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禽类养殖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禽畜养殖也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所需营养物资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禽类养殖行业必须及时对禽畜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效益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应措施来改进养殖状况,特别是加大对养殖环境的改善、加强对禽类患病的防治工作、严格规范禽畜兽药市场等。而且伴随着温室效应对温度的影响,禽类之间疾病的传染也越来越迅速,因此做好我国的禽病防治工作是禽类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一、禽病灾害的原因
(一)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禽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简陋的禽类养殖环境、高密度的饲养空间、以及饲养环境消毒工作不及时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禽类的养殖环境越来越差,再加上对于病死的禽类处理不得当,随意乱扔病死禽类使得污染源四处散播,而且养禽业的环境隔离不到位,养殖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这就加剧了养殖环境的严重污染。还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赚黑心钱,就对病死的禽肉进行低价收购然后对禽肉进行加工用更高的价格贩卖出去。这不仅将传染源的传播范围扩大,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还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着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养殖制度并严格阻碍着禽类养殖业的发展。
(二)病原体的变异
禽病在传播感染过程中,由于环境中很多自然等因素的干扰,生病禽类体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疾病的毒性不断增强,而且在病毒的变化过程中易出现亚型株,加快了病毒的变异速度。不同的禽类对传染病的免疫性不同,再加上病原体在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异,这就使得一些禽病在流行症状及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非典型特征。相继就会出现非典型感染病,出现新的变异特征,这就导致禽类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延长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并且会导致更多变异型疾病的产生和传播。例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病,传染病的前期临床特征为呼吸型传播疾病,但是随着病原体的变异,现在已经转变为腺胃型传播疾病,这使得此类传染病的治疗越来越复杂,传染病的治愈性也越来越难。
(三)禽病种类多,防治工作量大
随着禽类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禽类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禽类的养殖问题频繁产生以及缺乏养殖经验、禽类疾病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及禽类养殖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禽类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鸡类传染病猪类传染病等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例如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等。并根据相关材料统计显示禽类疾病以达到上百种,有病毒性疾病即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等等。其中传染性疾病对禽类养殖业的危害性最大,所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甲型H1N1流感,不仅对禽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而且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细菌性的疾病种类也在日益增多,不断威胁着我国禽类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在应对禽病种类繁多的今天,我国的禽病防治工作量非常宏大,但是我国落后的疾病防治技术尚不能满足禽病防治工作的实施。
(四)禽病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在禽类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疾病的不断出现、养殖环境不断受到污染、饲养密度高、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不及时不彻底、病死禽类隔离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这就使得不同病禽之间病原体相互传染,继而发生混合感染现象,这在禽类养殖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例如大肠杆菌病是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同时感染产生的、多种病毒同时感染产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同时感染产生的大肠杆菌疾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同时感染病毒和寄生虫疾病所导致的新城疾病等,同时也有在天生有遗传因素的基础下饲养管理造成的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等。因此禽病混合感染在禽类养殖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混合型疾病,也是治疗难度颇大的禽类混合疾病。
(五)兽药质量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查
我国兽药生产技术落后,疫苗开发缓慢及免疫效果差,使得我国禽病防治工作难以展开实行,而且兽药市场销售制度不健全,这就使得大量质量低劣的假药不断流入禽类养殖市场,再加上国家对兽药的监督制度不强,使得禽病防范工作更加难以施行。与此同时,禽病的疫苗开发缓慢,不能在短时间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而且我国的禽病免疫工作缺乏经验,免疫制度不健全,而且免疫方法太盲目,不科学,这就使得我国的免疫效果不佳,很难对层出不穷的禽病做到合理有效的预防工作。
二、禽病防治的改进措施
(一)预防为主,防范为辅
首先养殖行业应该重视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种蛋的引进,种禽等工作,要管理好饲养环境卫生,进行严格消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养殖工作的部署,做到有效地防疫禽病,消灭并控制好禽病。与此同时,兽医行业也应该加大对禽类疾病的研究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医学方针,建立健全疫病防范措施系统,特别是对于传染性较强的支气管炎等禽病等。然而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贩卖假兽药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抓获违反者并给予严重处分,以儆效尤,尽可能杜绝因为养殖场使用质量低劣的假兽药而导致疫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导致病情的加速蔓延,使得损失更多的经济效益。因为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之一,因此不可避免要进行物种的引进,这就会导致更多疫病的传入,因此海关检疫机构要加强禽类疾病的检查工作,提高检疫科技水平,避免疾病的引入。
(二)加大养殖技术的投入,强化养殖管理能力
禽病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禽类养殖方面相关的制度,也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深入探究和帮忙,更加需要禽类养殖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引进,通过一系列的名师讲座,现场施教,举办养殖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来提高禽类养殖工作人员的养殖水平,使科学研究防治禽病的最新研制成果得以推广和使用,促进我国禽类养殖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拥有养殖新技术的条件下,增强禽类养殖的管理工作也是推动养殖业告诉发展的指向标之一。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效益,养殖人员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相关兽药,并且在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施高效合理的养殖管理技术,避免高密度饲养禽类,合理有效按时进行饲养环境的清理消毒工作,提高禽类生产养殖的质量及产量,降低禽类疾病的发病概率,控制好禽病的蔓延。
(三)加强饲养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当下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养环境的污染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好禽类饲养的环境污染是防治禽病的重要工作。首先应该增强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向他们传授良好环境对禽类生长的益处及对防治禽病的重要性。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的饲养环境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仍得不到良好地解决,再加上一些原有疫病的存在即新的病种的变异,特别是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乡村地区养殖条件更加简陋,养殖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疾病防范意识,对环境的消毒不及时等,更加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工作是养殖行业的重中之举,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改良措施。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定时定期对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工作,对于病死的禽类要进行埋葬等措施消除传染源,对外来引入的禽类物种要提前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定期对禽类进行一系列的卫生健康检查工作。
三、总结
篇2
为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继续扶持家禽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实施期限的通知》(明电[20**]26号)精神,现就家禽养殖业相关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年7月1日至20**年l2月31日,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家禽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所取得的所得免征20**年度企业所得税。
三、对企业或个人由于禽类扑杀所取得的财政专项补助,免征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上述企业由于禽类扑杀所造成的净损失,允许其在所得税前全额列支。
四、减收的增值税、所得税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
五、对禽类加工产品出口后的应退税款,确保及时足额退给企业。
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企业、家禽加工企业、冷藏冷冻企业及个人生产经营用的土地、房产和车船,适当减免20**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
七、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家禽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家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同时各级税务机关要优化纳税服务,并切实加强家禽业企业增值税印征即退的税收管理,充分利用征管系统中家禽业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和退税等相关信息,结合纳税人实际生产能力和销售数据,对家禽业开展纳税评估。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加强对纳税人生产销售能力、投入产出关系和专用发票开具情况的分析,防止出现纳税人虚开专用发票的现象。评估中发现问题,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
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家禽行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紧急通知》(财税[20**]166号)同时废止。
请遵照执行。
篇3
今年我镇粮食、烟叶、食用菌、花卉、养殖、设施农业等快步发展,农民向非农行业转移的就业门路进一步拓宽。为了解掌握我镇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点情况和各类收入项目间的构成关系,笔者借助多年农经统计工作的经验,严格按照农经统计的口径,深入本镇所辖有关村、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对今年以来全镇农民可支配收入情况以及新增长点进行了调查剖析,以供商榷。
1 家庭经营收入方面,预计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1300.6万元
1.1 粮食:依托绿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特色品牌优质米生产加工基地在我镇境内的优势,推广种植将银99等优质稻品种3000亩,比去年增加1000亩,亩增400元,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40万元。
1.2 烟叶:全镇计划收购烟叶5000担,通过烟叶品质质量提升,提高实现上等烟比例63%比增5%,烟叶收购价增长5%, 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50万元。
1.3 林业:种植名贵花卉苗木新增0.75亩,每亩纯收入8000元,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6000元。
1.4 禽类养殖(鸭)产业:借助温氏养禽项目建设的投产,大力发展禽类养殖(鸭)养殖大户90户,月投放鸭苗20万,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
1.5 经济作物:扩大玉米、大豆、地瓜、西瓜、甘蔗等经济作物200亩,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10万元。
2 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预计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45万元
2015年我镇新增进城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30人次,每人增加收入1.5万元,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45万元。
3 转移性收入方面预计可实现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269万元
2015年万安镇城镇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烟叶,粮食、农机、及造福工程等国家政策性补助及政策性保险理赔共计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269万元。
4 财产性收入方面预计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60万元
篇4
关键词: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药物治疗
0 引言
在我国,家禽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较多,而且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大多省份出现了自行调研、某些生物技术公司的调研等,通过公布的结果分析,在京津冀地区、四川、江苏、东北一带、广东等各个城市与区域存在约占80%以上的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也淘汰了诸多药品,然而由于兽药市场的混乱、二重与三重类的耐药菌株的逐渐上升等,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整个市场的关注。所以,应该增加研究与分析,提高改善能力。以下就对主题展开具体说明。
1 概述
目前,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下,养殖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无论在养殖的规模、水平上均有所提升;用药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动;从一般的调研结果来看,在不同的城市或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比如,在山东、广东地区,鸡养殖规模化较早,因而耐药性相对较强;另一方面,新药治疗的效果也并不是完全的优于旧药,所以,整个市场的情况表明,家禽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从调研可以看出其具备相当的复杂性。
2 临床症状分析
首先,在新的时期,耐药性大肠杆菌多发,变异株出现,共同导致了诸多新症状。比如:以生产周期方面分析,此类病症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在类型上大多研究者意见相左,如小肠球虫病、肠炎、腹膜型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禽流感等。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误诊多发生于霉菌素感染,可以将其定义为禽菌毒素综合症。
其次,从症状方面看,集中于排饲料便、色黄、有肠黏膜、状如胡萝卜、食量下降等;通常认为是小肠球虫病继发型肠炎,给予治疗后,有效果,但易出现反复发作,彻底性差。
另一种症状表殃为尿酸盐呈黄色,正常情况下呈纯白色;当禽类病情严重时,则会出现糊状、泄殖腔附近粘有粪便,为黄糊状,伴有呼吸道症状。治疗中以支原体感染进行处理,效果不佳。
另外,从呼吸道症状方面分析,存在咳嗽、声音嘶哑、易出现打喷、噎食;从解剖方面看,气囊浑浊,有增厚现象,内有干酪物,呈黄色,此时,其呼吸转型是以胸式转向腹式;因此,可以判定其肠系膜存在气泡,应用腹膜型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不明显。
其它症状如熄灯后,夜有声传出,似猫叫,应用呼吸道药物、大肠杆菌类药物均无效果;当出现含食量突降,鸡类产蛋量下降、蛋壳呈白、软蛋少时,也表现有黄稀便,有时会造成死亡,从解剖看,全身存在出血点、眼睑、下腭有肿胀现象。多在夏秋季节多发,通常按照新城疫、禽流感进行处理,但由于接种疫苗存在不谨慎的问题,多会造成死亡率的上升。
从注意事项方面看,需要进行区别的是,鸡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分布于全年,在初春、秋冬季节交替过程,易多发;从传染方面看,病死鸡是基础性的传染源,当正常状况下,健康鸡接触到病死鸡的粪便、排泄物、分泌物、尸体、同饲料或共水源时,即会进一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病发;所以,从治疗后的死亡结果可以判定其并非此类疾病。
3 治疗药物
1、综合规划展开治疗
首先,对大肠杆菌类疾病进行分类汇总、症状对应性区别与分辨,可以透过现代化的数据库分析法来达到对这方面问题的细化;重点在于对于各种治疗案例的分析,以便增加经验与防治效果;另一方面,应该将理论、实践进行互动与修正,以此提高对各类疾病的全面、真实的认知,提升鉴定水平。
其次,在家禽养殖行业内掀起正确的针对大肠杆菌疾病的预防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业内与业外人士获得治疗方法与手段,在疾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隔离、预防、用药、消毒等的同步性,以此将传染控制在萌芽阶段;尤其是根据相关治疗进行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的区分,减少可能造成的恐慌。
第三,构建大肠杆菌的防治机制,通过一系列规定、制度,构建起一个具备从认知、了解、预防、诊治、检查等到安全保障的完善机制,从而提升现代养殖场在疾病诊治方面的水平,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诊治方案与模式。
2、药物治疗
首先,优选三代头孢类药物,一般以10到15mg/kg水为准;针对胸腔感染、腹腔感染、全身感染分别选取不同的药物,针对性的如对应的头孢噻呋钠、多黏菌素,头孢哌酮、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等。具体如下表1所示。
其次,用药原则方面有三大点需要注意,分别是用药时间、饮水量、水温;在用药时间方面,最好选择早晨,以6到8点为宜,因为在此时,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处于薄弱时,因此,根据这个原则分析,可以更好的使药物发挥更大的效力;从饮水量方面看,若按照全天时间计,则应该选择一天的1/5、1/6为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中制药的效果比较明显;从水温方面分析,则应该选择的温度宜取25度到30度范围,因为在这种温度下药物的溶解比较好,所以,吸收也相对能有所增加。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各种新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应用,比如,一些大型的养鸡场已经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也实现了现代化的养殖分工等,但是,相对于较小范围的中型或者农村养殖户来讲,这种大规模的资金成本投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加上在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欠缺,也是导致其未采用这种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家禽养殖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科学考量,以便通过现代、科学、有效、细致、集中等管理措施与方法全面改善养殖行业的现状,将其带入到一个更新的层次或养殖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一)国外饲养技术及品质要求
在国际上的饲养行业中,以农业国家新西兰的养殖技术最为先进,其次是美国、墨西哥、巴西、泰国等,这些国家同时也是鸡肉出口大国,而国际上的肉鸡产品消费大国则是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中国的鸡肉产品消费量占全世界的20%左右,而消费水平却不及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25%。新西兰的肉鸡养殖技术为三层笼养。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少,且为三高(即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国际普遍流行的是网上平养技术。网上平养主要是解决球虫病的问题,次之为解决粪便清除方面的问题。从技术角度上讲,网上平养不及地面平养的数量大,但饲养时间却大大地缩短了。一般来讲地面平养为58~60天,而网上平养却在42~45天出栏,这样从时间上赢得了效益。另外从出栏体重来看,地面平养58天时的出栏体重平均为2。6~2.8kg,而网上平养42天出栏的体重一般不低于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上平养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讲比地面平养高出20%以上。国际上对鸡肉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其主要限制指标是在兽药残留的检测方面。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国际性组织对肉鸡生品出口的标准检测指标主要沙星类、磺胺类等32种药残不得检出,而从2007年7月1日以后国际上要求检测的项目从32种猛增至351种,所以从那时起我国的肉鸡生品就一两也没出口过。
(二)国内的饲养技术
我国的肉鸡饲养是从1989年引进泰国正大集团饲料开始的。1989年到1991年全国的肉鸡出栏量为8000~10000万只,到2000年全国的肉鸡出栏数已达到20亿只左右,由于欧洲饲养方法饲养的肉鸡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所以当时出栏的肉鸡基本上是用于加工或生品出口,国内消费不多。就养殖技术而言,当时的国内养殖主要是靠“企业加农户”的方式进行。企业放苗、放料,农民饲养企业回收加工。因为农民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设现代化鸡舍,所以只能是土法饲养,就是现在所说的地面饲养。这种饲养方法所带来的就是效益低,成活率低,占地面积大,1999年以后,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网上饲养方法。解决了球虫病及除粪的问题,死淘率也由地面平养的15%以上,下降为8%~10%,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了20%以上。从1988年国内饲养肉鸡到现在,我国的肉鸡饲养主要还是以“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为主,企业为农户提供饲料、饲养技术,并回收成品鸡进行加工出售。由于鸡舍的建设资金由农民自筹,所以所建鸡舍相当简易,土法养鸡的成活率很低,经济效益也很低下。由于常年从事简易养殖,农户鸡舍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源的污染,使得土法饲养的成活率低下。因此,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农户大量的使用兽药来维持生产。在山东地区每只鸡的用药成本一般在2元钱左右,吉林地区一般也在1.5~1.8元之间,由于长时问的用药,使成品鸡的药残大大增加,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三)国内市场对鸡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要求从要吃饱向着要吃好,直到要吃出健康发展。已经认识到“没腿的多吃,两条腿可吃,四条腿少吃”。随着认识的增强,禽类产品消费需求量明显增加。从1989年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养鸡开始,当年的产量为8000万只,到2008年产量就猛增到20亿只左右。但最近一两年产量锐减,2010年8月底统计全国产量仅为l0亿只左右。从2006年的鸡肉产品出口大国变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我国2010年从巴西进口了全国总消费量的11%,从美国进口了28%,就是说我国禽类产品的近40%是靠进口。也是由于这种原因,2010年的毛鸡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了每500克4.6元左右,一直居高不下。原因是疫情不断,气候不稳定、农民不养鸡,使得100%的禽类加工厂“无鸡可宰”。以吉林省德大为例,过去德大肉加工厂每天加工32万只鸡,而2011年在价格极好的情况下,每月加工200万只左右,开工量仅为正常年份的十五分之一。
二、以预防为主的理念
现代肉鸡养殖中,对疾病的控制重点将以有效的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在于对鸡舍周边环境及其舍内卫生进行大面积消毒处理,以保证鸡群处于健康环境。带鸡消毒对于肉鸡养殖来说是预防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环节。奇成养殖公司使用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能有效控制好舍内外的环境。
(一)技术特点
普通农户的饲养方法是每批鸡同进同出,这主要是出于对防疫角度的考虑,每批鸡的饲养周期为45天以上,空舍消毒、清舍的时间多为l5~20天,这样计算年饲养批次为5批,最多6批,就一栋普通鸡舍而言,每栋舍每年出栏1.2万只左右。而奇成养殖公司为多层饲养,单就这一项饲养量就是农户的5倍,另外公司对鸡苗和成鸡分别饲养,鸡苗饲养到21日龄后移到成鸡笼饲养,这种循环饲养又大大地提高了饲养量,在同样面积的鸡舍中存栏及出栏数是农户养鸡的l2倍。奇成养殖公司饲养的方法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文章,从时问上讲,把应当42天出栏的肉鸡分成两段饲养,前2l天育苗,后21天育成,同时为了节省进鸡苗的准备时间,加强空舍消毒,每天两次,空舍3天后就可以再次进雏,每年365天除25天,每年可出栏l5批次。14栋280平的鸡舍,年出栏量可达180~200万只以上。吉林畜牧善医2012耳第l期要解决多层饲养问题,关键有两点。一是氧气含量要足,二是温湿度要控制好。奇成养殖公司白行设计了一种高效节能热风炉,其特点是可烧煤、柴、沼气,而烧煤取暖的费用仅为土法养鸡取暖费的30%。通过热风炉,从室外引进新鲜空气,经过加热带进大量的氧气,使舍内氧气含量增加,鸡群的活性好,采食量增加,体重自然增加。一台热风炉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经过加热的新鲜氧气,二是提高温度的热风。当夏季不需要加热时,仍然打开热风炉的风机,使舍内氧气含量不低于室外水平。
(二)带鸡消毒及饮水消毒
奇成养殖公司长期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其优点有三。一是清除舍内空气的羽尘,羽尘不仅对空气污染,传播疾病,同时也刺激鸡的呼吸道,使其呼吸道类疾病大大增加,所以说带鸡消毒可大大减少鸡的呼吸道类疾病传播;二是消除粪便中氨气的产生,由于鸡的消化道系统功能较其它动物的消化道简单,用于消化功能的肠道短,使鸡的消化功能只能吸收全部饲料的60%,在排除的粪便中,由于盐酸酶的作用还在继续,所以排出粪便经空气的氧化作用,产生氨气。而氨气的不断产生,大大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之舍内空气流通不好,鸡的活性不好,疫病就容易发生,死亡也随之增加。所以说带鸡消毒的另一好处便是消除粪便中盐酸酶的分解减少氨气,增加空气中氨气的含量,提高鸡的活性。三是减少对人的危害,通过实验知道羽尘在空气中不但能传播鸡的疾病同时也对人的肺部危害极大。据国外相关报道,在饲养人员戴7层口罩的情况下都不能阻挡羽尘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而矽肺病是无药可治的,所以说带鸡消毒不仅仅对养鸡有众多优点,同时对人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的。另一要素便是对鸡饮水的消毒。人的饮用水标准是每毫克水中菌数不能超过三个,但人的泌尿系统的防御能力要大大强于鸡的泌尿系统。奇成养殖公司在山东做过实验,在半年以上鸡舍的水井上抽出的水中细菌总数超过饮水标准的300多倍,原因是鸡舍周边清粪时不能及时处理,下雨、冲舍的粪便,排入地下,井水直接被污染,而人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吃熟食,喝开水,但往往会忽视鸡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给鸡的饮用水消毒,使之减少肠道类疾病的发生。
(三)鸡肉质量安全
禽肉的兽药残留问题也是养禽业中亟待解决并关乎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抗生素残留己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禽类养殖业由于饲养周期短、禽舍条件差,饲养密度大等特点,使禽类的发病率极高,加上集约化的饲养还使疫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在饲养期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国外为保护本国的养殖业,对来自中国的药残检测项目越来越多,2007年以前国际上只检测32种抗生素,在2007年以后增加到351种,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禽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被国外检出病原、药残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禽肉产品的出口。2001年1月欧盟颁布禁令,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输入,2003年输日禽肉被检出药残超标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至今。兽药的药物残留主要是在治疗发病鸡群过程中,给鸡喂食或注射药物,在病鸡宰杀前而未能排出鸡体内残留的药物,人们多次食用这种药鸡后,体内就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致病病毒(菌),这种病毒(菌)一旦致人发病,就会因为其最有耐药性而无药可治。所以说解决兽药药残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鸡吃药,如果想达到这一点就只能是以防为主,使鸡群不发病,所以说以防为主的养殖是食品安全的最好保障。
三、环保及综合利用
肉鸡的饲养是一种农业项目,在做大做强这个项目的同时,首先要解决环保及综合利用的问题。奇成养殖公司现在年出栏200万只肉鸡,拟新建100栋鸡舍,总出栏量可达1000万只以上。如果按2.0:1的肉料比计算年需饲料为10000吨,鸡粪排出量为15000立方米,这对周边环境污染是相当大的,为此该公司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处理:
(一)生产沼气
为了解决这么大量的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公司拟建年产10万立方的沼气处理系统。公司Iili!!:BImozhunShengchln._处于山区,当地农户没有烧煤取暖做饭的习惯,全部使用山上木材,对于森林植被破坏极大。如果把鸡粪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利用起来,对森林的保护将作出巨大的贡献。根据计算每4kg的鸡粪可产生沼气1立方,全年可产生沼气1200万立方,除去工厂的供热、发电外,可供2000户农民的燃气。每年可保护森林资源50万立方米以上。
(二)沼气除渣及有机肥
沼气处理发酵后的沼渣是极好的有机肥原料,所以在沼气处理后,公司拟建年产10000吨的有机肥厂,这对下游的农作物的食品安全又是一种良好的保证。目前公司已同中国农科院沼气研究所联合设计沼气除渣及有机肥的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
(三)沼气综合利用
公司采用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滨州沼气研究所的最新科技成果,高温罐内连续发酵法,保证了连续进料、出料,并不间断的产生沼气、沼渣,生产出以甲烷、丁烷、丙烷为主的混合气体,同石油天然气成分基本相同,燃值在4500大卡以上。按每4kg干物质可产生1立方米的沼气来计算,饲养l000万只鸡,每只鸡用料为5,就可产生1200万方沼气,可同时建2座汽车加气站,可供1000台出租车营运4万公里,同时可解决周边500个以上农民燃材,可保护林地200公顷以上。
篇6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发展方向;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188-01
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林下经济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型产业。安康市是林业大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符合安康市实际,是增加人民收入的一项有效途径。林下经济产业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也是达到生态环境、林业、林下经济产业三赢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安康市资源概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背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土地以山地为主,山林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2.58%,丘陵、川道仅占7.42%。安康市处于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性明显,森林覆盖率达到59%,全市有林地面积140.94万hm2,灌林地40.20万hm2,疏林地3.96万hm2,林草地自然植被率为75%,具有丰富的林下资源,每年可产生抚林间代、林果修枝的木材4.5亿t。60%的林地具备利用条件,可用林地86.67万hm2,现在已利用面积不足可用林地面积的3成,发展空间巨大。
2 发展模式
实施山林立体综合开发,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结合安康市资源实际,林下经济适宜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林下种植模式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重振安康市药材传统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利用林下阳光散射和特有的腐质土壤和柞类树林适宜种植天麻、猪苓等菌类药材。疏树林下形成半阴半阳,相对温度、湿度稳定的条件,适宜重楼、白术、党参等药材的生长。二是有效提高林地开发复种指数,大力推广林下育种。如魔芋、药材等作物的林下育种,减少了耕地的使用。三是面对新型市场需求发展林下种菌。大力开发野山菌,如安康市当地的珊瑚菌、牛肝菌等营养价值高、市场价位好的野生菌类。四是推广林下种草。利用林下空闲地种植牧草,如三叶草、苜蓿等豆科牧草,既可为果树提供有机绿肥,又能提供优质的养殖饲草。
2.2 林下养殖模式
一是推广林下养畜。利用定植2年以上的人工林地和天然灌木林进行山羊放牧养殖,选择适宜爬坡性强的山羊品种进行林下放牧,可养羊45~75只/hm2,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林下养殖项目。二是林下养禽。定植3年以上的林地,如针叶林、阔叶林、果林均可养殖(密植果园、茶园不适进行禽类放养),可放养750只/hm2,采取轮牧模式,主要养殖禽类品种有鸡、鹌鹑、珍珠鸡等。三是推广蚯蚓林下养殖。根据蚯蚓习性,利用林下腐殖土壤和遮荫的条件进行蚯蚓养殖,为禽类养殖提供高蛋白饲料,也是中药材的原料。
2.3 林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模式
大力加强林业资源的综合规划和管理,科学抚育,充分利用林业副产品,如抚林间代、林果修枝的弃材和枝条,可以用来制作菌料和木炭等,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2.4 林业生态旅游模式
安康市林业资源丰富,已开发的生态旅游景点较多,如南宫山、香溪洞、鬼谷岭、千家坪等,有效地打造了安康市特色的林业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如成功举办了岚皋县的旅游节,紫阳县、平利县茶文化节和宁陕的狩猎等旅游文化活动,提升了安康市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林业生态旅游是最低碳、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产业,要进一步搞好资源普查,科学规划,开发有序,不断挖掘安康市林业生态旅游新亮点,形成龙头支柱产业品牌。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繁杂,产品量少,质量参差不齐
受山区特有的地形垂直性差异影响,海拔高度不同,湿度、温度差异较大,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林下经济古来有之,有自然生长的,有人为种植或养殖的,不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属于附属产物,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因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产品种类多,产量少。
3.2 林下经济科技含量不高
林下经济大多数项目还属于自然发展状态,靠天吃饭。参与专项研究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欠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不完善,在良种选育、良法应用等最基本的科技环节都做不到,加之现有的农村现状,有文化知识、有发展眼光的年轻人很多都外出务工,导致现在很多地方劳动力缺乏,能力低下,思想意识守旧,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3.3 林下经济产业链不健全
大多数产业无龙头企业的支撑,有的加工企业也是规模小,产品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低,绝大多数都属于初加工品牌,不具有行业影响力,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不能涵盖和劳动更多的农户生产,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的地方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参社的农户数量不多,多数是由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大户为主的模式,没有专门的人员为其他农户提供良种、投入品的支持和生产技术的指导。使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对市场没有一个稳定的支撑,造成了有订单也不敢接的现象,销售的范围不大,市场的占有数额小,社会的影响力不高。
3.4 产业化扶持政策不尽完善
目前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一切的关键,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现有资金的投入远远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步伐。社会环境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林地所有制林权的改革,使有能力的人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产业的规模经营还需政府的协调和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是解决林地的流转和优惠扶持政策。
4 林下经济发展方向
4.1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林下经济
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化林下经济产业,用工业化的手段管理经营,积极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下经济[1]。全面打造龙头企业是产品进入市场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合理利用资源,以企业为载体,一是做大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生产项目,扩大规模,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形成集约化生产;二是进行订单生产,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对农户实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解决了农户的“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产品销售”等问题,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的目的。
4.2 以科学的态度发展林下经济
安康市属于山区地貌,地形结构复杂,构成物种多样性。一是做好林下经济的科学规划,何种气候、环境、海拔等条件适合发展何种模式,适合什么生产项目,确定发展的对象。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开发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优秀品种进行推广。三是做好试验和示范工作,每一项新品种、新技术对环境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通常会有明显差异,产量不同、质量也不同,选择出适合的品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键[2]。四是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从选种开始,使用种植、养殖的方式方法、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关键技术的掌握和产品的采收,全过程需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规程,保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4.3 以政策的扶持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对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扶持政策包括专业技术的扶持、资金的扶持、政策的扶持[3]。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全方位政策的扶持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保障,一是增加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捆绑农业、水利、林业等支农项目,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增加林下经济的科研经费,加快新品种、技术的实验、示范,引领产业的发展。二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多方位扩大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将有发展空间的林地向能者大户集中,政府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健全林权流通的交易平台和监管工作。四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做好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提高生产者的操作技能和水平。五是鼓励企业和基地进行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4]。
4.4 以品牌建设增强林下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安康市素有富硒之乡的美誉,以富硒地域的品牌为抓手,打造“安康山珍”特殊地域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先进加工设备、科学的加工流程和高质量标准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整合现有品牌,构建统一的质量标准,实行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理念,依靠区域优势,将地方特有的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包装,深化品牌的内涵,提升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2] 江昌志.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0-11.
篇7
[关键词] 畜牧兽医 标准化工作 监管力度
我国大多落后的乡镇地区的在畜牧兽医方面的工作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阻碍着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的前进道路。
一、畜牧兽医的学术概念以及其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1.学术概念
畜牧兽医是畜牧业和兽医业的统称,畜牧业是指以驯化和培育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为主要工作的行业,兽医业是指以家畜家禽疾病诊治、防疫以及畜产品的卫生检验为主要工作的行业。
2.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对畜牧兽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对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畜产品产量以及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规范化养殖技术的提升。
2.1实现畜产品产业化发展
早年的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人力物力有限规模相对较小。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地将各个小型养殖户组织起来,实现产业化生产。对畜牧兽医工作的规范化能让养殖户们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养殖工作,摒弃了一些传统落后的养殖技术,提高畜产品合格率。产业化生产能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而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是产业化生产的基础工作。
2.2有效增产,保证质量
现代化操作技术体现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的养殖工作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标准化的操作能使得产量完成预期定的目标,优化生产过程的每一阶段。针对家畜家禽疾病防疫工作,标准化的操作能有效避免出现卫生安全问题,有效保障畜产品的质量。
2.3适应市场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畜牧兽医业也面临着国际要求的考验,为了努力在市场中站稳,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卫生安全问题也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整改。
二、影响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因素
1.资金匮乏,设施设备落后
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乡镇发展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畜牧业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比较大。国家对畜牧兽医业的拨款很少,使得一些畜牧兽医业的必要基础设施设备相对比较陈旧,服役时间较长没有资金进行翻修或者更换。这使得许多地方的卫生检疫工作十分粗糙,家禽家畜容易出现疾病问题,卫生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2.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畜牧兽医业的大多工作人员都是一些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的人,对科学知识以及畜牧兽医的专业知识的了解的比较少。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经过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一代代沿袭下来一些畜牧技术以及疾病防疫工作方式,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缺乏创新且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乡镇连畜禽类卫生防疫站都没有设立就是因为没有拥有相应知识的人员参与工作,很多工作人员也都是对畜牧养殖工作以及兽医工作了解的一知半解就参与到工作当中去了。
3.没有保障,工作难以持续
按照禽畜类养殖规定,所有家禽家畜类都要进行防疫工作处理,但是很多落后地区的畜牧兽医业对禽畜类的卫生防疫工作相当不重视,甚至不闻不问。养殖户们也没有相应的将畜禽进行安全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识,得不到养殖户们的积极主动的配合这使得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三、如何标准化我国畜牧兽医工作
1.政府部门以及养殖户们应当由足够的重视
要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首要条件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的重视对其工作的标准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约束动物防疫工作。政府部门如果对这方面工作有松懈,那各部门都会出现偷工减料的工作,标准化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去。同时,养殖户们也要注意规范化养殖,要摒弃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以及养殖技术,要积极主动配合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参与到其中去。适当的向养殖工作人员们宣传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标准化理论知识,鼓励工作人员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标准化生产。
2.完善相应标准化管理体系
畜牧兽医业标准化管理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生产的标准化。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专业的工作团队来指导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同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撑,形成从下而上的管理体制。针对近年来畜牧兽医业经常出现问题的卫生防疫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当对这方面的工作更加注意管理。
3.做好宣传效果
光有政策以及规划很难让工作人员们有效地实施标准化的生产。因此,除了在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外,还需要各类新闻媒介的介入,对畜牧业标准化进行大力宣传,向群众传播畜牧业标准化的知识。除了传播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对积极开展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的培训,加强养殖户们的标准化生产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得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养殖户们束手无策,这时候需要一些相应的咨询机构来完成对其解答工作,避免在标准化工作中出现问题。
4.做好示范效应
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可能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没有什么概念,仅仅是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效果,这时候可以适当设立一些相应的示范基地。设立示范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养殖工作人员以及卫生防疫工作人员们了解到什么是标准化的工作,怎么才能做到标准化工作。
5.加强监管力度
很多卫生防疫站的设立没有起到他相应的作用就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放水现象严重。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所有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家禽家畜类的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监管工作,有效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舒小琼,周博,栾新红,刘虹,邹美,刘倩,谭正英,罗伟. 基因敲除和RNAi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研究及展望[J]. 畜牧兽医杂志,2007,05:42-44.
篇8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的政治试题,对《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点的考查中传导类设问式选择题的出现频率非常稳定。这类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凸显以人为本,引领高中新课程实验。然而不少考生面对这类试题时思路混乱、思维的逻辑性差,答题效果不佳。
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从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对经济知识的传导类设问式选择题的命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对高考试题不能仅仅停留在 "知其然"的阶段,还要 "知其所以然",在思想与实践中突出"知其所以然"这一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必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下面以2013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政治试题第33题为例,从命题立意、解题思路、答题策略、变式拓展等4个方面对试题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经济模块的传导类设问式选择题的几点教学心得。
原题如下:
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禽类市场疲软。对此,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 )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1.命题立意
1.1 材料背景。本题以2013年H7N9禽流感对家禽业的影响及政府出台的应对措施为背景材料。2013年3月一场名为H7N9的禽流感病毒事件袭卷我国,使我国家禽业受到重大冲击,全国禽类价格大幅下降,销售严重受阻。为切实降低H7N9禽流感疫情家禽养殖业的不利影响,各地财政部门出台多项措施,扶持家禽业生产,维护家禽养殖户和经营者利益,促进家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考点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包括: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等。这些知识点在福建省高考考纲中属于综合运用知识类型,彼此之间密切联系。
1.3 能力水平。新课程和高考命题都强调能力立意。福建省省颁《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能力有4个方面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从设问的角度来看,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等多个知识点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经济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否严谨和科学。本题同时也体现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通过做题,学生了解并理解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信念。
2.解题思路
政治学科的高考题型基本只有两种,单项选择题和主观材料题。不管是什么题型,解题的第一步首先就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个规范、严谨的审题习惯会大大降低出错率。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审题三步骤:
2.1 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本试题的命题范围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与第四单元。本题是 "为什么"型单项选择题,设问方式为传导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弄清楚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
2.2 审题干。首先要整体浏览题干,明确材料基本信息,用"谁?做什么? 为什么?"的模式提取出中心思想--禽类市场受H7N9影响呈现疲软状态,为此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扶持,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
接着从题干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或关键词,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圈点标注。本题的关键词是"市场疲软"、"政府制定政策"。紧接着要利用关键词来把知识点和传导过程一步一步梳理出来(教学中可通过PPT课件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分析):
①市场疲软的直接表现即消费者的需求下降,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动力不足。考点可明确为"供求影响价格";
②一般情况下,当需求下降、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下降,销售受阻,行业出现亏损,生产者为减少损失会缩小生产规模,市场上供给随之减少。这体现了"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③由于"市场调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商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升,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也因此走高。
④消费者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购买力降低。出现所谓"价高伤民"的现象。为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政府必将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扶持家禽业生产,维护家禽养殖户和经营者利益,促进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协调供求平衡关系,稳定市场,保障民生。
经过一步步严谨的推导,答案明显指向"D"选项。
2.3 审题肢。明确选项本身的正误,以及题肢是否与题干有必然联系。这个过程要懂得利用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的,通过排误、排异和择优等方法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本试题中通过简单的判断和分析可以得知A选项"需求迅速增加" 是错误的,需求应是下降;B选项"替代品价格下降"错误,应是价格上升; C选项"价格迅速上涨"错误,价格受禽流感影响迅速下降。运用排误法,正确答案也可以锁定D。
3.答题策略
结合解题思路,我对传导类设问式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做个整理。这类题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要兼顾两条思路,一是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二是传导类知识点的推导过程条理要清晰。
总的来说,选择题的解题要注意做到:步骤上一抓二排三优四回顾。
①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②排查误项:缩小范围
③比较谁最根本、最直接、最有针对性
④锁定目标后,还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用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
学生在做传导类试题时,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传导环节分析出错,如果考查的知识点再一多,就更容易顾此失彼,脑子里一团乱麻。因此,解题时可根据设问的指向性,动笔将传导过程一步一步写出来,条理清晰,有助于提高思维的逻辑性,解题过程也更直观。
4.变式拓展
经过对近四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的研究和分析,我归纳出对传导类设问的选择题命题的几个认识。
4.1 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基本集中在《经济生活》,考查的知识点有两类:第一,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途径,第二,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途径。
4.2 试题的变式。2013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政治试题第33题的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典型试题,对两个以上知识点进行综合设问,把知识点设置为题干,把传导途径设置为题肢。这类试题的变式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变式类型难度相对简单,只考查单个知识点;
第二种变式类型是对题干和题肢的设置作了调整,即把传导途径设置为题干,把知识点设置为题肢。
变式例题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卷文综试卷第31题,如下:
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此试题把传导途径设置为题干,把知识点设置为题肢,仅围绕"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26, 以及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政治试题26、2011 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18均是考查单个知识点。
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严重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接踵而至,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这些新发传染病的突出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人群健康和经济发展危害大;在预防和控制这类突发性很强的传染病过程中,更是涉及行政决策、技术支撑、信息传递以及应急体制等各个方面。因此,为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实行战略管理〔1,2〕。本文应用战略管理思想和理论, 从宏观角度和长远利益出发,立足于人,以人为本,探讨我国禽流感采取全面综合防控战略,联合政府及各部门进行联防联控,动员全社会进行群防群控,把握时机, 彻底消除禽流感潜在威胁。
1 影响禽流感防控的主要因素
11 农村防控力量薄弱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占有卫生资源的差距逐渐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卫生服务和保障设施严重不足,诊治手段简陋,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农民看不起病或对疾病认识不足,有病不治,一旦感染禽流感病毒,早期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救治,或被当作普通感冒简单处理,甚至患者根本不就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2 家禽养殖生产方式落后
农村小农经济模式弊端凸显,几乎每家均饲养鸡、鸭、猪等禽畜类,人畜同屋居住,接触密切,家庭养殖业缺乏科学管理,缺乏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措施和卫生常识等。这种生态环境可能促使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重组,产生流感新变异株,引起人类流感流行。
13 公共卫生的投入分配不平衡
基层预防保健网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缓慢,刚刚起步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工程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不善、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员缺乏等问题。
14 禽流感预警系统仍然薄弱
疾病信息系统、卫生兽医和实验室能力仍然薄弱。近几年的禽流感病例大多发生在农村,而因贫困造成的高危行为继续存在,包括宰食病禽等,不能及时进行监测和控制,影响了人间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技术支撑系统如实验室人员和资源严重不足、药品试剂短缺,远不适应预警和应急的需要。因此,当前应结合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预警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分必要。
2 禽流感防控的战略管理
21 战略决策
鉴于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流感大流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防范流感大流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禽流感防控战略刻不容缓, 其中制定战略决策至关重要。战略决策的制定就是要未雨绸缪,要在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到来之前,通过各种策略措施,将任何可能诱发和促进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因素最小化或者消除,从而达到防控目的。战略决策包括确定任务,认清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内部优势和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的战略方案及选择确定实施战略〔2〕。
22 战略目标
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在面对禽流感的战役中,我国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疫情在人间传播,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二是维护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因此,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目标就是预防和控制禽间流感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最重要的是防止人感染禽流感。
23 战略要点
(1)重点放在对禽流感疫情的控制。通过对禽类尤其是野禽的监测掌握病毒的动态,通过加强免疫防止禽类之间相互传染疫病;通过规范化养殖,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同时,对禽类的管理根本在于人,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提高对疫病的认识程度,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环境,从而达到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目的。(2)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关键是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们坚信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疫病必将被战胜,引导人们始终保持冷静和积极应对的态度。包括客观公开地疫情发展动态、相关政策措施、防控行动及其成果,使公众对抗击禽流感充满必胜信心,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证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地发展。(3)采取综合防控战略。包括寻求国际支持与合作,依靠社会各界联防联控,依靠人民群众群防群控,依靠科学,严防疫情扩散和蔓延,严防人感染禽流感。(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尤其是农村环境;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把好禽类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疫苗及药物的开发、研制和应用,从维护全民健康利益的角度出发,全面防控禽流感。
24 战略实施
这是贯彻战略决策的实践过程,是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具体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有效的战略实施是决定战略管理成功的关键,前提是政府及各部门要把群众的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防控禽流感的具体行动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其衡量标准包括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和公众对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价两方面。(1)首先要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清晰传达防控战略。其任务是将国家防控禽流感的总体方案转化为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计划,实施具体战略举措,将防控基层人员的能力建设和发展计划、目标和激励手段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同时,要对战略执行过程了如指掌,及时沟通信息,保持目标和实施结果的一致性,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透明。此外,还要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既定的战略加以检验并做出相应调整。这一战略管理部门是协调所有任务的核心,但不包揽所有工作,其主要作用是有力地推动各项流程,使战略能在全国范围内以协调整合的方式得以执行。(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对卫生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规范化的技术、救治程序、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完善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提高决策指挥系统的决断能力;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协调发展;加强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及时获取信息,快速反应,提高效率;同时加强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保证快速、高效的资源供应。(3)最重要的是把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要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卫生服务环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基层,以支持当地预防保健网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建设和稳步发展,并指导和培养当地卫生服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体系的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工程的建设,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第一要务来抓。(4)加强各部门间的积极合作与协调。农业、卫生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交流信息和动态,贯彻联防联控战略;动员全社会群防群控,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同时,加强国际间合作,充分掌握国内外信息以及技术、政策发展动向,结合本国国情,将信息和技术应用于实践中。
25 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是指战略实施过程中,适时对所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绩效评估;重新审视内外部因素,以此作为战略调整的基础,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战略评价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战略成果的评估。一方面,通过考察资源的利用效率、灵活性,分配是否平衡,有无资源浪费等方面进行资源评估,了解人力、物力、财力各方投入情况;另一方面,从达标程度,任务完成程度以及与预期结果的差距进行评估,分析该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收益。将投入与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施该战略获得的效益。收益大于投入则证明战略的制定正确有效,可以继续实施该战略,收益小于投入则证明原有的战略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2)影响因素评价。将战略制定过程中分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与评价时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有差异则证明内部和/或外部因素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调整战略,以适应当前环境,无差异则继续实施原有的战略计划。
3 结 语
战略管理是动态的,富有灵活性和创造力的,把战略管理的理念运用到防控禽流感中,从长远利益出发,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为目标,建立服务于人的卫生体系,充分认识沟通协调的重要性。经过中国政府的多方努力,中国的禽流感防控工作已经开始从战略高度向前推进,尤其是2006年1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的成功举办,具体体现了我国禽流感防控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管理。相信在国际社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建立完善与目标相适应的组织体系,保证信息的准确、畅通、高效,各部门协调合作,提高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我国有能力应对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甚至从根本上控制禽流感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40-341.
〔2〕弗雷德 R 戴维.战略管理[M].8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6.
篇10
一、20__年第一季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20__年3月止,共完成产地检疫:猪7133头,牛699头,禽类__85羽。共完成屠宰检疫:猪5522头,牛629头,禽类5075羽。检出不合格病猪4头,匀作高温处理。饲料兽药检查56户,查处过期药品9种,价值182.5元,均作收缴。未查出农业部(农医发[20__]26号)的20__第四期兽药抽检情况通报中的不合格产品总汇表列的兽药。查处过期饲料通邦红118饲料25公斤30袋,红肥宝添加剂20公斤2袋,责令销毁。执法案件办理5起,其中处罚案件3起,罚款2700元,警告2起。对全县的畜禽贩运户进行防赌监督查处37车次,其中:牛6车次(123头),包景洪购进黄牛一车次(28头)。肥猪3车次(39头),禽16车次(5020羽),查处蛋鸡无证一车次(270羽),仔猪12车次(818头)查处检疫证件过期经营仔猪1车(40头),证物不符2车(156头),无证2车(72头),依法作了相应的处罚、隔离观察、补检等措施。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县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常有必
要深入排查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扎实整改,确保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县畜产品不安因素还大量存在。
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监管不够,执法不严,目前发生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不能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对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没有全方位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不到位,多部门分割执法,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和浪费,执法力度不够,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现有的全县唯一的一个屠宰场,存在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屠宰场规规章制度陈旧,卫生条件不达标,污水污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长途运输的生猪未能按规定休息即屠宰,由此可能出现白肌肉;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除生猪外,大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每天有9头(仅城区)左右的牛在城区周边进行屠宰,未经宰前检疫就上市交易,存在的风险极大;禽类的定点屠宰、加工、集中检疫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私屠乱宰时有发生,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诸多。
(三)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不规范。对56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不够,购销记录不规范。规章制度和禁用药物名单未上墙,仓储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
(四)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经营者产品来源不祥,制度不健全。部分经营者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
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乐足,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饲料兽药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偿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是畜产品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以前多年来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现象,也没有见到发生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是扔掉、埋掉、自己食用或低价卖掉,这是造成病害肉屡见不止的源头。
二是畜禽病死现象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养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发病死亡。一是不报告,二是处理不规范甚至加工上市销售和送进宾馆、饭店,这些是形成病害肉经营的基础条件。
三是加工经营活动可以牟取暴利。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食品加工店,、餐饮、饭店等收够经过加工的病害肉,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工或者加工成熟后销售。
四是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经营不标准。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部群众包括宾馆、饭店购买畜产品,不知道查看合格证明,索要发票,又缺乏有关常识。这为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以传统习惯沿袭下来的养殖方式带来普遍的保守性和盲目性,还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放
心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近几年,畜产品病害、药残及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成为畜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也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乡、镇、村级防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福待遇,增强对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二)抓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按照检疫的要求,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入库查验和出场检查关。加强人员培训,
做到制度上墙。动物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时,严格按照被检动物必须有免疫标识、确系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必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员在实施屠宰检疫时,必须严格查证验物,认真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畜禽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验讫标志进入市场交易。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凡没有免疫标识的,
按照国家规定,一律不得上市。
(三)落实工作责任。畜牧兽医局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并与各站、所检疫监管人员、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建立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对违规执法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的死亡率。
(五)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集中打假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治本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六)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要认识倒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又要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的氛围。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重点是加强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联合监管,确保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各级畜牧部门要积极会同计划、财政、经贸、科技、法制、卫生、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