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信息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实习目的:
通过它让我们巩固、验证已学过各技术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材料成形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材料成形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所获得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的观察、了解,让我们初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包括设备、工艺、刀具、液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现场实习、观察,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面扩大了。实习使我们获得了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同时又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我们接触社会、了解机械行业状况、了解就业行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并且让我们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2.实习内容:
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
②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
③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
④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
⑤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
3.实习时间:
① 柳州工程机械厂-------------6月21日整天
② 柳州东风汽车厂-------------6月22日下午
③ 柳州钢铁厂-----------------6月23日上午
④ 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6月23日下午
⑤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6月24日整天
⑥ 整理,写实习报告-----------6月24日---7月2日
定点实习厂
柳州东风汽车厂简介
东风柳汽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南方重要的载货汽车和轻型乘用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生产中型柴油载重汽车的企业,赢得了“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美誉。
1991年,东风柳汽创出了“乘龙”品牌并迅速形成市场知名度,奠定了“一门双杰,东风乘龙”的产品格局。
自从1997年成为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后,东风柳汽的事业就上了一个台阶。XX年,东风柳汽公司更是推出面向公务、商务和休闲旅游用车市场的新一代多功能轻型车-东风“风行”商旅车,吹响了进军国内高档轻型乘用车市场的号角。
目前,东风柳汽已形成年产“东风”和“乘龙”商用车60000辆、“风行”乘用车30000辆的生产能力。
柳州汽车厂六个发展历程
(1) 建厂期: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用机械为主。
(2) 1969年:生产出2.5t载用柳江牌卡车。
(3) 1981年:生产出柴油翻斗车,同时加入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采用东风品牌。
(4) 1991年:柳汽生产出新品牌---乘龙(平头车)。
(5) 1997年:以75%的股权加入东风集团,成为其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6) XX年,成立东风集团和雷诺公司
生产基地:主厂、二基地(85年始建,位于柳江县,占地为714亩)、三基地
七大车间:车桥车间、机械车间、工装车间、热处理车间、车架车间、车身车间、总装车间
四大部件:汽车前后桥、举升器油缸、车架、车身
生产线:重车线、大车线、小车线
XX年生产能力:大车60000辆 小车30000辆
乘龙精神:自立自强 创优创新 同心同德 为国为民
通过在柳汽公司车桥厂的实习,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及相关典型零件的生产技术过程。初步了解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培养我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我们重点了解了左壳–锥齿轮差速器这一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听了有关技术人员对其的具体分析。并记下了该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等工艺文件。具体如下:(对应的工艺过程卡、工艺简图和工序卡见附录)
由于汽车转弯时,左右两边轮子的行程不同,所以转速不同,为防止转弯时出现滑动、滑拖现象,必须使用差速器调节两边轮子的转速。左壳–锥齿轮差速器是用来固定支承轴承,防止微尘和外来颗粒侵入到锥齿轮差速器里面和防止锥齿轮差速器里面的油外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在结构上成对称分布。生产纲领约为63000个,属于大批量生产。
篇2
在《市场调查报告》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创设职业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普及并飞速发展,基本的读写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写作,能不能写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市场调查报告》课,从课程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五个部分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课程是学院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按照实用写作指导与塑造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方向开发设置,在设计思路上,注重与专业对接、以培养塑造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内容选择
1.简要介绍教材
《市场调查报告》选自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语文教研室教师编写的《应用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教材的内容,共2个学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目标:①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用途;②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写作技巧。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各类问卷设计与调查;②能够对市场调查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写出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素质目标:①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②培养调查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思维。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与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教学难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的规范写作。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学准备与时间
①教学准备:课前项目工作任务的布置与调查,布置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项目。课前作业布置:根据你对本市或者校园内市场需求的了解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创立何种形式的公司是否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作一番市场调查,为自己进行创业做准备。②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案例、课件。教学过程:二课时(90分钟)
2.教学策略与设计
①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职业能力”要求,以项目驱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②将写作教学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密切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创设“工学结合”教学情境;③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④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案例引导进行基础的应用写作练习,采用工作任务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拓展;⑤借助多媒体、新媒体等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模拟、工作现场等多样化教学环境,形成多样化、综合性、立体型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市场调查——获得资料——案例分析——写作实践——检查评估——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①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将每班分成4个项目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各自市场调查和应用写作任务;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课前开展市场调查;③收集并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并进行阐述;④在课堂上教师导入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情境模拟,明确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⑤学生小组讨论,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技巧,进行课堂写作训练;⑥最后教师对各项目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以上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协作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还促进了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做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达成共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按照7个阶段进行组织。①第一阶段是:导入新课(5分钟)。本堂课采用“校园书屋”创业成功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从应用写作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哪些文书准备工作?从而明确进行市场调查和写作调查报告的重要性。②第二阶段是:导入企业真实案例,情境模拟(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份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使下一阶段的知识讲解更有针对性、更形象。③第三阶段是:调查报告知识讲解(10分钟)。依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了解市场调查的作用、特点;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④第四阶段是:各项目小组根据讨论确定后的创业项目,依据课前的市场调查问卷收集及分析的结果讨论并写作市场调查报告(40分钟)。此阶段采用思维、表达、合作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训练方法。针对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学生分成4个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的市场调查情况及整理分析获得的资料,通过讨论,最后拟定一个创业公司项目,每位同学完成各自的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随堂答疑。⑤第五阶段是: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和市场调查报告(15分钟);⑥第六阶段是:教师总结点评(8分钟);⑦最后是:布置作业,进行课外延伸(2分钟)。每个项目小组将本次市场调查的经过和市场调查报告做成PPT的形式,在下节课由各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市场调查的过程,展示市场调查的结果。
四、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今后任职岗位要求收集一些实际的案例、包括写作典型案例、企业真实的案例、学生作业中的优秀案例用于教学。本堂课导入了企业的真实案例,并且所选案例专业特点鲜明,有较好的针对性,适应于学生今后任职岗位。
2.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置身今后工作的职业环境中来进行写作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本堂课设置了职业情境,在职业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项目教学
本课程以“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这一项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状态、环境,通过合作完成特定项目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创业公司负责人的角度去考虑成立学生创业公司在应用写作上应当做哪些准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将基础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4.小组研讨
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由每组组员选出小组负责人,各项目小组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完成市场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最终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汇报。这种协商交流、分工协作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课最后推荐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参考书目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1.职教新干线教师主页。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探讨课程内容并向老师请教,教师可将一些个人感想、写作经验、作业要求供学生浏览,实现师生互动和课后的进一步学习完善。
2.学院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
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自由浏览网页,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范果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hg6”为你整理了这篇发改委价格监测分析中心市场调查巡视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据我委市场调查巡视和监测数据显示,本周我市除鲜猪肉价格小幅下降,草鱼价格小幅上涨,蔬菜价格涨跌交互外,其余品类价格基本稳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粮油价格基本稳定
早籼米、晚籼米、富强粉、标准粉价格分别为每500克2.3元、3.0元、3.0元、2.5元;对比上周价格所有品类价格均持平;同比率分别为上涨9.5%、上涨7.1%、持平、持平。
花生油(一级桶装、5L)125元,大豆调和油(一级桶装、5L)53元,菜籽油(一级桶装、5L)75元,大豆油(一级桶装、5L)60元;对比上周价格所有品类均为持平;同比分别为持平、上涨6%、上涨25%、上涨9.1%。
二、土杂猪、土杂仔猪价格基本稳定
良种猪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850元、土杂猪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250元;对比上周价格良种猪、土杂猪价格持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00元、下降250元,同比降幅分别为45.2%、16.7%。
良种仔猪价格为每500克57.14元、土杂仔猪价格为每500克35元;对比上周价格良种猪仔、土杂仔猪价格持平;同比降幅分别为46.6%和50%。
三、鲜猪肉价格小幅下降,草鱼价格小幅上涨,其余肉禽和水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鲜猪肉、鲜牛肉、鲜羊肉、鲜鸡肉、草鱼、鲤鱼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4.5元、45元、52元、11元、9.2元、5.0元,对比上周价格除鲜猪肉下降0.5元,草鱼上涨0.4元外,其余品类均为持平;同比分别为下降37%、持平、上涨30%、持平、上涨15%、下降16.7%。
鸡蛋价格为每500克5.2元,对比上周价格持平;同比上涨33.7%。
四、蔬菜价格涨跌交互
大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青椒、白萝卜、南瓜价格分别为每500克2.0元、3.6元、4.0元、4.0元、4.0元、2.0元、2.0元;价格对比上周除大白菜、南瓜、白萝卜持平外,其余品类价格均有所变化,其中:茄子下降0.2元、西红柿下降0.2元,青椒上涨0.1元、南瓜下降0.1元;同比分别为持平、上涨20%、持平、下降20%、持平、上涨33%、持平。
五、水果价格基本稳定
苹果、香蕉、西瓜每500克8.6元、3.1元、3.0元,对比上周价格均持平;同比分别上涨43.3%、下降11.4%、下降14.3%。
六、液化气价格基本稳定
液化气价格为每公斤6.08元,与上周价格持平,同比降幅21.5%。
篇4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随着手机网民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速快捷的网络服务,4G时代,不仅是手机用户的欢乐时代,更是运营商们展开拼杀的时代。
速途研究院整理了2010年至今三大运营商每年用户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用户数量上遥遥领先,但近年来增长速度与中国联通相比涨幅较小,尤其是在近年来3G市场中,中国联通涨幅较高。
如今,4G市场,中国移动的基站建设,牌照发放早于其他运营商,中国联通则在4G终端,资费套餐上决意与中国移动一争高下。中国电信虽在4G市场动作不大,但其分羹之意日趋明显。
通过对用户的调查发现,用户对4G手机的价格最为关心,占43.93%,现阶段4G手机相对较少,以高端机为主,虽然也有低端机但配置不高,无法达到用户对低价高品质手机的需求。
待机时间、品牌关注度相近,分别为18.12%、17.14%,用户对这两方面有一定需求,外观款式占比15.82%,也拥有一定的关注度。
用户选择4G手机的价格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占比43.49%,这个价位的手机性价比较高,不会耗费用户过多资金,2000-3000元价位吸引了23.89%的用户,这个价位是较高端的手机,用户对质量更放心,随着价格提高选择用户减少,3000元以上为高端手机,吸引高端用户,占比18.45%,1000元以下仅有14.17%的用户选择,过低的价格意味配置较低,质量不够,吸引用户较少。
移动推出的6款4G手机包括3款高端手机和3款低端手机,iphone5c最受关注,吸引了许多苹果迷。联通推出的9款4G手机,包含4款高端手机5款低端手机,基本涵盖了移动4G手机的品牌,在配置上功能更多,用户对手机的选择更多,价格也更能让用户接受。虽然电信推出4G功能早于联通,但其4G手机仅推出酷派S6合约价预计为1690元,对移动、联通4G手机冲击较小。
资费过高成为影响半数以上用户购买4G的原因,中国移动推出4G以来,资费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春节假期,网络上流传出“一夜不关4G,醒来房子归移动”的消息,尽管中国移动多次否认这一消息,但中国移动4G资费偏高已成网民诟病的话题。换手机号影响17.79%的用户,网络质量影响14.33%的用户,换终端影响12.03%的用户。
相比于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区,中国内地的4G资费偏高,当然中国内地网络费用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好评度不高也在意料之中。
近日,中国联通4G套餐资费标准,以价格相近的136套餐和138套餐对比,联通的136元套餐包含500分钟通话时长和1GB的上网流量,而移动的138元也是包含500分钟通话时长,但是上网流量则仅为600MB。4G上网速度增快,但流量消耗也更多,相比而言,中国联通资费更便宜。相比联通和移动,中国电信的4G套餐费用倒不是很高,终端才是障碍,中国电信推出的4G服务只有网络功能,没有语音功能,市场不是很大。
篇5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调查表明,1999年,影响被访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双向收费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话单价偏高(34.3%)、再次是裸机价格偏高(26.6%)、入网费偏高(15.4%)和月租费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务、话音质量等不是很重要。综合起来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无需求原因外,影响潜在消费者购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特别是通话单价,而双向收费归根结底还是手机的通话单价问题,这已成为购买使用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对于话音质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等,由于潜在用户未使用手机,则仅是购买使用手机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篇6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现状及运行机制
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美国现代化农业仍是其国民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撑。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的人数已不足3%,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高达3. 47万美元,是我国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100多倍,且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重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强大、健全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支撑。由于农产品生产量的强劲增长和大额的出口份额,美国更加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美国建立起了体系健全、门类多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为农产品出口和国内畅通销售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
市场体系健全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产品产量大,种类多,全国各地中转频繁。经过一百多年的运作与重组,美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日趋规范并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美国拥有相当完备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渠道四通八达。美国的高速公路遍布城乡,从农产品市场直接通往乡村农场,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铁路运输也十分便利,许多农产品收购站、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实现了农产品的定向流通。
二是市场信息丰富。据统计,美国约有300个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各种信息咨询公司、农业网站也成为农民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农户、农业企业、消费者都可以从这里了解农产品价格变化、市场行情等信息。基于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丰富,电子商务趋势明显。据统计,美国58%的农民拥有个人电脑并掌握上网技术,从事网上交易的农民达16% ,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的8%。农业信息的丰富和电子商务的发达,为实现规模化、集成化的农产品物流奠定了基础。
三是农产品物流社会化程度高。美国农产品物流分类详尽,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服务供应商。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有:私人供应商,包括零售商、批发商、商、加工商和经纪人等,经营额约占农产品物流总量的60%;专业销售合作社,合作社在美国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有3000多个合作社,社员数量达184万,销售总额超过610亿美元;农业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规模较大,美国农业公司拥有全国12%的农场,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农业协会,美国约有3200多家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农业协会,不仅可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还可以组织农产品加工,并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这些公司根据政府法令,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根据市场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稳定市场价格,保证有效供给。
四是零售业高度发达。美国零售业集中程度高,大型零售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在国内零售行业中占据统治地位。超市是鲜活农产品零售的主要渠道,占生鲜农产品销售总额的80%以上。美国超市大力推行“直销流通模式”。通过与优质农户签订固定合同,超市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农产品,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又压缩了流通环节,大大缩短了产品由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大型超市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利于控制运输成本,还能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追踪。从本次考察的芝加哥最大的大家发农产品分销公司情况看,仅一个公司,就基本满足全市中餐馆所有原料供应。据了解,目前,全美78%的农产品实现从产地直接供应分销商,甚至直接进入零售环节。
五是批发商经营规模化。农产品批发经营呈现大型化、规模化特点,中小批发市场较少。据了解,美国仅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6家,却担负着全美甚至世界各地农产品的批发分销功能。以本次实地考察的芝加哥国际批发市场(Chicago international market)为例,仅这一个市场、17家商户就完全满足全州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在批发市场之外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及供销的批发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据了解,美国东部最大的马里兰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只有2l家批发商,却能为马里兰及周围5个州提供水果、蔬菜和水产品。西部的洛杉矶水果蔬菜批发市场,25家批发商经营着500多种水果、蔬菜,能满足美国及世界各地的需求。批发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销售为主。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形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如芝加哥期货市场等。由于采取公开拍卖、销售和期货交易,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从而形成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传播机制。
法律法规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美国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上,逐步实现了立法管理,并不断予以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构架,为全美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场,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1966年信息自由法案》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1995年文书精简法案》规定:任何涉及10人以上的问卷调查或存档要求,以及联邦机构为了统计目的收集信息而进行的任何询问,事先都必须得到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批准。信息资料保密制度:美国农业部对所有的农业信息资料均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保密和公开的时间,任何个人和团体不得随意传播尚未公开的信息资料,否则要受到法律和各种条例的制裁。信息资料共享制度:美国既限制对机密资料的传播,同时又反对信息资料的垄断,积极促进信息资料的共享。一旦信息资料经农业部公开,该资料即为全社会共享。此时农业部将无偿提供这些信息,不得获取利润,只能收取资料和印刷工本费。农业信息制度:农业部各部门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按时间序列和数据资料来源进行规范处理,基础数据由抽样调查获得。公务员不得故意伪造篡改信息资料,否则将被处以5000美元罚款或5年以下监禁,情节严重者两罚并用。除此之外,在《商品贸易法案》、《食品安全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婴儿食品法》以及《茶叶进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对市场信息管理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与规范。所有这些,都为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奠定了严谨的政策基础。
流通业态多样
美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非常发达,以“大生产大流通”为主要特点。美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三种业态。一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目前美国农产品交易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美国现有的期货交易所中,有6家规模较大的纯农产品期货所。其中,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是美国最老、也是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在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具有领导地位。目前该交易所有3600个会员,47个期货期权品种,主要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有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大豆油、大豆粕、燕麦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二是批发分销。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等生产区域,因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销地批发市场占农产品总交易量的20%,但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三是产地直销。据统计,由产地直接运送到超市的农产品高达80%。美国的蔬菜物流是这种直销模式的典型代表,产品由田间采摘以后,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的运输链条,到达消费者手中,使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除此之外,由于产地集中、信息发达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现场拍卖、电子商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农产品流通业态和销售渠道。
机构队伍庞大
美国农业部雇员有10万之众,占内阁雇员总人数的6.6%,是联邦政府中第四大部,堪称全球最大的农业部。在全世界75个国家、地区驻有自己的雇员。围绕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方面就有5个大的官方机构,分别是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经济研究局(ERS)、农业市场局(AMS)、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以及海外农业局(FAS)。这5大机构组成了美国农业部的信息收集、分析、体系。与此同时,各州农业厅均设有专司信息采集分析的专门机构,一般由20多人组成。另外,联邦农业部、州农业厅还专门有雇员常驻核心市场专门定时定期采集上报信息。加上遍布全国的500家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这些庞大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机构队伍和众多的雇员,为美国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
采集机制和特点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是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遍布全球的机构人员、强大的财政支撑和雄厚的资金投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各环节均已规范、有效,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体系,形成了从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到全过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运行机制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资源公开、依法采发、服务多样、自主采信。主要特点如下:
信息资源公益性
美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工作,并一如既往的遵循公益公开、无偿免费的原则,全力服务美国民众。1966年,美国政府即出台了《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人人平等,政府信息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一切人具有同等享受的权利,不受申请人资格的限制;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获得司法救济,法院如认为行政机关拒绝提供的文件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免除公开的信息,可以判决行政机关公开申请人请求获得的信息。直到今天,美国政府各级各类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仍然坚持信息资源的公益性。这些信息不仅是价格供求信息,还包括全球各类产品、各国、地区农业进出口政策信息等,使得美国乃至全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信息服务机构和消费者充分享受公益性信息资源,指导生产,规范市场,引导消费。
信息研判专业性
作为高度发达的美国,其农业全方位的专业化程度正是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鲜明标志。表现在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研判上,更是专业人员支撑、专业机构研判,专业水平服务。美国农业部对农产品信息研判工作高度重视,包括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良性的工作机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权威的信息等。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研判工作。资金和人力保障充分,且通过跨部门合作进行分析预判,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农场农产品顺畅销售以及农产品出口收益最大化。此外,目前美国还有大批第三方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专门的研究型有偿信息服务机构更是人员专业,资源专业,渠道权威,预判准确。
信息权威性
美国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和工作集中在美国农业部。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AMS)在全国各农产品主产州、批发市场、拍卖场及装运点等均设有市场新闻办公室,按每天、周、半月、月、双月、季度及每年形成数据和市场报告报送至华盛顿总部,由总部形成监测报告在美国农业部系统内共享;农业部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负责收集农场主定期报告和进行信息现场调查采集,提供及时、准确和实用的农业统计数据;海外农业局(FAS)承担着国际贸易谈判、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职能;农业部与国家海洋气象局共同设立的联合农业气象局(JAWF)提供气象对作物影响报告,作为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进行作物评估的重要依据;经济研究局(ERS)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追踪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目前,由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的“市场新闻报告”和由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牵头的《全球农产品供需状况报告》,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影响巨大。在信息渠道上,一是农业部地方办公室直接将采集到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网络、电话咨询服务台、电传和录音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二是农业部将相关信息汇总后通过新闻媒体免费向社会。三是农业部每天对农产品期货期权信息实行实时向全球,在多种媒体渠道上予以公布。
信息服务多元性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发展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仍然大力扶持鼓励各类民间第三方中立信息媒体、中介组织积极介入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如政府网站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而电子商务服务则由农业网络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运行中必然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如美国主要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市场新闻报告、市场形势报告、展望和预测服务、统计报告和研究报告。目前,多种农业传媒(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网络正成为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农业部门获取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实用技术,进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美大约有500多家第三方机构专门从事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氛围,得到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一致认可。
启示与建议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农业,一定程度上讲,农产品市场信息是影响美国农业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严谨、机制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也基本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大共识”,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在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科学规划,加快市场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信息立法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工作责任制度,规范信息采集程序,拓宽信息渠道。要本着规范采集行为,强化采集精度,保障信息时效,维护权威的目的,积极构建采集制度、体制和机制。同时,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加快信息立法步伐,减少对信息的行政干预,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同时,应加强立法监督,对伪造信息、随意虚假信息坑农害农的信息机构或个人,给予严惩。
加大投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主要集中在支持农业信息化,让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受益。据统计,美国政府每年支出10亿美元用于农业信息工作,用于农产品市场新闻的年度预算就达2200万美元。相比较,我国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虽然大有改善,但与构建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十分有限。因此,尚需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快速推进。目前,应优先考虑在信息人员补贴、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和权威等体系建设方面大量增加投入。结合金农工程、三电合一、物联网等现有信息化推进项目整体推进。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体系,联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中立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体系;制定预警工作的实施条例,完善队伍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和机制。
积极引导,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通过发挥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作用,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高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在信息服务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具有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不同特性的信息产品,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和投资、准市场机制和市场机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来实现。围绕实现这一转变,当前应着力培育各类信息服务主体,包括扶持引导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或其他民间中立性组织,逐步让他们承担起传播农业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各类主体信息服务的质量。
加强协作,掌握农产品国际市场运行情况
篇7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摘 要:市场信息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市场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执行和经营业务开展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企业的采购供应中,必须要考虑市场信息的影响,协调配置资源,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经营决策。合理、正确的使用市场信息能够使得采购供应更加规范,更为有效。
关键词 :市场信息;采购供应;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86-02
一、引言
市场信息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反映市场上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数据、资料等内容。市场信息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资源,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最初是来源于经济活动中直接的语言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市场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包括企业的采购供应的管理。企业的采购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采购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以及日常经营用品,从而保障企业的生产的持续性。有的企业的领导层认为采购部门就是一个资金支出的部门,没有营业收入,也就忽视了对采购部门的管理。其实,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盈利的空间,在采购供应环节中存在着降低成本的可能。市场信息反映着市场活动的经济规律,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在正确的指引下进行采购供应,能够使企业掌握经营上的主动权,获得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采购供应中应该关注的市场信息
首先,应该分析有关供应商的市场信息。应当收集有关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商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应该关注有关该行业的行业发展状况、产品的技术更新情况、商品的供求状况、行业的经营模式以及不同的供应商的数量与产品报价情况。举个例子,了解供应商的市场性质应该注重分析以下的市场结构。首先是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应商,市场信息充分丰富,市场价格具有高透明度。不同的供应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结构、价格、质量基本相同,比如农产品。其次是垄断竞争市场,大多数的供应商处于垄断竞争市场,该市场中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品质不一样,进入或者退出该市场也比较容易,供应商不具有讨价还价的实力,比如一些家用电器和常用的消费品。然后就是寡头垄断市场,在该市场中的供应商比较少,一般只是包括几个规模大的供应商,一般的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供应商的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可以进行讨价还价,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等。最后就是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自然垄断就是国家为实现公共产品服务而形成的垄断,比如制造军用飞机所必须的原材料。政府垄断包括石油、煤矿等等,企业垄断就是专利权的垄断,比如微软的技术专利权。
三、市场信息在采购供应中的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如果只是盲目的依据短缺物质清单进行采购,将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应该关注市场信息的导向,优化采购物质清单。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就是再生产过程,生产以及流通的内部是由很多个不同行业的企业链接起来的经济组织系统,这里面不仅仅包括着生产者也包括着数量繁多的消费者,这个庞大的系统就是市场。市场信息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才能链接起来消费和生产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从市场中获得效益。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购市场需要的产品也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二)优化企业决策
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问题。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决策前,应该收集有用、及时的市场信息,准确的进行市场预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企业的决策。采购环节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环节,必须重视采购环节的决策。首先,在采购决策前,应该广泛的收集信息,然后经过信息加工,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采购决策,在采购的执行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市场信息,以便及时的修改采购决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企业的决策出现失误,就是因为没有重视市场信息造成的。企业决策者在信息不清楚,信息不充分以及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败。因此,企业在采购供应中,应该重视市场信息的运用。
(三)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现在的世界环境变化非常大,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可预测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政策也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外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物质的采购供应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向,是企业对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采购供应环节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环节。在采购供应决策执行中,领导层必须要依靠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的调整采购决策,修正采购计划,从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不利决策带来的损失。
(四)降低采购成本
市场信息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其具有增值功能。市场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隐形财富,因为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向有利于企业盈利的方向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效果,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在采购中,通过分析市场信息,发现价格合适的采购物资或者物美价廉的替代品,从而降低了采购的成本,提升了企业扩大利润的空间。企业根据市场信息的分析结果,将原始材料、人力资源、劳动工具应用到生产中,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采购供应中使用市场信息的步骤
(一)搜集直接和间接资料
在确定企业采购目标的前提下,搜集市场上直接和间接的资料,直接资料基本来自于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报价和质量报告信息。间接资料主要有各种权威刊物的信息资料,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规划方向,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行业发展信息,各种官网上的技术数据分析资料等等。
(二)设计并实施市场信息调查方案
市场信息调查方案应当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物资配备、人员安排以及时间安排等内容,在设计调查方案是应该关注实际的可操作性,以及实施的效果。在实施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案时,应该密切关注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用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提高信息调查的质量。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调查的主题,突出调查的目的,明确调查的目标。
(三)撰写市场信息分析报告
决策者应该认真研究采购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采购物品是处于供不应求还是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通过仔细的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研究信息,最终得出真实的调查结果,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采购政策。
五、结束语
市场信息已经成为企业领导者制定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市场信息传达着市场的需求,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受到市场信息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采购供应活动也不例外,既受到外部宏观形势和供应商市场的制约,也受到企业内部部门间协调控制环境的影响。所以,企业要制定准确的采购供应策略,首先必须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市场信息的变化。市场信息的分析主要是对供应环境以及行业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最后为企业采购供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中供应市场环境包括与企业供应管理活动有关的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以及供应商所处行业环境因素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资本市场 信息供给 信息需求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6-044-04
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轴心”和“生命”,资本市场是信息最重要、最集中、最不对称、时效性最强、价值体现最充分的市场,可以说,现代资本市场也是一种“信息市场”①。要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就必须研究信息的供求机制和运行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运行系统,它由信息供给、信息需求、信息传播与流通等组成。
一、资本市场信息的供给分析
信息的供给,就是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提供等过程的总称。信息的供给是资本市场信息的“源泉”,没有信息的供给,就谈不上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的需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信息的供给是研究资本市场信息系统的起点。
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投资者所需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由自己“生产” 并加以选择的,是一种由私人进行的独立的、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化生产。这种私人生产的优点是,投资者的信息可以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即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复杂,以及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信息私人个体化生产存在的速度慢、成本大、误差大等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客观上决定了这种信息生产方式的原始性和落后性,难以适应现代资本市场运行对信息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在现代资本市场上,信息的生产方式逐渐向社会专业化生产转变。
信息的专业化生产是指资本市场上的信息由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生产,形成了社会化、专业化、集团化的特点。信息生产的专业化,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信息成本及其在金融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因为专业信息机构可以集中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和庞大的网络,大批量地收集、整理、加工和生产信息,一方面速度大大提高,质量也有保障;另一方面单个信息产品的成本也大为降低。另外,专业化生产的同一信息可以同时出售给多个投资者使用,可以使信息机构的收入来源增加,可以实现信息的连续化生产。也就是说信息的专业化生产克服了个体化生产的弊端,提高了信息生产的效率,因而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信息生产的主导方式。也正因为实现了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现代资本市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市场。
在资本市场上,信息的供给是由以下主体完成的,这些主体提供着不同的信息,具有各自的特点。
(1)政府信息部门。如证监会、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它们负责制定、收集、整理和有关经济、金融的制度、法规、政策以及统计资料、形势报告,一般属于宏观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信息一般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往往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国际利益和经济大局为重,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宏观、深远而广泛。在一个法制完善、程序规范的国家,这方面的信息不是一个任意变化的变量,而具有一定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相反,在一个“人治”的社会或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政策的随意性较强,信息的不确定性较大。
(2)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上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它既是资本市场体系的组织中心,也是资本市场的信息中心。所有上市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品种的交易信息,例如成交的品种、数量、价格、时间以及未成交的委托情况,证交所的各类指数、公告等,都是市场参与者需要的信息,也是监管部门重要的信息来源。证交所的信息,主要生成于自动交易系统,在通讯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即时传输的速度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方面信息在时间上、准确性和公正性上也是有保障的。
(3)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因而是资本市场微观信息的主要来源。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来源主要是现代资本市场普遍实行的“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各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格式等作了严格具体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对公司经营情况、经营业绩、财务报告、重大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予以公布。上市公司的信息基本上属于微观经济信息,这类信息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也是公司股价波动和实现再发行和再筹资的主要依据,因此,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都十分重视。公司信息有利好信息和有利空信息之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掌握着主动权,因此不排除公司在事关重大的信息方面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在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和真实性方面有可能存在“噪声”,投资者在使用这些信息时需要甄别。
(4)证券中介机构。主要指证券公司,广义来说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公司作为信息源,主要是以其拥有的研发中心,对资本市场的基本面、技术面、行业发展状况、上市公司个股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形成市场走势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等信息产品,向社会公布或出售。证券公司的信息具有明显的功利性,难免会有各种“噪声”存在,甚至会有虚假和误导的成分,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需要投资者注意和选择。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也是重要的信息源,一般出于职业道德和行业信誉,它们的信息可能是对公司信息或其他证券信息的真实性的“鉴别”和“过滤”,相对具有真实性和公正性。
(5)投资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是信息供给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行为信息,如投资品种、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股价格、买卖时间等,这些信息在交易发生后立即成为一种信息,不仅对个体投资收益有直接影响,而且汇集起来能够反映出市场的总体走势,成为一种“公共”信息。二是投资者作为市场参与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判也会形成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主要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判断、分析研究,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也可能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传播,例如形成“小道消息”,在朋友之间散布,对别的投资者产生影响。很显然,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是没有保证的,需要引起信息接受者的注意。
二、资本市场信息的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顾名思义就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需求。市场参与者之所以需要信息,就是希望信息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信息需求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需求特征,它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也就是说,信息需求不是为了满足一般性物质欲望,而是为了减少风险,获得最大化收益,这是信息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针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信息需求的形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无论信息需求的具体形式多么复杂和变化,它们在本质上都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即消费性信息需求和生产性信息需求。前者如消遣性知识需求,后者如企业对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的需求一样。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难以将这两种信息需求严格地区分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市场参与者效用最大化假设相一致,信息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参与者的信息需求均为生产性信息需求。
资本市场上,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信息的需求主体。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信息的要求上,在信息的收集途径与方式上,在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上,以及在信息的最终用途上都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信息的需求主体及其各自特点如下:
(1)投资者。投资者是资本市场上最大的信息需求者。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目的就是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就要减少不确定性,规避风险,信息正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增强投资决策准确性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因此,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最需要的就是信息。投资者主要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不管是那一类投资者,信息无疑是实现其目的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会花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采用一切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工作。基于内部利益诱导和外部竞争压力而产生出的强烈的信息需求,促使投资者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千方百计挖掘信息的价值。在这方面,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强、更大的需求动机。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大批这样的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性才得以实现。它们是信息需求的主力军,通过它们的利己动机实现了资本市场对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部分需求主体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2)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之一。资本市场既是公司筹集资本的场所,也是其进行资本运营的舞台,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活动都是在资本市场上展开的。上市公司的这些行为,都依赖于信息的占有。因此,来自资本市场的各种信息,都是公司管理层十分需要和重视的。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上市公司的体制是健全的。如果现行的制度安排使得上市公司无破产、被兼并、被收购的压力,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升降是行政任命或关系安排,而与公司业绩无直接关联,那么公司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可能是非理性的、迟钝的、短期化的。然而,一个正常环境中的上市公司,则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是灵敏的,需求是强烈的,甚至信息是决定一个公司决策准确、竞争获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需求者。因为,信息生产也是对原始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需要具备“信息资源”进行投入,也就是说,其对信息的需求多是一种“生产性需求”。但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只是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只是在整个证券交易活动中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和信息服务,因此,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并不一定对信息的使用效果负完全的责任。据此有人(汤光华,2000)认为,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缺乏信息需求的真正动力。我们认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从现实来看,一方面,证券公司除了为客户服务的证券经纪业务外,还有证券自营业务,而自营业务对信息的需求是直接的、有动力的;另一方面,即使是经纪业务也是长期的博弈过程,必须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留住客户,并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样,它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真实的、有动力的。可见,信息对于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十分重要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无疑也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需求主体。
(4)监管部门。证监会等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监管整个市场的运行,制定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监管市场参与者的“博弈”行为,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作为资本市场“看得见的手”,监管部门的法规制定和政策出台等决策行为是以大量、广泛、真实、准确的信息为基础的。显然,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等监管部门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需求者之一。它们除了掌握有关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方面的信息以外,还要了解市场参与者行为的信息,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商以及新闻媒体等机构行为的信息。监管当局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式一般是正规的,而且有明显的行政命令性,由下而上地汇报得来。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及效率与行政的层级结构、工作作风、管理制度等有直接关系。监管部门的制度效率决定了其信息效率,信息效率进而决定了监管效率,而监管效率最终影响着整个市场的效率。因此,作为现代资本市场的“掌门人”,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也是信息的需求者,必须做好信息工作。否则,盲目决策、政策滞后、信息泄露等行为只能给市场造成伤害。
三、资本市场信息的传播与流通
信息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信息生产的效率,还取决于信息传播的媒介及其效率。信息的传播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播的终点是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中,因此,信息传播是联结信息供给和信息需求的桥梁和纽带。
信息传播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完成的,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渠道又叫“信道”,包括媒体和其他多种方式。资本市场上,信息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证券交易系统。它主要是以交易所系统为中心的证券商信息网络。交易所系统作为信息渠道主要反映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品种的全部交易信息,这些信息具有速度快、数量大、时效强、公开、公正等特点,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最直接、最客观、依赖性最强的信息来源。例如国内的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信息源”。证券商作为信息渠道,一方面传输交易所适时行情信息,为在其开户的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经纪业务服务;另一方面向其客户进行技术分析、现场解盘及有关咨询等信息服务。
(2)媒体渠道。媒体是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一些国家规定了信息披露的指定媒体。媒体上既转载交易行情,也刊载信息公告,还发表大量分析报告如大势研判、个股点评、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加工过的信息。各种媒体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时效快、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网络,使资本市场信息得到及时、快捷、广泛的传播。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便捷了资本市场信息的传播,使广大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获得信息,进行投资操作。国际资本市场上著名的信息媒体很多,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等;国内也存在一些专业的信息媒体,著名的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等“三大”证券报,还有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证券”以及各地电视台的证券类栏目等。
(3)非正式传播渠道。除了交易系统信息、主要媒体等正式信息传播渠道以外,还有一些小范围的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例如投资咨询机构设立的信息网络,地方开设的证券声讯语言信箱,各地举办的不定期的股票讲座、证券培训班、资本市场研讨会、俱乐部性质的组织等,也起着信息传播的作用。
(4)其他传播渠道。例如熟人之间的自然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散播等也是一种民间的、非正规的、难以阻挡和管理的信息传播渠道。
信息传播除了以上主要渠道以外,还取决于一些技术条件等“基础设施”。一个比较理想的信息运行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运行系统的“硬件”设施,即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各种通讯传输设备、组织机构设置等有形部分;二是信息运行系统的“软件”环境,即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各种制度安排、政策规定等无形部分。这些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否则,现代资本市场信息系统的运行都可能是“跛脚”的,难以有效的。
四、资本市场信息运行系统
以上我们分别论述了信息供给、信息需求、信息的传播与流通等情况,其实,这些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资本市场完整的信息运行系统。这一运行系统如下图所示:
资本市场信息运行系统其涵义是: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内在要素,它是市场参与者进行证券交易、进而实现资本融通的决策基础;市场参与者既是信息需求者,同时又是信息供给者,它们的交易活动既需要信息,又会产生和显示信息;资本市场既是资本交换的场所,又是信息交换的场所,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说现代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信息市场。
综上所述,信息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资本市场运行和管理中给予信息因素以应有的地位,在资本市场制度设计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通过信息供求机制和传播渠道保证信息的生产、交流的顺畅,使信息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轴心。另一方面,坚持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趋向,使各种信息能迅速、快捷、准确地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去,变成价格的内在成份;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减缓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平交易和有序运行。
注:
① 马广奇,2006:资本市场博弈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68~102页。
参考文献:
1.马广奇,2006:资本市场博弈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68~102页。
2.布鲁斯・金格马,1996:信息经济学[M],马费成等译,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中文版,第61~63页。
3.刘波,1999:资本市场结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3页。
4.F.Black , 1986: “Nois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LI, No.3, P529~543.
5.张建伟,1999:噪声交易、金融泡沫与金融市场多重均衡理论[J],当代经济科学,第4期。
6.汤光华,2000:证券投资的不确定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62~165页。
篇9
被动只能挨打,主动方得机会,作为一个业代必须养成主动收集、分析、反馈信息的习惯,并能及时有效的把自己的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传递给上层领导。
什么是市场信息?也许好多没太在意,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事解事,无形无意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这需要业代依靠着娴熟的经验和技能作为基础。
今特总结以下市场信息,供业内朋友参考。
1、 当地市场的商业售点情况。(包括每个客户的地点、客流量、口碑、信誉、品牌经营状况、价格规范程度等,甚至要了解客户的资金实力、发展潜力、经营理念、经营方向、管理状况等)
2、 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风俗人情、购买习惯等
3、 竞争对手的产品分布、新品状况、产品价格
4、 竞争对手的渠道结构、终端布局、经营客户的销售能力以及忠诚程度等
5、 竞争对手产品的优势和劣势,销售政策的显性和隐性优缺点,广告和促销的频率和规模,以及惯用的推广手段。
6、 竞争对手拜访客户的路线、频率、周期等
7、 竞争对手服务客户的手段,以及优劣程度
这些是业代要知道的最起码信息,也是业代做好销售工作的基本保证。那业代在日常工作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获取这些信息呢?
一、 表象观察法
根据市场迹象和现象来获取、判断市场信息。这种方法需要业代有很强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市场信息是靠业代长期的工作经验、业务技能、用心程度以及预先准备程度来决定成效的。
二、 客户访谈法
客户是业代最佳的情报员,往往业代的第一手信息都是自己客户反映过来的。无论客户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其利害程度依靠业代自我把握。同时业代不仅要从自身客户获取市场信息,还要通过访谈的方式从非直接客户那里获取一些对手的信息。
三、 业代闲聊法
同在一个圈子里打滚,许多业代都经常在一齐闲聊,谈某客户的情况,某品牌的动作,市场发展形势等,来知道一些市场中形形的人、物、事。甚至让一些没有利害关系的业代朋友帮助留心竞争品牌的状况,避免自己信息获取不及时,暂时阻塞。
四、 导购汇报法
每个商业售点都有推销的导购和营业员,商场的情况、竞品的情况,他(她)们通过商场例会、销售观察、同伴交流等都能够或多或少知道个差不多。有自己专职导购的,可以作为一项工作安排其负责收集、汇报市场信息;没有专职导购的,可以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打点下营业员,这样既可以多销售产品又可以获得部分有用信息。
五、 同事沟通法
不同区域的既有差异化,也有相同点。同事之间多了解些竞品在各个区域的状况,容易加强自己判断对手将要在自己的区域市场可能做出的动作,扩宽自己获取市场信息的思路。为何用思路,不用途径,因为市场中某些信息是隐性的,看到并想到便是信息,想不到即便看到了也只是个现象。
六、 媒介告知法
篇10
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999年9月,作为法人股转让系统的STAQ和NET系统相继被关闭。为解决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建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2年退市公司也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2004年我国证监会规定了退市平移机制,强制上市公司退市以后必须进入代办系统;2006年中关村园区高科技公司进入代办系统挂牌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标志着代办系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以看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公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代办股份转让公司,即两网系统公司和退市公司,该部分截止2008年4月30日共有51家公司、55只股票。其中,STAQ网公司6家。NET网公司2家,退市公司43家;另一部分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该部分截止2008年4月30日共有28家公司挂牌交易。
(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的公司分两类:一类是非公众公司,另一类是非上市公众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是股份报价公司,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属于非公众公司;代办股份转让公司是股份转让公司,是90年代从“两网”系统退下来的公司和沪深交易所的退市公司,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为规范股份代办转让系统的运行,我国证券业协会分别于2001年11月了《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2006年1月公布了《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以下简称“信息披露规则”)。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代办报价转让系统的信息披露现状来看,截至2008~1e4月30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自4月23日有2家公司披露2007年的年度报告起,到4月30日共有27家公司(占代办股份转让系统55家公司的49%)披露了2007年的年度报告,且绝大多数公司将2007年的年度报告和2008年的第一季度报告同时披露;而中关村科技园区代办报价转让系统的28家公司截止2008年4月30日已有27家公司披露了年报,一家未披露年报的公司是因为董事长涉嫌犯罪而延迟披露2007年的年报,分析时将该公司从样本中剔除。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12项要求作为信息项目列示在表1中,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已公布的年度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统计结果,对连续两年提交年度报告的12家公司的报告项目比较,以及2007年以后新增加的公司提交的年度报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对比连续披露2006年年报和2007年年报的12家公司,发现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多数公司信息披露项目多于信息披露规定的要求。2006年年报披露的信息项目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基本趋于一致,这可能与报价公司初次挂牌披露信息参考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关,2007年有些公司的年报已经按照《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披露,但仍有过半公司的实际信息披露超过规定披露的要求。二是连续披露2006年、2007年年报的12家公司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27家公司2007年度的年报对比,发现2007年以后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信息披露更多地(增加的15家公司多半按规则要求没有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情况简介、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遵守了《信息披露规则》的披露规定。三是对《信息披露规则》中年报披露没有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情况简介、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等信息项目,实际披露中多数公司主要对公司治理结构不予披露,其次是重要事项,然后是股东大会情况简介,最后是监事会报告。
(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的实务分析 从上述信息披露规定和挂牌公司的实际披露情况可以看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披露比较及时,并且实际披露内容多于规定披露内容;但从连续两年披露的公司来看,2007年年报和2006年年报相比披露的信息项目减少了,即更多的公司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披露。这说明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信息披露规范的理解需要一段时间。2006年1月16号出台了《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披露规则中简单明确规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但并没有规定信息披露的形式,这可能造成多数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参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格式的要求进行披露,因而造成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形式类似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形式,如信息披露规则只要求披露两年的会计数据,并没有象上市公司那样规定3年,但2006年度多数公司仍按上市公司规定的3年披露;再如,2006年多数公司不仅披露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还披露了现金流量表。2007年的年度报告的情况有所改善,这说明企业对信息披露规范的理解需要时间。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连续两个年度的年报信息披露看,仍有半数公司延续上市公司的披露模式。这可能与挂牌公司想证明自己实力,计划以后有机会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上市有关,更可能是与会计人员并没有很好地理解《信息披露规则》的具体规定有关。尽管《信息披露规则》要求挂牌公司可自愿进行更为充分的信息披露,但多数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形式并没有披露特色,这说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弱,会计职业素质仍有待加强。三是未考虑信息披露的成本和收益。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资产规模一般比上市公司的规模小,因而同样信息披露项目的成本相对较高,而收益却没有因信息披露的增加而增加。信息披露过载只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企业收益。四是披露规范自身的问题。《信息披露规则》是由我国证券业协会制定公布的,属于一种市场监管型规范文件,规范自身相对较为简单,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量的要求少,这符合小规模企业信息披露的特点。但规定中并没有给出公司编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或制度的依据,也并没有给出信息披露项目选择的具体范围和指导等。如规则中没有规定公司提供财务报告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哪些信息披露项目是必须披露的,哪些信息披露项目是可以选择的或是可以合并的等,所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几乎完全类似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这可能与《信息披露规则》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有关。
五是披露规则统一的问题。代办转让系统两套信息披露规则不利于信息的可比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信息披露几乎承袭了原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这无疑会增加该类公司的披露成本。此外,处于同一交易平台的公司交易采用不同的披露形式,不能体现这一交易平台公司的基本特征。
二、构建柜台市场信息披露规范的启示
要保证柜台市场的建立和规范运行,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关键,借鉴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规范和实际披露状况的分析,对柜台市场信息披露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信息披露的层次性 柜台市场是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量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和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就整个资本市场而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市场监管的主要目标,其手段主要通过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交易所市场和柜台市场之间的转板应以市场间可比的信息为基础,这需要规范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层次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层次上市公司的特征上,交易所市场主要针对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柜台市场主要针对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之间的衔接应由可比的信息作为支撑,但市场层次的差异要求信息披露应满足不同层次资本市场运行的需求。另外,就柜台市场自身的发展而言,其内部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纳斯达克市场有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还有OTCBB市场和粉单市场等,不同的市场层级有不同的交易特点,所以应有满足不同层级需求的信息披露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