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体育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体育健康教育

篇1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078―01

无论是幼儿教育专著还是国家幼儿管理条例都把幼儿体育放在了首位,可见幼儿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现结合我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西部各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思考,粗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西部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现状

1.专业教师缺乏。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少,但是真正相对应学段教育专业的反而很少,尤其幼儿园的体育教师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男女体育教师失衡,幼儿园中男教师数量少之又少,男体育教师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一问题在我国西部各地幼儿园存在普遍性;另一方面,在幼儿体育教师中,属于幼教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也是非常缺乏。在各级各类师范类体育专业中,体育专业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学。即使是幼儿师范学校,对幼儿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这种情形对于掌握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生理发展需求有一定的阻碍。

2.体育活动场地有限。很多僻远山区、牧区缺少甚至没有幼儿园,即使近两年政府加大乡村学前教育投资力度修建了一些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教育水准低下,家长们更愿意送孩子去城里的幼儿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由于招收幼儿过多导致幼儿活动场地少而小,有的幼儿园每个孩子平均不到零点五平米的活动场所。如果同时有三个班级上体育健康课,场地与器械就无法满足课堂需求。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如人口的集中导致入园人数的增加,还有建园时规划不够长远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需求等。

3.气候因素的影响。中西部气候特点也是影响幼儿体育教育的一大因素。在中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偏少,干旱期较长,由于植被覆盖有限,每到春秋季节都有风沙或沙尘暴的侵袭,很多户外体育活动不得不减少或者取消。全区冬季气候都比较寒冷,东北部冬季气温更是严寒,幼儿园户外活动被迫中断或转为室内上其他课程,压缩了幼儿体育锻炼的时间。

4.资金的缺乏。各地各类教育都会面临资金的问题,因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段,资金会更加紧张,公办幼儿园要好于民办私立幼儿园。面对资金困难,虽然各幼儿园都想方法来应对实际情况,比如倡议教师及家长自制体育活动器械等,但器械的使用长久性不够,在幼儿的需求面前仅仅是杯水车薪。再者,因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商业化,对土地过分需求导致地价上涨过快,由于资金缺乏影响到新建幼儿园的征地面积及旧园的扩建,等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大大限制了幼儿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3-6岁阶段是幼儿生理、心理高度发展期,也是模仿最突出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幼儿的活动与体育锻炼会被冲击或者占用,使他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2.由于幼儿处于肌肉骨骼脏器生长期,体质较嫩自身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经常有孩子刚刚入园不久就开始感冒、发烧、咳嗽等。

3.家长过分溺爱,穿戴包裹太严实,孩子易出汗造成伤风等情况,家长中更有甚者,限制幼儿的正常活动需求,降低了幼儿体质,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4.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入园,突出幼儿园特色,在课程开设方面重特色轻体育,不能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导致幼儿达不到活动量,起不到相应的锻炼提高作用。

三、对策

1.幼儿体育教育要突出科学性,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设置课程。幼儿期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2.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比如,小班幼儿可多选择游戏方式,中班幼儿多选择协调训练方式,大班幼儿多选择比赛方式等来进行体育教学,体现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育教学理念。

篇2

一、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实施因人而异的指导。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一些成功或挫折的评价和体会获得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平衡练习时,我们可以从平衡木的高度、宽度、距离,以及在平衡木上设置障碍来调节活动的难度,让每一位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还可组织类似过关斩将游戏,鼓励小朋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教师要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局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如,体育活动《有趣的圈》,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圈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做到:

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

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但体育活动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所以,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例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的特性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合小班幼儿,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一只夜里出来偷东西的老鼠时,会自觉地踮起脚尖轻轻地走路。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到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能达到刻苦锻炼,不怕困难,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我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是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中介环节。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化过程,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地调节情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

(一)避免单调、死板、机械的被动学习。体育活动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是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有些教师不认真分析动作原理,不找重点难点,练习不讲方法,久而久之,幼儿从不喜欢到厌恶,并不断被强化,产生消极情绪。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重复,教师应多选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练习,如:练习前滚翻的儿歌是:一立正,二弯腰,三低头,四蹬腿,翻过身来站站好。有些教师大胆地把音乐引入体育活动,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应注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玩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不做示范,让幼儿自己想出玩球的方法,并交流,有些动作还可以拿出来集体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从滚、传到拍、运,从一个人玩到多人合作着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面露喜悦,这是被动学习不能比拟的。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幼儿情绪在很多方面受成人态度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全体幼儿都抱以积极的期待,针对不同特点付之于积极的行动,多用鼓励的方法指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动作发展好、能力强或各方面特别差的幼儿,练习活动设计时也只考虑两头,忽略了中间的幼儿,不太注意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的指导问题,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另外,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又怎能愉悦得起来?因此教师保持饱满的情绪十分重要。

(三)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后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提供的体育用具要美观、实用、安全,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口令流畅,体操动作设计要注意艺术性,考虑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舒展、愉快乐观。

三、及时矫治幼儿的心理障碍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和破坏,一般不被看作心理疾病。但这类问题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治和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就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从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强化物可以是具体的,如糖果、红花等,也可以是非具体的微笑、鼓励、表扬。如教师事前对有攻击的幼儿说:“如果你能在这个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你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待幼儿完全按要求做到后,马上奖励红花。强化物还可以由幼儿自己提供,达到自我指导的境地。在行为矫治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过渡到不需要强化也能坚持。

(二)代币方案。代币方案先规定某些目标行为,然后用代币奖励强化这些行为,幼儿所获得的代币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折换成各类强化物。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代币方案,如遵守规则得2分,认真练习得3分,打小朋友扣2分,当得分积满一定分数时,幼儿可以得到奖励。

(三)矫枉过正法。矫枉过正法是对某些不良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施行矫枉过正法时,要对幼儿服从安排,认真执行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

(四)宣泄法。

篇3

一、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创设适宜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使其成为幼儿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可以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使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

我园占地面积小,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规划,为幼儿拓展活动空间,将每一片场地、每一个墙面、每一个角落都与孩子的游戏结合起来。如南面设置了攀岩墙,南院建设了石子小路、戏水池、沙池。我们还在园所中央的塑胶游戏场、楼顶的大平台上,为孩子们投放了健身器材、废旧轮胎、大小沙包、小水筒等材料,让幼儿在充分的运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材料中,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创新各种玩法,大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二、积极开展园本教研

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放纵,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个别长辈的教育不当、包办代替,诸如出门有车坐、上下楼乘电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孩子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自理能力相对减弱。我们结合近年来对现用教材情况的了解和分析,通过承担省《幼儿体育基本活动能力测定与标准》实验课题,认识到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我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以教科研为引领,推动园本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我们开展了“怎样才能使健康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专题研讨活动,在专题研讨中突出两大特点:一是参与性,即在研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人人当主角,采用自下而上探究问题的方式;二是层次性,我们首先把“怎样才能使我园的健康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这个问题抛给教师,让每位教师带着问题去搜集资料,然后在班组内讨论整理。最后,在全园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探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达成了共识:从幼儿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健康教育真正走近幼儿,并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反复探索与实践。

2.以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凸现园本课程的健康教育特色

自然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来建设园本课程,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起教师工作的激情。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到园外去开展体育活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构建适宜的体育课程。例如,去戚城公园进行走、跑、跳练习,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利用天然的草地进行不同方式的跑、滚、爬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去西环游园放风筝、爬山、攀登等,使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到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丰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好伙伴。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入手,开发了三个体育活动项目,让幼儿创造性地玩起来。小班是“幼儿体育游戏”,用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中班是“幼儿基本体操”,旨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坚韧、吃苦的意识;大班是“幼儿花样轮滑”,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能,促进幼儿身体均衡发展。到目前为止,三个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使得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色体育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每天都能感受新刺激、新挑战,在自主的交往与探索中不断积累运动经验,玩得自主、玩得开心,玩出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3.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教育无处不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时间段中,教学、游戏、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课程的实施既要考虑课程与学习、生活、游戏的结合,又要考虑教育方法的应用,还要考虑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我们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课程。

主题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教育活动,我们尝试将健康教育内容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大班进行“亮眼看世界”主题活动时,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远足走向广阔的社会,看看周围的环境,看看生活现象,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表达看到的东西,一起思索看到的现象。在充满兴趣、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区域游戏活动作为低结构化的一种教学手段,备受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充分利用教师为之创设的多种区域活动,在搭积木、玩娃娃家、科学探索中,积累经验,发展智力,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很多精细动作在搭建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与小朋友的合作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4.以家庭为合作伙伴,巩固健康教育成果

幼儿园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教育效果才能更好、更明显。在健康教育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广泛发动教师和幼儿把健康教育成果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引领家长参与我们的课程建设,带动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我们开发了多种既环保又卫生安全的游戏材料,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建立高质量的资源库

经验在于总结,但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描述,已不能满足当前共建共享的需要。以往我们对保教资源的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课题研究中,教师对孩子们深深的呵护和精心为孩子们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在班级中开展“教育资源打包”行动,让教师通过重温、再现,来梳理一年的工作,把实践的结果真实地展现出来,建立富有班级特色的档案册。

虽然教师们收集、归纳、思考的过程很辛苦,但当一本本富有个性化、蕴含着教师梦想和希望、展现孩子们健康成长故事的档案册摆放在大家面前时,教师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一本本的档案册,就是一个个资源包,经过筛选、提炼,为开展园本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篇4

品质培养的价值分析实践中,幼儿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合理利用好教育手段,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生理、心理阶段,客观充分地看待体育教育对幼儿心理成长的有利作用,是搞好幼教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从幼儿教育实效性分析来看,幼儿体育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符合性培养具有重要手段价值。

1.1实现幼儿兴趣培养、个性养成的价值分析

幼儿体育教育能让幼儿实现自己的意愿,培养自身的兴趣,强化自身内在的认知能力、认知冲动。体育活动是接触性的实践活动,处在好奇阶段的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触摸,可充分调动他们内心的复杂情结与情感,形成强烈的心理影响和冲击。在幼教的激励或鼓励下,幼儿的兴趣慢慢进入萌芽阶段,爱好在心底生根发芽,循着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萌芽,在其进行兴趣体育活动中,不断激发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从丰富的感性认知到逐渐的理性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他们最大的情结和纽带,丰富的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脑海,冲击着、荡漾着处在萌芽状态的大脑记忆,以兴趣情结为纽带,幼儿的心中会不断养成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度。由于感知事物、触摸事物的多角度以及无经验性,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会逐渐处于个性化,由个性化认知促发其行为的个性,幼儿的个性和体质逐渐形成。可见,幼儿体育教育是以实践的方式,通过兴趣为媒介,使幼儿实现了兴趣培养到个性养成的一系列过程,其实践性价值显著。

1.2实现幼儿智力锻炼、情商培养的价值分析

体育教育活动的精细设置,应当从幼儿身心特征出发,做到可操作,简单易懂。在此基础上,幼教通过设置灵活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例如,直接参与、模仿学习、娱乐活动、互助活动、亲子活动等各种形式,来不断丰富和磨炼幼儿的身心,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步形成对外界交往、个体定位、认知能力、情绪控制、技巧方法等各方面的认知和养成。通过认知的不断积累,幼儿智力不断上升,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幼儿体育教育由于具有较强的实战性,通过实战性活动,幼儿不断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为进一步的理性认知提供了丰富素材。加之体育活动中,由于交互性活动的广泛存在,幼儿之间需要各种各样、各种程度的协同行为,从开始的独自活动,到遇见困境后的协作性活动,整个过程需要幼儿之间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协同的心理扭转,其本质是情商实践的过程。类似于,人类从原始的排异状态,到困境中的协同求助求生存的转变,不仅是情商的实践,还是智力养成的客观体现。体育作为被人设置和掌控的预设性实践活动,从培养人(尤其是处在智力萌芽状态的幼儿)的角度,最具智力养成、情商培养的崇高价值。

2幼儿体育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的尺度分析

幼儿作为“花蕾”,从年龄角度,其具有典型性的生理和心理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要在培养过程中加以注意和重视,更应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通过掌握其特殊性本质,有针对性地加以施教,方能从根本上催生幼儿心理的健康养成。在进行幼儿体育活动中,掌握好尺度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安全线,通过设置好尺度,让幼儿在合乎规范性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2.1形式和内容多样性的设置尺度

幼儿普遍处在探索和好奇的心理阶段,其对新鲜事物的热情是最高的。在设置体育教育活动时,如果设置的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和重复,会造成幼儿的疲劳状态,无法满足其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和渴望,加之幼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简单、重复设置的体育活动更加不利于其精力的聚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确保体育教育活动设置的多样性,以多样性的内容、丰富的形式来带动幼儿的积极性,维护好其注意力的集中度,在热情性和积极性之间寻求可持续性。此外,需更加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不一味强调养成幼儿的单个体育技能,而是强调实现幼儿全方位体育实战经验的积累的目标,变目标为途径、变目标为过程。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不仅是为了增强幼儿的兴趣,也是从不同的维度来丰富幼儿对体育活动感性认知的积累,为能力的养成夯实基础。此外,幼儿教育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设置特色教学项目,拓展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规避体育活动形式、体育内容设置的单一性风险。

2.2符合趣味性的设置尺度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是实现幼儿体育教学目标的突破口。应当看到兴趣幼儿体育与成人体育的本质性区别,尤其是成人体育所体现的竞技性,在幼儿体育中就显得无足轻重。设置兴趣幼儿体育项目,应注重兴趣培养而不是技能培养。换个角度,兴趣幼儿体育应当成为兴趣过程体育,可理解为幼儿所从事的趣味性体育,以实现幼儿感性认知为原则、以培养幼儿体育基础性经验为原则。兴趣幼儿体育从价值角度来讲,是为了追求幼儿体格的健康、智力的健康,兴趣体育或者说趣味性体育,本身就是个性和特征,只有循着个性和特征的施教,同时关注部分幼儿对体育不感兴趣的现象以及体质较弱幼儿的行为,方能让趣味延伸、让课程设置的价值得以实现。

2.3符合适度教育引导的设置尺度

幼儿从事体育活动是自发的,在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下,其无序的活动状态具有个性和特点,因此,幼教在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时加以引导。幼儿所呈现的无序化,本质是进行感性认知的表象,是积累感性素材的过程,加之幼儿体育并不过分追求竞技和方法,因此,幼儿教师的引导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切忌过分干扰,强行灌输,让幼儿自行认知“这是什么,为什么是”的最佳状态。适度教育引导的设置,是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的体现,具有科学性。

3幼儿体育教育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直接作用分析

幼儿体育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具有直接意义和重要促进意义:直接意义体现在于能够直接带来幼儿心理的健康、快速养成;重要促进意义指的是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智力、情商、意志、体格等多个维度的养成,通常表现为立体性养成。无论是直接意义抑或是重要促进意义,都需要通过幼儿具体的外在表现而被我们所察觉,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表现。

3.1体现在心理健康中的意志力、责任感和规则感意识的增强

在计划生育大背景下,当前我国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在如此家庭环境下,孩子从出生就备受重视,随之而来就是可能被重视过度后的所谓家庭无序性溺爱。无序性溺爱的背后是孩子自身责任感、意志力和规则感意识的缺失,享受着爷辈、父辈的宠爱而没有潜意识的所谓的“孩子责任”“孩子意志”,一旦生活中出现小困难、小困境,就会不知所措,唯有哭闹来宣泄,如此这般更无从讨论是否养成了家庭规则,或者说是否养成了家庭的长幼尊卑等社会基本伦理。然而,通过加入幼儿体育教育,以上直观的些许问题得以解决,通过体育的竞技难度,让他们有了参与体育后培养的意志力;通过意志来克服困难,来实现体育活动的目标;通过协同性行为,和其他的幼儿一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责任感;通过遵守体育活动规则,让他们初尝规则约束下,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3.2体现在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

体育的精神实质就是竞技,竞技本身通过胜负来展现价值,因此体育活动的危险性也是与生俱来的。幼儿通过不断地接触和实践体育活动,在不断的实践中、挫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习得了如何保护自身的感性认识,在过后的活动中,使感性认识不断得以升华,让其终生得益。这种保护意识或者说自我防护意识是后天习得,也是人最为宝贵的自我防护能力,自我防护能力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了幼儿心智的成熟,是心理健康养成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5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现状,每个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节奏的加速、养育方式的变化等影响因素下,面临家长所给与的过多压力,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承受着各方面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健康状况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非常普遍和严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也就是强调了健康心理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差,一段时间来,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着对生理保健重于心理保健的现象。很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园内的心理教育等实施活动中只满足幼儿生理方面和基本物质的需求,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真正内在需求。并且实践过程局限,忽视幼儿实际接受能力,进行矫正采用的方法也只是行为治疗,未考虑对幼儿是否真正适用。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幼儿心理发展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潜在可能性,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来说年限短、理论研究少,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其水平仅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水平上;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分散、凌乱、没有集中性,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与幼儿年龄差异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整合力度不够。

(三)师资力量缺乏,家庭不同步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及效果的评价把握不准,因为知识相对零散,教育时间的局限,教师在实际情况中面对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及时正确纠正。另外,从家长角度来看,生活中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导致有些幼儿性格过于内向,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在家长的溺爱下任性自私、承受不了挫折。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例如吸吮手指、咬衣服、攻击性强等;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滞后,未能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同步和递进。

三、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提高幼教工作者素质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我国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多为幼儿教师,保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生活中也起着辅助的作用,他们需要更多的道德感、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教人才队伍刻不容缓。幼教工作者从自身角度来看,应提高幼教专业素养和法治底线意识,真正做一个热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的合格幼教工作者。应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及诊断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有效运用到幼教工作中,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好地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要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幼儿园整体环境要安全、舒适、卫生、实用,园内装饰和材料要考虑到色彩的选用,整体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幼儿园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院内装饰色调柔和,要符合幼儿审美情况。要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中,在教师理解、宽容的态度下,引导幼儿自由主动探索世界,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以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者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所以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充分利用社区及幼儿园资源。同时幼儿园要开设专门的讲座为家长提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社区的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

[2]桑青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微[J].中国健康教育,2002(07).

[3]王丽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2(16).

篇6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健康知识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片面、零碎,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俗话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只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改变幼儿群体存在着的行为习惯入手,运用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这样不仅传递了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创设了学习情境,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身感知和接触到的经验,使枯糙、单调、抽象的健康知识浅显易懂,幼儿更易接受。如:“干净食物人人爱”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动画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谈话兴趣。然后通过鼠标的点击,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识别事物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正确行为,并再现幼儿的讲述内容,使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要领技能,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空洞的讲述要生动很多,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

幼儿健康教育是有特殊规律的,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往往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良好的健康态度很重要,它是一种包含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广,某种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要让幼儿把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就必须改善幼儿对健康的态度。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发挥其优势,唤起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回忆,促进健康态度的形成。例如健康活动《痰吐在哪里》、《保护牙齿》活动,枯燥的讲解、简单的图片不能吸引幼儿,也无法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良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

课件中导入的动画片如《细菌大战》、《蛀牙大王》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情节生动,没有乏味的大道理,还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地再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幼儿一看完动画片就告诉同伴:“我以后再也不乱吐痰了。”“我可不想当蛀牙大王。”“睡觉前不能吃零食!”“小朋友每天都要刷牙。”……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健康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灵活加以选择,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果仅凭简单空洞的说教,没有事实的证明,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幼儿好模仿,通过运用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运用范例、榜样的作用,可以强化和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安安全全玩滑梯》,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中,从受伤孩子的痛苦表情中,加深了对安安全全玩滑梯的印象,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加深和巩固了对健康行为的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优化幼儿健康教育过程

篇7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有了健康的心理,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是长期的积累形成的,由于幼儿时期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就让我们利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提升道德行为成为可能。我参考了以上几种心理特征,结合日常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的一些感受,本文主要试从关爱幼儿、培养幼儿自信心和利用游戏疏导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

一、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素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方法,德育为首。作为我们幼儿园教师不一定有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知识也不一定非常丰富。一定要有对孩子热爱的心。有热爱自己工作的热情,去相信孩子,去接受孩子,了解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但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并正确掌握他们心理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若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就不难发现幼儿的各种心理状况。比如:上课时有一些孩子“喜欢”捣乱,而且参加活动时常搞怪,这些往往是作为幼教的老师观察得少,交流得少产生的。孩子想利用“捣乱”“搞怪”来引起我们对他们的注意,从而获得老师的爱而耍的“小聪明”。我们教师若以关切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们的头,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整天,甚至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了解和关爱幼儿的同时,我们教师与幼儿相处的时候需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鼓励的氛围,对他们要关爱、不偏爱,那些让幼儿们害怕的言行,体罚、挖苦等都是千万要不得的。应把关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多一些方式,让每个幼儿感到温暖,在心情快乐的环境里、在爱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让幼儿有自信心,就是要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找到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决心。自信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成功基础,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必备的因素之一,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当然幼儿身心发展不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自信心的培养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时就要减少使用一些成人经常公开议论的刺激性的词语:“笨蛋、小傻瓜、没出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永远也学不会”。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类的话,他们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有抵触情绪、不听话和自暴自弃。而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多采取一些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真聪明,学东西真快”“你的回答真棒”等等,他们就会有一种被重视和接纳感,再者,教师应积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尝试,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在不同时候获得成功的感觉。

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就要多运用积极的语言来发展幼儿的自信心,改善幼儿学习环境,支持幼儿去获得成功体验。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对于幼儿来说,这一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地对幼儿进行鼓励与表扬,经常给幼儿灌输一些积极的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声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三、遵循游戏原则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宝

游戏贯穿幼儿的生活,幼儿们都特别喜欢,在每天活动中游戏是自始至终的活动,游戏是养成合成性、独立性的极好手段,游戏可以让幼儿感觉不到任何的束缚。如:在“我给花儿把水浇”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花匠,还有各种各样小花的角色,例如开放的花、害羞地低下头的花、睡着了的花、含苞待放的花等等。教师利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引导幼儿对角色的模仿,适时地给予指导,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友好待人的良好品质。

篇8

众所周知,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

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标:

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

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

修改目标:

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

修改价值: 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

例2 : 活动名称:禽蛋宝宝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

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

3.学习用蛋壳拼图。

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

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

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关系解析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 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篇9

本文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幼儿园健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及当前幼儿园健康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幼儿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对健康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认为幼儿园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创设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

幼儿园 健康活动 现状与对策

一、幼儿健康的基本概念

所谓健康,是指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完好标准,它是对人体的完好状态能否符合现实需要所规定的评价标准,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

幼儿健康是指幼儿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2】。幼儿健康的获得需要成人的关心和教育,也需要幼儿力所能及的自我努力。

二、当前幼儿园健康活动现状

幼儿园应为全体幼儿营造安全、愉快、促进其主动地健康学习、增强体质的环境。但当前一些幼儿园在营造适宜的健康教育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看似不起眼,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疏漏与隐患【3】。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可能会给幼儿的生命安全、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乃至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1.安全是每个学校特别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由于幼儿对自身的防护意识甚少,所以体育锻炼对幼儿来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眼中的孩子是冷不得、热不得、晒不得、吹不得,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个小小的跌损。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一旦有个磕磕碰碰,就极易导致家长对老师指指点点,甚至到学校领导或教育部门去投诉,所以这一现象导致老师为了避免出现没必要的麻烦,干脆和孩子们群居教室,一天不出门,或者即使出来了,也是这个不允许动那个不允许玩,这样的话,过于注重幼儿的安全因素,影响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到哪里去谈幼儿体育锻炼【4】。

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很丰富,体育课、户外活动、早操和运动会等,但是这些都是以游戏形式来完成的。造成了幼儿的运动负荷不足,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没有开展体育课,甚至没有早操,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求稳的安全因素,导致了在教育工作中的失误,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的本质属性,所以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通过户外活动来完成,形式自由,以“空手道”的“放羊”式为主要组织形式,幼儿的成长、身体的健康和运动的发展规律,是不断变化的,在教育的过程中随意选择内容,不懂得因地制宜,就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和幼儿素质教育的更好进行【5】。所以就出现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和组织幼儿游戏,这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不科学的,甚至还会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从而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三、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对策

1. 选择兴趣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应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样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与发展价值,实现游戏化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体验中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在运动区,老师和孩子们的平衡可以在有限的场地安排“勇敢的方式” ,设有一个“沼泽、泥泞的道路、桥梁、雷区、山坡上”等,要求孩子们进入这个“道”时 ,必须仔细勇敢,想办法保护自己前进,而不陷入“危险”地带。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运动场景,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尝到幸福的胜利,而且让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幼儿园体育活动也可以采取民间游戏的形式,民间游戏形式多样,不仅具有广泛性,形式简单,而且不受物质、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一块石头,一根绳子,便可游戏了,为教师举办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如为发展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盖房子”“十字绣线”“打青稞”等民俗游戏,为孩子们的弹跳力和身体的平衡,教师可选择“跳皮筋”“抢沙包”等热门游戏。这些民间游戏,通过创造新的玩法,新游戏材料,作为民间游戏和其他体育活动的一部分,实现民间游戏锻炼和发展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价值【6】。

2. 选择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多样性的含义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选用的指导方法也应该丰富多彩,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指导方法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第二是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和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最常见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还有区域活动,室内活动,体育游戏,小型运动会,远足和短途旅行等等,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幼儿体育活动任务,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形式的相互补充和配合,才能丰富幼儿的生活,扩大幼儿的视野,更好的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健康,共同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7】。而且幼儿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能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求全面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3. 适当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除了开展常规的体育活动,保证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外,为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与兴趣,幼儿园也可适当组织一些当前流行的、儿童很感兴趣的运动。如“溜冰鞋”是新近流行的,融健身、体育、娱乐和冒险于一体的新兴的体育项目之一,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的平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与爆发力,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喜爱。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冰鞋活动给他们带来“身轻如燕飞”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参加溜冰鞋,不仅饭吃得香、觉睡得好,而且上课思维活跃,出勤率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常规体育活动无法达到的效果【8】。但是要注意,这种类型的专业运动,虽然它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但幼儿园必须警惕的推进,充分调查和深入地了解,并制定一个长期合理的规划,然后进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胡咏梅.县(市)级幼儿教育社会化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3】尹冬冬.幼儿园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教学目标内容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3

【4】周生灵.对徐州市市区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5】周生灵.对徐州市市区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6】孙亚青.河南省城市幼儿园幼儿体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篇10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66-01

一、前言

幼儿教育主要包括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及科学等几方面内容。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健康教育包括日常健康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等,其教育内容直接决定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关系着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健康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主要涵盖了日常健康行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下面,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

1. 对幼儿进行日常健康行为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行为的有关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即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需要以儿童的年龄特点及需要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定,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吃饭、睡觉、洗漱等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为了鼓励幼儿形成自己穿衣、吃饭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教育内容穿插到游戏或是儿歌当中,这样幼儿的行动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次,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还包括对幼儿卫生方面的教育,具体包括个人卫生教育及公共环境卫生教育。例如,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以及勤洗手、勤刷牙的好习惯等,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来引导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爱环保的人。最后,帮助幼儿养成健康吃饭的好习惯。正确的饮食习惯是实现幼儿健康的保障,教师应重视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帮助他们改掉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将艺术与教育相融合,来实现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将橘子比作小船,把胡萝卜制作成幼儿感兴趣的图案等,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儿童只有具备了充分的安全常识,才能减少生活中的危险事件。保证幼儿的健康不仅需要教师及家长的保护,还需要幼儿自身的努力,这就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应通过开展多样性的安全教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幼儿如何辨别安全标志,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以及如何火中逃生等。只有安全教育融入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与生活环节中,才能使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更牢固,形成良好的安全生活习惯。

3.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指有足够的心理强度、能够正确认识压力、有勇于直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充分的适应能力等。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必要因素。对幼儿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鼓励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自信心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保护、照顾动植物去培养他们的爱心与责任心,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好事评选活动去激励幼儿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总之,幼儿只有养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才能配合教师的教育,最终养成良好的、符合文明社会要求的生活行为习惯。

4. 加强幼儿体育锻炼的教育

一个人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因此,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幼儿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只有幼儿喜欢上运动,并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才能真正发挥运动的积极作用。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的身体素质特点开设体育课程,引导幼儿加强体育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引入游戏、体操或舞蹈来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运动,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最终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幼儿园时期是进行健康教育及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了保障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首先,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及教育水平。其次,要实现家园合作,即通过幼儿园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最后,幼儿的健康还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总之,要让幼儿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去消除危害幼儿成长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陈西玲.儿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动状况及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