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园环境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幼儿园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幼儿园环境

篇1

【关键词】民间美术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植根于民俗与民间生活之中,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典型的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浓郁的区域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选择各地优秀民间美术形式应用于当地幼儿园环境创设及主题教育活动之中,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幼儿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中,加强学生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环境创设实践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

一、传统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山东聊城幼儿师范学校近年来对山东省内各地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的在校学生,聊城市区内的幼儿园教师、幼儿、民间文化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等群体进行谈话、走访、问卷等形式的调查分析发现,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传承及其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民间美术传承断档现象严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繁荣,外来思想及工业化生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成为新兴产业工人,离开了民俗作品生存的土壤,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年轻人不屑于继承祖辈传下来的手工技艺,能够掌握优秀民间美术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传承人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加上传统手艺的创新程度不高,很难适应当代人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不少民间绝技已经失传,各地民间美术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弱,地域差异越来越小。

第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认知、喜爱程度不高。特别是来自于城市的学生,由于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对于乡土气息浓郁的手工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不足,更喜欢接纳新潮、时尚的工业产品,单纯的学校教育难以使其深入挖掘、整理、传播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

第三,幼儿教师及部分家长对于优秀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度、认知和理解不足。现代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幼儿及家长发现、接触、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途径较少。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民间美术纳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播者,使各地学前教育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让更多的幼儿从中受益,这是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幼儿园、幼教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民间美术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的途径,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实践,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和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合幼儿园的传统及创新型民间美术形式

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之中,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创新型民间美术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尊重优秀文化和传统技艺,而且在创作观念、内容、制作材料与工艺等环节有所创新和发展。

第一,深入挖掘、整理各地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选择适合当代幼儿学习、活动等身心发展需要、参与度较高、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美术形式;分类收集、整理当地民间美术的类型、艺术特点、操作材料、制作工艺及流程、发展与应用的现状,采用音频、视频及影像记录等现代化数字信息手段,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影像、文字等相关材料进行归类保存;合理研究、开发优秀民间美术形式传播、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方法,尝试以微课、慕课等形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及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力。

第二,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认真选择开设易于被当代青年接受,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民间美术的形式与内容。在创作观念、制作材料和工艺、作品呈现形式等方面凝练传统民间美术的精华,以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形态,合理借鉴姊妹艺术的优秀成果,创新研究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化元素;赋予传统文化当今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使之能够弘扬地方人文精神,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同时,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艺术教育的发展。如各地的民间泥塑、泥玩具制作工艺,既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等大师“手捏戏文” 的精细作品,也有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挥创意想象、类似于“惠山大阿福”的泥模翻印作品。因此,在幼儿可以随性把玩的泥工创意活动中,可以运用各地易得的自然材料,尊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的大胆创意表现,设计适合当地幼儿的艺术教学活动。

(二)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民间美术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将创新型民间美术大范围地应用于幼儿日常生活、表演、游戏及主题教育活动中,并由幼儿园园内教育环境创设拓展到家庭、社区教育环境之中。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绘画、手工及综合材料运用、美术活动及活动室环境的布置中,常以幼儿教师或幼儿创意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

近年来,山东聊城幼儿师范学校连续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淑女文化、民间传统艺术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等方面的探索,从传统文化思想意识、个人基本素质、艺术专业技能等层面提高在校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与应用能力,并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展示、幼儿园教学活动及环境创设实践中,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山东聊城幼儿师范学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优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聘请当地民俗专家、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大师为特聘教师,进校园、办讲座、上课堂,对美术专业教师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地方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美术技艺的培训,从传统观念、地方特色、传统技艺、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有效地整合社会及学校优质资源,使传统优秀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展示活动,推出一批优秀的师生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第一,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周末时间开展田野调查,筛选、甄别、挖掘、整理、继承与创新本地特色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专业技能课及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学习、思考幼儿园教育主题活动、区角活动环境的创意设计,并根据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实践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合作,共同完成主题式、模块化的教学任务,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这些实践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多样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

第二,利用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与人文资源丰富幼儿的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民间文化元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例如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与专业教学及校园环境创设实践活动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风俗习惯、美术表现形式、制作技艺流程、创新表现材料及特征;探索当代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新型民间美术形式,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民俗游戏及环境布置,创造幼儿积极参与的物质与精神环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得到有效促进,能够较快地适应现代幼儿园教学工作。

结语

篇2

关键词:民间文化;环境创设;幼儿教育;创意美术

美术是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对幼儿全面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意美术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通过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幼儿园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分享快乐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带来的艺术魅力,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去思考和创造新的艺术美感。民间文化是广大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体现与传承,在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创设过程中融入民间文化,不仅能够让幼儿从小就尊重和理解民间传统,还能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精髓。本文就基于民间文化的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创设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利用班级活动的环境创设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将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饮食文化等民间文化作为环境创设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随着民间文化的不断演变而变得丰富多彩。首先,应该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利用美术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或场景,培养幼儿初步的认知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其次,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让幼儿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能力和审美意识,最后开展主题活动,场景的布置应该充分地考虑和应用民间文化,幼儿能够通过活动场景的创设而被民间艺术所吸引,产生积极向往和探索的欲望。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民间戏曲创设不同场景的话剧,戏曲中的声音、服饰、故事等都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饰演不同的景物和角色,初步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同时还可以邀请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活动,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好奇的东西主动寻求答案,培养幼儿积极向未知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幼儿园内公共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海报、壁画、展台等媒介,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民间文化,进而吸引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喜爱和关注。民间文化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节日、不同的饮食起居风俗等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化也是精彩纷呈,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不同时期的民间艺术文化,并且在展示的区域设置不同时节、不同节日的主题内容,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氛围,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民间文学是其中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深厚的民族精神,在园内环境创设中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魅力。在园内的主要通道墙壁上可以粘贴多种形式的民间故事壁画,如: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故事关于人类的由来,体会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那种顽强不屈、积极探索、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可以粘贴国内外著名的童话故事壁画,如:神笔马良、白雪公主,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民间童话故事的同时开阔视野。同时每一幅壁画都应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去阅读和理解,不断地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产生对民间文学的爱好。在听觉方面,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童谣、绕口令等,让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就能时刻感受到一种民间文化的艺术氛围,不断地提高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并产生创作热情。

三、幼儿园外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外环境的创作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利用民间文化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性和情景喜剧性,积极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橱窗宣传,让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初步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进行大胆想象,在活动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播放不同主题的民间歌曲,让幼儿在活动中渗透民间音乐教育。利用橱窗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民间文化对幼儿成长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色彩和特点的民间文化,幼儿教师在进行创意美术环境创设时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和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了解、认识、融入民间文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娜.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2]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篇3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作用的层次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 )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派生功能

2.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除了具有生活节律性、保教渗透性、活动多样性、内外互动性外,还具有( )

A.制度的规范性 B.班级的组织性

C.年龄的统一性 D.活动的集体性

3.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前公共教育和( )

A.学前家庭教育 B.幼儿园

C.托幼机构教育 D.社区学前教育

4.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专家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5.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园本教研 B.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C.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D.在职培训

6.对儿童发展的知识和幼儿教育原理的理解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不仅能在实践中对理论运用自如,而且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他去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习惯于自我反省、思考,也喜欢探索创造。这属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中的( )

A.适应阶段 B.顺应阶段

C.发展阶段 D.专业化阶段

7.现代我国托幼机构一般包括( )

A.托儿所、幼儿园 B.幼儿园、学前班

C.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 D.学前班、幼儿园、少年宫

8.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较系统化地反映在柏拉图的( )

A.《理想国》 B.《爱弥尔》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9.下面全部属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是( )

A.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他体育器材

B.园艺区、种植区、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

C.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种植区、活动室的墙饰

D.园艺区、活动场地、动物区、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

10.下面不属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主要策略的是( )

A.对幼儿消极的社会性行为不闻不问 B.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C.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D.参与幼儿的活动

11.多元智慧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他是( )

A.加涅 B.加德纳

C.布鲁纳 D.戴维·韦卡特

12.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是(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3.美国的“早期开端”与“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方案的实施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14.在教育,最早提出教育价值问题,指出课程的各门学科应对社会生存提供效用,并对课程学科作出分类安排的是教育家( )

A.斯宾塞 B.杜威

C.吉鲁 D.胡塞尔

15.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只能是跟随幼儿的发展,教师就像园丁一样。这主要违背了( )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C.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16.以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D.幼儿园学科教学

17.有的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主要采用课堂集体教学的形式,主要是老师讲,幼儿听,很少有让幼儿动手操作与活动的机会,游戏更是受到忽视。这主要违背了( )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B.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C.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18.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前课程方案是( )

A.B—E方案 B.HIGH/SCOPE方案

C.凯米课程方案 D.结构主义课程

19.通过教育使人们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理解的提升,对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即对于人类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贡献。这主要是指学前教育的( )

A.个人经济效益 B.社会经济效益

C.个人精神效益 D.社会精神效益

20.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是属于哪一年龄班级生活的特点?(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1.下面不属于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

A.整合性 B.客观性

C.单一性 D.方向性

22.实践中,有些幼儿园在布置环境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档,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最终却发现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主要违背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 )

A.挑战性原则 B.效用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丰富性原则

23.师幼互动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儿童之间不同观点、意见、见解的相遇、相映和碰撞。这主要体现了优质师幼关系的( )

A.互动性 B.民主性

C.激励性 D.互主体性

24.幼儿的说谎、欺骗、霸道、破坏行为及对抗行为等属于( )

A.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B.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C.心智发展方面的行为问题 D.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25.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规划,属于幼儿园环境中的( )

A.户外环境 B.户内环境

C.自然生态环境 D.活动场地

26.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A.丰富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适合性原则 D.效用性原则

27.从活动形式来看,家长会、家长学校、咨询接待日等属于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 )

A.宣传工作 B.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C.教师的日常工作 D.征集意见工作

28.下面不属于现代优质师幼关系主要特征的是( )

A.控制性 B.互动性

C.分享性 D.激励性

29.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达教育意图,按学科的逻辑知识组织教材,系统地传授人类文化遗产而展开的教学属于幼儿园教学策略中的( )

A.接受式教学 B.发现式教学

C.合作式学习 D.探究式学习

30.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幼儿发展

B.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便于教师组织与管理幼儿

D.为顺利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广义的家庭教育

32.支架式教学

3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34.问题解决模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适合性原则。

36.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7.简述当前师幼关系单向度的主要表现。

38.幼儿园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40.试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0分)

41.小孩子能懂什么?启发式教学根本行不通,还是要让他们反复背诵,比如,让幼儿读经、背诵古诗,他们现在理解不了,只要记住就可以了,长大后自然就理解了。所以,教育幼儿就是教师讲,幼儿听与记。

作为幼儿教师,根本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设计活动计划,现在不是有很多幼儿园教材吗?只要买一本,按照教材上课就行了。让幼儿教师去设计课程,根本行不通!

作为教师,就是要有威严,你说的话,小朋友能听,即使你说的不对,你让他上西,他决不上东,这就是威严。所以,不能对小朋友太客气了,否则他们就不怕你了,你就没有威严了。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整合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学前教育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诸多教学媒体的运用中,信息技术整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环境中,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家校共育、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一)幼儿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儿的年纪普遍偏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情感、加强幼儿的身心以及认知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加强对“大教育”理念的认识,即不把幼儿教育限定在一个实体幼儿园领域内,须突破课堂教育的诸多限制,把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当做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平台,把社会、家庭等都纳入幼儿教育的系统中来,从而使幼儿教育得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

(二)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实现幼儿教育效果的最优,在达到这一目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及手段,美国著名学者Frick指出:“在教学中技术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是在学校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应坚持通过幼儿教育教学获得强化幼儿教育及促进其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二者整合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应坚持实效原则,对具体实践服务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实效、稳定性,而不必追求技术的复杂及尖端,当传统的手段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正确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后,则会其表现出便利高效以及合理科学的特性,理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是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灵活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在实际实践中,如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加强家园共育、营造幼儿园文化等方面充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教育中的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宜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幼儿园区文化。

1.利用校园网络的信息资源,加强园区文化建设。建设园区文化时,可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平台开展幼儿乐于参与的节目和活动,创造一个幼儿成长的和谐、活跃环境。如可以在幼儿院内举行歌唱、跳舞比赛,选出歌唱的好或者舞跳得棒的幼儿给与语言上或者实际行动(如给幼儿小红花)的表扬,锻炼幼儿能力;在校园广播站内进行科普知识、幼儿新闻的广播,组织幼儿定时收听,增加幼儿见识等。

2.将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园电视平台进行整合,增强联动教育效果。 把上述几种资源进行整合,联动教育则发挥重要作用。当对幼儿进行专题教育时,实现校园节目广播宣传、在线收看电视节目等,如把园区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在网上,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分析教学中科目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媒介的选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教学媒介时应依据科目特性而定。由于幼儿接收科学课程内的知识的水平是有限的,学校可根据幼儿对直观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浅显简单的世界,幼儿可以直观的接受课程内科学事物的声音、图像,这可以为幼儿带来愉快的教学体验。

2.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式包括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认识事物等,应该让愉快的、朝气蓬勃的氛围包围着幼儿。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媒介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上作用事半功倍。如利用计算机媒介进行听音乐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的深入中不自觉地跟着学唱起来;在认知事物环节中,通过把事物的具体形态以及与其他事物比较的异同以图片等形式在计算机等媒介中展现,可以让幼儿构成思考和获得启发。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上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3-0123-02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2]魏建林.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35-35.

篇6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具有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等特点的学前教育形式是( )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2.根据《礼记·内则》,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 )

A.6岁以前 B.8岁以前

C.9岁以前 D.10岁以前

3.历最早的托幼机构始建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农业社会早期

C.工业社会早期 D.现代社会初期

4.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幼儿教师( )

A.职业的专业化 B.知识的专业化

C.技能的专业化 D.职能的专业化

5.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这是哪种理论主张的幼儿教师观?( )

A.成熟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建构主义

6.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条件是学前教育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必须( )

A.迎合幼儿家长的愿望 B.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C.满足特殊儿童的的需要 D.遵照传统儿童教育的习惯

7.学前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效益是( )

A.个人精神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8.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寓活动于幼儿教育之中 B.寓游戏于幼儿教育之中

C.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 D.寓玩耍于幼儿活动之中

9.托幼机构系统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是( )

A.开期末家长会 B.设家长开放日

C.举办家长学校 D.进行家庭访问

10.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1.决定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幼儿园领导的工作作风 B.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

C.幼儿园的设备设施 D.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看法

12.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玩 B.交际

C.活动 D.玩耍

13.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

A.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稳定的职业观 B.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儿童观

C.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苦乐观 D.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权利观

14.幼儿园对幼儿提供视觉、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这是什么原则的要求?( )

A.适合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挑战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5.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首先要强调的是( )

A.儿童化 B.教育化

C.安全与卫生 D.绿化和美化

1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17.影响师幼关系的关键因素在于( )

A.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行为 B.师幼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C.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D.幼儿园统一的各项活动

18.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

19.幼儿班级生活管理要以什么为出发点?( )

A.幼儿园层次的提高 B.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C.幼儿的发展 D.幼儿家长的要求

20.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1.幼儿出现厌食、偏食和肥胖症、遗尿症、梦行症等,说明他存在( )

A.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B.心智方面的行为问题

C.性格方面的行为问题 D.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22.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课程定义倾向于( )

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计划

C.课程即目标 D.课程即经验

23.在课程组织上反对分科教学,提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4.结构主义提倡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开放式课程 B.支架式课程

C.封闭式课程 D.螺旋式课程

25.不确定课程内容,没有固定教材或预定的“教育活动方案”,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以“项目活动”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特点?(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C.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D.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

26.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标准,但不预定目标,重点在于鼓励儿童探索具有价值的教育领域。这一课程设计理论模式属于( )

A.结构模式 B.认知模式

C.过程模式 D.泰勒模式

27.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当是幼儿教师( )

A.传授幼儿知识、技能和培养行为习惯的活动

B.管教幼儿、督促幼儿学习的活动

C.监视幼儿、按常规开展教学和学习的活动

D.支持、帮助幼儿与幼儿自主学习的统一活动

28.因人施教就是强调( )

A.向每个受教育者实施最适合的教育

B.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实施同一的教育

C.向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D.教育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教育机会平等

29.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四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均由幼儿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及时的帮助或指导。这一幼儿教学模式是( )

A.活动模式 B.问题解决模式

C.发现法 D.方案设计法

30.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大面积展开,开展得最有影响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32.幼儿行为辅导

33.幼儿园课程设计

34.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选做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多做的以前4题计分)

35.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36.简述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

37.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的教师有哪些基本途径?

38.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功能?

39.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联系实际,谈谈托幼机构在家园(所)合作中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41.述评蒙台梭利教育法(主要教育思想及课程理论)。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0分)

篇7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活动策略 互动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简述

所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在了解和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幼师有计划组织地活动。根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的数量,可以将幼儿园集体活动分为全部教学、部分教学和单个教学三种。要知道,幼儿园集体教学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整个班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大致相同的事,而活动的策划与过程监管都是由幼儿园教师来负责的。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有秩序地把控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但是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却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也就是没有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幼儿、教学氛围这三部分组成的。在这当中,教师是作为组织者和设计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成效如何主要就是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获得;而教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教师和幼儿活动的载体。

二、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途径

教师如果采取以前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差,幼儿没办法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感受和获得是相当重要的。一次好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要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充分掌握幼儿发展特点是基础

我们知道,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和核心,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内心需求和教师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掌握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同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活动的主题、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由于幼儿处于“自发性”的时期,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但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二)营造轻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教师、幼儿和教学氛围这三个因素中,幼儿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中心,互动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于教师,但是互动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要营造出使幼儿觉得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那么在营造氛围之前,就要先考虑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为幼儿营造一种健康、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1.互动氛围的安全系数要高

我们知道,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不是很高。教师在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时务必要注意安全,清除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下,才可以让幼儿自主自由地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同时也使自己对幼儿安全担心的顾虑有所减少,不会过多地去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2.所营造的氛围能够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地教学活动,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让幼儿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在营造氛围时就要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和情感。这种氛围是要适合儿童的,与儿童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较为吻合的,使幼儿可以较快融入到活动中去。另外,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所收获和体会,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3.氛围的可参与性要高

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如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用一种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切不可忽视幼儿的自尊。集体活动的氛围是平等的、轻松的、自由的,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务必先设计活动的具体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与紧急处理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而预设课程则是编制课程工作的一部分,预设的课程是将社会需求和教学目的相结合,注重组织和执行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科学性。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要求老师要以儿童的需求和爱好为前提,设计出灵活的、可行性高的课程活动。要知道,幼儿处于自发的成长时期,这就是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需要预设的原因。具体来说,在预设时务必要遵循相应的计划和逻辑思维。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师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有责任营造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好教学水平。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高低。幼儿能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好程度。一般来说,幼儿会比较喜欢那些耐心、细心照顾他们的教师。如果幼儿觉得教师“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不愿意和老师接触,这是不利于教学的实施的。所以,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教学水平,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这样就会比较容易使幼儿“亲其师,信其道”。

三、结语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务必要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教师、幼儿、教学氛围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保证了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帮助幼儿更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2012(01).

[2]程丽英.解读儿童文化――兼析童年真的消失了吗[J].当代学前教育,2008(03).

篇8

本班幼儿共39人,其中包括8名新生,男19人,女20人,31名幼儿由原小班升上本中班,因此多性格活泼开朗,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能力发展方面,他们喜欢听故事,念儿歌,玩各种语言游戏,与同伴间的交流多使用普通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与观察,学过的常识和知识也喜欢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喜欢表演,能大方、创造性地进行,对动手操作活动比较投入的进行如串珠,捏泥等,8个新生中有7个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小班或托幼班教育,因此入园一周来在适应性方面表现得比较好,这些都为我们日常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好处,但由于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再加上新旧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原来比较规范的幼儿园生活已有些松散,表现在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影响了班级常规秩序,不能很好的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由于年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还比较差,表现在缺乏分享与谦让意识,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多等,8个新生中有4个在普通话表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包括1名只会说普通话单词),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都等待新学年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解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健康领域:幼儿能积极愉快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一套轻器械体操,能听口令进行正确动作,队列练习,促进动作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常识。

2、社会性领域:幼儿具有初步爱的情感,爱祖国,爱周围的人,培养有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分享与谦让,形成初步自我意识。

3、认知领域:掌握粗浅的常识,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环境与人文,培养各项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增进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注重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意识,提高幼儿综合素质能力。

4、语言领域:丰富词汇并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常用词汇,学习围绕主题进行讲述,语言表达比较准确,学习看图书,掌握初步的非文字阅读方法。

5、艺术领域:体验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具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掌握简单地表达美的方法,并大胆的去表现它,愿意与同伴进行交流。

6、家长社区工作: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系统教育进度与方式,纠正不正当家教观念与手段,密切做好家园联系,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活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保育工作

(1)创设和谐、快乐的环境让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包括出一期“欢迎新朋友”的专栏、“以旧带新”、“玩具大会”等活动,让新生消除分离焦虑,让旧生从心理上回归正常校园生活。

(2)订立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有序的参加日常生活活动。师幼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以及违反班规的结果,包括杯、巾的使用,玩具的摆放与收整,班级卫生的保持,以及喝水、入厕、盥洗常规习惯的养成巩固。

(3)通过形象的教学和游戏,学习和巩固生活技能。如“我的小书包”“洗晒玩具”“穿衣竞赛”、游戏“我是图书管理员”等,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套轻器械体操,要求正确听音乐口令进行动作。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精讲多练,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并通过师幼共同制作一定体育器械作为活动辅助材料,调动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增进师幼关系的同时,促进幼儿动作和体能的发展。

(5) 遵循快乐原则,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开设区域“画心情”“说心情”等,排解幼儿的消极情绪,安排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活动,引导幼儿参加,调动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教育工作

(1)以集中教育活动为主,区域活动为辅,注重生活的随机教育,在选材上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所在,形成教材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如节日活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除了在集中教育

活动中安排节日的认识,节日的礼物,欢庆节日的表演外,还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相关连的手工、绘画、谈话活动。同时要求家园配合外出进行参观、游玩等活动,形成幼儿对节日的全面认识。

(2)社会性发展方面,本学年拟以分享教育和初步的集体教育为主。

A、创造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在一个月设立一个不固定的分享日,让幼儿在这一天中分享玩具,分享图书,分享食物等,并设立一个分享的角落,专门摆放幼儿带来的这些东西。在一天中,一个活动,一项游戏后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经验,与同伴活动的快乐,以及学到的新本领。建立平等分享,共同分享,轮流分享,先宾后主的分享规则。

B、培养幼儿为班级的服务意识,以及调动参与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在社会性课程中安排幼儿为班级“洗晾手绢”“清理自然角”“洗晒玩具”“维修图书”“学做值日生”等服务活动,为参加幼儿园的各项团体活动如:“我爱小伙伴” “我们都长高了”主题歌咏比赛,“我们爱劳动”劳动实践活动等做好准备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

(3)以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作为教育的起点。每天以集体交流,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与每个幼儿进行语言沟通,加强幼儿语言的规范,对普通话发音进行严格训练。开展一些即兴的“诗歌朗诵会”“小故事会”等,激发幼儿表达正确语言的兴趣。

(4)供给幼儿探求的目标(秋、冬季节;7以内数的认识;分类与排序;有趣的制品等),以自然角和区域活动为中介,辐射

幼儿园周围环境,延展至幼儿的兴趣所在,从提出任务开始,学习观察的正确顺序(重点是对比性观察和不同角度观察),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如在大自然、社会、日常生活、游戏中观察,提高观察的实效性和持久性。

(5)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我爱祖国”主题绘画活动、“我爱班级”环境布置、“我爱小伙伴”“我们都长高了”歌咏比赛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机会,由内而外的感受美的事物,并愿意表现出来。

A、组织幼儿为创设、更新班级每月两次的作品栏而努力。掌握三角形、方形为基本造型的简笔画初步技巧。在涂色方面,以蜡笔画为重点学习平涂技巧,要求满格涂色,能耐心的完成涂色活动。

B、设置自由表演的角落,提供部份打击乐器,节奏卡,道具,服饰等,让幼儿自主的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艺术表现力。

3、家园联系工作

(1)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A、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包括正确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等。

B、帮助家长全面准确地看待孩子,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

C、方式:家长园地和家长会(研讨会、座谈会)。定期更换家长园地内容(约四周一次更换),以3~6岁幼儿的心理和生活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每个月初召开家长会,针对近期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反馈,就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2)实现家园配合共同育儿。

A、教师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使家长感受到这一点,客观地同家长谈论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

B、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尊重、理解家长,平等地对待家长,为家长服务。

C、方式:接送孩子时与家长的个别谈话,

教师的态度诚恳、平等,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提高家长对《家园联系册》的参与意识,定期分发,针对家长提出幼儿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

(3)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

A、组织家长参加集体的各项活动(根据园部安排适当调整)。如:幼儿外出活动的协助;帮助提供丰富区角内容的材料;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为幼儿的认知提供专业知识内容等。

B、虚心采纳家长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各项意见和建议。给家长意见归类,并通过家园联系册、当面交流等形式及时处理。如一些合理化建议,我们诚心对家长表示谢意,能做到的及时纠正、改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的,则向家长说明,求得家长谅解。

以上简述了本学年的计划,具体实施还有待落实,现将每周工作要点陈述如下,以期让以上的计划有点有面,突出重点,更好的开展工作。

周工作计划安排

第一周 9.2-9.6

1、了解幼儿基本情况(以新生为主),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2、修整班级环境 ,组织入学,安定幼儿情绪。

3、召开班级家长会,布置学具的添购任务。

第二周 9.9-9.13

1、巩固班级的喝水、入厕、盥洗常规。

2、“老师,我爱你”主题教育活动。

3、召开家长会,就幼儿在家的教育辅导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周 9.16~9.20

1、礼貌教育强化,要求对周围的人有礼貌,会问候、道别。

2、进行体育区角活动材料的充实。

第四周 9.23~9.27

1、进行正确洗手的常规训练,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开展“国庆节”

哦20XX——20XX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主题教育活动。

第五周 9.30~10.4

1、参与园部“祖国,我爱你”主题画比赛。

2、筹备班级

活动室搬迁。

3、动员家长带幼儿利用国庆期间带幼儿外出参观、游览。

第六周 10.7~10.11

1、组织幼儿共同进行班级环境布置。

2、带领幼儿熟悉新环境,进行安全教育。

第七周 10.14~10.18

1、进行新操的学习,队列、队形的巩固与加强。

2、丰富认知区,开展观察活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变化。

第八周 10.21~10.25

1、组织劳动:整理班级,培养幼儿乐于劳动的情感。

2、开展“玩具分享日”活动。

第九周 10.28~11.1

1、发放《幼儿发展评估手册》,与个别家长交流幼儿发展情况。

第十周 11.4~11.8

1、进行“我爱班级”环境布置活动,动员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

第十一周 11.11~11.15

1、召开期中家长会。

2、半期幼儿作业展示活动。

第十二周 11.18~11.22

1、开展“图书分享会”,鼓励幼儿自带图书与同伴分享。

2、进行盥洗常规强化巩固,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第十三周 11.2~11.29

1、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组织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2、进行安全教育强化。

第十四周 12.2~12.6

1、开展为班级服务活动如:“修补图书”“学做小

值日”。

第十五周 12.9~12.13

1、组织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视力测查。

2、召开家长会,进行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探讨。

第十六周 12.16~12.20

1、筹备“新年好”幼儿才能展示会,鼓励幼儿积极报名做准备。

第十七周 12.2~12.27

1、期未常规巩固,进行安全防护教育。

第十八周 12.30~1.3

1、参加园部组织“新年好”幼儿才能展示会。

2、动员家长带幼儿出外参观、游览。

第十九周 1.6~1.10

1、召开期末家长会:围绕幼儿发展情况汇报进行座谈。

2、整理幼儿作业作品,进行展示活动。

第二十周 1.13~1.17

篇9

【关键词】融合教育;游戏干预;特殊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43-03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西方国家逐步将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到旨在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融合教育环境中。在美国,到1990年为止,已有大约75%的常规幼儿园招收了至少1名特殊幼儿。〔1〕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关注特殊幼儿的早期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融合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2〕特殊幼儿同样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建构知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游戏情境为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之间社会互动的发生、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友谊的建立提供了机会。可以说,游戏是融合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融合教育课堂中的游戏活动主要是针对正常幼儿设计的,特殊幼儿由于自身的能力缺陷,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无法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在基于特殊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与教育作用,才能利用游戏活动促进特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确保所有幼儿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进行。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游戏干预情况作一简述,旨在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让特殊幼儿受到更好的融合教育。

一、游戏干预的目的

Kontos等人(1998)指出,在融合教育环境下,特殊幼儿的游戏活动要依靠成人的干预才能顺利进行。〔3〕对特殊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帮助特殊幼儿最大限度地超越障碍,顺利参与游戏并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4〕在这一目的的指引下,干预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不同取向开展游戏干预。

1.认知取向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就开展了大量游戏训练实验,证明游戏训练是刺激游戏者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5〕通过游戏训练促进特殊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是干预者对其实施游戏干预的目的之一。

2.社会取向

特殊幼儿需要各种游戏机会,但是他们的特殊性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游戏参与程度。Odom和Brown(1993)发现,除非实施了特定的社会互动干预,否则特殊幼儿一般不可能加入游戏团体,也不可能成为正常幼儿的游戏同伴。〔6〕Nevile和Bachor(2002)指出,特殊幼儿很难进行角色扮演等需要较高社会性技能的游戏。〔7〕所以,帮助特殊幼儿跨越社会技能障碍,使其全面参与游戏活动,这也是游戏干预的目的之一。

融合教育强调在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中,为特殊幼儿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因此,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实施游戏干预的另一目的在于促进特殊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

另外,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改善正常幼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关系,提高正常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这也是游戏干预的目的之一。

二、游戏干预的形式

1.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

个体干预是指针对个别特殊幼儿进行单独干预。这种干预方式针对性强,能及时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干预策略,干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这种干预是单独进行的,对干预环境的要求较高,一旦离开一对一的干预环境,干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团体干预是指让特殊幼儿与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正常幼儿处在同一团体中做游戏,干预者挑选一些能够促进幼儿游戏和交流的材料,并为幼儿提供支持策略,鼓励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进行适当交往,促进特殊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团体干预的效果能够直接作用于幼儿所处的融合教育环境,但是干预效果会受到正常幼儿的影响,不易控制的变量较多。

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各有利弊,所以干预者往往采取个体干预与团体干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个体干预使特殊幼儿熟悉游戏材料及游戏方式,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然后通过团体干预促进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的互动。

2.内在干预和外在干预

外在干预是指干预者在指导游戏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保持旁观者的身份,引导、鼓励游戏中的幼儿,包括引导幼儿安排游戏角色等。内在干预是指干预者以游戏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8〕

内在干预和外在干预的目的都是要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并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至于究竟采取何种干预形式,这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游戏的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三、游戏干预的策略

1.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在实行正式的干预程序之前,干预者先要为接受干预的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无障碍的游戏环境。

对特殊幼儿来说,干预者为其创设的物理环境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为其排除肢体活动障碍,同时要方便幼儿同伴和成人进入游戏场地。比如对于肢体残疾的特殊幼儿,游戏区的入口要宽阔,并确保没有障碍;对于自闭症幼儿,游戏区需要有一定的提示(如图片指示、地面标识等),引导幼儿在固定时间进入固定游戏区域。

由充满人文关怀的干预者和游戏同伴等组成的人文环境能让特殊幼儿获得安全感、被接纳感和适宜的发展,同时有利于社会互动的开展。

干预者要给予特殊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时间安排应该具有灵活性,因为一些特殊幼儿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参与一项游戏所需要的信息,并要有机会反复练习学到的新东西。如果特殊幼儿被一项游戏深深吸引或已对游戏失去兴趣,干预者要及时调整游戏时间。

干预者要对幼儿进行观察、访谈、评估,了解幼儿的兴趣、操作方式和能力,然后结合不同的干预目的,确定适当的游戏材料。适宜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特殊幼儿发展游戏技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辅技术包括改进了的玩具、电脑、特殊的坐椅系统、动力移动性器具、改进的通讯系统以及应变开关等。Blisset和Adkins(1993)研究证实,特殊幼儿可以通过交互电视技术参与知识竞赛,进行同伴交流,而且这种交互电视技术创造的真实竞赛情境对特殊幼儿的发展有很大帮助。〔9〕Muller等人(1985)对幼儿使用电脑解决问题的研究发现,与单独进行拼图游戏相比,使用电脑进行游戏的特殊幼儿参与了更多的社会交互活动,并表现出更积极的交互性社会行为。〔10〕通过种种辅技术的应用,干预者可以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创造适宜的游戏玩具,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以游戏为载体,促进特殊幼儿各项技能的发展。

2.游戏过程干预策略

(1)脚本示范

脚本示范是将一个游戏活动分割成几个小步骤,在干预者的示范下,特殊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的各个步骤,从而完成整个游戏。Nelson和Seidman(1984)以及Kim和Lombardim(1991)都用脚本示范法成功地促进了特殊幼儿的游戏和语言发展。Nevile和Bachor(2002)用脚本示范法对5名发育迟缓幼儿进行了象征性游戏干预,干预结果表明,所有被试在语言能力、同伴互动频率、游戏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11〕

(2)同伴示范

同伴示范是指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匹配,双方共同参与游戏。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正常幼儿作为帮助者,既要起到示范作用,又要起到传授技能和促进游戏的作用。Goldstein等(1997)、Mathur和Rutherford(1991)、Kalfus(1984)的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同伴互动,特殊幼儿受到排斥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特殊幼儿还能获得建立有效同伴关系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12〕

(3)故事与游戏相结合

Favazza和Odom(1997)曾经运用故事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为若干幼儿园解决了特殊幼儿受排斥的问题。〔13〕这是一种以幼儿园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干预策略。经过9个星期的干预,各个班级对特殊幼儿的接纳程度都显著提高。

(4)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也可以被运用到融合教育课堂中,而且幼儿园内的许多区域本身都有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技能发展,如积木区、娃娃家等。Guerney(1983)曾建议在游戏场上使用游戏治疗法。〔14〕Wolfberg和Schuler(1993)曾运用团体游戏治疗法,让自闭症幼儿与那些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一起做游戏。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所提高。〔15〕

虽然游戏干预的取向、形式和策略是多样的,但每一项成功的、有实效的游戏干预的关键在于:在和谐接纳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中,在全面了解幼儿能做什么的情况下,干预者要采取最能引起目标幼儿兴趣的游戏形式,找到最适合目标幼儿的干预策略,或采用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特殊幼儿克服障碍,促进特殊幼儿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5〕〔6〕〔14〕Johnson,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0,211,217.

〔2〕周念丽,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6.

〔3〕〔7〕〔11〕MARYANNNEVILE,DAN G BACHOR.A script-based symbolic pla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J〕.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Bulletin, 2002, 30(2):140-172.

〔4〕〔9〕〔10〕朱丹,曹中平.残疾儿童的游戏特征及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5,(6):80-81.

〔8〕华桦.游戏中的教师指导和幼儿社会的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4,(6):112-113.

篇10

关键词: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46-02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幼儿高等师范毕业生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同时,由于幼儿师范体育课的专业性不突出,与高中体育课区别不大,因而促使幼儿师范体育课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这些知识技能主要要通过幼儿师范体育课来培养。当前的幼儿师范体育课,考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需要较少,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师范生体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的学习,毕业生不太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2.当前幼儿师范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然而,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却较少与幼儿园对师资的要求对接,表现出以下三大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专业性不突出。体育课还是以体育技能技巧训练和锻炼身体为主,与中学体育课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幼儿师范的专业要求,较少注重幼师生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设计与指导能力的培养,较少注重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律动和幼儿操的创编与指导。第二,教学设计的儿童性不突出。幼儿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幼儿体育与健康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有儿童的心态和行为,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但幼儿师范体育课设计中的成人化特点突出,儿童性不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成人化。第三,教学模式自主性不突出。幼儿师范的体育课主体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少,参与课的设计与实施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如何进行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专业性。幼儿师范体育课的专业性应体现在:第一,要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中教师必备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第二,要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知识技能。第三,要掌握幼师生自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因此,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体育课中增加幼儿律动、体操、体育游戏、舞蹈、运动健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会做会创编。其次,增加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法)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成为幼师生模拟实习的场所。最后,保持传统体育课的特色,让学生学习锻炼身体的技能技巧,如跑跳、球类活动、体育游戏,等等。

十分重视有着特殊才艺的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招聘中优先考虑的重要条件。在幼儿师范体育课中,可以适当增加拉丁舞、健美操、艺术体操、乒乓球、武术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特长。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办学特点,把这些内容从体育这一门大的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必修或选修学科。总之,体育课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特长。

2.改革教学设计,突出儿童性

幼儿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幼儿融为一体,体验并感受幼儿的快乐,和幼儿一起游戏、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师范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儿童性,体育课教学更是如此。幼儿师范体育课如何突出儿童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设计体现游戏性。成人性体育锻炼项目如跑、跳、球类等,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或在其中穿插游戏。第二,教学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兴趣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力,明白“有趣味才有兴趣”的道理。幼师专业的体育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原则,注重由易到难,在技能学习的练习过程设计中,要注重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儿童化,使体育活动具有童趣,这既有利于学生活动情趣的激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童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多种组织形式的练习过程中,了解这种教学形式,从而运用于幼儿教学中。要防止过分注重技能的掌握,枯燥的练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以选择一些活泼轻快的韵律操、富于趣味的身体活动游戏,以更加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从而使学生乐而不疲地参加活动。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主性

目前幼师专业体育教育中传统而陈旧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进行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整体设计上体现自主学习。现在大多数体育课都是传统的教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按照技能学习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把45分钟占得满满的。下课后,也不布置课后作业。以健美操为例,很多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听不懂音乐节奏、不会领操更不会编排。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得真正地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动思考学习。在课堂上,用检查作业的形式,尽量把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来组织。基本部分教学上,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多注意传授领操的口令、手法及编排技巧。课后,一定要布置相应的作业拓展知识。如:用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只改变上肢动作编一段热身操,下次课教师随机抽取进行领操;新编一段健美操用本次课上教师所教的领操口令和手式进行进行简单步法的领操;以本次课所分出的小组为单位把以学的内容变换队形,等等。作业的布置内容要循序渐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单独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学习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任教一整堂课,或者任教一个片段,学生备课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师给予指导。第三,让学生上幼儿园模拟课。一名学生当幼儿园体育教师,其他学生当幼儿,完全按照幼儿园教育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提前几周确定教学人选,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分小组备课,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设计的机会。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后要进行师生反思点评。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而且学生会很感兴趣。

总之,幼儿师范体育课存在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幼儿园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改革的思路是: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改革教学设计,突出儿童性;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平.江苏省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6.

[2]李捷.论如何上好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课[J].科技信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