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法工作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法工作建议

篇1

一、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民生水利

1、增强服务民生水利和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司法法律宣传教育。以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的必定要求,是践行可继续发展治水思绪的应有之义。必需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民生水利的详细实践结合起来,围绕处理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证、生活发展、人居情况、正当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加大宣传力度。

2、继续深化开展宪法和重点水法律的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宪法宣传力度,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年度法制宣传工作中去,推进宪法宣传教育的深化开展。要严密结合水利法治建设的需求,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预防法、抗旱条例、水文条例、取水答应治理方法、水资源费征收运用治理方法、采砂治理方法,把水法宣传活动深化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

二、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才能和程度

3、切实增强指导干部、公事员学法用法工作。在进一步落实指导干部、公事员学法用法各项准则的基本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办法和新路子。指导干部、公事员要带头学法,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以考(训)促学等方式,学习通用司法常识和水法律常识,完成指导干部、公事员法制教育的准则化和常常化。

4、继续加大对水行政法律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依照《具体推进依法行政施行大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水行政法律人员司法常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水行政法律人员上岗培训审核准则和在岗培训准则,不断提高水行政法律人员的本质和才能,促进严格法律、公平法律和文明法律。

5、深化“司法六进”活动。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征。司法进机关,重点是推进指导干部、公事员学法用法;司法进乡村,首要采用适用司法图书、光盘、宣传画、网页等多种方式深化宣传;司法进社区,注重发扬街道治理机关、社区服务部分的效果,应用多种资源优势,开展常常性的教育活动;司法进学校,着重采用以事、以案说法等活泼生动的方法,指导青少年结实坚持法制观念;司法进企业,要以企业指导干部和治理人员为首要对象,深化宣传有关的水法律,提高企业用法、守法认识;司法进单位,要以面向社会大众的窗口单位为重点,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三、坚持集中宣传与常常性宣传相结合,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6、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公法制宣传日”集中宣传为重点,深化开展水利法制宣传教育。经过向全县青年提议节水建议,组织青年走近水利、调查水资源,提高他们的水资源忧患认识,事必躬亲参加节省维护水资源行动。共同开展好“12.4全公法制宣传日十周年系列宣传”两项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7、不断丰厚和改良法制宣传方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适用性和群众的参加性。普遍深化开展法制申报会、司法常识竞赛、法制教育征文、演讲竞赛等活动,扩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掩盖面。要充分发扬各类新闻媒体及水利信息网、简报等序言的效果,特别注厚利用新兴传达渠道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

四、扎实推进依法管治,加速依法行政才能建设

8、增强组织指导,明确工作责任。增强办法,扎实开展不合法采砂、入河排污口和水源地维护等专项管治工作。并实时总结创立工作经历,积极探究法治创立工作的有用路子。

9、进一步充分政务公开的内容,丰厚政务公开方式,除触及保护秘密事项的信息外,悉数予以公开,方面大众查询;提高政务公开的程度和质量,为人民群众供应公开、通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五、认真做好“”普法验收工作,保证各项目的任务圆满完成

10、做好迎接“”普法验收预备工作。做好“”普法检查验收发动部署,明确检查验收工作的要要求安排。要依照县普法办要求开展自查,具体把握水利系统“”普法工作状况,进一步总结经历,查找不足,实时补差补缺。

11、精心组织,缜密部署,宣传“”普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不变方面获得的成效,宣传“”普法的成功经历和先进典型,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司法法律,为“”普法检查验收和制订“六五”普法规划营建优越言论气氛。

六、立足于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新发展,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讨制订工作

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目标考核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和谐建区”三大战略,紧扣工业经济“5411”、服务业“811”、城市建设“111”三大工程,切实履行法律保障、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四项职能,落实司法行政十项重点工作,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推进平安法制建设,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制定本指导意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岗定责原则。以岗定职,以职定责,分类考核。

2、坚持超前性原则。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体现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体现区域发展水平的超前性。

3、坚持完整性原则。考核指标的分类分项齐全完整,重点突出,兼顾一般,并科学设立否决项目,内容上与省、市、区相统一。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设定的考核指标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区情,跳一跳,够得到。

二、考核对象

第一类:部门、科室7个,即:办公室、政工科、基层工作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法律服务管理科、社区矫正科、安置帮教科。

第二类:基层司法所10个。即:九龙司法所、罡扬司法所、苏陈司法所、城东司法所、城西司法所、城南司法所、城北司法所、城中司法所、泰山司法所、京泰路司法所。

第三类:中层干部。局机关各部门科室正副科长(主任)、基层司法所正副所长。

第四类:局机关各科室科员、办事员、司法行政干事、各类事业编制人员。

第五类:专职人民调解员。区、镇(街)两级调处中心、各专业调委会、各“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职人民调解员。

第六类: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各司法所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同类型用工性质人员。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设定

考核采取100分基准分制。其中:

(一)职能工作,分值为60分

考核依据:1、省、市平安、法治考核目标;2、省优秀司法局考核办法;3、省、市优秀司法所考核办法。4、市局司法行政考核细则;5、区司法局2009年度主要工作考核目标(区委区政府);5、区司法局十项重点工作(区委政法委);

(二)中心重点工作,分值为20分

考核依据:1、“三服务”考核目标任务;2、拆迁包保目标任务;3、文明创建考核办法;4、其它。

(三)特色工作,分值为5分

考核依据:1、业务工作受省、市级表彰;2、主办省、市级现场观摩活动;3、市级以上典型推介和经验宣传;4、其他特色亮点工作。

(四)信息调研与新闻宣传工作。分值为5分

考核依据:各科室部门以及个人全年必须完成的信息调研与法制新闻宣传目标任务。

(五)局党组意见,分值为10分

局党组综合意见主要考虑各科室处所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参加全区公务、情况;其他需要局党组研究确定的情况等。

四、加减分规定

(一)加分规定

1、中心重点工作或职能工作受到上级领导表扬或批示的,相关部门(科室)每次按照国家级2分,省级1分,市级0.2分给予加分,该部门(科室)工作人员每人每次按照1分、0.5分、0.1分给予加分。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2、特色工作形成经验,并被部、省、市总结推广的,相关部门(科室)每次按照国家级2分,省级1分,市级0.2分给予加分,该部门(科室)工作人员每人每次按照1分、0.5分、0.1分给予加分。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3、部门(科室)受到上级表彰的,相关部门(科室)每次按照国家级2分,省级1分,市级0.2分给予加分,该部门(科室)工作人员每人每次按照1分、0.5分、0.1分给予加分。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4、在党报党刊及其他主流媒体发表的司法行政方面的论文或报道每篇按照国家级1分,省级0.5分,市级0.2分给予加分,在其他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的文章和报道每篇加0.1分。在区级(以上)办公口主办的信息类简报、刊物、网站、信息、经验交流的每篇按照国家级1分,省级0.5分,市级0.2分给予加分。在其他信息类简报、刊物和网站发表文章的每篇加0.1分。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5、因其它原因,个人受到上级表彰的,每次按照国家级1分,省级0.5分,市级0.1分给予加分。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6、其他应当加分的,由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

(二)扣分规定

1、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每少一项按该条项数的比例扣分。

2、工作中出现明显失误的酌情扣分。

3、不服从指挥和工作安排的酌情扣分。

4、上班和值班以及集体学习开会无故不请假或迟到、早退、脱岗的一次扣1分。

5、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一次扣1分。

6、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经局党组会确定扣分。

7、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科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一)违法违纪、受到纪律处分的;(二)被新闻媒体或纪检部门公开曝光的;(三)因、不作为等行为酿成有社会影响事件的;(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未达标的;(五)信息调研和新闻宣传省、市级用稿完成数低于全年目标任务80%的。

五、考评方法及程序

1、本《意见》分部门科室和工作人员两块分别实行年底一次考核考评。

2、部门(科室)和个人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完成工作目标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填写自查自评报表。局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部门(科室)和个人自查自评情况检查复核,并提出复核评分建议报考核领导小组会议综合审核评定。

3、中层干部须进行公开述职,并实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领导小组综合审核评定的依据之一。

4、省、市、区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专项检查,其结果纳入相关工作年度考核,并按相关考核分值比例折算。

5、局党组综合评定结果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根据公示情况确定最终考核结果,并予以通报。

六、考核结果运用

综合考核结果,一是作为申报省、市、区各类评先评优的推荐依据;二是作为本系统年度表彰奖励的依据;三是作为干部岗位调整、职级晋升的依据。

部门(科室)考评后三位且得分低于85分的,由部门(科室)负责人向局党组写出书面情况说明,由局党组提出下一步处理意见。个人考评后三位且得分低于85分的,是公务员身份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其他人员,除给予批评教育外,对照相关考核细则进行处理。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研究解决考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考核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成员。考核工作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政工科牵头搞好核查报审和组织实施。各部门科室要把年度考核工作作为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年度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篇3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结合我县农业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以“保供给、保安全、保民生”为核心,积极推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农业普法宣传,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和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的能力,强化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业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发展我县现代农业和农村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二、加强农业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一)强化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不断增强法律素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落实理论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等学法制度,组织开展宪法、常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职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学习,切实增强农业系统领导干部“法言法语”的水平。

(二)高度重视农业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单位特别是执法机构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农业法制工作机构队伍建设,配强法制工作力量,配备法律专业人员,实现农业法制工作机构健全、人员专职、专业适应。切实加强农业法制队伍能力建设,通过法制业务培训、专题学习、研讨座谈等方式,提高法制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着力树立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绩效高的农业法制队伍新形象。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继续积极推行法制联络员制度,从承担执法监管和行政管理的机构中,挑选政治素质好、法律素养高的同志作为法制联络员,发挥其法制宣传服务、法律指导咨询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农业法制工作借助外力的机制,继续通过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升我县农业法制工作能力。

(三)切实加强农业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农业综合执法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巩固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以农业综合执法为重点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装备,增强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队伍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查办能力。加大执法培训力度,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更新、执法业务、执法技能等多种形式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执法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执法积极性。

三、进一步提升农业管理行政效能

(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机制。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顾问参谋作用,逐步建立重大政策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违规决策或者决策重大失误的责任追究。

(二)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加大主动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重点推进重大项目资金安排、重大政策措施、行政审批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履行依申请公开职责,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依法及时予以答复、提供服务。大力推进办事公开,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利用县数字农业、农民信箱等载体,及时维护、更新网站信息,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依法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确保不发生失密泄密事件。

(三)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健全各类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快应急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救灾种子、农药、兽药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以及跟踪监测。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设,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组织培训,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事故、重大动植物疫病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处置水平。强化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农业应急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和规范农业执法

(一)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充分利用“绿剑”执法品牌效应,突出农业执法重点,抓住重要农事季节,采取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净化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秩序,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使用违禁药物、销售不合格初级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抽检频度、立案查办力度,始终保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植物检疫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二)完善农业执法工作机制。健全农业执法协调协作机制,加强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农资产品可追溯监管机制,重点推进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扩大试点覆盖面,基本建成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产品两大基础数据库,依法对农资流通、使用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构建“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的农资监管体系。

(三)依法实施行政强制。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强制法》,严格遵守行政强制权限和程序的有关规定,规范农业行政强制执法行为、文书格式和内容,确保农业行政强制行为依法、规范实施。

(四)改进农业执法方式。注重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行说理性行政执法,切实防止“重强制处罚,轻引导规范”的现象。深入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指导制度,采取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给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法律服务、政策指导、技术支持,引导其自觉守法,做到疏堵结合。

五、依法预防化解涉农矛盾纠纷

(一)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落实行政复议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涉农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依法受理案件,公正审理案件,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完善行政复议案件调查、调解、和解机制,积极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承办。

(二)切实做好农业生产事故处置和农业工作。健全农业生产事故调处机制,畅通“12316”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并充实事故鉴定专家队伍,及时、公正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完善农业处理工作规则,落实责任,畅通渠道,切实保障人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疏导情绪、化解矛盾,防止引发恶性。

六、强化农业法制监督

(一)健全农业法制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完善农业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健全执法调查和取证规则,规范执法文书格式,做到职责分明、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期限明确,保障程序公平公正。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及备案审查制度,坚持行政处罚等执法案件统计分析和案卷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农业执法行为。积极探索建立非行政处罚行为监督机制,全面规范农业行政管理行为

(二)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农业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调整情况,及时调整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明确行政执法依据、职权、机构、岗位、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行政行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必须及时启动监督程序。对发现存在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要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三)加强农业执法证件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完善农业执法证件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执法证件信息化管理,加强执法证件的审查,做好执法证件的审验、清理、换证、注销工作,健全执法人员管理档案,确保执法主体合法。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农业依法行政组织领导机制。要从建设“法治政府”和推进“两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把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将推进依法行政任务与发展现代农业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机制,将农业依法行政考核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考核内容和分值,加大考核力度。

篇4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建议

Abstract: For a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uild, develop, and be competitive at the same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keep the enterprise team stabi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reate the enterprise cohesion, centripetal fo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work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work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sitive func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advice.

Key words: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政工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企业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之一。作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除了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之外,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一点也正是由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因素。就企业中的政工工作而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认识水平,通过相关业务素质与基本能力的介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也能够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之中。

1.2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从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言,要想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企业内部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员工能够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整个企业能够实现认识、目标上的一致,企业才能够有凝聚力、战斗力,职工才有积极。此外,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求政工工作必须要深入到基层中去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基层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员工们的需求与建议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使管理层在决策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兼顾到这些员工们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当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决策制定出来以后,还应该通过政工工作及时地向企业内的所有员人都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2、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1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理念先进则企业进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理念落后则企业瘫痪,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理念问题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理念了,并且试图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理念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它可以让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游刃有余。指挥着一个企业向指定目标前进。如果企业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就失去了前进的生机与活力。同样也失去发展的方向。而思想政治工作恰恰可以为企业提供理念上的指导。对于企业的发展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回答企业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发现社会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并且善于将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的为企业提供思想上的困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引企业不断前进。而不是东施效颦,照抄照搬,让企业觉得这种理念就是一个框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理念需要量身定做,才是具有企业特色的理念,才能在同行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2.2政工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在同类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具有凝聚力,企业上下,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才能把企业建设好。只有大家都从企业的发展着想,不贪图一己私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自然发展好。企业的凝聚力就要靠政工工作来发挥作用。要想让一个企业具有凝聚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这个企业能不能让大家充满信心的去工作,这对于员工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员工们能够和企业的领导者同心协力,形成默契,才能形成上下一心的和谐局面。同时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给大家发展目标,让大家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动力。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决策,并参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大家知道,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企业是大家的,大家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企业达到一个发展目标以后要给员工提高相应的待遇。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然有了主人翁意识。这样大家才能从思想上对企业心存感激,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依靠,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见政工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家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政工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3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学习,让他们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也给企业营造一种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政工工作可以让员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综合条件的变化,构建自我完善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还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工作中产生共鸣,树立科学的理念,营造知识共享、文化共享、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形成共同的事业观,确立甘愿为企业发展努力付出的责任感,构建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可以让企业明确目标,并为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实践和升华,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构建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

3、做好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议

3.1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是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国有企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各级党员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针对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的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发挥保障作用,变无利为有利。

3.2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大政工”模式。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跳出认识误区,跳出“自我循环”的怪圈,要充分认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要保证企业发展,就必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优势,建立“大政工”模式,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3加强针对性,注重实际性。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利益引导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坚决克服“空对空”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善于协调解决广大职工的思想情绪,修正决策中的不足和偏差。要围绕企业的重大活动来进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要围绕企业的实际困难尤其围绕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生老病死问题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帮一个,带一片,给广大职工送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篇5

根据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建立和修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形成行政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以规范行政管理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局党委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顾问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认真咨询法律顾问意见和建议。

继续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切实做好本局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工作,努力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和效用,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在司法行政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完善登记、审查、通报等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2015年本系统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

健全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认真执行《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积极慎重地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有效化解行政纠纷,解决人民群众“不知告、不敢告、不会告”的问题,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行政复议,切实规范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审理、决定、送达、归档等各个环节。

继续在全系统开展案卷评查活动,严格执行案卷评查程序,落实好司法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稽查的力度,重点查处无证执业、跨所执业、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等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对本机关拟作出的行政处罚、重要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核或依法开展听证工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切实发挥好监督把关的作用,保障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杜绝行政执法违法行为。

篇6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市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4.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可达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5.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属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购置设备的,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在年终一次性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期不超过3年。

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设期内,按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30-100%的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

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专用设备、专有技术,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

6.获得国家或省无偿补助的工业项目,按国家或省实际到位资金的30%给予配套或奖励,专项用于企业发展。

7.在2年内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统筹给予法定代表人重奖。

8.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600万美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市外境内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5年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9.市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或对全市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境内外企业、项目,不再重复享受本意见上述扶持政策。

三、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10.设立大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收入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亿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利税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的,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11.鼓励工业企业从市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主导企业,30%奖励配套企业。

12.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肥的中小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时,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

13.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4.新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认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5.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获得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6.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列为省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7.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18.鼓励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

19.对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总投资的20%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每年度为本市中小工业企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支出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0.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50%专项补助。购买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工业企业,从项目获利年度起3年内,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1.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该产品3年内上交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奖励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2.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五、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

23.城区产业园区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对各城区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由市财政通过区财政返还各产业园区,用于产业园区建设。

24.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对县、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季结算,先报先贴”。

25.新引进市外企业税收返还。对城区产业园区内新引进的市外投资的工业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收中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各产业园区。外来投资者与本市范围内企业共同投资在城区产业园区内新设立的工业企业,其税收市本级分成部分按外来投资者投资占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返还各产业园区。

26.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为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化厂房的以奖代补。按各区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投资的建设资金的30%补助给产权单位。

27.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各开发区、产业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7:3的比例分享;由此而实现的税收,5年内,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3:7的比例分享。

六、其它

28.奖励政策涉及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市与县、区按现行分税制比例承担,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

29.申请上述政策的企业或单位,按规定向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2周内一次性审结,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相关企业或单位。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否则,将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篇7

为维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正常秩序,有效遏制和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现就县城规划区内依法开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的要求,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遏制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努力实现县城建设的科学、和谐发展为目标,按照既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又要实事求是,依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开展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以下简称整治工作)。对新发生的违法违章建设,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同时,加快片区改造步伐,完善居民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二、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

1、有关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加强对本辖区内违法违章建设情况的检查,发现违法违章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报告县政府或相关部门。

2、县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有关工作。

县综合执法部门负责违法建设的调查取证,依法下达相关执法文书,协助拆除违法建设。

县建设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及时对违法违章建筑做出认定,提出拆除或整改意见。加强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对参与违法违章建设的房地产企业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对未依法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未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设计、施工的违法建筑,及时进行质量安全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要做好渣土运输管理工作,依法加强对清运渣土的运输队伍、运输车辆的管理,督促、协助各责任单位做好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对侵占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的违法建筑做出认定,督促各责任单位做好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后的园林绿化工作。督促、协助各责任单位做好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后的道路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工作。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制止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对违法用地及地上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做出处理决定,及时将违法违纪案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县公安部门要制定工作预案,依法有效维护整治工作的现场秩序,妥善处置整治工作中各类。要及时对违法违章建筑消防安全做出审查认定,提出拆除或整改意见。

县房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房屋确权、租赁和交易市场管理,严格审查各类房屋的确权登记条件,不得为违法违章建筑办理权属登记证明。

县安监部门负责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的安全检查,查看现场有无安全隐患,并由主管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文化、卫生、工商、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利用违法违章建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放有关证照;工商、税务部门还应加强对违法违章建设中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部门或单位不得向违法违章建筑工地和利用违法违章建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供电、供水、供热和供气,已经提供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业务的,要立即清理纠正;对私自接电、接水、接气的行为,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利用财政性资金实施违法违章建设单位的违法违章建设资金和收益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类违规操作行为,依法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理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政府法制、司法、部门负责做好整治工作中指导监督、行政执法、司法保障和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房产等部门负责做好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工作困群众的就业、生活、住房等保障工作。

司法公证部门要做好违法违章建筑活动的司法公证工作,对拆迁过程中相关文书的送达、物品清点、现场证据保全、拆迁协议等事项做好公证,为行动提供及时的公证服务。

3、县规划、国土资源、综合执法、工商、税务、审计、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章建设案件,特别是涉及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部门单位参与违法违章建设的案件。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通报信息,主动移送属于其它主管部门处理的案件。

4、对需要的违法违章建筑,由县综合执法部门下达决定,并协助责任单位违法建设,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人民法院做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要全力配合。

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单位应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按照方案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公安部门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及时掌握情况,确保违法违章建筑行动的顺利进行。对阻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后的绿化美化工作由辖区内的责任单位,按照统一制定的绿化美化方案组织实施。

6、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定相关责任追究办法。对不主动履行工作职责,互相推诿扯皮,干扰、阻碍整治工作的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7、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主动与宣传部门加强联系,制定宣传方案,做好整治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治违法违章建设

1、按照权责一致、便民利民的原则,要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2、建立城市违法违章建设监管巡查网络。县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国土资源、各乡镇(办事处)等部门单位要建立违法违章建设的监督、巡查机制,同时搞好配合处理。要建立投诉举报的快速处理反馈系统,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违章建设。

3、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村居违法违章建设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片区改造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片区改造工作。

4、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

5、创新思路,统筹界定,分类指导,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违法违章建设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县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把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妥善安排,精心操作。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不因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出现群众无房可住、生活无保障等现象,确保不因各项工作不到位出现恶性事件。对不能及时依法处理辖区或部门责任范围内新发生的违法违章建设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篇8

4月7日,江苏省海门市委政法委召开机关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会议,传达贯彻全市机关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委机关党建和作风建设工作。

会议强调,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继续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解决“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执政能力”五个方面问题是否见到成效,“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群众观点是否牢固树立,是否做到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以“回头看”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把委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炜峰要求,一是在统一思想认识上求“深”,将好的作风真正“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为习惯、固化为制度机制”。二是在推进重点工作上求“实”,确保重点工作推进务求实效,创新工作举措要有实招,完善制度机制落到实处。三是在强化清正廉洁上求“严”,要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好作风的核心内容来看待,严明纪律和严守规矩,自觉维护守纪律讲规矩的清正形象。以更优良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

(文/左海明)

篇9

一、提升高度,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局对依法理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按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设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依法理财试点工作作为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省财政部门依法理财试点方案》的主题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在全局范围进行依法理财专题讲座以及定期培训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把全局每一位财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切实开展依法理财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做好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完成好省厅交给我局的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有效指导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的开展

按照《*市财政系统依法理财试点工作方案》关于组织领导的安排,成立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分范围、分重点指导和监督工作落实;尽快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全方位讨论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充实调整工作方案,安排筹备财政部可能在我市召开的依法理财现场会议;研究打造依法理财工作体系、制定方案实施细则和依法理财调研计划,协调动员全市财政系统积极开展工作,安排本年度全局依法理财工作任务,制定学习培训规划。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成立由办公室、组织人事处、预算处、监督检查处、条法处组成的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督导小组,定期、定向对处室和单位承担的试点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起到全省依法理财试点示范单位的作用。

三、分解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夯实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基础

按照省厅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动员会和方案的要求,重点围绕落实以下六项任务,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一是以转变财政职能、履行财政职责、规范财政管理为重点,依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建立完善依法理财制度体系;二是规范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加强非税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管理,加快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三是以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浪费为重点,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督效果;四是以完善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建立规范性文件立项、起草、审核、协调、审议、执行制度和运行机制;五是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人才作用为重点,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干部轮岗和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奖励规则,调动干部积极性;六是以强化权利内部制约为重点,完善内部会审制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切实规范内部管理。

在明确、充实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局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以下统称各单位)工作职能的特点,围绕以上重点任务,做好落实。先由各单位按照“*市财政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的内容,制定“*市财政局XX处依法理财试点工作规划”(见附件2),并于2009年5月22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全局方案实施细则,再由领导小组将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岗位,明确单位、岗位的责任;各单位根据工作分解情况,于每年初制定“*市财政局XX处依法理财试点09年度工作计划”(见附件3),确定具体任务的完成时限和效果;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督导小组根据计划汇总情况,研究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考核,并将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围,从而确保各项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服务社区居民,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促进全民学法用法。

二、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社区设置法制宣传栏。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专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漫画“说”法。

(二)定期组织居民小组长进行法制教育培训,通过会议与培训相结合、专题会议讨论等方式展开宣传,提高政策水平和法治实践水平。

(三)建立一套居民学法的制度。认真制定学习的内容、计划、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居民学习。

(四)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

(五)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设青少年法制讲座,保证青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三、工作要求

为加强法律进社区活动工作的领导,县民政局成立“法律进社区活动”指导组。指导全县社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一)各乡镇、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社区要落实人员,成立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确保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