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高职院校对新生入学教育已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并把其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高职入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的入学教育在满足新生的实际需要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新生对入学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入学教育脱离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单一;入学教育时间没有系统化。针对这些本文提出一些措施以便有所改善。
一,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入学教育内容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状况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比较差。许多学生从心理上对于其所报到的高职院校缺乏认同感,,许多学生报考高职院校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只是迫不得已,甚至有自卑心理。又由于他们对高职院校及所学专业认知不足,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他们对未来信心不足,充满了迷茫与彷徨。因此高职院校在入学教育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新生自信教育。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我们的生活才能顺利进行下去。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天生我才必有用。告诉学生老师会把他们当朋友来对待,当天才来欣赏,使其克服自卑唤起自信。
行为养成教育。由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过去行为养成教育的缺失等原因,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习行为习惯缺失及不文明行为,比如荒废学、考试作弊、破坏公物、不文明上网、诚信意识淡等,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可通过规章制度学习、老生经验交流、观看典型视频、树立典型、评优树先等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并逐步改正,从言行上符合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期初就应该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使学生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明确的方向。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解并指导学生规划大学学习生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学到知识、提高素质、享受生活。请校内外专家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报告,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可以正确的分析自我,准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专业教育。进行专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了解从事本行业所具备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就业指明方向。尤其是对下列问题:学生应如何学习专业知识,本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本专业的专业课的设置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的联系等,要做好详细的耐心的讲解。各院部也可让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使其直观地了解未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二,入学教育形式多元化
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院部的领导及老师虽然爱生心切,不辞劳苦地对学生进行谆谆教导但教育形式有些单调,基本是“填鸭式”、训话式的教育,很多学生排斥这种教育形式,认为入学教育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了入学教育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组织少量的学校层面的集中教育活动,重点由各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具体如下:
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使学生在异地他乡尽快找到归属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大力开展朋辈教育。“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这种形式的教育不但使新生接受了帮助,使高年级学生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不足,实现多赢局面。
充分发挥家庭育人作用。除了学校,家庭也应是构成新生入学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方应加强与新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可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召开家长见面会、建立家长QQ群等形式建立家校联络制度,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在传统的入学教育中,基本都是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沿着既定的模式开展教育活动,其他教职工几乎没有参与,各个院部之间也没有交流,更无所谓资源共享。其实,入学教育应该需要调动全员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这就需要把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日常管理到专业学习,从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对新生渗透教育。学校还可组织各种活动,为各部门老师进行经验交流提供必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形成以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为主,其他广大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模式。
四,入学教育时间系统化
传统的入学教育仅仅在学生入校的前一个月,由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没有学前教育与后续教育,在时间上没有系统化。要做到入学教育时间系统化,应做好如下几点:
实施学前教育,这已成为传统入学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很多大学已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譬如可以在向新生邮寄入学通知书时,随信"布置一份作业;对提前录取的学生实施暑期项目;成立教师招生宣传讲解队到相应的招生区进行宣讲,给学生一个全面了解专业,了解学校的机会;还可以设立新生开放日,建立新生QQ群对新生进行学前教育。这些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学生择校的迷茫,又进行了学前教育、使学生超前体验大学生活,还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抓好入学教育,把握关键时机。在整个入学教育历程中,新生入学后的一两个周或一个月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适应期,也是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机,应利用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规章制度、校史校情,生活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对大学生活及学习有个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大学生活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重视后续教育。我们不能认为入学教育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而应把其作为一种延续性的教育来对待,建立长效机制。很多问题诸如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的困惑可能会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慢慢显现出来。短时间的入学教育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很多问题的教育应该贯穿在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并在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面临的一大问题,高职从新生入学时就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入学教育中去,但就业创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还要继续给学生渗透有关就业创业的思想,指导学生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适应度及其他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入学教育的时间,建立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篇2
摘要: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第一扇窗户,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新生对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有一个心理上的、思想上全面的准备。根据高职类新生的特点,确定入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将为新生适应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积极而有意义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 新生 入学教育 内容 方法
新生入学后,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尽快了解高职院校概况及专业培养情况,熟悉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
1、高职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自觉、主动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1.1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其认识和了解所在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1.2 是我国高职教育理论的一次宣传。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1]。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我国高职教育的概念,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理解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意义和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状况,使高职类新生进一步明确身份、找准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1.3 是高职新生了解学校人文历史的一扇窗。
高职新生不仅是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还要面对全新的学校和生活环境,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所在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和成就、所处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可使新生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
1.4 是高职新生了解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进行职业规划的一堂课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高职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在入学时即可进行初步的自我职业规划,明确自身未来来的发展方向。
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组成的一个部分,高职新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选择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高职教育,基于高职新生的特点,确定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2.1 高职新生的特点
2.1.1强烈的失落感。这对于那些自认为高考失误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1.2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因而造成高职院校新生“学职不爱职”的思想。
2.1.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这是因为我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使得许多新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对学习方式、方法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情绪。
2.1.4恐惧感和孤独感,这是由于新生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2.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让新同学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充分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生源渠道、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的区别[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3]。从而使新生建立信心,消除或减轻失落感,坚定学习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2.2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教育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使新同学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遵循学生守则,理解和掌握学校奖惩制度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规范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创造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
编辑整理本文。
环境奠定基础。
2.2高职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
就读高职学校,不仅是一次角色和身份的转变,更要面临适应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挑战。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对学校发展历史、所取得成就、专业发展状况、教学名师和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介绍,使新生恐惧感和孤独感,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3高职学习的特点
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高职专业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而了解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为顺利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2.4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还有一关键要素就是要求新生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与选择、专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就业方向和工种,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稳定其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力。
2.5职业生涯规划
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就业求安稳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不少高职的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学生的定位从‘天之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增强就业危机意识的灌输,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考证、多锻炼、多实践,拓宽就业视野,有合理的职业规划,早日确定人生目标,填补高考后出现的目标空白。
3、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3.1 在军训中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军训不仅锻炼新生的体格,更重要的是磨砺他们的意志。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军训,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军事训练能重塑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新生改掉许多不良的习性。
3.2 专题讲座---专注本校特色,加强制度教育。
专注本校特色,开展两次左右以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以及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的专题讲座,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爱校如家;同时,尽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熟悉校纪校规,让新生养成把遵守规章制度当做一种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3 参观学习,亲身体会职业岗位特点,了解专业特色。
通过到一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具有专业特色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的方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获得真实的职业情境体验,加上一些专业人士对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使新生真正了解专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状况,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奋斗方向,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3.4发挥学生团体自主性,做好新老生经验交流。
通过院系学生会自主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让就职于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优秀毕业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说服教育新生,可以为高职新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较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为高职新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树立了奋斗目标。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结合高职新生特点,合理配置入学教育内容,采用科学、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樊流语甘肃文化出版社
[2]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焦金雷 《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1期 )
篇3
关键词:朋辈辅导员;“90后”;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17-02
近两年来,“90后”大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90后”新生既具有普通高校新生群体普遍的共性,又具有高职群体特殊的、鲜明的个性。给校园带来清新空气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大学生大多数是高中或初中阶段考分低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动力、能力都相对较差,特别是新时期严峻的竞争环境和就业难的形势,使高职新生群体的自卑、不成熟、防御等心理问题较多;其次还有情感、升本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社会不良因素、网络的诱惑,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等问题。
一、朋辈辅导的发展历程
朋辈辅导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朋辈辅导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咨询领域提出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薇兰德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首篇文章后,朋辈辅导在北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二、“90后”高职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表现
1.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容易自卑。“90后”高职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平时在家里父母都视为撑上明珠,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少从事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当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大学,真正开始独立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校园中各种大小事情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儿做起。面对周围陌生的老师、同学,部分同学会产生孤独感,特别是遇上挫折就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暴自弃、情绪反应明显。另外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是有明显区别的,学习相对来说轻松一些,个人利用的空余时间多一些,所以,上网、玩游戏的人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连学业都荒废了。
2.功利性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激情不足。“90后”高职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更加功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选择来到高职院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在大学里发展自我,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实现自己职业目标。[3]然而大学学习需要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而这正是高职新生在高中时普遍缺乏的。新生入校正式开始上课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高职教师的讲授方式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有少数同学表示出非常的不适应,他们认为教师讲授内容太深和太快,难以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及方法,有半数以上学生表示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及怎样学。
3.缺乏主动交往意识,容易产生失落感。“90后”高职新生离开家人来到大学后,都想在一个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新同学,但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时,不知如何去接近对方,缺乏主动交往意识,甚至不能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怕一交流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其次,“90后”新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个性也比较张扬,同学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相互推心置腹的交流也比较困难,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就容易产生失落感。
4.耐挫能力弱,易产生心理问题。“90后”高职新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来到大学后,面对环境、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时,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特别是有的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内心感到迷惘,没有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自暴自弃;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由于遇上比自己更为优秀的学生,往日优越感消失。
三、朋辈辅导员在“90后”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90后”新生普遍存在入学的诸多不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大学生活,是朋辈辅导员的重要职责。
1.促进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增强教育魅力。刚进入大学的90后新生,在环境、生活、学习、心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有诸多不适,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实现理想目标,普遍存在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优秀朋辈辅导员来源于广大同学中,在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和“90后”新生较为接近。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已取得的成绩更易感染和同化“90后”新生的心灵,激励其上进。朋辈的良性互动和优秀的外部刺激,更易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对大学生活的认知水平。[4]因此,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和特长,通过交流,谈心聊天,调查研究,达到交流思想、了解信息、增强理解、统一认识的目的,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的教育魅力。
2.帮助新同学尽快融入学校集体,推动学校社团建设。“90后”新生是高校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可以为其提供宽广的平台,激发其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其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的主动性。[5]在朋辈教育活动中,利用高年级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建设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新生了解学校社团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积极加入各个社团组织,给社团组织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新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育变得自然而生动,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协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90后”高职新生思想十分活跃,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持有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而朋辈的学生辅导员,由于年龄上的接近以及思想上的趋同性,更容易让新生接受其管理,不知不觉中就能受到对方的影响。所以,借助朋辈教育形式,使优秀学生群体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容易使“90后”新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内容,并自觉地化为行为规范。[6]这样,能很好地协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班团干部,树立良好班风、学风。朋辈辅导员会经常和新生处在一起,打成一片,在这些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新生受到影响,同时,朋辈辅导员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做事踏实、肯吃苦、积极上进的学生,这样能很好地协助辅导员组建好班团干部队伍,同时,能指导他们开展班委工作,召开好各种班会、团会,在班级中树立刻苦学习,相互帮助,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的良好班风。
四、结语
朋辈辅导员是辅导员的助手,是同学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自己形象,在各方面都要起到榜样作用,真正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大一是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7]要规范好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力度。这些学生本身也是处在受教育的阶段,其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大力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指导和能力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心理学、安全知识、班级管理、辅导员工作方法、学生手册、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使他们把从事朋辈教育的过程作为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过程,使他们在帮助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身得到不断的成长,确保朋辈教育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2]于长伟,李艳,张勇.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系构建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篇4
[关键词]高职新生 入学教育 适应性
随着90后一代进入高职校园,由于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多重关爱,表现在这一代学生身上的“421”综合症起来越显著,少年时期形成的依赖习惯不可能随着上大学而完全消除,不少高职院校新生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不适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从而顺利完成学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新生的不适应表现方面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一、高职院校新生不适应现象
(一)心理上的落差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不但没有喜悦感反而有些失落,对于那些高考发挥失常或自认为高考失误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总觉得“职业技术”四个字,让他们在同学和朋友前没有面子,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意识增强,情感丰富;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正真的成熟,处于心理上的“动荡期”,考入高职院校与心中“象牙塔”的差距,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自卑与失落,曾经的踌躇满志被无情的现实击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对处在温室呵护的他们来说是当头一棒,表现在生活上不安心、学习上有挫伤、情绪上不稳定。
(二)专业思想不稳定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学校在教育教学及校企联合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因而使高职院校新生对职业教育概念模糊,容易造成“学职不知职、不爱职”的思想。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或是缺乏对专业课程设置内涵的了解,或是服从了父母的喜好,或是能够保证有学上填报志愿时选了“服从”,进校后,随着其眼界开阔及学识水平和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远,心情便沉重起来,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感到前途黯淡,乃至产生厌学、混日子的心理。
(三)学习方面不适应
1.学习方式、方法不适应
我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进入高职院校后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而且,上课堂堂换老师,没有辅导时间。不仅课上所学的内容要靠学生自己消化,而且整个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构建和完善。使得许多新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对学习方式、方法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倦怠、失落、茫然等消极情绪;
2.学习内容不同
中学的内容重在打基础,不外乎语、数、外、理、化、政、史、地、生等十来门课。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要求知识必需、够用,突出注重实践的培养。这对于已习惯动脑不动手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3.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中学,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基本上在课堂中进行,时间也安排得非常紧凑,从六点多钟的早自习到接近晚十点钟自习结束,一直有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在教室组织学习。大学阶段则不同,课程有选修、必修之分,学习场所有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资料室,一般一天不超过六节课,一周至多二十六学时甚至更少,无早自习等等,即使有晚自习,利用率也不高,怎样科学安排时间,是对高职新生的一大考验。
(四)生活环境不适应
90后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没有住过校的学生不会叠被,内务不会整理,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有的学生对钱没有概念,不注意保管自己的财物等等。所以,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生活环境,决定着高职新生能否在新的环境中自如的学习和生活。
(五)人际关系不和谐
刚刚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充满着新奇,然而这些新的背后却隐藏着彼此的陌生。有的同学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能够很快的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有的同学却比较腼腆,或者比较内向,不敢和同学去打招呼,交往比较谨慎,情感得不到及时表达或不能充分表现,因此他们就经常会被大伙儿忽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家一直都有人宠,使他们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负责任等,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环境的要求,也是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
二、如何对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
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两年多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我认为高职院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心理适应教育
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求,来到这个新鲜而陌生的环境中,我们应该积极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使它们又快又好地找准定位,认清角色。可以通过做报告、讲座、新老生交流会、师生座谈会等,让新生初步了解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把握大学的主旋律,让他们明白不管在中学阶段有过多少成绩或不足,都只能代表过去,进入大学校园后,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是完全平等的。对贫困生及单亲家庭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在学校有温暖和安全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
(二)生活适应教育
刚刚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下准备独立生活之际,要开展自立、自强、自尊、自理教育和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将来培养合格人才做好准备。对新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军训开始,利用晚自习时间,让教官教学生整理内务,同时要由舍务干部及内务整理整洁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帮学队伍,在新生来的一至两周内逐一帮助新学生学生整理内务,传授学校生活经验及注意事项。这样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还会保证宿舍、集体形成一致的、良好的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和学习风气,确保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另外,女同学攀比衣着打扮;男同学抽烟饮酒,追求享乐,过生日及请客等消费逐渐上涨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学生会因此造成心理问题,产生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会引发违法行为。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计划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三)学习适应教育
在入学教育时,就应详细地向学生讲清楚所学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比如高职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都采取的2.5+0.5的教学模式(在校两年半,毕业实习半年)。同时要告诉学生成绩评定方式,与高中或高考一卷定乾坤不同,高职院校的综合成绩评定平时的成绩考核是占一定比例的,出勤、作业、上课态度等都在考评之中。要开设几十门课程,没有主副科之分;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要利用好图书馆、资料室;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有短期规划和长期目标;为了将来更好步入社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及社团,多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使新生尽早改变中学与高职院校不接轨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可以邀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教师谈学业,介绍学习方法,还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使新生尽快掌握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四)人际关系适应教育
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产生矛盾,尤其对没有过住校经验的学生而言,这是不小的变化。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师的制约,交往的范围扩大,但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己面临的恋爱,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把握交往机会,学习沟通技巧,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告诉学生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谢谢你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学生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愉快,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五)环境适应教育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是陌生的校园、生疏而且关系密切的新群体。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意味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对众多的问题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所有这些都会给每个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当这种应激超过限度时,就会造成心理卫生问题,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环境适应更加困难。所以在新生入学的一个月内就要通过班会、主题报告、课外活动等对学生进行集体的环境适应教育,同时要注重个别教育,个别教育一般采用谈心或聊天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适应环境。
大学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入学一系列的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高职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特殊关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初步确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尽快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从而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雨慧.浅谈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0-10-07 14:26.
[2]肖雅琴,胡现敏.搞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之我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肖雅琴.高职院校辅导员语言运用技巧探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4]唐宏林.浅议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1).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学生工作
好的入学教育可以先入为主地为新生设计奋斗蓝图,为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大专院校普遍重视这一问题,但其入学教育一般是在新生入学的最初几天组织新生进行,内容大多以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校规章制度为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还应该再多一点、细一点,并且入学教育不是一两次就完成了的,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最初半年更应该根据新生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和学习。
一、高职院校新生思想和心理状况
高职院校新生既有同龄人共有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和特点,又有与同龄人不相同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其主要表现为:(1)强烈的失落感。这对于那些自认为高考失误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因而造成高职院校新生“学职不爱职”的思想;(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这是因为我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使得许多新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对学习方式、方法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情绪;(4)恐惧感和孤独感,这是由于新生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新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入学教育内容和途径。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多数都是外地生源,部分新生由于对环境和同学的陌生而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以致无法安心学习,因此,这个问题最好在入学初期就得到解决。新生都是初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而且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大多数新生也没有住过集体寝室的经历,突然间面对来自各地的陌生同学会感到很不习惯,寝室里又是七、八个人住在一起,时常还会因为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发生一些不愉快。因此,新生入学初期,无论是领导还是辅导员、任课老师都要对新生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与新生交心谈心,了解新生所思所想,为新生排忧解难,同时要仔细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绍和解释,如,学院软硬件设施、学院周边环境和本地风土人情等等,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本土生活;还要充分利用晚上休息和军训休息时间组织新生做些小游戏或拉歌比赛等活动,帮助新生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同时还要教导新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宽容、忍让的道理,最好打印一些有关同学之间、寝室内部和睦相处的资料,专门抽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不适应期,尽快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安全与法制纪律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人身安全教育,刚步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大家都想对学院所在地有更多了解,可能会独自或三五成群到处游逛,所以很容易发生危险,要告诫他们尽量在校园内活动,如果要离开校园最好找老生陪同,以防迷路丢失或对环境、交通路线的陌生而发生意外。其次是财产安全教育,初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新生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自己掌管较大数目的生活费和一些贵重物品,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知所措,要告诉他们除了每月支出的生活费用以外,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而且密码不要用生日或手机号等容易破解的数字。如此之类的细节,都要一一教给新生。贵重物品同寝室同学要相互关照,长时间离开寝室要锁好门,共同形成一种“守家”意识等等。再次是消防安全教育,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是可怕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要教育新生,不私接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并要教给新生一些消防常识,一旦发生意外首先切断火源,扑灭火苗,同时拨打119或学院保卫处电话,最好将学院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以及系领导、辅导员、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打印,发给每个寝室贴在最醒目处,以便新生急用。有关安全教育问题还可以摘录一些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组织新生学习。
法制纪律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新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很多高职新生对前途感到迷茫,部分新生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些甚至会发展到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违反校规校纪或触犯法律,所以要认真做好新生的法纪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手册》、《高等教育法》等,讲解校规校纪,违纪处罚条例、奖学金条例、住宿管理规定、水电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可以请公安局等部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有关法制方面的讲座,结合典型事例以案说理,以事论理,效果会更好,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寝室之风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教育及学习方式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这就要求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如何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新生虽然进入了高职院校,但却对前途悲观失望,因此,向新生介绍高职院校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以及新生本人所学专业目前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确所应掌握的岗位能力,为实现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方面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
除了要搞好专业教育外,还应该努力抓好学习方式教育。由于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的不同,许多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知道怎样学习,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进行自学,导致整天无所事事,浪费大好时光。为使新生尽早改变中学与高职院校不接轨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可以邀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教师谈学业,介绍学习方法,还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使新生尽快掌握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4.心理教育与励志教育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有幸能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基本上可以说是竞争的胜利者。但部分新生自认为高考发挥不好,没有进入名校,读高职院校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发现,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环境下,以往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高职院校的学习从内容、方式到要求都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感到不知所措,而产生自卑心理。具有以上两种自卑心理的新生常常会情绪萎靡不振,对前途悲观失望,因此万万不可忽视高职新生的良好心理发展教育。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教导新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可以用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大有作为的实例以及许多省、市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如,目前深圳市的高级技工就享受硕士生待遇等的事实引导教育新生。还可以请本校往届优秀毕业生做亲历报告或请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使新生化解消极心理,振奋精神,树立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三、高职院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1.做好迎新和军训工作
迎新和军训是新生工作的两个重要关口,这两项工作做得细、做得好,可以减轻新生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使新生和新生家长对学院产生信赖感,同时对辅导员顺利做好今后几年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入高职院校的新生,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突然变化和陌生,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有些甚至会产生恐惧感。在迎新工作中如果能适当地对新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从各方面体贴、关心新生,及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就会使新生感到有如回家的温暖,心理压力就会得到适当缓解,给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军训是新生步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第一课,是教育部要求每一个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是磨炼新生意志、增强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最好课堂,也是观察每个新生行为及个性的极好时机。军训中,新生由于身体疲劳,其个人言行和品德会毫无遮掩地真实展现出来,这时观察到的新生情况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因此,通过观察新生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世行为、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再结合档案中记载的新生以往表现、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奖惩、是否当过学生干部等,就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每个新生情况,为今后班级管理、班干部选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储备好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新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教育。
2.开好班会和开展好课外活动
班会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阵地,有计划地开班会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千万不可走过场。班会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多样化,可以是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阶段小结;还可以举行节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或各种主题班会,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审美观等;也可以组织道德、纪律、民主与法制等问题的学习、讨论、辩论等。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式教育等都可以通过班会进行。只有将班会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才能适应新生的特点,满足新生的求知,关心时事政治,抒发思想感情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才能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达到教育新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课外活动是新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培养新生的志趣、丰富和活跃新生的生活,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精心组织和指导新生课外活动也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要根据新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个性特点等有计划地动员和组织课外活动,要从多方面着手,如思想品德、学术、科技、体育、文娱、实践等[1],方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有些活动还可以让愿意负责这些项目的新生组织,让有特长的新生一展才华,不参赛的新生当好拉拉队和做好后勤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使新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3.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新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集体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教育学生个人;而在教育个别学生的时候,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什么情况下适合集体教育,什么情况下适合个别教育,这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就一般情况而言,笔者认为,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教育工作应该偏重于集体,教育全体新生树立爱校、爱专业、为实现人生价值奋力拼搏的思想;大约一个月后,就要偏重于个别教育。当然要做好个别教育,必须熟悉每个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个性特点,这就要求经常深入班级和寝室,了解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班会、报告会、课外活动等,个别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和个别帮助。需要提及的是,个别谈心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针对所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不同新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好谈话的地点和谈话的语言技巧[2],以便使谈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与新生个别谈话并不仅限于发现了问题,其实在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与新生轻松地个别谈话,新生会感到对他(她)的关心和重视,会促使他(她)产生新环境中争取新表现的强烈愿望,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想得越周到、做得越细致越好,而且入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不是集中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的,而应该依具体情况,穿插在军训中、平时学习中,分期延续性地随时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都抱着复杂的心情,有高考的失落、有重振旗鼓的希望、有对新起点的美好憧憬,也有对未来不可知性的迷惘。而且新的环境也对新生提出了许多现实的压力和要求。环境、心理和思想的急剧变换,造成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不适应,这对我们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现状
从生源的组成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主要由各地高考失利中的落榜者和成绩相对比较差的两类学生组成,虽然具体情况不一,但总体可以归为这两类。
从心态上来看,上述两类学生在经历高考后,都具有不同的心理感想,与重点本科失之交臂的高考失利同学可能一蹶不振,抱着消沉失落的心情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侥幸通过高考,取得进入高校读书的机会,这样无疑助长了他们蒙混过关的心态。
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将分数与能力和素质划等号,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重点院校。
2、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存在的问题
高中到大学生活环境的突变,导致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新生难以适应新环境,他们面临着"人格上的自立、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以及思想上的自我教育"。[1]这些新的挑战引发我们的新生出现种种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习问题,新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习层面上的竞争逐渐淡化,对于所学专业和个人长远发展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设定新的奋斗目标,进而也就失去学习的动力。
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幅增加,对父母的过分依赖,使很多新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很多新生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造成他们在刚进入大学校园,都普遍出现自我封闭、独来独往、怀疑他人、病态竞争、亲老乡疏班级等问题。
人生定位问题,很多新生对如何成人、成才、成功缺乏正确清晰的定位。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知道怎样去积累成才的底蕴,不知道怎样去搭建创造成功的阶梯。
二、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性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新生自身的特点,在刚入学时帮助他们全面设计自我、促使他们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教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
笔者认为在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的前提下,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解决
1、新生学习方面问题的对策性分析
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大学阶段,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里学习方面的各种转变,对于能否适应和悦纳大学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对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新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适应性教育
新生入学后,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和不满意,普遍对专业学习抱有迷惘的心态。虽然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都包含专业思想教育,但多数都流于形式和过于模式化,使学生从中摄取的有用信息很少。
"中学教育是实行的'他律',而大学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地方,主要靠'自律'。许多新生在失去'他律'后缺乏必要的'自律',学习自主权的变化引起的不适应使很多大学新生出现'学习焦虑症'。"[2]所以学习适应性教育就被提上重要日程。
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进行,通过开展专门的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自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消除内心的困惑和迷惘,正确找准学习的方向。
(2)引导新生重构奋斗目标
大学,是很多人梦想升起的地方,也是很多人梦想破灭的地方。因此,新生能否在学习的压力减小,社会压力增大现实情况下,在大学广阔自由空间里重新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关系到大学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成败的关键。
高职高专院校在入学教育中要善于启发新生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制定明确的目标,将人生理想目标具体化,规划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耐力和自制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加强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2、新生人际交往问题方面对策性分析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几种需要,大致上是依次出现的,具有由低到高的层次性。因此,依照层次理论引导学生寻找到正确的行为动机,重视新生的人际交往,是入学教育的一个关注重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大学新生普遍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段,这个阶段习惯上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3]解决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应在入学教育中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指导新生正确认识他人,端正交往态度。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维护自我尊严的内在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做出努力后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教新生学会尊重他人,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真诚,是迈出良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2)指导新生加强自身修养,增加人际吸引力。通过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新生正确认识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让他们有的放矢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知识积累,成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
3、新生在人生定位问题方面的对策性分析
新生阶段是大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和适应期,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引发问题,也是最容易对以后人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关键阶段。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对新生成人和成才教育。
(1)教育新生正确定位自我。诚然从学历层次和社会认同角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与重点本科有现实的差距,但这并不是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引导新生克服自卑,重塑自我。教育新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从自身找到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2)教育新生志存高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不要总活在借口之下"。无论是高考的失利也罢,无论是以前的不努力也罢,这些都不能成为大学里失落消沉的借口。"梦想开始的地方并不挑选枕头"。所以入学教育应着力让新生认识到自己还有理想,还有希望去摘取成功的桂冠。
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的几点看法与设想
1、抓住迎新契机,做好入学教育初步准备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应当针对新生思想实际,有的放失地进行,切忌泛泛而谈。这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在迎接新生时,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都要认真观察新生的特点,对每届新生形成初步的判断,为接下来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奠定基础。
2、抓好新生的军训工作。
军训不仅锻炼的新生的体格,更重要的是磨砺他们的意志。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在新生刚入学时如期开展军训,这样就丧失对新生一种很好的吃苦和意志锻炼的机会。
笔者建议,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克服重重困难,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军训,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品性和习惯基础,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军事训练也能重塑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新生改掉许多不良的习性。
3、以军训为基础,抓住本校特色,加强制度教育。
新生进入高校后,其生活、学习、工作和作息都需要自我管理。但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养成了依赖父母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如果一开始就放松对他们进行校纪校规教育,不严格要求,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继续发展.经常出现违纪现象。让新生养成把遵守规章制度当做一种习惯。
4、发挥学生团体自主性,做好新老生经验交流。
通过院系学生会自主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让老生中的优秀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说服教育新生,有时胜过我们领导、老师模式化的说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不断改进、创新。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才能富有成效。
注释:
[1]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孔治国:大学新生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
[3]范存欣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12-14。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南[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
篇7
关键词 适应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base on the Career Planning
XU Shan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raditional Entrance Education has some limita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adaptation. It's necessary to put the career planning into the pat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extend the Entrance Education,create new content and form, which will help freshmen to adapt the new life in universi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r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fficulty adaptation; entrance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和发展困扰仍很常见,亟需更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培养健康的成长心态、清晰的发展意识、综合的个人能力,以应付未来严峻的就业挑战。
1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分析
自我认识模糊不清。大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了解自我的欲望,但是却缺乏自我探索的科学方法和适当引导,以至于大学新生对自身人格、兴趣、需求、价值观、能力等特质认识不清,这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困难,无法在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上寻找到与自身兴趣、能力、需求等相匹配的切合点,而产生内心茫然、学习无动力等困扰,也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偏低,对自身能力评估过低,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出现自卑、退缩、逃避等现象。
角色变化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面临着校内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的转变,假如缺乏有效的引导,将不能平稳过渡:从中学的高材生到高校的一般生转变,往往会无法自我认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带来较大的压力;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转变,面临着成人感、自尊感需求与能力、经验局限的矛盾。
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设置不再像中学简单稳定,而是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因此学习方式不再依赖于课堂讲授与题海战术,而是更强调独立思考、自学提高、创新探索。无法适应变化的学生往往迷失方向,学习主动性降低。
教学管理不适应。大学不再采取严格的学年制,而是实行学分制,学习形式较为松散。教师也不再实行严格、集中的日常管理,而是更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湖北某高校2006级新生调查表明,①70%的学生表示自己除了作业以外无事可做;而5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说明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计划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新生来说,往往造成纪律松散、行为散漫、学业放任等问题行为。
2 传统新生教育模式的局限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表明了新生在此阶段对于入学适应性教育具有迫切需求。然而,以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入党知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新生教育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教育方式过于单调,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较难激发共鸣和反思,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强大推力;教育时间跨度偏短,传统新生教育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但短期内适应问题不能完全暴露,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当前大学新生多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面临着自我成长的需求与自控能力差之间的矛盾冲突;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一条明确的教育主线来帮助新生完成“适应与发展”的任务。
对应于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问题,传统新生教育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创新教育思路以更适应现实需求。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②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大学低年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以及对工作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预期。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认为新生教育可以依托低年级学生对自我探索与职业尝试的需要,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贯穿于新生教育过程的主线,使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探索实施策略、付诸积极行动、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个人目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将成为解决大学新生自我认识不清、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适应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
3.1 重视学生需求,延长新生教育时间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应适当延长,可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到入学前,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给新生的信,介绍专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入学教育等内容,增进新生对专业学习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入校前开始思考大学生涯规划,布置 “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我的大学怎么过?”的主题作业。第二阶段为入学一个月内,开展短期适应教育,包括学校历史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第三阶段是第一个月到第二学期结束,开展新生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前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做好生涯准备。这三个阶段前后衔接,建立全方位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
3.2 生涯教育前置,创新新生教育内容
将职业生涯教育的起点提前至大一新生教育阶段,并作为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其中具体的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新生所处的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初期的特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帮助新生进行自我认知。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新生安排好大学生活,做出正确的学业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决策的基础。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我:我想干什么――职业兴趣探索;我能干什么――职业能力探索;我适合干什么――性格探索;我为什么干――价值观探索。
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认知包括不同工作路径的特点、要求、回报、机遇、前景等的认识,可以在这期间重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帮助新生培养核心能力。不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不同。要根据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结果,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能力,并加以重点培养。
帮助新生实行目标管理。引导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阶段目标,使新生明确努力奋斗的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驱动其践行目标的积极行动。
帮助新生学会时间管理。为了有效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新生必须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能力,利用自身生物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
3.3 注重体验与反思,创新新生教育形式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些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单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达成,因为知识讲授只能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不能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内化为相应的素质。为加强教育效果,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③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有:
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加深对生涯的认识。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
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提出实际案例,对典型事例剖析、研究、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
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等。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勤工俭学、社会兼职、专业见习,通过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新生教育与生涯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教育内容上,兼顾大学新生对环境适应与自我发展的双重需求;在教育形式上,使新生教育在职业规划这一创新主线的牵引下更有针对性、更有系统性、更有实效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完成大学期间适应和发展的任务。
注释
① 陈炳哲.低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Z2).
篇8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社会、为了学生,应与时俱进,多形式、多渠道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当今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而协调。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比如说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富于想象,爱幻想未来。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整天想入非非,甚至产生幻觉,那就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了。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保持完整统一。例如我们在遇到愉快的事情会感到高兴。如果一个人在遇到痛苦的事情却显得非常高兴,那多半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康的。三是个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平常非常吝啬的人突然变得慷慨大方,这说明这个人心理反常。根据这些标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然而,由于其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其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并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在这种追求当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另外由于性的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心理上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突出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等等矛盾现象共存。中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一时段的学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虽然更加丰富,但表露在外的东西缺少了。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孤独与寂寞,不断寻找朋友,一旦觉得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这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因此容易导致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偶尔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尔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他们身上往往高傲和自卑交替出现。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因此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了让中职学生能更好地度过这一身心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1.1中职学校应该切实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规律,掌握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同时,可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而是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触动,对个人生活、自身特点、行为习惯及人生规划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和提升个人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发现并创造出个人的价值和资源,最终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心理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成分,使学科知识得以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1.2学校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要工作方面。例如我校学生科、团委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洪战辉先进事迹报告”、“阳光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体会。同时班主任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利用班会课对班级所存在的共有问题集中进行探讨。1.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应配备一定的专职心理老师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室,针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可开展心理测评,对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比如新生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等可开展团体辅导。并对可能存在高危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2家庭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有关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80%与家庭的教育有关,因此,只有家长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家长与学校应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只有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疏导。其次,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小孩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的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最后,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作为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和密切配合,讲究策略、方式,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3整个社会为中职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整治,比如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日常监管,和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宜阅读的出版物的行为。学校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汉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8,38:39-40.
[2]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8:72-76.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01
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件大事,对新时期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当然,高中语文教师在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展开论述。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对教师如何更加有效的制定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学生是接受知识点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学生能否有效的接受知识点,现代教学更注重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无疑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有很大帮助。
当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虽然十分重要,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把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与学生经常接触,但是依然存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得不够深入的情况,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通过多个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把握。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分析与把握;教师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把握。在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与班级学生更加吻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为人们所倡导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尤其青睐讲解法,虽然对教师讲述知识点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灌输式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得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最终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很大帮助。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当然,想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也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一方面,教师要有较强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意识,并真正体会到新的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的学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掌握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发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另外一个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积极主动的提升n堂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把握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的穿插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外小故事,就能够使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打造趣味课堂的前提下,更好的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积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能。教师不能再独霸课堂,要积极的发挥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作用。当然,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要求教师对授课懈怠,相反,教师要更加努力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切实的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要求教师积极的学习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知识,这样教师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切实的履行好新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五、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篇10
关键词:高校 艺术修养 舞蹈教育 创新 实践
在现今高校中,我们经常会谈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且,在我国多数的高校也已经普及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设立。而在众多的艺术类课程中,舞蹈教育的开展却存在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之所以说它尴尬,是因为这项艺术教育开展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它却很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完成专业性的教学活动。并且,由于舞蹈种类的繁多,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中完成专业性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基于这种前提之下,我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高校舞蹈教育的模式,并将其实践于教学与生活中,让高校中的大学生们真正从舞蹈艺术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听到音乐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起来,没有人会教他手应该怎样放,脚应该怎样摆,他们会按着自己对音乐和节奏的理解翩翩起舞,这就是人类最初对舞蹈艺术的创新。人从出生之日起就有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而身体对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例如当自己喜悦到极致时,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而会出现又蹦又跳的现象,这就是身体对事物最直接的表现。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加强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很多的学生已经忘记了人类最初的艺术感受,而对舞蹈教育的学习可以丰富大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舞蹈教育是指非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所以此类的舞蹈教育活动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注意到多样性与广泛性,还要结合着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首先,目的要明确。在我们进行舞蹈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需要来制定舞蹈教育内容的方向,先让学生对舞蹈产生浑厚的兴趣,通过兴趣再达到了解一些舞蹈基础知识,再到舞蹈的本质以及舞蹈更深层次的鉴赏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舞蹈审美能力,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表现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其次,表现的多样性。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第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DVD等教学设施提高学生们的舞蹈素养,可以让学生们从多种渠道了解舞蹈,喜欢舞蹈,表演舞蹈。第二,在学习和表演中,还可以变化成多种舞蹈表演形式,如双人舞、群舞等,让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第三,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创编舞蹈,这一种方法还可以激起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让自己切身感受到人与艺术相融合的感觉,从而会更加热爱舞蹈表演。第四,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在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动中,不仅仅要教授一些传统的舞蹈形式,还要海纳百川的教授和学习我国各民族的舞蹈以及外国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舞蹈形式,例如我国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等,西方国家的民族舞、现代舞以及非常流行的街舞等舞蹈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这种舞蹈形式的了解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感知到不同舞种背后的故事,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知识水平。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实践
在我国高校中开展舞蹈教育是一种普及美育教育的一种表现,不仅增长了大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感知,了解了舞蹈艺术的基础知识,还对舞蹈的鉴赏与创作有了一种实质性的技能提高,培养了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有了一种对舞蹈艺术的美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我们针对这些困难制定了一系列的舞蹈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非专业性的大学生们不具备舞蹈基础,而舞蹈基础又是舞蹈表现能力好坏的重要条件,只寄希望于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是很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习舞蹈的学生们自发的组成社团,加大他们的训练时间,并且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去参演一些校内或社会的演出,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弥补他们基本功较差这一难题。
其次,由于接触舞蹈艺术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完成或欣赏的舞蹈作品较少,对舞蹈创编的认识还不够,所以,即使学生们能够很用心的在舞蹈基础上下很大的功夫,一但需要参演一些活动,这种舞蹈创编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很欠缺了。出现这一问题时,有些同学会“很聪明”的想到“看别人怎么跳,我们就怎么跳吧”的这种想法,但这却失去了我们对舞蹈教育的最开始的初衷,就是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们更多的鉴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并让他们在观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舞蹈的内涵,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们的舞蹈实践能力。
最后,由于我国很多高校没有设立艺术类院系,或舞蹈专业,就会造成专业的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的欠缺,这也决定了舞蹈艺术教育质量的高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高校要聘请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之外,还可以聘请一些社会中的舞蹈专业教师,例如歌舞团的教师等,都会提升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动的质量,提高大学生们的舞蹈水准和对舞蹈美的认知。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
首先,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古代的“五禽戏”再到现代的健美操、广场舞,我们都从舞蹈艺术中体会到它强身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舞蹈仅是健身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还具有塑造优美形体的功能,非常受到广大的女同学的青睐,通过舞蹈艺术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让提升学生的气质和形象,还能够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们的肌肉、骨骼以及呼吸等循环系统的发育,由于舞蹈的韵律感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舞蹈的创编,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等功能。
其次,舞蹈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意志。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非专业大学生们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中进行的,它需要学生们付出艰苦的韧性才能够达到,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就需要舞者要具备很强的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力才能完成,当自己站在舞台或广场中为别人表演和交流时,这份付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这些都是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甜蜜果实。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