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1 02: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根据*市《关于加强我市流动人口专职协管队伍违反的若干意见》(温委办[20*]33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按照“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导、乡镇为主体、村居(社区)为基础、计生配合、部门协调”的指导思想,成立*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由*镇镇长林乐海为主任,钱宗、陈新乐、林金存为副主任,包耀宇、倪咸烈、黄存群为成员,委员会下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办公地点设在镇计生服务站,实施派出所、综治办、计生办合署办公,站长由派出所长林金存担任,倪咸烈、黄存群担任副站长,成员由包耀宇、薛可新、林燕珠、陈松余组成。各村相应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室,确定专人负责。

二、工作目标

1、根据全镇上一年度流动人口登记数按800∶1的比例配齐、配强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我镇共聘用12名专职协管员。

2、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由片区民警队,12名专职协管员分三组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流动人口、出租房治安、计生、消防、劳动等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

3、全面提升我镇流动人口管理成效,进一步提高各类信息质量,实现出租房登记备案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婚育证持证率达90%以上,验证度达95%以上,计划生育对象登记率达90%以上,计生服务率达80%以上。

4、进一步增强对流动人口中治安管理重点对象的管控能力,实现治安管理重点对象的列管率达到流动人口登记在册数的1%以上,被打击处理流动人口的案前管控率达15%以上,有效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水平。

三、配备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管员条件及程序

(一)招聘条件

1、具有本镇常住户籍人员,个别暂住3年以上、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面确有经验且符合其他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员也可作为特例予以聘用。

2、一般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

3、原从事计生、流口工作人员学历又适当放宽。

4、政治可靠,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热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5、向社会公开招聘,尽可能在各村居的计生员、治安积极分子、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原协管员和下岗工人等社会力量中聘用。

(二)招聘录用程序

符合招聘条件的,由村居推荐或本人自荐,经社区民警、乡镇计生办审核合格后,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名并由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批准。专职协管员经上岗培训合格后,由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颁发上岗证,实行持证上岗。聘用人员一律报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备案。聘用人员的试用期为三个月,聘用期为三年,续聘须办理续聘手续。各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要建立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个人档案,实行队员进出审批制度。

四、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员的报酬及待遇

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劳动报酬包括基本报酬和绩效考核报酬,其工资报酬由市统一划拨镇里,再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按实际管理基数以按劳分配原则,给予发放月工资。

五、考核方法及工作具体目标

(一)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工作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外来人口登记率达90%以上;出租房登记备案率、治安计生责任书签订均要达95%以上;出租房“人户一致率”达70%以上;

2、出租房屋暂住人员入住后7天以上的暂住登记率达95%,离开后30日内,注销率达95%(数据以暂住人口信息系统的信息为准);

3、对出租房做到“四知”,即知出租房屋地址、出租人基本情况、租住人人数情况、租住人员基本情况;

4、计生工作目标:流动人口婚育证持证率达90%以上,验证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对象登记率达90%以上,计生服务率达80%以上。

(二)为保证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目标,坚持对出租房屋的经济性上门走访,上门走访必须与出租人或租住人员见面。具体要求如下:

1、每天走访出租房屋不得少于20家;每月对出租房屋及暂住证查验一次;对重点出租房屋(高危人群)每半月检查一次;

2、对走访获取的有关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每星期接受社区民警的检查。

(三)、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村级专职协管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考核一次,考核以实地抽查成绩与日常业绩相结合。

六、解聘辞退

(一)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有下列行为的,应当予以辞退:

1、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2、对抗上级命令、,贻误工作;

3、弄虚作假,知情不报,欺骗领导;

4、泄露与工作有关的秘密;

5、在工作中态度粗暴蛮横、打人骂人;

(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有下列行为的,应当予以解聘:

1、工作能力和身体状况不能胜任现职的;

2、不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严重不到位,专职协管员年度内连续两次抽查,流动人口登记率在80%以下;或出租房备案率、治安责任书签订均在85%以上;或出租房人户一致率均在60%以下的;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持证率在80%以下;

3、考核连续两次排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末位的;

篇2

综合治理精细实施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跨越

**市**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7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6万多人,外来人口4.8万人。近年来,**镇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镇党委、政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创新管理方式,开展综合化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人性化服务,在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构建一个平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2006年,**镇通过构建大综治管理模式,整合流管、综治、公安、司法、劳动、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镇党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具体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镇服务管理中心和村(居)服务管理站,整合户管员、治安员等资源,建立了专职协管员队伍,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织造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及时沟通相关情况,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消防、计生等联合整治行动。

在构建大综治平台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又采取了多项措施打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根基:一是推进"流管服务进社区"。全镇7村1居都挂牌成立了村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并高标准配置各项软硬件设施,全镇村(居)服务管理站统一信息化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下访企业制度。镇领导干部每年要走访一定数量的企业,倾听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2010年,共下访企业320多家,收集意见建议554条,切实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强化两项重点,精细、创新相得益彰

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常规工作,我们力求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是抓好出租屋分类管理。将全镇出租屋划分为放心户、一般户、重点户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实施不同频率的巡查。将辖区1300多户出租屋直接分配到协管员个人,明确各协管员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实行责任到人,量化管理。上半年,通过巡查共反馈违反计生嫌疑信息15条,确定属实4条;违反治安嫌疑信息78条,确定属实72条;安全隐患嫌疑信息102条,确定属实99条。二是抓好人员信息采集。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精、准"的基本原则。高,即按"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要求,全面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采集率达到100%;精,即协管员巡查时认真核对居住在出租屋中的流动人员信息,对入住或离开出租屋的流动人员及时做好登记或注销手续;对出租屋的新增及变更用途的,及时进行登记及录入信息系统。准,即人变信息变,注重租住人口信息注销变更,始终保持暂住人口信息动态、准确。三是抓好首问责任制落实。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若手续完备的,首问协管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的,首问协管员要一次性告之其全部办理要求所需的材料,不让群众多跑或白跑。对职责范围外的事情,首问协管员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指引和帮助。

为加强出租屋管理,为流动人口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管理创新:一是推行"旅业式"管理。将对出租屋管理标准提高到宾馆酒店层次,推广应用自助申报平台,定期检查用工企业或出租房屋信息录入,切实做到"人来录入、人走注销",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动态采集长效机制。二是探索"业主式"管理。借鉴其它协会的成功经验,我们将出租屋主组织起来,划分片区,成立出租屋业主协会,实行自我管理,既可减轻有关部门工作压力,又能调动出租屋业主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双赢。三是实现"动态式"管理。近年来,**镇投入资金430多万元,共建成投入使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探头170个,为**市首个实现村村通视频的镇区。这些探头基本覆盖了全镇各村居的易发案部位和各主要路口、工业区,金融网点、重点企业,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100%,编造了一张监控社会治安的"天网",现在不少有条件的出租屋也主动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三、落实三项举措,真情浇灌帮助扎根

为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我们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质量,重点落实三项举措:一是"积分落户"不排外。大力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和居住证制度,主动增加居住证使用功能,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通过积分办法入户、入学,并享有考驾照、购车入户、赴港澳商务签证、商业机构会员待遇等便利。截至今年6月份,全镇共办理居住证12330张,成功受理流动人员积分入户62人,积分入读小学65人,积分入读中学50人。二是"儿童随行"不牵挂。在**镇已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可为其16周岁以下的子女免费办理"暂住儿童随行卡",让暂住儿童与本地儿童一样享受教育、疫苗接种等待遇。农村"留守儿童"管理难题在****得到破题。目前,全镇有效"儿童随行卡"数已达2057张。三是"同建**"不落伍。引导和鼓励广大流动务工人员参与"同是**建设者"百佳评选活动,不断激发流动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提高广大流动人员在我镇务工、创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自2008年以来,**镇共有12人获得表彰。

四、开展四类活动,实在关爱情暖心窝

篇3

[关键词]新疆;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73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当前新疆区情复杂,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现代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随着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物流、人流更为频繁,加强和创新新疆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1 新疆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新疆户籍管理“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多部门参与,共同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实施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理念未完全转变

1.1.1 流动人口管理长期以来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

新疆各地在反恐维稳严峻形势下,将流动人口管理视作维护稳定的首要重点,将主要着力点放在了防控打击上,忽视了服务问题。服务职能体现不足或不到位,尤其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如何做好服务方面,研究不够,方法不新,相互协调不够,管理服务未形成合力,流于形式。甚至个别部门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更无从谈加强服务。在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上、制度设计上都体现公安为主,治安管控的特点,各部门为管理而管理,为控制而管理的观念根深蒂固。

1.1.2 流动人口管理方式“被动”,过度依赖公安机关

服务理念缺失,势必导致工作中总是民警围着流动人口打转,而不是流动人口主动找公安机关寻求帮助。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缺少精细化管理工作措施,存在“重登记发证、轻管理服务”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公安机关在反恐维稳严峻形势下,将流动人口管理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了防控打击上,而在如何开展服务这一方面还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和完善。二是由于新疆地区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社会化管理水平不高,制度建设不健全,硬件建设投入不均衡,缺乏科学规划,政府各部门及社会组织相互协作、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运用能力较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意识僵化,管控思想严重。

1.2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政府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重分治、轻协同问题突出。流动人口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定位不清。公安机关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业务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一些地方还存在基层综治、公安等部门间职责不清,社区、警务室在信息登记录入、日常管理中相互推诿的现象较为普遍,未形成整体合力。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尽管新疆从自治区到地方都设立了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协调机构,但有的地方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权威性不足,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缺乏,难以发挥全面的管理和协调功能,多部门合作往往停留在表层,难以形成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各管各的,互不衔接,重复劳动,缺乏协调机制,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的工作制度没有形成,导致管理不到位。

1.3 信息化手段管理不规范,应用水平低

自治区公安厅推广使用、依托公安网的“警务信息综合平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模块与自治区启用、依托互联网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系统不能完全对接,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需将所掌握的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重复录入上述两个信息管理系统,导致重复登记、多次录入。另外一些职能部门也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无法科学地分析研判各种数据,难以发挥基础信息数据为打击犯罪和公众服务的作用。在基层人力、物力非常紧张,维稳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究其原因,与流动人口管理体制设计不顺畅有直接关系。

1.4 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不高

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不高,流入地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登记率低、漏登漏管问题突出。以新疆地区2013、2014年流动人口涉案情况为例,2013年,共发生涉及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37 448件,涉案流动人口嫌疑人47 748人。2014年,共发生涉及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49 030件,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31%。涉案流动人口人数65 729人,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38%。

从2013、2014年涉案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反映出随着新疆地区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管控工作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导致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数增多。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流动人口暂(居)住登记意识淡薄。二是以登记代管理现象比较普遍。社区民警只是为登记而登记,为完成任务而登记,停留在登记、办证状态。对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进行动态管理,如何积极预防、发现、打击犯罪方面做得不够,发现、打击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一些基层公安派出所,对新入警民警“传、帮、带”还不够,致使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方面不知从何下手,工作方法简单。

篇4

1 保持创先争优破难攻坚的精神状态

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风险和挑战丝毫没有减少。据计生办研究课题显示,梨树县乡镇流动人口特点明显:一是总量大。户籍人口49948人,登记流动暂住人口70366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已超过1:1。二是流动性突出。滞留时间延长和快速流动并存。三是合法生产经营者居多,违法犯罪率相对较高,流动人员犯罪在查获的违法犯罪总人数中占93%,查获刑事作案人员中,流动人员也约占93%。从目前体制机制看,流动人口社会福利与户籍制度挂钩,也就意味着户籍地与流入地之间天然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在国家上位财政转移支付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流动人口工作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任务,颇费思量,需要以创先争优破难攻坚的精气神去战胜它。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雄关漫道、免不了爬坡过坎,但如果施政者摈弃一个地方的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站在全局的高度,强化先富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全民族的价值追求,那么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一些畏难、一些推诿、一些搪塞就会少很多,关卡也就会少许多。石碶梨树县乡镇党工委、办事处深刻地认识到流动人口工作的政治性,同时又敏锐地察觉到流动人口是梨树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也应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近年来梨树县乡镇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扎实推进。

2 维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事业屡战屡胜的法宝。接地气、聚人气,最终形成有生气的良好工作局面,应是梨树县乡镇流动人口工作的良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因为其对象的特殊性,利益协调的复杂性,注定了要更加注重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视野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层政府实践在一线,同样问题也首先暴露在一线,所以基层工作,与群众打交道要更加务实、深入、全面,有时善意的“包办”,群众未必领情,要努力实现党委政府决策和民意的最大公约数,避免好心办坏事。 2012年梨树县乡镇流动人口权益诉求情况调查显示:当前流动人口的权益诉求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是“流动人口不流动”和“流动人口留不住”两级分化加快,不流动成主流;二是权益诉求上高度集中,在教育、医疗、劳动保障和住房四大类民生问题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予以了强烈关注,意味着从个体单纯的经济活动,转向“本地化”的更高需求。对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当前流动人口落户政策门槛过高,获得本地户口后尚未真正获得同城待遇,配偶子女随迁不到位、丧失拥有的自有产权住房、原籍地承包土地、宅基地、计划生育等生产资料及农民的相关福利待遇等问题影响落户积极性。对于企业而言支持落户会增加用工成本,不支持又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对于地方财政而言,接纳一个流动人口入户,每年财政压力增加一万元左右。对于本地居民而言,担忧流动人口挤压社会福利的思想有所抬头。

3 秉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信仰服务

做事都要有成本,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也需要成本,但不能因为做有些事成本高,而选择逃避,避重就轻。有人说在中国办事要靠人情和关系,诚然如此,但“存在并非合理”,人情和关系是公平正义的最大敌人,侵害的是弱者的权益。法治,不能只停留在治国理政的层面,更要使之成为群众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必不可少、愿意自觉采用的方式。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首先要有法律法规保障。目前与流动人口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有根本大法--宪法、国务院条例,下有省地方性法规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是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也要求群众依法办事,企业依法履行权利义务。其次要严格执法,无数的事实证明,法律的执行比法律法规的制定更为重要。执法者为了避免付出大量的财力和人力,避免所谓的麻烦,对法律、规章、制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律的严肃性就荡然无存,就会在群众中散失威信,就会有更多地人相信和依靠关系,劣币驱除良币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坚定法治信仰,为确保法律的严肃和权威,整个社会必须付出必要的成本,有时甚至是很大的成本。梨树县乡镇为此致力畅通表达沟通渠道,大力构建网络化管理服务网络,设有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登记管理站,配备了专兼职协管员和治安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孕情跟踪服务。该镇以提高优质计划生育服务为目标,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每月开展孕情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孕期妇女的计划生育权益。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运行中,该镇根据群众需求,设置了咨询室、悄悄话室和准妈妈心理调整室。为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咨询计生事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准备热水等物品供前来检查的人员使用,服务中心还聘请县计生服务站等有经验的妇科大夫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待孕、在孕妇女解决生育常见问题。

4 坚持创新发展改革促进的路径选择

篇5

一、流动人口问题及其本质

1.流动人口问题

所谓的流动人口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人扩流动引发的各种消极社会影响的总和。人口流动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不但包括社会就业、子女教育,还包括农民工权益、社会融入、社会保障等。人口流动问题,不但会影响流动人口本身,还会给其他人造成影响,诸如留守人员。

2.流动人口问题的本质原因

人口流动、迁移产生的社会问题在全球内都很普遍,并非只有我国有这样的问题。结合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包括如下几点:

(1)社会文化排斥

流动人口从家乡流动、迁移到陌生的地方,在新居住地,他们需要就业、生活,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遭遇和解决很难困难。这种社会文化劣势会使他们面临短暂不愉快、艰难的生活状况。虽然我国的文化异质性不是很大,但是在某些激烈冲突、诱因的影响下,还是会导致如劳动纠纷、子女教育劝不公等各方面的问题。

(2)市场融入排斥

我国有大量的流动人员,其中的大部分是一般劳动者。进入城市的陌生环境就业,他们会遭受到资本的剥削;即便有些流动人员文化水平较高,在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仍然会面临各种困境。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资本稀缺程度逐渐提高,劳动者供应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人口在劳动关系中的优势不再,不但面临工资低、待遇差、保护不到位等境况,还面临着社会的歧视以及不公平待遇,这也是诱发流动人口问题的原因之一。

(3)公共服务排斥

流动人口被看作是“外地人”,所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其存在歧视和排斥。比较典型的就是僵化的户籍管理,由于不具备当地户口,流动人口很难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

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方向

1.维护公平平等的社会权利

为了让流动人口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不断提高的社会公共服务,政府应该从公共政策层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规定并维护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实现公共资源分配上的平等。解决当前流动人口问题,改革、完善当前的户籍制度是关键。所谓的改革户籍制度,就是要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选择自由,让公民子在落户地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若是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很难消除户籍制度带来的差别性的服务机制,也就无法有效地消除流动人口问题。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目标后,还需要为改革的实现创造条件。具体来说,政府要实施平衡的发展战略,消除区域性经济收入差距、社会发展差距,要力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协同一致,大力推动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发展,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只有实现了这个“公平”,才能实现人口流动的均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解决流动人口问题。

2.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政府应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一方面要着力增加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增强其社会融入的信心和“底气”,另一方面要尽力消除体制性掌握。具体来说,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的融合。政府应该充分调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帮助、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到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人群。其二,增加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政府要鼓励、引导流动人口参与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增加其社会资本,减少其和当地人的心理差距、“身份”差距、“文化”差距,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3.消减流动人口文化差距

我国各地文化差异较大,呈现文化差异明显,农村人在文化领域处于相对的弱势,难以融入到城市的文化环境中去,被不礼貌地称为“乡下人”,因此导致的矛盾、纠纷不在少数。虽然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融,这种文化差异逐渐减弱,但是仍旧比较突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促进流动人口、当地人口的文化融合,使流动人口融入到当地的生活文化中,就需要制定系统、详实的公共政策流程,消减流动人口文化差距。只有如此,才能减少流动人口和当地人口的矛盾、冲突、纠纷,改善、解决部分流动人口问题。

三、总结

篇6

“*”期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的发展环境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深化法治平安钟楼建设,构建和谐钟楼的必然要求。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和维权相结合,坚持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建立专门队伍和工作网络,为建设法治平安钟楼和社会稳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按照建立“两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外来人口综合管理构架的要求,完善区外来人口综合管理体系,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外来人口有序流动,形成外来人口管理的工作合力。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强化流动人口日常管理;遏制和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司法援助、学习生活等提供服务。

二、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机构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组织网络,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要积极探索外来人口管理新机制,形成条线指导协调、块上综合管理的新格局。通过强化“两级管理”,建立“三级网络”,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两级管理”,即在区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由*、工商、民政、管建、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综治办,由综治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设立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于*年8月在区就业管理中心先期挂牌,并增设一临时窗口,为外来人口主要提供就业服务和相关政策咨询,由区就业管理中心统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区市民服务中心落成运作后,增设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牌子,与市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开发区、各街道也要相应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与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于*年9月20日前全部挂牌成立。

“三级网络”,即在外来人员较多的村居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在新村小区设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协管员,在院落楼道设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员。

三、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职能

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主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做到五个“协助”。

1、协助*、劳动、计划生育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查验等管理工作;

2、协助*机关做好以出租房屋、建筑工地为主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参与治安防范;

3、协助劳动部门做好就业介绍管理、培训、劳动保障等管理、维权和服务工作;

4、协助司法部门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等工作;

5、协助做好其它有关工作。

四、落实外来人口管理服务长效措施

(一)建立和优化外来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外来人口专职协管员总体要按照500名暂住人口配1名协管员的标准建立到位,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经费由区、街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加快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采集社会化。一是加强对劳务和出租房中介机构的统一管理,建立劳务信息和房屋出租信息的报备制。二是针对外来人口分布广、流动快、信息采集滞后的实际,逐步转变传统的登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着力推进暂住人口信息采集和输入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即以*暂住人口信息系统为基础,兼顾*、卫生、社保、房管(含房屋中介)、计生、工商等各部门信息需求,依托现有的区政府政务网,扩展全区性的流动人口管理综合信息大平台。三是按照“谁管理、谁采集、谁输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用工单位、房屋中介、物业公司的作用,及时采集、输入外来人口信息。

(三)加强信息研判,突出高危人群动态管控。紧紧依靠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在确保暂住人口和高危人群数据库鲜活度和准确率的基础上,加强日常分析研判,对无业人员、经常变换暂住地、经常变换工作单位、有违法犯罪前科或迹象的重点人群实行“网上跟踪”管控,通过系统间的批量对比、自动碰撞和实时分析研判,精确、高效地服务侦查破案、打击犯罪。

社区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

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苏政办发〔*〕70号)和《市政府关于在全市推行“一岗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常政办〔*〕13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在全区推行“一岗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一岗双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其他副职领导既要履行分管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含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下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2、推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强化执政为民、安全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大举措。落实这项工作,有利于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新格局,有利于建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建立和推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需要,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为实现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具体要求

1、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级目标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细化考核内容,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2、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全面负责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3、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主持研究制定本地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办法和措施,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考核,落实本地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加强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4、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贯彻落实,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考评;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并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有关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

5、区各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本部门的贯彻落实。组织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专项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本部门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组织和领导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督促制定整治措施并加以落实。明确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并改善其工作条件,保障必要的装备和经费。

6、区各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主持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指示,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组织本部门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相关业务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指导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本部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规定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7、区各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最终落脚点。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企业及其负责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和每一位从业人员;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把安全生产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非法协议,以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生产条件认证和安全评价、评估等方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保障措施

1、落实监管责任。全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严肃认真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重特大事故,要尽快调查结案,并向社会公布。

篇7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是城镇管理和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非本市户籍人员流动性较大,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一些心存不轨的违法犯罪分子也利用各种条件,在出租屋中进行制假贩假,制毒、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给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尤其是个别出租屋主在出租过程中只顾个人收租,疏忽对出租屋的监管,导致出租屋内发生火灾事故、治安刑事案件,不仅自己受害,而且对其他居民群众利益也造成损害。为此,今天特别召开会议,让各部门领导、村(居委会)干部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的认识。

一、强化对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今年1-6月份,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5亿元,同比增长10.74。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___本地的劳动力满足不了需要。流动人口在我镇就业,参与我镇的建设,为我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也给社会管理尤其是治安、计生、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我镇目前有10多万外来人口,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在增加,可见,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管理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综合管理问题。在流动人口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矛盾,要发展经济,就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从这点上说,需要他们来;但如何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却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迫切的课题,对我们的行政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摆到一个重要地位,从我镇实际实际情况,从___的长远利益,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二、努力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管理观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上的滞后已经充分显现,加快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加强管理关键在于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强化部门管理,增强管理功能。以前我们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由于责任不明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部门扯皮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专门机构,增强管理功能。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已挂牌成立,各村(居委会)也要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组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通过实行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实现从源头上对我镇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统一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是代表镇委、镇政府组织协调,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取代具体的职能部门的执法功能,如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仍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服从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协调,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全面掌握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情况信息,主动提出工作意见,群策群力,协调一致,绝不能推诿扯皮。

三、努力探索“以房管人”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在大量外来人员中,鱼龙混杂,一些原居住地的违法犯罪分子借打工经商之名蛰伏下来,企图逃避司法机关的打击。还有少数不法分子把租赁的房屋作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窝点。如何加强对租赁房屋的管理成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安局根据流动人口分布区规律特点,探索推行“三控一服”管理模式:即控牢房屋、控牢场所、控牢人群、服务上门。对用工企业,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督导企业成立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对出租私房者,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由房主与管理站签订治安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

四、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切实开展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现在,已经筹建立以公安、计生、流管三部门的联合执法小组,于8月25日已经开展日常的执法巡查工作,实行“一区一警一计生一流管”的责任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管理网络。

五、成立出租屋协会。

积极筹建___镇出租屋协会,吸引更多出租屋加入协会,努力提升我镇的中介行业的竞争能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为广大出租屋屋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广大业主租赁信息。

让出租屋屋主明白,收税的款项是用于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费用,一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一方面,更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不断完

善服务水平,为出租屋屋主做实事,办好事。必须坚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并重。从一定程度上讲,流动人口的存在也为___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流动人口管理得好,也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服务,让流动人口从内心里有归属感、安全感和责任感。实际上,我们通过合理调控流动人口规模、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使流动人口真正受了益。目前留下在___的流动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居住1年以上的老住户,虽然___不是家但是胜似家。流动人口自觉维护治安秩序、党员自觉发挥作用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管理与服务并重,我们的流动人口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良性循环。

六、关于租赁税的征收工作

据统计,我镇出租屋面积有24.705万平方米,年租金交易额约为1876万元,年税额预计可以收100万,相当于我镇GDP总量的7%。

我注意到深圳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深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除了高新技术产业或旅游业的贡献外,房屋租赁年交易总额近300亿元,房屋租赁不仅形成了一大市场,更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同样地,我也注意到___好多的群众是靠出租一两间房间过日子,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实际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为他们办实事,减轻他们的负担,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途径。

但从6月25日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受地税委托,开始征收房屋租赁税,目前共收税约12万元,情况并不乐观,出租户逃税现象较为普遍,各条村,!都存在出租户逃税、抗税、少交税情况。据调查,大部分干部都有出租屋出租,不但没有带好头交税,而且还居然煽动群众不交税,甚至扬言集体抵制交税,此种做法一定要制止,并且要杀一儆百。

篇8

一、富阳区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一)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构成基本情况

近年来,富阳区流动人口增幅迅速,从约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18-49)约6.23万人。与户籍育龄妇女数之比为0.35:1;已婚育龄妇女4.92万人,与户籍已婚育龄女数之比为:0.36:1。

1、育龄妇女年龄构成。根据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数据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问卷结果分析,富阳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以21-30周岁的青年为主。

2、来源地构成。从省外流入的育龄妇女主要是来自中西部及部分沿海农业人口大省。以及省级为流入区域看:排列前五位的是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共4.24万人,占流动人口育龄女总数的68%左右,其中安徽省最多,约占20%。

省内流入人口11512,其中育龄妇女5671人,已婚育龄妇女3939人。主要来自温州、丽水、台州等浙南地区。

3、文化构成。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问卷结果分析,在1000 从有有效问卷中,小学文化程度295人,初中536人,合计831 人,占83.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序169人,占16.9%,文化程度相对偏低。

4、集聚地构成。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主要集聚在富春街道、银湖街道、春江街道、新登镇、大源镇、东洲街道、鹿山街道、灵桥镇、上官乡、场口镇,这些乡镇街道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占全区的95.56 %。流动人口以租住出租房为主,问卷调查显示,流动人口71.35%居住在出租房里。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1、生育意愿相对较高。调查显示,51%被调查对象认为生育两个子女最好,25%一孩生育对象希望再生育一个子女。

2、出生、怀孕人数多,违法生育比例高。据报表统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流动人口在富阳出生1663人,同比减少213人;问卷调查显示:1000个已婚育龄妇女中,二孩生育331人,二孩符合率只有33.1%。

3、持证率低。1000个被调查对象中,有354人回答带《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占35%,实际数据可能更低。

4、长效节育率较高。通过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查询,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流动人口为37829人,占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76.89%,低于户籍育龄妇女88.55%的长效节育率。

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网络建设

目前,区、乡、村三级均有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也均设有流动人口管理员,并在村(社区)设立计划生育工作站。全区共配备29名流动人口协管员。

(二)创新健全协作机制

一是开展联合稽查。与公安局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督查工作。二是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实行流动人口协管员计生固定待遇,按照每人3.5万元的标准给予保障。实行计划生育通报奖励制度,每提供一条信息,提供5-10元奖励。实行考核奖励,奖励计生工作优秀的基层流动人口管理员和协管员。

(三)优化宣教技术服务

积极开展社会化宣传,组织流动人口婚育阳光课堂、“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年”活动。2012年以来,共开展活动50次,发放宣传品9.3万,服务流动人口8.5万人次。2015年度,全区共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各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74450例,比上年年增加38886例,增幅141.38%,700例接受四项手术的流动人口按规定报酬10余万。

(四)加强信息管理应用

加强“浙江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15年通过软件累计录入信息15万元余条,2015年开始开展流动人口清查基层信息工作 ,共注销流动人口信息10万余条,补录、修改信息20万余条。目前,富阳区流动人口建档率达95%以上、信息完整率达90%c以上。

三、存在问题

我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得一定成绩,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多年业一直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目前仍有许多工作未从根本取得突破,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服务管理压力大。我区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服务管理工作做得越深入工作越大。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部分地方流动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落实服务管理难度较大。

二是对基层工作指导有待加强。个别地方对工作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发现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时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帮助基层解决,甚至往上一推了之。如:针对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况,基层干部基本上束手无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三是乡镇孕检职责缺失。少数镇(街道)有设施无操作人员,不能开展B超孕环检服务,辖区内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只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孕环检。

四是信息网络开发滞后。省综合平台流动人口模块应用后,基层反映流入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必填项太多,操作繁琐,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制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开展。

五是两地沟通难度大。流动人口配合程度低,由于现居住地与流出地之间的工作水平差异,存在与流出地沟通联系难、信息通报反馈率低等问题。流入育龄妇女出于各种原因对协管员信息采集不愿配合或提供假身份证明等虚假信息,导致采集的基础信息准确率低,流入育龄妇女对现居住提供的服务存在不愿接受或者拒绝的现象。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

要抓好乡镇(街道)、村(社区)从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人员配备,每个乡镇、街道计生办(科)至少要有1名流动人口管理员,流动人口超过5000人的可按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配工作人员。村(社区)实有人口超过2000人的要增配1名计生服务员。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在各级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中,必须单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按照与户籍人口均等标准落实经费保障,确保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所需的经费。

(二)健全服务网络

要切实加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整合卫生计生资源,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硬件设备,按照省标准每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配备2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确保能服务、会服务。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计生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不断完善“10分钟服务圈”,提高避孕药具的可及率和获得率,在流动人口集聚的村、社区、企业和集贸市场设立标识明显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方便流入育龄妇女领取。依托卫生计生网线,开展流动人口全员统计和动态监测,不断深化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和服务管理政策研究,为卫生计生工作及至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强化工作指导

要认真学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省、市关于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扎实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调配研究,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要强化对基层日常工作的指导,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依法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严格依法办事,做好生育服务登记本的发放工作,完善服务记录,“三免费”服务做到全员、全程和全覆盖。完善和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对流出育龄妇女的跟踪和管理,免费为流出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家庭应该享受的奖励优惠政策。

(五)落实均等化服务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四部委要求扎实做好创新流动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通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立健全流动计划生育均等化的政策体系,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员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待遇逐步趋同,并按规定共同享受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和谐融合。规范流动人口流入地二孩以及以下生育服务登记,将原来的生育登记承诺库扩展到二孩。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流动人口生育服务、出生等相关信息的网上沟通。

(六)强化平台应用

要强化省综合平台流动人口的应用,规范信息管理,及时提交查询、接收、反馈信息,修改、补充、完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工作。完善省综合平台流动谷模块应用通报制度,提高平台的应用水平。及时反馈省综合平台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继续做好流动人口流向、分布、内部结构变动及流动人口迁移趋势的监测调查,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和服务管理落实情况。开展信息共享工作,推动流动人口个案信息与居民健康卡、妇幼保健手册等信息的联通。

(七)深化区域协作

篇9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流动人口对我市经济社会参与程度不断加深,维护其自身权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求不断增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加强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为全面建设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二、完善服务管理体制。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资源有效整合”的总体要求,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社区结合实际分别设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一)成立金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见附件)市公安局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和流动人口信息中心。

(二)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设立承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不设立专门服务管理机构的县(市、区),应明确相关部门履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责,加强工作力量。

(三)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可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由乡镇(街道)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兼任所长,所在地派出所副所长兼任服务管理所副所长,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工作力量。

(四)流动人口超过200人的社区(村居)、超过100人的用人单位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点),依托社区(村居、企业)综治工作室和社区(农村)警务室开展工作。

三、构筑信息共享平台。由市公安局牵头,市人事、劳动保障、人口计生、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参加,依托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对现有公安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汇总全市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建立市级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设在市公安局),由流动人口信息中心负责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安全运行。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和优质服务新体制的要求,以“三同”(即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联管服务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构建流动人口“无盲区”、“一体化”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有力促进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在认真调查摸底,掌握流出人口、流入人口集中地点,通过县、乡(镇)发函,签订县、乡(镇)两级《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服务管理协议书》,明确界定流出地与流入地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做到常态化服务管理。2016年10月份前,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县级层面不少于50家,乡镇不少于250家,形成县乡互织的双向服务管理协作网络。

(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加强沟通和配合,定期交流流动人口协查反馈信息,协查反馈及时率达到100%,实现异地查询、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形成区域协作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立流出人口、流入人口计生协会。搭建流动人口与县乡政府、村居沟通联系桥梁,更好地做好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卫计服务和便民维权。同时,充分发挥“四自”作用,加强自我服务管理。2016年10月份前,创建流出人口计生协会不少于30家,流入人口10家。

(四)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从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小孩入托入学、奖励优待和就业保障等方面,保证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待遇,流出人口、流入人口享有均等化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3—4月)

起草工作计划方案、“双向”服务管理合同文本和相关制度,并组织乡村干部进行讨论,使之更加完善和利于工作推动和开展;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精心部署和安排,并就相关业务进行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9月)

1.清理登记流动人口。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居、工厂、居民小区、各类市场,全面普查登记流出、流入人口,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账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签订“双向”管理协议。制定出台流动人口区域协作的政策性规定,以协议书形式明确界定双方责权利,便于互相督促和检查。以县卫计委或乡镇卫计服务中心名义,向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外县、乡(镇)发去公函和协议书,分别与他们签订《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服务管理协议书》,建立区域双向协作关系,明确双方工作职责和具体人员,形成县乡“立体交叉”的“双向”服务管理协作网络,促进常态化服务管理。

3.组建计生协会网络。建立健全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所在地计生协会建设,做到流动人口协会进企业、进商贸市场、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使之成为沟通联系政府、村居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卫计服务和便民维权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四自”作用,加强自我约束和服务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信息化建设。配齐配强乡村流管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他们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将网络延伸到村级,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普及和应用程度,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加强沟通和配合,定期交流互馈流动人口协查信息,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5.开展均等化服务。开展流动人口“三同”服务,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优先落实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6类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服务管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0—11月)

通过查阅基础台账、签订的协议书、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服务管理资料,听取汇报,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评定工作完成情况,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评范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委成立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朱绍中同志任组长,石辉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计生服务科,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规定时限要求,强化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稳步实施,抓好落实。

(二)抓好信息核查。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全员流动人口清理登记,相关部门共享信息的比对和系统调整完善工作。依托国家PADIS系统和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及时上传或反馈协查信息,为区域协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实现流动人口信息互联互通。

(三)推进区域协作。一是完善双向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和强化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育龄妇女的服务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区域协作制度。与相关市、县、乡及时签订协议,开展区域协作,及时对流动人口卫计工作进行协商、通报和反馈,实现“两地”信息交换和服务管理工作的衔接,在个案信息通报、婚育证明办理、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技术服务项目落实、行政执法等方面,落实协作工作责任。三是推进区域服务管理一体化。通过协作双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项清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宣传教育、卫计服务等活动,切实提高区域协作服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