立国有资产明细,只问经费收支,不问资产几何。后勤部门只管发放,疏于清查,使用部门又只用不管,资产缺乏保养和管理,造成资金严重流失。其次,有的单位长期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不将会计凭证进行登记,更有甚者固定资产不入账,导致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最后,随心所欲的处置国有资产,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而擅自定价进行转让和拍卖国有资产;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经相关手续审批,就随意报废,导致大量资产流失。

(四)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内容短缺,单位内部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部分单位未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企业还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的现象,对财务会计的工作比较忽视,财务人员对单位的业务情况了解不够,对重大决策无权参与。这样直接导致财务工作和单位正常工作的脱节,严重背离财务工作为企业决策服务的内涵。并且由于长期缺乏控制意识,单位经费的支出比较混乱,实报实销的报销制度使财务监督和控制成为一种形式。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增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当今,我国事业单位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单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无法达到改革中的要求。所以对于高层管理者应该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平并且增加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对于财务人员应该多对其定期开设专业课程增加其专业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综合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如果想让财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与管理作用,那么对于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同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财务部门有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放权。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保证其项目、任务顺利进行的保证,没有准确完整的预算,很容易在项目、任务中遇到障碍。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进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整、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和规定。努力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把事业单位的所有收支作为对象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其次,对于重点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事业性支出与业务性支出应该正确区分处理,这些支出在预算方面应该制定不同的预算方法,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最后,严格监督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批复以后,各部门应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执行,并且管理者应该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保证其客观准确。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并且预防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资产与资金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不能只重视对收支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对国有资产的摊销、报废、出售、拍卖等进行规范的管理。最后,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将每一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详细记录每一项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盈余、盈亏进行审查,并且要登记到账。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屡屡出现纰漏。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道路上,仍需不断的努力。第一,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并且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督促各个部门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各项工作。对于财务部门,应该监督其人员安排是否规范,财务人员是否遵循规章制度。第二,应针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分别制定各自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应将其一并处理。第三,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监督,只有内部监督还是不够的,按照常规外部监督要比内部监督更有效果。这就需要立法部门、审计部门、事务所等相关单位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监督其执行情况。

结束语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财政体制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财务管理的规定越来越健全。事业单位面对财政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对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财务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跟随改革的脚步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易秋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相关探讨.商场现代化,2010

[2]鲍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措施.决策与信息,2009

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一、医院绩效管理内容

医院绩效包括服务量、诊疗活动、经济收益、服务质量、健康保障等;从部门上讲,是对医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包括提供的支持、控制成本、部门间的协作、发展促进等;从个人层面上讲,是对部门和医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笼统地讲,医院绩效就是医院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的过程和结果。总而言之,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领导和职工全员参与的一个完整系统,也就是院领导、科主任和职工通过沟通,将医院战略、领导职责、管理方式和手段以及职工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并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主要由科主任帮助职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职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医院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目前,对医院绩效考核理解和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医院或科室整体绩效的考核。目前,针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大部分是对医院或部门整体的绩效考核,主要表现为:以目标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采用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托管目标责任制,院科两级考核目标责任制,科室核算,重点工作项目的考核等。但严格地讲,目前医院的诸多考核还称不上完整意义上的绩效考核,许多医院的绩效考核还不够科学、不够规范。其二是关于员工个人绩效的考核。目前医院的绩效考核多为基于部门或科室的考核,有少数指标针对员工,如科室两级考核中的工作量指标、院部对科室考核中的学习与创新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单一的,其完成情况往往只与部门的绩效挂钩,而与员工个人的关系不大。另外,医院中每年开展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其考核标准主要是参照国家机关公务员年度考核方法,通过年终填写相应的考核表格,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针对德、能、勤、绩等内容进行考核。

总之,医院绩效管理包括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事制度、薪酬、财务等方面,本文拟对其中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绩效进行探讨,分析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目前医院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

医院除了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努力承担好社会责任外,还要在管理中要效益。建立并实施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和评价制度是一个加强管理、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改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内部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对重新构架医院组织结构、优化和改造医疗服务流程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医院在财务绩效的管理中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没有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和办法

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很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或者只是单纯的核算奖金,计算的还是不全成本,没有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因此,核算的结果,只能支持内部管理激励分配,没有真正用于经营决策和指导经营决策和指导经营活动,科室核算和财务会计是分离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成本核算,也无法得到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在医院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中缺乏有力的、真实的信息资料给予决策。

2.缺乏有效的财务绩效分析和评价制度

一些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数据缺乏科学性,许多医院不重视考核数据的收集或者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导致了制度出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另外,部分医院所设定的指标选择缺乏均衡性,民营医院可能过于重视财务指标而务实一些诸如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公立医院则容易忽视财务指标而过于重视与财务指标管理不大的一些财务指标。此外,部门之间指标设置易出现不均衡,统一的财务成本核算标准会导致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指标值考核出“责任大的部门考核结果差,责任小的部门考核结果好”等不公平现象,造成员工心理失衡并产生抵触情绪。

3.医院财务管理监督不完善导致管理绩效不高

随着医院经济市场化转轨,医院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逐渐增大,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会计错弊、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有些医院只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医院还未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遇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才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偏重于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的预防控制,如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很少涉及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有的内部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还有些医院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生搬硬套,造成医院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重心。

三、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的路径分析

1.推行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一项组成部分,它是以现行医院会计科目核算为基础,以单位内部各部门、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医疗服务费用进行归集、汇总、分配。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全部计入各部门、科室。通过在医院内部推行全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建立科学、规范的经济核算和管理体系,逐步加强和完善医院的经济管理,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就要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组织,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主要起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科学细化成本核算单位,从而使核算到人。另外,要健全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项目和内容,建立成本和动态疗效考核指标,合理控制管理费用支出,对职能科室的可控支出分类制定费用指标,进行指标管理,严格管理采购渠道和采购程序,加强物资、材料的价格管理。

2.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和评价制度

完善的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具体的反映医院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并且各个评价指标的涵义要明确、数据容易获得,方法简易和容易操作,并且所设置的评价指标要便于在具体评价中使用,能够为决策提供深层次决策建议。因此,指标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指标的具体选取应该既包含已表现出的财务绩效,如经营水平,质量效率水平等,也要包括潜在的财务绩效,如医院的科技水平等。具体而言,应包括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资产运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其中反映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了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入结余率、收入成本率等指标;资产运营指标。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就是通过分析医院业务收入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比率,来反映医院的流动资产使用效率,存货周转率则是用来反映医院存货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方面,用来反映医院在资产总额中资产负债的情况。

3.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占有医疗市场的份额。积极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应该实行经常性审计检查机制,对诸如采购、基建等重要对象加强审核力度。规范对外的经济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经济合同的签订实行主管科室负责人、(主管)院长签字,财务审核盖章的管理办法。另外,应建立财会人员的轮岗机制,通过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论干,加强对其监管力度。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应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管理理念,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日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其特点为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完全按照新的巾场条件对全部收支项日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减少了主观臆断,使预算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论

建立并实施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客观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绩效状况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正确的指导医院的经营行为,有利于财务工作全面地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医院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室目标、个人目标与医院战略目标相统一,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促进医院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的科学化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英,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若干对策[J],事业财会,2007,3

[2] 郑惠芳,关于医院绩效管理的几点新思考[J],时代经贸,2008,5

篇6

(一)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相对弱化

1.工会经费收支无预算或者预算编制不合理。部分基层工会对工会财务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经费收支比较随意。虽然《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原则,工会经费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但是在近年工会经费审查审计中,发现基层工会普遍存在未按规定编制工会经费收支预算问题,有少数基层工会虽然编制了经费预算,但编制的预算不够科学,经费预算与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不相符,支出结构不合理,其他支出占比较大,不符合《工会法》“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的规定。由于未按规定编制工会经费预算,使得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基层工会财务人员任用较为随意。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并且很大一部分基层工会会计人员既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又不熟悉会计基础知识,这一问题在乡镇一级的工会尤为突出,部分基层工会会计、出纳不分设、管钱又管账。

3.资金管理不合规。部分基层工会将县总工会返回的工会经费一次性以现金方式拨到工会,资金收支全部由工会主席一人负责,资金管理既不合规也不安全。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1.未依法独立建账。部分基?庸せ嵛匆婪?建立工会经费账,将工会经费并入单位行政账册或者是由工会主席单独保管,违背了工会经费独立性原则和要求。

2.账务设置不完整。未按《工会会计制度》设置分类账,一些基层工会虽然单独建账,但大部分基层工会只有简单的流水账,支出分类不清。

3.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符合《会计法》和《工会会计制度》。《工会会计制度》明确收入类会计科目包括“会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行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八个一级科目,支出类科目包括“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行政支出”、“资本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八个一级科目,并且明确了各科目核算内容。但多数基层工会收入就设一个“经费收入”,支出就一个“经费支出”科目,使用会计科目不规范,收支核算分类不清晰,难以从账上反映出工会经费收支明细情况。

4.原始凭证不规范。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只要是用在职工身上就行,用什么票据列支并不重要,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列支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会经费收入管理不合规

1.未按规定收缴工会经费。企业工会未按规定收缴工会经费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未按规定收取应由企业行政拨缴的工会经费,工会组织名存实亡,在2016年度审查审计的5个企业工会,所审查的2013年至2015年无工会经费收入,工会未开展任何活动,工会组织形同虚设,严重损害了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2.将单位行政收入作为工会经费收入管理和使用。一是部分基层工会将单位的行政收入直接作为工会经费收入,如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到的奖金、其他单位和部门捐赠的行政业务费收入等直接存入工会经费账户;二是有的基层工会把按规定应上缴县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非税收入存入工会账户管理使用,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收入等。

3.未按规定收取会员费。多数基层工会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地向会员收取会员费。2015至2016年度审查审计的68基层工会中,只有11个基层工会按规定收取会员费,其余57个基层工会未按规定收取工会会员费。

(四)支出不合规

1.支出项目不符合《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部分基层工会将应由单位行政支出承担的费用用工会经费支出,如:乡镇中学用工会经费支付代课教师工资。

2.支出审批不规范。部分基层工会支出票据既无经办人签字,也无审批人签字。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级单位相对比较重视单位行政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基层工会没有多少钱,对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等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没有必要,重争取、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不重视工会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致使工会经费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无经费收支预算,无开展活动计划等。

(二)对财经法规学习不够

基层工会对《工会章程》、《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等不了解、不熟悉,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低

会计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工会,财务工作力量不足,满足不了客观需要。

(四)监督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

基层工会内部监督缺位,工会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内部审查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覆盖面有差距,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加之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存在屡查屡犯情况和违规侥幸过关心理。

(五)企业对拨缴工会经费的认识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企业总以种种理由拖欠或拒交工会经费,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工会组织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执行

基层工会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认识和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财经法规知识,切实加强《会计法》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学习,认真执行《工会会计制度》。首先县总工会要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和经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其次是要强化制度实施指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各基层工会的实际工作,认真仔细研究,切实把《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贯彻好、落实好。

(二)强化基层工会预算管理

认真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原则,根据《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将工会经费的五项来源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使工会预算内容更加合法、合规、完整、准确。强化预算的执行,严格按《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组织经费收入,按规定的范围使用工会经费,基层工会经费支出要突出反映工??维护职工权益、帮扶困难职工、开展职工活动支出等方面,优化支出结构,保证所有资金能够得到正确使用。

(三)加强基层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各基层工会要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应进行一定的筛选,选配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工会会计人员,确保会计人员的任用符合《会计法》的规定。规范会计行为,按《工会会计制度》设置工会账册,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对工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和取得的原始凭证要认真审核其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完备审核审批手续,正确编制记账凭证。定期不定期进行对账,确保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四)加强经审监督,促进规范管理

县总工会要把重视和支持经审工作落到实处,在制定经审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时,要统筹考虑审查审计面上的广度和业务上的深度;同时要积极引导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使各基层工会充分认识加强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加强对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领导,重视和支持经审会依法独立进行审查审计工作。健全经审组织。县总工会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经审组织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整顿健全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加强经审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经审人员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经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篇7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村级财务公开不够及时透明。因业务水平、领导重视程度不一等诸多因素,村级财务的公开不够及时,公开的透明度、支出类别等不到位,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造成群众对公开结果看不懂、不满意。

(二)票据管理不够科学、使用不够规范。收款票据大都由村主要领导保管,有些村甚至现金也由村主要领导保存,村级报账员只是负责报账,给村级财务不规范埋下了隐患。有的村收款甚至跨村开具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由于村财务人员以及乡农经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一等原因,存在票据圆珠笔填写、白条充账、书写不规范、内容缺陷、报账不及时、村集体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等问题。

(三)村级财务管理缺乏监督。乡镇对村级的管理注重具体事务的完成,而疏于教育、监督和管理。村级各项支出均由村委会主任“一支笔”支出,村党支部很少参与村级财务的日常监督,党支部不清楚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极易造成村两委主要领导误解,这是导致村两委不团结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除非触犯刑法或者触犯党纪,否则难以具体处理。

(四)村级财会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有的财务人员只是摆设,未尽到相应职责,收支不规范,财务活动不明晰,财务管理弱化,没有财产管理使用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水平不高,要么按照前任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处理账务,要么只记流水账,账务处理的不正确,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漏洞。如:固定资产漏记入账。

(五)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私收严重。

少数村干部滥用手中的权力私分财物。例如村办企业的产品或通过以物换物进来物品,通过不入账或少入账的手法,进行私分;有的村将土地部门所付的土地补偿费少入账,村干部私分;也有以招待的名义购进物品,名为请客,实为肥己;有的巧立名目,以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私分集体财物。

二、对 策

尽管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仍应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一些村(组)农村财务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较突出,由此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农民来信来访增多,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各村(居)委会、村小组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各村(居)委会、村小组要全面建立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统一规定财务公开时间、内容及格式,并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固定公开栏上按季或按月公布财务明细账。凡属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集体资产经营承包、发包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粮食生产直补及良种补贴等重大事项都要及时公开。将补贴发放标准、发放范围、发放时间等政策和分配给农户的资金数额,由乡公示到村,村公示到组、到户,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杜绝截留转移、挤占挪用问题。对集体资产经营承包、发包以及工程项目建设,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

(三)建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办法。为确保村级财务开支合法、真实、有效,必需真正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小组的作用。一是村委的大额支出必须经村委研究确定,经村委研究同意支出的,村委会主任和财务监督组长必须签名同意支付,经研究不同意支出的,村委会主任和财务监督组长不得签名支付,否则村委会主任和财务监督组长共同承担责任。二是日常经费开支,如财务监督组长有疑问的,村财务及相关人员必须作出详细说明,对财务及相关人员说明不满意而拒签的,村财务人员可提交由村财务人员参加的村两委会研究确定。三是到乡村财务报结中心财务报结必须由村报账员进行,村主要领导及其他人员不得。四是村财务报结中心必须按照工作要求,每月向村两委主要干部报告财务报表,每季度按支出科目督促进行财务公开。五是村民对财务开支情况及财务状况提出疑问的,由村务民主监督委员会主任向村财务监督小组了解情况后作出说明,必要时也可直接要求村委会主任及财务人员作出说明。

篇8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来源由过去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资金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客观上,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仍未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高校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很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体制落后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控制乏力

预算管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是按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报表编好后就算完成了预算编制任务。同时,部分高校也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编制、评价都应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事实上,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预算,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属于学校或部门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三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在支出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的费用标准,基本上延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四是预算执行力度弱。有些部门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不考试学校财力可能的条件,对可能超支的财务活动不加控制,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此外,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难以作出正确、完整的评价。

2、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高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在这种背景下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重视科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往往对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各部门购置的设备等一经形成固定资产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以至于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与协调;在资产配置中,学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资产管理与考核,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性机制,就资产配置部门和决策者来讲,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并不承担责任。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另外,无形资产也是高校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学校重投入轻产出,重视研究成果数量轻视推广应用,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了我国高校现有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使得高校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3、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高校的出资人主要是国家,但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不要求其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参与经济上的分配,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失。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利,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这必然使高校缺少进行成本核算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外界压力,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另外,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初衷是对高校决策权与执行权进行分离,即党委被授予决策权,校长被授予执行权,两者相互制衡。但在实践中,这种权利分配方面的平衡经常被打破,使高校管理机制出现漏洞和权利约束机制失控。因此,高校在融投资上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民主的决策程序,资金的使用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4、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欠完善

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无法按章办事,财务管理就失去了依据与标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的管理和发展。我国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1997年制定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滞后,加上目前有一些高校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或有关内容不合理,造成经济责任不明,有章不循,财务信息失真,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使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而产生的风险,浪费教育资源,损害高校的整体利益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5、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需要,各部门吃学校大锅饭的现象十分严重,原本已十分紧张的资金却要超负荷承担学校多项开支,造成学校难以承受经费的负担。学校为了搞好基本建设,非常艰难地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但是,部分高校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依靠贷款盲目征地建新校区、上项目,潜伏了高校发展的隐患。这充分说明,现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6、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信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7、高校债务负担过重,贷款风险日渐显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新校区的建设以及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速增长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新建项目依靠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容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也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许多高校寄托于招生规模扩大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招生规模扩大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高校信贷风险日渐显现。据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披露,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在1500―2000亿元之间,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近两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一额度已上升到2000―2500亿元之间。2007年3月吉林大学在校园网站上通知,称从2005年开始,学校步入付息高峰期,目前,每年需要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1.7亿元,入不敷出情况日趋严峻。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

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高校的财务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因此,高校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积极分散风险,这是高校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贷款前,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和人才优势,认真制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高校在总体规划下,组织专家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正确评估学校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贷款总量,合理设置贷款警戒线。由于预期收益很难与债务的偿还期及数量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资金需求和收入情况,合理安排贷款结构中长期、中期和短期贷款的比例,对贷款的投放时间、数量和顺序进行科学安排。这样既可以使资金的筹集与需要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匹配,降低资金成本,保证贷款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又分散了贷款的偿债期,减轻高校偿债的压力,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降低投资的风险。学校的重大投资应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进行集体决策,这既可以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避免个人决策的片面性,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发生。高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措施,由于高校因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往往不用承担责任,导致相同的失误屡屡发生。因此,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感,精心研究投资策略,谨慎决策。

2、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加高校的收入,控制支出,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遏止腐败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促进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3、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应尽量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高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高校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强化监督职能,对经学校审定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具体包括:一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编制预算;二是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三是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四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预算管理;五是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研究,使学校预算编制及执行与之相适应,提高学校资金的运作效率。

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一是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和人员,加大归口管理和力度,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要的设备,在校内无法调配的情况下,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出详细预算申请,避免重复采购。三是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四是建立、完善资产配置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拨、出借、出租、投资等方式,盘活学校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五是建立、完善资产清理清查制度。检查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六是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并按照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七是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进行资产核查对账,定期清查盘点,明确产权,杜绝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5、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一是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二是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三是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产、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6、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要强化财经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专业和职业道德水平,依法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使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姚秀琦: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3).

篇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村是国家政府加强与民众交流、增强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前沿阵地,因此,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我国农村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一些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设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农村会计工作是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首先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农村会计基础薄弱,会计工作受重视程度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会计人员不注意对账簿的保管,经常出现账簿损坏或丢失的现象;会计账簿的设置不规范,对财务管理制度认识不清,导致账务记录不清楚,没有设置明细的账务分类,使得会计信息不准确;一些农村没有正式的收据,出纳、对账工作不能及时进行,在凭证传递时不遵守相关程序规范,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1.2 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一些村干部自身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健全,他们对农村财务管理认识不清,没有相应的财务知识,所以在进行财务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时,不能按照规范进行,收支制度不规范,一些土地征用的收入、上交的收入等不能及时入账,甚至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私设金库,为自己谋取利益,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严重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目前大多数农村没有形成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导致账目遗失。有些村级干部直接管理账务和现金支出,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

1.3 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公开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一个窗口。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的规范,但是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而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少数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校核不细,产生失误,严重影响财务公开的质量。

1.4 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民主监督力度不够。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规范,各部门、人员之间监督不到位,经常出现各种财务问题;村民的民主监督只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且大部分村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懂得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致使监督作用无法发挥。

2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和制度设立时间早,更新慢,制约着农村财务发展,因此,要根据农村发展的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地设立相关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能。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货币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票据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开支审批、对外投资、承包合同、财务公开等制度,做到制度规范行为。实行审批审核多层把关,规范工作流程,规范会计核算,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使农村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2.2 加强对农村财务工作的监督

各级农业部门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支持、指导和配合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审计工作,设立相关的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监督职能。定期向群众宣传财务监督的知识,让村民了解农村财务管理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提高他们自觉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财务人员出现违法违纪的情况要及时揭发、汇报。

2.3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财会人员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最重要前提,因此,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标语等,宣传财务管理的知识,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整个财会队伍的素质。总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村级干部要提高自己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缓解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为农村发展和国家安定服务。

篇10

关键词:消防部队 内部控制 优化措施

一、武警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武警消防部队逐渐实施了现代化管理,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推广,信息化工程也对部队资金资产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监督手段。尽管消防部队信息化工程在对经济业务的监督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的后勤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除了防灭火中心工作外,对于后勤工作,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对于后勤管理中的漏洞、缺失和人员胜任能力方面重视不够。

二是有的单位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的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这样导致内控成本较高,而收效甚微,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如有的单位为工作方便,银行预留印鉴未落实分管制度,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电子令牌平时虽落实了分开保管制度,但在分管领导或财务人员休假期间,还是会存在一人保管多个口令卡的现象。

三是缺乏清晰的奖惩制度,导致问题出现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追究责任和进行有效的处罚,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二)组织机构不完善,内控体系缺失

一是财务人员编制有限,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导致财务人员重点把精力放在日常业务处理上,无暇承担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工作。以海南为例,支队级单位一般只设置一名会计、一名出纳,总队直管大队单位会计由总队核算中心人员担任,大队设置一名兼职出纳,单位的预算编制、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经费审核、保险基金和住房资金核算等财务工作全部由这两人完成,一个身兼多职。

二是基层单位仍存在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不彻底的情况,不相容会计岗位没有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基层中队还存在司务长一人既管钱、又管账,还管后勤物资的采购请领和发放,与内部控制的要求完全背离,存在很大的经济风险。

三是在内审方面,由于受部队编制限制,除总队设有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外,支队级单位仅设置一名兼职审计人员,且由财务人员兼任,业务能力上存在先天不足,还形成了自己审自己的状况。失去了审计的严肃性。另外,由于审计工作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I导下,不能有效地独立行使内部监督权。

(三)信息传递不对称,内部控制难以动态管理

一是相关部门对“资预结合”不了解,部门拟购资产未能纳入年度综合预算,没有严格依据资产编配标准上报资产购置计划,但在工作中随意增加资产的购置,而财务部门对年初无预算的资产购置行为审核不严格,导致预算与资产“两张皮”,预算脱离实际。

二是部队各级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重使用、轻管理”,资产状态信息未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反馈,对闲置、积压资产没有盘活利用,盲目购置资产,造成资产闲置、浪费;而处置资产随意性较大,没有依据使用年限和相关报废标准及时按照程序进行处置,造成资产账面价值虚增,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四)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持i~_Iz岗率低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想管、不会管、不敢管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是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导致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安心本岗位,工作责任心不强。

二是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率低,按照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但这一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单位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对各项财务准则与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导致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不真实,不准确,出现违规现象。

三是部分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内容掌握不够,不会进行财务监督和管控,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

二、优化武警消防部队后勤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制度管控

各级业务部门应积极组织教育培训工作,把财经法规纳入单位中心组学习的内容,不断强化党委班子的财经政策制度观念。各级单位领导应该主动带头,放开眼界,认真学习部队之外的、国内外的、已经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成熟运用的先进管理知识,特别是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并以此来带动全体官兵,将内部控制活动内化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为内部控制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监督机制

在武警消防支队后勤部门中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建设与财务人员岗位建设,确保财务内部机构设置科学,实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监控模式的财务内控机制。基于部队编制不足这一现状,不定期地组织支队兼职审计人员到总队审计部门跟班学习,强化兼职人员的内审业务能力水平;总队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可从其他单位抽调具备审计岗位从业资格证的兼职审计人员参加审计。

(三)加强信息传递,规范资产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预算,各部门应将年度拟购资产纳入预算,落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明确资产标准,按标准配置、按预算采购。

二是落实资产登记制度,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做到账、卡、表、签、实相符,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不能由一个部门处理,应有资产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技术部门会审,然后按照处置权限报上级领导批准。处置过程要派人现场监督,处置收入要及时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