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实训安全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实训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实训安全

篇1

关键词:安全培训 目标 效果 质量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119-01

近年来,石油企业几次恶性事故的发生,使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突显在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上。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只有把握好从业人员的自身情况和岗位特点是,找准培训工作中的“要点、难点和盲点”,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前题保障。

为适应石油工业企业改革和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抓安全法规、行业操作规程培训。形成每班、每月、每季度的安全自检和安全培训制,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学习,强化安全意识,查找安全隐患,及时通过培训工作弥补员工思想上的大意和技能上的不足对生产带来的风险隐患,从而使每位员工正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彻底从源头堵住了事故隐患和漏洞,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在岗阶段培训。石油企业具有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场所流动性大,野外施工作业,施工强度大,施工作业风险性高的特点。要事先对其施工管理人员、班组一线员工进行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场作业注意事项、工程事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同时做好关键岗位员工的持证上岗培训,较好的把住了各个工程关键时期和关键环节施工的质量关和安全关。

三是抓好常规专项培训。在企业内,按照安全、环保、健康体系的基本要求、施工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事故处理、实操技能、事故案例、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等本岗位应知应会,作为常规培训学习内容,并且做到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无证不得施工的岗位规定,提高了员工个人技能和标准化作业水平。我们的常规专项培训活动富有成效,企业处级单位每月,局级单位每季度,集团公司每半年为周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了企业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的生产目标,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

四是严抓转岗员工培训。对转岗的员工,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提升了对员工对新岗位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每年做到有计划地对转岗员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等集中培训授课,并对其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本岗位最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危险点和常用的安全工器具使用方法等,定期进行理论考试。考试成绩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五是进行灵活机动的安全培训。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做到培训内容密切结合施工生产现场需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实际中的关键点,对症下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做到“结合教学法”。(一)是培训计划和施工一线产实际需求相结合;(二)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四)是职业技能安全培训与职业技能特种职业证书相结合;(五)是把事故案例剖析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

六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每门课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使传授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员全面系统的知识。但也存在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容易使学员在听课产生厌烦情绪。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优化是关键环节,通过对生产现场实际出现的问题的引入,与学员进行问题探讨,从而引出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这样的优化教学可以大大的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并可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是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在安全专业知识的的讲授过程中,力戒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和不得要领、漫无目的的讲授。运用“案例教学”?就成为安全培训教学的主要手段。其方法是:或教师讲授,或看视频资料片(如井喷案例等),或专题讨论。利用员工身边发生的事故去教育员工,强化安全意识的提高,通过多年的培训教学效果来看,案例教学在安全培训中效果尤为突出。

篇2

原告:王春花。

被告:新乡市邮电局。

1997年7、8月间,原告王春花按照被告新乡市邮电局“168自动声讯使用手册”(四版)的说明,拨打其所设“168自动声讯台”的电话,听取该台提供的有关声讯服务节目内容,听到了与自己所著《在家里,女人不要太能干》作品相同题目和内容的节目内容,时间约7分钟,没有作者姓名。经电话查询,得知该录音内容取自1994年第11期《妇女生活》发表的本人该作品。经向有关单位反映,有人竟怀疑原告该文是抄袭“168台”的,使原告精神上受到了伤害。为此,王春花起诉至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认为新乡市邮电局的行为侵犯其对该作品享有的著作权,请求判令该局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支付报酬,赔偿损失一万元。

新乡市邮电局答辩承认原告起诉内容基本属实,但自己由于不懂有关法律规定,才造成对原告的侵权。所设“168自动声讯服务台”开通后使用不多,收入很少。要求调解解决纠纷。

审 判

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经主持调解,原、被告于1997年10月2日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

一、新乡市邮电局一次性赔偿王春花人民币8000元。

二、诉讼费400元由王春花负担。

新乡市邮电局当庭向王春花履行了调解协议。法庭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将上述协议及履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和审判员、书记员签名,未制作调解书。

评 析

本案为一起侵犯著作权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对公民的著作权实行的是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完成后即享有著作权,主要权利为署名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五)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等方式使用作品的……;(六)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未按规定支付报酬的”。本案中新乡市邮电局“168自动声讯服务台”将原告王春花1994年已发表的《在家里,女人不要太能干》一文收录在其服务项目内容之中,通过电话用户拨打该条信息,收取电话信息服务费,该项服务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原告已发表作品的行为,且未经作者同意,不署作者姓名,未支付任何报酬,符合上述三种侵犯著作权的情况。《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本案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原告、被告双方在法院主持调解下,达成协议,由被告新乡市邮电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当庭履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按:

邮电局利用其通讯设备和服务功能,将有关声讯信息存储在其电话声讯服务源中,提供给社会拨打该种电话使用,由此向用户收取相应的电话费用,这是近些年来邮电局新发展的一项经营业务,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一种经营业务。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的原则,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范围。依此,使用他人作品即应同著作权人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即应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第二十八条)。本案被告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原告已发表的作品,未取得原告的许可,并在使用中未表明原告的作者身份,未向原告付酬,应是侵犯了原告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本案被告将原告作品录制在其声讯服务源中,提供给拨打该台电话者收听使用,从外在形式上看,具有“播放”的性质,但其不同于电台、电视台那种性质的播放。电台、电视台的播放是一种主动播放,而电话播放是一种被动播放;特别是在我国目前除有线电视台以外,一般电视台、广播电台均是免费播放的服务。这种情形决定,本案这种“播放”使用形式,不能参照《著作权法》第四章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规定原则来处理,即不能以“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来限制著作权人的使用权。这是营利性质所决定的。

篇3

关键词:城轨专业;车辆外部照明系统;实训装置;实训课程;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U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与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的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还不具备完善的与专业建设及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相配套的实践条件,尤其是车辆电气系统相关实训设备均以感性认识为主,部分实训装置仍沿用原有机电类专业的类似装置,还不能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实际电路与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该专业已有的教学设备都是体型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合于日常授课的演示实验;实际的轨道客车又比较贵重,从经济上来说已不便于拆装,再者车上电气系统用电电压相对人体安全电压来说比较高,对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危险性,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发与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及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模拟真实职场环境,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体系是相当必要的。

1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的研究设计

1)载体选取:通过对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进行深入调研及对兄弟院校现有的轨道专业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及实训设备的研究,本套实训装置选取与实际岗位所需技能有效对接的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为载体,包含头灯、尾灯、运行灯、目的地灯及其控制电路。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系统,它的控制功能完整,涉及多种电气器件,但电气线路并不繁复,学生经过学习及单项技能训练后可在4-6个学时内完成整个系统的电气接线。而且学生在日常乘车过程中很容易见到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的工作现象,与实验实训的成果相互印证,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总体设计:本实训装置主要包含3个部分,操作台,控制柜及外部照明灯。其中,操作台模拟实际列车驾驶室内的操作台,为控制指令输入端,同时具有反馈信息的指示灯;控制柜中包含控制器件及安全保护装置,是控制指令的执行部分;外部照明灯是输出端,是整个系统的控制对象。

1.1操作台及外部照明灯设计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外部各照明灯具位于车体外部,为各灯具的亮灭提供控制命令的牵引手柄,司机钥匙等器件均位于车体内部的司机台上,两者之间通过控制柜中的低压电器实现控制功能。所以,在实际电路中外部照明灯与操作台的空间距离是比较远的,但在本实训装置设计中,为了方便实操训练与试验演示,将其模拟在一张面板上。

操作台上有三个主要的控制输入:司机钥匙,方向手柄,调亮开关。还有2个反馈信息的指示灯:运行灯1,运行灯2。外部照明灯包括:头灯,尾灯及目的地灯。其中头灯有两种亮度,分别通过不同的端子接出。

以上器件均通过简单的电路与端子排相接,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端子排,将其与控制柜中的低压电器连接,来实现控制功能。这种连接可以大量、反复的进行,以满足训练学生技能的要求。

1.2控制柜设计

控制柜是实现控制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需要深入训练的部分,为了与岗位紧密对接,控制柜的设计仿照了车辆上实际的电气控制柜。所有的器件都安装在导轨上,可以随意拆卸,方便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安装与检修的训练。所有的导线都通过走线槽,不仅是模仿实际,而且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3产品制作与功能测试

经过初期研制、测试、改进及完善,本实训装置到达了预期效果。

1.4创新设计

(1)安全性:车辆上各照明灯具的电压均不相同,头灯电压高达110V,而指示灯电压只要24V,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安全,本装置在保留原电路功能及安装方法的条件下,对电路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在12V直流电下正常工作,保证学生操作安全。(2)实用性:本实训装置的操作难度可调节,装置上的器件不仅与接线端子排相接,而且每个器件均设置了单独的接线端子。这种设计使得本装置既可以进行难度较高的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种实训;又可以进行难度较低的插线实验及车辆电气系统功能分析的教具;也可做为学生技能大赛的基础训练,能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同时,本实训装置还可用于轨道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及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3)方便性及经济性,本实训装置将列车中的中央控制系统信号替换为继电器控制信号,将列车方向手柄等特型器件替换为万能转换开关等市面上常见的标准器件,制作成本较低;另外本装置的实训板中设计了滑道及走线槽,各器件均可拆卸,便于进行检修与按要求更换器件,即使有器件损坏也不必换掉整个装置,而且装置上的各器件都设置了单独的接线端子,无需拆开面板可通过端子直接进行器件的检测,可重复使用,既方便又经济,满足了城轨车辆电气类实训装置进行大量、反复的电气元件及线路拆装训练的需要。

2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的实际应用与前景

城轨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电气安装实训装置研制出来以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1)作为综合实训装置,已应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车辆专业《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的教学中,完成了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个实训项目,训练了学生电气线路安装规划与实施的各项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作为演示教具,已应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车辆驾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完成了插线实验及车辆电气系统功能演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车辆外部照明系统的功能及原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作为学生技能大赛的基础训练设备,已被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走向城市轨道交通制造、运营企业的车辆电气安装,维护,维修等岗位打下基础。

4)作为师资培养手段,已被用于我院工程技术分院城市轨道类专业教师岗位练兵,提高了该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我院教师在2013年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评比中获二等奖。

此外,本实训装置也可用于轨道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本实训装置的新颖性、实用性及应用前景,本实训装置创新性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实际电路与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在国内尚属首创;同时本实训装置可进行电气安装规划,电气安装接线,电气检修等多种实训项目,也可作为车辆电气系统功能分析的教具,而且实训难度可调节,满足了不同专业方向学生不同的技能需求。通过设备的实训,学生所掌握的电气系统分析能力,电气安装规划能力不仅是未来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同时也是技能大赛考察的重点。

本实训装置为我院轨道交通类专业及其它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了贴近专业岗位的实训设备,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等职业能力。本装置可经实训设备制造企业批量生产后投入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交流电机电气控制 实训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231-02

1、概述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培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及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所学的课程,学校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上的学习及职业技能鉴定。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见到各种错误接线方式及产生的现象、后果,因此,必须利用电气实训系统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制作简单的电气实训台

机电一体化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电气实训时,需要根据电路进行接线、检查故障等实际操作,为了在实训工作台上能够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变极调速控制、两地控制、能耗制动、反接制动控制等常规实验,首先要配备相应的开关、低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热过载继电器、三相感应电动机、三相双速电动机、二极管、电阻等电气元件,然后进行固定安装,并按照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进行安装接线,由于某些电气元件较重较大,学生难以做到轻拿轻放,加之需要考虑用电的安全等因素,因此需要将一些常用的电气元件先固定安装在实训台的面板上。如果学生实训时,每次都在电气元件上直接进行拆装,那么很容易损坏有关的电气元件,影响学生的实训,为了避免一些电气元件因频繁拆装而损坏,我们将电气元件固定在面板上,然后将所有的电气元件接线端子全部用导线连接到电气元件周围的接线端子上,这样就可提高电气实训台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学生实训时,只在接线端子排上接线,即使端子排损坏了,也容易更换,费用也低廉。

根据一般常规的电气实验项目制作,在实训台的上部分安装了电气元件和端子排、走线槽,在实训台下部的平台上安装了电机。

接线端子排靠近电气元件的一侧与电气元件相关电接点连接后固定不动,学生实训或技能鉴定考核时,只需要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从接线端子排的另一侧连接相应的电气元件,即可完成进行相应的实验,例如,电机启动-保持-停止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QF为小型断路器,KM2为交流接触器,FR1为热继电器,M1为三相交流电机,FU1,FU2为熔断器,SB1为停止按钮,SB2为启动按钮。加电后,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2吸合,电机M1得电工作,同时KM2的常开触点闭合实现了工作状态自锁保持,直到按下SB1时,KM2才失电,电机停止。

3、电气实训台的功能扩展

在常规电气控制的基础上,加入智能控制,可构成智能化电气实训系统,如图2所示。这样,通过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设置不同的故障及代码,由控制器实施,便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并且可以作为技能鉴定考核装置,同时还能够对接线的正确性进行快速的判断和通过计算机监视电气线路中有关的电压电流值。

其工作原理是:电源为控制器及相关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控制器是实训装置智能化控制的核心,主要器件是微控制器(也可用PLC),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三相交流电输入通过接触器的触点连接到接线端子排的三相电源端子上,实训部组件单元中的所有部组件、元器件的电气端子均通过通断控制单元连接到接线端子排上,在接线端子排上的所有端子均有标识,与实训用的电气部组件、元器件的标识相对应,这样,学生在实训时接线只需在接线端子排上找到相应的端子用实训电路连线完成接线即可,避免了实训时直接在电气元件上频繁拆装,延长了实训装置的寿命。通断控制单元由驱动单元所控制的继电器、接触器及其电气触点组成,各触点的开合状态取决于所设置的故障部位代码,是由控制器输出并经驱动单元实施的,仅在设置故障用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或作为技能鉴定考核时使用,当不需要人为设置故障时,串联在实训部组件单元与接线端子排对应线路间的各触点均为闭合状态。

在计算机中运行有与控制器配套的监控软件,通过计算机监控软件可以方便地改变实训方案及设置故障部位及代码,通过通信接口下载到控制器中,由控制器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有关的继电器或接触器。将学生分析故障的部位与设置的故障部位及代码对比,可确定学生在实训中分析判断故障的正确性。

采样单元中有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相应的隔离、信号调理电路,作用有三点:一是用于采样通断控制单元中各触点的状态,便于与驱动单元形成闭环控制,以便确定通断控制单元自身是否存在故障;二是通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样有关的电压和电流,将相关的数据通过通信接口发送给计算机,以便在计算机上监测相关的电压电流数据;三是在学生按设定的实训方案接好线路后自动检测接线的正确性,判断接线正确后,才输出信号允许接触器吸合,当判断接线有错误时给出指示,并禁止接触器吸合,从而可避免一些严重的后果发生。

4、结语

本文所述的电气实训系统,只需在接线端子排上完成接线即可,避免了直接在电气元件上频繁拆装,延长了实训装置的寿命。经扩充后的智能化电气实训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设置故障及代码,便于学生分析和排查故障训练。该系统在2012年的学生电工电气技能鉴定考核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建,杨风开,曹江.一种新型单片机/ARM/DSP实验装置的研制[M].江苏: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65-67

[2]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0

篇5

目前,随着我国船舶制造和船舶修理行业的发展,船舶电气安装和船舶电气设备检测、维护、修理急需大量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以解决船舶制造和船舶修理行业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装配、调试等日常性技术工作的基本需求。船舶企业中能担任这类任务的技术专业的人才严重短缺。以船舶工业基地——浙江舟山为例,该市现有船舶配件企业100多家,近三年,许多企业的船舶电气的设备开发与安装的订单持续递增,生产企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具有现场操作能力又有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这给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船舶电气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现实。据调查,在船舶电气安装、维修队伍中,70%以上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那些具有理论水平和维修经验的综合型船舶电气维修人才最为紧缺,真正具有船舶电气零部件安装和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提高船舶电气维修队伍素质的关键在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船舶电气维修岗位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船舶类专业就要担当起船舶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大任,尤其是实训建设方面,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船舶电气零部件安装和故障诊断能力。

2.船舶电气专业实训建设基本思路

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贱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对于船舶电气相关专业来说,在校期间的实贱教学也同样非常重要,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教学内容与船舶电气行业岗位要求的吻合度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对船舶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研宄,并为船舶电气专业教学服务,这对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以岗位能力分析为起点,确立船舶电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基本依据

首先针对当前高职船舶电气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学院船舶电气实训基地情况,对船舶电气实训教学进行必要的整合。根据现代船舶电气技术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能力本位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现代船舶电气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船舶电气专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研宄开发实训教学内容有助于构建船舶电气类人才综合能力专业培养课程体系。

2.2 以实训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与实际岗位必需核心技能

船舶电气实训教学应当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现代船舶电气电控技术的超常规发展,相应的其检测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船舶电气维修业向劳动/技术双密集型转变,而目前高素质的船舶电气专业维修人才较缺乏。尤其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机电一体化和掌握现代船舶电气核心能力一一船舶电气电控系统检修,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船舶电气实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核心,在校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着重致力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让毕业后就业的学生既能在现有岗位站稳脚跟,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走得更远。改革是为了扎实基础,持续发展。要设法做到企业需要的,教学上都达到了;企业潜在需要的,教学上也做到了,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训教学改革才是有成效的。

2.3 以配套实训设备开发为保障,保障实训质量,降低教学成本

通过对船舶电气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教学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船舶电气控制系统核心技能/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可以归纳如下:“教师多媒体在线演示教学—学生电气原理分析—学生台架控制系统安装界线、调试训练—学生船电设备排故训练”的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训练过程。通过模拟实船故障排除教学,把理论(电气设备原理)与实践教(学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排故演练)学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贱的一体化教学。为了有效降低实训教学成本,保障实训效果,学校应自我开发配套的教学设备供学生实训。

3.船舶电气专业实训体系建设

实训体系的建设,一般包括实训设备开发、实训教学方法和实训师资建设三方面内容。

3.1 实训教学设备开发

船舶电气实训教学设备是提高学生技能,搞好“能力本位”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对国内有关电气教学设备制造厂家考察和调研,分析研宄了国内外有关船舶电气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目前所使用的船舶电气类专业教学实训设备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设备的排故系统比较简单。如Y-A电机起动设备,规模小,继电器、接触器数量少,只针对单台电机控制,模块比较少,功能单一,不能进行变速、正反转制动等复杂控制。排故系统开发的软件与船舶电气故障的实际现象有一定的差距,影响教学的正确性,同时不能很好的体现船舶电气检测与维修的核心能力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思路。

未来的排故系统,以结合PLC、单片机来控制,以微机、弱电来控制电器,如单片机控制的船用三速锚机排故,PLC控制机舱自动化系统,包括数字量与模拟量的采纳来控制电器元件,最后控制终端电气设备。

国内生产的船舶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设备,只是简单的船舶电气部件组合,要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增加台套数以及实训指导教师数量,势必增加教学成本。根据以上的实际情况,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船舶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建设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配套设备的开发研宄,可以较好地解决船舶电气实训教学中设备的配套跟进,真正做到教学所需,实际所达,如开发船舶电气教学排故实训台(自动泵组)设备,等等。

3.2 实训教学方式

船舶电气专业适合使用综合整体设计、创造性的“项目集成式”实贱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教师的教学都是依据某一具体课程展开。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被分成单元进行。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即使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每门课程所要求的能力,也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认识与实贱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对专业课程所要求的目标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在相互独立的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这些课程以实际工作情形为背景,以项目为载体,对学生的单元能力进行组装。这种组装,形象地说是“搭积木”,但是又不同于“搭积木”时的机械堆砌,它对单元能力的组装是通过集成来实现的,既把职业能力当成一个总体来理解,充分重视各单元能力的相互综合、连贯、配合,关注学生学习的迀移、运用和创新,从而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最优化效果。

3.3 实训师资建设

开展产学合作,强化实训师资建设。“师资互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在师资合作、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贱与在校学习相互交替的合作教育形式,是一种兼有师资培养和学生培养双重培养的产学合作方式。

从师资培养角度看,船舶电气专业建设要跟上技术进步、生产实际变化,必须让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保持与企业需求同步,必须组建一支由社会同行专家、企业生产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实训兼职教师队伍。要按照“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流动充实”的原则建没、培育好这一支队伍,让它与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互补,动态调节、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从这一点上看,学校必须吸纳企业师资。从学校的实际看,船舶电气专业方向的学生总数比较多,实贱训练分布在各个船舶企业。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也十分需要在企业中寻找、培育合适的指导教师,承担实践实训教学任务。

因此船舶电气的实训教师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双师型教师。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学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学生。应用性技术人才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如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敬业意识等只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船舶电气技术也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只有在企业的直接参与下,学生在企业的具体实贱中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因此,只有与企业相结合,才能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船舶电气专业的实训建设,必须利用船舶电气企业的资源优势,解决教学中实习、实贱条件上的困难,实施“产学合作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4.结语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校内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职技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专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其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行职技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是对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最好方法。在职技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其教学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为突显职技院校技术型人才培训的目的,职技校应该让学生们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们走入生产一线现场,接受企业一线的技术和设备,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一毕业便可以进入企业参与工作。但是,许多职技校设计的企业实习时间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集中安排的企业实习将不利于职技校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及时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理论知识跟实践的结合效果。因此,职技院校应该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让他们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及时地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学生们只有在了解和实践各个电气自动化操作过程后,方可对工艺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才能加深对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所以,职技校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地投入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进行实践,也可以及时的接触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器具,让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地深刻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分为电气自动化实训室、设备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等。在每个实训室中都摆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应有的工艺实体,从而让学生更生动、具体的接触电气自动化工作实际操作过程。

2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职业、技工教育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技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职技校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要从电气自动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出发,同时还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兼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不然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了加强职技校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必须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们更多时间的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同时要求电气自动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倾向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还应定期不定期的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具有专业技能,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获得相关的高等级技能证书。再者,职技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职技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3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职技院校应该加强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于是,职技院校应该创建校学生科研奖励制度、校学生实践创新奖励制度、校学生实践经费使用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实行实践学分制度,让学生既有一定的压力,又有一定的动力,促使职技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理实一体化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把课堂搬到实习、实验基地,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这应当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

在学校内建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设备线路布置实训室等电气实验室,实验室应全方位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学校与工厂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验基地去参观实习[1],比较现实工作环境和实验场所,实际工作内容和实验内容,也可通过在施工企业现场实习,去体会学校的教学是和现场工作,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兴趣。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必须使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习惯,对于正确的安全操作习惯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在做中学,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

在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2]。

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即过分重视“单项技能”的训练而忽略“综合技能”的掌握。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单项技能掌握好的学生在解决某具体实践任务时往往不能独立完成,究其原因是单项技能训练太单一,没有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应注重对“综合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职技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必须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必须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必须完善职技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电工实训;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62-02

电工作业的危险因素多、危险程度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安全教育是电工实训教师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培养合格的电工,是职业学校电工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职业学校电工实训课程渗透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电工实训课程是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经过系统的实训课程学习,学生将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与其他实训相比,电工实训常将学生置于220V和380V强电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不仅容易损坏电气设备,而且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很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实训过程中,安全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职业学校电工实训课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指导教师配备不足,难以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行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实训室内有多名学生在喊“老师做完了”、“老师电机不转啊”、“老师怎么灯不亮啊”,此时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有的学生索性自行通电调试。实训教师负责的学生太多,不可能同时指导多名学生。于是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或操作不够规范,常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过程中,学生完成接线后急于想知道接线是否成功,没有按要求进行通电前的检查,甚至没有向教师申请就自行通电调试。有的学生接线错误,在通电调试失败后未切断电源就急于查线。

3.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缺乏操作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电气实训课程是特种作业,学生担心操作不当会损坏实训器材和危及人身安全,心理上排斥实训课程而不敢动手操作,没有学到应会的知识技能。影响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改善电工实训课程安全问题的措施

1.实施小班教学,增加实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以掌控学习进程,以便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操作练习,消除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2.严格要求,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要求,注重安全和规范教育。

(1)上好第一节安全教育课。在开学上课的第一天,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例如,教师应明确规定:学生作通电测试前,必须先向教师申请。只有教师同意了,才可以通电测试。同时,学生通电测试的整个过程,实训教师都必须在场,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监护。

(2)教师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经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参加电工考试,合格后取得证书才能进入社会工作。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必须强调安全教育,否则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容易出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技能和知识直接影响未来电工的素质。但目前的情况是,受生源的影响,很多职校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教学倦怠,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的教师甚至希望学生烧一烧保险,认为被吓一吓才好管理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也给学生留下操作随意、工作可以敷衍了事的印象,对安全生产没有加以足够重视,给将来的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3)结合工作岗位要求,用专业标准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

第一,着装。职校生正是青春期的年龄,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师有必要按照电工的标准要求他们的仪表和着装:男生的头发不能太长,以免遮住眼睛;女生的长发要束起来,不能妨碍操作。电工作业时,要着长衣长裤,脚上要穿底面绝缘良好的鞋子,绝对不允许穿拖鞋或赤脚;指甲不要过长,不戴首饰和发饰。

第二,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触电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触电事故,要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实施正确抢救措施。正确的方法是先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远离电源,将其放置在通风安全的地方,检查触电者身体状况,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进行急救。

第三,让学生掌握检查方法。在电工实训课中,凡是通电作业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的检查:①检查工具,如万用表、试电笔的检查。只有经过即时检查,确定正常的工具才能使用;②对通电电路的检查。凡是需要通电测试的电气设备或电路,在通电之前都必须检查。没有短路、断路且绝缘合格的电气设备和电路才能允许通电。比如,电力拖动电路要分别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首先,检查控制电路后,将万用表调到Ω挡,两表笔接电路进线端,观察电路是否正常。按下启动按钮时万用表显示为线圈电阻,松开启动按钮时万用表显示为∞。若按下启动按钮时万用表显示为零则电路短路,需排除故障;如果是涉及正反转的电路,除了检查按钮控制部分,还应检查自锁和互锁部分;其次检查主电路,用外力使主触头闭合时,分别测量从电源进线端到电动机出线端的三条线路,正常情况下三个电阻应分别为零。反之,用外力使主触头闭合时,如果某相的电阻为∞,说明此相电路没有接通,查出断点后排除故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通电测试前,都必须过检查关。

第四,结合真实案例,加强安全教育。在电工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针对性比较强的案例让学生加以学习和讨论,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在学习上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牢固树立安全操作和安全责任的意识。

除了要保证课堂的教学安全,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渗透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工作中成为有专业知识、有责任心、有安全意识的合格电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从源头、从培训抓起,在电工实训过程中不断渗透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职校电气专业 自我发展 树立目标 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

职校生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悄悄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反应灵敏、记忆好、兴趣爱好广泛,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好奇,都想尝试,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由于填报志愿大多是由父母代替的,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的学习仅仅浮于表层,缺乏深入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个别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兴趣而产生应付心理,容易产生迷茫情绪,所以影响到专业思想的稳固性,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才能将专业教学工作做好,成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好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不断自我更新发展能力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建筑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一定的审美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能力。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由于该专业工作本身就具有严谨性和高要求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知识,博学多才。尤其是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参加研究项目,跟踪电气专业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新技能和新设备,不断更新知识,让现代电力系统迅速发展与教学接轨,这样才不会将专业知识讲死,才能适应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启发式教育,反对注入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他认为治学应以兴趣为主。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气专业教学中,不能整堂课面无表情从头到尾讲原理、讲推导、讲公式、讲计算,一味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样会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脱节,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找不到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让他们知道电气专业属于“朝阳产业”,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在未来几十年里具有过硬技术的电气人才将会有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了解电力系统中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重要性,知道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会在工作中胜任其职;引导他们发觉现在所学习的这些电气专业知识,目的就是以后能从事电气相关职业,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能力,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所淘汰。这样,学生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就可以发现学习的乐趣。专业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主动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树立短期、中期及长期学习目标,引导他们设计前途,规划人生,使自我价值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这样教学带有目的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比较强。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课堂通常是一张嘴,一本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在看起来不免有点枯燥。特别对于电气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内部结构复杂的设备运行转动原理等问题,例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运动原理,光凭老师讲,让学生在脑袋里构成电动机内部磁场运动产生动力驱使绕组转动的动画,这除了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百分之百集中的注意力,这通常很难同时达到,因此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视听结合可以有更大的信息量、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保持率。因此,在电气专业教学课堂中,可以引入多媒体、电气设备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多媒体的引入,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设备运动原理制作成动画,通过彩色的画面,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解说,能帮助学生有效观察和透彻理解动态教学内容、相关运动原理,还可以代替危险现场的参观和观察,比如高压断路器的拉弧现象,增加学生的现场经验,增强电力安全意识。模型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大型电气设备进行近距离直观的了解,而实验设备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操作动手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职校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突出职校生的优势。

四、开展专项综合专业实训,加强职业竞技校企合作

在电气专业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教学外,专业实训也占很大比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拖动实训、工厂供电实训、登杆作业实训等。这些实训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其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唤起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探求欲望,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地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达到职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而专业技能竞赛的举办,采用正确的比赛规则和多样化的比赛内容,例如钳工比赛、焊接比赛等,则给学生一个展示积极向上风貌、熟练专业技能的平台,让他们在竞争中充分展示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热情,在竞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迅速成长。

篇9

【关键词】电工实训装置 现状 改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89-02

电工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电工实训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此课程还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电工资格的取证培训课程。目前我院70%学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不等学时进行电工实训,他们绝大多数还有考取电工上岗证和中级电工证的需求。另外我院电工技术实训室还会承接南方电网进网资格证及社会人员的电工资格证培训和考试任务。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工技术不断涌现出新器件、新工艺,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的共识,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是校内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电工实训装置现状

我院电工实训包括电工技术实训、中级电工实训两方面,其绝大部分实训装置是有历史的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其实训设备陈旧老化,配套的实训内容传统继电器控制安装训练过多,总体技术含量偏低,装置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扩展能力,并且以PLC为代表的现代电工技术几乎没有,适用面窄、不能很好反映现代电工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现代电工技能要求。

二、实训装置构建思路

(一)构建理念

电工实训教学理想模式是将电工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又能展示电工实训课程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的电工实训课时多为2-3周,尽量在短暂时间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供练习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是电工实训教学的宗旨,实训装置的建设应围绕此主题展开。

(二)构建方法

1.直接购买成套综合电工实训装置。仪表设备厂的电工实训装置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多应用PLC和变频器及触摸屏为主的控制技术。其优点是与现代企业电工技术紧密联系,其实训内容多且方便管理教学;缺点是实训装置过度集成封闭化,学生只能看到实训装置的屏面,无法清楚了解实物结构,真实的安装接线机会少,难以达到我们希望通过实训装置想让学生从“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实训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另一不容忽视的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2.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实践表明,现有电工实训装置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目前条件允许下,着眼于实训中的安全及实训内容的扩展,对现有实训装置作有效的改进,配合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高职院校电工类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加强综合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对比,我校近阶段更适应设计改进自制电工实训装置方法。

三、设计改进思路

我们要结合课程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而设计改进电工实训装置。

我院现有电工实训项目包括:电气基本安全知识、基本电工工艺、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常用基本室内照明电路和基本低压拖动电路安装、一般电路故障的排除等。现有的主要电工实训装置有照明安装板、拖动电路板等,没有综合实训台。

为保证训练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训练全员参与,配给每位学生的电路板应是满足教学要求的安全性能可靠、训练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装置,并且装置还能用于电工上岗证、中级电工资格考核。

四、具体改进的主要方面

(一)安全通电方面

我们仍保留学生实训装置中没有电源模块部分的现状,沿用老师通过专用通电板控制通电、学生观察协助的通电试车方法。由于其过程处在强电环境中,其安全性必须有充分保障,所以将原来的电源装置安全措施提高,并增加其相关功能。改装后的电源装置电源由接触器、按钮开关控制,板面安有电压表;电源输出处装有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过流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等,当电路出现漏电、相间、线间过流及直接短路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并及时报警。另外为方便外部仪器工作,在电源板上还提供有插座。学生用电路板仍沿用木板,板上的连接端子及加装的连接插孔和连接导线无论使用任何型号结构的,都能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二)拖动电路板方面

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不仅在考电工资格证时考到,而且其知识学生毕业走上岗位能马上用到,所以它是电工实训的重要内容。

组成拖动电路板元件有熔断器单元、接触器单元、继电器单元、按钮单元等,其构造可以设计成将各类元件归类固定在单元模块上,可调元件布局要考虑调节方便,这样的实训装置操作时相对简便,节约实训时间,但学生熟悉元件程度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是将元件放在塑料盒里,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安装在板上规化出的对应区域上,其操作相对繁琐,尤其是元件选择和程序上容易出错,但学生却能熟悉元件的种类、性能、规格等,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此种实训操作模式能督促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学会如何做。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会提高较快。

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可以将每个实训室内的装置分为三类,以方便分层教学。第一类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准备的2-5块规化出元件模块区域空白电路板,由学生根据电路自己选择元件、搭配、安装、布局、走线和调试,其实训内容允许超过常规内容。第二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元件结构、开阔视野,将各类电气设施(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以新老结合的方式平行对比的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尽量作到元件能分解暴露在面板上,这种装置专供学生观察,以方便学生对元件有感性认识。第三类是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实际接线操作的电路板,不同元件横平竖直安装在操作面板,安装时尽量运用导轨以方便增减元件。为避免因长期在元件本身进行走线而导致其损坏,元件与电气连接采用插孔和接线端子两种连接形式,为了让学生明白电气线路连接部位工艺的重要性,实训练习时采用连接端子连接,当学生自己因线路连接安装工艺不规范,而使电路板在进行验证通电时出现故障不能通过时,就会高度重视,在排查故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连接插孔可用在验证性实验或考核时,可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连接导线的运用,减少实训耗材、节约考试时间。

(三)照明电路板方面

由于常用照明电路与实际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照明电路安装是激发初学者学习热情的有效切入点。实践证明电工电路基础是高职学生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它甚至成为了学生热爱专业的障碍之一,而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的照明电路安装的现实直观性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宜引导学生理解电工电路的相关理论,激发学习热情。为此,在原有电路板上设计加装了一些插孔、电流插座等,以方便进行电压、电流测量等,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基本电量关系,比较串联、并联的区别、清楚电感现象等。另外将原电路板上的标号全部除掉,以方便学生设计安装不同的电路图,也避免有些学生走只看标号接线而不研究电路的“捷径”。同时可将实训室电路板分类进行不同电路安装(允许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的电路图安装),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五、改进后实训装置的特点

改进后的装置上没有过多先进设备和仪器,但同一实训项目配有不同类别的实训装置,能方便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大限度的满足电类专业初学者的基础性实训课的目的,即掌握一定成熟的电工技能,培养学生对电的认知、理解、应用和把握能力,为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为创新型实训提供平台。装置综合性强,可作为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用,也可作为电工资格证培训考核用装置。

六、实训装置发展趋势

电工实训装置的发展就是学生在掌握电工理论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通过电工实训学习,可使学生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及后续专业课中出现的电气方面问题,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训练,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所以实训装置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训要求而设定,它可以涵盖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继电接触控制、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等课程的实训内容。

实训装置的发展不但要解决传统装置技术含量低、实训内容和要求不规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电工实训课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还应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国家制定了不同等级职业标准,实训装置要不断发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人员不同程度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改造后的装置设计清晰,布局合理,元件有新旧对比,并能与生产较紧密结合,但由于学院课程设置限制,没有运用PLC等现代电工技术等。虽然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训装置综合性强,且实训课教学管理较繁琐,但它易激发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体会到实训的快乐,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冲.高职院校电工实训设备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晓刚等.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2012JGB382)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特色

作者简介:刘燕(1964-),女,山东济宁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常熟?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81-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第二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院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学校非常重视此次培养的契机,出台了常熟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行动计划,并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作为试点,承担着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建立以“工程实践教育训练中心”为真实载体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学院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融入了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项目不仅以高起点、高标准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符合现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要求,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工程性融为一体的特色,为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

卓越计划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电气类本科毕业生最终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掌握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准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技能,为将来成长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我校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以面向工程人才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现代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形成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工作内容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连续的、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三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四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分别为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则是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后备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设计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个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按照教学进程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从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到专业课程实验,再到专业方向课程实践,在每一个层次基本实践教学完成后均安排一个集设计与实训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与现场工程师工作任务基本对接的工程综合训练。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验;在专业必修课程之后安排两周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及实训。之后学生分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在专业方向课程实验之后设置该方向的综合实践训练,最后设置四周的专业工程综合训练。

其中专业方向综合训练和专业工程综合训练平台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搭建,并将专业工程要素融入工程实践与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工程实训与实践。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建成的综合训练平台有:与美国NI集团合建的智能仪器实训中心,与常熟开关厂合建的工厂供配电技术实训室。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集先进性、工程性、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以高起点、高标准并与专业方向的实践工作高度接轨的设计理念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力实践支撑。

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特点

1.供配电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