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案

篇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健康更为重要。

对于像我校这类非优质生源的初级中学而言,由于缺乏优质生源的带动作用,不少学生家境困难,家长迫于生计对子女疏于管教,且由于家长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良,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弱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我们尝试着在学校探索构建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个案研究。

二、“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的含义

按照近年来小升初的各初级中学学生来源分析,近几年,我市小升初招生采取的是以下程序:首先是“名校办民校”的初级中学设置考试招生;其次是第一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公办的、有特色的学校和省一级以上的中学;再次是第二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普通公办初中,而到普通公办初中的第二批电脑排位生还有20%左右较好的学生转学到第一、第二类型的学校,这里指的“非优质生源”就是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留在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的学生。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生源按此分类就属“非优质生源”,也即通常所说的C类学校。

三、研究过程及初步成果

(一)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框架

学校在校长室的统筹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搭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设施设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指导。

1.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相关设施设备

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所规定的要求及目标,结合非优质生源的特点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对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了全面的规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课时、师资等方面得到根本保障;同时,制定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心理咨询室软硬件的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合作,专门在我校开设心理C证班全员培训,目前,我校92名专任教师中有85人经过了C证班的培训,还有4人获得了B证;同时,政教处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主题班会评比、班会课教学设计评比,以赛代培,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们也纷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学科教师也针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学校努力搭建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在课程上对初中三年进行全面规划,一是保证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原则上初一、初二0.5节/周;同时,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还专门设置“青春期心理卫生”等专题讲座或活动。初三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初三中考人生规划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考前心理调适”等。二是通过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要求各科备组每学期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把教科书中可以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出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每学期提交至少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案。三是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每学期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政教处对每周的班会课进行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拟定相应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例如:初一以“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主线;初二以“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线;初三以“克服困难,向发展目标迈进”为主线,分别有“学会学习篇”“学会交往篇”“学会生活篇”“悦纳自我篇”四个专题,下设“驾驭中学的学习”“唱响自信之歌”“感恩教育”“画出人生彩虹”“心有他人天地宽”“战胜紧张、笑面人生”等几十个子标题,这样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选择主题班会提供了指引和方便。

3.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委每年5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例如:2011年开展了“关注成长,呵护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评比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的比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海报展,并定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每年11月份学校还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示个人的特长、才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本校非优质生源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2009年5月,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校长直接领导,心理专职教师具体负责。随后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智为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预警、心理案例分析等功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干预”三预保障机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软件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我校从起始年级开始,逐步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制度化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和个案研究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部分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较大,学习适应不良,具体表现有:讨厌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害怕考试,讨厌上学以及不适应学校的生活等;(2)人际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孤独感较强,人际交往和人际冲突较多,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3)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敏感,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

2.团体心理辅导的状况分析

我校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例如,对学困生,级组及班主任会对他们进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情绪的相关辅导;针对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健康辅导;初三则进行以自信、健康、科学为主题的毕业生心理调节团体辅导,务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学校德育处教师何智锋和级长施捷骥对特殊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庭背景与特殊心理的形成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特殊生现象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积极参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与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相关活动,如:2011年4月,我校初一级部分师生参加了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承办的“雏鹰展翅,成长有我”的广场咨询活动。2011年11月19日,初一部分学生家长又参加了“同在蓝天下――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走进流花街社区大型心理活动日”活动。另外,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例如:黄永波老校长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和“小升初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同时也为家长进行“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升学问题”的专题教育,为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和生活打下基础。学校积极通过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个别交流、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近几年,由于学校上上下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校都能开心地学习、生活,能正确面对各种问题,近年学校非正常辍学率、违法犯罪率等均为零,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好评。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在我校这样的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虽然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本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而且,由于编制等方面的限制,还要承担思品学科的教学任务,真正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难以保证,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难以大规模展开。而其他具有心理B、C证的教师同样要承担各自学科的教学任务,能投入到专门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力相对较少,多数时间是通过学科教育渗透,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我校这一类的非优质生源学校,特殊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更显得教师力量的薄弱。所以,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在此类学校应多设置1~2个专职心理教师的编制,给予心理教师应有的地位。

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与优质生源学校相比,非优质生源学校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对孩子缺乏关心、教育和心灵上的沟通。在这方面,学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还要继续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互相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继续探讨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我校这类非优质生源学校而言,特殊生的转化任务很艰巨。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家庭问题、学习困难等问题需进一步深入了解。虽然每次的心理辅导可以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但由于特殊生个体差异导致的不可控因素出现教育反弹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心理教育的作用能延续和持久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努力的研究方向。

篇2

近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明白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过程情感教育显得更加尤为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一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我,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八年级一班有43名学生。除每个班有1-2名特殊病生,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其余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本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和球类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强,拼搏、自觉遵守运动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抓好田径运动员训练工作,为本学期区级运动会做好准备。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做好篮球、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指导。

4、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5、进行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

五、具体安排:

1、抓好八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提高。(立定跳远、篮球、100米等)。

2、充分利用好两操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4、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3、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二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育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育工作,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新兴区文教局__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奋斗目标

1、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与活动课,开课率达100%。

2、认真学习新教材,执行课程标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合体育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陶冶美的情操。

4、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5、坚持体育训练,加强我校的优势项目(跳绳)的提高训练。

6、学生体育合格率力争达到98%以上。

7、大课间操活动坚持经常、灵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

8、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参与与提高并重,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本学期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时间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本学期着重组织学生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新兴区文教局及市田径运动大会,并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

2、以同年组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3、抓好两操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开展率达98%以上,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同年组间进行评比活动,达到以优带劣,以效促质,使两操活动的开展达到上级要求,并逐渐提高。

4、学校方面做到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倾向于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逐步养成。

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较大。对体育课兴趣浓厚,喜欢体育活动,但部分学生的体质状况却较差;体育基础知识较为贫乏,身体练习的方法也不太正确,终身体育的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尽量从基础知识入手、从最基本的运动技术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正确处理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教案,尽量适应学生的接受规律,提高授课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构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增进其身心健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开导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使其养成锻炼习惯,终身受益。

3、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如建立校篮球队,足球队等兴趣小组,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

三、教材情况分析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大注重教师的教法,对学生学的方法不够,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对学生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过程如何,“懂、会、育”的程度如何,难以检验和评价。为了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一至二项以上体育爱好和特长。

1、以田径、短跑、长跑、跨栏等项目技术为载体,发展跑的能力和有氧耐力,弹跳力,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能力和抗疲劳的能力。

2、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脏功能,培养运动兴趣。

3、以支撑跳跃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空间定向、自我调控能力,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

2 制定出本期的运动目标,成立田径运动队。为本期的田径运动会打好基础。

3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开展本期的教学工作。

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四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七、八年级共两个班,每班约四十人左右,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七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掷、篮球、足球、游戏等活动,但动作不太协调。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抓好学校田径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为本学年举办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广泛开展学校群体活动,上好大课间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长跑比赛、各种球赛等。

4、组织参加县体卫艺办公室组织的体育教学的优质课评比。

5、参加体育教学论文、教案的评比。

五、具体安排:

1、抓好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

3、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以好的学生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素质较弱的学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

6、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专项练习。

六、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有关初中体育老师工作安排范例五

这学期我教的是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力争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桎梏,跳出陈规旧架,尽量与课程标准接轨,全面贯彻有关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纲要”为指针,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新课程方案为准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注重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着眼点,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1、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1)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2)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3)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4)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正确的对侍集体的成与败,具有组织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妥,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

2、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1)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2)提高学生的生理机,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3、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和技能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任务,2)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3)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2、1)特点:A、坚持基础性,B、突出育人性,C、体现灵活性。2)变化:A、版式图文并茂,图文化设计,B、内容编辑主辅化,C、项目分类化,D、理论知识通俗化。

3、教材的构建和选编是以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充实反应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发展,使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大量充实扩展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教学内容。

四、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1)今年的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大部分没有进行过规范的体育课学习,组织纪律、行为习惯均待形成和规范。2)是人一生身心发展趋向成熟的转折时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将进入发育的高峰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3)这阶段促进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就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之获得健康的身体,增强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能力,使你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有关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实践,从实践出发,认真制订好各项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并结合网络备课,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经常化,落到实处。

3、搞好课堂常规管理,重视入学教育,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切实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

5、认真搞好体育训练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方法,有计划,有成果,更要有队伍的连续性。

6、以课堂改革为锲机,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教改水平,搞好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坚持每天60分钟的业务学习。坚持教研教改,重点改进教法,改善学法,并积极撰写论文,总结经验,运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使用优秀的教学法。

篇3

一、 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

    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在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抓好课程改革的起步,本学期着重抓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起始年级教学实验,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 举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标

(1) 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

    XX年6月4至7日,“江苏省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是江苏省首次举办的体育学科课改培训,各区县极为重视,积极报名参加。全市共15个区县中小学体育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3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不但听取了有关领导及国家课标领导小组专家对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还通过观摩南京市宁海中学窦宁、夫子庙小学卫红、南师大附小任智新课标实验课以及南师大附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加深了课程改革实践和操作层面的认识,为全市启动新课程改革奠定的基础。

(2) 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与体育课标培训班

    XX年7月10至15日,南京市中小学课改培训正式启动,市教研室配合晓庄学院和市幼师,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班,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约90余人(中学40、小学50)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听取了专家对课改实施方案及课标的解读,交流了课标实践操作体会及案例分析研讨,为区县级课标培训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3) 参加江苏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

    XX年8月,江苏省教研室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在扬州市举办,我市省级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50多人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为全省最多。培训班期间,正直酷暑高温季节,我市参培教师能坚持理论学习和新小学生广播操练习,并利用清晨和下午课后加班加点练习,在培训班结业汇报表演中,展示了我市体育教师的成果和风采,得到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4) 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教材及教参培训

XX年7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及教

参培训班在宁举办,由教材副主编藤子敬教授和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周师章教授主讲体育与健康教材与教参的特点及运用,我市中学体育教研员及部分体育教师30多人参加了培训。

(5) 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全面展开

    开学初,对区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区县均利用开学前及开学初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识培训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据统计,全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约1200余人,占全体体育教师的70%;区县的课标培训平均用时为3.5天(最多的10天,最少的2天)。在学期中,各区县结合本地的特点与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

2、 举办“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探索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XX年11月中下旬,市教研室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全市共30节中学和30节小学体育课,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观摩评比。南京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在组织此次活动时,提出了“健康、主动、快乐、发展”的主题思想,鼓励教师以“无模、无法、无标、无规”的观点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的观摩评比课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教学领域并行共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把“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教师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90%的课中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选活动内容或自创游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比较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的指导,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案设计突破原单一形式,既有表格式,也有文字叙述式,还有结构图式,无一例外地转变为用教学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尝试用一条主线来贯穿全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只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予了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权。那么,如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突破竞技运动教材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体系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教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上较好地运用了延用、改造、继承和创新的策略。在教材资源运用的策略上能掌握好教材资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 共4页,当前第1页1

3、 组织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学期,在区县开展课标研究和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市、区结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有所突破的体育课,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全市的交流与研讨。

    全市中小学体育公开教学观摩课情况见下表:

南京市小学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一览表

日   期 地   点 学     校 教 师 年级 内  容 备  注

11月7日

 游府西街小学 致和街小学

五老村小学

中山南路小学 张小青

徐为荣

曹  华 一

三 瓶子活动

肩肘倒立

赛龙舟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11月22日 凤凰花园城小学 凤凰花园城

力学小学 崔德建

张金秋 三

四 武  术

接力跑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11月26日 南师大附小 省教院附

南师大附小

东屏中心小学 金  玉

任  智

程爱平 五

四 击剑

羊角球

韵律活动 全市课改教学观摩会

12月5日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富贵山小学 孙  瑜

王  婷 四

一 排球

障碍跑 市区教研活动

12月9日 南师大附小 省教院附小

南师大附小

夫子庙小学 金  玉

任  智

卫  红 五

一 击剑

羊角球

掷纸飞机 上海黄浦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研修班、南师大体育系

12月17日 游府西街小学 致和街 小学

游府西街小学

天妃宫小学 陆  尧

倪晨瑾

卜  豫 二

一 跳跃

跳竹竿

投掷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元月6日 高淳县实小 高淳县实小

高淳县实小 吴庆均

朱功兰 一

一 睡要放松

快速跑 市课改教学观摩会

南京市中学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一览表

日   期 地   点 学     校 教 师 年级 内  容 备  注

11月7日 江浦高级中学 江浦高级中学 苏本英 高一 营养与健康 研讨课

12月12日 宁海初中部

 宁海初中部

三中初中部 钱  敏

袁  俊 初一

初三 立定跳远

有氧训练 研讨课

12月26日 三十九中 三十九中

二十四中 王  健

王  蓉 初一

初二 竞争与合作

障碍练习 研讨课

元月9日 中华中学 中华中学

下坝中学 唐锦丽

汪培志 初中

初中 野外生活

运动角色 研讨课

11月28日 梅园中学 梅园中学

人民中学

锁金中学

五十中

育英二外 杨建华

程  智

王  萍

刘中俊

怀瑞波 初一

初二

高二

初一

初二 排球

足球

韵律操

定向越野

武术 市教改观摩活动

4、 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XX年11月底12月初,“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举行,各市为了展示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作了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市在课改观摩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了人民中学程智和省教院附小金玉老师的两节课改课代表南京市参加省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突破,反映了我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观点与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的点评及各种反馈信息反映,我市中小学两节课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 课题研究

1、继续省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件研究制作》课题研究

为了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体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我市体育教学质量,在课题上报、立项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教学实验研讨。

2、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运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该课题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教育、体育科研上的前瞻性,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10月25日在南京九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及省、市有关领导和省体育院校的专家、课题组教师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在该课题下承担了部分专题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计划与落实之中。

3、进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题研究论文评选工作

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思考,促进了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热情,从今年教师上报教研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看,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共上报论文170篇,经评选获奖116篇,占68.2%;中学共上报论文96篇,经评选获奖67篇,占69%。 共4页,当前第2页2

各区县上报及获奖论文见下表:

区县上报及获奖论文一览表

区  县 鼓楼 玄武 白下 秦淮 建邺 下关 栖霞 雨花 江宁 六合 浦口 高淳 溧水 合计

小学 上报 53 24 14 9 5 11 2 6 15 16 15 0 0 170

 获奖 36 15 13 8 4 7 2 2 9 11 9 0 0 116

中学 上报 11 18 8 6 4 5 11 5 9 15 2 2 0 96

 获奖 6 14 5 6 3 4 8 4 6 8 1 2 0 67

5、开通了中小学体育教研网络,为实现现代化教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XX年10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研究资源,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市教研室正式开通了“南京教研”网站,专设“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网页,设置了教研新闻、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五个栏目,可以从网上了解市体育教研活动情况,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阅读有关论文及兄弟学校的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从而为我市的教研活动架设了一条空中桥梁,使全市的教研活动与教师更直接、更快捷、更贴近。 网址:

    中学体育:***

    小学体育:***

三、 教学视导工作

1、 中学体育教学视导情况

本学期随机视导11所学校,听课46节,听课情况见下表。

中学体育教学随机视导情况统计表

学  校 教 学 情 况 视导方式

 a类 b类 c类 d类 

人民中学 1 2   随机视导

六   中 1    随机视导

宁海中学初中部  2 1  随机视导

宁海中学 1 2   随机视导

十三中 3 3   随机视导

南航附中 2 2   随机视导

南大附中 3 3 1  随机视导

南师附校 1 1   随机视导

金陵中学 3 5 1  随机视导

六十六中  4 1  随机视导

上新河中学 2 1   随机视导

合        计 17 25 4 无 

情况分析:

(1)在随机视导的11所学校中,落实新课程计划(初一年级体育课每周3

课时)约占70%,未落实的学校我们在视导反馈中已向学校慎重提出。新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不容忽视。

(2)课堂教学计划及备课情况总体较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齐全,部分教师能结合课标实施建议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在课时计划中有所反映。

(3)从教学情况看,46节课中,a类课17节,占36.9%;b类课25节,占54.3%;c类课4节,占8.6%;无d类课,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部分教师正积极投入课改实验,努力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等方面进行大胆实验研究,教学明显提高,优课率好于往年。

2、小学体育教学视导情况

小学体育教学随机视导情况统计表

学    校 执行新课程

计划 教师备课 教学情况 视导方式

  好 中 差 a b c d 

南湖二小 基本落实,兼22        1   1    小班化调研

百家湖小学 基本落实,兼23   1   1   新课改调研

拉萨路小学小学 完全落实 2   2 1   新课改调研

模范马路小学 基本落实,兼18  1  1    新课改调研

滨江小学 完全落实 1    1   新课改调研

太阳城小学 基本落实,兼12  1   1   随机视导

秣陵路小学 基本落实,兼41  2   1 1  随机视导

惠园街小学 基本落实,兼18  1   1   随机视导

栖霞中心小学 基本落实,兼24  2  1 1   随机视导

高淳定埠小学  1    1   实小验收

高淳固城小学  1   1    实小验收 共4页,当前第3页3

溧水晶桥小学  1   1    实小验收

江浦实小  2   1 1   学科调研

合      计  8 8  8 9 1 无 

 注:完全落实:开课全,全专职;基本落实,兼*:开课全,非全专职,兼*节课。

情况分析:

(1) 从学校实施国家新课程改革教学计划的情况看(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

课;二年级每周2节体育课;三~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计划完全落实,并全由专职体育教师任教的只有两所学校;其他学校课时计划虽然落实,但因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的缺口较大,由其他兼职教师任教的体育课较多,最多达41节/周。从这点可以看出,学校对体育课改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虽然增加,但教师配备远远不能到位。

    (2)教师备课的总体情况教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齐全,并有一定的提前量。但如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出学校、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反映出学校的校本教材的开发。既实用方便教师教学,又简单易行,减轻教师备课的文字工作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从体育课教学情况看,共听随堂课18节,其中a类课8节,占 44.4%;b类课9节,占50 %;c类课1节,占4.6%;无d类课。说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和市优青年培养。

2、 组织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赴无锡市观摩学习新课改实验情况。

3、 组织近4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赴连云港市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

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篇4

2006年7月,我被派到永吉七中做校长。在这之前我在永吉实验高中做书记兼科研副校长,那里教师群体素质和学生整体素质都是全县最好的。到了永吉七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学校操场三面有两米宽的方砖路,中间是泥洼地。教师多以民办转正为主,学生都是口前镇周边三类苗。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文化基础不能不让我深思:这样的学校应该怎样办?带着这样的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经过班子成员的讨论,一致认为: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一)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

心态文化即精神核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指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和教师及学生发展目标等等。它决定学校的文化定位和价值选择,是制度中介层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学校精神核心文化的确立,关涉到作为整体的学校的根本性变革,决定着学校内部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学校文化型塑的核心。

1、精神核心文化的厘定

2006年7月,我们新一届班子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当今教育发展走向,拮取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概括中西教育思想的精髓,结合学校现实发展的实际,厘定了学校精神核心文化的具体内容。

办学理念:为平民子弟成才奠基。

校 训:修德进学,建功立言。

校 风:勤奋笃学,诚心友群。

学 风:格物知理,经世致用。

教 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尊重个性,开发潜能。

办学思想:强基础,重创造,立思想,张个性。

教师发展目标:德能兼备,理念前位;勤思善教,成果显粹。

学生发展目标: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张扬。

2、精神核心文化的诠释

首先,“为平民子弟成才奠基”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我校农村初中的实际,着眼于农村平民子弟的发展,这是本校训的现实基础。这一办学理念的厘定符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同时考察西方教育思想史,自文艺复兴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教育思想的主流就是呼唤平民教育,从卢梭、斐斯泰洛齐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一脉相承。中国自现代以来的教育思想,亦以平民教育思想为主脉,从叶圣陶的小庄教育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无不如此。建国后更是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等,莫不以平民教育为主流。社会愈是发展,教育愈加公平,就愈是平民教育。“为平民子弟成材奠基”的办学理念,不仅概括了中西教育思想,符合当下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更指向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这一办学理念具有理论上的合规律性与实践上的合目的性的双重特性,在理念和实践上都站得住脚。

其次,“修德进学,建功立言”的校训,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语出《尚书·尧典》:“君子有智、有遒、有为。”《左传》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要做道德高尚的人;做事,要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做学问,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百姓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后世开思想、导教化,成为先进思想的创立者和传播者。这是对学生的训导、要求、希冀和愿望。对学生自身来说,到永吉七中读书,最重要的是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对于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学生来说,此校训应该对其一生具有终极的激励作用。

再次,“格物知理,经世致用”的学风,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终极的指导意义。出自宋学的“格物致知”,即学生的学习就是要探究客观世界的一切规律,用来改造客观世界。“格物知理”是探究的过程,“经世致用”是探究的目的。此学风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心态文化即精神核心文化主导的是学校的主体——师生的心态,是学校文化的心理动力,是全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主体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和价值选择的导向意义。这种精神核心文化是我校的文化创新,是对当今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独特体认和理解。是用“心”去觉解学校文化的结晶。这种心态文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中通过系列化的教育物化在全校师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强大的“集体意识”,以此凝聚人心、打造团队精神。这种文化力构成一种强势文化场作用于每个文化因子,对每个文化因子起到规范和型塑的作用。

(二)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调节

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其实施和落实,体现的是学校“管”的层次和定位,是精神核心文化的章制体现。其主要作用在于调节学校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使学校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和谐、人和事之间有序,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学校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价值的建构。通过了学校章程,健全和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力争实现学校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由规则的外在约束到心灵的内在契约,由“制”管到“心”领,从人、事的具象管理到内在的思想管理,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文化引领和心态趋同。

1、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感情的和睦是学校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体现同一文化集体中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相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在学校文化场中主要体现在四种关系的和谐。一是干群关系的和谐。二是教师之间的和谐。三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四是学生之间的和谐。

2、人与事的和谐

通过文化的引领、人心的凝聚、关系的和谐、制度的认同和各岗位责任的落实,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想干事、事事干得好”的有序、良好、和谐的局面。

(三)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

物态文化建设是精神核心文化建设的物态显现过程,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延伸。在学校文化中,它体现为丰富多样的课程文化、鲜活多彩的活动文化、优越先进的办学条件和整洁优雅的物态环境。

1、丰富多样的课程文化——生命课堂的建构与师生精神生命的生成

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自然生命的个体培养塑造成为具有鲜活精神生命的社会“合格”成员。其途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因而课堂教学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得以生成的重要的“场”。在这个“场”中教者通过自身精神生命的溶注将人类创造的整体文化成果即课程“传授”给学生个体生命,从而使人类的个体生命实现“文化化”和精神的“类化”。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生成的有效过程,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生命课堂。它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的精神生命的建构与生成。在生命课堂的建构中重视了学生内在生命意义的提升、心灵世界的丰富、精神境界的提高、自由幸福的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才是生命课堂所生成的和谐发展的人,也才真正体现了生命课堂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对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呈现”怎样的精神状态?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达成”什么样的精神生命?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成?

当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哲学追问的时候,从“人”的终极发展的意义上去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原来的6个班,每班56名学生平行分成8个班,每班6个小组,每个小组7名学生,每班42个人。各班考试成绩平均分的总和基本相等。在此基础上将原来的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课堂分成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原来的教案变成了导学案。在预习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导学提纲为基础进行充分的预习,为展示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展示课上学生分小组展示预习的成果。通过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绽放学生生命的精彩,确证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展示当中遗漏的知识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还没有补充到位的在反馈环节由教师点播、总结。这样就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完全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播、总结的作用。班级教师三面都是黑板,各小组分块展示,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班级各小组之间学习是均等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的整体作用,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在这种生命课堂的建构中我们特别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专门制定了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进步奖励方案,保证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生命课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1)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转型

传统的课堂教学尽管有一定程度的所谓“启发式”,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导的地位,仍然是教师“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生命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确立“教服务于学”的理念。课堂教学不在于表现教师的精彩,而是在于展现学生的精彩,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生命课堂中教师起到指导、引领、组织和调控的作用,把更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展现生命的精彩。在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与提升,学生身动、情动、心动。学生靠前,教师甘居人后。这种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看似容易,实则异常艰难,需要有一个理念的深刻现实性变革。这是生命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

(2)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实变革

生命课堂教学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实性的深刻变革。生命课堂教学的评价着重在于学生展现得是否精彩,学生是否实现了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的统一。学生主体的尊严被唤醒,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无边的遐思,闪光的追问,新奇的创造,自发的兴趣,充分的个性,解放的潜力都得到空前的释放。学生是否在合作中相互生成、相互促进,在互助中和谐发展、共同成长。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回归,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中有“我”,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这种课堂真正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精神发展的课堂,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再缺失。

(3)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转变

自夸美缪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班级空间座位形式就是所有学生都面向一面黑板,教师在前面讲解。在生命课堂建构中,永吉七中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学习时,各组围坐在一起。以小组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整个生命课堂建构关键性的一步,这一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空间座位形式的变化使课堂由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多主体,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使课堂的信息量发生了结构性的质变。学生之间的质疑、触发、争论、交流不仅是信息量的增长方式的变革,更是思维方式上的一种革命。学生在合作中相互生成、相互促进,在互助中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4)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变化

生命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的革命性的变革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再以原来的工作状态和备课方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了,就会常常被学生“挂”在课堂上。为适应新的挑战,教师不被“挂”的唯一选择就是以新的方式重新学习,以新的标准策划自己的发展。所以,生命课堂的建构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给教师的革命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契机,改变了教师的发展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命运,实现了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

(5)生命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

生命课堂的建构是当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的成长中,知识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相背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在强势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学生的生命运行不得不驱入固有的、预设的轨道,不得不在某个特定的生存空间中寻找出路。学习几乎占有了他们的生活时空,而这种学习过于功利化、制度化,让学生过早地承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他们的权利和选择都是一个有限性的存在。现实中有太少学校是靠时间出成绩,用牺牲学生的快乐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学生生存的现实图景揭示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知识的增长与生命成长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消解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弱化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在无奈与无助中贬值生命的意义。生命课堂上,学生也是紧张的学习,但那是快乐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探索、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成功的体验。在小组探究与合作中学生自主、自信、创新、精彩,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如风乎舞雩。在这种课堂中,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学生学并快乐着。

2、鲜活多彩的活动文化——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和谐发展

学校要定期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活动、美术展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校刊校报、班级手抄报评比、板报评比、学生社团活动、教学沙龙、英语朗诵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教师MET杯讲课大赛、说课大赛,开展校长引领课、名师示范课等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丰富多彩的师生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华,张扬了师生的个性。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观照了自身的本质力量,确证了自我的价值,实现了人格的和谐发展。这些鲜活多彩的文化活动恰似流动的音乐,构成学校文化的美丽风景。

3、整洁幽雅的环境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环境文化建设上,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这几年,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进行了校园的改造。不但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完善配套的体育器材,美化绿化的自然环境,而且创造了独特的楼梯文化。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使人与自然环境异常和谐融洽。人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同时环境又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达到了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和谐境界。

4、优越先进的条件文化——师生和谐成长的阶梯

优越先进的条件文化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学校主体——师生和谐发展和成长的前提和阶梯。“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道德、审美和身体的全方面发展,学校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近两年来,学校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高层次的平台,为师生的和谐成长创造了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文化建设,实现了精神文化建设引领人、提升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人、调节人,物态文化建设塑造人、生成人。人的和谐发展和新质精神生命的生成始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原点和归宿。由此,学校文化才是和谐的、生态的、充满勃勃生机的。

三、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一)系统设计学校整体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科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谋划必须进行系统研究、科学实施、渐进发展。学校的发展主要包括三大系统的发展:

第一是“人——制——物”系统,

第二是“情——理——事”系统,

第三是“神——形——数”系统。

第一系统中“人”的发展主要包括理念的现代转型、人格的健康完善、内功层次的提升、工具水平的提高。这些构成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队伍素质所具有的应然状态。怎样把这种应然状态变成实然状态,就需要校长及其班子具有科研的意识,用科研的眼光和视角去深入研究、科学设计和谋划,以科研课题为载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行动研究和策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经过长期的实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制”的发展主要是指制度的适应性变革与现实工作中的落实。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是学校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各项工作规范进行、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建立、完善和实施要在动态中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既要发展人、提升人,又要促进“事”的规范运行和“物”的科学发展。没有科研的意识和眼光,“制”的发展就必然具有盲目性、缺少科学性,因而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物”的发展主要是指学校物态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情——理——事”系统和“神——形——数”系统也是一样。这三个系统的依次进步与发展,都要用科研的视角去研究、去规划,这本身就是学校最大的科研课题。没有科研的视角就谈不到学校未来的科学发展,也就谈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更谈不到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二)科学研究学校整体工作

学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部分工作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研究的眼光充分探索学校整体工作中各部分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学改革与理念变革的关系研究、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对应性研究、教学改革与领导体制变革的对应性研究、教学改革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研究、控辍保学与提高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文化落差与教育的可能的关系研究、学生的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的关系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与教师精神发展的关系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问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师教材文本解读的深刻性与驾驭课堂能力的关系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学习效率的对应性关系研究、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体不良行为约束关系研究、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学校班子的理念转型与教学改革深化关系研究等等。这一切工作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要想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并取得实效,就必须用科学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设计整体工作,使之更加和谐有序。

(三)前位意识引领学校教学创新

学校的一切工作本身就应该是在研究中创新,所以,一切工作都应该有一种研究意识、课题意识。创新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不断强大的灵魂,没有教育教学创新的学校必然会走向衰落。然而,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前位的科研意识。一是要有现实问题的研究意识。学校班子和教师要对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弊端及其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有一种研究意识。要深入研究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二是要有理论的研究意识。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必然涉及到理论问题的研究。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由事见理,要以理引事、以理导事、以理论事、以理促事。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必然是表层化的肤浅的研究。学校整体发展的现代转型要有理论依据,要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实现由办学理念向理念办学的转变、由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的转变。班级建设也要有班级文化学、班级社会学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改革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三是前沿问题的研究意识。学校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都要有前沿意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不能更好地引领教学改革,不能更好地创新德育工作。四是要有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意识。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所以办学行为的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学生的教育都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治教。

(四)优化思维方式,统筹学校系统工作

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什么样的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方式,并以这种思维方式去研究工作、提高自身、发展自己,由此才能更好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统筹学校各项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培树科研队伍。培养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科研骨干,形成了“校长——教学副校长——科研室——骨干教师”这样一个整体的科研团体领队,并以此为经线,以科研课题小组为纬线,形成经纬交织的科研队伍。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文化属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二是形成科研机制。学校建立健全科研奖励制度,定期召开科研工作研究会、汇报会,确立“小课题研究”思路,定期总结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三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学校将发展中的宏观问题、中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常规教学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问题分层次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分别列为省、市规划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统筹各项工作。

系统的学校文化,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和谐、稳步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良好评价和社会、家长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