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充分体现了阅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非凡。从现实角度来讲,阅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益处:它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它如同剂,让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变得不再苦闷和彷徨。阅读的人内心是宁静的,它可以给人以置身闹市却宁静如深潭的境界。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的意义是非凡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际意义,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意识加强了,语文素质和修养也就自然提高了。随着国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得以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也就得到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至关重要。这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国家素质教育呈现实效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个性发展和主动性受到极大的压制,这不利于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提出的历史背景
自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以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和谐的关系。这原本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认真贯彻实行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是习惯性采用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定性思维的影响。俗话说: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习惯。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习惯了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要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而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又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认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备课不认真、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无法驾驭活泼的课堂。推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提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的提出,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充分准备,提高备课质量,并唤醒教师的觉醒,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学习环境。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内容
阅读教学的研究是及其复杂的,如果不慎,往往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泥潭,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阅读教学的“四环节”。如下:
1.自主阅读环节
自主阅读环节,也就是预习环节,这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识记生字词,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进行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主要是为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下阶段的阅读是比较有益的。同时,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高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2.合作交流环节
合作交流是继自主阅读环节之后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见解,了解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互交流解决对方存在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思考空间,并注意倾听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利于解决学生阅读存在的实际困难。
3.释疑导讲环节
释疑导讲是整个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相应的解读。教师要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字句特点,并充分解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自己前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了解。
4.系统总结环节
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阶段,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系统总结的内容和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充分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总结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各有异同。本文中,笔者从阅读教学的四环节入手,简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也只是一己之见,只能作为盲人摸象的一部分。诚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单宗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田.科教文汇( 中旬刊,l ),2022(3)
[2]曹彦青.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田.教育教学论,2013(3)
篇2
【关键词】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阅读即使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初中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重要路径。新课改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了解学情,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
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走进学生,掌握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课文和各类文章的阅读中,都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文章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理解和体会它们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能分析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阅历较也比较肤浅,造成个性与思想都不成熟,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感悟还不能很到位,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如果再出现生僻字词,那文章的意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字词教学,让学生熟知字词的意思和读法,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辅助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除了认真努力的学习之外,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领域教师说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初中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对策。有效的语文阅读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更需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初中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学习。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甚至还不知道如何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并针对阅读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了。如:熟读课文,实现有感情的流利朗读课文;查找生字词,解决不熟悉的句子;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思考,能了解文字背后的那些寓意;然后能有所感悟,提升自己相关方面的文学修养。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比如速读和精读,开展阅读比赛,集体阅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阅读的种类很多,教师要交给学生速度、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有步骤分程序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同时,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学生自身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强化阅读训练,并且善于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开方式授课,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一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永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但是,新形势下,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的让他们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学会总结和反思,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人本化教育教学。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改下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有效的整合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问题 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在教师引导的阅读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改革的进程较快,相对忽略具体操作中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其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新一轮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且得到全面推广。新课改要求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体现多元化、现代化和生活化,重视教材的整合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新课改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观念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在传统重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强调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活动对象,使学生得到深入生活各个领域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说,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合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掌握学习方法等学习技能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从上文所述的三个角度出发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化,许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机械的进行模糊化的设计。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的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的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往往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者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课堂的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问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从根本上理解新课标中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且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学功底,还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把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讲,阅读方法可以分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两种。教师应当使用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在告知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卜,引导学生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阅读文章的相关信息,在引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语言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深刻领会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卜,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信息的收集、结构的梳理、内容的分析和综合领会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3、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出最适合课堂教学目的的阅读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文章的阅读不少于两次,一是略读,二是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仔细阅读,三是详细的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然后是文章理解过程中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讨论,最后是检验学生最终的接受程度。这样的阅读教学法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部分,更加注重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体验阅读的过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完成阅读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量储备的增加,在其拥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在加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土云起.浅谈高中语文艺术教学[J].考试(教研),2001,(02).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结合
前言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轻阅读而重视写作”的态度,因为写作能力对未来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非常大,这也导致了教师们并不重视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合在一起,以提升初中生整体的语文成绩。
一、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可以当做写作中重要素材,通过学生的比对思想进行真实描绘,从而将这些素材变成自己的作品。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所以说,二者具有重要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效果。其次,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保证学生未来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良好运用[1]。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阅读和写作M行分割,在传统教学观点中,阅读只注重文章本身所表达的含义,而写作只注重思想的表达。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不住注重理论和实践共同进行,让学生在文章理解过程中提不起兴趣,没有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细致体会,这样,在教学效果上会起到较大影响,更不利于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二)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性不明确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教学往往过于宽泛,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目的性得不到有效突出。也正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制定相关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意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式完全不进行过问,导致学生盲目进行学习,最终收获的有价值知识并不多[2]。
(三)未准确把握教学深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个人思想已经初步形成,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对深层次知识进行初步探索。然而在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如此,学生没有深层次知识储备,对于写作来说,会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这种缺乏深层次教学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未来的学习生涯会产生严重影响[3]。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建议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阅读,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从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求知欲最强的年龄段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通过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相结合,来引导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了解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并在表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写作方式。其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才能,营造出良好内的课堂气氛,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整体提升。
(二)加强学生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将读和写放在一起,在读的基础上,获取更多写作素材,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人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体现途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在大脑中就不会有太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所创作的文章也不会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别人。所以说,为了让学生写作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必须本着从实际出发,提升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比如在课余时间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式的制造,让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并通过手中的笔将感悟书写下来。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在阅读学习方面下功夫[4]。
(三)注重情感投入,拓展课外知识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情感的领悟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个人情感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融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利用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表达。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写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能力挖掘出来。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另外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渠道来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怡.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亚太教育,2016,(27):31.
[2]匡菊招.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56-57.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问题;对策
语文是基础教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语文教学以读和写作为基本教学核心,而语文阅读的提高不仅能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还能为其他学科做铺垫。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增加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在我国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时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导体地位颠倒,是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不能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比较死板,语文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过多依赖多媒体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使我国的教育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教学给死板的课本教学带来了活跃的气氛,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增强了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但课本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对课本教学产生厌倦,失去兴趣。造成课件堆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丧失。多媒体虽然能将视频和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但作者的感情和人物的塑造不能丰富具体的展现,使学生无法体会文章的真谛和灵魂,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让它成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阻碍。
3.缺乏情感培养
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对文本的字词的分析和解释,把语文作业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含义,领会文章的精髓,学生的情感不能和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只注重于本章的主体和结构,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造成语文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利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只会止步不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到是一个不断累计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以及练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阅读的习惯,出现不良习惯要及时提出来并纠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语文课本阅读外,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应养成摘抄的好习惯,认真做好笔记,有利于加深影响。
2.实行梯度性教学设计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把文章分为读和解两个梯度性环节。在阅读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应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面对课文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共同讨论,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在解读环节,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把握和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教师采用这种梯度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为教学的主要场地,而所有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在课堂上操作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语文阅读可以使学生领悟本章的情感和内涵、增强语感、塑造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42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1.前言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中间阶段,是重要的学习教育过渡期,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全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重视,对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就语文教学实际来说,阅读理解教学占据着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在初中生语文学习中是提高其语文素质的最重要能力培养途径。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初中学校中语文教师与学校及学生家长方面越来越偏重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全方位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也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甚至在初中生学习生活中占据很小的部分,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语文教学现状,提升语文阅读在初中生教学中的比重,是当前教育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2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虽然占有重要的分量,但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初中的语文学习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学生语文阅读没有耐性、被动、效率低,时间短等等。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阅读能力本身的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同时,还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比如作文写作与文章理解部分。
2.1过于程序化步骤化的阅读教学过程
不少初中学校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实际都非常讲求莫须有的程序与步骤,教师常常把不同的阅读教学任务都按同一个程序定的各个步骤进行安排,使得教学显现很大的程式化性,对待不同的阅读文章没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这便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用有效的方法领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文章的表层而不能深入其思想精髓。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文章往往来自于一些著名的报刊上面或者出自学者之手,其文章十分有内涵,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与其深刻的生活阅历,是需要读者进行更为仔细的阅读才能完全掌握的文学作品。因此对初中学生来说,只有通过仔细型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在认真思考与品位之后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进而从中总结与领悟人生的智慧与思想指导。程序化的阅读教学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初中生对语文的掌握能力与理解能力。
2.2教学方法模式化
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与教学相关的新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本应当与时俱进地探索相应的高科技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起其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使得教学课堂新颖而具有独创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然而我国不少初中学校中,不少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模式化,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幻灯片等,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的单一方法进行教学,并且仍旧用纸质教学与板书授课的方式。
2.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阶段,思维正处于想象力提升阶段,因此对很多事物都有新奇的想法。然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过于死板和老旧,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根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育部门也应该反思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因此,教育部门和老师更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与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
3.1开展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意境的感知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生阅读兴趣,帮助与引导其从根本上提高自我语文素质,最好的办法便是进行情景化阅读教学,将学生引入阅读文章的背景意境之中。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室,播放录音或者放映背景视频或者安排学生自主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在了解学习内容与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
3.2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自我阅读目标
不同的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情况,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关注点,安排不同的语文阅读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更多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3.3提升老师语文教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老师在初中生语文学习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和锻炼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给学生积极有益的正确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阅读兴趣给予指导。
4.总结
教育部门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好的学习氛围,循序渐进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强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有正确的方向,在加上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初中生更好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8:108-109
篇7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文章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教学时我还选择了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作品,如《世说新语》《论语》《诗经》等,让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篇8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提升 方法
一、强调自主体验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启发和讲解都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进一步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只有保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自主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自主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独立性,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创造新的知识,教师一定不要直接把结论传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思维,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判断和表达,彻底实现自主性学习。所以,教师要从阅读教学设计入手,改变传授标准答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释放心灵、强化感受、增强感悟、独立质疑、总结见解,让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吸收知识并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财富。
二、转化课堂模式
新的教育环境下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也顺应教育环境的发展努力实现课堂时间的最大化效率。首先,改变之前肢解式的讲解方法。一般初中语文课堂都重视对文章的细致讲解,但是很多文章一经肢解往往就会失掉原来的韵味。学生虽然掌握了生僻的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句意,感受了故事的含义,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但是对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和内涵美却没有足够的理解。新的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从专题阅读教学形式入手,教师首先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进一步展开系统化、有重点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在灵活、适当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在开展专题教育的同时,要总结重点课文内容,逐个突破,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通过朗读、点评、讨论多种方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教师要从文章入手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其感受文章的词句堆砌和情感抒发,让其进一步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
三、展现创新思想
语文学习主要包括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和对文章深意的探究两部分,想要实现阅读的根本作用,就要深入了解文章含义,强化思考,获得新的思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掌握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获取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剖析锻炼学生的全方位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并表演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把握,分析人物特征,掌握文章内涵,最终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信息的获取和筛选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让其在开放思维和独立能力的支撑下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阅读主要分为精读、略读和快读几种,信息时代环境下要侧重略读和快读,研究性教学要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并整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经过独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模式上来。新的教育模式下,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今后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分析不同文章的特点,设定整体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的展开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各具特点的几篇文章展开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作品的形式、内容和特点几方面的理解,强化对作品的理解。
四、落实阅读积累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机,当学生的实践能力到达一定的阶段后,想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就会变得很困难。很多学生长时间保持优秀的语文成绩,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成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出现。深入分析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较高,阅读积累比较少,如果单纯地学习课堂内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积累,自然会限制其发展。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外,还要通过课堂改革带领学生实现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
篇9
主题阅读主要是针对同一主题或者内容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书籍阅读,优化整合知识,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初中语文主题阅读不同于传统的比较阅读,不是简单将文章在结构、语句、内容进行比较、对照,而是通过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阅读深化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阅读的系统总结和梳理,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深刻把握文章的重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过长期的主题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活跃初中生的思维,开阔初中生的视野。
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探析
1.创建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提升学生阅读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建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以单元主题为教学主线,在教学中重组教学内容,不是通过一课一课的教,而是通过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从而形成新的知?R体系。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众多的文章好比瓜,通过“以藤串瓜”确定单元导读、整体认知字词、读写联动、自主阅读、基础训练、总结分享等模块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可以将《背影》《卖白菜》《不上锁的门》等课文组成一个“父母之爱”的主题,通过“单元导读”,例如“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看到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广阔。”进行主题诠释教学,再通过自主阅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作品主题,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总结进行主题的深化教学。
2.培养学生批注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主题教学阅读中,通过精读指导,培养中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注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通过对于“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进行批注画圈,时间的批注可以让学生理解“挖得坚忍不拔、不言放弃”。再通过对“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通过“满脸灰尘、布满血丝”批注,理解“他极度疲劳、拼尽全力”的感情。再通过衣着的刻画描写圈画“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体会“他不怕流血、不怕痛苦”的精神。再通过“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的父与子之间的对话批注,让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总而言之,通过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节的批注刻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教师进行相关作品的解读指导
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通过教师的解读和引导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对于《安恩和奶牛》一课的解读,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在牲易场上,每个想买牛的人都首先问一句:多少钱?教师可以通过“多少钱”三个字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索,为什么总是将动物当作物品?再次指引学生这样问的人只是为了拥有奶牛,给了钱,买下,就是自己的了。然后将作品升华个体生命价值与尊重生命的主题上。然后再通过“这头牛卖吗?”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这头牛卖吗”此句是对牛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这样问的人一定会将牛作为知己。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使得学生对于《安恩和奶牛》一课中“买牛人”与“卖牛人”之间的对话引导分析,将文章的主题升华到生命的价值与爱护动物上,升华主题,提升作品的立意。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参与兴趣;解答技巧;训练;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改革中实施参与式训练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我们应该抓住“从做中学、乐于学、善于学”等思想精髓,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理解的训练过程,设计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运用的活动目标和实践环节,加强任务设置导向,以使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用具体读写等任务锻炼其阅读理解思维和解题能力,而在不断参与阅读理解的读写等解题体验活动过程中很好地让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双边活动得以
发展。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一般现状
1.课堂管理没有和新课改接轨,学生参与阅读理解解题实践的机会少,解题技巧的训练与运用几乎没有开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部分教师上课时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管理过于随意,思想过于传统,几乎没有进行新课改时期的参与体验式教学,忽视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发展解题能力的过程。如:有的老师直接找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然后就自己分析课文,让学生做笔记,然后背生词、背课文。几乎没有给学生参与解题实践体验活动的机会,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没有
发展。
2.传统阅读理解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收获不大,解题技巧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反映:“老师,我很仔细地在课上听讲,笔记也做得很好,语文课文背诵和生词知识掌握也比较好,还加强了练习题的训练,也会背很多解题的思路、套话,可是,我每次做阅读理解时思维都是混乱的,做出来的答案不够准确和完整,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呢?”通过观察发现,在我班上,学生学习较低效,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阅读理解实践,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收获很少。
3.阅读理解实践题型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教学任务难度没有把握好
在初中时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意识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见闻、理解等能力都比较弱,教师若是仍然使用死板的方式来管控阅读课堂中学生的解题行为,布置不符合学生认知的阅读理解实践任务,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势必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发展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运用的措施
1.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归纳等好习惯为目标
初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多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浏览全文,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如何将文章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当教师把上述几个要点给学生做好梳理后,就可以现场展示一部分阅读材料,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用纸条进行总结,然后教师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点评,点出学生遗漏的地方,说出的地方,对于学生说对的地方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以便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等好习惯。
2.以兴趣点为重,加强题型实践训练与技巧运用练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和学生生活有关的阅读载体和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如:勾画重点句式,转折语气词等。同时要教会学生理解和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比如:在进行事物描写教学时,我以学生玩纸牌为兴趣点,首先开展了“纸牌历史”阅读体验活动,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在阅读“纸牌历史”一文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第一,通过阅读找到作者介绍纸牌最初形态的语句,并做好记号。第二,介绍自己玩纸牌的心得体会。第三,说出玩纸牌的利弊,防止衍生为赌博行为。结果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活动和事物能非常仔细地描述、观察,说出了古代纸牌的大小、颜色等语言描述性知识特点,然后能够很好地运用语文描述性知识解释纸牌发展的情况。同时在活动末尾针对玩纸牌、赌博的利弊问题讨论非常热烈,学生说出了很多利弊,并进行了相互的辩论,发展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事物描写的知识就更加有兴趣,掌握了阅读提取信息和思考的基本技巧。
之,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非常多,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兴趣,做到有明确的阅读任务为指导,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督促学生熟练运用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