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职业道德行为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职业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从教多年的我,近一段时间,本人根据教育局与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是我对对国家教育局2014年1月11日新颁发的教师[2014]1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甚至教师学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从社会期望来看,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要远重于其他职业。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职业行为都提出更高的伦理道德要求,设定师德红线也是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呵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有缺点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爱心……遇事一定要冷静,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法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各地职校出现了学生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现
象。职业学校开设的各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而职校学生整体的知识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自觉性较差,学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生源实际出发,从学生兴趣着手,创新专业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质,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理念。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含义及其教学功能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出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搜集信息跟踪技术进步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能力为本”,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较多的实践性教学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则以学生为主体,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咨询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条件。
行为引导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密切配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做到教、学、做合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行为引导教学法也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必须能够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及时咨询、引导、评价,行为引导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实施
“行为引导”教学的实施方法一般如下:
1.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工作制。
2.学员在了解课题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3.学员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4.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5.学员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6.工作中对已完成的部分要经常性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
7.由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我们以WORD编辑为例,行为引导法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设置课题:结合学生当前所学的WORDR的有关知识内容,可设置“电脑小报制作”这么一个课题。然后教师展示构成规则,如小报的题目、内容、字体、背景、图片的选取、放置位置等,即完成该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2.操作示范:围绕所学的知识点(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图文混排、底纹设置等),面向学生,教师示范制作小报所需信息、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如何进行上述的操作等。
3.收集信息:教师示范完成后,要留给学生5—10分钟左右的独立思考时间,对刚才示范的内容进行第一时间的独立反思,对任务的完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面临的任务情境形成自己的理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要通过自我整理已学知识、同学间进行小组讨论、请教指导教师等手段进行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
4.制定工作计划:各小组成员根据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在计划中应反映出电脑小报制作的整体工作思路,工作应分几步进行?怎样分步完成?哪些操作是关键的,各个操作如何衔接,多少时间内完成,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分工等。
5.计划决策:对学生制定的计划,教师要适时要求各小组对计划的要点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让学生自我修正、整合计划,最后确定下来各小组的最佳决策。
6.实施计划:通过研究讨论,学生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目标,并对计划任务进行划分,同时也对组中每个人的任务进行细划。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引导与课堂控制,教师要留出充分的发挥空间由学生小组自己去完成。按既定计划有序地进行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有针对性地把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其继续发展培养出良好的情感、意志、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成功地完成项目。 转贴于
三、行为引导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行为引导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并不比过去少,其实教师的职责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师不但要对任教科目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对相关知识有相当涉猎,随时准备回答各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对学习任务做出审核评价等。
2.学生分组是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行为引导多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如何确立分组原则、如何进行人员的搭配、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会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同时明确人员行为规则,在人员搭配上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篇3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
二、活动主题: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三、活动时间:五月——八月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在全校教师中掀起读书地热潮,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2、通过活动,认真自查,反思提高,推出师德典型,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地行为。
五、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生观。
2、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争做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德艺双馨的合格教师。
4、学习《Xx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禁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5、认真学习全区优秀教师事迹《红烛颂》,结合实际宣传学习本校师德典型,提高学习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五月份
1、开好“师德教育”活动动员会。
2、制定学校师德师风活动方案。
3、学习《Xx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并做好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写好体会(2篇)。
4、办一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专栏。
第二阶段:六月——七月
1、围绕“六学六查”,进行自查自纠。并写好自查报告。
2、开展社会评教活动。
第三阶段:八月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2、开展“师德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81-02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性科目,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理念、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德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
1.1能够促进专业学科的技术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中,课程形式与教材内容非常单一,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写作实践中的母语文化特性与人文精神探讨,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使得学科沦为了纯粹的考试工具。尤其理工科专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中,往往偏重于专业学科的技术技能,而忽视基础写作实践教育,这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就职后,虽然书本知识记忆跟多,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低下,对单位各类文件文书的写作运用缺乏基本的了解,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对新人进行二次培训教育。天长日久,不少用人单位便不愿意再招聘应届毕业的新人,宁可花较高薪资招聘已经有一定经验的“老手”,这样的现状最终造成了日益严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而推进语文教学应用文写作课程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学科的技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1.2能够提高语文应用文写作基础
推进语文教学应用文写作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尚不能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学习偏重于死板知识记忆上。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侧重专业学科(例如计算机、英语、财会及其他各类可考证的专业等),容易想当然地以为中国人一定懂语文(专指中文语文),忽视应用文写作基础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更多地是从故事性去看待,而不是从章法、语法、词性、格式等专业性去理解。结果很多人对于理论内容记忆滚瓜烂熟,自己动笔写作时则一筹莫展,几乎写不出格式、语言逻辑、条理性合乎规范的应用文,甚至刚刚参加工作后都写不好类似请假条、公告这样简单的小应用文,更不用说提交规范的工作报告、制作程序书等正常工作。
2 高职院校应当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文性与职业性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理念
中国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多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要求。
通过对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学习可以看到,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点核心:一是实践能力要强,二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自然首先要具备应用文写作实践运用能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应当具备足够的人文性、专业性、实用性与针对性,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注意加强针对学生社会实践与职业所需的实际应用培养,树立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应用实践、帮助学生胜任就业目标的教学理念。
3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制度
3.1设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教材内容与职业应用能力培养
旧式教材注重理论知识记忆与范文阅读,教学内容类型单一,过度偏重于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应用文的实践应用,且其教材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职业针对性,更谈不上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其实很多工作都与应用文、说明文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公文公告、合同契约、往来信函、说明书、流程文件等等。高职院校实行教学改革后,课程内容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方向,从工作应用分析着想,合理制定教学教材内容与教学计划,重视人格品德教育,注重职业应用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课程。
3.2设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
道家老子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申到教学中,便是指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当今社会,知识资讯呈现爆炸式增长。一味填鸭式教育,在课堂上所能教授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需求的。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取足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学习型、创造型的优秀人才。此外孔子也曾经谈到,在教育时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而不是填充式教育,要培养学生善于判断甄别、善于举一反三,培养作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时方式方法要丰富多样,注重教学双方交流互动,鼓励学生锻炼具有职业实用性的能力,采取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提高写作应用水平。
3.3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培养
要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方向与目标,不断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巧,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养成认真刻苦的教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拓展思路,掌握社会工作岗位对写作实践应用的要求,并将这些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职业应用能力。
3.4设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必定要对传统教学考试方式作出改变。像过去那样纯粹的答卷考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新的考核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需要,改革考试内容,注重检验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课程与拓展活动中,对学生实行综合动态评价。理论答卷考试应当只占考核的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模拟表现、实习应用等都应当列入考核范围综合打分,才能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文娜.关于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8)
[2]赵旭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扩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提高认识,把师德建设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根据新时期要求,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党支部、工会、教导处、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学习,重视引导,落实到位,督查从严,通过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教职工师德水准。
组长:
成员:
三、掀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热潮
1、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规范》,解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把学习《规范》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学习贯彻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结合。与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要求相结合。力争通过学习《规范》深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领会,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促进对《规范》的贯彻执行。通过集中组织学习、教师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3、教师熟记《规范》内容,并组织教师书面考试。
4、观看有关师德典型的影像资料。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四、丰富活动内容,立高尚师德,树良好形象
1、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本年度,学校将学习贯彻《规范》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之中,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
2、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导处定期不定期对主要学科进行抽测,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
3、广泛开展抗震教师英雄事迹宣传活动,把震区教师英雄事迹作为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和板报、墙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和学习抗震救灾中人民教师的英雄事迹,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学习贯彻《规范》与师德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做到靠严明的制度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靠浓厚的教风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坚决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掀起师德建设的。
五、回顾总结,落实制度、措施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进行讨论、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交支部。
篇6
一、宣传学习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了《蒙城县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工作与表现,深刻地剖析自己。为做到考核工作深入人心,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人人皆知,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考核文件,宣传考核目的,明确考核时间和步骤。
二、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务主任)
成员:(党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教师)
(教师)(教师)(教师)
三、考核办法:
1、学生评价。每班下发5张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作出评价,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教师的评价,允许学生将表格带回家同监护人共同完成,收集后,作为考核的参考资料。
2、家长评价。每班下发5张评价表,要求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任课教师作出评价。
3、教师互评和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分,每位教师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评分,要求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不打击报复。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分同时进行,及时收集评分表,过期交表作弃权处理。这样教师之间的评分相对保密,以免出现“人情分”和教师之间互相猜疑、影响团结的现象。
四、统计成绩
1、将所有教师的互评分、学生和家长评价表等录入电脑,算出参评人数的均分,工作组评分累计相加。
2、将每位教师的四项评分相加。
五、考核结果
根据我校实际,本次应考核人数31人,实际考核31人,无未考核人数,没有不合格人数。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加强了师德建设的力度,提高了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重视了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个人师德考核分数来看教师队伍整体风貌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很强。另外一年来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及师德师风水平提高的很快,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总之我们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评价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制度完善、加强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师德建设有成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
篇7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为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端正价值观,增强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创建积极向上的和谐校校。制定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重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项准则》要求,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整体水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塑造教师新形象,提升校的形象。本次师德建设活动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以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第二,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三,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标培养,建构一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人格魅力,具备教育影响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实施步骤
(一)动员学习阶段
1.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坚持把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政策法规,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校教育指导纲要》、《校管理条例》、《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国幼教系统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共识。
(二)研讨阶段
1.讨论校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2.深刻的自检、反思,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其危害。
3.拟定“个人师德承诺书”。
4.在广泛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共识,制定出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5.讨论如何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
(三)实施阶段
1、组建专班,加强领导。
(1)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小组每月研究一次师德师风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有关措施,制定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将此工作的各项任务列入教师工作的职责范围内,与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2)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虚心听取意见,为行风监督员提供各种机会和方便,使他们随时可进入学校、班级、幼儿家长中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以便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强化规范,教育为本,加强自律
(1)加大加快宣传力度,利用政治学习在全校教师中传达各级领导“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报告和精神,提高认识,自觉地置身此活动中去,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
(2)进一步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使每个教师自觉执行“师德规范”。严禁变相体罚学生,轻视、歧视学生的违法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为维护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做出自己“教书育人”的应尽责任。
(3)按上级规定收费,严格执行市、县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健全和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费制”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坚决杜绝一切违纪行为。
(4)加强监督手段,向家长宣传我校师德活动计划。
3.激励约束,用好典型,硬化考核
(1)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根据师德师风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创设和谐校校。
篇8
德育从字面上讲即道德教育。要澄清什么是德育,首先需要考虑什么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公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拥有在今后社会工作中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包含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三个层面的要求。道德理想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学校希望学生去追求达到的,道德规则是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是在某些情境条件下可以变通的行为规范。
二、国外高校德育现状
(一)美国高校德育
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高校公民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国政治制度、宪法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学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美国高校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和环境熏陶等方式进行。首先,通过课程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美国的大学都在通识教育中设置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也进行公民和道德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公民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另一种是以公民和道德教育为目标的专业课。其次,通过课外活动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课外活动包括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美国高校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校方发起的活动,如很多大学利用入学教育计划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介绍校规等。另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有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如反对战争、环境保护、倡导男女平等运动,通过参加社会政治和服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自身价值观念的成熟和科学化,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再次,通过环境熏陶进行道德教育。美国大学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物质文化上,加强其物质环境的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设计上渗透校园精神,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在精神文化上,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建筑、博物馆、战争遗址等,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道德教育。
(二)德国高校德育
德国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对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目标规定到:“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而献身的精神……”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德国高校普遍开设伦理学、神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类课程,这些课程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载体,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时,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分析。德国高校通过这种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民主、自由、博爱的价值观念教育。德国高校德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考试制度。根据国家的要求,各专业资格考试都必须包含本行业规章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如教育等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师德考试。在德国,还通过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经常结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举办讲座、报告会、讲解国内和国际大事、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心理咨询是德国高校实行德育的又一途径。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类机构,高校通过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就业上的帮助,指导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等起着重要作用。
(三)英国高校德育
首先,通过课程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高校开设德育课程,如宗教课、道德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鼓励学生探求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如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英国的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的感染和环境的熏陶。英国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设计、硬件设施的布局、教室环境的布置等渗透着德育的功能。比如牛津大学优雅的校园建筑、学校的钟声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特点,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学生。再有,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强调教师在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修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强调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施加影响。此外,高校还非常重视发挥社会服务对学生德育的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增长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养成高尚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
(四)日本高校德育
日本高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个性教育、人生观教育、国际意识教育、创业精神教育。日本高校的德育途径也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要求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和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其次,通过课程的设置进行间接灌输。在日本高校中,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包含有很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再次,重视与中小学德育的联系,日本高校与中小学的德育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彼此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侧重点不同,相互衔接,分工合作。同时,日本高校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促进德育。如日本高校鼓励学生到工厂、公司、商社去干临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规范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三、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高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可以发现国外高校德育的一些措施、手段和办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德育目标明确化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实践工作的方向性指导。党的十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普通高校德育教育大纲》规定了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这些只是纲领性的要求,不能直接成为高校德育的内容,如果高校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必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纲领性指导要求出发,制定出具体明确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可行性目标,高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创造性地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德育目标体系。
(二)德育途径多元化
首先,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如可在高校开设“公民道德课”、“思想品德课”、“修身课”、“人格教育课”等,其次,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间接渗透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设立专业伦理学的方法,或是学习德国高校要求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再次,建立咨询机构指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德育实践能力。高校的咨询指导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人格的健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也将德育隐蔽于学习活动环境氛围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影响,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三)发扬民族特色的德育
从对中外高校德育工作的简述中可以发现,高校德育具有与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校首先具有通过德育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但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具有悠的久发展历史、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的高校德育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德育体系,使优良的文化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四)提高教师素质
篇9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更好地落实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特制定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计划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贯彻《规范》,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我校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我校建设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
(三)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实效性原则。
3.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二、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是贯彻师德规范的基础
1、利用周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规范》,做到有笔记,有体会。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常规化。
2、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新规范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组织学习先进典型音像资料,尤其是在**地震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而从心灵上使教师受到震撼,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师风。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是落实《规范》的保证
1、评选师德优秀的教师,每年学校将对校师德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每年“教师节”把师德优秀的教师推荐到上级部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
2、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本校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开展师德活动是落实师德《规范》的渠道
1、在教师中开展“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的“三爱”活动。“爱事业”即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爱学生”即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会因材施教,懂得爱学生,愿意爱学生,善于爱学生,尤其善于爱后进学生;“爱学校”即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和建设。通过“三爱”活动,掀起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继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忌语”活动。从教师的言行上入手,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积极开展尊师爱生、扶贫救助活动。尊重关爱学生,特别要尊重关爱有生理疾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健全扶贫救助网络,完善扶贫救助机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培养教师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4、深入开展师德研究工作,根据时代要求,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师德建设的规律,探索解决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
(四)完善师德建设监督评价机制是形成重视师德,注重师表的良好师德建设氛围的关键
1、建立教师师德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并纳入月、年工作考核。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和违纪行为随时记录,作为期末教师考核及评职、晋级、评聘、评优、评骨干等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大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范》的教师,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3、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
学校设立“校长信箱”、设立“师德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给关心、支持教育的广大家长一个评论师德、发表对师德建设意见的机会,提供一条畅通的师德建设信息反馈渠道,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
(五)把师德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规范》的具体体现
1、把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在弘扬时代精神、集成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开学典礼以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活动,举办课改论坛、师德论坛和敬业爱岗演讲比赛。要在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32-02
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改进中小学德育的方式方法,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课题。
一、开展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对中小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德育,帮助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为其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公民。加强中小学生德育,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直接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有利于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在未来中国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文明风尚。
孩子也是家庭的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无数中国父母的共同愿望和人生追求。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培育学生善良、诚实、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培养其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实现家庭和睦、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而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对文化课教学要求十分严格,而开展德育则流于形式,往往把分数和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首要标准。
第一,中小学德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节。中小学德育目标过高,脱离中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过于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的低层面。造成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学生在校内校外两个样,甚至出现‘5+2=0’的窘况。”
第二,中小学德育与家庭教育相隔离,未能实现持续互动和相互渗透。首先,学校德育主要在课堂上开展,没有充分延伸到学生课余家庭生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道德知识未能自觉转化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家里未必是个“好孩子”。其次,学校德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不够及时、深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可能存在矛盾与冲突。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中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然而,有些中小学教师不重视自身师德修养,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例如教师体罚或责骂学生、反复动员学生到辅导班补课、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等现象必然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与厌恶,学生对教师课堂上的说教也会产生怀疑和抵触。
第四,中小学德育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德育未能充分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育未能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强调本学科的知识点,忽视对学生进行隐形德育,导致德育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各学科在德育方面难以形成合力。
第五,中小学德育存在方法陈旧、形式主义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说教或灌输,缺乏方法创新;有的教师认为抓德育就是搞活动、办板报、搞竞赛。“现今中小学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仪式的隆重,忽略了德育活动的内在价值,活动时风风火火,活动后悄无声息,孩子们没有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和体会。”
三、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思路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以人为本”,人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人具有一定德行、成为特定社会的合格公民等德育目标实际上应当是全部教育的目标,而非只是那些具体德育‘工作’的目标。”《小学德育纲要》强调: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联系实际,面向生活。中小学德育应当密切联系实际,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德育的实践性。首先,中小学德育在内容选择上要尽量减少空洞、抽象的说教,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对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如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防止受到敲诈勒索或校园暴力、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等。其次,中小学德育要重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引导中小学生逐渐形成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守秩序、保护环境、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生活习惯。再次,中小学德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学会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最后,中小学德育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对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教师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性格气质、道德情操、思想观念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因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尊重?W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其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更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再次,教师要坚持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最后,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四)全员参与,各科渗透。“我们应该明确,在学校教育中并不存在着学科科任教师和德育教师之机械分别,教书与育人其实是一个整体,教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应该让学校教育的每一项教学与日常活动都具有德育意义。”中小学德育不是孤立的,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德育。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的语言文字,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今数学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唱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在传授体育锻炼技能、方法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顽强刻苦、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 上一篇: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 下一篇:校园安全治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