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建设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建设认识

篇1

【关键词】法治警务 法治精神 警务规范 警察职能

警务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确保特定社会秩序或一般社会秩序的安全。在警务发展中,法治警务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警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警务活动的形式和实质的体现。有学者提出,“我国的法治警务概念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公安工作的一种理论思考”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那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到底应当如何具体引导我国当前的法治警务建设呢?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拙见。

法治警务应当尊重法治精神,倡导法治信仰

哲学上把人的世界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为这两个世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主观世界的独立性上,人应有一种价值的追求,一种精神的信仰。法治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最早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到十八、九世纪,其经历了由神的理念到人的理念,从永恒不变的理念到历史的理念的转变。柏拉图称其为善,西塞罗称其为理性,中世纪神学家称其为神的意志,黑格尔称其为历史的绝对精神。社会发展到今天,法治已经成为一种基于人的理性,通过民主的方式,达成的一种逻辑上合乎情理的社会认同感,是一种价值层面上的事物,这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理念。

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法治警务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无疑应当成为当前我国警务建设的一种指导理念成为所有警察主体和对象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所有警察的主体和对象必须保持对法治的认同感,认同法治化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智慧,认同法治警务能满足对象的需求,能够协调、平衡、分配各自的利益。伯尔曼认为“法律不被信仰,如同虚设”。法治警务也需要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一方面,需要人们对法治警务本身的信仰,即要支持、认同警务法治化这种总体发展方向,相信警务法治化是现代警务改革的必然;另一方面,需要人们对警务法治化过程的认同,即要理解、认可依法进行的警务活动的具体过程,尊重合法警务活动结果的结论性和有效性。

当然,在警务法治化过程中,不同的群体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的角度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执政党信仰警务法治,需要通过法治化的行为获得合理性、合法性,需要通过法治化的警务活动维护国家的统治权,维护国家政权的合法性。社会大众信仰警务法治,希望通过法治化的警务活动维护其生命、财产等生活权益,以获得生存需求的合理合法性。警察主体信仰警务法治,除了获得个人需求的合理合法性外,还希望警务活动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大众的尊重和认可。这些警务对象和主体的理念信仰的形成是警务活动的实现,也是警察职能的实现。

法治警务应当着眼现代民主思想,完善警务规范

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对权力的制约,所以说法治是利益确定、平衡、利益协调、利益分配、恢复的规则的总和。而规范又是法治的具体形式,是行为规则的系统,通过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一定的需求满足和需求冲突。规范是人制定的,是在理念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中,理念冲突、利益冲突的产物。警务活动是满足多元理念、多元利益的活动,在理念冲突、利益冲突时,其也必须寻求调和冲突、整合利益的依据,即警务规范。

那么,什么样的警务规范才能切实发挥作用呢?我们不妨着眼现代民主思想,去寻求完善警务规范的最佳选择。民主理论有两类:“一是共和主义取向的,直接民主、参与民主理论均属此类,主张公共事务有公民直接介入决策,这是民主制的原型;二是自由主义取向的,或称代议制民主理论,倡导由经选举产生的‘官员’在严格界定的地域内行使权力以‘代表’公民的利益或主张并坚持‘法治’。”②前种民主模式推崇公民等警务对象直接参与警务规范、警务政策的制定,以满足警务对象的需求,推动警务活动的民主化。其符合理性和经验被许多学者赞同,体现了最大的民主。但是近代政治共同体的公民数量庞大限制了该民主形式的发展,被证明只适合于“小国寡民”。后者主张精英主义,由选举产生的精英们以其智识、理性制定警务规范、警务政策,间接地满足、调和警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近代、当代的主流模式,它有利于精英们的睿智的发挥,自上而下引导庞大的共同体向前发展。但是,却被批判“精英民主对个人自由的压制……社会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性……集中关注国家层面上的民主建构……。却刻意忽略了公民个人的民主参与能力以及相应的条件培养”③。这两种警务活动规范形成模式实际上体现的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警务规范模式。前者适应了最大参与利益诉求的要求,但适应小范围的地域,具有微观民主的功能;后者能够体现较高的理性,具有很好的引导能力,可以把握整体的需求满足,适应大范围的地域,具有宏观民主的功能。

笔者认为,在完善警务规范的过程中,可以兼用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在警务活动中,社区警务模式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警务模式,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在社区的小范围内实现直接的民主,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形成、调整警务规范、警务政策。另外,警务活动是国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把握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引导警务活动的大体方向,使其不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整个警务规范体系则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使警务活动既通过社区警务考虑到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又在国家警务活动的引导下顺应这个社会的整体要求,实现微观需求和宏观方向共同和谐发展。

法治警务应当拓展警察职能,兼顾各方利益

政党、国家、社会对警察的期待不可或缺,警务体现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的确认与分配。因此,从现实需求来讲,现代法治警务应当能够满足警察的特殊性和警务需求主体的诉求,而诉求的内容则是警务活动的内容。

纵观近代警察制度史,先后出现了四次警务革命:“第一次警务革命阶段,警察的职能坚持打击犯罪与社会服务并重,但以社会服务为主,警察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公仆;第二次警务革命阶段,进入专业警务时代,专业化运动虽然使警方增加了一些社会服务职能部门,但警察的总体功能是朝着有力打击犯罪的方向挺进,其扮演的角色也主要是打击犯罪的战士;第三次警务革命阶段,为了应对呈爆炸式增长的犯罪率,打击犯罪战士的角色达到了巅峰;第四次警务革命阶段,进入了社区警务时代,警察承担着通过加强社区服务等综合治理手段来达到预防。”④从警务革命的进程来看,随着警务法治化水平的提高,现代警务越来越关注对社会各方利益的兼顾。

一般来讲,警务活动涉及三个关系范畴,即政党与警察组织的关系范畴,警察组织与社会的个体、非警察组织之间的关系范畴,以及警察组织和作为社会个体的警察市民之间的关系范畴。那么,社会的诉求主体就主要体现为政党、社会个体和群体、作为社会个人的警察等。因此,在当前我国法治警务建设中,一切警务活动至少都应兼顾以下利益诉求:

一是执政党的诉求。执政党是影响警务活动和警务模式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为了维护国家政权,需要武装性的、具有强制性的警务力量,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社会经济社会秩序的犯罪等等,以维护国家稳定。如果警察维护政权的期待没有达到,不能满足执政党的诉求,执政党就通过颁布或修改制度的形式来推动其实现诉求。

二是社会大众的诉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是大众进行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在稳定的社会中,大众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等生存条件有所保障,并且在自己生存条件存在某种“不适”时,能够排除这种“不适”。因此,社会大众期待警务活动能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公权行使机关,不仅肩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要肩负起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私权的任务。

三是作为市民警察的诉求。警察虽然是公务行为代表,但同时也具有普通市民身份,因此,每个警察也应当与其他大众一样,有着对自己的社会生存条件的诉求。所以,为满足个体警察的生存条件,法治警务建设应当关注警察的职务晋升、待遇等提高方面的诉求。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王鹰:“论法治警务”,《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8页。

篇2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为区下发的年度城市建设及拆迁、扫尾目标任务分解表所列项目(列入表中的工业拆迁项目除外),以及市、区当年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表之外的突击性项目的完成情况(参照港闸办发[2008]12号文件)。

二、考核方法

(一)考核与奖惩

1、有上年拆迁扫尾工程的街道(乡)、开发区,在兑现2007年专项奖励资金时,预留20%作为扫尾保证金。在规定的目标完成时间内完成扫尾任务的,完成后全额支付;在目标时间后两个月内完成的,支付50%;未完成的,不予支付。

2、工程保障采用评级奖励办法。区安排专项转移资金奖励在建设中能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工程施工不受影响的街道(乡)、开发区。分优、差二个等级。工程优等级奖5万元/项,差等级不予奖励。

3、对当年城建前期任务拆迁的考核以项目为单位,区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奖励街道(乡)、开发区。

当年城建前期任务拆迁的考核标准为房屋(包括非居)全部拆除,达到拆迁工程验收标准。开拆时间为目标完成时间一个月之前。需领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由拆迁推进办确定。

在目标完成时间内完成拆迁的,民房以项目全部合法建筑面积计算奖励80元/平方米;目标完成时间后两个月内完成的,以项目全部合法建筑面积计算奖励60元/平方米;目标完成时间两个月后完成的,以项目全部合法建筑面积计算奖励30元/平方米。集体土地房屋搬迁或按规划要求在领许可证前预拆的,以项目全部合法建筑面积计算另加20元/平方米。

居单位在目标完成时间内完成的,按非居组审核、审计价的1.5%予以奖励;在目标完成时间后两个月内完成的,按审核、审计价的1%予以奖励;超过两个月完成的,按审核、审计价的0.5%给予奖励。非居单位在工程开拆前未通过拆迁实施单位提前拆除,按拆迁实施单位服务收费标准(审核、审计价的3%)奖励。

该奖励在工程居住房以及非居房全部拆除后,一并兑现。

该项奖励实行专户储存,专门监管。各街道(乡)、开发区必须将所得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就业、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等问题。由区财政局负责监督该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4、为鼓励街道(乡)、开发区为推进城市建设争做贡献,区安排专项奖励基金,由街道(乡)、开发区奖励在完成拆迁任务过程中有贡献的人员,其中包括区机动大队或其它派出参拆人员。

民房以项目全部合法建筑面积计算奖励20元/平方米,集体土地房屋搬迁或按规划要求在领许可证前预拆的,另加5元/平方米;非居按审核审计价的0.2%给予奖励。该项奖励不与推进进度挂钩,在全部拆迁任务(包括非居)完成后支付。

对按计划完成2007年底前扫尾项目的按5000元/户给予奖励。

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后,区不再支付1%的拆迁推进费。专项奖励基金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各街道(乡)、开发区根据项目自己制定。

5、安排50万元用于奖励区部门为目标任务完成做出贡献的相关人员。

(二)考核实行单项考核、季度兑现和年度汇总的方式

各街道(乡)、开发区在项目开工前,将《项目拆迁开工报告》报区考核办,考核办会同推进办进行拆迁项目跟踪。目标任务完成后,街道(乡)、开发区及时书面申请考核,并填写《目标任务完成考核表》,同时提供所有证明材料(非居申报材料经推进办非居组认可)。

区考核办组织考核,出具《城建工作任务业绩考核通知单》。按季度兑现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奖励基金。

考核办年底对各街道(乡)、开发区年度城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汇总。

(三)街道(乡)、开发区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街道(乡)、开发区年度四个文明综合考核挂钩,基本分为15分

1、按时开拆率(即全年所有按时开拆项目与全年应拆项目的比)占权重10分,开拆率与权重分值的乘积即为该项得分。

2、拆除率(全年已拆户数与全年所有项目应拆户数的比),占权重5分,拆除率与权重分值的乘积即为该项得分。

3、拆除率达90%以上的街道(乡)、开发区中,全年拆迁合法建筑面积数列全区第一的加3分;列全区第二的加2分;列全区第三的加1分。上述三项之和即为各单位四个文明综合考核中城建考核得分。低于12分的街道(乡)、开发区,不得评为先进和标兵。

(四)开展“城建杯”竞赛活动

按季度开展“城建杯”竞赛活动,根据上述三个文明综合考核中城建考核办法,对照季度城建计划任务,进行考核打分,得分前两名的授予“城建杯”。

篇3

摘要: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有着明显的认知风格的偏好。为了定量地实证研究这种偏好,课题组主要采用Riding的理论和编制方法,进行重新组题、修正并成功开发CSA(Cognitive Style Analysis)软件系统。

关键词:软件开发人员;认知风格;Riding认知风格理论;CS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认知风格,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围绕内在人格特征、以合适的方式发展的自我一致性的特征”,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他直接指向学习者处理信息的习惯,描述了学习者感知、思考、记忆和问题处理的类型模式,反映了个体知觉信息时的特定偏好”。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几种认知风格模型,许多研究者由于独立进行研究的缘故,提出一长串的风格名称。20世纪90年代Riding等人对认知风格的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把各种各样的认知风格类型归结到两个基本维度――整体-分析维度和言语-表象维度。整体-分析风格范畴的风格测量所测评的是个体倾向于把信息组织成整体部分还是不同部分,属于这一范畴的典型代表有场独立性-依存性、粗放型-敏锐性、冲动性-反思性等;言语-表象风格范畴测量所测评的是个体在思维时倾向于借助言语还是心理表象来表征信息,属于这一范畴的典型代表有言语型-视觉型和言语型-表象型。现代EEG、ERP等实验为两个风格维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从事不同职业的成员具有共性的认知风格,软件开发人员指的是软件行业从事开发的应用型人员,既不包含算法研究等理论研究人员,也不包含软件开发管理人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有着明显的认知风格的偏好。为了定量地实证研究这种偏好,课题组主要采用Riding的理论和编制方法,进行重新组题、修正并成功开发CSA(Cognitive Style Analysis)软件系统。

2Riding的认知风格理论和CSA系统

Riding等人给出了一个结构模式,开发出认知风格的整合测评工具――认知风格分析系统(CSA)。CSA直接测量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维度的两端,由3个分测验构成。第一个分测验通过每次呈现一个要求判断“对”、“错”的陈述,来测评言语-表象维度。测验中关于认知范畴的信息的陈述和描述外观项目的陈述各占一半。研究者假定表象型的个体由于物体相对容易被表征为心理表象,能够迅速获得用于比较的信息,从而对外观性的陈述做出的反映更快。同时假定言语型个体对认知范畴的项目的反映时间会更短,计算机记录对每个项目的反映时,并且计算言语-表象比率。低比率反映的是言语型,高比率反映的是表象型,居于中间位置的被认为是双重型。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个体必须既阅读言语型项目,又阅读表象型项目,以便于阅读能力和速度同时得到监控。

后面的两个分测验用于评估整体-分析维度。其中的第一个分测验的项目要求个体判断成对的复杂几何图形是否相同。假定整体型的个体对这种任务的反映可能相对较快,其中的第二个分测验的项目要求被测试人通过按两个有标记的键中的一个来指出作为刺激的简单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是否包含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假定,分析型的个体把简单图形从镶嵌他在内的复杂几何图形中分离出来的速度相对要快些,在进行这一分测验时,计算机同样要记录反应时,计算整体加工与分析加工的比率。低比率反映了整体性加工倾向,高比率反映了分析性加工倾向,介于两者之间的比率被称为“中间型”。

在做这些测验时,被试者并不知道该测验记录反应时,目的是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测试任务,反映出他们通常加工信息的方式。由于使用比率、总体的反应速度并不影响风格的测试结果。在Riding和Cheema的研究中给出了开发CSA的背景材料。

3CSA的优点和缺点

CSA为测评个体在两个基本的认知风格维度上的位置提供了一种的简单、快捷、方便的手段(Riding,1991b)。该测评工具有五个优点:(1)他是一种客观性的测验;(2)他确实评估了风格维度的两端,如果没有做到这点,测验评估的就是能力而不是认知风格了;(3)测试没有包含问卷类的项目或者有难度的语言,适合于从儿童到成人的任何年龄段;(4)他的测试情境能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不受环境约束;(5)他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在本质上一般不受文化的影响。

Ali Reza Rezaeia(2003)等人对CSA系统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CSA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建议包括:(1)进行三个分测验时尽量不要出现中断,因为在进行CSA测量时被试者需要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加工信息,主试者应避免给出任何线索暗示被试者的分数与反映速度有关,如果强调反应速度的话,个体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就可能会改变,CSA的信度对反应时间非常敏感,即使一个简短的中断也会影响信度和效度系数;(2)将来的CSA版本应该在结果中提供每个分测验中各个项目的反应时。CSA的结果中只列出全部的反应时的比率,而不显示每个项目的反应时。这样在结果分析时会失去很多的信息;(3)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CSA的一个局限性可能与言语-表象的两个量表的内容效度有关,因为在这两个量表中问题的呈现需要被试者首先读懂以“句子”形式出现的陈述,这就可能使言语型的被试者减少对每个项目的反应时;(4)增加CSA各个类型问题的数量,CSA每种类型问题的数量太有限,为了降低由于随机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建议增加每个种类项目的测验数量;(5)建议将CSA测验中判断对错的有颜色的按钮改成同样的颜色或没有颜色;(6)使用规范统一的提问方式来替代有颜色标记的题干;(7)提高言语-表象维度量表的可变性。由于整体-分析维度上问题的难度要高于言语-表象维度的项目,整体-分析维度的信度可能要比言语-表象维度的信度要高,因此增加该维度中项目的数量和变化可以提高测验的信度。

4设计实现

“软件开发人员的认知风格研究”是针对软件从业人员的风格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假定软件从业人员的认知风格在某维度方面存在偏好,采取Ali Reza Rezaeia(2003)等人对CSA系统的建议,根据CSA的测试模式进行修正后制定了具体的4个分测验,小组的成员对CSA测试系统做了一个模拟的系统“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认知风格测试系统”。

Riding的CSA系统涉及到的表象维度的测试是用言语描述的,这就可能使表象型的被试者先要进行言语-表象的转换,从而增加对每个项目的反应时。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测试系统的编制中,将表象测试题设计为用图形来描述。这将提高表象维度的测试效度。

考虑到评测时主要是根据“反应时”作为衡量不同风格的依据,所以我们首选了C#系统进行编程,而非C#等JIT解释型语言系统。用C#语言工具编写出用于测试软件人员认知风格的软件,将四个分测验进行综合测试,因为在做这些测验时,被试者并不知道该测验记录反应时,目的是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测试任务,反映出他们通常加工信息的方式。由于使用了比率,所以总体的反应速度并不影响风格的测试结果。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

第一个分测验是以图形方式呈现的对外观认知的项目,用来测试表象维度。假设表象型的个体由于物体相对容易被表征为心理表象,从而对图形题干将会做出更快的反应,并且从这些表象中能够直接而迅速地获得用于比较的信息,如图2所示。

第二个分测验包含着认知范畴的信息来测试言语维度。言语测试题如:

我(男)爸爸的姑姑的唯一的兄弟的妻子的唯一的孙子的妈妈的最大的姐姐是:

A大姑 B大嫂 C大婶 D大姨 E大姐

言语型的个体对认知范畴的项目反应时间更短,因为表象型的个体需要先将抽象的言语转换为形象来表征。计算机记录对被试者对每个项目的反应时。

第三个分测验包含着有成对的复杂几何图形组,他要求个体判断同一组的图形是否相同用来评估整体维度。如图3所示。

第四个分测验项目包含着一个简单图形和一个复杂图形,他要求被试者在复杂图形中找到简单图形用来评估分析维度,这一测验所考察的是个体对包含在复杂图形里的简单图形的去隐蔽能力,他假定分析型的人在这一作业中做的更快。如图4所示。

测试由随机从每个分测验的测试题目中选择10个题目共计40题组成。在测试中考虑到被试者由于对题目没有兴趣,或者大多数题目没有经过大脑的认真思考就回答这样会影响测试分析的最终结果,因此必须对测试卷的有效性进行合理判断,如果一个测试卷的每一个项目的错误率达到30%,我们就判定该测试卷为无效试卷。

测试时,计算机记录下被试者对每一个分测验的各个项目的反应时。通过计算言语和表象平均反应时的比率,作为整体加工与分析加工比率信息。低比率反映了整体加工倾向,高比率反映了分析加工倾向,界于这两者之间的比率为中间型。同理计算言语和表象反应时的比率,低比率反映了表象维度倾向,高比率反映了表象维度倾向,界于这两者之间的比率为中间型。

目前课题组正在利用该系统对分组被试者进行测试,相关调查分析结果将另文阐述。

参考文献:

[1]Messick S. The nature of cognitive styles: problems and promis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84(19):59-74.

[2]R.赖丁,S.雷纳. 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 庞维国,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3.

[3] 刘惠军,李洋. Riding的认知风格测量与EEG证据[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27-133.

[4]Ali Reza Rezaeia,Larry Katzb.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gnitive styles analysi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1317-1327.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Cognitive Style Analysis System toward Software Developer

ZHAO Li1,2, DENG Rui2, WANG Hong-shi2, CHEN Hua3

(1.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 2.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410200, China ;

3. Zhongzhou Colleg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篇4

目前的企业在实现了配套能力的同时,从规模上来看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到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淘汰落后装备,完成主体工艺系统技术装备升级和综合改造工作,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充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竞争优势,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新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从规模扩张转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从生产无差别产品转移到生产差别产品上来,这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因此,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关键。

一、人才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所谓人才,是指具有超众的知识、能力和特长,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事业中做出了贡献的人。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之一,而人才又是劳动者中最活跃、最优秀和最有创造性的代表人物。因此,人才就成为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人才越多、水平越高、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愈发达。人才同时又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也证明,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体现在智力开发方面就是,一要培养众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二要有一支强大的有文化的、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劳动队伍。只有发掘和占有了人才资源,才能占有其他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决定着企业各种经营资源的运用情况,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素质、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了优秀人才,就拥有了希望,甚至能够扭转乾坤,创造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

由此可见,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资源的投资,建立与发展人才资源优势。正是由于人才资源的重要,当今智力开发已成为各大企业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智力投资看作比物资投资更为重要的工作。因此,企业之间都致力于智力开发的竞争,都在为争夺明天的优势而努力。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之路

人才问题是目前制约企业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企业应该有效地加大这方面的开发力度,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1.引入竞争机制 ,广纳贤才。人才资源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其开发利用的程度和基础在于挖潜和培育。

2.就地取材,抓好企业现有人才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表明,人才开发的重点应立足企业内部。应该以培养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投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表彰制度,逐步打破干部和工人界限,按岗位管理,使操作技能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可以互通。

3.要拓宽视野,多渠道吸引人才。要敞开胸怀,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1)对企业急需的、能带动企业脱贫解困、能提高企业技术含量、能出“拳头产品”的高、精、尖的经营管理,要大胆探索不同以往的、有强大吸引力的新方式和机制,可以用高薪等形式给予激励和稳定。

(2)加大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力争接收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

4.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人才。人才是一种可开发的资源,企业整体人才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良好的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工作应注重以下几点:(1)以系统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重点;(2)抓好新提职中层干部以及中层后备干部培训工作;(3)加强科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训练,按系统由企业职能部门组织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培训;(4)大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前沿技术讲座,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5)进一步明确操作人员培训主体,突出理论培训与技能训练并重,针对实际工作,揭摆问题,搜集案例,尝试互动式教学,实现成果共享;(6)切实抓好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的考前培训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不仅是激励企业经营者创造劳动价值和贡献积极性的需要,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需要。根据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和发展需要,要完善考核与薪酬结合的激励制度,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实行责任机制。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人才库,让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还必须形成灵活而透明的绩效考核流程,以此区分人才能力的高低。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要求,区别不同层次,明确相应的责任,使其在责、权、利三个方面实现有机结合。通过设立技术行政职务,结合评聘分离,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末尾淘汰,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增加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其进取心。

篇5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组建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早期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1.1项目法人制早期组建模式

1999年4月,黄委会明确提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由市级黄河河务局组成。2003年初,黄委会正式批复山东、河南和小北干流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明确山东、河南沿黄14地市级河务局以及黄河小北干流山西、陕西两家河务局作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分别负责辖区黄河防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1.2项目法人制早期存在的问题

黄委会建设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建管一体”的自营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法人既负责工程建设,又负责工程管理。这有利于激发项目法人责任心和积极性,符合水利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精神。从资金来源讲,黄河防洪工程资金全部是中央拨款,没有筹资压力,建设资金有保障。这对确保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等有积极作用。但从运行情况看,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法人由市级黄河河务局承担,使得项目法人既是工程建设组织实施者,又是工程实际管理单位,也是市级黄河河务局辖区范围内的水行政主管,身份特殊。(2)“建管一体”模式下,国家有关部门在核定建管费和日常河务部门事业费时,名义上考虑两者互相补充,但实际上两者经费缺口都很大。(3)个别项目法人利用法人的特殊地位,阻挠、刁难本单位以外的施工企业,导致建设市场发育不良。

2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

2.1项目法人组建模式

在参考南水北调中线局和淮河水利委员会项目法人组建模式基础上,结合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组建河南、山东两个省局项目法人,分别承担河南、山东黄河防洪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法人根据工程建设需要,设置派出机构――现场项目办公室。该机构根据项目法人授权的职责,履行现场建设管理机构职责。考虑黄河防洪工程公益性特点,省局项目法人单位性质应为事业单位,每年由国家拨付一定事业费,保证日常运转。组建省局项目法人具有以下优势:(1)建设资金直接下达省局项目法人,可以将预算层级减少到三级,减少资金支付环节,缩短办理时间,加快国库资金支付速度,减轻资金支付压力。(2)以省局范围为单元,统筹考虑设计变更,调节工程节余,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3)组建省局建设局后,可以充分利用省局专业人才多、建设管理经验丰富、政策法规性强的优势,组建较为专业化的专职管理队伍,有利于节约建设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程建设。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以聘用地市级河务局人员成立项目现场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现场管理,形成黄委会为主管、省局为区域主管、地局为管理单位清晰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发挥省局和地市局现场管理优势和积极性。(4)组建省局建设局后,可以减轻地市河务局工程建设方面负担,使得黄委会与省、地市河务局责任关系更直接、更清晰,为有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创造有利条件。(5)组建建设局后,省局项目法人客观上没有自己直属的施工队伍和工程管理队伍,减少项目法人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规意识,黄委会、省局主要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规范包括项目法人在内的各市场主体作用,有利于减少利益链,缩短管理路径,增强监管透明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竞争、健康有序的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市场。

2.2项目法人机构设置及职责

组建的省局项目法人分别隶属山东省黄河河务局、河南省黄河河务局管理,分别承担山东、河南两局防洪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省局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和生产安全负总责,并对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两省黄河河务局建设主管部门作为黄委会建设主管部门的延伸,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负监督、指导职责。根据项目实际,按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法人。两个省局项目法人内设综合科、计划财务科、工程建设科,各科人数不宜太多。项目法人的派出机构――现场项目办公室由两个工程建设局负责,依托山东、河南14个地市级黄河河务局组建,其职责应根据实际情况由项目法人具体制订,一般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为: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征地、拆迁和移民等工作;组织施工准备工作及必要的临时设施的建设;编制、上报年度建设计划,负责按批准后的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及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按时办理工程结算;组织编制度汛方案,落实有关安全度汛措施;按时编制和上报计划、财务、工程建设情况等统计报表;按规定做好工程验收等工作。

2.3项目法人人员要求

2.3.1法人代表及技术负责人要求

法人代表应为专职人员,且应熟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有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技术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负责过中型以上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能独立处理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2.3.2项目法人人员结构要求

项目法人人员配备要与其承担的项目管理工作相适应,主要由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技术、经济、财务、招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10%,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25%,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一般不少于总人数的50%。

2.4项目法人主要规章制度

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质量,项目法人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办法、建设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建设质量缺陷处罚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公文处理管理办法、建设资料整编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业务考核与业务培训制度、现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等。

2.5项目法人考核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和经济负责人等岗位的特点,确定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对其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并建立业绩档案。考核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应按水利部和黄委有关项目法人考核办法执行。

3项目法人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3.1实行PFI项目管理模式

鼓励私营企业按BOT或BT等各种不同类型PFI模式投资水利建设项目。这种建设方式可以起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目的,但在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市场监督方面应做到位。

3.2完善工程代建制,实行工程建设总承包

水利工程代建制由专业建设公司利用自身的管理资源和人才优势,代替政府部门具体行使项目法人管理工程建设的职能,并从工程建设管理费中提取利润.这在目前水利行业建设管理费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使这些建设公司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获取利润变得非常困难.如果结合工程建设总承包对当前实行的工程代建制进行修改完善,使承揽工程代建任务的专业公司对工程总投资有合理使用的权利,就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缩减工程建设成本,从而达到获得较大经济利润的目的。只有当建设公司有利可图时,工程代建制也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结束语

黄委会省局项目法人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对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基层单位危房改建工程等实施项目管理。实施项目管理的工程质量良好、进度符合要求、资金支付及时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由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要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还需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石红伟.水利建设项目法人组建模式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6),24-28.

[2]尹贻林,阎孝砚主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磊.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制的沿革与探讨[J].河北水利,2012(4):22-27.

篇6

(一)调查主体

调查主体以公安机关为主,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作补充调查,辩护人自行开展调查和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参与调查较少。2013年1月至8月,林州市检察院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件23件31人,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7件38人。按照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实施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时均随案移送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材料和社会调查报告52份,检察机关根据需要补充社会调查报告17份,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调查9人次,辩护人自行调查2人次。其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全部为自行调查,人民法院为委托其聘请的专门调查员进行调查。另外,统计发现重复调查比例较高,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重复调查率分别达到32.7%和17.3%。在社会调查制度实行的初始阶段,重复调查可以使社会调查报告逐步完善,但同时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以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邻居、朋友同学、学校、社区(村委会)为主要对象,多采用访谈形式调查,没有进行犯罪危险性人格的心理评估。林州市检察院统计显示,13%的社会调查报告有3个调查对象,87%的社会调查报告有4个以上调查对象;约90%采用访谈方式,并制作询问笔录装入卷宗,另外10%采用调查问卷和书面证明等形式,作为面谈方式的补充。调查对象的占比统计,均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法定人进行调查;其他调查对象中,社区(村委会)、学校、同学较多,分别为调查对象的48%、32%、13%,朋友和其他人员较少,共占调查对象的7%。

(三)调查内容

调查材料数量和材料反映的行为事实较少,导致调查内容简单空泛。林州市公检法机关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条件等。在实际运用调查材料作出判断时发现,向父母、邻居、同学、老师了解情况时,有的因为人情关系,不能如实叙述未成年人现实表现;有的仅简单叙述平时表现好或者不好,具体如何好或者如何不好没有事实反映。犯罪原因多是“父母管教不严”、“家庭经济条件差”,对父母如何管教、家庭收入数额等没有深入调查。诸如此类过于笼统的调查材料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适用,有的还存在逻辑矛盾,不能为最终出具评估意见提供客观、充分的事实依据。

(四)调查报告使用

调查报告作为办案参考使用的同时,缺乏对调查报告的审查、监督。侦查阶段即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使得社会调查报告能够在审查逮捕、审查、量刑和法庭教育等环节作为办理案件的参考,但普遍存在不核实调查材料,不审查报告内容的现象。林州市检察院在出庭张某涉嫌抢劫罪时就发现:公安机关对张某进行社会调查后认为张某认罪、悔罪,庭审时张某向法庭提交一份悔过书。公诉人认为如果认定张某悔过,将会对其从轻处罚,建议张某当庭宣读其悔过书。而张某当庭宣读的悔过书,对查明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随提出不能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认定张某认罪、悔罪,并得到了合议庭的支持。

二、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实践现状的解读和分析

(一)调查主体不规范,导致调查工作流于形式或出现纰漏

我国法律规定的调查主体分为四类,即控诉方(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辩护方、社会团体组织、法院。具体而言:

1.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进行社会调查,会导致办案人员工作量的大幅增加,通常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细致调查。在案多人少、司法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制约下,办案人员自行调查不可取。

2.律师进行社会调查,会因为职业自身的利益倾向性,以及进行辩护的需要,通常更加注重收集那些对未成年人有利的材料,忽视那些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利的材料,难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

3.法院进行社会调查,不符合现代法治要求诉讼中法官中立的宗旨。法官参与调查,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着个人的主观色彩和先入为主,形成对案件的预断,不利于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公正审判。

4.社会团体组织进行社会调查,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部门、共青团、妇联等。由于这些工作机构及人员配备不完善,一般公民并不具备调查专业知识,对案情不了解,对诉讼也相对陌生。另外,在调查的规范性、客观性、科学性等均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社会调查对象拒绝等原因,难以保障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实践中,这些主体进行社会调查的比例亦较低。

5.多部门进行社会调查,很可能使社会调查工作走向两个极。一是重复调查,各个调查主体基于其角色本能,在调查内容方面可能各有侧重,造成调查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问题;二是相互推诿,使社会调查工作流于形式,出现适用率低、实效差的问题。

(二)调查指标不具体,不能科学反映涉罪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

1.缺乏具体的事实依据。原始调查资料是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的基础,而收集的材料应当是反映行为人现实表现的客观事实,不是结论性意见。但这恰恰是调查内容的盲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经过近15年试点探索,各地具体做法不尽相同。目前,最具代表性且适用较多的是四见面制度。该制度要求,与涉罪未成年人见面,了解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与监护人见面,了解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与学校、单位、社区有关人员见面,了解社会交往、学习、工作情况;与看守所人员见面,了解认罪、悔罪表现。上述人员中,除涉罪未成年人本人外,大多与涉罪未成年人是亲属、朋友关系,如果不随机选取足够多的调查对象、询问详细的行为事实,就很难得到客观反映涉罪未成年人现实表现的依据。

2.缺乏犯罪危险性人格测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功能是通过调查行为人的人格,查明行为人有无犯罪危险人格,发现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并以此作为司法机关实施个别化处理的参考。因此,专业性的心理学人格测量是对人身危险性最为可靠的调查,应该是社会调查制度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性格、气质的判断,属于人格刑法学的范畴,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判断,其理论基础是人格行为论和人格责任论,运用投射测验、自陈量表、主体测验、行为评估技术等人格测量方法。显然,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人性格、气质评估,是办案人员凭借自身经验、社会阅历的朴素认识。

3.缺乏统一操作标准。新刑诉法对调查的内容进行了列举,如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由于要求比较宽泛,所有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调查报告在客观内容方面不统一。如林州市人民法院《失足少年调查表》把“对书指控被告人已构成犯罪有无意见、对法院审理本案有何看法和要求”设定为调查内容。

(三)调查人员不专业,导致调查方法不科学和调查结论不可靠

1.调查人员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是没有赋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外其他机关、组织进行社会调查所必须的权利。其中,反映较多的问题缺乏相应的会见权、调查权。如,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前除承办案件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外,其他人员不得会见。如果调查人员没有会见涉罪未成年人,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犯罪背景。二是调查人员身份不统一。参考各地的社会调查操作规程可见,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妇联、学校、聘请的社会调查员,以及其他多类社会组织均可以成为社会调查的主体。根据刑法规定,这些组织、人员分别属于不同性质的主体,如果对其违法调查行为进行处罚,则会存在同种违法行为不同种处理的情况。三是违法调查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各地运行的社会调查制度对于调查人员除了形式上的客观、中立强调外,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来保障其客观、中立。一般而言,在国外,担当社会调查员普遍具有客观、中立的职业要求,而且对其工作还有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一旦查实,不但其调查报告将失去参考价值,而且调查人员还可能按伪证罪论处。[1]

2.调查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组织、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均可进行社会调查。但是目前,无论由谁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人员专业化不足、素质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导致社会调查方法不科学、结论不可靠。部分报告只是对事实的列举;部分行文语言含糊、逻辑混乱;部分报告不必调查只需要用一般认识就可能得出,如将性格特征简单地归结为内向和外向,将涉财犯罪的动机习惯概括为缺钱花、抵制不住钱的诱惑等。

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探索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一方面要从制度本身入手,细化原则性规定,增强其司法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从机构设置、司法理念以及协调机制方面努力建构适合的制度运行环境,从而保证制度在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时顺利实施。

(一)树立科学的少年司法理念,指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

1.树立双向保护理念。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意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对社会保护的有效结合。调查必须实现对未成年的实体保护,要求调查主体合法、调查形式合法、调查采取的具体方式合法,不能用不正当或者非法的方式。调查报告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应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既不能为打击犯罪,收集不利于涉罪未成年人的材料,又不能迁就涉罪未成年人,盲目轻刑化。

2.树立客观、中立理念。社会调查人员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调查报告应当事实求是,客观全面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犯罪背景材料,理性判断分析受调查者所陈述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受到其他人、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带有偏见性调查。如同情或者痛恨的态度,必然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和真实。

3.树立全面调查理念。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以及影响其选择行为方式的条件因素。

(二)细化社会调查制度,增强其可适用性

1.规范调查内容。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和教育的参考,必须具有统一调查指标。

2.引入心理学人格测量。专业性的心理学人格测量是对人身危险性最为可靠的调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需要正式引入人格测量。同时注意,在运用人格测量结论时不能因为负面的测量结论作出对涉罪未成年人不利的处理。即,如果涉罪未成年人人格比较健康,应当作为减轻、从轻处罚的依据;如果涉罪未成年人人格不健康,不宜作为加重、从重处罚的依据。

3.合理界定调查对象范围与人数。向监护人、亲属了解情况,应当详细询问能够反映涉罪未成年人表现的具体事情,并通过调查邻居、同学等予以印证。向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了解情况,应当随机选取3至5人以上进行调查。特别需要避免的是,不能仅向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其监护人提供的人员了解情况。

4.加强对调查报告审查监督。加强对调查报告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审查力度。对收集的书面记录、书面材料、调查表等原始资料,重点审查材料数量是否充分、反映事实是否客观、调查内容是否全面。对调查结论,重点审查判断方法是否科学、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评价与调查的原始资料、涉罪未成年人的的供述、相关证明能否相互印证,是否需要补充调查。

(三)促进调查主体阶段式发展,在组织制度上保证社会调查适用

1.社会团体组织的调查能力不能满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需求,社会调查的首要主体应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为社会调查的补充主体。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如果认为公安机关的社会调查不够详尽,可以补充进行调查。

2.逐步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职能。鉴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应当由中立第三方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接受司法机关委托开展社会调查。

(四)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调查报告制度良性运行

社会调查报告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重要意义。一是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需要启动社会调查程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补充调查;二是社会调查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辩护人、共青团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三是取得调查报告的原始材料,需要向涉罪未成年人的亲属和所在社区、学校、单位调查取证;四是社会调查报告要作为审查逮捕、审查、教育和量刑、刑罚执行、社区矫正的参考。因此,需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让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多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可全程可分流,资源共享,保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良性运行。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法律诊所 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学院的法学教育是三年制专科教育,在如今各类法学本科院系林立且急速扩张的形势下,专科法学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受到了怀疑。只有在认真思考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进行广泛的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才能使高职法学教育扎根于现实需要的土壤并获得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和现状

在世界各国,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法律职业者。广义的法律职业者包括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公证人员、仲裁人员以及法律教育科研人员等,但现代法治社会中最典型的法律职业者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它与医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类职业一样,都需要在大学教育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专门的职业训练后,才能进入其职业,担负起职业所要求的职责。所以,由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法律人才的培养不论在普通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都是由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部分构成,所谓通识教育就是通晓法律的教育过程,教育目的是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的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是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如何应用法律的教育过程,教育目的是法理和法律的现实应用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掌握。尽管由于各国的司法制度尤其是司法考试制度和司法官遴选任用制度的不同,这两种教育有时合一,有时分开,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均将职业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和英国的大学法律教育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倾向,法学院以律师为培养目标,其任务在于为法律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方面的问题的各种技术性训。而属于典型大陆法系的德法等国家,其大学法律教育更多以培养治国通才为目标把从事社会专门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教育放在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专门职业领域以前的职业训练阶段来进行。但是,我国的法学教育却存在和职业教育脱离的现实。我国的法学教育是单一的院校教育,法学院在培养方式和方法上,仍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很少有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又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阶段,这就导致法学院的毕业生进入法律实践岗位后难以适应职业要求。所以,中国的法学教育必然要承担法律职业教育的任务。在形成这个共识之后,各个法学院系纷纷进行法律实践教育改革,比如设立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增设实践课程等等,法律硕士这一专门培养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兴起,也是法律教育职业化转型的表现。

从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来看,我国目前存在4个层次的法学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这4个层次的法学教育应当提供三个类型的法律人才,第一类是应用类法律人才,主要包括指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第二类是学术类法律人才,主要指法律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第三类是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人才,主要职责是辅助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工作。由于我国司法考试将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的学历要求定在本科以上,所以专科层次的法学教育主要培养法律辅助类人员,本科层次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研究生层次的法学硕士和博士培养学术型人才,法律硕士培养复合型的应用性法律人才。

由此可见,我国的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遵循两条主线,第一条是应用类人才的培养,占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大多数,起点是高职类专科,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均属于这一类教育,应用类人才的培养应突出法律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务技能的训练。第二条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术精英,以法学理论研究为主,通过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来完成。

高职法学教育位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底端,定位于法律辅助人才和初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上更应注重职业化教育的特色。同时,我国法律人才培养主线的明确也为高职法学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接受法学本科教育的水平,成为较高级的应用类法律人才。

二、高职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

综合以上关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格局的分析以及笔者对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笔者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深入走访用人单位,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总结出高职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存在于下列领域:(1)企事业单位需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2)基层组织、社区、法律服务所等需要基层法律工作者;(3)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需要法律辅助类技能型法律人才),高职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有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法律辅助岗位所需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高职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具备鲜明的职业教育倾向,体现为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针对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以及个人职业前途的发展潜力,所以,高职法学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特征:

1.教学内容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实际需要

高职法学教育培养的学生,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需掌握法学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而应强调法学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实践性。

2.突出培养法律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的法律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也不是“简单操作型”,而是“应用型”。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熟悉常用法律法规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各种纠纷,能够撰写各种法律文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如较快的打字速度,熟练的计算机文字处理能力,较好的文书写作能力,档案整理能力,公关、礼仪社交能力,等等。

3.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宽口径

专科层次的高职法学毕业生进入专门的法律职业的需求量有限,但是社会上对懂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却大量存在。比如,既懂法律又有相关领域如营销、会计、保险、证券、房地产等知识,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运用一门外语,这就要求法律院校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法科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 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在复合型基础上塑造出不同类型的法律人才, 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

4.注重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技能是容易掌握的,而素质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自身不断努力地修行,素质更多地代表了一个人发展的潜力和社会适应性,所以,实际上更多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个人能力、素质及职业道德。比如,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吃苦耐劳,忠诚守信,等等。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无疑是责无旁贷的。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校园文化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

三、高职法学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与高职法学实践教育的契合点

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法学教育模式。这种法学教育的模式之所以被称为“诊所”,是因为它汲取了医学教育模式的经验,即医学院的学生在有经验的医生的直接监督和指导下围绕病人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学习。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 通过对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并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经验式学习的能力和凭借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学生通过参与处理真实的案件,而从办案中学到大量重要的无法仅从抽象的课堂案例分析中学到的技巧和法律思维。

将诊所式教育引入中国的法学教育是一个值得不断尝试和探讨的过程。由于中国的法学教育的目的及现实情况不同,诊所教育在进入中国之后必然有本土化的过程。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实际上,诊所教育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教育的理念,是通过经验积累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接触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了诊所教育的精髓,我们可以结合中国法学教育的目的、现实条件来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诊所教育模式。

在高职法学教育中如何运用诊所教育方式,首先要考虑高职法学教育的目的。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法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定位在于法务助理或秘书、基层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工作者。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的特色在于应用型和复合型,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现实工作的能力。高职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定位必然要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别培养,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的安排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为在高职法学教育中全面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诊所式教育与高职法学教育的结合寻找到了绝佳的契合点。诊所式教育的精髓在于通过实践、通过经验的学习,而高职法学实践教学的设计也可以以此理念为主导,设计出一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务或模拟实务训练为方式,贯彻于高职法学教育始终的实践教学方案。

(二)高职法学诊所式实践教学的思路

高职法学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对于实践教学部分,应当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我们提出贯彻诊所教育理念,创建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以下是该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设计实践教学模块

高职法学专业位于法学人才培养的最底端,定位于法律辅助人才和初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上更注重职业化教育的特色。其实践教学设计也要以此为出发点。以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为例,根据该专业目标,我们将能力培养分解为三个培养目标:文书写作能力、秘书能力、法律实务能力,针对这三个培养目标,分别设计三个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围绕该目标的具体实践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将这几个模块结合,分步骤、按计划实施。

2.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分阶段实施

在一般的法学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课程实践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情况自主实施,一般方式有案例讨论、听庭、模拟法庭等,集中实践有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这种实践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教师安排的自由度过大,随意性较强,难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经历了一系列必须的实践锻炼,实践效果也不好保证。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对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过哪些形式、哪些内容的实践训练,都通过实践教学大纲固定下来,再分解到每一学期,对每一种实践方式都明确实施的方式、步骤、考核,以确保实践的按步骤实施,保证实践的效果。

3.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法学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突出应用性,所以,实践教学应贯穿于高职法学教育的始终。与仅仅开设一学期诊所教育课程不同,我们的诊所式实践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学习的课程,结合培养目标,制定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实践训练。

4.实践方式的选择多样化,为实践教学目标服务

在诊所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法学实践的方式,模拟和现实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只要实践的方式能够达到教育目标、就可以为我所用。例如,在课堂内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法律素质,可以采用辩论、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现实案例分析等实践形式;课堂外培养学生法律实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可以采用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深入社区做民事调解员、进入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方式;为了弥补课堂外实践机会较少,成本较大的缺点,可以设计模拟的实务训练,如模拟律师实务、模拟法庭等。

5.实践方式的设计和素材的选择贯彻诊所式教育理念,侧重实务能力的培养

课堂内模拟的实践,由于并非真实的实践环境,要达到与真实环境相似的效果,必须在实践方式的设计以及素材的选择上下功夫。在实践方案设计中贯彻诊所式教育理念是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选择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例如,模拟律师实务,案例必须选择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做出处理案件的几种方案,分角色模拟律师办案的过程。然后,可以将案例的真实处理过程拿给学生做参照,并让学生翻阅真实的案卷以了解现实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程序。案例最好是指导实践的教师亲身经历的案件,这样,即使学生并未亲身经历这个案件的,但是通过对案件处理过程的了解及自己的切身思考,有了处理案件的感性认识。(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仅是指导,或是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或是谈论话题的引导者,或是模拟实务的指导者,而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实践活动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胡学军,吴丹波.论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对我国法律职业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陈中泽.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借鉴.交通高校研究,2002,(2).

[3]吴春香.高校法学教学引入法律“诊所”模式的思考.中国高校研究,2003,(5).

[4]邹丽梅,王丽华.论法律诊所课程在高校的位置.教育与职业,2010,(7).

篇8

信息技术的教材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发展,各校学生基础不同,同时随着教改课改的推进,逐渐开始注重校本课程的研发,并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校本课程成为了教材的很好补充部分,为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求知欲,同时为了很好地让学生体验新技术的魅力,笔者设计了部分校本课程的物联网教学内容,在这里想和同行们一起分享一些浅显的看法。

“物联网”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一,物联网核心及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的使用要充分体现物物相联,人物相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课堂实际条件及尽量做到高性价比等情况,笔者大部分选用了小米设备,本课程教学前期准备内容如下:(1)蓝牙智能手表一块500元;(2)小米路由配套小米智能灯泡一个300元;(3)小蚁摄像头一个160元;(4)小米盒子及乐视盒子(家用自购);(5)高拍仪一台(学校原有资产),这样在不到千元以内,简单配置了一套教学用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学生活泼性格,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了故事导入法,并在课前拍摄好对应的视频,为各类产品创设一个对应的情境,让学生以故事主题人物的方式代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例一:“上学途中”,在视频中我们拍摄了一位父亲早晨送学生到学校的途中,开车时遇到了紧急求助电话,视频分A版B版,A版中父亲直接接听了电话并继续开车,B版中蓝牙手表自动接听,并使用免提模式,请同学们分析哪版更安全更合理,随着讨论中的答案揭晓,使用高拍仪展示蓝牙手表的各项功能,让同学们尝试用它测运动能力,用它控制安卓手机拍照,尝试QQ视频聊天,结束前展示APPLEWATCH使用视频,本课结束后学生普遍喜欢这样的课堂。

课例二:“大魔术师”,这节课我们准备了一块大的遮挡物,告诉学生老师学了门新技术,让他们躲在遮挡物后面用手比划数字,然后老师猜猜他们做的数字是多少,由学生自告奋勇地尝试,结果次次都对,再拿出灯泡,说老师还有会门新技巧,他们想让灯泡变什么色就变什么样,由学生说颜色,灯泡开始变幻,这时我们引入主题,“老师是大魔术师吗?”学生们都很活跃给出各种猜测,最后谜底揭晓,遮挡物后面藏着小蚁摄像头,老师的手机上安装了配套的APP,所以同学们比划的数字尽收眼底,而灯泡是小米智能灯泡由小米路由链接,并通过IPAD调色,所以现实虽然老师不是魔术师,可是新技术越来越魔术,这节课的体验部分是由同学分组使用IPAD控制摄像头及灯泡,因为设备数量有限有时会有冲突,所以IPAD总数不宜超过10台,课前布置对应组长带设备。让同学们根据已有设备,考虑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应用,也可以请他们小组合作模拟故事情境,在这个环节中,不少学生考虑到了家庭防盗及照顾宠物,一些同学想到利用摄像头的双向语音功能护理病人,也有同学设想了舞台上彩光辉映制造梦幻效果,在结束前,选取了部分未来办公室及家居视频,展望未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发现生活中的物联网》以小组为单位发到教师邮箱。

课例三:“张驰有度”,播放一段视频,学生A放学回家后因为发现正在播放自己喜爱的节目,立刻驻足观看,第二天到学校抄了同学答案匆匆交作业;同学B,利用智能电视盒,预先设定好录播功能,等周末空闲的时候轻松回播。视频结束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同样是为了放松学习压力,小A同学和小B同学的方式带来的效果迥然有别,学习和生活要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发挥高效率,这节课上我们展示了几款电视盒,邀请一些同学在课堂上点播了自己想观看的网易公开课,也有同学发现了云相册的优势可以将班级活动的照片视频使用公用账号存放,全班一起欣赏。在小组活动环节由学生自己操作,将发现的新功能互相展示,教师准备了一个关于安卓系统的产品介绍微视频,部分同学对其中的手机及移动设备通过WIFI投影到电视上功能非常感兴趣,也有同学发现可以在IPAD上安装对应的电视盒遥控器,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安卓的开放性使它灵活且容易链接各种设备,同时因为它的播放对象是家庭里最常见的电视机,这样媒体网络加家用电器构成了强大的实用工具,我们利用它休闲放松,过着张弛有度的生活,更好发挥效率。

物联网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多元化,各行各业都投入了研发,除了能够准备的这些简单素材提供给学生了解及学习外,在课间我们也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提供参考,类似于台湾地区开始风靡的GOGORO电动车,使用NFC控制;还有康宁玻璃,微软的新科技研发等等都在不断地改变未来的趋势,这些都以视频和文献的资料放在学校的云盘中,提供给学生参考欣赏。

我们每个人都属于未来,所以也许现在的简单的实践或欣p课能改变学生对自己的规划或者在将来他们的职业中占据小小的推动力,这是做教师设计课程的真正的成就,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程多久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在努力地让新技术改变生活,用好它们,让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

[2]《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无线龙科技出版社.

篇9

关键词:会计工作 内控制度 法律责任

一、会计工作法律责任概述和形式

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中各主体因为没有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或者违反会计法律规范所要承担的强制性法律后果。我国《会计法》和相关法律对会计工作的具体违法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是财会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会计法律责任具体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是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伪造或销毁会计资料以偷逃税款或者贪污犯罪、挪用公款犯罪等,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民事责任是会计法律责任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会计人员诸如做假账或者对外提供违反实际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等会计违法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造成损害,并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相关会计人员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会计法律责任产生的成因

会计法律责任产生的成因分为单位负责人违法违规成因和会计人员违法违规成因两个层次,在不同层次上又有主观因素成因和客观因素成因之分。

(一)单位负责人层面的成因

1、客观成因

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对许多会计违法行为规范的定义不够明确,《会计法》与《刑法》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比如《刑法》中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而《会计法》中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大多为一般原则性的,加上会计违法行为中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如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一般会计人员等。但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还没有对这些主体的会计责任作出明确划分,仅仅是做了些简单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做到依法追究其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虽然《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现实中很多单位负责人对自己所要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自我监督的动力,容易产生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违法行为。他们往往只注重本单位的统筹决策,而认为会计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范畴,会计责任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客观上导致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2、主观成因

主要是基于单位负责人为完成业绩指标、粉饰政绩、逃避税收或者获得投资、取得借款又或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而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篡改或利用不正当的计量方法对会计数据、原始凭证进行人为夸大或缩小,使得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载体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存在失真现象,从而导致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二)会计工作人员层面的成因

1、客观成因

会计人员地位的非独立性,对单位领导只有建议权没有变更权和阻止权,会计人员往往对领导只有服从,从而被动的“协助”作假造假,使会计信息失真,更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使会计人员陷入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2、主观成因

在处理具体会计事务中,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出现了工作偏差和错漏现象,个别会计人员为了一已私利对会计信息造假,以上种种都导致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产生。

三、规避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措施

建立并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内部管理,从制度设计上和制度运行上去控制风险,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有效堵塞漏洞,遏制和打击犯罪,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提高单位领导法制观念

单位负责人要学习《会计法》,深刻了解并掌握会计法律责任的内涵,从而高度重视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工作,对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能做超越法律法规禁止的会计事项,更不能授意会计机构或者人员做假账等。同时单位负责人应组织本单位会计机构加强《会计法》的学习,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培训班,让会计人员深刻掌握会计法律责任相关规定。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提高效率、防范舞弊,规避或降低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做好制度设计。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内控建设。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亲自挂帅、各部门骨干参加的内控制度建设小组,制定内控制度建设计划,制定保证各项业务有效开展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坚持内部制约,不相容职务分离。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实行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有效防范和控制违法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大额现金支付实行集体研究或联签制度。第三,健全内部审计,重视会计监督。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内部审计,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切实整改,有效规避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第四,强化信息系统管理,确保系统有效运行。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先进、安全、全面、有效,以利规避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第五,严格审批授权,明确审批责任。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同时,针对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有效规避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第六,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事业单位要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有效性负责,对个别单位领导随意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制度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第七,明确职能分工,实行权责利挂钩。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和责任,即对每个部门和人员授予权利的同时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做到责任和利益挂钩,过失和处罚对等。

(三)实施全面预算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要编制年度总体目标和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单位各项经营活动要在收入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预算中得到落实。事业单位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经规定程序批准后的预算要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对确需调整的预算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对预算外的不予列支。对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评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实施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四)发挥单位会计监督作用

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重要的内控制度。会计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及专业性是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主要特征。单位负责人和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会计监督的作用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的萌芽阶段,在社会中介、财政、审计等部门介入之前就能发现、纠正、阻止会计违法违规事项的发生。

(五)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会计知识,通过自身学习,不间断参加继续教育,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会计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职业阅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为规避会计法律风险提供条件和保证。与此同时,单位负责入也应进行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强化,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本单位工作正常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事业单位负责人增强会计法律意识,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实际操作,依法履行各项会计责任,确保本单位各项会计工作合法有序,这对规范会计工作、净化会计市场、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有效规避会计法律责任风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拟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办法》,现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办法

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全文

为加快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管理体系,解决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供应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住宅建设标准建设的普通微利住房。

二、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工作。成立由自治区建设、计划、土地、物价管理部门和有关商业银行组成的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组(以下简称自治区工作组),其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建设厅房地产业处。工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核各市(县)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信贷资金落实及实施阶段进行检查、监督、协调工作;核准各市(县)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和指导价格。

各市(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建设、计划、土地、物价管理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以下简称各市、县工作组),其具体职责是: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水平和市场需求以及建设用地可供数量情况,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报自治区工作组核准后实施;负责项目实施阶段的日常性监督、检查、协调工作;审查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和制定指导价格,报自治区工作组核准后实施;具体审定销售价格。

三、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并在地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统筹安排。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用地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具体实施由有土地审批权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所属的统征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实行全包方式统一办理。

四、经济适用住房所需建设用地的行政划拨费用为:

(一)征地补偿费(包括支付给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二)附着物拆迁补偿费(包括地上附着物拆迁补偿费、青苗补偿费);

(三)土地部门管理费;

(四)登记费。

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所需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原则上由当地人民政府承担。小区级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用,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由经营单位筹资建设。允许项目建设单位在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小区内开发建设一定比例的商品房,用于弥补住宅小区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具体办法由各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六、免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供水增容费、排污增容费、增改费,减征50%的供电增容费和人防结建费。

七、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由以下8项因素构成:

(一)征地费用;

(二)勘探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三)建安工程费;

(四)小区内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

(五)上述4项费用之和为基数的1-3%的管理费;

(六)贷款利息;

(七)税金;

(八)3%以下的利润。

八、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理,从严控制成本构成因素和销售利润。凡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其成本构成和销售价格由市(县)工作小组依据本规定予以审定,不得擅自提高售价。各市(县)人民政府可责成工作小组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的控制价格。

九、经济适用住房只能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并优先出售给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离退休职工和教师。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中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标准和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管理办法,严格界定销售对象,加强监督检查,规范销售行为。

十、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自治区工作组和各市(县)工作组可责成一个部门或机构具体负责所属计划范围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审批工作。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时,实行准开、准入制度,具体规定另行制度。

十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项目,要与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十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可从城市住房基金、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住房预收款中筹集。

十三、经批准立项并核准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商业银行可向开发建设单位提供全部所需贷款:(1)项目实施单位实施拨入的自有资金已达到投资的30%以上;(2)地方实际投入该项目的住房建设资金达到项目投资30%以上;(3)单位集资合作建房,集资额达到项目投资30%以上且已存入贷款银行专户。

十四、各市(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根据已归集到位的资金数额和每年可归集数额以及每年个人购房贷款需求量的预测,制定本市(县)职工个人购房贷款控制比例和还款年限规定,并商同公积金所委托银行,采取公积金和商业银行组合贷款方式,确保提供商业贷款补充个人购房所需资金的不足部分。

十五、有条件实施职工集资、合作建房的企业,可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房改政策和规定,向所在市(县)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将本企业集资、合作建房项目列入地方《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经审核批准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并纳入统一管理。此类经济适用住房只能出售给本单位职工,不准对外销售。

十六、对申请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和开发建设单位,各市(县)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建设条件和资质条件,以确保《年度建设计划》的实施。

十七、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实行工程质量保证制度。销售住房时,必须向住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十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项目的验收,必须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

十九、经济适用住房交付使用后,必须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物业管理。

二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情况实行统计月报、年报制度。各市(县)工作组和自治区有关行业系统要及时、准确地向自治区工作组上报统计情况,反映实际问题,接受自治区工作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