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12 10:1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管理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2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是企业的治本之策,也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它具有规范性,同时,更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可以很好地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和全员性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
按照“安全、安定、提升企业素质,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精益毛郢”的工作思路,制定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规划。制定了安全管理精细化实施细则,分别就安全风险抵押金及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安全质量考核、“三违”的定性和管理。停止作业牌管理等共七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成为全年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强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科区联席会议制度、班前会责任确认制度、关于加强干部工作作风的管理规定、科(区)长、书记记分考核制度、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制度,作为五项制度并严格考核,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不定期的对地面,井下单位进行抽查,并每月进行通报。真正从源头上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相反,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必将在安全管理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和不足,定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上半年,全矿井下消灭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1人次,安全形势较为稳定。
二、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大力夯实安全基础工作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当然离不开有严格的检查验收标准、具体的目标管理、完善的考核办法等等。但是,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规范员工现场作业行为,增强员工质量标准化意识尤为重要。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每个职工做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增强三个能力,即有计划地抓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技能的能力;坚持课堂教育、现场教育相结合,抓好安全基础知识、三大规程、安全技术和典型经验的学习培训,使井下职工人人熟记安全知识,精通安全技术、做到准确判别和预测现场安全隐患,提高自我防护和互保能力;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岗位作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培训,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提高职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的能力。真正把安全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了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载体,在生产一、二线单位利用班前会、周六安全学习日时间,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评比”的“四个一”活动,严格考核,检查制度。对取得优胜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为打造一支“精一、会二、通三”的员工队伍奠定基础。
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消除临时、突击达标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思想,以井下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提高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合理优化、量化施工工艺流程,在采掘区队现场悬挂作业流程图板,每一道工序都有具体的规定说明,每一道工序都有规定的时间段并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整,真正做到细化、量化、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精细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有量可计、有质可考。
在井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专业实施“亮点”工程培育,采煤可以是两巷、工作面车窝大棚管理等,掘进可以是头面七条线管理,斜巷设施等;机电、运输可以是系统、管线吊挂,硐室设施等;通风可以是风筒管理、通风设施等。通过实施,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矿质量标准化水平。
相反,如果我们不重视提高职工操作水平,不重视规范职工作业行为,不重视增强职工安全质量责任意识,有的职工就会持有经验主义、侥幸心理,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将给安全生产带来各种不安定的因素,最终酿成各种事故。
三、强化现场监督检查,促进安全管理精细化工作深入实施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干部现场跟班,跟班的时间、汇报的地点均作了明确规定。跟班干部与工人同上同下、跟班到点,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大动态检查力度,不定期对井下各生产系统、采掘头面进行动态抽查,查出的问题及时联系到责任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安监处与劳动人事部门联合对干部现场跟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情况进行检查,与矿工会一起组织职工代表井下巡视安全。另外,安监处还充分利用休息日时间,组织大班安监人员对井下出煤系统进行突击检查,对“三违”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使“三违”和事故均有了明显下降。
为真正实现“控制全过程,班班达标准”,强化班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观点,在采掘区队开展班评估验收整治活动。通过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提高区队现场管理水平,强化现场跟班区队长的安全质量意识,真正实现在现场消灭安全质量事故,在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重点对现场交接班验收及现场存在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收集上来的评估表,对照安监员小班监察记录,大班监察记录,井口信息卡进行综合、评定,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
篇3
【关键词】煤矿通风 安全管理 作用
一、引言
在煤炭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工作的中心,一通三防工作成为其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资源短缺现象的越来越严峻,中国煤矿事业的开发也日益加剧,因而由于对速度的过高追求导致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粉尘、火灾事故、瓦斯爆炸等灾难性后果市场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煤炭开采行业的顺利发展,预防不幸事故的发生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完善煤矿的通风技术。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将通风工作扎实做好,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通风的重要性,还要了解风机运行的状态,提高通风系统的工作效率,确保通风量。在通风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今后能够更好的为通风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二、矿井通风作用
煤矿通风就是讲空气通入进井下,从而提高煤矿中的氧气含量,并且将煤矿中的有毒气体排出通风。煤矿的生产属于地下工作,它的特点就是工作环境的复杂,在空气流入煤矿中会带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在这个过程中矿井中的空气成分就会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同时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影响,井下的温度和空气的湿度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工作的环境,所以必须对煤矿进行通风。通风的作用就是为矿井提供新鲜的空气,保证井下工作人员正常的呼吸;排出或冲淡工作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的气体,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改善矿井的工作环境,对井下的气候和环境进行调节;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有效的通风,能为救灾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一)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煤层中有很对的有害的气体,在煤矿的开采的工作中,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涌出,同时伴随着高温和电火花,很容易就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简历一套合理科学,而且安全可靠地煤矿通风系统能有效的改善矿井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对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煤矿通风能排除工作中涌出瓦斯量的80%―90%,能排除机械和环境热量的60%―70%,对工作面的粉尘排除量也有20%―30%。所以我们在思想上在通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上要有足够的认识。认识通风系统的构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二)合理运用通风方式,减少风量损失
煤矿的开采系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体,通风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也有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煤矿通风的方式时,要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仔细的勘察地质因素和开采条件,在布置开采区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巷道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影响,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系统的有序进行。现在的煤矿产中通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抽出式一种是压入式。抽风式就是把通风的设施放在出风井的附近,利用风硐把它和出风井筒链接起来,同时封闭出风口。抽风式就是将煤矿中的气体抽出,因为抽出的空气大多是瓦斯,现在大都采用防爆型电机进行抽风。压入式就是将地面的空气压入井内,将井内的空气气体排出。现在在煤矿的工作中常采用中央式和对角式的通风方式,中央十的通风井和回井是在井田的中央。对角式的通风系统的进风处在井田的中央,如果回风井是在边界时,通风的方式就是对角式。混合式则是两种通风方式的综合,在矿业的飞速发展中逐渐的成为主要的通风方式,也是效果最好的通风方式。
(三)切实做好通风机的日常维护
作为通风工作者,要深知自己的责任,通风的安全直接的影响煤矿的安全和旷工的人身安全。在除了认真学习相关的煤矿安全知识外还要了解主要的通风常识,通过日常的检查真正的做好通风设施的维护,从而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通风设施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检查内容要做到全面,包括连接螺栓是否牢固、风门的零件是否齐全、轴承温度是否正常以及油是否需要补充等等,同时也要及时关注水压表与电压表的工作状态。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才可能确保煤矿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充实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
因为通风系统的构建很复杂,只是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作为技术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被使用在通风的系统改造中,并为通风系统的建设起到了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在防灾减灾的工作中效果明显。同时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极大的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计算机的可视化程度高,能对通风系统直观的表述,能极大的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在救灾时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对具体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决策。因为煤矿的巷道设置,以及煤矿井下的气候不断的改变,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能对及时的感应相应的变化,通过处理再将信号传给主控设备,最终经过分析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作出反应。对一些新的软件,在应用时要对之前的系统进行科学的分配,实现通风工作的指导,及时的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调整,进而使通风工作系统趋向合理。
四、总结
生产效益与安全问题紧密相连,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是获得高效生产效益的前提与保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煤矿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煤矿生产行业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不得不将安全视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煤矿事故将频繁发生。煤矿的发生与通风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就要根据矿井内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肖成侠,陈全.HAZOP 在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年11期
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与工作的综合需要,既要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渠道,也要从标准化建设等角度出发,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建立、技术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因素,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标准,推动煤矿安全效能的整体提升。
1 分析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于在采煤量、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对于整个安全方面的管理,既没有宏观方面的责任细化,也没有微观领域的细节管理,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些管理人员对于采煤技术不深入了解,不及时掌握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相关制度的建立、检查方面的综合规矩,没有形成长效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还不够,也没有加强安全知识方面的整体培训,管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不强。
1.2 培训方式有些脱节
在安全意识的形成中,不是单纯的依靠一次或者两次的教训来实现的,更多的是要构建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一些新的安全知识,更加全面的形成安全意识,在整个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采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考虑,通过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综合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形成细化的管理措施,落到综合管理的责任意识中。但是当前的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培训方面的综合管理,只侧重于生产效能的建立,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培训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机制。
1.3 技术创新还有待加强
在安全技术的构建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重要,因此,要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整体推进,追去设备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全面的技术跟进方式,在加强现代化数控技术的基础上,对于煤矿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等形成技术的整体创新,打破传统的一些老技术,结合煤矿地质的综合条件,从技术角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个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整体职能。
2 探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突出先进、安全的综合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观念创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增强安全管理的整体效能,形成良好的心态模式,将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企业的领导要时刻关注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责任心,对一些基础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安全意识不强的要采取及时教育、一对一教育的方式,突出责任落实机制,对于懒散、责任心不强而且屡教不改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文化作为煤矿企业的文化机制,形成浓厚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增强对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于疏忽管理、安全责任不到位的要进行严格的惩处,发挥制度管理的综合效能。
2.2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宣传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要结合新时期的煤矿经营特点以及井下操作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细化管理,做好宣传引导,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3 细化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稳定因素的综合管理,形成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排查机制,随时检查设备的综合功能,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要采取技术的措施,在一些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设备等形成细化的管理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且对煤矿开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建立相应的责任区,每一个班组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切实的履行好安全责任,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形成煤矿企业认真负责、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更好的营造踏实工作、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整个安全管理的整体作用发挥。
3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的疏忽,更是在综合技术的突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模式,在安全管理中,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并全面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为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做好整体的帮助。同时,围绕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突出在安全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等综合职能方面的进步,更好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1).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袁秋新.基于第二序改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监察效能;安全监察;煤矿安全
引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2004]79号)精神,目前我国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格局。作为承担“国家监察”职责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自成立15年以来,在国家局、省局、分局三级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持续的煤矿安全整治活动,督促关闭和淘汰了大批不符合安全基本条件和产能落后的煤矿企业,规范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秩序,有力推进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煤炭产业的发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在新的条件下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效能,是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严肃问题。
1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自身定位不准与地方监管职能重叠
2004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格局,赋予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行使“国家监察”的职责。但在实际的监察工作中,基层煤监机构仍把工作重点放在检查煤矿企业现场安全隐患上,很少对企业健全安全机构、完善安全制度以及落实人员岗位责任等安全基础工作进行监察。同时,弱化了对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工作效果的监督检查,工作重心偏下,监察效能低下,具体表现在“三偏重三轻视”。偏重检查,轻视监察:日常监察工作还没有摆脱“安全员”的影子,到矿就下井,多数以去某面、某头为主,未考虑各生产系统的完整性。对企业安全管理资料检查不规范,不深入,着重放在了有无上。忽视企业安全机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基础工作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在督促企业夯实安全管理根基,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方面仍很薄弱,未起到治本的效果。偏重提意见和建议,轻视工作效果的督查:监督检查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是煤监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煤监机构采取的多为座谈会的方式,内容仅限于制度建立、会议记录、监管计划、安全规划等书面资料的检查;检查结果也多以加强安全监管的意见书和建议书形式进行通报,在检查的高度、深度、强度等方面还做的不够;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工作仍建立在沟通协调上,未起到监督落实的作用,没有引起地方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监督检查工作效果不明显。偏重计划完成,轻视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目前煤监机构通过规范监察,已全面实施按监察计划开展监察。按照全年对辖区煤矿实施全覆盖监察的要求,年初制定全年每个月的监察计划,经由上级批准,中途如有变化,需要提前请示上级批准,否则必须按计划完成。在监察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除去行政许可、事故调查、上级临时安排的工作等,完成监察计划成了每月的头等事项,留给跟踪督办重大隐患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重大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在完成监察计划和重大事项处理上没有安排好轻、重、缓、急。
1.2行政许可软化,准入标准过于宽松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行使“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核查”、“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和延期”等行政许可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很多煤矿带着问题闯过一关又一关。一方面因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指标,鼓励新建煤矿抓紧建设,尽早投产,催生了一批未批先建的非法项目;煤矿企业人为降低灾害等级,逃避监管,以减少投入;一些中介机构混淆概念,替煤矿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应付安全监察。另一方面煤监队伍受监察力量、专业知识不足的限制,行政许可过程没有做到稳妥、精细、使一些潜在的问题溜了过去,同时行政许可制度和环节设计上还存在问题,过度依赖监察人员而忽视了专家组的作用。
1.3监察队伍各种能力有待加强
创新能力是一个集体向前发展的助推器,担当力是一个单位克服艰难困苦屹立不败的自信源泉,凝聚力是一个团队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经过多年锻炼和成长,煤监队伍已经成熟。但受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对监察人员追责趋于常态,“尽职免责”难以实现,在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中造成不小的震动。部分监察人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个人自扫门前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严重损害了队伍的创新力、担当力、凝聚力。致使队伍不主动开展工作,得过且过;不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满足于按部就班;不主动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满足于过得去。
2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2.1转变思路解放监察力量提高监察层级
从繁重的监察计划中解脱出来,从现场安全检查的琐碎事务中抽出身来,把力量集中到抓重点、抓大事、抓基础、抓落实上。通过抓大放小,减少与监管部门业务上的交集,重点集中到督促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人员多、手段多、信息多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监管监察效能,树立煤监机构的国家监察权威。监督检查地方监管工作没有起到预期效果的原因:①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国家垂直管理,安全监管实行地方分块管理,两者没有隶属关系,煤监机构对地方监管部门的检查指导没有约束力;②煤监机构人员有限,辖区线长点广,监察任务繁重,检查指导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较肤浅,更无暇顾及地方监管部门对检查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强化对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监督检查:①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对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检查制约力度,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落实监管主体责任,才能使国家监察回归本位;②监察机构应主动通过“三项监察”形式,以对煤矿抽查的方式,通过监察结果来反映地方行业监管状态和企业安全管理状态,适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提出安全监察意见和建议,并对监察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把现场安全管理的细节、小隐患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治理交给企业和地方监管部门,凸现煤监机构行使国家监察的层级;③在监督检查地方监管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其监管工作的落实上,着重检查其监管实绩;④将煤监机构监督检查结果与地方政府考核其监管部门年度工作适当挂钩,对监管部门形成约束,推动监管部门对加强安全监管意见书及建议书的落实工作。削减监察计划,把监察的力量集中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建议通过矿井安全评估,对安全条件较好,安全放心的矿井适当延长监察周期,从而消减监察计划,减少监察频次,多留出时间和精力监察辖区的重点煤矿和解决煤矿重点问题,盯死看牢,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同时挤出时间加强监察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察队伍的整体能力。突出重点、难点监察,落实“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煤监机构应在日常监察中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察方式,突出监察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环节和各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要把监察重点放在高瓦斯矿井的抽采系统、水害严重矿井的防治水措施、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重大隐患的整改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强煤矿安全机构健全、制度健全、人员配备、人员培训、对监管监察指令及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确保监察有效,提升监察效能。
2.2严格行政许可把好煤矿准入关
建议根据审查需求聘请安全技术业务专家,增强审查力量。同时完善行政许可环节设计及制度建设并严格落实。并在审查环节中重视专家组审查意见,减小对监察人员审查依赖。在具体许可中,要明确分工,对照规范标准,严格把关。进一步落实“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实行“问题倒查”追责制度,发现把关不严的情况,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3强化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监察执法队伍,是保障和促进煤矿安全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效能的必然要求。在队伍建设方面,要突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提升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要建立完善业务培训、业务考核、诫勉谈话、争先评优等制度,完善执法队伍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同时提高相应待遇确保队伍稳定。在当前新的形式下,只有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才能保障煤矿按监察的有效有序运行,才能更好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3结语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对新挑战,应转变思路,积极开创新局面。监察工作要准确定位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能,明确各自的权责;认真厉行行政许可,严格准入标准;强化监察队伍建设,创新监察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郭刚.科学改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国煤炭,2012,38(7):105-108,118.
[2]杜进栋.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思考[J].中国煤炭,2013,39(11):116-119.
[3]谭德平.煤矿安全生产生监督机构模式探讨[J].安全监督,2009,16(6).
[4]杨卫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J].中国公共管理,2009,25(4).
篇6
多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通过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了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仍然薄弱。为认真贯彻国务院2008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现就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煤炭行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要求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单位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夯实基础,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制定规划,分类指导,努力提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各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本地区和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级达标。到2010年,全国大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要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5%以上,小型煤矿达到50%以上。同时,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指导意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和加强煤矿水害防治、顶板管理、防灭火、煤尘防治、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火工品安全管理、边坡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促使煤矿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大中型煤矿要在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小煤矿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实现管理强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工艺和落后的支护方式,推行壁式开采、机械化开采和井巷锚喷支护等先进适用技术。
三、狠抓关键环节,强化考核,实现全面动态达标
各煤矿企业要从解决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入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投入到位,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要进一步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严格现场管理,有效杜绝“三违”现象;要加强技术管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坚决防止“三超”;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矿井装备水平;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要依法强制参加培训,尤其要严格执行煤矿职工岗前培训有关规定。各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四、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各地要通过典型引路、政策引导,提高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树立以质量保安全的意识;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选树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示范煤矿”,并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对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的煤矿,鼓励企业内部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实施奖励。要建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月度自查、集团公司(矿务局)季度检查验收制度,实行安全质量目标管理,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
五、与深化煤矿“两个攻坚战”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做到共同推进
各煤矿企业要把瓦斯治理达标作为煤矿安全质量达标的重点,紧紧抓住通风系统、瓦斯抽采、安全监控、现场管理四个关键环节,落实项目和资金,制定、实施有效保障措施,切实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各地在制定“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和配套措施时,应结合辖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情况,逐步提高安全准入标准,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时,应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查找差距和漏洞,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时凡发现煤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
篇7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责任标准化精细化执行力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力度,但煤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纵观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煤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违规生产与违规操作等造成的,因此必须要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创新,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矿井灾害科学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防止事故发生、职业病和环境灾害,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矿井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安全宣传及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应急与救灾救援体系,事故统计、报告与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发生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术经费管理。
2.2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与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和维修管理,物质流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化的保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等。
2.3 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信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本企业内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反馈,安全信息运转速度的提高,安全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新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强调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办法是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工作以完善系统,“事前”为主。
3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符合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煤矿安全责任制是煤矿职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职工是否尽责的准绳。不管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责任分工,煤矿企业内部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煤矿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的话,就等同虚设。因此说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各个部门和职工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形成互相监督机制,管理人员监督职工,职工也能监督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员工监督管理人员,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只要严管理,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设施、设备完好可靠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它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炭行业在多年的质量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是煤矿安全管理两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应该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煤矿的基础工程来抓,从现场管理入手,把此项活动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不断地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水平,最终形成“人人被考核、处处有规范、事事有标准”的管理新格局,并根据工种和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性强的“岗位操作标准”。
3.3 精细化管理
煤矿开展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煤矿的生产实际,组建经营管理考核小组,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调研活动,采取“看、问、听、谈”的办法,征求管理层和基层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及各单位考核标准,要把“精”和“细”两字切实融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精,就是要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精髓,注重实质,不搞形式,精心对待每一项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精确、追求精致、打造精品; 细,就是注重细节、细小、细微、细致,从小事做起。
4 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并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祁有红.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深入研究煤矿安全管理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引导,是矿区经济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
1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区企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常言道“安全就是煤矿的天”, 它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总结矿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1)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层地质构造多变、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造成在采矿之前很难做到对瓦斯含量进行处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的危险系数就会越大,大规模的开采诱发的瓦斯流动场、应力场及煤岩体裂隙场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瓦斯突然喷涌而出带来很大的灾害。
(2)地下水防治成为顽疾。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煤层的地质构造已经进行了破坏,加之开采深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开采技术的变化,使其原来的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很容易形成酸性水害。水害的产生不仅给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造成难度,并且它自身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危害下井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水害的治理难度。
(3)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超通风能力、矿井提升能力过度开采煤矿, 日久天长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我国开采煤矿的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很处于相对落后的时期,详查找资源和精查找资源占的比例太小,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因素分析
2.1 安全管理的思想麻痹大意
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松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了下属和更多员工对安全作业方面的疏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交流障碍,同时安全管理者对于很多的井下作业环境及真实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酿成了一系列的矿难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2.2 安全管理的执行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实质的防治效果。主要变现是,第一,缺乏有条不紊的安全培训计划。在煤炭需求旺盛时期,对于采煤速度的要求往往掩盖了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安全培训工作成为文件类观赏性学习,缺乏培训与实践的互动;第二,缺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在没有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安全责任的落实往往就是虚设, 岂不知这种“平流无石头”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也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2.3 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一是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监督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点检查和集中检查,其以罚代管的手段,缺少真正有强制力的监督方式,多是关注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忽视矿井的设计是否是了以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宜采矿等实质性问题。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形成了“走走样子”的惯性做法。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二煤矿职工的集体监督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认识,这不仅是安全培训所造成的缺失, 也是由于很多矿工企业不会将职工纳入到监管体系主导地位。
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好坏,关系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矿区文明的和谐发展。“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这是对于煤矿安全制度最为经典的概括,笔者基于研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如下建议。
3.1 技术上深化瓦斯事故防治
瓦斯防治是头等大事。抓好瓦斯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 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灵活掌握瓦斯正确的抽取方法,灵活运用顺层密集长钻孔抽放瓦斯法、格式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法、综合抽取瓦斯等方法;创新使用瓦斯事故的预防新技术,建立行业主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瓦斯技术攻关机制。
3.2 思想上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
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松散往往是酿成事故隐患的“罪魁祸首”,树立安全至上, 防治结合的思想是推进煤矿安全制度完善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 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生产是煤矿产出的过程,安全影响着这个过程,效益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安全至上” 在实践中严谨慎行,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3.3 行动上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外延制度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必要措施。第一,建立安全事故警戒的制度。时时刻刻牢记安全是第一要义,在既发事故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以观镜子的方法自慎自戒,始终以如履薄冰的状态做好安全工作。第二,提升现场管理标准。将瓦斯抽放与预防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瓦斯防控、治理的制度措施,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将现场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状态,坚决执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负责制度。第三,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和宣传的投入,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提高职工的安全保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实现人、机、制度、环境、管理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制度。
篇9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篇10
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在全县煤矿业主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14日)
县煤炭工业局局长
同志们:
县局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煤矿业主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去年10月以来的工作情况
(二)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去年“9·29”事故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工作,调整充实了我局领导班子,增加了一名副局长,进一步增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力量以及抓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新招聘了48名驻矿安监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已充实到安全监管队伍,做到高瓦斯煤矿2名驻矿安监员,低瓦斯煤矿1名驻矿安监员,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现场管理。
(四)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切实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县局成立了煤矿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抓好煤矿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二是2月9日,我局制定并明确了各股室职责,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总工办、生产技术股、安全监督股、执法队、煤管所的工作职责,为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增强效能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县局年初就与各股室、驻矿安监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确保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六)突出抓好瓦斯治理工作。为深刻吸取去年事故多发的教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以及国家局、省市两局的监察监管指令,痛下
决心,加大投入,利用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外运困难的这段时间,集中精力积极配合资质单位(昆明矿联公司、省明仁公司)开展瓦斯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分片区组织召开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维护工作协调会,并达成一致意见,落实了相关公司进行管理维护,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严格按照云政发[2008]230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四个关键环节,制定了煤矿瓦斯治理对照检查表,成立了瓦斯治理领导组,落实了相关成员职责,并要求逐矿逐项,对照检查,分析研究,编制“一矿一策、一矿一档”的煤矿瓦斯治理方案,按月组织县级专家组会议进行会诊, 提出治理瓦斯的各项措施和方案,相关职能股室督促煤矿企业现场落实到位。目前,煤矿瓦斯治理对照检查表已制定并印发到领导小组成员;全县矿井已签订瓦斯参数测定和突出危险性鉴定协议,瓦斯参数测定工作完成了7对,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完成了3对;12对矿井启动了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在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完善工作方面,成立了**县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维修服务中心,明确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并与服务中心签订了维护协议,对费用的收取和支付、服务中心的义务及违约处罚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对服务中心达不到协议要求的,坚决予以重处,直至取消从业资格,对各煤矿企业未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安装完善工作的,坚决执行一票否决,一律不予验收批复生产。
二、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2月4日,县政府召开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皮永雄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安全生产任务。皮副县长在传达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后,提出了今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目标: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确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围绕具体目标,皮副县长要求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安全控制指标为核心,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强化现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五是加强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强后盾;六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狠抓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七是注重实效,确保“两会”、“元宵节”期间各行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三、强化措施,扎实抓好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去年小五且煤矿“9·29”事故后,我们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煤矿安全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煤矿企业的安全基础条件离国家小煤矿基础管理规定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薄弱,防范事故的能力较弱,对安全整改认识不足,整改效果不明显,少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落实不力,“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驻矿安监员工作作风漂浮,监管方式方法单一,对各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监察指令落实不力,不依法行政,不从严执法,有的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现象,导致了部分煤矿有令不止,有法不依;三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煤炭市场疲软,煤价下跌,煤矿企业利润微薄,部分煤矿不能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袖手旁观,坐等市场回升,复工整改迟缓。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严把关、严要求,严奖惩,强基础、强措施,抓技术、抓管理、抓体制、抓监管、抓教育”等措施,全力抓好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五要强措施,积极推进支护工艺改革。开展为期7个月的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主要运输巷道、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采煤工作面及总回风巷的支护工艺改革工作,彻底淘汰木支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实行回柱放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加强巷道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支架验收制度,采用“后退式”采煤及金属支架掩护下维修巷道;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强化超前支护管理,严禁空顶作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
六要抓技术,提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健全煤矿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煤矿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审查、任职审批、履职考核”管理制度以及以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进一步完善矿井图件资料,实行“三图”季度交换审查,积极深入矿井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审批煤矿的年度采掘接替计划和采掘作业点,全面掌握煤矿的“三量”管理,督促指导煤矿科学布局,有序开发,规范办矿,安全发展。
七要抓管理,进一步规范煤矿转让承包行为。严格按照市政府出台的《昭通市煤矿转让承包审查程序实施意见》(昭政办发[2008]93号)和市局《关于贯彻落实昭通市煤矿转让承包审查程序实施意见的通知》(昭煤发[2008]136号)精神,把煤矿转让承包清理整顿工作与逐矿会诊治理瓦斯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在3月底前完成煤矿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掌握煤矿的基本情况,严格按照《实施意见》规定和程序,督促整改,规范煤矿转让、承包秩序,使煤矿的转让承包等行为合法化、规范化。
八要抓体制,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全县9个产煤乡镇,组建4个煤管所,每个煤管所配备1名所长(在职享受副科级待遇),1名内勤人员和工勤人员1名(驾驶员),全权负责乡镇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让产煤乡镇从复杂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中脱离出来,全面集中负责整治辖区煤矿周边环境,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煤炭运输、地质灾害监测监控、矿区供电和公路建设等方面问题,为煤炭产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同时,狠抓安全责任制、安全防范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检查、管理、报告等制度,落实“两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监员管理办法、干部职工考核奖惩办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约定,重奖重惩,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机构,切实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由谁监管、怎样监管、监管什么、不监管怎么办”等四个问题,全面形成煤矿企业领导主动抓安全、煤矿企业职工全员抓安全、各级监管部门全力抓安全,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九要抓监管,及时消除隐患。严格执行“领导包片、安监员驻矿”、领导下井检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采取夜查、巡查和互查等多种形式,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省市两局的各项监察监管指令,用铁的心肠、铁的手腕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移,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多项并举,从重、从严、从快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把监管的重点放在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管理、瓦斯管理、防突管理、顶板管理上,注重作业现场的监管,及时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十要抓教育,逐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认真落实《**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全面完成煤矿所有从业人员的信息采录、清理登记工作,加强煤矿从业人员流转(进出)管理,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煤矿从业人员上岗证的制作、发放和管理程序,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实行全员挂牌上岗,积极配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函授大专班,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同志们,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实现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而努力工作。
- 上一篇: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制度
- 下一篇: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