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5 23:5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不能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应该从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使大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了解与认识,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近十几年来,国内计算机课程设置极不完善,普遍存在问题,内容单一,趋于形式化,课程设置不能周全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重要性的认知度,影响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阻碍学生计算机素质提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虽然国内外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条件的不断提升,但是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有些高校存在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倾向,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即便有的高校安排了一些实践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措施与标准以及缺乏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实践环境,导致学生与教师片面地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专业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一些难度大、理论深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就占用了很多课时比例,而另外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很难安排在教学计划中,造成了就是因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不好,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课课程因没有教学计划而学不到。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我国高校部分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这种差距很难通过传统的刻苦和用功进行弥补,部分学生对电脑接触早,他们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比较高,甚至个别学生超过了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这样一来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教学提升了难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4.专业教师团队力量薄弱。由于很多高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流入了国内外的工作待遇优厚的企事业单位,导致了高水平计算机教师缺编,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属于教学型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多数教师没有项目制作、程序设计等实际真实项目的工作经历,也就很难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将企业单位中的工作经验穿插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也就无从谈起。
三、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教学改革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计算机科目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的课时与内容分配,做到精讲,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髓给予讲解,点出基本知识点,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2.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必须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自行设计、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教学逐步从理论课教学中独立出来,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强化实验教学。
3.完善教W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完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改革考核方式,朝着多元化考核转变。计算机专业不应该仅有单一的理论课考试方式,针对专业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实行实验和理论分别考核,还可以通过认证考试等形式,引入第三方考核。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真正考察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技术飞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学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今后我们的重点是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实践环节要进一步改革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福建电
脑, 2013(8).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于在人才也越来越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恰巧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与应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科技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顶层设计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有超强的工程技术性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的突出特点,实践教学的实施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做出的重大策略,而且实践教学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专业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当中一个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准确
由于一些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学科匆忙结束,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容易出现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行的一些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理念要求,逐渐的脱离教学的客观要求与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倾向严重。
1.2 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盛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教师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衡,严重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再加上学校的待遇低,一般很难留住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因此造成了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的尴尬局面。加之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与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1.3 实验教学内容与管理体制缺少与时俱进
许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实验教学改革也相当滞后的问题,列举如下:
(1)在教学内容上缺少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还停留在陈旧的内容层面,考核的方法也不规范。
(2)学生的实验课安排不科学,教学模式落后,多呈现出随意性,形式落后。
(3)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多表现素质低,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实验室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基本上也很少开放使用。
1.4 实验条件差,实验设备不足
由于一些院校的经费不足和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一些院校实验室少、实验设备缺乏、实验设备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调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对硬件的要求很高,实验条件和设备的落后与欠缺,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效果。
1.5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缺乏实习基础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习工作,然而一些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条件,导致学生的实习完成的质量很差,这样导致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缺少了一定的竞争力。
2 对策与措施
2.1 立足校情,依托市场,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专门的人才”来支撑。对于IT行业中的“计算机工程师”,市场要求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行业环境,熟练掌握诸如编程、技术维护等专业技术操作,还要求他们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很好的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领导组织与开发,发挥团队的创兴能力,不断更新专业技术,跟上时展的步伐,选择出更加合适的开发技术。
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我们的意识上明确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它们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明确它与“应用型人才”本质区别,我们要防止职业化教育倾向的出现;其次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实际要求,实事求是的制定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科学的选择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建设出一个包含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课程体系。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2.2 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得以发展的关键是实践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靠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是由多个教学实践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对于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的目标的院校,不仅要在学校内为学生建立实践的平台,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而且还要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来适应这个社会。
2.3 重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应该强调院校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派选教师到名牌大学进修学习,到优秀的企业中去更新知识,学习企业的管理。在亲身实践中,教师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方案,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对症下药,培养出毕业生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建设出科学的教学体系,了解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以便学校也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学校的技术设备。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学校交流探讨,开展学术交流会。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学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学校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企业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4 加大投资力度,更新企业的仪器设备
实践教学的开展大多需要特意的实验课程的设定,还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现今社会,学校的仪器设备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设备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挑选仪器设备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购置的仪器设备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符合工业实用性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校内实训中心在技术水准上要体现出现代的理论与技术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好的开拓出自身的能力。
2.5 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
我们只有强化实验室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在选择实训项目时,我们要针对那些有较强的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要体现出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要求。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我们要发挥创新思维,充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摆脱以前实验室封闭的束缚,处理好学生在选课与实验时间上存在的矛盾,以便让学生在有了创意的实验方案后能够充分的利用实验设备完成。
3 结束语
总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一个对实践要求相对就较高的专业来说。一个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在真正提高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浩,胡学钢,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7,22:73-74.
[2]肖利,李海波,刘茂军.全面实施物理实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
[3]张辉宜,吴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4-115.
篇3
关键词:ACM;计算机科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斌(197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计算机硬件教研室主任,讲师;史庆军(196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Z201201276)、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616)、2012年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KB2012-0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7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如今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为了能够保证计算机科学相关技术的长久发展,不断培养出具有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对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使其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对基于ACM/ICPC的相应改革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弊端
1.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过于独立,造成综合性缺乏
在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和调查时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教学时,还是采用按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实验,根本就没有注重将各个实验相互结合起来。[1]如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是按照各个语法知识点来设计一个个实验。再如数据结构课程都是按照不同数据类型的组织方式来对实验进行单独的设计。这样学生们就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每一个单独的数据组织方式中,而对相关课程的整体把握就不会注意,从而忽略了对课程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检查费时,实验过程枯燥
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某些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布置实验任务后,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回寝室后在各自的电脑上完成。这种方式下教师在对所布置的实验任务进行检查时相当不便。[2]比如一个自然班大概有30个人,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上交的程序一个个进行调试和修改,而且还要看是否存在相互的抄袭现象,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更为重大的弊端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提起学生对实验任务的兴趣,学生不愿主动完成实验内容,有的甚至是全班最后的程序基本都大同小异,存在极为严重的抄袭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比较差的实验效果。
3.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实践教学环节未得到充分重视
调查中发现,当今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基本都是采用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的互动时间极为有限,学生基本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缺乏,特别是由于大多数的程序设计课程本身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且随着不断的学习,难度以及知识的关联性也会随之不断加强,[3]如果学生们不自主进行预习,是很难将该门课程学好的。
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以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弊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后,笔者认为当前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对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课程进行讲解时,需要增强各个实验和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实验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第二,课程评判的体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制定培养方案时,尽量扩展相关学科知识。例如,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ACM竞赛,可以适量加入数论、图论、算法几何等选修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三、相应的改革措施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即ACM/ICPC),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所主办的世界上水平最高以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竞赛,如今已被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向世界展示自身计算机教育成果的最好舞台,对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将ACM/ICPC中所用到的相关方式灵活运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案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
1.实践教学全程实行ACM/ICPC化
实践教学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增强其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而如果采取全程ACM/ICPC的形式,就能够达到该教学目的。因为ACM/ICPC将题目趣味化,它往往将一个题目设计成故事形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递交的答案可在线即时判别正确与否,这也是ACM/ICPC吸引学生的第二个原因。利用这些原因可将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改成ACM/ICPC性质,[4]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内实验中,在前面一些基础知识讲述完后,后面的实验就采用ACM形式,每次实验设计以相关知识点为主的三到五个题目,同时放开时间,如学生课堂上没有做完,则课后还可以接着做。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前期,因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实验一般采用程序设计填空或改错的形式,由学生来完成以得到完整正确的程序,在后期则完全是由学生编写程序。在实践课程程序设计基本训练中也可以采用ACM形式,每次实验课在学校ACM网站上做综合知识点的相关题目,将系统开放一个星期,若课堂上做不完可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完成,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将实践教程全程实行ACM/ICPC化的措施。
2.将实验课程和ACM/ICPC中的在线评判系统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课程中,都是通过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实验后附带实验报告来给教师来进行评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编写文档的能力,对实验的进度也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5]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地点以及时间上的限制,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有时遇到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然而如果采取ACM/ICPC中的在线评判系统,这些缺点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因为通过利用在线评判系统,绝大多数的实验都能够被设计成为相应的具有较高质量的练习题,通过在线的方式就较为容易产生一种竞争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们对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的乐趣,通过交流能够较好地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将相关的任务作为导向,能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会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3.结合ACM/ICPC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教师讲得再好,对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此,在计算机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将ACM/ICPC较好地与教学相结合,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些基础课程,如C语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的,而他们大多数人先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
因此,如果将ACM/ICPC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这场大型赛事,会较好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为ACM/ICPC具有独特的优点:第一,该竞赛里的题目都是全英文的,这样更能够体现其国际性,在问题描述中都给出了题目所出现的背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输入样例和输出样例中都分别给出测试数据以及输入、输出的格式,但是实际的判断数据在数据规模上比测试数据要大得多。第二,题目的类型比较广泛,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都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解决的,这样就会大力激发学生们不断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强烈兴趣。第三,该种竞赛属于组队赛,这样就让他们较早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四,比赛时间长,比赛时间为5个小时,不仅考验选手的编程能力,对其心理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通过介绍 ACM竞赛,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学习计算机相关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请参加过ACM 竞赛的老队员现身说法,谈经验和感受。让新生有学习的榜样,使得学生对于编写程序充满好奇,有学习的欲望。
四、总结
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信息技术时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就需要随之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专业知识水平比较扎实,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凌.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企业导报,
2011,(2).
[2]张志花.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3]徐本柱,王浩,胡学钢.ACM/ICPC 的教学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3-137.
[4]伍宏珏.由ACM看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改革[J].九江学院学报,
篇4
关键词:高职 非计算机专业 数据库应用课程 教学
近年来高职学校对培养社会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优化高职生专业课程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鉴于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这为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给予了科学的指导。除了对计算机专业生实施专业教育外,还应注重非计算机专业生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生数据库应用知识的培养对策。
1、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思维的现状
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教育出现了新的理论概念,“计算思维”是随着信息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是科学三大思维之一,在学生素质培养中与读、写、算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计算思维研究在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中尚处在空白阶段。调查显示,非计算机专业生对于计算思维缺乏深刻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因而影响了其参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其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发展是不利的。例如,大学生仅熟悉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如何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一方面的应用能力尚未成熟,限制了计算机专业教育功能价值的体现。
2、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积极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对个人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的作用显著。采用层次化教学是高校教育的常用方式,其本质上是“分层教学法”的灵活应用,如图1。鉴于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诸多需求,高职院校既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生的教育改革,也要注重非计算机专业生数据库应用知识的教学创新,使其掌握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基于层次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工作应划分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某一专业知识案例讲解,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的内涵,提高其理解计算机理论的水平。教师根据学生对计算思维的理解情况,以及现有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弄清每一位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高低,进而合理地选择案例内容。通过不同知识案例的讲解,对所有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库知识教学,以案例讲解知识的教学效果更好。
2、项目教学法。掌握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之后,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数据库应用课程教材为主导,强化非计算机专业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当大学生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后,拟定专业层次相对应的项目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练地掌握数据库系统构成,如图2,在此基础上提高其专业水平。
图2 数据库系统
3、一些教学思考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次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探讨,笔者思考后总结,得出应用课程教育的相关结论。具体情况:
(1)理论方面。理论是一切知识学习与应用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学习数据库应用课程知识,懂得如何正确地利用数据库处理实际问题。针对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知识体系,要弄清课程理论的框架,进而编制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综合培养非专业生的计算水平。
(2)应用方面。坚持“学以致用”的思想理念,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知识的能力,这是发挥专业课程价值的根本表现。例如,层次化教学方案中,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数据库课程项目,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设计与分析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数据库知识。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而其中核心之一就是数据库,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是一门比较实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结合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对现有教学模式实施优化改造,确保非专业生学习到更多与数据库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吕静. 高职院校中Oracle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4)
[2] 葛瀛龙,龚晓君,涂利明. 场景式案例教学在Oracle数据库教学中的实施[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3)
[3] 高晓梅,冯凯. 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实用工具软件》课程如何突现本专业特色[J]. 科技信息. 2009(14)
[4] 王继魁,徐巨峰. 高校Linux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5] 邓松,余鹰,何火娇. 在J2EE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23)
[6] 姚金涛,孔宇彦,李强,祝胜林. 高校“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04)
篇5
第一,美国大学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小于中国大学。如果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过程分类,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学分和国际上总体相差不大。但是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兰州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明显高于美国的三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71%)之多是普渡大学(20%)的三倍有余,是UIUC(24%)大学的近三倍,同时是麻省理工大学(43%)的近两倍。兰州大学(37%)也是接近普顿大学(20%)与UIUC大学(24%)的两倍。在我国,第一、第二学年主要是学习公共基础课,这体现了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在总学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会导致专业核心课程的弱化。由于基础课大多数属于必修课,必修课所占比重过高,课程的多样性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进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三所大学公共基础课比例相对较小,有利于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仅扎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选修课课门类多,任选课学分比例大。虽然两国在选修课学分比例方面不相上下,但是美国三所大学的选修课课程门类多,任选课比例大,每个学生选课的模式多种多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注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培养。美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采取主辅修制,学生除了主修学校规定的必修课以外,课程的设置通常包含与本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加强计算机科学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些新的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新的专业和与此协调的课程。我国课程设置中任选课门类偏少,学分分值相对较高,学分和课程内容衔接较弱,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相对窄小。有一些选修课也是集体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知识面的扩宽有一定的限制。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发展,虽然选修课的数量和范围都有所增加,但仍然都局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范围内,难以有所突破。
2.启示及建议
篇6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缺点
1)依赖网络过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了解越来越深入,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偷懒抄袭的工具,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越来越熟练,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惰性,虽然有些积极性较高,但由于设计过于肤浅,没有特色。同时网络上大量的类似作品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很难做出一些优秀而具有个性的作品。2)未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入门和深入了解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对于计算机这个新兴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当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授课中缺乏一些全能型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只是按部就班,按照教材内容,逐个教学,仅仅是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简单的实例,执行简单的口令,连贯性较差,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掌握其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一种误区就是,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因此,有些高职院校把计算机作为艺术设计的主要实践课程,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操作练习,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设计基本思路、创新性理念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缺乏钻研,造成设计的作品缺乏内涵,只是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图形的绘图员而已。3)教学设备资源不足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不断不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地去增加设备,但增长的速度远远不如学生数量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一些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对于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课程并不能满足所需求,使得学生在课上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与练习,效果不好。
二、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计算机它有在传统艺术设计中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在艺术设计中进行完美应用,是需要一些方法来实现的。1、强化师资队伍,完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好坏,鼓励和要求教师去参加进修培训或者是下企业进行锻炼,能从根本上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争取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双师”素质。另外,专业课程所需的硬件设施的投资也要相应增加,或者是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次序,争取让每一位学生上课期间都能够得到锻炼。2、正确定位计算机辅助设计虽然计算机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设计作品不能用计算机全部完成。我们学习计算机,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操作,在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技巧、思路、方法后,利用计算机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来。特别是网络资源的采用上,应定要注意挑选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一切照收!3、改变教学模式我们前面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要找到新的,适用于其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以实例的形式去讲授计算机的操作,并且通过分析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其设计的内涵,与理论课程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过渡阶段,并且鼓励学生多做多练多想,边理解边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4、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改革考核制度专业课程的开设,应以专业特点以及主次进行设置,要尽可能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去选择相应的软件课程,对于相对较重要难理解的计算机辅助课程,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分清主次,有目的的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考核也要与以往的理论课程的考核有所区别,计算机课以实践为主,以往的考核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其考核方式可以实行“实践操作+理论+平时”的模式,把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熟练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上课表现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平时的积累,避免死记硬背。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 离散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引言
离散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抽象、内容广泛、结构严谨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与许多计算机专业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编译原理、逻辑设计、网络理论等)有紧密联系,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与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工具,因此如何搞好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目前,计算机专业许多大学本科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走上科学研究的轨道上去,这与他们的离散数学基础学得不够扎实、理解得不透彻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搞好离散数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2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离散数学课程不仅内容多,而且繁又难,同时课时又缩少,因此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是首要工作。笔者认为选择内容时应考虑到它是否能覆盖计算机科学所需的理论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包括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和数理逻辑四个方面的内容。
上述四个部分的内容在讲授时还应有侧重点。集合论是学好后面几部分内容的基础,也是开展后续课程的基础,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而图论部分比较直观,也无需太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略讲。代数系统比较抽象,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可结合一种代数系统(如群)将其理论讲深讲透,而对于其他的代数系统――环、域及布尔代数,可以略讲。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数理逻辑,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著名的计算机软件大师狄克斯特(Dijkstra)曾经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搞了这么多年软件,错误不知犯了多少,现在觉悟了。我想假如我早年在数理逻辑上好好下点功夫的话,我就不会犯这么多的错误。不少东西逻辑学家早就说了,可我不知道。要是我能年轻20岁,我要回去学逻辑。”由此可见,数理逻辑对于未来的计算机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数理逻辑也比较难,理论性较强,因此,讲授此部分的学时较多。
3 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离散数学中有许多定义、定理、规则,内容多又“散”。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3.1注重类比教学法
离散数学中有一些概念很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讲清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往往能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避免判断的错误。例如集合的覆盖和划分两概念定义分别是:设A是非空集合,A的覆盖为C={Aα|AαA,Aα≠φ}且满足 YαAα=A; A的划分为Π={Aα| AαA,Aα≠φ}且满足①AαIAβ=φ,α≠β②YαAα=A。
在讲授这两个概念时,笔者讲清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A的非空子集的集合,且这些非空子集的并集等于A。不同之处是划分要求各个子集两两之交为空,而覆盖没有这个要求。因此划分一定是覆盖,而覆盖不一定是划分。这样一比较,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就比较透彻。
又如在偏序集(A,≤)中,A的子集B的最大(小)元、极大(小)元必须是B中的元素,而B的上(下)界可以是A中的元素,另一方面,极大(小)元是一种“局部”性质,极大元指在该集合中没有比它更大,并不意味着它是最大,极小元指在该集合中没有比它更小,并不意味着它是最小,而最大元指比所有的都大,最小元指比所有的都小,是一种“全局”性质。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从而避免了在以后的判断中犯错误。
3.2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离散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很抽象,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往往感到很难理解,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先给出具体例子,再抽象出基本概念,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例如“代数系统”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讲解时,笔者先给出学生比较熟悉的非空集(如整数集I),并结合其上的运算(如加法运算),再得出运算在非空集上封闭,逐步引出代数系统的定义,这样学生就不感到抽象、难理解了。又如在讲解“群”的概念时,先给出具体一个代数系统,如(I,+),然后得出该代数系统满足群的三个条件:结合律、存在单位元和逆元,从而引出群的定义。
3.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离散数学不仅内容“散”,而且枯燥无味。讲课时,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往往感到很乏味。所以笔者在讲授时,结合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离散数学对研究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授图论中通路与回路概念时,给出它们在研究操作系统是否存在死锁,程序设计语言中一个过程是否递归等方面的应用。在讲授平面图时,给出它们在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应用。在讲授最短路的Dijkstra算法时,结合铺设城市地下管网及架通信线路需考虑经济效益等实际问题,学生听后,收获很大。
3.4注重方法的灵活多变
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例如在数理逻辑中判断公式的类型及两个公式是否等值,可运用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范式法等。在集合论中判断关系的类型,可运用集合、关系图、关系矩阵等。
3.5注重归纳总结,掌握规律
通过研究发现,离散数学的内容虽然“散”,但可以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是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即静态(组成成分)和动态(运算、操作、推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如集合论中是元素(静态)及其上的运算(动态);代数系统中是集合(静态)及运算(动态);数理逻辑中是公式(静态)和推理(动态)。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理清头绪,提高学习效率。
4结束语
总之,教无定法,教无定则,上好一门课,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只要教师因人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思索,就一定能够找到较好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新技术手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使得计算机专业逐渐发展成最受欢迎的专业课程。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确保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全面衔接。理论上来说,采取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继而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
1高校计算机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在实施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减少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1.1认识程度不高
数据库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重点课程,其对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据库课程发展的时间不长,而且该课程仅体现在考查课程上,导致众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数据库课程综合考核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按照规定对相应实验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只是依靠书本进行知识点摘抄,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加上数课程本身属于一项综合课程,其中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数据库相关知识,还涉及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点,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程度,借以保证学生计算机专业学习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涵养,对计算机专业发展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1.2设计选题不合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之前,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数据库选题,借以提升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兴趣。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程之前,并没有按照规定实施数据库选题,造成数据库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不仅仅影响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高校计算机专业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3课程考核管理存在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照数据库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但是由于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数据库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学生数据库课程考核效果。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较,数据库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设置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体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考核系统,避免在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程考核管理制度与实际要求的贴合性,而且传统的数据库考核只是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能发挥学生主观性特点,造成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不足,对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2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
2.1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栋梁,且肩负着科技兴国的重任,为此应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付了事反映了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也体现了此学校当前的学习风气,暴露了学科教师不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此,学校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研与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严谨科学的态度会为其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规范课程管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数据库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制定针对性课程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在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这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保证数据库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来说,需要教师度学生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成果进行验收,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处理,并按照更新结果组织学生答辩。学生在完成相应答辩后,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答辩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在提升教学对学生知识素养了解程度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从数据库课程规范管理过程中,了解到按照规定的顺序实施数据库课程规范管理,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课程专业知识时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对数据库专业知识的了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理论上来说,每个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课程考核过程中,所选取的考核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必须按照学生所选取的题目制定考核内容,避免在数据库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数据库课程考核效果。在进行数据库课程考核之前,需要按照学生对该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点制定考核目标。为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制定分级别考核制度,并按照考核制度流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明确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知识点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知识点提问,确保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结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在规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学科的严谨性与创新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进而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数据库课程的开展,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部分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策略,并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库的规范化教学,以便为其他的课程设计也提供更多的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志强.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VF)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6).
篇9
关键词:数据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SQL语言基本应用能力,为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建立稳固的后台基础。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技术开发离不开数据库,因此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数据库技术必不可少。如何合理的组织课程教学,它是全体高职师生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数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对数据库课程构建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抛开传统的章节式的理论讲解,通过项目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逐步牵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提高较为明显。
2 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课程设置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根据岗位需要,模拟企业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既学习到知识技能,又获得相关的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依据岗位系列课程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广泛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确立了本课程的职业岗位:数据库管理员,针对数据库管理员这一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又确定了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数据库知识技能、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
3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由原来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切换到现在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学”和“做”,相比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在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3.1内容组织
根据该课程设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内容的三大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技术及数据库开发技术,如表3-1所示。不难看出各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同,但总体也基本涵盖了数据库技术课程里相关理论,通过对各模块的讲解及实现,使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技术理论中常用和必用的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表3-1 数据库课程模块设计
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技能训练项目数据库基础理论1.数据库技术概论SQL数据库安装与认识2.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及表的建立、操作及关联3.关系SQL语言数据库的查询(含SQL命令)4.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建模工具的使用数据库应用技术1.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及表的建立、维护2.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的多表连接查询、视图及游标3.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的编程、存储过程、触发器4.数据库保护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开发技术1.数据库开发(后台)2、数据库开发(前台)SQL Server图书数据库开发综合实训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在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把与学生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案例进行分析统计,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亲切感,避免由于抽象带来的厌学情绪。
3.2 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
(2)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适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技术。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开发技术。
3.3 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考核着重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考核方法分期末闭卷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组成,所占比重均为50%。
*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比较系统的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课程设计:是高职课程教学的要求,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学完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以所学的任一门高级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数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案例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提高,补考率明显下降,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足,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训场所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需要更加深入,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2000.3,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教学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更新了原有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载体,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高效、全方位的技术手段,创造了传统设计无法比拟的创意空间与视觉效果,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 “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艺术体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手段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并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已经成为继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之后的第四大类基础课程。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传统的手绘设计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但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也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和矛盾。
1、重计算机技巧训练,轻设计思维培养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脱节的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重表轻里,过多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体的操作技巧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现代设计思想和设计思维习惯的培养。①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具体的设计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学生设计作品只是从计算机软件中调用现成的效果并加以拼凑,设计缺乏思维分析过程和剖析探讨过程,画面生硬、呆板,缺乏人情味、个性和创造力。
2、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尽人意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是新兴的课程,目前仍缺少既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又具有较强艺术设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教条,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讲解,每节课讲解几个操作命令,然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练习不能很好的和设计实例相结合,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②。
3、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学生学习方向偏差
由于现在网络资源异常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文化内涵不足,没有设计创意,缺乏主观因素;过于依赖网络上的图片和设计素材,设计作品虽然华丽精致,但抄袭严重,画面混乱,形式单一,缺失个人特色。充满幼稚错误的设计思想和严重脱离实际的设计结构,无法创造出优秀、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面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误区,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显得迫在眉睫,笔者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模块课程体系,服务专业方向
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我校大学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以后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帮助。二年级开展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三年级开展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同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有选择地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如(1)平面设计方向开设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 weaver等;(2)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设Photoshop,AutoCAD,3dmax等;(3)动画方向开设Photoshop,Flash,3dmax,Maya,After Effect,Premiere等。同一门软件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教学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如对于Photoshop课程而言,在平面设计方向教学中就侧重招帖、海报、标志的设计应用,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侧重于建筑效果图的后期修饰,动画方向的教学侧重于Photoshop在绘画和处理三维帖图方面的使用。
2、加强设计课程学习,训练创意思维
设计作品的核心问题是创作思想,这就需要设计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软件操作技术的熟练,更需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副优秀的设计作品融合了色彩关系、素描关系、图案基础、文字基础、表现技法、构图法则、色彩理论、美学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这些课程。在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具体教学的实施中,都要把突出现代设计思维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对传统设计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水平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顺利地完成表现与设计。因此,传统设计课程的学习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应加以重视和强调。
3、注重教学手段改革,引进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每节课的命令讲解和上机练习都是单独进行的,没有很好地与设计实例相结合,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操作命令,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不以教材为中心,不单独讲解知识内容,而是把它融入到设计实例中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设计实例进行讲解的,所以实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实例所涉及知识点要贴近软件的具体使用及操作重点和难点。其次,要选准典型实例,尽量选取具有范例性、规范化、针对性、启发性的实例进行讲解,起到开拓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在实例选取的难度上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来教学。
在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也不能忽视对理论的讲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很多,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就很难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进行上机练习之前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在讲解中首先要注意:要在具体的实例中逐渐渗透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要注意:在实例中要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③。
4、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实验教学和课外实习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些工具的学习,必须依靠反复的实验才能掌握,所以在课内教学中首先通过一些小练习来认识设计软件的基础模块,然后通过对综合性案例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实习教学,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实习教学能够很好的巩固设计软件的实际运用。例如,我校在二年级暑期开展为期12周的认知实习,把学生送到企业参加实训,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的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使学生掌握实践工作中的工作技巧与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系统的掌握设计规范、材料、生产流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5、强调学习过程考核,考核综合能力
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突破传统的考核方案,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采取了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代之以注重学习过程的“N+2”考核模式。其中的“N”(占50%)代表能够反映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成绩,“2”代表期末考试(占40%)的和课堂笔记(占10%)。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课程中“N”一般取教学过程中3次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以调动学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期末考试主要是给出相关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用创意加工具达到理想的效果,充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软件书籍相当多,网上也有相关的作品及案例,作业的真实度值得商榷。因此,我校经常在校园里举办小型的作业展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接受大家的监督,防止作业的抄袭。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应只为表达设计,更重要的是辅助设计,推敲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了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外参加设计实践,使之学之有味,用之有方。■
【本文为合肥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08jyyb01】
参考文献
①杨新豫,《对环艺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9):184
②陈妮娜,《高校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9):112
③栗亮,《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