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范文

时间:2024-03-11 18:0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人们对于水资源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关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及个人需要采取有力的控制和保证措施,以提高我国的水质控制效果[1]。在水质环境的监测控制过程中,需要监测人员采用适宜的监测方法,规范化完成水监测工作,以提高水质监测的质量。

1环境监测中水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生存的必要性和开拓性人类在此过程中,不得不对环境进行相应的变化与改造,以此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本身这样的改造与发展是符合生态逻辑和社会伦理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因为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导致淡水资源受到了污染和减少,导致当下淡水资源已经慢慢成为地球上一种珍贵的稀有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下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当下水质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和措施[2]。水质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水资源污染等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淡水资源利用措施,并以此为前提加强水质环境监测,你以此加强对水质环境现状的了解,也是促进水质环境治理和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数据手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淡水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水质监测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环境监测水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质监测管理缺乏完善的体系

水质监测和质量控制过程涉及多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各监测管理部门的监测内容与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一直存在,对水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这是由于在水质监测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各监测管理部门仅仅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监测工作内容进行相关管理,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导致各部门工作划分不够明确,监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冗余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2.2水质监测缺乏相关制度和法律约束

我国最近几年一直大力推广法治建设,但我国在水质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法律没有明确详细的监测准则,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导致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有效落实,难以有效指导监测工作开展[4]。对于水质监测缺乏相关制度和法律约束,许多监测人员没有提高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责任意识,导致水质监测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3水质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监测人员的基础工作质量。但在许多环境监测部门中存在水质监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的情况,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不强。

2.4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样品的数据监测和分析,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设备的精确性具有一定要求。当前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相关设备和技术难以正确反映水质情况,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5]。

3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是提高水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能够从源头上有效提高水质监测准确性,对提高水质监测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防止样品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

样品是水质监测的基础材料,样品在存放与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质量变化。监测人员需确保样品能避免被水解或还原氧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样品中出现干扰物质,减少样品中原有物质的挥发或吸附损失[6]。具体操作包括:(1)监测人员需将采集好的水质监测样品放在稳定性良好的容器中严密保存,防止空气或污染物进入样品中。(2)监测人员需为每一个样品贴好样品标签,并将采样箱按顺序放置,以防出现混淆或错乱的情况,导致监测数据出现严重偏差,甚至出现需要重新采集样品的情况。此外,保存运输过程中还可采用冷藏法和化学法来充分保证样品的质量,为不同样品加入不同的保存剂,以缓解水样的物质相互作用的速度。在样品运输到实验室后,相关审核人员需要做好核实检验工作,与样品管理员进行准确交接工作,提高样品监测的有效性,确保水样符合监测质量要求。(3)采用链式保管的方法,使样品的变化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装运和分析中出现差错,提高样品追溯和查询工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3.2控制水质监测的实验室分析质量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茁壮成长。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加大对于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有效地实现了企业产品以及经营效益的极大提升。要想使得我国水质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就要不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地采取措施对监测技术以及监测设备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的要求不断得到满足。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在水质环境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购买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让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精确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面对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部门要不断对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从而使得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3.3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

水质监测对于监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的实际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相关监测机构或部门应当加大设备投入资金,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提升我国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水准,从源头上控制好水质监测质量。在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注意相关设备操作人才的培养,确保设备和技术能够得到正确的使用,价值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我国之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水质环境监测力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从以上的描述不难发现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水环境治理的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水环境治理之前,必须要有工作人员提前采用合适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对当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然后根据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合理地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因此要不断地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对于水质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及时的引进一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4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需要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视,尽可能完善相关的制度和体系,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从管理的角度提高水监测的质量。

4.1改善水质监测管理部门体系结构

水质监测管理部门能够在水监测的各个环节中起到监管作用,其规范化管理水平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做到几个重要的工作方面:首先,严格要求环境水质监测人员的工作作风,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采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提高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准,采用专业、适宜的监测手段,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其次,水质监管部门应当重视对于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查,确保相关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工作要求,为相关人才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相关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采取激励措施,为监测岗位的相关人才提供良好的晋升途径,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水质监测质量保驾护航。

4.2强化水质监测人员管理

在针对水质监测工作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进行严格的考察,同时加强对于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强化,使得相关监测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水质监测工作的意义所在,提高对于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抽查考核,如果发现有不规范的监测工作行为,应当采取相关教育和惩罚措施。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需要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其所掌握的操作技术进行定期的检验,通过多种考核来强化其专业的能力,同时拓展其知识层面,使之能够胜任新时期下的工作需求。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考虑到监测工作极具严谨性与极强的操作性,所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开展操作交流会,同时运用内部小组的合作完成经验分享,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将全员的监测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管理人员还应重视监测人员信息能力的不断提升,使之掌握先进软件的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有效提高监测人员对实验数据的敏感度,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那么,管理人员应带着前瞻性的思维重视监测人员素质的提升,从而对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保证与监测工作的要求相契合,也能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发挥出监测工作的最大作用,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程度的推动。

4.3宣传重视水环境检测工作

目前,因为人们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多,所以在整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获得理想的成效,所以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发挥好带头作用,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讲,以此来增强人们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必要时候给予政策上的便利,以此来协助检测人员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因为在政府支持下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快速的开展,所以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质监测工作中,以激励性政策来激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到水质监测工作中,从人员招募到水质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来优化整体工作水平,以此来提升水环境检测工作质量。

4.4对监制工作尤其注重基础环节

水环境监测当中是离不开工作者对设备实施操作的阶段,其涉及到样品的布点、采集、运输、存储、试验检测及其标准曲线这些工作,这部分基础工作需要有效且系统的分配,保障监测到的数据可以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完成,得到准确的数据,进而提升分析与评估的精准度。具体而言:(1)实验室的操作环境应该依据国家有关标准来执行,实验从事者应该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依据要求来进行实验,对于温度、湿度及其通风这些都需要依据实际要求来进行;(2)实验室中的分析仪器在我国所规定的标准下开展,对于一些少数不够细致的操作方式能够结合领域情况及其自身情况,编制出较为细致的指导手册,用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提升设备使用的精准性。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水质监测对于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监测人员应当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完善质量保证措施,提高水质监测质量,从源头上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能够根据水质监测数据,第一时间掌握水质变化规律与趋势,对水环境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进而提高我国的水环境治理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龚胜英.水环境监测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质量控制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7):9+11.

[2]穆春辉.湖泊水库生活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及环境监测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9):234.

[3]李晓红.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38+41.

[4]舒丽红.浅谈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以水环境监测为例[J].江西化工,2019(05):5-6.

[5]修池.黄河水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一等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4):34.

篇2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农村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污染状况的恶化逐渐凸显。

1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应在依法治理环境,建设好农村环境监督和监测队伍的前提下,完成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不仅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又最大程度的整体优化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

2.1 例行监测

例行监测作为县监测站环境监测的主体,不仅为掌握环境容量提供良好依据,而且更好的积累了历史资料,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现在,我们需要把探索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提高例行监测数据资料的连续性,数据的准确性,监测点的科学性以及样品的代表性的问题上。

2.2 监视性监测

农村生态环境监本文由收集整理测要加强监视性监测,并使之成为监测的主体。对污染源进行监视监测,可以使环境法规、环境规划、综合防治等的制定有据可行,也对污染负荷的特征值又可以更好的掌控。为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变化进行监视而设立了监督网点,其目的在于将仪器的、人工的、生物的监督办法应用到主要污染单位、河道及地域的治理中。

2.3 特种目的监测

类似特种目的监测的监测,其内容、形式、目的不尽相同。比如污染事故仲裁监测、污染源调查监测、企业升级监测等。

2.4 研究性监测

污染物的确定及探明监测,是依照某生态环境课题的研究目的为前提的,测试由排放源到受体的全过程,并观察在此过程中污染物的浓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原则

农村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农村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几方面的内容,是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我国农村村庄数量较多,面积广阔无垠,我们没有条件对每个村庄都一一进行环境质量监测采样,可是我们可以在对农村环境状况的基本信息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我国4种基本类型村庄的分布与构成进行分析统计(即:以禽畜或水产养殖为主的村庄、位于城市周边受城市环境污染影响较重的村庄、以农田种植为主的村庄以及乡镇企业较多或有历史遗留工矿污染场地的村庄),关于监测的开展,可以选取那些不同地区地域的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关于典型村庄的选择,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优选点位,强调代表性

确保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结论科学、客观、真实的关键是:在优化选点定位之前,应对所要调查的农村的污染源、环境情况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和了解,保证被调查村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监测结果能准确真实地体现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点位。

3.2 随机布点,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监测点位依据随机性原则布设,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的体现农村环境质量状况。针对那些己证实或者持怀疑态度的污染较严重的地域,应首先优先考虑布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监测点位,加强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和掌握。

4 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我们要对农村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这就需要选择一定的检测项目,并且这个项目必须兼顾代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换句话说,我们所选取的环境指标是严格的,它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折射农民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状况,还要考察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我们所选取的检测项目也不是无根据的,它必须以农村的环境质量为依据,能够如镜子一样,不仅能映照出农产品所处的地理环境质量,还能映照出农村的环境状况。不可忽视的是,

农村的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水电供应情况比较糟糕,这就给农村环境检测带来更大的挑战,不但要求具有容易检测的评价指标,而且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检测指标。

5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应做到四个结合

5.1 常规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检测工作存在诸多缺陷,它还是个新课题,尚未步入成熟期,检测内容尚未明确、检测指标模糊不清、检测频率高低不一,这些缺陷使得检测工作离常态化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正因为如此,农村环境检测工作更显得迫切,特别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要对此进行严格检测。比如,化肥农药带来的农业污染、规模化养殖造成的疫病危险等。

5.2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相结合

如今的农村环境检测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检测负责部门对农村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因此,目前的农村环境检测工作是被疏忽的。然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检测工作必须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应农民群众之呼声,确保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监控,

5.3 独立监测与联合监测相结合

当下,农村环境检测工作还是由环保、农业等部门负责,它们不以对环境的有效检测为出发点,一味地“各自为政”,检测成果很少、信息不及时、农民群众的诉求渠道狭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联合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检测力度,拓宽检测层面,实现资源共享,实行独立检测和联合检测双管齐下,这是合乎实际又可行的。

5.4 职能部门监测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农村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农村环境的条件和因素的改变,农民群众对此深有体会,他们最具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职能部门应在农村环境检测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也需要农民群众的密切配合,这是检测工作的理想状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002

1引言

农村环境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开展得较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推进博尔塔拉州(以下简称博州)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和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博州于2016年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层次,博州地区主要在精河县、温泉县各选取3个村庄,监测对象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县域监测以县域整体作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水质状况监测。

2监测内容

2.1村庄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县域及村庄背景调查、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2.2县域监测

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3监测范围

2016年博尔塔拉州共监测温泉县扎勒木特乡麻尼图村队、哈日布呼镇埃勒木图村、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精河县茫丁乡北地村、大河沿子镇浩斯托干村、茫丁乡巴西庄子村等6个村环境质量状况。

土壤监测点位以村庄为点位布设单元,在基本农田、园地(果园、茶园、菜园等)、饮用水源地周边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8个点位。同时根据村庄环境状况,在重点区域土壤中选取两类,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2个点。

县域地表水监测在温泉县和精河县河流入口和出口各设一个点,共4个点。同时在两县各设了一个水库监测点,共2个点。

4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4.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共(PM10)3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每次监测连续5 d,每天21 h连续采样,取各监测项目的日均值,采用手工监测。

4.2饮用水源地

博尔塔拉州村庄无地表饮用水源地,因此只测地下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23项。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补充。

4.3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项目为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镉、汞、砷、铅、铬等元素的全量。每年监测一次,采样时间为8月份。

4.4县域地表水监测

县域河流湖库水质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4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

5监测结果及评价

5.1环境空气

各村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各村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一级,类别为优。

5.2饮用水源地

各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铁、锰、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等项目均未检出。

5.3土壤

各村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无污染。

5.4县域地表水

两个县域地表水监测断面均达到《地表环境水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项目均未检出。

2016年博州地区两县6个村庄共布设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环境空气、6个饮用水源地、29个土壤监测点位和6个县域地表水监测点位。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表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各类国家标准,农村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6结语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吐尔拉娜・亚力肯,等:博尔塔拉州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与安全

随着博尔塔拉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构建和谐博州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对于掌握该州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建议和对策,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⒖嘉南祝

[1]

刘晓红,瞿薇.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法与管理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6(4).

[2]郑晓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3).

[3]杨茜.浅析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J].才智,2014(35).

[4]李伟.农村环境监测开展工作面临的难点与措施分析[J].才智,2014(15).

[5]魏晓霞.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研究[J].北京农业,2015(18).

篇4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24-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地表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地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科学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及污染途径,可以为防治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地表水环境监测可以有效防治水污染,为维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任务十分重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标准分析方法滞后于当前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发展水平

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推荐的标准分析方法是经典的、可靠的。但对于金属项目,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较多采用的是一个分析方法只针对一个项目,如对元素逐一进行分析的原子吸收光度法,既费时又耗材。早已在环境监测系统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可以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但对于这种同样可靠、技术先进的分析手段却依然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目前,这些监测分析方法已经与持续更新的监测仪器、设备严重不匹配。

(2)缺失的标准分析方法亟待建立

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没有达到一个项目配套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现有监测方法未能完整地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9项标准项目。而且对于一些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缺乏更加简易、快速的现场分析方法,不利于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必须指出的是,对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共80项),一半以上的目标物质没有标准分析方法,而已有的方法较多采用相对落后的分析技术,并且是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同样费时费力。

(3)先进的分析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

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中的有机化合物,其样品前处理已有国家标准方法,如采用手工液液萃取、简易顶空等方法。先进的吹扫捕集、顶空提取、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标准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另外,在参考、借鉴国外标准方法时,有盲目移用国外标准、移用国外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出现。

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在采用现有标准分析方法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时,109项全分析的周期长,监测人员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已有的先进仪器因无统一的标准分析方法影响数据的可比性,这严重影响了对水环境的客观评价。

解决上述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水环境的健康,为人类创造和谐的生活空间。

三、解决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突出问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关键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使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

地表水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金属类、复杂有机化合物等目标物质,筛选美国EPA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进行翻译,转化为言简意赅、实用方便的方法文本;关注分析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色谱仪器及色谱柱制备技术的进展,将现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的填充色谱柱替换为毛细管柱,以提高分析效率。

(2)积极使用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结合国内监测能力现状,要积极采用目前使用广泛、自动化程度高、样品通量大、耗费溶剂少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例如,分析氯苯类时,一直采用液液萃取法,费时耗材;考虑采用吹扫捕集法,既减少溶剂的使用,同时又可以提高检出限和分析效率。

(3)尽可能采用同一方法分析多目标物质

对于同类物质,在仪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同一方法分析多目标物质,以提高效率。考虑到109项样品的有效期、同时分析的时间需求及工作强度,对于有机项目,结合目标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现有分析技术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减少样品前处理的工作强度。例如吹扫捕集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在保证方法检出限的前提下,将多项目分析一次完成。

(4)关注监测人员的劳动保护

在保证方法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致癌的萃取溶剂改为低毒的溶剂。例如,对于硝基苯类,考虑将萃取溶剂由苯改为正己烷,萃取效率一样,但毒性大大降低。

总之,我国还积极缓解现行标准,改善技术规范,为更好地承担地表水环境监测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炳南.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以福建省九龙江水环境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8期.

[2] .地表水环境监测问题现状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9期.

[3] 郑惊鸿.总体保持平稳向好 地表水呈中度污染[N];农民日报;2010年.

[4] 陈熙,陈光辉.湖南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J];山东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篇5

关键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对策;建议

1 引言

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又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化学农药等污染物通过污水灌溉、大气烟尘沉降、垃圾填埋处理等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土壤中的重金属因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不易移动,故会不断积累,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经被禁止使用多年,但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高,化学性质稳定且难于降解,因而在土壤、水等农田环境中仍常被检出。

我国正面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有机农业的重要转变,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日益重要。这些基础信息不仅是进行农业机构调整,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治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需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的土壤环境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土地资源紧缺,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2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土壤监测结果可比性差

通过对多年土壤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土壤定位监测数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主要反映在数据波动性比较大,造成长期定位监测目的不明确,结论可行性差,只能一年一个说法的状态。

2.1.2 土壤和产品中金属相关性问题

根据多年定位监测数据统计,土壤中的重金属和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却有时很低,甚到低于土壤中重金属正常水平下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这就造成农业环境监测往往不被重视。

2.2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2.2.1 造成土壤监测结果可比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土壤本身性状复杂,分布不均匀;另一方面采样及分析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年份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的改进和变化所引入的`差。

2.2.2 造成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相关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农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不同环境条件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等、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施肥、灌溉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两者相关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分析过程中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造成监测结果偏差,影响正确结论。

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农田土壤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任务艰巨而庞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补充完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制度、质保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国家尚未有具体规定的和落后于监测技术发展与管理需要的原有的规定规范应抓紧制定或修订。

逐步建立环境监测仪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对监测器材进行招标采购,开展检定校验、维修、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制度、建档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等。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为消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诸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并以规定、制度等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对凡是提供监测数据的监测站都要求必须执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真正做到人人工作有标准、有要求、有质量。

3.1 加强考核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采样规范、检测方法、数据修订等知识的更新培训,鼓励监测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精确理解、各项规范准则的内涵及要求,减少理解性误差。

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动手操作等形式对监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要求熟练掌握承检项目的检测方法,尽量减小主观影响,达到实验室分析误差最小化的目的。

3.2 加强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控制

检测过程中采用各级操作规程尽量是最新版本,检测时尽量选用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并经过论证后的方法。

实验室应明确检测方法选择的确定程序,确定在同一项目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范围内选用相同前处理的检测方法,减少检测方法差异带来的误差,从而降低对不同时期检测结果可比性的影响。

3.3 加强对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仪器是检测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检测过程中应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使用。同时在检定合格周期内用标准物质进行检查维保,并记录。

环境条件如温湿度、振动、灰尘、电磁干扰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仪器设备的系统稳定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可比性。

3.4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室间外检分送同一样品到不同实验室,按同一方法进行检测,确定各试验室间的误差,误差较大的试验室其数据不参加统计。

方法比对对同一检测项目,选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方法进行比对,确定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误差较大的检测方法不推荐使用。

4 结论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任务艰巨而庞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使得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有法可依。

第二,健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样品等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体系,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第三,构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第四,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定期对实验室能力进行验证考核,未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实验室的数据不参与统计。

参考文献:

[1] 石俊仙,部翻身,何江.土壤环境质量铅锡基准值的研究综述[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

[2] 郑昭佩,刘作新.土壤质量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

[3] 袁灿生.以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南京市蔬菜土壤环境质量[J].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2014

[4] 胡琼.垃圾填埋场中铅、铜、锌铁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J].上海环境科学.2013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集对分析 联系度 环境空气质量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00-0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了解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评价空气质量,实施污染控制的基础性工作。监测及其质量评价工作应严格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等规范进行。该文应用集对分析某地不同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的排序和对应等级,为客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某地2003年―2008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为评价标准,选择SO2、NO2和PM10为评价指标(?g/m3),其实际观测值见表1[1]。数据来自文献,真实可靠。

1.2 统计方法

依据GB3095-1996评定等级标准值具有模糊性,应用模糊分析法计算各年度各指标的联系度,之后用加权法(本文选择等权法)计算各年度的联系度?=a+bi+cj,由置信度准则(λ=0.5)判定各年度空气质量所属等级[2];根据集对分析理论,由于差异度系数i∈[-1,1],j=-1,前者分别取两端极值和中间值,计算联系度有效值,根据其数值由大到小判定不同年度空气质量排序[3]。

2 结果

2004年各指标的联系度分别为0.950+0.05i+0j,1+0i+0j,0.60+0.40i+0j,其联系度?=0.850+0.15i+0j,同理计算其他年度的联系度,根据置信度准则和有效联系值判定的等级和i取最小值和中间值的排序结果见表2。

3 讨论

环境空气质量是空气污染程度的具体反映,需要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所得监测数据,比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等级判定。但由于各指标的等级分布参差不齐,可以采用API和AQI等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等级。前者以GB3095-1996为参考标准,以SO2、NO2和PM10为评价指标;后者以GB3095-2012为参考标准,以SO2、NO2、PM10、PM2.5、O3和CO为评价指标,其分级限制标准更为严格,评价结果更加客观。2012年,根据GB3095-1996和GB3095-2012评价我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分别为91.4%和40.9%,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达标比例分别为88.5%和23.9%,差异较大。自2013年1月1日起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74个地级以上城市,执行GB3095-2012,AQI,不再API。

由于某地2003―2008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只有3项,所以应用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时选用GB3095-1996。该文分析表明,由计算得到的各年度联系度,根据置信度准则判定各年度均属一级,由联系度有效值判定排序为2006年>2007年>2003年>2008年>2005年。与PCA法比较,前者稍有差异但基本一致,后者完全一致。因此该市2003―2008年的空气环境质量相对较高,由于当差异度系数为1时有效值达到最高值,所以有继续提高和改善的空间。可见,两种统计方法均可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比较而言,集对分析较PCA法计算更为简便,原理自明,结论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国家和地方都要建立空气质量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及时按新标准监测的数据,使公众能够从多种渠道方便快捷地获取环境空气质量信息。要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提高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当前要注意加强雾霾天气预警监测,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

参考文献

[1] 商博,于光金,王桂勋,等.基于PCA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实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12-15.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淮南煤矿;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熵技术修正

中图分号:S1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113-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26

Abstract: From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disturbance index, the index system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mining areas wa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to obtain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technology, accordingly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cological quality in large mining areas were proposed, and then taking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hanges of Huainan mining area in last 3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still declined mainly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speed of coal mining, not time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ondary collapse in reclamation areas, and low governance standards, etc.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Huainan mining area;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standard; modification of entropy technique

矿产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煤炭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同时,矿区原有生态环境质量遭到严重破坏,并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下沉、积水、土壤污染、土地生产力下降等。为了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化解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找到影响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症结所在,而前提是对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任广鑫等[1]认为,生态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反映了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生态环境中的诸要素在时间上的演替及在空间上的配置,以及这种配置同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耦合状况。

Monjezi等[2]以公共安全、空气质量、水质参数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求和的方法获取露天采矿对各因子的总体影响进行综合评价;Konstantinos等[3]选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这6个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炭矿区惊醒评价;Schroeter等[4]通过TM卫星数据监测德国东部褐煤开采后塌陷形成的湖泊,通过光谱特征对湖泊的水文、水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揭示露天褐煤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程水英[5]以彬长矿区为例,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了彬长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邹长新等[6]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徐嘉兴等[7]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稳定和干扰两方面入手对徐州矿区景观生态进行评价。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淮南煤矿区地处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位于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 33°00′24″,海拔16.5~240.0 m,地跨淮河两岸,东西长70 km,南北宽25 km,总面积约1 591 km2。淮河以南是老矿区,根据地质构造与新地层情况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单元,一是东部舜耕山区,二是二道河区,三是新庄孜、谢家集、李郢孜区。水质类型,主要根据所处岩层而异。淮河以北潘谢矿区被120~564 m厚的第四纪冲积层所覆盖,并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增厚。局部地区有古地形隆起,形成局部地区表土层较薄,这些隆起大部分位于D、E组煤层露头。该段含水层有四层,隔水层有三层。

1.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源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统计数据。遥感数据采用2012年法国SPOT6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可达1.5 m;基础地理数据是研究区1∶5万数字化地形图数据;专题数据是研究区1986年及1999年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统计数据包括研究区统计年鉴、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本研究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矢量数据归类得到1986、1999和2012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对象是生态环境系统。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既包括一般生态系统的特点,又具有矿区独有的特征。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大气和水等方面入手选取指标,并根据其对矿区生态系统的作用分为稳定性指标和干扰性指标,构建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表1)。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类评价体系每个评价指标在与其他指标相比较时,其地位、重要程度和反映的情况都不相同[13]。合理确定和适当调整评价因素的权重,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体现了系统评价中各因素之间轻重有度、主次有别[14]。为了提高层次分析法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本研究首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指标的权重,再用熵技术修正得到指标权重,最终得到淮南煤矿区指标权重(表2)。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这里主要介绍熵技术修正的计算过程[15,16]。

(1)首先对上述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2)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如下: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公式如下:

(4)求第j项指标的信息权重系数,公式如下:

(5)最后利用信息权重系数μj修正AHP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系数λj:

运用上述熵技术修正的步骤对层次分析法求得的淮南煤矿区稳定指标和干扰指标权重分别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见表2。

2.3 指标的标准化

为消除评价指标间量纲差别,采用归一化方法[15]对各指标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

2.4 综合评价模型

1)环境稳定度指数模型。由于多因素对矿区环境生态质量稳定程度的影响不同,因此构建环境稳定度指数ESI(Environment stability index)模型时,利用多因子指标函数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2)环境干扰度指数模型。同理,构建矿区环境干扰度指数EDI(Environment disturbance index)模型,利用多因子指标函数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3)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EQI(Environment ecological quality index)是用环境稳定性指数除以环境干扰度指数,可以反映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好坏和抵御外来干扰能力的强弱,即为矿区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EEQI=ESI/EDI

2.5 评价标准

把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构建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3)。一级为EEQI≥2.0,表明矿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远远大于干扰程度,此时生态系统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好;当2.0>EEQI>1.1时为二级,矿区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但生态系统可以内部自我调节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当1.1≥EEQI≥0.9时为三级,矿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维持在平衡状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当1.0>EEQI≥0.5时为四级,矿区生态系统已不足已自身化解外来干扰,系统稳定性变差,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的状况;当EEQI

3 实例评价

在ARCGIS软件中将1986、1999和2012年土地利用图数据通过叠加合并等空间分析,提取各类评价因子的属性数据,并保证与空间数据一致,然后,结合淮南煤矿区3个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单一指标计算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数值,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指标标准化数值由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修正的指标权重值代入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计算出淮南煤矿区环境稳定度指数、环境干扰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表4)。

由表4数据可知,淮南煤矿区1986年环境生态质量指数2.0>EEQI>1.1,处于二级,说明矿区环境生态系统很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很高;1999年时淮南煤矿区环境生态质量指数0.9

从指标层面去分析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发现,矿区植被覆盖率下降、景观破碎化指数、矿区土地塌陷面积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增加是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而矿区耕地、林地的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和塌陷区的大面积增加是这些指标变化最主要原因。其次矿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从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方面看,矿区瓦斯综合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塌陷区土地复垦率在研究期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说明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成效显著,大大减小了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危害;同时矿区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了好转,土地退化指数在逐渐减小,这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小结与讨论

由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知,其环境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必须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煤炭开采。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煤矿区都面临着与淮南煤矿区同样的问题,所以亟需加大对矿区的环境保护,完善矿区复垦技术规程,制定矿区生态修复策略,从而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的前提是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才能了解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及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系统、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的一整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是可行的,为我国大型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广鑫,王得祥,杨改河,等.江河源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2):9-13.

[2] MONJEZI M,SHAHRIAR K,DEHGHANI H,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open pit mining in Iran[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9,58(1):205-216.

[3] KONSTANTINOS I,VATALIS D C. Kaliampakos. An overall index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oal mining areas and energy facilities[J].Environ Manage,2006,38:1031-1045.

[4] SCHROETER L,GL? β ER C.Analyses and monitoring of lignite mining lakes in Eastern Germany with spectral signatures of Landsat TM satellite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1,86(1):27-39.

[5] 程水英.彬L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洁净煤技术,2014,20(1):93-95.

[6] 邹长新,沈渭寿,刘发民.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矿业,2011(8):56-59.

[7] 徐嘉兴,李 钢,陈国良,等.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232-239.

[8] 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S].

[9] 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10]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11]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6):631-639.

[12]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13] 罗 进.利用信息熵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原理及实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6):86-89.

[14] 石晓波.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煤炭建设项目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篇8

深入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为总的行动纲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以解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建成国家生态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2、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3、淮河流域重点达标断面达到国家阶段性考核目标;

4、环境安全和谐稳定;

5、向上争取资金不少于2500万元;

6、完成排污费征收600万元,服务性监测费创收150万元。

7、建成省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社区10个、绿色学校5所。

8、建成环保监控中心,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站标准。

9、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符合二级标准天数达96%,县域内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环境承载力有所增强。

10、完成上级下达的其它重点工作任务。

(三)重点工作

1、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1)2013年通过国家生态县创建国家考核。

(2)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环保“三清两化一长效”(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环境管理长效)的目标。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

(3)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全县河流水质;加大农村河道管护力度,推进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

(4)深入开展创建及环保宣传,特别是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5)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积极研究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

2、提升标杆,强化考核,全面落实污染减排

(1)精心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细化分解指标,健全减排统计、监测与预警、考核三大体系,把年度目标考核与季度减排通报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减排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2)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水平。加快开发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2013年建成试运行。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每镇开展1家清洁生产试点;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全县列入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指导县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

(4)积极配合省、市环保部门编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规划,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加快淘汰城区范围内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

(5)密切关注上级资金政策动态,积极组织企业、单位编报环境治理项目,争取上级环保资金,助推减排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

3、提高实效,严格监管,全面深化环境执法

(1)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突出抓好化工、涉重金属、食品、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专项整治,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和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察。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奖励制度。

(2)突出抓好环境安全,建立和完善我县渔业和农业污染事故调处机制,分步规范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强化水质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3)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充分发挥自动监控系统在环保执法中的特有功能。

(4)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制度,细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确保空气自动站、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实时掌握排污动态。

(5)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协助相关单位领取安全许可证,加大对违法企业查处力度,确保涉源单位领证率、检查率100%。

4、提速审批,把握底线,全面服务项目建设

(1)把好项目审批关口,加强规划环评工作,实施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环保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2)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强化新、扩、改建项目环评审批、工程建设、“三同时”全过程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好新污染,防范环境风险。

(3)着力健全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坚持提前介入,提供帮办服务。

(4)深入开展“下乡入企项目服务”活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帮助企业方便、快捷办理环保手续。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继续实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把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2、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篇9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应用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生态环境领域环境监测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对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监测与控制,由此,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逐步推广,就监测对象而言,与一般的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和工农业污染源的监测不同,主要是对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破坏问题进行监测,以真实全面的反应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好坏以及被破坏的程度,这是对环境监测的的发展和延伸,在监测过程中需要要用到多种专业和学科的知识,以更加准确的监测某一较大区域所处的生态环境,为恢复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2.生态环境领域下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基本集中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占了我国土地面积的60%以上,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检测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环境的监测也由早期的环境污染监测转变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监测上。生态环境监测就是根据物质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适时地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实现及时预防、发现和治理的目的。

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制度的不但完善,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增加,对环境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的总结也在不断加强,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手段。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断应用,逐步的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监测手段和保护措施。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是利用当前各种常见的污染因子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其对形成的原因和各种现状。随着当前工业的大力发展,使我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这就促使了我国人们对环境认识和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同时更是存进环境审查和环境监测的发展和改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4.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生态监测评估和预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而对生态环境的检测和评估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例如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和动植物的生长生存规律等等。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是靠监测人员通过手工借助仪器到实地进行监测,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定期的检测,除了借助仪器外,主要是靠肉眼来进行观察,这种监测方式以难以使用人类生存和时展的需要,因而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为3S技术,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种技术。将这些先进的环境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对促进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1 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主要是借助卫星对被监测范围之内各种物体电磁波信息的变化进行监测,经过分析,从而得到该物体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再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反馈。应用这一技术能实现高空扫描并拍摄物体,在信息采集方面具有速度快、精准度高的特点,且被遥感的对象多,例如森林的覆盖面积、空气环境的污染指数、植被的生长情况以及气温闭环等。比如在对某森林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这一技术,就能按照所监测的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与否判定其被破坏与否,以及该采取什么措施处理和预防,也能根据该森林上空的空气温度状态的监测,来判定是否会出现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护。目前,RS技术在生态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有效地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4.2 GPS技术的应用

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定位和导航能力,能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从而建立实况数据库,及在图像图形数据库中用图像显示平台和传感器的位置与观测。环境监测GPS技术一项新型的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中,GPS与PS技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能实时动态的监测被监测物体所处的状况。例如,我们可以应用这一技术对现代城市中汽车数量进行监测,从而推断这一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之所以当前很多大中城市都在限行,其实就是运用这一技术对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监测且超过相关标准之后,不得已而实行限行。

4.3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是一个关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是目前最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之一。它除了具有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可为宏观决策管理服务,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研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这一技术主要是其具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监测人员能根据这一技术分析被监测区域的地理信息特点,为生态发展的规划和地理资源的管理以及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应用GIS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是现代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不够完善,应针对具体的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具体的环境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环境监测项目,完善监测技术和监测流程等,以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推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实现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峻.浅谈生态环境监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1):91-94.

[2]于小英,魏文德.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2,(26):271.

篇10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现状;评价;安徽蚌埠

中图分类号 X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38-02

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3万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据估算,全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13年湖南省出现的“镉大米事件”,表明土壤污染问题已经不容人忽视。土壤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公众和国家的重视,我国现今的土壤环境质量形势也并不容人乐观。相对于水质污染国家已经进行多年的监测与治理,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刚刚起步。我国政府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土壤污染普查,这是全国首次进行的全国性的土壤污染普查。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文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根据国家要求,蚌埠市从2011年开始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本文通过蚌埠市现有的土壤环境数据,分析蚌埠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蚌埠市概况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的北部,辖怀远、五河、固镇3个县。2012年,蚌埠市全市总面积5 952 km2,约为全省面积的4.3%。其中:市区总面积601.5 km2,市区建成区面积93.5 km2。蚌埠市现总人口367.81万人。蚌埠市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在市区北岸长16.8 km,南岸长28 km,河床宽600~800 m,年平均径流量为263亿m3。

2005年蚌埠市土地总面积为595 213.14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54 634.6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38%;建设用地面积为79 861.5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42%;其他土地面积为60 716.9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20%。农用地中,耕地373 636.7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77%。到目前为止,蚌埠市土地总面积无变化,各种功能用地比例可能有所变化。

1.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作用

判断土壤被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情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1]。

1.3 土壤环境现状分析项目

蚌埠市自2011年至今在蚌埠市区(包括3个辖县)内共监测了2家企业周边、3个农业区、3个蔬菜区共42个点位的土壤状况,涉及约20个监测项目(不包括pH值等)。

1.3.1 企业周边。共2个企业,在距企业800 m范围内布设5个监测点,再在距厂界2 000 m主导上风向东偏北方向布设一个对照监测点,每个企业均布设6个监测点,监测镉、汞、砷、铅、铬、铜6个项目。涉及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企业1个,土壤样品数量6个;电镀、电池与电子器件制造企业1个,土壤样品数量6个。

1.3.2 基本农田区。共在3个农田区各采5个点位,3个农田区分别位于蚌埠市五河县新集乡、固镇县王庄乡、怀远县古城乡。共监测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苯并(α)芘11个项目。

1.3.3 蔬菜种植区。共设3个蔬菜区,分别位于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怀远县五岔乡和五河县临北乡;每个蔬菜区各设5个采样点。共监测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苯并(α)芘等20个项目。

1.4 评价技术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蚌埠市土壤环境综合污染指数

蚌埠市共监测了42个点位的土壤状况,其中有36个点位达到清洁(安全)等级(Ⅰ级),有6个点位达到尚清洁等级(Ⅱ级)。从表1可以看出,点位分布的8个区块,平均可以达到清洁(安全)等级(Ⅰ级)。

蚌埠市共监测了42个点位的土壤环境质量,涉及约20个监测项目,其中无机类项目14个,有机类项目有6个。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以无机类为主,有机类次之。有2个点位出现了无机类轻微污染,占总体的6.67%,有机污染超标点位是0个,综合轻微污染点位为2个,占总体的6.67%,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2.2 蚌埠市土壤污染程度总体评价

从表2可以看出,42个点位中有30个点位监测了项目镍,其中有2个点位出现项目镍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为0.06倍,超标率为6.67%。42个点位中,轻微污染点位数量为2个,其余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数量均为0个。镉、汞、砷、铅、铬、铜、锌、镍8个项目中,分析综合污染指数,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镍、铅、铬。

2.3 蚌埠市土壤环境与全国平均土壤环境状况比较

从2014年4月1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可以看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2]。

总体来说,蚌埠市有36个点位可以达到清洁(安全)等级(Ⅰ级),有6个点位达到尚清洁等级(Ⅱ级)。蚌埠市监测的42个点位的土壤中,有2个点位出现项目镍的轻微污染,超标率为6.67%。对比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16.1%,蚌埠市土壤环境质量现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从污染类型看,蚌埠市也是以无机型为主,与全国的平均状况相同。

3 讨论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3-5]。目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的危害巨大,但是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困难重要。

蚌埠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至今只开展了3年,监测了42个点位的数据,监测项目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蚌埠市595 213.14 hm2的土地总面积来说,目前的监测数据明显还显得过少。笔者认为,现今一方面应当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教育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程度的加剧。

4 参考文献

[1] 魏林根,李建国,刘光荣,等.江西土壤环境质量与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8(1):159-162.

[2]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EB/OL].[2014-04-17].http:///gkml/hbb/qt/201404/W020140417 558995804588.pdf.

[3] 韩新宁.土壤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0-92.