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12 18: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体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改革实施,人民群众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尤其是对社区体育活动迫切需求,但是人们对社区体育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社区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的探讨已刻不容缓。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及要素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认识。社区体育是以基本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情感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1]。
(二)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社区成员、体育组织、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和活动经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系统。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一)社区体育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社区体育是在社区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展的,有较强的区域性要求。社区体育的区域性,在一定层面上也体现了社区体育的自主性和民主性。
2.活动组织的民间性
社区体育组织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的特点[2]。活动组织的形式主要有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体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居民体育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活动章程要求。组织管理重心从街道下降到社区,体现了组织性质的民间性和基层性。
3.活动设施的公共性
活动设施的公共性,即社区成员每个人都有权益使用。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内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公园、街头空地等利用区域内资源组织进行的,但目前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建筑用地占地面积最大,社区成员可以利用的空闲健身场地在不断减少,这也是我们社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4.活动方法的服务性
根据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提供服务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社区体育活动多是自愿参加和主动性的活动,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场地设施服务、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运动处方和保健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和相关信息情报服务等,这些都是社区体育无偿服务给社区居民的方面。
5.活动时间的集中性
社区成员的活动时间一般相对集中,大多是晨练和晚练两种。晨练时间是早上6时~8时,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晨练时间随之略有调整,晨练的人群大多数是老年人。晚练时间是18时~20时,夏季室外活动较多,冬季室内较多,晚练的人群大多数是青年和中年人群,但也有很多老年人喜欢早晚都练。
6.管理模式的多重性
社区体育管理实施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社区体育多重性管理,如有体育协会管理、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街道办事处管理和活动者自发管理等。主要以活动者自发管理为主要方式,其他部门管理为辅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活动的积极性,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来规范。
(二)社区体育的功能
1.健身服务功能
体育的本质作用是以运动为手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社区体育是立足体育的本质作用,通过倡导参与锻炼,组织活动等手段,使社区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从而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与社区成员,这样就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娱乐功能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强烈的需求,更热衷在闲暇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从而享受乐趣、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
3.政治管理功能
经济和物质的飞速发展增强了地区人员的交互性,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以发挥社会各种社会群体的作用,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内成员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
4.文化功能
社区体育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体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提高了居民的体育科学素养,加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经济功能
由于公共场地设施的局限性,场地有限,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这一物质基础条件,社区会开设一些私人的健身休闲俱乐部。通过发展商业健身,提供健身服务,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1994(6).
篇2
【关键词】社区体育;分析;素质
前言:社区体育主要是指人们针对自身体质、健康、需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属于群众性体育,覆盖面广、接触面大,是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的体育锻炼,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健心等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及体育文化素养。[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市场化逐渐明显,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体育、职工体育渐渐消失,社区体育由于作为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而且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8年,在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有力的促进了群众体育在北京的发展,加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为社区体育的完善和繁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最近刚刚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并且,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体育强国并非取决于竞技体育金牌数的多少,而是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国民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借助良好的发展机会,北京社区体育正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一、经过对众多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现场的走访,总结出北京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如下:
(一)北京社区体育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
目前本市126个街道办事处、2401个社区居委会均成立了体育协会,社区内自发形成体育俱乐部,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所属10个社区居委会中建立不同项目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个,宣武区广外街道红莲社区居委会设立会员制健身俱乐,其他区县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体育组织。自2004年至今,我市建设了14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5个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满足中低档健身消费人群的需求。到2010年,全市15%的社区居委会将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从人员配比到组织建设,以及管理方案等等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北京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器材较齐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个,总面积283万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个全民健身标准工程,并配装了500只篮板和500付羽毛球网架。现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体育设施已经深入到了北京每一个街道和村落。北京市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近十年来社区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人均面积为每万人919.35m2,即人均0.092m2,和1994年的人均社区体育设施面积(0.007m2)相比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三)北京社区体育文化基础雄厚
作为首都的北京,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向来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尤其最近两年借助奥运会的契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形式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比赛和演出层出不穷。为推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体育社会团等组织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体育社会化,市体育局自2005年起,对北京地区举办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北京目前已形成了北京春季长跑、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京城羽毛球千人挑战赛、北京晚报百队杯足球赛、和谐社区乒乓球比赛、北京市健身俱乐部挑战赛等15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2]
二、北京社区体育现状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暴露出其他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社区划分不明晰,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与能力不够;社区内各单位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社区体育的整体合力;社区管理相对封闭,不利于体验交流;社区内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配置不完备、不均衡,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不善;社区体育服务人才数量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主,服务效率不高;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单调,体育锻炼者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方法、技术较落后,居民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共同的认同感,导致社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困难;对社区体育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对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作用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三、针对以上情况,对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以下的建议
(一)制定各时间阶段的活动计划和安排,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执行制度,设立专人监督执行过程和结果
社区体育活动关系到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体育娱乐、健身、交友的需求,锻炼全体成员身体,使大家获得健康,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团结和稳定,更能很好的繁荣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保证具体执行过程的完整和延续性,必须从制度和执行上下功夫,理顺上下级领导关系,高度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并在监督上加大力度,真正满足全体社员的体育需求。
(二)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市场化
社区体育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完全民间组织形式、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由挂靠型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形式和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四种,其中最后一种是比较成熟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在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将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组织形式主要由社区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所构成,协会的基层组织应当包括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农村乡镇辖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法定性社区内,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所举办的。它的市场化最强,更能适应当代社区的发展,满足广大人群的体育需求。
(三)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各取所需,互利共盈
对于目前社区体育来说,社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化,多以慢跑、拳操类、气功、健身舞蹈之类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但只适合于中老年及妇女群体参加,较难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多样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的需求。因而社区体育俱乐部应和学校一起开发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不只是读书而有机会了解社会,让社会也真正地关注和关心学校。[3]
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应该与首都文化进一步的结合,发掘方方面面的特点和优势,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文章在阐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途径,并针对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存在的三大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
随着“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乡镇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一项公共事业,它不仅涉及到乡镇社区文化、医疗、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农民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乡镇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湖南乡镇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任务
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和乡镇社区工作的法规及方针政策,发展体育事业,增进湖南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全业余训练体系,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乡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和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发展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的健身产业,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乡镇社区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一项公共事业,政府是发展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要从站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高度上,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符合湖南农村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1.政府宏观调控,依法治体。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依照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和管治乡镇社区体育,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体育健身,使体育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育行政部门明确职能,加强领导。体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体育工作的机构。体育行政部门要肩负发展乡镇社区体育的重任,对乡镇社区体育进行投入、组织和管理。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赋予乡镇文化站管理体育的职能,在越来越多的乡镇建立文化体育站,配备文体专干,为乡镇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基层体育组织专人分管,重在落实。发展乡镇社区体育,必须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健身点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乡镇文化体育站,进一步完善县级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体系,特别是与社区联系最为紧密的乡镇干部中要有专人分管体育工作,乡镇体育俱乐部、指导站、健身点等要专人管理,并配备体育指导员,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组织,锻炼有场地;有条件的社区要建设好文化体育室。
(二)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运行机制
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是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序。国家体育总局总结多年来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以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针对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的实际状况,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可概括为: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建立小城镇、乡镇、社区三级运行网络,以小城镇为龙头,乡镇为中心,向社区辐射。
1.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因此,国家理应侧重保持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政府应当转变态度,站在服务与保障的双重立场,为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排忧解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应采取“一个为主四个依靠”的政策,即以政府行为为主,依靠各部门,依靠基层,依靠各协会,依靠企业和个人资助。要通过宣传、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逐步推广等措施,推动乡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逐步开展。
2.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体育指导站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有条件的县可以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乡镇社区可以建立体育指导站。县、乡镇、社区要适时建立和发展体育健身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应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场地设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和乡镇社区应当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和体育健身点的管理,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以乡镇文化体育站为中心,发
挥其阵地作用,以体育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带动乡镇社区体育发展。
3.发挥农民体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农民体育协会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业余性,有相当的积极性和号召力,体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农村体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农民体育协会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去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农民体育协会要主动争取县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把自己的活动纳入统一规划,使活动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探求科学的乡镇社区体育运作方式
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与乡镇社区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及科学文明的原则,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 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政策,在场馆、经费等方面,保证对乡镇社区发展体育的投入。开展好体育先进乡镇和体育先进社区的评选,以先进带动后进,不断提高“四大件”体育设施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加,各级政府应相应地增加对乡镇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大修建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把体育设施建设统一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新兴集镇的体育设施建设必须与集镇总体建设相配套。
2.开展调研,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实地调查研究,把握乡镇社区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乡镇社区开展体育活动要照顾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一是要仔细研究他们生产劳动中身体运动和生理负荷的特征,开发出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二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制宜地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因时就是要区别农忙与农闲、春夏与秋冬以及平时与节假日等;因地就是要考虑湖南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因人就是要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特点的体育活动;因项就是把农民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只要农民喜欢、有积极性的项目,就要鼓励、支持和发展。
3.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乡镇社区体育工作。湖南乡镇社区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富裕地区,如长、株、潭等,要鼓励农民自己投资,帮助他们树立“花钱买健康”思想,建立体育团体,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路子。贫困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立志、立教,促进扶贫开发。对湘西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贯彻实施“雪炭计划”。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人力问题
1.体育人才匮乏。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体育工作一方面留不住体育人才,另一方面专业体育人才不愿意来,以致乡镇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人才奇缺、比例失调,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
2.体育人口稀。体育是整个社会在温饱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之后,尚有余力去寻求发展的一个领域。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湖南现阶段乡镇社区78%~85%的农民仅仅局限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根据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他们不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加之,农民知识层次低,他们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认识不足,甚至错误的认为他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完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活动。
(二)物力问题
物力问题是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利用“体育彩票”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但对乡镇社区体育方面的投入仍远远不够。与城市相比,湖南乡镇社区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特别是湘西地区,农民根本就没有从事体育活动的体育器材和场馆。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学校有一些最为简陋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公共体育设施了。
(三)财力问题
财力问题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来讲是一个苦涩的现实。众所周知,体育发展程度和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体育被看作是一种余暇度过方式,有闲有钱才可能有体育。由于政府行为的影响,城市与农村严重的二元分割,使得我国农村自1995年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国民生产总值的飞速增长主要在城市和工业,而且其代价正是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贫困。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失去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形同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对策
(一)增强农民体育意识,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
虽然在现阶段湖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比较差,加之,目前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未完全纳入市场,所以,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仍然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了解当地农民对体育的态度和需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人口发展规划。同时,应加强宣传力度,多渠道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形成体育健身习惯,
从而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数量。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乡镇社区体育队伍
乡镇社区体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因此要立足本土,走自主培养道路。要加快乡镇社区的体育人才培养步伐,逐步形成体育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师、军队复员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及其他体育爱好者的骨干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联络相关教育培训部门,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体育人才,面向乡镇社区,服务乡镇社区。同时加强带动工作,一级带动一级,壮大体育人才队伍。
(三)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完善乡镇社区体育体系
一是国家财政。湖南各级政府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多予少取、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契机和根据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关于“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雪炭工程”的机会,加大对乡镇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社会资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使各种有利于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资金。
三是自筹资金。广大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是(下转第47页)(上接第20页)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重要财力来源。乡镇社区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等经济发展了、靠政府投入了”再来发展的“等、靠”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资金富足了,乡镇社区体育才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我们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保障体系。
五、结语
体育是经济的产物,乡镇社区体育扎根于农村经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与湖南乡镇社区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湖南乡镇社区体育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由于 “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史长期积累的结果,以致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长期努力。乡镇社区体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6).
李泽群,王冬冬.农村体育[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陈宁,周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湖南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篇4
1.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上往往追求的是动作上的高难度,操作上的高风险,技巧上的高刺激性,成绩上的极限突破。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对于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长期以往将造成运动主体的身体失衡,机能下降,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发展。与此相反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调的是修身养性,以实现精神和身体的融合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锻炼,实现身体机能的有效调节,保证其处于健康有序的运转状态。显然这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运动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其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其一,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去,是符合现代城市体育的现实需求的。现阶段,我国人居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严重不足,城市市政建设往往忽视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立,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在这方面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简单的自备体育器材就可以开展各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无论是民族舞蹈,还是踢毽子,或者是打太极都不需要太多的环境要求;另外,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简单易学,不受年纪限制,对于体制要求不高,最适合在社区环境下开展;最后民族传统体育也符合城市社区体育的宗旨:简单,娱乐,健身,趣味。其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其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浇灌。详细来讲,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氛围难以有效的构建,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的沟通,并保证工作学习上压力的减缓;网络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娱乐,消费,忽视了窗外的自然生活,忽视了自身的身体健康,而积极开展传统民族体育将有利于改善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变得更加的健康和和谐;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给予大家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
1.2城市社区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机遇
首先,城市社区作为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其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打下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不同地域,不同人口,不同组织结构形成的全新社会平台社区,将会慢慢成为全新的文化平台。有了这样的文化平台,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创新,继承,发展。其次,城市社区群众数量众多,而在现代竞争的局面下使得其在体育方面的选择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淳朴自然性、地域风俗性、观赏体验性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背景下,更加向往和热衷。在这样的趋势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将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效能。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整合。城市社区建设中包括社区文化建设,而社区体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社区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承载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其富含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因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的指导下,形成独立的体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传承的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是说,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入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的时候,一方面要仔细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特点,保证其具备切实的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在现有传统民族体育形式的基础上实现更加深刻的创新,保证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二、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 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它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而日渐清晰,到了20世纪末,我国的社区体育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得到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城市体育发展的基础。搞好社区体育工作对于广大城镇居民提高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对于促进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们不断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不断追求身体健康的形势下,哈尔滨市在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文以哈尔滨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及社区成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现状,提出建议,为哈尔滨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哈尔滨市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在黑龙江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团队就以哈尔滨市辖区内的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社区包括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两级社区,社区居民界定在16岁以上人口。本次调查共发放“哈尔滨社区体育锻炼与兴趣调查问卷”800份,回收651份,有效问卷625份。对街道办是整体发放,居委会和社区居民是随机发放。
一、问卷分析及实施
1.分析材料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普及面比较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可以在参与程度上与社区体育相比,它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对体育的需求,不分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是一种较全面的体育形式。问卷包括八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性别、年龄体育锻炼人口调查统计;第二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第三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活动的规模;第四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第五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体育活动项目;第六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第七部分是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机构设置;第八部分承担社区体育管理、管理者性别、年龄结构、体育经费来源,展开随机抽样调查。
2.实施过程
在问卷填写之前调查者要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解释不明白的题目,切忌诱导。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所有问卷都要在调查者的监督下当场完成,问卷回收之后,要尽快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不同性别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异同点。
二、研究的问题及调查结果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组织以居民自发性的体育组织为主,组织形式单一,建立单项体协、行业体协和人群体协等社区体育组织较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健康,消遣娱乐成为主要动机,兴趣爱好和调整情绪也占较大的比例。从不同性别看,女性减肥美容选择频率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一样,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健康最重视,其次是中青年人,青少年相对来说更注重兴趣爱好的满足。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较好,管理者中性别比例失衡,街道体育负责人以女性为主;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毕业于体育系、院、校的很少;健身指导站和体质检测站等服务机构不健全;在宣传体育法规、普及体育保健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方面较为薄弱。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特别是像社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心这样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体育会所较少;用于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辖区单位出资,但数目有限。场地设施器材和经费的缺乏是抑制哈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哈市居民锻炼的场地多选择在清晨可随意使用的公园、广场、街道锻炼,公园、街道居委会的场地和街头巷尾的空地,其他场地由于花费大,活动点缺乏经费等原因较少被选择;锻炼的场地选择最少的还是收费的体育场(馆)。
群众健身的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同时,利用社区自身和自然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体育活动不失为发展社区体育的一种良策。哈尔滨市地处我国最北部,冬季寒冷漫长,体育锻炼人数四季变化较大,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了哈市社区体育的开展,一方面低温影响了哈市社区体育的开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哈市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滑冰、滑雪、冬泳等。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哈市特点开展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的、适合于大多数人参加的体育项目。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的优劣,为有效地改善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明确政府的监管职责,加大财政预算。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等发展建议,以便能使社区体育真正服务于居民体质的增强,达到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使其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加强社区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整合功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最终目标。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社区体育发展方针、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将会在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积极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社区体育将向自治化发展,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体育俱乐部将为社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吴秋林,缪洲生,宋平等.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中国体育科技.
篇6
关键词:社区体育;社区居民;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G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38-01
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标志。为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概况,本研究对杜区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全面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天山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等8个城区县的社区中随机抽取40个社区和社区中的6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社区体育的相关文献和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走访了乌鲁木齐市体育局、各区县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相关体育组织,调查了解社区体育的活动场所、器材设施及体育指导员人数和体育组织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按照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参照相关社区体育资料,根据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特点构建指标体系,从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对乌鲁木齐8个区、县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调查问卷575份,回收率为95.7%,其中有效问卷 92.6%。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二、调查情况
1.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发展背景
乌鲁木齐市是全国第城市,社会经济是典型的城市带动农村的格局。暂无条件投入足够资金用于社区体育建设,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社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
2.体育人力资源现状
8个被调查区县共17名体育专职管理人员,其中3人毕业于体育院校,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人,而且大部分都在乌鲁木齐市区。目前承担小城镇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指导的骨干队伍主要是“无证”的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和在职的业余体育积极分子。
3.社区居民健身动机及影响因素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逐年增加,居民崇尚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健身动机强烈,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塑造形体、休闲娱乐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影响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忙、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以及缺乏指导四个方面。
4.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时间和次数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少有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这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致。每周锻炼次数主要集中在1次和2次,分别占35.74%和36.66%,3次只有25.09%,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的占54.9%。
5.社区居民健身场地及场所选择
根据对乌鲁木齐社区体育活动的调查,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6种场地进行。其中在社区辖区周围的街头巷尾活动的人占总人数的37%,在广场活动的占21.8%,在公园活动的占15%,在企业、体育场活动的占3%,在学校活动的仅占3%,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依次是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等。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1)乌鲁木齐市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逐年增加,居民崇尚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塑造形体、休闲娱乐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选择的活动项目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
(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少有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的参与者仅占54.9%。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以及缺乏指导和活动经费等因素,客观上影响了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开展和效果。
2.对策
(1)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力量,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包括健身指导、健身咨洵和运动处方等,体委和体育院系可采取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加大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各地的社区体育健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形成宣传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应当定期对社区体育进行宣传。
(3)改善社区公共体育没施,提高利用率。改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途径有两方面:①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房地产开发中建设公共性体育设施落实,加强新建社区有关体育健身设施的审批和监管工作。②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推进健身设施的投入,集中一定的财力建设―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体育场、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
(4)加大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的建没。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应加强对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改变政府对社区体育的直线型管理模式,形成以社区体协为骨干的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真正做到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
(5)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体育活动的作用。乌鲁木齐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的指导还很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活动二者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①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一种顺畅的进入社区体育的渠道;②进入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没有良好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加强杜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为社区居民参加锻炼提供指导保证。同时,聘请社区体育指导员应当通过签订协议,给付报酬,明确责、权的办法,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⑤①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娱乐篮球 社区文化生活 战略意义
1.引言
娱乐篮球是一项集娱乐性、健身性、休闲性及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它起源于人类劳动过程之中,是
社会文化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娱乐篮球具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参加人数的限制,随时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篮球活动。
现代篮球运动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有机融合,加上自身整体的特殊活动形式产生的功效,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景观,它引发种种有趣的竞技史事和人物故事,给人以观赏赞誉、增智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篮球、接触篮球并最终参加到篮球运动的大军之中。
2.娱乐篮球在社区开展的优势分析
2.1娱乐篮球的概念界定
娱乐篮球是以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篮球竞技、表演、技术和参与性内容为主体,以电视转播和专题节目为传播方式,配以大众通讯和网络支持,通过比赛和评选完成与篮球有关的竞技、娱乐、表演等活动。
2.2娱乐篮球的功能及特点
娱乐篮球不但具有篮球运动本身的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增进交流的功能,以及体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等,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为主,运动负荷低,技术动作难度小,淡化了刻意的胜负要求;其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与人群广泛,备受不同年龄、性别、专业人群的喜爱,更适合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进行推广;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活动规则简单易懂,比较适合开展。
2.3娱乐篮球进入社区是必然趋势
娱乐篮球的快速崛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商家借助娱乐篮球的优势大力开展商业广告,各种性质的娱乐篮球活动层出不穷。近几年361°娱乐篮球频频走进社区组织比赛、游戏、表演等,吸引了不少社区里的男女老少,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社区开展娱乐篮球是必然趋势,也是一种社区体育文化潮流。
2.4社区群众对娱乐篮球的认可
娱乐篮球的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性都比较明显,给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增添了乐趣,活跃了运动气氛,增强了大家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娱乐篮球形式与内容的延展性较强,符合多数人的运动需求,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及篮球爱好者的青睐。
3.娱乐篮球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娱乐篮球是一项集娱乐性、健身性、休闲性及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它起源于人类劳动过程之中,是社会文化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娱乐篮球具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及参加人数的限制,随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的篮球活动。娱乐篮球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一部分,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其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的感情为主线,以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为目的,为社区建设服务,具有健身、健心、服务社会等许多功能。
3.1娱乐篮球在社区体育中的健身价值
人们参与娱乐篮球的比赛、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水平,而且可以预防疾病,使心脏、血管、呼吸、消化等器官的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内各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
3.2娱乐篮球可促进社区居民的日常交往
娱乐篮球属于一项集体性、娱乐性较强的新型体育项目,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一方面,它可以消除城市社区居民因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不同带来的隔障,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社会媒介环境。另一方面,娱乐篮球中的一些表演、对抗、游戏、互动等性的集体性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情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3娱乐篮球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精神文化生活是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自娱自乐、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的精神支柱。而娱乐篮球恰恰能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娱乐篮球文化从青年活动扩大到全体居民参与,由家庭、楼院延伸到小区、街道,由群体文化到社区文化,从多种知识学习、兴趣社团到各类志愿、便民服务,等等,从而使娱乐篮球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推动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开展。另外,娱乐篮球对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不断影响,可以有力地提高篮球运动在社区中的普及率。多样的篮球文化活动能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4娱乐篮球在社区建设中的经济价值
不同的历史时期,篮球运动的价值功能侧重点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篮球的经济价值在社区建设中已有体现:①作为精神产品,通过表演、比赛、影视文学等,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产生了经济效益;②作为一种劳务,通过篮球教学、训练辅导,以及多种多样的娱乐表演等活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③作为一种资源,通过篮球服装、器材、期刊、书籍、音像制品等产品的销售,以及篮球文化节,结合经济带动社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4.结语
将篮球运动作为文化现象来考察,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篮球运动又是一种语言,是用人体与器械构成的运动语言,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篮球运动在促进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篮球运动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顺利的传播、用积极的手段体现了个人自身的价值,促进了人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娱乐篮球的出现是篮球运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新型的篮球运动形式。娱乐篮球在社区的广泛开展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娱乐篮球在促进社区体育乃至全民健身的发展的理想选择、提高民族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梅.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
[2]曹桂祥.篮球运动的经济、文化价值浅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1.6.
篇8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 社区与学校 健康
【Abstract】The city community sports is develops all the people fitness the active foundation condition, is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important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i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social progress important carrier.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ities construction step quickening, the community sports welcomed the development the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Advances the community sports vigorously,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 city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the intrinsic quality, the perfect community's function, enhances the community inhabitan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urges the inhabitant health, enhances people's study, the work,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lso can promote the people healthy heart effectively, adjusts and eliminates each not good mood, the promo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promotes each oth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friendship, causes the people spirit to be happier, the life is more joyful.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ty sports construction can enrich the social culture life, enhances the people sports culture accomplishment, favors changes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 to establish the health the life style, the promotion promotion of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Key word】the city community sportsthe city community and schoolhealth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镇化推进速度明显提升,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城中村、危旧房拆迁改造基本完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8小时以外的生活居住区--社区,将逐步成为新的社会调控体系,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维护社区秩序的稳定。体育运动是构建健康向上文明生活的有效载体。社区体育在进行社会规范、满足居民体育需求、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确立了"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方针,必将使城市社会体育进入一个全面、全新的发展阶段。
社区体育的定义,确切地说,是以社会个体成员的闲暇消遣、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其基本特性是个人闲暇性和健身性。现实中的社区体育发展结合了各种因素,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六项衍生特点,即高松散性、低竞技性、重自愿性、轻规定性、多缓慢轻柔、少投入消耗。社区体育的这些基本特点和衍生特点,就构成了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1]
一、我国社区体育开展情况现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市民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促成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推动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的研究,已是众多专家学者在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我国大众体育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不足l平方米且有34.6%未向社会开放,而美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高达16平方米。据对南京、苏州、上海、温州和杭州5城市4500多人调查,有51.11%的居民认为缺少场地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
以河北省为例,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各类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1.08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6平方米。河北省现有39484个体育场地中,分布在校园内的有27663个,占全省各类体育场地总数的70.06%;这些场地中,有20427个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占总数的51.73%。其中,占有全省各类体育场地总数70.42%的教育系统,其开放率是43.80%。[2]
目前的传统社区中,文体活动设施普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广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资料显示,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园(22.8%)、街道居委会场地(16.8%)和街头巷尾(19.9%)[3]活动。我国社区体育场地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园、空地作为补充。由于社区发展的差异,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能够建设各种体育场馆和场地,为居民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而那些没有条件的社区就不能提供这样的体育活动环境。其次,社区中有体育活动场所的学校和单位,并未真正把其场地提供给居民,社区与学校与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影响了居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及学校体育场开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切实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社区健身设施严重匮乏。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之间,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土地的珍贵毫不为过。为了使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钱,居民社区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地去兴建运动场地和设施。从调查统计新建成的楼盘,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主要形式为健身路径,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常见到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和设施几乎没有。在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过程中,应当认真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紧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工程,兴建更多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
二、抓住城镇化改造的有利形势,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建设
1、切实做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监管工作
要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建标〔1993〕542号)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6号),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城市规划等部门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设部门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体育部门要参与其中的评比和验收。政府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一项考评指标。各社区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体育部门,规划建设好适合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设施。要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应列入到议事日程当中。现有设施的建设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表现为"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重少年儿童和老年,忽视了青壮年群体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场所,应规划一些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地,满足更多人的运动爱好。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社区当中,健身路径等小型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备,但是较大型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还极度缺乏。例如人们喜爱的篮球、排球、网球等,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社区,普遍拥有灯光塑胶场地,在人们饭后闲暇时,进行运动和比赛,很好地满足了中间年龄人群的运动爱好。
2、大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作为社区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识,是一个长远而且重要的环节,据调查,社区居民参加身体锻炼的成两头分布,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中青年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锻炼,健身意识淡薄。在部分社区,麻将、电视、游戏机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社区仿佛成为新一代赌王与游戏王的培训基地。
据调查数据显示,35---50岁年龄段居民一周安排两次(含两次以上)健身锻炼的占不足15%,与此相对应的是这部分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有43%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体重异常、血压血脂异常、精神焦虑等症状。社区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识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是摆在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门应以人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传健康第一、运动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等健身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的体检活动,建立了体检档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聘请专家讲师利用节假日、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向居民宣讲解疾病预防、饮食健康、运动与健康等知识,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过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平衡心态等,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3、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健身中心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形成社区居民与学生共享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双赢机制。
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市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解决市民就近健身的问题,这比撒网式的再建体育场馆划算得多;开放学校资源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学校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公共资源。目前,一边是社区居民苦于没有锻炼身体的场地和设施,另一边是学校的体育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当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资源应向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开放。许多城市都在试行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但是一系列的问题还困扰着具体的实施。例如,学校能向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到学校锻炼的积极性;大部分受访市民则表示,没有到学校锻炼的习惯;器材损耗谁来掏腰包,社区居民进校门怎么管理,居民在学校受了伤怎么办,外人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怎么保障……这些现实问题让学校顾虑重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最担心的就是影响教学和管理。学校经费本来就有限,用于体育场馆的投入更少,如果让学校长期义务奉献,不现实,对外开放难以持续等等[4]。
对于开放学校体育资源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增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实时适度地开放学校体育资源是现阶段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对校园开放进行规范。例如,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建议健身者凭身份证或居住证进入学校,单位集体运动的则需提前预约。另外,为了保障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及管理,建议居民向学校支付适当的费用,具体标准由教育、物价部门制定。另外政府财政应对学校体育资源进行关注,给学校增加一点体育设施的养护费,就可以达到少投入,大产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配合社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业等单位,有计划地开放其体育场地设施,并可适当地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老城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周边群众开放。
4、注重运动健身的指导工作,建立社区体育的培训机制
居民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去传播健身理念,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有专业人才去教授技术动作,指导健身练习。因此在社区居委会的构成当中,应增加社区体育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目前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多都开有社区体育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由于社区体育发展的滞后,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因此,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社区法规,建立社区体育部门,负责指导管辖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导群众通过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有计划、有指导、更安全。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康体健身真正成为社区百姓的新时尚,从而达到增强全民族健康体魄的目标。
全面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增强国民体质,社区活动是重中之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有效配合,学校的体育资源正好可以为社区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和文化教育优势,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咨询和继续学习机会。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配合将越来越紧密,学校将成为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组织者。
社区体育主要针对社区居民,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城市人口绝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借助城市改造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将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设的内在质量,完善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同时,社区体育建设能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养,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美,崔冬冬,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07.
[2]梁韶辉. 河北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N]. 河北日报,2005-4-1.
[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莫小农,林敬松.试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结合[J].北京.体育科技报,2001(1).
基金项目:石家庄市哲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9wh27
作者简介:
靖桥(1968-),男,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
篇9
关键词社区体育定向运动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03-02
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社区体育对于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开展社区体育,从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定向运动则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良好的运筹能力、计划性、空间感、方向感等智力因素也非常重要,能很好地考验参与者的思维判断能力,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运动,更应该在社区体育里去推广与发展。
一、定向运动的涵义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也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一条标准的定向路线包括一个起点(用三角表示),一个终点(用双圆圈表示)和一系列点标(用单圆圈表示)。这些点标已在地图上用数字标明在实际地形中,为了证实这一到访,运动员必须在到达的每一个点标处使用打卡器打卡,且不同的打卡器打出不同的针孔。它不仅能证实是否按顺序正确到访,还能记录到访时间。点标与点标之间的路线并不指定或固定。相反,运动员应该自己做出选择。常见的定向运动形式有下列几种:定向越野、接力定向、滑雪定向、夜间定向、记分定向、专线定向、五日定向。
二、定向运动在国内社区体育中的发展状况
定向运动在国内学校中开展得比较广泛,但在社区体育中发展的情况却少有资料显示,这与定向运动在中国缺乏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很大关系。定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以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缺乏从体育的角度对定向运动自身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从人力的资源上看,参与定向运动推广的热爱定向的人中大多数缺乏必要的体育科学及相关科学的素养;关注定向运动科学研究的高层次研究人员极其缺乏,定向运动研究成果层次低,甚至存在着许多常识性错误等。显然,中国定向界目前的资源条件尚不足以支撑中国定向运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大众化发展。
所以,开发和挖掘象定向运动这一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体育项目来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社区体育人口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以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
三、定向运动在社区体育中的推广价值
1.定向运动能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常年不变的较多,主要有气功、健身操、交谊舞、武术等项目,非竞技性、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参加锻炼者中以治疗和长寿为目的的就占了社区居民总人口的64.3%,他们选择的活动项目大多也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运动强度小、身体负荷低、无对抗的项目。由于这些项目的单一性、传统性,使得社区居民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协作。
定向运动中的定向接力可以由家庭为单位在自己社区内部中进行比赛,也可以与别的社区家庭进行比赛。团队定向可以由各个社区挑选队员组成一个团队与其它社区团队进行比赛。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参与者相互交流、互相协作的项目。在比赛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根据社区居民的身体特点,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明确比赛规则,使社区居民只有通过相互切磋、积极协作才能完成任务,自然就抛开了“自我中心”和各自为战的态度,最终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到了目标、到达了终点,又可以充分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2.定向运动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现在许多人参加运动都是以长跑、散步或是一些活动肢体的简单动作为主,没有什么新颖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练习者就失去了练习兴趣,放弃了再去练习的想法,这样就对社区体育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动作的创新,创造出容易激发练习者兴趣的运动项目,以满足练习者的要求。
以在社区内开展定向运动为例。比赛形式可以是规定目标范围与方向的定向,也可以是标准的定向方式。比赛组织可以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还可以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以大带小分组混合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定向运动在社区内开展和推广。在比赛中社区居民通过思考、判断,通过相互间的协作完成比赛,实现了在锻炼中提高兴趣,在比赛中提高能力的目的。定向运动还可以通过更换地图,更换定向方式,在社区内对定向运动灵活运用,使得这项运动更富趣味性,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3.定向运动能培养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能力
定向运动可提高肌体运动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定向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森林和复杂的校园中奔跑,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肌体承担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由于需要在运动的过程中读懂地图、判断方向、选择路线,因而会转移注意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身体,提高肌体运动能力。
定向运动能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参与者在定向运动的练习过程中,要确定前进的路线是否正确,具体处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速度前进,哪一条路线最容易找到目标,哪一条路线最省时间又省体力,哪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体能、技能和智力状态等都需要参赛者自己详细地思考。
篇10
关键词: 长株潭 社区体育 现状 发展趋势 建议
随着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大大提高,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一位人”将转变成“社会人”。社会化的发展要求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社会社区化,社区社会化”已成为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问题的落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的组织和管理,尤其从体育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达到整体组织目标的基础。社区体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
1.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1.1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指导状况。
目前,长株潭三市市区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为主,其它区域性体协为辅,其基层化的特点十分突出。街道社区体协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和居委会为参加单位的形式共同组成。其中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体育指导者以义务为主,低价有偿服务为辅。据调查结果显示:管理者和指导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女性多于男性,学历偏低等现象;而社会指导员的等级结构也不合理,国家级为0,国家一级占0.2%,国家二级占3.5%,国家三级占48%,无级别占48.5%。可见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太少,低等级的居多。调查中还发现,指导者仅部分受过专业培训,很大一部分都是无证指导,未受培训的占59%。有的指导者只参加培训,获得等级证书却并未从事指导工作。这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待进一步完善。
1.2 社区体育场所、经费来源状况。
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有5种。在辖区周围场所活动的人占总人数的61%,广场活动的占20.3%,公园活动的占14.7%,学校、企业、体育场活动的占4%。可见人们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健身半径。作为社区体育,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界域,往往在现实中极易理解为一个生活或工作区的健身活动,但是健身人员的流动和个性选择能够给社会的体育甚至是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活力,使社区健身活动始终处于动态的交流和进步中,而参与人员健身半径的大小则可以透视出社区体育的活跃程度。根据长株潭三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半径的调查统计,健身半径(km)小于1km、1~2km、2~3km,大于3km的比例分别为58.4%、28.3%、8.8%、5.5%。可以看出,距离越近选择比例越高,而且以1km范围内的比例最高,占半数以上;大于1km的健身活动比例下降到28.3%;2km以上的比例在15%以下。可见,长株潭三市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相对较为固定,活动半径较小,基本上以生活区或居住区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身。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长株潭三市有不少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非常低,使得体育场馆闲置,从而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
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一是政府,主要用于建设体育设施,组织竞赛等;二是辖区单位的集资、赞助,主要用于购置健身小器材和健身服装,也有单位直接发放器材和服装,而非现金;三是自筹,如个人缴纳会员费等,主要用于外出搞表演活动等。
1.3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状况。
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经常性体育竞赛两种。日常性活动具有明显的非竞技化的韵律性、表演性、传统性和文体一体化特点。它的主要项目有:健身操、健身舞(交谊舞、扇子舞、秧歌舞)、太极拳、木兰拳、门球等(见下表)。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在晨晚活动站进行,活动规模受场地、天气、设施等条件的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晨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每个健身点在25~180人之间,平均为37人/次/健身点,每次体育活动时间在45~120min,平均活动时间为65min/次,体育活动的频率为每周2~7次,一般以小规模活动为主。
从表中可以看出,社区体育的健身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现代运动项目极少。这与参加社区体育健身人群的年龄有直接关系,参与者以中老年为主。在练习的内容中参与项目的人员有其性别差异,女性参加活动的人数多于男性人数,中老年人多于青少年。男性的活动项目以太极拳最多,占26.5%;女性的活动项目以健身操、健身舞为主,占29.5%。经常性体育竞赛内容多种多样,有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等,各社区竞赛内容的选择通常与本社区的体育传统和场地设施条件有关,其中娱乐性、趣味性活动更受人们的欢迎。体育竞赛项目的安排一般是按照季节来举行,有时也会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
1.4社区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工作压力大、易疲劳,没有时间锻炼”的占66.10%,“没有场所开展体育活动”的占40.60%,“家庭经费受限制”的占17.60%,“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困难”的占11.40%,其它原因的占4.30%。这说明现阶段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仍是场地设施和经费。
长株潭三市社区体育组织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制度不健全是制约长株潭三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好,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尚未理顺,人们对市场经济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同时,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者缺乏专业的科学管理知识。据调查,长株潭三市社区体育晨晚练站的体育指导者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足40%。大多数还是依靠离退休的体育积极分子及体育志愿者,而其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水平都有限。
2.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2.1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化。
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一些社会管理职能逐步转移给社区,相应扩大了街道社区的管理权限,使街道办事处不但对居民小区有影响力,而且对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为此,依托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在人、财、物方面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保障,有利于整个街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可能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化。
2.2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联系将更加紧密。
我国教育系统有大量的体育人才和场地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做出了证明,美、英、日等国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都是对外开放的,学校也充分利用社区的场地设施,以缓解场地的缺乏。同时大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将促进社区健身科学性的发展。
2.3 社区体育活动方式科学化,形式多样化。
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区域,有着良好的社区体育活动环境。长株潭三市的体育院系与省市体委相继培养了一批不同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社区体育活动方式科学化,形式多样化。人们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求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晨晚锻炼中,韵律性、表演性、传统性的活动内容将继续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它竞技化、非竞技化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将受到人们的欢迎。晨晚练活动和表演比赛已难以满足全体社区人员的体育需求,楼顶、庭院、家庭等多样化体育活动和竞赛将得到全面发展。
2.4 社区体育活动时间业余化。
长株潭三市街道社区体协和一些区域性体协开展的体育活动还没有做到业余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编制的压缩,工作节奏加快,非业余化的体育活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清晨、傍晚、双休日、节假日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体育活动时间的业余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3.建议
3.1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引进社区体育产业化运作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加强社区内不同单位的合作,如学校与社区联合、企业与社区联合,以实现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设施等资金的共享。
3.2继续发展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建立及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民间体育组织,使之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进而提高社区体育组织的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3.3体育管理部门可参考国外经验,与民政部门共同制定社区内正规民间体育组织建立的条件和程序,并对其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建议参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适当放宽社区内体育社团建立的条件。
3.4 加强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的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尽快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指导员,提高社区体育活动质量。
3.5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逐步完善社区体育组织机构,形成网络化管理,明确街道办事处的体育职责,设立专职、专人管理社区体育,调动社会力量,增加社区体育投入的渠道,并继续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投入,为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绍艳等.大连市在职人员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2).
[2]王锋等.社区体育建设的难点.体育学刊,2002年11月第6期.
- 上一篇: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 下一篇:餐饮经营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