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健康教案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体育健康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体育健康教案

篇1

摘 要 体质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特挑选西南两个城市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局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体质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 马鞍山市 六安市 中小学生

健康是人类面向21世纪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体质健康教育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观的责任。健康不是没有病,而是身心全面健康的状态,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体质健康教育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小学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我国有近三亿在校生,由于该人群具有身心、智能力发育、群体生活、变异性、可塑性大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该人群的体质健康教育,不仅为其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体质健康教育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人数显著增加。学校体育的调查也发现: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知行冲突”在高年级学生中十分普遍。面对此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以新的视角来构筑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采用PPS法抽选学校样本,在学校样本中按PPS方法抽取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两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课题的结题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中小学14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70名、小学70名),90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50名、小学450名)。

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向山区中小学16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80名、小学80名),96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80名、小学48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120份,回收2076份,回收率96.07%, 其中有效问卷2010份,有效率94.83%。

2.专家访谈法:与部分体育专家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座谈,了解其观点和态度。

3.数理统计法: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10篇,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与工资收入情况

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工资水平较文化教师低。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中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7.27%,大专学历占22.73%;小学:本科以上学历占36.36%,大专学历占54.55%,中专学历占9.09%。收入情况基本同学历、年龄成正比,体育教师的收入较文化课教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课教师补课待遇高,而体育教师课外训练和活动课的待遇低、有的学校还没有;其次,是基本课时的奖金系数比文化课教师低。

(二)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普遍认为学生体质与遗传和学校教育有关(遗传占70.25%、学校教育占68.63),普遍认为生活习惯、安全意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生活习惯占97.73%、安全意识占90.91%),普遍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有效(很有效占54.55%、有效占38.64%)。这说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他们对体育课在其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普遍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占81.82%),而实际上很多做法却自相矛盾。如:学习负担过重(占53.30%),活动空间小(占43.18%),健身场地不完备(网球场4.51%、羽毛球场40.90%、乒乓球台86.36%、排球场59.09%),对健康知识的宣传缺乏(宣传的占18.18%)。

(三)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体质健康教育重要(82.5%),普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95.00%)、安全意识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87.5%),大多数关注体质健康知识(83.50%),他们的体质健康知识大多来自电视和报纸(电视71.67%,报纸37.5%)。这说明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但认识大多来自传媒,而非体育与健康课。

2.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着促进作用(83.30%),也有13.30%的学生认为看不出效果。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从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文化课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如: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活动时间少(53.30%认为过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不健全(67.50%),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48.50%)。

(四)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影响

问卷显示,父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76.7%,母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83.3%,说明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健康情况非常关注。媒体也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经常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的占26.67%,认为有效的占81.5%;看健康教育杂志的学生占62.4%,认为有效的占80.32%;听健康教育广播的学生占26.5%,认为有效的占35.2%。但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有学生参与的更少。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反映社区不组织活动,即使有组织的,间隔时间也较长(一个月一次5%),组织的内容大多数是成人和老人活动的项目,忽视了社会生力军――学生。以上说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也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未做出实际行动。

(五)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现状

1.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频数

体质健康活动频数是指学生每周参加体质健康活动的次数,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质健康活动3次或3次以上的达53.10%,这高于1996年通报的我国体育人口31.4%的比例,说明两市中、小学生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男生为64.23%,女生为39.94%),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2.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的时间

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较短,每天活动不足1小时的占76.65%。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校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挤占课余时间进行补课是一种客观现象。

三、结论

1.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工资待遇较文化课教师低,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流失。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自相矛盾。

3.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苦于学习压力,除了体育课外,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对于体质健康教育知识多数来源于电视和杂志。

4.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面起促进作用,但力量有限。

5.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体质健康教育都很关注,但却未很好地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光靠学校体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只有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两市中、小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7.两市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滞后。

8.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多年来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学校体育对体质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建议

(一)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

1.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举措。因此,可建立与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理论研究。

2.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教材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师讲授、学生活动的对象与客体,它是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现有的健康教育教材,虽是近年编写的,但不是很全面。随着影视与多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也应将影视与多媒体等电子教材建设作为重点。

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融为一体,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在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或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师资;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对承担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以提高授课质量。

(二)对学校领导层来说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特别是社会地位的平等,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2.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体质健康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

3.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社区的活动空间和新型的器材资源、家庭的亲情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网络,有效弥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不足;

4.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可定期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培养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5.发挥学校优势,定期向社区派遣教练员,组织健康活动的开展,解决社区体质健康教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6.利用学校的社会功能,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调动各方面力量介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

7.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三)对学校教师来说

1.对文化课教师来说

(1)不能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协作精神,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是讲团队、讲协作、讲平等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文化课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大力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2)狠抓课堂质量,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还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2.对体育教师来说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以学生为本”,注重健康知识的人文价值,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传达人文关怀。

(3)对各种健康知识和实用技能综合改造,强调生活化和可操作性。

(4)精选方法,以少且受益深为标准。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追求实用、有效,达到“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的效果,否则容易务广而荒。

(5)从兴趣入手,培养习惯。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对习惯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成自然,体育锻炼一旦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能与我们相伴终身。

(四)对学校学生来说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知识;

2.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帮助教师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3.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分数第一的“束缚”中跳出来。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2]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庞元宁等.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1).

[4]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6]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2).

[7]潘建芬,唐东辉.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卢元.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篇2

我们在本省随机抽取4个城市,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每个城市中抽取10所小学进行调查,在每个小学中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收回。同时,又对部分小学进行了专访,调查文章所需要的数据。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总结出制约小学体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制约小学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课开课情况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相差较远

对这些城市小学体育课的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这40所学校中有34所小学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有5所小学每周只开设1节体育课,只有1所小学不开设体育课。另外,这40所小学中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的没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每周开设的体育课是3节,这些小学的开课情况与教育部的规定相差甚远。

(二)不重视体育理论课程的开设

调查结果显示,这40所小学中,有20%的学校在每周会设置一节体育健康教育课,38%的小学只是偶尔进行一次体育理论教育,而42%的小学根本不开设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有些小学普遍不重视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多数小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只是在体育课中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并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三)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意识薄弱

在对部分学校的专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小学的体育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学历在中专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9.5%,而具有大专学历的只占5.3%。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这些教师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很强。完成教案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但是这些小学中的体育教师,50%以上不写教案,部分教师的教案也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和评比的需要。另外,这些小学中的体育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严重,占调查人数的59.6%,即使上体育课,也只是简单的列队集合,之后让孩子们“自由活动”,使得小学体育课形同虚设。

(四)体育设施匮乏,体育课程内容单调

在对这些小学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查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些学校的体育设施极其不完备,体育器材也不健全,在上体育课时只是以田径、广播体操和简单的小游戏为主。长期以来,这种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有些小学生已经厌烦体育课,这就使体育课无法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解决限制小学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并且要对小学生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同时,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还要加大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学校领导要摆正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将体育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要确保体育教学质量,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而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体育教师队伍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了解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一些高学历、有能力的教师投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促进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壮大。在体育教师的任用方面,一定要保证教师的质量,对教师的学历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另外,要经常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始终明确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有的素质和能力,将培育人才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

(三)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内容

篇3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良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个别辅导等途径,唤起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并对心理有偏异或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调查表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专、兼职两支教师队伍,而且专职教师较少,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虽然体育、卫生等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但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很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师本身因工作、生活等压力,有时对学生缺乏耐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视学生的心理,常用威严、权威压制学生幼小的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况。因此,体育、卫生等教师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需要常态化、科学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工作整合为一,真正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它是必需的而不是点缀。据了解,在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师只是个摆设,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这种心理健康课开展的不规范、无考评的现状致使教育者上课无教案,备课应付、懒散现象严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但也确有不少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一般来讲,小学生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现象:(1)价值观扭曲。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家长和社会的影响致使不少小学生看重物质享受、看重金钱,无心学习,攀比心理严重,心理出现扭曲,甚至出现偷、抢的现象。(2)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大人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大人一味地谦让、过分地疼爱致使孩子养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常常置别人的想法于不顾,不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3)逆反心理严重。受家庭条件,父母情况、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响,少数学生心理发展畸形,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更是反抗、逃避、远离等。(4)冷漠无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很多小学生却总把别人当对手,别人好就嫉妒他们,别人差就嘲笑他们,对待别人非常冷漠。(5)恐惧抑郁。很多小学生抗挫能力差,经不起打击,对困难存在畏惧心理。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制定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2.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挖掘其教育教学潜力。目前,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少导致教师工作量大,他们无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因此,重视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它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3.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对教育者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专业化,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4.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并对其进行测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者要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要以中等强度的运动练习为主,坚持兴趣与运动负荷兼顾的基本原则,预防或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6.建立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区域。网络将成为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空间不可估量。在这个大空间里,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过来。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篇4

关键词: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开展得好,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也会表现得更加良好。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必须要跟上整个课程改革大趋势。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研情况一直令人担忧。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十分低下,而长期以来沿袭的“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寻找对策,以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整合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工作效率,是效益最大化的一门科学。管理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头,是一项立体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本文不仅从教研方面进行分析调查,也从农村中小学管理方面着手,希望能为相关行政部门加强会宁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调查抽样的方式,从会宁县周边33所中小学各选择了10名学生进行集体问卷测试调查、无记名答卷、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30份,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针对特定群体进行了访谈、实际现场调查、比较分析,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1是调查对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89.7%的同学有兴趣参与课外体育活动,74.1%的同学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有积极的影响。这说明会宁县中小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有较高的主观认知,这得益于近年来会宁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积极推行市民健身计划,有效地宣传了体育与个人健康、体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仍有少数同学对课外体育活动没兴趣或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这是一个潜在的体育教育群体,说明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应引起重视。

2.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良好,其中93%的中小学每周的体育课在两课时及以上,但是体育课有不同程度地被其他课程侵占的现象。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调查显示,会宁县农村中小学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为79%,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使用统编教材的情况为63%,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的书写率极低,有68%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有些教师除了评定职称、评优需要外从不写教案。在仅有的32%的写教案的体育教师中也只有51%的教师完全依照教案上课。同时,调查也显示,会宁县周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情况较差,由于场地、器材以及教师本身的原因,有80%的体育课教学组织混乱,有些教师甚至是完全采取“放羊式”教学。

3.经费投入

调查显示,县级财政在体育与卫生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即使有投入,也只是给现状较好的县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包括社会性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方面仅有每年每生5元,远远满足不了开展正常体育教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实行“一费制”后,农村学校财政比以往更加困难,整体办学资金匮乏,社会支持严重不足加之历史欠账太多,学校又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而造成了首先牺牲体育经费的现象。90%的学校体育经费达不到当年学校教学经费的5%,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卫生成了教育发展中的“重灾区”。

4.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

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简陋,90%的学校没有200m2田径场,甚至没有跑道,几乎全部为土场地;75%的学校没有室内活动场地。所谓的室内活动场地最多只有200m2,基本是作为器材室使用,根本不能满足一个班甚至几个班同时上课的需要,阴雨天以及雨天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器材严重匮乏,许多学校大多只有几个篮球、几张垫子和少量的实心球、跳绳等,并且破损率严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85%的学校的体育器材不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15%的学校只能勉强满足体育课的需要。而对于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体育器材的需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场地器材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所能选择的项目只能是跑步、跳绳等单调的几个项目,并且只能满足极少比例的学生的需要。

调查还显示,体育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90%会宁县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教师, 学校往往让其他“主课”教师占用体育教师的编制,造成一所中小学往往只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往往由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农村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占到95%,90%的兼职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专职体育教师学历起点偏低,大专以上体育教师比例为14.5%,并且大多以中师为起点进行函授学习获得的大专学历。体育教师工作繁重,待遇相对其他科目教师偏低,不能同工同酬。

5.领导参与体育管理工作情况

调查显示,会宁县大部分中小学体育分管工作由校长来做,小部分由教务主任管理,整体数据显示对体育工作的不够重视。由于农村学校一般都处在较偏僻的地方,上级教育部门下基层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很难发挥出他们自身的职能优势,对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指导也只是“蜻蜓点水”,更难说有很大的指导监督力度了。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调查显示会宁县周边农村中小学目前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

(2)主管领导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对体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不高。

(3)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且不平衡。体育课开课率和执行大纲情况良好,但使用教材教案的编写、执行以及教学的组织情况不容乐观。

2.建议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比例。农村中中小学校兼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大,应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标准配备到位;对现有的专兼职体育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进修与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进一步稳定现有队伍,逐步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宣传表彰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2)县一级教研部门,要尽快地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地利用其职能及能力优势,深入农村中小学,加强体育教研的指导,积极传递外部的教改信息,更好地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农村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 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认真地撰写学科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核心。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建立校体育管理体制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宗旨,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的基础保证。学校在建立体育管理体制及相关条例时,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建立和规范中小学的体育管理各要素和各环节,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在体育器材不足情况下,我们要创新改造仅有的器材,根据器材的特点,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资源。例如,乒乓球可以当体面乒乓球、对墙乒乓球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绳投掷,踩龙尾等。仅跳绳,陕西的一位体育教师就创造了一百多种跳法。小皮球可以用来踢足球,也可以用来投掷,还可以用来打篮球,还可以打保龄球等。

(4)体育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相互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面临挑战。为了适应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笔者认为,采用按男女分组、健康分组进行分组教学,并努力做到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个别化教学”、“能动教学”、“兴趣教学”,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施华强.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1).

[2]杨文娟,芦平生.甘肃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00-102.

[3]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65-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几点意见[EB/OL].[2002-09-10].moe.省略/edoas/website/8/info12342.htm.

[5]王哲.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内江科技,2008(1).

(作者单位 会宁县第三中学)

篇5

一、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xx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服从领导安排,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二、坚持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认真学习机关和科室同志们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组织一项活动之前,先虚心听取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意见,对于有利于工作的好的建议及时采纳,然后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在活动之后,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此外,作为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积极参加各相关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积极进行教材体系备课、听评课和送课下乡活动,同时利用有限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服务。

三、与同志们团结协作,做好科室和自己的本职工作

今年本科室的工作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防控甲流、手足口病、服务南水北调工作、体卫专项督导和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监测……,大事要事急事一件接着一件,但是我们科室的同志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大家齐心协力,相互补台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做好每一项工作,通过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常规性和临时性的工作。对于我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我简单的罗列一下:

三月份:组织开展区中小学生“晨光”“曙光”活动

四月份:组织开展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月份:组织学生参加焦作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晨光”“曙光”活动和区体育教师观摩课比赛

六月份:组织开展区体育教师教案评比和新课程培训

七月份: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市体育教师基本功选拔

八月份:组织开展区体育教师岗位培训

九月份: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软式排球和小学生足球比赛

十月份:组织体育教师到郑州、洛阳进行体育优质课观摩

十一月份:各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十二月份:迎接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工作及组织开展区教职工乒乓球比赛。

可以说是月月有活动啊!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我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能力。本年度共有XX余名学生500余名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学生获得省级奖励100多人次,市级奖励400多人次,区级奖励800多人次,教师获得省级奖励50多人次,市级奖励80多人次,区级奖励100多人次。组队参加焦作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初中组和小学组两项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焦作市晨光曙光活动中我区在全部十六个比赛项目中取得10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有10余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机关同志、科室同志的大力帮助、各学校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衷心的说一声,谢谢大家!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31-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思品、公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觉锻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率先垂范

向师性是小学生对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尤其明显,他们对教师有一种无条件的崇拜和依赖心理,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就慢慢开始减弱,若教师行为或语言有失妥当,那么学生就会有不同意见,甚至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好好利用,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行为规范、举止文明。当学生看到教师行为规范优雅及文明优美的谈吐,就会严格要求自己,效仿教师。

1.行字当先。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是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小学生时,要特别注意措辞得当、语气适宜。教师教育学生时,应该用正面鼓励的语言,避免嘲讽或全面否定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家长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难以自主形成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向师性较强的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正面评价的鼓励,告诉学生“你能行”。学生就会倍受鼓舞,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注意。反之,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去学习,甚至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2.言语激励。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有些比较胆小、害怕的女生对滚翻比较畏惧,出现躲避和不乐意参与的现象。此时,教师千万不要去批评她们,而应该以期待的言语去激励她们:“前滚翻很简单,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复杂和危险,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掌握‘蹲撑,两手撑垫,同时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复、团身向前滚翻。向前翻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要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要迅速屈起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着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状。大家记住要领,认真练习,就会越练越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继续练的信心。同时,当学生在训练中有了一定进步,教师又可以说:“你做得真棒”“你滚动的动作真是越来越标准了”等语言去鼓励她们。

当然,激励语言也要运用得当,才能明显地发挥作用。假如不去考虑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在学生还未进步或成功时,语言激励采用不合时宜,不仅不能起促进作用,还会出现“勉强、反感”的尴尬局面。

二、内容引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到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时候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活动中。目前,有些水平段的体育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喜爱体育老师的程度也有所下降,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讨厌体育课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体育课堂的枯燥乏味,又加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体育课上不断重复地进行练习,教师灌输简单示范动作,体育达标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逐年下降,导致其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厌倦、畏惧。对此,体育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专业素养及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以德育内容引导体育教学,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地将德育游刃有余地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在备课的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教案,将德育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使德育和体育真正并存。

三、源于生活

体育生活化是指以体育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体育生活化”换句话就是,体育是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积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体现,成为人们新的生存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它的发展对于人的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育生活化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方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生活,赋予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投掷》时,可以把课题设计成《快乐的田间劳动》,将复杂、抽象的内容改变成形象易懂的内容。以农民伯伯挑秧苗为开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以投秧苗为主,让学生去体验如何投得远。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投掷的基本要领,还体验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从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

四、渗透策略

篇7

一、 教师要以爱心去贴近童心

心理学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作用对小学生最为明显。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得到亲人的百般呵护,在学校他们也希望得到小朋友们的注意和赞赏,特别是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抚爱,以得到老师的爱作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为此,教师要以爱心去贴近童心,以爱心去培养爱心,用爱的柔情去抚慰他们的心灵,用爱的暖流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在充满爱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锻炼,在学习和锻炼中感到安全、幸福和温馨。

惟有爱心,才能促成师生感情的融洽,关系的和谐。教师才能掌握课堂"教"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

精心能导“活”。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对为什么教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什么—— 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怎样教 ——课程的教法和手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把体育课上好上“活”。

精心能激"趣"。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兴趣取向,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和发挥教材内蕴的魅力,采用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组织游戏,陶冶情操;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动作模仿,激发兴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等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和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精心能排"扰"。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设想解决的办法。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情况,灵活善变地调整教案,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处于良好的状态。 惟有精心,才能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增强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在"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等方面,获得最可能大的效果。

三、教师要用童心去游戏教学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兴趣,启发心智,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小学生做朋友。要“童心未泯”,以一个活泼、乐观、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现在小学生当中,既当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和小学生们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玩、一起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们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不断养成礼仪、文明、宽容、团结、协作、合群的健康心态和习惯。惟有童心,才能与小学生建立起"双爱"的感情通道,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小学生感情交融,赢得小学游戏教学的成功。

四、教学过程 ——吸引注意

注意是指人们的意识对客体的指向和集中,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起点。在体育教学中,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是不稳定的,天上的飞机,地上的小虫,树上知了的叫声,教室传出的歌声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他们的注意又是不持久的,对于新知识,开始感到新鲜,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左瞧右看、吃点零食、摆弄玩具、做些小动作、说些悄悄话等。可见,要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为此,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设计形式新颖的课程结构,采取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利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生动有趣的讲解,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并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持久地把注意稳定在一个总目标上。

五、教学形式 ——适当随意

现代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育与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相适应,让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体育课教学的随意正是着眼于这点,而不是那种“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性别、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女学生喜欢跳绳、跳牛皮筋、踢毽子和有韵律的舞蹈,男学生喜欢武术、投掷、乒乓球、下棋等竞争性强的活动。体育课教学的随意,就是让学生凭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的项目,让他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这样做,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

但是,体育课的随意教学必须注意:

1.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

2.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件易携带的体育用品,这样,一是可以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可以弥补随意教学中器材的不足。

篇8

任何的学科在具体教学前,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课程备案,并对教案进行设计,还要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教案设计,教学活动中应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组织一些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多加参与,并在活动中自行组织小组或,发挥体育特长生的指挥才能,在整堂课的组织上,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活动加以正确引导,并进行总结评判,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体育课堂的具体练习以及常规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善加引导,并要实时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活动中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纠正,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教师要做到充分理解并信任他们,待学生掌握了体育项目的基本要领和基础技能时,教师还要进行点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再如体育教学中的前滚翻教材,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创设这样的场景,有一只小刺猬,回家路上看到许多既好看又好吃的果果,那么小刺猬应该怎么把这些果果搬回家,小学生们的思维本来就活跃,于是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果果抱在怀里;有的说扎到刺猬身上的,直接带着回家;有的会说小刺猬可以在地上打滚,能把所有的果果扎到身上,全部带回家。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活跃的氛围实行前滚翻教学,教师可以说既然这样,大家示范一下小刺猬如何翻滚就可以带上果果回家。大部分学生开始主动练习,蜷缩身子、向前滚翻,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翻不过去,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指引,比如可以用圆形的东西示范,这些物体是如何进行翻滚的,自然学生们会明白前滚翻需要蜷缩身子,然后要双脚并拢,向前翻滚才能成功,由于学生置于情景地进行思考,所以会主动联系生活经历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突破学习难点,因此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很有必要,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大为提升,教学中创设情景在实际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幼,成长经历有限,而且了解新知识的能力也因人而异。由于有些小学生天生的素质较好,所以会接受新知识较快些,但是不一定说在体育技能学习上也会很灵活,所以说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强。尤其对于体育技能活动的掌握,很多只是进行机械接受,对于这样活动的作用和目的,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体育活动技能的掌握更不可能灵活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新动作中对技能的灵活性进行掌握,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应该被尊重和理解,只有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悟所学的体育知识,在感悟过程中更愿意积极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判和集体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谁的动作更为标准和规范、谁做的更好等,这样学生们不但能够积极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容易掌握学习要领,学起来更为简单有效。学生在学习技能要领中展开想象,对许多动作进行创造并设计出更多的有趣动作。

3提供创造性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其实是很富有创意性的,比如跳皮筋、跳方格、编花篮等,这些新趣的游戏都是学生们自己编的,而且编排趣味性很强,容易掌握,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来使学生更具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体育项目创造更多的条件,如提供教学场地和一些活动器材,还有体育活动的新奇项目编排,对适合学生各身体部位的活动技能进行创新编排,要考虑实际教学的安全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项目的编排中,如:体育课堂中可以提供给学生毽子,让学生自行编排活动的类型,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小组比赛,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比赛,或者是每个小组围成一圈以合作的方法踢毽子。同样跳绳也可以依据学生们自己的喜好创编双人跳、单人跳或是合作式小组比赛等。通过创造体育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们的潜在能力,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和疑点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在问题的不断发现中,进一步发现疑点和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打排球,为什么需要双手握拳头是有一定示范动作的,而不是其他舒适的握拳法,乒乓球拍,大刀小刀式拿法,具体何种打法有利,这些教材内容要进行不断的挖掘,才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并解决诸如此类的难题。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以及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的专研,并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体素质,还要对教材不断进行挖掘,找寻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同时要对问题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激发学生们在学习中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更应该将教学中要求具体落实,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教师只有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素质人才。

5结语

篇9

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德、智、体、美、劳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参与课堂练习,完成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陶冶情趣的目的的同时,通过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育人方法的探讨,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以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

我们小学生不仅要从小练得一个好身体,更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正确地认识自我,有利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深层内蕴,是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状态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心理素质,无论哪一方面发生问题,失调和不健全,都会影响一个人整体的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又会影响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态。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当然,想要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平行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两个班共80人,进行实践研究,采用分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2011学年为例,选用其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尝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力求把课题做的比较科学、合理。

1.行动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近年来相关体育教学文献,中小学优秀教案集,优秀教师教案及《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效果明显:

(一)自信心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较强的自信、自主、自强和胜任感

自信,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我让学生常常对自己说“我能战胜对手。是的,我一定能战胜他,就算到最后一刻,我还是说,‘我能赢!’”要培养自信,可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到自信就要重新定位自己,学会看看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够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也没有人集所有的缺点于一身。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有人耐力差一些,有人力量弱一些,教师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弱点做得更好。活动中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不同的难度,比如上跨越式跳高一课,身高相对比较矮小的学生和一些胆子较小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跳过这个高度,我就针对这一情况因材施教,设置几个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勇于挑战,跳过一个高度便是一次胜利,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二)求知欲的培养――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唤起创造的欲望,坚定成功的信心

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基础上为奠定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为基础,在掌握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于实践,进行自我评价身心健康和自我调节锻炼,实现终身科学地坚持锻炼,使体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拿投掷垒球来说,一味地让学生投,效果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学生没什么大的学习愿望,相反可以教师准备一些塑料瓶子放置在一定距离以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小保龄球”比赛,学生可以利用垒球掷远想办法来打倒对面的瓶子,以小组为单位滚倒最多者为胜。比赛开始前让学生加以讨论:如何通过互相合作、互相讨论来夺取比赛的胜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之间的配合加上速度来进行,教师做裁判并引导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意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

体育运动是最能体现意志力的活动,比如在提高学生耐力的同时就是对他们意志品质的一种培养,因为要完成它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耐力跑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意志,但是教师通过种种方法让学生坚持到底,同时养成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那时我们会发现:耐力跑虽然是累的,但是学生们因此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勇敢,学会了拼搏,那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培养。

教学中,对于培养意志力,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加以引导、训练,比如25米2分钟往返跑时,可以把学生自由结伴分成几队,分别命名为燕子队、白鸽队、蜜蜂队……选一名领队带头排成各种图形队伍按要求进行定时跑练习,比一比看哪个小队能够坚持到底,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带队跑的机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努力坚持了下来,认识到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四)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勤学、好学、乐学,重视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常说“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授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方法,使人终身受益,体育亦是如此。

慢跑要求跑时动作要轻松协调,脚落地的方法可用全脚掌(也可用前脚掌),然后过渡到前脚掌后蹬离地,脚着地柔和,跑时呼吸有节奏,呼吸应用鼻子和半张着的口同时进行。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了解体力的分配。教师要加以讲解并做示范,学生进行原地慢跑,练习呼吸方法。一般是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方法,教师提示有节奏的呼吸,强调只有呼得透,才能吸得深。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在慢跑中可采用信号、口令来控制节奏,调整速度。教师还可画一些图形,让学生在慢跑中采用领先跑和图形跑形式进行练习。学会了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五)耐挫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抵御挫折,承受精神压力和挫折考验,有较强地调控矫正能力

在生活、学习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困难,受挫后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认识它和控制情绪,如果我们能克服挫折给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就不仅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而且还可战胜挫折,达到目标。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生活磨练的结果,是教育与训练的结果。这个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的过程。

比如:教学中我总是提示学生小组之间要经常相互鼓励,每次的竞赛与对抗,不可能人人都取得胜利,那么就要积极面对失败与挫折,要学会同伴之间交流,“没关系,我们等一下再跑快一点。”“小王同学加油啊,你能行!”“我们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通过积极的语言,告诉学生们不要害怕挫折,要勇于向前看,什么困难都打不倒自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新世纪的接班人没有理由退缩,新时代需要进取精神。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自尊、自强和勇气、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教学可以关注到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游戏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可以及时反应小学生心理变化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给予培养与指导。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研究中,运用分层、情景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建立了自信,提高了兴趣,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坚持,不光使其身心得到锻炼,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实现了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建议

1.体育课教学要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之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在教学之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要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尽量避免生硬外加的“标签式”、“语录式”渗透,而要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滋润。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21世纪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关系到全民健康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诸多方面。小学体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运动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良好的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身心健康状况问题多、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情况,有必要对小学体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对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则随意变更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则对体育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孩子上体育课就是玩耍,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则认为,孩子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为了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好主课",家长则有意限制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的操场且运动场地狭小,一些学校仅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和一两个乒乓球台。因办学经费有限,部分学校只能因陋就简,配备一些价低质次的体育器材。损坏的体育器材也无法及时得到维修,有些学校连一块像样的高垫都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等体育器材了。体育场地狭小和体育器材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体育教学模式陈旧、程序化严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形队列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烛光能动性和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低位,课堂气氛变得压抑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欠缺。

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非常匮乏,体育教学一般多由其他学科教师负责,体育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即便专职体育教师也缺少进修及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其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程式化教学现象严重,不少教师不会备课,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无从谈起。部分教师无法顺利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面对韵律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教学内容,则感到力不从心。

三、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其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正确处理"主课"与"副课"的关系,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体育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体育教学课时,促进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

入力度,为学校配备满足体育教学所需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学校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寻求社会捐助等方式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自力更生自制教具,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转变体育教学模式,贯彻快乐体育精神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出,小学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快乐体育将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快乐体育不仅使学生从原有的繁杂的体育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变主体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起辅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个人唱主角的单一局面。这是小学体育所需,更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

认识,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锻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