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污染源监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污染源监测方案

篇1

关键词:COD 氨氮 ; 流量 ; 在线监测系统 ; 实施方案

Abstract: elaborates the basic monitoring indicator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func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ff to design the similar schemes.

Keywords: COD ammonia nitrogen; flow;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点的动态监控,环境主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在线监测系统(CEMS)的推行力度。现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1. 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

废水自动监控系统作为企业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今后的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因此,系统建设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先进性与可靠性原则系统采用的监测技术必须先进,系统必须准确、稳定、安全运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实用性与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计首先应考虑实用性、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在监测设备的选型方面,采用可靠性好、维护费用低、性价比高的监测仪器设备。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系统的总体设计,应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使系统易于扩充,并为以后的发展预留可扩充接口;同时,系统网络选用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标准符合国家通用标准。

2.监测指标

根据环保管理和污染总量控制的要求,需对废水如下指标和参数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具体监测项目为:

COD(化学需氧量)

2)氨氮

3)流量

3. 系统实现的功能

COD、氨氮、流量的自动在线监测

监测数据自动远程传输与管理

数据自动存贮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与打印

4.自动监控系统基本组成

整个系统主要由采样与测试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远程传输子系统、中心站计算机管理子系统组成。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采样与测试子系统:采集、输送废水及检测污染物,显示各监测指标的自动监控数据。

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系统: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及存贮测量到的各监测指标数据。

数据远程传输子系统:将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测中心站计算机。

中心站计算机管理子系统:将现场机采集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存贮、处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各种图形显示,通过局域网各工作站实现数据共享与管理。

图1

5、整个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

COD、氨氮、流量在线监测仪以特定时间间隔检测到的数据在岗位操作室进行显示与打印,并贮存于数据采集与控制器中,同时数据采集与控制器通过ADSL、CDMA无线网络或局域网(LAN)定时将监测数据上传送到中心站计算机并将数据存贮于该机的数据库中,系统程序将监测数据进行显示、查询、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等。当监测到的污染物指标数据超过设定的报警限时,监测计算机报警。系统通讯参数及报警限时可进行调整,系统可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安全定运行。

6、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6.1 采样口

为使监测准确,根据环保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和流量计监测规范(HJ/T15-1996)要求,我厂对渠道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采样点定位在格栅之后水面下0.3米处,采样管路、泵配备有活动接头,便于清堵和维修,采样管路配有防护措施和过滤部分。

6.2 监测方式

流量计采用实时监测,特定时间间隔传输。COD/氨氮在线监测仪采用特定时间间隔测定并传输。监测设备间距离监测采样点大约5米,采用一台螺杆泵进行采水,由COD/氨氮在线监测仪发出采样信号经由继电器启动螺杆泵,再输送到相应在线监测仪进行分析,剩余污水经相应在线监测仪的排水管路再流回厂进水口。监测方式示意图如图2:

6.3 系统的强、弱电安装

本系统的强电要求为供电220V,20A,必须配备接地保护。电源线选用三芯6平方电缆。环境较恶劣的地段可采用穿管方式敷设,穿管材料采用无缝钢管,尺寸大于φ24。

本系统的弱电部分必须是屏蔽电缆,由电缆沟或者桥架方式单独接入,特殊环境下采用穿管方式敷设,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强电流干扰。

出水自动监控系统入网的数据采用GPRS通讯方式进行传输。

6.4 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调试

严格的按照“废水自动监控设备”安装操作规程和相关工程安装安全注意事项:

选择尽可能靠近样品源的位置安装分析仪,尽可能地减少分析延迟; _

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40℃范围内(41℉~ 104℉); _

安装地点应保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并且不能有水滴滴到仪器上;

安装地点应该没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气体。

6.5在线监测房建设

自动监控设备作为精密的监测仪器,对工作的现场环境要求较高,只有保证自动监控设备安全、准确、稳定运行,才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因此,监测房面积必须大于6立方米,并配备照明、空调、洗手池、排风扇、稳压电源、可靠接地等。

本方案编制依据:

A、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B、 HJ/T 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C、《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篇2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流程;质量控制

1前言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作流程控制工作,保证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的有序性与标准性。除此之外,需要重视在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要开展有效地事前质量控制以及事中污染源控制作业。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水平。

2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概述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主要特点,才能开展有序的监测作业。第一,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保证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监测对象的协调与统一。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保证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第二,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追踪性与连续性比较强。主要是因为废气污染并不是特定的、突发的,而是长时间持续的。因此,对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监测也需要开展连续长时间的监测,才能够总结固定污染源废气的主要特点。第三,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具有一定危险性。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监测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人员可能会遭遇极大噪声、高温或者有毒有害气体等。因此,在监测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标准的防护工具,做好有效防护措施,才能够降低监测工作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遵循监测原则是提高监测水平的重要基础。第一,必须对监测地区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准确把握,特别是要对污染源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进行总结,才能够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地污染处理方案。第二,在确定监测点位置时,必须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保证监测点位置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第三,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必须根据我国相应的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监测规范开展监测作业,提高监测技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四,在完成废气监测工作后,撰写监测报告时,必须加强报告审核作业,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客观,防止出现重大失误。

3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流程

3.1准备工作

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时,必须做好有效地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开展准备作业。第一,要加强实地勘察工作。在污染源废气监测准备工作中,实地勘察至关重要。利用有效地实地勘察工作,工作人员可以了解污染源的具体情况,了解监测污染源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对污染源有整体认识与掌握,方便制定科学有效地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案。第二,准备监测设备。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监测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准备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监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设备的整体性能是否能够满足监测需求。在设备准备过程中要对设备的相关证件以及性能进行检测与校准,保证设备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第三,要做好充足的防护准备工作。在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监测环境比较恶劣,会对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同时可能会影响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监测之前需要做好有效地防护准备工作,要根据污染源大气危险等级准备相应的防护服以及防护设备,保护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对监测设备进行防护时,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监测环境的腐蚀特性、现场环境以及局限性等对监测设备进行科学选择。

3.2设置废气采样点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设置废气污染物采样点是关键步骤,保证采样点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是提高废气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采样点设置过程中,要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以及代表性,才能获取更加可靠的废气监测数据。在污染物采样点设置过程中,需要以我国的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设置可以有效反映排污状况的采样点,才能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3.3采集废气

完成废气污染物采样点设置工作后,需要及时采取废气污染物样品。在废弃污染物样品采集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加强采集过程控制工作。样品采集质量直接影响污染源废气监测效果,如果没有对样品采集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降低废气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导致废气监测结果误差增加。监测人员需要根据污染源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样品采集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监测工作能够满足现场废气排放的具体状态。一般情况下,现场废气监测样品采集主要是以间隔采样、连续采样等为主。在采样过程中需要对采样方式进行科学选择,根据采样标准完成污染源废气采样作业。通常污染源废气一次性排放时间在一小时之内的可以利用连续采样,而在一小时以上的需要以间隔采样方式为主。

3.4处理采集数据

固定污染源废气采集作业完成后,需要及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我国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规范完成取值以及计算作业,保证数据处理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在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设备系统误差以及外在环境影响等,导致数据存在一些误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时,监测工作人员需要对结算系数进行合理选择,降低监测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对监测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4.1事前质量控制

在事前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保证事前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第一,在监测工作之前必须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与了解,掌握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废气类别浓度以及净化工艺、监测设备等有全面把握。完成废气现场环境监测工作后,需要根据我国废气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采样定点,方便后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在事前质量控制中,需要重视实验室器具配备作业,一般情况下,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主要包括洗涤、称量、准备充足的废气吸收液,并且要根据废气的主要特性准备与之相匹配的采样介质,完成称量条件确定作业后需要及时记录存档,为后续类似实验提供有效参考。第三,要加强监测仪器与采样仪器的检查作业。主要是对采样仪器是否精密进行有效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气密性检查、流量设定以及控制检查标准等,还要完成大气压条件下气压体积容量矫正作业以及干燥剂检查与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之前,还要检查相关处理器状态和参数检查。

4.2烟粉尘污染源质量控制

烟粉尘监测以及采样是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烟粉尘监测和采样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一,需要对滤筒集尘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滤筒集尘情况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如果滤筒集尘过多,会加大采样工作难度,导致集尘倾泻概率增加。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对采样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采样工作。如果滤筒集尘比较少,会导致监测数值降低而增加称量误差。第二,需要重视采样点流速质量控制作业。在烟粉尘采样作业中,需要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采样工作。与此同时,要重视采样点流速测定与监测控制作业。为了保证采样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根据采样前后采样点的流速差值进行判断,如果在采样前后采样点流速差值比较大,在20%以上,需要重新监测,才能够提高采样样品的可靠性。第三,要加强烟粉尘浓度控制作业。烟粉尘浓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如果烟粉尘浓度比较低,会导致滤筒集尘相对较少,并且因为损失和误差可能会导致滤筒入不敷出,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采样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采样种类和浓度适当延长采样时间。除此之外,需要尽可能降低滤筒的物理损耗,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3气态污染源质量控制

在气态废气监测以及采样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保证质量控制工作的合理性。第一,需要重视吸收瓶采样质量控制工作。在装置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这是确保气态废气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吸收瓶采样时,需要对吸收瓶是否漏气进行检查,同时要尽可能缩短吸收瓶与采样管之间的导管长度。在采样开始之前可以利用旁路排除吸收瓶浅管路内的空气。一般情况下采样流量波动幅度在10%左右,完成采样作业后,为了防止出现倒吸问题,要及时切断管路。第二,需要重视输气管路的保温控制作业。为了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样品内的水蒸气冷凝在接管部位而导致监测结果误差加大,在输气管路控制过程中,需要先加设保温装置,同时要配置预处理装置,提高检测质量。第三,对特殊气体进行质量控制。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测试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在气体浓度稳定后再读取数据,取出采样探头。要等到传感器的读数降到20mg/m3时,才能够利用探头进行二次测试。与此同时,要防止出现重启关机问题,保证其他废气的测试精度。

5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的措施

在废气监测过程中除了有效质量控制作业之外,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需要对监测方式以及监测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监测技术是否先进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监测方式与监测技术改进作业,对新型监测设备进行创新研发,重视研发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废气监测技术保障体系。例如在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氯气进行监测过程中,传统的监测方式是以点式采样监测为主,虽然也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性,但是因为氯气具有特殊性,会对传感器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而利用开放光程广谱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弥补点式采样监测方法存在的缺陷。这种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中设备不需要直接接触氯气,可以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保证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在火电厂废气监测过程中,因为湿度比较高一些,仪器研发公司对新型采样器的研发比较重视。在监测过程中可以有效处理湿度高的问题。总之,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时,必须重视监测方法和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对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对原有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废气监测水平。

6开展专业监测队伍建设作业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需要重视监测队伍建设作业,提高监测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促进技术人员的学习交流,对一些在废气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除此之外,可以定期选派优秀监测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监测经验以及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监测团队的专业性。

7结语

总而言之,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废气监测工作的主要特点,并且要根据废气监测的相关原则保证废气监测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我国的固定污染源监测工作发展时间较晚,并且相关的制度以及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需要重视工作流程规范化与科学性研究。同时要重视监测质量控制作业,才能够推动废气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监测前期 收集资料 勘察现场 编制监测方案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in earlier period’s field working of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Constrution ProjectsZhang Xin Yang Lili(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Shanxi,Taiyuan 030027,Shanxi,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orking practice,some problems have carried on the disscussion.On th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earlier period’s field work, the items of material collection,scene reconnaissance and the monitor plan’s establishment have been elaborated, providing reference to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Key words: Earlier period’s field work Material collection Scene reconnaissance The monitor plan’s establishment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切实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工作的实际,查阅了相关的政策规范、技术文件等资料,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收集资料

要求企业认真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对项目的审批意见及环保治理设施设计文件等进行自查后,提供自查报告,有关环保设施的初步设计要求和指标、企业基本概况、试生产期间能反映工程或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或参数、污染物排放管网图、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情况、项目周边环境情况、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及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性质、污染类型、主要生产设施、生产工艺、原辅料和资源能源的消耗、废气及废水处理设施等相关资料[1,2]。

二、勘察现场

在现场进行勘察时,应重点明确验收监测所需达到的生产负荷、环保治理设施运行工况、一类污染物的采样位置和质量控制手段等。告知企业做好开设监测孔、搭建监测平台等准备工作,同时写明监测合同签订时间、现场监测时间、监测报告编写时间、提交监测报告时间和经费概算等。

现场勘查工作包括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和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勘查,是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3]。在现场进行勘察时,应做到全面细致,对照环评中提供的建设项目所需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周期、产品、污染治理设施工艺、处理能力、污染物排放周期、排放规律等。

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核查[4]:

1.核查环评及环评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逐一核查企业落实情况,如核查以新代老项目数据库,要求拆除的项目是否落实完成,全厂排水管网是否进行了整治,要求纳入污水处理设施一并处理的废水是否到位,是否按要求划定安全防护距离。

2.核查总平面布局及环保审批手续

对照厂区平面布置图,核查项目建设内容环保手续的合法性。如企业有批建不符、生产能力放大、工艺变动较大、平面布局变化、未批先建等严重问题时,应向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督促企业履行环保审批等相关手续。

3.核查生产工艺及生产原料

通过观察生产设施、查看生产台账,询问等方法,对实际建设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进行核对。此外还应重点检查固废堆场是否按“三防”要求建设,危险废物包装和贮存是否规范、标识是否明显;特殊危险品(如氰化钠)仓库建设及使用情况。对存在的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并要求企业整改。

4.核查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

查看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物处理流程,检查核实“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了解建设项目试运行以来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收集系统、使用药剂及处理设施情况。环保设施:主要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逐一核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主要污染源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规范化和相应指标。

5.核查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建设项目周围企业的情况。

6.核查建设项目敏感点

对比厂区周围敏感点与环评时情况,包括外环境功能区及规划变动情况,敏感点方位、数量、离厂界距离、是否列入拆迁范围、是否有居民投诉及环境污染纠纷等。

7.核查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情况

包括环保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监测计划和仪器设备、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等。

三、编制监测方案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制订项目的监测方案,重点明确验收监测所需达到的生产负荷、环保治理设施运行工况、一类污染物的采样位置和质量控制手段等。告知企业做好开设监测孔、搭建监测平台等准备工作,同时写明监测合同签订时间、现场监测时间、监测报告编写时间、提交监测报告时间和经费概算等。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是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评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和环保设施实际完成、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的计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部分:主要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建设项目的历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时间、委托单位,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现场踏勘的时间等。

2.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法规、办法、技术规定;与本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有关本项目的环保批复意见;建设项目方有关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自检报告及环评单位、监督监察单位对其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核查报告。

篇4

关键词:项目竣工;验收;调查;环境保护;

一、工程实例

1、工程调查内容

1.1对工程调查内容的了解,有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2)充分了解初步设计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要求的情况。(3)通过资料和现场勘查,充分了解工程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完成的情况。(4)通过资料和现场勘查,充分了解工程的污染源、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保设施和措施及其落实情况。(5)对“以新代老”和“改扩建”项目,充分了解原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及变化情况。(6)对存在委托处理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情况的建设项目,检查接受或处理单位的资质,检查建设项目与接收单位的合同和协议等,必要时应对接受或处理单位进行现场勘查。(7)了解污水受纳水体、所在区域空气和噪声的执行标准及级别。

1.2现场勘查

(1)主体工程的应建设及实际完成情况,划清验收工程的范围。

(2)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建设及实际完成及运行情况,包括监测孔、采样点、排污口流量计和再现监测设备设置及监测仪器等。

(3)与主体工程配套其他“以新代老”、区域削减等环保措施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包括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保护情况。

2、工程建设情况

2.1 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批复情况

主要是通过检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文和程序的完整性、批文单位审批权限与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是否相符等,确定将设项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项目审批。

2.2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对于按国家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应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了解工程主要污染源及其影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结论和批复要求等,对于其中提出的重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应作为重点检查落实的情况。

2.3 工程初步设计

工程初步设计是建设项目的建设依据,其中的环保篇(章)是工程在建设计划上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验收调查实施方案

2.1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实施方案是在具体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前,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及环境资源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在认真研究建设项目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意见预测结论及其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的基础上,根据初步现场踏勘结果而编制的具体行动方案。

2.2 资料查阅

收集人文、地理等环境资料,特别是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从中了解建设项目实施前的环境本底状况以及环保对策实施实施后拟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2.2.1收集资料的内容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相关规定,承担验收的环境监测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收集所有的有关资料,并在现场勘察前请建设单位准备齐全。

2.2.2 工程概况

(1)工程立项情况

检查项目的立项报告、批文及程序的完整性,确定该项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批。

(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a)所涉及验收监测的工程,在建设前是否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了解工程中所涉及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的环保设施及其采用的技术原理、流程和相关指标,以及是否落实了“环评”及其批复提出的相关要求。

(b)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是否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级管理原则,由相应级别环保局对“环评”进行了批复,或由相应级别环保局委托下一级环保局对“环评”进行了批复,从而可判断该项目的所属职权范围。

2.3 初步现场踏勘

2.3.1 工艺流程现场察看

现场听取厂方技术人员讲解所验收项目的生产工艺,从原料到产品逐一了解。可以通过到主控室察看计算机控制系统,检查生产记录,了解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艺、生产规模、产品与项目所批工艺、生产规模、产品是否相符。

2.3.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的调查分析

(1)污水及污染因子

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水主要由生产污水、清净排水及生活污水。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多种多样,各类污水中都存在一些特征污染物。

(2)废气及污染因子

由于企业采用的工艺、使用的原辅料不同,所以除常见的污染因子外,还应根据对项目采用工艺以及原、辅材料等的调查,确定具体项目废气中污染物的监测内容。

(3)噪声

主要是根据生产工艺中采用设备的情况和厂界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厂内主要噪声源和厂界外有关噪声原以及厂界外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间的相对位置。

三、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编制

3.1 验收监测方案的作用

验收监测方案是对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提出的环境措施与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和监测的计划,也是进行验收监测和编制验收监测报告的主要依据。

3.2 验收监测方案

3.2.1 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

(1)前言部分:主要简述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

(2)监测的依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办法和技术规定;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有关建设项目环保工作的意见和批复;开展验收监测的依据;工程建设中有关环保设施设计改动的报批手续和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意见的主要一件及其批复的要求。

3.2.2 验收监测方案审定

(1)确定验收范围。(2)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核查。(3)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审定。(4)设计指标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定。(5)监测内容的审定:主要是合理确定验收监测点位、因子和频次。

3.3 验收监测报告

3.3.1 验收监测

(1)监测点位的布设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进行布点,并在厂区平面简图上标注Q废气、S废水、Z噪声。

(2)监测因子的确定

建设项目的“环评”及《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中的污染因子、“环评”批复殊要求的污染因子,以及在现场勘察时,通过对原、辅料及了解工艺流程所发现的特征污染因子,“环评”批复中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等,都应作为验收监测的污染因子。

(3)监测频次

(a)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b)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 d,每天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 d,每天4次。

(c)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应适当增加采样频次。

(d)需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 d,每天1―2次;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3 d,采样时间按“环评”要求而定;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2 d。

篇5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章)

 

2021年1月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自行监测方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后英村,成立于2006年,2006年5月开始投产,法定代表人何著胜,项目占地面积65365.8032m²,包含24座轻烧窑炉、2座高纯窑炉,3座中档窑炉,污染防治设施有:布袋式脉冲除尘器6套、洒水车1辆、厂区绿化树木、厂区道路硬化、密闭库房、密闭料厂等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加工销售: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工业窑炉。2006年1月投产至今,我厂一直按照环保要求制定污染防治设施方案,保证环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从2019年10月1日开始与在线监测系统联网线上监测,颗粒物、SO2、NOX等指标监测使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并委托第三方监测资质单位每季度监测。根据2019年的工作经验,在2020年我厂对环保设备记录、环保设备的日常检查更加的完善,对布袋式除尘器的电表数、除尘粉、维修、更换布袋的记录更加详细。

2019年我公司对废气排放监测指标进行了自行监测,其中轻烧窑排放口从2019年10月1日开始与在线监测系统联网线上监测,颗粒物、SO2、NOX等指标监测使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并委托第三方监测资质单位每季度监测。

公司有组织废气排放有6个点位:

1、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厂轻烧窑炉20号

    2、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厂轻烧窑炉21号

3、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厂高纯窑炉22号

4、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轻烧窑炉23号

5、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轻烧窑炉24号

6、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高纯窑炉25号

曾用名:无

1.法定代表人

张云天

2.详细地址

辽宁省海城市英洛镇后英村

3.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

0412-3274322

联系人

宫秀山

传真号码

3274322

手机号码

13941219799

4.行业类别

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工业窑炉

5.生产规模

中小

6.项目立项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镁制品生产加工项目

7.环评及批复内容

海发改核字[2016]1号

二、主要污染物产生、处理情况

企业主要污染源及环保治理措施,污染物最终去向见下表。

1.废气

污染源

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治理措施

脉冲式除尘布袋、脱硫脱硝塔

处理设施能力(立方米/小时)

 

排放方式

经过脉冲式除尘布袋、脱硫脱硝塔处理后排向大气

2.噪声

污染源

生产设备运转

治理措施

布置在厂房内隔音

三、自行监测条件及组织形式

本企业自行监测方式为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结合,有组织排放口自动监测和无组织环境空气手工监测均委托第三方运营机构进行运维,承担委托在线监测运维的单位名称为: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委托手工监测的监测机构单位名称为: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表1  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情况表

类别

监测方式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承担方

监测频次

公开时限

有组织废气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厂轻烧窑炉20号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厂轻烧窑炉21号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纯窑炉22号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轻烧窑炉23号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轻烧窑炉24号排放口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自动监测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档四厂中档窑炉25号

 

颗粒物、SO2、NOx含氧量,流速、温度、温度、压力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每小时监测1次

实时公布

手工监测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全厂手工监测

汞及化合物

——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年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黑度

——

每年一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无组织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

厂界四周

颗粒物、

辽宁三川检测有限公司

每季度监测1次

完成监测后公布

 

 

厂界四周

噪声

备注

 

 

四、监测点位示意图

1)、生产工艺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轻烧窑工艺流程图

高纯窑生产工艺流程图

中档窑生产工艺流程图

监测点位示意图

20号点位在线监测现场图

20号点位在线监测设备图

21号点位在线监测现场图

21号点位在线监测设备图

22点位在线监测现场图

22号点位在线监测设备图

23号点位监测现场图

23号点位监测设备图

24号点位监测现场图

24号监测点位设备图

25号监测点位现场图

25号点位监测设备图

厂界北1m处

 

2)、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  

 

 

 

 

厂                   区

厂界南1m处

 

 

厂界东1m处

 

厂界西1m处

 

   

 

 

 

 

 

 

 

 

                

五、执行标准

轻烧窑炉排放标准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评价标准

名称及代号

时段

级别

限制(mg/Nm3)

有组织废气烟气

烟道

二氧化硫

辽宁省地方

标准镁质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21/ 3011—2018

 

50

氮氧化物

100

30

汞及化合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43-2009

 

0.01mg/Nm3

黑度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07

 

1级

厂界

噪声

GB12348-2008

昼间为56Db(A)

 夜间为53Db(A)

 

 

高纯窑炉排放标准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评价标准

名称及代号

时段

级别

限制(mg/Nm3)

有组织废气烟气

烟道

二氧化硫

辽宁省地方

标准镁质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21/ 3011—2018

 

50

氮氧化物

400

30

汞及化合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43-2009

 

0.01mg/Nm3

黑度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07

 

1级

厂界

噪声

GB12348-2008

昼间为56Db(A)

 夜间为53Db(A)

中档窑炉排放标准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评价标准

名称及代号

时段

级别

限制(mg/Nm3)

有组织废气烟气

烟道

二氧化硫

辽宁省地方

标准镁质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21/ 3011—2018

 

50

氮氧化物

200

烟道尘

30

汞及化合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43-2009

 

0.01mg/Nm3

黑度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07

 

1级

厂界

噪声

GB12348-2008

昼间为56Db(A)

 夜间为53Db(A)

 

六、水污染物

    水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和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生活污水排放防渗漏化粪池,定期清掏。

七、质量控制情况  

我公司在线监测装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沈阳维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所有运维人员经考核持证上岗。我公司的环保专责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运维企业处理;环保部门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比对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认真、及时填写自动监测设备运维记录,各类原始记录内容完整并经相关人员签字,所有记录保存三年。

八、信息公开

1.在辽宁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测信息平台上。

 

 

 

 

                             后英集团海城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篇6

[关键词] 厂界环境噪声 测量 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1]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等产生的,在厂界处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特别在噪声污染纠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加大监测力度,按规范严格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自《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颁布执行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监测、监测点位如何布设、测量时间的长短、背景噪声如何扣除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同时影响管理部门的决策。

1 测量前的仪器准备

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2],否则测量无效。测量时传声器加放风罩。这是噪声测量最基本的前提,否则测量结果不真实,也是无效的。

2 测量中的细节关注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被测声源是否正常工作,对于噪声扰民、“验收”项目及“环评”项目,同时注明当时工况,对符合监测条件的才能够进行现场监测;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时进行。

3 监测点位的布设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污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噪声污染源是固定的;(2)车间内的噪声污染对厂界噪声的贡献夏季严重,冬季较轻;(3)除少数工业污染源外,大多数污染源污染范围较小,对厂界噪声的贡献与距厂界的距离有很大的关系,且污染时间和上下班次有关。

3.1布设基本原则

噪声监测点位布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3.1.1 噪声源直接影响最大的厂界布点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噪声源的基础上,确定噪声源影响最大的厂界布点监测。

3.1.2 与噪声敏感点对应的原则。在厂界周围距噪声敏感点(如学校、医院、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最近的厂界布点监测。

3.1.3 厂界四周布点的原则。考虑噪声传播具有辐射性和发散性,在厂界均有代表点进行监测。

3.1.4 适当加密布点的原则。如工业企业一侧厂界较长(大于200m),则应加密进行布点监测。

3.1.5 避开除围墙外的其他屏障的原则。GB12348-2008中只提到围墙的屏障作用,实际监测时还应避开厂界上的其他建筑物(如房屋、塔类等)的屏障。

3.2测点位置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对于无法测量到实际排放的噪声监测(高空噪声源等),这种情况建议在其周围噪声敏感点外1m处布设点位,测量此处是否受噪声影响,如达标则允许其合法排放,否则应对其采取措施以保护敏感点。

对于工业企业与噪声敏感点相邻时的噪声监测,应在噪声敏感点室内设置点位进行监测,执行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 测量时间的确定

对于稳态噪声(即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测量时间为1min等效声级测量法。

对于周期噪声(即在测量时间内,声级变化具有明显周期性的噪声),测量时间为1个周期等效声级测量法。

对于非稳态噪声(即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A)的噪声), 测量时间为整个工作时段等效声级测量法。

5 背景噪声的测量

多数情况下,企业不愿意或不可能为测量背景噪声关闭声源,故各地监测部门对测量背景噪声的认识或监测方法不太统一。认识和监测方法上的差异必然会影响监测数据的统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笔者认为测量背景噪声应遵循如下原则:(1)凡超标的监测点位都测背景噪声,不超标的监测点位不测;(2)首选在被测声源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测量背景噪声;(3)当被测声源无法停止工作时,可视情况在附近换地点寻找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被测声源保持一致时的参考点位测量背景噪声。测量结果的修正遵循GB12348-2008中5.7条规定。

6 受外来声源影响时测量厂界噪声的方法

在厂界噪声测量中,经常遇到外来声源在被测厂界的声级很高,有时甚至高于被测的厂界声级,这时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无法确切说明厂界噪声是超标还是达标,如果不测量厂界噪声,现有国家标准都没有对此情况作明确规定。解决办法有:(1)通过协商,看外来声源在测量厂界噪声时能否停止,能停则测量厂界噪声,不能停则不测;(2)通过测量被测声源源强,然后用噪声衰减公式计算厂界噪声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特征;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215-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由于日常污染物的排放而造成水污染以外,由于事故而引发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也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在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要求监测机构严格控制监测的质量水平,提交科学、真实、完整的监测结果,为决策机构提供精确的信息。

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特征

所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往往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而引起,在短期内造成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恶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难以防范,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同时具有如下特征:

1.1 复杂性

对于水体中含有的毒性物质来说,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若干毒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存在毒性独立存在、毒性抑制或者毒性增强等各种可能性。在现有的水质日常监测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关注正常状态下的水体中污染物或者毒性物,但是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则要考虑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1.2 危害性

当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就会迅速扩散或者溶解。由于水污染问题的存在,可能对河流两侧的动植物、区域环境等造成影响,甚至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1.3 不确定性

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并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发生方式或者规律等,同时其污染源、危害性等有所不同,因此具有明显的不确定特征。

2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2.1 强化水质与水量的统一监测

以我国大多区域的河流现状来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实际上,水资源是质与量的双重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同一条河流来说,排放的污染物量相同,但是水量不同,那么污染物的浓度也有所区别。在相同的数量下,由于污染物的差异问题,决定了水质状况的区别。那么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中,必须注重水量与水质的统一检测,既要加强对水量变化的控制,也要强化水质问题,尤其发挥水文监测站的作用,提高对污染事件的反应速度,可将污染损失降到最低。

2.2 构建完善的应急监测方案

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之后,为了确保应急监测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协调的方法,制定完善、有效的监测方案,以挖掘应急监测的潜力,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发挥监测的作用。在制定的应急方案中,应该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细化应急监测的细节,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当水污染事件发生之后,需要在总体预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人员配备、项目内容、仪器设备、方式方法等,制定实行监测活动的具体细则。在这一阶段,应结合事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发挥应有作用。

2.3 实现监测方法的创新

以当前我国水质监测的状况来看,主要以实验室监测为主。无论是人员选择、仪器设备还是环境要求等,都围绕实验室监测方法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流监测、湖库水质监测等工作。如果发生紧急的水污染事件,仅靠单一的实验室监测方法明显不足,这就需要采取实验室与监测站两级运行模式。实验室主要负责日常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并做好对水污染事件的理论指导,强化现场监测的仪器管理;在监测站开展水质监测活动,主要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污染物特征进行测定,完成现场采样过程,同时对区段范围实行监视性巡查,对水质状况发出报警信号,并配备专业的固定监测设备与现场测试仪器,确保及时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

2.4 积极应用监测信息系统

在应急监测信息系统中,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在当前信息时展的背景下,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必将提高应急监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水平。应急监测信息系统中涉及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通信技术等。其中,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认污染源的具置,根据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污染可能扩散的范围,提高监测点的精确性,合理性;而地理信息系统则可对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客观分析,实时显示监测的数据和图像,将相关信息内容直观地体现出来。通讯技术则可实现监测信息内容的共享,更利于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确保快速解决突发性水污染问题,减少损失。

总之,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除了环境监测部门加强努力以外,相关机构也要加大配合力度,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应急监测队伍,确保监测任务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汪杰,杨青,黄艺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系统的建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6.

[2]韩晓刚,黄廷林.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1.

[3]侯雷鹏.浅谈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梁朝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状及设想[A].2008年广西水利水电技术专业学术研讨会,2008.

[5]汪志国,曹勤.浅谈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2008,1.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 重金属 减量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42-01

以传统的科技水平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时,有些监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弃物,若是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严格的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这些金属废弃物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无法想象的。

1 化学需氧量指标监测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方案是重铬酸钾回流法。第一,这个方案在监测过程中将产生汞、银以及铬等大量重金属污染废弃物,而更为让人担心的是该监测项目完成后的废弃物排放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流入地表水层,这样所导致的地下水水体汞超标以及铁超标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在一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求都比较高的监测中,往往需要我们添加一些试剂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例如在高锰酸盐指数进行监测分析的过程当中,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就需要在监测样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高锰酸钾以及草酸钠溶液,而当监测结束后将这些废液直接排放当地表时,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地表水水体呈现出明显的锰超标。第三,现阶段在对氯化氢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方式为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在实际操作中,每1 ml剂量样品当中含有约为0.25 mg剂量的重金属汞元素。当然这些重金属汞元素在排放入地表之后对于地下水水体的影响问题同样不可以忽视的。

2 实验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

我们将某实验室近5年来的工作量及金属废弃物理论产生量做了如下统计和分析。由某实验室近5年来的工作量及金属废弃物理论产生量可发现以下几点。

2.1 个别项目污染严重

个别检测项目具有较大的金属污染隐患,尤其是化学需氧量(COD)污染严重,该项目分析中需要含汞、铬、银、铁等多项含金属的试剂.特别是汞的污染物产生量占据了实验室的最大权重,监测任务较重,污染危害也较大在环境监测中,化学需氧量(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各类污水排放的行业标准,几乎全都采用了COD的排放标准作为限制指标。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在水体中就是进行的COD减排,对全国各类企业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线监控的主要因子也是COD。这就造成了COD监测在一段时间内,还将难以替代,任务总量难以降低,其所产生的含金属尤其是含汞废液量也难以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废弃物产生量已成为实验室内最大的金属污染源。

2.2 废弃物排放总量增加

该实验室历年来的监测任务在逐步增加。各项目每年的上报数据量均有大幅度递增,使各监测项目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显著。尤其是最近三年来由于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的需求。安装在线COD和氨氮装置的大量普及,使得金属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在实际工作中依据质量控制要求。样品的测定需要有空白样品、平行样品和加标样品等。质控要求平行样品和加标样品在20%~30%,加上测定时的空白样品,以及由于未知样测定时浓度不合适后重新测定等。在测定中各类试剂的用量要更多一些,实际分析中的用量还要比理论上多20%~30%。

3 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减量化对策分析

3.1 金属废液问题进行高效处理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金属废液直接排人大气环境的方案对实验室周围的环境污染是特别严重的。就这个问题我们其实有很多的解决方法,而最简单最方便的莫属于对这些金属废液进行专门的统一的收集,进而进行妥善的处理。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应该对金属废液的处理方法有明确的严格要求,这样我们才会把破坏降到最低。

3.2 监测方式改进与优化

在之前对重金属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以及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后,对周边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但是有一个我们不得不引起注意的问题,就是对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而言,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不得不去接触这些重金属废弃物,而且他们往往是频繁的大量的。这样的结果就会直接导致实验工作人员的自身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现阶段对于这一棘手的问题,人们是采取了对环境监测方法进行更换与优化的方式,这一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比如说:在二氧化硫的监测过程当中将吸收液试剂改进为甲醛试剂能够显著降低整个监测过程中含重金属汞废液的形成。除这之外,我们在有关硫酸盐的监测过程当中还可以将分析方式更新为离子色谱方式,实现对含重金属银及重金属钡废弃物的有效控制目的。

3.3 监测技术发展与完善

从狭义的层面来看,我们把环境监测工作中对重金属废弃物的控制可以定义为对重金属污染的减量化。从实践中我们发现,真正的重金属污染减量化并不是定义中所说的那样,而是对环境监测过程中重金属废弃物产生量的有效控制来实现的。当然我们应当加强对新型环境监测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例如在实践应用中以臭氧为氧化物以及以高锰酸钾为氧化物的测定作业能够很好地将重金属废弃物中银含量、汞含量以及铬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应该将这种方式进行大量推广和应用。在这基础之上我们更应该抓紧对现代监测科技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科技来实现人们自身无法实现的部分,对重金属的污染做一充分的解决,这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减量化的目的。

4 结语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许多监测分析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常规监测项目,由于采用的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具有较大污染性的试剂,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污染废弃物(废水、废渣等),导致二次污染的风险增大。如果在实验中不注意含此类废弃物的回收与保护,不但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也会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伤害。这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与环境保护的目的相矛盾,发现和改变这种现状已刻不容缓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 现场监测;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3602

1引言

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评估大气环境状况的关键,而现场监测是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的基础和核心,现场样本质量决定了监测的质量,所以现场质量控制是监测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障。废气组成变化大、易扩散,但现场复杂多变、监测条件恶劣,要获取满足“五性”的样品困难重重,为此需要对影响现场监测质量的所有环节进行识别,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成功的监测是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完美结合,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现场监测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有:监测人员及设备、监测前期准备、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

2监测人员及设备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测标准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对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及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现场监测是否准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废气现场监测涉及行业杂、点多面广、不易监督,监测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掌握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持证上岗,还要求了解产排污工艺,熟悉现场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也要求监测部门注重人才培养,后续培训监督及考核不放松。

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是现场监测顺利开展的基石。仪器设备更新跟不上监测的发展是监测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合理高效的仪器设备配置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要求各监测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仪器采购、检查、维护及保养,以确保新购仪器设备能适应监测发展,在用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监测前期准备

认真细致规范的准备对顺利开展现场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监测前应对拟监测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了解建设项目的特性,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管理要求及监测技术规范拟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及质控措施,按规范要求准备监测器具。

建设项目的特性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区域类别;批复时间、建设时间,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排污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处理工艺、排放规律、废气有组织排放源位置、数量,排污口状况、输送管道形状、尺寸、高度及无组织排放情况等。

选定监测断面,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因子、频次、方法和质控措施。根据污染物状态,确定监测采样方法和装置。有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断面设置应符合HJ/T397、HJ/T373、及GB/T16157规定,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尽量布设在治理设施与引风机之间的压管道上,采样位置要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避免受治理设施、风机、风门漏风等影响。监测断面难于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监测,但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不同方位的监测孔、监测点数目和监测频次,以减少因气流不稳带来的误差。

监测器具准备。选用合适的监测仪器,仪器测量范围及精度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功能正常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按标准要求对所需的采样介质和试剂进行检查,样品容器洁净无污染,需用试剂在有效期,滤筒应剔除筒壁过薄、过厚、有针孔及厚薄不均的,碎屑或挂毛应清理干净。

4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

监测前对烟道进行检查,对采样口进行清灰处理,确认有无漏风情况;对监测仪器运行状况、气密性进行检查,确保气路畅通,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环境空气中进行传感器调零、校准。专人巡查记录运行工况,保证监测期间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稳定且符合监测要求,当执行标准或环境管理对监测工况有要求的,应达到规定工况后才能监测。

准确测定需输入采样仪器的大气压力、烟道尺寸等参数,预测流速并且选择合适的采样嘴。根据方法最低检出限及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体积,视待测物浓度设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方式。监测时操作人员站在监测孔侧面,密闭采样口,防止漏风或外界空气进入烟道造成烟道内气流不稳。采样气路应尽可能短,采样前后烟嘴背向气流,采样时烟嘴正对气流方向,角度偏差不得超过10°;烟道负压对采样有影响,采样停止前1s需切断采样管与采样瓶间气路,防止样品倒吸。恒流采样时,采样前后烟道流速变化不得大于20%,跟踪采样时,跟踪系数在1±0.1之间。仪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开机,每个测试周期完毕应在空气中清洗至仪器读数10 mg/m3以下,再进行下一个周期测量;监测结束后,用洁净空气清洗监测仪器气路至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避免高浓度气体残留影响下次监测数据和腐蚀仪器。

多台采样器进行平行采集时,烟枪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叉影响;多点采样时,各监测点的监测时间尽可能一致,采样换点信号给出时,应迅速、准确换点,烟尘采样每点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 min,每个样品采集体积在300 L~1.0 m3之间;对治理设施去除效率进行监测时,应使用同型号仪器,同时校准,同步监测。

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污染物时,应在仪器稳定后读数。烟尘采样时,烟道内同一断面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粉)尘浓度通常不均匀,有自然沉降作用,应严格执行等速采样原则;当监测废气含尘量很低时,需适当增加每个滤筒的采样体积,减少采样误差,防止滤筒负增重;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擦挂、抽吸、压碎等物理损失,采样结束取出滤筒前,需用细毛刷将附着在烟嘴内的尘粒扫落至滤筒中,滤筒放入专用滤筒盒内。烟气采样气态或蒸汽态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采样位置可以不受此限,但应避开涡流区;同时根据被测组分的状态及特性选择冷却、加热、保湿、过滤、干燥等措施,防止尘粒或水分直接进入仪器而损坏仪器,或烟气冷凝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每批样品至少采取一个全程序空白,充分感受监测全过程的温湿环境、尘环境、工件环境变化,并用全程序空白作相应误差校正。

现场监测的采样记录的完善程度是复现采样情景的一个重要途径,采样记录越详细、越具体,对于实验室分析人员和综合分析人员的帮助越大。应详细记录监测工况、样品采集数据和环境条件,并与样品编号一一对应,对于重要的或是复杂的情形,则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拍摄现场的采样情况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5样品保存与运输

根据样品的理化性质按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容器、保存措施及运输方式,作好防混淆、防污染、防流失“三防”措施,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样品待测组分发生的变化控制在质控范围内。

样品采集结束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特别注意在样品运送和保存期间,防震、避光和低温,放置颗粒度样品的容器不能倒置。

6结语

废气污染源样品有极强的时间性、空间性,要取得满足“五性”的样品,应对监测所有环节进行识别,严格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正确评估污染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朱晓霞.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3(1) .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监测目的与原则

1.目的

环境监测是为实现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环保目标。通过对环境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目的可归纳为4个方面: (1)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判定污染源,为实现环境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积累监测资料;(4)提供环境管理依据,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综合。

2.原则

(1)监测项目应执行国家与地方环保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综合运用好经济及相关政策为评价监测资料;(2)据监测项目的要求,摸清监测区域分布现状、污染点源、收集原始资料、因地制宜地制定监测方案,并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 (3)监测网络系统确定,监测点位选择一定要具有准确性与代表性;(4)规范监测行为,以科技为依托、开拓创新,注重现状、有序监测,严格按确定的技术路线、频次、分析方法、实验测定到数据整理等全过程质量控制; (5)针对监测列项要求,提出监测评价报告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并进行专家评审确认。

二、环境监测过程与分析方法

1.环境监测过程

目前监测的一般过程为针对需要监测场所,按照监测程序首先进行实地调研制订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提出方案专家评审上报材料等。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都应对照质量保证体系的技术规范、规定为指导。

2.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目前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份分析及其状态与结构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二种:化学分析法中常用的有重量法和容量分析法,如:重量法用作残渣、降尘、油类、硫酸盐等的测定;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水中酸度、碱度、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是以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近几年以来,国内被广泛用于环境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如分光光度法常用于大部分金属、无机非金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有机物的测定,对于污染物状态和结构的分析常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分析范畴。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

1.特点

一是监测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二是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周期越长,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三是监测的追踪性:监测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特别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统一授控状态工作作业。

四、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

1.环境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测试技术最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监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以下6个方面: (1)以目前人工采样、实验分析,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监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监测仪器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新监测技术发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ⅠCP-AES)普遍采用,联用仪如GC—MS、GC—AAS、ICP—MS。发展动向方面,遥感技术广为采用,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分析技术联用,污染物状态分析技术,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传送和处理自动化。区域大气、水质监测系统已实现自动化。对于较大范围内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也是发展很快。至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测定原理已由仪器“干法”替代了化学“湿法”。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分析

环境监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形如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中间若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其监测结果是不符合实际的一个数据。为了获得准确一致的数据,从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并对每一个监测项目内容、工作与监测人员也应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1)采样的质量控制:经现场踏勘,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按环境要素分别制定详实的采样技术细则,样品和交换与管理制度;正确操作与校准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吸附剂是否有效,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符合采样要求,有否避开污染源的影响;采样管和滤膜的安装是否正确。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

(2)样品运输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采样管或滤膜在采样前从实验室运往监测点,采集的样品需送回实验室化验分析。这一过程中,采样管不可倾倒,采样管之间应用软体物隔离,以防吸收剂溢流。滤膜应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子里,使用时用不锈钢镊子取放,避免滤膜在进入采样器前被污染。如果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考虑到样品的稳定性,样品应贮存在温度低于22℃的环境中,最好存放在冰箱里。

(3)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对大型监测而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分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几个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它涉及到每个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监测结果的质量。而工作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活动之中,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

(4)报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数据审核制度,从分析、复查到责任审核都分工负责、层层把关,做到三级审批制度,对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严把数据质量关,发现可疑数据或疑难问题,监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查证分析解决,做到有疑问的数据决不上报。

(5)工作质量与数据质量之间的分析:工作质量是数据质量的保证,数据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结果。数据质量的指标是用数据的基本特性或性能来表示的,而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其指标则是以质控数据的合格率,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员工的责任心等表示的,若数据的合格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高,监测各项规章制度,监测过程均按指令的路线有序进行,这就意味着工作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