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污染源监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标任务
2013年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面完成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及验收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企业自测及自测结果的工作。同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要完成5项指标: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达到75%以上;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80%以上;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95%以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100%。
二、重点工作
(一)继续做好国控污染源和污染减排重点项目以及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
1、环境监测站配合市环保局组织完成环保部确定的《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名单》中所列企业的监督性监测;
2、环境监测站要配合污控股完成减排项目的监测工作;
3、环境监测站根据我区确定的一类、二类、三类污染源分别制定监测计划,并按照这三类污染源监测频次,开展日常监测,确保及时高效地服务于环境执法及环境管理。(以上工作由监测站、污控股配合)
(二)不断完善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1、进一步规范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一是监察大队要严督促企业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的要求和程序,及时接受市环保局、市环境监察大队对国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审核;二是监察大队每季度要配合市局对通过验收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一次有效性审核,对未通过有效性审核的企业限期整改,确保已通过有效性审核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监察大队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督促企业及时传送在线监测数据。
2、完成国控源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污染控制股要根据国务院下达的《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名单》,督促我区汇能生物等国控企业于今年8月完成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10月底完成比对监测及联网验收工作。
(三)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督促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工作
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是今年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重点。各国控企业采用手工监测的,每日至少开展一次自行监测;采用自动监测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企业要高度重视自测工作。
1、各国控企业要制定内容全面的自行监测方案,并报经市环保局认定;
2、各相关股室要督促各国控企业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在生产时段内每天开展自行监测,没有自测能力的企业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监测;
3、各国控企业要建立自行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制度,并认真执行。
4、监察大队和监测站要依据市环保局批复认定的企业自测方案,对企业的日常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核查,确保企业自测工作落到实处。
(四)保障公众知情权,完成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工作
监察大队和监测站要配合市环保局将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在市环保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布。
1、按月公布生产期间内每日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的数据应包括企业名称、排放口及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执行标准及排放限值是否超标及超标倍数等;
2、按季度公布生产期间内的各次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的数据包括企业名称、排放口及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执行标准及排放限值、是否达标及超标倍数。
三、保障措施
篇2
【关键词】污染源;在线;数据;五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是指“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随着环保工作的转型,污染源在线监控方法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是实现环保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线监控与常规实验室手工监测比较,其监测数据的及时性、时效性、全面性是毋庸置疑的[1]。那么在线数据是否能够满足传统的手工环境监测结果质量上的“五性”要求,是在线监控数据作为一种数字产品,能否被环保部门、企业、各种环保组织、公众有效使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质量,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办法[2][3][4][5][6],实行了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制定了主要污染物在线分析仪的技术要求。笔者认为:只要从环保在线设备的生产、安装、运营维护等几方面严格执行把关,在线监控数据相比传统的手工监测数据更能达到监测数据“五性”要求。
1、在线系统简介
污染源企业现场端在线监控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废水,一类是废气。废水系统包括站房及站房内的监测设备(流量计、PH表头、数据采集器、各类污染物分析仪、稳压装置、温湿度调节器及其他附属设施等)、规范化排放口及安装在排放口上的各种探头(流量计探头、PH探头及各类污染物抽样探头等)。废气系统包括站房及站房内的设备(烟气分析仪、数据采集器、稳压装置、温湿度调节器及其他附属装置等)、烟气采样维护及人工监测平台、安装在烟囱上的各种采样探头及烟气预处理系统、将烟气从烟囱中采集到烟气分析仪中来的伴热管等。
2、现场踏勘及方案制定保证在线数据的“代表性”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7]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有效样品特性,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这是传统手工监测对于数据“代表性”的要求,污染源在线监控本身是实施的实时监测,不是用一次监测数据代表一个月或者一年的数据,所以在线监控数据完全能够满足时间上的“代表性”,是否能够满足空间上的代表性主要取决于在线设备安装点位的确定等。只要在线监控系统安装运行之前对于方案的制订和安装调试进行了把关,那么在线数据的“代表性”可做到一劳永逸。现场踏勘和方案制订是确保“代表性”的第一步,方案中必须对设备安装点位、设备选型等做出明确的要求。按照方案施工建设是保证在线数据“代表性”的关键,整个过程必须要环保公司、企业和环保部门三方联动才能保证在线监控正确的选点定型,特别是环保部门在此起着最重要的方案确认和建设验收的决定作用。
3、规范运营维护,保证在线数据的“可比性”
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是指: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于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应相互可比,也要求每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应该达到相关项目之间的数据可比。“可比性”是一个相对指标,在线数据的可比性的主要内涵还是在线数据与传统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实际工作中主要把握:1、流量数据可比。废水必须建设在明渠排放口,安装明渠流量计。废气流量采样探头必须安装在烟气流速>5m/s的烟囱或者烟道上,手工采样点必须安装在在线采样法兰附近等等。2、污染物浓度可比,在线分析数据必须和手工监测数据可比。数据的“可比性”是数据“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这不仅要求在线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定期校验、校准(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也要求实验室所出具的数据能够作为基准参考,更加需要严格标准操作,严格质控措施。(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4、在线设施的连续运行保证在线数据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的获得这些样品的检查结果及有关信息。实际上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样品数和数据量都很小,无法保证监测数据的绝对完整,特别是对于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因为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产和污染物的排放完全可以由企业自己调整时间,企业和环保监测部门玩着猫捉老鼠的把戏,样品的“代表性”都无法满足更别说“完整性”。而在线监控系统将这种要求变得更实际,《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等规范中要求执行设备故障报告、备用机制度、在线无法运行时手工监测制度、企业停产站房不停电制度、异常数据标示制度等等都是为了确保在线数据的“完整性”,防止企业采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规律,避重就轻。在线监控的运营管理交给第三方运营公司管理后,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更能得到保证。
5、严格在线分析仪的环保认证及出厂检定,确保在线数据的“精密性”
“精密性”是所有监测分析数据的固有属性,是指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这也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数据的精密性主要取决于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及随机误差,而在线监控分析数据的“精密性”主要取决于在线分析仪器本身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国家在相关环保产品的技术要求中对于仪器的“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现性”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性能指标的要求保证了在线数据的“精密性”。
6、加强检验校准频率,严格仪器所用分析试剂质量,确保在线数据的“准确性”
篇3
(一)加快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市环境监测站要按照国家提前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在2013年六月底前,全面开展空气自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各项污染物实时浓度值和AQI指数。
(二)进一步完善全市环境监测信息和预警预报系统。开展环境监测信息实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完善联网平台的预警预报、数据审核、图集制作等重要功能,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市环境监测站和各县市监测站要按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所有水质、空气自动监测站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巡检,严格质控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公开。认真落实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编制环境状况公报及各类环境监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等环境质量信息。重点开展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定期向社会公布污染企业监督性监测结果,依法督促企业公开自行监测信息。当环境质量出现异常或者显著变化时,及时环境质量预警信息。
(四)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地表水全分析工作。城区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开展一次水质(61项)监测,8个县市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季度开展一次水质(61项)监测,全年完成一次水质(109项)全分析工作。在全市选择有代表性的92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调查和(64项)普查监测。各县市区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64项)调查监测。围绕国家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新要求,市环境监测站要尽快形成地表水109项全分析的工作能力。
(五)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市环保局关于印发<“十二五”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我市有关工作规定,加强污染源自动在线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定期开展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定期对外监督性监测结果和超标排放企业名单。各县市区环保局、市环境监测支队、市环境监测站要按照《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向社会监测结果,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不低于75%(数据传输有效率=有效性审核通过率×数据传输率),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不低于80%,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不低于95%。
(六)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在全市五县一市四区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在辖区组织开展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完成考核断面(点位)的日常监测工作,按时上报考核数据及数据审核报告。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和协调,保障考核工作经费,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10%投入生态环境保护。
二、组织实施各类环境监测工作
(七)开展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市环境监测站和各县市环保局要按照《2013年市环境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做好国控、省控和市控环境质量监测网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降水等常规监测工作,科学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方案,充分保障监测质量,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八)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市环境监测站和各县市环保局要对本辖区国控企业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定期向社会监督性监测结果;加强监督性监测质量抽测工作,切实保障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性,全面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并对公众公布自行监测结果。
(九)开展各项专项监测。一是开展重金属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站和各县市环保局要按照环保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监控的重金属排放企业定期进行监督性监测。按照《2013年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郧县重金属污染防控区地表水重金属专项监测工作。二是推进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市监测站要选择3个整治村庄(不再选择2009-2012年监测的村庄),开展饮用水源地、地表水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时上报监测数据。三是推进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站选择3个大型蔬菜基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四是组织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加大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完善应急监测程序和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开展应急监测。建立健全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的应急监测档案库。各级环境监测站要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演练活动。
(十)组织开展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要强化环境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按照《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在灰霾天气多发季节,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努力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
三、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考核
(十一)开展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据《2013年市环境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市环境监测站和各县市环境监测站进行考核,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县市环保局年度环境监测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十二)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方案(2012-2013年)〉的通知》(鄂环发[2012]39号)要求,全市将继续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和质量管理情况,发现伪造、篡改监测数据的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三)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考核。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应用,强化环境质量管理,做好环境质量会商工作,对环境空气质量按新标准进行预评估。向地方政府通报突出的环境质量问题和超标的重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名单。
(十四)加强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清理历年未执行完毕项目,组织对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以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各地要加强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加强监测基础工作
(十五)加快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根据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有关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市环境监测站要在今年达到国家二级站的建设标准。市、郧县环境监测站要在今年达到国家三级站的建设标准。
篇4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比对监测;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X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088-02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提供的实时监测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比对监测工作是保证污染源自动检查的系统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环节。本文探讨比对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 比对监测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
开展比对监测的机构应具有完善的质量组织机构,具有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体系覆盖监测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场所。建有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程序,保证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志、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活动受控,确保文件现行有效。对质量活动和监测过程及时记录,保持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和可溯源性,为监测提供客观证据。针对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气监测,应制定了质量管理计划并开展日常质量监督工作。监测数据三级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所有监测人员接受过废气监测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并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相关要求持证上岗。
2 监测方法的选择
CEMS比对监测中各目标物质均应采用标准采样和监测分析方法(国标A和行业标准B)。具体监测方法见下表:
3 比对监测准备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固定污染源监测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准备现场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用于监测工作。测试前对相关的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气密性检验,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1 仪器准备
检查主机是否在检定期内,资产编号是否完整,工作是否正常,采样管、导气管、导压管是否畅通;各附件,包括电源线,镊子,卷尺、数据线、湿度采样枪等是否齐全;采样器和采样嘴,检查其是否变形,皮托管是否在检定期限内(各种型号的采样嘴是否齐全等)。
3.2 仪器校准
在进行现场测试前,现场监测人员对所用的烟气分析仪进行校准。校准因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氧量等,校准内容包括各测量参数的高、中、低浓度。待校准结果满足相关要求后,填写校准记录,包括校准内容、校准数据、误差值、校准结果等信息。
3.3 仪器检定
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测仪器经检定合格,取得检定证书后将检定标识贴于仪器的显著位置。
3.4 生产负荷核查
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监测要求。
3.5 采样点位选择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于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如果测试现场空间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则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量增加测点的数量。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米/秒以上。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点排气流量,采样仍需按上述要求选取。
4 比对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4.1 比对监测
现场采样过程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首先监测仪器平稳放置于上风向、干燥位置,避免阳光直射,万用电表确认电压为220V后,连接仪器,开机,检查仪器功能,装填双氧水、干燥剂,正确连接采样管;烟尘仪器压力调零,烟气分析仪零点调整,(含氧量现场校准至20.9%)烟气伴热管加热;对各采样点测试动压、静压、全压、流速,计算预测流量,选择采样嘴大小,并及时记录。
颗粒物的采样要求是将颗粒物(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使采样嘴置于测点上正对气流方向,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即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滤筒上所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出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由于气态污染物在采样断面内一般是混合均匀的,可取靠近烟道中心的一点作为采样点。
4.2 记录
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在原始记录中除了记录采样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结果等信息外,还要做好样品采集时周围环境的偶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记录,包括气象等特征的描述,采样点位置、生产工况、排污周期、取样方法、样品保存方法等。
4.3 样品交接、分析
样品采集完成后安排送实验室。接样人员应检查样品是否齐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或沾污。接样人员在对样品进行核对以后应及时填写样品交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样品名称、样品数量、样品送达时间、样品保存情况及送样人员签名等信息。分析人员收到样品后及时按相关规范进行分析。
5 结语
比对监测工作是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质控环节;因此,针对这项工作本身就更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程序,以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比对监测的各项规范操作和数据质量,提高比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而能够真正如实地、准确地反映目前在用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使用状态和数据质量情况。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S].
[2] 魏山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加成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扩散模型
0 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如何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顺应环境管理现代化发展需求、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成果、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及处理应变能力,已成为环境保护一项非常迫切的重要工作。
建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平台可以及时地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管理搭建一个高起点的计算机支持平台,极大地提高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提供科学有效的辅助决策,从而达到科学应对和快速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的目的。
1 平台的总体设计
本平台从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紧密结合,提出“快速定位、扩散模拟、辅助决策、直观展现”一体化的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按照现场报告、结果初报、监测快报、总结报告的四个阶段,最终实现应急监测的信息化、流程化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速度,提高现场应急监测效能。具体如下:
1)快速定位:通过重点风险源管理快速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通过危险品档案库管理快速确定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处置办法。
2)扩散模拟:利用污染物的区域大气和水环境扩散模型,动态实时模拟污染物的扩散情况确定受污染区域范围,实现科学、准确的布置采样断面(点),避免误采或漏采。
3)辅助决策:根据向导录入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具体特征,自动生成应急监测辅助方案,该方案包含如下几方面:生成应急监测人员名单、生成所需监测仪器设备清单、确定到达现场的最佳路径和多部门协同。从而更合理高效的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协调环保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4)直观展现:是指通过与GIS系统紧密结合,三维动态展现污染源的地理位置,确定受污染地区的敏感人群和疏散范围。
由于应急监测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同,按照应急监测队伍的角色划分,该应急监测平台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平台的主要功能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信息平台的功能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因子名录管理。通过参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案例,调查化学品领域常见的有毒有害危险品,按照致癌性、急性毒性、易燃易爆腐蚀性、生物持久性等因素,确定风险因子筛选方法,筛选整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因子。
2)重点风险源的管理。重点风险源管理分为重点风险源常规管理和重点风险源目录管理,提供了重点企业完整的风险源档案。
① 重点风险源常规管理:对所监测重点风险源的化合物产品信息、风险因子等进行管理。实现对当前监控的企业总数、化合物总数等信息的统计功能,以及企业危险化学品信息的更新和检索功能,同时还具有在危险事故发生时事故公告信息的功能。
② 重点风险源目录管理:主要完成辖区内所有重点风险源(化工企业)信息的统计。每个重点风险源都包含企业名称,所在经度、纬度,法人代表等基本信息。另外还提供较详细的企业位置区域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排污管线分布图、原料产品统计表、生产工艺流程图、主要排污口监测数据、应急案例分析等信息。
3)危险品档案管理。在此危险品档案库中收录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覆盖突发污染事件中常见的危险品信息,而且档案库实现与重点风险源管理中的生产原料与产品信息的联动,自动添加新的危险品名称,由系统管理人员录入相关的其它项信息。对每种物质所列内容和数据为6项,主要包括:物质的理化特性、对环境的影响、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实验室监测方法、环境标准、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化学品分类进行查询。
4)地理GIS信息系统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应用。通过GIS平台结合GPS通信技术可对各种污染源点位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可对目标区域的污染源实行分类显示、属性查询、录入编辑、专题图打印等功能。同时可利用系统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污染地区地形地貌和人口、经济指标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受污染地区的敏感人群和疏散范围,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部分辅助决策功能,如图2监测点位GIS地图。
5)污染物在空气中和水环境中的稀释扩散模型模拟。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由于地貌和水文条件等的不同,不同的水域呈现出不同的水动力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特点。污染物在空气中,风场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大气的流动特性都对污染物的扩散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各种建立扩散模型,才能预测泄漏气体扩散的危险区范围及污染气体的浓度,以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 结束语
通过建设此平台将满足环境应急监测的快速化、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的工作需求,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监测水平,为应急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处置依据,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多克辛、徐光华等,大沙河砷污染应急监测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9(5):52-56.
篇6
1前期准备
1.1资料收集
验收监测前期应收集的资料包括: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工程初步设计等文件;涉及的各项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源;利旧情况;采取的环保处理设施及环保措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工程变更情况、试生产等等。
1.2现场勘查
验收监测现场勘察工作是确定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关注:(1)落实环评、批复、初设的情况;(2)按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种类及用量、产排污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排污去向等,若废水含一类污染物的应特别关注;(3)以新带老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了解新旧项目的工艺流程、排污情况、总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4)对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转移处理的建设项目必须检查有关单位的资质、合同和协议等;(5)当地管理部门对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勘察,检查落实情况;(6)了解项目的环保制度、环保机构设置、应急计划、监测手段、绿化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情况。
2监测方案
2.1监测范围
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通过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和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敏感点等确定。
2.2监测项目和点位
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环评和批复、设计方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等综合确定验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一方面要符合标准与规定并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况下要求:有组织废气在废气排入大气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无组织废气在厂界周边浓度最高点或上下风向布设监测点;废水监测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有一类污染物的还应在车间排口或处理设施处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特别是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固体废弃物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若需要验收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需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入和排出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2.3验收监测方案编写
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确定的监测范围等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包括:项目概况、验收监测的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监测频次,必要时绘制点位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情况等。
3现场监测及质量要求
竣工验收监测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行业或地方标准对生产工况另有规定的除外)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采样环节和分析环节的误差,按规定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重新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真实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编辑验收监测报告应注意:核实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环评及批复是否一致;验收标准的选用和应用要合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要详细;验收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综合评价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排放量等参数);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客观。验收监测过程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报告中体现。
科技发展,环保日趋重要,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
作者:余黛诺 林树琴 单位:广东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砚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4):5-7.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8.
篇7
关键词:COD 氨氮 ; 流量 ; 在线监测系统 ; 实施方案
Abstract: elaborates the basic monitoring indicator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func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ff to design the similar schemes.
Keywords: COD ammonia nitrogen; flow;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点的动态监控,环境主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在线监测系统(CEMS)的推行力度。现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1. 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
废水自动监控系统作为企业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今后的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因此,系统建设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先进性与可靠性原则系统采用的监测技术必须先进,系统必须准确、稳定、安全运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实用性与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计首先应考虑实用性、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在监测设备的选型方面,采用可靠性好、维护费用低、性价比高的监测仪器设备。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系统的总体设计,应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使系统易于扩充,并为以后的发展预留可扩充接口;同时,系统网络选用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标准符合国家通用标准。
2.监测指标
根据环保管理和污染总量控制的要求,需对废水如下指标和参数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具体监测项目为:
COD(化学需氧量)
2)氨氮
3)流量
3. 系统实现的功能
COD、氨氮、流量的自动在线监测
监测数据自动远程传输与管理
数据自动存贮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与打印
4.自动监控系统基本组成
整个系统主要由采样与测试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远程传输子系统、中心站计算机管理子系统组成。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采样与测试子系统:采集、输送废水及检测污染物,显示各监测指标的自动监控数据。
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系统: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及存贮测量到的各监测指标数据。
数据远程传输子系统:将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测中心站计算机。
中心站计算机管理子系统:将现场机采集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存贮、处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各种图形显示,通过局域网各工作站实现数据共享与管理。
图1
5、整个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
COD、氨氮、流量在线监测仪以特定时间间隔检测到的数据在岗位操作室进行显示与打印,并贮存于数据采集与控制器中,同时数据采集与控制器通过ADSL、CDMA无线网络或局域网(LAN)定时将监测数据上传送到中心站计算机并将数据存贮于该机的数据库中,系统程序将监测数据进行显示、查询、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等。当监测到的污染物指标数据超过设定的报警限时,监测计算机报警。系统通讯参数及报警限时可进行调整,系统可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安全定运行。
6、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6.1 采样口
为使监测准确,根据环保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和流量计监测规范(HJ/T15-1996)要求,我厂对渠道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采样点定位在格栅之后水面下0.3米处,采样管路、泵配备有活动接头,便于清堵和维修,采样管路配有防护措施和过滤部分。
6.2 监测方式
流量计采用实时监测,特定时间间隔传输。COD/氨氮在线监测仪采用特定时间间隔测定并传输。监测设备间距离监测采样点大约5米,采用一台螺杆泵进行采水,由COD/氨氮在线监测仪发出采样信号经由继电器启动螺杆泵,再输送到相应在线监测仪进行分析,剩余污水经相应在线监测仪的排水管路再流回厂进水口。监测方式示意图如图2:
6.3 系统的强、弱电安装
本系统的强电要求为供电220V,20A,必须配备接地保护。电源线选用三芯6平方电缆。环境较恶劣的地段可采用穿管方式敷设,穿管材料采用无缝钢管,尺寸大于φ24。
本系统的弱电部分必须是屏蔽电缆,由电缆沟或者桥架方式单独接入,特殊环境下采用穿管方式敷设,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强电流干扰。
出水自动监控系统入网的数据采用GPRS通讯方式进行传输。
6.4 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调试
严格的按照“废水自动监控设备”安装操作规程和相关工程安装安全注意事项:
选择尽可能靠近样品源的位置安装分析仪,尽可能地减少分析延迟; _
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40℃范围内(41℉~ 104℉); _
安装地点应保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并且不能有水滴滴到仪器上;
安装地点应该没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气体。
6.5在线监测房建设
自动监控设备作为精密的监测仪器,对工作的现场环境要求较高,只有保证自动监控设备安全、准确、稳定运行,才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因此,监测房面积必须大于6立方米,并配备照明、空调、洗手池、排风扇、稳压电源、可靠接地等。
本方案编制依据:
A、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B、 HJ/T 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C、《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环境监测的归类
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按不同的标准可对环境监测进行不同的分类。以监测介质为标准可分为: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水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生理卫生监测、大气监测等;以监测目的为标准则可分为:研究性监测、常规监测、监视性监测以及特定目的监测等[1]。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须委托有相应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
2.环境监测工作的宗旨
环境监测工作的宗旨主要是及时、准确、全面地把当前环境质量情况及发展态势反映出来,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以及污染源控制等提供依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保护环境及人类的健康,促使人类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相关环境标准、法规等;②依据环境污染分布状况,对污染源进行追踪查找,为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及控制污染源提供可靠依据;③以环境质量为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④收集长期监测的数据及资料,促进预测预报环境质量、研究环境容量以及实施总量控制与目标管理等项目的实现[2]。
3.环境监测工作的特征
3.1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追踪性
为有效保证监测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完整性、准确性、代表性,必须具备相应的量值追踪体系对监测工作进行监督。
3.2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因为环境污染具有转移性、时空性等特性,因此必须长期进行测定,才有可能从中发现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
3.3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综合性
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监测手段的综合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一切能够反映环境质量的方法;②监测对象的综合性:包括水体、空气、生物等;③监测方法的综合性:处理监测数据、进行环境质量评估时必须从多方面包括社会与自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3]。
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
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对建设项目拟建地开展环境监测,才能获取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为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提供依据;②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部分,更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③通过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验收监测,能够验证建设项目附近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目标的要求,还能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及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考核、管理;④同样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其环境监测资料可以为拟建的建设项目提供类比数据,进而为拟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类比依据[4]。此外,环境监测工作还可以对拟建项目以及建成后给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影响加以控制。总而言之,环境监测工作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是进行各种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步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不同阶段进行的环境监测工作
5.1在调查阶段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
在调查阶段开展的监测工作通常是依据建设项目的评价级别、经济因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取合适的监测对象及环境因子,敲定监测范围,采取恰当的监测方法,最后制定出一个较合适的监测方案。
制定监测方案必须遵循的原则:①对优先污染物进行优先监测的原则。常见的优先污染物主要有: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危害较严重的污染物;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污染趋势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污染物等。②经济实惠原则。在进行监测方案制定、技术装备配置及技术线路设计时,要对费用与效益仔细分析,遵循既经济又实用的原则。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因此在对监测方案进行制定时要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相应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环境信息。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原则。监测单位要严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而且在监测过程中有参与制定监测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人员进行协助监测为最佳[5]。
5.2在竣工验收过程进行的监测及调查工作
在该过程开展的监测及调查工作主要有:检查环境保护管理、监测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的环境质量、测试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等。此外,在监测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原则,监测工作须在工况稳定及生产负荷达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6.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6.1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
①由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监测点位不全、监测频率不高的现象,进一步造成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失去了代表性,部分监测数据结果也未能把环境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②由于时间与经费因素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把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部分监测工作进行了压缩甚至省略。③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由于方法及技术、数据等不足,导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如今仍处于搁浅状态或没有实际运用价值,许多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有形式无实际效果。
6.2监测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相关对策进行解决:①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与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重视,使其从思想上意识到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特别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做到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的环节上严格把关。②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时间、经费及难度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与其工作量、评价时间及经费有关,评价时间进度是一个重要的评审条件,禁止出现急功近利、速战速决等不良现象。此外,要根据环境监测方案的计划时间与预算费用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其重要作用能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③健全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与环境影响大纲审查时,应有环境监测技术专家或人员参加并参与监测内容的评审。④积极应用ES、GIS、RS等新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监测,以便可以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最终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特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7.小结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环保这个主题日益显得重要。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认识到项目建设中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地位,积极落实各种环境保护制度,努力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使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最有效的应用,为环保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学兵.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0,
10(01):144.
[2]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15(03):36-37.
[3]李大伟.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1):36-37.
篇9
1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
1.1勘察现场环境
勘察现场环境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第一步骤,现场环境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排放污染物的生产企业,检查影响环境问题因素,检查污染环境的污染源,检查处理环境污染的相关设备等诸多方面。对现场进行勘察时,要根据不同污染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监测现场环境的保护情况。在进行勘察时,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的监测。但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方面不够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且缺乏专职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这就大大降低了现场环境勘察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无法实现勘察环境现场的重要目的。
1.2环境监测技术
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需要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对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检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方式。在对现场勘察后,根据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监测,由此来看,勘察现场环境与监测现场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时间较晚,环境监测技术还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频繁出现问题,降低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这也是环境保护验收监管工作的难点。
1.3制定监测方案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地区资料的完整性,所收集到的环境污染资料是否符合监测的要求,环境污染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设备是否齐全等方面。在考虑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时,还应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时,没有详细分析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致使制定出的监测方案不够完善,在监测时容易出现漏洞,对环境的监测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1.4编写监测报告
一般情况下,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对概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内容,总结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描述环境监测地区的基本情况,记录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总结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后,要根据环境监测地区的保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意见。
2监测难点的解决方法
2.1现场勘查方面
在勘察现场时总会因各种因素限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降低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管力度。为提升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条例,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扩大环保机构的运作规模,设置专职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机构,培养专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截至2015年8月,贵州省已组织完成32个环境监测站,根据级别设立在不同的区域,但为了实现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验收监测工作,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又了关于环境监测站的推进方案,预计在2015年完成42家环境监测机构,从而满足环境部门对贵州省的整体验收要求,加大全省范围内的监测力度。在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前,要详细了解勘察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及勘察地区的运作情况,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的资料。在进行现场勘察时,要认真、仔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查看,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2环境监测方面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将其与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现状相结合,创新出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技术。在现场进行监测,要按照相应的工作方案进行监测。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实地监测时,是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贵州省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环境监测。在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使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在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时,要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开展全面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现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补救。
2.3监测文件的编制方面
在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进行编写,要符合环境评价报告的书写标准。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环境质量的标准进行修稿或修订,要根据全新的标准来编制;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监测方案。在编制监测报告时,监测报告的内容要简明,条理要清晰,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反映出监测结果,保证报告的准确性。
3结语
篇10
地震之后急需展开环境应急监测
一、地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1)城市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城市里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等行业以及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贮存着大量的酸、碱、光气、氯气、石油类物质以及其他化学品,多用卧式贮罐,在露天或罩棚内贮存。如果贮罐没有进行固定,地震时有可能会造成罐体翻滚、管路破损,导致罐内物质泄漏或流洒。城市中的剧毒药品,除各科研、教学和工厂实验室有少量储存外,主要集中在有关的工厂和化工仓库。这类剧毒药品如果没有进行特殊管理,地震时一旦发生库房倒塌或包装破坏,就可能造成火烧、水淹、雨淋及散失。在这次特大地震中,什邡荣化液氨化工厂和什邡市莹丰镇金溪化工厂就发生了液氨泄漏事故。
(2)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被破坏
地震强大的扭曲力很容易使城市排污管道破裂,造成大量污水四溢,弥漫于城市之中,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可能对污水处理厂造成严重破坏,削弱城市处理废水的能力,间接地影响城市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引起地表水环境的恶化。
(3)细菌和病毒从实验室外溢
城市中保存的细菌和病毒,主要集中在有关的科研和防疫单位。菌种的种类和毒株虽很多,但数量都不大,一般存放在电冰箱内,地震时只要冰箱不被破坏就不致于外溢。但临时保存的菌种、病毒株多存放在玻璃试管、玻璃皿或玻璃瓶内,一旦遇到破坏性地震,试管、器皿被打破,就有可能外溢,造成传染。
(4)放射性物质泄漏
放射源主要集中在核电站、辐射防护研究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其次分布于煤田地质勘探、医疗防疫单位,教学和生产单位较少存放。目前,我国核电站都是按照很高的抗震级别来建造的,抗震系统完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他放射源则分布较散,一旦在工作时发生地震,或者个别单位不按规定包装、贮存,就有可能会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
(5)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库可能引起的污染
地震造成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地面破坏,容易使原本填埋于土地深处的垃圾裸露于地表,引起环境污染。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或者城市水灾,将可能使这些垃圾四处漂浮、腐败,滋生有害微生物或渗出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地震造成尾矿库破坏,大量矿石废渣含有的重金属将可能造成水体以及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持久危害。
(6)火灾和水灾造成的污染
发生地震很容易引起城市大火,大量塑料质地的建筑材料、电线、油料、化学纤维的焚烧会造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给城市大气带来严重污染。如果遇到自来水管道破裂或者阴雨天气,将会造成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土壤、地下水,造成持久污染。如果地震引发了海啸,或山崩壅塞河道,或扭曲、破坏堤坝造成河流水库决口,淹没了城市,将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一旦发生水灾,将会使泄漏的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和细菌随城市污水弥漫于城市,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水灾还极易滋生蚊蝇,导致水体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疫病流行。
二、应急监测的主要对象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环境
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应急监测是地震应急监测工作的头等大事,做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是灾区防疫和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2)城市大气环境
地震可能会引起工厂、化学品仓库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如果地震引起城市火灾的话,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城市大气环境开展应急监测十分必要。
(3)辐射源
地震中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开展对辐射源的监测很有必要。
(4)土壤与地下水
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库的破坏以及水灾,可能会造成土地和地下水污染。如果农业用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源被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将会给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和人畜正常饮水带来威胁。
做好灾后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
一、主要应急装备的准备
(1)遥感卫星与遥感飞机
遥感卫星和遥感飞机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遥感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还能发现有时用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状态,它不但可以快速、实时、动态、省时省力地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可以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以便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2008年5月29日,中科院灾情监测工作组对德阳、绵竹市绵远河汉旺—小木岭段进行水质遥感监测,其数据显示,绵远河长滩—小湔坪段河面漂浮着大面积油污。德阳市环境监测站及时研究应急监测对策,相关技术人员于5月31日赶赴绵远河汉旺段实地勘察监测。应急监测组制定了专项监测方案,坚持日常例行监测与出现异常情况的应急加密监测相结合,从5月31日~6月7日,对汉旺水文站断面的石油类污染因子加强监测监控,有效预防了绵远河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
(2)高空采样气球和飞机
地震过后,灾区可能发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污染区域及污染性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区域性污染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第二类为灾害性大气污染,如有毒气体的泄漏等;第三类为关系区域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如对流层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碳、甲烷。使用高空采样气球和飞机可以有效地监测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痕量气体成分以及气溶胶、有害气体等的三维分布。
(3)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
地震发生后,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可能遭受严重损毁;道路、通信设施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给开展应急监测带来严重挑战。而使用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将会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开展空气和水质监测,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防范污染事故。
我国目前装备的应急监测车主要由依维柯、奔驰等中型车辆改装而来,一般配备有车载导航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发电设备、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通信和指挥装置、生活辅助系统与安全警示系统等,是一个流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国内使用的应急指挥车一般由轻型越野吉普改装而来,通常配备有应急通信系统、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指挥装置。应急指挥车体型小巧,越野性能出色,在应急监测车由于路况限制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它可以运载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保证应急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在普通车辆由于地形复杂、常规通信手段失效,难以完成对应急监测车、应急监测小组物质补给的时候,它还可以起到后勤保障车的作用。
(4)便携式监测装备
地震过后,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其所拥有的大型实验设备可能失去使用功能,这就需要携带大量轻便、简单的监测设备、仪器赶往灾区。此外,地震灾区的道路往往被严重破坏,甚至阻断,监测人员不得不步行到达指定的监测点位,这就需要携带便携式的监测仪器。各种试剂盒、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都能很好地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二、后勤保障
(1)油料和应急车辆零配件
地震过后,加油站、油库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坏,而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的行驶以及车载发电设备都需要大量的油料来保障。此外,震区地形路况复杂,很容易造成轮胎、车体外置天线和传感器损坏,一旦这些部件受损、不能工作,将对应急监测造成严重影响。
(2)饮用水和食品
必须考虑到在应急监测现场,可能是停人不停机的24小时监测,可能会在不同监测点位间奔波,因此必须做好水和食品的保障工作,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提供丰富的营养,保证人员精力旺盛。应急监测人员必须要随车、随身携带饮用水和干粮。各种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压缩口粮、军用野战食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3)实验耗材
震区的应急监测时间长、监测项目众多,实验用水、各种试剂、试管、滤纸、药品、钢瓶气体需求量巨大,必须高度重视供应工作,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连续开展。
三、开展应急监测的必要调查
(1)饮用水源地与地表水系由于饮用水源地所在河流一般都会有支流注入或与其他水系有渠道、涵洞、水闸相连接,因此要仔细调查研究饮用水水源水系图,只考虑饮用水水源所在河流的污染防治工作是不全面的,必须从整个相交的水系,从整个地表水流域来全面调查。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区域内地震灾害及各种抗震救灾活动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危险源,和污染源的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必须调查清楚,为制定饮用水水源监测项目提供依据。
(2)主要污染源
主要包括:生产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或企业的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化学品仓库等危险源的状况,重点为石化、化工、农药、磷化工等工业企业以及加油站、储油库、尾矿库等;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处置状况;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状况;救灾中化学品的使用情况,重点为灾区防疫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损坏和运行状况;地震造成的饮用水水源水体形态变化及底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各种类型的辐射装置和辐射源的状况;各微生物实验室的状况。
四、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案的确定
可根据当地企业生产情况、污染源现场排查的最新信息,确定特征污染物质。密切监视各种潜在污染源,重点监测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污染物质,如果水质出现异常或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要根据情况加密监测。当确认水质出现异常时,在保留分析样品备用的同时,应立即进行复查,如果持续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水质监测,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尽快排查污染源和原因污染物,将结果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通知相关部门。
(1)常规项目
pH、电导率以及高锰酸盐指数(有条件的可以包括TOC)对水质变化的指示性指标要进行重点监测,视情况可增加氨氮、酚类等其他常规监测项目。现场采样时要注意观察与记录水体的颜色、气味及漂浮物等感官指标,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明显污染。
(2)需要特别重视的监测项目
要加强微生物学指标的监测,每日监测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出现异常时应增加常规病原菌监测。如果具备条件,每日可进行一次生物急性毒性监测,用于进行水质安全的综合判断,防止通过饮用水造成疫病的传播。
(3)特殊项目
如果条件具备,应该每日监测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等尽可能做到每日监测一次;杀虫剂类六六六、DDT、敌敌畏等要做到每周监测一次以上。若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发现饮用水源上游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出现大幅度变化或出现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等异常情况,应增加相对应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严密监控。
建立高效率的环境应急监测制度
一、做好应急小组组成工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1)明确应急监测小组的工作职责。在国家、省、市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
下开展工作。调度应急监测人员、仪器等,组织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组展开行动;通知监测站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进行监测分析,制定应急监测方案,负责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监测数据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现场监察组。
(2)应急监测人员的选派。震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事关防治次生环境灾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支持灾区重建的艰巨任务,责任极其重大;灾区基础设施被毁、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带来房屋倒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各种监测设备复杂和监测方法繁多,监测劳动强度大。这就需要应急监测小组的领导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另外,需要挑选组织纪律性好、知识技能全面、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应急小组。
(3)明确应急监测小组各成员职责。最基本的要求是:定岗定人定项目。震后应急监测有3个显着特点:监测任务多、监测人员少、监测项目多。这就需要明确职责,建立流转良好的工作程序、高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监测工作反应及时、井然有序,监测数据准确有效。这就要求应急监测小组要根据应急监测预案,明确小组的对外通讯、应急监测响应,确定现场监测的点位和频次、选择监测项目,做好监测数据的审核和上报,对后勤保障等岗位提出要求,迅速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项、一人多能”和克服困难,完成复杂任务的有机统一。
(4)建立奖惩体系。震后应急监测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准军事化工作。为了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战胜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克服形形的困难,必须要赏功罚过,明确立功受奖的行为和成果,对失误和过失进行惩罚,形成一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钢铁之师”、“科技之师”。
二、建立运转顺畅的工作制度
(1)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应急小组进驻灾区,长期进入应急状态,开展对灾区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等的应急监测;如果一旦发生工厂、仓库化学物质泄漏或污水处理厂破坏等突发状况,就需要进入紧急监测状态。因此,尝试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很有必要。灾区环境预警需要根据饮用水源地与地表水系、主要污染源调查结果建立预警体系,并由此制订紧急监测预案。建立以预警体系、制订紧急监测预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对保障应急工作的良好工作状态会起到关键作用。
(2)建立地表水重要监测断面、点位和饮用水源地的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展开现场巡查,仔细调研现场状况,精心遴选常规监测项目,适时增加特殊项目的监测;紧急状态下加大巡查频次、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报告。
(3)应急值班制度。设置值班电话,实现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监测信息上传下达,快速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4)预警报告制度。对发现的可能发展或引发环境污染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监测小组应立即向本级和上级监测主管部门报告,在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自动进入预警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实行一天一报告制度。
(5)紧急监测报告制度。当环境指标异常时,应立即启动紧急监测预案,安排专人每天对异常波动的项目和点位进行定项监测和现场巡查,并分析污染走势,每天定时向本级和上级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6)内部情况报告和信息制度。实行日监测报告的,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在一周内通报一次;实行周监测报告的,每半月通报一次。适时环境质量公报,公告城市环境质量和饮用水质达标情况,就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答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7)终止制度。当环境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解除环境应急干预措施,引发环境指标波动的因素已经消除、指标持续平稳时,环境应急监测可自动终止。
三、现场特殊情况的应对
地震过后的余震、暴雨和雷电天气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将给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地震知识,在余震到来的时候不慌张,正确避险;及时掌握天气信息,做好恶劣天气作业的心理准备,做好现场防雷工作,合理选择点位,避免暴雨形成的城市内涝、道路泥泞给应急车辆行驶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带来的难题;注重了解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报,规避在奔赴现场监测的道路上以及现场监测点位上可能出现的危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