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范文

时间:2023-03-17 01: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篇1

2、战略行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来的突然,一时难于处理,或者处理程序复杂时要讲突发事件提上计划、行动日程。

3、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不慌。

4、明确责任分工,操作步骤。首先要明确处理完这件事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由那个人去做,具体做什么,出现差错怎么办。

5、时刻跟踪事情的进展。有急手的事情,世间的事情瞬间万变,今日不知明日事,此刻不知下一刻的事,对事情的发展情况要紧盯不放,盯紧、盯住。

篇2

提高现场驾驭能力。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泉灵前往汶川、玉树进行抗震救灾报道,她所处的报道现场是地震灾区。大地震后,余震时有发生,现场断壁残垣,哭声、叫喊声、声撕心裂肺。但张泉灵并未受环境影响,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遣词造句精准、简练、得体,同时做到了表情庄重、语言和谐。人们见到的她总是言之有理,口齿清晰,交流迅捷,淡定自若。这说明,主持人身处突发事件现场,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和驾驭能力。

处理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选择好采访对象是突发事件成功报道的关键。采访对象的选择要围绕事件的类型来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采访对象应该是对采访的内容很熟悉的关键人物,或是受众十分关注的人物。无论是采访高层领导还是基层群众,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要一视同仁,平等交流。既不曲意逢迎,也不盛气凌人,处处要表现出朴实、真诚、亲切,同时又要充满人性关爱和人文关怀。

注重日常学习与积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在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中,我们首先关注的要素无外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例如:车祸、火灾、台风等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没有人员伤亡?险情如何?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这些看似常规简单的问题中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慧贤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主持人说话的标点应该是句号(完整的看法)、感叹号(独特的见解)、问号(让听众思考)、省略号(留下点回味),而不应该是逗号(无价值的叙述)。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是报道成功的关键之一。主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多想,多听,多看。

学会设计提问。在突发事件现场采访中,主持人应该在了解现场情况时把握时机、提出疑问,这个疑问应该是重点和细节,是受众最想了解的观点和问题。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有三个原则可以帮助提问。首先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受众,对于事故、火灾、地震,我最想知道什么。其次是从小处着眼。设计提问角度要小要细,要以小见大。最后是提纲挈领。比如关于房屋倒塌这个事件的采访,要从它的背景、应注意事项、被困人员之后的救治情况等方面多角度地访谈,落脚点是告诫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要安全施工。

篇3

一、做好“三个准备”,通过平时准备演练应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从维护党的执政根基、增进党群鱼水关系的高度,做到思想认识不放松、防患力度不减退、应急准备不滞后。

(二)做好制度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健全机要管理、机关值班、信息搜集和要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党组领导下保证在1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三)做好物资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积极配合行装、技术、司法警察等部门做好应急行动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车辆能开、工具能用、人员能战。

二、发挥“四项职能”,通过充分履职激发潜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充分发挥好参谋咨询职能,为领导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正确的决策参考。提高参谋咨询能力。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等,提高决策参考的思想性、政治性。加强应急法规政策及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决策参考的法律性、政策性。加强检察业务学习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决策参考的专业性、逻辑性。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信息,密切关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让领导更好地综观全貌、统揽全局。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善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情和下情的结合上分析研判突发事件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让领导在最佳稳控方案中有更多的建议选择。超前参谋为领导分忧,对领导决策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提前去思考,抢半拍去谋划,对领导大量日常性、程序性工作,主动办、抢先办,让领导有充分的时间去解难事、抓大事。

(二)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并能顺利完成应急任务。切实做好多层次的综合协调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事件详细情况和本院组织开展先期应急处置等,时刻取得上级的领导与支持。做好本院各部门“统筹兼顾”的横向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应急资源,确保应急干警在第一时间内派得出并迅速形成战斗力。做好与社会力量之间“相互合作”的对外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全力配合,促进突发事件尽快妥善解决。充分体现综合协调工作的全局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站在全局高度、领导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去完成协调工作任务。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用最佳的协调方式理顺多方关系。以形象立威,能吃苦在前,能办的事尽量去做,协调工作会顺利得多;以人品树威,在协调遇阻时,多作些解释,不能以怒制怒,只能委曲求全。

(三)充分发挥好督查督办职能,把领导对应急工作的要求、策略全面落实到干警行动中。对应急干警在执行任务中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督办,如督办消除安全隐患等,重要的是在督办中提供服务。对应急干警执行任务的方法策略进行督查,看是否区分矛盾性质,讲究方法策略,努力防止因处置不当酿成事端、激化矛盾。对应急干警执行任务的作风表现进行督查,重要的是在督查中给予鼓励。

(四)充分发挥好服务保障职能,为介入处置突发事件或参与抢险救灾的干警助力扬威。突发事件大都具有爆发突然、起因复杂、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而且呈现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因此开展对应急工作的服务保障工作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如在突发火灾时,尽可能地提供划伤、摔伤、烧伤等紧急包扎药品等。

三、盯紧“五种情形”,通过发现苗头提前反应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盯紧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减灾工作。2011年特大洪灾,通城检察院办公室出色完成了党组交办的各项艰巨任务,2名人员受到上级表彰。然而痛定思痛,如果在天气预报有暴雨时,建议采取一些防灾减灾措施,受灾程度也许大大降低。

(二)盯紧可能发生的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稳控工作。2012年通城先后发生3起(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引起),通城检察院在县委领导下,每次紧急派出最少有一名副检察长带领的应急分队迅速妥善处置,办公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盯紧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督查工作。充分发挥检查督办职能,努力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如督查故障车辆限行、信息载体定期检查、酒驾必究责任等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盯紧可能发生的恐怖或个人极端事件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处置工作。从办案、、网络等渠道尽量捕捉可能发生的恐怖或个人极端事件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突出源头治理,确保不出问题。

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财政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人类毫无预感或未能准确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近些年变得更加频繁,从国外的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到国内的南方大雪灾、旱涝等,如何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面对的难题,学术界也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公共财政视为预防和解决社会突发事件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财产应对突发机制,是我们亟亟研究的课题。

一、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意义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具有社会职责的经济防范和历史使命的历史范畴。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体现在部门预案、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理能力、人事管理等方面;在众多部门中,担任财力支持和后勤保障的财政部门也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在公共财政体制中,应对突发事件的项口增加和资金投入的加大,是公共财政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重要性作用的原因,原因有二,第一,突发事件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高效的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机制和与之相应的处理能力。第二,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职能,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调动到很大的资金,并且高效的投入到突发事件处理中,这是其他私人、社会团体做不到的。第三,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转型必然会触及到社会各方面,这就可能会形成诸多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另外,外在的旱涝、台风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这就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主要途径

(一)重构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突发事件公共财政

我国公共财政不断在完善,虽已有雏形,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并存,预算管理不科学、分配秩序不规范等。所以,应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规范资金供给,合理高效分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国公共财政的管理职能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决定了独有的财政支出的范围。所以,我国要构建合理规范的的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框架,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让政府在“失灵”领域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对社会资源分配和调节;第二,维护和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就使得我国财政支出方面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如国企投资、政策扶植等多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第三,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政府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制定出更加规范和有效的法规,为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市场经济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能够提高财政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一要改革财政部门的核算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支付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就要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支出层层拨付的繁琐程序,由国库直接支付给收款人;二要科学优化预算管理,国家财政部门要根据公共物品的需求额定标准来确定供给规模及数量,细化资金预算,节约财政开支。三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应以社会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购买,做到公正、透明,由政府直接支付资金。

(二)建立并完善我国突发事件财政保障机制

抵御公共风险是财政部门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应承担起对公共风险的预防和对应的责任。

常见的应对公共风险的紧急手段是预备费,它针对的是需求资金不大的突发性公共风险。然而,当突发事件的危害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预备费的能力时,就应启动其他应急手段,这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会增加操作成本。所以,强化和完善预备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预算法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的1%-3%设置,这种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公共风险作出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估,才能确定预备费的数额来应对公共风险;第二,预备费应实行基金是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跨年度调节,若当年有余额,应归入预备费基金,不得它用,使之成为财政的“稳定器”。第三,增加预备费资金的来源,如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基金或者是国债偿还基金,这些基金可以稳定的连续使用,同时借鉴国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为己所用。

(三)建立我国突发事件财政补偿机制

完善政府部门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有效补偿体制,应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承担起社会公共卫生事业责任,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当遇到公共卫生类的突发事件时,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并逐步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率。2003年的“非典”和2003年的禽流感,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次严峻的挑战,从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对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波及范围之广和危害程度之重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这场战役中也暴露了我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应加大在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自己投入,完善卫生医疗制度,加强部门监督职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降低卫生服务成本。

三、结论

突发事件的公共财政的研究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意义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特色发展道路,构建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主要途径,财政部门应重构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建立并完善我国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提高国家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能力建设,从而有力的保障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小丽.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 J].人民论坛,200s, ( 12).

篇5

[关键词]档案馆;应急机制; 建设

一、背景综述

突发事件大多是人命关天或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的规定。

2003年SARS爆发,给国人带来了对突发事件的切身体会,SARS事件的出现,凸现了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的制度缺失,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为此,也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保证读者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档案馆作为一个为保管档案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就是把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将档案馆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告知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增强群体防范意识、明确工作责任。消除档案馆里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善后过程中,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关规定检查、评价有关工作和总结经验。

二、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其意义

2007年某市市政园林局档案室发生墙内自来水管爆裂,导致档案室受淹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档案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指导,未能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致使该市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保存的各类档案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从这个个案可见,我国档案机构应急机制建设存在不足,档案应急机制普及面窄,人员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档案应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档案防灾意识不强,预防范围狭窄。近些年,新建的档案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这难免使一些人滋长麻痹大意思想,也淡化了档案部门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措手不及,就是束手无策,给档案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档案应急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档案防灾主要内容还一直停留在“八防”上。对于新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研究得不深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防范措施并不十分严谨,从这一个个侧面就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估计不足。

2.档案部门间横向联系不紧。档案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不能仅限于自身的力量,必须与相关部门联手进行。但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缺乏同专业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假如档案馆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不清楚档案馆的建筑构造和档案分布情况,在灭火过程中可能对档案造成不必要的损毁。档案部门加强与消防部门联系,让消防官兵了解档案馆房的结构、档案的门类、档案的分布,共同制定消防措施,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档案馆防灾应急技术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防灾实战演练的经验。当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投入少、资金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问题。且不说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难以迅速转移档案, 就是必要的日常管理设施也难以完备,更不能奢望及时采用先进技术。这具体表现为不能按时足量更换和配备消防器材,防盗、防火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覆盖率更是低下。近些年,常见档案部门组织开展诸如防火等演习,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紧急关头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打不开库房、卷柜门,找不到电源开关和联系电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很多演习只注重了形式和过程,没有注重实践和对档案人员心理素质的磨炼,也说明档案部门还没有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建立档案馆防灾应急机制的意义

突发事件的发生除其具有突发性外,往往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由此产生的灾害将直接危及档案的安全,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档案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完善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档案工作者的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反映、协调配合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少危害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

三、如何建立档案馆安全应急机制

(一)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估体系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就是通过对档案馆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及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危险、有害的因素识别,并做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评价。通过该评价,可以找出档案馆日常管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涉及馆藏资源、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建筑物结构和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评价其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的因素进行评估;(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和建议。

篇6

高校突发事件指的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等原因,发生于高校内部或者虽发生于高校外部但直接作用于高校师生,多以高校大学生为主导,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导致高校师生人身、财产权益受损、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遭破坏等不良后果的危及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秩序的紧急事件。其特点为:诱因多样性;爆发瞬时性;迅速扩散性;结果危害性。

一、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校园安全维稳理念亟需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出现了新状况,主要体现在校园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上。相比于先前的以自然灾害、突发传染病、学生群体斗殴滋事的表现形式,现阶段的校园突发事件多表现为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等。校园突发事件表现形式的改变是与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式家长观念息息相关的。高校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管理学生体量大、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等原因,未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在实际工作较为被动。

(二)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主要是指辅导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每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都在200人左右,加之突发事件只是非常规性的个别事件,往往使得辅导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不会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实施相应的预防机制。

(三)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事中处置能力较差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作为处理事件的直接责任人,身处事件处理第一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是评价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依据。由于校园突发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使得多数辅导员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缺乏实践经验,是多数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空白点。当突发事件发生,辅导员往往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应对,没有起到现场组织、有效缓解状况的作用,导致错失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导致事态恶化。

(四)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能力不足

很多辅导员将突发事件处理结束作为整件事情的终结,而忽视了事件结束后的相关善后恢复工作。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对事件相关学生情绪平复和心理重建工作、网络舆情控制工作、以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教育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相关的学生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和影响,辅导员往往会忽视此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疏导,造成不良后果。一些情况下,辅导员没有把握好有关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导致在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再次出现网络群体性事件,损害了学校、相关当事人的名誉和形象。另外,辅导员往往会错失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反思,对其他学生进行校园安全维稳教育的良机。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研究

(一)政策法规层面

目前我国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可以作为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依据,但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处理规范,致使现有法规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认为,应尽快颁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项法规。法规中,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给出准确定义,明确此项法规的适用范围,明晰在不同情况下突发事件主体各自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责任类型,规范校园突发事件的赔偿标准,明确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校园突发事件应采取的措施和处理方法,规范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强调对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的重要性等等。

(二)高校管理层面

1.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为辅导员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提供了方法指导和路径规划。平日里辅导员可以通过学习预案内容,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性质、类型、发生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提升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处理方法也为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引,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

2.强化对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培训

高校应强化对辅导员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而这种培训应具有实效性和权威性。首先,培训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规模较大的演习活动、覆盖受众范围较广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训练,也可以是小范围的演练或方法操作。其次,培训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校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处理流程,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几种。再次,培训的频率应该较为频繁,培训周期应为一个月甚至更短,频繁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对于突发事件应对事项的熟练度。

3.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本文在此提出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是包含了以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相关法规为依据,以理论学习提高和实际操作培训为途径,以组建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小组为保障,以明确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各部门间分工为侧重点,以辅导员和其他校园管理人员为操作主体的多方面、多层次体系式架构。

(三)辅导员自身层面

1.保持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理念的与时俱进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辅导员应及时更新关于校园安全维稳的工作理念,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业情况的观念,而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理念。辅导员应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并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辅导员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2.提升校园突发事件预防意识

虽然校园突发事件较其他常规性事务发生概率很小,但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很多校园突发事件通过有效的预防是可以予以避免的,所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意识。不仅如此,辅导员应将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通过级队会、班会、与学生谈话、走访寝室等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播开来。

3.增强校园突发事件事中处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学习关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提升自身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理论储备,通过积极参加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培训和实战演习来增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理能力,通过与有经验的辅导员交流来储备应对类此事件的经验,通过主动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构建来熟知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处理流程。

篇7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心理应激 链式反应 班级应急预案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对一所学而言,任何一次的突发事件发生都是学校生存的一次危机。因而如何应对学生中的突发事件,更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个案的启示

2006年9月18日凌晨4点,我校高二(11)班一男生在睡梦中不慎从上铺掉到地板上,导致脑部受伤,极度晕迷状态。当时同寝室的同学发现后立即跑去报告寝室管理员,并及时通知班主任,寝室管理员和班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寝室,在等待120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救护,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

像类似突发事件在学校时有发生,试想该事件发生后,如果寝室同学慌了神,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更或者寝室同学不闻不问,不当回事、漠不关心,那肯定会酿成更大的悲剧。突发事件直接作用于学生,作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灾害程度。而中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行为反应必以心理反应为基础,而心理反应与中学生对事故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这些知识来源于平时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行为反应进行了解,有必要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教育方法。本文将就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2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基础

学校的突发事件包括恶性事故(如建筑物倒塌、物体下落、运动意外、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闹事、自杀等等)、 急病、失窃、火灾、爆炸、学生斗殴、食物中毒、 烫(烧)伤、中暑、骨折与脱臼、出血等,种类多种多样,各类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危害的方式,后果各不相同,加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各学生之间心理的差异性导致中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行为反应存在着差异。

首先突发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生理上的行为反应,直接的结果是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可能因为某种因素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其次,学生在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必然反射或影响与此有关的成员,如自己的父母以及周围的同学,他们在对事故的发生肯定会出现一定行为反应。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学生的突发事件是一种“链式”行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突发事件发生越频繁、灾害程度越大,其“链式”影响将越大。学校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切断突发事件这根“链头”。

作为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行为反应以心理反应为基础,因此面对突发事件行为反应与心理反应具有一种相关关系,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在紧急状态下(火灾爆炸),人们迅速作出判断,使机体各部分动员起来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3突发事件教育

突发事件教育的目的是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灾害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发生了的突发事件“链式”行为反应尽可能不要延伸。因而突发事件教育可分为事前教育、事时教育、和事后教育。而事前教育是突发事件教育的重点。

3.1事前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前的教育。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心理素质还有待发展。这一时期,学生易出现粗心马虎、急躁等心理现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准确、深刻,所以不时有关于学生的突发事件见之于报端。每个人都不希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事故的发生与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程度,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有关,如电伤、中暑、骨折与脱臼等,平时的教育学生能了解相关知识,及危害程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事故前教育还可让学生了解各种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生能自如应对突发事件(如在本文开头的个案中,学生就处于比较理智的行为,这肯定与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使其在当事中处于有利的“社会行为反应”。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突发事件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因而事故发生前的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事前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如我校采用“班级应急预案”的方法,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学校领导在大会上也时时讲安全,特别强调安全,而这些安全意识要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且提高安全意识就需要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去做了。作为班主任我在工作中采取“班级应急预案”就是一种好方法。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学生根本不存在实践前提,因而无经验可谈。出现了突发事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这就决定要加大学生对这一“事物”的预知、感觉,利用“班级应急预案”这种形式可影响的因素来让学生感受未知事物和处理类似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一种“亚实践过程”。有了“班级应急预案”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步骤,使得“心中有一盘棋,手中有一秆称”,如真的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另外,“班级应急预案”可以让学养成严谨的习惯,对人,对事,对己都有极端负责的态度和作风,让学生学会做人,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事时时适应的、社会的行为反应。

采用“班级应急预案”的形式有多种,如通过定期召开班会 ,讨论,黑板报,讲解等形式。

“班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项:①了解突发事件的大致类型,灾难的种类和程度;②做好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思想准备;③明确处理突发事件的程序,和简单的自救方法;④牢记学校、老师、医务室、办公室、门卫等的常见联系方式。当然,学生,班级,学校是密不可分的,“班级应急预案”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所以,学校都应有一套全方位的应急预案和完整的值班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应急事件的处理措施,相关人员的责任,记录登记制度,信息交流和反馈形式等。另外,“班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还需要学校提供时间上的支持。如我校每周二下午都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这实际上是给班级建立应急预案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3.2事时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应变能力。了解所发生的情况、危害程度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如何应付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灾难,事时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自救知识以及最佳的疏散方案等。

3.3事后教育

事故发生后的教育。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校发生了安全事故,肯定很快就会传到社会上去,靠堵是行不通的,主要任务应做好学生及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对有关成员的沟通以及向有关领导的汇报等内容。剪断突发事件的“链式”行为反应,避免事件的扩大,保证班级以及整个学校教学程序。

4结束语

“安全工作无小事,要时时讲,事事讲”这是我校校长经常在大会上的一句口头禅。的确,在关注生命的时代,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安全教育应是头等大事,这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而安全教育应以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尽量使突发事件不发生或少发生,使发生了的突发事件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加上城市自身人口的发展,车辆的迅速增长,交通设施严重匮乏且陈旧、城市网的不合理布局已经不能适应整个城市发展,一系列因素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特别是高峰期间,人流量,车流量已经使道路不堪重负,车辆行驶难,路边违章摊点,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都使城市交通越来越难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

1.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现状1.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有固定路线,铺设固定轨道,配备专门列车再由人员操作的运输方式。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它具有运输量大、比较准时、运营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资源、同时具有较高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大中城市中较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磁悬浮交通等。(1)有轨电车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路面电车的一种。 由于电车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2)地下铁道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 (3)轻轨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4)市郊铁路,指的是建在城市内部或内外结合部,线路设施与干线铁路基本相同,服务对象以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即短途、通勤旅客为主。 (5)磁悬浮交通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

1.2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现状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轨道交通基建、车辆系统工程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涉及面广,对土建、车辆、电气控制、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较其他形式交通工具大,因为投入大,限制了民营私营企业进入,不利于竞争。在轨道交通使用过程中,突发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都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并且遇到突发事件后,由于轨道交通人员比较密集,对于疏散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多数城市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只是在事故发生后吸取教训,或者是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对事故进行分析与管理。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比较被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模式2.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具有人流高密度,运营高频率,运行高强度等特点,再加上牵扯部门较多,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在运行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如何保证其安全运行,如何有效合理的建立轨道交通网络应急方案,防患于未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过去的“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寻找这样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根据轨道交通的特点,应该运用高精尖的网络技术和专家队伍建立一个轨道交通网络应急平台。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积极处理防止事故扩大,事后做好处理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相互协调,有效应对;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

2.2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的运作模式

针对轨道交通的特点各大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运作模式:

北京:管理模式有指挥线网中心与控制线路中心两种,实行只是监管而不去控制的模式。

深圳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的运作模式有三种:(1)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监管,只有的突发事件时进行必要控制;(2) 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监管,在突发事件时不进行控制只是适度指挥;(3)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对一些范围进行监管,在突发事件时不进行控制只指挥。

上海:对整个线网和线路进行分散控制,发生突发事故时处理较困难。以政府为中心,建立由公安、消防与专家等一系列应急办事与工作机构,形成应急指挥与网络协调进行结合的模式。

天津建立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根据应急预案中所储备的知识,如何进行指挥等内容再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向上级反映事故。

香港应急模式实行一条线路一个控制中心,各个线路互不关联的模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3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与完善措施3.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

由于目前应急模式只是处在探索状态,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人员素质差,发生突发事件时处理的手段比较落后,只是片面的处理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及事后的应对措施,只是对本次事件进行总结,不能防患于未然;(2)网络技术的滞后,网络信号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影响,往往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快速和有效的传送信号;(3)缺乏高科技人才,很难从根本上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应急方案。

3.2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完善措施

(1)建立网络应急平台由线路控制、应急指挥与线网控制组成。建设、完善相应的应急系统平台,保证日常监管实效和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它是通过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与指挥,它能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掌控,在日常运作中对经常检查与管理。

(2)网络应急平台对于突发事故能实时监控,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核心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目的是解决突发紧急事件并实现与外部承上启下的控制。由原来“以人为中心”主观推断到现在建立应急管理系统,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管理。

(3)加强政府监管,在轨道交通出现问题时,集中统一指挥管理,任务分配到相应部门;同时理清各部门之间关系,做到安全、有效、快速处理突发事件。

(4) 各个轨道线路和线网紧密联系,建立统一指挥中心,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快速进行指挥。

(5)制定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应急指挥管理预案,并对地铁设备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大客流等事故和事件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和实操演练,全面提升应对各类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

(6)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轨道应急方案,组织开展轨道交通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安全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制定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宣传计划,编写相应的应急宣传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开展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工作。

(7)对于轨道运行中的隐患进行举报反映,做到奖罚分明。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证轨道交通应急方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得以顺利实施。拟订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指导、督促检查各区、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根据专项预案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预案。

(8)与电台、电视台、气象台、机场、港口、铁路、公交等单位的信息沟通制度,确保信息共享,适当、有序地向社会公布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4小结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运输的生命线,具有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对轨道交通突发性事故如何处理,建立怎样的网络应急模式逐渐成为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琪. 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应急演习及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管理出版社,2007

[2]黄典剑,丁文喜.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以城市地铁为对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张小明.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8)

篇9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031-02

一 引言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达2000多万人,高校无可置疑地成为了社会状态的“晴雨表”。高校的稳定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特别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对学生的身心也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引起了高校的关注,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

二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谓“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经济、高校内部管理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群体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已经或将要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

学校经常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学生群殴事件、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件、学生非法上街游行集会等重大恶性事件。近年来,高校发生的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和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大学生的游行,2003年两北大学抗议日本师生公开的华的事件。2004年重庆某高校附学生拿不到学位证围攻行政大楼的、2005年上海等地反对日本“人常”的游行以及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等等。从这些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

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危害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由于存在诱发因素的多样性、组织行为的隐蔽性、猝不及防的突发性、迅速波及的扩散性、群体行为的过激性、消极影响的持久性、事件处理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其强大的危害性。高校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稳定,给党和政府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和涉外事件引发的一个学校的,极易诱发成为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导火索”,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我国的“政治武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是随着事件的平息或者公共卫生及事故灾害的过去,就能很快消失,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成为其一辈子的心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

1 客观原因

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是引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外部原因。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两方敌对势力不惜一切代价,与我们进行争夺大学生的斗争。两方发达国家通过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潜移默化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渗透、颠覆和和平演变的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暴露出各利,各样的问题。例如国家、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分配不公、官员腐败、人员下岗等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都可能成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联合办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恶劣的校园周边环境等也可能成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祸端”。

2 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最是非的标准,有的崇尚哥们义气,愿为朋友、老乡两肋插刀,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法律观念统统置于脑后。加之现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的学生心里总像装着一团火,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爆发。另外,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但是大学生的成熟是相对而言的,偏于认知方面,全面地看,此时的大学生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力,不能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

四 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

由于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是多利,多样的,因此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应对不单单是高校的任务,而是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只有加强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解决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个人层面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因为大学生具有相当知识水平,处于青春躁动期,但又缺乏政治与社会经验,最易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受众群和参与群。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是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干净的房间需要时常打扫。人的心灵需要不断的自我洗涤。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经历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效化解因各利,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家庭层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微观环境,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大学生已离开父母进入学校独立生活,但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家长对自己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范。另外。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家长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学校,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而是应给积极配合学校做着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要真正地从情感上关怀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引导学生走出突发事什的阴影。

(三)学校层面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她的。高校的职责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对

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和谐校园氛围。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去参加任何未经许可的游行示威。高校还应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必须调动一切资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做好化解情绪,控制事态发展的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得以平息以后,学校相关部门并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四)社会层面

日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破坏从未停止,并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也将成为全社会的中流砥柱,其世界观正在形成,接受新事物的欲望强,但分辨力差,往往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对象。特殊的外部大环境是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产生的客观原因。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等部门要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协调、沟通和配合,积极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依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更要体现主动支持与配合的原则。2003年8月。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了《中国网络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对网民选择网络媒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其所列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网民选择网络媒体的影响因素是,网站本身提供的内容为第一位。重大发生后,社会各种舆情纷起。公众最信赖的还是主流媒体的声音,从突发事件发生直至结束,甚至是事件发生前的征兆预警,媒体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因其特殊性,应该受到特别关注,公众和媒体要给以客观的评价和定位,引导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得以有效合理的解决。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因此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建设各类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大型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统筹模式进行研究,并且找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非常规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从而让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进行。

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突发事件系统分析

(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致灾因素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因为非常规原因发生的突发事件原因多种多样,不仅有工程项目系统内的风险因素,同时也有系统外的环境风险因素,不但包括了施工环节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包括了设计等其他工程环节的风险因素。因此,可以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的致灾因素归纳为设计,后勤,施工,财务以及自然,市场,法律等工程的外在因素。通过相应的调研统计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突发事件并不是来源于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因为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故连锁反应造成的。因为在微小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项目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路径发生中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会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工序,众多的环节,造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很多因素而产生突发事件的隐藏因素。

(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突发事件的承灾主体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那么就会对在建工程以及工程下游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等方面造成极为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例如在工程方面,如果发生了突发事件需要将工程暂停,但是如果暂停了工程,那么也就会造成业主单位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自然方面,水库的上下游的区域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会因为这些原因受到重大的损害,同时在社会方面也会因为停工的原因造成一系列的社会恐慌,从而导致区域性的社会危机。

(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突发事件的整体特征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复杂性,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因素十分繁多,如果不注意细节就会导致突发事件的产生。但是不仅是复杂性同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突发事件也具有巨量性,不确定性以及脱散性,这些整体特征都会影响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进行以及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因此就需要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突发事件进行研究,并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统筹模式进行分析。

二、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应急管理统筹体系

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面对的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动态演化下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因此就需要综合各种学科以及各种领域的知识来进行突发事件的研究。在实际的应急管理统筹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可以分为决策系统,应对系统以及保障系统的三个模块。对于应急管理主客体间的互相支持,同时不断的进行信息以及经验的交换,在内部也能够进行互相的依存,从而能够形成环环相扣的一种整体框架,同时需要以决策系统作为核心的主体,并且需要应对系统辅助来进行决策的实施,保障系统能够为应急管理提供根本的保障。

(一)决策系统的实现

对于大型水利水电系统的突发事件而言,基本上是无法制定相应的预案或是无法进行常规的决策的,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方式来加以应对,同时需要结合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应急决策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能够结合情境预判以及范例推理的框架。依靠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因此就能够弥补决策者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个人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指挥的情况。在这样的应急决策系统中,主要是由范例推理,情境预判以及专家系统和数据库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四个模块都能够为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管理的模式实施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非常规的突发事件,那么应急决策模式就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作用。通常应急管理模式十分为了前中后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需要搜索相应的范例,为推理做出相应的准备,推理的过程往往分为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首先要进行范例推理,对事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同时需要进行情景的预判,使用一定的情景来对事件进行判断,并且制定出应急解决的方案。在应对系统中,主要由指挥调度系统,处置实施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以及决策辅助系统组成,每一个小系统用过各自的支撑就能够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并且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遵循平战切换的原则,注意每个状态之间的转变,以防止事态的恶化。在体系架构上,需要注意保证不同部门的人员以及不同资源在应对系统的整体框架下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行,因此就必须构建出合理的应对体系。同时需要注意到一旦进入到了战时状态,需要迅速的启动应急处置的职能,并且快速的实现协调各参建单位,优先调配资源以及保障非常规突发事件处置的功能。在运行的流程中,主要包括了预警,识别,培训,实施,后处理五个流程,在每个步骤实现后需要注意在步骤完成后必须注意衔接,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应该避免由于错误的判断以及处置影响到下一环节的工作,让事态变得更加恶化,从而对工程本身以及工程周边的地区造成更加重大的危害以及产生一系列的衍生损失,这一点需要着重注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