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2 18:1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应急联动意义重大
近两年,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传统的电子政务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向:由注重技术导向转变为注重政务导向;由注重系统建设转变为注重整合应用;由注重效率提高转向注重服务和管理等等。
可以看到,政府职能正在从监管逐步向服务转变。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急指挥系统”、“平安工程”和“各级政府统一门户网站”等电子政务工程已被国家列为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
2005年7月22日,总理在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随后在今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更明确地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凸显了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应急关键在网络
华为3Com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是以政府为核心,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等突发紧急事件建立的一套信息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政府将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紧急事件,实现快速反应,减少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实际上,除了应对灾难之外,城市应急联动还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整的应急联动系统将公安、交通、消防、急救、防洪、防火、防震,甚至工商、税务、城管、救助等公共服务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
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是,应急联动系统在接警、受理、处理后还必须及时跟踪事件的进程。比如遇到气候性灾难,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需要与气象局保持热线联系,气象部门将的天气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到应急联动指挥厅的大显示屏幕上;通过完备的通讯网络和电脑监控系统,有关部门能在几分钟内做好相关的部署,比如调动力量、部署交通方案,在主要地面道路、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开展巡逻和交通疏导。而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故,交通局、电力公司、燃气总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各联动单位也将派有关领导们进驻应急联动中心,进行同台指挥。
由此可见,应急联动系统将涉及诸多部门和网络、视讯等各种解决方案,十分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系统建立的核心和基础在于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平台。
整合优势资源华为3Com积极投身应急联动系统
作为业内少数几家拥有基于IP网络技术的全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华为3Com也积极加入到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中来。依托自身的研发实力与多年来贴近客户的经验积累,华为3Com致力于将用户潜在和显现的需求同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同各级政府、各行业专家共同研讨,从而提供适宜中国国情的政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华为3Com已经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应急联动系统项目的先期建设,站到了国内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前沿。
据了解,华为3Com的产品涉及全线基础网络产品、安全、语音视讯、存储、业务管理软件等,因而可针对各地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整合的解决方案。目前华为3Com的应急联动整体解决方案包含IP语音调度系统、统一数据网络平台、高清视频指挥系统和海量IP存储系统四大方案。
篇2
智能电网管理软件
值得信赖产品奖
配网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
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是集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以融合通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电力配网自动化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其多项软件产品拥有自主软件知识产权。公司是以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智能会议室等系统集成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集成服务提供商。
公司具有强大的视频通信综合应用技术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承接了公安部、中央警卫局、北京市公安局、山东省政府、中国联通、中国财保、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
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不但地广人稀,而且自然条件也相当复杂,为了响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坚强电网建设目标,青海省电力公司规划建设了“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通过这一基础平台的建设,青海电力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突发停电事件时,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融合通信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快速、准确、高效地定位事故现场及事故状态,实现信息的快速上报、快速流转、准确定位及多位一体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
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的系统集成经验,在对国网公司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与要求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公司应急业务的实际需求,为青海电力公司设计建设“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该系统的成功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青海电力公司的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为青海电力构建多位一体的应急指挥快速决策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保障。
三级平台三大系统
构建“坚强电网”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规划由省公司、地市公司、县级公司共三级平台构成。
该系统主要由基础环境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和指挥决策系统构成。其中应用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融合通信指挥系统、移动视频监视系统、GIS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规划建设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规范要求为主要依据的,并坚持以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易于扩展为主要建设原则,在满足公司现阶段应急指挥工作的同时,为整个青海电力构建“坚强电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
系统建成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平稳运行后,先后在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指挥与抢险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指挥决策功能。
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为了构建快速反应、高效沟通的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视频会议技术、融合通信技术、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一套符合青海电力实际情况的多位一体智能化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平台。
五大功能保证安全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作为整个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是连接国家电网公司与下属单位应急指挥系统的中枢,是联系省公司及政府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门户,因此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应满足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和社会稳定三方面应急需要,并具备五大基本功能。
一是应急指挥功能。应急指挥功能采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声、光、电、视频等方式,动态监视突发事件现场,快速掌握现场情况、事件发展、电网运行、设备运行、应急资源及分布等,统一组织应急处置;方便应急指挥,发出命令指示,接收响应反馈,从而保证应急指挥体系的完整、高效。
二是信息汇集功能。信息汇集功能能够接收来自调度自动化相关系统,变电站工业视频系统,“SG186”工程安全生产、物资管理、营销及市场交易、人力资源等业务应用系统,气象、交通、自然灾害、新闻等信息系统,省公司及有关部门、行业的应急系统,应急现场的有关信息和数据,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三是视频会商功能。视频会商功能能够与省公司及各级应急指挥场所、移动指挥车、具备传输条件的突发事件现场实时交互声音、图像和相关数据,满足召开多方视频会议需要,实现异地会商。
四是辅助决策功能。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汇总相关预测结果,对事件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进行综合研判;对照有关应急预案确定的启动条件,提出预警;综合分析相关信息,预测事件下一步发展及其危害,研究提出应急处置方案或建议,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五是日常管理功能。应急指挥中心除满足应急需要外,还应满足重要活动保电、迎峰度夏(冬)、防汛抗台等值班需要,可以召开日常视频会议、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培训学习和进行汇报演示等。
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建成后,通过与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集成,能够将国网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以及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呼叫组建成一个会议,将各应急指挥中心音视频信号整合到一起。
四大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的效益主要分为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技效益四大部分。
1. 管理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可使决策管理部门从整体上监测、掌控所辖区域各方面社会、经济运行的态势,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力依据,有效提升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2. 经济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可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既有资源,有效减少政府和企业部门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装备了先进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对突发、应急、特殊和灾难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创建良好的社会服务和高效顺畅的社会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的整体减灾防灾、灾后恢复能力,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社会。
篇3
关键词:煤矿; 重大事故; 应急信息管理; 系统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coal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crunch time.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management divis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ystem of countrywide electron Information Office in the promotion of coal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work, and takes it as the important work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mine inform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the excellent. So this article on coal mines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Key words: coal mine;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突发公共事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危及到国家安全,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这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更考验着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能力,以及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使政府意识到自身应在建立国家应急体系和提高社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和效率方面承担起相应责任。从目前来看,政府最迫切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解决煤矿事故应急信息建设的最关键问题,就是构建一个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研究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和开发急救援信息辅助系统,在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探索一条为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提供安全全方位服务、符合行业实际的信息服务方式,使煤矿能及时更新安全信息、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事故的救援效率,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我国各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想要一下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平台,不是很现实,即使建立了统一的平台,在实际使用中也很容易出现盲目和随意的问题,很难切实的组织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本课题结合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应急信息管理作为突破点,先从基础应急资源的管理入手,以地理信息 GIS 系统为支撑。
2.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2.1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进行安全日常管理、灾害预防与处理、事故管理、矿山救护管理、事故统计分析、安全评估、人员信息管理、安全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及安全教育与安全技术培训等。
从 2002 年开始,各地建立的安全监管局网站,承担着安全生产信息在网上的功能,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电子网络信息平台。2007 年煤炭行业在视频会议系统方面的投入为 0.44 亿元。各集团公司通过 FTP、电子邮件等方式从管属的各煤矿业务处理系统中接受数据,建立本集团公司的煤矿安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重庆市开展了基于组件式GIS和GSM技术的重庆市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平台(CRCCS)的开发研制工作。该系统实现了省(市)级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自动化、信息化。CRCCS 面向市、区县、煤矿(救护队)三级煤炭机构, 将事故监控与报警、地图动态查询与定位、救援指挥、安全生产及行业管理融为一体的综合安全生产与管理平台。由于系统基于 GIS 技术,因此,体现了良好的实效性和共享性。该平台的建设受地域影响和各地信息建设发展水平的限制,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还是有一定难度。
中国矿业大学王铃丁等人提出的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于煤矿事故的应急响应、救灾、预案演练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具有事故应急救援调度指挥、预案模拟演练和应急资源查询管理的功能。
吉林大学在 2008 年提出了煤矿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依据现在国内采用的应急预案,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再参照以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建设煤矿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其应至少由作业处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作业处理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应急管理系统提供信息采集:1、信息表现 2、信息调度 3、通讯和物资资源调度等功能。应急指挥系统也称应急响应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 Internet 技术为纽带,基于 GIS 技术支持的煤矿安全信息共享与网络决策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数据的动态管理与分析、通风隐患情况的自动报警等,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应急的可能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应急所需的信息。
2.2国外现状
发达的煤炭生产大国的信息基础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工能力、国民信息意识及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比其他国家高。英国的煤矿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零死亡”的国家。
3.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
3.1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应急信息主要来自于应急管理部门、安委会成员单位其他委办局、企业和公众以及其它信息来源。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在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数据仓库。
2.2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煤矿行业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主要是以应急信息为依托,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借助信息平台,指挥救援工作,根据事故性质决定是否启动预案,然后由指挥者根据预案中预先设定的救援措施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依靠先进的地理信息定位(GIS)系统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并根据事故模拟分析系统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而对救援工作进行辅助决策。当救援完成后,对各方面的数据实施统计分析,从而便于救援工作者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应急信息是整个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主导,包括救援队伍信息、应急专家信息、知识库信息等。因此建设一个统一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更好的辅助应急救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洺,王巍. 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数据需求、实现路径与管理制度[J]. 电子政务,2008,(05) .
[2] 丰国炳. 江苏省应急平台应急预案智能管理系统设计[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 (02) .
篇4
考虑到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现有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青岛市决策型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提高政府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和相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部门,其工作能力建设的重心是提高对重大或不明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在决策型系统建设中,吸取了现有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类似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将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设计,以实现对事件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的评估决策,切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对系统决策能力的要求。
2决策型系统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而公众沟通作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应在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得到足够重视。决策型系统将公众沟通系统作为三个应用子系统之一,在海洋渔业部门网站建设新型的突发事件信息平台,突发事件信息、决策信息、指令信息等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传送,将按预先定义的格式自动在平台上,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平台还设计有公众留言功能,接收来自公众的反馈信息和相关诉求,形成政府和公众的网上互动机制,协助政府发现风险源,调动相关资源,有利于事件的及时解决。
3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党的十报告的提出,尤其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后“,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旧有的海洋渔业管理体系正被逐渐打破“,五龙闹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大部制”改革对整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构建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也为决策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决策型系统中,现有系统将被整合为指挥调度子系统,负责评估决策子系统所发出的决策信息的执行,双方各司其职,构建起统一、畅通的海洋渔业应急业务流程,系统建成后将对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改革的持续深入。
二、青岛市决策型系统的基本设计
1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原则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在符合普通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基于对系统处理能力及所处理事件的性质要求,设计中应强调三点原则:第一,突出重点。评估决策功能是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功能,决定着系统关键的决策能力,因此,应将建设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中,应急预案作为子系统的核心,保证决策工作正确高效的推进;相关领导作为子系统的决策者,把握决策工作的整体方向,果断进行决策。统计分析人员和专家作为子系统的辅助者,保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决策的专业性。三者的设计应针对各自特点和作用进行:一是应建设完善的预案库,并在事件结束后及时更新,同时在评估决策系统内设置应急预案的查询、启动、执行、结束等相关模块,完整、有效地发挥应急预案的功能;二是应考虑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设计直观、快捷的决策功能;三是应借助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建设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建设完备的专家库。第二,易集成性。出于系统整合的需要,系统设计应完善地支持新旧系统间功能、数据的集成,从而使决策型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工作效率。具体设计中,应利用中间件技术,提供多样的接口支撑丰富的组网方式,全面支持需要整合的现有系统的工作环境。第三,较强的安全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事关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对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设计,保证系统365天24小时全天候运行,具体设计中,应提供自动报警、自动备份、恢复、限制访问量等功能,并尽量降低维护次数。
2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考虑到《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新近公布,还未对新国家海洋局的职能、机构、人员制定“三定”规定,新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尚未成型,因此根据现有体制进行系统设计并不合适。基于对方案和已有体系改革研究成果的理解,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适拟作如下改进: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应由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一级)、区域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二级)、基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三级)组成,按级别成隶属关系。各级指挥中心作为其所辖区域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的核心机构(指挥中心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内,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办事处内)。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各级指挥中心实现系统互联,从而形成信息共享、应急协同、覆盖全市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依据所设计的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
3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依据系统的体系架构,二级、三级指挥中心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大都规模较小,应对难度较低,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以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为主,同时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区域和基层海洋渔业部门现有的执行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因此暂不考虑在市级以下部门建设决策型系统;而一级指挥中心所处理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通常具有规模大、成因复杂、应对难度高的特点,需求的功能以评估决策为主,因此适于建设决策型系统,其主要使用人员为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一级指挥中心的功能需求,针对重大或不明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如下。
1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青岛市三级指挥中心管理的监测预警设备在获取事件信息后,对于规模、发展势态等较为明朗的事件,若为Ⅲ级和Ⅳ级类型,三级指挥中心应独立解决;若为Ⅱ级,报告二级指挥中心解决;若为Ⅰ级或规模、发展势态尚不明朗的类型,应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告一级指挥中心解决。若在解决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或工作难以继续,应逐级上报解决。
2事件信息的接收和评估决策一级指挥中心设置值班室,负责接收海洋渔业突发事件信息。除下级指挥中心的上报,事件接收的方式还有:第一,上级部门的指示;第二,周边省市海洋渔业部门的转报;第三,知情者通过网站、电话等方式的上报;第四,指挥中心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数据,提前预测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系统接报后,值班人员需要准确、清晰地确认事件详细信息,并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给指挥中心的统计分析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比较历史数据、过往案例等,迅速对其性质、类型、发展倾向等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以图形、表格等直观的形式整理成报告,上报给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报告,参考现场情况,在专家的协助下,决定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应对。
3指挥调度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中心的领导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指令,下级指挥中心根据应急预案和指令,派出由相关部门人员、车辆、船只、飞机等组成的事件处理小组(携带通信设备)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将现场的语音、视频等信息通过通信设备传回指挥中心,形成有效互动,解决突发事件。
后期处理事件处理完毕后,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事件基本信息、起因、对策、处理结果、分析信息等汇总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以后类似突发事件的趋势分析做好准备;同时,在通过比较发现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实际执行过程与原始要求的差异后,更新应急预案。自突发事件发生到处理完毕,事件发生、指挥调度、事件结果等全部信息都将同步公布在突发事件信息平台上,同时将知情者的重要信息反馈给领导参考。虚箭头表示系统的信息流方向,实箭头表示指令流方向。
4决策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依据系统的业务流程,将决策型系统划分为评估决策、指挥调度和公众沟通三大应用子系统。系统以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各级、各子系统间数据信息、事件信息的报送和指令信息的下达。各应用子系统和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功能设计如下:评估决策系统接收来自上级部门系统的指令信息、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的事件信息以及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信息并获得直观的事件报告,在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的协助下输出决策信息,传送到指挥调度系统和公众沟通系统。事后,将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传送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指挥调度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决策信息,借助大屏幕指挥系统、无线指挥系统等输出指令信息,传送到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以及公众沟通系统。公众沟通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各类信息,依据已定义好的相关格式自动于突发事件信息平台,同时输出公众留言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为主,负责对各类应急预案、案例、部门信息、专家信息、政策法规、地图等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输出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事后,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
三、决策型系统建设应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吉林省电子政务的业务组织结构、功能需求两方面对吉林省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吉林省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业务组织结构
吉林省政府系统共涉及9个市州、60个县区、162个部门和单位。
(二)业务功能需求
技术方案包括各平台的构成、体系结构、各平台间和平台内各子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充分体现全网内统一用户管理、授权访问模式,统一政务元数据、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统一信息安全标准,以及数据的集中备份管理原则。
二、吉林省应急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任务及原则
(一)主要任务
一是建立基础支撑系统,包括完善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备用应急指挥中心、数据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移动指挥车系统、备份及灾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
二是建立数据库系统,包括:历史事件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人和法人信息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等系统。
三是建立综合应用系统,包括:信息报送、预测预警系统、预案管理系统、GIS/GPS、会商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系统、应急评估管理等系统。
四是要实现与国家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并逐步、分阶段接入各市(州)、县(市)应急平台及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按照预防预警、快速响应、指挥调度有利、处置妥当有效的要求,结合应急指挥处置的全过程,对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进行科学规划。
2.资源整合、加强应用
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各专业部门现有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以及现有的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建设全省应急平台体系;要注重内容、讲求实效,避免只重视平台硬件,忽视信息内容建设,优先解决应急信息收集、指挥通信保障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指挥调度、现场指挥、会议系统和信息采集、决策支持应用系统建设。
3.分级管理,平战结合
按照分级建设思路,省应急平台注重基础硬件设施、基础数据库建设,抽取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各类信息,并根据应急管理的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各地、各部门负责各自专业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负责专业基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应急指挥场所
1.应急指挥厅
(1)实现视频会议及应急指挥调度;
(2)实现采用各种标准接口接入的多路异种图像的综合显示功能;
(3)实现坐席控制台的图像与大屏幕显示的图像同步;
(4)具备会议扩音、背景音乐、背景广播的功能;
(5)照明应达到应急指挥中心工作、视频会议对照度的标准;
(6)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2.领导会商室
(1)现场会议摄像功能、音响系统;
(2)多路异种视频信号的显示、切换、控制管理功能;
(3)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提供无线局域网覆盖;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3.专家工作室
(1)视频会议及应急指挥调度功能;
(2)现场会议摄像功能、音响系统;
(3)多路异种视频信号的显示、切换、控制管理功能;
(4)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提供无线局域网覆盖;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
1.通讯指挥调度
有线调度采用CTI技术把计算机与程控调度交换机集成,将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有线调度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省应急中心系统将业务相关的电话按照单位的层次关系用图形化界面表示出来,指挥人员只需在调度界面进行点选,系统就能够在CTI服务程序的支持下进行各种有线调度操作。
2.计算机网络系统
我省应急平台信息网络系统纵向已连接国务院办公厅、市(州)、县(市)政府应急机构,横向已连接省公安厅、卫生厅、水利厅、交通厅、地震局、气象局等应急部门。
3.图像监控系统
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的重点初步确定为对公安厅、气象局等部门监控点视频图像进行抽取、整合,汇接至省应急指挥中心。同时,预留与其他部门的接口。系统应与专业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同时,具有选择图像信息传送至国务院应急办的功能。
4.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的主会场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主会场具有多部摄像机,通过视频矩阵接入到视频会议系统,各摄像机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到视频会议系统中,各会场的画面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并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实现与各专业指挥中心会场的共享。
5.安全系统
要全面考虑安全支撑系统,既涉及到各种硬件通信设施和各种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安全,又涉及到各种系统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既涉及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本身,也涉及保障这些安全技术顺利实施的各种安全管理
(三)数据库系统建设
吉林省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基础信息数据库
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物资、通信、医疗、资金等应急资源信息,专家信息、特别重大危险源、全省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等。
2.空间信息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质数据、地籍数据、房地产数据、专业图层数据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等。就数据形式而言,空间数据最主要的是数字基础地形图(DL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3.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
主要储存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数据信息,由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应急信息报送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上报到省应急平台,并储存应急事件处置过程的相关信息。
四、结束语
下一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修改、扩充与完善已设计好的方案,利用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来促进电子政务更好的发展。(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31)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厅公路局统一部署,力争通过公路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开展,在应急指挥、信息采集、公众出行、建设管理、规划计划管理、养护管理、人才管理、财务征收管理、路政执法、高速公路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构。为加强对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全系统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全面抓好本单位的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要切实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制订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二)规范程序流程,严格信息处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要求,进一步有效整合全系统数据资源,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处置流程,确保省、市、县、基层公路站四级联接,实现数据及时接收、实时更新、规范处理。以办公平台运营、路况信息、收费监控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为重点,健全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理顺工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收集、调度、处理,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三)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两保两树”活动开展,积极配合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省市两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一步加强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管理,强化接线人员技能培训,以高速公路为重点,针对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适时做好路况咨询、解答和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快推进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市局夜间值班室整合步伐,严格值班管理,并制定严格规范的文件、电话通知接收处理流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及时妥善处置。
(四)加强网站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加强公路门户网站建设,坚持以公众为中心,逐步丰富栏目、充实内容,做到图文并茂、信息及时、富有特色,并定期对网络系统设备、软件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正常运行,为社会群众了解公路工作、获取公路资讯、办理公路业务提供桥梁和纽带。同时,要扎实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民声”栏目的回复工作,确保答复率和满意率为100%,树立公路部门良好形象。
(五)整合信息化资源,提高整体效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突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日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路政执法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公路档案管理系统、统计业务系统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实施步伐,全面抓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加大推广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高速公路ETC客服中心职能,积极做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续建工作,全面加快东港高速集贤站、港站及荣乌高速陈庄站ETC车道升级改造步伐,着力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针对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制订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并建立人才管理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单位人才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提高人才动态管理水平。同时,市局将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全系统信息技术人员举办专项培训班,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全系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工作进程,更好地发挥信息化为公路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篇7
一、四项主要工作实绩
(一)服务中心、招商引资实绩
1、用足用活政策,南北对口帮扶效应初步显现。我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苏北的若干政策,根据两地实际,寻求帮扶突破口,努力扩大南北对口帮扶效应。建立了南北定期联络机制,广交吴江政、企朋友,建立驻吴招商平台。半年多来,共直接、参与组织县直相关部门、乡镇赴吴江承接帮扶10多次,促成落户泗阳项目4个,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0多亿元。3、用心服务,落户大项目帮办取得进展。本人积极做好吴江落户泗阳大项目帮办工作。协助做好泗阳(吴江)工业园项目帮办工作,对已经落户园区的企业,本人努力做好帮办工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力促落户企业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在担任大项目震伦纺织帮办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期间,积极协助做好指标争取、手续办理等相关工作,目前帮办工作按序时进度顺利进行,已经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受,快捷、周到的帮办服务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赞誉。
(二)创新创优实绩2、产品质量和食品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本人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做好对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工作,邀请专家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督促企业把好原料进厂验货关和产品出厂检验关,对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督促其与有检验资质的技术机构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三是加大执法巡查力度,查看记录,督促企业狠抓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加大产品及服务质量抽检力度。对抽检结果不合格的企业帮助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对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给予处罚。五是对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实行年度报告制。六是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将企业的质保能力、抽检结果、巡查映象、认证情况、年审结果、荣誉取得、媒体曝光等方面折合成相应分值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开。
3、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以宣传国家《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和江苏省地震工作地方性法规等为抓手,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法律意识为目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二是搞好地震监测预报,努力创造优良环境。改造了农场165#震情监测站,使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分析处理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三是健全地震应急体系,打造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制定了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及相关应急工作方案,成立了防震减灾指挥部、快速反应领导小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到位”。在地震应急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做到组织、责任、措施“三落实”。
(三)为百姓排忧、解难方面实绩
篇8
关键词: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肌体的“血脉”,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北京一场特大暴雨,暴露出了当前城市排水系统应急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为此,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的应急管理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与城市发展步伐接不上轨。例如,城市中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网状况差、标准低,特别是旧城和老城区,排水管网老化、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基础设施差等,使得这些地区逢雨必涝、遇水必堵,严重的内涝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混乱。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作为热门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壮大,一些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显得比较混乱。有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只考虑自身利益,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施工过程中,把一些废弃沙浆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中,成为城市排水管网淤积堵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 原因分析
(1)排水设施在应急管理建设上还严重不足。
(2)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性,且管理职能弱化复杂,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2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遵循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急抢险指挥部及其所属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2)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把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应急网络建设,注重抓好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物资储备、演练演习。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3)协调配合、资源整合。从应急抢险工作全局出发,充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部门之间、企业与社会相关力量之间的协调联动。
3 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建设的思路
3.1 制定出台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管理,必须法制先行。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屋管理和城市拆迁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在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方面还没有整体、统一的法规。因此,要根据新形势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新要求,研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法规。
3.2 明确应急管理主体和责任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要明确管理主体和相关责任。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主体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排水基础设施权属相关单位只有对本单位设施的管理权,并无执法处罚权,从而出现私接私拆问题、城市地下管网的破坏等问题,形成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权属单位主体和相关责任。
3.3 建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网络系统
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就是要建立合理化的应急系统,充分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的优势,以政府、企业、公众和社区、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为基本要素,涵盖城市应急工作与运行管理的各方面,构成以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公共事件为核心的和谐三角关系。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基础上,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到位、市民广泛参与的应急统一模式和指挥体系。
3.4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体制
(1)危机爆发前的预警。建设危机管理的知识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危机管理的计划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提高对危机的预见。
(2)危机爆发后的应对。要建立危机管理指挥系统,专门的反危机基金储备,危机管理的监测系统。
(3)危机结束后的考评。需要建立危机评估系统,危机复原系统,危机管理学习、创新系统。
3.5 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在发生事故之前预先发出警报,从而防范和制止事故发生的工作机制。它通过对情报信息的把握运用,起到警示社会各界加强防范工作,同时又为应急抢险工作增强了主动性和针对性。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及时、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确保应急抢险工作的及时开展。
3.6 建立立体化的应急指挥管理调度系统
可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整体情况划分为:指挥调度系统、处置实施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
(1)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给各支持系统下达命令,提出要求。
(2)处置实施系统:是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的预案和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负责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完成各种应急抢险任务。
(3)资源保障系统: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有:应急资源的存储、日常养护,在“决策辅助系统”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
(4)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主要工作有: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更新、维护等。
(5)决策辅助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基础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如预警分析、预案选择、预案效果评估、资源调度方案设计等。
3.7 建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管理数据库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逐步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和应急资源整合起来,建立相关数据库。这是实现积极的预防和采取正确应急措施的基础。
3.8 建设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运行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是预警、应急的基础,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监测是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关键手段。要优先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各灾种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及时预测不同等级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提出预防或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落实早发现、早报告的方针。
3.9 各类应急预案的信息化开发
处置各类排水基础设施的突发公共事件除需制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总体应急预案外,还应分别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分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
(1)专项应急预案是按照城市排水基础设施主要和潜在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和相关委办局,依据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及情况分工,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分别负责制定和修订。
(2)分应急预案是由城市里各种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和修订。
(3)应急保障预案由各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的应急保障部门,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保障的工作内容负责制定和修订,以此形成比较完备的应对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案体系。
3.10 实行非紧急救助服务模式
为高效便捷地服务城市公众,依据国内外的经验,各城市在筹建城市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时,应该并行考虑筹划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的建设。24h受理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方面客户的咨询、维修、抢修、服务、投诉等问题。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定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3.11 建立完善健全的应急联动机制
城市综合应急联动中心机制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协调能力,是城市应急抢险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先后启动了应急中心建设,因此,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在包括常用功能的同时,结合市情,实现真正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救险的局面。建设一套有特色的快速应急联动机制,以便排水管网等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12 加强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应急抢险队伍的建设
(1)完善基础规章。针对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的使用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制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抢修管理办法》、《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建立周期分析预测机制,定期对各项应急办法施行情况总结分析,结合季节规律和基础设施特点不断完善。
(2)严格业务培训。按照应急抢险队伍分工不同,分别制定强化培训方案。
(3)规范日常行为。建立应急抢险队员档案库,及时更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应急抢险队员手机24h开机制度。
(4)提供全面保障。备齐应急物资及机车抢修、抢险作业设备,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加强梯队建设,定期在不同工种职工中选拔业务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应急抢险队伍。设应急抢险专用班车,确保运输现场出现急难险情时,快速出动、立即救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出现北京那样的泽城问题,必须加强、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协调,是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准确、方便、直观、快捷地了解着火地点、街道、消防水源等地理信息已经成为消防通信指挥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为确保执勤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本地实际需求并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的城市消防指挥系统,使消防部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为基础,充分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综合决策的先进技术,集有线和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计算机辅助决策、视听多媒体、图像处理与显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等于一体,能“快速、准确、实用、系统化”地进行宏观调度和指挥,提高消防通信指挥的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能力,适应扑救重、特大恶性火灾的需要,确保各项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
2遵循原则
消防指挥中心系统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2.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战时快速反应、平时模拟训练的要求,对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结合各地经济情况和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分批建设。
2.2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本着共享、有序、关联、协同的思想,整合社会部门各类设备及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使消防指挥保障有力、投入成本减少、经济实用。
2.3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等先进、实用技术,尽可能降低系统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接处警速度和智能化水平。系统设计面向用户,必须保证易操作、易理解、易控制。
2.4物理集中和逻辑集中相结合
利用公安专网,实现消防信息采集、管理和存放的物理集中,实现与公安局“三台合一”指挥中心CTI报警接入物理集中,实现消防辅助决策系统的物理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逻辑集中的办法,实现资源共享和指挥协同,实现统一指挥和社会联动。
2.5标准性和可扩展性相结合
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满足消防业务的实际需求。具有升级和扩展能力,并支持多种接口,方便扩大应用范围和提高应用水平。
3基本功能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指挥,同时对消防实力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了解掌握消防部队的执勤情况。其主要功能为:
3.1宏观监控和指挥功能
监督管理接处警信息,综合指导重、特大火灾的扑救及各类灾害事故和抢险救援工作,宏观调度消防部队进行跨区域协同作战。
3.2辅助决策功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数据库信息进行宏观调度指挥决策,实时编制跨区域预案,并将出动命令、出动方案、灭火力量部署图、作战计划等信息以多媒体方式下达。
3.3地理信息查询功能
利用消防GIS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显示灾害区域的地理地形图、消防设施、水源分布图等消防地理信息,可进行文字与地理信息查询。
3.4全球卫星定位功能
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动态管理、监控消防实力和执勤备战情况。
3.5视频图像监控及会议系统功能
远程视频监控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和管理等情况,实时传输火场图像及周边情况。
3.6综合信息管理功能
综合管理和维护消防地理、气象、水源、消防车辆、队伍实力、消防中队、火灾类型、灭火战术、危险源评估、作战预案、典型灭火案例等信息。
3.7消防业务培训功能
综合消防指挥业务理论及题库、跨区域联合作战预案编制等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模拟演练。
4系统组成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结构分为通信指挥业务层、信息支撑层。通信指挥业务层实现接收和处理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报警、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现场通信指挥以及模拟演练。信息支撑层提供对通信指挥业务的情报信息支持。
4.1火警受理信息子系统
通过通信网络,接收、处理、传输、记录火警及相关消防业务信息,提供报警接受、警情辨识、出动方案编制、指令下达、录音录时、火警受理终端、地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可以接收公网固定或移动电话报警、接收其他专网电话报警、接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等系统设备的报警,实现报警语音提示、电话呼入排队、火警受理终端智能分配。
4.2消防指挥调度子系统
通过通信网络,进行火警受理后续调度、增援调度、跨区域联合作战调度等消防专业指挥调度业务,实现灾情接收、指挥决策、实力调度、情况反馈、信息记录等指令流程。
4.3火场通信子系统
将灾害现场的各种通信设备与相关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信息查询、临机调度指挥、通信交换和组网管理控制。
4.4消防图像信息子系统
系统应用火场及其他灾害事故现场图像信息、城市消防图像监控信息、消防站备勤图像信息、视频会议图像信息等资源,直观了解灾害现场情况,实施可视指挥调度。
4.5消防车辆动态管理子系统
对出动消防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实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对消防力量的实时掌控、科学调度、准确引导和精确指挥。
4.6消防情报信息管理子系统
对各类消防业务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实现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版本管理等功能,根据需要对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移植、转换、关联、整合,对灭火救援的应急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提取、自动统计、智能分析以及、共享,为其他应急联动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提供信息决策服务。
4.7消防图文显示子系统
实现对汇集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所有视频、音频信息及文字图形进行组合选取、集中显示、控制和管理。消防实力显示:能显示参战消防队及指战员数量、名称,能显示车辆的编号、类型、状态、位置等信息。火警信息显示:能显示日期、时钟,能显示当前的火灾及灾害事故地点、出动方案。视音频信息显示:能显示灾害事故现场图像、城市消防监控图像和消防站图像。
4.8消防指挥决策子系统
综合集成数据、模型、知识等信息,为灭火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消防指挥决策支持子系统应用消防地理、消防资源和各种灭火救援模型、专家知识,实现灭火救援信息查询检索、火场指挥、灾害评估、灭火救援力量计算、处置方案编制等功能。
4.9消防救援预案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数字化预案进行编制、查询、编辑、匹配和输出等综合管理。
4.10重大危险源评估子系统
针对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和设施的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区分一般危险和重大危险,实现查询、读取、调用等功能。
4.11通信指挥模拟训练子系统
应用网络、通信、软件编程、数据库等技术,实现消防接处警和消防调度人员进行火警受理、通信指挥等业务训练。
5综合集成
系统综合集成实现的是将系统建设中的各子系统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法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系统综合集成中,通常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5.1技术集成
从技术角度考虑各子系统能够连成一个整体,避免出现技术上不可行的局面。从技术上来说,系统总体集成还要实现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动控制。
5.2工程集成
从工程实施上考虑各子系统的布局和连接、供电关系等内容,使得技术上可行的工作从工程实施上保证其质量,增加其合理性。
5.3与其它系统的集成
考虑到指挥系统需要实现各种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外部的数据共享,因此,在系统的总集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内部、外部集成和数据共享的方法,同时要考虑所采用的方法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方便性。
6结束语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系统的设计是项复杂而繁琐的基础工程,要综合考虑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稳定运行,加大对相关高新技术的集成、转化和应用力度。同时要切实加强消防通信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信息支援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城市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新时期铁路警察由铁路系统转为公安系统以后,专职化的铁路警务工作为提高铁路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求应急指挥机制能够更加迅速的对各类突发事件作出应急反应,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一般要求结合铁路警察的指挥特点,详细论述新时期如何构建铁路警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以提高铁路警察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防止因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引发的各类社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铁路警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
随着我国铁路旅客流量的迅速增长,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危重病人、犯罪行为、列车运行安全事故等等,这些突发事件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还直接影响到铁路警察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还可能影响到列车运营的安全。这就要求铁路警察在身份转变以后,更加注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建设,建立完成的层级指挥机构,明确指挥机构的组织以及成员的主要职责,与铁路系统建立畅通的指挥联系和固定联系渠道,确保各类指挥指令能够及时的下达、接受和反馈,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一、铁路警察应急指挥机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建设要求
(一)铁路警察应急指挥机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国内外应急事件的处理情况来看,要想正确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指挥机制的问题,这是因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应急事项纳入到统一的机制框架内,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沟通和联系,以形成的指挥机制为基础提高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程度和反应速度。但是指挥机构应该与日常管理机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否则很容易出现权责不一致、应急指挥信息不畅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这是因为应急工作与日常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需要一些特殊的部门甚至是其它单位进行协同和配合,而这些单位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形成的习惯性的程序、资源的调配模式。因此,铁路警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建设的需要确定应急指挥结构在现有的铁路管理体系当中的地位,明确与现有管理机构的联系,科学合理的确定铁路警务应急工作的参与单位、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以保证应急工作的成效。
(二)铁路警察应急指挥机制建设的一般要求
一个完善的铁路警务应急指挥体系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第一,健全的指挥机构,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职责要求。第二,指挥系统应该完整系统,符合应急指挥系统的一般要求,与铁路和公安各级两道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分工。第三,应急指挥系统比较简化,能够将指挥命令直接传达到一线干警或者相关负责人的手中。第四,要有固定的、畅通的联系渠道,使各部门能够在接到名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五,应急指挥指令应该井然有序,内容应该具体明了,命令下达应该及时。第六,有着完整的接受、反馈、监督检查的档案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及时准确。这就要求铁路警务应急指挥体系应该覆盖全面,构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体系,包括指挥决策层的决策指挥、应急事项的智慧中邪、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指挥协调机构等等。一般来说就是从各铁路公安局、到铁路局、到车站、到列车的指挥系统。
二、铁路警务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
(一)决策机构
铁路警务应急指挥决策机构应该由铁道部与铁路公安直属管理部门共同组成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应该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指挥部成员包括铁路警察系统负责人、铁道部主要领导等组成。对于铁路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性警务时间要承担应急处理责任,由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应急职责。也就是由应急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汇报以后,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具体负责预案的制定和日常应急管理,特别是对应急能力建设等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指挥部下设立办公室,由铁路及公安部门运营安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以及与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应急指挥部具体的职责是:①决定突发警务事件应急的开始和终止;②确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和一般要求;③决定或批准报告、通报的范围、时间、次数,负责人签批报告或通报;④其它部门就重大突发性事件召开应急专题会议,⑤就列车运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指令;⑥其它重大事项。
(二)各铁路局应该承担应急指挥分中心
在铁道部和公安部一级的之外,在各地方铁路局和铁道公安部门还应该成立突发警务事件的应急指挥分中心,分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各类应急指挥命令,并协调路段内的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机制之间的联系,全面负责实施铁路警务各项应急处理措施。分中心应该由个铁路派出所及各铁路局的调度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分中心主要起到的是一种上传抵达的作用,也就是及时将运营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上报到铁道部应急处理中心,同时负责具体实施下达的各项指挥命令。在命令达到之前,还要组织人员对突发性事件做应急处理,制定初步的应对方案,并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命令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及时向铁道路的应急指挥中心反馈处理的情况。
三、铁路警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现在铁路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牵扯面比较广,单纯依靠铁路及公安力量很难解决,必须需要地方政府和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对突发事件做出正确的处理。
(一)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指挥联动机制
为了弥补应急指挥指挥中小心和铁路警力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上的不足,应急指挥中心应该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应急联动机制,就铁路突发性事件明确彼此之间的分工与责任,充分动员地方性力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应该及时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按照实现约定的措施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性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地方政府的职责主要包括提供警力帮助、协调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之间的处理关系、疏散群众、正面宣传、安抚社会情绪、负责通报处理紧张等等。在对外消息上,地方政府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消息应该保持一直,避免消息差异引起社会的猜疑,防止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
(二)与地方医院建立起救援联动机制
在列车运行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必须要有医院部门的紧密配合,这是因为很多突发性事件当中经常会发生人员受伤的问题,一些突发性事件甚至会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及时介入突发性事件是必须的。这就需要铁路部门与沿线的周边医院就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机制达成一致意见,医院必须安排好突发性事件的具体负责部门与负责人,安排具体的医护人员,并根据突发性事件实际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增加与调配。而铁路警察应该就突发事件的近战情况,与医院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对救援工作传达对医院的具体要求,使医院能够及时组织医务力量安排好相应的救援组织工作。
总之,新时期构建铁路警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应该体现出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考虑铁路警力的现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应急指挥制度,明确参与单位的具体职责与救援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的纵向联动和由内到外的衡向联动机制,使各类突发性事件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维护铁路运输的运营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上一篇:财务工作经验交流
- 下一篇:卫生院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