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范文
时间:2024-03-12 10:1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在王园长的带领下,我们一同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
一、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无怨无悔,积极进取,为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而且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那么这个职业就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基础,要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在这一职业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二、以爱为先,热爱学生。 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孩子们各方面能力与发展都不如成人,我们要尊重与关心呵护孩子们,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特别不能谩骂、歧视、体罚与变相体罚孩子们,这都是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幼儿园的孩子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与耐心的呵护与教育,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幼儿的心灵,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校园生活。
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则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孩子们做出好的榜样,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做好事,拥有好的行为习惯,不做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凡要求孩子们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刻苦钻研业务,注重团队合作。 认真进行课前备课,把握好各种学习机会,帮助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孩子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有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多向优秀教师虚心学习,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注重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坚持常沟通、相互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等,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最后我还体会到,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我们要多多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做与教师职业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踏踏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79-01
从古至今,教师所具有的职业道德一直是大家争相称赞的典范。2012年,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可见,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家的关注。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师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要做到有责任心、耐心、细心地对待幼儿,幼儿教师就首先必须做到爱孩子,爱这份职业,这是其他师德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家长、幼儿教师还是园长,都强调幼儿教师对儿童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师,更谈不上教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不仅仅是对幼儿身体上的呵护,更是需要幼儿教师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促进孩子的成长。只有对幼儿有爱,幼儿教师才能全身心无悔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才能温暖每一个孩子,也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2.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孩子的一切。因此,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在于:针对如此柔弱的儿童,幼儿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关心、爱心。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承担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承担保育任务。因此,幼儿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更大,工作要更细致,其职业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3.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感染性与示范性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的实验,证明儿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获得知识。而3岁~6岁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加上平时在幼儿园中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就更容易受到老师的感染。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家长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家孩子从小比较文静,也不爱说话。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声音也大了,有时候甚至用吼的方式。后来这个家长终于找到原因,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平时对小朋友说话就是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可见,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地对待身边的孩子,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真善美,树立完美的职业形象。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 激励功能
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的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却相对薄弱。在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是一群带着孩子玩的保姆,是随时能够被别的行业的人可以替代掉的。相对于别的教师而言,人们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幼儿教师更加专业化,一个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其本行业的职业道德伦理,用来约束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健康地成长。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和呼声,促使幼儿教师这一群体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职业道德是对幼儿教师自身约束力的一种体现,是追求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行为标杆。教师行业的专业化,促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同时,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也促进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激励幼儿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好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2. 保障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小到关系一个家庭,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大到关系一个国家,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幼儿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3岁~6岁的孩子,在生理上,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因而幼儿园要做到保教结合。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在教育孩子上面起到帮助成长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保育方面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在心理上,幼儿时期正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启蒙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促进作用
幼儿教师是孩子进入社会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影响一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孩子是每个家庭爱的延续,是幸福的结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要用心去从事这份神圣的职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心血。只有每个孩子都幸福,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和谐幸福。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要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慎言慎行,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结束语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无论是对于孩子本身,还是对于家庭,甚至是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1.深化科学管理,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众多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间接推动了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使得科学管理更加的迫切。幼儿园教学对孩子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则是实现良好教学的坚强保障。
2.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认识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指导下,要想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就需要幼儿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认识,进而保证教师思想的先进性。这是教师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幼儿园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就需要具备发展的意识和行为,必须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从事相应工作时还需要树立强烈而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要具备自身专业发展的素质,认识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同时每一位教育人员都应该认识到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幼儿园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理论与实践要充分结合
对于幼儿园教师行业来说,它的实践性比理论性更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中找到教学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从实践入手,坚持幼儿教育为主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传统观念,丰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带动教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保证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教师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创设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保证管理措施可以长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就需要对当前幼儿园文化进行相应的改造,可以在传统的方式上建立一种和行政权力并行的专业权利,为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与保证。人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之一,它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在这样长期的文化环境中会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建立新型的幼儿园文化,可以更好的影响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这样的专业权利有利于减少内部的不良作风,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在这样的新型文化下,教师专业人员的发展潜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能够调动幼师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新型文化下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优化。
5.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多元激励机制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以及福利待遇等。所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在制定激励机制时需要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要能够达到建立的最终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但是其激励强度也要适度,不能够物质激励过重,这样可能会造成幼儿园自身的负担,进而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要想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首先需要拉大绩效奖励的级差,发挥该机制作用,实现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其次,要打破教师终身制,增加教师的危机感,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为幼儿园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幼儿园教师专业的发展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对该专业的热爱度。
6.加强实践总结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加大对实践的总结和分析,这符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指导思想,符合我国幼儿园教学的要求。加强案例分析与总结可以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所以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幼儿教学中所需要的技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幼儿提高启蒙水平。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对幼儿课堂活动做好计划,比如教师语言的应用,语气的变化以及游戏的趣味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总结,教师可以掌握大量的教学经验,了解幼儿学习需要,最终实现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发展。加强实践总结分析,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并且以此为依据来创设语言环境,丰富孩子的语言知识,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还可以及时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终找到弥补不足的方法,为今后教师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7.加大教师专业培训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按照教师教学特色,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教师专业培训可以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建立良好的教学风气。幼儿在这样的教师指导下,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他们自身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二、总结
篇4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构
一、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现实诉求
现实教育结果与社会的职业角色期待存在的矛盾冲突唯有通过人才培养路径来解决,对于有着特殊性质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厘清课程建构的现实诉求是前提。以职业素养为本位,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是高职学前课程建构的应然追求与必然要求,只有构建一个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有针对性、系统、清晰的课程体系框架,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一)确立“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目标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的对象。[3]目标的确定是在原理或理论指导下基于各种信息综合后的一种价值选择。“将学生培养成为怎样的人”是课程建构之思的源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的学前教育“职业人”,主要指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这个职业具有特殊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其特殊性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幼儿,是处于人生特殊年龄阶段(3-6岁)的人,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易受伤害,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与机电、农林、商贸等其他高职专业人才的职业对象有着本质的区别。从事该职业工作不仅要遵循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规程的约束,更需要高度的道德伦理自觉。履行幼儿教师培养任务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应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的要求,厘定幼儿园教师“职业人”的基本素养,建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有“道德、有知识、高技能、理念先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学前课程目标拟定的基础,也是课程建构的最终旨归。
(二)指向“自我”与“社会”的发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高职学生和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群体都有其特殊性。与此对接,需要建构一种课程体系既能交给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又能使其获得胜任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志趣、知识技能、理想信念。这样的课程建构既与职业标准对接,贯之以职业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职业生涯发展,将职业认知与理解、职业道德与理想渗透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教育对象上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构成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对口高职学生、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化基础较差,活泼好动、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他们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习得从事相应职业工作的知识、技能,获取从事相关职业准入资格条件。从岗位对接分析,《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专业院校机构的严格培养和培训。从毕业生的工作性质上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工作对象是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有着特殊的学习与发展要求。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不能简单地理解定位为培养“技能型”或者“应用型”工人或者职工,要规避传统的学科化、技术化的课程设置弊端,综合考虑高职学生、幼儿两类群体的发展,多元化、渗透化、统整化地建构促进高职生和幼儿发展的课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了众多的“保姆型”、“歌舞型”幼儿园教师,他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体技能娴熟,却不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更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活动,引领幼儿成长。他们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更是一片迷茫,甚至在繁琐的工作中产生了对职业的厌弃。构建以职业认知道德为根本、以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为核心、以职业精神理念为价值尺度的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必须。
二、职业素养本位下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价值取向
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课程建构是一种既能交给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又能使其获得胜任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志趣、知识技能、理想信念的课程体系建构。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培养“职业人”为出发点,基于职业素养要求和高职学生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进行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与架构。整个课程设计与架构遵从职业素养的主导性,以职业认知道德为根本、以职业精神理念为价值尺度,围绕合格幼儿教师职业要求的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水平、保教行为水平等素养指标进行。
(一)多维共生的课程目标高度
“课程目标应该是在课程领导和执行人员在教育哲学及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利用各种知识信息后做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3]是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表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互呼应。高职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其目标应该指向“职业人”蕴含的素养指标要求。职业素养的内在结构依托于莱尔斯潘塞的职业素养冰山理论模型,将其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包含所表现的行为和拥有的知识、技能等投射于冰川外部的浅层部分,“潜藏水面之下的隐性素养集中体现在如价值观、个性品质、内驱力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4]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自身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5]高职学前课程目标的构建围绕着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来寻求,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共生为其提供了清晰的指引,表现了高职学前课程目标的集合目的性、合需求性和合发展性于一体的特性。
(二)社会需要与自我发展共享的课程内容广度
课程内容的选择,关系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职业素养是应对“综合化”的现代职业情境发展,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所需要的素养的回答,其形成和应用不仅满足社会需求或企业需求,达到“人才产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提质增效”,[6]而且满足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达成受教育者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职业素养本位的高职学前课程的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中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整合程度、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匹配程度、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吻合程度。重视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系统性机械地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强调“科学世界”的系统性,忽视“工作世界”的整体性。[7]职业素养的职业导向性指向工作世界整体性,课程内容必须跳出偏重学科体系,忽略工作体系的藩篱,把课程内容与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职业资格分析等对应起来,从中获得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选择遵循路径为: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归纳———“知”和“做”内在联系———学习领域转换———课程内容选择,满足既符合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实现“健全发展的人”的多维价值层面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严谨结构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在遵从职业的导向性的前提下凸显学生的内在性和发展性,展现高职学前课程的人本性。
(三)开放与整合共行的课程实施向度
“课程实施是师生作为教学双主体双向互动同时需要调动多方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4]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需求,以职业素养为本的高职学前课程实施需要打破学校教学这个单一的平台,通过学校场域和社会场域的共同活动完成,意味着课程实施需要突破场域间的界线,实现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行业资源)的整合,创造与工作现场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现“无边界”的实施进程,以更加开放的课程实施形式发生聚变,鼓励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在空间维度上,打破课堂的边界;在人际维度上,打破校际的边界;在专业领域维度,打破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边界,提供学生更宽的综合视野和更多的体验机会。整合(integration)“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8]职业素养为本的课程核心是职业素养,整合了课堂学习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求在课程实施层面实现教授和实践的整合,既强调以教授为导向涵括的知识的储存,也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涵括的知识的实际运用,“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社会认知与社会服务相结合”,[9]立体化呈现课程知识,激发成为职业人的内在动力。
(四)多元互通的课程评价深度
职业素养的生成是不同主体交互会话的结果,包含行业/园所、学校、教师、学生的复杂会话,多主体耦合参与。以职业素养为本的课程评价,应该秉持的是一种多主体取向,在“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下,凸显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具有共有的价值认同的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在三种基本理性:“技术理性”、“实践理性”、“解放理性”的支配下,分别形成了三种取向: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其中主体取向的评价过程是“基于‘多元主义’价值观支配下进行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被评价者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7]从评价标准有效性的实践角度考虑,多元评价方式的实施是标准与结果耦合的中介。不同的评价方式涉及的评价权重、规范和细致度有不同的划分和操作,需要把控不同评价方式依据不同情景实施的适用性,才能保证在多元主体参与下评价实践的有效性。
三、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素养是作为职业人的必备素养,更是衡量高职学生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职毕业生职业知识、技能、道德、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要厘清课程、素养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把培养具备高水平职业素养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目标。基于对职业素养的分析确定专业课程建构,即对一定时期内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行能力分解,进而围绕职业能力目标,选择与具体职业能力关联程度较高的关键课程进行整合和编排,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重构一种新的突破学科、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课程的职业针对性,体现未来工作的职业特征,[10]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构筑“德艺行”多维发展的高职学前课程目标
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要在多种信息和因素的综合考虑下确定,“从学习者的角度,‘学校课程’一般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实际拥有的教育经验及其活动的整体。”从学校角度,理解为学校编制并实施因应学习者的发展,凭借学校自身及周遭的生态,在规定的课时内,组织目标、内容及其处置方式,综合地、系统地显示具体的教育目标、教材、时间、场所、指导、学校、媒体、评价而展开的一种教育计划。[11]所以要基于以下因素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其一,政策、标准因素。参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部2011-10-0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等政策或标准,寻求幼儿园教师共性的素养要求。其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学习者的心理与需要,即指综合专家理论研究和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标准下的高职毕业生应然状态与高职生实然差距中产生的个体需要和兴趣。其三,当下幼儿保教工作实际。“只有当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时发生的情境之间有相似性时,他才可能运用己之所学。”[3]其四,学前教育专家的研究与建议。学科专家对学科建设及其行业有着系统的研究,他们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拟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理应参照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课程目标确立上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①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确定为四大素养目标(如图1)。第一个维度是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目标,即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水平。笔者曾在高职学生中做过调查了解,在不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目中幼儿园教师就是“老师”,是“上课”,“教知识”的,而不是照顾幼儿生活的,课程目标中要强化学生关于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性质、角色、幼儿行为的认识、理解、态度与行为。因此职业道德目标要细化到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对幼儿的态度、对保育的态度。课程目标的表征就是学生对幼儿成长、发展特点、规律及幼儿园教师职业性质的了解、认识;对幼儿及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等。可以从“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三方面分为三个子目标,子目标一为了解、认识、理解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规律、特点、基本权利,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子目标二为了解、认识、理解幼儿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责任、权利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子目标三为了解、认识、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儿童权利及保育、教育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二个维度是职业知识技能目标,可以从幼儿成长与发展知识、教育幼儿的知识技能、自我规划与发展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确立目标。专业知识目标要落实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主要对象幼儿上,幼儿生长、发展知识,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其他与幼儿园教师职业相关的人文、科学等通识知识。这些知识目标贯穿与学前教育专业人的全程学习、实践中,也是幼儿教师的知识基础目标。第一要了解职业的对象,具备了解、理解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特征、规律、学习特点及需要、主要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的知识与能力。第二要具备了解、理解幼儿教育基本原理、保育、教育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的能力,具备有效与家庭、社区沟通并利用相关资源创设环境开展实施保教工作的技能。第三要具备自我专业规划与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能力目标要避免职业教育的定势思维仅仅将其定位于“唱”、“弹”、“跳”、“画”等显像技能,而是要包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日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能力、游戏活动组织能力、保育能力、岗位基本操作能力(“唱”、“弹”、“跳”、“画”等)、幼儿发展评价能力、教育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合作能力等。第三个维度是职业活动行为水平方面,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职业活动行为规划、设计、执行活动行为的能力目标。可以从职业胜任行为、职业竞争与协作行为、职业创新行为、职业奉献行为等方面确立相应的目标。职业胜任行为能力目标是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通过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践能够基本胜任岗位职业任务;职业竞争与协作行为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具备的独特的、能与同行业人员进行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的总和。职业奉献行为是指在履行职业责任的基础上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利用职业知识技能奉献社会的行为能力。第四个维度是指职业理念精神方面的目标,是指个体与职业相联系的具有职业特征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可以从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情感等方面确定课程目标。
(二)选择师德为先、实践取向、终身发展的高职学前课程内容
在“德行艺”的课程目标理念指导下,兼顾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的终极目标及学生职后可持续发展目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师德为先、实践取向、终身发展的原则,选择具有合理性与前瞻性的课程内容。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内容结构应体现为“一条主线、两个系列、三大板块”。“一条主线”是指课程内容围绕职业素养要求这条主线,“两个系列”是指课程教材为校本教材和园本教材两个系列,“三大板块”是指课程内容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证书教育三大板块方面内容。具体学期课程应当开设包括以下模块的内容:模块一为职业认知理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通过这一模块的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对幼儿教师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初步的儿童观与保教观,同时具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标准》指出师德为先,师德与专业态度是幼儿教师职业的基准线,[12]师德教育类课程是实现幼儿发展为本的前提与保障,应贯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块二为实践取向的专业性知识,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性基本知识技能,《专业标准》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而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核心应该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包括幼儿发展知识技能、幼儿保教知识技能、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知识与能力、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知识与能力以及通识知识。具体主要涉及儿童教育与发展基本理论、儿童行为与发展的观察、评价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环境创设知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知识等。其中幼儿生命、健康、安全、生长、心理发展、权利保护等幼儿发展类课程是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基础,应该占据高职学前教育教育课程的重要比例;幼儿园班级管理、一日活动安排、游戏活动组织、环境创设等应用实践、艺术技能类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直接途径,应该作为专业技能、素养培养的核心课程。为了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师也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因此教育理论类包括教育史学类及由网络信息发展带动的信息化类课程也应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开阔专业视野、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另外,《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并强调“应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因此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共育类、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类课程也应该涵盖其中。模块三为幼儿教师入职资格,教师资格证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幼儿教师职业道路的准入条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一模块内容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了解幼儿教师职业概况、入职资格要求等知识经验。同时要结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大纲和要求补充设置教师口语以及涉及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推动“产教学研”协同一体的高职学前课程组织与实施
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实施是指打破学校、教师、教材中心,利用职业场所场域,对接工作过程与环节,重视学生职业活动的体验的“产教学研”融为一体的课程组织与实施路径。首先,高职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上要强化工作岗位标准意识,不仅实习实训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职业文化,职业情境,将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可以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具体通过以下路径:首先实现C-G-K联盟,高职院校要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建立课程实施合作机制,并与之结成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其二,实现院园联通,在联盟的基础上院校与园所要联通,从师资力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都要通过院校与园所的联系、沟通、研判完成。在院园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既要在院校“大”课堂也要在园所“小”课堂完成课程学习,甚至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园所课堂直接实时连接播放到院校“大”课堂。其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融合”:内容上知识与能力融合。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本身蕴涵的丰富职业素养内涵,在学生习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获得职业认识、懂得职业责任,形成职业情感与道德。方式上教学与训练融合,课程实施全过程是通过“学”与“习”完成,而不是“教”与“授”完成,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拟或者真实实训、工作环境中,教师应创设并透过典型的工作任务问题情境,强化职业意识、规范职业习惯,增强职业认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结果上学习考核与证书获得融合。课程的组织实施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中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进行整合。
篇5
【关键词】幼儿园 教师 专业发展 新模式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它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以至于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而更好的保证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但是在发展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幼儿园发展与国际要求差距比较大等,这些都给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影响。加大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探讨,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综合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关系到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及兴趣培养,也会影响到日后的深入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更好的保证教育质量,减少教育问题出现。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教学专业水平。所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评定需要经过严格审查以及考核,并且还要加大对该专业的探究,为今后发展做好准备。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1.深化科学管理,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的专业发展,同主管部门的科学领导及管理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众多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间接推动了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使得科学管理更加的迫切。幼儿园教学对孩子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则是实现良好教学的坚强保障。
2.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认识。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指导下,要想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就需要幼儿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认识,进而保证教师思想的先进性。这是教师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幼儿园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就需要具备发展的意识和行为,必须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从事相应工作时还需要树立强烈而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要具备自身专业发展的素质,认识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同时每一位教育人员都应该认识到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幼儿园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 理论与实践要充分结合。对于幼儿园教师行业来说,它的实践性比理论性更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中找到教学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从实践入手,坚持幼儿教育为主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传统观念,丰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带动教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保证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教师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创设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文化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保证管理措施可以长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就需要对当前幼儿园文化进行相应的改造,可以在传统的方式上建立一种和行政权力并行的专业权利,为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与保证。人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之一,它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在这样长期的文化环境中会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建立新型的幼儿园文化,可以更好的影响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这样的专业权利有利于减少内部的不良作风,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在这样的新型文化下,教师专业人员的发展潜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能够调动幼师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新型文化下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优化。
5.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多元激励机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以及福利待遇等。所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在制定激励机制时需要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要能够达到建立的最终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但是其激励强度也要适度,不能够物质激励过重,这样可能会造成幼儿园自身的负担,进而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要想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首先需要拉大绩效奖励的级差,发挥该机制作用,实现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其次,要打破教师终身制,增加教师的危机感,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为幼儿园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幼儿园教师专业的发展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对该专业的热爱度。
6.加强实践总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加大对实践的总结和分析,这符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指导思想,符合我国幼儿园教学的要求。加强案例分析与总结可以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所以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幼儿教学中所需要的技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幼儿提高启蒙水平。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对幼儿课堂活动做好计划,比如教师语言的应用,语气的变化以及游戏的趣味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总结,教师可以掌握大量的教学经验,了解幼儿学习需要,最终实现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发展。
加强实践总结分析,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并且以此为依据来创设语言环境,丰富孩子的语言知识,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还可以及时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终找到弥补不足的方法,为今后教师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7.加大教师专业培训。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按照教师教学特色,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教师专业培训可以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建立良好的教学风气。幼儿在这样的教师指导下,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他们自身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三、总结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是实现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强该专业的分析,可以帮助更多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它展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要求,能够提升教师师德,提升教师职业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所以幼儿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该标准的思想内容,进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8).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Crisis of Preschool Teacher Losing and Its Causes Analysis
GAO Lijie, LU Qing
(Educational School, West China Normal Unive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s preschool teachers group is growing bigger and bigger day by day while faced a problem of losing teacher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are: low social status, heavy stress, heavy responsibility for children 's safty and job burnout and so on. Preschool teachers is one of the subject of preprimary education, solving these teachers problem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so it needs to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actively look for solutions.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 losing; job burnout; social status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幼儿教师队伍。然而这只队伍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结果表明,想改行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为57.8%,而年轻教师中想改行的人数比例更是高达66.1%。①据天津师范大学韩映虹介绍,从1998年开始,天津师大共培养了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2000多名,目前一直从事幼教工作的不到1/4。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主体之一,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造成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会地位不高
1.1 待遇普遍偏低
幼儿教师的收入偏低已是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都存在,尤其是聘用制的老师。据了解,江苏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年薪是3-5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年薪平均仅有1-2万。我国现有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其中90%以上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②即有100多万的幼儿教师生存在体制外,她们与编制内的老师同工不同酬,甚至干的多拿的少,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打击了编制外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有研究对福建省沿海部分地区的52所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生存状态作了调查:“36.4%的教师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进一步访谈得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教师实际收入仅为二三百元;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教师也大多限于五六百元。”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收入平均每月1000元左右,而幼儿园教师平均每月五六百元左右(无编制教师的工资只有三百元左右)。跟当地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相比,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偏低。③
1.2 专业化程度不高和入职条件低
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并未”依法”执行。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学历较低、也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作为幼儿教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城市和农村,许多初高中毕业生走上了幼教岗位,由此来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低;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使人们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入职条件较低、经济待遇又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低落的社会地位。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根本在于加强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入职标准的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政策。”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努力才是关键。幼儿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其社会地位。
1.3 大众对教师缺乏理解与尊重
学前教育专业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它涵盖了心理学、儿科学、人类学、社会学、普通教育学甚至特殊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其实是动态的、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工作,才能满足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然而,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由于大众对幼师职业缺乏认识,不能理解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导致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期望很低,相应的对幼儿教师的尊重也很低。
2 保教工作负担过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大
有调查表明,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某些地区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92%的幼儿教师(下转第107页)(上接第72页)反映工作繁重,责任大,特别是幼儿园多发的小事故很令人揪心。④2005年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34.6%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非常大,47.6%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相加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82.2%。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师幼比较大,边远农村幼儿园的情况尤甚。有的幼儿园只有两三位带班教师,一个学前班教师要带三十几个孩子,而且很多学前班的孩子都是混龄的,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40.3%的教师感到工作量偏重或劳累。⑤在另一项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中显示,有80%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负荷比较重。⑥这些调查结果较为全面的显示了我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在这种状况已经到了不容乐观的地步。
3 职业倦怠严重
众多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显示,职业倦怠已成为我国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我国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倦怠三因子中,情绪衰竭表现凸显,公立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私立幼儿园教师严重。国内一项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2.2%的教师感到压力大,86%的教师出现了轻微的倦怠;58.5%的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倦怠;29%的教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倦怠。该调查认为,有关教育部门与学校须立即采取措施来缓解和预防教师的工作倦怠。
针对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及其原因,应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儿教师严重流失的状况有所改善:
首先,要积极制订并贯彻相关法律,明确并保障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等”。
其次,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特别要重视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解决。比如地方政府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可以制订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并负责解决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等,以确保其生存权。
最后,要严格遵循《幼儿园管理条例》,健全并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聘任制度和职务制度,落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的权利以确保其发展权。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解决了幼儿教师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保障幼儿健康均衡发展。
注释
①②④杨宁.让幼儿园教师也能工作生活的有尊严.学前教育研究,2010(5).
③⑤唐海燕.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07(1).
⑥唐海燕.影响农村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班主任;自我发展;对策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而幼儿园的班主任不仅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开始熟悉班级管理环境的第一任引导者。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幼儿教育的关键,是实现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一、增强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
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发展分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两个方面。教师的自我认识不仅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还包括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认识。幼儿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是一个承担着育人责任的岗位,其需要教师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认知,需要为了职业付出更多的辛劳,需要为幼儿的成长事宜操心费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否则就会感受到痛苦。其次,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幼儿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要平衡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责任。
二、学会观察和反思
在幼儿园教师的自我管理方面,其要学会观察和反思。幼儿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要善于思考幼儿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同时做好与幼儿的沟通。另外,教师也需要做好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善于自我管理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还要注意反思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要反思是否教育方式限制了幼儿发展的空间。只有善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教师才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幼儿,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幼儿的性格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善于做好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通过对自己职业角色、教育方式、行为模式、幼儿习惯等进行观察和认识,并及时做好反思和纠正工作,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魅力,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频频发生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幼儿园,投向这些幼儿教师,有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退化,少数教师自我要求不高、责任感不强,对职业道德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幼儿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日常生活关心不够,师生亲情淡化,育人意识淡漠。致使教师的形象在幼儿乃至大众的眼中大打折扣,非议也越来越多。对以上的各种现象,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定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幼儿教师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和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
首先,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对幼儿接受良好教育的必然要求。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每个人都在获取有助于提高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判断能力和责任感的手段,也都在学习如何对周围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特别应该看到,幼儿时期模仿性极强,可塑性极大,而分解能力差,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教师是幼儿进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启蒙教育第一人,他们的言语、行动、习惯、技能,各种表现都会在幼儿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这就更加要求幼儿教师要有无私的爱、良好的人品、厚重的知识、技巧和榜样的作用。
其次,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境界,更好的实现他们的道德价值追求。教师道德价值追求有三种境界,第一个层次是职业意识境界。教师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是作为公民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的专业化社会劳动,由此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完成一定的职责、任务,对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又在教育劳动中获得利益、地位。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心的境界。事业心是职业意识的社会化。当教师意识到教育劳动是人类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时,就能自觉地把职业宗旨与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上升到事业心的境界。第三个层次是志向感的境界。教师将职业与自己的生命、个性和人生理想融为一体,把职业的社会期望和道德义务化为个人的职业良心和人生志向,从而达到“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
最后,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总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对教师职业劳动的根本要求。比起其他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烈的典型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往往被社会上的人看作是最有教养、最讲文明、最有德性的人。教师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往往成为人们判定是非、善恶的标准,并因此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社会的风尚。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教师的影响去处理各种关系,以教师的道德标准为准绳对各种社会行为作出评价,从而把整个社会的道德实践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道德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认真实践教师道德规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善”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善,是教师伦理学的概念,是对受教育以及教育者自己在道德意义上有益的就叫教师善,具体言之,即对受育者合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职业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和践行、对受教育者的身心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
幼儿教师的善行对幼儿来说是善的行为,使幼儿从中受益。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对幼儿的热爱,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幼儿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幼儿教师要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认知和智力的发展,努力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活动机会,积极鼓励幼儿探索、与人交往,积累知识、经验。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和谐的发展。使幼儿从小养成基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积极地社会情感、态度、良好的行为。
2.强化法律意识 健全法律机制
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准则,是指导教师育人的纲领,是依法治教的前提和依据。有些幼儿教师在专业上可能比较出色,但是法制意识薄弱,猥亵、体罚、虐待幼儿成了家常便饭。这说明部分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师德素养较差。因此,认真学习好教育法规,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广大幼儿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是幼儿园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办好园的一条重要措施。幼儿园应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依法治教,以法促德的观念。同时,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的入园门槛,做到“先持证,再上岗”。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将一般性违背道德的行为和从业资格挂钩,将幼儿教师的师德等级进行评定,进而划分等级增加幼儿教师的从业危机感,从而使幼儿教师更加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
3.注重转变教育理念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儿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幼儿的成长。应试教育的存在,功利主义的催化,为迎合家长的需求,致使幼儿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感受,把幼儿固有的的发展规律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味的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让幼儿失去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盲点的产生。幼儿教师要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寓教于乐,注重保教结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尊严,关注个体差异。
篇9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倦怠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94-02
1 引言
最近,温州幼师颜艳红虐童事件曝光后,这位没人性的无证老师遭到大家的声讨,然而,这样的“虐童”事件,近年发生在幼儿园里已发生过多起。据统计,最近一两年来共发生过11起“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何这样的恶行一而再再而三在我们的幼儿园发生呢?为何在幼儿教师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些都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值得深思的地方。
“虐童”事件的发生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位幼儿教师的师德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法得到很好解决,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都有很大危害。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是人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助人的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护士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已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中所表现出的由于长期高工作压力、紧张的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工作态度和热情降低、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它是教师不能顺应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2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2.1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
待遇可能是影响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待遇是经济方面的保障,是人的安全、自尊不可缺少的依据,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形式。因此,幼儿园在管理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物质鼓励,教师的物质利益未得到满足时,要注重物质利益的保证,即使教师的物质利益得到了满足,也要考虑到物质利益的不断提高。为此,幼儿园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完善相应的福利制度。现在广西幼儿园存在三种形式:一种是公立幼儿园,第二种是自收自支公立幼儿园,第三种是所有民办幼儿园。一般情况下,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待遇最高,而自收自支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待遇没有财政拔款的支持,其收入水平完全取决于幼儿园收费,由于这种幼儿园即要承担教师的工资,又要承教师的“五险一金”,因此整体的工资水平和民办幼儿园相当。经调查,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收入不太满意,希望能提高工资待遇,有教师无奈地说到:国家每次调整工资,自己就受打击一次,因为幼儿园工资基本没有变动过,久而久之,期望就变成了失望。
2.2过大的工作压力
从整体上看,过大的工作压力造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历来都是摆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园也因此制定了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和保卫制度。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更是要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么多的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如果稍有闪失,我们将无法和家长交代,加之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高,容不得幼儿园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出半点差错,出问题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幼儿园一般对安全事故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老师都是绷紧自己的神经,生怕哪个环节出现安全差错。可是在各种活动中,面对一班那么多的孩子,很多安全问题都是防不胜防的,幼儿园老师的压力不言而喻了。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而这些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容易生气、情绪低落,无心钻研业务,工作上避重就轻,缺乏责任感,还会用标签式的语言描述个体儿童,对同事妄加猜疑等等。
2.3工作缺乏发展前途
许多高等学校或中小学一般会给教师提供很多的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规划自己的发展,能看到自己工作前途,但许多幼儿园的教师由于没有编制,其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大多教师只是把现有的工作当作是人生的“过渡期”,对幼儿教师岗位缺乏自我认同,许多教师表示“结婚后就不会再在幼儿园工作了”。此外,园长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支持,以及对教师个人工作的能力、效率的评价及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3 杜绝职业倦怠现象出现的对策
虽然目前职业倦怠的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是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心态问题,并充分做好必要的预防和调节工作,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其倦怠的进一步加剧和蔓延。
3.1放松生活,排解压力
心理方面,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使得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关键在于幼儿教师要会放松生活,以排解工作上的压力。幼儿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每天抽一点时间来,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下。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节假日出去郊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不断接纳新知识,重燃生活的热情。人只有在变化中才会激起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或精神紧张的时候,参加这些活动可使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或者与自己的朋友聚会、喝茶和打牌。把自己工作上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向好朋友、亲人倾诉一下,借此来缓解一下压力;另外还可以闭目养神,可以每天静坐几分钟,无论工作多么的忙,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静坐,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心理平衡,情绪愉悦,浑身轻松。另外,专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教师能够及时地缓解精神压力,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
3.2要提高教师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
待遇的高低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现行的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幼儿园要想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也应该参照事业单位的涨工资标准,每次适当增加一些,以免挫伤教师们的积极性。另外,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一个人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他在工作上的投入与报酬之间的平衡感受,这种感受特别强调与他人的比较,个人感到与他人相比较而言,其工作投入所获得的待遇及报酬是公平合理的,则满意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3.3幼儿园要“量身定做”教师的发展目标
幼儿园还应根据实际为每一名教师制定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使之与园工作目标相一致,并与具体工作相联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潜力,满足其成就需要,又有利于克服教师因能力与目标落差较大而造成的心理冲突,最终使园领导对教师的期望转化为鼓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在个人素养方面,职业倦怠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性,尤其近几年来,幼儿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这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以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因此,教师也要适时为自己“加油、充电”,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4 结语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应科学引导教师培养良好的情绪,成熟的自我意识与健全的人格,放松心情,减轻精神压力,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虐童”事件才会从根本上消失。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6).
[2]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4,(5).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入职时期是初任教师最能接受帮助的时期,也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在人际交往、教育技能与职业心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水平,严重的可能造成他们的职业倦怠并最终选择离职。因此,如何有效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成了当前幼儿教师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该区是由原黄埔区、萝岗区于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合并、2015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的新区。并区不到2年,幼儿园从2013年全区84所增至2016年96所,两区2011年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1233人,截止到2016年12月增至1762人,4年期间增加了529人,增长率约为43%。幼儿园教师人数需求急增,师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调查了入职1―3年初任教师在职业技能、职业人际与职业心理三方面的适应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黄埔区38所不同等级幼儿园中,随机挑选了290名入职3年以内的初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根已有研究现状,在检阅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初始问卷的试测与分析,最后修订并形成了《幼儿园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状况问卷》,问卷分为职业技能、职业人际与职业心理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三个子项目,共计41题,三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系数)分别为0.897、0.835和0.863。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
1. 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知,教龄为2-3年的教师在职业技能、职业人际和职业心理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教龄为1年以内和1-2年的教师。教龄在职业技能和职业人际两个维度上的影响极其显著(P=0.008;P=0.000)。对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人际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技能维度上,教龄为1年以内的教师与教龄为2-3年的教师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9);在职业人际维度上,教龄为2-3年的教师与教龄为1年以内及教龄为1-2年的教师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P=0.002)。
2. 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的具体情况
(1)初任教师职业技能适应情况
教师职业技能维度包括基本技能、管理能力、科研反思三个子项目,平均分依次为19.24、21.13、20.33。其中,教龄在1年以内、1-2年、2-3年的教师在基本技能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8.41、19.15、19.83;在管理能力上的平均分依次为50.59、21.07、21.50;在科研反思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9.86、20.24、20.73。
在职业技能维度上,教龄在基本技能上影响极其显著(P=0.004),而在科研反思和管理能力上影响不显著(P =0.059;P=0.058)。即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育基本技能都在不断增强。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教龄为2-3年的教师的基本技能显著好于教龄在1年以内的教师(P=0.004),而教龄在1年以内的教师与教龄为1-2年的教师的基本技能差异不显著(P=0.217)。
(2)初任教师职业人际适应情况
教师人际适应维度包括家长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三个子项目,平均分依次为21.09、17.24、10.24。其中,教龄在1年以内、1-2年、2-3年的教师在家长关系上的平均分依次为20.00、20.73、22.09;在同事关系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6.95、16.91、17.71;在领导关系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0.23、10.23、10.25。
在职业人际维度上,教龄显著影响教师与家长及同事的关系(P=0.000;P=0.013)。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与家长的关系上,教龄在2-3年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教龄为1年以内及1-2年的教师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0;P=0.001)。在与同事的关系上,教龄在2-3年的教师显著好于教龄为1-2年的教师(P=0.026)。
(3)初任教师职业心理适应情况
教师职业心理维度包括职业认同、职业幸福、职业满意三个子项目,平均分依次为25.68、18.51、13.40。其中,教龄在1年以内、1-2年、2-3年的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平均分依次为25.70、26.06、25.25;在职业幸福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8.22、18.47、18.72;在职业满意上的平均分依次为13.22、13.14、13.78。
在职业心理的各个维度上,教龄的影响均不显著(P=0.597;P=0.127;P =0.088)。分析职业心理维度各子项得分发现,除职业幸福随教龄增长而缓慢增长外,职业认同在第三年呈现下降趋势,职业满意则在1-2年与2-3年的教龄段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二)初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分析
1. 初任教师职业技能适应情况分析
初任教师的职业技能维度的基本技能、科研反思、管理能力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强。教学业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缺乏是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教学和管理方面适应的主要问题之一。刚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大多觉得自己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教龄增长,自身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上各种学习与培训使得他们的职业基本技能不断提升,能逐渐满足其工作需要。相对于基本技能的可视性与经验化,科研反思与管理能力通常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对教师的经验概括与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教师正处在疲于应付各种任务的阶段,这两项能力不太可能有飞跃式提升。
2. 初任教师职业人际适应情况分析
初任教师的职业人际维度中,初任教师与家长、同事及领导的关系均随教龄增长而变好,但三者在发展起点、时间与速度上却各有其特点。
(1)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适应问题
初任教师同家长关系的起点最低,这说明与家长的交往是初任教师人际适应中最困难的问题,但随着初任教师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能力逐渐提升,经验逐渐丰富,初任教师与家长的适应困难减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日趋融洽。
(2)与同事关系的适应问题
在与同事的关系上,初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在入职的第1-2年中呈水平状态,这说明初任教师与同事还未形成真正的友谊关系,还处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状态,这是由于他们刚参加工作,专注于保教工作和处理班级人际关系而无暇顾及与同事间的关系。但在入职的第二年开始,初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呈现快速提升的变化,这应该是初任教师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开始承担年级及幼儿园的工作,活动扩大了其人际交往圈,与同事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3)与领导关系的适应问题
在与领导的关系上,初任教师在入职1-2年中,与领导的关系呈现“微降”的趋势,2-3年则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在一年站稳岗位的基础上,1-2年是初任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生存期,他们往往会很在乎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的不足被领导发现,因此不愿意与领导过多交往,不愿与领导沟通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不主动寻求支持与帮助。入职的2-3年,初任教师工作基本稳定,其生存的不安与担忧也随之减弱,因此也更容易与领导交流沟通,交往随之增多。
3. 初任教师职业心理适应情况分析
初任教师的职业心理维度在职业认同、职业幸福与职业满意三个方面,呈现三种完全不同的三种发展走向。
(1)职业认同的适应情况
初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入职前两年均呈上升趋势,但在进入工作的第三年开始,职业认同感呈下降趋势。有研究发现,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身份认同1-3年教龄的最大,然后是3-5年, 最后是1年以下。也有研究表明,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大部分觉得心理压力大、物质基础不能得到保障,有很多有选择其他行业的想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幼教的职业认同开始降低。
(2)职业满意的适应情况
职业满意在入职的第二年开始呈“微降”的趋势,但在第三年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刚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学习的机会不多,使得她们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偏低。而在第三年,随着学习机会的增多,其满意度也自然提高了。
四、对策与建议
(一)关注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发展阶段
通过研究发现:初任教师职业技能、职业人际与职业心理三个方面,在入职的前三年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并在0―1年、1―2年和2―3三个阶段呈现或升或降的走势。这说明,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前三年是其职业适应的重要时期,这是幼儿教师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瓶颈期。笔者建议,幼儿园及其相关领导及初任教师本人要有所体悟,并有所侧重地解决相关问题。
1. 关注关键期,为初任教师提供发展助力
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发现,前三年是初任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初任教师的基本技能、管理能力与科研反思能力都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初任教师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对工作理想的追求。因此,幼儿园要抓住该关键期,引领初任教师发展基本的职业技能,如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游戏、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升科学反思能力等。
2. 关注瓶颈期,帮助初任教师顺利解决困难
本研究发现,在第1―2年是初任教师与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与职业满意三项适应的瓶颈期,而第2―3年是初任教师职业认同的瓶颈期。因此,幼儿园要在此阶段,多与初任教师互动,了解其工作发展困境,关心其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瓶颈期。
(二)关注职业适应问题,提供帮助策略
入职前三年是初任教师最乐意接受帮助的时期,也是培训效果最佳的时期,幼儿园应把握此阶段,给予教师适时、适量、适度的引领与帮助,促进初任教师更好地发展。
1. 实施分层园本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发展
园本培训的计划化、常态化和专业化,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而园本培训的分层化、分步走,能实现教师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想状态。首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园级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实施、家长工作、教育评价、个别教育与案例研究等,以此提升全体教师的水平。其次,依据“问题菜单”开展小组式培训,解决不同群体的职业问题。最后,“师徒结对”,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初任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师傅,师徒共同制定指导计划,实现共同发展。
2. 提供各种平台,改善人际关系
在家长关系方面,以“理念引领、实践协助、平台推介”为手段,增进初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理念引领”,即初任教师要明白家长既是幼儿园工作的要求者、监督者,也是幼儿工作的合作者。工作中,要尊重家长、了解家长,从而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为自己开展工作所用。“实践协助”,即幼儿园要给予初任教师具体工作指导与协助,让初任教师顺利而成功地完成工作,从而赢得家长的尊重、支持与配合。“平台推介”,即幼儿园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向家长推介初任教师的优势,分析家长配合与谅解初任教师对于工作的意义,为初任教师争取良好的家长氛围,家园合作共促孩子的发展。
在同事关系方面,幼儿园可从“活踊ザ、鼓励合作、创新评价”三个方面着手营造合作氛围,增进同事合作。“活动互动”,即组织各种活动,增加初任教师与老教师的互动,尽快认识同事,从而融入幼儿园的群体中。“鼓励合作”,即从制度和日常工作中体现这一理念,如通过奖励指导教师鼓励“师徒结对”,奖励表现好的副班老师以促进班级合作等。“创新评价”,即针对初任教师的评价标准相对降低,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从机制和实践中鼓励初任教师努力成长,追求发展。
在领导关系方面,园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对初任教师工作的指导,增强其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胜任工作,从而减少其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园领导也要多了解初任教师的思想与生活状态,关心其心理健康,必要时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他们感受领导的关怀,从而安心工作。
3. 建设园所文化,实现自我价值
幼儿园要建立具有适合本园的园所文化。如通过建立协调、异质与民主的园所文化,实现幼儿园与地域文化、教师个体与幼儿主体的有机结合。同时向老师宣传幼师工作的价值、幼师对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引领初任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引领初任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各阶段自身的职业发展重点,并依此做出有针对性的行动努力与坚持。
宣传幼教的重要意义。幼儿园也要利用园所条件,积极对社会、对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引发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重视,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初任教师职业认同度
1. 构建培训系统,完善培训策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幼儿园初任教师也一样,有的可能因为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高兴,有的也会为初上岗碰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而焦虑,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份工作还是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政府有关部门可凭借他们刚参加工作的热忱,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
(1)完善培训机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幼儿园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整体规划,成立“学前教育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小组”和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可利用资源邀请这方面的专家组成相对稳定的培训团队,出台区域性“幼儿园初任教师培训实施方案”等可行性文件,建立初任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要求初任教师在职三年内需修满规定学时的培训课程等。所有培训经费由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实行全员免费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规划培训。从顶层设计培训课程,以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方案。从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系统地规划培训内容,引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在一日生活的组织方面,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从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四方面着手规范幼儿整日活动的安排,从孩子的发展观点出发,引导老师们树立“一日生活皆是课程”的理念,设计开发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3)设计培训模式。根据调查了解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策略。譬如,从职业技能来看,被调查的初任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缺乏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家长工作、班级常规、环境布置、师幼互动、组织活动等方面能力较差,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这些方面的技能。幼儿园可采用传统的“理――实践”方式,即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也可以采用团队辅导、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同时可举办一系列理论讲座,包括教育教学常规、家长工作经验介绍等内容,丰富入职培训。
2. 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稳定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本次调查时我们发现幼儿教师流动率非常高,这与我们分析的入职2―3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是一致的。政府有关部门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相互沟通和配合,创新机制,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为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完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待遇的保障机制,解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确保幼教师资队伍稳定。
- 上一篇:乡村法治建设
- 下一篇: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