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园;墙面;创设;功能
1前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幼儿数量世界第一,但是教育过程却是差强人意,只有在一些大中城市或者是自治区的高级幼儿园才能体现完整的幼儿教育,其实幼儿教育并不困难,并不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通过小事的改变,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譬如有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只要细心的改变一个环境,给孩子一个时时刻刻都能够接触到的“理念展示地”就可以从基础做起,从细微做起,为孩子创造一片属于自身成长过程的环境,正是基于此笔者从这一点出发,对其创设以及功能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2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重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而幼儿园更关注,如何在环境中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以往将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功用简单固定于美化环境或是作品展示之上,显然过于单一而没有将教育意义突现出来。在现实中,为了满足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应该具有多元指向。它应当指向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认知、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健康的展现。
(1)行为指向。行为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即通过有目的的墙面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饭前便后正确洗手、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等。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除了教师的叮咛之外,幼儿园墙面环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供无声的“指导语”。
(2)认知指向。认知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是指根据幼儿学习的兴趣点或是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成果展示在墙面上。毕竟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的基本环节,幼儿的认知发展不可或缺。在幼儿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将墙面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书本,不仅可以使幼儿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某种学习的方法。
(3)社会化指向。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化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旨在通过幼儿对墙面的评论,创设墙面时幼儿和成人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锻炼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帮助他们学习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妥善自治,从而逐渐完成自己的社会化。
(4)健康指向。健康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应该具有两层含义:它必须保证幼儿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非幼儿的安全健康莫属。
3幼儿园墙面环境教育中的功能
上文我们说到了墙面创设的指向行理念,在发挥理念的同时其实是一种教育功能方向的体现,笔者认为幼儿园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应当包含以下三点:内涵功能、理念展现、特色展示。
(1)内涵功能。无论是识字也好、绘画也好,在幼儿的教育当中,一切的前提是展现文章、图画、玩具的基础行为内涵,而不是深层次的理论内涵,不如在学习诗词时,幼儿不可能对诗词当中的文化、风俗、文章内涵了解,但是对于诗词当中提到的交通工具、穿着打扮等基础浅显的东西能够了解,并通过逐渐的教导可以慢慢的记住,这样来看,幼儿仅仅出于了解潜在简单词汇的基础上,所以背景墙的功能更应当体现这种基础内涵。
(2)理念展示。理念不同于内涵,如果说基础内涵是汽车的轮子,那么理念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汽车没有轮子不能走,但没有发动机就成了废铁,所以在墙面的教育功能当中应当体现教育理念功能。那么什么才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认为,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所以一切的理念展示应当围绕着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就可以了。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无论讲课多么精妙、教学手段多么高超,都无法突破“孩子只是孩子”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不要将个人或者成人的理念灌输到孩子身上,只要给孩子一种健康向上热情的心态即可,这也是最为基础的理念展示,而墙面设计正是可以依靠这基础的理念,完善自身的教育功能体系。
(3)特色展示,特色展示相对来说是针对幼儿园的,墙面是一种环境,将本学校的特色涉及到墙面上,并赋予一定的功能性,这样无疑对幼儿对学校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教学理念的一种“环境影响”,什么样的图像能够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这必须是按照每一个孩子的年龄段去设定的,正是基于此,我们在功能分析时不难发现,幼儿园的孩子需要的更多是一种温暖的关爱,所以大可不必设定复杂的背景模式,而是以一种富有母爱的、清新的、温暖的环境体现墙面的功能,如此才能使幼儿园的孩子感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围绕互动墙饰进行的实践与研讨》,《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1]刘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幼儿教育》2003年09期。
篇2
【关键词】和谐 环境 凝聚力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幼儿教育风声迭起、不断,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得到迅猛的发展,幼儿园成为孩子的乐园。我国幼教的进步、每一所幼儿园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离不开职工忘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园长在做好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让职工们享有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职业倦怠,是当今园长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是否能被开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地形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环境,创造的火花才容易在这里迸发,创新的思想才容易在这里结果,人才的创造型才容易勃发。
幼儿园的前进离不开和谐的人文环境,离不开一支团结、创新的职工队伍,离不开社会各界帮助、扶持、引领之手!只有在无数双手共同弹奏着和谐发展的交响乐章的同时,才能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幼儿园的和谐环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团队进取氛围,内强素质,外求发展
由于幼儿园间的竞争激烈,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激励、教师工作要求高、心理压力大,教师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们应立足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努力搭建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每个教师的个性发展、潜能发挥提供机会与途径,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多层次需求。
1.用人之长、人尽其才,营造人才发展环境。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让每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挖掘潜能,发挥着各自特长,更好为幼儿服务,让职工在实践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2.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体现人文关怀。 为了让职工在幼儿园中找到归属感,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幼儿园的管理中,通过运用职代会、健全管理制度等手段体现人文关怀。
3.创设学习环境,营造竞争激励氛围。随着幼教课程理论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业务水平的提高,就成为了各所幼儿园今后发展、每位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重要任务。
二、营造和谐的家园氛围,在互动互助中求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包含和谐家园氛围:
1.营造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合作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养理念和水平,幼儿园应向家长敞开大门,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来,同时设立 “客座教师” 将各行各业的家长请到学校,展现家长在工作中的风采;开辟 “教育咨询窗口”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引导工作上提供援助;建立每月“家长随堂开放”、“家园户外互动活动”等家园互动机制,这样即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了感性认识,又为家长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工作中能更加有的放矢,家园配合更同步。
2.营造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支持环境。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必须以超前的理念、广阔的胸襟,敞开园门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而家长既是我们的合作者,也是我们工作的支持者,幼儿园应设立 “园级家委会”、 “班级家委会”、“家长学校”等管理机制,为在园的每一位家长建立多渠道的家园互通途径,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为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
3.营造家长参与家庭间合作教育的互动环境。在营建和谐的家园环境中,我们还尝试建立家庭与家庭间的合作互通渠道。由幼儿园牵头,组织家庭互联活动:“星期天的做客”、“节假日的出游”等,这些活动都让孩子与孩子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家庭与家庭间增进了沟通与了解,使大家的优秀育儿经验能彼此分享,使育儿困惑能在互助中释然。
三、建立校园文化,丰富幼儿园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幼儿园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它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自觉主动地创设园所文化,能够增强幼儿园自身的凝聚力,提高保育教育的效果,同时能对家长、幼儿、社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幼儿园和谐环境的重要组成之一。
1.以全新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以具体工作落实园所文化。我们以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契机,认真实施“读书富脑”工程,在以“打好基础,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构建健康人格”为教育目标,树立大教育观,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潜心总结科学民主的教育方法,精心营造宽松协调的教育氛围,专心创设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
篇3
关键词 微格教学评价 幼儿为本 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活动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①微格教学最初是作为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迅速运用到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上。它将平时的教学缩小了,集中训练某项特殊的教学行为,在训练中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采用现代视听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对受训者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电教化教学在幼儿园中逐渐普及,学前教育研究者们也在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幼儿发展特点,探索出以幼儿为本的微格教学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由微格教学演变而来,它是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延伸,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法。
微格教学评价有四大优点:(1)培训目标具体明确,评价有针对性。(2)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研”相结合。(3)评价时理论结合实践。(4)及时反馈与评价。
1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殊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与实施的教与学的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正式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科学,也是艺术。②幼儿独特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活动内容具有启蒙性和生活化。幼儿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全面和细致,而是启蒙性,为幼儿今后的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打下基础。此外,教学内容生活化。幼儿的世界是狭小的关于个人的世界,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间断的整体,幼儿世界的主要特征是感情和同情。③(2)教学活动形式灵活,教师需要经常应对各种临时状况。教学中环节看似随意,其实里面拥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指导和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目的。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挖掘幼儿的潜力,使活动更加精彩。(3)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经常穿插游戏,甚至游戏本身就是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有价值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身体健康成长,还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且这些学习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2 微格教学评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原则
2.1 关注幼儿本身
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了幼儿,没有关注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时应该切实关注到幼儿本身,而不是表面地看教学的内容、形式、过程是否花样百出。这要求评价者用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评价观深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幼儿的世界里,发现幼儿的需求、兴趣和困惑,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有待提升的空间,做贴近幼儿心灵的评价。
2.2 有效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
这里“环境”的内涵比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内涵扩大了很多,它不仅指物质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无论幼儿园的规模大小或者条件的优劣,只要用心去挖掘,幼儿园中的任何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
在物质资源或者自然资源方面,教师不能局限于班级中各种现成的教材、玩具和材料,其实幼儿园内的空间、场地设施,园外的环境、社区都可以从环境转换成为资源,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更有益于幼儿的发展。此外,把幼儿的心理环境视为一种宝贵资源去利用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着力于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平等、快乐的文化氛围,使幼儿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快乐,勇于表达,敢于探索,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从而使幼儿健康发展。
2.3 发展性的眼光,在过程中评价
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到活动后幼儿已经具备的能力或者技能,得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学活动。评价者在评价教学活动时眼光不能局限于当场的表现,还应预期到这次活动后续的发展空间以及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以后的发展空间,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3 微格教学评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的运用
微格教学评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的步骤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评价过程基本一致,重点在于评价者的儿童观、教育观与评价观,这些理念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步骤,但评价的结果、评价者对于整个过程的看待也是截然不同的。微格教学评价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设施准备。微格教学评价法的主要设施包括专用教室、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参与人数每批控制在10人左右,教室面积20平方米左右。教室里需要配备桌椅、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专用的摄像机、录像机、录放机等摄像设备。第二,前期辅导。让评价双方了解微格教学评价法的目的、原理、实施要点以及操作步骤,减少评价双方的分歧,采取课堂讲解、观看教学技能的示范录像等相结合的办法。第三,制定评价表。在制定评价表时根据评价的不同的具体教学活动技能,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等级和权重。第四,教学设计、编写微格教案。幼儿教师根据需要培养的教学技能,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出不同于一般教案的、详细说明教学行为(即所应运用的技能)和幼儿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的微格教案。第五,活动录像。此环节幼儿教师充当了两种角色,即“主角”和“观众”。教师对象轮流上课,每人10分钟左右,由摄像人员当场录像。第六,实施评价与反馈。在全体评价对象的上课录像完成后,重播录像,开始进行评价。首先是教师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其次是教师互评,专家点评,在此基础之上者给被评价者打分。最后,教师根据评价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修改自己的教案,再次进行微格教学,以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注释
① 虞永平.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J].早期教育,2005(2):8.
篇4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教育;幼儿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18-01
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能感知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感知幼儿园的文化底蕴。如何用环境来达到相互交流的欲望,寻找家园共育的支点,这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体现的方面。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要留给孩子充足的自我展现的空间与时间,班班留有自由墙,让孩子自由的展现自我。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班级主题紧密结合
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创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班级主题墙,体现主题网络的特点,让孩子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之中,每一个主题中都有孩子作品的呈现,流动便于取放的环境创设,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体验成长乐趣,同时,也给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创设平台,相互欣赏,共同进步。在每一个班的门口,都留有孩子的作品展示架,每一个学期孩子的作品,在展示完之后,都会放到总展示架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孩子可以自己翻一翻,家长也可以自己翻一翻,从作品中,来真实的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每一学期末,都会将孩子的作品,针对性的装入孩子的个人成长档案,当孩子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本很珍贵的幼儿园生活学习活动资料,里面装点孩子成长的足迹,其中有老师的评价,由家长的心声,希望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家园互动栏的创设搭建家园互动的平台
家园互动栏,给予家长、幼儿园班级之间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传达教育信息,书写教育体会。老师们把家园联系栏的名称取得比较有创意,也很特别,例如:爸爸、妈妈看过来,家园碰碰车; 迎奥运家园直通车,装饰得比较新颖别致。温馨的提示,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家长忍不住看一看,班里今天又会有什么事情,家园联系栏给予家长很多的方便,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
三、班级特色装饰
老师们比较细的地方也想到了,那就是幼儿园室内配合区角的装饰。例如:根据自然角位置特点,教室前窗的上方装饰成森林,隐隐约约的树叶之间有老虎在走动,猴子在树枝玩耍,还有小猫在休息,缠绕的喇叭花,相互辉映,进入教室有一种置身森林绿色的感觉,与下面的自然角相互辉映,比较自然,便于孩子进行观察。根据班级图书角的位置,在图书角的上方,设置葫芦架,绿绿的树叶,葫芦娃在看书,与下面的图书角相互辉映。班班有大布帘,在保护墙壁的同时,大布帘的装饰与班级的主题墙,共同建构班级的室内环境。同时,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室门口也进行了装饰,并给自己的班级取名字,例如:根据自己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命名自己班级的名字,大班开展关于绳的系列活动,于是他们把门口装饰成一只小蜜蜂在跳绳,并与大树回应,取名“跳跳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取名字,小班把教室门口装饰上串串红樱桃,取名为“红果果班”,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应着对班级区角的超市装饰为“红果果超市”,富有童真童趣,自然和谐一体的环境创设本身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充满吸引力,让孩子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进而积极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楼梯、走廊的装饰充满童趣
幼儿园楼梯、走廊的装饰,是一所幼儿园整体环境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性、教育性的特点,幼儿园的历史、办园理念、幼儿园重要的规章制度等都要选准位置,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的大门厅一进门就写着:“生命最精彩的一页从这里开始”,首先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能从中感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具有感召力。顺着楼梯有教师们自己绘画上色的故事《小羊过河》,孩子在与家长欣赏故事、观看图画的同时,感受到要互相谦让的道理,摆脱独生子女的自我为中心。一楼的走廊处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画,画面人物比较的清晰、鲜明,幼儿园整体的城堡设计加入童话故事,勾起孩子的谈话欲望,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乐园。
五、让班级区角材料与幼儿互动
环境与幼儿的交流感受,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自豪的情感,那么幼儿园的区角就是要孩子参与进来,自己动手。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在亲身的感知中促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幼儿园的区角材料要做到:定期更换并与教育主题相吻合。
1、 定期更换
区角是给予孩子一个充分的自我游戏、与同伴互动、自我玩乐、自我探索的开放的活动区域即:区角。区角材料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季节不同要定期更换,例如建构区的玩具要定期更换,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娃娃家的玩具可以让孩子自己从家带玩具与班级孩子分享,也可教师自己动手来丰富区角材料,同时家长对区角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孩子创造活动的材料。例如:根据小班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情况,我们请家长帮忙做小衣服,让孩子给娃娃系扣子,制作系扣树,让孩子自己动手给果树系果子,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孩子在区角活动中快乐的完成的,这样让孩子在玩中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断的提高。
篇5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体现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内涵,这种内涵包括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包括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处处渗透着整个幼儿园从内至外的智慧和思考。 “阅读”环境,能感悟其中蕴含着的教育理念和特有的人文信息。本文对环境诠释的3个要素论,来谈谈一些感悟:
一、环境必须有孩子参与
环境是以孩子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强调孩子参与的重要性。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更好地发展,让小孩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讲,环境中必须有孩子参与。
“有孩子”其中包括了两个内涵:
1.从外显表征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主题墙的布置、区域角的创设等,均需要有孩子的参与。我们可以从环境的点滴痕迹读到孩子经历的事件,了解孩子的行动和志趣。所在。例如,我们发现,结合上周的“环境周”这个主题,4所幼儿园都不约而同地用孩子的作品来向大家传达着孩子对“环境周”关注的信息。
2.从内隐表现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环境处处从孩子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教师为孩子着想的良苦用心,随处折射出老师心中有幼儿。例如:一个小小的垃圾筒,下面有一个可爱的小拉绳,在扔垃圾的同时鼓励孩子去拉一拉,发展了手臂肌肉,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无不闪耀出教师的智慧。
二、环境要体现主题
主题的呈现是目前二期课改实施的需要,大家也都把主题内容的呈现作为环境布置的一大要素。在参观4个园所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没有进入教室拍摄,只在门口驻足观望。
但我还是发现了班级的主题环境中隐含了两个差异:
1.关注到年龄阶段的不同的差异。
我们打个比方小班就像“点”: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注重帮助幼儿巩固习得的学习经验。教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孩子注重直观的感官体验,将主题的环境创设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细小的“点”上。这里我们来用小、中、大班都有的动物主题来举例。小班的动物主题环境,可能会从小小的细节“点”来切入。例如找一找动物的影子,感知大小、多少。
中班主题环境就像“线”:注重的是新旧经验的链接,并不断鼓励孩子寻找其中的关系,开始体现了归类和思想。中班的动物环境,可能会从长长的关系“线”来串联。例如:你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大班主题环境就像面:主题环境立足于引发问题,并不断通过环境有助于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大家常见的网络图在大班主题环境中频繁出现,这种显示思维过程,推进思维发展的形式被孩子们所喜欢。教师更多将主题环境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由一个问题展开,层层递进,形成关系。例如在动物主题中,孩子们常常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联想,类似于对动物的习性、保护等。
由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幼儿园对阅读特色的探索也有好几年了,在对不同年龄段环境中文字这一载体运用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发现,年龄不同,字节出现的数量和字号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班的字体相对较大,量也相对较少。而大班则相对反之,中班居于其间。
2.要关注到班级与班级的差异。
针对预设的主题,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展现方式,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有特色。
三、环境要呈现美感
关于环境的美感,我有以下三个感悟:
1.美感需要视觉享受。
颜色、构图的和谐,让孩子感受到美的享受,从小有审美的熏陶。充分挖掘、利用自然的环保材料,引导孩子感受返朴归真的美丽。例如走廊悬挂装饰物、画框等,悬挂的饰品有的就是幼儿园线描画小葫芦,幼儿作品栏的天真、优雅,身临其境深感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2.美感需要具有生命。
能和孩子进行互动,引发孩子参与的美,幼儿园的细节环境创设。例如:小问号的有趣搭配,民间游戏争上游的巧妙布置,拔萝卜故事人物的情景体验,充分让环境“活”了起来。
3.美感需要多元文化。
篇6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政策文本;终身教育;比较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3-0020-05
从国际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过程看,对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界定和价值取向一直呈现“结果”与“过程”、“知识”与“经验”两个不同阵营此消彼长的态势。本文选取英国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新西兰的《早期儿童课程》(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Te Whàriki)、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要领》(Course of Study for Kindergarten)、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Nurturing Early Learners: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美国加州的《学前儿童学习基础》(The California Preschool Learning Foundations)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共6个具有一定区域和文化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课程指南(有的称框架、标准、基础、大纲等,以下简称为“课程政策文本”),从课程定义、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范围内的幼儿园课程内涵界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定义比较
综观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均体现了过程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特点,也即幼儿园课程不单纯追求学习结果,不要求整齐划一,但重视情境创设。
1.过程性
过程性特点说明相关国家和地区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在理念上都趋向于强调幼儿的学习经验,但对幼儿学习经验的理解则比较泛化。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均将幼儿在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一切都称之为课程,凸显了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性特点。例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指出,课程是指“幼儿在所处环境中所做、所见、所听、所感受的一切”;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提到,课程是“在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所创设的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活动以及事件的总合”。
2.生成性
6份课程政策文本反映了同一种理念,即有没有计划对幼儿园课程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这进一步扩展了课程的外延,也即幼儿园课程不仅包含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活动,还包含教师预设以外的各种活动。这里反映的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新加坡和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对课程的定义都强调课程既包括计划内的(planned)活动,也包括未经计划的(unplanned)的经验、事件等。例如,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将课程定义为“在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创设的环境中发生的所有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互动、经验、转变和常规”。
3.情境性
与幼儿在托幼机构之外获得的各种经验不同,“环境”确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边界。幼儿园的环境是有所预设的,是为促进幼儿发展而有目的地设计和呈现的。这体现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情境性。在新加坡和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都使用了“创设的环境”(environment designed to)这一个词,“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课程之所以强调环境的作用,是因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例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描述了多种“情境”(context),包括幼儿能探索、学习、讨论诸如数字、测量、形状、空间等知识的情境,能试验、计划、质疑、解决问题的情境,能学习和使用文字的情境等。又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是幼儿“需要亲身参与,和周遭的人、事、物互动,在其中观察、感受、欣赏与领会”。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更是自始至终强调环境的作用――环境有助于幼儿达成相关的发展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特定价值观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体现。
1.核心目标: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6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学前阶段的学习是为幼儿后续的学校生活做准备,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日本的课程政策文本指出,“幼儿园为义务教育及其后的教育奠定基础”;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提到,“幼儿教育是各教育阶段的基础”。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具体阐述了幼儿园课程各领域的目标与下一阶段教育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美国加州和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名称中就包含“基础”一词,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对此作了专门解释:之所以用“基础”而非“标准”一词,是想表明“各领域的学习会影响幼儿为升学所做的准备”。
6个国家和地区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核心目标的一致界定,体现了当前视学前教育为终身教育起点的观点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界的主流价值观,学前教育质量与幼儿后续教育成就之间的联系日益受到关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对终身教育的基础性价值被明文写入课程政策文本中,正是学前教育价值受到充分重视的体现。
2.具体目标:对核心目标作进一步细化
围绕核心目标,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进一步阐述了相对具体的课程目标,使核心目标更加细化。例如,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该法案2007年重新修订,是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上位法案)在幼儿园部分共提出五条目标,即日常习惯与身体机能、集体生活的精神和规范、理解周围世界的态度和思考力、理解和使用语言、感性及富于表达;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将幼儿园课程目标细化为九条具体目标,分别是“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养成幼儿良好习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幼儿伦理观念,培养幼儿合群性,拓展幼儿美感经验,发展幼儿创意思维,建构幼儿文化认同,启发幼儿关怀环境”;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将幼儿园课程目标细化为“成长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交流者,身心健康,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比较
综观6份课程政策文本,都以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幼儿所需具备能力的基本一致的价值判断。
1.领域设置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分类及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不过除了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差异较大外,其他5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设置较一致,大致可概括为“认知”“情感与社会性”“语言和读写”“身体发展与健康”“艺术表现”等,具体表述则存在一些差异。从这些领域名称可以看出,在“幼儿到底该学什么”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上,大部分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目前仍主要依据发展心理学理论设置领域(发展心理学一般把幼儿发展划分为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身体动作等维度),具体分析如下。
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认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认知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在6份课程政策文本中,除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使用“认知”这一名称外,其他文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加州以“数学”“历史文化”和“科学”三个领域详化“认知”领域,而英国以“数学”和“认识理解周围世界”详化“认知”领域,新加坡以“对世界的认识”和“计算能力”详化“认知”领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英国、新加坡都将数学单列出来;我们更可以看到,传统的“认知”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世界”“环境”等概念包含人、事、物、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幼儿的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更加受到重视。“认知”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对“以昨天的知识,教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挑战”这一传统观念的超越。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前人提炼总结的已有成果,但“世界”“环境”则是幼儿置身其中的动态情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有知识常常面临不适用的尴尬,甚至可能成为应对现实挑战的桎梏。基于此,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努力尝试将幼儿应学的知识放置于变化的现实背景下,以引导幼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情感与社会性”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关注幼儿自我肯定、自我控制、与父母和同伴等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文化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中,体现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
在“语言和读写”领域,笔者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美国加州、英国和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中,“语言和读写”领域的主要内容为听、说、读、写,而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中,这一领域更主要地被表述为要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被视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6份课程政策文本均强调要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艺术表现”领域强调审美和创造性表现两方面内容。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均认为,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只是活动载体,对美的知觉与回应、富有想象力的创造与表达才是幼儿在该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点。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课程政策文本的领域设置不同,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设置了五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分别是:①福利:保障与促进幼儿的福利与健康。②归属感:让幼儿感受到与家庭间的联系是紧密的。③贡献:为幼儿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并肯定幼儿的贡献是有价值的。④沟通:促进与保护幼儿的文化脉络。⑤探索:让幼儿通过积极探索来学习。从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赋权”意味,即课程必须赋予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权利,这是新西兰幼儿园课程的首要原则。
2.领域内容
综观6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在每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都有明确表述,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其中,英国和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对领域内容的表述比较严密。例如,在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历史文化”这一领域下设“个体与社会”“成为社区的学龄前公民”“时间(历史)概念”“位置(地理)概念”“市场(经济)概念”等子领域,每个子领域下列举了更具体的知识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习与发展要求。美国加州、英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还有配套的案例说明,英国、新西兰和日本的课程政策文本还提供了对教师的建议。这些明确的领域内容表述,为教师制订活动计划提供了依据,案例说明则为教师开展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了参考,对教师的建议提示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对“认识四种基本形状”这一内容提供了具体的案例说明:引导幼儿认识活动室和周边环境中不同物品的基本形状并命名。这一案例说明提示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日常活动环境中投放包含四种基本形状的物品,方便幼儿探索。又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就“尝试不同形式的书写,如表格、故事、说明”这一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建议,包括教师在平时书写时可有意识地告诉幼儿自己是怎么做的,如“我在写……”“我打算用……字(词)”等。这些对领域内容的具体表述、案例说明及对教师的建议,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提高了课程政策文本的实践指导价值。
四、启示
怎样的幼儿园课程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怎样从发展的角度帮助幼儿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主席的Clementina Acedo在一次儿童教育与心理专家论坛上指出,早期教育课程正面临以上两大挑战。〔1〕从上述对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1.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内涵基本符合国际共识
虽说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儿童经验的关注存在“钟摆现象”: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推崇,到四五十年代的忽视,再到八十年代的回归,〔2〕但“经验”仍为我国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关键词之一。〔3〕应该说,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不论是理念还是实践,都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儿童身上:尊重儿童活动的权益,满足儿童的需要,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强调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运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将社会认定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4〕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主导性的定义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它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5〕这一定义与上述6份课程政策文本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界定内涵是一致的。以上海市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为例。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在二期课改中编制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体现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思路,凸显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幼儿的互动。〔6〕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的编写整体上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内容选择和活动提示都突出幼儿的直接体验。〔7〕
2.幼儿园课程应进一步注重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
幼儿园课程应当面向未来,这是由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面向未来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基于终身发展的理念。从学前到大学乃至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应当是互为基础、不断递进的。这应是一个目标体系,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影响幼儿终身的。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专门用一张图呈现了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目标的衔接关系,以此阐明不同教育阶段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已意识到应进一步强化幼小衔接,也即关注幼小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8〕但还需从终身教育角度来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这不仅需要幼儿园课程设计者进行深入思考,更需要得到不同教育阶段课程设计者的共同支持。
二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选择要关注知识和经验的时效性。上述6个课程政策文本中,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领域设置都有一个“数学”领域,这可能与数学知识受社会发展影响较小有关。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上述国家或地区大多强调要将知识置于幼儿体验的情境中。在认知领域,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非常强调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价值导向是一致的。在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已有学者在积极探索走向生活世界的课程设计。〔9〕当然,这方面的思考还有待深入。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趋向整合,这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课程虽然给了教师极大的专业发挥空间,但也有教师会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所适从。〔10〕在整合课程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借用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理论,提出幼儿园教师须掌握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关于内容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不同领域出发,寻找各个领域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将知识和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引导幼儿去感知、体验和建构。〔11〕笔者认为,若能在幼儿园课程设计阶段,将PCK理论所提出的学科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的知识与幼儿的发展相融合,也许能让幼儿园课程本身成为提升教师PCK水平的学习资源,也能成为教师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有效凭借。
参考文献:
〔1〕张韫.“顶层设计”与“着眼未来”: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两大挑战〔EB/OL〕.〔2015-08-06〕.http://.
〔2〕林兰.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
〔3〕刘小红.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何幼华.上海学前教育二期课改五年回眸〔J〕.幼儿教育,2005,293.
〔7〕〔8〕周洪飞.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园教材的编制与管理〔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93(11):30-34.
〔9〕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华爱华.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1〕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32(12):26-2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olicy
Texts and Its Enlightenment
Pan Qiong
(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nghai, 200032)
篇7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幼儿园环境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两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这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所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50-03
1 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按其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所有室内外房舍、活动设施与教学设备,包括门厅、活动室、绿地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等.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也是一种气氛,对建立一个自由、和谐的师幼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 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
本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A幼儿园(以下简称A幼儿园)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B幼儿园(以下简称B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和访谈,收集了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目前笔者所研究的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
2.1 户外空间环境
2.1.1 幼儿园园门及围墙环境创设
A幼儿园园门和围墙布置上样式较简单,无法体现A幼儿园自己的园舍特点和教育特色.B幼儿园是不锈钢的电子门,围墙较多的空余空间,缺少合理的布置.总体来说,两所幼儿园的园门和围墙的空余空间较多,需要教师的重视,从而积极利用空间,对幼儿园空间进行整体的创设.两所幼儿园都较难体现幼儿园的审美标准与文化内涵.两所幼儿园都需要重视空余空间的利用,创造自己的园舍特色,创设丰富、优美、富有教育性的幼儿园大环境,真正做到让幼儿园变成了幼儿向往的乐园.让幼儿感受到环境带给他们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热爱幼儿园.
2.1.2 户外游戏场地环境创设
A幼儿园在户外游戏场地上有个面积很大很宽敞的操场,只设置了玩沙区域,忽视了戏水区、种植区、饲养区建设,忽视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应该创设合理的区域供幼儿玩耍、探索与发现,例如种植饲养区设置,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劳动,体验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全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特点.提供幼儿与这些自然资源亲密接触的机会,不仅满足了幼儿学习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B幼儿园,户外面积十分空旷,运动场地也十分宽敞.但操场上的花草树木很少,绿化面积小.幼儿锻炼身体的体育设施有限,可供师生选择得游戏活动不多,从户外场地来看,两所幼儿园的空余场地面积大,缺少体育区、戏水玩沙区和种植区设置,缺少可供幼儿户外活动的娱乐设施,不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1.3 幼儿园园区绿化面积
良好的绿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两所幼儿园在园区都种植了大树,但为数不多,缺少其他花草的点缀.观察发现两所幼儿园户外场地都比较空旷,可以进行更好的绿化建设以及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空余的土地种植花草树木,结合大自然资源,营造清新绿色优美的幼儿园.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开发.让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够体现出绿色幼儿园的理念.例如可以在户外空地上种植多种常青树和藤本植物,利用园墙进行立体绿化,让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变成一个舒适惬意的小花园.可以在园区小路铺设鹅卵石小道,用小石头拼接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这样幼儿可以在高低起伏的小道上活动,一边玩耍一边认识几何图形,增长知识.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幼儿可以在花园里尽情玩耍.
2.2 室内空间环境
2.2.1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
两所幼儿园都有较大的教室,都有部分墙壁仍然是空余的.教师忽视了空间的充分利用,只设置了美工区、装扮区和积木区.应该创设更多丰富的区角.农村幼儿园的幼儿在教室里,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上课或者是看电视.很少去活动区进行活动.这样环境创设的局限性,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应该设置丰富活动室,可供开展音乐、舞蹈、体育、游戏以及幼儿创意作品的陈列区等等.在教室里设置丰富的活动区角,例如美工区、装扮区、积木区、私密区、益智区等.幼儿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条件.能够愉快地与同伴一起学习玩耍.分享快乐,增进友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造性.
2.2.2 幼儿园生活区的环境创设
两所幼儿园都设置有专门的卧室、卫生间,卧室的墙壁色彩柔和.但是生活区的布置较为简单,除了墙壁上粘贴了很多的米黄色小星星,小月亮,和粉色的小娃娃图片.淡蓝色的窗帘和被子.缺少其他布置.应该让幼儿的生活区变成小娃娃的家一样,温馨、舒适.可以在卫生间墙壁上粘贴了小动物形象图案,提醒幼儿排队上厕所、饭前便后勤洗手、节约用水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2.3 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
幼儿园墙面有着可爱的数字彩绘,在环境中蕴含着知识,显现环境的教育性.丰富的彩纸粘贴和教师制作的悬挂物装饰,但有部分墙面是仍然是以粉色和干净的白色为主.空余面积较大,缺少合理创设.通过走访发现,两所幼儿园墙面的装饰作品大部分都是由教师自己完成的,幼儿和家长参与较少.
2.2.4 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
两所幼儿园在走廊、过道、楼梯处也悬挂了很多丰富的装饰物以及精美的作品.例如:塑料花卉、彩纸花、彩布制作的小动物等.但是通过走访、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布置依然都是由教师完成的.由于部分家长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多数由爷爷奶奶代替父母去参加活动.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的作品很少.物品的摆设多数是起到装饰作用,虽然精致美观,但是有些作品悬挂较高,幼儿无法触及,较难与之发生互动,忽视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原则.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空间设置了幼儿作品的展示区、各类展示橱窗、展示栏.
3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不足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这两所幼儿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户外游戏设施的缺失
通过表2可以得知,两所幼儿园的户外游戏设施相对比较少,A幼儿园只有两种幼儿户外游戏设施,B幼儿园只有一种户外游戏设施,且这些游戏设施都只能是起到锻炼幼儿大肌肉的所用,种类较少,功能比较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有限,幼儿园财力物力有限,导致两所幼儿园基础游戏休闲设施的比较单一.
此外,本人通过与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发现,不少入园儿童的爸爸妈妈在外工作,多数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寄托在亲戚家里.由于教育观念的限制,很多家长并不注重幼儿园的硬件措施如何,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能顺利上幼儿园,就满足了孩子学前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幼儿园教育应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宗旨,应该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3.2 忽视对幼儿活动区的设置
近年来,活动区已经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以及动手能力.但在这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对活动区的理解比较片面,在幼儿园活动区更多是成为摆设,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活动区设置简陋,常常就是一块空地而已,虽然活动区空间的占地面积很大,却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浪费了空间和时间.对幼儿的成长难以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那么对于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而不应该提供一个劣质的活动环境,这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3.3 忽视幼儿园空余空间的布置以及幼儿的参与性
表1、表2的观察内容显示,这两所幼儿园普遍占地面积都比较大,空余的空间很多,但教师却忽视了对其空余空间的布置.没有充分利用园舍优势,利用资源.例如幼儿园的过道、走廊都有不少空余面积,可以充分合理的进行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活动环境,凸显幼儿园的自己特色文化.
当然,两所幼儿园教师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在具体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主要考虑到自己教学的方便,忽视了幼儿参与这一原则,更多的是根据自己主观想法和自己的感觉去创设环境,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有时更是忽视了幼儿的身体年龄规律与心理健康.很多材料、物品的投入,与幼儿的身心、年龄不符,违背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3.4 忽视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精神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要做孩子的好妈妈、好朋友,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信任的,教师是他们亲密的伙伴.
但是在对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两所幼儿园中部分教师认为环境创设是自己的事情,很少给幼儿自己动手去创设的机会,很难在幼儿园的墙壁上或者是地面上看到儿童绘画或涂鸦.
究其原因,教师环境创设的理念还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一些教师仅仅充当“保姆”的角色.很少能做到教师成为幼儿的教育者、朋友、游戏伙伴.幼儿园孩子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纪,求知欲望强、天真、活泼.所以创设具有幼儿气质的精神环境内容十分必要.
4 改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这种“美”应该基于教育价值而存在,体现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相辅相成.幼儿园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合理、丰富的活动环境,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成为现在农村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内容.
4.1 加大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
幼儿园需要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完善幼儿园室外休闲设施.提供足够的游戏设施供孩子户外游戏,强身健体.喜欢玩耍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更是这个年纪儿童的共同特性.幼儿每天需要在户外活动时间2—3个小时,积极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中,将幼儿的体育教育放到了第一个层面上.所以,幼儿园必须配备适合大、中、小班幼儿的游戏设施.这些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只能有了这些玩具设施,才能让幼儿园有生气和趣味性,而对于幼儿来说,重要的教学方法应该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成长、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设施不仅是孩子的玩具,更是激发儿童天性的工具.其次,大型户外游戏设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4.2 更新教师和家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理念、注重幼儿自主性
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幼儿园是一所优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幼儿园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在空余的墙壁上涂鸦、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特色装饰.在课余时间带领幼儿游戏、散步时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将知识融入到环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由于很多现任教师都没有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上面存在着不足.他们对环境创设的概念比较模糊,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加大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招收优秀教师,以及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幼儿、教师一起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尊重、理解、支持幼儿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幼儿园环境创设都是让幼儿被动去适应环境.环境创设更像是一种任务,教师布置环境时,更多考虑的是完成工作任务,忽视幼儿的自主性.那么我们需要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应该让幼儿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利用一次性纸杯动手制作小风铃、废旧光盘制作的五彩鱼,让幼儿发挥自主性去布置幼儿园.充分尊重幼儿,创造机会促使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创新能力,也美化了幼儿园.
4.3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创设空间环境
这两所都体现出室内面积较大,空余的墙壁较多,很多空余的面积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浪费了幼儿园宝贵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去创设.例如:可以用旧布条编织成“垂帘”,把教室一角隔离出来,布置成孩子们的“悄悄话小天地”.阳光充足安静的角落,可以设置成图书角,摆设启蒙读物,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读书.“大自然中的一切物种,都是幼儿最喜爱的,这种自然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着无法被替代的作用.不管人造环境是多么的优秀,都比不上自然环境对幼儿成长带来的巨大作用.”那么幼儿园的户外空旷的场地周围可以多种植花草树木,设置秋千供幼儿娱乐嬉戏、摆放座椅供幼儿在户外休息.还可以创设饲养区、饲养小动物等,在户外的篱笆上,种上牵牛花,夏天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美丽的花丛,让人十分舒畅.有充足的沙子和水资源的幼儿园,可以设置戏水玩沙区,解放幼儿天性,让幼儿亲密接触大自然.
4.4 重视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没有一个轻松、理解、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容易导致幼儿的心理发展遭遇障碍,同时还容易引发幼儿的心理疾病.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游戏中,积极建立同伴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友爱、帮助、积极良好的氛围并且注重师幼良好关系的建立.应该积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温暖、安全、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园中的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系和爱护以及平等的对待与尊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友爱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需要、向幼儿传递信任、尊重和爱的信息,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安全,充满爱的环境中发散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培养良好性格以及良好社会性,激发幼儿求知探索欲望.以一颗耐心、爱心和热心和幼儿相处和学习,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枫.幼儿园环境教育创设和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赵宇.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内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董红.学前课程研究[J].教育研究,2009(4).
〔4〕周娥.学周刊[J].教育导刊,2014(4).
篇8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教育环境,其实质就是围绕教育活动这一中心内容,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制约、调控并具有多元化的系统。而将动态变化的元素融入教育环境之中就是所谓的动态教育环境,其主要内容就是园内教育中的各内部要素间的联系以及与幼儿成长相伴的外部环境等。而将外部动态环境对幼儿造成的冲击来使其在这个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里获得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动态教育环境的核心。正如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曾所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我们就要以动态教育环境在幼儿的发展工程所起的具体作用为依据来创设更适宜其发展的教育环境,那么,我们就要转变教育理念,大胆地去开拓和创新,充分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充分发挥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策略
1.教师需要承担起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重任
就幼儿园动态的环境本身来说,它的存在传递给幼儿的直接的教育信息是比较少的,幼儿自身对幼儿园动态的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意图以及各种教育元素是很难自动地吸收,也很难将其中的隐含的教育信息进行转化的,有可能还会无法适应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因此,幼儿教师此时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进行充分的引导及支持,协作儿童去体验和感知,只有这样幼儿园的动态的环境才能真正动起来,才能与幼儿形成更为深刻的互动,才能最终内化为幼儿自己的理解及经验。
2.与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心理特征有机结合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的创设也是一样,必须将它与幼儿兴趣爱好及心理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实现良好的效果。对此,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同时对其兴趣以及需求进行足够的了解,要让其求知的欲望和好奇的心理得到满足。
3.持续、科学地评估幼儿园环境
渗透性、多元性、参与性是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该体现的最为重要的特征,而真正要实现上述特征,我们还应该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以此来让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够紧跟教育目标。评估过程及结果本身也能让幼儿教师对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教育理念进行必要、客观的反省,也为其创造进一步去理解教育教学的更多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园环境评估确定一整套更为合理、科学、具有持续性的评估的标准及形式。
4.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篇9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教育;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作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只有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才能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和改进固有的教育理念。相关研究显示,一些家长对美术教育活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部分幼儿园受到功利因素的影响,缺失文化内涵。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应该及时创新理念,革新教育形式,提升文化内涵。
一、重塑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可知,幼儿教育一方面需要关注儿童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幼儿各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彰显教育的人本性与可持续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升幼儿各种认知技能,创造性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1.选择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题材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各种题材,不断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题材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最后,教师应根据当前题材的差异性筛选内容,拓展表达空间。
2.设计和组织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发展水平,设计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探索法、修改图像法、意境想象法、主题联想法、色彩欣赏法等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开展各种活动,提升美术教学的乐趣。
3.在儿童日常活动中渗透美术教育
在当前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不断实现美术的应用价值。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通过现有的教育方式实现各种领域的教育,尤其是在当前的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幼儿的美术感受能力,并将其融入各个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不断提升课程的层次与价值。同时,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
4.做好美术教育评价工作
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应立足于增强幼儿的各种感受,激发幼儿持续创造的热情。教师应运用各种标准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个性,凸显幼儿思维的可塑性,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更富有想象力。教师应注重评价的主观性,增强评价的相互性。教师应提高幼儿的鉴赏水平,促进幼儿相互交往,改进以往过于注重客观内容的评价,提倡作品体验的评价。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幼儿美术教育环境
1.创设充满趣味的幼儿美术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其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能够实现幼儿园的整体美。同时,在创设美术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法。这种参与性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创设充满趣味的幼儿美术教育环境。
2.积极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宝贵资源,也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增进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并促使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不断增强与家长的互动,同时开展各种美术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推动各种课程的实施。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评鉴和赏析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将美术作品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应该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评鉴和赏析活动营造浓厚的美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作者:张渝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以下是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策略,欢迎阅读!
“环境创设”体现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与制作的环境创设让环境承载了教育的内涵,成为幼儿园的“第三位”教育者。作为幼儿园老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个性发展,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幸福奠基,以《纲要》精神和《指南》目标要求为基准来思考自己的班级环境创设。“环境创设”需要围绕五大领域来进行创设,总原则是让环境说话,让环境参与教育;具体原则是体现艺术性、教育性、创造性、感染力。
1、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需要考虑显性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指教师层面的班级管理策略,即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班级管理的独特风格;隐性因素,指家园共育层面的幼儿与家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度,即教师如何引发他们参与环境创设的信心、能力和快乐感。
2、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上层空间设计
上层空间是指从墙面1/3以上包括屋顶在内的孩子需要仰视才能看到的空间,不在孩子的主要视觉范围内,但它又是整体空间的组成部分,所以需要作适当装饰,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布置:
动态布置: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且富有美感的垂吊物或是悬挂物,活泼有序地挂在屋顶,使其形态和色彩都能为房间增添动态的美感,切忌多而繁杂,稍加点缀即可。
静态布置: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动有趣且富有美感的平面图案,有规律地贴在屋顶组成美丽的画面。
3、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中层空间设计
中层空间是指墙面中间的1/3处,与成人的视线相平,幼儿则需要在远处或抬头才能整体感受的部分。它的面积较大,是构成房间主体的部分,需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及年龄特点的、比较大型的装饰。块面大、色彩和谐、形象生动。可以邀请本班的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充分体现家庭参与的特点。在设计、布置和装饰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班级幼儿因素: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等因素,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艺术因素:班级环境是孩子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呈现出班级成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倾向性,考虑文化艺术的因素,使孩子处于艺术化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
材料因素:用于班级环境创设的所有材料必须是无毒的、安全的,从气味、质感到形象、内容,都必须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孩子从中获得益处。
4、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下层空间设计
下层空间是指墙面下部的1/3处和地面,孩子的视觉容易集中于这些部位,是孩子可以充分利用和参与的部分,应完全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能自由地展示自己。如设立孩子的个人作品展示区,留出一定空间让孩子能自由地画画,地面安排各种活动区角,给予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设计好之后,再总体审视整个班级活动室从色彩、形式、空间的利用等方面是否协调统一,是否是孩子喜欢的,是否符合孩子的个性,是否与整个幼儿园文化氛围和谐统一。
5、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其他部分设计
考虑到与班级活动室的教育因素和审美因素形成和谐统一,需要整体设计走廊与角落墙面,可以使用一些充满艺术风格的装饰图案与画面,体现对比、大小、长短、高低、疏密、均衡的审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