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环境质量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

篇1

关键词:农村污染 开展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16-01

近年来,随着城镇整体经济的不断推进,工业污染、城镇生活垃圾等逐渐向农村转移,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不当的生活生产方式、基层环保工作相对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对农村饮用水源、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等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尚处于空白状态,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性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生活污染源

大部分的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随意排放;城市生活及固体废弃物向农村转移,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带来了所涉地域的水质、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农业面源

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农用地膜处理不当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变劣,肥力下降,使农业环境遭到污染。

1.3 畜禽、水产养殖业

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规模迅速发展,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配套、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直接排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未经任何处理的畜禽粪便未加无害化处理带来的农村水污染。

1.4 不良生产生活活动

部分地区农作物秸秆焚烧,严重污染农村空气;山林、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有的涉及到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二是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部分基层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监管不力;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四是环保投入不足,缺乏实用性强、可操作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五是对农村环境质量还未真正的开展实质性的监测工作,缺乏相应的监测制度与指导体系。

3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目前,大多数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而开展的,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重视不够,相应的农村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大多数监测一般都是在发生、出现问题后事后加强监测的,没有在监测工作中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方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缺乏制度体系保障

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基层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体系保障,大多数地方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基本属于空白。

3.2 缺乏相配套的资金投入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现阶段主要以“以奖促制”、“以奖带补”的方式、方法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与之配套的资金难以到位。

3.3 缺乏人力资源保障

近年来,城市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扩充、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环境监测缺乏具有实际技术能力的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不具备监测能力,而无法及时了解农村环境现状、环境质量变化走向等动态。

4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为了能够及时、确切的掌握农村环境质量,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设立区域性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开展必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1 健全基层环保工作考核体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制度,将逐步设立农村环境保护监测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及时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设备及人员配置等软硬件方面还不能满足建立监测要求的地方,可寻求技术支持,在区域范围内先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对照点、监控点,循序渐进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4.2 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可先选取农村基础条件较好的、有“以奖促治”等资金配套的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创建村作为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先行试点,对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因子的环境要素为抓手开展监测工作。

(1)逐步完善试点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地、质量管理体系机制等各方面硬件软件设施,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为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服务的技术支撑。制定详实的环境监测计划,包括布点、采样、样品运输、样品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等,以保证监测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2)针对农村环境区域大、污染面广,涉及到的环境要素复杂的特点,选取试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饮用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源、农田土壤、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具体规程可参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全面掌握区域性农村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3)对试点环境质量监测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信息平台,平台,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环境预警信息。

4.3 争取技术支持,加强仪器配置和人员技能的培训

农村污染面广、污染物复杂,涉及的行业多,因此要以扩宽环境监测领域为目的,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形成人员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农村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71-02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同时也受到了当今社会破坏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当今社会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水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威胁着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地球生物的生存问题。因此,完善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刻不容缓。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

当今社会,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主要以物理监测方法、应用化学的反应监测方法以及生物监测方法,这三种方法进行监测。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类型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常规监测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相关分析方法来进行监测,也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相应的先进方法来进行监测。第二类,自动监测方法。根据欧盟认可的、美国EPA认证的、中国环保部认定的相关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监测,并且根据中国环保部批准的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监测。第三类,应急监测方法。针对有国家标准方法的项目,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监测。针对没有国家标准方法的相关项目,可以用等效方法进行监测分析。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对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监测能力各不一样,特别是针对有机物污染的监测能力方面能力更加薄弱。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等级

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的等级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分级,主要分为三级。第一是项目各种污水的排放量,第二是地表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第三是收纳污染水域的水域规模以及对这部分水域中水质的相关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主要是建立在各种污水的排放量、构成污水的水质情况、收纳污水的水域情况以及其当地的水质要求,当地地面水环境监测评价与当地环境的实际调查、针对当地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总结相关结论等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和规范。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的目的

针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如何能改善地表水的水质环境和如何控制污染地表水。

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结论报告

针对实际的调查、预测、分析,进行编写评价工作结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地表水环境的现状介绍、该工程的分析情况、当地地表水环境的相关介绍、该工程对地表水环境预测和评估的相关结果、针对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意见。

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处理措施分析

3.1 严格控制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

第一步,在进行地表水样品的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样品中除了要监测的物品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杂质成分,极有可能影响监测的结果,针对这些杂质成分要提前进行处理并且将这些杂质进行去除,使样品的检测范围在仪器可检测的范围内,能更加准确的测出样品的分析结果。第二步,对需要进行监测的仪器进行校对,并且对仪器进行检测,保证它处在最适合的工作状态。第三步,对实验中需要应用的试剂进行选择,选择的试剂要符合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分析等级的条件为前提,选择最优、分析结果最好、化学反应最明显的先后顺序进行选择。第四步,做好实际考察的收集工作、道路运输工作和后期保存的工作。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并且收集的数量应满足分析的需要。样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样本在进行分析之前的完好,没有受到污染。第五步,制定监测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范围的采样,并根据监测的基本理论、样品监测的基本浓度以及各种水质样本的特性为基础,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根据相关的结论,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全反面的控制质量问题。

3.2 科学合理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分析结果

现今监测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很准确的将数据进行监测出来,将这些监测因子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综合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方便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3 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精准度

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也就需要有关部门的监测人员数量需要增多、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要有所提高。因此,怎么合理的支配相关部门的人员分配问题,确保监测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等相关问题摆在当前。同时,加强信息监测设备的投入,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设备,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准则,为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精准度。

3.4 地表水环境质量处理措施的原则

第一,要科学合理、使环境与经济效益相协调并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保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全面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积极的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的倡导将污染扼杀在源头,同时,也大力的发展清洁技术和对产生的废物的综合利用,争取变废物为宝的原则,节约经济效益;第四,要将污染和防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方针;第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制定出可实际操作的方案。

4 针对某条河流进行实际分析

①该条河流的实际情况介绍。该条河流贯穿着当地的母亲河,当地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来源于这条河流,同时,这条河流也关系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大部分地区处于农村地区,村镇对于污水处理没有相关的计划措施,使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处理系统匮乏,造成大面积的河流遭到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饮水问题,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一问题引起了当地有关环保部门的重视,并将这一情况进行上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

②针对实际情况当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处理措施规划。水是生命的重要载体,水环境系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当地实时监测表明,当地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氮、磷超标是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目前最先进的生物法(生物脱氮技术)进行治理。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处理措施的原则。第一,坚持长效治理,做好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措施,控制污染源头,将污染源头扼杀在源头。第二,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第三,加强当地的自然环境、水环境,提高该河流的水体自净能力,使河流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力的提升。第四,加强倡导水环境生态意识,提高公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人都有责任维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大环境。

5 结 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水是生物体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给人类生存提供保障,但是,水也有着不可捉摸的性情,它的毁坏能力使我们无法抵挡。要想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迈向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土壤;环境;肥力;污染指数;Fuzzy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158.3,S 5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环境质量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景观条件等是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的必要条件。在茶叶种植生产中,土壤是茶树种植的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决定茶叶的质量安全性,肥力质量直接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产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养分状况分析,并对其环境质量与肥力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茶叶生产基地布局调整和因地制宜地发展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土壤采自浙江省某茶叶种植基地,按土壤属性、海拔高度将基地分为7个分基地,如表1所示。每个分基地采集耕作层土壤混合样1组,采样层次0~40cm,共7组土壤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土壤处理与检测

土壤经风干后,缩分、磨碎成不同细度的样品。依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12)所列检测方法测定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铅、镉、铬、铜、砷、汞、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的碱解氮含量(LY/T1229-1999),乙酸氨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和热硝酸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缓效钾(NY/T899-2004)。

1.2.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 内梅罗指数法)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计算结果得出评价结论。

1.2.2.1单项污染指数法

1.2.2.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2)

1.2.3 土壤肥力指标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综合评价法)评价供试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土壤单项养分(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为视为单一评价因素,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针对供试土壤,根据区域土壤肥力指标与相关作物效应研究[1],隶属函数可分为S型、抛物线型2种。进一步地研究表明,本文涉及土壤养分评价因素的作物效应曲线呈S型,并可将S型曲线函数简化为折线函数进行评价计算[2],如图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叶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以《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2001)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3),根据式(1)、式(2)进行计算,得到茶叶基地土壤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表4)。

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土壤按污染等级分为安全、警戒限、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等5个等级[4]。供试茶叶基地土壤污染等级均为安全(表4),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以《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199 -2002)作为参照标准(表3),供试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茶叶基地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分析与评价

土壤pH、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5,6,7],结合供试茶叶基地土壤的实际检测结果,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式(3)中x1的取值分别为4.0(pH值)、10(有机质)、0.75(全N)、60(碱解N)、5(有效P)、50(速效K)和80(缓效K),以及x2的取值分别为6.5(pH值)、30(有机质)、2.0(全N)、120(碱解N)、20(有效P)、150(速效K)和370(缓效K)。根据表5和式(3),计算得到各因素的隶属度值Ei(表6)。

对表6中各因素间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7所示。进一步地,按照式(4),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系数Wi分别为:0.1059 (pH值)、0.2246(有机质)、0.1428(全N)、0.1026(碱解N)、0.2070(有效P)、0.0875(速效K)和0.1295(缓效K)。

根据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将土壤肥力质量分为5个等级[7]:EZ 值≥0.8,土壤为高等肥力(I等);EZ 值在0.8~0.6,为中上等肥力(II等);EZ 值在0.6~0.4,为中等肥力(III等);EZ 值在0.4~0.2,为中下等肥力(IV等);EZ 值

3 结论

通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认为调查基地的7个茶叶种植分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为酸性至弱酸性,适宜茶树种植;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适宜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

应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茶叶基地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基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良好,适宜茶叶种植。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建议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持续性,进行合理施肥和必要的培肥,提高土壤肥力质量,达到全面创建有机茶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波,张桃林,赵其.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土壤学报,1995,32( 4 ):362-369.

[2] 吴玉红,田宵鸿,同延安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 [J]. 生态学杂志,2010,19 (1):173-180.

[3] 吕晓男,陆允甫,王人潮.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25 (4):378-382.

[4] GB/T395-201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 梁玉清,刘平,程炯. 粤东北典型山地茶园土壤质量评价-以梅山市雁南飞茶田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09,( 6 ):65-68.

[6] 林绍霞,张清海,崔斗斗等. 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J]. 贵州科学,2010,28(4):53-58.

篇4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污染防治;检测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人民群众的饮食也不能幸免,因此提出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的概念。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目前各种论述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食用的好处,农药残留蔬菜烦人论文较多,但对于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防治污染提到的很少。

1.无公害蔬菜概述

“无公害”蔬菜也被称为“干净”的蔬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种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我国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全国总站组织植物保护人员,技术人员利用生物防治来生产无公害蔬菜计划,通过合理使用药物等一系列的措施,以实现蔬菜农药残留和其他食品卫生标准,面积超过106000平方千米,无公害蔬菜生产;量达6.4亿吨。近年来,国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生产,重点从基地到市场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无公害蔬菜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极大地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污染问题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农药的大量使用,中国的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中国的重金属污染总面积占耕地的五分之二,目前,中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受农药污染的农田约十六万平方公里,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受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污染急剧增加,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百分之二十 。这严重阻碍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3.无公害蔬菜的检验和检测现状

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工具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国内的各种检测设备,重点是产后产品安全测试,但是在产前产中的生产质量检验过程中,质量检测被忽略了,所以,生产后的检测对无公害蔬菜已经意义不大。我国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永丰建立基于速测工具的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每天的蔬菜批发市场中心,无公害蔬菜抽样,测试并及时公告。在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参照省级文件规范,中国已经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单位和个人,在证书规定的产品和包装加上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这个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但也有很多地方,由于不严格,降低了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在某些如粮食、蔬菜,两产的地区,种粮农民使用剧毒农药。虽然农民知道有机蔬菜,但不知道在蔬菜上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让无公害蔬菜成为主要需求。

4.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4.1净化生产环境,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为了满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自2001年初以来,根据国家的自然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条件,农业部在全国创建2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使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有序进行,同时做好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证书是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环境变化,及时组织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产品测试,以确保质量,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蔬菜增加。

4.2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随着生态农业和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的进步,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如种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耕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建设,同时采用物理,生物技术,无公害施肥技术,化学农药低残留技术的使用,提高有机肥肥料技术和使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各种有机蔬菜生产更加规范和具有程序,大大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控制的高效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持。

5.结论

总之,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抑制各种污染物留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改善了生产环境,使无公害蔬菜生产达到所需的环境质量指标,同时建立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和质量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加强无公害蔬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蔬菜基地的污染。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目标生态环境控制的全过程,逐渐形成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领先农业环保产业,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从而加快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湛灵芝,铁柏清.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17-20.

篇5

关键词:和县;耕地质量;监测;变化情况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45-02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东临长江,与马鞍山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江苏省浦口区接壤,辖9个镇1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9万人,12万农户,总面积1 318km2,耕地面积4.16万hm2。2016年度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52万hm2,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0年和县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站项目重新规划建设了10个标准的耕地质量监测点,每年定期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为及时掌握耕地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科学地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本文对7年来和县耕地地力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1 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概况

1.1 监测点设置 根据和县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监测地块的中心点用GPS定位。根据监测目标不同,监测点划分成不同监测小区。旱地监测小区面积66.7m2以上,用设置保护行、垒区间小埂等方法隔离。水田小区面积33.3~66.7m2,用水泥浇铸作隔板,防止肥、水横向渗透,隔板高0.6~0.8m,埋深0.3~0.5m,露出地面0.3m。土壤肥力常规监测点设立长期无肥区、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和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基本情况见表1。

1.2 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热莅括: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土壤剖面特征、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土壤养分等参数。

1.3 样品检测 为保障化验质量和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所有化验均在和县土肥站化验室严格按照检测方法严格按《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

2 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

为分析全县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本文选择全县10个监测点2010年、2013年和2016年3个阶段数据并结合二次土壤普查来分析全县耕地质量变趋势(见表2)。首先从现场勘查情况看,全县耕地耕层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耕作层厚度普遍变浅,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耕层厚度平均变浅约2.28cm,土壤肥力方面,本文选择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5个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2.1 pH略降 从表2看出,全县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2016年与2010年相比土壤pH值平均下降0.1,与二次土壤普查时pH数值6.9相比下降0.3,酸化趋势明显。

2.2 有机质提高 从表2看出,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比2010年监测点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2g/kg,比二次土壤普查时期20.9g/kg相比增加2.4g/kg,增幅达11%,其主要原因主于近年来随着种植方式和农民对施肥认识,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

2.3 碱解氮略增 从表2看出,2016年全县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43mg/kg,比2010的140mg/kg上升3mg/kg,比2013年的141mg/kg上升2mg/kg,比二次土壤普查时110mg/kg上升33mg/kg,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主要是近20年来农民长期大量使用尿素和复合肥造成的结果。

2.4 有效磷大幅增加 从表2看出,2016年比2013年、2010年有效磷含量稍有上升,2016年平均含量是22.4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由80年代初的7.7mg/kg增加到现在的22.4mg/kg,增加了190%。这主要是近20年来磷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长期种植蔬菜的磷素累积造成的。

2.5 速效钾基本稳定 从表2看出,与2013年结果相比,全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基本稳定,但不同监测点差别较大,与二次土壤普查平均104.5相比下降9.5,降幅9%,大田作物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因此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改善土壤钾素供应状况。

3 初步结论

(1)土壤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全县土壤容重增加,耕作层变浅,致使土壤养分库容减小,缓冲性能下降,养分易流失,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加大。

(2)从监测结果来看,全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碱解氮、速效钾基本稳定,应追施钾肥,同时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控氮追钾,而pH有酸化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3)虽然全县近年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肥料投入水平、施肥结构与比例仍不尽合理,有机肥投入量较少,钾肥投入量虽有增加,但与测土配方施肥的标准仍有差距。

4 几点建议

4.1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全县不同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秸秆速腐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控氮稳磷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2 培肥地力、藏粮于地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养分,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形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

4.3 科学施肥、藏粮于技 以蔬菜瓜果等用肥量大作物为重点兼顾粮食作物,大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缓释肥等示范,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耕地质量。

篇6

一、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1.1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酸盐化速率、降尘、CO、O3、TVOC监测。

降水监测项目包括:降雨(雪)量、pH值、电导率、SO42-、NO3-、F-、Cl-、NH4+、Ca2+、Mg2+、Na+、K+。

1.2监测方式

PM10、NO2、SO2、CO、O3、TVOC采用自动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降水按《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

1.3监测点位

各项目监测点位见附表1

1.4监测频次

PM10、NO2、SO2、CO、O3、TVOC每日24小时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每月30±2天监测。

降水逢雨(雪)必测,每天上午9﹕00到次日上午9﹕00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有关要求执行。

1.6数据上报

1.6.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1.6.2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日报(PM10、NO2、SO2、CO、03、TVOC):每日13﹕30—15﹕00前报送日报监测数据;

空气质量每月监测数据:每月5日前(含5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降水监测数据:每月3日前(含3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2辖区水环境质量监测

2.1地表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2.1.1监测项目

河流必测项目:流量、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电导率共26项;湖库必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透明度、叶绿素a、水位共32项。

2.1.2监测点位:共30个,其中国控点位15个,详见附表2。

2.1.3监测频次

国控、跨省界17个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其他断面于1、3、5、7、9、11月每月监测一次。

如遇异常情况,必须加密采样一次。

2.1.4监测时间

每月上旬监测,逢法定长假日(春节、十一)监测时间可以延后,最晚不超过每月15日;没有监测数据的,应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2.2饮用水源地监测

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2.2.1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的基本项目(23项,COD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部分特定项目(前35项),共63项,即: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总氮、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

地下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23项,即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

2.2.2监测点位

地表水水源地为西大洋水库中心和西大洋水库出口2个,地下水水源地为一亩泉。

2.2.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年6~7月份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109项和39项水质全分析。

2.3“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2.3.1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砷、硫化物共10项。

选测项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12项。

2.3.2监测点位

县孝义河的万安桥、郝关村东。

县大王排渠的大王排渠北六。

县孝义河的兑坎庄桥。

县漕河的县北独乐大桥、东庄店。

2.3.3监测频次

必测项目每月监测一次,选测项目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监测一次。

2.4生态补偿水质监测

按照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跨界断面年水质考核目标的通知》(冀环[]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保市府办180号)中的有关规定,继续对我市辖区内主要河流跨县(市、区)、开发区断面开展生态补偿水质监测工作。

2.4.1监测项目

省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市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

2.4.2监测点位见附表3。

2.4.3监测时间及频次

每月监测一次,特殊时期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临时增加监测频次。

2.5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2.5.1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大肠菌群、浊度、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铁、锰、砷、汞、镉、镁、铅共24项。

2.5.2监测点位

省环保厅认证的点位有一亩泉、电化厂、南奇水文站和尚庄4个。

市环保局认定的点位有市粮食局储备库、宝凯电器有限公司电镀分公司、东明树脂化工有限公司、裕北物业管理公司砖厂、市交警支队车管所5个。

2.5.3监测频次

省认证点位每年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市认证点位每半年监测一次。

2.6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有关要求执行。

2.7数据上报

2.7.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2.7.2上报时间

地表水环境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饮用水源地监测:每月18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9月15日前上报地表水109项和地下水39项全分析数据和水质全分析监测报告。

地下水环境监测:监测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生态补偿监测:每月25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2.8水质自动站监测

2.8.1水质自动站监测点位6个:磁河的七级桥、西大洋水库出口、府河的望亭、拒马河的码头、潴泷河的砂窝、白洋淀的采蒲台。

2.8.2监测项目、数据上报时间和上报方式按省环境保护厅和市政府要求执行。

2.8.3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182号)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每天查看自动监测实时系统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声环境质量监测

3.1功能区噪声

3.1.1监测点位:

1类区东风东路224号宿舍区(原卫生路3号),2类区韩村南路楼群,3类区棉纺厂厂区西南侧,4类区东风路环保局和联盟路第二机床厂5个。

3.1.2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2、5、8、11月)1-20日进行一次24小时监测。

3.2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点位159个,每个测点监测2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车流量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监测网格209个,每个网格监测1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4质量保证

按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执行。

3.5数据上报

功能区噪声:监测月25日前上报本季度监测数据。

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11月5日前报送当年监测数据。

4辐射环境国控点监测

4.1监测点位

市军校广场。

4.2监测内容

瞬时γ剂量率、累积剂量。

4.3监测频次

每年2次。上半年:5月31日。下半年11月30日。

二、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

1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

1.1监测范围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1.2监测内容及项目

1.3监测时间和频次

废水和废气均为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若季度内遇到停产情况,则企业开工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4次。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至少每月监测1次,总监测次数不少于4次。

2“双三十”重点企业

我市“双三十”重点企业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控重点源,按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要求进行监测。

3城镇污水处理厂

3.1国控城镇污水处理厂

监测内容及项目按年名单(附表6)执行。于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

3.2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监测

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冀环[]4号)要求,每月对市区内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并随机监测县域内30%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

4质量保证

4.1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HJ/T373-)的要求,对污染源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等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4.2监测工作应该在稳定的生产状况下进行,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并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时间和工况负荷等参数。每季度结束后,调查所监测企业的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的调查区间可视情况调整为上个季度第三个月11日起至本季度第三个月10日止。

4.3每次监测时,监督性监测每个测点监测一天(连续生产企业)或一个生产周期(间歇性生产企业),废水监测4到6次,在一天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采样,获得各监测项目的日均浓度和日累计废水排放量;废气监测3次,获得各监测项目的小时平均浓度和小时废气排放量。结合工况负荷、生产时间等以及季度和年度的平均工况负荷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工程设施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等。比对监测时,对每个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手工和自动至少同步采样监测三次,可安排和监督性监测同步进行;对于CEMS,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6对数据(可选取同时间段手工和自动5分钟平均值为1个数据对),颗粒物、烟气流速、烟温至少获取3对测试断面平均值数据。

4.4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执行。

5数据报送

5.1报送内容

污染源监测数据包括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

5.1.1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包括污染源的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监测点)基础属性、废气排污设备基础属性、废气排气筒基础属性、废气监测点位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污设备执行标准、自动监测设备的基础属性等。

5.1.2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包括废水手工监测数据、废气手工监测数据、监测期间生产情况和季度生产情况等。

5.1.3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指对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试验期间的自动监测数据及同步手工监测数据。

5.2数据上报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软件,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日前报送当季数据至省站。

三、其它监测

1“城市综合整治定量化考核”相关监测

1.1“城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监测

城市水功能区监测点位2个:大车村、望亭。

监测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监测频次: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若监测月内遇到断流或结冰等情况未能监测,则具备监测条件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6次。

1.2“城考”机动车环期检测

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机动车注册登记车辆总数的80%以上。对于机动车一年中进行一次以上环保检测的情况,按照一次检测计算;按规定免检的机动车数量可计入环保检测车辆数。

1.3“城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监测

对市排水总公司银定庄污水处理厂、鲁岗污水处理厂、市溪源污水处理厂3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监测,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城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监测

1.4.1市无害化处理场垃圾渗滤液

监测项目: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总汞、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2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监测

监测点位:市无害化处理场3眼观察井。

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2排污许可证监测、验收监测、监测、仲栽监测、环评现状监测、其它委托监测

监测站办公室接到委托后及时给各监测室下达监测任务单,各监测室按要求完成。

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

年3月底前完成我市土壤调查报告初稿,5月底前完成原始记录归档,6月底前配合省厅完成各类报告的编制和图集的绘制以及报告的会审。

4生态监测

于年8月底前向省局提供年度全市(含各县)、及所辖各县的“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降水量”数据。

5“以奖促治”村庄专项监测

根据年省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要求,继续对县大册营镇大册村开展监测。

5.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5.1.1监测点位

按年设置点位进行监测。

5.1.2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1.3监测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要求,采用手工监测的方法。

5.1.4监测频次

在5月和10月各选连续的5天,每天于10﹕00和16﹕00进行小时监测。

5.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有关要求执行。

5.2水环境监测

5.2.1监测点位

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为大册村公用井北井;村庄河流监测点位为漕河出入境断面。

5.2.2监测项目

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共23项。

村庄河流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表2的基本项目29项。

5.2.3监测频次

9月或10月份开展水质监测。

5.2.4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以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的有关要求执行。

5.3土壤监测

5.3.1背景调查

社会和自然概况:重点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土壤类型、辖区面积、农业用水资源概况、土壤环境背景值等内容。

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管理现状:主要包括耕地总面积、作物品种、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使用化肥及化学品种类和用量,有机肥施用情况等。

5.3.2布点与采样

与年相同。共设12个监测点位,分别为大册村北500米基本农田3个,大册村北700米处养鸡场周边3个,于大册村南60米菜地处3个,大册村南200米新宇造纸厂(分厂)北部农田3个。

采集0~20cm表层土壤。在1m2内5点取样,等量均匀(四分法)混合后为一个样品,采样量为1kg。

5.3.3监测指标

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

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汞、镍、铅、硒、锌等元素的全量;

有机氯农药:根据当地施用农药种类,监测3~5种主要有机氯农药。

5.3.4监测时间

全年开展一次监测。

5.3.5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

分析方法参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文件汇编三)。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依据;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外的污染物,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39号)评价。

5.3.6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依照评价标准,采用达标评价和污染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5.3.7质量保证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规定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

5.4报送方式和时间

5.4.1环境质量报告为Word文件,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格式为EXCEL文件,应经过审核,注明拟稿人、审核人和签发人。通过FTP将各类数据上报到省站“常规与旬报”文件夹中,数据名称见下。

环境质量报告文件名为:省××市z

空气质量数据文件名为:省××市a

饮用水源地数据文件名为:省××市y

村镇河流(水库)数据文件名为:省××市w

土壤数据文件名为:省××市s

5.4.2监测数据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数据:次月10日前报送上月数据

饮用水源地水质、村镇河流水质、土壤监测数据:10月30日前报送相关数据。

6应急监测

按应急预案执行。

四、编写质量报告

每季第一个月的20日前编写上季度的市环境质量季报,上报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

3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6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五、数据报送

篇7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7年9月,武汉市洪山区环保局从武汉某化工制品公司回收装有化工废弃物(含有毒物质多氯酚、苯酚)的铁桶共190余桶,存放于该所属废弃物交换中心仓库。

1999年,时任洪山区环保局助理调研员的王华楚负责协调管理该局废弃物交换中心工作,提出对上述废弃物进行化验,该中心工作人员徐某向其提供了一份未盖章的虚假检验报告单。王华楚意识到此检验报告有假,但未明确指出,仅委婉提出需要加盖公章的正式化验单。

同年3月底,王华楚得知该中心主任准备将此化工废弃物交给无业人员方国强、何利华(均另案处理)等处理时,也未制止。4月上旬,方国强、何利华等先后3次拖走这批铁桶,并将大量化工废弃物随意倾倒于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锅顶山半山腰。其间,奉局长之命前往锅顶山现场处理废弃物的王华楚,却在方国强等人劝阻下半路返回。

篇8

关键词:耕地质量;污染;防治监测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19

耕地是农业的根本,健康的耕地才能有安全的食品。目前,我国的农业耕地质量逐渐下滑,故必须建立农业耕地安全保护机制。济南市耕地划分为大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并分别对重金属元素、主要残留农药进行了检测,结合国家有关标准给予质量评价。

1 耕地环境质量评价

1.1 耕地重金属含量

全市200 处土样化验结果统计,耕地重金属含量范围为:镉 0.010~0.396mg/kg,平均 0.109mg/kg。汞 0.001 mg/kg,平均0.0359mg/kg。砷2.46~12.59mg/kg,平均 62.6mg/kg。铬35.9~136.1mg/kg,平均 62.8 mg/kg。

1.2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量检测六六六、DDT二项,平均含量为0.0050mg/kg。

1.3 耕地环境质量评价

济南市耕地分为四等地。全市耕地面积62.1万公顷,综合环境质量一等地面积31.4万公顷,占总面积50.6%,土水综合污染指数0.70;二等地面积 29.8万公顷,占总面积48.0 %,土水综合污染指数0.71;三等地面积0.65万公顷,占总面积1.3 %,土水污染指数0.76;四等地面积 0.25 万公顷,占总面积0.4 %。

2 耕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2.1 化肥

2.1.1 耕地化肥用量

据调查,大田每667m2年化肥实物总用量813kg,折纯N 365.6kg、 P2O 5114.15kg、K2O17.95kg;露天菜地每667m2年化肥实物总用量 5550 kg,折纯N 838.95kg、P2O5623.85kg、K2O 404.25kg;日光温室每667m2年化肥实物总用量9675kg,折纯N 1349.55kg、P2O51270.35kg、K2O 597.75kg;塑料大棚每667m2年化肥实物总用量6399kg,折纯N 990.54kg、P2O5925.2kg、K2O 657kg。

2.1.2 化肥对农田的影响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不平衡,氮、磷、钾比例失调。各利用类型氮磷钾比例不平衡,大田N: P2O: K2O为1:0.31:0.05,表明钾肥使用量不足。露天菜地N: P2O5: K2O为1:0.74 :0.48 ,土壤中磷肥过剩,钾肥不足。日光温室N: P2O5: K2O为1:0.94:0.44,土壤中磷、钾肥过剩。塑料大棚N: P2O5: K2O为1:0.93:0.66,土壤中磷肥过剩, 钾肥偏少,磷比标准高34.1%,钾偏少14.9%。

土壤含盐量明显增加。蔬菜地盐分含量明显高于大田。由于施用化肥量最大,日光温室含盐量最高为1.79mg/kg,其次是塑料大棚(1.36mg/kg)、露天菜地(1.32mg/kg),分别为,粮田土壤含盐量较低为0.9mg/kg。

2.2 农药

蔬菜地不同设施类型农药残留量分析,六六六:露天菜地为 0.0005~0.0049mg/kg,平均0.0019mg/kg;日光温室0.0002~0.0243mg/kg,平均0.0045mg/kg;塑料大棚0.0002~0.0679mg/kg,平均0.0068mg/kg。

2.3 面源污染

全市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工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流入小清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工业废水,给耕地造成污染的企业有 1340多家,污染物主要有COD、硫化物、氨氮、氰化物、挥发酚、总砷。城市生活污水流经小清河,在水源紧张的情况下可用作农田灌溉水。

3 耕地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耕地质量的检测和预测工作,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

耕地质量评价中指出目前少部分耕地已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建立措施加强耕地质量的检测和预测工作,以便及时控制和消除污染情况。

3.2 严格制定和实施有关污染的法律法规,彻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工业“三废”是造成耕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格监管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从根本上防治耕地污染。

加强污水的监测和管理 农业管理单位进一步检测水质,加强监管工厂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情况,防止灌溉水源的污染。

篇9

(二)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准入。对中央政策支持的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项目,以及满足环境准入条件、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自治区重点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不能为了拉动内需而放松环保要求,不能因为要上项目而降低环保门槛。严格限制审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影响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建设。

(三)全力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强化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做好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尤其是做好与徐洪河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安徽省泗县和宿迁宿城区的区域联动,防止发生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重特大水污染事故;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四)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排污企业,完善重大水污染违法案件移送司法及协同配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执法检查,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检查,增加检查频次,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涉水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统一水环境质量信息,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水污染联防机制,研究理顺流域管理体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形成合力。

篇10

关键词:飞云江口海域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31-04

飞云江流域位于浙江省南部,为浙江省独流入海水系之一。它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北麓,干流全长203 km,飞云江流域面积3778 km2,是浙江省第四大河,温州市第二大河。泰顺百丈口以上称三插溪,与洪口溪在百丈口汇合后始称飞云江,宝香至口门上望的近口门段为典型的喇叭型河口,河口长约15 km,水流由西向东,单独流入东海,属山溪性强潮河流。行政上分属丽水地区的景宁和温州市的泰顺、文成、瑞安、平阳等县(市),多年平均年径流入海总量为38.5亿 m3;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和4~10月的台风季节,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其径流携带着上游各县市乡镇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进入河口海域。

由于近年来随着温州地区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激增,工农业污水、乡镇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物排海量迅速增加,特别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的过量排放,引起飞云江口海水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从而给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分析当前飞云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文根据2011年春季和秋季、2012年春季和夏季飞云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结果进行评价,从海域生态环境方面探讨了飞云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海域和分析方法

调查和监测海域和采样站位见图1,调查和监测时间为2010―2013年。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 [1]和《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2]的要求,水质采样在大、小潮的涨、落潮时分别进行,水深小于10 m的站位仅采表层水样,水深大于10 m小于25 m的站位采表、底层水样,水深大于25 m的站位采表、中、底层水样;石油类仅采表层样。

水质样品的现场处理及分析测定均按《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和《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方法执行。NO3-N测定用锌片还原分光光度法;NO2-N测定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H4-N测定用次溴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活性磷酸盐(PO4-P)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Mn)测定用高锰酸钾氧化法;重金属(Cu、Pb、Zn、Cd、Cr)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石油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2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1 评价标准

该文主要从环境现状和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考虑,水质监测选用 pH、溶解氧(DO)、CODMn、无机氮(NO3-N、NO2-N、NH4-N)、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Cu、Pb、Zn、Cd、Cr、Hg、As)等为主要评价因子;沉积物采用硫化物、有机碳、重金属(Cu、Pb、Zn、Cd、Cr、Hg、As)、石油类为主要评价因子。

飞云江口附近海域的主要海洋功能为农渔业区,因此水质现状评价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3]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进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按《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4]第一类标准执行。

2.2 评价方法

(1)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第i站评价因子j的标准指数;―― 第i站评价因子j的监测浓度(mg/L);

―― 评价因子j的评价标准(mg/L)。

(2)DO的标准指数计算。

DO的标准指数为:

DOjDOs

DOj

式中:--第i站上溶解氧的标准指数(mg/L);DOi--溶解氧实测值(mg/L);DOf--现场温度和盐度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值(mg/L)。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评价

3.1.1 2011年春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1年春季飞云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1。由表看出,各评价因子中,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Mn外,其他评价因子pH、DO以及重金属Cu、Pb、Zn、Cd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标,超二类标准的比例分别为88.0%和36.3%;CODMn超二类标准的比例为2.6%,石油类超标率10.0%。

3.1.2 2011年秋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1年秋季飞云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2。由表看出,各评价因子中,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Mn外,其他评价因子pH、CODMn以及重金属Cu、Pb、Zn、Cd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标,超二类标准的比例均为100%;DO超二类标准的比例为2.1%,石油类超标率1.2%。

3.1.3 2012年春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2年春季飞云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3。结果表明,各评价因子中,DO、CODMn和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均超海水水质二类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4.3%;CODMn超二类标准的比例为5.5%。

3.1.4 2012年夏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2年夏季飞云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4,由表可知,各评价因子中,pH、CODMn??、石油类、Cu、Pb、Zn、Cd、Cr、Hg、As的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无机氮超标率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100%,溶解氧超标率16.7%。

由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飞云江口海域其他水质评价因子基本能满足相应海域功能区海水水质的环境保护目标,该海域水质状况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3.2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飞云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特征值详见表5~6。

2011年秋季飞云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海域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其中铜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一类标准,超标率50%;其余评价因子指标均能够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

2012年春季飞云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Cu、Pb、Cd等评价因子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第一类标准,沉积物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3.3 飞云江口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为了分析飞云江口海域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富营养化现状,本文收集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飞云江口海域的监测资料,统计数据能反映飞云江口海洋环境质量整体变化趋势。从现有指标分析结果看,飞云江口海域水环境质量近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综合分析表明飞云江口海域的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飞云江口海域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与以往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反映出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冬季,飞云江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普遍与江浙沿岸流有关。江浙沿岸流水系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大量由于面源的水土流失,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在春季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了海水中的营养盐,因此春季本海域营养盐的含量低于秋季。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动减弱,对氮、磷的消耗减少,该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与杭州湾(钱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响。由于长江、钱塘江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业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从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飞云江中上游支流众多,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目前飞云江口上游及周边的城镇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近年来农村进行了城镇化建设,但村镇生活污水大多还没有纳管,飞云江口周边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外来人口增多,特别是乡村人都普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抽水马桶,改变了农村将粪便作为有机农肥的传统观念,这样产生粪便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这是导致飞云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飞云江位于瓯江和鳌江中间,距离不远,海域水质产生相互影响。

3.4 飞云江口海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通过对飞云江口海域水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超海水水质标准。这说明周围海域水质已表现为富营养化,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均超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基本无环境容量,因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环境承载力不足。

根据调查,飞云江上游的乡镇农村,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网或直接排入水体,对飞云江口海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温州市正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随着温州周边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的陆续建设和投入使用,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飞云江口海洋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结论与对策措施

4.1 结论

通过飞云江口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飞云江口海水中,单项指标pH、DO、COD、油类、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的浓度范围,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的影响,飞云江口海域水质现状呈富营养化状态。

造成飞云江口海域水质富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飞云江口上游乡镇人口密度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生活污水大大增加,而乡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没有纳管,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排放了大量的无机氮和PO4-P化合物,对飞云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大的贡献。

飞云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除铜外,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4.2 对策措施

针对飞云江口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应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该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对入江陆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活污水纳管力度;

(2)加快飞云江周边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污管网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纳管量,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S].GB/T12763-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S].GB1737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