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监督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务监督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监督;委员会;职能;义务
随着十的召开,农村、农业也逐步进行改革,新农村也需要新型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农村所出现新问题也急切需要解决,农村廉政建设也初见成效。当前,农村所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村干部对土地耕地管理程度、村务公开程度、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
2.村干部的服务宗旨和作风意识,工作方法和办事方式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
加强农村廉政建设,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民主监督权利,是现代化农村的需要,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响应今年在十会议上就农村改革的讲话精神,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一、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重要性
1.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农村廉政建设,是完善党和国家对农村廉政建设的需要。
2.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保护好农村公共集体财产不被个人私有支配与霸占的需要。
3.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解决好党群干群与农民的关系,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
4.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利于加强农村干部廉洁自律与民主法治意识,自觉地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乡风,促进乡风文明,廉洁乡村环境。
5.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农村廉政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同时,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在新形势、新情况下,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促进农村廉政建设,在村级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农村事务,为民服务及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保护好国家资源,行使好村民应有的权利,对一切破坏国家资源和损坏民众利益,包括环境污染对民生命财产造成伤害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权利与义务
(一)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
1.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农村各项事务进行监督。
2.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要确定不是村“两委”的关系人,对村“两委”必须秉公监督。
3.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农村的另一机构,平行于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开会时须同时列席会议。
4.对农村出入财务进行核对。
5.对村“两委”所进行不合政策与法律及损民行为提出废止意见。
6.督促农村党务、村务公开。
7.对违规违法的村“两委”成员依法提出罢免意见。
8.协助上级部门在农村进行廉政建设。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权利
1.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作为农村机构,有权组织相关的廉政活动和会议。
2.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监督农村的一切事务。
3.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对农村的收入与付出等财务进行审核。
4.对公益慈善资金的管理与分配权进行监督的权利。
5.对农村的环境与基础设施提出修理意见的权利。
6.列席村“两委”会议的权利。
7.接受村民意见,代表村民监督的权利。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义务
1.帮助村民解决一些侵权事务。
2.向上级政府汇报农村的廉政情况。
3.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召开村务监督会议,商讨解决方法,及时汇报上级相关政府部门。
4.设立村民监督意见箱和接待处,了解和对村民提出的意见提交给村“两委”,督促村“两委”解决相关问题。
5.对农村涉及违纪违法的相关问题提交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唯一一级监督机构,在完成对农村的土地、耕地、集体财产、矿产资源、财务、选举、计生、公益等全权监督,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化新农村、新生活为目标。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相关事项
1.村务监督委员会在监督过程中必须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相关村民代表必须列席,在公开透明下进行村务监督,讨论问题。
2.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必须公示,征求民众意见,接待民众,了解民众诉求。
3.公示过后,村务仍未解决的或没法解决的提交上级相关政府部门解决。
4.对村务监督涉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家属的该村务监督委员必须回避。
5.村“两委”成员家属房亲不列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以实现公平监督。
6.监督过程中存在异议需仲裁的,需向相关上级政府提交仲裁文书。
7.监督过程中,有权对村“两委”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专人专职存管相关资料,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制。
8.在监督过程中,遇暴力抗法的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9.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一般由5人组成,同村“两委”选举日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受国家法律保护。
10.上级政府对村一级监督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包括农村的廉政建设与村务监督指导与财政支持等。11.村民对村务监督委员做出的解决处理仍不满意的,并要求上访的,可以协助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处理,直到解决。
12.村民在参与村“两委”选举时,同时有权参与村务监督委员成员的选举,村“两委”成员家属不被列入村务监督委员成员的选举名单。
13.村务监督委员在监督用地建设过程中,必须报国土部门同时监督。
14.在村民会议上做出的决议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村务监督委员必须提出建议意见。
15.对涉农、水利等维修款进行监督。
16.对农村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
17.对农村社区的防恐安全进行安装与修善、后期管理等的监督。
篇2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村民自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途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镇就根据当时实际,在全镇各村普遍开展了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工作。1998年上半年,在我镇召开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我镇的先进经验。随后,我镇的村务公开制度在探索中得到健全和完善。2000年,我镇首开咸宁市之先河,建立了村帐镇管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咸宁日报》曾在头版头条配发短评进行过报道,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先后深入到牌洲湾对此作过调研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4年,我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牌洲湾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拓宽了村务公开的范围,丰富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保障机制,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更好落实。
(一)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在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五个方面的规范: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七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组干部报酬、涉农收费、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惠农政策等等。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有条件的村还通过农村有线广播公布。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
(二)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我镇个别村村级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我们组织人力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清理,把一些群众不清楚、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搞清楚,还群众一个清白,为全面公开财务奠定基础。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村里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镇财政所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镇财政所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有效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村里的事情不是由干部说了算,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民主管理就有了新载体,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级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民主评议由镇党委、政府具体组织,通过支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通过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考核直接挂钩。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村民自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途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镇就根据当时实际,在全镇各村普遍开展了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工作。1998年上半年,在我镇召开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我镇的先进经验。随后,我镇的村务公开制度在探索中得到健全和完善。2000年,我镇首开咸宁市之先河,建立了村帐镇管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咸宁日报》曾在头版头条配发短评进行过报道,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先后深入到牌洲湾对此作过调研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4年,我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牌洲湾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拓宽了村务公开的范围,丰富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保障机制,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更好落实。
(一)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在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五个方面的规范: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七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组干部报酬、涉农收费、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惠农政策等等。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有条件的村还通过农村有线广播公布。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
篇3
通过几年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主要有三条:
第一、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健全机制,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在党委(总支)村成立了纪律监督委员会,全市各行政村都建立健全的村务公开工作机制,选举产生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在健全机制的同时,注重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民政局牵头抓总,市纪委、组织部、农工办、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能否提高水平的关键。为此,重点抓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考评制度等五项制度建设。同时下发了《*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考评办法》,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会,定期进行工作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出特色,必须注重实效,不断创新。一是硬件设施统一规范。全市各村的公开栏面积都按照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了配置,还因村制宜配置了相应数量的副公开栏。目前全市共有村、组务公开栏2100块,总面积达8500平方米。二是各项公开内容完整齐全。在全市推行《民主理财报告书》,设计村务公开图式表格。较好地提高了村务公开的整体水平。三是信息网络管理初显成效。开通了全市村、社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压力。四是组务公开逐步铺开。部分镇、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组务公开制度,延伸和拓展了村务公开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创新,强化完善,加大力度,把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及村务公开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全社会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高村干部执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本着简洁、实用、有效的原则,对各村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全面疏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要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全市不同层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分期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篇4
一、抓住一个关键点,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上狠下功夫
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规范运作是重点。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抓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该区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察牵头协调,民政部门负总责,财政、农业、经管、司法、计生等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各镇(街)、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意见》,区纪检、组织、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也都下发专门文件,指导和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开展。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进行小结,年底进行考核总评,切实加强协调和指导。三是健全督查机制。在督查范围上,实行点面结合,每月15日前每个镇(街)随机抽查三分之一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推动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在督查方式上,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明查,抽查时,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预约、不用基层人员陪同,督查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暗访的方式,保证了督查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在工作力量上,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除从区纪检、组织、民政等部门抽调专门督查人员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3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兼职督查员,实行划片管理、交叉督查。四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干部与乡村帮包联系点,同目标、同责任、同奖惩,实行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计划生育等捆绑式帮包、一体化考核。同时,还建立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镇、村集体当年不予评先树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不予提拔重用,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或免职,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抓住一个根本点,在公开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上狠下功夫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一项长期的工作。为此,该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确保做到全公开、真公开、群众满意,有力地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首先,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政务、事务、财务、计划生育和村民点题“五位一体”拓展。政务公开内容主要是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社会救助情况以及宅基地审批情况;事务公开内容主要是工作安排情况、村干部管理情况以及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财务公开内容统一按省农业厅制发的财务公开表格内容公开;计划生育公开内容按计生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公开;村民点题公开指公开栏未涉及到或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其次,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格式”的要求,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全过程拓展。本着节省、实用的原则,在村部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统一设置固定、永久的公开栏。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还要求各村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如实告知群众,把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第三,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乡镇(街)、村、户三级联动公开拓展。除规定必须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饮水、用电、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道路建设等10余项内容定期公开外,还印制了村务公开表,由村填报,镇(街)审核。村务公开表镇(街)、村各1份,公开内容“一表定死”。村级公开的同时,镇(街)同步公开,使群众不论是从乡镇(街)了解到的,还是村委会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区、乡镇(街)根据村务公开表的内容定期抽查或普查,发现内容不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整改,避免了公开内容不真实、假公开、不公开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规模较大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村实行入户公开试点。即在公开栏公开村务的同时,村干部把村务公开表直接送到各自然村的村民代表、驻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里,由这些同志入户进行讲解宣传,让广大群众即便坐在家里也能及时了解到村务公开的情况。
三、抓住一个切入点,在完善决策、扩大民主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
为落实好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区结合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后建章立制的机会,重点规范了三项制度,有效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一是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规范了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决策活动的正确方向;规范了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使表决结果充分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规范了村委会决策执行权,维护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让群众参与决策的整个过程。同时,在镇、村两级推行了重大事务民主听证制。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是农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村级管理的一个难点。为此,该区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双代管”和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双代管”即将村级财务、帐务全部纳入镇(街)代管,各村不再单独设立财务帐目。民主理财即村里的每笔支出单据,都必须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经办人的签名方可支出;所有支出单据,必须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才能入帐。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有效地堵住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规范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制度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即:每年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都要作述职报告,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由评议者评出称职或不称职,由镇(街)党委、政府考核认定。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要进行组织调整或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罢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底由各镇街抽调经管站、审计站、财政所的同志,对全区107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进行交叉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篇5
甘南县所辖5个乡5个镇,9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281.7万亩。近年来甘南县不断完善村级议事程序,逐步规范村级民主理财,强化了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了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确保广大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一、主要做法
甘南县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按村型大小,每村选举了3―5人,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行原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
1.完善了议事程序。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大额资金使用、建设项目及兴办公益事业等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党支部会提出意见、“两委”会商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以上两个会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参加以上两个会议)(有录像),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公示到各屯人群集中场所(如食杂店)。同时,村广播喇叭对相关信息公示5―7天(有录音)。整个过程乡镇包村干部必须参加,并签字确认。留有影像资料。
2.完善了监管流程。对决议公开的议定项目,村向乡镇三资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要注明未来资金的使用去向,乡镇三资中心复核后,主管领导签字盖章,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1)涉及资产变卖、林权流转的,需向乡镇三资中心向乡镇资产资源评估小组提出评估申请,乡镇资产资源评估小组经过实地勘察后,出具评估报告,并在评估报告上签字,林权流转的合同样式采用林业部门统一的林权流转合同样式;(2)涉及草原发包的,还需向县草原管理站备案并索取统一草原发包合同样式;(3)涉及机动地发包的可不需评估,按决议额度申报即可;(4)涉及村办企业、沙坑、石头坑、水面、林地、废弃地等其他资产资源发包的步骤同(1)需要进行评估。(5)额度较大(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的资产资源处置,需要有乡镇党委会的决议。定价后的资产资源处置事项,标的额5万元及以上的,由乡镇三资中心向县三资办提出资产资源处置申请,县三资办业务人员审核后,领导签字认可,并加盖县三资办的监督指导章。
3.完善了财务制度。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着重抓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资源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建设。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明确了28项村务公开内容,并统一规范了村务公开图板,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在时间上定为: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公开应为当年的1月15日,同时公布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季度收支情况公开时间应定为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份的5日;月份财务收支情况公开时间应为下月的5日;涉及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开。
4.完善了业务要求。按照财务制度及相关要求,重点明确了一些关键环节方面的要求,如“四议两公开”中的四个会议参会人数达到规定要求会议才有效,参会人员都要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并按手印,村民代表会议要有录像资料。村财务收支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方可入账。村财务公开事项,需要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后方能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
二、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公开不到位。部分村级财务公开存在随意性大、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虽然实行了财务公开,但时间不及时、项目不齐全、内容不明细,群众看不懂;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由于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导致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底数不清楚,对村干部不信任,由此引起的经济问题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的比较普遍。个别村有总账没有明细账,账账不符;二是个别工程、项目开支未能纳入账内核算。三是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白条抵库现象。
3.资产资源处置不规范。一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怕麻烦,只召开了两委会,没有召开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有的召开的会议人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有的召开的会议存在一言堂现象。二是有的村收入款项不能及时存入专户,存在公款私存或坐收坐支现象。三是合同欠规范,有的村不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有的村的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容易引发争议。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大对村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使他们真正理解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内涵。同时,要利用媒体和村屯广播的优势大力宣传民主理财好的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与建议
一、宁德市农村“三资”管理基本情况
宁德市以“世纪之村”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为载体,已全面建起了市、县、乡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农村集体“三资”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农村财务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近几年,宁德市蕉城区、寿宁县先后被列为农业部“三资”监管示范县。一是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制度,规范农村“三资”运作程序。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制度,对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集体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进行记录。2016年末统计,资产总额55.5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9.8亿元,农业资产0.31亿元,长期资产35.46亿元。二是加强会计委托中心建设,村财乡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全市已建立会计委托乡镇数126个,其中工作人员305人;招聘会计142人;建立工程招投标服务中心的乡镇122个,其中工作人员330人;建立资产资源管理中心的乡镇116个,其中工作人员282人。三是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让村级财务收支在阳光下运行。乡镇会计中心定期向村集体通报,村两委向村民公布“三资”及运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全市各行政村设立村务公开栏,群众随时可以查询村级集体“三资”状况。四是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审计监督。重点检查村级资金、集体资产招标投标、涉农补助发放、土地审批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还不足;二是一些农村“三资”管理不够严格、不够规范;三是村财财务不够公开透明;四是对村级财务监管不力。
三、对策与建议
1.明确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一是统一管理机构,理顺监督、管理机构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对村(社区)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确保村两委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发展各类集体经营项目,有效行使集体“三资”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切实做到阳光运作。二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对“三资”管理和村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其切实履行职责。
2.明确农村“三资”管理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完善配套立法,进一步明确农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中职责分工,使乡镇人民政府更多的承担起农村“三资”监管的主体责任,共同做好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乡镇经管人员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中坚力量,要明确其岗位和职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当好农村“三资”的审计员和评估员;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要把好村集体收入支出票据审核关、管好村集体资金,当好会计员。
3.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各乡镇、村组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制度,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年检、报告和公示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二是完善民主管理。针对过去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独立发挥作用能力差等问题,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小组职能“三合一”推行村(居)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监督制度。三是建立村务公开监督机制。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村财按会计制度报表公开,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使农村集体“三资”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当、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4.强化“三资”管理措施。一是清理摸底。采取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与账内账外相结合、与审计公开相结合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债权债务和资产资源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建账,并向群众公布。二是规范村集体资产处置程序。严格做到政府审查批准或备案,相关部门指导实施;坚持集体决策,由群众掌握决策权。三是要建立审计制度。农村“三资”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审计制度,认真抓好年度会计审计、农村干部离任审计,热点问题专项审计,专案审计等工作,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近年来,我市在开展村集体财务日常审计监督的同时,根据农民群众举报提供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事项进行专项审计,以及开展村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检查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情况。对审计中发现侵占集体资产、铺张浪费等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责令退还和赔偿;对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人移交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及司法处理。
篇7
①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包括固定资产构建计划、农田基本建设计划等。
②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
③年末综合公布各项收入、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全年情况。
④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重大收支事项随时公开。
⑤村级每月的财务公开榜由中心记账员按照统一的格式,根据原始凭证、现金日记账、明细账及其他原始资料逐村逐户,逐笔逐项填写,达到项目清楚,内容完整,数据真实以及账单与张榜公布的数量和金额相一致的规定要求。
村级财务公开榜由中心负责人审核后,记账员送达村,由支村两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加盖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中心公章和签名后张榜公布。对经程序复核不合格的公布榜要退回中心重新抄写,直至村级认可后方可张榜公布。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公开地点要选择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公开形式可采用固定公开栏、书面明白通知单、张榜、广播、电视、网络、民主听证会、其它有效形式。
各村要按统一规定的财务公开日,把财务公开榜贴在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内。全县统一规定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8日为公开日;年初(4月8日)公布当年财务预算,年中(7月8日)公布上半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年末(2月8日)公布上年财务决算、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三资”清查等财务总情况;各项收入与支出每季度公布一次,重要财务事项及时逐项逐笔公布。
村级财务公开后,要挂意见箱,村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要轮流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待群众对有关事项的询问,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出解释和答复,对群众认为不真实,不详细,看不懂的公开榜,“三资”管理中心要派人对有关事项及金额进行核实后重新张榜公布。
1、年初由村委负责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讨论通过,报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批准备案,形成决议,张榜公布。
2、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
3、预算编制的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预算支出分四部分,即:“一事一议”项目专项支出;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五保户支出;集体经营收入;其它收入。
4、预算编制的收入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预算收入分四部分,即:“一事一议”项目专项收入;转移支付补助;其它生产公益事业项目支出;其它支出。年中,预算需要调整时,要严格履行民主程序,报“三资”管理中心批准。
篇8
关键词:村民自治 乡镇行政权 村民自治权
2O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两种力量及其制度模式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一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党的政治领导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二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村民自治权,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自己进行管理,按照民主的原则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两者产生了诸多矛盾,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成为最为突出问题之一,而当前西部贫困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交通落后、土地分散、粗放经营效率低、公共卫生建设严重滞后、公共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等现状,急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的民主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且需要国家负责任的引导和帮助,绝不能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变相转嫁于农民或压制村民自治运行。所以正确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分析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此规定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关系在法律上的定位,他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但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现状而言,现实中的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常常与法律法规存在着种种偏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频繁干预与过度控制,将村民委员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进行行政领导,布置各项任务并下达行政指令,从而转嫁乡镇行政权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于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造成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空挡与错位。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人事控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会议负责,乡镇政府无权任免,但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通过在村干部中培植自己的人实行对村的间接控制。例如在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限制,使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转变成乡镇政府的“人”,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角色错位。虽然便利了乡镇政府对村的管制和所属行政责任的完成,但往往造成村民心目中精英人物落选,压制了村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构想与向往,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一种剥夺。
第二,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干预。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有时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不仅是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它还直接“领导”村委会;要村民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村委会仅仅协助是不行的,必须由村委会“负责”完成。所以实践中村委会承担着诸多乡镇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使村委会成为“准政府”,这样以来村民自治组织便陷入忙于繁多的政务而无暇顾及村务的局面当中,以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村民自治原则也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第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财政监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基础有限的现象,而乡镇政府往往凭借自己的财政监控职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进而影响整个村的管理形式,缺乏经济基础的村委会也只能听任乡镇政府控制。
第四,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价值控制。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缓慢,需要国家提供各种贷款救济及其它资源供给,使得乡镇政府可凭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社会价值分配权对村委会进行调控。
二是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导致村民自治功能萎缩。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视其它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存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环节都是“虚位”的,因此,在自治实际运作中出现失衡现象,造成村民自治呈偏斜状态运行,使村务管理实践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和损害村民利益的现象,降低了村民自治的实效。
三、实现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路
通过上述对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的分析,为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和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立足贫困地区现实,从改善乡镇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两方面出发,努力寻求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一)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管理范围,实行依法行政。《村民委员组织法》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所以可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法实施细则》,从实际工作考虑,对乡镇政府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明晰那些是属于正常政府行为,那些是属于不合理的干预。
其次,合理划分二者权限,界定村务和政务。所谓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事务,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是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事务。村务,是在一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它涉及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共同利益,是由一村之内的村民共同管理的事务,具有群众自治性,体现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公共意志,由村民共同决策、共同遵守。所以,乡镇政府要区别二者的范围,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属于政府的职权。因此,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属于政府办理的事情,如果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如果不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个人事务。对自治领域的事务要给于指导和支持,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不加干预;对非自治领域的事务要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国家任务的完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三,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乡村关系实质,将上下级隶属、指令性执行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助、民主协商观念。其次,乡镇政府布置任务,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职权和各村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协商,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改变过去指令性工作模式。再次,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学会指导村委会依法换届选举,尊重村民民主意愿,不委派干部,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村民自治氛围,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村民自治。
其四,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需要向村级渗透。鉴于此,对于西部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可适当加大基层管理成本的投入,增设乡镇政府对村的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减轻困扰在村民自治组织头上的现实行政压力,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轻装上阵,投入主要精力搞好村务。真正实现给村民自治组织“减负”。
(二)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四个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方式、民主监督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方式,应该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科学构建村民自治结构,成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进行会议的有效召集,并代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切实发挥村民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般情况下,西部贫困地区村民比较分散,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常设机构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经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建议;另一方面,对村委会提出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样既有利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有效充分表达,也对村经济建设项目起着科学参谋和严格把关作用。
二是定期组织进行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可根据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村委会一季度或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报告村经济发展和财务收支情况,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听取意见后积极答复。由此可形成对村委会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促使村干部积极工作,管好村务,避免出现过分关注选举阶段而选上后无所作为的现象。
三是对外积极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严重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自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村民自治“知识引援”迫在眉睫。目前可实现的途径有:联系志愿服务西部组织,求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戈0,持续引进热爱农村的知识青年深入基层,安排他们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挂职锻炼。同时积极与周边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来村实践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四是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民主政治素质,深入自治精神。首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培养合格的主体。突出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村民,用正确思想引导村民,使其学会依法自治,有利于他们直接参于村民自治建设,同时也为村民自治的运转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量;其次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使之具有比较成熟的现代民主观念、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以便于领对路、带好头。
篇9
二、闯出来的路子
村级民主管理是一项新事物,贵在创新。怎样寻找村级民主管理的路子,在最佳结合点上破题,我们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村实际,以开拓创新总揽全局,以操作实用为出发点,以建立和谐***,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闯出了“四个一”的新路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村级民主管理的特色。
(二)运行创新,一张通用笺管好村务活动。我们认为,村级民主管理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村干部代表全体村民行使村级民主管理的公共活动。然而村干部怎样去开展公共管理活动,必须有一个可记可查可阅可存的方式。为此,我们以“五事”活动为中心,科学设计印制了“通用笺”并高标准制作了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等10个文件夹一切村务活动,全部使用通用笺,一改过去干部从事村务管理活动说过撂过,或干部记在本本上,装在提包里,杂乱无章,难以保存,不便公开的弊端。与此同时,通用笺具有四种功能:一是规范记录功能,设计有事项、摘要、处理结果等栏目,真实反映村务活动全貌;二是合同协议功能,如集中议事,对形成的决议,干部和村民代表均须在通用笺上签字,具有合同协议性质,干部和村民都须执行;三是监督督办功能,如办理某一事务,由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通用笺上均写的清清楚楚,一方面增强了村组干部办事的紧迫感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村民可依据通用笺查询督办;四是存档备查,为村务管理提供真实依据。截至目前,我们村干部的办公桌上放着通用笺,所有村务活动随说随记,已经成为我们村组干部时刻不离的办公载体和工具。
(三)机制创新,一套好程序确保高效运行。机制是一切工作高效运行的内在动力和保证,同时它又蕴涵在事物运行的规范性程序之中。对此我们着重建立了四个方面的运行程序。一是财务审批程序,村组所有的财务事项发生后,经手人必须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再报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审计,确认合法、合理、准确无误后入帐。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二是村务公开程序,村组所有财务审批程序后,在每月5日前在公开墙上逐笔公开;三是村民议事程序,所有重大事项按照《村民议事规则》,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交村民代表集体讨论,所作决议必须符合四个原则,即政策法规原则,民主决策原则,紧扣主题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四是建设项目发包程序,所有项目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首先定出标的,再召开村民会议竞标,对中标者村组必须在公开墙上进行公示。上述四个方面的程序,构筑了我村民主管理的规范性平台,确保了我村各项事务的高效运行。
(四)评价创新,一张评价表强经民主监督。从一定意义说。我们村组干部既是村民的公仆,又是村级民主管理的主角,肩负着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民主管理的重任。为了提高村组干部的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们借鉴民主评议干部和人大行风评议的作法,在每季度末定期评事中,组织村民代表对村组干部落实“五事”工作情况,让村民了解全村“五事”的工作全貌;二是每个村组作“五事”工作述职报告,汇报本季度作了哪些工作,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三是制作了《***村组干部第×季度“五事”工作评价表》,将所有村组干部名字全部打上,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村民代表根据村组干部个人述职情况独立思考的填票,在自己认为符合的栏内打“√”或“×”。评价过后,村委会还要在公开墙上将评价情况公开公示。这样就将村组干部整体推到了村民代表面前,接受村民代表“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在4月1日第一季度评事中,“五事”工作作得好的干部述职生动,村民代表喜笑颜开,作得差的无话可说,窘迫汗颜。在这次评议中满意率最高,被评为“优秀办事干部”的村民兵连长张思友感慨地说:“一张评价表硬化了民主监督,给我们村组干部都画了一个像,使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干出来的效益
实践证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得民心合民意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极具可塑性的溢满芬芳和甜蜜的社会性事业,虽然我村实施仅四个月的时间,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村的社会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风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灿烂和光明。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洲的建设。
自我们开展村级民主管理以来,我们干部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事事同群众商量;群众享有对村务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事愿向我们干部说,有话愿对我们干部讲,长期以来形成的干群对立的坚冰被融化,过去群众“见了干部想发火,干群说话就吵架,干部办事就猜疑”的可悲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全村出现了干群齐努力,共同奔小康,共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四是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促进了全村社会稳定。俗话说“大乱必有大治”,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我们找到了“大治”的灵丹妙药。截止目前,全村第一季度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全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村民心服,大家如意;大事不出村,村民代表集体研究决策,当场拍板,共同办理,杜绝了集体上访,全村和谐祥和,社会稳定。去年的上访代表李开付感慨地说:“如果以前村干部都象现在这样办事,我们也不会到北京、到省里去上访。”
四、今后的发展设想
客观地看,我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民主管理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以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民主管理的意识和需求;二是继续维护和调动广大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保护广大村民的热情;三是不能忽冷忽热,必须持之以恒,建立长效机制;四是严格执行制度,加强监督。为此,今后我们***村民主管理的发展设想是“一稳四扩三加大”。“一稳”就是稳定现在已经拟定和正在实施的村级民主管理框架和格局,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四扩”就是村务公开的范围,力争最大限度地公开一切村务活动;扩大村组干部为民办事的项目,力争最大限度地公开一切村务活动;扩大村组干部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力争对村民要求的事项应办尽办;扩大干部问事的频率,力争高效快捷地掌握全体村民的愿望和动态;扩大集中议事的领域,力争将所有事项纳入集中议事的内容。“三加大”即加大定期评事力度,强化社会评价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体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虽然我们在村级民主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与此同时,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精心呵护,谨慎操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继续矢志不渝地探索村级民主管理的规律,完善创新村级民主管理的思路,为建设和谐***而努力奋斗。
篇10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好头、起好步的第一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筹规划,抓好布局,对于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提升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局党组关于连续完善、创新提高、争创品牌的要求,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品牌县(区)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内容
基层政权建设主要包括村委会建设、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三大主要工作,每项主要工作中又包括具体的分项工作。创建活动既可以围绕三大主要工作进行创建,也可以在分项工作上进行创建。创建项目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选择:(一)村委会建设方面: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委会干部队伍建设,村委会干部培训表彰,村委会民主作风建设,村委会干部考核评议,落实村委会干部履行承诺践诺工作,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村委会工作制度建设,村委会配套组织建设,村委会建设创新等;(二)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社区覆盖设置工作,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经费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社区干部和工作者工资待遇保障,社区图书援建,社区文体开展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社区档案管理,社区星级达标活动,社区干部培训,社区建设创新等;(三)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试点实验工作,面上推进发展工作,社区有效治理机制建设,社区为民服务建设,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文体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居民自治建设,社区建设创新等;(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村务公开目录编制,村务公开阵地建设,村务公开方式形式建设,村务公开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建设,村民代表队伍建设,民主理财小组建设,村务公开长效机制建设,村务公开工作考核,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村务公开实效机制建设,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乡村有效治理机制建设,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村级财务、合同、印章、现金有效监管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新等。(五)其他方面:工作调研,宣传报道,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统计汇总等。
二、创建原则
品牌创建工作要与正常的政权业务工作相结合,在认真完成各项政权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创建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业务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确保创建工作的合法性,在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及目标上下功夫,力求有突破,有提高;另一方面,要在依法无据的情况下,按照于法周延的原则,在工作中大胆进行创新,力求有特色,有高度。同时,提倡创建工作以主项工作创建为主,以整体工作创建为主,以本地原有的亮点工作为基础。努力实现一县(区)一品牌或多品牌,一县(区)一亮点或多亮点。在创建工作中,要把点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地在面上推广普及,力求整体水平的提高。各县(区)创建的项目数量不限,但不得少于一个主体项目和两个分项目。
三、创建目标
创建的工作品牌,原则上必须是创新的工作,一流的工作,亮点的工作,经验性的工作,对外积极影响较大的工作。争创品牌要立足于全市,面向全省和全国。在横向上,要走在各县区的前面;在纵向上,原则上不落后于省内其它地区,乃至在全省和全国排在先进行列。
四、命名表彰和结果使用
每年度由市局对各县(区)的创建活动进行考核评估和命名表彰,分别授予年度业务工作品牌县(区)和单项业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命名。把创建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每年度对各县区的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同时,对获得业务工作品牌和单项业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县(区),在有关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