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实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实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以手机为承载终端的信息沟通工具,已被逐渐地广泛认可为“移动新媒体”。德瑞电信咨询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杨帆认为,除去手机由其自身作为传播载体的介质属性外,它之所以被称作“移动新媒体”,同时也是由其能向用户传递所承载的内容来决定的。
杨帆指出,关于手机承载的信息,其内容特性可分为两类:
首先,继承与发扬了传统媒体特性的内容特性,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内容可自由组织、整合的内容平台、内容来源广泛。
其次,由移动新媒体核心竞争力推导创新的特性,内容可被筛选、评级和管理;内容可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内容版权可被保护;内容可与地点/用户紧密结合。
杨帆指出,通过探讨手机的媒介属性,尤其是对传递信息的内容属性,可以得出结论:开发与推进手机向“移动新媒体”的完美转型,是单一商业个体难以实现的。三网融合的趋势使得手机媒体产业链得以迅速的延伸与拓展,越来越多的商业个体渗透其中。但是,总体来看,手机媒体属性的开发适合由电信运营商作为引导者与整合者,带动产业链良性互动。这是因为运营商可以通过与业务开发商的合作,在后台集成起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能够整合丰富的具有媒体内容的业务,向最终用户直接提供,从而完成手机的“媒体化”转型。
杨帆认为,将来,在一定意义上,电信运营商将更多地承担起“手机新媒体”的运营职能。
对于运营商通过产业链的良性合作来开发手机媒体属性的策略,杨帆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体现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需要将各种业务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向用户提供多种表现形式的内容,同时需要基于终端性能的配合;
为提高内容的自由组织性,可通过手机博客等特定的业务作为切入点,建立支持用户自己组织内容的技术平台,并配合相应的机制进行统一管理;
为优化内容平台的整合性,技术上需进行相应改进,但更关键的是转变经营理念和引入媒体经营思路,找到与资源互补类合作伙伴展开良性合作的恰当方式;
篇2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出台大大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相对于我国船舶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社会适应型的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高职教育资源的关键手段,因此本文以我院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阐述在经济结构转型、“互联网+”行动下构建船舶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船舶电气;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实训
培养具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船舶电气工程人才不仅是落实贯彻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手段,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船舶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因此社会对船舶电气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掌握核心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提高我院船舶电气专业人才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构建了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以船电生产施工过程为载体,对各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船电岗位群对应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在培养岗位技能的同时,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延展课程,素质拓展教学模块,形成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
一、船舶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船舶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效果分析,虽然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但是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很多院校在船舶电气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学校开始的实践内容往往是落后于企业实际技术的内容,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实践教学的设施还不完善。实践教学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这其中不仅包括师资队伍的质量,而且还包括硬件设备,就目前来看受到资金、政策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上存在滞后;三是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的标准。很多院校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仍然采取传统理论教学的标准,这样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科学发展。
二、船舶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课程言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是培养船舶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人员,根据船舶制造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将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设置为两大类:基本技能实训技术和核心技能实训,再由基本技能实训技术细分为电气CAD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变流与变频应用技术实训、变流与变频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电子与电气测量实训和电机与拖动实训;而核心技能实训可细分为网络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船舶辅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船舶供配电系统实训、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和船舶电气施工工艺实训。每个实训都有相应的理论课程与之配套,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构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一)改进实践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方法。
基于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以课程所教教育为主的模式,同时为克服船舶电气技术实践设施不完善的弊端,应建立具有差别化的实践课程组织形式:根据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鼓励学生自我完成设计任务。
(二)优化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
根据实践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课程教学比例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并且明确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及要求。以《电子与电气测量》课程为例,我院将其设定为32个课时,本实践环节是与《电子与电气测量》理论课程轮循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仪表如万用表、电桥、兆欧表、功率表、电能表等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以及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布置作业改变传统做“习题”的方式,改为“查资料→做记录(→订方案)→编程序→实践”的方式,作业以报告形式提交,并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实验质量、实验效果。教师给出一个基本的、相对完整的课题任务,由学生自行设计电路、选择合理方案,然后在计算机仿真平台经仿真通过后,再进行实地硬件电路设计,下载程序和调试。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等给出相应的评分结果,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随着学院对电气专业的重视,我院的实训设施配置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我院也在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人才模式,通过兴海造船厂(校外实训基地)和中复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订单式的人才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
总之,针对高职学院船舶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以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并且从多角度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对策,以此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实践应用的专业素质人才。
作者:李松源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长株潭 新能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研究》n题号:XJK012CZJ010
1、引言
随着长沙、株洲和湘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长株潭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经济正在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中[1]。
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湘电集团风电设备公司、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时代风电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并着手在如湘东南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郴州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
因此,建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新能源产业电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生产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层次化。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完成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3]。
2、初步设计方案
与从事新能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为目的,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研究如何在原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调件下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做最小资金投入而完成实训设备和场地从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向新能源电气技术教学功能的转移[4]。按照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企业生产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规律。依据学院管理要求原则,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与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工序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参与者整体掌握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 设计时,主要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结构简单。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线布局合理。生产和实训条件满足安全规范,便于生产和教学管理,并且使教学与生产互不干扰。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整机保证多机兼容,因此采用柔性电气设备装配模式,即,生产线经过简单组合和改装,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机型实现共线装配,真实符合企业生产环境。
电气设备装配生产线如图1所示,以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风力发电电气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风力发电电气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如图1a所示,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如图1b所示[4]。
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如图3所示。
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4]。
3、结论
研究结果在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以风力发电电气装置组装生产线为实训基地建设载体。研究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应用新能源应用背景,以风力发电电气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气技术、电动汽车电气技术中的环节为特定工作任务和项目,以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将原有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2]贺大松 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职业教育 2011,4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气专业 实训课程与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编号:SZJ1309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19-02
前言
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训课程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从整体上看,电气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的力度不够,教学的课程化程度低,教学设计粗放,效果不佳;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素质提升的教育;更多地将目标聚焦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
1.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由于电气类专业的特殊性,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分为:
(1)根据实训的功能不同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例如电工工具的使用和完整的安装项目。
(2)根据实训目的不同分为:认知实训、技能实训、任务实训,例如高压元件的认知、正确使用高压验电器以及如何用高压验电器进行验电。
(3)根据实训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仿真实训和全真实训,例如实验室高压电气的倒闸与高压变电所的倒闸。
2.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
(1)单项实训多、综合型实训少。实训大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单一,例如单一电工工具会使用,但是到实际的安装项目中又不会正确使用,缺乏职业综合能力的专题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训练层次低。
(2)理解型、技能训练型实训多,工作型实训少。实训多为随堂的理解型实训和技能训练,而按照工作导向的工作型实训少,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隔离,例如有些高压电气元件只图片、视频是认识,难以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静态的、模拟的实训多,动态的、全真的实训少。由于电气专业属于特种、高危行业,实训最普遍的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实训仍停留在纯粹的物化条件层面。
(4)技能训练多,智慧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元技能的训练少。目前实训主要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的掌握层面。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各项相关智能的训练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缺失。
3.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建议
3.1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训课程设计
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终生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实训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构建,改变传统学科方案,针对岗位和市场的需要进行实训课程设置,根据企业生产需要,以实际岗位构建实训教学。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基本能力、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流程)为主序,以工作项目(任务)为核心,积极探索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
3.1.1实训内容的选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背景,选择若干典型岗位,确定实训的业务内容,尤其突出电气类特种作业的要求,选择高压、高危、高空等与实际非常接近的典型工作岗位,体现出特种行业的特殊性的所在。(2)选择一个典型的、综合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或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业务环节,将各个业务环节中的典型业务工作作为实训内容。例如,以电力线路工(铁路),地方供电企业为送电线路工,模拟真实的施工场景,以着装、工具、施工方法为一个整体体系,从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1.2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的结构可以采用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或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驱动为主,辅以项目(任务)两种方式进行设计。例如采用的10kv高压线路横担的安装,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1.3课程开发的模式由于受现行职业教育环境和体制的限制,实训课程的开发仍将以模拟环境下的实训为主。采用部门/岗位型实训、过程/流程型实训、项目/任务型实训、仿真/博弈型实训。
3.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工学一体化实训教学
根据电气类专业的特点,考虑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工学一体化进行教学,以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职场氛围进行教学,把企业真实的生产引入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实现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使实训教学贴近生产实际。
3.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3.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及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文件,形成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整体性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学生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实训基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实训基地充分体现职业情境氛围。必须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高职特色、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电气类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全部技能训练,还能承担维修电工(四级)、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力线路工(铁路/三级)、接触网工(铁路/三级)的培训和考核鉴定,并能为行业、地区提供定向培训。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合作与分工,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电气类专业有很强的职业性特点,加之新技术不断更新使得一般的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方面存在缺陷,使得实训教学远远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就应该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训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仿真性和现场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按照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生产和实际工作的培训,与校内实训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职业才能也只有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课堂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共建实训基地的道路,高职院校才能有自身发展的潜力与动力。全体教师才有可能主动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上有突破性进展,使学校成为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伙伴,高职院校才能发现机遇抢占先机,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结论
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需要的是有职业能力的人才,进行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改革,不断实训课程建设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闵靓,肖圣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3.
[2]殷培峰,杨柳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3]王琪.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职业教育研究,2013.3.
篇5
[关键词]高职;铁道车辆;空调电气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42-01
1.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大量铁道车辆运营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铁道车辆专业怎样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为适应铁路发展需要,铁道车辆专业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内建立空调电气实训室是很好的选择,这样能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疑问高职学生正是铁路发展中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好铁路行业岗位是我们需要亟待研究的课题。
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在铁道车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懂得电气行业入门知识,还要知道其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
铁道车辆电气方面从专业角度讲主要包含了客车上的用电设备及供电原理,本文仅讨论空调电气实训室的构想。空调电气实训室所选设备必须与车辆检修部门现场情况相适应,能够尽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让学校和工作现场无缝对接。电气实训室建成后,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现场检修,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和车辆电气检修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故障培养学生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等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胜任车辆检修与车辆运用等相关行业工作。
2.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内容与规划
空调电气实训室主要承担铁道车辆专业的《客车空调系统维护与检修》、《客车电气系统维护与检修》、《车辆维护与检修》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设备包括车辆空调机组、逆变器、电茶炉设备、综合控制柜、DC600V电源、开放式空调、电动塞拉门系统等。空调电气系统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车辆运用检修部门铁道车辆保养维护的整个过程,掌握理解基本的空调电气知识和常用电气元件识别、检修、操作、保养、装配、调试等基本技能,以满足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自主动手检修部分设备为特色,将操作技能训练、基本检修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
3.资金筹措与项目进度安排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支持统一安排解决。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招标,中标单位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完成后由院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其中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期六年。
4.投资效益分析
4.1 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铁路行业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系统地掌握车辆段车辆检修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建成这样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可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4.2 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实训室建成后,可开展相关的车辆钳工、车辆电工、运用检查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获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的认可。
4.3 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贯彻“校企合作”原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实训室建成后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以及铁路的新技术培训,实现学院企业“双赢”。同时,依托客车厂、车辆段、动车组检修所等多个铁路单位,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 黄凤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室建设与对策研究,2012.
[2] 刘韵.浅谈电气实训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2011重庆.
篇6
关键词: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实训装置
机床电气故障的排除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操作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床电气故障的检修也是中高级维修电工必考项目之一。机床电气的故障排除训练一般在故障检修实训平台上进行,该平台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故障的设置和排除,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为了满足平时技能鉴定的需要,培养操作者的实操能力,设计一个实用、好用、耐用,价廉物美的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实训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床电气实训设备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家公司生产的机床电气实训设备,最早的排故实训设备是通过插拔实验箱里的接线来设置故障点的,每次设置故障都要打开后盖,很不方便,且隐蔽性差,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接线松动的现象。另一种早期的排故实训设备是通过串接在电路中的拨动开关在设备背板上进行故障点的设置,操作虽然简单,但同样缺乏隐蔽性,而且由于前后都要操作,故设备空间利用率低,占用较大实训室空间,现已淘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化的机床电气实训设备。它综合性强,功能多,不但可以进行机床线路的连接实验,而且还可以把多台设备与电脑组成一个网路,利用电脑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故障的设置,学员或考生查找到故障点之后,通过智能答题器进行答题,电脑自动评分,具有使用方便快捷,便于管理等优点。缺点是价钱高,容易坏,购买数量有限,后期维护成本高。还有些机床电气实训设备,不但具有上述功能,还把PLC、变频器、触摸屏等整合在一块,每台设备都配上电脑台和电脑,看起来很现代化,但华而不实,实际使用价值不高。。此外,由于生产厂家缺少对设备使用者使用习惯的研究,导致的实训设备损坏率居高不下,后期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增加了使用成本,影响了正常试验和培训。所以一个好的实训设备不但要好用,更要耐用、实用,具有价格低廉,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只有这样的设备才能满足机床电气培训的实际需求。
二、实训装置的设计制作
实训平台采用950mm×800mm×1100mm的钢制框架单体结构,结实耐用。台面的前半部分是一个950mm×300mm的工作平面,用于装贴电气原理图和放置工具,后半部分成450向上倾斜,中间空出,边缘有槽,用于放置实验箱。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倾斜设计,降低了实训平台的高度,视线不再受到阻挡,方便培训者进行教学管理。采用倾斜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便于管理,这是本实训装置的设计亮点之一。实训平台的底部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方便移动。实训桌下面设计成双层横板模式,用于放置实验箱和电动机实验板,使得整个实训装置紧凑、简洁,空间利用率高。实验箱体采用钢制结构,面板尺寸为700mm×550mm,后盖板为600mm×520mm×12mm。后盖板由于不经常拆卸,所以用螺丝与面板固定即可。面板左右杀吒饔幸桓霭驯,方便搬动。由于实训平台采用金属框架结构,故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另外每个实训平台的侧面都安装有五孔电源插座,每个试验箱体都采用五线制,用插接线的方式供电。电源插孔和插接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方便、安全。电源开关采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空气开关。考虑到实训平台的尺寸和成本,所用器件在不影响电路功能的情况下可用体积小一点的器件,电磁吸盘用小型电磁铁代替等。在试验箱面板上绘制好元件布置图,并标注上与原理图器件一致的文字符号,打好安装和接线的小孔,然后把所有器件都固定安装在规定位置上。线路连接时,主电路采用1.5mm2 的红、绿、黄三种颜色导线,控制线路用1mm2蓝色导线。与在面板上的器件连接时用单股硬导线,其余可用软导线。这样可以保证在外的导线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导线穿过面板时要套上塑料环,以免损伤导线。在实验箱面板的背面用接线端子排和线槽连接线路,所有在器件外面的导线端头上都要套上编号与原理图一致的线号管,方便故障检测。另外,在安装器件和插接孔时,一定要注意与金属面板保持绝缘,防止漏电。直流继电器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安装在实验箱的后盖板上,通过数据排线连接到箱体的侧面接口,然后再通过数据排线与控制盒相连接。控制盒主要由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拨码开关组成。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占用面积,可选用小功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代替真实的机床电机,并把电动机安装在一块700mm×300mm×40mm的金属底板上,用插接线的方式与试验箱连接,电机要接地保护,在电机转轴上安装彩色小转盘,方便观察电机的运动情况。所有接插件连接线均采用安全型叠接插头,使用方便,为实验提供了极高的安全性。故障点的设置主要是根据考证要求的需要合理设置,难易结合,可设置0~30个故障点。机床电气实训设备一般只设置断路故障,故障种类单一,不能反映真实的故障情况,不利于培养学员的故障检修能力,因此,本实训装置设置的故障包括断路和短路两种。但在进行短路故障点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和对电路的影响,防止损坏器件。安装完成之后,先进行线路的全面检查,确保安装成功。然后在不设故障的情况下进行通电试验,看接触器的动作和电机运转是否符合工作要求,之后逐一调试故障设置状态,检查故障点和故障现象是否相符,若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直到设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三、结束语
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实训装置是在综合比较多种机床实训设备优缺点,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简单实用、成本较低、维护简便、故障率低的电气故障检修设备。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 要:该文根据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评价方式开放的前提下,提出了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三个策略,为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作出努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都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努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员。作为电气类专业教师,我在努力探究适合中职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该文以《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为例,谈谈该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 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类、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修、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许多中职学校《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介绍与实训器材的使用上,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理论知识授课,后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在时间与空间上安排是分散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存在着课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从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来看,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不能完整认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元器件,在设备安装时也无法达到要求,更无法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这说明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强调课堂灌输,理论与实际相脱离,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
2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课程评价方式都具有相应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随着电气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了解当前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状况,在教学时选用合适的教材和辅导用书,并重新整合与优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或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和适应本专业发展的校本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2)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由于《电气控制》课程具有基础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并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自制实训接线板、排故线路板、电气控制实训台,同时,还要选购相关实训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学习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就是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善于使用各种实训设备,在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这是实现教学形式开放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把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内容,把教师作为知识、智慧的唯一源泉,把学校、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的封闭式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
学习。
3)教学环境的开放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必将把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带入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多媒体模拟教学、模拟企业生产场景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等都是中职学校常见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课堂、实训室、企业都是教学环境,《电气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或企业中,让学生与机器设备为邻,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这就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要实现理论课、操作课在同一个空间内完成的目的。在教学现场布置各种元器件、线路样板、机床排故设备以及有关机床线路的挂图等,营造了优良的课程学习环境。上理论课时,不仅有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还有实物可以加以利用讲解,也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合理安排实训课的课表,将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杜绝理论课和实训课课程分离的现象。例如:在学习了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在就近的实训区域通过操作,完成实训任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融为一体。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顺利地在同一空间内完成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
4)课程评价方式的开放性。课程目标最终将由学习的结果来体现,不能没有结果的学习,也不能学习没有结果。传统的课程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学生为应付每学期最后的一次考试而背着沉重的负担。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每门课程的评价都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要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这就是课程评价方式的开放性。课程评价方式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对学生在《电气控制》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堂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及正确性、作业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等,并随时记录评价结果。在评价时要少批评多激励,让学生感到自己可以学好。在期末,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维修电工初中级考试,获取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考证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电气控制》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开放式教学模式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真正实施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项目化,然后编写项目任务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制定项目计划,完成相应操作,当学生完成相应操作后,项目评价则采用小组同学之间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项目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点,体现教学的开
放性。例如:学习常用主令电器的基本知识,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①任务要求:熟悉主令电器的用途、会正确选用主令电器。②任务内容:主令电器的结构及用途、主令电器的符号和型号、主令电器的选用。③知识解读:按钮的结构及用途、按钮的符号和型号、行程开关的结构及用途、行程开关的符号和型号。④任务实施:主令电器的选用、主令电器的安装、主令电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⑤任务评价:对常用主令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会选用、安装常用主令电器。
2)实训教学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经。为体现实训教学的开放性,在实训教学中可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先给出实训任务,让学生先自行摸索,当学生完成任务,或因学生缺少理论知识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再讲解理论,这样让完成任务的学生能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能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这种“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职学校在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例如: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①让学生尝试自行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装接控制电路和主电路。②让学生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确认检测无误后,进行空载和带载试车。③教师解读知识点,分析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④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进一步检测控制线路,完成空载和带载试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线路安装能力。当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再讲解理论,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再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帮助、指导作用。
3)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学习。传统的“秧苗式”座位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合作的机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阻碍作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愿组合,以2~3人为一个小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意识,表现自己,并学会尊重别人意见,欣赏别人,增强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减压起动控制线路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安装元器件、有的装接控制电路、有的装接主电路,一起调试、检测,形成互补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意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与教师的点拨,在和谐、自由的讨论中得到问题的结论。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感受集体力量,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提高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增进团体合作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高既合作又竞争的现代企业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
生活。”
因此,《电气控制》课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培养体系,突破教学课堂的限制,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这对中职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论教学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3(6).
篇8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存在问题 构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顺利实现要以完善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尤其是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联系性的知识体系,而且其在高职教育是一门侧重实践的课程,因此如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对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转化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手段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1 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式相对简单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开始注重对课程体系的科学安排与改革,加大了对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周期,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是当前的电气控制专业课程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还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并且配合实训训练,虽然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其往往没有收获实效,因为高职院校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训练,总之学生实践时间的不足会造成学生没有实践技能,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社会上先进的技术没有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电气控制技术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而作为高职电气控制人才的教育机构,其课程体系没有及时地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纳入到当前课程教育中,造成高职院校掌握的电气控制技术在参加工作之后其技能不能达到岗位要求的规定。尤其是没有将现代信息软件系统与相关的电气基础课程相结合,造成学生的基础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1.3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缺乏有效衔接性 目前高职院校将相关的专业课程仅仅当做是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与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学习衔接性不大,表现在:一是在进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时老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理论内容的学习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在进入高职电气控制专业学习后,学生相对的主要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而忽视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结果常常造成学生掌握丰富的技能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1.4 实训课程脱离实际环境 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普遍展开,但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实训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实训教学的环境与真实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工作时间以及岗位竞争很难在实训课程中得以体现,导致学生在实训中不能真实的感受到企业的工作压力。
2 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建立清晰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按照“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建立清晰的课程开发思路,高职院校要以此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为依据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要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构建的课程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的内容调整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强化高职专职教育中的实训性,在此思路下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规划、标准以及教学方案等。
2.2 认清形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电气控制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编制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方向,及时掌握社会最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以此作为编制与调整课程的内容;其次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发展具有特色的高职电气课程体系;最后课程的内容也要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增加创新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把握方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顺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在课程实践中实现专业课程与通实课程的融合。具体说来,高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优化应该做到:第一,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顺应企业工作流程与生产要求的课程体系,并且根据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环节,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二,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组织结构为依据,建立活动课程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结束语
总之,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顺应社会发展方向。为了近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目标,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课程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与合理化,从根本上保障课程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皓杰,张磊.浅析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8).
[2]虎玲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育教学论坛・下旬,2012(7).
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教学;探讨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量少,且课程学习单调枯燥,导致在教学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笔者在建筑电气预算教学方面的经验,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合适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调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的效果,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的专业电气预算技能人才。
1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内容多、课时少
对于高职造价专业,建筑电气工程预算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加之有综合实训等课程,建筑电气工程预算安排的课时量在40学时左右,而课程的讲授包含照明、动力、防雷接地、弱电等方面的图纸的识读、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取、相关费用的计算等等。要在较少的课时内深入理解如此庞杂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1.2教材难选
目前市场上建筑电气工程预算书籍版本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规范的变化[1],很多书籍是以地方规范编写的,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能作为教材,适用高职教育特色的就更为匮乏,导致很多教师只能选用培训教材或岗位考试书籍作为教材。没有合适的教材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很好的与学生形成共通,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1.3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教师方面:建筑电气预算的师资较为匮乏,很多教师对土建造价方面很专业,但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方面较陌生,而对安装施工较熟悉的教师,对造价方面较弱。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己先学习甚至一边学一边教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且不能保障教学质量[2]。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学生方面:高职造价专业包含的方向较多,但很多学校把教授核心都放在土建预算方面,导致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该课程识图、算量、编制清单、套定额等繁杂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学习兴趣。消极对待,从而使教学效果降低。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模型与多媒体教学
要学好电气预算,识图是关键,而要能很好地识图,就需要对建筑电气系统、设备和施工有所掌握。在讲解电气设备系统时,可适当运用模型进行教学,把搬到课堂上的小型模型作为工具配合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官上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讲解也轻松。对于一些无法用模型展示的,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及一些三维软件建模图直观展示整套系统,将电气工程中设备的位置、线路的敷设、走向等图文并茂、动态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电气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形成三维图示,对施工图的识读形成直观印象。而且图片、动画、视频及三维建模动态的效果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提高教学效果。
2.2现场实践教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电气系统设备。讲解配电系统时,结合教学楼的电井、配电箱,让学生认识总配电到层配电再到分配电的系统,通过观察配电箱,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其构造、开关设备、接线及安装等。由于电气系统中大多数的管线都是隐蔽的,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效果会更好。结合学校的建筑电气实训基地,将实训楼(实训楼中电气管线设备已安装但未隐蔽)的整套电气图纸发给学生识读,学生对照图纸,参观实训楼中电气设备、管线敷设及安装,就像在实际施工现场一样,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利于学生对图纸深刻理解,掌握图纸识读、系统组成和安装工序等知识也相对容易很多。
2.3任务驱动教学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课程中的图纸识读、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及组价等内容仅仅靠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际训练才可以,因此在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知识点的讲授,在适当的时间设计课堂实训任务。比如:给学生某房间的电气图纸及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识读、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等工作,并提交成果表。小组成员通过互相配合讨论、将不懂的搞懂,把电气预算中容易出现的工程量计算数字错误、清单编制不完整[3]等问题都得以解决。任务完成后,还可组织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在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一个房间的小任务到一层楼一个厂房,最终到一栋楼,这种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分散,各个击破,针对性强,综合性强,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
3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枯燥繁琐却要求细致的工作,这对本课程的教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改革、如何加强教学实践性都是值得探讨的,只有不断努力深入,才能找到一套适合电气工程预算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综合性预算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慧萍与顾海燕,建筑设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山西建筑,2015(23):第248-250页.
[2]康清,吴渝与白先梅,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教学刊,2016(10):第239-240页.
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多层次教育模式
电气自动化,即利用电子装置和技术,实现生产机械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其目标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相关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比较广泛,且随着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社会岗位的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技能基础与知识结构,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而面对这些专业的课程,要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就需要我们对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组织,并按照专业的不同层次,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写,选修与必修内容也要做到相互统一,才能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训课程。要体现学生岗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要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和实施。其不仅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要求,也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范围。电气自动化专业,其实训模块主要有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机电一体化MPS实训等。对于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其可以依照实训周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展,每学期的实训可以约为4-5周,其次,专业实训课要能够以模块为单元,并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组织,促使实习课程标准有效地编写出来,从而实现对实习课堂教学的规范。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近将走出校门的前一年,要进行3个月的实习安排,在相关的进行企业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的专业方向主要为:第一,可以从事自动化设备的辅助开发与设计、调试、安装、维护工作;第二,可以从事供配电系统的维护、运行、调试、安装工作;第三,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中,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运行、调式、安装、设计等工作;第四,可以从事组装调试、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售后服务。如果技能层次较高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完成技师鉴定的考核,在充分结合顶岗实习的课题,高效地完成技师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设计。
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进行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时,要能够依据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实践。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模电及数电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而依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要求,又建立了模拟配电房、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实验室、机电一体化MPS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变频器与PLC综合实训室、机床电路与电力拖动控制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依据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及要求,许多学校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知识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口径宽的专业,而言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就需要优秀的教科研团队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力量。通过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不断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其是要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一内容中,职业教育则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培养环节。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活动中,教学的实践非常重要,如何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实践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整合、自动化专业特点的突出、职业技能要求的满足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对于电气化专业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东北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教育的背景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其与模具、数控等专业不同,其没有明显的行业可供毕业生们来依托,职业教育进行起来,也是相当的困难。在黑龙江省,由于哈大齐的建设,给当地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复苏的生命,这也无疑为电气自动化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讨本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不断促使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形成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现,从而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采取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人才本身就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针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教育更应采取多样的教育方式,充分满足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旺盛需求。以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为例,目前的培养模式有三种:一种是2+2模式,即面向已具有2年理工科专业基础的大二学生招生,对之再进行2年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第二种是3+2模式,即选拔具有3年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专科学生,对之再进行2年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第三种则是知识产权普招班。当前,面临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的市情,重庆还有一大批已经从事知识产权职业的各种人才,为此,重庆市理工科院校应积极推行教育方式创新,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专业理论培训,举办各类的短期培训,吸纳大批优秀的在职人员,提高他们处理复杂的知识产权事务的能力,切实培养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以知识产权法学为主,针对一线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相对有些供不应求。重庆理工科院校,知识和技术资源相对较文科院校集中些,因此,为社会培养亟需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理工科院校责无旁贷。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各个理工科院校之间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科技企业走进学校、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和学校深入到优秀的企业广泛调研、深度的合作,共同教育、培养知识产权人才,达到既能推进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又能够加快人才培养的互利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