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拓展训练范文
时间:2023-04-07 09:2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野外拓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实当一个人站在地面的时候看上面,看见每个上去的人个个双脚发抖,其实我心里在想这么简单有什么好怕的,当我从地面爬上了一个高10米的柱子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好像这个柱子都在抖,脚好像不受控制一样,不停的发抖,连声音也会变的颤抖起来,当眼睛往地面看去时候更加发抖了,虽然有保险绳保护还是脑子空白一片,于是我先深呼吸尽量不往下面看,用眼睛注视着前面一个距离我们2米远的单杠.抛去杂念想着一定要抓住单杠,我叫地面拉保险绳的伙伴放松绳子,把脚慢慢移出柱子,双膝下蹲.伸出双手像僵尸一样,纵身往前一跳,可惜没抓住单杠,虽然失败了,不过还是收获不少,起码我还是勇敢的面对了危险.我也从项目中体会到,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挑战一些困难的事情,有可能会失败但是还是会努力去拼搏一下的.
而且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社会上有很多有才能的失败者,因为他只会当傍观者站在下面看戏,希望一些成功的人能失败.不过成功者只有有充分的准备,等机会一到就会奋力一搏不管成功与否,还是会像站在10米高台上的人一样纵身一跳.所以富人少,穷人多就是因为思维不一样,富人胆大能尝试和了解任何的信息,穷人永远喜欢跟潮流不敢轻易去相信一件事情.其实现在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社会,只有有信息你就有可能赚钱.所以说人生不在于你的努力和奋斗,在于你眼光,对于信息的洞察力.我写这个体会也是想告诉看了我日记的朋友们,你们不要再做旁观者跟潮流,要勇于接受一些好的信息,给你一个机会.
我们四组挑战完高空特训以后,跟另外四组调换了项目.我们去参加了一个**特训,这个**特训主要是考验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我们是第二组.我们来到一个水流湍急的地方,我是穿着皮鞋下去的,我们每个男生中间插一个女生,这样搭配就是为了保护女生因为比较弱,怕被水流冲走,我们每个人手拉手下到冰凉的溪水里面,每个人手拉着手,跟着第一队后面.
篇2
进入 21 世纪,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对于户外拓展训练接受度越来越高,经常组织公司同事去参加某一类型的拓展活动,并把企业文化融入进来,既促进了企业内部同事之间的感情,又提升了企业凝聚力,让大家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较发达城市,户外拓展训练这个行业启蒙较早,大概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模式,并随着接受度的增加,近年来发展更加强劲。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户外拓展训练进入门槛较低,在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同行摄入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有的依靠自身特殊优势发展较快,有的模仿别人模式缺乏创新又被兼并或破产,使得整个行业产生了泡沫危机。怎么才能在户外拓展行业生存并发展下去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成都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的生存空间、优势地位、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等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成都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的发展战略出谋划策,并试图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条科学可行的方法与途径。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拓展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1、拓展运动的起源
拓展运动一开始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当时属于一种极限运动,里面包含刺激、求生、教育等元素,后面经过劳伦斯倡议成立了专门拓展训练学校,增加了一些训练项目并逐步扩展到管理培训当中,它利用户外活动这种形式模拟出相对真实的户外环境,对参与者进行管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培训。目前,以 OUTWARDBOUND 命名的拓展培训学校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学校,并形成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总部是在渥太华。
2、拓展训练在成都的发展
( 1) 以休闲旅游为主。户外拓展训练有训练的意思,免去了培训机构的专门教育枯燥,而是把训练场地延伸到室外,让经常做办公室的员工到户外感受大自然、沐浴阳光的美好环境,这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审美观,还让大家注重生活质量,抛开日常繁琐的办公事务以及工作压力,用一种更具轻松、欢快的方式进行消费,这种惬意的方式常被大家称为 "Happy 团队".
( 2) 以管理培训为主。户外拓展训练重在对企业同事在体能上、精神上的激励,通过各个活动让大家参与进来并和其他同事一起完成某项任务,从中展现领导者的才干和管理能力,而每一项任务的协作又增加了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感情,使得企业员工更加具体向心力、凝聚力,最终表现在工作上有目标感、有荣誉感和创造更多利润。所以在这里面更多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用好员工的智慧,也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有时候也把这种方式称为: "拓展管理培训".
( 3) 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一般来讲,户外拓展训练都有一定的场地,其注重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当前 "开放"和 "放开"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类型运动进入训练基地,改善传统学校上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学业性,进而才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人才,并在这种环境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还生活得越来越好,这种方式常被大家称为"学校拓展训练".
( 二) 对成都市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调查分析
1、拓展训练课程分类拓展训练课程表 1 不同标准的拓展训练课程分类表分类标准课程名称时间长短长课程短课程场地选择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基地课程、雪上课程、室内课程学习目的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创新课程、解压课程、大型会议增效课程、企业文化植入课程、军事体验训练课程学员特点新员工融入拓展课程、儒商拓展课程、销售人员课程、公务员拓展课程、家庭亲子课程、中层管理拓展课程拓展重点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和身体拓展训练课程开展季节冬季课程和夏季课程器械使用情况不需要器械课程、简单器械课程、复杂器械课程、专业基地课程开展人数单人课程、双人课程、团队课程。
从以上分类中看出,拓展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延伸出很多类标准,匹配不同类型的前来培训对象,彰显出小众化的消费形式,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适应更多的市场要求,也从客户口中需找市场机会,在发展中把课程不断完善科学。
2、成都市拓展训练课程设置
一般拓展训练营在拓展项目设置上都有基本齐全,核算完整差不多有二百多种,每一种又有特定的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体验,不一样的训练设置,使得课程更加科学化。
在众多的训练模式中,有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验式培训项目,吸取生活中的创造源泉,提供训练方式。在拓展训练公司里各自都有自己有优势的课程设置思路、模式以及方法,大体来讲基本满足五项原则: 第一,训练课程不宜过多,难度过多,2 - 3 个就合适; 第二,课程讲究运动场地,动作里有动有静,参与人员在身体上和思想上都活动起来,让参与者有更多的参与感; 第三,课程设置在场地选择上注重室内室外相结合,既有合适室内的动作,又有室外的动作,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均可参与,灵活性好; 第四,课程设置讲求无重复,训练注重新颖性,让训练者不需要前后做很多重复动作; 第五,课程设置都基本会考虑到备选项目,如果遇到突然突发性事件,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均有 1 -2 个项目可以及时换用,避免造成断层。
( 三) 拓展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前景
1、在休闲体育中的发展前景
拓展训练基地在选址上需要考虑到场地因素,既环境优美又山水相间,这样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训练者享受运动带来的提升,又有美丽环境陶冶心情,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素来环境适宜,所以当前在设置上更多集中在龙门山、龙泉山、大青城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里,过程中结合城郊附近农家乐等,有依山傍水而建,有依托山地地形而建,整体设置上样式多样,比如旅游度假型,体育玩乐型,户外运动型,因此在丰富拓展训练活动中,可以增加体育产业带来的运动新意,也可以促进文化旅游景点的资源开拓。
2、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发展前景
在企事业单位中作为凝聚力量,发挥团队潜力的途径成为可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不是先进技术和资金,而是员工素质。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们纷纷采取行动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而拓展培训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方法,已经开始慢慢走进了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的核心地带。通过训练,提高了员工个人素质,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团队的潜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红明。 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4)
[2] 刘朋。 拓展训练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应用研究 [D]. 扬州大学,2013.
[3] 贺志燕。 加强大学新生团队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J]. 世纪桥。2008 ( 02)
篇3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体育课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二)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三)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1、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
(1)文化知识底蕴: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捕捉知识、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
(2)户外活动经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包括野外生存能力在内的户外活动经验,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
(3)组织协调能力:应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2、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分类
(1)按场地设施进行分类。(1)高空项目: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独索、空中独木桥、飞夺泸定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攀岩壁(勇攀高峰)、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2)场地项目: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夺宝奇兵、人生棋盘、障碍台。(3)野外项目: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模拟探雷、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4)水上项目: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天堑、借力索、山盟海誓(同心锁)、溯溪、扎伐、划艇、飘流溪降。(5)室内项目: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
(2)按参与方式来分类。(1)个人项目:空中单杠、断桥、飞夺泸定桥、水上滚桶、水上拉索、勇攀高峰、速降、速滑等。(2)集体项目: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水上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盲人方阵、有轨电车、孤岛求生、依存共渡等。
3、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水资源比较多的南方院校可以偏重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将水上列车、太空行走、同心协力、滑行索道、巧过网阵、丛林绳桥、荡绳过桥、水上浮木桥等项目组合;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4、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5、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必须包含:1,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2,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定。根据美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益评估模型,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效果层(effect)。即分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结论和建议
1、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
2.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
3.邓罗平.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94~95
篇4
关键词:大学生;野外活动;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200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即高校开展野外活动研讨会,这个会议将体育课程内容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野外活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把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扩展到大自然,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几年的实践,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调查,以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野外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学生参加大明山实验基地野外活动实践基本状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野外活动开展的项目、动因情况
(1)学生最喜欢野外活动项目的调查情况分析
野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项目很多,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到底对哪些野外活动的内容和项目感兴趣呢?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见表1)。
表1 学生最喜欢野外活动项目的情况调查(N=142)
通过对部分高校开设野外活动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有71.1%的学生喜欢划船;63.4%的学生喜欢速降;59.2%的学生喜欢索溜;50.0%的学生喜欢搭建帐篷;40.9%的学生喜欢器械攀爬;40.1%的学生喜欢竹筏制作;14.1%的学生喜欢野外路标设置;13.4%的学生喜欢绳结。可见,学生对新型的、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野外活动项目比较喜欢,如速降、索溜、划船等较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
(2)学生参加野外活动实践动因的调查分析
野外活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项目,是如何吸引学生参加的呢?学生参加的动因又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见表2)。
调查显示,学生参加野外活动的动因主要是增强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占73.9%;培养团队精神的占69.7%;锻炼身体的占63.4%;锻炼坚强的意志的占54.2%。经过实地考察,大明山野外活动基地自然景观丰富,环境优美,有天然的速降、攀岩、索溜等场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野外活动,不仅能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身体,而且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在野外寻水、搭建土灶、采食野果等又能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生活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认为参加野外活动惊险刺激、挑战极限的占45.8%;娱乐身心的占45.8%;缓解学习、工作压力的占49.3%;其他占7.7%。说明大学生参加野外活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
2.学校野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问题
野外活动课程作为新兴体育课程,教师此前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也没有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专门培训,因此,教师野外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对指导教学实践有一定的缺陷。
(2)经费问题
野外活动课程除了场地设备以外,还需要购置教学装备和教师培训等,这些都需要经费。
调查结果显示,60%的教师和59.1%的学生认为野外活动的经费需要自理,经费问题会直接影响野外活动的开展。
(3)安全保障问题
野外活动主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有较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保护的问题。这项调查反映,66.7%的老师和70.4%的学生认为野外活动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除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外,防范措施还不够全面。
野外活动能够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能调节学习与工作的压力,增进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比较喜欢速降、索溜、划船等野外活动项目。野外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生活能力等价值,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普遍对此项活动表示欢迎。
目前高校开展野外活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影响参与的积极性;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还存在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保障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亚茹,武晓君,李红,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7):971-973.
[2]陈刚.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对学生社会技能培养作用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2):102.
[3]毛启霞,毛童侠.北京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调查[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03):103-104.
[4]姜丽,白莉.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2006(02):38.
[5]姜丽,吴秋娟.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2-73.
篇5
拓展训练以野外环境为载体,以准军事化训练为组织手段,通过克服在自然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艰辛、险阻、挫折,提升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逆境商数,打造忠诚、敬业、高效、精锐的巅峰团队。
拓展训练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中文也有译为“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盟军大西洋船队遭到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在运输船被击沉后葬身鱼腹,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通过对生还水手进行的调查,人们惊奇地发现大多数生存下来的人并非体能最好的,也不是年轻力壮的,而是那些求生意志顽强,心理素质极强的中年水手。他们能在恶劣环境下求得生存,靠的不是体能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德国人库尔特・汉恩创办了“哈德伯威水手训练营”,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次宴会上,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以及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被问及同一个问题:“在培养领导者方面谁做得最好?”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对此的回答既不是哈佛商学院,也不是某个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两位传奇人物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军队。人类组织发展的全部历史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世界现代企业百余年管理实践证明: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企业最好的榜样。
现在的拓展训练中,将军事理念与拓展技术、军事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户外体验式培训模式。通过在野外环境里类似军旅生活的体验,让每一位参与者深刻理解仅靠掌握专业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不足以保证一个团队走向胜利。群雄逐鹿,“赢”需要勇气和付出代价,“赢”更需要智慧和策略!什么叫集体荣誉、什么是勇气、什么叫执行力、什么是团队的综合战斗力……
篇6
户外教育源于传统拓展训练,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它是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其课程是通过体智结合的专业户外教育项目,使参加者不断探索,了解自我,感知他人和团队,增强与成员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使参加者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的培训方式,它是为了训练年轻的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争结束后,这类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户外教育可以使个人正确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克服种种困难,还可以培养个人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建立与他人的良好社会人际关系,促使人们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认识价值观,学会与他人的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处。另外,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可以学习掌握到野外生活必要的知识技能,使人终受益。
二、户外教育与旅游教学的关系
户外教育具体说就是将户外体验项目和体验游戏活动加入有针对性的项目理念,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体验活动。户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教学是一种很适合培养具有“团队意识、锻炼意志、沟通和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的人才模式。而且户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需求。户外教育融入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存在着明显优势。在教学与目的上有着互补性,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着所谓的“填鸭式”传统教学理念,而户外教育具有时尚性和突破性特点。并非体育加娱乐,也不是魔鬼训练,而是对正统教育的提炼和综合补充,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快乐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而传统的高校旅游管理培养出来的人才严重缺乏实践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户外教育中拓展训练刚好弥补了这种体验式的学习。
三、户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教学的必要性
1、是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高校课程纲要的需要
户外教育是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与大自然互动学习,根据自然条件可分为水上、野外和场地的运动内容体系。就运动内容体系而言,水上河流、荒地、山脉场地和野外丛林等自然条件是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指导纲要》关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管理方向)的课程应该利用空气、水、湖、海、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条件的要求相适应的。就运动形式而言,户外教育的旅游拓展、红色户外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积极补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新的教育模式。
2、是高校旅游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将户外教育融入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是旅游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教育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育知识较为固化、教育课程齐全但不够深入。新世纪高校旅游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群的人才以和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并且能直接进入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如酒店的餐饮部,不仅需要为顾客提供相关的接待、服务,而且还要处理好与宾客之间的关系。而户外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建立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的旅游管理教育知识过于老化、教育实践仍停留在“旅行社+酒店”的培养模式。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时兴知识来满足新业态下旅游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于新业态下的各种旅游形式。户外教育是适应当代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而且强调克服一切困难、挑战自己的心理防线和体能、智能的一项教育形式,是顺应时展潮流,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种全新体验式活动。
3、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需求
旅游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地腾飞,中国旅游业已经树起世界旅游大国的鲜明形象,成长为推动世界旅游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需要人们要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心理和体能的挑战能力、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户外教育在培养训练参加者具备责任感与他人协作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旅游管理教学可以吸收户外教育的项目,来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补充旅游教学在学生心理素质、敢于担当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最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户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教学的可能性
1、借鉴西方先进的户外运动教育理念
西方高校把户外教育作为高校常见的教育手段,已经发展多年,并从最初的户外休闲发展到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户外教育设施和完美的教学手段。如新西兰户外教育已经发展150多年,其教育手段呈现多学科情况,涵盖环境教育、户外体验教育和野外生存等领域。目前这些形式多样的户外教育结构,仍然风靡全球各高校。由于户外教育集娱乐、探险、休闲等集为一体。相信日后户外教育会成为我国高校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2、户外教育在国内高校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户外教育虽然起步比国外发达国家晚,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户外教育已经蔚然成风,如今户外教育在国内许多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的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这些高校的实践成果,为全国各大学开展户外拓展提供了必要和可行的借鉴经验。因此,我国高校开展户外教育的前景是非常良好的。
3、学校的先天优势为户外教育奠定了开展的基础
在高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开展户外拓展创造了条件;户外教育的开展时间可以灵活多变,时间也较为宽松,可安排课外时间或双休日来进行;户外运动拓展所需的材料费用也不多,如帐篷、指南针等;户外教育运动项目较多,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如水上漂流、陆地空中断桥、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每个高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经费、学生年龄结构、教学要求等情况具体实施可行项目。
五、结语
篇7
1.1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人类生存能力下降
人类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在改造自然方面拥有了巨大的能力,这种进步的积极作用是给人类自身带来的优越舒适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消极作用是伴随着这一进步的人类野外生存能力的不断下降。人类利用现代化的经济和科技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以目前人类的社会科技水平还远未达到完全抛弃在原始自然环境中生存本领的程度。因此,进行户外生存训练,可以提高人类的户外尤其是野外生存能力,当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不再束手无策,这也是开展户外生存训练的真正价值所在。
1.2户外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通过户外生存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体质,培养健康的体魄,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户外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磨练,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朋友以及集体和团队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最大限度发掘自身的潜能的同时,还能学会集体成员的团结协作,这对于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1.3大自然是重要的课堂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所有知识、技能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真正明白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4户外生存教育的自我拓展价值在户外生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许多户外生存的基本技能,还要去开拓心智和体力上的巨大潜能。例如,在户外生存训练中要去尝试一些挑战自己智力和体力极限的事情,通过这些挑战对于大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的培养与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户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
2.1开展野外生存教育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由于户外生存教育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因此它不仅能调动大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而且特殊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求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户外生存教育的实施是在教师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独立完成的,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2户外生存教育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对高校体育课缺乏兴趣,其原因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陈旧与大学生年龄特征之间的矛盾。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普遍富于冒险精神,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意义的项目,但是目前高校体育课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运动项目,并且体育课程资源集中在学校,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户外生存训练以其新颖的训练模式和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和训练情绪,同时拓展训练形式多样也使体育教师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训练兴趣。因此户外生存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大学生普遍欢迎和支持。
3户外生存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3.1有效性
户外生存训练以各种野外活动为载体,以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进行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训练。因此,户外生存教育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户外生存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3.2安全性
由于进行户外生存训练的自然环境一般比较复杂,常常会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如果不慎发生了人身伤害等意外事故,就会给户外生存课程的正常实施和教学效果实现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性。
3.3经济性
野外生存训练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无论资金来源于学校还是学生,在能够保证安全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选择相对经济的训练项目。
4户外生存教育的校内课程
4.1户外生存的基本知识
在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前,首先要以室内理论课的形式对户外生存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4.2户外生存教育校内适应性训练的主要项目
4.2.1心理训练项目。心理训练主要采用负重越野的训练模式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团结互助精神和坚韧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4.2.2技能训练项目。因为在进行户外生存训练时需要长时间的停留在野外,并进行长距离复杂环境下的步行穿越训练,在参与者必须要具备辨别方向、阅读地图、搭建帐篷、寻找水源、攀爬技巧以及野外用火等基本技能。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技能进行校内适应性训练,对于顺利进行野外实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3体能训练项目。户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实施对参与的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体能素质要求,这些体能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协调性与平衡能力以及柔韧素质等。目前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能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5野外生存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应该意事项
5.1制定合理的出行计划
为了保证户外生存训练的顺利实施,在进行野外生存活动之前,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的出行计划,针对可以预见的突况做出详细的预案,切忌无计划盲目带队外出。在出发前要召开专题动员会,详细说明计划内容,并要求所有参与的师生根据出行计划做好各种准备。
5.2后勤保障
切实可靠的后勤保障是野外生存训练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因此必需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高校开展户外生存训练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经费保障、接送车辆、急救医生和必要的药品和简单的医疗用品配备等。
5.3环境保护教育
因为户外生存训练所去的目的地大都是景区或保护区,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因此出发前要教育学生在野外开展活动时注意环境保护,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带队教师或合作俱乐部的组织者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境对大学生展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5.4要充分发挥带队教师的作用
带队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户外生存训练活动质量或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应该选择野外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因为户外生存训练是一个通过活动体验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并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更为重要,鼓励学生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任务,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6结语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意义 对策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大学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要,大学教育就需要与时俱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拓展训练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教学方式,所有的课程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通过各种经典的场景和活动的形式,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考研和磨砺,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扩展训练的原因
1.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虽然具有严密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往往过分的依赖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在完成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之后,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很好的评价,大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拓展训练正是针对大学生这种心理进行量身定做,对体育运动的原理进行仔细剖析,将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融合,以此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2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缺陷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紧缺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单方面沟通,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把教会学生传统知识技能最为教学目标。虽然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输和人的精神培养全部割裂开来,还区分了社会角色的指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
1.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效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性,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大胆改革。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造,还要适当的引进新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各类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是活动类的人选教材,这类教材具有灵活性,更加符合大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瓶颈,有的高校在资金方面也十分紧张,这就导致了体育设备也是十分短缺的,所以就常常会选择那些简单的拓展训练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单单是过去那些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要创作出主动参加、乐于实践的教学环境。
2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扩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2.1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对象是全体的学生,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展练习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能够体验到在学习的莫大乐趣,拓展训练能够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拉近,站在共同的立场上,共同学习与进步,因此,拓展训练能够完善传统并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过后学到新的知识,进而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2.2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判断科技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拓展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展学习中的特定环境之中,完成既定的任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拓展训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思维的空间。
2.3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每天同不同的人打交道,难免会有些困难,在拓展训练中学到了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大家的齐心合力,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的参与和默契的配合;为了保证身边同学得到更好的学习,学生们也都在慢慢的适应,学着去理解别人、关心爱护别人、体谅别人、原谅别人。
3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扩展训练的对策
3.1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堂的拓展训练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师来施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都缺少拓展训练的经验,甚至是不曾知晓的,所以国家才安排体育院、系建立拓展训练专业,为国家培养专门的人才,不断向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传送新的人才,各大高校也都安排许多在职的体育教师进行在培训,让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手段,通过熟练的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加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产生浓厚学习氛围,专门探讨拓展训练教学。各大高校间还通过研讨会、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推进了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
3.2设计健全的场地设备和项目内容
由于许多高校都缺少专门的拓展训练课程,所以对于拓展训练教学不管是软件配备上还是硬件配备上都缺少实战经验,因此当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时,要对学校的教学机构、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管理方式上进行充分考察,来保证拓展训练课程的有效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素质训练。该训练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不断的冲击自身的极限,培养团队精神,主要以户外训练为主;其次,是综合素质训练主要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以室内和野外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场景与气氛,让学生在室内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到野外去完成任务。
3.3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
杜宇拓展训练所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十分庞大,高校科研根据自己院校的情况进行资金投入,首先要有必要的启动资金,之后训练设备的选定与购买是依据项目内容来确定的,一般都是户外场地项目,学校来购置相应的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野外或者水上项目,这些拓展项目还可以对社会开放,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投入的资金回笼,既“育人”又服务了社会,还可以为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4结语
拓展训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不但充实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将来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润桃.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6).
[2]黄晶晶.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与效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3).
篇9
关键词: 体育拓展训练 留守问题儿童 身心健康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会产生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父母关爱的缺失极易导致他们性格的变化,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开发团队智慧,学会合理分配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本文是建立在《利用体育拓展训练对农村留守问题儿童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总课题组对九江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础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共发放3300份,回收问卷3192份,回收率96.7%,其中103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3089份,有效率96.7%。
调查中,有1784个农村留守儿童觉得“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占调查总数的57.8%;“经常觉得孤独”的人数为273人,占8.8%;而“不会”孤独的人数为933人,占总数的30.2%;“无所谓”的人数为99人,占3.2%。孤独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处理人际间矛盾时:有734名留守儿童选择“闷不吭声”,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3.8%;其次是,选择“向父母诉苦”,有987名,占32.0%;排在第三的处理方式是“采取某种行为发泄”,有937人,占30.3%;还有431人会选择“吵架”,占总数的14.0%。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
3.体育拓展训练的功能
3.1体育拓展训练具有独特的实用性和强烈的趣味性。体育拓展训练的科目涵盖了预防水害、泥石流、雷击、地震和火灾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实战演习等学习方式,经常开展合作和交流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在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预防自然伤害的知识,提高了自我表现保护的技能,又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从中调节情绪,使紧张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得以缓解。
3.2体育拓展训练能提高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体育处季克异说:“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拓展训练包括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等训练,这些活动的教学大多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实践时采用高年级和中年级男女混合组的形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技术能力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既有单人动作,又有集体合作练习。体育拓展训练看似是郊游,其实学生在完成拉、摆、提、扭、投、跑、跳、跨等动作的同时头、眼也完成相应的动作,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都积极参加到运动中,从而促进了身体各神经组织的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身体发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训练的具体科目还包括有轨列车、智力电网、荡绳过涧、智力梅花桩、高桥取水、连环手、人椅、盲人方阵等心理拓展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树立了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树立了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实践体验信任与被信任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通过有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协作,感受到只有让集体共同参与协作才能更快达到共同的目标,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克服畏惧,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接受游戏中人为的挫折教育,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发团队智慧,解决困难,发展综合体能,学会合理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甘为人梯的精神,见证整个集体的成长,将集体精神推向。为此,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充分考虑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因素,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既愉悦了心情、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个人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篇10
Abstra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war. This paper focus on military academ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ield training through apply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关键词: 信息平台;训练
Key words: information platform;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83-03
0 引言
每一年,有数以万计的优秀高中青年考入军队院校,这些人才将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主角,“培养军事人才从院校开始”这句话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过去打仗靠胆子,现在打仗靠脑子”。信息化战争,说到底是心智与技能的较量,是信息素质的拼杀。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必须树立信息素质第一的观念。目前,信息平台已经应用于军队院校教学训练的方方面面,其在提高军事人才的信息素质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何将信息平台的应用拓展到军事基础课程的野外训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 军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
经过研究发现,教员在野外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信息传播的现象,加上信息化平台未能应用到野外教学等因素造成学员信息素养不能通过军事基础训练得到提高,特别是在野外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问题一,知识传播重传授,轻交流。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班次多与教员少、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教员在野外课授课过程中,往往会特别重视知识的传播,与学员交流的时间、机会就会减少很多。事实上,野外条件下,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教员必须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员。同时,也要加强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问题二,技能训练重指导,轻发挥。在野外教学过程中,军事技能的训练是师生关注的焦点。教员在技能训练的指导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学员围绕技能培养大都能接受教员的悉心指导,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仅仅是立足于课堂教学,不能体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的准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的互动中没有发挥。
问题三,课堂组织重继承,轻发展。“练为战”,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信息化战场上作战特点,即必须关注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地根据情况变化展开应对。一方面,教员在实施野外课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亦步亦趋的进行,沿用多年来的教学模式,计划性强而发展变化少;另一方面,信息装备、信息平台投入野外教学较少,从而未能在提高学员对信息的敏感性方面发挥作用。
2 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必须针对野外授课的特点而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2.1 构成 军事基础教学训练信息平台由支持保障系统、军事理论学习模块和军事技能应用模块三部分构成。
支持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地形信息系统、任务目标(决策)系统和情报侦察系统构成。其中地形信息系统是核心,其目的是将野外授课的战场信息进行梳理,为军事基础教学、训练提供平台支撑;任务目标系统、情报侦察系统的作用是将情报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为教学训练的目标和行动方向,牵引训练顺利完成。该系统由教员负责保障。
军事理论学习模块主要实现学员在室内对军事理论的自主学习;
军事技能应用模块主要实现学员在野外对军事技能的实践和把握。
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流向。
2.2 特点 信息平台是为了适应未来作战对指挥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计和搭建的。信息化战争的特殊性,决定了基于信息平台训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以,信息化战争及其具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信息平台的三个特点,即通用性、开放性和联合性。
2.2.1 通用性 通用性,是信息平台的本质属性。无论何时何地,该平台都能满足广大官兵的指挥训练需求,基于该平台,教员、学员能够展开基础性的训练,指战员能够实现指挥和作战。
2.2.2 开放性 开放性,指的是信息平台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分配是开放的。一方面,该平台面向战场,将获取情报信息视为本质工作,即支持保障系统通过情报侦察系统的全程、全时工作,将战场情报信息及时搜集至平台信息库,同时根据战场态势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另一方面,平台的应用模块将教员(指挥员)-学员(战斗员)的交互信息实时流转,引导信息的及时交互,同时将情报信息转化为灵活敏捷的作战行动。
2.2.3 联合性 联合性,指的是基于信息平台遂行任务的特殊性。未来战争的本质,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必须在展开训练开始阶段,就使广大官兵树立联合意识。
信息平台具备联合性这一突出的优势,即其能够将教员和学员的集体智慧、意志转化为高度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为取得最显赫的作战、训练成果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